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时间:2019-05-14 04:1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一篇: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摘要:物理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发掘和培养,这样更有利于物理概念的领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途径是营造民主环境,注重科学探究,倡导多向怀疑,鼓励大胆提问,创设情境,发掘问题。

关键词:物理教学;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基石。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教学或实验中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由此可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使得物理教学已体现出立足于学生认识的主动建构,立足于人的发展,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是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建构,体悟科学方法,而不是复制知识的过程的特点。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批判精神,敢于质疑,重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上。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原因

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人们在认识活动过程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促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一般来说,是经历一个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与物理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发现问题、讨论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从中掌握真知、学到方法、得到发展。而当前中学物理教学中注重的“接受式”的学习形态对学生主动质疑问难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探索一种以发展学生学习主体性为目的的“问题意识”,进而使他们通过自身积极的学习、思考、实践,在解决面临的问题中,学会学习,发展能力,并通过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导、激发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习过程的最优化。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物理概念的领悟。物理概念是科学抽象的成果,在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时,必定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加工活动。这个过程,是表面联系和内在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生活经验和科学概念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学生能提出问题,往往能反映学生在掌握概念时存在的思维误区。发现了这些误区,就更有利于教师抓住这些误区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的领悟。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重新安排、重新组合已有的物理知识,创造出新的知识和形象;另一方面是突破已有的物理知识,提出崭新的见解、设想、思路和观点。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不能操之过急,应首先使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观点的习惯,学生在疑问的驱动下通过解决自己提出的有意义的问题,从而有所创新和创造。不会提问就不会创造,因为任何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常常会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会启动思维,搜寻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对其重新分析、理解,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此外,解决问题的欲望还会促使他们去查阅资料,请教别人,这就使他们的知识得以扩充。在积极的思维、探索过程中,零星的知识变得系统有序,原有的知识结构更为完善、合理,这就提高了建构知识的能力,为今后获取知识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

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问题提出的能力,在于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启发、点拨学生;善于尊重、信任学生;要注重做好以下几方面:

1、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和氛围。在目前新课改下,学生主动提问的现象还不是很普遍,被动学习的局面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学生总是习惯于围绕着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一连串提问来学习。因此,教师应该从主观拟定问题转变为围绕着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把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全体学生去发现、去研究。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展现自己的问题。这就需要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它能保持学生继续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信心和热情,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2、注重科学探究,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没有探究,就没有科学。在物理课堂上应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科学探究的机会,结合课外的延伸,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获得知识。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启发和诱导让学生提出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并进行探究,重视知识的发现过程,在学生的积极主动探究下,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并提出问题,由问题或任务出发,展开学生自己的活动,在学生自主归纳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各种能力获得了提高。

3.设立班级问题本,鼓励大胆提问。教材上的阅读材料、注释、插图、思考和讨论,学科间交叉的知识等都可能存在或隐含着“问题”、理论、概念、原理等等,往往因为其高度的概括、抽象,有些学生会感到难以理解而存在很多问题。设立班级问题本,让学生把心中的疑问大胆地写下来,大胆地提出来,让问题本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只有学生把心中的疑问提出来,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的困惑,从而使学生能真正领会其实质,在以后解决此类问题时有自己的方法和策略。

4、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物理实验是根据教学要求而创设的一个用于探索物理问题的最适当的物理环境,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会形成很多“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疑问,从而引发他们去解开迷团的强烈愿望。实验演示可以创设启发学生发掘问题、思考问题、探索事物本质属性的物理环境,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此外,列举日常生活、生产和自然现象中学生熟悉的物理事实、物理现象,也是激发学生产生问题的很好的物理环境,这些都能充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多考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尝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模式,在课后多反思,不断归纳和总结培养问题意识的途径,学生的问题意识一定会提高。另外,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物理修养,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学习物理学的最新科技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总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深刻、甚至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参考资料: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学物理教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3、《教育新理念》 科学教育出版

第二篇:浅谈物理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谈物理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摘 要 创造源于问题,问题意识是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基础,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造教育的起点。高度肯定和重视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中外教育家所共识。但是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表现为无疑可问,不敢问,不会问,没机会问。通过物理课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创造 问题意识 创设情景 物理课程标准

