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权文献综述

时间:2019-05-14 04:4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水权文献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水权文献综述》。

第一篇:水权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水权研究综述

一、引言

水资源指可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该水源应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能够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可被利用(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资源对人类生存、生产、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面临的问题有:

1.水资源短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情况更为严重。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已经阻碍了缺水地区经济发展。“水权问题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无法忽略的问题,它涉及到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经济活动的不断扩展,水资源逐渐从一种通常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公共资源转变为一种稀缺资源,其取得代价越来越高,开始演变为商品,水资源问题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因素”[1] 2.传统的水资源配置模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上游和下游、地表水和地下水、农业用水和城市用水、经济用水和生态用水之间,水资源利用的尖锐矛盾的解决,供水与需水、短缺与浪费、开源与节流、用水和防污之间的水资源管理的辩证关系的处置,都需要引入市场经济的原则。

产权明晰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水权是产权在水资源领域的反映,研究水权是研究水资源配置模式改革的第一步。

二、水权

水权是产权理论渗透到水资源领域的产物。水资源本身是不可专有的资源,社会可以通过建立财产共有的权利,建立和实施规定谁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使用水资源的法令来保护水资源、防止滥用并保障生产者获得合理的和有保障的收入,从而达到水资源配置和使用的最佳结果。

“按照现代各国水法的一般规定,水权,即为依法对于地面水和地下水取得使用或收益的权利。此定义包含有两层含义:第一,水权是独立于水资源所有权的一项法律制度。第二,水权是水资源的非所有人依照法律的规定或合同的约定所享有的对水资源的使用或收益权。故此,水资源所有权乃为水权之母,水权系

文献综述

由水资源所有权派生而来。若不存在独立的水资源所有权或者所有权权属不清,水权也就无从产生并独立存在。所以,研究水权制度的第一步是确定水资源所有权,在此基础上,才能对水权予以适当定位并对其制度价值作出准确评价。”[2] 水权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取水权,另一个是排污权。

“取水权是水权体系中最核心、最本质和最现实的问题。我国学者在理论研究中就水权的内涵和外延提出了新型用益物权说、所有权和使用权说以及权利束说。水权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通过一定途径取得的,对国家所有的水资源所享有的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是用益物权。取水权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了生产生活的需要,利用取水工程或者设施等方式,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国有水资源的权利。取水权的主体是作为非水资源所有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取水权的客体是处于江河、湖泊和地下的水资源,而不是自然形态的水、进入取水工程或者设施并为其实际控制的水、经过加工的自来水、作为商品出售的瓶装水,更不是水体。取水权的基本权能是使用和收益,不包含处分权能。取水权包含一些典型物权不具备的特质,属于准物权,其客体不具有一般意义上的特定性、貌似动产实为不动产或者应当准用不动产的法律规定,其排他性较弱、更适宜用优先权规则解决权利冲突,其不确定性明显。” [3] 排污权又称排放权,是排放污染物的权利。它是指排放者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分配的额度内,并在确保该权利的行使不损害其他公众环境权益的前提下,依法享有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权利。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戴尔斯首先提出排污权概念,其内涵是政府作为社会的代表及环境资源的拥有者,把排放一定污染物的权利向股票一样出卖给出价最高的竞买者。污染者可以从政府手中购买这种权利,也可以向拥有污染权的污染者购买,污染者相互之间可以出售或者转让污染权。

“随着河流水环境日益恶化,人们对河流排污权分配越来越关注,这里排污权分配是指排污权初始分配,是市场经济中进行排污权交易的前提和基础。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家环保局(EPA)就开始将排污权分配政策用于大气污染源和河流污染源管理,并逐步建立起以气泡(bubble)、补偿(offset)、排污银行(banking)和容量节余(netting)为核心的一整套排污权分配交易体系,在30多年时间里,排污权分配交易政策绘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明显的环保效果。

文献综述

我国在1988年发布《承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和1996年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以后,河流排污权分配研究也全面开展开来,浙江、江苏等地已经尝试实行了排污权商品化管理。”[4] 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我们必须给出用水权和排污权分配及利用的最优方案。“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水作为一种可买卖的商品其市场交易逐步走向成熟,博弈论应用到水市场中来已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一般只是对初始水权的分配和实际中用水权的交易进行分析,而本研究把用水权和排污权两者结合起来#利用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动态博弈方法建立水市场交易优化模型,并给出基于逆向归纳法的模型求解过程,得到稳定的纳什均衡解,从而求出用水权和排污权分配及利用的最优方案。”[5]

三、水权市场

水权市场包括水权交易和水权转让等。

水权交易的关键在于合理制定水价。“水权的市场调控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而买卖双方对于水资源价值的评价差异是促成水权交易的主要因素。在水权交易中,对于水资源评价最高的买者与成本最低的卖者,组成了水权交易的买卖双方,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即实现水资源的有效率的配置。利益是促使双方进行交易的前提,那么合理估算交易水价,使买卖双方都能够接受,进而达成协议进行交易,是水权交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6] 通过制定合理的价格是得水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

水权转让也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话题。“以农业水权向工业水权的转让为例,从水权转让的两部门基本模型出发,通过分析水权转让双方的行为方式、成本收益和相互关系,归纳出了影响水权转让的6方面因素,包括初始水权界定、水权转让价格、申请新水权的价格、交易成本、农户的节水成本和企业的水资源产出效率,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具体分析,认为农业、工业等用水部门用水效率的提高有助于推动水权转让的发生.此外,政府采取清晰界定初始水权、提高新水权获取价格、加强公共服务、规范市场秩序等措施,也有助于水权转让的顺利进行.”[7] 因此,“日趋严峻的水资源供求形势促使人们改革现行的水资源分配制度.通过建立水权市场来实现水资源的再分配,已成为许多国家优化水资源配置、化解

文献综述

水危机的一种重要手段.”[8] 同时,“水权市场的运行机制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在水权市场上,供求连接着政府及各用水主体,其变动决定着用水主体的用水行为.价格机制是作为反馈机制而存在的,它在水权市场中发挥着反馈信息的职能,对水资源的供给者和需求者的决策、对水资源的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重要的引导机制.竞争机制主要表现为水权供给者之间、水权购买者之间、水权供给者和购买者之间的竞争.水权市场在这三种市场机制的交互作用下,形成水权市场的均衡,在这种均衡状态下,水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配置效率达到最优.”[9]

四、总结

世界各国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和用水实践中形成了自己成文或不成文的水权原则。这些原则的存在均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水权是与具体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制度、水资源情况、文化传统紧密相关的,因此,完全模式化的水权制度是不存在的,比如美国西部各州发展起来的水权管理系统尽管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系统。尽管各国学者针对各国水权实践都在研究水权理论,但完整的水权理论还没有建立。

