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行政败诉案件责任追究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实行行政败诉案件责任追究的通知
温政发〔 2010 〕33 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理性表达诉求的法定渠道,是党和政府积极化解行政争议和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是推进依法行政、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途径。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市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强化行政责任追究,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推进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现就实行行政败诉案件责任追究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提高了全市依法行政工作水平。但我市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高发,行政败诉率居高不下,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即使是行政机关的胜诉案件,也有一部分行政行为存在瑕疵和违法情形。败诉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部分行政机关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理念尚需强化,二是执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出庭应诉败诉责任没有落实到人,四是司法建议和复议建议未得到重视,五是行政机关内部的法制机构不健全、人员力量单薄。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行政机关执法力度逐步加大,人民群众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我市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形势更加严峻。对此,各地各单位务必保持清醒认识,充分认清做好这项工作重要性,严格依法履行各项工作职责和义务,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复议监督和司法监督,努力巩固和扩大依法行政取得的成果。
二、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一)制定复议和应诉工作流程。坚持程序规范、流程简化的原则。复议机关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向当事人发出受理通知书,示明举证期限。被申请(或被诉)的行政机关在收到复议和应诉受理通知书后,须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书面答辩意见并一次性提交全部相关的证据材料,同时要确定参与复议和诉讼的人员。被申请(或被诉)的行政机关因正当事由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举证、答辩的,应当说明理由报单位领导同意后,依法在答辩期届满前向复议机关或法院提出延期举证、答辩的书面申请。准许延期的,应当在正当事由消除后10日内提供答辩状(或答复状)、相关证据及依据。
(二)明确复议和应诉责任主体。根据权责一致的原则,实行“谁承办谁参与复议和诉讼”。被申请(或被诉)的行政机关要实行复议和应诉案件分管领导负责制,由分管领导担任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联络责任人,确保被申请(或被诉)的行政机关与复议机关和法院之间工作联络渠道畅通。收到复议受理或行政应诉通知书后,被申请(或被诉)的行政机关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要及时听取情况汇报,组织人员认真研究案情,落实至少1名本单位熟悉案情、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参加复议或诉讼,明确工作职责及要求,审查答辩状和证据等有关材料,主要领导对重大疑难案件要亲自参与应诉、协调。要进一步落实《温州市行政机关首长出庭应诉工作暂行办法》,保证行政首长按规定出庭应诉。
(三)建立复议和司法建议反馈制度。被申请(或被诉)的行政机关应当高度重视复议机关、人民法院的复议建议和司法建议,建立复议、司法建议反馈制度。各单位应当在收到建议函后,由复议或应诉人员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和措施,报分管领导审核,并在15日内向复议机关或人民法院反馈。如情况疑难复杂或需进一步整改落实的,反馈时间不得超过30日。
(四)建立败诉成因分析制度。被申请(或被诉)的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复议和应诉工作分析例会制度,及时对败诉案件进行分析,查找原因,举一反三,研究对策,杜绝重犯相同的错误。政府法制部门要加强对复议和应诉工作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帮助各行政机关与法院联动互动。
(五)健全法制机构,充实专业人员。行政复议和诉讼业务性强,工作难度大,各应诉单位尤其是各县(市、区)政府要进一步加强法制机构建设,根据本单位复议、应诉任务配足配强应诉人员,充分发挥法制机构在行政应诉中的审核把关、沟通协调和监督指导作用。
三、加大败诉责任追究力度
下列情形纳入依法行政工作考核范围,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一)超越职权、滥用职权导致案件败诉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或记大过处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分别给予调离岗位或撤职处分。
(二)因不履行法定职责导致案件败诉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记过或记大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分别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
(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导致案件败诉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记过或记大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分别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
(四)无正当理由拒绝、推诿履行或未及时履行答辩、举证义务导致案件败诉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警告、记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分别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
(五)因应诉工作不当导致案件败诉或受到复议机关或人民法院通报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警告、记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分别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
