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严格依法取证 杜绝瑕疵案件
严格依法取证 杜绝瑕疵案件
孙平
证据质量是案件的生命线,是决定案件成败的大事。下面结合办案实际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就严格依法取证,杜绝瑕疵案件对收集证据谈一下我个人的想法,如有不妥敬请大家谅解。
一、证据的特征
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证据法典,但有证据制度。刑诉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有下列七种:
1、物证、书证;
2、证人证言;
3、被害人陈述;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5、鉴定结论;
6、勘验、检查笔录;
7、视听资料。
证据的三个特征:
1、客观性。又称真实性。是指诉讼证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是人们主观猜测和虚假的东西。是本质特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证据本质是事实。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诸如物品、痕迹、文件等客观存在的事实;一种是被人们感知并载入记忆的事实。二是证据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事实。这就要求证据应当是对案件事实的客观反映和真实描述。也决定了那些虚幻或虚假的情况,一切主观的东西,都必须排除在诉讼证据之外。所以在取证时必须认真负责,不能马虎。
2、关联性。是指诉讼证据与案件待证事实之间存在客观联系。证据是伴随着案件的发生过程形成的,它们之间有的是直接联系,有的是间接联系,有的是因果联系,有的是非因果联系,有的是必然联系,有的是非必然联系,有的是肯定性联系,有的是否定性联系,有的是时间上的联系,有的是空间上的联系。
3、合法性。是指证据必须是按照法律的要求和法定程序而取得的事实材料。其一,诉讼证据的提供、收集和审查必须符 合法定的程序要求。非法取得的证据,在证据理论和诉讼理论上,严格讲是不应该具有证据效力的,更不得作为定案的依据,即是证据具有客观性和关联性也不能作为证据使用。英美法系尤其看重这一点。如采取刑讯逼供取得的证据,即使是真实的,法庭也不予采信,但可通过更换办案人重新依法调取来弥补。
二、证据采集方面问题(主要是言词证据)
(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1、在制作询问或讯问笔录中应纠正的问题。
1、在询问人栏目只写一个侦查人员的名字,违反刑诉法○第九十一条的规定: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有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负责进行。讯问的时候,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2、笔录时间、地点、讯问人等内容是事后补上的。并且○补记笔迹与正文笔迹不同;有的补记内容与正文内容墨水颜色也不同;显然不是同一时间所书写,也不是一次形成的笔录,有的同志认为这不算什么,但辩护人主张一份笔录出现两种笔迹和两种墨色,证据有做假之嫌;在同一时间段询问,有数份笔录的记录人为不同的侦查人员姓名,笔迹却系同一人书写等等,这些问题恰恰被辩护人钻了空子。他可以说:只有一位讯问人,取证程序不合法;要求法庭不予采信,这会使公诉人十分被动,也不好辩驳。
3、笔误问题。有的把当事人的姓名写错,张冠李戴,有○的因为大兵团作战,取证量大,多份材料中存在矛盾或者笔误,司法人员可以理解,但辩护人却不替我们着想,这些问题又会成为辩护人攻击的靶子。如提捕书中的错别字现象。(赃物写成脏物等)很不严肃。这些证据制作规范,符合法定程序,内容真实,却因笔误而影响了它的使用,就好比一块美玉,却有一点瑕疵,不能说不是遗憾。如果是重要内容,那就不是遗憾问题了,而会导致整份材料的作废,失之分毫,差之千里。也会因此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4、相关日期要记录准确。如在办理发生在道前街与南大○街路口处的龚兆旗故意伤害(致死)案时,在给被害人近亲属送达询问通知书时,在写12月时,用的是小写(阿拉伯数字),因马虎大意,书写字迹疗草,写2时钢笔随意上提,仔细看2写成了8,这下可捅马蜂窝了,被害人张五姣的妹妹等人,说办案不认真,哪有一年有18个月的,找当时的刘秀章检察长控告,并写成材料反映到公安部,我本人除给当事人说了不少好话,还写了检查才算过关,虽说这与案件事实无关,可领导认为你办案不认真,对工作不负责,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也算案件的瑕疵吧!就是到了现在,也记忆犹新。如果是重要日期,如书写不规范,或2、8不分,1、7不分,致使证据不能被法庭采信。往往成为辩护人的突破口,可以说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2、证据的梳理问题。