国内水权理论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水权的内涵、层次、实质需要进一步展开研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压力黄河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黄河流域,当务之急是创造了完美的水权制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提高工作效率、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用水。”[10]水权理论的核心在于水权的明晰,但目前还只是限于讨论水权界定、分配的原则,对水权明晰的内在机理、具体可行方法需要深入研究。至于水权转让和水市场的建立和运作更需要进一步探讨。

五、参考文献:

[1] 陈翠华,水权配置模式在张掖节水型社会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9 [2] 裴丽萍.水权制度初论(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法系,2001(2)[3] 付永杰,取水权研究(D), 北京工商大学 ,2007

文献综述

[4] 黄显峰、邵东国、顾文权,河流排污权多目标优化分配模型研究(J),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8, 39(1)[5] 冯文琦、纪昌明,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市场交易博弈模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34(11)[6] 李海红、王光谦,水权交易中的水价估算(J),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45(6)[7] 唐曲、姜文来,水权转让的条件分析——以农业水权向工业水权转让为例(J),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9)[8] 尹云松,为什么我国建立水权市场是可行的?(J),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9,(1)[9] 葛颜祥、胡继连,水权市场运行机制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社会科学,2006,(10)[10] H.R.Wang、Y.Y.Dong、Y.Wang、Q.Liu,Water Right Institution and Strategies of the Yellow River Valley(J),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2008,22(10)

第二篇:美国水权介绍

美国水权介绍

2007世界水日

1.0概述

与其他自然资源法律不同,美国的水资源法律以州法律为主,而不是体现为统一的联邦法律。所以说,人们不能依照某个单一的法律体系来确定如何获取、分配和利用水资源。尽管还有一些联邦水法律的概念存在,但绝大多数水法律已在各州为满足当地水需求分别建立和发展起来。水法

律虽然是在各州之内发展起来,并且成为各州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各州之间仍存在很大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很大程度上是由气候上的相似(或差异)决定的。人们对美国水资源的认识会从多雨的东部地区到半干旱的西部地区发生改变。相应地,这些地区的水法律也会因气候特点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水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除了存在上述地区性差异外,还会因对各种天然水体所采取的获取、分配和利用的方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另外,从水文角度看,无论水是在哪里发现的,都属于同一个水文循环,但在法律上,针对地表水(指存在于湖泊、河流和溪流中的水体)的法律就与针对地下水(指存在于地下水流域、含水层以及其他地面以下地方的水体)的法律不同。

在决定水的获取、分配和利用的基本概念中,针对地表水或地下水源确立和保证“水权”是一个重要内容。同时还存在着获得这种水权的辅助手段,而这些辅助手段(或称辅助权利)可以通过合同或有关供水机构的服务加以实现。这些权利的概念将在下面做简要介绍。

近年来对水的获取、分配和利用的限制越来越多,这是为了保护河流和其他水源中的水资源。所以,为了全面了解水权的含义,必须理解环境保护和有关限制在法律上的体现。

2.0地表水权

有关地表水权主要存在以下三种学说体系:

(1)优先专用权体系;

(2)滨岸使用权体系;

(3)综合了滨岸使用权体系和优先专用权体系的混合水权体系。

这些学说体系在美国水法律中都有体现,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学说体系之间有了越来越多的交叉,一种学说体系可以自由地从另一种学说体系中借用概念。现在,人们可以在美国的各个地方找到这些水权学说的影子。

2.1滨岸使用权体系

滨岸使用权体系发源于英格兰和欧洲,为美国东部、东南部和中西部各州所采用。这种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体现了在英格兰和欧洲以及美国一些地区多雨的气候特点。此外,在一些采用混合水权体系的州也将滨岸使用权体系中的某些要素作为其水权体系中的一部分。这些采用混合水权体系的州位于太平洋沿岸等地,其气候特点兼有东部和西部的特点。

滨岸使用权体系最初以习惯法的形式确立起来,但是到了今天,在大多数州这种习惯法的形式已经被正式法律条文所替代。实质上,某一种滨岸使用权是通过拥有了连接水体的土地所有权而获得的。如果土地所有者拥有的土地与某一个流动的地表水源(如河流或溪流)相连,那么他就是河岸土地所有者;如果土地所有者拥有的土地与一个湖泊或池塘相连,那么他就是湖岸土地所有者。滨岸使用权(或称滨岸权)是指合理使用与滨岸土地相连的水体而又不影响其他滨岸土地所有者合理用水的权利。

2.1.1滨岸使用权及使用中的限制

滨岸使用权由许多要素构成,而滨岸使用权的运用也同样有许多限制因素。实际上,对滨岸使用权概念的描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对其运用当中的限制因素的描述加以确定。

1、滨岸土地的所有权。

为了能够运用滨岸使用权,必须拥有滨岸土地的所有权。

2、天然水流。

滨岸使用权只针对某一水道内的天然水流。从其他流域引入水道的水体不能算作天然水流,不适用滨岸使用权。

3、天然水道。

滨岸使用权只针对某一天然水道内的水流。一般来讲,不能针对人工设施中的水体获得任何滨岸使用权。但如果人工水道已经被长期作为天然水道,则其中的水体可以适用滨岸使用权。

4、滨岸使用权必须在流域内滨岸土地上运用。

滨岸使用权必须在滨岸土地上运用,而且这些滨岸土地必须在水体所属流域内。如果滨岸土地不在水体所属流域内,即使它们与流域内滨岸土地相邻,也不能运用滨岸使用权。

5、滨岸使用权的终止。

滨岸使用权可以被终止。被赋予了滨岸使用权的土地必须与指定水体相邻。当一大部分土地被划分出去后,任何不再与水体相邻的部分便失去滨岸使用权。

被终止的滨岸使用权能否被重新恢复取决于各州具体的规定。一般说,部分采用滨岸使用权体系的西部各州规定,滨岸使用权一旦被终止则不能恢复。在这些州,滨岸使用权都是针对与水体相邻土地的最小部分。

大多数采用滨岸使用权体系的州则与此相反。这些州规定,滨岸使用权可以恢复,而且只要与某一水道相邻的整个地区的土地为单一所有

者所有,就可以在该地区运用滨岸使用权。

6、滨岸使用权的转让或保留。

明确滨岸使用权的转让或保留有助于针对那些如果不这样做将会失去权利的土地来保护滨岸使用权。权利的转让或保留将使签约双方共同遵守转让或保留书,但对第三方无效。而第三方必须表明由于这种转让或保留对自己造成损害来证明转让或保留书是不合理的。

7、滨岸水体的使用。

滨岸水体的使用必须是合理的。一般诸如生活用水、灌溉用水、工业用水和采矿用水以及水力发电用水等都属合理使用范围。滨岸使用权一般不支持城市用水。城市用水包括开发一个大的供水系统以满足城市全部用水的需要。一座城市可以在属于它自己的滨岸地区运用滨岸使用权,但不得将其扩展至不属于自己的地区(除非另有许可)。

