第一篇:关于探索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积极作用的实践与思考———李传米
关于探索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积极作用的实践与思考———李传米
2012-11-07
阿勒泰市
阿勒泰市解放路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干事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城市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位体制的衰落使得社会管理及服务功能从单位逐步移向社区。在“小社区、大社会”中,社区社会组织在加强社区管理、推进社区自治、培育社区文化、推进社区公益方面日益凸显其独特的优势与功能。但由于各社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居民的结构、文化基础等方面的差别,不同类型的社区及其社会组织发展的状况、特点以及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等也各不一样。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和谐社区建设,要将“共建共享”理念贯穿于和谐社区建设的始终,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参与和谐社区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共建中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社区中的社会组织就是其中的重要力量。
一、社区社会组织的概念及其发展的现实必要性
(一)社区社会组织的基本概念
社区社会组织是指由社区组织或个人在社区(镇、街道)范围内单独或联合举办的、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的、满足社区居民不同需求的民间自发组织。
社区社会组织不等于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在我国主要由公民自愿组成,从事非营利活动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利用社会捐赠的财产从事公益事业的基金会三大类经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组成),但社区社会组织是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现实必要性 社区社会组织作为我国社会组织的一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是组织居民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格局的重要力量。探索发挥社会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对于大力推进和加快和谐社区建设的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社区社会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的实践
(一)解放路街道情况简介
解放路街道地处阿勒泰市文化商贸中心,辖区面积约10.19平方公里,辖3个社区,常住居民7200户,总人口2.3万人。共有汉、哈、维等6个民族。驻辖区单位(部门)89个,其中地直单位(部门)84个,市直单位5个。“两新”组织765家。街道社区工作者113名,其中:少数民族干部54名,女干部81名。
(二)解放路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现状 经调查发现,解放路街道各社区中或多或少都有社会组织存在,这些社区社会组织包括社区老年人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社区服务组织、各种文娱团队等,目前全街道共有90余个。2012年以来,由党员组成的各类志愿者队伍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34件,结对帮扶165名贫困户,送慰问品及慰问金6万余元,带动辖区党员4000多人次参与到社区各类社会事务中来;由离退休人员组成的群防群治队伍以及网吧监督队伍不定期在辖区内巡逻、监督未成年人进网吧20余次,带动3200余人次参与到维稳工作中;由社区干部、法律专业人员组成的帮教小组加强对24名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了帮扶;由居民组成的各类文体活动队组织开展大型活动27场次,确保了社区周周有活动,累计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居民达7000余人次;由社区各类人员组成的就业服务队伍协助办理失业登记证513个,帮助979名灵活就业的“4050”人员申请了社保补贴,举办再就业培训10期,培训500人,引导和帮助800人次就业,安置大中专就业见习生86人。
(三)社区社会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简析
1、社区社会组织满足了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促进了公共服务的专业化。“爱心超市”、残疾人协会、关心下一代协会、计生协会、老年协会、志愿者协会等公共服务类型的社区社会组织,这些社区社会组织以其灵活的体制和多样的服务形式,充分满足了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要求,成为发展社区服务的重要推动力量。
2、社区社会组织引导居民有序参与社会管理,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居民根据自身的利益和需求建立的,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公信力和认定度,在参与社区管理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社区社会组织在拓宽民意表达,促进民主协商和维护居民权益等方面为居民提供了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提高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民主议事的水平。如在街道2011年召开的党代会中,在提名候选人环节增加了社区社会组织提名候选人的方式,赋予社区社会组织提名候选人的权利,充分发挥了社区社会组织在民主选举和民主议事等方面的独特作用。解放南路社区的老年协会在动员广大老年人参与基层民主政治、社区建设、社会公益活动和维护老年人自身权益,教育下一代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解放北路社区义务巡逻队既当治安巡逻员,又是道德劝导员,还是义务管理员,这些对于提高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治管理效能有较大助益。
3、社区社会组织丰富社区文化娱乐生活,提升了社区文明程度。社区社会组织,尤其是棋牌协会、书画协会、健身协会、读书协会、文体协会等组织具有民间性、自发性的特点,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纽带开展活动较为频繁,极大地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陶冶居民的情操、增强了居民公益意识,融洽了人际关系。对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凝聚了人心,增强了社区的向心力和居民对社区的归宿感,在社区营造出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极大地提升了社区文明程度。解放路社区的老年大学,开设的健美操、书画、民族舞等班次,吸引了400多名老年学员,成为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重要平台。
4、社区社会组织增强了社区凝聚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社区社会组织源自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具有很强的群众基础,在促进社区和谐方面有着独特优势。街道社区建立了青年创业就业服务队、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创业就业指导中心、劳动就业保障站等,这些以提供就业服务为主要目标的社区社会组织通过整合就业资源,收集就业信息,开展信息咨询,介绍岗位,跟踪服务等服务项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区就业、再就业难的问题。各社区还成立了社区民调协会,人民调解服务等以民事调解为主要内容的社区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居民中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及时调解民间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维护了社区的和谐稳定。2012年以来,调处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5起。