案件侦破后,需要把所调取的全部证据进行整理,剔除不真实的材料,也就是去伪存真完善证据的过程。
由于刑事案件的特殊性,特别是犯罪嫌疑人在侦查人员没有确凿的证据时,往往拒不供述,有时一些证人碍于人情关系或者其他因素,不能客观作证,反反复复的询问,随案情的进展,其也从抗拒到缴械投降,最后才作实陈述。这就涉及到对同一当事人调取了多份材料的问题。从形式上看都一样,均是按法定程序调取的,但内容却不相同,有的相互对立,存在两种可能性,从刑事逻辑学上看,应该用矛盾律来排除,如犯罪嫌疑人在第一份材料中供述没有实施某种犯罪行为,在第二份材料中供述实施了某种犯罪行为,显然这两份供述只有一个是真实,另一个必然是假的。因为不存在第三种状态。如果超过两种可能性,那就需要用排中律解决。在司法实践中,有的作法是把所有的证据材料不进行梳理,随案移送,一是增加了工作量,另外辩护人会利用当事人多份陈述之间的矛盾,用不真实的陈述辩驳真实的陈述。需要澄清一点,对证据进行认真梳理,去伪存真,完善证据体系的过程,并不妨碍调取当事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这是两个概念,如果有人认为这样做,是 3 把对当事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剔除过程,那是偷换概念。
3、笔录字迹工整问题。
就目前看,五指化办公虽然是我们的追求目标,但实际实施其来,困难重重,因此,侦查人员用笔制作笔录还是主流。一份笔录字迹工整、清楚,使人阅后有赏心悦目之感,反之,笔录字迹疗草,一句话,一个字的去揣摸一阵子,才弄明白,影响时间还在其次,重要的是会引发歧义,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4、关于司法人员为被害人或者证人时的问题。
实践中,特别是公安人员在执行公务中遭受侵害,如果立案侦查,必然以被害人或证人的身份出现,如果因办案警力不足,上述人员又从事侦查工作,又指控、作证,就具有双重身份,这就违反刑诉法的规定,所调取证据不能采信。因为办理本案的司法人员等不得同时为证人、被害人。
三、证据的及时固定、视听资料的应用问题
也就是时间性问题,有些证据,案发后应及时调取、固定。如时过境迁,则难以或者不能调取,以至于案件久拖不决。
1、特别是物证、书证的收信和固定。如强奸案,应注意收集犯罪嫌疑人实施暴力的证据,如被害人身上的伤痕、对作案现场进行勘查、拍照,收集犯罪嫌疑人作案的物证精瘢、毛发等。因为物证是以实体物的存在,以其自身的性质、特征、形状对案件发挥证明作用,比言词证据更稳定、更客观。称之哑吧证据,证据之王。如办理的王某某强奸案。案发后,王不承认实施了强奸行为。恰好被害人多了个心眼,将留有精瘢的裤衩提供给公安机关,经公安部脱氧核糖核酸(即DNA)鉴定,认定系王的精癍,锁定真凶。此时,王又辩称系通奸,现场勘查证实,在被害人居住的北屋门栓上有用锐器拨划痕,又否定其虚假的供述。最后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8年。王没有上诉。
2、言词证据如不及时调取,易失真。
言词证据是保留在人们头脑中的有关案件的各信息,通过语言形式反映出来发挥证明作用的。是人们对其所感知的信息的回忆、表述。极易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可能受到他人 的干扰。具有易变性、不稳定性。一主观因素。及时取证尽可能避免不利因素。对犯罪嫌疑人来说其心理防线尚未形成或者不牢固,容易突破。对证人来说人情因素尚未介入。能客观公正作证。二是客观因素。证人对事实的回忆,如时间久远,记忆信息可能丢失,其回忆可能是支离破碎的,从而降低了证言的证明力。
3、视听资料-制服翻供的有力武器。
是以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或其他高科技设备所存储的信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资料。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重要产物和先进成果。其具有其他证据难以比拟的特性和证明优势。目前,受实际情况限制,科技强警是一种口号,追求目标。如所有案件都刻意去追求高、精、尖的刑事科学侦查手段,财力、物力有限,有难度。在一定时期内言词证据仍然挑大梁。鉴于言词证据的易变性,特别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当庭翻供,特别是直接证据少,靠间接证据定案的,如果有罪供述不能被采信,宣判无罪你无话可说,视听资料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对一些重大案件,对犯罪嫌疑人供述制作录像,当庭播放,被告人当时的悔罪表现,形象的表现出来,其所辩解的有罪供述是刑讯逼供造成的就不攻自破,促使法官采信其有罪供述。当然,视听资料不可能是万能的,一旦被篡改、变造,有时可能更难以被识破,难于恢复。如不是一次录制的录像资料,辩护人可以说有变造的可能来否定其证明力,办案中应避免这一点,制作视听资料时,一次完成,不剪辑,不给他人以口实。
