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民建房管理和国土资源项目推进工作现场会讲话
在全市农民建房管理和国土资源项目推进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市委常委、副市长 ###(2012年8月23日)
同志们:
经市政府研究决定,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农民建房管理和国土资源项目推进工作现场会议。会议的主要的任务是全面加强农民建房管理、推进国土资源项目建设以及进一步做好土地例行督察整改和迎检工作。刚才,##县与##县的分管领导分别就农民建房管理和国土资源项目建设两项工作做了发言,讲得很好。建平局长就农民建房、项目建设、土地例行督察三项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我都赞同,请大家抓好落实。下面,我就进一步抓好这三项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农民建房管理的工作
近年来,国家持续实施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农民收入不断提高,改善居住环境的要求日益迫切,农民建房高峰期相继出现。2010年的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抓住当前农村建房快速增长的时机,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去年,中央领导就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三次发表重要讲话,胡
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两个高度负责”和“三个最严格”的新要求,今年7月23日胡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班上强调,要扎实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大力推动城镇化建设。可见,做好农民建房管理工作对处理好贯彻落实国家政策、促进经济增长与规范建房用地管理、严格保护耕地之间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一)坚持规划先导,强化规划的调控引领作用。从全市农民建房整体情况来看,农民建房呈现选址分散、分布杂乱、随意性强、占地面积大等特点。破解农民建房用地难题,关键要看是否有一个集科学性、合理性、前瞻性和整体性于一体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以全面加强村镇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各地要高度重视详细规划对村镇建设的重要指导作用,着力加强村庄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相互衔接,合理划定村庄建设用地。要对农村的危旧村改造项目加大扶持力度,以缓解农民建房用地指标紧张的矛盾,提高土地利用率。要加大规划编制的资金投入,保障土地利用规划和村镇规划工作的经费,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村庄治理试点,探索村庄建设用地及宅基地用地规模和布局的科学编制,争取全市早日实现“村村有规划,镇镇有详规”的全覆盖。
(二)保障用地需求,加大用地监管的力度。各地对适建区域内的农民建房,应依据相应农村居民点规划,按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安排,保障农民建房用
地有充足的指标,满足农民建房的合理需求,做到在分配计划指标时对农民建房专项指标进行单列。要不断探索用地需求新渠道,采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地灾搬迁移民和生态移民等政策,解决农民建房用地指标“紧”的问题。要坚持“居住向城镇集中”的基本规划导向,把一些地灾隐患区、空心村集中到城镇中心点,以节约建房用地资源。要加大土地执法监管力度,充分发挥好我市四级执法监管网络体系,堵住农民建房“少批多建”、“乱占滥用耕地”等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加强对农民建房收费专项清理整治,坚决杜绝“乱收费、搭车收费”等现象。
(三)维护农民权益,加快推进三权登记发证工作。按照要求,今年年底要完成覆盖农村集体各类土地的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推进包括农户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8月9日市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专题听取了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汇报,##市长要求各地要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确保今年年底前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我市自去年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以来,工作进展情况良好,但也存在认识不到位、工作不到位、经费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等问题。对此,市国土部门要加强调度,及时掌握并通报各地工作进展情况;要强化监督,督促工作不落实的县(市、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要强
化责任,严格落实“两个挂钩、两个不批”的责任措施;要认真总结工作推进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并加以推广。
二、关于国土资源项目建设工作
土地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农业生产和各项建设都离不开土地的支撑。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项目建设用地的需求急剧增加,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在坚守耕地红线的基础上保障项目建设,是当前以及今后国土资源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从保护耕地的角度,要大力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我市是农业大市,全市耕地面积687.09万亩,总量较大,但人均耕地面积很小,低于1.38亩的全国水平,保护耕地刻不容缓。目前,我市在耕地保护上涉及的项目主要有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这些都是法律法规规定、国家和省里强调部署的保护耕地的重大举措。我市的项目规模、项目资金在全省都排在前几位,这既是国家、省对我市的厚爱,也是对我市各级操作能力的一次检验。为此,各地要加大“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和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实施力度,坚持多造地、快造地、造好地,重点抓好历年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和整治项目的建设,实现“耕地保有量、粮食产量、农民收
