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校开设公共基础课前瞻
职校开设公共基础课前瞻
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改革,公共基础课程严重滞后,钳制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针对当前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指出了被“边缘化”的根源所在,强调了基础课对专业课教学服务的重要性,增强了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全面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也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和巨大的贡献。但是与之同时,职业教育本身仍存在一些不适应发展、不和谐的因素和问题。譬如:高职学校教育的课程内容和设置应该围绕社会的需要,注重课程的职业功能性;培养以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突出应用性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占据了大量课时教学时间,公共基础课程所占教学课时较少,使学生形成了公共课不重要的“错觉”,进而使高职基础课程的教学进入比较尴尬的困境,高职基础课程问题已成为众多基础课教师面临的难题。很多职业教育学校的公共基础课教师常常有一种“边缘化”的感觉。长此下去,学生不在乎、不重视甚至讨厌公共课的情形时有发生,使公共课程在职业学校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很大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有:
“强化专业教育”的实施,机械性地压缩了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从知识的实用性角度来讲,对某些公共基础课程予以适度地压缩和删减,这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必要措施。但是如果被我们片面地理解为“强化专业教育”,忽视并淡薄公共基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学生认为学了无用,进而不愿意学,这必将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以及今后的继续教育形成障碍,只解一时之渴,却难以为继。
高职学校公共基础教育课程确实存在臃肿现象,与所学专业需求存在差距。首先,高职课程结构的系统性、严谨性、全面性和理论性较强。但理论学习远大于专业应用,其中充斥了太多与所学专业关联甚微或无关的内容知识。其次,高职学校由于课时的设置,专业课程中必须强化、深入的知识块及知识点,被一带而过,让学生掌握不精通,这一点值得我们特别注意。这与高职教育对公共基础课程所提出的“够用为度”和“服务于专业”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从课程的章节目录上看,当前高职物理课程与本科物理课程没有太大的区别。教材也基本上可以通用。但是这种强调全面性和系统性的课程模式不适合于高职教育,与专业需求的本意不相符,造成了当前一些公共基础课程“学了没多大用处”的尴尬局面;另外,有些公共基础课程的学时数偏大,对教学计划的合理制订带来困难,这些是造成一些公共基础课程不受欢迎,被大幅压缩或边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基础课理论的教学与实践结合得不够紧密。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必须面向改革实际,树立基础课教学的就业导向理念,把高职学生普遍关注的就业能力问题作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立足点与出发点,并贯穿于课程改革的各个环节,把知识传授的基础理论课转变成具有吸引力、教学实效性和学生认可的能力训练课程。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引导学生更快更好地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高职学校基础课任课教师素质队伍有待提高。基础课的任课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扎实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还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与丰富的人格魅力。基础课门类繁多,任课教师水平差异较大。高职院校有限的教学资源大多优先满足于专业课程。这些因素都对基础课任课教师的课改热情与提高课程质量的动力产生着消极影响。高职院校没有升学压力,这些公共基础课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考试前划个范围,考试时降低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只是为了完成任务。
高职公共基础课真的与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及就业竞争力的打造关系不大吗?其建设真的不具有重要性与紧迫性吗?
