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扎扎实实走具有自己特色的校本教研之路
扎扎实实走具有自己特色的校本教研之路
小站第六小学 盛加信
“以教研促教学,走科教兴校”之路,历来被我校领导所重视,校本教研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一种需要。全校干部教师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教学研究的改革之中去,决心走自己的路,干出自己的特色,现在已初见成效。现将我们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制度健全
我校领导对校本教研、校本课程的开发等工作十分重视,为了搞好我校的校本教研,特成立了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制定了规范的制度,保障该项工作的落实。
1.要求行政干部深入各个教研组,两周汇报一次工作。具体分工如下:校长(侯金立)负责一、二年级组;副校长(马洪来)负责三、四年级和六年级语文组;副主任(盛加信)负责五年级组,六年级数学组和英语组;副主任(张立华)负责体育组和科学组;副主任(宋寿盛)负责音乐美术组。在汇报工作时要求反馈各组的教研情况,教研中存在的问题。要求每位干部针对教研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制定下次教研的计划,做到每次活动都有明确的任务,不打无准备之仗。
2.为了保证行政干部深入教研组,改变了原来每两周一次固定的教研模式,改为单周分组活动,每月大组交流。具体安排如下: 周二:一、三、五年级和音乐美术组、体育组教研; 周三:
二、四年级和英语组教研;
周四:六年级数学组、六年级语文组和科学组教研。周五:行政干部汇报各组教研情况。
3.为了保证校本教研的质量,制定了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考核方案,主要内容概括为:把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表现列入考核;每学期开展“优秀教研组”的评比活动,对获得优秀教研组的教师学校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上的鼓励;对在校本教研中表现优秀的教师个人,派出参加各级专业培训(学校承担一切培训费用,将培训作为一种福利)。
4.根据目前我校英语教学初见成效的现状,为了保护和调动英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专门制定了英语教师的考核方案:英语教师享受班主任待遇,设立英语教师岗位津贴(每学期300元)等。
二、我校校本教研的组织形式。
为了保证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在组织形式上,先将全体教师按年级、学科进行分组,活动由教研组长组织实施,校行政干部参加。
活动形式采取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活动形式
1、组内反思:学校要求每个教研组首先找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组内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达成共识;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进,写出反思,调整改进措施,对新发现的问题再次进行研究,再次实施,再次反思。规定每个教研组内的教师要共同研究教材,必须集体备课,每节课的教案必须达成共识,在具体实施时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班级特点,略有改进;同教研组的教师要互相听课,检查备课中存在的问题,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听同组教师的课1节。每个教研组两周上交一份问题提案(即发现的问题)、一份改进措施、一份教学案例、一份教学反思、两节听课记录。把该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列入对教师的考核。
2、组间交流:为了加强各教研组的沟通,要求各教研组每月进行一次大组的工作汇报,汇报各教研组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工作开展的怎样,取得了哪些成效,还存在哪些困惑。通过交流,对一些共性的问题达成共识,选取比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使汇报不走形式,要求每个教研组在汇报前上交汇报材料,教导处审查合格后,才能进行交流。同时,每次交流后由全体教师参与评选出最有价值的汇报材料,列入评选优秀教研组的一项依据。
3、专业引导:对于学校教研中存在的问题,学校教导主任,负责各学科的主任,及时加强工作指导,每学期召开校本课堂教学研讨会2-3次,以不断促进提高。仍不能解决的则要请教教研室教研员或有关专家来学校指导工作,引进他们的新的理念和教学思想,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定每位教学主管主任根据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每月做一次业务辅导,每学期至少聘请两名教研室教研员来我校指导教学。
在校本教研中,为了各教研组的优势共享,为了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学校开展“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活动,实行跨年级的合作,同时提出上好“三课”的做法。即每月搞一次老教师、优秀教师给青年教师上的示范课;青年教师上的汇报课,承担课题的教师上的研究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优势。
三、利用教研组优势,开发校本课程。
以前,由于缺乏对校本课程的认识,认为校本课程就是组织教师自编一本教材,然后按教材上课就算完成了校本课程开发的任务。因此,没过一个学期就发现这个认识是错误的,缺乏实效性的,所编的校本课程也是缺乏生命力的。于是,我们马上改变了策略,决定在教研组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开发我校的校本课程。首先,要求各教研组根据本组成员的优势和我校师资特点、学生特点和学校的各种资源,群策群力,设计出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蓝图。学校将根据各组上交的提案,选择最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方案予以采纳。根据我校教师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我们把英语口语教学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三位英语教师认真分析了在三~六年级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口语能力相对较弱的原因,决定在一年级进行英语口语教学。做到一要精选教材,二要调整教法。她们结合电视少儿英语节目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兴趣为主,让学生真正喜欢英语,喜欢用英语交流。她们购买了中央电视台棒棒英语的书和教学光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内容,同时自己编写了一些日常用语。在开学十周的教学中,效果比较明显,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很高,校本课程的开发取得初步成功。校本课程是一个不问题,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我们的教材。