入、森林覆盖率、发展后劲、对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的六增目标。这里要着重要强调##、##、##三县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按照国土部和省里签订的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协议,2010年至2012年3年内,我市承担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任务总面积为63.7万亩。分布在##县35万亩,##县19.7万亩,##县9万亩。这既是一项专项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请三个县要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实施工作,确保按期保质完成建设任务。在实施土地开发整治项目过程中,要突出保护好生态环境,不得围湖造田,不得非法采砂,不得违法建房。同时,各地要挖潜耕地后备资源,着力推进60亩以下土地开发项目建设,解决好耕地占补平衡的问题。
(二)从服务发展的角度,要大力推进增减挂钩和低丘缓坡等未利用地综合开发试点两项工作
近年来,随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全市建设用地的刚性需求日益攀升,破解用地“瓶颈”,为全市保障发展用地开拓新渠道显得极为重要。各地要高度重视并重点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综合开发试点两项政策,放大增减挂钩和低丘缓坡的现实效应,改变有些地方“缺抓手、缺手段、缺平台”的三缺局面。要严格规范增减挂钩试点,坚决扭转在增减挂钩试点中“重建新、轻拆旧,重城镇、轻农村”的倾向,不得为了盲目追
求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指标而擅自开展增减挂钩试点、扩大试点范围、突破周转指标。要统筹安排低丘缓坡开发利用的地块和时序,避免一哄而上、无序开发,根据低丘缓坡的自然属性和区位条件,合理确定开发用途,做到“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建则建”,节约集约利用低丘缓坡资源,科学安排建设项目。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并考虑农民实际承受能力,防止不顾条件盲目推进、大拆大建,严禁违背农民意愿强拆强建、强迫农民上楼、侵害农民权益。
(三)从服务民生的角度,要重点加快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建设
我市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年降雨非常充沛,分为春季梅雨期和夏季暴雨期,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达309多处,大部分在傍山公路或山坡口,并且主要在村庄、学校等人员集中的区域,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压力巨大。当前,主汛期虽然已经过,但今年的台风“扎堆”奔向我国,对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防汛工作依然需要我们严阵以待。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地灾防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地质遗迹保护等项目的管理力度,加快地质环境项目的实施,抓紧地灾防治项目的施工,确保尽早发挥防治工程的效益。要按照省政府确定的“五条原则”和“七个结合”,加大对申报和实施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落实力度,做好地质灾害搬迁和移民搬迁工作,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
专项资金的投入和管理,保障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经费,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实施重大隐患点的监测预警、勘查、搬迁避让、工程治理和应急处臵。
三、关于土地例行督察工作
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努力,整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要全面完成整改任务,顺利通过验收,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整改工作越到后期越要高度重视,从3月份南京局来我市开展土地例行督察工作以来,我们召开了培训会、迎检动员大会、协调会、座谈会、情况说明汇报会、整改动员会等共10多场大大小小的会议,反反复复强调做好土地例行督察工作的重要性。但是9月份、10月份就要迎接省和国家的验收,时间紧迫。所以,今天我还是想再强调几个事项:
(一)务必明确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是土地利用和管理的责任主体,但从当前的整改情况来看,还有部分的县对整改工作麻痹大意,心存侥幸。各地一定要严格按照“问题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不追究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整改不达标不放过”的总体要求,落实整改责任,高效、扎实推进全市例行督察整改工作。这里我想再强调的是,假如因为某一个县的整改工作不到位而导致全市的土地例行督察整改工作无法顺利通过,无论是哪级政府、哪个部门、哪个人,一经发现问题,必须严肃追究,绝不姑息。
(二)务必把握整改时限。一是各地要按照市整
改方案提出的时间节点推进整改工作,严格按照“既处理事又处理人”的原则,8月底前违法违规案件必须要全部处理到位。二是目前复耕复绿工作还未通过市国土局验收的部分县,要加大复耕复绿的工作力度。三是市政府将在本月底对全市土地例行督察整改工作进行预验收,9月初将申请省验收,各地务必抓紧时间做好前期预验收的迎检工作。
(三)务必做好验收准备。从以往的土地例行督 察验收工作来看,验收我市的土地例行督察工作的不一定是国家土地督察南京局,交叉验收的可能性极大,这就要求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做好验收工作的各项准备。各地要根据验收的内容、标准和要求,逐一做好内业和外业的各项资料准备,对每一宗发生的各类违法违规用地的具体情况要心知肚明,做好详细的解释说明工作,以迎接即将开展的市级预验收工作,为顺利通过9月份的省级验收和10月份的国家级验收打好基础。
同志们,我们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做好农民建房管理、国土资源项目推进和土地例行督察三项工作,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的能力,提升土地管理和利用水平,保障和服务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二篇:关于农民建房管理工作汇报