显然不是。公共基础教育是各专业基础和专业技术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首先,从学生知识水平角度,生源类型层次复杂,文化知识基础差。高职院校的生源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分数线的学生,有高中毕业生、中专毕业生、职高毕业生,以及五年高职毕业的学生等。他们虽然同样是作为计划录取的学生,但从成绩上看仅仅是普通高校招生的最后一个层次,这些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学习困难相对较大,对专业知识的接受存在一定难度,不能满足后期专业学习的需要。迫切需要一种系统的管理知识的方法。
从知识的关联性角度,高职高专工科类几乎所有专业都与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电气类专业涉及的电磁感应;机械类专业中需要的刚体力学;土木建筑专业不可缺少的受力分析和压强等。
知识缺乏系统性,隐性知识有待显化。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大专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上岗技能证书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除了要掌握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市场营销、法律法规及公关协作等知识。而高职教育在专业理论上以够用为原则的培养模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的技术操作,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使高职学生的知识较为零乱,缺乏系统性;同时经验型和技能型知识属于隐性知识,如何使之显化,都需要一种方式将其组织起来。
从所学专业角度,对基础课程中某些知识点或知识块的需求,就大大超出了高中的学习范围。因此,简单地淡化高职公共基础教育,机械性地压缩和删减公共基础课程,这种过度地调整公共基础教育,对于整个高职教育改革和建设的长远发展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职业教育需要培养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职院校在课程改革方面的实践与探索,一大批优质精品课程脱颖而出,成为课程改革的核心和示范。在这如火如荼的课改热潮中,随着课程改革在职业学校的不断推进,文化基础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课是高职院校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开设的共同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如思想政治课、大学生就业指导、高等数学、应用文写作、大学英语、大学生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其教学功能具有双重性,即“一方面要为学生专业课学习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做出贡献。
高职公共基础课不仅承担着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培养任务。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人文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并使其可持续发展的任务。综合素质在个人就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愈来愈大,一个专业技能突出、综合素质强的学生往往竞争优势明显,所以职业学校在加强学生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同样希望学生能学好文化基础课程,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它与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就业竞争力的打造密切相关,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我们应从高职教育特殊的教育类型和教育主体出发,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积极探求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培养出真正德才兼备、社会满意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第二篇:公共基础课应用能力大赛
公共基础课应用能力大赛“演讲对抗”模块总结
李懿方
一、引言
在中职学校,学生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都将面临社会的挑选。毕业后学生需投身各个工作岗位,语文交际能力无论在就业前还是工作后,都是他们所需强化培养和完善的。如何在踏进社会的门槛时让自己有一个完美的亮相:一番独具特色的自我介绍和一次深人浅出的面试对话自当不可缺乏。我们的学生如若在此过程中结结巴巴、语无伦次、答非所问,在用人单位的第一印象中便失去了竞争优势。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上,他们又要面对各级层面的商讨、发言、交流、洽谈等等,无一例外这些都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这就需要语文训练以交际能力为基础,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校从2010年开始全面启动公共基础课应用能力大赛。其中“演讲对抗赛”就是特别针对中职学生应用交际能力提高而制定的。
二、目标分析
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面,应由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专业技术教育模式,向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中心的职业教育模式改变,特别是要加强实践型教学改革,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我校进两年来举办的“演讲对抗赛”正是一种实践教学,在培养过程中,要以岗位职责为目标,以培养综合能力为基础,以市场需要为准绳,把职业道德、岗位知识、和技能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比赛从7月份准备阶段到12月总决赛一般历时半年,在二年级以班级为单位每班选拔4名学生代表组成比赛小组参赛。比赛总体分为两个阶段:材料准备和正式比赛。其中准备阶段: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原创演讲稿(大约1200字)本阶段在比赛前完成。正式比赛又分三阶段,第一阶段:小组选拔一名或者几名学生代表以演讲的形式阐述小组意见并给与分析;
第二阶段:通过辩论形式相互质疑、解答;第三阶段:参赛双方回答评委提问。
这种形式的比赛,是本校公共基础课教研组集体智慧的结晶。
首先在目的上:“演讲对抗赛”顾名思义就是演讲和辩论的结合,所以比赛就是要锻炼以交际能力为中心,组织能力、筛选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等多种学习能力为辅助的训练形式。这些能力并不是单纯在语文课上就可以的到锻炼的,所以这样的比赛时需要学生在多门学科课堂上认真学习、反复训练才可以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
其次在形式上:比赛参照了我校传统的征文比赛、朗诵比赛和国际大专辩论赛的优点。创造性的结合我校学生基础稍差和思维能力亟待训练的特点,将这三种比赛结合起来,形成一套操作性强,流程完整的模式,有步骤地锻炼和考察了选手组织能力、筛选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在比赛的形式上,也参考了社会热点和学生喜闻乐见的众多娱乐节目的形式,比如评委点评、流程才艺展示、选手集中训练等元素,不但使比赛节奏更加完整,也能够寓教于乐。