(六)未自觉履行生效的复议决定、复议调解、行政判决,或者未按规定反馈、落实行政复议意见书、行政复议建议书、司法建议书,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记过或记大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分别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
(七)未按规定落实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记过或记大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分别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
(八)未按规定执行年度统计分析、败诉原因分析报告制度,或未执行重大案件报告制度,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或其他重大不良影响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记过或记大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分别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
(九)其他因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案件败诉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记过或记大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分别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
市法制办要加强对各应诉单位行政应诉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处理建议,提交市监察局处理。
二○一○年四月二十五日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办公室,市法院、市检察院,驻温部队,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新闻单位。
主 题 词:行政事务责任追究△通知 发布机构: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0-04-26
《温州市行政机关首长出庭应诉工作暂行办法》规定了“行政一把手”必须出庭的3种情形:本年度第一起行政诉讼案件;社会影响重大或涉案金额巨大的行政诉讼案件;法院或政府法制办公室建议首长出庭的行政诉讼案件。
第二篇: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行政败诉案件责任追究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实行行政败诉案件责任追究的通知 温政发〔 2010 〕33 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理性表达诉求的法定渠道,是党和政府积极化解行政争议和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是推进依法行政、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途径。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市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强化行政责任追究,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推进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现就实行行政败诉案件责任追究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提高了全市依法行政工作水平。但我市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高发,行政败诉率居高不下,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即使是行政机关的胜诉案件,也有一部分行政行为存在瑕疵和违法情形。败诉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部分行政机关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理念尚需强化,二是执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出庭应诉败诉责任没有落实到人,四是司法建议和复议建议未得到重视,五是行政机关内部的法制机构不健全、人员力量单薄。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行政机关执法力度逐步加大,人民群众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我市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形势更加严峻。对此,各地各单位务必保持清醒认识,充分认清做好这项工作重要性,严格依法履行各项工作职责和义务,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复议监督和司法监督,努力巩固和扩大依法行政取得的成果。
二、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一)制定复议和应诉工作流程。坚持程序规范、流程简化的原则。复议机关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向当事人发出受理通知书,示明举证期限。被申请(或被诉)的行政机关在收到复议和应诉受理通知书后,须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书面答辩意见并一次性提交全部相关的证据材料,同时要确定参与复议和诉讼的人员。被申请(或被诉)的行政机关因正当事由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举证、答辩的,应当说明理由报单位领导同意后,依法在答辩期届满前向复议机关或法院提出延期举证、答辩的书面申请。准许延期的,应当在正当事由消除后10日内提供答辩状(或答复状)、相关证据及依据。
(二)明确复议和应诉责任主体。根据权责一致的原则,实行“谁承办谁参与复议和诉讼”。被申请(或被诉)的行政机关要实行复议和应诉案件分管领导负责制,由分管领导担任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联络责任人,确保被申请(或被诉)的行政机关与复议机关和法院之间工作联络渠道畅通。收到复议受理或行政应诉通知书后,被申请(或被诉)的行政机关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要及时听取情况汇报,组织人员认真研究案情,落实至少1名本单位熟悉案情、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参加复议或诉讼,明确工作职责及要求,审查答辩状和证据等有关材料,主要领导对重大疑难案件要亲自参与应诉、协调。要进一步落实《温州市行政机关首长出庭应诉工作暂行办法》,保证行政首长按规定出庭应诉。
(三)建立复议和司法建议反馈制度。被申请(或被诉)的行政机关应当高度重视复议机关、人民法院的复议建议和司法建议,建立复议、司法建议反馈制度。各单位应当在收到建议函后,由复议或应诉人员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和措施,报分管