四、取证问题
1、取证的内容。应围绕犯罪构成去讯问、询问。具体来说就是“七何”要素。全面地收集证据,是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基础和十分重要的要求,就刑事案件来说,只有全面收集证据,才能查明犯罪发生的时间、地点、动机、目的、手段、方法、过程、危害结果、嫌疑人。这就是七何要素(何人、何动机目的、何时、何地、何种手段、何种犯罪行为、何种危害后果),制作笔录应围绕这七方面去询问。通过办案,我个人认为在七 何要素中,作的不足的动机和目的的询问。动机属于心理因素,是一种内心冲动,驱使行为人产生实施某种行为的一种内动力。目的是行为人通过某种行为所追求的目标。动机是否卑劣影响量刑,而目的有时决定定罪。如因家贫无法生活,去盗窃,同为了享乐从事非法活动去盗窃,社会危害性不同,后者相对于前者处刑应重。只有直接故意的犯罪才有犯罪目的,且有的犯罪目的是犯罪的构成要件,这种情况下犯罪动机和目的的询问,从证据材料中体现尤显重要。
2、询问技巧。询问方式有开门见山、旁敲侧击等方式。因人因案而异。力戒指供、诱供之嫌。如有一个强奸案。犯罪嫌疑人到案后不承认,又无其他证据印证。侦查人员精心设计讯问方案。问:你把某女孩子搞苦了?这个讯问十分高明,采用的模糊语言,让对方无法知道我方的意图。如果我方直接问你强奸了某女孩了吗?(开门见山)对方则警觉起来,采取对策,不易突破。采用迂回方式则麻痹对方,使之在不经意之间暴露、露出马脚。事实也正是这样。该嫌疑犯回答:谁干那事?现在找个小姐也花不了多少钱。这一回答说明其知道某女孩被强奸一事,其有重大嫌疑。否则,怎么会知道该女孩被奸一事。事后,侦查人员从此打开缺口,本案告破。
3、制作法律文书中应注意使用中性语言。受过去专政影响,在法律文书用词有专政倾向。目前,应使用中性语言。不带倾向性。避免出现“经连夜突审、强大攻势”等词语。如我在办理韩某盗窃一案就有体会,辩护人庭审时提出:侦破报告中写到经连夜突审的词语。因为犯罪嫌疑人是下午传唤到侦查机关的,辩护人说程序违法,一次传唤超过12小时,有刑讯嫌疑,要求法庭对当天所录取的犯罪嫌疑人供述不予采信。如果注意用词,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第二篇:经济案件取证途径
文章标题:经济案件取证途径
取证途径,即实施犯罪证据调查的路径和程式。也就是从什么角度着眼、从什么地方入手开始调查,沿什么路线、方向和按什么步骤、方法展开调查,以达到查明案件事实、获取犯罪证据的目的,完成证据调查的任务。在经济犯罪证据调查的过程中,虽然目的和任务明确,但实现的途径有远近之分、繁简之别。调查途径的选择,直接关系
到调查取证工作的速度和质量。如果选择正确,就可以很快打开调查局面,缩短调查过程,用较短时间、较少力量,迅速查明犯罪行为和犯罪人等事实,及时、全面地发现、收集和保全证据,取得最佳的调查绩效。反之,则可能会使调查工作走上弯路,贻误战机,浪费力量,甚至造成久侦不破、久查无果。每起经济犯罪的案件事实是各不相同的,每个犯罪分子的情况也是千差万别的。但无论什么类型的经济犯罪,与人类的其他行为一样,都是由行为人和行为的时间、地点、动机、手段、结果等基本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根据经济犯罪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可以分为两类基本模式,一类是线型行为,另一类是非线型行为。所谓线型行为,是指这类经济犯罪行为的实施过程,往往较为固定和有序,与正当的经济业务行为的运作流程。这类犯罪通常必须按照一定的形式、程序、规则和经过一定的步骤、环节、阶段进行,才能达到其预期的犯罪目的,实现其预期的犯罪结果。这也是经济犯罪隐蔽性和智能性特点的具体表现。如经济犯罪中的欺诈发行、擅自发行股票、债券犯罪,高利转贷犯罪,违法发放贷款犯罪,逃汇犯罪,洗钱犯罪,贷款诈骗犯罪,信用证诈骗犯罪,保险诈骗犯罪,骗取出口退税犯罪等。此外,还有的经济犯罪,表现为几种犯罪行为必须连续进行流水作业,才能最终牟取非法利益。如增值税发票犯罪中的伪造、出售、购买、虚开行为,如果无人购买或虚开,则伪造、出售没有犯罪市场;又如侵犯商标权犯罪,从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到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再到假冒注册商标、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等。所谓非线型行为,是指线型行为之外的其他经济犯罪行为。这类经济犯罪的具体行为一般来说过程相对较短、环节相对较少,规律性和阶段性表现不明显,没有或无需较为固定有序的作案流程。