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入开展质量兴园 努力打造品牌园区(定)
深入开展质量兴园 努力打造品牌园区
工业园区是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突出推动作用的集中区域。为进一步提高※※市工业园区运行质量,充分发挥园区经济辐射带动作用,※※质监局在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经济开发区,深入开展了质量兴园试点工作。2010年以来,※※质监局从夯实园区发展基础入手,不断创新服务机制,强化技术支撑,推动标准生产,积极探索质量技术服务园区发展的有效途径,质量兴园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具体工作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质量兴园”活动的成效
※※※※经济开发区位于※※城市中心区,是环三都澳区域拓展提升的重要核心板块和※※市本级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总规划面积23900亩,首期规划面积5900亩,现已开发面积近3000亩。目前入园企业68家,规模以上企业30家,电机电器、轻工食品、生物科技、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五大产业初现端倪,发展后劲持续增强。通过开展质量兴园活动,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7亿元,比增45.0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6亿元, 比增45.05%。2011年1-8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35.1亿元,被评为全市唯一的“※※省特色工业园区”。园区企业质量意识不断增强、名牌产品、优质产品不断增加,逐步形成“人人关心质量,人人重视质量”的良好氛围。
(一)园区质量意识普遍增强。通过“质量兴园”活动广泛进行宣传教育,企业普遍增强了法制观念和质量意识,大家听质量、谈质量、研究质量的更多了。多数企业纷纷制定实施品牌战略方案,规范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行为,积极引进技改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如宇辉食品与华南理工大学对接了“水产品加工质量保证系
统(HACCP)”技术。据介绍,HAC-CP是一种食品安全卫生的预防控制体系,按照其要求生产,将有效降低食品的不安全风险,提升产品质量。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可新增产值2.45亿元,新增利税152万元,并拉动※※工业总产值增长8.2个百分点,同时企业产品质量将达到欧美市场标准,进军海外高端市场。大不同茶业有限公司引进※※市首条全自动茶叶生产流水线,生产茶叶过程只需18个小时,3个工人管理,生产线同时还可以智能化控制茶叶的湿度,温度,重量等,大大提升了茶叶产量、质量。安波电机“美国浴缸泵钢板壳电机生产线技改项目”已全部竣工,厂房面积共15000平方米,装配车间共四条生产线,现精工车间设备全部安装到位,开始投产,预计年产16万台设备。该产品已通过加拿大国家CSA认证,已达到美国NEMA电机标准。
(二)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高。园区重点产品抽查合格率达100%。有安波电机、宇辉水产、夏威食品、聚鑫玻璃等4家企业共5个产品获得“※※名牌产品”称号,泰格电机、安波电机、三力电机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甘诺宝力、聚鑫及图2枚商标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奇隆翔农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大翔”茗茶成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指定接待用茶;友缘家具有限公司生产的实木家具获得第三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优质奖;安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科协“海智计划”生物科技产业示范基地的,主打产品“甘诺宝力”系列享誉国际市场;作为※※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夏威食品公司多项开发技术通过农业部科技成果鉴定,产品远销美国、南非等国家。
(三)企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2010年申报“※※省标准示范园区”已获批准,园区企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96%,有18家企业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有13家企业通过ISO9000管理体系认证、2家企业通过ISO14000管理体系认证,※※市友缘家具有限公司通过ISO9000、ISO14000、ISO18000三个管理体系认证;有涉及强制性产品的生产企业4家共取证16本,有8家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8本,园区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率、定期检验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均达到100%;有8家企业被列为我省上市后备企业,其中泰格动力、夏威食品、安波3家企业与券商签订合作协议(占全市半数)。※※安波电机电器有限公司获得“2009年度※※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优秀企业”荣誉称号,※※省首批两家中获得高效节能认证电机行业企业之一;安发生物有限公司2011年被评为“※※省第四批创新型试点企业”,该公司上半年申报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两个认证也通过相关单位审核,已经入正式公示阶段。
二、“质量兴园”活动的措施
(一)“三个到位”统一思想认识
宣传到位为先。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构筑“质量兴园”活动的宣传平台。开展“质量采风”活动,专题宣传“质量兴园”的开展情况、取得的成效和典型做法。在园区醒目位置设立了6块宣传栏,宣传国家关于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还充分借助“质量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世界标准日”、“世家计量日”、“世家认可日”等活动,广泛宣传“质量兴园”的意义和质量法律法规知识。截止目前,已有※※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教育频道、※※日报、※※电视台、※※日报等13家媒体的80多篇次的新闻报道了该活动,为企业解决名牌申报、计量检定等36个问题,提供相关技术资料3000多份,收集质监部门提供服务意见反馈信息50余条,为“质量兴园”工作的开展打好舆论基础。
领导到位为重。“质量兴园”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取得好的成效,认识是前提,领导是关键。※※经济开发区成立了以管委会王世雄主任为组长的“质量兴园”工作领导小组,设立“质量兴园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开展“质量兴园”活动的实施方案(施行)》,制定“质量兴园办公室”工作职责,使“质量兴园”工作在组织上、机构上、政策上得到有力保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质量兴园”工作领导体系。