领导审核,并在15日内向复议机关或人民法院反馈。如情况疑难复杂或需进一步整改落实的,反馈时间不得超过30日。
(四)建立败诉成因分析制度。被申请(或被诉)的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复议和应诉工作分析例会制度,及时对败诉案件进行分析,查找原因,举一反三,研究对策,杜绝重犯相同的错误。政府法制部门要加强对复议和应诉工作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帮助各行政机关与法院联动互动。
(五)健全法制机构,充实专业人员。行政复议和诉讼业务性强,工作难度大,各应诉单位尤其是各县(市、区)政府要进一步加强法制机构建设,根据本单位复议、应诉任务配足配强应诉人员,充分发挥法制机构在行政应诉中的审核把关、沟通协调和监督指导作用。
三、加大败诉责任追究力度
下列情形纳入依法行政工作考核范围,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一)超越职权、滥用职权导致案件败诉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或记大过处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分别给予调离岗位或撤职处分。
(二)因不履行法定职责导致案件败诉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记过或记大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分别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
(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导致案件败诉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记过或记大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或恶
劣影响的,分别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
(四)无正当理由拒绝、推诿履行或未及时履行答辩、举证义务导致案件败诉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警告、记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分别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
(五)因应诉工作不当导致案件败诉或受到复议机关或人民法院通报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警告、记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分别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
(六)未自觉履行生效的复议决定、复议调解、行政判决,或者未按规定反馈、落实行政复议意见书、行政复议建议书、司法建议书,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记过或记大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分别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
(七)未按规定落实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记过或记大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分别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
(八)未按规定执行统计分析、败诉原因分析报告制度,或未执行重大案件报告制度,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或其他重大不良影响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记过或记大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分别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
(九)其他因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案件败诉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记过或记大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
响的,分别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
市法制办要加强对各应诉单位行政应诉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处理建议,提交市监察局处理。
二○一○年四月二十五日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办公室,市法院、市检察院,驻温部队,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新闻单位。
主题词:行政事务责任追究△通知
发布机构: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0-04-26
《温州市行政机关首长出庭应诉工作暂行办法》规定了“行政一把手”必须出庭的3种情形:本第一起行政诉讼案件;社会影响重大或涉案金额巨大的行政诉讼案件;法院或政府法制办公室建议首长出庭的行政诉讼案件。
第三篇:通州区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败诉案件责任追究办法
通州区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 败诉案件责任追究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做好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工作,强化行政监督和责任追究,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以及《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区属各行政机关及其从事国家公务的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其他区属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败诉案件是指行政诉讼败诉和行政复议撤销案件。败诉案件责任追究,是指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照本办法,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追究其行政责任。因过错行为须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章 责任追究范围
第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败诉案件范围:
(一)人民法院或者行政复议机关确认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
- 1 - 行为违法或者无效的;
(二)人民法院或者行政复议机关撤销或者变更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的;
