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报告打造幼儿手工特色文化实践研究
《打造幼儿手工特色文化的实践研究》
研 究 报 告
一、课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可见,在幼儿素质教育中,手工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审美教育的内容之一,它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在国外,自上世纪70年代随着人本主义课程的发展,手工教育就着眼于人的智慧、情感、社会、身体、审美精神的全面发展,强调人的潜能发展,强调自我实现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更是将人格塑造的奠基时间拓展到学前期,因此,更注重儿童早期艺术潜能的挖掘。综上所述,我们确立了“打造幼儿手工文化的实践研究’这一研究课题,旨在通过研究来探索幼儿园手工文化课程的目标、内容、形式、方法和评价,建立具有园本特色的手工文化课程体系,为开展手工活动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一种操作范式。从而提高幼儿的手工制作的基本技能,熟练运用掌握的手工技能和工具材料,想象、创作出新颖、独特有创意的优秀的幼儿美术作品。提高幼儿对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养成细致耐心、持之以恒、勇探索的良好习惯。
一、课题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手工的概念:“手工”:指用手操作,又指用手的技艺做的工作。手工活动关系到脑的发育,手的动作和思维活动有直接联系,手的活动越复杂就越能刺激大脑皮层上相应的运动区的活动,从而使思维活动的水平越来越高。
特色文化:“特色文化”,指类型独特、民族或区域特征明显、传承甚少或濒于湮没、价值极高或技艺精湛的各种文化形态。
手工特色文化课程是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对幼儿一生发展产生方向性影响的品质基础和动力,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艺术教育课程。是教师引导幼儿在感受各种自然物和废旧材料特性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这些材料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设计和制作活动,以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幼儿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对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养成细致耐心、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的艺术制作课程。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幼儿在手工制作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引导幼儿将新颖创意的想法用个性化的作品来展示。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幼儿园手工特色课程的目标、内容、形式、方法和评价,建立具有园本特色的手工课程体系,为开展手工特色文化活动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一种操作范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立具有较高文化、美学素养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幼儿与课程的共同发展。研究内容:
1.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激发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2.选择生活中的材料,激发幼儿手工创作的灵感 3.开展丰富的活动内容,促进家园多元化发展
四、研究对象
幼儿园幼儿
六、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手工制作对幼儿终身发展的益处研究 1.手工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2.手工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3.手工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4.手工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5.手工活动能培养幼儿的意志能力。6.手工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二〕打造幼儿手工制作特色文化的实践研究 1.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培养幼儿对手工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幼儿对手工活动不了解,不能从制作中体验成功的乐趣,那么幼儿对手工活动就不会有兴趣。老师对幼儿发展特点的了解和熟悉,有助于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幼儿年龄小、身体弱,对老师在情感上特别依恋,老师的情绪、语言、行为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情,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手工活动。教师在手工教学过程中若按部就班,让孩子照葫芦画瓢则活动的气氛必然呆板、严肃,并会给孩子一种恐惧感,使孩子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我在手工制作时经常用商讨式、议论式、讨论式、探究式的语言组织活动,使教师和幼儿之间不再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而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关系。幼儿和教师就像妈妈和宝宝一样,孩子心理上轻松愉快,创作作品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创设环境,激发幼儿对手工的热情。