服务到位为本。首先是加强培训。建立分类与分级相结合、计划与自主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先后举办了针对企业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职工等不同层次人员的培训班18多次,参训人员450多人次,培训内容涉及《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质量管理体系、食品市场准入制度、食品生产企业可追溯体系、《※※电梯安全管理办法》、产品标准、计量测量管理体系、标准化基础培训等。其次是加强服务。将质监服务窗口前移,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变被动等企业来访为主动上门服务。成立了3个工作组,按片区划分,挂点联系。通过发放“质量兴园”服务卡、园区企业服务需求调查表,建立“※※质量兴园”群,及时将相关文件、部门法律法规、服务承诺等送到企业手中,使园区企业享受到质监部门在质量、计量、标准化、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优质服务,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
(二)“三项制度”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建立“质量兴园”工作考核制度。每年下半年由质监局分管领导及相关业务科室人员组成“质量兴园”检查小组,对“质量兴园”活动成效从组织保障、工作指导意见、工作计划、实施品牌战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监督管理落实、打击假冒伪劣、园区经济运行情况等八个方面进行考核,确保“质量兴园”工作落到实处。
建立“质量兴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集成员单位进行调度协调,通报工作进展,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落实质量兴园的各项任务;建立重要质量安全问题报告与通报制度,对可能诱发潜在质量风险的产品加大监督和巡查力度,做好预测监控工作,消除质量安全隐患,推动“质量兴园”工作深入开展。截止目前共计召开了8场联席会议,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探索渠道、集思广益,为“质量兴园”工作更好推向深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建立“质量兴园”奖励机制。围绕“打牢园区基础,促进园区发展”,管委会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对首次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200万元;对获省质量奖的企业,除省政府的奖励外,另给予一次性奖励150万元;标准化活动单项最高奖励20万元等等。3月24日,※※管委会兑现了2010年度在技术创新、实施品牌战略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4家企业,奖励金额达61万元。此次奖励是※※10个县(市、区)表彰企业规模最大的一次。
(三)“六个举措”助推兴园实效
大力推进名牌发展战略。引导企业重视科技投入,重视名牌培育,以质量打市场,以质量树品牌。以培育名牌产品为载体,对园区内所有企业进行了AAA、AA、A、B、C五个级别的分级管理,针对不同级别的企业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切实帮扶企业争创省、市质量奖、省名牌产品。通过有效帮扶,2010年有4家企业5种产品获得“※※名牌产品”称号,2011年又有奇隆翔农业有限公司、※※特波电机有限公司争创“※※名牌产品”。
深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主动拓展标准化项目,成功申请※※※※经济开发区省级标准化示范园试点项目。组织※※市瑞丰工贸有限公司开展省级缢蛏养殖农标示范区建设工作,指导完成《缢蛏
池塘养殖技术规范》省地方标准草案制定,有效带动周边开展标准化养殖达2万亩,为当地缢蛏养殖业增产3000吨,增效3000余万元,示范园养殖户人均增收5200元。开展“标准化进重点企业”活动,走访园区内11家重点企业,免费发放11枚※※省标准信息服务平台网络密钥,组织企业人员24人次参加标准化业务软件、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试点、标准化岗位等培训,引领企业建立了标准化人才队伍、完善了标准化工作机制。积极引导园区电机企业开展“闽东电机标准联盟”的创建工作,集中了安波、特波、鉴明和三力等4家企业实行统一制定、统一审定、统一备案、统一实施的联盟标准5项,制定闽东电机联盟标准标识并对外发布。2010年,实行闽东电机标准联盟的产品产值较2009年增长了34%。
建立和完善计量管理。积极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计量管理体系,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计量器具台帐。专门指定2位同志作为※※工业园区计量工作联系人,及时掌握企业的计量需求与工作动态。同时对企业计量器具的检测实行“一站式”的打包服务,即对市所目前尚无资质检测的项目,代为企业送到省计量院等有检测能力的机构检测。截止目前,共为园区企业检测各种计量器具达500多台件,为4家企业转送8台计量器具到省计量院检测。
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实行检验过程“一条龙”专项服务。对园区企业新安装特种设备实施超前服务,指导园区企业规范新装设备的报批安装手续,对设备安装实施随叫随到的服务,保障监检的及时率和到位率。通过多渠道宣传、短信平台或电话提前提示、催检通知单等方式推动园区企业主动报检。认真核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情况,主动反馈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的办班信息,确保了园区企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率。截止目前※※经济开发区内 6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率、定期检验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连续三年特种设备安全无事故。
加强重点产品监管。对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食品生产许可、强制性认证产品生产企业,做好申证前和获证后的服务和监管工作。园区内所有以上重点产品的生产企业均建立企业质量档案。截止目前,园区内共有8家加工食品生产企业获得9本食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100%,高于全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
