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谷林业局“十一五”期间林业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04:54: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景谷林业局“十一五”期间林业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景谷林业局“十一五”期间林业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第一篇:景谷林业局“十一五”期间林业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景谷林业局十一五期间林业各项 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十一五”是景谷林业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五年,也是林业改革发展最关键的五年,按照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省委、省政府《关于加速林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森林云南的决定》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森林普洱的决定》等文件精神,认真实施“生态立县、工业主导、以林为主”的方针,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发展思路,不断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强化科技支撑,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十一五”期间,全县实现林业总产值79.12亿元,同比“十五”的38.11亿元增长107%,其中:实现林产工业总产值55.15亿元,同比“十五”的30.25亿元增长82%;征收育林基金1.53亿元,同比“十五”7605万元增长101%;上缴各种税费6.86亿元,同比“十五”2.6亿元增长164%,农民人均从林业上获得的收入3200元,同比“十五”2500元增长28%。

一、林权改革有序推进。紧紧围绕“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确保收益权”的目标,扎实推进主体改革。五年来,全县累计明晰产权1672个村民小组,完成集体林确权面积225.03万亩,发放林权证42262本,实现了探路子、创机制、活林业的改革目标。开展了编制森林资源经营方案试点工作,出台了林权抵押贷款、林地林木流转、商品材采伐管理等10个配套改革政策文件,认真落实“指标跟着林权走”

投入各种杀虫药剂56.32吨,征收检疫费313万元;完成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43.3万亩,防治率达90%以上,各项指标均达到了省、市的要求。

三、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累计完成营林造林154.4万亩,比“十五”的92万亩增长67%。完成沼气建池6134口,完成节柴改灶3416眼,完成农村太阳能安装16764平方米。完成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规划种植10200亩和退耕还林配套荒山荒地以及第四批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项目种植地块规划设计10000亩。全面开展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确定全县公益林面积为202.57万亩,签订管护责任书,落实管护责任人。全面启动中低产林改造,积极制定《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中低产林改造实施意见》和《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2010—2014年中低产林改造规划》,提出了利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90万亩中低产林改造任务,在启动中低产林改造后,适时召开中低产林改造推进会,不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强化技术指导,加大扶持力度。目前,全县累计完成中低产林改造面积13万亩。

(四)林产工业健康发展。积极协调林业龙头企业原料供应,确保满负荷生产。五年来,上级下达景谷县木材生产计划采伐量累计526.15万立方米,出材量394.11万立方米;共生产纸浆474394吨,同比“十五”290376吨增长63%;生产松脂68631吨,同比“十五”83316吨减少17%;生产松节油13589吨,同比“十五”21200吨减少35%;生产各种人造板712500立方米,锯材430600立方米;生产集成材29893立方米。

杨彬)

第二篇:吉林省国有林业企业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吉林省国有林业企业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吉林省林业厅

吉林省是国有重点林区,东部长白山林区以其丰富的森林资源成为东北三大森林工业基地之一。目前,中央共投资建设22户森工局和森林经营局,分由吉林森工集团总公司和延边州林管局管理,总经营面积占全省幅员面积的21%,林区总人口54.4万人,现有职工19.5万人,成为吉林林业企业的主体组成部分。建国以来,累计生产木材2.4亿立方米,上缴利税77.3亿元,为国民经济发展建设做出重要贡献。但由于长期以来单一以木材采伐为主的粗放经营方式,致使林区陷入了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的“两危”局面,林业企业多数亏损,有的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为解决东北森工基地“两危”问题,吉林省加大林业企业改革力度、推进林区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林业企业改革根本问题是解决体制机制创新。吉林省紧紧抓住天保工程政策机遇,认真贯彻省政府改革攻坚总体要求,变压力为动力,积极主动为推进国有森工企业整体改制创造条件,开创了国有林业企业改革的先河。截至目前,吉林省国有林业企业已完成对271户三级企业的改制,其中:国有控股或参股51户,整体出售转制民营118户,实施国有资本退出股份制改造或管理层收购51户,撤消9户,移交42户,涉及国有净资产近24.89亿元。