如虚报注册资本犯罪,妨害清算犯罪,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犯罪,持有、使用假币犯罪,泄露内幕信息犯罪,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犯罪,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犯罪,抗税犯罪,强迫交易犯罪,中介组织人员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犯罪,职务侵占犯罪,挪用资金犯罪,贿赂犯罪等。调查经济犯罪案件,应当针对经济犯罪行为的不同模式,采取不同的取证途径。对线型行为模式的经济犯罪,主要采用“流程顺沿法”调查取证;对非线型行为模式的经济犯罪,主要采用“要素联系法”调查取证。
(一)流程顺沿法,就是以正常的、合法的经济业务活动为参照系,沿着经济业务行为运作的一般流程,亦步亦趋、环环紧扣地开展调查,从而发现涉嫌经济犯罪行为的异常情况和疑点,查明犯罪嫌疑人是在哪一经济运作阶段和部分违反了法律规定、实施了犯罪行为,收集获取完整、系统的犯罪证据。以贷款诈骗犯罪的证据调查为例。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流程一般是:贷款申请———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评估———贷款调查———贷款审批———签订贷款合同———贷款发放———贷后检查———贷款归还。调查贷款诈骗犯罪时,应对以上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逐一进行调查取证。如在贷款申请环节中,一般情况下,借款人应填写包括借款金额、借款用途、偿还能力及还款方式等主要内容的借款申请书,并向主办银行或者其他银行的经办机构提供借款人及保证人基本情况,财政部门或会计(审计)事务所核准的上财务报告以及申请借款前一期的财务报告,抵押物、质押物清单和有处分权人的同意抵押、质押的证明及保证人拟同意保证的有关证明文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等。这些资料和银行贷款工作人员的证言等,是证明作为借款人的犯罪嫌疑人有无履行借款合同的诚意、实际能力或有效担保,是否采取了伪造项目等虚假理由或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等诈骗方法的直接证据。
(二)要素联系法,就是通过调查经济犯罪人,以及经济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条件、原因、手段、对象和结果等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查明案情、收集证据。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存在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每个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也有着必然的联系,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不同的要素、以及要素的不同组合,便构成了不同性质的事物。在开始调查每起具体的经济犯罪案件时,一般都是已初步掌握了案件要素中的一项或几项,因此,可以从已知要素的事实、证据出发,通过要素之间存在的特定关系,查明其他未知要素,从而拼出案件全貌,揭露事实真相。调查取证时,可以由人(即犯罪行为人)到案(即犯罪行为事实,含时间、地点、动机、目的、手段、对象和结果等要素),也可以由案到人。经济犯罪中的大部分案件与自然犯罪中的普通刑事案件不同,犯罪人往往比较明确,发案时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就已经知道嫌疑人的基本情况,调查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有关犯罪行为的具体经过、情节等案件事实。因此,调查途径多为由人到案,从已知的犯罪嫌疑人人手,收集有关犯罪时间、地点、动机、目的、手段、方法、对象和结果等事实的证据。
也有部分经济犯罪案发时,具体犯罪嫌疑人不明确,需要从犯罪对象、手段、动机或作案条件等着手,进一步深入查明犯罪人以及其他犯罪行为要素事实,获取相关证据。
“流程顺沿法”和“要素联系法”是经济犯罪证据调查的两类基本途径,实际上也是取证的两类基本程式。在实际运用中,应根据每起经济犯罪案件的具体特点及已掌握的案件情况和证据材料,因案制宜,灵活运用。
《经济案件取证途径》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经济案件取证途径。
第三篇:严格依法办学行为总结
规范办学行为工作总结