三、社区社会组织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由于观念、环境、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社区建设中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及其监督管理还很不规范,导致社会组织的作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1、对社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不少街道社区领导干部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的必然性认识不足;有些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特别是社会团体,缺乏参与社区建设的自觉性,尚未找到在社区建设中的位置。由于缺乏以上的认识,所以不能够恰如其分的找到社区建设与社会组织互促互进、共同进步的切入点。
2、在社区建设中缺乏有利于社会组织稳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社区建设需要全社会的投入,民间的人力、物力的投入更是促进社区建设持续发展的支柱。但社会组织的投入也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诸如员工福利、工伤、保险、税收优惠等,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虽然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并不是不要核算,不要产出。社会组织的投入也需要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取之于社区,这样才会有生命力,才会有持续发展的后劲。
3、社区社会组织的自身素质和社会化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大多数社区社会组织有欠规范,内部管理和对外服务行为未形成制度,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另外受资金、活动场地、设备等方面条件的限制,自身活力还需加强。
四、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积极作用的建议
1、重点培育,均衡发展。要使社区的社会组织“强筋健骨”,应统筹规划,重点培育,注重发展四大类社区社会组织:一是社区服务类。按照社会化的方向,培育发展一批能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质量高、信誉好、服务周到的便民类社区社会组织,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困难户、优抚对象的社会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服务和面向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二是文化体育类。培育发展社区文化、体育、科普等方面的社区社会组织,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慈善救助类。培育发展社区互助社、社会救助站等社区社会组织,广泛开展慈善捐助、送温暖等社区互助活动,增强社区自我救助功能,拓宽基层社会救助渠道。四是社区维权类。培育发展社区老年人协会、关心下一代协会、残疾人协会、法律服务站、青少年维权组织等社区社会组织,依托社区工青妇及基层法律工作者协会等群团组织,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维权活动,消除不安定因素,营造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
2、加大支持,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保障。这就有待于地方能够结合本地广大群众、经济发展等方面实际情况,制定出台有利于社区社会组织稳定健康发展的政策,一方面达到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目的,另一方面能够通过社区这个平台,间接的促进社区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工作。在制定出台本地有利于社区社会组织稳定健康发展的政策时,一要把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作为深化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居民自治,构建和谐社区的重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二要研究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的理论,通过实践使期上升到政策层面,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生存和发展的外部制度环境。
3、强化引导,形成社会参与的动力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应从管理的层面出发,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参与社区社会组织的良好氛围。同时因地制宜、因情制策,出台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措施,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积极作用的发挥,营造引导环境与督促措施双管齐下,最终达到全社会参与的动力长效机制。
第二篇:发挥社会组织中党组织作用的实践与探索
发挥社会组织中党组织作用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本文以烟台市为例,介绍了烟台市在社会组织中发挥党组织作用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作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对策。要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定位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功能和作用;探索务实管用的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设置形式,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服务功能。
关键词:社会治理;党组织;作用发挥;社会组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市场化改革的推动下,出现了大量的社会组织,截至2014年6月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56.1万个,其中社会团体29.4万个,基金会3736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6.4万个。[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则进一步提出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要求。社会组织是基层党建的新兴领域,同时也是基层党建的薄弱环节,“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发展,已成为我国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气象和新变化”,[2]如何在创新社会治理的背景下发挥好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的作用,已成为当前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一、烟台市在社会组织中发挥党组织作用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烟台市的社会组织迅猛发展,截至2014年4月,烟台市共有社会组织2797家。烟台市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加强党组织建设,多措并举,进一步增强了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1、成立社会组织党工委,健全社会组织党建领导体制
“传统体制中健全、严密的党的组织体系面临考验,传统以条为主、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形成的纵向的基层党组织管理体系已难以适应形势的需要。”[3]烟台市按照“谁主管、谁审批、谁负责”和“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开展党的活动”的原则,建立了社会组织党工委统筹领导、各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抓好本系统、社区党组织负责辖区内社会组织党建的管理机制。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已全部成立社会组织党工委,市县两级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或建立临时党支部等形式建立社会组织的党组织159个,向社会组织选派党建指导员1200多名,全市社会组织党员数达到6708名。
2、建立“兼合式”党组织,创新管理方式