优化园区市场经济环境。建立开发区名优产品生产企业的联合打假机制,积极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无证生产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创造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严格执法、按章办事的同时,对开发区内企业的一般质量问题实行“首过免罚”制和最低处罚制度,帮助和督促企业及时整改,促进规范生产。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们在“质量兴园”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处于刚起步阶段,特别是园区工业基础较差、体量小、发展滞后,做好“质量兴园”工作还任重道远,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是质量总体水平还不够高。园区中小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品竞争力不强,还有部分企业质量法制观念和质量意识淡薄,抓质量的主动性不强,没有真正把质量兴企当作自身的内在需要。
二是质量管理基础较为薄弱。大多中小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不高,导入《卓越绩效评价准则》,通过ISO9000、ISO14000、ISO18000三个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屈指可数。标准化水平不高,企业主要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生产比例较低,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的较少,还有少数的小企业存在无标生产情况;计
量管理能力不强。大多数中小企业未建立计量管理体系。计量器具受检率较低,建立计量检测体系的企业仅1家。
三是品牌发展后劲不强。园区大多数企业都是近一两年入驻园区,受省市质量奖、※※名牌产品申报条件的限制,今后一两年内能获质量奖、名牌的企业数量有限。
四是质量监管机制还不够健全。质量安全信息化建设和质量诚信体系不健全,社会监督机制、质量安全预测、预警平台和快速反应机制、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尚未形成合力。
四、几点对策
(一)加强协同管理,构建大质量工作机制。以“质量强市”活动为重要抓手和工作平台,努力构建依靠地方、联合部门、抓好企业、监管产品的大质量工作机制。开发区管委会要进一步强化质量工作的主导地位,结合区域优势、产业特点,把质量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目标管理。发挥开发区管委会的管理和信息优势,建立协同管理机制。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质量兴园”活动、“质量兴企” 的重要意义,共同营造工业园区管委会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对本行业质量发展负主责,加强行业质量发展规划和布局,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认真落实行业和技术标准,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尽快完善质量状况报告制度,定期发布“园区质量白皮书”,主要内容包括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总体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对策建议。各企业作为质量安全的主题和第一责任人,要牢固树立“质量兴企”的观念,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质量执行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及其 8
先进的质量管理办法和技术,强化标准生产,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水平,提升质量竞争能力。
(二)加强质量管理,促进质量水平持续提高。以质量振兴为核心,发挥质监系统的技术优势,提升服务开发区企业的能力,充实服务内容,强化服务措施的落实。开展挂点联系企业制度,由局领导挂钩园区重点项目,主动靠前积极服务项目建设。企业入园前参与产业政策评审论证,对涉及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以及特种设备生产制造、安装等行政许可的项目,实行提前介入。对入园企业建设过程中的生产条件工业布局进行指导。按照行政许可的要求,指导企业完善生产条件、工艺布局,指导企业编制质量管理文件,提供现行有效的标准,指导企业产品标准编写,帮助规范实验室的建设,规范特种设备的报批安装、隐患整改和监查验收,协助企业取得准入资格。开辟“绿色通道”,在办理企业代码、商品条码、标准备案、计量检定和检验检测等事项实施超前服务,实现申证前和获证后的“一站式”服务。对企业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其质量管理工作的引导。包括指导企业认真做好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认证、检验检测等基础工作,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努力提高产品质量。
(三)加强品牌培育,促进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围绕培育壮大电机电器、轻工食品、生物科技、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等特色主导产业,着力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大力发展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促进资本和产业集聚。引导规范企业行为,强化企业品牌战略意识,把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牢固树立抓产品的关键是抓质量,抓质量必须抓名牌、抓名牌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加大创建品牌、提升品牌、经营品牌、延伸品牌的工作力度。按照“提升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建立健全培育品
牌三年滚动计划。依据掌握的质量档案,对开发区企业按生产规模、管理水平、效益等指标进行分类,实行分类服务的方法,即一企一策,分类指导。重点企业抓引导,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一般企业抓指导,完善管理体系;小企业抓强化,夯实基础工作。通过品牌培育梯队建设,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争创※※省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鼓励技术基础好、条件成熟的大型企业实施卓越绩效管理,追求卓越,争创省、市质量奖,促进企业在提升质量的过程中,向品牌化、市场最大化迈进,进而取得质量、品牌、效益同步发展的良好效果。