8、水体的贮蓄。

一般来讲,滨岸所有者可以贮蓄滨岸水体,只要不妨害其他用户的合理使用。但实际上,滨岸的蓄水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9、滨岸使用权的丧失。

一般来讲,滨岸使用权不会因不用而丧失。然而,滨岸使用权能够用许多条件加以限制,包括优先权的丧失和某种用水的禁止。西部一些州将新的滨岸使用权限制在某个日期之后方可生效。滨岸使用权能够通过规定而丧失。在实行混合水权体系的州,包括权利没收在内的关于滨岸使用权的其他限制条件业已通过法律形式确立下来。

2.1.2滨岸水体的其他利用

鉴于滨岸使用权与滨岸土地同水道的接近程度有关,某些权利便依附于这种实质上是非消费性的权利而产生。这些权利存在于水道本身,如河道中水流的保持、通航的权利、捕鱼的权利,修缮水道满足休闲和观赏需要的权利、修建码头的权利,等等。此外,还有一些与水质有关的权利,但这些方面事先已被联邦法律所规定,这些私人权利将受到公共水权的限制。

2.1.3滨岸所有者权利的相对性

一般地讲,滨岸土地所有者可以行使滨岸使用权,只要这种权利的使用并非不合理地影响其他滨岸所有者的权利,而在一些州则规定,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争议,一个滨岸所有者与另一个滨岸所有者就滨岸使用的合理性的比较由民事法规的有关条款加以确定。

2.1.4滨岸使用权许可体系

以下各州采用的是滨岸使用权许可体系的一些形式:阿肯萨斯、特拉华、佛罗里达、佐治亚、伊利诺斯、印第安那、伊阿华、肯塔基、马里兰、马萨诸赛、明尼苏达、新泽西、纽约、北卡罗莱那、宾夕法尼亚,南卡罗莱那,以及威斯康星。许可条件的内容和范围依各州而有所不同。

2.2优先专用权体系好范文,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优先专用权体系是在干旱和半干旱的西部各州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些缺水地区的用水问题。该体系允许存贮水资源用于那些无法获得水资源的地方;还允许将水资源从有水的地方向需要的地方进行转让。

另外,那些采用混合水权体系的州在保留了滨岸使用仅体系中部分要素的同时,也很鲜明地吸纳了优先专用权体系中的有用部分。

采用优先专用权体系的州认为水资源所有者的利益代表着州内公民的利益。在有关这方面的法律中规定,州政府可以批准一项大量用水的权利,这项权利称作“有用益权”。

2.2.1专用权的构成要素

专用权的构成要素依各州而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下列要素是大多数州都有的。

1、目的。

某个水权专有者如需引水必须持有将其用于有益之事的目的。

2、引水。

在大多数州,水权专有者必须通过从水道内引水来有效控制水资源,而在某些州,这样做使得对河流内用水权的专有成为不能。引水是控制水的自然行为,可以通过水库、沟渠、泵站等的修建和利用加以实现。由于水权的优先取决于专用权生效的时间,因此,引水设施的修建就必须设法早日完成。

一些州已不再要求将引水作为专用权的一个构成要素,在这些州,对河流内用水权的专有是允许的。

3、有益的利用。

水资源的利用必须是有益的利用。对所有的州来说,生活用水、城市用水、农业及工业用水等都是有益的利用。还有其他一些用水也被认为是有益的。在大多数州,水资源的有益利用通过法律规定下来,而关于水资源有益利用的定义却并不要求是唯一的一种。重要的是专用水权只限于对水资源的有益利用,任何人都不能拥有无益用水的权利。

4、合理性。

在所有实行专用水权的州,合理性的有关概念也在水权获得的条件中作了相应规定。合理性的概念包括在合理的时间内对水资源进行有益的利用以及用水和引水方法的合理性等方面的要求。浪费水资源或者使用超过合理需要的水资源,这些都不是有益的利用,超出了水权规定的范围。譬如,加州将用水合理性的概念纳入州法典中,规定任何人只能获得合理并有益使用水资源的权利。

2.2.2优先权

优先专用权体系的核心是优先权。专用权授予的日期决定了用水户用水的优先权。最早授予的水权专用者拥有最高级别的权利,最晚授予的水权专有者拥有最低级别的权利。在缺水时期,那些拥有最高级别水权的用户被允许引用他们所需的全部水资源,而那些拥有最低级别水权的用户被迫限制甚至全部削减他们的引用水量。这就是所谓的“时间优先,权利优先”。

2.2.3相关溯及原则

由于用水权的各种构成要素并不是在同一时间都能实现,因而用水优先权的时间确定与水权专有者首次采取的行使专用权的实际行为的时间有关。譬如,某人打算在某一天实施专用水权行为,但建成所需引水工程尚需要一段时间,甚至在水资源能够获得有益利用以前还要花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讲,直到将来的某个时期才可能完全实现对水资源所有有益的利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准备行使的所有专用水权将被赋予一个与水权专有者为行使专用水权而采取的实际行动的最初时间有关的优先权。

2.2.4早期专用权

早期专用权是由早期位于加州和西部各州的采矿工地上的习惯做法发展而来的。这些早期的专用权只需简单地通过从水源取水并进行有益利用便可获得,而且无须获得任何政府、行政或司法机构的批准;专用权的数量是已经或可能用于计划中有益用水的最大数额。行使专用权的意图有的是通过发布通知让大家了解,有的则通过实际的引水措施使各方面获知。

2.2.5现代专用权

早期专用权系统存在诸多弊端。这些弊端集中表现在指定专用权的存在、优先性及范围等要素的不确定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实行专用权体系的州采用了不同的许可制度。尽管这些制度依各州情况存在很多不同,但它们都具有一些共同点,其中包括填写一个专用水权的书面申请。这个书面申请除其他一些事项外,必须填写打算申请专用的水资源的数量、使用的目的以及计划用于什么地方。在大多数州,专用权的优先性取决于书面申请的归档时间。

在除科罗拉多州以外的所有州,专用水权的申请由一些指定的行政机构授理归档。在科罗拉多,这种行政机构的作用被专门的司法程序所替代。一旦书面申请被归档,申请人将获得通知。如果收到反对意见,将会召开听证会。听证会以后,如果申请获得通过,行政机构将发布一个许可令,批准申请者享有专用水权。许可令包括控制水资源使用的条款和条件。专用水权总是被限定在以非浪费的方式对水资源进行有益利用的范围内。

在大多数州,除了规定水资源可以被专用、同时专用权的行使将不会对其他合法用户造成损害,行政主管机构还将确认这种专用权的使用没有超出公众利益所要求的范围。公众利益范围的确定依各州有所不同。但是在多数情况下,对公众利益的考虑主要集中在处理有争议的申请及环境问题上。

