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江苏、山东三地商会发展调研报告
上海、江苏、山东三地商会发展调研报告
研究室商会发展课题调研组
2010年3月12日到16日,全国工商联研究室商会发展课题调研组赶赴上海、江苏、山东等地,就商会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短短5天时间里,在当地工商联的大力配合下,调研组分别召开了5次商会负责人座谈会,走访了上海市工商联钢铁贸易商会、山东烟台市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烟台市莱阳市服装鞋业协会、烟台市化工企业商会、山东青岛市开发区商会、南通市工商联家纺商会、南京市工商联餐饮商会、航运商会等多个商会,考察了上海德力西集团公司、山东烟台荣顺鞋业、中天科技集团等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家、商会的有关负责人员面对面交流,认真听取和了解了商会发展的基本状况,并就商会发展模式、有关政策建议等展开了热烈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有关专家参与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三地商会发展基本情况
调研组着重就各地商会组织组建、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从调研情况看,三地商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商会数量有增长。伴随全国工商联商会组织迅猛发展的态势,加上本地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江苏、山东三地的各类商会组织蓬勃兴起,极为活跃。截止目前,山东的商会组织数量已经达到1800个,江苏的商会组织数量已经达到1550个,上海的商会组织数量已达到216个。
2.商会结构有变化。在三地商会组织发展中,逐步形成了行业商会、同业公会、乡镇商会、街道商会、异地商会、市场商会、开发区商会等各类商会组织共同发展的格局。以山东烟台市工商联为例,截止2009年底,全市共建立街、镇商会152个,行业商会49个,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商会组织网络。在青岛市,市工商联建立街道(乡镇)商会169家,各级各类同(行)业组织共70家。其中,异地商会独树一帜、发展迅猛。比如,江苏省工商联系统已有异地商会133家;上海市则有异地商会24家,最早成立的上海广东商会已经成功运行达15年之久。
3.商会运行有办法。三地商会通常由业内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担任会长单位,作为企业家会长在商会运行上往往借鉴企业运行管理模式,非常注重制度建设,在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管理下,强调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商会运行充满活力。比如,青岛市温州商会是一家由青岛市工商联主管的法人社会团体,在领导班子问题上采取公开竞争推选会长办法,将会长的施政纲领、会费承诺等与会长竞选挂钩,既保证了会长的商会运作 能力,也保证了商会的经费条件。三地多家经费宽松、运行良好、影响力大的商会,在开展服务活动方面均采取了市场化、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将商会服务活动与会员间的经济贸易合作、会员企业的业务拓展以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等企业经济社会活动结合起来,为商会真正形成“服务立会”提供了良性的、充满活力的运作机制。
4.商会工作有创新。进入新世纪以来,许多地方商会发展环境日益改善,商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一方面,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许多商会将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新的工作内容。如山东省莱阳市工商联从2008年开始,通过开展“民企帮村”、“民企联村”活动,积极组织会员企业参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指导那些具有“创新、创优、创业”精神和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民营企业培育和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100余家。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地商会纷纷在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方面做文章。如江苏南通市工商联家纺商会,在纳米比亚设立了作为境外异地行业商会的纳米比亚南通家纺商会,该境外商会还设有健全的党组织。
5.商会作用有发挥。从三地调研情况看,商会并不是会员企业的松散联合,而是对会员企业发展、行业发展、区域和谐等多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的社会团体。比如,上海市工商联钢铁 贸易商会,在为会员企业提供商贸信息、增加贸易资源、创造贸易机会帮助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还区分会员企业人力资源的不同层次组建设立经理人联谊会和青年会,对企业主阶层以外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普通青年员工提供服务,帮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还区分服务内容的不同领域,开展经贸交流活动提升企业经济发展水平,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企业主的业余文化生活,开展公益慈善活动提升企业主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各地商会紧紧抓住去年九月份以来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契机,纷纷开展和加强了商会党建工作,在凝聚人心、团结力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各异地商会则在推动原籍地和本地间招商引资等经济合作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6.商会属性有体现。工商联既是人民团体又是商会组织,一直以来,就如何体现工商联自身的商会属性,各地工商联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工商联的商会属性逐步体现。