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师德建设的问题与策略(模版)
浅谈师德建设的问题与策略 威宁县炉山镇新海小学 费文先
一、对教师道德的认识
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精神现象,它遵循“内得于己,外施于人”的原则。道德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分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几个方面。社会公德是为维护公共生活,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而形成的公共生活原则和行为准则。家庭美德要求人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职业道德是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与人的职业角色和职业行为相联系的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角色道德,它以责任权利和利益为基础,在工作中协调个体、群众与社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任何一种职业都有相应的道德要求,如“医德”、“商德”、“师德”等。教师的道德是伴随着教师这一行业或者社会角色的出现而出现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的角色道德和行业道德。教师道德要求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业准则和道德品质,协调自身与他人、与学生、与集体及社会的关系。教师所从事的是一项“崇善”的事业,被人们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又是一个多重角色的综合体,“修身”、“自省”、“明德”是道德示范的角色;“传道”、“授业”、“解惑”是教育者的角色;“蜡烛”、“春蚕”、“人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奉献者的角色。既然教师被赋予了这么多的道德功用,教师的道德也就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因为教师道德的优劣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成效。
近年来,师德师风问题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社会各方面呼吁对教育行业进行师德师风整顿,还教育一片纯净的天空。我们也认识到,师德建设是教育事业中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教师在整个社会中充当着特殊的角色,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对促进教育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他们是客观存在的一个实体,是有血有肉,有意识、有思想、有一定价值观念的个体,都有自己追求的理想、目标;有各自不同的生活、生存方式;有一定的信仰、操守准则。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师德师风建设是与人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人(教师)谈师德师风建设或者离开师德师风去谈人(教师),都是孤立的、片面的。我们要用普遍、全面的观点去分析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值得颂扬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要客观地看待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师队伍中,师德高尚的教师很多,师德有问题的也不少。对师德存在问题的教师我们应怎么办,俗话说:“再锈的铁也有闪光的一面”。这就需要我们尽力地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有“有良稻的地方一定有杂草”的思维方式。优秀的教师固然值得褒奖,有问题的教师是否一棍子打死呢?其实不然,我们要努力营造一定的环境使其改变,在一定的环境中自悟自省。这就需要我们有“人文关怀”的思想——以人为本。解决了人的问题,其它方面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因为在任何社会、任何时间、任何行业都离不开人这个主体,人始终起着一切事物发展的主导作用。
二、立德是树人的前提
作为一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教育大国,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根本,教师职业道德是教育发展的主题。我们广大中小学教师长期以来的无私奉献支撑着这样一个经济落后、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人口大国的庞大教育体系,是他们把我国教育从一个高峰推向另一个高峰,且是在师资力量和师资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实现的。虽说与发达国家的尚存差距,但取得的成绩足以让社会尊重和敬佩。为了使我国的教育在稳中求升,不断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师德建设也应同步进行并超前发展。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道德情操、处世哲学、行为准则、治学态度等,对学生教育非常重要。教师的道德素养与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直接相关,教师的人格本身就是一门隐性课程。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关爱学生、兴趣广泛;兢兢业业、严谨笃实;胸襟开阔、勇于创新应当成为中小学教师必备的品德,只有先立德,才能保证教师以优良的品质塑造学生、以高尚的情操熏陶学生、以优秀的业务影响学生。通过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达到自我发展,培育良好的师德师风。具体表现为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个性特征,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和谐发展意识,引导学生以感性的眼光看待和处理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之间关系,坚持当前与长远,现实与理想相统一的眼光指导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三、职业道德是师德建设的主题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教师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教兴国的生力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推进以德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教师献身教育、尽职尽责,为发展教育事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同时也为维护和发扬高尚师德传统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教师队伍整体是好的,而且其中许多优秀分子堪称楷模。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了,师德要求更加规范了,教书育人的标准更高了。不可否认,各种规范师德的标准和规章制度数不胜数。但目前教师队伍中仍存在少数人思想政治水平不高,道德品质存在缺陷,业务能力不强,治学不严谨等问题。如有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和心灵虐待,动辄训斥、谩骂、讽刺、挖苦、羞辱学生;个别教师甚至殴打学生,危害学生的人身安全;一些教师变相体罚学生,罚站、罚作业、罚劳动、罚不让吃饭、罚操场跑圈;少数教师不愿干班主任,热衷搞有偿有教,对待学生态度因人而异以教谋私等等。又如腐败、乱收费、不备课、赌博、不思进取、不尊重家长等,甚至出现对中小学生性侵等严重败坏师德的现象。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复杂,如果必须从师德上进行分析,则应该意识到师德建设的目的和措施脱离了教师职业特征与实际情况。目标高且泛,措施大而空成为师德建设中的通病。首先,标准和规范距离教师的生活景况太远,使人可望而不可及。其次,师德建设措施大而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发而未读,读了也是走马观花。