四、取得成效
自从开展校本教研以来,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以前的教研形式上的东西太多,教师是按学校的要求被动地研究,缺乏主动性。现在的校本教研,教师是教研的主人。教研组内的教研使教师解决了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法的灵活运用的问题;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使老师看到了在教学进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避免走过多的弯路,同时也学到了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通过教研,教师主动地学习教学理论,用理论来分析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都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教学成绩明显提高。比如:我校的六年级数学组、六年级语文组、英语组是成长最快的教研组。这三个组的共同特点是教师年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真正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把钻研教材、探索教法当成一种乐趣。英语组马艳华老师做了一节全区三年级英语引路课,窦秀颖老师做了一节全区六年级数学研究课,效果都是很好的。另外,我校教师参加小站镇教师基本功竞赛获得数学团体第一,语文团体第一,英语团体第二。教师个人也有5人进入前六名;马艳华老师还被列入区中心教研组成员,她所撰写的教学案例收入津南优秀案例集。同时,在上学期区小学科进行的教学抽考中,我校四年级数学、六年级英语都取得合格率100%的成绩,并且英语成绩名列全区第一名;在毕业班升学考试时数学、英语的合格率又是100%,并且英语学科又获得全区第一名。以上就是开展校本教研带给我们的巨大成果。
总之,我校在抓校本教研方面方面,确实是做到了求真务实,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就校本教研本身来讲,还有很多地方不够完善,比起先进单位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工作,把各项工作抓细抓实,就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二篇:走具有旅游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之路
走具有旅游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之路
冯 新
新型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的抓手,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扩大内需、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重要引擎。今年召开的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要把彭水建设成为生态旅游集散地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中等城市的发展目标。为此,我乡紧密结合实际情况,深入贯彻党代会精神,充分利用辖区内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积极开展实施“生态立乡、旅游兴乡”战略,突出抓好旅游产业培育、旅游乡镇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等工作,走出一条具有乡村旅游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子。
一、基本情况
岩东乡地处彭水县中部,距离县城17公里,幅员面积74.06平方千米,现辖堰塘、屵山、河坝、下坝4个村40个村民小组共计1.17万人,平均海拔820米,辖境属中高山地,其间重峦叠嶂,沟谷交错,多荒山秃岭,环境恶劣,其它产业难以维计。2012年,全乡城镇化率排名靠后,比全县低3个百分点,比全市低6个百分点。城镇人口比重虽然提升,但受无支柱产业的影响,城镇居民的经济收入、文化素质、生活质量、消费行为、思想观念、管理方法无法同步跟进,城镇化的质量很差,造成大量人员外出务工,严重影响 了我乡的城镇化进程。
二、发展思路
2011年末,中央将彭水定位为武陵山旅游扶贫开发示范县、市政府将彭水定位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中等城市,为彭水旅游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政策优势。鉴于我乡离城较近,海拔相对较高,四季气候宜人,有丰富的水田资源、山林资源和水溪资源以及独特的坡田立体地貌等优势,具备了打造成为彭水市民休闲观光旅游后花园的自然条件,党委、政府经过认真研究认为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现阶段的战略选择,将有很好的发展机遇。
为此,以举办“渝东南首届油菜花文化旅游节暨山地自行车大赛”活动为契机,实施集镇改造、新街建设,以完善我乡城镇功能,同时改善交通状况和人居环境,提升健康医疗卫生水平,助推统筹城乡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我乡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以乡村城镇化建设带动乡村旅游,以乡村旅游带动乡村经济,以乡村经济再进一步推动城镇化进程,最终形成岩东‘城镇再造、旅游增辉、农业增效’的良性互动局面,达到各方面协作、共赢的发展目的。
为加快把我乡建设成为具有乡村旅游特色的新型城镇示范乡,进行建设项目如下:
1.万亩油菜化观光基地:屵山村屵山坝、绕旗坝和长生镇水田坝接壤连片,可将三坝结合起来共同打造10000亩的油菜花观光旅游基地。2.完善村级公路建设:建设完成堰塘—下坝—屵山—水田的村级路,为菜花节开幕式的山地自行车赛做好基础设施准备。
3.堰塘共富新村集镇建设项目:规划了公共服务中心、卫生院、邮政所,幼儿园,汽车站,以“一心、两带、三区”的结构配臵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满足集镇居民以及游客的日常交通、生活需求,切实提升城镇建设档次,为乡村旅游提供良好基础配套设施。
4.宅基地复垦和高山移民农户搬迁:为避免无序建设和土地资源浪费以及优化旅游环境,统一搬迁享受宅基地复垦、高山移民、金土工程等政策农户至堰塘共富新村居民点。
5.建设农业观光蔬菜基地:在屵山村栽植果树优良品种、稀有蔬菜和新潮花木XX亩,绿化设计和道路遵照了园林的规划原则与要求,设立了一些园林艺术小品和其他娱乐服务设施,把农事活动、乡村田园风光、乡土民俗文化、乡村民居和聚落文化与现代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相结合,形成全新的旅游形式。
三、存在问题
客观上来看,岩东乡起点低,底子薄,城镇化建设总体推进较慢,发展水平低,与建设生态观光旅游业为主导的小城镇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集镇基础条件差。集镇规模偏小,同时受山地地形地貌条件的影响,城镇拓展空间受限,影响集镇扩容提质,难以宣传建立起良好的乡镇形象;人口偏少,全乡总人口1.17万人与合理镇区人口3-5万的标准还有较大差距,且分布较散,不利于形成规模化集镇以发挥辐射效应。