开展的主要工作是加大力度推进四项改革,力争做到“四个全部退出”。一是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实行国有资本全部退出。针对天保降产林产工业开工不足,资产大量闲置,企业包袱沉重的实际,吉林省近年来持续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对全省除保留的控股公司外的加工企业,通过采取政策性破产,产权出售,管理层收购改制,经营者持大股、职工参股的股份制改造等多种形式,盘活存量资产,引进增量资产,推进国有资本全部退出,全省96户加工企业,涉及资产3.05亿元已全部完成产权出售,实现了加工业国有资本全部退出。吉林森工集团在省政府支持下,改制较快,2005年当年,由国有独资企业改制为国有仅控股65%、公司经营管理层参股35%的有限责任公司,所有者权益由改制前的178904万元,退出到有限责任公司的32500万元,做到了国有资本退出到位。

二是实行精干主业战略,辅业全部转制民营。为进一步增强林业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国有资本控制能力,使主业更加精干,积极利用天保工程政策对工程区现

有职工医院、资源综合开发单位、建筑安装公司、机修厂及供水、供暖、供汽、网络传输、宾馆、商业、环卫等95个辅业单位,涉及资产3.4亿元,职工15591人,全部转制民营,实行市场化运作。目前,全省已全部完成辅业单位改制任务。由于体制和机制的转变,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以延边和龙人造板有限公司为例,改制前每年亏损300多万元,2003年改制后,当年扭亏为盈,实现利润300多万元,2004年实现利润1000多万元。吉林森工所属洮南林机厂实施管理层收购,职工全部解除国有身份并得到安置,当年就实现职工收入翻一番的目标。

三是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实行社会职能全部移交。为解决森工企业社会负担过重,职能错位问题,吉林省提出要变“企业办社会为社会办企业”,通过社会职能全部移交,使企业真正成为完全的市场经济主体。几年来,全省森工企业共分离社会事业单位87个,收回资金7000多万元,企业减少支出4000余万元。吉林森工集团动作较快,所属的60所中小学成建制移交所在地政府;正在积极运作24个公检法机构的2721人纳入地方财政开支;对原企业管理的林业勘察设计院、三岔子林技校等事业单位移交林业厅管理,理顺了管理体制。初步统计,通过社会职能全部移交,企业年减少支出1.8亿元。

四是加大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力度,职工全部转换劳动关系。真正意义的劳动关系变革是国企改革的核心问题。借助天保政策,各实施单位普遍狠抓了精简机构,压缩管理人员,减少管理费支出,实行竞争上岗和减员增收。特别是抓住一次安置的有利契机,引导职工转变择业观念,积极主动进入市场,实现再就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对全部在册林业职工按有关政策,分别采取支付现金、用有效净资产量化抵顶、国有承债和争取国家优惠政策等经济补偿办法,全部转换劳动关系,由国有职工变为企业员工。截止目前,全省共分流安置富余职工1

1.2万人,其中一次性安置职工5.7万人。在解决企业富余职工分流安置这一问题上,国家林业局给予了大力支持,通过协调有关部门,去年又把吉林省8个围墙式林业加工企业纳入一次性安置范围,解决了12020名林业职工安置问题。同时,又坚持一手抓劳动关系转换,一手抓妥善安置,通过鼓励职工到民营企业重新就业,发展资源综合开发产业,组织旅游服务和劳务输出,最大限度地解决好职工就业问题,保持了林区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三篇:景谷林业局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林业各项工作

景谷林业局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

扎实开展林业各项工作

景谷林业局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学习刀会祥先进事迹为载体,扎实开展林业各项工作。半年来,景谷县林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良好工作状态,实现林业总产值14.6亿元,完成目标任务28亿元的52.1%;完成中低产林改造5.8万亩,完成任务数10万亩的58%,抚育改造5万亩主要在下半年完成。1万亩竹材基地建设任务由两大公司按计划推进,完成沼气池维修1500口,完成任务的50%。下达木材生产计划70.83万立方米,发放采伐许可证采伐量55.48万立方米,各木材生产企业加工各类人造板8.8万立方米,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0.09%,生产纸浆6.62万吨,为10吨目标任务数的62.2%;完成松香生产1.95万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0.89万吨;继续推进林改配套改革,正式启动了政策性森林火灾保险,落实了46万元的政策性火灾保险资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07万元占目标任务1.5亿元的32.7%。积极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协助景谷县威远镇香盐村自发成立我县首家注册资金1938万元、经营林地面积7940亩、294户林农以思茅松、桉树种植、销售等经营项目为主的林业专业合作社,为积极发展全县林业专业合作社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第四篇:吉首市农民工再就业取得显著成效