大家都知道,3-6岁的幼儿正是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像力大胆丰富。因此,在手工活动中,应创设各种各样的环境来激发幼儿手工制作的热情。如:在开展剪窗花教学活动中,首先要在活动室布置好剪纸环境,这对幼儿剪纸的热情极为重要。为了给幼儿身临其境的感觉,我用红色的纸剪出许多漂亮的窗花,并把它装饰在教室的窗户上,主题墙上。当孩子们走进这样一个美丽的环境中,注意力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大叫起来:“哇!真好看!啊!真漂亮!要过年了。”只见他们三个一堆、四个一伙地凑在那说:“要是我能做出这么好看的东西,该有多好!”“我也要剪贴在我家窗户上”。新鲜的活动环境,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幼儿对手工活动的热情 3.欣赏同伴的作品。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他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纲要》也指出: 4
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之间的思想和情感是相通的,他们的手工作品最容易被小伙伴感受和理解,幼儿每一次的作品,我都组织大家一起欣赏,请幼儿自己对自己的作品做出评价,再学习评定他人的优点与缺点。我还经常把好的手工作品放在区角里,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点。经常这样训练,幼儿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也就得到了相应的提高。4.提供丰富多彩的手工材料。
材料是构思、设计得以物化的基础,不同的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工艺性能和特征,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造型要求。幼儿在手工制作活动时,我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材料,如:纸箱、报纸、花布、毛线以及各种树叶、树枝、种子、瓶盖、稻草、蛋壳等。把它们投放到手工区,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如:在中班手工活动《飞呀,小翅膀》中,我先让孩子们欣赏各种各样鸟的翅膀,然后讲了翅膀做法。在装饰翅膀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到手工区选取自己喜欢的小材料(珠子、皱纹纸、亮片、即时贴、树叶等)。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达到了顶点,有的小朋友说:“老师,我觉得树叶贴在翅膀上很漂亮。”还有的说:“我喜欢在翅膀上贴上亮片。”„„最后,每个孩子的翅膀都没有重复雷同的,但又都是漂亮而有趣的。孩子们穿上自己做的翅膀,在教室里飞来飞去别提心里有多美了。5.手工活动与游戏相结合。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根据这一特点,我组织幼儿进行多种
生动活泼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练。手工制作能够潜移默化地把教育寓于游戏之中,达到游戏和教育的双重效果。如:在一次“帽子展示会”的活动中,我采用游戏的口吻说:“今天,我们班要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帽子秀,所有的小朋友都必须戴着着自己设计的帽子上台表演,你们愿意吗?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做的最有特色。”话一说完,幼儿就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有的说:“我想用报纸做,用皱纹纸打扮。”有的说:“我想用稻草编一顶漂亮的草帽。”„„这样的手工游戏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对培养孩子的手工技能有很大帮助。幼儿在作品制作中非常投入,游戏也特别活跃有趣。因为这是幼儿自己的作品,又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游戏。有的幼儿在游戏中看到别人的作品比自己的漂亮,马上就去修改,然后又回到游戏中去;有的看到个别动作慢的幼儿没完成作品,就主动帮忙,一起参加游戏。这样,幼儿始终处于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既愉悦了幼儿的身心,又得到了手的机能的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好品质。通过游戏,不但使活泼好动的幼儿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而且也使性格内向的幼儿得到了充分的锻炼。6.开阔幼儿视野,启发手工制作灵感。
由于幼儿知识经验不足,制作内容范围较窄。因此,在手工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帮助幼儿积累经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比较能力,让幼儿积累更多素材,为创造提供方便。天气晴好的日子,教师可带幼儿到野外,引导幼儿观察周围草地、树木、小花、河
流等环境,观察云彩的变化、人们的服饰、各种车辆等事物,以此来开阔幼儿的视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养成对周围事物观察、探索的习惯。通过观察,可以让幼儿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积累更多的经验材料,为日后创造性的活动打好基础。例如:在深秋时节,我带着孩子们去小树林散步,看到地上有很多的落叶,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去寻找漂亮的树叶了。回到幼儿园,我上网搜好多树叶做成的手工作品和孩子们一起欣赏讨论并引导孩子自己动手创作。孩子们积极性非常高,作品也非常有灵感,有树叶贴画、有树叶裙子、帽子等等。看着自己的作品孩子们非常开心。7.注重激励,增强幼儿手工制作的信心(1)正确评价每一幅作品。
幼儿肌肉群不发达,小手总是不听使唤,往往把直线剪成曲线,把曲线剪成直线,而且每个幼儿的认识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手工制作中幼儿的能力也有强有弱,因此,科学的评价会激发幼儿再创造的自信心。否则,会打击和伤害幼儿的自信心。教师要认真把握好评价的环节,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对能力强的给予肯定,有进步的给予表扬,对差的给予鼓励。这样,使每个幼儿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手工活动有兴趣。在大班手工活动《游来游去的鱼》的评价中,我首先作出肯定:“秋子小朋友捏的得真不错”。然后提出期望:“但是如果能捏出不同类型的小鱼并画上颜色那就更棒了。”在第二次活动《热闹的海底世界》时,秋子已经注意了我上次的评价,创造性地设计出各种鱼,非常的形象、生动。