镇位于县城西部,区域面积87.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4338亩,包括16个行政村255个自然庄,是一个人杰地灵,水资源丰富,美丽的小城。
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的日益提高,以及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建房热又掀起了新一轮高潮,农民建房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我镇在农民建房管理中,紧紧围绕“十分珍惜合理利
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开展了一系列农民建房用地管理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工作机构
我镇于11月先后成立了镇违法违规用地清理工作领导小组、镇违法建房拆除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镇长带头、国土中心所具体实施、应急小分队协助拆除,分管领导、镇包点干部、村包点干部、司法所、派出所、供电所、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部门联动、联合执法、齐抓共管的良好执法氛围。
二、工作目标
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以及新农村建设布点规划的农民建房,在用地户依法申请基础上给予完善用地手续,每户只收取工本费5元,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以及新农村建设布点规划的农民建房,坚决予以拆除并复耕复绿,尽快消除违法状态。
三、奖惩措施
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是本村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各村通过种种途经做好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及时掌握本村范围内土地利用情况。发现土地违法行为应及时制止并报告,镇政府加大对耕地保护工作的督查力度,按照亳州市纪委(亳纪发11号文件精神及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制定以下奖惩措施。
1、一年内无一处违法建房的,奖励村书记5000元、村主任5000元、村包组干部元、镇包点干部元;
2、凡是有一处违法建房未上报的,村包组干部撤职;
3、统计一行动联合执法,镇、村干部不准擅自离岗、包庇或阻挠、煽动违法建房户,将给予停职、停薪处理。
四、具体做法
1、宣传发动、营造氛围。
我镇印发了千余张《镇人民政府关于农民建房的公告》张贴到每一处违法建房、村部及每一个自然庄,除此之外,还利用违法用地查处宣传车,进行宣传,使群众认识到自觉保护耕地的重要性,从而做到保护耕地,人人有责。
2、合理利用土地,做好新农村规划和布点建设规划。
新农村建设规划关系到全镇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也是从源头上防治违法建房的途经之一,为些,镇政府极为重视,请合肥城乡规划院和阜阳规划院对16个村做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并和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和土地置换、土地复垦进行有机结合起来,从而确保耕地总量达到占补平衡。
3、聘用村级信息员,使违法建房消除在萌芽状态。
每村聘用一名土地信息员,共聘用16名,信息员大多为行政村干部,每人每月发放100元信息费。从而为违法建房按上了电子眼。
4、加强了对建筑市场的管理和规范
本镇范围内建筑施工单位必须具有相关资质,无资质的一律不准给农民建房,否则,没收其施工工具,并加以处罚。有资质的建筑施工单位不得给无用地手续的农户建房,并签定《安全生产合同》。不按上述规定施工的,没收其施工工具,并加以处罚,出现重大安全事故的,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5、部门联动,联合执法
国土所发现违法用地时,关口前移,不出地平,及时给予拆除,如果违法建房户仍然建房,造成严重后果时,我镇将统一行动,镇长亲自带队,镇全体领导班子、国土所及应急小分队负责拆除,收到了拆除一处,教育一方的良好效果。
总之,一年来,我镇共查处违法用地60余起,拆除违法建筑100余间,化解在基层土地纠纷20余件,以此受到了上级的表彰,今后,我镇将加大违法建房的查处力度,要严查快处、快拆、快落实,坚决做到辖区内违法建房发现率100%,拆除率100%,努力实现我镇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
第三篇:项目推进现场会汇报材料
项目推进现场会汇报材料
201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靖远县发改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项目建设会议精神,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机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全面实践“把思路转变成战略,把战略转变成规则,把规划转变成政策,把政策转变成项目,把项目转成效益”的发展战略。现就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全县共确定重点项目**个,其中新建*个,续建*个,前期*个。在**个重点项目中,农林水项目*个,工业交通类项目*个,教科文卫及民生类项目*个,城镇建设及基础设施类项目*个,社会事业类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今年计划完成投资**亿元。截止*月*日,共完成投资****亿元,占计划的***%。另外,全县还有***项目***个,已完成投资***多万元。1、2、3、4、二、2012年重点项目工作措施
(一)突出产业特点,梳理筛选优质项目。结合我县实际,坚持量质并举,重点突出大高新项目、装备制造业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今年我们筛选确定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服务业项目等式。这些项目既有利于提升我县城市功能,优化我市产业结构配置,又为我县***作出了贡献。
(二)积极采取措施,加快项目推进。建立了县级领导包重点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通过定期召开现场办公、联席会等形式,督促和帮助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土地、资金、配套建设、拆迁补偿等要素制约,确保了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三)加强项目储备,保持发展后劲。为使重点项目可持续发展,我县市建立了重大项目储备工作责任制,对有条件实施的项目,排出顺序、确定实施步骤,积极协助项目做好勘探、认证和建设前期手续办理工作。目前已初步储备了总投资**元的****、总投资**元的****等**个大项目,总投资**亿元,为以后重点项目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到位力度需要加大。今年**个重点项目中,部分项目需要尽快协调确定投资方,加快资金划拨进程,为项目提供重要资金保障。