2.集镇项目推进慢。由于人员职责疏忽,也受资金、环境、机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城镇化项目建设过程中征地拆迁难度大、项目施工环境差等问题日益突出,致使一些项目推进缓慢,严重影响了我乡城镇化建设进程。
3.集镇管理能力弱。私搭乱建、乱停乱放、“两违”建设等违章违规现象屡禁不止,集镇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促进岩东旅游形象的提升。
4.旅游资源利用低。岩东乡旅游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发展严重滞后,没有充分挖掘自身的区位优势。目前,岩东旅游业发展仅局限于规划阶段,没有建设形成较好的旅游项目,和县域内其他区域旅游资源间没有形成良性互动,无法提供间接客源。
四、对策建议:
针对我乡城镇化程度不高的特点,为充分利用乡村旅游资源,加快城镇化建设速度,打造观光服务型小城镇,特提 4 出如下建议:
一是规划建设方面。岩东乡地理位臵优越,自然资源丰富适宜打造成为彭水县城后花园以满足城市居民节假日休闲、观光、娱乐、自驾等需求,恳请县上根据我乡的实际状况,把岩东的“旅游兴乡”战略纳入到彭水县建设生态旅游集散地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中等城市的发展规划中来,在统一规划指导下,加快集镇设施建设,积极研究、探索村庄建设路子,按照打造服务型旅游小城镇的要求,切实提升岩东新型城镇化建设档次。
二是资金运筹方面。由于我乡经济水平较为落后,城镇化建设困难重重,恳请县上给予更多的资金扶助的同时,允许放开市场,鼓励竞争。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企业和集体单位加入到统一规划经营建设旅游城镇基础设施项目中来,切实提升岩东乡新型城镇化建设档次。
三是政策支持方面。退耕还林、C、D级危房、宅基地复垦、高山移民等政策制定过程中给予更多的政策指标,并允许我乡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统筹规划搬迁安臵到共富新村新集镇建设项目中,以缓解新集镇建设资金和人员的不足,切实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最终实现各方面的协同共进。
第三篇:走校本研修之路
走校本研修之路 浇三新强校之花
——“三新”现场会交流材料
开展“三新”活动,在学习县、镇两级“三新”活动实施方案、思考拟定本校实施方案的过程中,我们认为:“三新”活动前两者是手段、是措施,后者是目标、是结果。在手段与目标、措施与结果之间,关键要素是什么?人才资源。我们的人才资源是谁?是现有的教师队伍,好也罢,差也罢,不可能向组织提要求,别无选择。学校开展“三新”活动的难点不是指挥能打硬仗的队伍,而是先要建设能打硬仗的队伍。所以学校把切入点选定在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上,确定了工作思路:走校本研修之路强师资,浇“三新”强校之花求发展。围绕这个思路,学校重点开展了两方面工作。
多维度推进校本研修 深层次促进专业成长
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修是老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它不仅能唤醒教师沉睡的生命感和价值感,也能让教师体验教育教学和生命拓展提升的过程。为此,我们学校借助前几年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夯实的基础,实施了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的校本研修,围绕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培养教师理论素养、锤炼教师教学技艺,多形式、多渠道开展了富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创造性的校本研修实践探索。
一、抓理念转变,推校本研修
教师要与新课程同成长,就必须转变观念;要转变观念,首先要靠管理推动。县教育局下发了[2007]32号文件后,我校迅速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三新”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任务,职责,多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并根据渔关镇中心学校“三新”活动方案等文件精神,广泛征求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了符合我校实情的《才芳小校五年发展规划》、《才芳小学“三新”活动方案》,同时也制定了《新型教师评价方案》、《才芳小学教师学习制度》、《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常规教学检查制度》等相关制度。有制度保驾护航,推动工作就有力度。教导处转变教师观念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纲领性文献的学习,一手抓分散自学,结合实际确立了学习内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是分教研组再次学习新课程标准及解读,不断增强老师们把握教材、用好教材的能力;二是学习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的研究成果,不断实现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三是学习实践经验,对教学中突显的共性问题如提高堂教学有效性等及时跟踪研究,通过集体会商等形式,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努力追求这样一种境界:开展一次研究、形成一点积累、促进观念产生微乎其微的变化。
二、抓活动开展,促校本研修。
我校是校本教研活动中的“先进学校”,浓厚的、和谐的教研氛围为我们的校本研修工作打下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开展起来的多种活动,有效促进了校本研修。
专家、骨干引领校本研修。
在2005年的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学校就得益于研训中心专家的支持,开展了专业引领活动,那次活动对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拉动作用。于是在2007年秋季,我们又借研训中心的专家来校进行视导的机遇,请他们分别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进行了专业引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学校还有一笔可贵财富:有1名县级骨干教师,3名校本教研先进个人,我们充分依靠他们,引领校本研修良性发展。本学期,骨干教师陈凤英老师就数学组开展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专题,进行了“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专题讲座,使老师们在教学中对开展“合作学习”的认识得以升华;校本教研先进个人冯东玲老师、白万梅老师就语文组的“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研究专题每学期上一节研究课,以说课、讨论发言的方式给语文组教师以正面的积极的引导和影响。
课堂教学促进校本研修。
