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旅游市场打假打非专项整治工作
【发布单位】河北省
【发布文号】冀政办[2002]15号 【发布日期】2002-08-20 【生效日期】2002-08-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开展全省旅游市场打假打非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
(冀政办[2002]15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旅游市场打假打非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2〕38号)精神,省政府决定从现在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旅游市场打假打非专项整治工作。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整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大力整顿旅行社,坚决打击非法经营旅行社业务的行为。严格按照国务院公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从事旅行社业务的主体资格进行审核,重点查处挂靠、承包、变相转让旅行社经营权,超范围经营旅行社业务,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及所办实体无证照经营旅行社业务,中介机构非法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社会闲散人员拉帮结伙私揽旅行社业务以及境外、省外在我省无证照非法经营旅行社业务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全面清理整顿导游队伍,依法打击非法导游活动。严格按照国务院公布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规范导游服务市场,重点查处无证导游等非法活动。尽快建立完善城市导游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加强对“社会导游”的日常管理,全面推行导游计分制和IC卡管理。
(三)规范旅行社经营和导游服务行为。重点查处旅行社以“零团费”、“负团费”形式进行不正当竞争,无合同或违反合同的不规范经营,以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诱导旅游者超时购物,私拿回扣、索要小费,擅自变更旅游项目安排、降低服务质量标准,在导游讲解中掺杂庸俗、下流、封建迷信内容等违法违规行为。尽快建立旅行社诚信档案和导游执业信誉档案。
(四)严厉打击旅游购物欺诈行为。组织开展旅游商品销售市场执法检查,重点查处制假售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质次价高以及接待旅游团进行“封闭式”销售,购物店与导游人员相互串通私授私收回扣的非法行为,建立“公对公佣金”制度。
(五)加大旅游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按照《河北省“十五”期间旅游区(点)改造升级方案》,结合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工作,全面治理旅游区(点)及周边环境。严厉打击乱涨价、乱收费、强买强卖、尾追兜售、欺客宰客以及抢劫盗窃、骗财骗钱等危害景区(点)治安秩序的违法行为,坚决取缔旅游景区(点)的各种非法摊点和各种封建迷信活动。
(六)杜绝事故隐患,保障旅游安全。积极开展旅游车船、马队、索道、游乐设施设备以及山体、湖泊、海洋等重点部位的安全整顿,消除各种安全隐患。重点查处未经当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核准发放营(准)运证(照)的车辆(船只)非法从事旅游经营,严禁超载运营和报废、带“病”车辆(船只)运营等行为。严厉打击在飞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城市广场、旅游景区(点)等游客集散地争夺地界、抢拉游客和敲诈勒索等欺行霸市行为。同时,要严格按照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执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以堵塞事故源头。
二、整治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总揽全局,加强领导和协调,制定具体整治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把任务和责任逐级分解到有关单位和个人,形成专项整治工作的有效机制,保证“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展开。
(二)部门配合,综合治理。全省旅游市场打假打非专项整治工作由省旅游局牵头,省经贸委、公安厅、交通厅、工商行政管理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协调配合。旅游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旅行社和导游人员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以及中介机构非法经营出境旅游业务行为的查处;公安机关要依法严厉打击旅游市场欺行霸市、强买强卖、骗钱骗财、从事色情活动的“陪游”和“伴游”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旅游区(点)的治安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配合旅游部门把住市场准入关,加强对无照经营、私授私收回扣、制假售假和乱设摊点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行为的查处;交通部门和公安机关要开展对旅游车辆(船只)经营和运营中危及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质监部门要采取措施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质量欺诈和强制检验的旅游商品的监督检查和打假力度。
(三)结合“创优”,做好整治工作。我省优秀旅游城市以及已申报正在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的,要按照国家旅游局最近发出的《关于旅游市场打假打非专项检查工作和中国优秀城市2002年度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率先行动,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重点打击影响旅游市场秩序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净化旅游市场。
(四)强化执法力度,完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体系。各市要建立执法检查责任制,加大对旅游市场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形成旅游市场打假打非的高压态势。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在媒体上开辟宣传公告、信息动态、曝光栏目等,及时公布旅游市场整治的有关规定,曝光违规行为,宣传引导正确消费和依法维权。要采取公布投诉电话、及时受理投诉等方式进行有效监督。同时还要建立社会监督体系,聘请“社会监督员”,对景区(点)购物点和餐馆等进行监督,在旅游团队中选出游客代表作为临时质量监督员,开展行风评议。实行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制度。
(五)认真部署,督促检查,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省旅游局会同省经贸委、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公安厅、省交通厅、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从9月份起对各地旅游市场打假打非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卫生、文化、建设、农业、林业、水利、民宗、广电、物价、文物、农垦等部门也要密切配合。各市政府要尽快部署,组织力量,扎实、深入地开展旅游市场整治工作。