(二)部分项目手续还不完善。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批“大、高、新”项目纷纷落户我县。但有部分项目在推进过程中,手续不够完善,影响了项目建设进
程,需要相关部门单位进一步加强协调沟通,逐一梳理项目存在问题,尽快给予解决。
三、推进重点项目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012年是我县经济发展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之年。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充分结合国家现已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根据我县实际,做好下半年的重点项目工作仍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要加大项目服务力度。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重点项目工作组织领导。要继续推行重点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县级领导包项目责任制,定期调度项目进度,推动项目建设。把重点项目工作纳入各项目单位目标任务,对逐个项目制定推进计划和任务分工,责任到人,及时汇报项目进度。二是加强协调,做好项目推进工作的有效衔接。督促各项目责任单位尽快梳理项目存在问题,对涉及土地、环评、建设等手续不全的项目,能及时对上报告情况。实行重点项目特事特办制度,特别是对新开工项目,能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使其能尽快完善建设条件,尽快开工建设。三是强化责任,加大重点项目考核力度。强化项目动态管理机制,严格落实月报表制度,每月报送项目进度、问题、措施和建议等信息。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开展项目督查,及时出具督查报告,报县委、县政府领导审阅。建议加大重点项目考核分值,为确保项目年底出形象、出效益,超计划完成任务
提供重要保障。
(二)要加大定向招商力度。我们将紧密结合今年转方式、调结构的新形势,按照有利于我县产业机构优化升级原则,进一步加大定向、定位、定点招商力度,特别是要在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招商上实现重大突破。及时了解掌握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省市项目发展扶持计划和精神,力争再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
(三)要加大项目融资力度。一是加大对上资金争取力度。借助国家继续实施扩内需政策,充分发挥各主管部门的工作优势,尽快整理上报材料,积极争取更多上级财力资金支持。二是推进银企合作。密切关注和跟踪国家货币信贷政策,协调各有关部门积极帮助项目单位争取银行贷款,力促在建项目资金到位。三是鼓励企业实施自筹。抓住国家鼓励民间投资发展机遇,通过加强信息发布、产业引导、放宽领域等措施,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加快项目进展。
第四篇:工业园区农民建房管理责任书
工业园区农民建房管理责任状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切实做好农民建房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和《关于进一步规范武宁县城规划区内农民建房的通知》、《武宁县村镇规划建设暂行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园区工作实际情况,特与各村签订如下责任状:
一、县城规划区内及县城规划控制区内,必须按照规划要求,报县城乡规划局审批后方可供地建房。
二、村“两委”要高度重视农民建房管理工作,把该项工作列入村“两委”重要议事日程。村支书为第一责任人,村委会主任为直接责任人。村支书要亲自研究、部署本村的农民建房管理工作,亲自主管农民建房,并成立村农民建房管理巡查队、村级监管信息员等队伍,抓好农民建房管理工作。
三、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强大的宣传氛围,利用各种会议、宣传车、公开信、宣传册、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农民建房的法律、法规、规定。在主要公路两侧、人口密集地方树立大型宣传牌。
四、严格农民建房申报审批程序,落实“两次公示”、“四方会审”的审批要求。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由建房人提出申请,报园区管委会审批,经审批同意后报县城乡规划局,并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建房人凭《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依法缴纳耕地占用税后,到城郊国土资源管理所申请办理建房用地手续。开工前,“两次公示”即户主申请,村委会初审后第一次公示,园区管委会审核后第二次公示;“四方会审”即园区建房办、国土所、规划所、村委会四方共同审批,并现场放线定位,定位放线时村包组责任人必须到场,定位后建房人方可按定位四址动工建房。建房人必须严格按照放线定位四址建房,擅自改变、扩大面积一律予以拆除,村、组、国土、规划部门要加强建房动态监管。
五、节约用地,推广集中建房。按统规统建和统规自建的要求,逐步减少零散建房,尽量集中建房,严格控制公路红线范围内建房、占用基本农田建房、开天窗建房、切坡建房、占用河道建房。推广新户型建房,凡新建房户必须建新户型,要加强对建筑工匠的培训,确保建筑质量和安全。
六、新建的房屋必须按建房办提供的新户型图纸建房,由建房申请人与园区建房办签订建房合同,并由建房办监管到位。
七、为预防地质灾害,严禁砌坡建房,如受地理条件限制,确实需要砌坡建房的,必须按规划和国土要求,做带砌坡,待地灾隐患排除后,方可按程序办理建房报批手续。
八、加强日常监管,加大巡查和监管力度,对违法违规建筑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实行每天一报告制度,绝不允许出现知情不报、瞒报漏报现象。
九、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把规范农民建房管理工作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对村干部渎职失职、不作为乱作为,坚决按照《武宁县违法违规建设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处理。
十、加强督查,严格考核。对在检查、暗访中发现违法违规建房的,及时予以通报,并严格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年终对村农民建房管理工作进行考评,考评结果记入村经济考评总成绩,考评不达标一律实行“一票否决”。
管委会主任(签字):
村主任(签字):
二0一五年三月二十五日