当今世界各国,处于激烈的人才竞争之中。什么样的人才才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毫无疑问,是适合未来社会要求的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教育在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担负着特殊的使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一、创造源于问题

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宋代着名学者陆九渊的观点则更精辟,他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对学习中的问题意识科学而辩证的阐述。近代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的确,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认为,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

二、物理课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疑惑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物理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应该较容易提出问题,但是综观物理学教学的现状,我们会发现,多数学生还是习惯于接受现成答案,而不是主动提出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无疑要求教师首当其冲就要转变观念。改革原有的教学方式。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个别学生会提出一些问题,由于有些问题可能和教学内容和进度不符,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没做解答或三言两语地打发,没有给与这些提问题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打击了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三、物理课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好问,更是学生积极思维,富有创造力、想象力的表现。

但是我们综观学生的成长经历,年龄越大,问题越少。小时侯没完没了的为什么,这种原本的独创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渐渐地被消失。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曾因为没完没了地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被师生讥讽为“笨蛋”、“傻瓜”,而被迫退学。

但在他母亲的精心爱护和鼓励下,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可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多么重要。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创设和谐的师生平等的氛围有研究表明,只有在平和的气氛之中,人的思维才会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更容易产生问题意识。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兴趣、2.创设能引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景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时期,学习情绪容易波动,学习的持久性差,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如果课堂上问题的情景能引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就能为创造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可以用实验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学习“细菌”一节的内容中,《课标》要求学生能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往的教学都是教师准备挂图或制作一个课件,来演示细菌的形态特征及其分裂过程,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对此没有什么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一般。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制作了一张细菌培养液的临时装片,一上课,我就用显微投影仪展示给学生,投影幕上马上出现了不同形态的细菌在生活状态的动态画面,学生的注意力一下集中起来,纷纷议论,这是什么?怎么这么多?。

现代教育学早已证明,学生学习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接受过程,而应该是一个主动参与、实践、比较、思索、发现的过程,只有真正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有可能产生“问题”意识,才能将知识、方法、过程、能力内化为自己所有。

3.通过实验创设问题的情景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实验课更易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充分利用实验的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课标》中第四个主题:物理圈中的绿色植物,对于绿色植物的一节要求学生能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课前一周,我给学生分发了一些植物种子(有完整结构的种子,也有缺少胚或胚乳的种子)让学生回去实验使其萌发,并让学生上课时带来。结果,几天以后,学生就纷纷提出:我种的种子怎么没有萌发呢?通过实验学生自己提出了问题,自然就有解决问题的动力。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笔者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肤浅地谈了自己的一点认识。创设最佳的问题情境,最大限度的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形成问题,主动探究,我将不断地探索。

第三篇: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摘要: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实现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就需要树立合理的教学目标。随着教学改革的实施,教学目标开始逐渐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转变。想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需要在进行教学内容的制定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实践性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在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的来解决实际问题。本文主要探讨怎样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布置过程中,要以学生的科学观念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为主,这也是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了解学生学情,并根据学生整体素质水平来制定课堂教学。因而教师要有一个敢于创新的精神,这样才能够做好教学内容的制定和完善。随着教学改革的实施,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学重点,课程教学也要围绕这一重点展开。

一、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学生兴趣

对一个普通高中学生而言,高中物理内容多,知识系统复杂,联系紧密,而高中生对生活感性认知薄弱,物理学习过程中困难重重,找不到学好物理的成就感,逐渐失去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教学引导,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物理的课堂学习和探索中。教师需在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

比如在《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这节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陌生的安培力产生兴趣,可以让密封在透明玻璃盒中的金属薄片放在U形磁铁磁场中,通以电流会发现金属薄片“突起”或者“凹陷”让学生感受到金属薄片受到一种未知的动力。?φ庵至Σ?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追究这种力的来源,探究它的大小和方向。这样的课堂引入新颖别致,让学生产生事物探究的兴趣,会主动进行问题的探索。