青岛市工商联在会员管理方面做了成功的尝试。2009年7月底,青岛市工商联信息处理中心正式成立,会员企业的数量、基本信息等摸底工作逐步展开,会员相关信息交换量不断扩大。南通市工商联把指导、推动行业商会规范运作、开展活动、发挥作用作为工商联工作的重要方面,积极推动行业商会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创建品牌,得到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认可。三地还在促进商会作用发挥最大化、整合商会协会资源等方面进行了有效 尝试。调研组在江苏南京调研时发现,尽管工商联目前还不拥有行政职能,但与作为业务主管部门的政府机关相比,工商联在主管理念、商会管理、会员服务上方式更灵活、工作更到位,一些原有的协会主动要求加入工商联,接受业务主管。如江苏省工商联玩具行业商会的骨干基本都是从成立较早的玩具业协会中分化出来,并以江苏省工商联作为业务主管单位。南京市工商联下辖的南京市工商联家具业商会与家具业协会采取了“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作方式,由经信委和工商联同时作为主管机关,避免了商会和协会的恶性竞争问题。还有的商会则采取了与协会互为团体会员的有效办法。二、三地商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工商联系统下的商会组织发展无论是在数量规模上,还是在社会影响力方面,都已经具有一定的发展水平。但受制于商会法制建设的滞后,以及工商联业务主管资格的欠缺,三地商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都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从本次调研情况看,工商联系统下的商会组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商会的代表性或会员覆盖面问题。各类商会组织是各类企业自愿联合形成的团体,会员企业是商会存在的前提和根本。一个商会的会员企业数量多寡、规模大小决定着该商会在本领域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也从根本上决定着该商会的健康发展。调研情况反映,三地商会组织的会员企业数量一般占当地同类企业的10—20%之间,但通常包括了当地同类企业的龙头企业。在这一点上,与作为中国民间商会的全国工商联类似,全联有企业会员100万左右,在740多万注册私营企业中也不到15%。但是,与政府部门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的行业协会相比,商会的会员覆盖面仍比较小。
2.地方工商联在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资格问题上发展不平衡。本次调研的上海、江苏、山东都属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但当地工商联在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资格问题上情况极为悬殊。据介绍,在全国工商联获得全国性社会团体业务主管资格授权之前,山东省部分地区的政府就授权工商联作为商会业务主管单位,比如青岛市以及青岛市所辖的各区县,比如江苏无锡市。目前,山东省工商联的社会团体业务主管授权也在积极进展当中。但上海市工商联在这方面的工作基本上进展不大,甚至还面临着相当顽固的阻碍。江苏省工商联下辖工商联组织大多还未取得相关行业组织主管授权。
3.协会商会间的竞争与合作问题。调研中发现,当前工商联商会与政府行业协会之间,类似范围、不同层级的商会之间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关系。一是商会在协会的竞争中艰难生存。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协会往往拥有自上而下的组织网络,与政府部门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掌握着部分行政资源,更容 易承接政府转移的行政职能,许多企业不敢不加入、也不愿不加入协会。与之相比,自下而上成立、完全民间性的商会“先天软弱”,难以与之平等竞争。二是工商联系统的各类商会之间,比如上下游产业链之间、同一地区的行业商会与异地商会、区域商会间会员、职能既有交叉也有区分,重复入会现象严重。三是商会协会之间各自为政、缺乏交流与合作。面对来自行业协会的强有力竞争,许多商会却闭关自守,与行业协会间“老死不相往来”,没有交流,更谈不上合作,既造成了商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束缚了自身的良性发展。即使在工商联系统内部,相当部分同种类型、不同层级、不同区域的商会也缺乏交流合作。相比之下,一些异地商会则明显更具有开放性,比如青岛市温州商会,与多家外地温州商会都保持了正常联系。
4.异地商会的发展问题。在调研中发现,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异地商会近年来迅猛发展,特别是浙江、福建、广东等民营经济发达省份在外地设立的商会尤为活跃。据反映,全国各地设立的温州商会超过300家,泉州商会也近150家。这些异地商会在推动所在地与原籍地之间经贸交流与协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目前,在异地商会发展上,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关于异地商会的主管权问题。当前对于异地商会的管理多有不同,有设立地管辖的,也有设立地与原籍地共同管理的;有工商联主管的,也有其他单位主管的,如上海、山东青岛市的异地商会基本上都由发改委作为业务主管单位。二是关于异地商会的划分标准问题。按照地域组织起来的异地商会,划分标准是行政区划标准还是文化标准。如果按照文化来划分,那么与行政区划之间的矛盾可能很难协调。如上海市就成立了上海潮汕商会,且作为独立法人活动。地域标准同样存在另外一个问题,地域化到哪一级是合适的,是省一级、市一级,还是县一级,或者更小一级。尽管国家目前允许省一级异地商会设立,但在实践中已经突破了这个限制。三是有的异地商会面临严重政策约束。去年,山东省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民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异地商会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鲁发改合作[2009]1090号文),明确“山东省发改委市全省性异地商会的业务主管单位”;“异地商会的组建原则是登记在省、一省一会。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投资企业在山东省只能成立一个全省性省际商会”;“各市及市以下不得设立异地商会,本省内不得成立带有本省其他各级行政区域名称特征的商会”。上述政策的出台,使异地商会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三、调研组的几点思考