第五篇:农民建房管理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和规范农民建房管理专题调研的报告
根据县委安排,县政协组织县规划、国土、建设三个部门有关人员和部分政协常委、委员,就我县农民建房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马坳、大桥等乡镇,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召开镇村干部、机关部门负责人和群众代表座谈会等形式,深入了解我县农民建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真剖析问题的根源,积极探讨加强农民建房管理的有效途径。调研组还分别赴我省武宁县、河南省兰考县、安徽省肥东县、宿松县等地,考察学习他们在农民建房方面的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农民建房主要特点
(一)农民居住条件持续改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县农民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根据调查了解,全县农民人均住房面积已由改革开放前不足20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45平方米。马坳镇10082户农民、征村乡4409户农民中,有90%以上的农民都在改革开放后新建了住房,其中60%以上新建于近20年。同时,农民建房品位也不断提升。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民建房以满足生活基本需求为主,九十年代建房以居住改善为主。进入新世纪,农户建房已进入到居住和享受共发展的阶段,越来越重视户型设计、风格品位、内在质量等,并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房屋的装修,并逐步向庭院式、别墅式方向发展。近两年,上杭乡、马坳镇等部分村民新建住房都是二三层新式楼房,每栋花费资金都在20万元以上。
(二)农户建房投资持续增长。根据县农调队调查显示,近年来,全县农民建房投资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2006年以来,全县农民建房投资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据调查,征村乡和马坳镇在近两年,分别新建住房328户、245户,户均投资近14万元。农村建房对于农村拉动建材、家电等市场消费的作用十分明显。较多农户在搬进新居后配置数字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用电器,享受型消费在农村已逐步发展。根据大桥镇对当前正在建房的农户调查,新建房投资装修户均在5万元左右、配置家用电器和家具达3万余元。
(三)农民建房需求持续提升。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民对改善居住条件的意愿明显增强,许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的简易二层砖混结构楼房都进入了翻建期。加上新农村建设村庄改造、移民扶贫等实施,当下农村到处都有建新房、盖新居的场景。今年,上杭乡农民新建房屋106栋,大桥镇有176户农民申请新建住房,马坳镇今年申请建房的农民有50多户,还有860余户建房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村民有拆旧建新的想法。在农民人均住房面积大为改善的情况下,提高住房品质仍将成为我县农民今后建房的主要需求。
二、存在问题
(一)建房选址散乱。在宅基地调换和土地流转不畅的情况下,加之长期以来规划缺失,农民建房随意选址行为普遍存在。有的“追”公路建房,采取乱占责任田地、私自买卖集体土地等办法,傍乡村公路而建,甚至建在公路红线内;有的居民点布局零散,哪里地势好、“风水好”、交通方便,住宅就建到那里,傍山切坡建房、侵占河道建房、“开天窗”建房等势头难以遏止;有的村庄呈“环状扩张”,新房不断向外围延伸,四周新房林立,村内破破烂烂,建新不拆旧,形成“空心村”。白岭镇在桃树河综合治理中,就有20多户因侵占河堤建房被拆除,造成极大浪费。大桥镇礼源村陈家大屋30多户农民,在村庄四周建新房后,老屋堂仅剩3户住户,大多空房已成破房、危房,却无法拆除,象这类外新内破的“空心村”,全县到处都存在。建房选址散乱造成农村废弃地、闲置地及空置房屋不断增多,公共基础设施配套难以到位,村容不整洁,“只见新房、不见新村”,或“只见新村,难有新貌”,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违建现象严重。由于管理缺位、监管缺失,农民违规违章建房现象比较突出。有的未批先建,不申请、不报批,不办任何手续,偷建、抢建、突击建行为大有人在。大桥镇朱溪村和马坳镇十甲村因申请建房审批难,便纷纷不经报批在柯龙线两旁突击建房,有的少批多建,多占超建。相关法律法规和县里有关文件明确规定,农民建房每户占用非农用耕地不得超过 200平方米,占用原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的不得超过180平方米,占用农用地建房不得超过 120平方米。但实际中普遍超标,甚至出现“做三分田的房要占用一两亩”现象。有的违法侵占田地建房,大量的良田好地被擅自改作宅基地使用。大桥镇墨田村在2006年有耕地1500亩,去年统计剩下1200亩,除少数抛荒外基本被占用建房。“一年挖塘、二年栽树、三年抛荒、四年建房”,大桥镇农民的顺口溜,形象地描述了农村蚕食耕地建房的的现状。有的“一户多宅”,大桥镇礼源村672户农民中,约有 65%村民拥有两处以上宅基地。违法违章建房
现象致使大量耕地被蚕食侵占,违反了国家土地政策法规,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三)质量参差不齐。前些年,县规划部门编制了《新型农村住宅图集》,并免费供农民建房选择,但受观念、资金等因素影响,我县农民建房普遍样式单
一、户型简易,大多为砖混结构的“火柴盒”式平顶房。加上农民建房管理监督相对滞后,缺乏技术指导,致使房屋结构
不尽合理,防灾抗震能力较弱。当前,我县农民建房没有实行施工许可制度,农村个体工匠绝大部分是“土瓦匠”,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建筑知识缺乏、质量意识淡薄,施工过程中既无规范设计图纸、也无质量监管程序,都是凭经验施工,造成施工质量难以保障,建筑品位和档次普遍较低下。
三、农民建房管理难的主要原因
(一)村庄建设规划滞后。一是村庄建设缺规划。各地镇村干部和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均反映,由于绝大多数村庄没有编制建设规划,建在哪?哪里能建?哪里不能建?怎么样建?村民无从知晓,建房无章可循,致使农民建房随心所欲,违规违章建房时有发生。二是现有规划欠科学。2006年实施新农村建设政策以来,县委、县政府曾启动了以行政村为单元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但没有完成。已修规划编制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农民建房需求,许多村庄周边没有预留建房用地;有的由于过度超前,不切合农民从事生产生活实际而难以实施。同时,现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虽经过修编,但由于与村镇建设规划编制不同步,致使土地利用规划情况与农民建房用地需求矛盾时常突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预留的建设用地,可能农民不愿接受;符合新农村建设规划且农民又愿意建的,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却为禁止建房的基本农田。两个“规划”无法有效衔接,使规划的引导作用并不明显。三是规划执行落地难。调研中发现,有的村庄虽在新农村建设中有规划,而实际建设却并不按规划执行。规划挂在墙上成装饰,丧失了在建设指导中的权威性。