二、创新意识培养的关键,观察能力

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关键。首先需要的是信息的输入问题,学生通过观察来进行思维模式的构建,实现教学探究,物理知识涵盖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留心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和事物,就能够从中悟出物理概念和解题思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器材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来提高学生观察兴趣。

高中物理鲁科版的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形变与弹力》教学,学生对于弹簧弹力的产生,发现弹簧发生明显的拉伸或压缩的弹性形变,学生有感性的认知,但有些材料的杨氏模量较大,施加压力同时物体也产生了弹力却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形变,对弹力产生条件之一必须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疑惑。教师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实验器材,如图用横截面为椭圆形的墨水瓶、激光通过微小形变放大演示实验。这种科学而又直观的方法,会引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兴趣观察,消除心中疑惑,找到弹力产生共性。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观察。首先教师可以制定出一个问题,通过物理设备来进行实验,将整个场景模拟出来,让学生进行有兴趣观察,观察前要为学生制定观察目标和观察任务(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同时,教师要做好教学指导,让学生了解观察方法。观察完成后,要组织学生对发现的现象进行分析总结。

三、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必备条件,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切入口,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力。为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物理学科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不管是新课教学还是习题课的教学,教师都要有意识培养学生想象力。

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将学生从传统的古板思维中解脱出来,更好地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这是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意义,教师要制定教学引导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进行学习。

四、总结

教学的开展要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其课堂的主人地位,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思维特点,对教学内容的制定要围绕着学生来进行,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发表意见和观点的机会。物理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学设备来进行物理实验,物理实验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观察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技巧,实现操作能力提升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养成长为一个有着科学依据想法的创新人。

参考文献:

[1]刘永志.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数理化学习,2016(07):24-25.[2]冯蕊娟.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与能力[J].好家长,2017(56):80.[3]管生.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4):139.作者简介:

刘荣锋,福建省福安市,福建省福安一中。

第四篇: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宿迁市沭阳县华冲实验小学荣利

内容摘要: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从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和发展学生潜力的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敢于质疑问难,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主动探求,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关键词:问题意识敢问想问会问 善问

什么是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就是在人们认识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疑惑、难解的实际问题,从而产生一种困惑、怀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强化个体积极思维,并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倾向,称其为问题意识。

目前,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淡薄,具体表现为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前一种是由于种种教与学的因素影响,学生思维惰性大,问题意识较少或者根本没有,要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就是老师要不断地向他们提出“为什么”,逼迫他们去动脑思考。但这只是为问而问,没有达到唤起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对于后一种学生,他们虽有一定问题却没有显示出来,老师应鼓励他们大胆地去问,大胆地去思考,学生在提问前,老师要给予引导,让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效,有交流性,有探究性。

一、尊重其情感,使学生敢“问”

一位特级教师也曾经说过:“要想使学生喜欢数学,首先就要让学生喜欢你。”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老师的感觉是敬而亲,亲而近,只有心理距离拉近了,才能到达师生互学、平等民主的境界,才能使学生敢于提问,主动参与。因此,在课堂上,我总是努力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相互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气氛,用真诚亲切的微笑,和蔼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问题。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我都会给予鼓励,尤其对学困生,只要他们能提出问题,就会给予肯定并热情洋溢地表扬,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

一次,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在教学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时,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老师我们认识的几个面积单位为什么只有公顷不加平方呢?就完,我就表扬了这个同学,你观察的真仔细,你真是个爱观察的小朋友,哪个小朋友能解决这个问题,有的小朋友说了,公顷就是公顷,它就不加平方,你记住它不就行了吗?哪来这么多的为什么呀!不能这样的就他,说明他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提出,至少让我们加深了对公顷的认识,不是吗?只要有疑问,就要大胆地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经历了这次事情后,有很多小朋友在课堂上都能大胆地去问了。又一次,在乘法简便计算的练习课上,我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