(2)体验成功的感受。
教师应注重为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功,都应为幼儿感到高兴和自豪,都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在手工区折小衣服活动中,我提供手工书、折好的小衣服成品、每个步骤的范例给幼儿,由幼儿自己选择手工书、成品、具体范例进行手工制作。有的幼儿借助手工书看符号标记折出了衣服;有的是将成品拆开后还原从而把小衣服折出来的;有的是观察每个步骤的范例折出的;还有的是采用跟同伴学的方法折的。看着自己独立完成的作品,幼儿的脸上个个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每个孩子都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在制作当中,教师一句亲切的提示、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亲密的动作,都能增强幼儿创造的自信心,使幼儿不断地勇于表达,敢于创造。(3)多种渠道展示幼儿作品。
在校园创设幼儿手工作品宣传栏,在幼儿家长群里展示孩子的作品,把优秀作品投去发表。
七、研究成果
〔一〕研究出打造幼儿手工特色文化的策略 1.创设环境,激发幼儿对手工的热情。2.开展欣赏同伴手工作品的活动。3.提供丰富多彩的手工材料。4.开阔幼儿视野,启发手工制作灵感。
5.正确评价每一幅作品,让幼儿体验成功的感受。
6.多种渠道展示幼儿作品。
在校园创设幼儿手工作品宣传栏,在幼儿家长群里展示孩子的作品,把优秀作品投去发表。
〔二〕研究出手工制作对幼儿终身发展的益处 1.手工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2.手工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3.手工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4.手工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5.手工活动能培养幼儿的意志能力。6.手工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第二篇:打造社区文化特色
大力提升人文气息打造城市文化特色区
开发区文化突出的是自己的特色,所谓“特色”,首先表现在独特的文化品味:在建筑上,就是其造型、色彩、风格以及道路、广场、公园、路灯、栏杆等都具有开发区的文化个性。其次表现在独特的文化内涵:开发区有自己的机关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让文化覆盖每个角落。开发区正在加大社区图书室、文化大院、文体活动中心、党员活动室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为发展社区文化搭建平台,组织开展送书籍、送电影、送戏曲、文艺汇演等一系列文化活动,用颇具特色的文化丰富广大居民群众的生活;同时积极培育秧歌队、锣鼓队、居民剧团等民间艺术群体,组织开展系列活动,让群众唱主角、展风采,满足他们对艺术的追求;鼓励居民群众创作一些具有开发区特色大家喜闻乐见的曲艺节目,从自娱自乐到逐渐走入大众生活,形成开发区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力争利用五年时间把开发区打造成为人文气息浓厚、魅力十足的城市文化特色区。
第三篇:研究报告:依托乒乓文化形成学校特色教育的实践研究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
《依托乒乓文化形成学校特色教育的实践研究》
研究报告
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何庄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概况
《依托乒乓文化形成学校特色教育的实践研究》是2011年被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为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课题立项以来,在南通市、如皋市的有关专家的帮助指导下,课题组成员按照课题研究计划,开展了扎实有序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精心制定每阶段研究方案,定期组织乒乓文化展示活动和研究活动,邀请专家指导,开展专题沙龙、阶段成果的交流与评比活动,进行学生成长个案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围绕课题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各项内容开展研究,及时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总结每阶段工作和研究成果,不断修改和完善研究方案,完成有关论文、教育教学案例等。撰写了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整理汇编课题研究的论文集和案例集等相关成果成册。
我们学校立足“以乒乓特色兴校,用国球精神育人”的宗旨,构建开拓进取,拼博向上的人文校园,“乒乓文化”已经成为何庄小学响亮的教育品牌。孩子们在“乒乓文化”的照耀下,尽情沐浴着提升心智的灿烂“阳光”。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乒乓文化”必将伴随他们的一生,积极影响着他们的人生历程。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通过对学校乒乓文化建设现状的研究,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方向,深入挖掘学校乒乓文化的特质和内涵,推进乒乓文化校本课程建设。开展各种乒乓文化活动,让乒乓文化进课堂、进课间、进社区,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丰富乒乓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经验,探索“乒乓文化”对于学生的育德功能、启智功能、健体功能、传情功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锻造坚强的意志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孩子们在和谐健康的环境中学习,在进取和创造中成长,把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三、主要观点和重要结论