(三)人民法院或者行政复议机关决定行政机关在一定期限内履行法定职责或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
(四)人民法院或者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行政机关返还财产,解除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或者赔偿的;
(五)行政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受害人要求赔偿或者在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赔偿申请,经依法确认行政机关应当给予赔偿的;
(六)人民法院或者行政复议机关依法确认或者认定行政机关的其他败诉案件。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行政案件败诉的,属于责任追究范围:
(一)超越职权或滥用职权导致案件败诉的;
(二)因不履行或不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导致案件败诉的;
(三)无正当理由不及时履行答辩、举证义务导致案件败诉的;
(四)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应诉导致案件败诉的;
(五)拒不履行生效的复议决定、法院判决、裁定和决定的。
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败诉案件,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导致行政 - 2 - 机关案件败诉的,不纳入败诉案件责任追究范围。
第三章 责任追究方式和程序
第六条 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败诉案件责任追究,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有错必究、过罚相当、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
第七条 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败诉案件责任追究,包括以下方式:
(一)责令检查;
(二)行政告诫;
(三)通报批评;
(四)收回执法证件,暂停执法活动;
(五)取消执法资格,调离执法岗位;
(六)行政处分;
(七)责令辞职;
(八)取消当年评先评优和晋升资格。
第八条 行政败诉案件责任追究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行政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认定案件属于败诉案件责任追究范围的,书面告知该行政机关。
(二)该行政机关应就案件败诉情况开展调查,形成调查报告,经行政机关领导成员集体审议后,由该行政机关作出处理决
- 3 - 定并报区监察机关备案。监察机关负责受理、调查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应当由同级人民政府做出处理决定的案件,并向区政府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
(三)行政机关作出处理决定后,应及时送达被问责人,同时反馈给行政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
第九条 被问责人按以下原则认定: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自身存在故意或过失而导致案件败诉的,由该工作人员承担责任。
(二)行政机关导致案件败诉的具体行政行为经过请示或审批程序的,由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承担责任。
(三)行政机关的领导不采纳工作人员的正确意见,造成案件败诉的,该工作人员免责,由该领导承担责任。
第四章 工作保障制度
第十条 行政机关应建立健全以下工作制度:
(一)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统计报告制度。行政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或行政诉讼起诉书10日内,应及时向区政府法制办报告;每半年应将本单位参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情况以统计报告的形式上报区政府法制办;区政府法制办形成全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工作报告,报送区政府。
(二)行政复议建议和司法建议反馈制度。被诉的行政机关 - 4 - 应当高度重视行政复议机关的复议意见书和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议书,在收到行政复议意见书或司法建议书后,应当在60日内将纠正相关行政违法行为或者做好善后工作的情况向复议机构和人民法院反馈。
(三)行政败诉案件分析制度。被诉的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对败诉案件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区政府法制办要加强对行政应诉和行政复议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定期组织各行政机关开展交流,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四)行政诉讼案件庭审旁听制度。行政机关应主动加强与复议机构、人民法院的联系,对人民法院公开审判的行政诉讼案件,要有计划地组织本行政机关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参加旁听,提高应诉能力。
第十一条 区政府对行政应诉和行政复议败诉案件责任追究纳入依法行政考核。行政机关在一个内发生败诉案件两起以上的,年终考核单位不得评为优秀;败诉案件责任人不得评为优秀或先进个人。
第十二条 行政机关不严格执行案件上报制度的,视具体情节对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在全区通报批评,并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第十三条 区监察局、区人力社保局依据有关部门的确认结果,实施责任追究;涉及行政处分的,依照《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和有关规定执行。
- 5 -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区政府法制办负责解释。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行政
案件
责任追究△
办法
通知
抄送:区委各部、委、办,区人大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各人民团体,驻通各中、市属
单位。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7月1日印发
- 6 -
第四篇:衢州市行政案件败诉责任追究办法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衢州市行政案件败诉责任追究办法的通知
衢政办发〔2012〕7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衢州市行政案件败诉责任追究办法〙已经市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二年六月七日