最后在效果上:使很多学生通过准备比赛和参加比赛提高了交际能力以及相关的学习能力、改变了思维定式。同时比赛的训练以加强了学生的临场应对能力,仅仅以2009级为例,其中参加演讲对抗赛的两名选手在接下来的全国专业大赛中也现实了非凡的实力,他们的应对能力、统筹安排能力是所有参赛选手中较为优秀的。此外,其他选手因为交际能力得到锻炼,在就业过程中同样也表现突出。
当然这种形式的比赛毕竟没有正式的样板参考,实行的时间也较短,所以也有很多的不足亟待解决。
第一、比赛内容比较单一。很难考察到学生真正实力。其实90后乃至未来00后的学生是非常具有潜力的一代。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不拘一格,办事风格也有别前几届学生。他们更感兴趣的事很多,然而长期应试教育使得重视读写、轻视听说。这就需要在日常锻炼中加强学生的自我关照能力、同时在教育方法上与时俱进、引起他们关心时事的兴趣。
第二、成绩统计不够客观。和正式征文、演讲特别是辩论赛相比,“演讲对抗赛”凭借的是几位评委根据简单表格评分,评分标准很大程度上是反映不出参赛选手真实能力的。整个比赛过程不适应客观题,所以成绩也就不够客观。但是交际既不是选择题也不是是非题,交际能力也不是简单做习题集就可以提高的。
第三、训练方式不够严格。尽管与国际大专辩论赛的参赛选手水平相比,我校学生在年龄、社会经验上差距甚大,但他们步入社会的时间是一致的,没有道理因为我校学生年龄小就降低社会对他们的评价标准。如果单纯用现有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现有课时训练学生,我校的毕业生很难适应社会竞争。选手选拔时由于报名项限制、学生在接收培训前并不了解自己更感兴趣或更擅长什么、很多学生也是通过老师指定的办法、专业班级划分使以班级为比赛单位,选手能力分配失衡。比如装饰专业侧重准备,施工专业擅长临场。这样由于比赛双方实力相差悬殊,使很多场次失去可看性。
所以今后大赛的方向和交际教学的目标要服从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适应所学专业调整,以岗位语文能力为根本,制定出相应的培养计划,选编方案,强化实践性应用,更新培养内容,进一步改进培养方法和完善学生成绩考核测评方法。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解决方针
(一)、明确培养任务,融入更灵活的培养方案
比赛重视的是学生的交际能力,这与新教改和大纲规定的任务不谋而合。2009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在课程任务中明确提出,中职语文,不仅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还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等,对语文教学提出新的评价标准。
因此熟练地组织和运用语言能力才是交际能力的最突出体现。口头语言具有即时性,它要求对话的双方即时作出反应。但仅有快速的反应、标准的发音和良好的思维能力还不够,因为语言需要组织,要想在第一时间内明确地表情达意,还必须有熟练组织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随机或既定教学进行自我介绍、即兴讲话、辩论赛三种形式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其中,前两种形式属于单纯的个人行为,而第三种形式则上升为集体活动,它更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改革培养方案,形成更实用的评价体系
目前中职语文教学的评价体系采用单一考试的方法,仍以笔试为主,考试内容书本化,考试方式机械化。以试卷成绩为主要依据考评,评价方式教条,忽视个体差异。与实际应用脱节,忽略学生其他语文能力的评价。学生即使能阅读理解,但大多不会说、不会写,不能
突显职业教育特色。
应用交际的能力包含: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应对能力等。
其中应对能力我是这样理解的。应对能力: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往往需要随机应变。即根据对方的谈话内容或场景变化,改变思维路线,调整说话内容与方式。要教会学生一些交际技巧,比如,当交际出现停顿或尴尬场面是该如何处理?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细心观看对方的面部表情和动作,根据情况适时调整自己,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三)、增设课外活动,完善更多彩学生课余生活
融入多彩的语文活动,则是营造动感课堂的有效途径。从中获得精华,应用到与其专业相关的领域当中。因此,我们的训练不应局限于课堂,满足于训练,应把学生带到广阔的生活中,为他们拓展实践的领域,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有用的交际本领,生活本领,促进学生新的发展。
建议在我校学生活动设计中增设与交际相关语文活动主要有:
根据中职生喜欢专业课的特点,设计以说、动手为主的活动:我心中的专业。
根据中职生需要学会感恩的特点,设计以说、写为主的活动:和父母说说心里话。根据中职生需要学习他人的特点,设计以写说为主的活动:我心中的名人成长故事。根据中职生喜欢辩论的特点,设计以辩论为主的活动:辩论会。
根据中职生喜欢表现的特点,设计以动手为主的活动:编辑手抄报。
根据中职生需要培养故乡情的特点,设计以说为主的活动:故乡与文化。
根据中职生需要培养演讲能力的特点,设计以说为主的活动:竞选演讲。
以上活动,与第二课堂不同,它主要结合教材单元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生兴趣进行,给语文课堂增添了更多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语文活动开展的思路是:强化亲情、乡情,训练读、写、听、说、改的能力,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及参与、竞争的胆识,发展个性特长。
(四)展望长远发展,实现专业知识能力衔接
在训练中注重与专业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为专业服务的特点。良好的听说能力是培养新型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能说会道,善于交际,是当今开放时代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人际交往、应聘答辩、竞职演说、洽谈业务等等,只有具有流畅表达能力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与合作中更好的凸显和实现自身的主体价值。
可以在今后的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应用素质。以工民建专业的学生为例,就业对口方向是施工、档案、预算等行业,在施教过程中,可以模拟礼节性交际场合、谈判场合、自荐求职场合、市场调查场合等,根据不同场合所需的口语交际内容单独训练,现场表演,循序渐进,由简短到长篇、由照读到脱稿、由有备到即兴、由对话到辩论,从而为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打下一定的语言表达基础。
通过把语文学习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巧妙的联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是一种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从而达到让学生重视语文学科的目的。
第三篇:课程汉英对照表 —— 公共基础课
专业外语
大学物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认识论)
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研究
毛泽东政治思想研究
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
体育
思想品德修养
形势政策教育
军事理论
政治经济学
高等数学含现性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数据库概论
大学英语
大学语文(文科)
大学语文(理科)
英文对照:
Specialized English
College physics
principle of Marxist philosophy(Epistemology)
Deng Xiaoping Theory
Study on Mao Zedong Thought
Research on Mao ZeDong political Thought2