1、关于商会主管模式的发展趋势。当前对于商会等社会团体的主管存在诸多模式,有较为通行的民政部门与业务主管机关共同管理的“二元模式”,有登记权与主管权合一的“一元模式”,也有以广东、厦门为代表的无主管模式。工商联要发挥在 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必须研究思考商会主管模式的发展趋势,既要把握商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抓住当前全国工商联获准全国性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授权的机遇,正确、积极履行业务主管职能,规范发展商会组织,也要顺应商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跳出业务主管模式的束缚,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商会发展道路。
2、关于商会会员规模的适度化。商会会员规模的大小关系到商会在会员企业中的代表性和覆盖面。目前,三地工商联的商会一般覆盖面较小,其会员企业通常只占本类企业的10%左右;但一般也吸收了本类企业中的龙头企业,有一定的代表性。许多商会设置了企业入会的规模条件,也有极个别的商会,比如青岛市塑料机电商会,不限制规模小的企业入会,而且对普通会员不收取会费。对商会会员规模的适度化问题,我们认为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商会适度竞争的政策问题。如果允许适度竞争,则要适当控制规模,既留有适度竞争的余地,也保证商会有足够的服务能力。如果严格“一地一业一会”,则要尽可能做到全覆盖,以保证本类企业有权利获取商会服务。二是商会服务能力的问题。会员数量规模大,对商会服务能力要求就高,要求商会根据大企业与小企业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还要求商会善于协调不同层次会员企业之间的关系。反之,会员数量规模适度,商会在为会员服务上就更能落到实 处。因此,各商会应根据自身发展水平控制会员规模,不能盲目贪大求全。三是服务中小企业的问题。中小企业是解决社会就业的主渠道,社会各界都应为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做出应有努力。商会是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主体,服务中小企业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对此,我们认为,各商会应在中小企业服务上下更大功夫,不要简单地“嫌贫爱富”。
四、调研组的几点建议
1.加强理论研究。尽管目前在实践层面商会已经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理论层面对商会相关问题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一些事关商会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尚未得到明确。比如,商会与协会是否同义?商会的功能、地位、作用是什么?工商联自身的商会属性如何体现?等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
2.推动商会立法。目前无论是国家法律法规还是地方法规规章,都没有直接针对商会立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商会立法是一片空白。在法律层面,《注册会计师法》、《律师法》、《证券法》分别对注册会计师协会、律师协会、证券业协会的设立、运行及责任做出了明确规定。在地方法规层面,广东省、深圳市、无锡市人大出台了关于行业协会的条例,还有相当多的省市出台了关于科学技术协会的条例。在地方政府规章层面,许多省级政府、副省级以及较大市的政府规章,纷纷出台了政府规章。广东条例中还明确规定行业协会的名称也可以是行业商会。可见,推动商会立法也要讲究策略和艺术,不断探索合理路径,既可以从地方立法入手,自下而上推动国家层面的商会立法;也可以从单行立法入手,各个突破,进而推动综合层面上的商会立法。
3.关注商会创新。今年全国工商联将召开行业商会组织建设工作会议。我们认为,应高度关注各地商会创新实践,及时、认真总结地方商会发展经验,推动商会的内涵与外延与时俱进,在推动建立中国特色商会发展体系等方面提出思路和措施。
报告执笔人:
全国工商联 涂文、刘佩华 附:调研组名单
全国工商联研究室主任 陈永杰 全国工商联研究室巡视员 黄文夫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余晖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陈少强 全国工商联研究室理论处处长 李飞 全国工商联研究室调研处处长 涂文 全国工商联研究室调研处副处长 林蔚然 全国工商联研究室理论处干部 郭蕾 全国工商联研究室调研处干部 刘佩华
第二篇:研究室商会发展课题调研组赴上海、江苏、山东 - 全
研究室商会发展课题调研组赴上海、江苏、山东调研
3月12日到16日,全国工商联研究室商会发展课题调研组赶赴上海、江苏南通、江苏南京、山东烟台、山东青岛等地,就商会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短短5天时间里,在当地工商联的大力配合下,调研组分别召开了5次商会负责人座谈会,走访了上海市工商联钢铁贸易商会、山东省烟台市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服装鞋业协会、山东省烟台市化工企业商会、山东省青岛市开发区商会、江苏省南通市工商联家纺商会、江苏省南京市工商联餐饮商会、江苏省南京市工商联航运商会等多个商会,考察了上海德力西集团公司、山东烟台荣顺鞋业、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家、商会的有关负责人员面对面交流,认真听取和了解了商会发展的基本状况,并就商会发展模式、有关政策建议等展开了热烈讨论。调研组成员有研究室主任陈永杰、巡视员黄文夫、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余晖、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少强及研究室理论处、调研处相关人员。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季晓东,市工商联副主席陈平田、金亮、唐豪,山东省工商联副主席栾文通、江苏省工商联副主席陆群先后陪同调研。
第三篇:全市行业商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民营经济同行业之间为了保护和增进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迫切要求成立行业商会。行业商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现结合市行业组织的发展现状,就如何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加快行业商会建设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市行业组织发展现状