2.2.6专用权及使用中的限制

专用权在许多方面较滨岸使用权更具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权利的转移或调整。

在需要将农业用地改变为城市用地时,专用权可以转移或调整以满足改变以后的情况。针对那些最初并没有打算从专用水体中受益的土地,专用权也可以转移或调整。同时,专用水体也可以调整,使得水资源的引用相比最初的安排适当改变。在这些情形下,确定专用权是否转移或调整的一个主要方面是这种变化对其他水权专有者的影响。只要其他水权专有者不会因此受到损害,专用权的转移或调整就应当没有问题。要实现这些专用权的调整或转移,必须获得行政主管机构的批准。在允许专用权转移或调整之前,还需要通知公众并召开听证会。

2、跨流域引水。

专用权允许原流域以外的用水。但在一些州,有关地方保护的法规对此类用水进行了限定。

3、水的贮蓄。

专用权允许贮蓄水资源,以保证适时地而不是在天然状态下利用水资源。在干旱和半干旱的西部各州,贮蓄水的权利对整个水权体系来说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4、外来水。

专用权允许对外来水的使用。外来水指通过人工努力而非天然形成进入水道的水。

5、再引取和再利用。

水权专有者在原本打算通过引水受益的地区拥有对水资源再引取和再利用的权利。这种权利是通过更加有效的引取和利用措施招展对现存的或已开发的水资源的利用。允许水权专有者对水可以再引取和再利用所要考虑的一个主要方面是,这种权利的运用是否对其他水权专有者造成损害。只要不造成损害,这种权利就可以获得批准。

6、水流。

与滨岸使用权不同,专用权仅针对水资源的利用而设立。因此,水权专有者无权持有那些与水道有关而与水资源利用无关之权利。在大多数采用专用权体系的州,这些权利从实质上讲是公众所有的,并且是作为公众利益考虑的一个方面。

7、获取。

经过滨岸和其他地区获取水源是行使专用权的基本要素。各州对此有不同的做法,包括制定购买或没收权利的法律条款。

2.2.7专用权的放弃和没收

在大多数州,专用权可以通过放弃而失去。放弃是基于证明无用和放弃意向而作出的决定。与此对比,仅凭在一个法律规定的期限内证明无用即可将专用权没收。

2.3混合水权体系

混合水权体系既包括象加州那样最初由习惯作法演变成专用权体系,而后吸收了滨岸使用权部分要素的类型,也包括最初建立了滨岸使用权体系,而后经过调整又与专用权体系相适应的类型。对于后一种类型,存在两种形式。一些州只对滨岸使用权加以限制,而另外一些州则通过立法或宪法条款的规定对未实施的滨岸使用权加以取缔。

在采用混合水权体系的地方,规定了专用权和滨岸使用权的相对优先性。在大多数州,滨岸使用权优先于专用权。在加州,未行使的滨岸使用权受到某些保护,一项已经行使或还未行使的滨岸使用权优先于专用权,除非专用权的行使先于有争议之滨岸土地取得专用资格的时间。

为了确保滨岸使用权的行使不会对较低级水权专有者的权利造成损害,所有采用混合水权体系的地方都有对用水合理性的规定。按照这样的规定,对滨岸使用权的要求同专用权一样,其用水必须是有益的。

2.4公共水权

除了将水资源用于消耗性用途外,人们总是强烈希望拥有公共水权,包括航运、渔业以及其他用于商业目的的地表水使用权。

近年来,除了传统的航运、渔业和商业目的外,公共水权范围有了较大的扩展,增加了游泳、水上娱乐、休闲、科学研究以及为满足生态和环境要求对河道内的水资源进行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在大多数州,这些利用地表水资源的公共权利已经成为在评价水资源利用时考虑公共利益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关水资源利用方面的公共利益还包括为满足环境和生态要求进行水资源的保护。在干旱和半干旱的西部各州,水道内的水在一年中的某些时期会干枯,因此,对河流内水的利用便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州采用两种措施保护河流内的水资源。一种是将河流内的水资源划为专用,这种专用一般由某个州立机构负责实施。另一种措施是从指定区域内抽取足够的水量补充河流内的水资源。

河流内的水资源也可以通过以下一些联邦法律法规加以保护:

1、《野生和游览的河流法》。

联邦《野生和游览河流法》规定,可以利用未来建成的开发设施抽取某些河流的水补充所需水资源。另外,该法规定了将河流中的剩余水量或河流水量的一部分引入联邦水系统的基本框架。根据该法,各州建立了自己的供野生和游览的河流系统,使该法得到了具体体现和完善。

2、《濒危物种法》。

联邦《濒危物种法》针对已经作为某种濒危或受害物种重要栖息地或可以为濒危或受害的鱼类和野生生物提供保护的水道,规定了保护河道内水流的基本要求。

3、《清洁水法》。

《清洁水法》第404节规定了采取任何注水或蓄水措施之前首先要满足的条件。此规定用来限制引水设施的修建,有时会因此取消这些工程的修建。近年来此规定已经成为保护河流内水资源的一个有力工具。

4、与水质有关的法律法规。

各州法律通过对水质的限制规定来控制水资源的利用。这些法律不仅控制水源的水质,还控制排入水源的水的质量。基于此,包括防止咸水入侵和水温调节在内的一系列水质保护措施可能会进一步限制水资源的使用量。

3.0地下水

按照有关地下水的法律规定,并不是所有在地表以下发现的水都被看作是地下水。在已知和确切的地下渠道中流动的水被认为是地表水,而不以这种方式存在于地下的水则是“渗透水”,并被称作地下水。确定存在于地下的水是服从地表水法还是地下水法并非一目了然。

在分析地下含水层时,为了全面了解相关水权,需要确定地下水流域的安全产量。地下水流域的安全产量是指在不降低可供利用的水资源总量的前提下,经过一定时间所能抽取的地下水的数量。发全产量可以通过抽取量与回灌量的比较计算得出。为了保证地下水流域处在安全产量的范围内,回灌量必须等于或超过地下水抽取量。如果超出了安全产量的范围,地下水流域就被看作是处于超采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除了自身储水量的大量丧失外,还会造成地表沉降和严重的水质问题。

一般地讲,地下水是利用水泵从水井里抽取。用水泵抽水将在抽水区周围形成一个下降漏斗,这种下降漏斗的影响以及由于抽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的降低是地下水法中涉及的重要内容。

3.1.1地下水权

针对地下水有不同的水权体系。一些州还不只设立了一种水权制度。

1、绝对所有权制度。

一些州仍在实行绝对所有权制度。这种制度是根据习惯法中规定的土地财产所有者拥有利用其所属土地表面以下全部地下水资源的绝对权利的概念而建立的。这种制度在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尤为普遍。