Research of Mao Zedong's philosophy Thought
physical Education
Cultivation of Ideological Morality
Teaching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Military Theory
political Economics
Advanced Mathematics(Including Linear Algebra)
probabilit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Basic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College English
The University Language and Literature(Liberal arts)
The University Language and Literature(Science)
第四篇: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
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学生不仅要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专门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还要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要处理好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关系,既要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清楚地认识公共基础课在新的教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找准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结合点,树立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理念,是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师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高职公共基础课是高职院校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任,是学好专业课的前提和必备条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风范和爱岗敬业品质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公共基础课必须成为专业课的基石。因而,公共基础课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发挥基础性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然而,由于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上沿袭学科教育模式,过分追求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其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等没有体现出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特色,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公共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脱节现象。因此,公共基础课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公共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新理念。
我公共课教学部是学院公共课与基础课的教学部门,下设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体育6个教研组,承担了全院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应用文写作、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音乐欣赏等十几门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同时还负责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学院运动会、体育活动的组织、协办工作。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教学工作及教学改革为核心、教学质量为目标、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素质教育为基础,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一体,教学科研相结合,同时坚持为专业教育服务、为素质教育奠基,夯实基础,全面提高学生德、智、体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我部非常重视开展公共基础课教研活动,在公共教学部的全体教职员工中树立并强化“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意识,强化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理念,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与时俱进,提高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一、积极开展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学改革。
1、更新公共课教学观念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文件精神,按照学校的总体部署,我公共课教学部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工作中作风严谨务实,积极更新公共课教学观念,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落实到教学工作中。我们根据学院课程设置的状况,认为公共基础课教学要为专业课教学服务,公共基础课要根据专业课的设置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全体公共基础课教师要从全局出发,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摆正公共课与专业课的关系,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对公共基础课设置改革达成共识:拥护学院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改进公共课课程设置
我部应根据行业、企业需求,推进落实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调整课程设置。坚持教学以技能为中心,专业课、文化课教学为技能课教学服务,调整教学计划,突出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比例。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应关注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根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基本要求,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及时调教学内容和整课程设置。在课程的难度和广度方面,遵循“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在教学内容上,删繁就简,面对实际,讲求实效。职业技术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工程实际能力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文化基础课在分析生源素质基础上,实施分层教学并取缔简单的文化课统一考试。