三、整治工作时间安排
(一)第一阶段(8月份)动员部署
各设区市和重点旅游县(市)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专项整治方案,并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
(二)第二阶段(9―11月份)组织实施
针对旅游市场打假打非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和本地突出问题,进行全方位整顿、治理。
(三)第三阶段(12月份)检查验收
各市要认真搞好整治工作总结,于12月10日前报省旅游局,省旅游局联合有关部门组成检查组于12月底以前对各市整治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二○○二年八月二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集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
【发布单位】河北省
【发布文号】冀政办〔2002〕3号 【发布日期】2002-01-01 【生效日期】2002-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集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
(冀政办〔2002〕3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2〕15号)部署,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集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李岚清副总理、吴仪国务委员在 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电视电话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通知》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各地、各有关单位实际,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集贸市场专项整治作为继续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点,立即行动起来,抓紧部署安排,集中精 力,集中一段时间,扎实开展工作,尽快取得成效。
二、突出整顿重点,实现重点突破
这次集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的重点是:辐射面广、群众反映大,假冒伪劣、偷税漏税及社会治安等问题比较严重的集贸市场;集贸市场周边地区涉嫌生产、加工、储存假冒伪劣商品的企业和窝点;集贸市场内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假冒伪劣食品、农副产品、重要工农业生产资料、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家用电器、建筑装饰材料等商品;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数额巨大、情节严重、屡打屡犯和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偷税漏税、欺诈消费者等违法违规行为;市场内“黄、赌、毒”等丑恶现象。
省政府将石家庄市南三条小商品批发市场、唐山市玉田县鸦鸿桥小商品批发市场、保定市高碑店白沟市场、沧州市河间汽车配件市场、邢台市平乡河古庙自行车配件市场、廊坊市兴安市场、邯郸市馆陶陶山市场、衡水市衡水商贸中心、承德市裕华市场、秦皇岛市昌黎碣石山市场等10个市场列为整治重点。各市必须结合当地实际,认真对本地集贸市场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制定方案,并于3月15日前将本地确定的专项整治重点集贸市场名单和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报省政府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通知》精神,整治期间,省工商局会同省经贸委、省公安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有关部门在全省重点抓好石家庄、保定、唐山、邯郸、沧州、邢台等6个设区市,进行重点督导,以点带面,全面推进集贸市场整治工作。
三、分步实施,逐步推进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通知》要求,我省集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安排半年左右的时间,从2002年3月至8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安排部署阶段(3月20日前)。各地要对本地集贸市场整体
状况及经销假冒伪劣商品问题,开展一次全面摸底排查,根据本地实际,制定 具体整治工作方案,要确定重点地区和重点市场,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治措施,并及时安排部署。各地要对各类集贸市场以及入场经营的各类经营主体基本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统计,不论是谁主办的,是否经过登记,都要进行统计,并纳入这次专项整治的范围。
(二)集中整治阶段(3月下旬至7月底)。各地要抓住辖区内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商品,进行集中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农资、装饰材料、汽车配件等违法行为。特别是当前春耕在即,各地在整治农村集贸市场的同时,要加强对“送货下乡”以及在农村举办的 “集市、庙会”等各种商品展销会的监管,防止假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消费品坑农害农,保证春耕生产顺利进行,切实 维护农民利益。坚持边整边改,不断扩大整治效果。
(三)检查总结阶段(8月份)。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通知》确 定的整治目标,组织力量对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认真总结专项整治具体作法与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对于没有达到整治要求的地方、市场,要限期补课,检查情况及时进行通报。省政府将专门组织 检查组,对各地整治工作,尤其是对重点地区和重点市场进行重点检查,检查情况随时上报省政府。
四、加强领导,强化协调,确保落实
(一)强化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组织实施。集贸市场专项整治要坚持“全省统一领导,市县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要求,市县人民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要把集贸市场专项整治作为继续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工作,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把任务和责任落实到有关单位和个人。省政府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对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要加强统一领导与协调,省工商局牵头,会同省经贸委、公安厅、国税局、地税局、质量技术监督局、药品监管局等部门负责组织与督查。各市、县人民政府特别是县级人民政府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按照守土有责、各司其职的原则,共同做好工作。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强对销售假 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和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行为的查处;税务部门要加强税收征管,严厉查处偷逃税款等行为;公安部门要依法严厉打击集贸市场中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对集贸市场内经营者使用的计量器具以及销售商品的计量监管力度,严禁使用不合格或淘汰的计量器具;经贸部门要采取措施引导集贸市 场改进经营方式,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 ;法制部门要清理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涉嫌地方保护的有关地方规定。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各级工商行政管理、经贸、公安、税务、质检、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加强联系,及时沟通,密切配合,形成专项整治的强大合力。