“兼合式”党组织指的是社会组织中的兼职人员党员,组织关系在隶属原党组织不变的同时,可加入社会组织党组织,参加组织生活,发挥党员作用。通过建立“兼合式”党组织,把社会组织中的党员及时纳入党组织管理,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增强党在社会组织中的影响力、凝聚力。如福山区的大樱桃协会,采用“协会+党委”的双模式,采取“兼合式”党支部的管理方式,把党的组织建设和协会的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一方为主、多方管理、全程参与、发挥作用。这种“兼合式”管理方式,实现了行业党建和行业发展的有机融合,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协会的健康发展。
3、理顺社会组织与党组织的隶属关系,打造坚强战斗堡垒
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原则上隶属于其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领导确有困难的,可由社会组织挂靠单位等有关党组织负责。烟台市为了加强社会组织党组织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扶持社会组织发展。一是采用系统管理,对会员以业务主管单位干部职工为主的各类学会、协会党组织,由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管理。如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委就划归市财政局党委直管。二是采用行业管理,如律师协会党委下辖的党总支、支部由行业协会党委统管;三是采用属地管理,如龙口南山学院有师生3万余人,党员队伍庞大,按照属地原则,由龙口市委管理。
二、在社会组织中发挥党组织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建设工作是党建工作的新领域,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社会组织中党组织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工作还有不少差距。
1、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功能定位不够清晰
清晰的界定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功能是社会组织党组织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中国共产党党章》对党的基层组织作了总体定位,但是,在党章和党的文件中却始终没有明确定位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职能。这就导致在实践中,社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缺少必要的法律依据,社会组织党组织建立后,没有上级组织来管理,致使社会组织党组织许多工作无法开展。因此,迫切需要对社会组织中党组织进行明确定位。
2、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实践中,社会组织中党组织建设由于缺少细规则和硬约束,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建设存在薄弱环节。一是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基础薄弱。有的社会组织则担心若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是否会改变社会组织的性质,从而对建立党组织持不积极甚至反对的态度。二是社会组织中党建工作重“建党”轻“党建”。有的地方党委和业务主管部门把注意力和重点放在建立党的组织、扩大组织覆盖面上,而很少帮助、指导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没有实现作用全覆盖。三是社会组织中党建工作进展不平衡。有的地方和单位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不够重视,活动特色不鲜明,工作落实不到位,党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
3、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方式方法欠缺
目前,一些社会组织往往简单照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街道社区的党建工作方式,出现党内活动与业务工作相脱节的做法,甚至影响了社会组织正常业务活动的开展。就社会组织中党员个体而言,社会组织成员中党员的构成比较复杂,数量也不十分稳定,成员来去自由,社会组织中党员管理的动态性比较强,作用发挥不明显。社会组织中的专职人员则是以非中共党员居多,兼职人员,具有多重身份,其主要角色和工作重心却不在社会组织,而是以原单位工作为主。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社会组织中党员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的强度。
三、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作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对策
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担负着引导和带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发挥作用的重要职责,填补了政府转型过程中没有照顾到的空白地带。因此,应在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组织政治领导的基础上,充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发挥好社会组织凝聚组织成员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
1、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定位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功能和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指出:“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组织要在社会组织中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首先科学定位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使社会组织的党组织职能定位有法可依。一是要建立明晰的党组织职责分工制度。明确规定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承担的具体职责任务、工作权限、工作标准和要求,保证社会组织的党组织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适宜的决策权。二是要建立合理党务工作机构设置制度。做到只要建立了党组织,原则上就要设立党的工作机构,安排相应的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三是要建立完备的党组织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党组织生活会、党员教育管理、党员发展、党组织活动经费保障、党员权利保障等制度。
2、探索务实管用的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设置形式,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
针对社会组织规模小、从业人员少等特点,按照“无组织抓组建,有组织抓规范,已规范抓创新,软弱涣散抓整顿”的原则,加强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建设力度,灵活多样地设置社会组织的党组织。一是采用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方式,提高党组织的覆盖率。对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社会组织,及时建立党组织;对党员人数不足3名、规模较小、同一领域、业务相近、地域相邻的社会组织,采取行业统建、区域联建、楼宇组建等方式建立联合党支部。二是建立社会组织党建数据库。针对部分单位对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情况底数不清、应建而未建党组织的社会组织底数不清、有党员的社会组织党员情况底数不清的状况,可考虑设计制作全市社会组织党建数据库,主要内容包括全市每个社会组织的基本情况、党建情况、党员花名册等,全面掌握社会组织的基本情况和党建情况。三是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在社会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社会组织党组织对于完善自身建设、推动协会发展、履行协会职能、团结凝聚人心的积极作用,宣传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良好局面。
3、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服务功能
社会组织的党组织服务功能不同于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功能,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党员的实际情况,注重细节,精细研究群众的各类需求,帮助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一是因地因人制宜,提高服务的有效性。根据不同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提供各种政策、财物、知识、技术等方面的服务。二是完善组织运行机制,实现组织重心和组织功能的同步下移。三是完善社会组织的党组织经费保障机制、党员权利保障机制和党员关爱保护机制,增强党组织自身的凝聚力、战斗力。