3、改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公共课教师要与专业教师积极沟通交流,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分析专业所需要的能力结构,详细了解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了解该专业学生从事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文化素质和基本能力素质,充分认识自己所授课程对专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作用,寻找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结合点。在教学实践中将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和知识需要对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调整。这样既可以把学生从枯燥的公式、概念、抽象理论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又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出在哪门专业课中能够用到这些知识,在什么实践环节中能够用到这些知识,做到有的放矢,做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时分配等更加合理,做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检验淡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限,增强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做法的效果。
4、公共基础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稳定专业思想
步入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存在着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专业思想不稳定的问题。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稳定专业思想不仅是学生管理部门的事情,也是公共基础课教师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学生入校第一学期的课程大多是公共基础课,所以作为一名公共基础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帮助学生树立专业观念,鼓励学生热爱所学的专业,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另外,公共基础课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刻苦学习的精神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以便学生能更好地学好专业课程。
5、公共基础课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形成专业技能奠定基础,重组理论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
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形成专业技能奠定基础是公共基础课的主要功能。基础课教学,要以为专业课服务为宗旨,淡化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限,调整教学内容,搞好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衔接,使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配合好专业课教学。
要根据专业需要确定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制定授课计划,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公共基础课所涉及的知识点,要与专业课程中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对与专业知识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基础知识坚决舍弃。在讲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要指明在哪门专业课中能够用到这些知识,在什么实践环节中能够用到这些知识,做到有的放矢,使基础课知识与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我部公共课的教学方面,六个教研室都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强化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意识,收到了很大成效。
语文教研室要承担全院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能着眼于学生实际,切合高职学生的语文实际水平和就业需要,结合护理、医学、旅游、计算机等各专业培养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演讲赛、辩论赛、求职应聘会,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了解与专业相关的多方面的知识,增加见识,弥补高职高专学生知识面过于窄的缺陷,促进语文实践能力的提升。各系部不同的专业开设了对口的《应用写作》,进行应用文写作教学,始终坚持理论学习和写作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到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办公系统进行实训,结合各单位工作实际写作各类公文,如通知、计划、调查报告、会议纪要、请示、报告等,切实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积极协助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技能节活动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普通话培训等级证书的考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化学、物理、数学教研室通过开展数学、物理和化学课程的教学,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原则,以实践技能培训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学生的实践技能及学生对理论成果的应用能力,以实践课程促进对理论课程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从事专业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
化学课是很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化学知识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构建了一个知识平台,对学生学好专业知识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在畜牧兽医类公共基础课中,化学课与专业课联系得最为紧密,如动物药理、动物病理、动物防检疫、家畜卫生、理化检验、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微生物等课程,都要用到大量的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知识。化学教师要对与化学相关的专业课有所了解,明确专业课需要哪些化学知识,什么地方需要什么化学知识,明确化学知识讲授的深度和广度。真正本着“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安排化学课教学内容。如讲定性分析时,重点介绍专业课中常用的11种阳离子和11种阴离子;讲分析方法时,结合饲料中粗蛋白的测定、饲料中钙含量的测定、饲料中含磷量的测定等实例来进行。使化学课的教学内容真正与专业课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感受到了知识的实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达到了化学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目的。化学和医学领域的联系非常密切,在医学和护理专业中,开设了医用化学,离开了化学基础,医学类学生就无法掌握专业知识。