衢州市行政案件败诉责任追究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国发〔2010〕33号),进一步加强我市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强化行政责任追究,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推进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各级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其他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行政案件败诉责任的追究和监督活动。
—1—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行政案件败诉责任,是指因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故意或重大过失,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人民法院作出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违法、责令限期履行等判决的,相关责任人员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行政复议机关作出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违法、责令限期履行等决定,相关责任人员应当追究责任的,视同行政案件败诉责任。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的行政机关首长是指行政机关的法定代表人或主持工作的行政负责人;行政机关负责人是指行政机关的法定代表人及相关分管负责人。
第五条 各级政府法制机构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属于败诉案件责任追究范围的,应及时提出处理建议,提交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处理。
对党政领导干部的败诉责任追究,依据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衢州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的通知〙(衢委办〔2010〕85号)执行。
应予追究垂直管理部门行政案件败诉责任的,监察机关可向其上级主管部门通报,提出处理建议。
法律、法规、规章对败诉责任追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章 败诉责任
第六条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被认定为败诉案件:
(一)人民法院或者行政复议机关确认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
(二)人民法院或者行政复议机关撤销或者变更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的;
(三)人民法院或者行政复议机关决定行政机关在一定期限内履行法定职责或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
(四)人民法院或者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行政机关返还财产,解除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或者赔偿的;
(五)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受害人要求赔偿或者在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赔偿申请,经依法确认行政机关应当给予赔偿的;
(六)其他依法认定为败诉案件的。
第七条 因下列原因导致行政案件败诉的,应当对承办人员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追究败诉责任:
(一)具体行政行为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二)超越或者滥用法定职权实施行政行为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履行职责的;
(四)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五)具体行政行为适用法律明显错误的;
(六)无正当理由拒绝、推诿履行或未及时履行答复及举证义务的;
(七)未按规定反馈落实司法建议书、行政复议意见书、行政复议建议书和检察建议书,导致类似问题再次出现而败诉的;
(八)其他违法行为导致败诉的。
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行政案件败诉的,不纳入败诉案件责任追究范围。
第三章 败诉责任的追究
第八条 行政败诉案件责任追究,应当坚持有错必究、公平公正、过罚相当、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
第九条 具有本办法第七条规定情形之一,对承办人员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追究案件败诉责任的方式包括:
(一)警告;
(二)记过;
(三)记大过;
(四)降级;
(五)撤职;
(六)开除。
第十条 行政案件败诉责任,按照下列规定划分:
(一)直接承办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自身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直接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被认定为败诉案件的,由其承担全部责任;
(二)经行政机关负责人审核、批准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被认定为败诉案件的,由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行政机关负责人承担主要责任,直接承办人员承担次要责任;因直接承办人员故意隐瞒或者提供的案情失实,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行政机关负责人依据失实的案情进行审核、批准,造成案件败诉的,由直接承办人员承担主要责任,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行政机关负责人承担次要责任;
(三)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行政机关负责人指使或者授意行政执法人员隐匿证据、更改案件事实或者违法办案导致行政案件败诉的,由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行政机关负责人承担主要责任,直接承办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四)行政机关集体讨论决定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被认定为败诉案件的,由行政首长承担主要责任,其他人员承担次要责任,但坚持正确意见而未被采纳的人员不承担责任;
(五)因不作为导致行政案件败诉的,根据法定职责确定相关人员及其责任。
第十一条 行政案件败诉非由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主观原因所导致,并经审慎履行职责依然不能避免的,工作人员不承担败诉责任。
第十二条 具体行政行为被认定为败诉案件的,实施主体与名义主体不一致的,应同时追究实施主体的责任。
第十三条 具体行政行为被认定为败诉案件的,实施主体有2个或