>参考文献:
[1] http://mjj.mca.gov.cn/article/shgz/201408/20140800677549.shtml.[2] 本刊评论员.为社会组织党建注入创新活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J].社团管理研究,2011.6.[3] 马西恒.民间组织发展与执政党建设―对上海市民间组织党建实践的思考[J].政治学研究,2003.1.
第三篇:项目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精品学习文档
项目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一、培育类型
根据社会组织是否登记注册为标准,社区社会组织分为登记注册的独立法人、街道或社区备案社会组织、事实存在的草根社区自组织三类。针对不同的组织类型,项目化培育类型也有所不同。1 针对已经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项目化培育途径主要有购买服务、公益创投、政府财政支持项目。《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意见》中也提出,推动基层政府将城乡社区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逐步扩大购买范围和规模,支持社区社会组织承接相关服务项目。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将加大对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的支持力度。民政部门彩票公益金支持资助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服务项目。2 对于备案社会组织与草根社会自组织,因未正式登记注册,因此无法承接政府购买、公益创投项目。对这类组织的项目化培育途径主要有社区提案大赛、社区公益微创投、社区公益创意大赛等方式。
即,通过社区整体动员,征集社区居民自主解决社区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社区提案大赛(微公益创投/公益创意大赛),评选出优秀社区问题解决方案予以资助扶持;通过社区增能计划,提升被资助解决方案带头居民团队的实操能力。全过程最大程度调动各类居民以社区问题解决方案的提出者、实践者、辅助者、公共资金使用决策者
精品学习文档
等多种角色参与社区建设。
二、现状
资金扶持范围有限
对于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目前承接的公益创投项目,多为福彩公益金支持的,由于福彩公益金的资助范围有限,集中于 扶老、助残、救孤、济困 范围,对于某些特定服务对象的社会组织,无法给予支持。如服务对象为青少年的社会组织,如要申请公益创投项目,则服务对象必须为孤儿或困境儿童,这就造成社会组织只能将服务对象的范围框定在要求内,而如果社会组织的服务对象是面向普通青少年的,则无法得到支持。除民政条线外,也有妇联、团委、残联等条线也开展公益创投项目,但支持的范围仅限于条线范围内,可扶持的社会组织数量有限。
政府购买服务对社会组织要求较高
目前,各地也在积极推动政府购买服务,如2016年7月,苏州市率先在全省启动了为期2年的首批社区服务社会化试点,按照 社会化、专业化 方向推进向政府购买服务,投入福彩金1440万元。但这种购买服务,对社会组织的人员配备、专业资质、机构规模等均有较高要求,适用于已成熟型的社会组织。
街道购买社区服务未重视自身组织培育
除市级层面政府购买之外,越来越多的街道开始重视街道层面的购买服务,通过街道统一采购,购买社会组织为社区提供服务。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街道只购买不培育的问题。即,街道统一收集社区需求,对外发布,招募有意愿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通过项目设计、项目评审(有些街道会采取大众评审)方式,确定购买的社会
精品学习文档
组织。多数街道最终采购的服务提供者,也多为较成熟的或较有知名度的组织,但却忽视了对街道范围内社区内生组织的培育发展。
项目化运作对资质、实施过程要求较高
目前,公益创投、政府购买服务等,对申请环节、实施环节、评估环节要求均较高。如公益创投,对申请方的要求必须是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需要提供证明文件,需要填写申报书、预算表,参与项目评审答辩等。在实施过程中,对档案管理、财务管理的要求也较高。如果一旦达不到要求,则在评估中将对项目实施成效产生不良影响。这些要求导致一些草根的社会组织虽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且得到社区居民较高的评价,但由于缺乏上述申请和运作项目的专业能力或资质,实际无法或很难申请到项目,而那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明星社会组织则可能项目重复,导致项目分配不均。
项目设计与项目实施存在问题
在项目设计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忽视需求调研的重要性,项目内容设计不符合居民需求,无法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在服务对象的选择方面,也多集中于老年人、青少年等集中群体,而对社区内的中坚力量,中青年涉及较少。
在项目实施方面,活动内容较为雷同,如老年人项目,活动内容集中于上门探访、义诊、重要节日活动等,在服务对象的个性化需求回应方面存在短板。此外,需要帮助的居民和能够提供人力和技能帮助的志愿者之间并没有建立起沟通联系的有效方式和平台,存在着社会组织活动无的放矢的现象。
三、建议提供
精品学习文档
推进政府购买服务
目前,社会组织面临的最现实困难就是资金来源不多、数量不足,要使社会组织维持自我造血,除了社会组织自身需要不断拓展外部资源,积极链接企业、基金会资助外,政府的助力更为重要。必须切实加大对社会组织的资金支持和投入,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实行社会组织对政府和社会有偿服务,扩大对服务项目范围的购买,并把购买服务所需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形成长效机制。在购买对象方面,针对成熟型社会组织,由市级或区级层面进行购买,从项目审批、资金监管、科学评估等方面入手,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制度。针对备案组织或草根组织,可由街道或社区层面进行购买,重点购买本街道范围内的社会组织服务。
提高项目申请和运作能力
可由各级民政相关部门组织,针对项目申报、项目开发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估等方面,有针对性的对社区社会组织进行全面的项目培训。针对不同类型社会组织,提供不同申请流程。对成熟型社会组织,可鼓励其申请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项目,在申请流程方面,需严格按照项目要求,进行申报书的撰写、预算的编制等。针对备案组织或草根组织,可简化申请流程,重点参考居民评价与社区服务成效。
重视品牌树立
在项目化运作过程中,要引导社区社会组织积极树立品牌意识,设计实施针对服务对象个性化需求的项目,开展满足其需求的活动,而非普惠型服务;积极进行项目宣传,可通过专业的新闻平台以及新媒体,例如大众媒体,报刊、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强化项目宣
精品学习文档
传意识,注重活动前后的宣传及报道,使项目宣传工作规范运作、常规化、持续化,扩大服务效应;重视居民对项目的反馈,积极收集居民反馈,对并对项目开展进行调整;同时,鼓励组织整合多方资源,扩大社会组织的知名度和公信力。
第四篇:苏州市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实践和思考
苏州市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实践和思考
近年来,在城乡社区建设的深入实践中,苏州市民政局紧密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积极开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探索实践,为社区建设推进搭建了参与平台、凝聚了社会力量,积累了实践经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实行备案登记,形成发展模式
社区社会组织是指由单位和个人在社区范围内单独或联合举办、不以营利为目的、为满足社区居民不同需求而开展活动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探索适合城乡社区建设实际的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模式及其形式,在全国来说,苏州市起步较早。2005年,就在张家港市进行了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试点工作。在取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推向全市。并总结、提炼和归纳出了‚一级登记、两级备案、三级管理‛的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模式。‚一级登记‛就是对于基本符合两个《条例》规定条件的,由区(市)民政局‚放低门槛‛(适当放宽准入条件、简化登记程序)统一登记;‚两级备案‛ 就是对于尚不符合放低门槛登记条件的,实行由社区居委会初审、报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备案的制度;‚三级管理‛就是形成了以区(市)民政局为主导、街道办事处(镇政府)为主管、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的三级管理模式。