(四)加强标准化建设,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以“※※省级标准化示范园区试点”建设为切入点,积极开展“标准战略进园区”工作。积极帮助开发区企业建立健全标准体系,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和经销,禁止无标准生产。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争创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开展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试点企业工作,推动重点企业实现研发与标准化基本同步,培育具有产业竞争优势、结构合理、功能较强的企业承担※※省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及工作组工作,培育企业参与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的制修订,鼓励园区企业加入或牵头形成标准联盟,制定含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的联盟标准。积极开展企业标准化走访服务工作,建立开发区企业标准化档案卡和标准化人员联系卡,及时了解企业需求信息,做到超前服务、全程服务。帮助企业在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生产环境等各个环节大力推进规范化、标准化,全方位提升产业素质,努力推动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五)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促进消费环境的安全和谐。把质量作为衡量企业信用等级的重要指标,建立健全“体系完整、责任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质量信用体系管理机制。质监、工商、税务、公安、安监、银行等部门加强合作,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共同推进园区各行业的质量信用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完善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和信息发布制度,打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推动信用园区建设。
(六)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以消除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隐患事故为重点,依法依规提高生产许可条件和市场准入门槛,建立重点产品监管目录,扩大监管抽查覆盖面,增加抽样检验频次,实施质量问题责任追究制度,严惩质量违法行为,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机制。深入开展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打击质量违法行为。完善质量准入退出机制,畅通质量投诉和消费维权渠道,规范执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第二篇:原产地打造品牌质量
重塑“中国制造”形象
原产地打造品牌质量
对整个中国来说,中国制造意味着一个自主品牌。任何一个立足于中国的企业都必须打上这样的印记。从去年春天以来,国外媒体对中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捕风捉影、以偏概全、恶意炒作,将“中国制造”妖魔化。
放眼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新兴工业国家的历程,会发现类似的处境并非中国独有,而是几乎所有新兴出口大国曾面对的现实。应对最为成功的是近邻日本。二战前和战后初期,“日本制造”曾是取笑劣质产品的口头禅,时至今日,却是品质优秀的代名词。
一位日本经济学者告诉《财经》记者,日本在引入美国人戴明倡导的质量管理体系后,创造了适合日本本土的质量管理体系。“政府的法律在其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最根本的还在于企业的自觉。”从日本品质管理的经验来看,至少有两个方面可以借鉴。第一,政府建立健全严格的质量规范体系。第二,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大企业组装生产线上的每一个零配件,可能都来自中小企业。日本的经验对于中国弥足珍贵。对于一个出口贸易大国而言,争论对于中国产品质量的指责或许并不重要,全力争取进口国监管机构和消费者的信任才是支撑未来发展的保障。中国需要更主动地以行动来解除疑问和担心。
长期以来,我国对原产地标记管理松散,导致原产国标记的随意标注,把原本未取得中国原产资格的产品而随意标注“中国制造”的情况十分普遍。国际上的一些不法商人在一些非中国制造的假冒伪劣产品上标上“中国制造”的标记,影响了中国出口货物的形象和市场,无端加大了中国贸易顺差的包袱。重塑“中国制造”良好的原产地形象,用原产地打造品牌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而加强原产地标记管理不容忽视。
原产地标记是指对产品(服务)的来源地作出明确表示的标志、图案或符号。它的真实性是通过证明来实现的。它是产品出生地、出土地、生产地或加工制造地以及某项服务来源地的表示。
许多研究成果表明,消费者对不同国家制造的产品印象明显不同,而这些印象使消费者对于特定国家制造的产品的评价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日本家电、巴黎时装和瑞士手表均代表了一定的品质保证,因此,与其他国家制造的相同产品相比,销路较好、售价较高。同样,长期以来,中国制造的陶瓷、丝绸及茶叶等出口商品在国外消费者心中也已建立起良好的原产地形象。可见,商品的原产国已成为一个商品“无形价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近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对“中国制造”品牌的影响也再一次证明了原产国效应产生的影响力。原产国形象(Country of Origin Image,简称Coogmage),是指某国或某地的产品在市场营销中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的潜在的或明显的对该产品体现满意度的整体形象。这既有时间的跨度,也有人为因素的推动,是最直观的原产地效应(Country of Origin Effect)晴雨表。
原产地形象是通过原产地的“原产品”作为载体而传播和树立的,因此,“原产品”成为原产地产品的“形象大使”。原产地形象的树立,除了深层次的原因外,一个直接的因素就是原产地产品的“质量”。这个质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合格品,而是具有深层次内涵的重要因素,其中包括科技含量、专利水平、创新程度以及与时俱进的科学管理理念等等。因此,全新打造原产地形象,加速提升“中国制造”含金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创新工程的长远举措。
为什么林林总总的正宗法国葡萄酒原产地形象历经几百年经久不衰?其中的奥秘固然很多,但他们从葡萄种植到榨汁酿造以及存放等多工艺和多工序均实施了有效的监控,造就了经久不衰的法国葡萄酒原产地形象,成了家喻户晓的“葡萄酒”的代名词。
原产地形象是动态的,与时俱进才能永葆青春。世界权威机构对世界品牌原产地形象的调查显示,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产品的原产地形象独占鳌头。但时至今日,日本产品,尤其是电器和通信产品事故频频,消费者的满意度急剧下滑,危及产品原产地形象的霸主地位。而当时并不被看好的德国、法国的原产地形象却不断攀升,现已跻身于世界前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取得很大发展,“中国制造”已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
2006年,我国出口总额已达9690亿美元,是1978年的100倍,仅次于德、美,位居世界第三,是欧盟、日本最大进口来源国,是美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国。质优价廉的“中国制造”,对降低全球生产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各国消费者而言,“中国制造”更不可或缺。美国萨拉班吉奥尔尼女士很好地概括了消费者对于“中国制造”的感受,她写道:没有中国产品,你也可以生活,只是生活会变得艰辛,而且家庭开支也会大增。
原产地形象保护刻不容缓
原产地产品的原产地形象既要注重树立和维护,更要注重保护。保护的层面是多方位立体式的。