(一)乒乓文化具有浓厚的群众基础,是农村学校打造特色的有力抓手。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乒乓运动在我国有良好的基础和传统。我国是世界乒乓运动的强国,在世界乒乓运动史上,我国书写了极为辉煌的篇章。开展乒乓运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勇敢拼搏,为国争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乒乓运动是一种全身运动,它可以强健学生的身体,砥砺学生的毅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和机敏灵活的品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这对于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等的发展带来积极的作用。我校教职员工中有不少人都喜欢乒乓球运动,当中也不乏水平较高者,这为创建乒乓球特色学校奠定了教练员基础;我校地处农村,经费有限,体育设施不足,而乒乓球设备设施占有资金相对较少,容易开展。经过对学生的意向调查,我校大部分学生都很喜欢乒乓球运动,这也为乒乓球运动在我校的普及奠定了基础。基于以上这些因素,学校提出了“依托乒乓文化形成学校特色教育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课题,开始了学校特色建设之路。
针对特色教育建设要求,我们课题组提出了校长专家化和教师专业化,提升教学有效性,实现乒乓文化教育目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在学校乒乓特色建设中,校长的教育思想与综合能力直接关系着乒乓特色建设的成果,因此,校长只有结合乒乓特色的需求,不断自我提升,才能使自己成为专家型的校长,作为校长首先应该认识以乒乓球提升兴校,以国球精神育人,这是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学生在乒乓文化的熏陶下,身心都会得到健康发展。体育教师能充分认识到新课程理念对“校本研究”的要求,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教师的研究为主体做出诊断、总结、研究,并把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教学中。“乒乓文化”课题涵盖了学校的各个方面,是学校发展的基石,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教师感悟“乒乓文化”的内涵,优化他们的综合育人能力,增强教师团队的凝聚力,推动了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
(二)乒乓文化具有丰厚的教育价值,是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乒乓文化特有的育德、启智、健体、传情功能,能开发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思维,它具有丰厚的教育价值,成为学校特色教育的课程资源。
乒乓育德——乒乓球运动彰显出“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在运动过程中考验选手的意志力、团结协作精神,通过宣传我国乒乓健儿和学校乒乓球队取得成就,同学们了解到我国乒乓球的光辉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民族情感、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集体荣誉感。
乒乓启智——从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分析,乒乓球对智力的启发,首先是发展人的肢体运动技能;其次,乒乓球运动考验的是选手 的手脚协调、手眼协调、手脑协调能力,在乒乓运动中通过手、脚、眼、脑的协调,乒乓球运动中战术的多变组合,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使人的思维更加灵活,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再其次,通过组织乒乓球比赛,能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为发挥乒乓球对学生智力促进作用,我们开展了乒乓球趣味运动创新竞赛、乒乓球技战术创新研究等,通过此活动使我们的乒乓球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学校乒乓球运动水平得到提升。
乒乓健体——乒乓球作为一项体育竞技项目和全民健身运动项目,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乒乓球运动要求选手眼明手快,手脚、手眼、手脑全面协调,经常打乒乓球,能使人上下肢关节运动更加灵活,腰背肌肉更加健壮,身体的灵活性、各方面协调性都得到发展。我们学校将乒乓球运动作为一项特色阳光运动项目,开展阳光乒乓“三个一”工程,既:每天一小时乒乓运动,每周一节乒乓球课,每学期一次乒乓运动节。为全面发展乒乓文化,我们开展“花样端球比赛”、“乒乓球课间操”活动,让乒乓球运动彰显学生个性,展现学生风采,促进学校阳光运动的发展。
乒乓传情——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在中国外交史上被传为一段佳话,它对建国之初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乒乓球运动成为一个传统国际友谊的桥梁。我们学校通过乒乓文化“进班级、进社区、进学校”的“三进入”活动,促进班级与班级、学校与社区、学校与兄弟学校之间的友谊。为弘扬乒乓文化,促进乒乓文化交流。我们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乒乓文化系列活动:乒乓知识竞赛、球星卡搜集展览、乒乓小报制作、乒乓摄影绘画、乒乓小专题研究等。定期开展班级友谊赛、师生乒乓球比赛、社区乒乓球赛,并组队开展业余训练,参加校外比赛。
乒乓文化代表运动的智慧——乒乓球运动是一项轻体力、重技术的体育运动项目,它老少皆宜,从幼儿园小朋友到中老年人都可以参加。乒乓球运动的特点是“快速多变”,乒乓球运动过程中战术变化多段,考察选手的反应速度,技术的灵活性,是一种心智的较量。乒乓球技术离不开四要素:力量、速度、旋转和落点。乒乓球的力度通过球的前进速度和旋转速度表现,一记猛力扣杀或者强力的旋转,都体现出选手对力量运用的巧妙;乒乓球的较量,要争取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反击,反应一个人的思维和身体运动的快速灵活;旋转球增加对手接球的难度,迫使对方失球;乒乓球运动过程中前后左右运动,需要讲究落点。因此说乒乓文化代表运动的智慧。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具有较高技战术的运动项目,在乒乓运动过程中,多种技战术的组合应用反应一个选手的综合能力。乒乓运动的灵活多变的特点,就要求教师在乒乓教学中要具有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在乒乓运动中加强技战术组合的创新,同时大胆探索新的技战术打法,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我们学校在加强乒乓球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一项“乒乓趣味运动”项目,编排乒乓球操。乒乓球操作为学校每天大课间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学校的乒乓球文化,让学生在课件操活动中不断强化提高学生乒乓球运动训练。