我市行业组织起步晚,发展慢,总体上还处于试点探索阶段。目前,我市在民政部门登记的行业协会有7个,分别是:成品油流通行业协会、农业生产资料行业协会、道路运输业协会、集体建筑企业协会、肉鸡产业协会、奶业协会、养猪协会。与工商经济有关的镇村级林、果、牧、蔬、药业协会有28个,企业办职工技术协会17个,各类学会、研究会11个。我市已建立的全市性行业协会多数为有关部门依托所属企业建立的,例如成品油流通行业协会是由市财贸办成立的,农业生产资料行业协会是由市联社成立的,肉鸡产业协会和奶业协会是由市畜牧中心成立的等。这些协会的日常会务一般由主管部门办理,没有专职工作人员,没有专门办公场所和专用经费,有的和主管部门是一套体制。因此它们的行业代表性不强,作用发挥不大,知名度不高。
今年以来,我们积极探索建立行业商会组织,先后在手推车、橡胶机械、纺织机械、酒店服务、车辆销售、室内装饰六个行业进行了探索、试点。筹备过程中,坚持打破部门、地域和所有制限制,发动企业自愿参加、自发成立,实现行业商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目前,酒店服务业商会已正式挂牌成立,共有会员企业32家,计划近期编印餐饮企业宣传画册和城区餐饮地图,评选全市“十大名菜”,以商会名义聘请名师培训厨师长,赴外地招聘酒店服务员和厨师等。拟成立的车辆销售行业商会已发展会员25家,共举办了3次汽车展销会,参会人员6000多人,销售汽车50多辆,效果很好。其他行业商会仍然处于筹备阶段。
二、市行业商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当前我市行业商会处于初创阶段,发展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首先,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商会法、协会法,行业商会作为中介组织的社会团体,其性质、职能、权益等缺乏明确 的法律规定,这给行业商会的组建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其次,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目前有关部门管理中的“越位”、“错位”和“缺位”的现象还比较多,包括很多可以交给行业商会去管的事情,如行规行约制定、同业议价、行检行评、行业打假等,有些部门还是抓着不放,挤掉了行业商会的发展空间。第三,行业商会发展不均衡,体制不健全,运作不规范。我市的骨干行业和优势产业,譬如纺织机械、手推车、橡胶轮胎、房地产业等,是应该成立行业商会的,但迟迟没有成立。已成立的行业协会运作机制不健全,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必要的工作条件,作用难以发挥。第四,部分企业对行业商会认识不到位。有些企业认识不到行业商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对成不成立、加不加入行业商会持无所谓态度,有的甚至有抵触情绪。第五,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些行业中的企业之间,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之间,因相互压价等原因造成隔阂,难以握手言和。手推车行业就因为相互压价,致使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一些企业挺过来后,对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反感。
三、行业商会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行业商会作为联系政府、企业和市场的纽带和桥梁,既是企业走向市场的向导,也是企业权益和社会经济秩序的维护者。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行业商会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首先,加快发展行业商会是适应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要在未来国际市场上打好“经济战”,政府、企业、行业商会互为联动,缺一不可。其次,加快发展行业商会是统一行业产品和服务质量、价格,实现有序竞争的需要。第三,加快发展行业商会是做大做强行业、提高行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需要。第四,加快发展行业商会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需要。第五,加快发展行业商会是适应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各类工商企业发展到4000多家,形成了纺织机械、橡胶轮胎、手推车、服装、皮革制品、房地产等一系列骨干行业,骨干行业的快速发展,迫切要求成立行业商会。
四、加快行业商会建设的意见建议
当前,我市组建行业商会应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首先在骨干行业进行试点,试点成功后稳步推开,力争使行业商会建设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程度相适应。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通过电视、会议、培训等形式,大力宣传组建行业商会的重要意义以及行业商会的重要作用,组织企业外出考察,学习外地行业商会的成功经验,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提高企业组建、参与行业商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加快行业商会组建试点工作。首先在纺织机械、橡胶机械、橡胶轮胎、手推车、皮革制品、服装等骨干制造行业中试点成立行业商会。建议由市政府牵头,市工商联、中小企业发展中心、工商、税务、民政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做好筹备工作。成立行业商会一律到市民间组织管理局登记审批,冠“市”域名。行业商会的办公场所由政府或骨干企业解决,活动经费通过收取会费解决,工作人员可由政府委派、骨干企业选任或公开选聘。
3、推进行业商会的市场化运作。行业商会是同行业企业在自愿原则下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受国家法律保护。要打破行业商会组建工作中的部门、地域和所有制壁垒,破除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主管部门制,积极探索行业商会市场化运作机制,把行业商会办成自主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独立法人。行业商会业务上应接受市工商联指导。《中国工商业联合会章程》第二十四条规定:“工商业联合会可以按行业设立同业公会或同业商会等行业组织,同级工商业联合会是其业务主管单位。”