(二)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查处大要案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确定的整治内容和执法重点,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排除地方保护主义等各种干扰,鼓励名优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积极举报假冒伪劣案件线索,发现重大问题,要迅速组织力量,一查到底。依法严肃查处一批影响恶劣,违法性质严重的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件。要建立大案要案的专办专报和重点查处制度,坚决执行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对构成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要严肃纪律,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坚决惩治执法腐败行为,树立良好执法形象。对给违法人员通风报信、说情开脱,甚至与其相互勾结、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失职渎职,造成 严重后果和影响的,要给予纪律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对在专项整治工作中行动迟缓、消极应付,工作不力的责任人员,要按规定严肃处理。
(三)认真督导,分类指导。省、市要及时组织督导组,深入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针对重点商品及重点工作,采取抽查走访、明查暗访等形式,进行重点督导检查。针对不同情况和存在的不同问题,提出解决意见和改进措施,抓好督促落实,不断推进整治工作。
(四)加强舆论宣传。各市、各有关执法部门要与新闻单位密切配合,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充分发挥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广泛宣传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意义,及时通报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果,曝光一批典型案件,震慑违法分子,教育人民群众,营造专项整治的良好氛围。
(五)及时掌握情况,加强信息反馈。各市、各有关部门要及时搜集信息,掌握情况,反映专项整治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整治成果,重大问题和大案要案要以快讯、专报、简报等形式随时报告,不得迟报、瞒报和漏报。建立集中整治期间的月报制度,当月8日前各市将上月工作进展情况报省工商局,省工商局及时汇总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和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
更新日期:2008-12-3 11:11:54
索 引 号:530000-001156-20081203-0004 发布机构: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文日期:2008-08-25 名 称: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 文 号:云政办发〔2008〕122号
主 题 词:旅游 市场△ 整治△ 意见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 全省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
云政办发„2008‟122号
各州、市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
为解决长期制约我省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问题,充分发挥各级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整合行政执法资源,整治和规范全省旅游市场秩序,为我省旅游“二次创业”提供强有力的工作保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意见。
一、旅游市场综合整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近年来,我省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旅游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旅游产业规模迅速壮大,旅游产业地位逐步提升,但一些制约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顽症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旅行社以“零负团费”招徕客人;旅行社以部门承包等形式变相转让经营权;导游人员、旅游车驾驶员与消费场所私拿私授高额回扣;旅游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地区之间的壁垒等。这些问题损害了云南旅游产业的形象,严重制约了云南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为了推进云南旅游“二次创业”战略目标的实施,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环境十分必要。
由于旅游市场管理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相关部门管理权责不明晰、管理措施不完善,致使旅游市场的管理工作覆盖面不广,力度不大,深度不够。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各级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及各成员单位的作用,实行联动执法,推动我省旅游市场综合整治深入开展,解决困扰旅游产业发展的问题。
二、旅游市场综合整治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目标,以目前我省旅游市场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重点解决当前影响旅游业形象的突出问题,逐步解决制约旅游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综合整治工作格局,建立健全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长效机制。
(三)主要目标。通过对旅游市场综合整治,遏制旅游市场“零负团费”的经营行为、旅行社以部门承包的形式变相转让经营权的现象;建立旅行社和旅游购物企业的“公对公”佣金机制;促进全省无障碍旅游,使全省旅游市场秩序得到根本好转。
(四)工作重点。一是着力整治旅行社“零负团费”经营行为;二是整治旅行社以部门承包等形式变相转让经营权的行为;三是建立旅游购物“公对公”佣金制度;四是推进全省无障碍旅游。
三、旅游市场综合整治的具体措施