“25×76×8”,当同学们做完题后,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同学居然破天荒地举起了手,低声地问:“为什么要将25和8放在一起乘,不按顺序去乘?”虽然这个问题在大多数学生看来非常可笑,但当时我没有笑他,反而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将25和8放在一起乘,因为25和8相乘,得整百数,所以放在一起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也可以提高计算的质量。在我看来,他能够提出问题说明他在思考,说明他有了很大的进步。从此以后,在数学课上经常能看到他高举的小手,提问的热情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已被激发,自信的风帆已高高的扬起。自信是成功的法宝,相信他正一步步走向成功。

二、激发其兴趣,使学生想 “问”

要使学生勤于提问、想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提问的态度,因此教师对每一位勇于提问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他们多角度、多层面地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哪怕是错误的、肤浅的、可笑的问题,教师也要以肯定的态度加以赞扬,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才能激发他们提问的热情。对于不善于提问的学生,他们一旦提问,教师首先应称赞他们的勇气,然后再帮他们分析;对于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学生,教师则不要嘲笑讽刺,而应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学生,教师应鼓励他们进一步的探索,大胆创新。这样,既可增进师生之间融洽的感情,又可激励学生勤于提问。

如:在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时,先让学生说一说乘坐公交车时的情景,学生会说到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还有可能是一群人蜂拥而上等,这时老师提问“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很自然地会提出“下了多少人,又上了多少人,车上现在有多少人?”这很自然地引入新课。又如:在学习乘法的简便算法时,我出了这样一组题:28×25、125×24、25×36、56×125。和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学生都在迅速地计算着,力求能超过我。而当我都准确迅速地判断算出结果时,学生的好奇心就转化成了求知欲,纷纷问我:“张老师,为什么您能算得又对又快呢?”他们很想了解其中的奥妙,从而主动地学习了乘法的简便算法。由于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还提出了“56×201”如何简算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创新的潜在意识顿时得到萌发。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会问”。

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对创新学习而言,问题的提出比其被接受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探索、猜想、发现,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教学“自然数”与“整数”的概念时,先让学生自学课本,再提出自己所不能理解的问题。有一名学生问:“以前零不是自然数,现在为什么是自然数了?”老师立即表扬该同学肯动脑,问题提得好,并适时分析这个问题好在哪里,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

又如:在一个边长是8分米的正方形中,剪下一个长5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形,剩下图形的的面积相等吗?剩下图形的周长相等吗?书上出示3种不同的剪法,通过交流、计算得出剩下图形的的面积相等,剩下图形的周长不相等,这时有个学生提问“老师剩下图形的的面积相等,那么剩下图形的周长也应该相等啊?!”我说这个问题提的好,谁知道?谁来说一说,很多学生就

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碰撞,得出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这个问题的解决,更加深了学生对面积和周长的认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中闪现出创新的火花。其次,设计一些探索性和开发性的问题,为学生积极思维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让每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发展。如教学乘加应用题时,让学生设计一个旅游方案,准备带哪些东西,准备多少费用。这样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学得积极投入,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

四、授其方法,使学生善“问”

1、提供质疑机会

质疑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疑”是创新思维的“火花”,是创新的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过程,轻结论,教给学生思维和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动大脑参与学习,使学习内容与大脑中原有的知识经验产生同构,激励学生树立创新的自信。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明想买一台价格为96元的学习机,可小明每月只能节省36元的零用钱,请同学们帮小明计算一下需要攒几个月才能买?大部分学生认为可以用混合运算来解决,有的学生提出也可以用乘法直接计算,(36×2=72(元),36×3=108(元))。问题一提出,同学们议论纷纷,教师及时表扬鼓励。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这样提高了他们释疑的信心,使他们乐于质疑,从而树立起创新的自信。