首先,生产制造厂商自身要具有维护意识和保护理念,把产品的原产地形象如同商标、专利、字号加以保护,在不断更新和营建营销理念的同时,扩大宣传冲击效果,树立品牌效应,打造原产地形象王牌。
其次,建立完善我国的原产地标识和可追溯机制。对产品进行适当的标识是为了防止产品在公司内部处理期间出现混淆,导致误用,影响产品质量,并在有可追溯性要求时进行追溯、查寻。可追溯性是欧盟食品法律的一个普遍要求,覆盖所有食品、饲料及其链条,定义为:在生产,加工和销售的所有阶段,都能够追溯和追踪一种食品、饲料、加工食物用动物;或者有意、希望添加到一种食品、饲料中的物质。它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要求之一,是欧盟为应对“疯牛病”问题于1997年开始提出的。只有满足了这个条件,在可能发生某种危险(如食物中毒)时,风险管理人员才能够认定有关食品,迅速设法准确地禁售禁用危险产品,通知消费者或负责监测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必要时沿整个食物链追溯问题的起源,并加以纠正。通过可追溯性研究,风险管理人员可以明确认定有危险的产品,以此限制风险对消
费者的影响范围,从而限制有关措施的经济影响。为保证切实有效,追溯制度必须涵盖整个路径的所有阶段,从活动物或原料直到最后加工包装的产品、从饲养场、动物饲料公司直到食品部门的公司。
第三,行政立法保护,就是以行政立法手段,建立法律、法规保障体系。从地方建章立制到国家立法,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保障体制,实现产品原产地形象保护的制度化、网络化。
我国是世贸组织的成员,又是《巴黎公约》的缔约国,因此有义务对其他缔约国国内立法保护的原产地产品进行保护。如果我们国内不作相应的立法保护,没有相应的保护和保障机制,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将只能尽义务,而无权利可言了。在推动原产地立法保护的进程中,要转变观念,树立新的理念,不应把产品的原产地形象保护和打造名牌、注册专利对立起来,其实它们是相辅相成、互为关联、不同层面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但由于三者的性质不同,导致了其司法程序的差异。商标和专利是可以有偿转让和市场运作的,但产品的原产地标记不能转让,它必须真实反映产品的原产地,否则就会构成欺诈或误导,有悖于WTO《原产地规则协议》。
立法保护是司法层面的最高形式。我们可以通过对具有创新技术的高科技“中国创造”产品建立原产地注册登记法律保护机制,也可以通过原产地签证主管当局对原产地的调查、原产地注册及原产地证书签发等诸多环节,对“中国制造”加以细化和考量,以达到将一般意义上的“中国制造”与具有高科技含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创造”区分开来。通过对“中国创造”实施原产地标记注册、签发原产地标记证书等形式,来保护和提升“Made in China”的原产地形象和含金量。(康玉燕)相关链接
何为“中国制造”
所谓达标的“中国制造”,是定义意义上的“中国制造”.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的要求,符合中国原产要求,可以称为“中国制造”的产品,即“Made in China”。
按照这个定义标准,“中国制造”的标准比较容易满足。它主要分成完全原产产品和含有进口成分的原产产品两大类。完全原产产品包括完全在中国国内生产、加工、制造、出土、出生、生长的产品;含有进口成分产品以实质性改变作为主要判断依据。同时,还明确了以税则改变辅以从价格百分比、制造或加工工序为补充标准的判断标准要求。
显然,“中国制造”只是对原产地和加工工序以及组成产品原辅材料的要求等等,但作为原产地形象大使的“中国制造”产品,其“形象”本身的内涵远不止这些,其中外观的视觉形象以及内在的品位和品位档次是必须经受消费者感受和感悟考验的两道门槛。只有取得了“入门”后消费者的高度满意度,其原产地形象才会得到加分、提升和拓展。(丁长影)
原产国形象与品牌形象
有证据表明,一国的形象在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心中有所不同。例如,美国人认为德国、日本标记的产品比法国标记的产品好。这种差别起因于每一国家的特定经济环境,抽样特点及出口国公司从事的跨国营销行为的强度。另外,中国消费者认为美国标记的产品意味着超越的品质及式样,因此美国公司可从强调其产品的原产国形象的促销活动中获益。如果中国消费者对某国制造的产品不感兴趣,那么营销公司在中国推销产品时,强化品牌意识,而不以欠佳的原产国形象推销产品。由于品牌形象从零开始创建,因此需要长期努力及巨额财力投入。然而,一旦建立一个有特点的品牌形象,回报率将显著增加。相反,原产国形象营销策略可利用在目标市场存在的与原产国形象相联系的现有信息提示,因此能使产品得到目标市场消费者的立即认同。但是,由于同一原产国形象可为来自该原产国的多个出口商所共同利用。所以,原产国形象不如品牌形象有特色。尽管基于原产国形象的营销策略比建立品牌的营销策略花费较少的费用及时间,因而能增加短期利润,但原产国的长期回报率较低。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一旦在外国市场立足后,许多大公司不是着重建立原产国形象,而是集中精力建立有特色的品牌形象。
例如大量的诺基亚手机,其生产、加工甚至设计都是在国内进行,但其产品的销售包装上却只标记“MADE FOR NOKIA”,还有一些加工贸易的企业,为了强调其产品的进口品质和质量,通过控制进口原材料的价格和出口产品的价格比例,以此强调其不满足我国原产地条例中的“中国制造”。而欧盟网站上公布的一家在直布罗陀注册的Alvito公司向欧盟提交申请的NOT MADE IN CHINA字样商标更是深深的刺痛了中国的尊严。(丁长影)(《中国国门时报》)
第三篇:努力打造地税窗口优质服务品牌(范文)
同心汇聚优化服务
努力打造地税窗口优质服务品牌
县地税局直属分局是我县唯一的地税基层窗口单位,主要负责全县范围内地方税收、政府基金(费)的征收与管理工作。多年来,在县地税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局班子成员的精诚合作、局内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地税部门关于创先争优、优化服务的部署和要求,以“内强管理、外树形象”为总思路,以学习型、务实型、创新型、和谐型、服务型、廉洁型“六型机关”建设为目标,以文明单位创建为载体,积极打造“同心汇聚、优化服务”品牌,工作打开了新局面、取得了新成效。
一、创新理念,引领文明创建
自19xx年起,直属分局已经连续XX年获全省地税系统基层文明单位称号。作为全省欠发达地区之一,这份荣誉得来不易,守住荣誉更是难上加难。为此,直属分局班子不断创新理念,规范征管。
1.提出了“十六字”地税精神。如果一个单位没有一个团结的班子、一个和谐的整体,就很难去开展各项工作;没有创新意识、没有敬业爱岗精神,就很难去做好各项工作;没有为民聚财这份责任心和荣誉感,就很难去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没有一种奉献精神,就很难激励人的斗志,寻找不到前进的动力。为此,分局班子在提炼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团结和谐、创新敬业、为民聚财、励志奉献”十六字为核心的地税精神,积极开展团队建设和地税文化建设,弘扬了正气、凝聚了人心。
2.确立了“四好一高”基层窗口形象标准。给纳税人创造一个整洁、舒适、优雅的办税环境;培养一群具有亲和力、能够展示地 1
税人特有风采的前台办税人员;凝炼一支“德、能、才”兼备的复合型干部队伍;创造一个为税清廉、勤政为民的基层工作集体;规范办税服务流程,简化办税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转变部门作风,力争创建一个“零投诉”的“效能型”文明办税窗口。分局班子又确立了“四好一高”直属分局新型窗口形象标准,即“办税环境好、服务态度好、干部素质好、廉洁自律好、办事效率高”。