(五)依法整治旅行社“零负团费”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由省工商局、省旅游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厅、省公安厅、省地税局配合。对旅行社以低于合理成本进行低价倾销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依照《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查处;对旅行社以低于合理成本价格进行虚假宣传促销行为和误导消费者的经营行为,依照《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查处;指导旅游行业协会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构建旅游行业价格诚信体系;在旅游行业开展“价格诚信单位”评选活动。
(六)治理旅行社以部门承包等形式变相转让经营权的行为。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旅游局牵头,省公安厅配合。依法查处旅行社以部门承包等形式变相转让经营权的行为。旅游企业用工必须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规范经营授权。
(七)建立旅游购物“公对公”佣金制度。由省旅游局、省财政厅牵头,省地税局、省政府法制办、省政府纠风办、省公安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厅、省工商局、省检察院配合。依照《税收征管法》、《会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把企业与企业的佣金收入和支出纳入财务管理,并如实入账,同时要分类制定返还比例的最高限制。建立公开公平的导游人员薪酬管理机制,由旅行社明确导游人员的劳动报酬和佣金分配比例,并纳入企业财务核算进行规范管理。在实行上述措施以后,对导游人员和驾驶人员私拿及消费场所私授回扣等行为要进行查处。
(八)大力推进全省无障碍旅游。由省交通厅、省旅游局牵头,省政府法制办、省公安厅、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配合。根据《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加强对旅游客运市场的监管,规范旅游车辆的运营行为,对于违法阻扰旅游客运车辆正常营运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明确全陪、地陪导游职责,加强导游队伍管理,切实保障导游服务质量;加强各地旅游部门的合作,形成省、州(市)、县(市、区)共同监管旅游市场和处理投诉及突发事件的工作局面;鼓励旅游企业采取参股、控股、联营等形式,加强合作,形成区域互动、人才流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市场共赢的大客源市场。
四、旅游市场综合整治的职责分工
(九)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职能部门分工如下: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和出台有关旅游市场综合整治的方案、办法和制度;适时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开展专项整治工作;负责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认真受理旅游者投诉,依法查处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定期对在各种媒体上发布的旅游广告进行监测并查处打击虚假违法广告;查处旅游行业的商业贿赂、低于成本价经营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查处无证照经营旅游业务的行为。
价格主管部门:查处价格欺诈,哄抬价格等不正当价格行为和价格垄断行为;指导旅游行业加强价格管理工作,查处以低于合理成本进行低价倾销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指导旅游行业构建旅游价格诚信体系,在旅游行业开展“价格诚信单位”评选活动。
财政部门:加强旅游企业财务制度监管,督促旅游企业建立“公对公”佣金制度。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旅游客运市场的监管,规范旅游客运车辆的经营行为,确保合法经营的旅游客运车辆在省内营运畅通;做好旅游客运车辆及驾驶人员的年审和旅游客运企业的质量信誉考核工作。
地方税务机关:组织开展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税法宣传教育工作;督促检查旅游企业依法诚信纳税;严厉打击旅游企业偷逃税行为,防止国家税款流失。
公安部门:开展旅游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加强旅游区巡逻防范,查处涉及旅游行业的各类治安及商业贿赂案件,保障政府行政执法的正常开展;要结合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旅游车驾驶人员的旅游服务质量,做好旅游客运车辆及驾驶人员的年审;加强对旅游客运车辆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继续推进导游队伍交通协管员制度。
劳动保障部门:在旅游行业贯彻执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加大贯彻执行的检查力度,规范旅游企业劳动用工行为。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加大旅游商品质量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旅游商品行为;会同省旅游局制定和完善旅游行业相关标准,推进全省旅游标准体系的建设;加大对旅游游乐设施的安全监管力度。
政府法制部门:监督各相关部门依法行政;指导制定旅游行业相关规章、制度等。
政府纠风办:指导旅游部门开展旅游行风建设工作。
检察机关:依法查处旅游行业商业贿赂案件。
五、旅游市场综合整治的保障措施
(十)加强对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云南省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云南省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应当按照职责分工,把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由分管领导亲自抓,明确相关工作机构和人员具体负责。
(十一)建立对旅游市场秩序联合监管的长效机制: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旅游产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和联络员参加的联席会议,如遇重大事件或工作需要可适时召开。联席会议主要对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通报;总结上一阶段旅游市场综合整治情况,研究解决旅游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联动执法方案,部署联动执法工作。
建立联动执法机制。省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具体情况,组织实施旅游市场整治的联动执法。各成员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可向当地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联动执法建议。各成员单位应该积极配合联动执法行动,确保执法到位。
建立案件(投诉)转办机制。相关管理部门发现的违法、违规经营活动和受理的游客投诉,应及时查处,对无管辖权的应当及时移交到有管辖权的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接受移送的部门应当将处理情况予以反馈。
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各成员单位在旅游市场综合整治过程中对履行各自职责分工的情况,对出现的复杂问题采取的应对办法和措施,对发现的旅游违法违规经营活动查处等情况实行一月一报。