教育的深入发展,呼唤全新的办学思想。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既是学校管理的常规工作,也是我镇当前十分紧迫的重点工作,3.10大会以来,我镇认真落实全市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依法执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力营造良好教育环境,不断规范各中小学的办学行为。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充分领会大会精神,认真安排布署规范办学行为工作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镇以课堂改革为核心,抓集体备课,抓集体教研,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成绩固然可喜,但问题亦不容忽视,如:个别学校学生在校时间过长,个别教师搞题海战术,学生课业负担出现了加重倾向。为此,3.10大会后,首先,我们召开了全镇中小学领导干部会议,认真学习了全市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对规范办学行为的要求,重温了《xxx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的意见》及《保定市教育局关于重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其次,要求各中小学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义务教育法》,并依据相关要求,对本校的办学行为进行深入细致地自查自纠;第三,总校成立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举报电话,加大对各校落实有关规定的督查力度,规范各校办学行为。
二、采取有效措施,全力落实规范办学行为工作
1、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总校制定统一作息时间表,各校不得提前或推迟,确保小学生每日在校时间不超6小时,初中生不超7小时;各中小学认真制定课外活动计划,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每天安排课间操、眼保健操,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目前,我镇中小学学生在校时间过长现象已得到有效控制,并保证了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2、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学生作业量。总校以集体教研为抓手,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用先进的理念指导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精选作业内容,提高作业质量,坚决杜绝布置大量机械性、重复性作业,提倡布置弹性作业,各校教导处采取不定期检查的方式,加强对各科作业的管理与协调。目前,我镇小学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作业,其它年级作业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初中作业量每天不超1.5小时。
3、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我镇认真开设写字课、诵读课,确保做到“五要五不要”(要坚持按标准课时开设,不准随意增减课时;要坚持按课程设置开课,不准随意增减科目;要坚持按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准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要坚持按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把握进度,不准提前结束课程或搞突击教学;要坚持按规定进行考试,不准随意增加考试次数。)对课程改设情况,尤其是“音、体、美、劳”及“两课”开设情况进行督查,对在督查中发现不开齐课程的学校进行曝光,并给予严肃处理,被曝光的单位不得评为“先进单位”,被通报学校的校长不得评先评模。目前,我镇所有中小学已开齐课程,但个别学校不能开足、上好音、体、美课程。