通过乒乓文化的熏陶,学生成长为个性张扬、意志坚强、活力彰显的个体,成为校园中最为精彩的生命主体。孩子们在“乒乓文化”的照耀下,尽情沐浴着提升心智的灿烂“阳光”。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乒乓文化”伴随他们的一生,积极影响着他们的人生历程。
(三)依托乒乓文化形成学校特色教育必须走课程化道路。
我校校本系列课程《乒乓之旅》《快乐乒乓》《乒乓·文化》分别从思想品德教育、乒乓球技能训练以及与学科教学融合形成校园文化三个序列。每周开设一节校本课、两节活动课对学生进行乒乓文化教育教学,体育老师要备好每节乒乓球教学课,循序渐进,扎实提高全体学生乒乓运动技能。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学生的特点的不同需求,制定了不同的要求和目标。以对学生各阶段进行乒乓球知识、技术的指导,重点落在课程的实施保障质量上及个案研究上。自创乒乓操,将乒乓标准动作融于体操之中,为普及乒乓打好基础,并在推广中不断完善。
“乒乓文化”特色自主课堂,学科融合,引领学生学会发现,探求新域,激发创新,启迪生活智慧,发展学习智慧,激励创新智慧,探索出一条特色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启迪生活智慧,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智慧。让孩子们看乒乓球比赛,布置观战经典赛事的作业,带孩子们一起聊一聊精彩比赛,体验高手间较量的争分之险和取分之智。课题组开发的语文综合实践课《多计并举,胜券在握》,引领孩子们从古典战例和现实乒乓战例两个角度解读“三十六计”,使孩子们充分领略到古代中华智慧的魅力所在;设计了《如何组织班级乒乓球挑战赛》的班会课,让孩子们自主探索赛前的一切细节准备,包括技能提高、战术设计、助战氛围、后勤服务等,形成详细的分工协作方案,并立即付诸实施,反馈其方案效果,实实在在地启迪了孩子们自主
管理的智慧。
发展学习智慧,即让孩子们在综合处理乒乓信息中,学会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建构学习方法。马燕老师设计的数学综合实践课《乒乓比赛中的趣味数学》,让孩子们从乒乓比赛中寻找数学信息,发现有趣的数学问题,如奇怪的“比”、循环比赛的场数、选手技术成功率统计等。因为对乒乓的兴趣浓厚,孩子们自然对这类数学问题也兴致盎然,总能不断发现新的数学趣例。徐晓灵老师设计的英语情境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真实的乒乓比赛情境中,学习相关乒乓比赛的单词和词组,活动效果良好。课程开发小组还组织了“乒乓小选手常问的问题征集活动”,征集到诸如“乒乓球的旋转是怎样产生的?”、“国际乒联为什么要频改乒乓规则?”等问题,再组织相关社团进行探索研究,让孩子们学会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
激励创新智慧,即让孩子们在活动或课堂中感知创新的魅力,激发他们创新的欲望。“乒乓文化”各项活动的策划,本身就具有多样的创新要素,如:我们自编的乒乓操和乒乓歌、舞蹈社团自创的舞蹈《乒乓帅小子》,我们创设了“乒乓游戏开发社团”,组织了“何庄小学乒乓文化LOGO设计征集大赛”,鼓励孩子们把自己对“乒乓文化”的理解,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
(四)乒乓文化必须坚持立体构建的原则。
1.活动文化:丰富多彩的乒乓文化活动,以灵活的方式、多重的角度、全员参与的热情演绎着乒乓文化丰富的内涵、独特的韵味,成功促进了学校特色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
正常开展乒乓比赛活动,班级每半月一赛,年级每两月一赛,校级每一学期一赛。每年4月和12月开展“乒乓文化月”活动,举行乒乓运动比赛、乒乓技能考核、乒乓知识竞赛、乒乓精神演讲比赛、乒乓手抄报比赛、乒乓书画比赛、乒乓征文比赛、乒乓操比赛、乒乓故事大赛、乒乓歌曲联唱等活动,将弘扬国球精神活动贯穿于学校德育活动始终,宣传乒乓英雄,号召全体师生向国手学习,培养学生为国争光、拼搏进取的精神。利用学校乒乓文化网站发布活动通知,公示基地建设管理制度、规范及竞赛评比结果,展示各项特色创建活动成果,分享乒乓文化资料。开通乒乓文化论坛,实现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打通学校与家庭、学校与联盟学校的网络交流通道。
乒乓球活动激发了学生对乒乓运动项目的喜爱,使学生从小有了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有兴趣的学生通过掌握一定的球技,强身健体,有水平的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球技更自信、更出色,所有的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特长明显加强,并且扩大了知识面,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2.环境文化:环境文化无时不刻都在以外显的方式展示着学校文化的内涵,课题组的教师根据课题要求,大胆地进行着物质文化的经营,形成了浓郁的校园乒乓文化。
乒乓文化广场——学生最主要的课间乒乓文化活动场所,广场正中24张室外乒乓球台,分两排排列;东边世界冠军大幅海报,伴着学校荣誉墙,鼓励学生学国球精神做最好的自己;西边绿化带8个灯箱,正面和反面都是学生对乒乓文化的深刻感悟;南边橱窗陈列乒乓技能知识、乒乓明星成功故事、乒乓征文展示、学生成果展览等,让孩子体验到成功喜悦;北边手抄报墙展示学生乒乓文化手抄报优秀作品,描绘出自己的心中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奋斗。乒乓文化园——乒乓文化园长达60米的室外广告喷绘从健体、立德、启智、兴校四个维度,讲述学校全体师生建设乒乓文化的过程,分享劳动成果,指引学生团结协作、勇敢拼搏、永不言弃、为国争光。
乒乓球训练馆——内有发球区、训练区、比赛区以及球队队员“名人堂”、江苏乒乓球队“名人堂”、学校乒乓文化成果展示厅,设备一流,环境布置独具匠心,告诉学生“我们是冠军,永远争第一”。
教室、走廊、过道等校园文化载体——班班都建有“乒乓文化角”,各中队以乒乓明星命名;楼梯过道每层均有乒乓世界冠军大幅图片,配以典型事迹介绍;各班走廊陈列本班优秀学生典型事迹自述介绍,乒乓精神激励自己快乐成长。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陶冶学生情操,释放教育之美的正能量,开拓环境育人的新境界。