课堂教学是课改的主阵地,一切教学思想、教学理念都要通过课堂体现,教师的发展,学生的成长都要通过课堂得于实现。因此,我们把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促进校本研修,具体形式是“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每期一轮,为时一周。在此项活动中,我们用“新型课堂评价标准”导向,实现人人参与讲课,人人参与评课,人人参与反思,力争做到人人有收获。在本学期的“新型课堂教学比赛”活动中,光靠说是不行的,不是老师们觉悟低,而是老师们需要我们身体力行,引领前进。从校本教研开始,校长和班子带头就已经形成常规。正是这样,老师们参与的积极性就高,就连59岁的高老师、担任学前班拼音教学年纪大且身患重病的徐老师都上讲台讲课。这几位长者,不要说课的好坏,单凭长者的风范、不断学习的品格,就是教师研修的活教材。课后分组进行评课,在研究过程中,每位教师转换不同的角色,既当指导者,又当实践者,既当评论者,又当反思者,在不同的角色体验中实现自我提高,同时也实现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通过打磨,教师业务水平均有明显的提高,青年教师文春艳老师就是在这样的活动中迅速成长起来的一位教师新秀,她多次承担校级“展示课”,参加镇级优质课竞赛,均获得好评,此类典型不一而足。通过课堂教学促进校本研修,是学校提升教师的有效形式,最经济,几乎不花一分钱;最实在,教师提升快。
远程教育提升校本研修。
丰富的远教资源,对于资源匮乏的农村学校来说,无疑是久旱逢甘露。我校自2005年建立远程教育资源接收站以来,就十分重视远教资源的应用。学校为保证数据接收,专用设备只用于接收数据,把校长办公室的电脑调到远程教育专用教室,购置专用移动硬盘,把专用设备接收的数据转存到专用教室的电脑上供教师使用。这样既保证了接收,又保证了使用。这样花大价钱充实远程教育设备,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从更广阔的视野提升校本研修的层次和水平。如各学科新课程标准等都在远程教育平台上得到学习。本学期,我们利用这个平台,重点学习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这一内容的学习,为我校校本研修注入了新的时代活水。
为了提高教师应用资源的能力,胡老师根据学校的实情制定了相应的远程教育培训计划。并适时地进行了远程教育资源的下载和应用、计算机基本操作、word文档和电子表格的使用、简单的演示文稿制作等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本期已经开展了Windows、excel的操作及多媒体CAI课件的整合两次集中培训;除此外,胡老师还经常牺牲休息时间对老师们进行一对一地辅导,老师们的学习热情也很高,就连年逾50的白老师也积极投身其中,现在全校教师都已能熟练运用多媒体为教学服务。但由于远程教室只有一间,又要保证英语空中课堂的教学,因此很多时候就发生抢教室上课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学校排出了与老师课表同步的远程教育课表,虽然这不是很科学,但保证了远程教室的有序使用,每周在远程教室上课已达20节次以上。另一方面,多方争取设备,又建起了英语空中课堂专用教室,极大地提高了远程教育设施的使用率。
把网站资源和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努力让农村的孩子享受优质丰厚的远教资源。具体做法是:语数教研组分别以“老百晓网站”、“小学教学资源网”为参考网站,下载相关资源与远教资源一起根据实情加以整合运用到课堂之中。如谢芳老师在教《北京亮起来了》一课时,为了创设情境让二年级的孩子们感受夜晚北京的美,把远教资源中的课件和老百晓网站的资源进行了充分的整合,形成符合学情的课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远程教育设备的充实,远程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反过来更好地促进了校本研修。
三、抓常规管理,推校本研修。落实常规,规范教学行为。
学校一直重视扎扎实实抓常规教学工作,在不断深化校本教研的进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行为,我们在常规教学的管理方面做出了不少的努力。2007年秋,我们在原来《常规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三新”方案做了一些修改,要求教师认真完成好“六个一”,用好“六卡”(新型课堂评价卡、推门听课卡、听课卡、教师读书卡、学生辅导记录卡、教研教改活动记录卡);在备课方面,为了减轻教师过重的书写负担,我们提倡教师进行电子备课并输出文本,在文本上进行修改,鼓励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用好A本等。坚持严格执行《常规教学检查制度》,邀请普通老师轮流参加期中、期末两次常规教学检查,争取人人参与检查,人人参与常规教学管理,在常规管理中培养和修炼教师的民主精神、人文精神。
推门听课,督促落实常规。经过半学期的教学备课改革,我们发现教师对改革认识不一致,落实出现偏差,还需要有相应的活动来推进。于是在本学期我们开展了“推门听课活动”,成立了领导小组,要求领导小组成员带头让他人推门听课,和老师们一样,随时准备迎接推门课。在活动中我们提出“推门听课先敲门”的做法,就是提前几分钟通知执教老师,让其稍作心理准备,不至产生尴尬。听课的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填好“推门听课卡”并及时和执教老师做好交流,既督导,又指导,强化了对教师在岗位上的培养提升。对这项活动,我校每位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是既害怕又欢迎。害怕的原因非常简单,就是没有进行充分准备或准备不足,怕听课者指出更多地不足。欢迎的理由也很简单,通过听课展示了自己、锻炼了自己,通过交流促进了自己专业化成长。
精心营造师生共读氛围
着力打造书香校园
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做学习型教师。
校本研修,学校大力倡导的教师自学自培,学校的主要任务是积极为老师们创设读书环境,促使教师养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职业生活习惯。首先,我们学校制定了《教师读书计划》,印发了教师读书目录,并根据目录购买部分书籍或从网上下载相关资料,每学年还分学科征订一定数量的教学杂志,给老师们提供专业阅读的素材,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坚持写5000字的学习笔记。本学期我们以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为主要学习内容,从网上下载了相关的核心理念和章节供老师们阅读、摘抄。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师读书活动,使教师在阅读中拓展自己,开阔眼界,提升品味,丰富积淀,本学期我们印制了“读书心得卡”,要求教师把读书与自己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边读边思考教学问题,写随笔、写感想、写心得,逐步实现知识更新,实现教师专业发展,逐步实现学习型教师转变。
开展班级读书活动,做读书型学生。
良好的习惯,可以决定命运、成就人生。2007年秋季,我们语文组以“拓宽阅读渠道,营造书香校园”为专题,号召全校学生开展“走进教室就读书”的活动,让学生养成读书习惯。这项活动得到了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各班迅速根据实情定计划、贴标语、建图书角,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氛围。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各班都积极想办法,让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二年级要求学生开展好书换了看的活动,建议学生把书捐到班上,建立班级图书角;提出了“与好书交朋友”的读书口号,每天早读安排20分钟,让学生阅读,做摘抄、办小报、写读书卡等。四年级努力营造“走进教室就读书”的氛围,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日积月累”、“好书推荐”、“片段朗读”等读书活动,让学生自己办专集、办板报,学生读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六年级提出了“好书伴我成长”的读书口号,鼓励同学买好书,读好书。班主任冯老师和同学比赛读课外书,每星期摘抄两篇美文,选择一些片段由老师或学生朗诵,以此激发他们读好书的热情等。