2、在重点、难点处质疑

重点是学生在学习中必须要掌握的,难点是学生在学习上难以理解的。因此,在重、难点处学生往往会产生疑问。如:在教学“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时,我先给学生复习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口算在遇到乘数末尾有0的算式时,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和另一数相乘,然后在看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加上几个0。出示算式2700×8,让学生列竖式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用的是简便算法,我让这样的学生将答案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对他的做法进行质疑。“他这样做,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此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问题:“0和0相乘还得0,我们可以把0放在一边,先用0前面的数和7相乘,用线把0和前面的数隔开来计算,最后再在积的末尾加0。” 又如在教学24时记时,先教学学生容易接受的普通记时法,早上8时,中午12时,下午3时,下午4时„„这种记时方法,都叫普通记时法,接着教学24时记时法,早上8时,还用8时表示,中午12时,还用12时表示,下午3时,就要用15时表示,下午4时,就要用16时表示,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种记时方法,你能发现什么?有的学生就发现,中午12时以前,记时方法是一样的,也有的学生又发现,中午12时以后,用普通记时法的时间加上12时,就是24时记时法,还有的学生发现,普通记时法要加上表示时间的词语,而24时记时法前面就不需要,这不正是这节课要解决的重点、难点吗?对这样的问题我大加赞扬,鼓励学生向提出问题的学生学习。问题提出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学生掌握了24时记时法,明白了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区别,激发了学习兴趣。

问题是智慧的窗口,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我们只有给学生提供学会提问的机会,引导提出问题的能力,教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才会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跃起来,有所发展。正如科学巨人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总是做别人给出的问题的人是走不远的。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创设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的一代人才。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2、《走进新课程》

3、《数学课程标准》

第五篇: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美术课始终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依样画瓢。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本身就缺乏问题意识。这是导致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到根源。学生根本没有提出问题的想法。约定俗成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根本就不知道问什么、怎么问。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即便有所创新也脱离不开教师示范的影子。尤其是进入初中以后,学生更加变得缺少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尤其是美术课。由于基础不好、自信心不足,表现为不愿思考、不爱提问。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受到极大限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发掘学生创造型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意义至关重要。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呢?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往往没有提出问题的冲动。创新思维更是无从谈起,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也不可能存在。因此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首先就要是学生敢于提问。但是长期以来对美术课的不重视,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基础差。学生普遍存在这种心理:怕提出的问题浅显、幼稚遭到同学们的嘲讽,或是怕自己提出的问题引起老师不高兴。所以大多数同学选择沉默不语。长期的沉默,学生自然活跃不起来,头脑里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少,最后甚至荡然无存。加之对美术知识的缺乏亦或恐于老师的威信,使学生更加不敢问。而且更多的教师多以“教”为中心。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内容要求去讲授,完全忽略学生对知识的感悟和理解。致使学生缺乏主动性,导致学生根本不愿意或不敢在课堂上发问。我所任教的中学是一所农村校,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学生在课堂上根本不愿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更不用说提问了。一旦老师问到自己,也是勉强站起来或低头不语,或拿起教材照本宣科。主动提问或答问者极少。我私下里找他们交谈,有的说怕答错了同学们笑话,有的说怕说错了老师说没认真听讲,亦或根本不知道怎么说等等。因此,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真正做到师生平等、生生平等。才能使学生大胆提问,勇于答疑。例如我在《我们的风采》一课,首先不讲课,而是坐下来与学生聊天。问他们平时喜欢穿校服吗?学生们也向我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观点。我向他们讲解校服是学生身份的象征,穿校服可以避免校园中的攀比风气,也是我们团结一心的象征。学生们不再说什么,但心里还是有一点不服,进而我又问他们喜欢穿什么样的校服,学生思维立刻活跃起来,课堂气氛也异常融洽。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喜欢名牌,有的说喜欢新颖的款式,有的说喜欢舒适的面料,等等。然后,由他们向老师和同学们发问,学生胆子大起来,开始问我:“老师,服装设计都有那些要求?”“老师,设计什么款式是由我们自己决吗?”……我于是给他们播放一段视频让他们自己讨论服装的分类以及学生装的种类。然后再向他们讲解一些服装设计方面的知识和要求,再让学生设计自己喜欢的校服,并表示将优秀的作品推荐到学校,建议校长订制学生们自己设计的校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纷纷拿起画笔设计、绘制服装效果图。一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学生既掌握了知识也培养了主动参与的创作意识。因此,在课堂中,师生平等、生生平等应该是教师以参与者的姿态参与教学,与学生共同探究、交流。而不是以领导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在课堂上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及他们的情感。哪怕他们有一点点的创意,也要及时鼓励。即便有的同学的问题无论多么浅显、幼稚甚至可笑、跑题都不要简单地否定或嘲笑。而是耐心引导,或是适度的鼓励。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