4、坚持科学的评价观。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不以“分数”论英雄,不以学科成绩作为评定学生的唯一标准,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小学每学期仅进行一次学科考试,初中每学期只进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不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对学生的评价实行等级制。目前,我镇已出色完成了上学年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各中小学的考试次数明显减少。
5、加强师德教育,严格师德考核,不断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我镇各中小学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师德先进个人事迹,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要求教师有敬业爱生精神,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关心尊重每一名学生。目前,我镇各中小学已基本杜绝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现象,完全杜绝了有偿家教现象。
6、严格学生用书管理。我镇严格按市教育局颁布的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和教学挂图目录中规定的科目和版本征订教学用书,严格按省定标准收费,不定购和使用盗版教学用书,不超标准收费,不以任何形式组织学生购买教辅资料。目前,各中小学没有向学生推荐或要求学生统一购买教辅用书现象。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音、体、美三门课程个别学校只能开齐,不能开足、上好。主要原因:一是学校领导轻视“小三门”,将这些课程安排给年老体弱的教师;二是音、体、美专业教师匮乏,现有音、体、美教师专业水平较低;三是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资源短缺,小学体育教师没有编排有序、科学合理的教材。
2、每当临近考试个别教师和学校便展开题海战术,推迟放学时间,或挤占音、体、美课,补习文化课。主要原因:一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至上”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二是教师害怕“中考”、“小考”失利,领导和家长“兴师问罪”;三是个别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差,学生不能自主学习所教科目。
3、对学生评价在形式上是等级制,而实质上仍是百分制。主要原因:一是现行考试仍以百分制为主,以分数确定等级,注定无法真正落实等级制;二是家长通过多种渠道扫听学生分数,最终学生的分数成为公开的秘密;三是个别学校和教师仍以分数论英雄,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1、实行目标责任制。明确校长规范办学行为的责任目标,与校长的评优、评模、晋升挂钩,凡违反规定,情节严重,整改不利的,实行一票否决。
2、实行校际资源共享。在全镇范围内选拔音、体、美教师,加强培训,利用这些教师在全镇2至3所学校内巡回上课。
3、接受社会监督。面向社会公开规范办学的基本要求,以公告形式在公示栏公示,积极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学校定期举行教学开放日、开放周、开放月等活动,主动接受社会和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监督。
总之,今后我们将以《教育法》为指针,认真贯彻3.10大会精神,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规范办学行为,全力提高我镇教育教学质量,营造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
第四篇:结婚证存在瑕疵的离婚案件处理
结婚登记存在瑕疵的离婚案件
有关法律实务问题探讨
河北省广宗县人民法院 王韡
在审理离婚案件时,结婚登记存在瑕疵的现象数见不鲜,存在的瑕疵情形也复杂多样。实务中,婚姻登记存在瑕疵的情形主要有:
1、当事人使用虚假的身份信息或者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办理结婚登记的;
2、未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领取结婚证的;
3、结婚证登记信息与本人身份信息不符的。笔者认为应当在分析瑕疵情形的基础上确定法律适用,而每一种情形的瑕疵又存在多种实务问题,下面逐项进行分析。