4、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赋予行业商会必要的职能。结合改革的深化,特别是《行政许可法》的实施,进一步明确行业商会的体制定位与职能定位,赋予行业商会相应职能: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教育会员爱国、敬业、诚信、守法,组织会员学习市场经济、企业管理、外经外贸、高新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会员的素质。②搞好行业调研,认真听取会员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有组织地向党委、政府反映有关情况,参政议政。③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帮助会员解决经济纠纷以及生产经营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改善经营环境,降低经营成本,增加经济效益。④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参与行业规划和资质审查,统一行业产品及服务质量,搞好行业打假、同业议价、行检行评等工作,维护行业公平竞争和行业利益。⑤搞好行业评先树优工作。⑥搞好行业数据统计。⑦搞好行业信息收集、整理、披露与应用工作。⑧搞好行业招商工作。根据产业行业特点,组织企业赴江浙沪粤等地及国外境外举办招商推介活动,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⑨搞好本行业高新技术创新、引进与应用,搞好新产品开发、市场预测与市场调查等工作。
5、加强管理和领导,切实发挥行业商会的作用。要在试点的基础上,加强行业商会自身建设,建立高素质的行业商会专业化管理队伍,不断探索和创新行业商会建设的方式方法,推动行业商会健康发展。要加强对行业商会工作的领导,各有关部门、镇政府、骨干企业要积极支持行业商会工作,为行业商会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配备得力的工作人员,帮助行业商会筹措活动经费,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市统计局、工商分局、税务部门要帮助行业商会做好行业统计工作,确保行业商会全面了解、掌握整个行业的基本情况。市技术监督局、科技局要帮助行业商会做好质量、技术、科技方面的工作。市工商联、民间组织管理局要加强对行业商会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帮助行业商会正常开展活动,依法开展工作,有效发挥作用。
第四篇:关于山东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山东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农产品电子商务作为农产品营销的新型业态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渠道。为进一步推进山东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我们组织全省17地市开展了专题书面调研,并组织力量到部分县市实地召开座谈会、现场调查,基本摸清了全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并就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下步工作提出对策建议,现形成报告如下:
1.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概念及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意义
电子商务源于ELECTRONIC COMMERCE,简写为EC。顾名思义,其包含两方面,一是电子方式,二是商贸活动。一般来说是指利用电子信息网络等电子化手段进行的商务活动,是指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网络化。农产品电子商务,指的是在农产品生产销售管理等环节全面导入电子商务系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供求、价格等信息的发布与收集,并以网络为媒介,依托农产品生产基地与物流配送系统,使农产品交易与货币支付迅捷、安全地得以实现的商务活动。
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当前适应农业新常态、实现农业新作为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创新举措。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有利于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加快流通速度,节省流通成本,实现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有利于摆脱区域性市场的限制,构筑起规模庞大、信息流畅、高度透明、竞争有序的统一的农产品大市场,加快农产品流通和贸易;不同地域、不同品牌、不同文化特色的农产品,聚集在一起,在给消费者“货比三家”的选购提供极大空间的同时,充分体现优质优价的交易原则,有利于推动“标准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的推广与普及;有利于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农产品供求信息,并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从而使农业的生产行为变得更加智能、快捷。
同时,山东省是农业大省,2014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4798.4亿元,名列全国第一。粮棉油、瓜菜果、畜产品、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茶业、蚕业、中药材也是全国的重要产区之一,拥有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丰厚物质基础。全省各具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的农产品也极其丰富,品质优良,比如各种名特优小杂粮、苍山和金乡大蒜、章丘大葱、潍县萝卜、乐陵金丝小枣、沾化冬枣、郯城银杏、峄城石榴、烟台苹果、莱阳茌梨、肥城佛桃、青州密桃、大泽山葡萄等,都是驰名中外的名特产品。而且,许多农产品都具有独特的品种特点、地域特征、工艺流程和文化内涵,蕴藏着巨大的品牌价值和产业发展空间。可以说,山东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条件得天独厚,潜力巨大,商机众多,大有可为!