(二)管理失位缺位越位。一是县乡管理失位。2008年1月1日,新的《城乡规划法》正式实施。2010年8月1日,《江西省城乡规划条例》颁布实施。两个法规对城乡规划的制定、实施和责任管理主体都有明确规定。但近些年,我县在具体实施中存在重城镇、轻村庄的倾向,县乡两级人民政府没有将村庄规划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来组织实施。近两年虽制定颁发了《关于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修府发[2009]1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工作的意见》(修府办发[2010]4号)、《修水县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管理规定》(修府办发[2010]17号)、《关于加强和规范农民建房的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文件,但贯彻执行不得力,监督检查不到位,问责机制不健全,管理存在失位。二是部门职责缺位。2005年,国家实行农业税费改革后,农民建房只收取证照工本费。因此,国土、规划等相关职能部门出于利益追求,忽视和放松了对农民建房的管理;乡镇“无钱可收、无利可图”,也畏难推诿;其他相关部门则事不关己、袖手旁观。加上规划、国土等乡镇基层站所管理力量薄弱,专业人才严重紧缺,监管力不从心,部门协调机制不完善,也致使管理难以到位。目前,县国土局在全县设有8个乡镇中心所,每个中心所要负责周边四五个乡镇的用地管理。如大桥镇土管所仅4名工作人员,管辖范围涉及大桥、余段、水源、上衫等4个乡镇,对庞大的建房户申请需求无法进行有效的审批指导,也根本无法实施有效的建房用地监管。去年,我县曾在几个中心集镇设立规划所,但除太阳升镇外,人员或没有到位,或被乡镇政府借用,无法人尽其专,对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也就形同虚设。三是村级组织越位。对农民建房乱象,有村干部形象指出:“村干部是揣着明白装糊涂,镇干部是揣着糊涂装明白。”许多村级组织对发生在眼皮底下的农民违建现象,不仅置之不理,还以所有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越位行使对集体土地的所有权,擅自将农用地出让、转让、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造成了农村用地秩序紊乱。少数村组干部越权批地,引起群众的误解,以为建房不收费,只要村组同意,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建房,不需办理报批手续。
(三)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受国家耕地保持政策限制,2005年农民新增用地建房实行计划管理以后,省市下达我县农民建房新增用地计划指标严重不足,近年来基本没有安排。加上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建房用地指标受城市规划、项目建设的制约较大,在化解供地需求时,存在重城市、重项目、轻农村、轻农民的现象,农民建房需求与土地供求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部分有建房需求、符合条件的农民,在审批不到宅基地的情况下,便冒险违规违章建房。
(四)群众法律意识淡薄。长期以来,由于政策法规宣传普及不够,农民对建房是否要规划、设计、报建、验收等,均缺乏足够的认识,对规划了解不够。当前,很大部分村民还存在着土地“谁耕种、谁所有”的观念,认为土地的所有权是自己的,自己想怎么建都行,进而也就导致占用农用地建房、以及非法占用土地的现象严重。加上受传统封建思想和传统习俗的影响,农民建房历来有由“风水先生”决定房屋朝向、方位和结构的习惯,缺少科学建房、依法建房的观念。调研中,马坳、征村等地群众反映,目前农民建房审批牵涉的部门多、手续较繁杂、审批的流程复杂、手续繁琐,这也严重影响了农民依法报批的积极性。
四、外地加强和规范农民建房管理的经验借鉴
调研组通过赴外县考察学习发现,各地对规范和加强农民建房管理的模式虽不尽相同,但他们在宅基地管理、村庄土地整理流转以及拆迁安置和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的探索,为我们加强和规范农民建房管理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坚持规划引领是加强和规范农民建房管理的关键所在。武宁、兰考、肥东、宿松四县都把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放在加强农民建房管理的首要位置。武宁县在2008年启动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利用两年时间,以乡镇为编制主体、以自然村为规划单元,全面完成了全县1871个自然村庄规划,规划编制率达92%以上,做到“没有规划绝不允许建设”。肥东县在2006年和2009年,先后开展了新农村规划和“百村规划”,完成了全县18个乡镇共263个新农村建设规划,提出规划中心村、改造集镇村、整治自然村、建设园边村、培植特色村、合并弱小村等六种规划建设形式,为农村建房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强化履职问责是加强和规范农民建房管理的根本保障。武宁县在出台《关于贯彻落实《江西省村镇建房规划审批办法》的实施意见》后,陆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县城规划区内农民建房等活动的通知》、《武宁县违法(章)建设行为责任追究处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县各乡(镇)房屋建设批后监管的通知》等相应配套文件,使全县农民建房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违规必查、失责必究。乡镇设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指导站,配备管理人员,所长由乡镇分管领导担任,并将农民建房管理纳入乡镇目标管理考评。兰考县成立由县委书记为组长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将农民建房纳入同计生、维稳同样重要的位置来抓。在全面完成村庄建设规划的同时,对率行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并走在全市前列的乡镇正职和分管副职优先提拔重用;对按规划建新房累计达到70%以上或受到市级以上表彰的村,村支部书记工资提升3倍。宿松县明确以乡镇为管理主体的管理体制,乡镇成立村镇服务站,履行规划执行、建房审批、手续办理等职责,县财政连续4年每年拿出500万元进行奖补。