建立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省旅游产业领导小组于每年年底组织对各成员单位的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进行考核,对在旅游市场综合整治中成绩突出的部门和单位,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后在每年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上予以表彰;对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监管不力、处置不当的,要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省人民政府部门及州市行政负责人问责办法》进行问责。
(十二)切实抓好组织实施工作。省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根据本意见认真抓好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各有关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按照职责分工切实抓好本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尽快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实施方案,并报省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为全面推进我省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切实抓出成效,省人民政府决定由省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组织一次全省性的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并在年底进行总结和考核,形成旅游市场综合整治的长效机制。针对“公对公”佣金制度的建立,各旅行社要按照《云南省旅行社和从业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省旅游局1号公告)、《云南省导游人员管理规定》(省旅游局5号公告)以及云南省旅游局《关于提高导游服务质量维护导游合法权益的通知》(云旅发„2007‟163号)的有关规定,切实落实好导游人员的劳动合同及《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相关保障内容,贯彻落实好导游人员“基本工资+带团补贴+公对公佣金返还奖励”的薪酬制度。“公对公”佣金制度的具体实施时间和佣金的最高比例限额,由省旅游局在落实导游人员合理薪酬制度后,对外发布确定。
要认真做好舆论宣传工作。省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协调和信息交流工作,将整治旅游市场的重大情况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报告,并通报相关部门。要与宣传部门紧密配合,做好对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的宣传报道。
各州(市)人民政府要按照本意见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本地旅游产业领导小组的工作机制,组织本地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开展旅游市场秩序的综合整治工作,争取在短期内切实抓出成效。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八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旅游 市场△ 整治△ 意见
第四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春季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情况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6〕45号 【发布日期】2006-06-16 【生效日期】2006-06-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春季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情况的通报
(豫政办 〔2006〕45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为落实2006年全省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省政府组织6个督查调研组于5月15日至31日对全省春季农资市场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调研。现将情况通报如下:
一、春季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情况
全省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后,各省辖市政府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抓住春耕生产农民购种、备肥、春耕春播这一关键季节,迅即掀起春季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的高潮,专项整治行动初见成效。一批制、售假窝点被打掉,一批违规生产经营单位的违规生产经营行为被查处,一批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被收缴,一批涉嫌违法生产经营农资的犯罪嫌疑人员受到法律制裁。全省农资市场价格保持了基本稳定,农资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净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底,各地在春季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中,共出动各类行政执法检查人员58600余人次,拉网式排查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商户38504户,取缔无证经营和存在严重问题农资经营户491户,责令停业整顿40户;捣毁非法伪劣农资生产窝点18个;立案查处违法涉农案件1305起,涉案金额2258.5万元,移交司法部门案件9起;查处发布虚假农资广告媒体单位8家。特别是郑州新密农药制假案(案值达50多万元)、三门峡市金茂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案等一批大案要案移交司法部门立案查处,一批涉嫌犯罪的制、售假人员受到法律的严惩,有效地遏制了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
二、各地主要措施和做法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周密部署。3月23日全省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后,各市政府高度重视,洛阳、平顶山、新乡、安阳、焦作、鹤壁、濮阳、商丘、周口、许昌、漯河、驻马店、信阳、南阳、三门峡、济源16市政府迅即召开电视电话会议,由分管副市长对本地专项行动进行再部署、再动员,并根据《河南省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结合当地实际,于4月10日前以市政府名义相继出台了各地农资市场整治行动方案。为加强对专项行动的领导与协调,分别设立了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或召集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物价、供销、畜牧、农机、公安、监察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或联席办公会议,办公室设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农业部门,具体负责专项整治行动的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工作。特别应提出表扬的是,商丘、焦作、济源3市市委、政府领导在春季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的市场排查、大要案查处工作中亲临一线动员、指挥,为专项行动的顺利进行作出了表率。