2.山东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山东省把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作为促进农产品销售、引导农业转型升级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从农业龙头企业到家庭农场,从专业合作社到个体农民都投身到电子商务的大潮中,多方投资、各种类型的农产品电商平台、网店不断涌现,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资源聚合和市场辐射能力不断壮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成效日趋明显。2014年,全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年销售额达300亿元,农产品电子商务从业人员23万人,其中专职人员5.7万人,带动农民105万人,人均增收3700元。
2.1 大部分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绝大部分家庭农场、行政村和农户还没有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截至2014年底,全省有99392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其中,农业企业7811家,占全省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的84.9%,农民专业合作社78110家,占全省合作社的61.5%,家庭农场6556家,占全省家庭农场的17.3%,电商专业村(专业户)4190家,占全省行政村的0.56%。
2.2 以借助第三方平台和第三方物流经营为主。
调查显示,在已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市场主体中,自建交易平台的800个,入驻第三方平台15499个;拥有自办物流的834个,借助第三方物流的8427个;销售农产品种类以生鲜农产品为主的5974个,销售农产品种类以加工农产品为主的5617个。目前,全国涉农电子商务平台超过3万多家,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3000多家,然而,农产品电商亏本运营却是行业现状。每单40元的“物流成本加损耗”是必然的,如果客单价低于200元,物流成本和损耗将亏出血本。
2.3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区域发展相对均衡。
统计显示,2014年青岛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189000万元,烟台169146.5万元,潍坊129314万元,而聊城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186167.8万元,菏泽的326000万元,滨州的190600.3万元。总体来看,东中西部差距不是很大。各地逐步看到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重要意义,开始重视农产品电子商务商务,这有利于促进全省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如处于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威海借助被选定为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区的机会,提出大力发展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处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开发区的潍坊提出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推选100家品牌农产品与电商对接;处于西部经济隆起带的济宁加强与美国惠普、甲骨文等信息企业合作,积极建设鲁南电商产业园和济宁电商谷。
2.4 诚信与信誉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对上网销售的农产品,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农产品的口感、颜色、形状、大小等都不同,即便相同产品也有一定的差别,难有具体的标准来管控,基层反应,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尽管有些电商,比如淘宝对一般商品的商家及产品有监控措施,包括买家确认支付,买到假货淘宝先赔钱等,但对于农产品电子商务中诚信方面的问题,也难以一一解决。
3.山东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山东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发展整体水平在国内处于上游。但与先进省市相比,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迫切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
3.1 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体系不健全和服务信息的不通畅。
山东省农村经济尚不发达,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远远低于城市,多数农民对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省、县、乡基本实现了互联互通,但信息传输在乡、村、户环节出现“梗阻”,信息网络成本高,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未能解决。山东省农业信息的收集、发布格局虽然初步形成,但是农业信息的分析、加工、利用及农业信息市场的培育等发展缓慢,特别是农业信息服务市场、产品设计市场、农业资金市场、农产品加工市场、农产品存储和运输乃至包装市场等尚处于开发阶段,农业信息体系尚不健全,这些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3.2 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程度低,制约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
虽然山东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标准化,但是农产品标准数量较少,现有标准的执行力度不足,由于标准化生产要付出更多的成本,许多农民顾及眼前的利益会违规生产,致使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无标可依、有标不依的情况,给农产品电子商务带来信息不对称的后果严重影响其发展。山东省农业生产仍以一家一户的种养殖为主,大部分农民习惯了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对于品牌意识比较淡薄,也没有成熟的运作方式,产品附加值低,品牌利用率不高,效益难以显现,导致山东省的品牌化程度较低。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已经进入了靠品质、品牌竞争的阶段,品牌化程度低必然制约山东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也制约了全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3.3 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成为制约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瓶颈。