(三)突出机制创新是加强和规范农民建房管理的活力之源。肥东县以土地整治为抓手,通过用地置换、增减挂、整村推进等项目,有效破解了新村建设中资金筹措、土地利用、产业经营等难题。大力推进中心村建设,2007年来共实施39个村庄建设项目,4549户搬入新村,累计新增耕地103002亩。该县运用土地整治产生的资金收益,即对闲置废弃的宅基地复垦成耕获得每亩8万元补偿,再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对农民拆除旧房按房屋结构给予每平方米100至240元补偿,对进入规划区集中建房的村民,新建一层、二层的分别给予10000元和15000元奖励,从而极大地调动农民集中建房的积极性。武宁县、兰考县用活新农村建设、移民扶贫、危房改选等政策,整合惠农涉农资金,重点用于新村或新型社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对农民新建房屋、拆除旧屋、耕地复垦等给予奖补,积极引导农民集中建房。兰考县还采取整合流转土地、合并迁建、商业化运作等模式,集中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四)注重以人为本是加强和规范农民建房管理的重要基础。无论是规划建设、户型选择、项目实施等方面,四县都尊重群众意愿、广泛听取意见、发动群众参与,让群体当主体、唱主角、得实惠。武宁县规划和国土所实行限时办结承诺制,全程帮助村民代办各种建房审批证件手续,以优质服务取信于民。宿松县财政连续4年每年拿出500万元对农民建房进行奖补。特别注重对个体工匠的培训,提高个体工匠的实用技能,做到持证上岗,有效保证建房风格统一和质量安全。以人为本赢得了村民的最大支持,依法依规建房逐渐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五、加强和规范农民建房管理的建议
(一)规划先行,发挥规划引领龙头作用。一方面,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村庄规划是确保农村有序建房的依据和基础。针对我县村庄数量点多面广、规划技术力量严重不足的现状,根据村庄规模大小、基础条件、地理位置等不同情况,要按照“能进县城的不留集镇,能进集镇的不留村组,能集中居住的不分散安置”的布局走向,突出“注重长远,有序推进;合理用地,适度集中;生态优先,突出特色”的村庄规划设计理念和“一个保持、两个突出、三个不搞、三个配套”的规划编制原则(即保持修水农村传统文化特色;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突出农村田园风光;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水、电、路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房屋设计配套),以自然村为主体分类编制好村庄建设规划,既彰显前瞻性,又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注重现实可行性。政府要加大投入,按照“县级财政补一点,编制单位出一点,乡村两级筹一点”的办法,切实解决规划编制经费,力争实现村庄建设规划全覆盖。另一方面,狠抓规划执行落实。在充分考虑农民现实和未来需要的前提下,注重乡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规划的衔接,避免村镇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脱节、相矛盾,保持规划的统一性和协调性。村庄规划编制中充分尊重和体现广大村民的意见,发挥村民理事会作用,增强农民执行规划的自觉性和严肃性。建立健全保障规划实施的配套措施,实行村镇规划公示制度,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全程监督、全方位管理。
(二)明责确权,建立齐抓共管联动机制。一是健全机构队伍。切实提高对农民建房管理重要意义的认识,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高规格领导机构,部署、指导、协调、督查农民建房管理各项工作。实行乡镇属地管理原则,真正把乡镇作为农民建房管理的责任主体。成立乡镇规划建设分局或站所,核定全额拨款副科级事业编制,业务分别归口县规划局和建设局管理,所长或由乡镇分管领导兼任,具体负责协同国土所做好农民建房的批前审核、批后监管和建设管理等工作,确保“有人做事,有权管事”。建立健全县、乡镇、村组三级监管巡查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新格局。二是强化制度保障。县委县政府尽快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和规范农民建房管理的政策性文件,着重研究“一户一宅”政策落实、农民建房审批程序简化、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违法(章)建房查处及责任追究等有较强操作性的政策意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民集中建房、土地平整、旧村和空心村改造等项目。三是严格考核奖惩。完善政绩考核制度,将农民建房管理工作纳入乡镇目标管理考评内容,把农民建房管理纳入与计划生育、信访维稳同等重要的位置。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乡镇、有关部门及相关责任人的渎职、失职行为将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三)创新机制,破解农民建房制约难题。按照“创新思路、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农民建房政策激励和利益导向机制,着力解决 “房在哪里建、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筹、人往哪里走”等关键难题,促使农民统一规划建房。
一是政府主导、以奖代补,因地制宜推进村庄改造。针对当前农村即将迎来第三批建房热潮的现状,要根据“规划先行、节约集约、尊重民意、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新农村建设,试点实施旧村旧房和“空心村”整体改造工程,着力推进村容村貌整治,配套实施水、电、路等美化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村庄改造遵循“以点连线、以线连片、分层推进”的工作方式,先从城郊、公路沿线开始做起,逐步辐射到边远山区;先从有条件、有基础、群众有热情的村庄开始,再辐射到经济较薄弱的村庄。以财政扶持资金为引导,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县财政设立村庄改造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申请改造的乡镇和村庄社区,分类分档给予资金奖励。对农民按照规划要求和标准改造验收合格并拆除旧房到位的,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