吉首市农民工再就业取得显著成效

吉首市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围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和生活环境,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受国际金融危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影响,农民工再就业问题显现。

一、农民工就业现状

1、农民工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吉首市现有乡村总人口13.3万人,乡村劳动力为8万人。据市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提供,截止10月底止,吉首市已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3.45万人,其中转移广东地区就业人数1.03万人,省外其它地区就业人数1万人,省内地区就业人数1.42万人,其中,本地就业0.7万人;农民工返乡人数0.34万人,其中,从省外返乡的人数占60.4%,省内返乡的人数占34.6%,返乡创业的人数占5%。转移的农民工大多受教育程度偏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8.5%,初中(含中专)文化程度占9%,大专学历仅占

2.5%。

2、农民工就业大多从事体力劳动,从事脑力劳动的相对较少。由于大多数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不高,起点低,目前从事的主要职业大多集中在宾馆、餐饮、超市、茶座、建筑、产品加工、制造业等行业。

3、农民工的求职主要靠亲朋好友。许多农民工在外出务工前并没有联系好工作,进城后,一般经城里的亲戚、朋友或已在城里定居的老乡介绍找到工作。通过劳务市场,招聘会,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找到工作的只是少部分。

二、主要问题

1、农民工权益维护问题。一是职业安全感问题。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下,用工单位随意裁员,特别是民营中小型企业,随意解除农民工的劳动关系,农民工就业处于“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尴尬境地。二是社会保障问题。大多数单位基本不为农民工购买社会保险或者只购买一种养老保险。再者因农民工自身的法律意识淡薄导致绝大多数农民工在务工时未签订劳动合同,甚至有些农民工认为签订劳动合同会对他们起到束缚作用。三是自身利益维权问题。进城务工农民工一般都是求职心切,只要有用人单位愿意招工,便会不顾一切的盲目答应,即使自身利益受到侵害,为保住得来不易的工作,也不会、不愿意与老板发生冲突。据吉首市劳动监察大队反映,农民工自身利益受到侵害后大多是在不准备在原工作地点做事后,才来报案,报案后常常是缺乏劳动合同、欠条等有力证据,造成“空口无凭”的尴尬局面。

2、农民工普遍存在自我发展意识不强。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较底,思想落后,行为保守,很容易满足,特别是务工经商的理念不强,缺乏远见和开拓意识。“多得不如现得,现得不如就得”的观念深入人心,致使大多数农民工只注重眼前利益,对自身发展缺乏长远考虑。很多农民工推荐就业时最关心的是企业的底薪,对企业管理、知名度、发展规划漠不关心,更没有考虑自己今后的发展。他们只关心工作强度,不注重工种的技术含量,尽管反复对其宣传培训的意义、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等等,但仍然激不起他们参加培训的热情。

3、农民工创业缺乏技术、资金。部分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从事畜牧养殖,其积蓄也只能进行先期投入,若要发展壮大,面临资金困难。同时在选择创业项目时,没有进行有效地可行性分析,往往仅凭个人感觉,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创业成功率偏低。有的创业起步后,因缺乏科学的管理、经营经验,抵御市场和自然风险能力弱,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三、对策与建议

吉首市应紧紧围绕保发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一主线,继续落实农民工各项就业政策,充分发挥农民工就业专项资金效益,充分利用失业保险基金节余,稳定就业岗位,提升农民工就业及再就业能力、创业能力。

1、统一认识,科学制定长效解决办法。随时准备好解决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问题,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继续制定并出台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各项扶持和优惠政策。根据返乡农民工的实际情况,预测今后几年吉首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趋势,制定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施方案。

2、广泛宣传,加强农民工对机关法律的认知,增强农民工自我权益保护意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组织力量到农民工人流、信息流比较集中的公共场所,如职业介绍机构、劳务市场、车站、超市、广场等,经常性开展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3、强化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由劳动保障部门会同财政、农业、扶贫等部门,按照统一制定培训计划、统一认定培训机构、统一出台培训标准、统一培训补贴标准、统一开展技能鉴定、统一检查考核验收“六统一”的原则,统筹安排并组织实施涉及农民工的培训项目。同时组织企业开展“订单式”培训,解决返乡人员无技术就业难、企业用工难的“两难”问题。同时,劳动保障部门将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大力开展在岗农民工技能培训。