2、相关水权制度。

在一些州,绝对所有权制度已被废止,而代之以相关水权制度。按照这种制度,所有土地所有者对其拥有的土地下面的地下水流域都有抽取和利用地下水资源的权利,他们的权利是等同和相互关联的。

3、专用权。

有些州承认一种完全的专用权制度。这种制度允许那些最先出现的汲水者抽取地下水,而无论其最终使用是在何地。

而在大多数州,这种完全的专用水权制度已经通过添加限制条件而作了调整。譬如在加州,虽然存在相关水权制度,但如果地下水储量超过用水户的需要,便可以引入专用权的概念和作法。作为土地所有者的用水户与拥有专用权的用水户之间的矛盾一般是按照有利于土地所有者的方式解决。

在一些地下水明显超采的地区则建立了相互权利制度。这种制度提倡根据历史用水情况公平合理地分配水量。

4、合理用水。

前面谈到有关地表水的合理用水原则对大多数州来说都作为地下水利用的一个限制条件。

3.1.2地下水的管理

地下水管理最普遍的方法是许可的授权。许可的授权是指是否可以拥有利用地下水的权利。

1、打井的许可。

有些州规定在打井之前就要获得许可,这种许可是针对从健康和安全的角度而不是从供水的角度保护水资源。

2、使用权的许可。

除了打井许可外,一些地区还规定了对抽取地下水的权利使用的许可。

3、专门立法。

在有些地区,地下水流域是按照专门立法来进行管理的。各州立法机关针对各个流域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计划,以此来控制地下水的抽取和利用。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中,管理地下水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联合利用以及将地表水存贮于地下水流域中。

4、由判决而得的流域。

在一些地区,地下水流域是按照那些针对地下水权的判决结果而制定的原则来进行管理的。地下水权的判决是法庭针对所有要求从地下水中获益的当事人的相关权利作出的。而且,法庭常常通过一个专门的负责人对判决后的地下水流域的水资源利用保持连续的管辖与监督权。

5、水质规定。

正如地表水一样,各种联邦法律法规对地下水流域的水的利用也进行了规定,这些规定主要是针对污染物的排放,但也有针对地下水的抽取进行规定的。

4.0水资源利用过程中联邦政府的介入

正象在前面提到的,联邦政府有关水资源利用的法律一般都是针对水质和环境保护。联邦法律大都不对水资源的分配进行规定。有些例外值得注意:

1、联邦保留的水权。

如上所述,专用权体系的建立主要是基于联邦政府承认对其所属公共土地上的水体享有专用权、承认将公共土地所有权与水体所有权分开以及将用水的最高权力授予西部各州。作为例外的联邦保留水权是由法院规定,最初用于印第安保留区的开发,其后又用于其他联邦所属保留区的开发,如军事地区、国家公园、电厂及国家森林保护区等。

联邦保留水权在范围上受到相应的限制。只有在需要开辟一个公共区域作为专用时才可以设立联邦保留水权。而且,这种保留水权只针对为实现保留区主要目标所需的用水,而不考虑其他目的的用水。联邦保留水权自保留地批准之日起优先使用。

2、联邦优先权。

包括水法律在内,联邦法律优先于州法律。但在有关水权的法律方面,联邦法优先于州法律已经产生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联邦《垦殖法》方面的问题,二是《联邦电力法》方面的问题。在加州与联邦政府签署的协议中,联邦最高法院规定,除非与国会有关某一个联邦开垦项目的决定发生矛盾,《垦殖法》不以联邦法律为先。而在伊阿华电力公司与联邦电力公司签署的协议中,联邦最高法院规定,从实质上讲,《联邦电力法》优先于州水法,但该法第27节规定的对州权利进行保留的除外。《联邦电力法》第27节规定保留州对其输送的水资源的专有利益或所有权给予保护的权利。

5.0州际间水的分配

某些水道是跨州的,各州之间围绕这些州际水源的水资源分配是联邦法律规定的一个内容。州际水资源的分配通过下列方式之一实现:

(1)州际水资源分配协议。该协议由州与州之间签定,并经过国会批准;

(2)法庭裁决。有关州际水资源分配的诉讼提交联邦最法院进行裁决;

(3)国会针对州际水资源分配制定的专门法律。

6.0水权诉讼

水权诉讼尽管从内容上讲较为复杂,技术性较强,但与其他法律诉讼相比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从本质上讲,水权诉讼有三种类型:

(1)有争议的用水户之间提起的诉讼;

(2)某条河流内所有用水户之间提起的诉讼;

(3)针对负责水资源分配的行政机构提起的诉讼。

有争议的用水户之间提起的诉讼一般都是有关用水户各方的具体和特殊的争议事实;针对行政机构的诉讼一般是关于行政机构的行为是否公正所提出的疑义;某条河流内所有用水户提起的诉讼包含了所有用水户对河流内某项水权的要求。

7.0水服务

以上所述及的水权概念还应包括保证基本水权实现的手段。对大多数个体用水户来说,他们通过辅助水权获得水资源。辅助权利可以看作是从拥有基本水权的机构或个人那里获得水资源的权利。这些辅助权利可被批准用于生活、城市、工好范文,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业及农业用水等方面。批准这些权利的机构一般既可以是政府机构,如市政府、灌区或水区,也可以是公共机构。控制这些权利转让的法律主要是那些控制政府机构和公共机构的法律,并不专门限于水法律。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各州在供水方面对这些机构的控制有一些习惯性规定。另外,诸如用水的有益性和合理性等与水权相关的基本概念也同样约束着辅助权力的行使。

第三篇:南水北调工程及其水权管理

南水北调工程及其水权管理

摘 要: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人均拥有水-量很少。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很好地解决了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过程中,建立水权交易政府规制体系,完善水权市场交易制度,可以为我们解决水权市场纠纷提供一些思路和帮助。

关键词:南水北调 水权冲突 制度安排

1.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1.1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必要性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均匀。南方水多地少,北方水少地多,与人口及生产力布局极其不相配。北方人口占全国的37%,土地占45%,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2%。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黄河、海河流域的干旱已经持续了20多年。早在1952年,长江水利委员会向毛主席汇报长江治理的设想时,毛主席就说过:“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图1 中国水资源供需状况示意图

根据国际标准,河流用水一般不超过水量的25%,而我国北方对黄河、淮河的用水量都已经超过河流来水量的50%,海河、滦河的用水量几乎达到了100%,以至于海河、滦河有些年份根本无水入海。反观长江,每年有近1万亿立方米的水东流入海。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可改善华北和西北地区的水资源条件,从根本上缓解这一地区长期资源性缺水的矛盾,对于控制地区差距的扩大趋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对于改善生态坏境质量和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 解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经过十几年的调查研究和论证,南水北调的总体轮廓已敲定,即分别从长江流域上、中、下游调水,形成南水北调西、中、东三条引水线路。通过这三条引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水系共通互融,形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图2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东线工程构架: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其平行河道逐级提水北送,经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在位山附近穿过黄河后可自流,终点天津。主要解决苏北、山东和河北东部的农业用水、津浦铁路沿线及胶东的城市缺水问题。