3.制度文化:乒乓文化方面的各项制度作为学校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系学校乒乓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乒乓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才能规范师生行为,保证学校乒乓文化建设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
制定各学段全体学生乒乓球运动技能基本标准,对达标水平和达标率作一定的要求,每学期定期现场考察考核,作为考核相关体育老师、班主任、学校分管领导、校长的依据之一。
制定“乒乓球段位评定”评段制度。2011年初,制定了《何庄小学学生乒乓球段位评定制度》,学生人手一册《乒乓球段位评定证》,分为九个段位等级。
每学期定期组织教师依据评定标准,对学生进行一次乒乓球段位评定,以此对每位学生的技术水平进行阶段性重新评定。促进学生对乒乓球基本技术、技能的掌握。
4.社团文化:建设“乒乓文化”特色学生社团。依托学校创建的龙腾俱乐部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拥有全如皋市农村小学最好的乒乓球训练馆和敬岗爱业的乒乓球教练队伍,组织和开展与乒乓球相关的比赛以及其他各项体育活动,培训和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俱乐部创办至今,连年组队参加如皋市、南通市少儿乒乓球赛,先后荣获如皋市小学生乒乓球赛男子团体冠军、女子团体亚军,南通市少儿乒乓球赛少年乙组男子团体第三名、个人单打第五名,南通市少儿乒乓球赛儿童组男子团体第三名、个人单打第五名,章牧野因乒乓运动成绩突出被评为“南通市体育小健将”。
以我校龙腾俱乐部创建的龙腾学社为核心社团,课题组引导学生根据各自兴趣、爱好、特长自发组织社团,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力争班班有社团。学生社团的日常管理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健康向上的活动和规范有序的内部管理。学校根据社团的专业性为学生社团提供专门的活动场地和器械设施,保证会员交流思想、开展工作的质量,把社团活动进一步引向正规化。通过学校制定比赛、评定制度的开展,全校人人会做乒乓操,人人会打乒乓球,人人会唱乒乓歌,人人具有乒乓精神,学生乒乓球技术不断提高,身心全面发展。
四、课题研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近几年,我校特色建设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乒乓文化课程建设学校、南通市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如皋市三星级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依托学校创建的龙腾俱乐部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健康指数明显高于本地区平均水平;历年的数据对比分析显示,何小孩子们的整体视力状况明显改善,孩子幸运告别“小眼镜”的案例不胜枚举。此外,4年多的课题研究产生的系列成果——开发的乒乓操、乒乓歌、校本课程等极大地提升了我校的知名度。
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省市体育局等各级领导多次莅临指导,省内外多家教育考察团现场观摩,国家级体育杂志、江苏教育电视台、南通电视台、如皋电视台等纷纷报道成功经验,何庄小学乒乓文化特色教育广受社会各界赞誉,孩子们在乒乓文化的熏陶下,快乐健康成长。
五、反思和展望
1.走特色兴校之路是推动普通小学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由之路,它是推动学校发展的主要抓手,是展示学校的窗口,能全面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2.“乒乓文化”课题涵盖了学校的各个方面,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在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优化了我校教师的综合育人能力,增强了教师团队的凝聚力,推动了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
3.“乒乓文化”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挖掘学生发展潜能。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感悟“乒乓文化”的内涵,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学习中国乒乓健儿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从而改变他们的行为,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4.创建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我校新课改的深入开展,使我校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能掌握乒乓球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5.依托“乒乓文化”创建特色学校,倡导“团结协作,勇敢拼搏,永不言败,为国争光”的乒乓精神,达到“以乒乓育德,以乒乓启智,以乒乓健体、以乒乓治校”的育人目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达到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最终实现以乒乓特色兴校,用国球精神育人的终极目标。
第四篇:打造班级文化 彰显班级特色
打造班级文化 彰显班级特色
——赞皇中学高二年级班级文化建设纪实
学校是学生放飞梦想、自由翱翔的蔚蓝天空。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环境更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土壤。为更好地发挥学校环境育人的功能,体现班级的文化特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开学以来,高二年级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经过两周的努力,班级文化建设初见成效,各班旧貌换新颜,可谓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亮点一:主题文化鲜明