物理学科在为专业课服务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很多专业打基础,如在护理专业方面,按摩,电疗磁疗,热疗等都需要用到电磁学,打针输液要用到流体力学相关知识,医学射线在医学方面涉及广泛。计算机专业硬件全部用的是物理原理。机电方面电工基础课,机电设备和工作都用到电磁教学为主。
数学学科为专业课服务体现在:高数在医学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极限可以运用到医药学上,计算某一时间的血药浓度的计算,导数可以计算某种药物注射后达到最大浓度经历的时间、血药农度和时间的关系。常微分方程可以计算药量随时间变化的速率,机电系、电工专业、药品检验都需要运用微积分知识。数学知识在统计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对统计的学习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计算机编程语言也离不开数学。
高职思想政治课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德育渗透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大学生人文教育的支撑点,是引导学生开阔视野,修身养性自我教育的论坛和平台。我部政治教研室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哲学思维方法的培养、高职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专题教学等多个方面,促使高职思想政治课更好地为高职专业课服务。思想政治理论是学生思想健康的重要保证,加强政治与职业道德课,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公民道德教育”等时事政治熔入课程之中,强化法律、职业道德与社会活动内容的结合。在政治思想课的教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实践的研究,构建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新模块,即课堂讲授——专题讨论——实践教学三大模块。探索思想品德专题教学模式与社会实践模式,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实施思政工作基础工程,狠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与管理,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通过政治理论课、法律基础课、时事专题讲座、日常思想教育等形式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情操;通过专业教育、生产性实训教育和企业化管理,使学生具备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文化修养。充分体现出工学结合的办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体育教研室积极改革体育课,强化健康意识、培养锻炼习惯。
不论在任何一门公共课教学中,我部应始终坚持“工学结合,服务就业,服务专业”的宗旨。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重点来设计课程方案和进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
二、我部努力的发展方向:
1、公共基础课在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毋庸置疑,我部将打破原有以讲授法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借鉴“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与专业教学目标相结合,探寻更加符合高职学生需求的新型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实际技能为目标,更好地为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服务,充分彰显公共基础课在高职领域中的生命活力。
2、我部将积极开展社会培训,争取每年和社会有关企事业单位进行联系,合作办学,开展普通话培训、公文写作培训、体育教师培训、政治思想理论培训等等,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办学效益。
三、存在不足:
公共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也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
1、教材使用方面的限制使公共基础课讲授的知识与专业课的实际需要脱节。
高职院校使用的公共基础课教材大多是国家统编教材。国家统编教材比较注重教材的适用范围,教材编写过程中要考虑各行各业的特点,考虑各行各业的需求,所以教材内容多是基础性的东西和共性的东西。这样的教材没有行业特点,不能完全照顾到各行业的需要,没能很好地起到为专业课搭建知识平台的作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衔接不紧密,公共基础课讲授的知识与专业课的实际需要脱节,二者无法形成有机的整体。由于对 “必须、够用’为度”认识上的模糊和公共基础课讲授的知识与专业课的实际需要脱节,致使我们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没有行业特点,没有明显的职教特色。因此我公共课教学部需要选择更适合于各专业教学的公共基础课教材。
2、教师的教学观念需要及时更新,教学水平需要提升,然而我部公共课教师长期缺乏外出学习进修培训的机会,无法及时了解到其他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学的先进经验,长期的封闭必然导致教学观念的和教学方法的滞后,因此我部建议学院能够加强公共课教师的业务培训,积极为公共课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提高公共基础教师的教学水平。
3、由于对 “必须、够用’为度”认识上的模糊,学院各专业对公共基础课不重视,在各系的课程设置中,公共基础课地位越来越低,课时数急剧减少。因此我部认为学院要加强对公共基础课的重视和关注程度,加强必备文化课,各专业都必须开设数学、语文、政治等必修内容,并合理增加公共基础课的课时数,以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增强学生发展的基础。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
第五篇:浅谈公共基础课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浅谈公共基础课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摘要: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因素有很多,而教师的教学能力应该是最重要的因素,学生除了需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重点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和素养,因此这就要求公共基础课数学教师正确处理好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联系,既要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又可以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能力;公共基础课;数学