图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图4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2.东线工程可能引发的水权冲突

2.1 国外“水争”案例

古今中外已有很多的“水争夺”案例,其中跨流域调水容易产生水权冲突,甚至于在同一流域也容易发生水权冲突。

长期以来,印孟两国在使用恒河水问题上存在着争端。1970年,印度在靠近孟加拉边界的恒河上游建成法拉卡水坝,使旱季流入孟加拉国的河水量减少3/4,对下游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此双方进行了多次谈判,并于1975年和1977年11月两次签订了协定。1996年12月12日,印度和孟加拉国正式签署了一项有效期为30年的《印孟关于在法拉卡分配恒河水的条约》。条约规定,1997年1月1日,该条约正式生效,法拉卡大坝开闸放水,解决了长期困扰两国关系发展的一大难题。2.2 东线“水争”四起

以上例为鉴,我国东线南水北调后,水源地区和饮水地区可能在水价、调出量、生态环境影响、经济发展等方面发生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

特别是发展问题最难预计,东线工程沿线工业发达,极易产生引水用水的利

益纠葛。江苏以北、京津以南地区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将来如果城市化加快和工业迅速发展,都有可能超过用水预期,因而与周边地区产生用水纠纷。

所以,今后采取什么样的分水机制,是一个值得我们去考虑的难题。如果水权界定不明晰,或缺乏交易激励,或地区间水权分配缺乏公平与效率的协调等,都会引发水资源浪费使用、污染和“水争”四起。

3.对东线南水北调工程水权制度安排的思考

3.1 国外水权制度 ①滨岸权制度

滨岸权(Riparian rights),亦称为河岸权,是指合理使用与河岸土地相连的水体但又不影响其他河岸土地所有者合理用水的权利。

滨岸权制度来源于英国的普通法和1804年的《拿破仑法典》,后来在美国的东部地区得到发展。

目前,滨岸权制度仍作为英国、法国、加拿大以及美国东部等水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制定水法和水管理政策的理论基础。

享有滨岸权的用户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拥有持续水流经过的土地,二是必须合理用水。

滨岸权制度的缺陷:虽然使水权具有了明确的享用主体,但是却限制了水权享用对象的范围,并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

非滨岸的用水户可通过法定程序申请用水,由州政府审查后颁发取水许可证,按照取水许可证中规定的用水期限和用水量大小来取水。②优先占有权制度

优先占有权制度(Prior rights):河流中的水资源属于公共领域,没有所有者,因此,谁先开渠引水并对水资源进行有益使用,谁就占有了水资源的优先使用权。

使用原则:①水权的获取是以占有并开发利用水资源以及不造成河流断流为约束条件;②对水资源的占有服从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即谁先开渠引水,谁就拥有了使用水资源的优先权;③只要是有益使用,水资源可用于生活用水、农田灌溉、工业生产等任何用途。

优先占有权制度存在着两个缺陷:一是水权的转让和交易受到了限制;二是不能引导水资源的有效使用。

考虑到优先占有权制度的不足,又出现了将优先占有权制度与滨岸权制度相结合的混合水权制度,如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③公共水权制度

公共水权(Public water rights)制度,也即共有水权制度中的国有水权制度。现代意义上的公共水权理论及其法律制度源于前苏联的水资源管理实践。

基本原则:①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即水资源属国家所有,但个人和单位可以拥有水资源的使用权; ②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服从国家的经济计划和发展规划; ③水资源配置一般是通过行政手段来进行。3.2“水银行”制度在东线水资源定价中的应用

水权银行是由国家授权,以水权(仅指水资源使用权)为经营对象的类似于商业银行运作的企业化机构,主要包括水资源存储和借贷业务,但不涉及水权交易(买与卖)的中介机构。水权银行借鉴现代银行的运作机制特点,设定“水息率”对水权的存、贷进行管理,激励用水户节约用水,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

在允许水权转让的前提下,必然会自发形成一个现货的水资源交易市场。但实际上,各省由于缺乏对未来影响需求水量各种因素的准确预测,是不会贸然将其拥有的多余水权全部出售而在缺水时再买回来。为了克服水权交易市场缺乏灵活性这一弊端,我们可以建立起“水银行”这一新型的交易制度。

以国家作为“水银行”的承载主体,承担水资源买卖中的中介职能,而东线工程途经的各省市,只要有水权转让需求即均可成为“水银行”的客户。参照国外多年发展经验,为了建立起东线各省节约用水的机制,还可以在水权转让价格的确定方式中引入新型金融衍生工具—期权,即水权期权。

“水银行”制度的建立,可以减低各省在水资源的使用过程中的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增加各省参与水权交易的灵活性,并且建立起节水与效益的良性循环,最终将有利于各省节水意识的形成。3.3“混合市场模式”构想

我国南水北调中的基础水权体系建设应借鉴国外水权基本制度的原则和经验,在可持续发展、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此,我们提出了“混合市场模式”的构想。

混合市场模式就是在国家对供水设施的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水的经营权分 6

离出来,实行有偿转让,如以国家参股经营,或以招标的方式承包给竞标者营运,民间投资企业、外资企业可按照公司法的规定,组建股份制的水务集团(公司),实行有偿服务,使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体。

必须建立起完善的水权交易市场政府规制体系。政府的作用不是万能的,在某些领域极易出现“政府失效”,建立跨流域调水的管理机构和建立严密科学的水权交易实施细则就是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要想解决好各方面的利益纷争,推进流域水管理体制改革,应建立有法可依、民主协商的流域统一管理模式,即强化流域管理机构的权威性,实现流域水资源的统一优化管理和调度。在纠纷和问题浮现的初期,应各省平起平坐,共同解决危机,而当各方对水权分配争执不下时,理应由最高人民法院依法裁定。

参考文献

[1] 廖卫东.《生态领域产权市场制度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第142页 [2] 江夏.《南水北调,21世纪我国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超大型工程,在酝酿了》,《人民日报》2000年7月3日第9版。

[3] 陈西庆.跨国界河流、跨流域调水与我国南水北调的基本问题[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1)

[4] 黄江疆、林云达,“水银行”制度及期权理论在南水北调东线水权转让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16)

[5] 廖卫东《生态领域产权市场制度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第156页

第四篇:水权转换工程项目背景及基本情况

水权转换工程项目背景及基本情况

水权转换工程项目背景及基本情况

吉日嘎朗图镇水权转换工程项目背景及基本情况

杭锦旗南岸灌区位于黄河南岸冲积平原地,取水口在三盛公枢纽。现有灌溉面积万亩。其中自流灌区32万亩,扬灌万亩,有干渠一条,长148公里,分干渠两条长公里,支渠93条长公里。现状用水量亿立方米。转让水权期限25年。