二是土地整理、有偿调剂,统筹解决建房用地需求。以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相结合为核心,在调整现有存量土地上做文章,通过农村土地整治,挖掘潜力,增加耕地面积。大力开展农村宅基地整理,允许以房屋置换建房指标,探索建立宅基地有偿退出和调剂的机制。对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项目的新增用地,实行全县统筹安排,由县土地储备中心按价予以收购或出让,形成的土地收益,全部用于农村村庄与危房改造等项目建设,调动乡镇村组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土地整理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基础的平台作用,把土地整理与农村住房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对村庄改造、移民安置和危房改造的村庄,可采取“先建新房、后拆旧房,先补偿、再拆除”的政策,建一批、搬一批、拆一批、复垦一批,以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使用计划的前提下,适当优先安排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用地计划指标。对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中涉及的新增建设用地,在土地利用计划中安排5%用地指标予以保障。
三是整合资金、拓宽渠道,加大农民建房资金扶持。坚持以县乡政府为主导,创新资金整合机制。在加大财政投入和土地整理收益奖补的基础上,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县级统筹使用”原则,在维持各类支农资金投向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将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村庄改造、危房改造、集中建房等项目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坚持以受益农民为主体,创新民间投入引导机制。发挥村民理事会作用,把农民建房、村庄整治交给村民理事会决定,引导村民积极投入,努力探索“资金民筹,方案民出,支出民审,管理民营”的民建民管新路子。坚持以社会力量为补充,创新社会共建机制。积极动员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中来,通过捐资捐物等形式,帮助开展集中建房、村庄整治、危房改造等项目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实行贴息或无息贷款,鼓励农民通过林权抵押、联保贷款、住房抵押等形式缓解资金压力。同时按照“能免则免、能减则减”的原则,实行涉农建房项目税费按最低标准收取的费用减免政策。在村庄规划区内按标准统一建房的农户,采取以奖代补、实物补贴的方式给予一定补助。对采用新户型建房的,通过补助减轻农民建设资金的压力,促使农民选用新户型建房。
四是培育典型,以点带面,积极引导农民集中建房。紧紧抓住市县重点示范镇建设契机,把农村住房改造与集镇、中心村建设相结合,进一步优化村庄布点,积极引导农民往县城、集镇和中心村集聚。重点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村庄,依托移民扶贫、灾后重建、地质灾害安置、危房改造等政策,采取“统一规划,村民自建或联建”的方式,大力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和中心村建设试点,把不太适合人居住的村庄聚集到更适宜人居住的地方,把分散农户逐步向城镇转移,把小村逐步并入大村,让农村实现聚集发展。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逐步培育一批特色鲜明、配套完善、产业发展的中心村。积极探索户籍制度改革,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政策激励的原则,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村居民到集镇建房或进城购买商品住房。集镇建房或进城农民可保留农村田地山林承包权不变,享受涉农优惠政策;进城购买商品住房的农村居民,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并不再申请宅基地的,由宅基地所在乡镇据实际情况给予每户(一宅)一次性奖励,原承包土地和宅基地由村集体组织收回,统一安排使用;对进城购买商品住房落户的农村居民,在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
(四)整疏结合,规范农民建房管理措施。
一是全面清理建档。开展一次全县农村住房建房情况普查,摸清底数,对全县农村每户人口、年龄结构、宅基地位置、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房屋结构、新旧程度和用地审批等实行严格登记造册,完善宅基地台账登记管理,为 “一户一宅 ”政策的严格执行奠定基础。完善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制度,对于符合农村村民个人建房条件,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农村宅基地建房许可条件的,未办理建房手续已建房户,按程序申请补办审批手续。
二是规范审批程序。严格执行村民申请、村(居)委会公示、规划建设管理站所和国土所初审、乡镇会议研究、报县职能部门审批以及批后公示、规划放线等程序,依法依规审批管理农民建房;农民建房竣工后由乡镇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严格落实农民建房“一书一证”制度,凡不符合村庄规划要求的不予审批。引导乡镇和部门转变重管理、轻服务的观念,积极探索便捷的农民住宅建设和管理审批办法。在各乡镇设立专门便民服务窗口,受理农民住宅建设申请,提高审批效率,减轻农民建房负担。
三是加强建房监管。发挥村级组织作用,建立村(居)委会和村民小组信息管理员和举报奖励制度,确保在第一时间掌握农民非法用地、违法建房等信息,及时向镇(乡、街道)报告。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农民建房监管工作小组,每月或每季至少一次对各乡镇农民建房管理工作进行督查,严格农民建房选址、户型、面积等方面的监管。开展乡镇违法违章建房专项整顿,对于擅自建房,少批多占、超面积建房的,实行“占补平衡”政策,按相关规定处罚。对于强行抢占耕地、违法占地建房,影响很坏的典型案例,公开曝光处理,强行拆除。实行农民建房保证金制度,农民申请建房缴纳一定金额的建房保证金,房屋验收后,若无违建现象则保证金如数退还。
(五)宣教并重,构建农民建房服务体系。着力做到四个一。即:发放一本工作手册。把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制成《农民建房指导手册》,免费发放给农民。编制一本建房图集。结合农民建房的功能需求,为农民统一设计、免费提供通用图设计图纸;把规划建设、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节约用地等具体化,提供多份房屋设计图纸供农户选择,并以乡规民约的形式确保乡村建设统一风格、配套和管理。培训一支工匠队伍。实施“农村个体工匠免费培训教育工程”,建立个体工匠持证上岗制度和动态管理制度,切实增强个体工匠的法律意识、规划意识和创新意识,使个体工匠成为农村建房的“技术员”、新房型的“推介员”、新理念的“宣传员”。同时,因地制宜引导鼓励农民对已建成的房屋进行“平改坡”改造,优化住宅造型效果,有效提升农民建房的质量安全和建设品位。办理一套法律证书。强化服务意识,及时依法为建房户办好“一证一书”,即《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批准书》,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