目前,学校正在筹划:利用爱国华侨黄克锵先生在我校设立的“黄克锵奖学金”,评选表彰书香学生、书香班级、书香教师,以此激励师生长期坚持读书,培养师生终身学习的意识,让师生在浓浓的书香氛围中,变得更快乐,更具灵气,更具睿智。
在“三新”工作的征程中,我们一路走来,可谓是一路风尘一路歌,这里面凝聚着我们才芳小学二百名师生的汗水,也凝聚着各级领导对我们才芳的关心和指导及兄弟学校对我们的帮助和支持。开展“三新”活动,还有许多工作等待着我们去思考、去努力,我们将和大家一道,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共同迎接“三新”工作灿烂的明天!
第四篇:立足校本实际走教研强校之路
立足校本实际,走教研强校之路
——海南省琼海市实验小学校本教研经验材料
海南省琼海市实验小学座落在美丽的万泉河畔,它是与海南省一同诞生的市直小学,创办于1988年秋。新校园占地近80亩,是琼海市当前规模最大,全省师资设备一流的小学。在新课程改革中,学校本着“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的指导思想,我校教研工作坚持“求真、务实、创新”的教研作风,按照“规范教研管理、落实教研过程、夯实教研基础、突出教研实效”的教研思路,立足学校实际,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服务教育教学为原则,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构建学习型学校为目标,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学校特色不断彰显。
一、树立校本教研理念,实施科研兴校战略。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教育观念是教育行为的内驱力,没有先进的教育观念,就不会有进步的教育实践。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呼唤一种立足于学科教学,扎根于教学一线,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为目的,融教学、教研为一体,使理论、实践紧密联系的新的研究机制。校本教研作为建立在先进课改理念与千变万化教育实践之间的沟通桥梁,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起点和基础,必须摆在首要位置上来。
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为此,学校大兴学习之风,通过专题宣讲、观看录像、交流心得等方法,让全体教师明确校本教研是学校的常规工作,是教师的工作、生活方式,是落实“科研兴教,质量立校”战略的根本措施,是课程改革持续深化的内在动力。一个合格的教师,只有“把素质当追求,把教学当艺术,把教研当习惯”,实现由“教书匠”到专家型、研究型教师的角色转变,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创新制度,加强校本教研的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素质提升最重要的途径是学习,为此我校通过完善的教研制度促使教师从“适应型学习”进入更高层次的“创新型学习”,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为教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
1、实行制度化管理。
学校制定有《校本教研活动个人与教研组职责》和《校本教研活动考评细则》等相关制度,对教师个人和教研组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的情况做到“三有”:有职责任务,学期初就明确具体任务指标;有考评办法,活动过程有检查记载,期末有评比方案;有激励措施,教师个人活动情况与每月绩效工资挂钩,教研组在期末评比中获得先进的有物质奖励。
2、坚持“四个三,一个一”制度。
“打铁还需自身硬”。校本教研能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校本教研的实施靠教师。因此,为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团队,我们在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培训上做了很多文章。
(1)“三读”即读中国古典教育名著、读外国教育名著、读中国现代教育家名著;(2)“三学”即学名师的教育理念、学名师的教学风格、学名师的成长事迹;(3)“三写”即写教育故事、教学反思、教学论文;(4)“三字”即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5)“一上”:“一上”即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校内公开课。
3、新教师帮扶制度
每位新调入的教师在开学第二周,学校教研室都会组织骨干教师听两节课,一节是提前打招呼的有准备课,另一节是推门课。课后学校教研室综合评价,如果评价太差,教研员要跟踪指导,直到新教师 2
完全适应本校教学。学校还给每位新教师选择观念新、教法新、科研能力强的骨干教师作指导老师,采用师徒结对的形式,让新教师通过指导老师的言传身教,从“入格”到“合格”再到“出格”,逐步成才。
4、集体备课制度
(1)斥资打造集体备课办公环境。
新创建的校园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2009至2010年学校硬是负债挤是30万元,对每一间教师办公室进行了全面打造,购买全新的办公桌椅,安装上电脑、空调、书架、音像设备等,今年又投资20多万元打造一间上档次的教师电子、书吧备课室。我校的教师办公室间间有空调,有电脑,硬件设备的改善,使老师们身在其中,身心放松,工作效率倍增。
(2)开展扎实的集体备课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集体备课的目的是为了“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更新的多元思想”。我们的做法是:
a、重塑教研制度,突出一个“研”字。
学校采取大组(科)和年级组教研的形式,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大组备课活动安排在双周,年级组在单周,小科组不分大小组。教研形式采取小组讨论和答辩方式与名师引领的方式进行,使参加每次集体备课的老师都有所获有所提升。
b、强化“两级”管理,明确自身职责,所谓“两级”指的是教研室、教导处——教研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
c、倡导个个参与,突出主备的形式。
为了改变“瓜分教材,分工备课,归并整合”的病弊,我们采取(1)、备课前人人写预案,主备提前一周将本组教学设计打印分发 3 的形式,让每位教师走进文本,走进教材,走进《课标》,提升自己;(2)、册繁就简,克服“贪多求全的”弊病。抓单元重点备课,按“主备——议备——调整——共识”的流程形式进行集体备课,共享教案。
d、备课与“磨课”相结合。每一个年级组每人必须在年级组里上一节有水平的公开课,这节课必须经过全组人员的“打磨”才能形成预案。