杭锦旗南岸干渠始建于60年代。当时,由于财力、人力等因素的影响,工程配套率非常低,致使南干渠长年带病运行,渠道渗漏严重和工程的年久失修严重制约着当地的农牧业发展,管理单位又苦于缺乏资金建设,随着我市工

业化水平逐步提高,大中型企业的相继上马,用水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的紧缺导致企业必须在获得用水许可权后方可运营,而通过节水改造可以将省下的水权转让给生产企业,于是,水权转换工程应运而生。如今,在南岸灌区下游,有许多工业企业生产需要从黄河取得用水许可权。这些企业可以给南干出资进行工程续建和节水改造,然后,将南干通过节水改造省下的水权转让给企业。

目前,我镇水权转换工程已投资4亿元完成镜内78公里的南干渠衬砌、19条支渠、160条斗渠、农渠。随水权转换工程的带动,投资1000万的万亩滩节水改造示范田全线投入使用,全镇累计修建、新建总干渠节制闸4 座、桥 6处、支、腰、口闸270座,建设已衬砌干渠55公里,年内将完成总干渠148公里的衬砌工作,现重点转入分干、支、斗渠的节水改造和田间节水工程建设。

项目实施以来,我们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协调领导小组,分管水利的副

书记具体负责,并专门成立班子负责协调工作,主动给水权转换指挥部找办公场所,为预制板厂和泡膜板厂提供作业场地,为劳务工人找住处,积极配合项目指挥部协调解决农牧民征地,保证道路畅通,先后调节工程矛盾570起,不仅使工程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就施工过程中组织农牧民进行劳务输出,实现产值1800万元,间接增加了农牧民人均元收入。

项目实施后,降低了地下水位,深受盐碱侵蚀的土地得到复耕,复耕和新增灌溉面积达万亩,人均亩,每亩按200元纯收入计算,增加人均收入420元。

同时,全镇推行水价和水费收缴制度改革,超前安排,成立用水者协会,相互监督用水情况,确立了新型的供用水关系,不仅解决了正常输水的工程问题和输水渠道的渗漏问题,进一步解决了节约用水,深化和完善了灌区管理体制改革。

同时也解决了村与村、社与社、户

与户之间因抢水而引起的不安定因素,得到群众的认可,不但使所做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减轻了基层干部工作强度,为灌区的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第五篇:浅谈民勤县水权水价改革进展情况(范文模版)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浅谈民勤县水权水价改革进展情况

浅谈民勤县水权水价改革进展情况

摘要: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努力破解“结构性缺水”命题,达到节水增收和生态保护的双重目的。民勤县开展了水价改革工作,通过详细了解机井供水成本,核算地表水供水成本,以地表水、地下水同水同价为目标,提出了水价改革 的初步方案。

关键词:水权水价改革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民勤县2013年水资源分配方案确定全县各行业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为3.591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436亿立方米,地下水1.1552亿立方米。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控制目标为8600万立方米。为保护民勤绿洲,建设和谐环境,针对民勤县水资源管理现状,积极推行水权水价改革,探索用水户广泛参与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使群众形成自觉节水的意识,为农业节水和单方水效益提高提供有力保障。

一、水价改革进展情况

1.1历年农业水价调整情况

近年来,民勤县水价制度不断完善,水价改革基本完成,红崖山灌区现行农业用水价格实行两部制水价,即,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1992年以来,水价经历了十次调价过程,基本水价由1元/亩,调整到现行的7元/亩;计量水价由0.01096元/方,调整到现行的0.225元/方。在水价调整中,由于受民调工程水价和农民承受能力的影响,水价调整出现了大的波折。2001年,民调工程建成通水,灌区按照外流域调水和天然来水核算了混合水价,灌区河水供水水价由2000年0.088元/方,调整到了2001年的0.208元/方。由于调整幅度过大,经两年运行后,农民负担过重,承受能力有限,无法继续运行,混合水价由2001年、2002年的0.208元/方又下调到0.151元/方。2009年根据武威市水权水价改革的有关精神,灌区地表水价又调整为0.208元/方,2010年夏灌期调整到为现行的0.225元/方。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1.2深化水价改革初步意见

根据《中共武威市委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努力破解“结构性缺水”命题,达到节水增收和生态保护的双重目的。民勤县2012年开展了水价改革调研工作,通过详细了解机井供水成本,核算地表水供水成本,以地表水、地下水同水同价为目标,提出了水价改革的初步方案。目前,根据《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水价改革的实施意见》(武政发〔2013〕91号),针对各灌区农业灌溉成本和水价不均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民勤县深化水价改革贯彻实施意见》。

(1)农业水价。计划红崖山灌区地表水计量水价由现行0.225元/方调整到供水成本0.24元/方。地下水水费由现行的8元/亩·年提高到22元/亩·年,继续实行两部制水价,即基本水价+计量水价。基本水价按每亩每年2元计征;计量水价红崖山灌区由现行(5元÷地下水配水定额)调整为(20元÷地下水配水定额);昌宁、环河、南湖灌区由现行(6元÷地下水配水定额)调整为(20元÷地下水配水定额)。充分利用水价的杠杆作用,使地下水水价水平接近或略高于地表水水价,推行农业差别水价和累进加价制度,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2)城市供水价格。城市供水价格调整分为四类,其中: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在现行水价(第一级1.86元/方,第二级2.79元/方,第三级3.72元/方)基础上制定调整方案,组织价格听证会后,按有关程序批准实行;非居民用水继续执行现行水价3.46元/方;工业用水继续执行现行水价3.46元/方;特种行业用水由现行水价10.00元/方调整为18.00元/方。

(3)城市排水价格。城市排水价格调整(污水处理费)分两类,其中:居民生活污水处理费在现行价格(1.49元/方)基础上制定调整方案,组织听证会,按有关程序报省发改委审批后实行;非居民污水处理费按有关程序报省发改委审批后实行。

二、主要措施及做法

为确保水权水价制度的有效落实,民勤县严格按照《民勤县水资源分配方案》的要求,早准备、抓重点、控节点,创举措,在近几年水权落实经验的基础上,突出“十强十重”。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2.1强化责任重落实

按照《民勤县全面推行水行政执法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的要求,各乡镇及灌区水管单位层层建立水权管理和水政执法的网格体系,逐级明确了目标任务,细化了工作责任,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同时专门成立了督查领导小组,对水权监管及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和督查。

2.2强化宣传重效果

民勤县各乡镇及灌区水管单位组织包村职工深入村社及群众家中,通过召开群众会议、发放宣传画、张贴通告、座谈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宣传工作。同时,开设水权落实电视专栏,主要以政策宣传、典型报道、反面曝光、案件实录等形式播报。通过本栏目的宣传,提高全民落实水权管理制度的自觉性,实现水资源常态化管理。