首先应明确能否因为婚姻登记瑕疵而认定婚姻无效。婚姻无效是指当事人双方不具法定结婚条件或没有履行法定结婚程序而缔结的婚姻,不产生合法婚姻的法律效力。可见,婚姻无效的情形一是当事人双方不具法定结婚条件;二是未经过婚姻登记程序缔结婚姻。对于婚姻无效的情形,我国《婚姻法》第十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的;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三)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四)未到法定婚龄的。”该条只规定了四种婚姻无效的情形,没有任何兜底条款和外延范围,且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三)》(以下简称《婚姻法解释三》)第一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以婚姻法第十条规定以外的情形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判决驳回当事人的申请。”由此可见,不能因为婚姻登记存在瑕疵而当然认定婚姻无效。如果当事人在离婚诉讼中以结婚登记存在瑕疵为由,对民政部门颁发的结婚证的效力提出异议,认为不存在夫妻关系的,应裁定驳回当事人的起诉。但同时《婚姻法解释三》第一条第二款首次明文赋予了当事人救济手段,如果当事人以结婚登记程序存在瑕疵为由主张撤销结婚登记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一、对于当事人使用虚假的身份信息或者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办理结婚登记的有关法律实务问题
1、因未达到法定婚龄而伪造虚假身份证明欺骗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登记的,当事人一方起诉离婚,首先应明确起诉时双方是否达到法定婚龄。如果双方均未或有一方仍未达婚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对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未达婚龄欺骗婚姻登记机关登记结婚的婚姻关系在法律上的效力问题的复函》,不能认为双方有法律上的婚姻关系,应宣告婚姻无效。如果双方均已达婚龄,从法理上讲,无效民事行为的情形已经消失,双方已经具备了实质的和形式的婚姻要件,在离婚时应当认定其婚姻关系合法有效,应当按照离婚案件进行处理,但笔者认为应当对其欺骗婚姻登记机关而登记结婚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
2、以骗取钱财为目的使用虚假身份证件与另一方登记结婚,婚后不久下落不明,另一方向法院起诉离婚的,如果法院以没有明确的被告为由裁定驳回,显而易见不能维护受
骗者的合法权益。对此,如果查证该身份证确系伪造,笔者认为,婚姻登记机关在受欺骗的情况下作出的婚姻登记行为有重大、明显的瑕疵,且显然不符合《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等有关结婚登记的条件,该行政行为应属无效行政行为,可由受骗一方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结婚登记。
3、冒用他人身份证进行结婚登记,结婚证上载明的主体与实际共同生活者不一致时,结婚证的效力只对结婚证上载明的主体有约束力,而不应及于实际共同生活者。如果实际共同生活的当事人请求离婚的,法院应当告知其变更诉讼请求,按照《婚姻法解释一》第五条的规定,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此时无法补办结婚登记的情况下,按照解除同居关系处理。当事人坚持拒绝变更诉讼请求的,法院应当裁定驳回起诉。
此种情况因冒用了他人的身份证明,婚姻登记对该他人有效,严重影响了该他人的合法权益,例如无法再行结婚登记等,该他人和结婚证上的“配偶”因为没有自愿结婚的意思,不符合结婚的实质性要件,故不形成夫妻关系。对此,该他人可对结婚证效力提出异议,请求民政部门撤销结婚登记或直接提起行政诉讼。
二、未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领取结婚证的法律实务问题 我国《婚姻登记条例》于2003年10月1日起实施,其
第四条规定了“内地居民结婚,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 第五条规定了办理结婚登记的内地居民应当出具的证件和证明材料;第七条规定了“婚姻登记机关应当对结婚登记当事人出具的证件、证明材料进行审查并询问相关情况。对当事人符合结婚条件的,应当当场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对当事人不符合结婚条件不予登记的,应当向当事人说明理由”。可见,结婚登记程序应包括三个内容,其一是双方当事人应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其二是应提交必要的证件或材料;其三是由婚姻登记人员进行审核准予登记后,领取结婚证,另外,结婚证一式两本,男女双方各为持证人。但在实务中却发现不符合这些登记程序的结婚证普遍存在。