新学期伊始,王续棠书记、王增书副校长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决定在高二年级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并组织班主任进行专题研究,要求各班在进行文化建设时要有主题意识,要有班级特色。在此基础上,各班根据本班的特点,制定了主题鲜明、彰显个性的班级文化建设计划。之后,各班紧紧围绕自己的主题打造班级文化。“励志栏”、“学习园地”、“绿色环保”、“快乐阅读”、“班级公约”、“书海之星”、“教师寄语”„„一个个新颖、诗意的主题就如一面面鲜艳的旗帜,让班级文化有了鲜活的灵魂。亮点二:文化内涵丰富
为了凸显班级文化的主题,各班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各尽其能,对本班的文化阵地——教室进行了精心的布置,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有的班级甚至连教室天花板都充分利用。各具班级特色的班级展板尽显班级风貌:班名、班风、班训、班级口号、班主任寄语、班级公约、班级合照„„它们就是班级个性化的标签,是班级富有魅力的名片。教室后面的板报,设计新颖、版面整洁、线条分明、色彩搭配合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学习园地”里记录着学生的成长足迹,记录着学生在诚信、守纪、学习、卫生方面的进取之路。“图书角”则是广阔智慧的一个集中地,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充实自己,极大地开拓视野。
亮点三:树立管理文化
班级文化的建设,只营造温馨的环境文化是不够的,还要创建科学的制度文化、建设人文的精神文化,达成和谐的成长氛围,使班集体建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终促进学生个性健康成长。在此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各位班主任老师努力使班级的常规管理向精细化发展。走进任何一间教室,都有赏心悦目之感:课桌椅摆放整齐划一,令人过目不忘;教室窗明几净,班级的卫生角扫帚摆放亦是端正有序。这些班级事务的小细节,也是一种美的传递,一种文化的熏陶。
此次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发挥了班主任的创新理念,展示了学生的才华,丰富了家校合作育人的内涵,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为校园的文化建设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班级文化建设寓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成为学生“无声的老师”,启迪着孩子们的智慧,温暖着孩子们的心灵。
根据工作安排,我校于本学期第四周在全校开展了班级文化建设活动,这次班级文化建设各班主任都非常重视,学生积极参与,群策群力。每一间教室都渗透着温馨,不仅做到了形式上的美观而且浓厚的文化氛围,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浓烈的读书求学氛围,每一个小小的细节都体现了班主任的独具匠心和孩子们的聪明才智。这次活动不仅促进了班级管理,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激发了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求,而且营造了更加和谐融洽、温馨温暖、优美浓郁的校园文化。
时代中学“构建走廊文化,建设特色班级”纪实报道
为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朝气蓬勃的发展态势,新学期伊始,学校启动了教学楼走廊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在吴校长的亲自指导下,在对每个方案进行反复论证、完善的基础上,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此项工作已于近日顺利结束。
二楼大厅新增了宽屏液晶电视,教学楼环形走廊上悬挂上班级特色展板,三、四、五楼的厅廊立柱分别挂着“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三纲五常 ”以及名人名言,36个教学班的后墙,也重新进行了布置,内容涵盖了德、智、体、美、卫生、安全等各个方面知识,融教育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有的班通过每个人的座右铭,相互励志;有的班级用优秀作文展评,培养学生良好的双语学习素养;有的班通过美文、美图赏析,提升文化艺术素养;有的班通过表扬先进,为广大同学树立楷模„„
时代中学从建校开始,无论是硬件设施的完善,还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推陈出新,一直遵循着高品位的原则,从操场到教学楼,从学生宿舍到食堂,每处设计都体现着布局合理,格调高雅,赏心悦目,寓意深刻,美观实用的理念。
精彩纷呈的走廊和班级文化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也为培养学生的思想境界和审美能力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从细节上激励着每一个为理想奋斗的时代学子,珍惜时光,珍爱生命,用勤奋和刻苦书写美好的未来。
为了给高三年级的同学复习备考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学生“惜时、竞争、吃苦”的意识,由年级统一协调,各班同学在班主任老师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年级文化特色。
近日,在年级主管领导、副校长翟义生的组织带领下,召开了高三年级全体班主任班级的文化建设现场会。与会人员对全年级各班的班级文化建设进行了参观,大家一致认为,8班、10班、15班和20班在教室布置方面很有特色,其中20班除了教室内的各项布置搭配合理以外,全班同学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参观完各个班级的文化建设后,翟校长作了重要讲话。翟校长指出,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对高三学子的复习备考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学生在自己动手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都能够得到培养,这也体现了我校“用完整的教育培养完整的人”的教育目标。教室是高考复习备考的主战场,这一基本属性决定了教室既要有如家般的温馨氛围,也要能够为同学们高考的拼搏加油鼓劲。翟校长强调,班级文化建设绝不仅仅等同于简单的教室布置。虽然班级文化建设也需要有班级的各种外在的表现,但是班级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氛围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第五篇:班级特色文化的打造
班级特色文化的打造
丹阳市马相伯学校 陈虹
尊敬的复旦家族学校的各位领导、同仁,各位教育专家:
你们好!