3.编印了文明单位创建形象手册。编印文明单位创建《形象手册》,对历年荣誉、文明单位创建目标与措施、内部人员岗位分工与工作职责、税收征管办事程序与主要工作制度等等内容进行梳理,每年更新,分发给每位干部职工、相关部门领导和主要纳税人。目的不是作宣传,体现的是省级文明单位的一种服务、承担的是省级文明单位的一种责任、宣扬的是税务干部实实在在的一种工作精神。
4.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税收征管体系。一是征管模式上,按照省局要求,实行“以岗定责、一人多岗”,征管模式实现了从管户制向管事制彻底转换,独立型向多层次制约型全面转变。二是征管规程上,严格执行税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办税服务工作规程》和《税收征管工作规程》等多个工作规程,构建了窗口单位质量管理体系。三是征管技术上,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以提高税收征管的规范性和效率性,地税征管信息系统已历经了《税友98》、《税友2000》、《税友2006》三次升级完善,目前正在全力做好《税友龙版》的应用准备工作,以实现征管数据信息大集中,实现税收征管信息化的新飞跃。
二、注重内涵,紧抓队伍建设
直属分局现有干部职工xxx人,党员xxx人,平均年龄xx岁,大专以上学历xx人,干部队伍实现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
业化。直属分局始终坚持“强管理、明目标、严要求、重措施”,着力打造一支“德、才、能”兼备的干部队伍,凝练一个为税清廉、勤政为民的基层集体。
1.倡导“五爱”人格风尚。如何使每位干部的心灵都达到并保持高尚的境界,需要一种风尚去引领。为此,直属分局提出了“五爱”风尚,即:爱集体、爱团队、爱岗位、爱家庭、爱自己。爱集体就是要以集体为荣,为集体荣誉添彩,不做有损集体荣誉的事;爱团队就是同事之间友善相处、互帮互助,凝聚团队力量、体现团队精神;爱岗位就是要珍惜自己的岗位,以敬业为本,踏实工作;爱家庭就是要注重家庭和睦,保持愉快的心情、饱满的精神;爱自己就是要做到廉洁自律,把握好处事底线,做每一件事都要对集体负责、对岗位负责、对家庭负责。
2.坚守“责任为重、服务为先”工作理念。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灌输,分局干部都树立并坚守着一个理念:给你一份职责,要坚决履行,这份责任关乎整个税收事业;给你一个岗位,要用心服务,体现的是整个单位形象。通过组织“老干部说税事”、“探监狱写体会”等教育活动,制订了二级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建立了社会协税监督员制度,开展了百名纳税人评议窗口岗位活动,等等举措,对内促使窗口形象建设向创新型、质量型转变,营造了“人人讲服务、服务讲效能”的良好氛围;对外树立了部门良好的工作形象和社会形象。
3.搭建“四查、四比、四改”管理平台。搭建一个感知、引导、教诲干部的平台,每年组织开展“四查、四比、四改”活动,即:查思想境界,比价值追求,改碌碌无为、得过且过现象;查工作态度,比敬业精神,改效率低下、不胜进取现象;查服务意识,比从
税形象,改待人冷淡、处事推诿现象;查自律行为,比廉洁勤政,改纪律松驰、自由散慢现象。通过这项活动,查出并纠正了一些不良苗头,打造了一个团结和谐、健康向上的工作集体,培养了一支为税清廉、勤政为民的基层干部队伍,形成了一种尽职敬业、奋勇创新的工作氛围。
4.重视三个机制建设。抓好队伍建设,使每一位干部“干好事、不出事”,机制建设是基础性工作。一是完善了直属分局二级岗位责任制考核、临时聘用人员考核制度,将窗口工作人员的德能勤廉、业务、年终考核纳入考核范围,明确窗口工作职责,提高了窗口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工作效能。二是完善内部工作督查机制,分局班子成员每周工作在内网公示;每周开展窗口工作人员出勤、着装、服务态度等监督督查;每月开展一次服务承诺、工作落实情况抽查,检查结果在内网公示。三是完善办税公开机制。对县局已出台的廉政制度、服务承诺制度、限时办事制度、AB岗工作制度、首问负责制等工作制度在公告栏公开;将企业办税指南、办税流程、窗口办税人员行为规范等内容在办税厅内予以公开,做到政策公开、程序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
三、践行宗旨,创新服务举措
自xxx年全县重点涉企中层岗位评议制度实施以来,直属分局已经连续四年进入全县前十名,xxx年荣获全县第x名。主要得益于,践行“始于纳税人需求,终于纳税人满意”的服务理念,坚持把优化服务贯穿于工作始终,不断创新服务举措,搭建了四个服务沟通平台,推行了四项服务制度。
四个服务沟通平台:一是实现“有声”服务。应用了12366地税信息语音特服系统,建立健全集纳税申报、政策发布、信息咨询、业务辅导、工作交流、意见反馈等“六位一体”的税企联系体系。二是提供“网络”服务。加大纳税人之家创建力度,今年在玉山区域新增一户“纳税人之家”,将全县纳税大户全部纳入地税QQ群,年底QQ群户数达到200户以上,实现时时在线沟通,时时解答咨询。三是主动“上门”服务。成立了地税纳税服务志愿者队伍,由税务干部、会计事务所会计、青年志愿者组成,目前共有志愿者48名,以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为契机,深入企业,解读政策、解答咨询、解决问题。四是开展“对点”服务。建立税企联系工作机制,确定了专人对口联系企业,定期深入一线,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指导企业规范财务管理、办理涉税事项,帮助企业出计策、谋发展。
四项服务制度:
1.推行纳税服务承诺制度。一是“只要你携带的资料齐备,所有事情我来办”,即纳税人在办理税务登记和纳税申报过程中,只要把资料提交到窗口,无需填表,所有手续都由窗口工作人员代为完成;二是“只要纳税人事项未办好,我们窗口人员不下班”,即下班时间到,如果纳税人的涉税事项未办结,或者还有许多纳税人在等待办事,窗口做到延时办税,让最后一位纳税人办完事后下班,不让纳税人跑第二趟。
2.推行税收政策“面对面”辅导服务制度。为了使纳税人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新的税收政策法规,正确办理涉税事项,及时享受税收优惠,在利用因特网进行政策公告的同时,采用会议专题集中辅导和个别企业上门辅导两种形式,开展重大税收政策“面对面”辅导。
3.推行“双休日”值班制度。除法定节假日外,每个双休日都安排人员值班,并且由税收线机关干部和分局干部担任总值班人,方便纳税人正常办理涉税事务,真正体现了地税部门“工作无双休”的服务理念。
4.推行电话预约工作制度。在法定节假日或下班时间,分局办税服务厅门口都对外公布涉税事项预约电话,纳税人只要在电话里把需要办理的事项预约好,分局领导就会安排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到办税服务厅,为纳税人及时办理有关涉税事项。
优化服务无止境,县地税局直属分局将以创先争优、深化作风建设年、民主评议行风、优质服务月等活动为载体,着力在完善服务体系,健全服务机制,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打造地税窗口“同心汇聚、优化服务”的品牌,更好地服务广大纳税人,开创地税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第四篇:努力打造基层规范化建设品牌
统一思想 务求创新
努力打造基层规范化建设品牌
新乐市地方税务局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五日