2.3强化控制重模式

全面推行“农田灌溉配水面积监督明白卡”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人均耕种2.5亩地的要求进行安种泡地面积监管。同时,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积极推广以膜下滴灌、小畦灌溉、垄作沟灌、地膜再利用免耕四项农田和设施农业节水为主的“4+1”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全面推进以水定结构、以水定布局和以水定规模的结构调整模式。

2.4强化监管重责任

严格控制洋葱等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各乡镇是洋葱种植面积监管的第一责任人,按照限制种植计划,将洋葱种植面积细化分解到机井和地块。各乡镇的洋葱定植水实行统一审批制度。同时,提前向洋葱种植村社进行告知,对擅自扩大洋葱种植面积的,坚决不予供水,因此造成的一切损失,由村社自行承担。

2.5强化举措重覆盖

严格落实水权属地监管制度,凡在县境内取水的机井要求全部安装智能化计量控制设施,对不能按要求完成控制设备安装的村社或农林场机井,一律不得取水灌溉。各农林场要自觉遵守水权属地管理的原则和全县统一的水权审批程序,确保全县机井智能控制措施全覆盖。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2.6强化技术重推广

根据《关于进一步规范2013年特色林果业套种作物及建立两套灌溉系统的通知》文件精神。春灌期间,乡镇及水管单位包村职工深入田间地头,及时向群众宣传节水技术和合理的灌溉制度,积极推广生物、农艺、工程、管理等多项措施,动员群众及时采取顶凌覆膜、耙耱镇压等传统保墒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损失,保持土壤水分,增强抗旱能力。

2.7强化调度重效益

为全面建立以地表水灌溉为主地下水灌溉为辅的灌溉模式,制定了《红崖山灌区2013年地表水调度实施方案》,根据上游地表水来水情况,科学合理安排轮灌次序,加强浇灌工作监督管理,确保均衡浇灌、均衡受益,有效提高灌溉利用率。同时,严格落实 “三水”联合调度长效机制。

2.8强化规范重创新

根据规范创新年活动的总体要求,在规范初始水权分配、水权审批程序、用水总量监控、差别水价落实、水权水市场运行、“三水”联合调度、协会参与式管理、水资源过程控制、乡镇水权监管等工作的基础上,拿出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新招、实招,用新的思路和办法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9强化监督重运行

针对电力部门机井大表计费的情况,在变压器以下安装断电控制装置,由水资源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设计安装机井水泵电缆线防盗设施,杜绝低压线挂接或绕过智能化控制器搭接线路偷电取水现象。同时,完善机井设施,对智能化控制设备进行改造升级,加固防撬防盗功能,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10强化程序重公平

为切实解决部分村社用水矛盾激化、水事纠纷频发等突出问题,制定下发了《湖区灌区实名制水权配置试点实施方案》。对虚报配水人口,套取水权份额的及时予以核减,对湖区领取移民补助的人口,坚决取消水权和耕地,保证农业人口的配水面积和水权份额公平享有,促进土地资源公平占有。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三、存在的问题

3.1由于上游来水减少,今年凉州区向民勤调水量较去年同期减少40%以上,加大了县内水权控制的难度。

3.2部分村级农民用水者协会参与式管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协会负责人员对水权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3.3群众运用滴灌设施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工程正常效益的发挥。

四、对策及建议

4.1加强水权监管调度

结合各乡镇和灌区的种植结构、土壤条件、渠道状况等各方面因素,作出最科学、最合理的调度计划和措施,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切实达到节水增收的目标。同时,严格按照轮次水量确认表的轮次水量进行审批、刷卡充值及监管,确保水权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

4.2严格水电共管制度

水务部门要加强与电力部门的协调,形成部门水权监管合力,切实落实水电共管措施。基层电管单位在每月25日向辖区水资源办和水管单位提供各用水单位的变压器大表计费电量数据,以此作为水电共管的主要水权核算数据。灌区水电管理单位要在属地乡镇水资源办的统一领导下,对超轮次配水、配电的用户及时采取控电措施。

4.3加强智能化计量设施的运行与维护

将智能化管理作为落实水权的主要措施,灌区水管单位向群众公开服务号码,实行24小时服务,确保设备的规范操作和安全运行。同时,跟踪督查全县智能化计量设施运行管理,严厉打击破坏、停用智能化计量设施违法违规取水行为,对顶风作案的违法案件,在县电视台公开曝光。

4.4加强水政执法网格化管理

建立水行政执法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水政执法水平,保障全县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管理等各项水事工作健康有序运行。以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目标,以全面落实水行政执法责任制为核心,进一步拓展水政执法网格化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水行政执法能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力,维护正常的水事秩序。

4.5全面落实农业用水差别水价制度

以经济杠杆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节约用水,加强水价制度改革的宣传力度,使群众形成自觉节水的意识,为农业节水和单方水效益提高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⑴中共武威市委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⑵民勤县水资源分配方案

⑶民勤县全面推行水行政执法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

⑷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水价改革的实施意见

⑸民勤县深化水价改革贯彻实施意见

------------最新【精品】范文

下载水权文献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水权文献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水权制度的变迁(范文大全)

    我国水权制度的变迁 一、制度变过理论和产权经济学简介 经济学主要研究具有稀缺性的资源如何达到最佳配置的问题。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假设交易活动不存在“阻力”,交易费......

    水权与水市场研究综述

    水权与水市场研究综述 - 水利论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4387 更新时间:2006-7-12 2000年10月22日,汪恕诚部长在中国水利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暨七届二次理事会上作......

    深化农业水权改革势在必行

    深化农业水权改革势在必行 日前,在新加坡举行的国际水资源周启动仪式上,我国水利部官员公布,中国用水权交易即将在国内铺开。据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党组书记党连文介绍,具有中......

    水权管理与节水社会

    第 22卷第 3期华 北 水 利 水 电 学 院 学 报Vol. 22No.3 2001年 9月Journal of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 Sep.2001文章编号:1002......

    赴澳大利亚水权制度培训报告

    摘要:为 学习澳大利亚水权 理论 、水权制度和利用水权制度配置水资源的实践经验,提高我国水权理论 研究 水平,促进我国水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2002年5月13日至6月2日,水利部组织......

    关于农业水权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关于农业水权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一、河灌区供水管理现状2002年,河灌区作为全疆的试点灌区,制定并执行由国有水利工程水价0.054元/立方米和末级水利工程管理维护费0.02元/立......

    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及示例1 专著著录格式 〔序号〕著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 〔1〕孙家广,杨长青.计算机图形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关于水权水资源的论文[样例5]

    1以水权为中心,建立节水交换激励机制水资源配置,实质上就是水资源中“水权”的重新分配过程。水权是水资源管理的中心,研究建立水权的理论和可操作性的交换机制,通过市场的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