1、他人代理或冒名顶替进行结婚登记的认定和处理。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当事人知他人代理其进行结婚登记,且对此不持异议,例如双方都符合结婚的实质性要件,但为了省事,没有亲自到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而是托关系“拿”一个结婚证,这种情况当事人虽未亲自到场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却是真实意思表示,不影响婚姻效力,应按照合法婚姻关系适用法律;第二种是一方当事人不同意结婚,他人冒名顶替与另一方当事人进行结婚登记,该种情形不仅严重违反结婚程序,也违背了当事人的意志,被冒名的当事人可以申请民政部门撤销该结婚证,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笔者认为如果当事人仅仅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可以直接按照离婚案件处理。
2、未经民政部门所颁发的“结婚证”的认定与处理。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该“结婚证”本身即为虚假证件,对此经相关鉴定,证明盖章及结婚证本身为虚假伪造的,当事人向法院起诉离婚的,应当予以驳回,法院应告知当事人按照事实婚姻或者同居关系纠纷处理;第二种情况是无法鉴定该“结婚证”的真伪,而婚姻登记机关没有相关登记证明和留存档案,且不存在因玩忽职守造成婚姻登记档案损失的情形,婚姻登记机关不认可颁发该证的,如果有证据证明该结婚证确实未经过法定登记程序,则可认为未完成结婚缔结程序,不能认定合法夫妻关系的存在,宜按照事实婚姻或者同居关系处理。
三、结婚证登记信息与本人身份信息不符的法律实务问题
1、因婚姻登记机关的失误导致结婚证登记信息与本人不符的情况,在审判实务中也比比皆是,尤其是在婚姻登记相关规定不完善的年代,婚姻证上登记的个人信息为人为填写,如果工作人员责任心不足则极易造成登记人姓名、年龄等的误登记。对此笔者认为责任在婚姻登记机关,不能因该瑕疵否定婚姻登记效力,如果当事人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通过结婚证、户籍证明或身份证上的照片能够证明确系同一人的,应当按照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进行处理。
2、使用曾用名进行婚姻登记而导致与本人现行身份信息不符的情况,如果当事人向法院起诉离婚的,可以提供村委会证明或者派出所出具的确系同一人的证明,应当按照合
法有效的婚姻关系进行处理。
第五篇:电子证据的取证程序应严格规范
电子证据的取证程序应严格规范
电子证据的取证规则、取证方式都有别于传统证据,需要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和获取,因此在电子证据的取证过程中应当注意规范取证流程,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1.证据现场的保护。取证人员进入现场后,应迅速封锁整个计算机区域,将人、机、物品之间进行物理隔离;保护好计算机日志,对数据进行备份,切断远程控制;封存现场的信息系统、各种可能涉及到的磁介质、内部人员使用的工作记录、程序备份和数据备份;提取涉案计算机硬盘、移动磁介质、光盘等,特别应注意对当事人随身携带的存储介质的提取。
2.证据的提取和固定。提取和固定电子证据时,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确保对目标计算机中的原始数据不产生任何改动和破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在取证过程中,应在对案件有关的计算机中的数据和资料不进行任何改动或损坏的前提下进行备份,记录备份的时间、地点、数据来源、提取过程、使用方法、备份人及见证人名单并签名。
3.证据的分析。应当注意的是,所有的检查和分析工作应该在备份件上进行,以保证原始证据的可靠性和可信性。对电子证据进行数据分析,必须考虑计算机的类型,采用的操作系统,是否有隐藏的分区,有无可疑外设,有无远程控制、木马程序及当前计算机系统的网络环境。对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还应该注意检查所有的日志文件,对在该系统上使用过的用户操作时间以及操作记录进行登记,查看可能进入或使用过该机器系统的可疑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