(二)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在春季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中,各地政府加强统一领导,定期不定期地召开农资专项整治联席办公会议或领导小组会议,协调解决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许昌市实行了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半月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并每半个月向市长办公会报告一次专项整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步工作建议。为确保政府部门间分工协作,形成整治合力,还从组织领导、市场监管、市场准入、案件查处、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入手,建立了农资打假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和农资打假百分考核办法。信阳市政府对相关单位进行了明确具体的分工,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牵头协调,农业、供销部门负责农资市场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农资生产源头整治,工商部门主抓流通环节监管,公安、司法部门配合重大案件的查处,形成了职责分工明确、协调配合有力的工作格局。
(三)注重培训,强化宣传,营造农资市场专项整治的舆论氛围。各地广泛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和“抓农资质量、保农民增收”宣传活动。洛阳、焦作、漯河等市工作做得很出色。漯河市以《给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在电视台播放。上述宣传、咨询、培训活动的开展,在营造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工作舆论氛围、增强农资从业者诚信守法意识、提高农民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多策并举,长效监管机制初步建立。各地在强化日常监管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完善了一系列农资市场长效监管制度和办法。一是实施农资市场信誉等级分类监管办法。许昌市以农业信息网为依托,建立了农资生产企业和经营商户信誉评价系统。目前该市1200多家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商户)的基本情况和经营状态已在网上向社会公布,实行按信誉等级分类监管。二是建立农资市场投诉举报网络。许昌、平顶山、南阳等市农业、工商部门已初步建立了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主的农资市场举报投诉网络,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电子信箱、信函地址,方便群众投诉,同时开展了“12315”举报投诉网络进商场、进市场、进社区、进乡村、进景点的“五进”活动。在乡村主要路口、主要集贸市场设置农资打假举报电话,建立了一批村级消费者投诉举报点,初步形成了行政执法、企业自律、群众参与、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农资投诉举报网络。三是严格市场准入。许昌、南阳、焦作、漯河、信阳等市农业、工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对农资生产主体、农资经营主体和农资产品推行了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四是对农资市场实行进驻监管制度。郑州市农业局派种子站、土肥站人员进驻该市影响较大的农化市场和洋槐农资市场,强化日常监管,使两大农资市场商品质量得到提高、经营秩序得到明显好转。五是农业、供销、邮政部门结合商务部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大力推行连锁配送新型营销方式,使农资连锁配送经营模式快速向乡、村市场延伸,在为推进农资市场质量、价格服务安全体系提供机制保障方面走出了新路子,涌现出许昌德亿田、南阳惠农达、洛阳雅良、灵宝云禾等一大批以连锁配送为主要营销方式的农资连锁经营企业。特别是商务部“万村千乡”工程试点的新密市供销社的农资连锁企业,从县农资公司的配送中心到乡、村零售门店,规范管理,配送群众放心的农资,覆盖面已达该市303个行政村。农资连锁经营模式的快速推进,大大提高了农村农资市场的质量、价格安全系数和服务水平。六是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更为密切。洛阳市公安局在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中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农资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基层公安部门把专项整治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全力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洛阳市监察局也对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中出现的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行为提出了明确的纪律处分意见。
三、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通过督查发现,专项行动还存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少数地方政府重视不够,工作部署行动迟缓。郑州市于4月底才下发方案,县(市、区)部署工作已进入5月中旬,春季生产季节已过,相关部门仅靠条条安排各自为战;开封市政府截至目前尚未对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作出统一部署和安排,仅以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下发行动实施方案,至今未有大的行动。二是少数地方政府协调不力,部门责任不落实,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督查中发现,开封市通许县一农户因使用伪劣农药造成6亩小麦绝收,事故发生后无人过问。三是市场准入把关不严。郑州市大河农资市场已开业近一年,开办未经主管部门审核,目前仍游离于主管部门监管视野之外。四是对虚假农资广告的整治还比较薄弱,在春季整治行动中或未触及或力度不大。五是农业部门执法力量薄弱,执法经费严重不足,这是多数市、县(市、区)农业部门在督查座谈中反映的共性问题。
四、对近期专项行动的几点要求
当前,我省农村全面进入夏收夏管季节,已进入新的农资销售旺季。根据春季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工作。要切实加强领导,把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推行好的做法与措施,对存在问题的地方要限期整改,按照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印发的《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要求,认真落实各项整治措施,把夏、秋、冬三季专项整治行动认真抓实抓好,切实抓出实效。
(二)严格农资生产主体、经营主体、农资产品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各级农业、质量技术监督、工商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和行业特点制定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资质标准和产品标准,严格入市前的审核把关和市场退出把关,从源头上杜绝有问题农资进入市场。
(三)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非法行为,加大涉农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按照“六不放过”要求,杜绝以罚代刑、以罚代管现象。对专项整治行动中发现的大案要案,有关地方政府应挂牌督办,结案结果及时上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六月十六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职业病防治专项整治活动的通