农产品与工业品不同,是有生命的动物性与植物性产品,有季节性、易腐性、品种多、级差大、保鲜难等特点,在物流过程中对包装、装卸、运输、仓储有特定的要求,尤其是冷链物流能力不够,物流经营难度大、成本高。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物流主要面临着两大方面的问题:一是单笔的配送成本较高,一般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将占到农产品本身价值的25%-40%,而其他电子产品的物流成本则在5%以下。根据企业的估算,如果一单价格低于200元,农产品电商就将处于亏损状态。二是冷链物流缺乏,所配送的农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由于冷链物流的不完善,造成农产品流通损耗率高达25%-30%,也成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困难。
3.4 资金技术人才不足,发展农产品电商缺乏强有力支撑。
开网店不仅要有货真价实的产品,还要有营销手段,如网店美工、信息采集、行情分析、在线客服、宣传营销等等,这些都需要相关人才支撑,但当前此类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一是招聘难,有经验的美工、摄影、文案等员工年薪均超过10万元,对中小型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来说压力很大;二是留用难,因地域的经济水平、人文环境、待遇、企业文化等各种因素,技术人员流动频繁。网店开办成本过高,据了解,在天猫网开设一个专卖店铺最少投资在17万元左右,其中,保证金10万元,每年管理费3万元,销售人员工资2万元(销售客服4名,其中白班2人,晚班2人)、美工1名、运营专员1名、活动策划专员1名、数据分析专员1名、打包人员2名,月人员成本约21000元,租用仓储设施费用2万元,这对于一个普通农户来说,投入不小。同时,目前各级政府尚未建立起稳定完善的投入机制,建设和运维资金不足。据统计,2014年全省各级财政扶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资金只有2206.1万元,这对全省发展迅猛的农产品电子商务需求来讲,可谓杯水车薪。
4.山东省下一步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加快山东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增强山东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建议从以下几点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4.1 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顶层设计。
这是理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具体包括:(1)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山东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实现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领导小组,明确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工作由农业部门主管,加强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规划、指导、检查和管理。(2)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严格用户身份审核和信用监督,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确保用户信息和资源信息安全,尤其要加强电子支付系统建设,方便用户交易结算,并保证资金安全。(3)参照浙江、广东等先进省市的做法,设立“山东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每年认定20个“山东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示范县”,给予每个县一部分财政资金,用于扶持示范县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产品电商平台集成应用、信息进村入户等工作。(4)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诚信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客户信用管理和交易信用评估制度,加强对企业自身开发和销售信用产品的质量监督。建立健全农产品电子商务主体信用档案,规范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信用信息使用。完善电子商务信用服务保障制度,推动信用调查、信用评估、信用担保、信用保险、信用支付、商账管理等第三方信用服务和产品在农产品电子商务中的推广应用。
4.2 大力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汪洋副总理指出农业信息化要弯道超车,要消除城乡鸿沟,并亲自部署推动信息进村入户工作,而做好信息进村入户工作正是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基础条件。主要包括:(1)建设好村级信息服务站,保证每个行政村不少于1个。村级站要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宽带、有网页、有持续运营能力的“六有”标准建设。每个村级站至少配备1名信息员,依托全省农业云平台开展服务。(2)开展好12316标准化改造,推进服务手段向移动终端延伸,服务方式向精准投放转变,全面推动信息服务体系与基层农业服务体系融合。建立以农技员和生产经营主体技术员为核心,省市县话务为保障,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带头人为补充,区域性行业专家为支撑的信息服务团队。(3)构建好全省农业云平台。全省农业云平台设计、建设由省农业厅统一负责。公共模块主要包括12316呼叫调度系统、短彩信系统、移动互联支撑系统、门户网站集群、村级站支撑系统、用户实名制管理系统、农技推广专用模块、农业农村人才管理服务模块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块等。云平台将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建设,兼顾利旧和新建,探索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维护机制。(4)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带宽,尤其是加大农村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光纤到户和宽带乡村工程,加大宽带专项行动中“加快4G建设”、“大幅提升网速”等重点工作的推进力度,使老百姓上网速度更快,价格更优惠。
4.3 大力开展农产品品牌化和标准化建设。