4、完善制度,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外出务工和返乡创业双向流动机制,一方面要让外出务工人员“出得去、稳得住、有收入”,另一方面又让他们“回得来、创得开、干得好”。依托基层劳动保障事务所,搞好就业职业指导,强化对辖区内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指导和跟踪服务,引导和鼓励返乡人员就业创业。在国家统一部署下,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开展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将在吉首市转移就业的未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纳入医疗保险范围,积极抓好农民工创业环境建设与建立合理的银行贷款机制,鼓励和扶持返乡农民工就近就地创业,同时将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全部纳入工伤保险,与输入地劳动保障部门相互协调,保障农民工工伤保险权益。

[供稿:吉首市统计局 罗凯]

第五篇:市财政在十五期间取得显著成效

“十五”期间,我市财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市人大的监督指导和上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打造“四个河源”,创建“五个城市”,促进“五大发展”目标要求,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工业立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组织财政收入,积极优化财政支出,全面推进财政改革,切实抓好机关作风,基本建立起了“管理规范、运转协调、监管有力、注重效益”的财政管理新机制。“十五”期间财政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效,突出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财政收入高增长,财政实力大增强。2001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通过狠抓财源建设、坚持依法治税、加强财税监管和落实抓收入工作责任,实行局领导班子“分工分片”抓收入机制,保证了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呈现出“遍地开花,全面增长”的喜人态势。2001—2004年,全市共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8322万元,年均增长23.1;其中2004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8629万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提前一年完成十五期间的财政收入任务,增幅达到38.2,在全省地级市中排第一名;各县收入综合增长率全部在30以上,其中连平(85.39)、龙川(59.87)、东源(54.37)、和平(51.96)和紫金(42.20)的综合增长率在全省67个县(市)中分别排在第1、3、4、5、8位。今年前3季度,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8343万元,同比增长45.78,各县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继续全面增长,收入增速全部在23以上,其中龙川、紫金两县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已经突破亿元大关,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各县收入综合增长率继续保持高位增长,其中连平(74.35)、和平(65.18)、龙川(64.55)、东源(61.59)和紫金(31.28)的综合增长率在全省67个县(市)中分别排在第1、2、3、4和16位。财政实力明显得到增强,人均财力(即人均占有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2001年的97元/人增加到2004年的177元/人,年均增长22.2。

(二)财政支出保重点,群众利益大发展。2001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理财原则,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不断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一般、保重点,财政支出达到了“四保一发展”的目标,即财政支出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保重点和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001—2004年,全市共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45392万元,年均增长17.79。“十五”期间,我市的各项基础设施得到很大发展,一些重点工程项目相续建成投产,如“一区六园”工业园区、河龙、粤赣高速公路,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市体育馆,市文化广场,河源市技工学校,临江东江大桥,胜利大桥和“两江四岸”城市防洪堤等城市基础设施,改善了投资发展环境,提升了群众生活质量。干部群众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从2002—2004年,全市各县区和市直均连续大幅度提高财政供养人员的津贴补助,并将工资补助实行统一发放直接支付到个人工资账户,使得干部群众工资收入比2000年翻了一番,切实分享到经济发展、财政增收的成果。农业、教育、科技和卫生等重点支出领域得到有效保障:如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主题增加对“三农”的投入,修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落实种粮大户补贴政策。2001—2004年,全市“三农”支出145003万元,年均增长23.4;坚持科教兴市战略,加大对科技教育投入,积极减轻农村义务教育负债,改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建设新教学大楼,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支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扶持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和使用。2001—2004年,全市科教支出227946万元,年均增长23.1。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卫生防疫问题和困难群众生活问题,如扩大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范围,保障面从困难居民逐步扩大到在职、失业、下岗待岗、离退休困难人员以及农村困难人员,保障标准市直从九五期间的120元/人提高到现在的172元/人,各县区城镇和农村的保障标准也得到了提高。截止2004年底,全市共有50979人享受“低保”救济,其中城镇居民19375人,农村村民31604人。今年“6.20”特大洪灾造成灾民流离失所,全市各级财政多渠道筹集社保救灾救济资金6962万元,帮助灾民克服困难,度过难关;其中已安排全市受灾全倒户(含重危房户)重建家园资金3346万元,帮助灾民重建住房。2001—2004年,全市社会保障支出23566万元,年均增长12.7,救济抚恤支出28472万元,年均增长28.8。积极筹集资金增加对公共卫生防疫的投入,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如安排3200万元加强河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在2003年“非典”期间全市各级财政投入1666万元购买医疗用品和设备,筹集资金150万元支持乡镇卫生院改造,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设,解决农民“因病返贫”和就医难问题。截止2004年,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875006人,覆盖率为34;今年农村合作医疗人数可达1102456人,覆盖率为42.8。2001—2004年,全市医疗卫生支出32761万元,年均增长34。