随着城乡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化,社区社会组织得到蓬勃发展,成为了整合社区资源、加强社区建设、完善居民自治、服务人民群众的一支新生力量。但由于‚草根组织‛源于民间,人员散杂、组织松弛、管理粗仿,难以很好地形成组织和团体的力量。2006年,为了规范管理、促进发展,苏州市民政局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社区(村)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工作的意见》,就社区社会组织的性质、分类和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目标任务、组织领导以及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和备案的基本要件、运作程序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几年来,全市各地放低门槛登记、积极扶持备案、逐步规范管理,促进社区社会组织为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社区社会组织已成为全市社会组织的‚半壁江山‛,至去年底,仅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已达4295家,占全市社会组织总数7377家的58%;登记的社区社会组织也达128家。今年,为适应社区建设大发展的新形势,针对个别地方思想认识模糊,备案操作欠规范,缺乏有效的管理、协调和服务、扶持等情况,苏州市民政局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社区社会组织备案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对现有的社区社会组织进行认真的梳理,对条件相对成熟、基本符合登记条件的,要继续放低门槛及时进行登记;尚不具备登记条件的,应认真规范备案。力争使全市的社区社会组织管理更加规范、发展更加有序、作用更加明显。目前,全市规范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总数已超过5000家。
启示一:社区社会组织具有草根性、松散性、自发性特点。因此,民政部门要结合社区社会组织的性质、特点及表现形式,推进备案与登记相结合的方式实施规范管理。我们应该看到,社区社会组织除了具有一般社会组织的共同属性外,‚草根性‛、松散型和纯粹民间、自发产生,是其最大特色。我们要根据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在现行法律法规的框架内,放低门槛登记,创新机制备案,既要放开手脚积极培育发展,又要严格规范管理、扶持服务。
狠抓培育发展,打造品牌特色
进入本世纪以来,苏州市各地紧密结合各自的实际,提出了‚一居一街一品‛的发展战略,积极打造各自的社区建设品牌。依托社区建设平台,社区社会组织不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有亮点有特色。
2003年,沧浪区采用‚民办公助‛的形式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邻里情’社区服务服务中心‛。2006年葑门街道的‚邻里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3年,平江区创办了全省首家慈善互助超市---‚‘一家人’慈善互助超市‛,实行社会化募集、自选式发放、人性化操作、市场化运作,形成了现代城市扶贫帮困长效机制的一种创新模式。沧浪区的‚邻里情‛虚拟养老院,在全国首创了‚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新理念、新模式,2009年被评为‚民政部科技成果创新奖‛,目前加盟的家庭近3000户,配备专业的家政服务人员120多名,可提供50多项具体服务。太仓市于2008年举办 ‚业余文艺团队百团大展演‛,全市有127支民间业余文艺团队、2500多名文艺爱好者参加了演出,演出区域覆盖全市90个行政村和68个社区,吸引了15万人次观看,有效地整合了社区的资源,培育和锻炼了社区社会组织。
各地通过登记和备案相结合的形式,培育出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草根型‛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除了具有共性的像社区爱心超市、社区义工志愿者服务队、社区文体团队、社区调解站等慈善类、帮扶类、文体类和参与类组织外,还有一大批扎根于当地社区的具有独创性的组织,如金阊区‚手拉手‛爱心援助中心、张家港市李巷益民基金会、平江区观前街道‚金乡邻‛互助联盟、工业园区外籍人社区士志愿队、金阊区‚苏妈妈‛拥军服务队、帮助社区戒毒人员的志愿队---社区自强服务社、平江区残疾人创业基地——‚寒香会社‛、平江区美丽心灵心理咨询工作室、沧浪区龙西街道社区QQ群(社区信息港)、金阊区‚老娘舅‛社区调解组、沧浪区钟楼社区京剧研究会、太仓市璜泾镇桥牌协会和璜泾民乐团、吴中区木渎镇枫江集体宿舍文化站,等等。
启示二:社区社会组织源于社区,其发展壮大也离不开社区。因此,民政部门应培育和发展具有特色的社区社会组织,注重规范和作用发挥,始终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社区社会组织的产生、壮大和发展,根植于当地社区的土壤,也服务于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及其特点,必须适合于当地社区建设的发展程度及其模式。打造社区社会组织的品牌,实质就是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帮助其树立社会形象的过程,也是促使社区社会组织不断自我完善、增强能力、自我发展的过程。我们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和社区建设的实际情况,着力培育满足社区居民各类需求的、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发展空间的社区社会组织。
实施规范管理,注重引导服务
随着社会建设和社区建设的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产生。然而,这些散落在社区中的‚草根组织‛,大多没有规范的组织机构,缺乏组织协调和自我发展的动力,需要有一个活动和发展的平台,也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和管理、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因此,规范和引导两大任务摆在了民政部门面前。‚规范‛主要是帮助健全组织、理顺关系、搭好平台;‚引导‛主要是引导社区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开展多元化的特色服务,制度化地参与社区建设。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全市全面推开了社区社会组织备案规范工作。一是规范备案的组织名称。一般不再分‚团体‛还是‚民非‛,通称‚群众团队‛。具体的名称由举办者根据活动内容可定为‚××街道(镇)××社区(村)××队(组、站、班等)‛。二是规范备案的操作程序。群众团队举办者或负责人要提出书面申请,认真签署《备案章程》,如实填写《备案表》;社区(村)居(村)委会要根据备案的范围和条件,进行初审并在《备案表》上签署意见;街道(镇)办事处(政府)负责审定并签署备案意见;市(区)民政局根据街道(镇)的同意意见颁发《备案证书》。三是规范备案的业务机制。《备案证书》由苏州市民政局统一印制、市(区)民政局统一颁发;市(区)民政局按季向苏州市民政局上报统计表及其《社区社会组织花名册》。四是规范备案的管理体系。要认真探索街道(镇)设立社区社会组织活动和服务平台(可登记为社团或‚民非‛,可称为‚社区社会组织促进会‛或‚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承担社区社会组织的主导、统筹、协调和服务、扶持等功能。
张家港市杨舍镇城西街道率先在街道层面设立社区公共事务协会,将‚服务、协调、管理‛功能融为一体,积极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各种服务。协会下设文体活动、爱心互助、老年人事务、残疾人事务、社区事务议事、社区志愿者等13个分会,文体活动分会又设立了威风锣鼓队、腰鼓队、秧歌队、合唱队、书画队、剪纸队等15支文体团队,人数已超过1000人,该街道有5800多名居民经常性参加社区文体活动。沧浪区在全国首创的‚‘邻里情’幸福联盟‛,是在社区层面上由各类社区社会组织和各类志愿者队伍组成的联合性的正式登记的社会团体,主要任务是通过组织、协调,挖掘和培育社区‚草根领袖‛,招募志愿者,组织各种服务和各类活动,整合和利用社区资源,培育、引导和协调社区社会组织及其活动。
启示三:积极培育、规范和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是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宗旨。民政部门应该适应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新情况,注重规范、管理和健康发展,及时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如何把管理和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把‚草根组织‛有效地管理好,规范日常管理和完善引导服务体系,显得十分重要。我们要积极规范和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服务群众、推进社区建设中的作用;注重寓监督管理与引导服务之中,积极探索管理服务的合理体系及其有效形式,逐步将社区社会组织引入规范和健康发展的轨道。