e、同课异构的教研形式,诊断教学行为。
三、创新学习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聘请专家,传经送宝。为了帮助教师更新观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们定期举办专题讲座,请省教育培训院的领导,省骨干教师,市教研室教研员等专家主讲,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
2、外派学习,取经学宝。为了提高教师参与新课程实验的基本素质,每年选派有关骨干教师参加省、市专题培训,或到兄弟学校考察,参加教研教学观摩活动。几年来,我校先后选派骨干教师到我省各市县及南京、上海、武汉、深圳、天津、南京、重庆培训学习。外派学习,回来后坚持落实“三个一”:即作一次专题报告,上一堂汇报课,指导青年教师上一节公开课。使赴外学习起到“派一个,带一片”的效果,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3、立足“业务”引领,启动研训为一体的机制。
内部挖潜,互学共进。我校现有特级教师2名,省骨干教师22名,省学科带头人3名,市级骨干教师10多名。在校本研训中,我们充分发挥这些骨干教师的作用,定期组织他们对教育教学常见的问题进行研究,对教师进行专题讲座。
我校经过努力,已建立起了教师口语培训小组,教师板书培训小 4
组,备课培训小组,活动组织培训小组,信息技术培训小组等。这些小组各尽其能,为教师服务。
四、立足实际,丰富校本教研活动。
1、聚焦课堂,激发思考。
我们加大了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开展了“五课“活动:第一种推门课。就是不打招呼的课,这种听课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目的是对老师们的日常教学进行监督、监控、检查与指导,从而提高常态课的质量。第二种课是示范课。主要是让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进行献课,从而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达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点亮一盏灯,映红一大片的目的。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其他老师的教学水平也有不同层次的提高。第三种评优课。在校内开展优质课竞赛,这种赛课我们每年都搞。老师们非常重视,想方设法备好课,总想获得好的名次。第四种精品课。在优质课竞赛中获奖的优秀课我们再做为精品课在全校教师中公开展示。第五种研究课。要求全体教师人人都上研究课,人人参与互动,从而研究、探索出学科教学的新模式。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校外举行的各项竞赛或对外展示课活动,努力促使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对于校外的一些竞赛活动,我们的原则是有赛必参,参加就一定要取得好成绩。凡外出参加竞赛的老师,务必认真准备,深入思考,科组还组织攻关人员,发挥骨干教师群体力量和同伴互助合作的精神,全力以赴,帮助做好参赛准备工作。注重参与前的组织,不仅锻炼了参赛教师,也开发了广大教师的创新潜能,同时也增强了教师之间互学互研的热情和工作凝聚力。
2、形式新颖的校内教研活动。(1)分组互动式
互动式校内研究课以“主讲老师备课→年级备课组通过→上课 5
→说课→评课→分组互动”形式开展。我们组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总是力求“打有准备的仗”,提前通知课题,使教师有备来听、听课时,明确要求“听什么?看什么?想什么?”做到带问题去听,听完每节研究课后,授课老师进行说课和反思,分组评课,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已见,每个人都得到“洗礼”和提高,小组组长做好记录并整理,集中交流。每次评课后,老师要整理综合评价(或片段分析、听后感)上传至博客。
这样的教研每位老师都要发言,有了压力,老师们不但听课相当认真,做好详细笔记,中午还抓紧时间学习相关理论,很好地提高了所有老师听、评课的能力。
(2)答辨式
近年来学校开展了“课堂诊断”模式教研,年级组长根据本年级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举行邀请课、开门课,学校教研室组织骨干老师通过教学现场观摩,课后互评、反思、总结,存在问题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由骨干教师再次举行答辨式校内研究课,研究并解决。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课后答辨”环节最为精彩,你问我答,激烈的争论,开放而又民主。这样,把大家的智慧集中一起,共享大家的成果,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答辨中迎刃而解。
3、网络教研拓宽校本教研空间。
老师们由压力产生动力,在教研活动中都能积极发言,评课能力普遍得以提高。现在每周两节课的互动时间已远远不够。很多老师在教研会上抢不到发言的机会。回到办公室还谈论不休。为了满足教师的教研需求,学校把常规教研与网络教研相结合,每次教研课都开通博客研讨平台,把教学预案和教学反思传至教研室博客,所有老师都能跟贴研讨。本学期还准备传上教学视频,吸引兄弟学校同行共研讨。
五、大力打造校本研究团队。
1、施行团队考量制度,促进校本研究团队的建设。
“没有完美的个人,但可以有完美的团队”,学校改变传统地对每一位教师进行月度考核的方式,在团队中实行集体考量,把每位教师的荣辱捆绑在一起,让他们共同建设好自己的团队,发展好自己的团队。为了使学校各项工作都形成浓浓的“合作研究”的学习氛围,各项评优中有这样一条:教育教学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每组派代表参加活动,一人获奖,全组均获奖。
如:①学期的“希望杯”青年教师调教的评优传统教学擂台赛,已举行4届。
②“文明办公室”评选活动,每学期一次,以经费下入组的方式给予奖励。
由于致力于一个获奖全组光荣这种优化团队精神的打造,在日常的工作中就出现了一个参与全组帮助,一人带学生比赛,全组辅导的局面,可以说,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学校那种和谐向上的氛围越来越浓。名校的优质,核心表现为师资水平高,但是名校师资的高水平,就是个人水平的反映,更是集体氛围好的反映,单个体比赛,名校的不少教师未必是普通学校个别优秀教师的对手,但由于他身在一个优秀集体中,在这个优秀的集体氛围中,他就会被同化,于是他就变成一流氛围状态下的一流教师。期末每个年级组、科组,根据一学期集体备课的收获申请参加优秀备课组评比活动,评为优秀备课组后,学校将下拨经费奖励,并优先安排享受外出考察福利。
2、备课团队打造精品课
我校现有特级教师2名,省骨干教师22名,省学科带头人3名,市级骨干教师10多名。在校本研训中,我们充分发挥这些骨干教师 7 的作用,教研组成立了一个强有力的研究团队,为了争取每次参赛都能磨出精品课,我们参赛课研究团队与学校教师素养培训小组相配合,经过长期摸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参赛课研究模式:“提素养——学理论——磨课(精选课,提高课堂调控能力)——集体备课——磨课(参赛课)”。
提素养——充分利用学校教师素养培训小组,提高教师语言、教态、书写、课件制作等基本技能。
学理论——学习与本次调赛主题相关的理论知识,拓宽教师知识面,这样教师才能从容地应对课堂生成。
磨课(精选课)——结合调赛主题由备课组精选一些相关的课型,让参赛教师磨课,提高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提高参赛教师自主备课能力。