(三)财政改革更深入,管理水平大提高。2001年以来,全市财政部门围绕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积极推进各项财政改革,财政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财政管理效率和水平大提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预算编制更科学,预算约束更得力。我市财政从2001年开始实行部门预算改革试点,到2004年全面在所有市直182个预算单位铺开部门预算改革,各县区也逐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使预算编制由过去财政一家“闭门预算”改变为预算单位和财政共同编制的“开门预算”,变过去财政预算“一张表”为每个部门单位的“一本账”。部门预算编制的程序、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支出标准、审核原则等全部实现了公开和透明;改变过去预算编制“基数加增长”的老办法,科学分析测算部门单位的各项收支,实行因素分析法和零基预算法,统筹单位预算内外财力,细化部门单位收支预算,将每一项收支列到具体项目,部门单位有多少钱,用在什么地方,办了什么事都清楚反映出来,预算编制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进一步提高,预算约束力明显增强。第二,财政支出更规范,资金支付更及时。2001年以来,进一步理顺了政府采购管理和执行关系,加强了对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扩大政府采购的规模和范围,采购资金从预算内扩大到了预算外,采购项目从一般办公用品设备扩大到特殊办公设备、公共基建项目、服务项目。2001年—2004年,全市政府采购金额完成11076万元,年均增长200.4,对比市场价节约11.42。2003年开始启动国库改革试点,在设立机构、充实人员、健全制度和完善网络基础上,从2004年正式将市直20个部门单位纳入国库改革试点范围,到今年国库改革试点单位已经有151个,改革覆盖面达到90。国库改革后,单位和部门的所有资金都纳入到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管理,取消了各种收入过渡户,预算内、外财政性资金收入全部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财政性资金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集中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者用款单位,账户设置改多头开户为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资金支付改“资金流”为“指标流”,资金管理改“以拨列支”为“以支列支”等,大大减少了财政资金被截留、挪用和挤占的机会,提高了资金的拨付效率,方便了单位用款,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截止9月底,通过财政国库支付资金21670万元,其中财政直接支付16827万元(含个人工资部分15013),授权支付4843万元。第三,非税收入管理更规范,政府调控更到位。全市各级财政扎实推进综合财政预算,取消预算外收支挂钩的老办法,实行统收统支,由政府统一安排使用预算外收入。对罚没收入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实行“两代两控”的管理方式。所谓“两代”,即对收入相对集中、数额较大的单位和项目委托银行统一代收;对收入比较零星、数额较小、不适合银行统一代收的单位和项目,实行部门代收、财政监管。所谓“两控”,即以票控收,收费单位一律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收费票据;以户控支,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设立、撤销和变更进行审批和监管,规范财务收支行为,控制规范单位财务开支。创新了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将政府垄断经营收入、公共资源站用收入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对土地收入实行“一个口子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土地储备管理机制,壮大了财政实力,增强了政府调控能力。2001—2004年,全市预算外收入完成135994万元,年均增长28.5。第四,资产管理更健全、更完善。从2004年10月开始,市直财政牵头组织在市直单位全面开展资产清理工作,经过自查自报、重点核查、资产处置和规范管理四个阶段,已经摸清了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家底”,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