几年来,我局始终以纳税服务为载体,以依法治税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以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征纳关系为目标,按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原则,整合现有资源,优化服务环境,简化办税程序,健全服务机制,规范服务行为,有效促进了基层规范化建设的全面提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以班子队伍建设为根本,促进基层规范化建设落实 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是增强干部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根本保证,是基层规范化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我局班子始终以“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为目标,从提高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入手,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领导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造就了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能打硬仗的地税干部队伍。一是领导重视,为基层规范化建设奠定基础。多年来,班子成员都自觉维护班子团结,互相支持,密切配合,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为此,上一届领导班子和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实地调研、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多次召开局长办公会及中层干部会全面谋划基层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及突破点,为
打造新乐地税基层规范化建设品牌作好了铺垫。同时,市局徐国民副局长、李亚副局长及姚有强处长等也多次到我局就该项工作进行指导,并对我局在基层规范化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成效给予了肯定。2011年,在石家庄市局对各单位的基层规范化工作进行达标验收工作中,我局名列前茅,得到了石家庄市局的充分认可。
二是明确思路,为基层规范化建设提供保障。我局坚持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将基层规范化建设纳入局党组总体工作目标,与组织收入工作和其它各项工作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同时,在强化思想教育、提高主体责任的基础上,专门成立了基层规范化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政工科。由局党组书记负责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各有关科室按照《河北省地税系统基层规范化管理暂行规定》和《考评细则》分口抓好规范化管理各项工作,并按照规范化领导小组的要求对基层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各基层单位抓好本单位规范化管理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是转变作风,为基层规范化建设创造条件。今年来,我局以“优化发展环境”为契机,切实抓好干部理想信念、责任心、荣辱观、爱岗奉献教育,增强干部的大局意识、团队意识和凝聚力,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全面实施效能革命。特别是,在干部队伍工作导向上实行“一制三比四用”的用人机制。“一制”,即:“公平、公正”的管理机制;“三比”,即:“比干劲、比业绩、比成效”的工作状态;“四用”,即: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管理型人才。同时,严禁出现“瞒、蒙、编、骗”现象发生,积极倡导“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此在基层规范化建设工作中,各分局都表现出“争当一流分局、争创一流业绩”的精神面貌。
二、以制度建设为基础,推动基层规范化建设进程
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成败。工作开展,体制是保障,制度是根本。为此,我局从建立和完善制度入手,在制度创新上求突破,在制度落实上求实效,结合自身实际,各基层分局相应制定和完善了一整套工作制度,为取得基层规范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完善工作制度。自基层规范化建设工作谋划以来,我局多次召开中层干部会议,对照《石家庄市地税系统基层规范化管理考评实施方案》和《石家庄市地税系统基层规范化管理考评细则》,逐条逐项分解梳理考评细则的内容要求,对口科室负责把关,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市局的工作意图,把所涉及的所有制度整理并重新修改完善,共修改48项制度,682条。在此基础上,统一档案盒,统一名称以及字体等,一丝不苟,严格要求,争取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达标任务。
二是规范工作程序。为确保基层规范化建设取的实效,我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及相关要求,明确各项工作的目标、程序、标准和岗位职责,将业务档案与政工档案分别整理,做
到了“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的要求,解决了过去或多或少存在的由于制度不落实、职责不明确、考核指标软化而导致的相互扯皮等现象,真正实现了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工作模式。
三是拓展工作模式。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税务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石家庄市地税系统2010-2012年文化建设规划》以及《石家庄市地税系统2010年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将基层规范化建设与地税文化建设相结合,制定《新乐市地方税务局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并相应成立地税文化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项活动开展的日常工作。同时,明确以“伏羲精神”为载体,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围绕“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收工作宗旨的新乐地方特色的文化建设活动。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税务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将其主要内容分为物态文化、形象文化、精神文化、廉政文化、服务文化、制度文化几大方面,并相应策划、细化各项文化活动、形式教育、工作制度等内容达30项,为拓展全市基层规范化建设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以优质服务为纽带,打造基层规范化建设品牌 基层规范化建设是推进地税事业发展的基础,纳税服务工作是地税机关的根本职能。多年来,我们按照基层规范化建设标准,不断优化办税环境,创新工作举措,提高执行效率,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树立地税部门良好形象。
(一)加大硬件投入