集体备课——以参赛教师为主,集体研讨形成教学预案。磨课——备课团队明细分工,有的负责教学语言,有的负责教路,有的负责教学评价。精练细磨,直到参赛教师能自如调控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实验小学每位参加过大赛磨练的老师都有“蜕变”之感,自身的教学素养、备课能力、课堂调控能力都因磨课有了质的提升。也正因为实验小学有着强大的备课团队,每次教师外出参赛都取得很好的成绩。特别是数学科组,全省八届数学调教,我校数学教师代表琼海市参加了四届,并且在市教研室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均荣获全省一等奖,为琼海的小学数学教研作出了贡献。
六、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通过把课题研究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相连的方式,让课题研究落到实处,也让学校工 8
作充满活力与创造力。几年来,学校课题组承担的国家级课题《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研究和实验》的两个子课题《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评价研究》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激励性口头评价研究》,《小学写字指导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研究》 等课题的研究。通过课题研究让老师转变了角色,更新了理念,适应了课改教学要求。很多老师还因参加课题研究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撰写论文的能力。《小学写字指导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已提交结题报告并通过了省专家组的鉴定,均获得课题研究“先进单位”奖。
七、开发校本课程,为教师发展服务,为学生成长奠基。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校、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提供了很好的舞台。
1、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1)《琼海文化》校本课程
琼海文化是指具有琼海特色的“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绿色文化”(生态文化)“蓝色文化”(改革开放文化)。这是琼海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为繁衍生息、革命战争和社会进步而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汇。我校以开发“琼海文化”校本课程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核心,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扎实文化知识,又能全面弘扬本土文化的优秀人才。
(2)《乐器》校本课程
我们积极探索艺术教育普及化,活动形式多样化,2007年,我校民乐队成立,几年来,民乐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屡取得好成绩,连续几年来在琼海市小学生艺术节中合唱、器乐、演舞蹈均获一等奖。在许多重大社会活动中频频露面,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3)《特色体育》校本课程
“让体艺成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让学生每天快乐活动一小时”成为我们实验小学的响亮口号。我们有一套《快乐体育》教材,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有稳定的教师队伍、有科学的管理制度、有明确的活动内容、有规定的授课时间,有一系列措施确保这一特色课程健康发展。
2、打造墨香校园。
结合《小学生写字教学研究》课题的研究,实验小学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对书法的爱好与兴趣。设有学生与教师的书法活动室,老师三笔字展台。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必须练好“三笔字”,做学生的表率。认真开设好写字课,要求同学们“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学校定期举办学生书法比赛,以此来激发大家练字的积极性。楼道内展示的学生字画作品,用学生自己的作品装饰校园,美化我们的学习环境。还两次请深圳著名的书法教学家胡一帆老师给全校的老师及学生作现场指导。《小学写字指导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已提交结题报告并通过了省专家组的鉴定,均获得课题研究“先进单位”奖。
3、打造书香校园。
结合《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研究 》课题,我校的读书活动开展尤为扎实,每年10月是我校的读书节,在活动中举办了书市大集、读书征文比赛、弟子规诵读、小小朗诵家、故事大王、小演讲家等活动。让校园浸润书香,让孩子们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与经典同行,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从小受到经典文化艺术的熏陶。
“校本课程开发”实验,以地方性、校园性、趣味性、实践性为开发目标,经历漫长的探索,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高;教师研发课程的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八、校本教研结硕果,教学质量再提高。
校本教研为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架起一座立交桥,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意志力,我校的校本教研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社会认可。
近三年先后获省校本培训工作示范学校、市校本课程开发先进单位;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一等奖、市校本课程开发一等奖、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一等奖、省百万学生阳光体育现场推进会优秀组织单位、全国第二届中小学和谐校园创建先进学校、省规范校、基础教育课改示范样本校、全国体育示范校称号;民乐队 “金苗苗”杯全国少儿才艺大展比赛中摘得金牌,并应邀赴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的录制。
2、教师素质得到提高。
学校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更深入地去思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老师们素质得到了提高,部分老师在教育科研中,逐渐实现由知识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创造型教师转变。近三年来,已有128位教师分别参加国家和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涌现了一批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优秀教师,5年来有62人次分别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青年教师”、“师德之星”、“优秀德育工作者”受到全国、省、市级的表彰。