我来自江苏省丹阳市马相伯学校。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班级特色文化的打造》。
2013年,我校申报的课题《相伯文化与乡土德育》被列为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在此基础上,学校提出“用相伯精神铸魂”“用相伯文化励志”“用相伯精神兴校”“用相伯文化育人”的特色发展的总思路。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常常想,能否借助“相伯文化与乡土德育”这一省级课题的东风,在营造具有浓郁相伯文化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积极打造切合主题、个性鲜明、具有德育实效的特色班级文化。在探索与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梳理打造班级文化的思路。一方面积极精心组织“创建特色班级文化”的各种培训、讲座,不断提高老师们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在活动中认真思考相伯文化与德育工作的契合点。在“新”、“特”、“实”总体思路下,紧扣“相伯文化”,组织师生认真学习马相伯先生的作品和关于马相伯的故事,包括《马相伯集》、《马相伯先生传略》、《复旦公学校长马相伯》、专题纪录片《大师》等。马相伯从小就怀有远大志向,富有胆识,敢与太阳对话,12岁时候只身一人赴上海求学。求学期间,马相伯以聪颖过人、勤奋刻苦而获得老师的赏识,在学校担任助教,一面当学生,一面教各班的国文、经学,自己也不断总结经验,更加发奋努力,学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他精通法、拉丁、英、意、希腊、日、朝等七国语言,是学贯中西的“大佬”;他是复旦大学创始人,被誉为“浇铸复旦精神第一人”;他关注国家时事,为抗日奔波呐喊,被世人亲切地称为“爱国老人”;他是中央电视台系列专题片《大师》中的首位人物,堪称“大师中的大师”;他是中国文化的标杆、道德的标杆、民族精神的标杆,他以“高尚的人格和精神的学问”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人格魅力巨大,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依然熠熠闪光。
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从马相伯少年时勇敢地和太阳对话的事迹,归纳提炼出马相伯“励志”的品格,从马相伯“毁家兴学”、“写字义卖” 等事迹中,提炼出马相伯“实干”的精神,从他“读书所以明理,明理则眼光大”的箴言中概括出“明理”的标准,用这些闪光的精神去鼓励学生们少年就要励志,有了目标和理想,就要脚踏实地的做起来。
二、利用校本德育教材。我校学校特色是“相伯文化与乡土德育”,在对马相伯先生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学习和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学校也编写了《爱国老人——马相伯》、《与太阳对话》、《相伯歌谣》、《与文明同行》等教材。我们利用班会课、晨读课等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爱国老人马相伯》和《与太阳对话》等书,并适当地补充一些当时的时代背景,同时要求学生们结合视听,用自己的语言再一次编写马相伯爷爷的小故事,参加班级组织的故事大赛和学校组织的演说比赛。这样的活动使得马相伯爷爷的在学生的心目中不再是书本封面上那刻板的影像,而是一位有血有肉的丰满的传奇式人物,是一位大师。
三、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在 “班级特色文化”创建中,我们关注教室环境的布置,班主任与全体同学群策群力,充分利用教室的黑板报、特色园地、以及墙面等,精心布置美化教室的环境,努力使教室的墙壁说话,主要凸显以下几个“特色”:
1.黑板留言——格言警句。在黑板的固定角落, 每天由一位学生写上一句马相伯名言、哲理警句,天天点亮“心灯”。
2.课桌留言——座右铭。每个学生的座右铭都包含三个内容: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或照片, 班级里自己的竞争目标的名字、针对自己不良习惯的警示语。
3.墙壁留言——写满快乐和自信。“特色园地”中粘贴学生的手工制作,有时则是手抄报、剪贴报的展示等等。
4.开辟“我行我秀”——记载成长印迹。把所有学生的照片和优点用一张张小卡片张贴在里面,每增加一个优点,每获得一项进步,都动态地记写在卡片上,让学生在班级里快乐地学习、自信地成长。
5.“你追我赶”——每天进步的点滴。在语文、英语背诵中,设计“优秀之星”、“进步之星”,也有学期末各方面之星的大荟萃。
四、开展多种实践活动。我校在充分调查研究上,把握教育规律,制定了“弘扬相伯文化,向大师致敬”的“十步走”计划:
2(1)亲近相伯文化;(2)感知相伯文化;(3)体验相伯文化;(4)喜爱相伯文化;(5)歌唱相伯文化;(6)对照相伯文化;(7)走进相伯文化;(8)学习相伯文化;(9)感谢相伯文化;(10)追随相伯文化。
各班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选准了活动的切入点。比如:四(2)中队的马相伯的“诚信”为切入点,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七年级以马相伯的“实干”精神为切入点,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八年级以马相伯的“励志”精神为切入点,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九年级学生以马相伯的“明理”为主题,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
每个年级的活动,均有一系列的小小德育主题活动,均做到了活动的系列化。比如:八年级的“明理”主题教育,八(1)班就命名为明理班,有班徽、班旗、班级口号、班级公约、班级文化展示栏等组成。目前各班上均有“马相伯先生像片”、“相伯名言闪光专栏”、“学习和争做励志少年日记”、“学习和争做励志少年板报”、“学习和争做励志少年成长袋”、“励志少年照片事迹榜”。在统一的基础上,各班须有个性。“相伯文化”已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学校教育的一张名片。
经过这两年的磨练,尤其是一系列德育活动的开展,我校以“相伯文化”为核心的班级文化特色已经形成。学生们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无论是学生的目标意识、实干意识、学习积极性,还是自信心、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强。在每年的市征文活动、才艺展示、文艺汇演等活动中,我校学生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十多名同学被我市“马相伯奖励促进会”评为“励志奖”。这些都是我们在打造班级特色文化之初所没有的预想到的喜人成果。
当然,班级特色文化的打造在有效拓展学校德育途径和内涵的同时,也促进了班主任专业化高位发展,为班主任的快速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班级特色文化的打造不仅真真切切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的效率,还让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享受到工作的愉悦和职业的幸福感。近年来,我校多名教师在市组织的班主任基本功比赛工作获奖,也形成了戴静、张燕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班主任群体。
班级特色是我校的名片,我们将扬特色之帆济沧海.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不到之处,请多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