品牌就是形象、标准就是内涵。品牌化是现代农业的核心标志,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农产品品牌化和标准化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必要条件。具体包括:(1)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四个一”工程,即打造一个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山东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培育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制定一项山东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建立一套实体店与网店相结合的山东品牌农产品营销体系。(2)强化农产品品牌保护和监管。加强“三品一标”认证管理,健全认证机构,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三品一标”包装标识;研究制定山东农产品整体品牌使用的授权和监管办法,对认证和授权的品牌产品实行动态监管,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农产品商标管理,防止商标恶意抢注和侵权行为。(3)完善各类农产品标准建设。根据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生产需要,修改、完善、提升现有各类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等地方标准;加快制定完善农业投入品管理、产品分等分级、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贮藏运输、包装标识等方面的标准;支持和鼓励市县两级制定符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的操作手册。(4)探索建立标准化生产补贴机制,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示范,推动把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作为各类农业项目验收考核的重要指标。推动建立健全农产品优质优价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杆杠作用,拉动农产品标准化发展。
4.4 积极打造一批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示范村和示范园区。
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经验。主要是:(1)鼓励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积极示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着力探索信息农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打造一批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样板典型,让各类农产品市场主体学有经验、看有典型,以点带面,让农产品电子商务快速普及发展起来。(2)鼓励基层政府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园区,探索切合农业生产实际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将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冷链物流企业、快递公司、创业融资平台和电商人才交流培训平台等集群集聚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园区。(3)加大农业物流信息平台、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起以信息技术为中心,以储运和包装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农业物流体系,全面提升物流配送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能力。(4)强化与京东集团、阿里巴巴等大型电商企业开展战略合作。阿里巴巴实施农村淘宝“千县万村”项目,计划在3到5年内投资100亿,建立1000个县级的服务中心和10万个村级的服务站,覆盖全国三分之一的县以及六分之一的农村地区,这对农业大省的我们,是个好机遇。阿里的农业电商平台只负责营销,其它的由农业电商当地企业来完成,这就使得阿里的农业电商项目短期内见效快,会壮大地方的中介组织。相比之下,京东的农业电商直接渗透和参与到农产品生产和供销链条里,农民的参与度和受益度都会更高。两家电商企业各有特点,无论与哪家企业合作,对山东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都是极大的促进。建议由省委、省政府领导推动山东省农业与京东集团、阿里巴巴等大型电商企业开展合作,促进全省农产品电子商务跨越式发展。
第五篇:上海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0903060051 叶雅卉
一调研时间:2010 年3月11日下午
二调研地点:金鹰国际购物中心泰州店,泰州一百,坡子街
三调研目的:通过一下午的参观实习和调研,对各种类型的专卖店的观察,增加关于商业空间设计的知识,进一步了解并认识到应该注意的问题,为马上要进行的展示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调研内容:
通过一下午的调研我们发现商场店内装修设计都各具特色,风格迥异。因而在进行店内装饰设计时要根据该店物品的品牌风格企业文化等进行设计。专卖店形象设计是品牌展示的灵魂。专卖店往往具有较明显的特色,其设计也与销售的商品有很大关系,并体现出较强文化内涵。商场展柜道具是商场表现商品的主要载体,也是构成商场空间视觉的主要框架。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展柜道具形式与功能。一个优秀的专卖店设计除了在视觉上要求整洁、美观以外,还要能够很好的传达给顾客相关的销售信息,能最大限度的使顾客产生购买的欲望和形成购买的行为。例如在金鹰国际购物中心泰州店的四楼的阿迪达斯专卖店的设计。阿迪达斯的企业标志是黑白色的,因而该店的主打就是黑白两色,黑色的天花和展柜,白色的墙面,让人一进入就能知道该店是阿迪达斯的专卖店,具有企业的特色。该企业主要经营的是运动产品,因而该专卖店的展柜都采用流畅的线条,配合着有着流畅线条的运动服,给人一种清爽休闲舒适的感觉。
然后就是灯光对于店面的影响,首先就是入口的灯光,当顾客被橱窗所吸引时,会考虑是否再进店看看,因此入口的灯光设计也显得非常重要,照明设计的要求也非常高。入口处的照明明亮,能吸引顾客进入。然后就是对于展柜的灯光,对于一些平面性较强、层次较丰富、细节较多、需要清晰展示各个部位的展品来说,应减少投影或弱化阴影。可利用方向性不明显的漫射照明或交叉性照明,来消除阴影造成的干扰。有些服装需要突出立体感,可以用侧光来进行组合照射。货架的照明灯具应有很好的显色性,中、高档服装专卖店应该采用一些重点照明,可以用射灯或在货架中采用嵌入式或悬挂式直管荧光灯具进行局部照明。对于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LEE的品牌店,该品牌是美国著名牛仔裤品牌。牛仔裤的颜色大部分都是深蓝或是黑色的,因而该店在入口处用了亮度足够,又很温暖的暖色光,吸引人们的进入。进入店中,顶棚的天花上安装的射灯灯光略微有一点的昏暗,但在展柜中的射灯却很明亮,在昏暗中一抹明亮的光芒更吸引人注意去关注该品牌的牛仔裤。
最后我对于这次的展示设计准备制作室内户型。这次的调研对于我这次的设计有很大的帮助,虽然家和商场空间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他们也是有相同之处的,例如空间的布局和灯光颜色等。商场空间的品牌文化就相当于业主的文化内涵,因而在进行室内户型设计时,也要注意到业主的文化喜好等。因而这次的展示设计,我会很认真的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