开展扶持协调,创新机制体制
随着社区建设方兴未艾,为确保社区社会组织健康成长,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长盛不衰,必须实行社区社会组织管理机制、体制的创新。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断探索机制体制创新,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发展长效机制,在政策、资金和沟通等方面全面扶持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
各地结合社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讨论培育扶持政策,研究规范管理、改善服务的办法。苏州市委、市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设立‚苏州市和谐社区建设创新奖‛,‚邻里情‛虚拟养老院等一批社区社会组织获奖。市财政按照人均每年3.5万购买苏州自强服务总社禁毒服务项目。各地也都在积极推动政府出台扶持和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措施,探索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等形式、路径和办法。工业园区设立每年30万的社区社会组织奖励基金。太仓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建立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互动衔接机制的意见》,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促进社区组织发展。
最近,苏州市将结合正在推进的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探索,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建立‚社会组织扶持激励机制‛和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培育、规范、扶持长效管理机制,制定对于社区社会组织的扶持性政策,明确政府转移职能与购买服务、培育发展与规范管理、宏观协调与资金扶持等形式、路径和措施,要求各地健全管理机制、建立协调体系、规范扶持制度,为全市社区社会组织的良性发展多做贡献。
启示四: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工作的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因此,民政部门要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积极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社区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为社区建设和社会建设进一步积聚社会力量。如果说,‚以奖代补‛政策的出台和协调机制的建立,是宏观层面上的机制体制创新的话;那么,社区公共事务协会和幸福联盟的建立则是分别在街道、社区两个层面上的服务模式及其具体形式的有益尝试;制定扶持性政策、实行政府职能转移和委托购买服务,又是在制度层面上探索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和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五篇:民主党派如何在社区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民主党派如何在社区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来源: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参政党理论研究组
日期:2007-12-28
浏览次数:
社区是由聚居在城市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1998年,北京市城市发展第三次会议提出要借鉴国外经验建立社区,将城市重心下移。到2004年止,北京市已将6000多个街道居委会进行了新的调整,为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立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整合后的北京市居民委员会辖区(即社区)共有4000多个。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是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的
基础,也是基层民主自治的平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量的新经济组织、中介机构在社区经营,越来越多无固定隶属单位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社区工作和生活,众多离退休的统一战线各方面代表人士在社区生活和发挥余热,社区中的统战人士数量不断增多、构成日益多样、影响逐步扩大。社区的统战工作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日益发挥积极作用。
2004年3月31日,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统战部《关于加强社区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试行)》精神,将《关于加强北京市社区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意见)发至北京市各街道的党工委,要求他们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意见为对社区统战工作的开展提出政策指导,同时为民主党派参与社区建设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意见下发后得到北京市各区县统战部门的积极响应,各街道党工委从领导到统战委员,工作层层有人抓,许多区县结合自身条件在社区和街道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统战工作。
在我国的统一战线工作中民主党派从来都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如何在社区的建设与发展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对其自身建设和发展又会产生哪些影响?本文就此发表一些意见和建议,供有关领导部门参考。
一、民主党派是社区建设和发展的积极因素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紧迫任务。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大特征在社区都有具体体现。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牢牢抓住和谐社区这个基础,社区统战工作是党在社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在意见中指出:加强社区统战工作, 是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是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新型社区的需要。
通过社区统战工作,增强党与统战成员的广泛联系,及时准确地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反映他们的意见建议,最大限度地扩大统战工作的覆盖面,从而将广大统战成员团结在党的周围。在社区的统战人士中民主党派成员大多知识层次高、社会联系广、参与意识强,并具有专业技术特长,他们不仅是党的社区统战工作对象,还是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力量。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对于提高社区建设和管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促进社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序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发挥统一战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功能,尊重和照顾统一战线各方面人士的利益,有利于增强社区全体成员的团结,切实维护社区安定祥和的局面。
在统一战线中民主党派是以政党形式出现的一支重要力量,民主党派参与社区活动,在构建和谐社区中发挥协助党及政府做好工作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需要。
1、目前,在北京市的城八区内大多数民主党派都建立了区级组织,或设有起着区级组织作用的派出机构——区工委。他们围绕所在行政区和北京市的中心工作履行职能,为构建区本内和谐做出很大贡献,为本区构建和谐社区的工作献计献策,发挥党派的整体作用。
2、北京市新划分的社区是一个属地管理的概念,社区包括居民区和驻区单