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理念能力,教学理论能力,教学改革能力,教学技术能力,教学创新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管理能力,而教学实施能力又是校重要的能力,教学是集知识、技能与师德师风为一体的、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因素有很多,而教师的教学能力应该是最重要的因素。笔者认为,青年教师的教学研究、教学准备、教学志向与教学能力关系密切,所以要从深化老教师的传帮带示范作用、科学规范岗前培养、合理调控教学环节以及有针对性地干预和指导教学监控能力等方面来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1]。石丽敏认为,公共基础课教学要紧紧围绕高职教育“以就业导向、以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加强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基础素质教育的培养;要针对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使基础课课程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基础课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实施模块化教学,融“教、学、做”于一体[2]。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要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3]。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3]。要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职业精神培育机制[3]。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基于以上文献分析,本文将从高职公共基础课数学课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和高职学生数学课堂表现现状两个方面做一些实证性探讨,目的在于更有针对性地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做出对策建议。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法来了解制约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样本覆盖四川、云南、广东、山东、石家庄等13所高职院校的92名数学老师,采用问卷法来深入了解高职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共回收学生卷551份,涉及10余个不同专业的学生,用数据分析为研究结果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借助问卷星平台在网上填答。
(二)测量工具高职公共基础课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大致包括公共基础课数学课教师队伍的大致结构,教师自我评价,培训发展期望,教学手段的更新和对自己教学能力的满意度以及影响自身教学1能力因素等,高职学生数学课堂表现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对数学的兴趣,与教师的互动和对教师上课方式的满意度,我们采用自编的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课堂表现调查问卷。经过多次修改,最终确定了更为科学的反映教师与学生现状的调查问卷。此问卷意在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提供有效策略。
二、公共基础课数学教师教学能力
现状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现状为了了解高职院校师资结构情况,我们设计了教师的教龄,职称和最高学历几个内容,从教师基本情况来看,具有10年以上教龄的老师占到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拥有副高级和讲师职称的教师最多,硕士学历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最高,但也有将近40%的老师是本科学历。具体情况见下表:教师教学的实施能力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能力,这将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而教师对教学手段的操作能力又是教学实施的重要环节,随着互联网的加速推进和人工智能的迅速兴起,学生可以多渠道获取知识,也就对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以前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如果教师能够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教学手段上课可为教师上好一门课增色。因此,我们对现代信息教学手段的操作能力熟练程度做了调查,数据结果如下表:除了教学实施能力外,为了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其它因素,我们做了如下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老师会认为教学经验的积累和与同事的交流合作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所以更多的进行培训进修也是提高教师能力的核心手段。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基本上都是从普通高校毕业的,他们的培养模式和知识结构都深深地受本科学习模式的影响,导致了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理论形成了单一的学科体系。常规的教学方法使师生之间缺少互动交流,这种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在课上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少部分学生甚至偷偷看手机或者打游戏,极易产生学习疲劳。教师缺乏教学技巧,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一直这样,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时刻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在知识更新如此快的今天,只要一天不学习,就会落后,教师需不断提升自己,包括自身专业素养,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改革的新思路,由于每个老师的擅长点和不足之处不同,我们设计了教师对参加培训的需求这个问题,调查结果如下表:从表4明显看出,信息教学手段的操作能力,学科前沿知识和教学改革都是老师急需进一步学习的内容,这也是影响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因素。另外,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受试者中77.17%的老师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薄弱也是影响教学效果最大的障碍。除参加国家高考外,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还实行单独招生录取,其中又有许多学生来自职业高中,所以导致学生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故我们进一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了调查,首先分析学生对基础学科数学课喜欢和不喜欢的原因,具体结果如下表:表5数据结果显示,几乎达将近一半学生从小就对数学不感兴趣,许多学生在小学到中学阶段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对学习存在畏难情绪。