【发布单位】河北省
【发布文号】冀政办[2003]24号 【发布日期】2003-09-09 【生效日期】2003-09-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职业病防治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
(冀政办[2003]24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切实加强我省职业病防治工作,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省政府决定自2003年9月15日至10月15日,在全省开展职业病防治专项整治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职业病防治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各级各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职业病防治专项整治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各级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原则,深入开展职业病防治专项整治。全省专项整治工作由省卫生厅会同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公安厅、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环境保护局、省中小企业局、省总工会等部门具体组织。卫生部门负责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督促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治的各项措施;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职工和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与职工签订包括职业病防治内容的劳动合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查处无照生产经营活动,配合有关部门吊销违规生产经营企业证照;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有关企业环保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清理整顿非法排污企业;公安部门负责配合开展执法检查活动,打击抗拒执法等行为;工会负责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对严重职业危害和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协助企业开展职工安全培训活动。市、县、乡各级政府要对本地专项治理工作负总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确保如期完成专项整治任务。
二、整治重点
(一)重点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农村个体工商户和家庭作坊式企业。
(二)重点行业:箱包制造、制鞋、家具制造、小化工、小铸造、小冶炼等易发生职业中毒的行业以及采矿、建材生产等易发生尘肺病的行业。
(三)主要内容: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落实各项职业病防治措施,彻底消除职业病安全隐患;坚决依法关停和取缔作业方式落后、环境污染严重,以及已引发职业病危害或具有潜在职业病危害和安全隐患,不能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企业和其他经济实体;依法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造成职业病危害的企业和其他经济实体。同时,在全省开展职业卫生状况调查活动,摸清职业病分布底数,以采取针对性措施,建立职业病防治长效机制。
三、整治步骤
(一)9月15日―22日,调查摸底及宣传培训阶段。对本地区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项目,接毒、涉毒职工人数,存在发生职业病隐患等情况进行调查。同时,组织对有关企业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明确企业防治职业病的责任。
(二)9月23日―30日,自查自纠阶段。企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认真查找不足,开展整改活动,消除职业病隐患。在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和岗位设立警示标志,注明职业病危害后果和预防措施,制定职业病危害紧急处置预案。
(三)10月1日―10日,监督检查阶段。各地组织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对有关职业病危害企业集中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存在职业病隐患的企业要坚决关停,限期整改。整改后,经验收合格方可重新开始生产经营活动,对仍不合格和无照生产经营单位,要坚决依法予以取缔。
(四)10月10日-15日,总结报告阶段。各市卫生局负责将本市整治工作情况进行汇总,报省卫生厅;省卫生厅汇总全省整治工作情况,上报省政府。
四、工作要求
(一)深入开展职业卫生和安全生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结合整治活动,各有关部门要同时开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河北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特别是要加强对用人单位劳动者的宣传教育,使他们了解相关的权利和义务,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对一些企业要有针对性地举办培训班,提高业主的法律意识。
(二)全面落实各项职业病防护措施。各用人单位要建立健全本单位职工健康监护档案,做好职工上岗前、在岗中和离岗时的健康体检工作,承担本单位职业病病人救治的医疗费用,并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有关医疗机构要加强对职业病病人的诊断和救治工作,切实保证职业病病人健康权益。对造成劳动者职业病的业主,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
(三)建立职业病防治长效机制。开展专项整治活动要与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日常监督结合起来,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结合起来,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推进技术进步结合起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职业病防护投入,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从根本上减少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各级政府要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政府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力度,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验收的审查制度,把好企业和个体生产者的准入关,建立健全各项职业病防治管理规章和制度。各有关部门和各级工会组织要进一步加强协调和沟通,建立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和联系机制,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切实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
二○○三年九月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