2009年:符丽薇老师参加海南省小学英语科教学能手评比获一等奖,严飞老师参加海南省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评比获一等奖。
2010年:以全省最高分通过省规范学校;荣获省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省文明礼仪示范学校;省课改样本示范学校等殊荣。邓 11
雪巧参加海南省小学科学学科课堂教学评比获一等奖。
2011年:陈奕军获全国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海南省中小学有效教学课题实验”先进学校;马振儒参加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活动获一等奖。
教科研是我校永恒的主题,是贯彻我校“科研兴校”办学思想的重要保证。教育与创造共进,个性与激情齐飞。今后,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将继续立足于课堂,孜孜不倦地开展好学习研究工作,有机整合学校内部资源,努力形成教学、科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开发紧密结合的教研系统,使校本教研这棵参天大树繁花似锦,硕果累累。
第五篇:走具有实践意义的英语教学之路
走具有实践意义的英语教学之路
教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尤其是培养具有实践意义的有用人才,英语教学尤其如此。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分强调知识传输和语法结构的理解,培养的多是试卷上的“语言能力”,而现代英语教学则重视听、说、读、写的全面培养,尤其是听说能力,即突出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让英语教学走上了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之路,切中了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
实行小班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是走具有实践意义的英语教学之路的基本要求。大班教学和超大班额教学,给英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利于英语实践活动的展开,特别是不利于听、说交际能力的培养,实行小班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府和学校要保障小班教学落到实处,保证有充足的教室和必备的师源。条件不具备而无法实现小班教学的学校,要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尤其是与每个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也可以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法”,突出学生之间的英语交流与沟通,从而使班级小组化,达到英语学习实践化。同时,教学的形式应当多样化,不仅仅局限在教室里,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走出教室,走进生活,走进真实的英语场景,使学生在“亦真亦幻”的教学实践中,增进知识,获得能力。
实行素质教育评价,凸显能力培养是走具有实践意义的英语教学之路的先决条件。多年来,我们的英语教学培养的多是“知识型人才”,缺少的是“能力型人才”,出现的多是“考试型人才”,缺少的是“交际型人才”,其中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传统的考试制度与评价制度,只有实行素质教育的评价制度,在英语教学中凸显能力培养,才能培育出大量的实用型人才。由于“片追”的负面影响,英语教学中出现了“唯马首(分数)是瞻”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不敢放开手脚,灵活地处理教材内容,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能很好地贯彻“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教学原则,大量的时间被耗费在单词的死记硬背上,消磨在结构意义的理解上,浪费在连篇累牍的题海中,语言学习显得枯燥乏味,晦涩难懂,很多学生因此而兴趣大跌,望峰息心。只有将教师从分数的威逼中解放出来,将学生从题海的挣扎中打捞出来,教师和学生才能轻装上阵,自由交际,英语教学的春天才会真正来临。
实现情景教学,使英语教学走向生活和工作是具有实践意义的英语教学之路的关键环节。情景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来了更高的要求,譬如说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和交际扮演能力。实现情景教学须得把握以下几点:一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随时可能被打破,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来组织课堂;二是教学要遵从师生平等的观念,情景扮演中,只有角色,没有“师生”;三是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看、听、说、读、写、想象和理解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表现非;四是要让情景性的活动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不能成为昙花一现的美妙遗憾,成为实用英语的高效磨砺器。
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是走具有实践意义的英语教学之路的必然要求。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多媒体教学能够将看听说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动听的音乐、逼真的情景画面往往使学生不自禁地忘记自我,融入到英语的环境氛围之中,提升了听说能力,加快了英语思维的步伐。多媒体教学要尽可能多地利用优势,创设情境,综合看听说的训练;要将教材内容与多媒体教学的要求有机结合,努力避免简单拼凑和机械组合,貌合神离,虚有其表,没有实效;多媒体教学要与情景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实现“人机结合”,提高教学效益。
走具有实践意义的英语教学之路是现代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英语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英语教学当不遗余力地为创设英语教学情景而努力,为提高教育教学手段而努力,为培育实用型人才而努力。惟如此,英语教学才能走出误区,改变落后被动的教学模式,我们才能站在英语教学发展的高端,真真正正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
联系:陕西省镇安县永乐中学 陈太凤 邮编711500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