由表6明显看出,老师的教学艺术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就数学课本身而言,数学注重培养的是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推理能力,由于学生从小没有养成好的思维能力,所以提高自身思维能力也是学生喜欢数学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表7和表8表明,半数以上学生认为数学还是非常有用的,学生对学习的偏见性强,认为有用的知识的学习积极性相对较高,而对认为无用甚至是枯燥知识的学习效率很低,课堂上,学生对授课内容不太感兴趣,尤其对概念知识缺乏热情和兴趣,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学习主动性较差,但是上课经常玩手机现象还是非常少见,还有少部分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出于无奈,只是想混一张文凭,根本不懂所选专业,有些学生去教室听课,是受到老师对出勤的考核,或者为了通过期末考试,在自身基础薄弱条件下,如果课堂跟不上老师节奏,课后又很少看书的情况下,慢慢的就对学习失去兴趣,越来越不想听了。极少部分同学也会自己认为专业课知识有用才会努力学习,认为公共基础课这些无用的知识常常会不闻不问。
三、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策略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要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是相辅相成的,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因此,只有找到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最佳结合点,寻求本专业学生教学内容与素质能力培养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构建和谐的关系,才能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输送,才能为社会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熟练的应用型人才。对照文件要求,下面我们提出提升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
(一)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首先要学会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其次,找到一种可行性的方法来实践这一理论;最后,还要经过教育教学实践的检验,用数据说话。教师要持续不断的学习和研究,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并自觉将其理论与方法灵活用于课堂教学[5]。高职公共基础课数学教师要积极参加专业协会,相关技能竞赛,去国内外同类院校访学并与同行进行交流,加大教师学术访学和专题培训力度。积极参与教学观摩活动,积极思考自己和其他教师的教学有什么差异,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并自觉及时的进行改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策略和教学思维,鼓励青年教师晋升学历。
(二)数学教师要不断学习现代信息教学技术在当前全球新一轮信息化浪潮下,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近,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布报告说,随着智能机器人加速进入职场,美国四分之一工作岗位将受到严重冲击[6]。该报告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大约3600万美国人从事的工作可能实现自动化,至少70%的工作任务可能很快可以由智能机器人完成。根据目前的情况,未来一些界别如:工业界,金融界,医疗界,律政界,餐饮界有不少人将会面临智能机器人带来的失业危机。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的发展,智能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将会不断提高,人们的工作,生活等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6]。公共课数学教师必须将当前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以激励学生的思维的主动学习。所以,教师应考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以适当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尽可能地理解和掌握。因此,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对于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和个性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完成多媒体微课视频、完整课程PPT和习题库等课程资源的建设,采用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线上学生可通过平台自行学习内容,对于存在的问题通过平台跟同学讨论,老师及时答疑,线下主要以老师讲授,学生分组讨论为主,课下通过微信交流平台,为随时、随地的学习提供基础。通过“蓝墨云班课”平台,教师在任何移动设备上都可以轻松管理自己的班课,管理学生,分享资源,布置批改作业,组织谈论答疑,开展教学互动,教师也可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跟踪和学习成效进行评价。
(三)以“贴近专业、服务专业”为目标,弄清高等数学课与专业课的关系,应将教学内容与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密切结合起来高等数学课教师不仅要注重自身专业方面的提高,还要注重不同专业的专业要求、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发展前景。在教育教学整个过程中,教师应不断自我知识更新,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不断扩大知识领域,将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和技术丰富到教学中去。明确学生未来工作所需的基本素质,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根据专业特点,重新组织原有的教学内容体系,制定不同专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体现针对性,以体现基础课程服务专业课程的有效性。
(四)公共基础课数学教师需要参加适量的社会实践活动目前,专业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多,而公共课教师尤其是数学教师的机会就相对很少。教师的社会实践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途径,随着大批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从教室到教室,教师与社会、企业接触很少,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4]。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和培养目标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在允许的课程安排时间内,教师应主动联系企业和科研单位进行在职实习,也可以定期对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和对不同专业教学的要求。这些为更好地开展教育改革和教学管理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和专业能力,培养合格的高职人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