2个以上的,应当根据各自过错程度分别追究其责任。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办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免予追究其责任:
(一)行政相对人弄虚作假,致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作出错误判断的;
(二)行政败诉案件中相关责任人员主动发现具体行政行为有错误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三)因法定技术鉴定部门鉴定结论错误直接导致行政败诉的;
(四)因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已被其他机关依法追究相关责任的;
(五)其他可以免予追究责任的情形。
第四章 工作保障制度
第十五条 明确复议和应诉责任主体。在收到复议受理或行政应诉通知书后,被申请(或被诉)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及时听取情况汇报,组织人员认真研究案情,落实至少1名本机关熟悉案情、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参加复议或诉讼,明确工作职责及要求,审查答辩状和证据等有关材料,对重大疑难案件应亲自参与应诉、协调。
第十六条 建立行政首长出庭应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参加复议听证情况的通报、请假和备案等配套制度。进一步落实〘衢州市本级行政机关首长出庭应诉规定(试行)〙和〘衢州市行政复议听证办法(试行)〙,保证应当出庭的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率不低于70%,行政机关负责人参加复议听证的比例达到100%。对于未达到相应比例的,对行政首长或行政机关负责人给予通报批评。
第十七条 建立行政案件旁听制度。行政机关应主动加强与复议机关、人民法院的联系,对人民法院公开审判的行政诉讼案件、复议机关举行的公开听证案件,应有计划地组织本机关工作人员参加旁听。
第十八条 建立行政案件统计报告制度和行政案件败诉分析报告
制度。各级行政机关收到复议申请或诉讼起诉书10日内,应及时向同级政府法制机构报告,每半年应将本机关参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数量、案由等情况以统计报告的形式上报同级政府法制机构。
行政案件败诉的,行政机关应当在生效文书送达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同级政府法制机构提交行政案件败诉分析报告。该报告应当就案件基本情况、败诉原因、存在问题和工作建议等内容作出具体说明。
第十九条 建立行政复议建议、行政复议意见、司法建议和检察建议的反馈制度。被申请或被诉的行政机关对复议机关发送的行政复议建议、行政复议意见,法院发送的司法建议和检察院发送的检察建议,应指定专人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和措施,报行政机关负责人审核,并在15日内向复议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反馈;情况疑难复杂或需进一步整改落实的,反馈时间不得超过30日。各级政府法制部门、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要联合建立履行行政复议意见书、行政复议建议书、司法建议书以及检察建议书的落实反馈机制,切实构建包括通报、备案、考核等多项内容在内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反馈率达到100%。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问题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本办法施行以前的责任追究适用当时的规定。
第五篇:县行政案件败诉责任追究办法
县行政案件败诉责任追究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推进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X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X省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办法》(2001年省政府令第120号)等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县乡镇(街区)、县直各部门、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委托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使行政案件败诉的责任追究。
第三条 行政败诉案件责任追究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权责一致、惩教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的行政案件败诉责任,包括行政诉讼案件败诉责任及行政复议案件违法责任。
行政诉讼案件败诉责任是指因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故意或重大过失,违法或明显不当履行法定职责,人民法院作出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违法、责令限期履行等判决的,相关责任人员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行政复议案件违法责任是指因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故意或重大过失,违法或明显不当履行职权,行政复议机关作出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违法、责令限期履行等决定的,相关责任人员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五条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被认定为败诉案件:
(一)人民法院或者行政复议机关作出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违法、责令限期履行等判决或决定的;
(二)人民法院或者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行政机关返还财产,解除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或者赔偿的;
(三)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受害人要求赔偿或者在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赔偿申请,经依法确认行政机关应当给予赔偿的;
(四)其他依法认定为败诉案件的。
第六条 对行政机关的责任追究,由有权机关实施;对人员的责任追究,由行政机关按照人员管理权限实施。
县监察机关、人事部门按照人事管理权限根据行政机关或县法制办移送的行政败诉案件中相关责任人员的过错给予有关人员处分。
县政府法制办认为需要进行责任追究的,可以向有权机关提出建议,该机关应当依照相关规定处理。
相关单位和个人对败诉责任追究工作应当予以配合。
第七条
行政案件败诉责任追究的对象是行政败诉案件中的涉诉(被申请复议)单位及其相关工作人员。
以县人民政府名义作出行政行为的,由具体履行职责的政府职能部门作为涉诉(被申请复议)单位依法承担行政案件败诉责任。
对垂直管理的部门追究行政败诉责任的,应向其上级主管部门通报,提出处理建议。
第八条 受委托行使职权的,受委托行政机关及其人员有过错的,追究受委托行政机关及其人员的主要责任,委托机关没有过错的承担次要责任;委托机关有过错,受委托机关按照委托机关指示行使职权的,委托机关承担全部责任。