《关于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及处置的意见》和《河源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资产管理,从制度和源头上杜绝私设小金库、乱发滥发钱物现象发生。截至今年9月底止,已收缴单位应上缴财政资金5446万元,移交房地产产权面积887082m2,其中房产面积227472m2,地产面积659治理发愣功m2,已移交市国资委经营性房地产面积22,430.56m2,合同年租金1,785,720元。第五收入分配更透明、更规范。从2004年开始,市直财政联合有关部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市直各单位收集掌握奖金津贴发放数据资料,制定财政统一岗位津贴发放工作方案,确定发放标准和发放范围,报市委市政府批准后从今年1月1日起实行财政统一发放岗位津贴,取消各部门单位自行设立的津贴奖金项目,改“暗补”为“明补”,解决了干部职工“同岗不同酬”问题,收入分配更规范和透明。

(四)监管制度更健全,资金安全有效益。2001年以来,全市财政结合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针对财政管理的新任务和新特点,先后修改完善了大量的规章制度,涵盖了财政收支、财政改革、财政监督、理财行为和财政队伍管理等各个环节。如制定执行《河源市财政局财务管理制度》、《河源市财政局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河源市财政局关于实行谈话制度的暂行办法》、《河源市财政局公开承诺制度》、《河源市省属水电厂水库移民资金管理办法》、《河源市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河源市市级单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会计核算暂行办法》、《关于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及处置的意见》、《河源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办法》、《河源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方案》和《河源市财政局党组议事规则》等,确保了财政监督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监督管理的方式从事后变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监督,监督方法从定期的突击检查变为定期、不定期的经常检查,监督内容从注重对外监督变为对外、对内监督并重。2001—2004年,全市财政受理工程评审项目873个,送审金额102040万元,审定金额87693万元,核减资金14346万元,核减率为14.06。

(五)队伍结构更优化,干部素质有提升。2001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全面贯彻落实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紧紧抓住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扎实抓好队伍建设。坚持分层次、有重点和多方位培训办法,不断加大对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2001—2004年,全市财政系统干部参加各类培训班3512人次,参加学历教育615人,举办各种业务培训班58期,参训人员2325人次;加大人才选拔力度,对中层领导干部实行公开竞争上岗;对缺额工作人员实行公开招考,公平竞争、择优录取,严把公务员“入口关”;加大干部内部轮岗交流力度,从各个侧面锻炼干部职工。20012004年,全市财政系统公开选拔中层领导干部103人次,公开招考20多人,干部内部轮岗98人次。同时,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增强了干部职工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做到了“常才河边走,就是不湿鞋”。截止2004年底,全市财政系统共有1226人,其中大专学历以上501人,占总人数40.87,中专学历462人,占总人数37.68,高中以下学历263人,占总人数21.45。大专学历以上人员增加较快,高中以下学历人员逐步减少,队伍总体素质有较大的提升。

下载景谷林业局“十一五”期间林业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景谷林业局“十一五”期间林业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卫生部高度重视护理事业的发展,近年来,通过颁布实施《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加强护理人才培养,开展“优质......

    读书书吧取得成绩及显著成效

    “职工书吧”建设以来,工区领导加强对“职工书吧”运行状况的督察,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书籍借阅、文化设施使用、兼职图书管理员责任制度等,并准确把握好社会文化生活的新......

    县林业局十一五期间林业发展规划

    县林业局十一五期间林业发展规划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省市贯彻意见,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荣县林业“十一五”期发展规划。一、荣县林业的基本情况......

    我市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我市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我市把培育建设创新型企业作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带动区域科技进步的重要抓手,不断探索发展模式,落实工作措施,完善推进机制,促进试点......

    强化措施建设精品 岫岩县农建取得显著成效

    强化措施建设精品 岫岩县农建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以来,岫岩县政府按照省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制定了农建工作实施方案,采取有力措施,以五大工程建设为重点,创新机制......

    全市家电下乡推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5篇

    宜宾商务简讯第61期 宜宾市商务局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四日全市家电下乡推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自全市家电下乡推广工作开展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各区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区县......

    市委组织部开展“挂包帮”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市委组织部开展“挂包帮”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市委组织部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的部署,紧密结合全国组织部长下基层和创先争优活动,结合......

    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共5篇)

    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11-10-19 15:15】 【来源:四川新闻网】 汛期值班地灾防治工作已于本月15日结束,2011年以来,乐山市国土资源局沙湾区分局始终把地质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