位,社区建设要依靠驻区单位的力量。在许多驻区单位中,尤其是中央和市属单位中都有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他们不仅在本单位建设中起着积极作用,还在参与党派在中共社区党委领导下进行的活动中,发挥自身优势,对构建和谐社区起着作用和贡献。
3、在一些知识分子集中的社区内,居住着许多离退休党派成员,他们政治素
质较高,有较强的参政议政意识和能力,有发挥自身优势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热情,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离开工作岗位不久,身体尚可。他们在构建和谐社区的工作中可以起到参与管理、化解矛盾、协调沟通、促进稳定和睦的作用。
通过民主党派在中共社区党委领导和组织下,开展的为构建和谐社区的工作和活动,可以使基层群众更加了解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优越性,为政治文明的建设做努力。
二、开展社区工作是促进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需要
开展社区民主党派工作,不仅拓宽、延伸了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同时对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包括思想、组织、制度建设诸方面,必然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组织建设方面,社区内的民主党派成员如何组织,能否建立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对社区内的民主党派成员如何开展思想工作,要新的认识和研究。新形势下的民主党派工作如何拓展领域,如何与时俱进,是我们要认真对待的。
当前,民主党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是由成员年龄结构“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目前,离退休民主党派成员已占总人数的40%以上,其中大部分人在社区生活,颐养天年。据调查,他们目前的状况是:
1、基本上不参加本党派的组织生活,党派组织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关心不够,疏于联系,而社区从政治上对他们也极少过问,可以说基本上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2、已退休的民主党派成员分布不均,在同一个社区中,民主党派成员一般较少,在某些大单位的宿舍区可能较多,而同一个民主党派的成员又居住在同一个社区的情况就更少;
3、在社区生活的大多数离退休民主党派成员,希望社区能组织一些适宜于老年人参加的休闲活动,并有老年人活动的场所;
4、还有相当一部分离退休民主党派成员,政治热情不减当年。他们关心国家大事,热心公益事业,愿意继续发挥作用,为社区建设做贡献,甚至渴望加强学习,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二是中共北京市委在[2005]9号文件中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本单位的地位、作用已有明确的阐述,但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单位外的作用,没有涉及,其地位、作用、任务都不太明确,中共党委和民主党派两方面开展工作和活动都无所依从和遵循。
对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出路在哪里?我们认为,加强社区统战工作,让民主党派成员和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在社区里发挥作用,为社区的建设与发展做贡献,是一条“双赢”的极好举措。所谓“双赢”,一方面对社区有利,另一方面对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有利。
针对社区民主党派离退休成员的特点,从搞好统战工作的角度出发,既照顾他们的利益,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使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养,同时,也应把他们组织起来,依据他们的特长,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他们老有所为,为国家、为社区做出新的贡献。民主党派是知识分子政党,民主党派参与社区建设,拓展了参与社会实践的舞台。民主党派成员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面对社区基层群众,通过举办科普、教育、医疗、拥军、帮困等活动,广阔的社会舞台将使民主党派组织更加显现出活力。民主党派人士在参与本社区工作的实践中,感到有意义有作为;在建设自己的家园时获得了归宿感;缩短了与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距离;有效地扩大了民主党派的社会影响;增强了统一战线的凝聚力,拓宽了知情渠道和参政议政的渠道。这些本身就是对党的统战工作及民主党派工作的一种有效的宣传。
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除了在本单位发挥重要作用外,在走向社会时,应首先把眼光向下,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在社区,可以了解到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听到群众的呼声,也会接受到教育,得到锻炼,提高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能力。
民主党派在参与社区建设中,积极献言献策,为有关部门提供了真知灼见,让参政议政落实到实处,使人民群众在近距离内感受到民主党派不是“空架子”,加深了他们对民主党派的认识与了解,更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定优越性的认识和了解,这个意义是深远的。民主党派在参与社区实践中所形成的文字资料也为参政议政提供了理论依据。这对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都是很有必要的。把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作用发挥,定位于参于本单位的民主管理和在社区发挥作用两个方面,是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自身建设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民主党派参与北京市社区建设工作的现状 为了了解民主党派在社区建设和发展中能否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于2005年
5—8月份对北京市朝阳、海淀、宣武、石景山、东城区的一些社区,就民主党派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问题进行了调研,并听取了市委统战部研究室和有关单位统战部门领导的情况介绍。据目前我们所掌握的情况来看,民主党派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形式主要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由统战部门出面,组织民主党派区级组织或基层组织与街道办事处“结对子”进社区,在街道办事处或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开展活动。
从2002年起,宣武区委统战部积极引导协调八个民主党派的区级组织与八个街道工委“结对子”,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如,先农坛社区建有“统战之家”和“人才之友俱乐部”;天桥街道增加了人大代表中民主党派的人数,组织民主党派委员开展人民群众接待日,聘请民主党派成员做街道及社区中共党委的监督员;根据民主党派优势成立社区学院、发挥党派成员的智力资源;组织民主党派区级组织开展科技文化进社区、进军营的“双进”活动。民主党派在“结对子”中参加街道及社区的居民代表大会、参与街道管理委员会工作、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保持先进性”教育等各类活动,从而建立了联系制度、了解了社情民意,拓宽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渠道,为开展社会服务提供了新的工作平台。在活动中民主党派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建设性及可操作性的建议,并与天桥工委一起完成了《天桥民俗文化研究》课题及体育社区试点工作。
朝阳区委统战部的做法主要是,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活动与所在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并通过积极参与发挥党派基层组织在智力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为所在社区做贡献。如民建朝阳区委下属的几个支部发挥自身优势,为社区的经济建设做工作。
石景山区社区的统战部门,为民主党派区级组织在社区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牵线搭桥。如九三学社石景山区工委不仅与鲁古社区结成对子,还参加了街道办事处在金顶街社区办的中介服务组织——“爱心互助会”,以团体会员的身份,开展扶贫捐助等活动。