第九条 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行政案件败诉的,对相关人员实施责任追究:
(一)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二)超越或者滥用法定职权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适用依据明显错误的;
(五)明显不当的;
(六)无正当理由不履行或者拒绝、推诿履行法定职责的;
(七)未在法定期限或者准许延期的期限内履行答辩及举证义务的;
(八)其他违法行为导致败诉的。
发生行政败诉案件,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的,除对人员实施责任追究外,还应当由有权机关对该行政机关实施责任追究。
第十条 行政案件败诉责任,按照下列规定划分:
(一)直接承办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自身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使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被认定为败诉案件的,由其承担全部责任;
(二)经行政机关负责人审核、批准作出的行政行为被认定为败诉案件的,由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行政机关负责人承担主要责任,直接承办人员承担次要责任;因直接承办人员故意隐瞒或者提供的案情失实,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行政机关负责人依据失实的案情进行审核、批准,造成案件败诉的,由直接承办人员、承担主要责任,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行政机关负责人承担次要责任;
(三)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行政机关负责人指使或者授意行政执法人员隐匿证据、更改案件事实或者违法办案导致行政案件败诉的,由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行政机关负责人承担主要责任,直接承办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四)行政机关集体讨论决定作出的行政行为被认定为败诉案件的,由行政首长承担主要责任,其他人员承担次要责任,同时追究单位责任,但坚持正确意见而未被采纳的人员不承担责任;
(五)因不作为导致行政案件败诉的,根据法定职责和不作为原因确定相关人员及其责任。
第十一条 行政败诉案件问责方式包括:
(一)责令书面检查;
(二)批评或通报批评;
(三)责令公开道歉;
(四)告诫或诫勉谈话;
(五)暂扣或缴销行政执法证件;
(六)调离岗位;
(七)停职检查;
(八)引咎辞职、责令辞职或免职;
(九)解聘或辞退;
(十)国家、省规定的其他方式。
以上各种问责方式,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单独或合并使用,第一项至第十项适用于对责任人员问责的情形;第一项至第三项适用于对行政机关问责的情形。
第十二条 行政败诉案件责任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或加重追究败诉责任:
(一)一年内同种违法或不当行为发生三次以上或未落实法律监督意见书的;
(二)徇私舞弊、索贿受贿、失职渎职的;
(三)转移、销毁有关证据,弄虚作假或以其他方法阻碍、干扰行政败诉责任调查、追究的;
(四)打击、报复、威胁、陷害行政败诉案件当事人、证明人及其他有关人员的;
(五)因行政败诉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或其他恶劣影响的;
(六)其他应当从重或加重追究责任的情形。
第十三条 行政败诉案件责任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其责任:
(一)主动发现行政案件有错误并及时纠正,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
(二)因不可抗力使危害后果加重的;
(三)其他可以从轻或减轻追究责任的情形。
第十四条 行政败诉案件责任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免予追究责任:
(一)行政行为过错情节轻微,未造成危害后果或者损害,影响较小的;
(二)行政相对人弄虚作假,经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审慎审查后未能发现而作出错误判断的;
(三)因执行上级行政机关决定或命令导致败诉的;
(四)对法律具体适用的理解不一致导致败诉的;
(五)已尽合理审查义务,但因第三方鉴定等前置行为错误直接导致行政案件败诉的;
(六)因不可抗力或紧急避险等因素导致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无法正常履行职责的;
(七)其他可以免予追究责任的情形。
第十五条 建立行政案件统计报告制度和行政案件败诉分析报告制度。乡镇(街区)、县直各部门及法律法规授权或委托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每半年(每年的6月30日、12月10日前)应将本机关参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数量、案号、案由、结果等情况以统计报告的形式上报县政府法制办。
行政案件败诉的,行政机关应当在收到有关法律文书之日起10日内,向县政府法制办报送备案相关法律文书复印件,县法制办在收到备案材料后5日内,出具法律监督意见书,由相关行政机关在收到法律监督意见书后60日内,根据存在问题并结合相关法律文书进行整改。整改后10日内将整改情况以行政案件败诉分析报告形式向县政府法制办报送备案,行政败诉案件分析报告应包括案件基本情况、败诉原因、存在问题、整改措施和落实情况等内容。
行政机关应当将行政败诉案件分析报告同时报送县监察、人事部门。
第十六条 行政机关认为需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在收到法律监督意见书后6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时间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在处理决定下发后5日内,将处理决定书报送县法制办及监察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县监察部门、法制办认为行政机关应当实施责任追究而未实施的,或者实施责任追究明显不当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予以监督纠正。
第十八条 县政府法制办应当建立与法院案件信息互通机制,每半年向法院核实行政机关案件败诉情况,并与各行政机关报送的行政案件败诉情况进行核对、登记。
第十九条 相关责任人员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复核或者申诉。
第二十条 在调查行政败诉案件责任过程中,发现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作出行政行为过程中存在徇私舞弊、索贿受贿、失职渎职等行为,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一条 不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备案或追究单位工作人员败诉责任的,对该单位及相关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县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