一是在具体工作中,我局把搞好优质服务作为基层规范化建设的切入点,结合星级办税服务厅创建工作,把基层规范化建设工作与星级办税服务厅各项标准逐一比对,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考核到位。共投入资金20余万元,建起多功能办税服务厅。在窗口设置上,我们设置了六个全职能综合服务窗口,为纳税人提供“一窗式”全程办税服务;在服务设施上,设立了包括办税服务区、自助申报区、政务公开区、咨询辅导区、纳税人等候区等便民举措。同时,为纳税人配备电子触摸屏、电子显示屏、叫号机,提供免费报刊杂志、传真复印一体机,引入安装了pos机,实现了网上办税、税库银服务一体化。
二是为改善办公环境,统一配备基层分局的办公室设施,如办公桌、电脑桌、电脑、打印机、档案柜等等;为进一步改善基层分局住宿环境,整体划一,统一更换了床铺、床垫、被褥等。
三是为美化办公环境,重新粉刷墙面,购买大量花木绿化分局办公楼及办公室,在各分局大院栽培花草,种植新鲜的蔬菜。重新制作并完善各办公室标识牌达到了醒目统一;为改善基层分局就餐环境,重新配备食堂用具,更换炉具、灶具、橱柜、餐桌、餐椅,重新粉刷食堂墙面。
四是打造地税文化,开创楼道文化,在局机关和各分局楼
道内设立廉政文化板块,制作自地税局成立以来税收收入统计图,制作我局为税感言汇集图,制作名为老照片的自地税成立以来各类照片汇集图,丰富图书室书籍内容,投资近4000元购买书籍,全局统一制作了借书证。在2011年年初,石家庄市局对各单位的基层规范化工作进行达标验收时,我局名列前茅,得到了石家庄市局的充分肯定。
(二)加强软件建设。为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办税服务质量和效率,我局专门对征收分局工作人员进行了“社交与礼仪”专项培训。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拓展服务方式,要求工作人员切实树立服务意识,因地制宜的采取导税服务、告知服务、全职能服务、全程服务、限时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提醒服务、开放式办税等服务方式。并将其纳入绩效管理考核中,进一步细化服务工作职责,量化考核内容,实行按月考核、按季公布、年终兑奖。同时,设置评价机由纳税人对办税服务员在公正执法、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等方面的满意度进行测评,切实激发办税人员积极性。
(三)创新服务模式。为从根本上方便纳税人,真正做到想纳税人之所想,急纳税人之所急。特别是在涉税事项办理环节方面予以简化,全面实行“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工作实际,率先实行“同城同办”,着力解决了纳税人“多头找、多次跑”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办税服务效率。
第五篇:质量打造品牌 责任成就未来
质量打造品牌责任成就未来
“质量就是生命”,这句口号每一个企业都喊了千遍万遍,然而近年来,从三鹿“三聚氰胺”事件,到双汇“瘦肉精”事件,再到近期思念、三全的“细菌门”、“毒胶囊”层出不穷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不引起整个社会的轩然大波,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产品的质量。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重视质量既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提升单位竞争力的需要,更是新形势下异常紧迫的任务。
“质量”一词已成为当今社会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的词汇之一,对我们大家来说都不陌生,质量的好坏与我们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像我们所熟悉的产品质量、工作质量、生活质量、管理质量、就业质量、服务质量等等,一旦质量出现问题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总之,质量安全重于泰山
任何一个企业的产品,要想获得大家的青睐,最根本的还得要看质量,良好的、过硬的、稳定的质量才是产品立足的基石,企业未来的保障。好听的名字,铺天盖地的广告,大张旗鼓的渲染,都不会稳定这一基石。任何一个岗位责任心的缺失都会对企业的整体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都是企业的主人,企业的生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企业提供我们懒以生存的经济来源,假如我们不用心工作,将是自毁长城,自挖墙角,自断后路。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和我们个人的命运就把握在我们的手中。把握质量就是给企业添砖加瓦,就是把握自己,把握未来。每一位员工都应该视责任如泰山,质量在心中,细节在精益求精中,真诚在每一道工序中,让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一观深入到每一位员工的心里,让我们责任心伴随着企业的壮大而一天天的加强,让企业因为质量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充满生命和活力。
每一个企业的生产应该始终要坚持“信誉第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在我们生产时必须大力倡导:生态、环保、节能、提升品质为目标。企业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讲责任,讲诚信,讲良心,以对当代人和未来负责的态度来从事行业,来抓质量。要借鉴国际上比较科学先进的管理经验,切实从原料进厂到生产控制,从产品检测到产品销售等建立一套完备的工艺流程和制度、实行无缝隙自我管理,保证生产出健康放心的产品。不断追求项目整体的均好性,生活质量的合理性;不断营造面向未来的生产方式和高标准的产品品质;不断提升生产的综合功能,使生产的产品受到了客户的好评。
质量打造品牌,责任成就未来。一个企业没有的质量,没有了诚信,没有了市场,也就失去了生存的能力,也就没有了未来,那么将近上千名员工将何去何从,将近千百个家庭的生活将如何维持。为了企业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也为了我们自身生活的安定,请每一位员工注重质量,加强责任心,让优质的产品和优质的质量托起美好的明天!
质量是企业的名片,亦是衡量一个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标志。正所谓今日的质量,明日的辉煌。国务院日前印发《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提出将通过5年努力,大幅提高食品、药品标准和食品、药品质量,使食品、药品安全水平和人民群众安全满意度显著提升。从十二五规划可看出质量问题不仅仅是管理学上的问题,还是社会学方面的问题;质量管理不仅仅是法规、制度方面的问题,还是道德、文化方面的问题;质量改进不仅仅是技术、设备、工业层面上的问题,也不仅仅是生产产品的品质问题,更是人的素质层面上的问题,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人们的思想秉性、品格素质的问题。
只有严格抓产品的质量才能打造一个良好的品牌,只有提高每一位员工的责任心,才能保证一个企业不断的向前发展,才能成就企业的美好未来。纵然,在平凡普通的岗位上,我们只是沧海一粟,但是,你我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必将成为单位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愿不久的将来,那些扎扎实实的质量理念与措施,坚实的责任心,如源源不断的活水,在我们身旁日夜奔流不息,让我们持之以恒地以一流的质量、一流的产品、一流的责任心打造优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