在东城区统战部的领导下,民主党派区级组织在社区中的社会服务活动,已由面向社区居民,深入到驻区单位进行定向服务。
第二种类型是把社区内的统战人士(包括民主党派成员)组织起来。如海淀区西三旗街道育新社区是北京市53所高校教师的居住地。该地区聚居着以大学教师为职业的知识分子群体,共有1747名统战人士,占地区统战对象的60%,其中退休的民主党派成员120人。西三旗街道重点进行了社区群众性自治组织——“育新社区统战人士联谊会”的创建工作。
2002年8月19日西三旗地区育新花园统战人士联谊会正式成立,它成为海淀区社区范围内首家以统战人士为中心的群众性自治组织。联谊会正副会长均由民主党派成员担当,注册会员71名,有七个民主党派的成员参加了联谊会,每周有固定活动日进行分组活动。如调研组对社区附近工厂是否存在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调研;文明建设组在社区内设有18米长的报纸栏,每日更换;文化活动组以琴棋书画会友。联谊会还组织社区统战人士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有益活动。如以学习十六大精神、《宪法》、《反分裂国家法》和纪念小平百年诞辰为主题的座谈会,举办“台海形势”报告会、喜迎“十六大”京剧票友演唱会和参观西三旗地区发展与新貌等活动。会员们热情地参与了义务到社区“市民学校”当教师、为社区居民放映电影、维护社区安全巡逻等工作,还为社区居民做“民调”工作、为养狗人做思想工作,许多会员还到居委会主动找工作做。在联谊会的活动日会员可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谈古论今,商议国家大事,交流社区建设看法,为国家的发展、社区的建设出谋划策。
2003年又先后成立了电力科学院、冶金科学院和清缘里社区统战人士联谊会。同年9月9日成立了西三旗地区统战人士联谊会,这是海淀区第一个地区统战人士联谊会。联谊会的成立为地区广大统战人士提供了一个交流沟通的有效平台,凝聚了人心。使大家的参政议政愿望得到初步实现,感到老有所为,很有奔头,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共对联谊会工作的关怀与支持。
朝阳区香河园社区是北京市最早在社区里开展统战工作的,建有统战人士联谊组,民主党派成员担任了居委会主任;劲松社区建有党外人士学习组。
上述情况证明,只要重视,同时又有良好的组织保证,民主党派在社区的建设与发展中是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的。
四、对做好社区民主党派工作的几点建议
正如中央统战部文件所说的那样,随着政府机构改革、转变职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居民与社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们对社区公共事务也日益关心。原有的以行政隶属关系为基础的统战工作体系,已难以完全适应城市管理新体制的发展要求。应加强社区统战工作,使统战工作从单一的行政管理模式向开放的社会协调模式转变,从过去条块分割向以块为主、条块结合转变,从过去主要依靠街道组织向更多地依靠社区各类组织转变,推动城市统战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形成新的局面。开展社区统战工作既是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内容,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功能扩展以及基层组织体制改革赋予统战工作的新任务。这一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也必将促进民主党派各项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目前,社区民主党派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①目前处于初创阶段,组织不够健全,活动内容也不多;②发展很不平衡,多数社区(街道办事处)和民主党派尚无联系;③在制度化、规范化方面还相差较远;④参与活动的民主党派成员的数量还不多。
如何作好社区民主党派工作,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提高认识,打好基础
尽管中共中央和中共北京市委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已制定文件,提出了具体要求,但落实到各基层社区,还相差甚远。主要原因是各级党委领导人对这项工作的认识还未达到应有的高度。再加上不少社区中统战人士、特别是民主党派成员数量还较少,如何开展社区统战工作,尚无成套经验。另一方面,从民主党派领导层来看,更是对这项工作考虑的很少。少数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社区也开展一点活动,但多从社会服务角度做一两件事,也未提高到履行参政党政治职能,拓展参政渠道,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区,巩固中共执政地位的高度去认识。因此,要作好社区民主党派工作,真正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首先就要提高中共各级领导(包括社区党委)和民主党派各级领导(特别是中央和省级领导)对社区统战工作的认识,这是做好社区民主党派工作的重要前提。民主党派中央和省级组织领导,应立足于未来,以前瞻性的目光,把社区的民主党派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的专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拿出具体的工作方案,并在试点的基础上,尽快全面铺开;并对相关的政策问题,特别是组织建设方面的问题,给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政策。
2、组织起来,因地制宜
不把社区中的民主党派成员组织起来,就无从开展活动,发挥作用;就无法实施领导,进行管理。但是如何把他们组织起来,既要有利于作用的发挥,又要充分考虑民主党派的特点,符合民主党派的组织原则,是当前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考虑到当前社区民主党派成员(主要是已退休成员)数量分布不均,素质有高有低,个人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也差别很大,加上缺少工作经验,因此在组织形式上只能根据本社区的实际情况来定,可以采取已有的方式,也可另行创造。例如,在一个社区内,同一个民主党派的成员超过7人,可单独建立一个基层组织;或因人数过少和其他原因不能建立基层组织的,亦可在统战人士联谊会中成立小组。总之,可以多样化,因地制宜,可以有多种形式。既不要搞一刀切,也必须注意效果,不搞形式,要讲求实效。
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和支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积极进入社区,在社区或街道党委领导下开展活动,但必须在统战部门的统一协调下,选择条件适合的社区开展工作。全部活动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3、开展活动,发挥作用
组织好以后就要开展活动。主要是发挥他们在建设社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区等方面的作用。具体的说,可以发挥“五大员”的作用:①宣传员:在自身学好党的方针政策、重大决策和重要文件、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对社区居民进行宣传讲解,统一广大居民的思想,帮助党委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声音传达到基层百姓之中。②辅导员:结合本人专业特长,在社区居民中开办讲座,普及科学知识,包括医疗卫生、健康保健、学外语、学技术、普法教育等等,也可在社区学校中担任教师。③助理员:为社区领导出谋划策,帮助他们搞好社区民主管理,帮助组织社区的重大活动,或分管社区中的某一项具体工作。至于能否担任社区领导职务,要根据具体人的具体条件来定。④调解员:为构建和谐社区,力求把矛盾化解在社区内,减轻政府的压力,可协助社区领导做好信访接待、座谈讨论、入户调解等工作。⑤监督员:在广泛听取群众、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社区领导班子反映群众意见,进行民主监督。当然,上述全部活动,都要在社区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而作为民主党派成员,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必须自己成为社区居民的模范,在贯彻公民道德规范,落实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要树立好榜样,要积极参加社区的各项活动。
对于已退休的民主党派成员还要开展关爱他们生活的活动,如成立兴趣小组,让他们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打太极拳、唱歌、跳舞、保健讲座、学书法、摄影等等。
4、健全制度,加强领导 制度是一切措施长期坚持的保证。发挥民主党派在社区应有的作用,必须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立组织要有制度,开展活动也要有制度。有了制度,就不会因领导人的变更而影响组织和活动的变化。这个基础一定要打牢。各级党委(特别是统战部门)和民主党派的各级领导,一定要把研究、指导、帮助社区民主党派工作的开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纳入工作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