二、改变教学模式,强化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多问。

传统的美术教学,总是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聆听。再由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学生回答,然后教师给予肯定或否定,最后由教师总结出正确答案。学生根本没有问问题的意识,也没有提问问题的机会。因此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改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例如我在《有创意的字》一课教学过程中,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让他们观察画面上出现的字体。然后有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同学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回答。视频播放结束每个小组都提出许多问题。有的问题过于简单就让他们自己答案。有的问题比较深奥就由大家共同讨论回答。实在给不出答案的老师可以适当引导,再让学生们共同探究寻找答案。学生的热情极其高涨,他们甚至控制了整个课堂,纷纷提问、答疑,最后总结出字体设计的一些方法,要求以及字体设计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主动进行设计、书写字体,然后在大屏幕上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评价。学生在进行自评、互评时又会提出一些新的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使学生的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改变教学模式,创建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可以以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起到一个主导地位,而且要适时地给与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和提出问题的勇气,并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立足创新,开发教学资源,使学生会问。

每个学生都会以自己原有的知识来理解新的事物,所以不同的学生会对相同的新知,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应以创新为指导发掘新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新颖的、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共同参与讨论、探究。例如我在《设计我们的校园》一课教学中,面对立体纸工造型,引导学生关于折叠、拼接、插接等方法等方面,提出一系列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共同讨论、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各自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分组制作雕塑模型各个成员通过讨论确定设计方案,然后每个成员负责一个或几个零部件。基础好的、造型能力强的同学设计制作难度大的部分。基础差的同学负责简单的部分,然后再由同学们合作完成总体组合。整个雕塑都由同学们搜集的废旧材料材料制成。其实挑选材料也是一个质疑的过程,哪些材料可以用,用在什么地方,都需要开动脑筋的。这样既节约了能源,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最大的收获是同学们通过集体合作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和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了他们的问题意识,每个人都从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增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质疑。由于我们的学生对美术长时间的不重视,所以对美术知识掌握的很少,理解问题简单。所以可以结合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提出问题。因为美术知识面广,与文学、历史、甚至音乐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对文学与艺术的联系的诠释。又有人说“欣赏水彩画,就如同欣赏轻音乐一般。”等等。这说明美术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关联性。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时,也可以根据新旧知识与其他各学科的联系中提出问题。例如美术欣赏课,就可以指导学生结合文学、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对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提出质疑。教师再根据这些问题组织学生通过欣赏、讨论、评述寻找答案。并从审美角度加以适当的指导,使学生学会欣赏,知道从哪些角度欣赏艺术作品,大大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要想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教师本身就要具备明确的问题意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要引导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才能使我们的美术事业蓬勃发展,才能培养出新型的具有具有一定的审美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美术人才。

下载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初探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初探 市中区红旗小学张成 我先从一个故事说起——国内的高才生到美国去念大学或研究生,学习总是格外地用功,上课认真记笔记,下课认真对笔记,考试前......

    如何在做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如何在做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做中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们都是被动地思考和解答老师抛出的问题,而很少自主产生问题。然而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乃至人的认识......

    在物理课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共5篇)

    在物理课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 胡春明 摘要:“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范家寨中学岳小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学习兴趣一旦产生时,就会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愿学、爱学、乐学,而且会学得活、学......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模版)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物理学最初是从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的,其知识体系中隐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内容,为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供了充分的证据。中学......

    语文教学中如何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语文教学中如何保护和培养学生的 问题意识 单位: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太白梁林业中学作者:安万桢 电话:*** 职称:中学高级教师 摘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开辟......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内容提要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摇篮。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改的呼唤,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高度肯定和重视学生问......

    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摘 要]问题是教学中的“金钥匙”,它为学生开启了知识的殿堂。培养问题意识,有助于综合素养的提升。在简单分析目前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