要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首先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教育的工作机制,将师德师风教育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统一部署,统一规划,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内容落实。同时校长要亲自抓师德师风教育和管理工作,并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其次是在领会《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规定》中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经常对广大教师进行不同方式的各类教育。
(一)让教师熟悉行业内部的,特别是身边的榜样 “欲为良师,莫便于与良师为友”。师德是在业务中展现的,只有在具体情境中才能够理解其意义和价值。与其它德行一样,师德同样具有情境性,它综合着教师的人品、才能、教学手法、教学艺术和教育机智,这些心灵和美质的智慧只有在具体榜样中才能进行模仿、借鉴。换句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了影响的作用。除了学习榜样外,还可以通过听报告、看材料进行学习,达到提高教师业务的目的。离开业务谈师德有悖师德的宗旨,相关的教育也落不到实处。利用身边和就近的事例进行师德教育才能使教师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我。我国部分地区现在还有一定数量的代课教师,他们报酬低但长年奋战在教育第一线,承担了我国教育的很大一部分,他们的敬业精神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除此之外,我们很多中小学教师不计个人得失,为了学生的成长而起早睡晚,精研业务、决战课堂的精神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二)借鉴其它行业的模范事例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肩负的是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有必要了解不同行业的道德规范及其从业人员的优良品德,这既是教育的需要,也是教师内化道德的需要。像部队、警察、医生等的道德规范和模范典型就值得我们去了解并效仿。具体可以采用参观、组织座谈等方式,互相交流,或走进社区学习。也可将模范典型请进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从其它行业中找效标、找榜样的做法。教师丰富了自己的道德智慧和经验,其言传和身教还能不断地传递社会道德内涵,从而教化学生,也教化自己。
(三)充分发掘和发挥教师个人的潜能
教师只有在工作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时,才能爱岗敬业,才能体验师德意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随机创新教学,营造开放、活跃的思维空间,学生的智慧与教师的教育机智相辉映,就会获得超越课堂的效能。这种状态使教师收获并保持成就感,从而俱备相应的操守。可见,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活动相辅相成。现在,很多学校在评课时一改过去只讲问题和缺点或者只讲优点回避缺点的做法。倡导突出优点,精讲不足,使很多教师热情高涨,信心十足,争创好课。使职业厌倦感和无能感降低。
(四)重视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
专业素养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敬业精神是关键内容。所谓敬业精神首称奉献,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讲的就是奉献。但也不要误解为不计报酬,所谓“奉献”是和“求真务实”一致的,它要求教师要有真知识,教师的专业素养就是能不能奉献学生以真“知识”。集中体现在教师的“服务精神、爱生精神、求进精神和求真精神”上。服务精神即领得工薪,安于教育,悉心钻研,使学生有所得;爱生精神即对学生一视同仁,因材施教,善待差异,更好地发展他们;求进精神即虚心好学,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五)利用社会评价从正面提升教师声誉
社会评价主要是来自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家长是教师工作的镜子。由于诸多原因,中小学教师家访活动只减不增,这对教育是一种损失。教师听不到家长和监护人的意见,家校关系疏离,镜子的作用在削减。没有了镜子,教师反思缺少了信息源,造成工作苍白、空洞,思想单调,削减了工作的热情。社会对教师工作言不由衷,教师因此而深感压抑和失落,这样的道德可想而知。许多人常对照顾不了家庭而生歉意,但对中小学教师早出晚归和加班加点却知之甚少。所以,设法使学校和社会沟通,让社区和家庭正面理解教师及其工作,这种理解是教师所必须的精神支柱。
(六)善待教师的失误
“课堂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其实,教师也决非圣贤,也会犯错误。科学的态度是让其认识不足,改进工作,而不是不允许出错。如果听课后校长这样指责上课教师:“你的课没抓住重点,„„实在糟糕,以后不要上了!”照办了,不工作了,师德何来高尚。可想而知,面对领导,教师不想把课上好吗?可教学的复杂不是匆匆一瞥就可以评判的。所以,业内人士应善待教师的工作,包括疏漏。因为群体的道德是由个人组成的。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师德也不例外。教师个人所俱备的道德品质及其表现的道德行为,既要尽可能为整个教师群体所接受,同时也应当被群体所宽容。
四、以人为本是师德发展的保证
“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是时代的进步,社会昌明的集中体现。我们大谈着“人民”,却没有看到眼前一个个现实生活中感性的、具体的人,我们讨论着要以学生为本,却忽略了教育要以教师为本。我国是一个地域广,且自然环境相对恶劣;人口多,且整体素质较低;教师队伍庞大,且结构参差不齐的大国,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教育,首先应抓教师队伍的建设,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以保障我国教育不断发展并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教师队伍的作风建设 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凝聚力,关乎一个整体的兴衰存亡。教育也不例外,师风的好坏关系教育的兴衰成败。在作风问题上,领导干部要带头,要做到勤奋好学、学以致用,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自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到深入第一线、深入教师调查研究,真诚倾听教师呼声、真实反映教师愿望、真情关心教师生活,多办好事、实事,多解决教师中存在的问题,少解释、多解决。教师相应的应具备文明礼貌、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勇于创新的作风,要有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精诚协作、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要以黄忠乐教师为榜样,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我国幅员较广,农村中小学教师占的比例相当大,层次性较明显,且较分散,这给管理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困难。在制定各种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教师实际。一是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种管理办法和措施,并且要落到实处,不能抓大放小;二是教育行政单位对各级各类学校进行不定期不定时的督查制度,监督到位;三是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集体学习活动,交流学习;四是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健全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和措施,以“法”治校治教。只有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管理,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才能达到人人自律,个个遵守的目的。
(二)包容教师个性的存在,创新是世界一流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以创新为核心的教育是一流教育的灵魂。我国教育要跻身于其它地区乃至世界的教育行列,首先要跨越的不仅仅是与其它地区乃至世界的教育水平、科研成果及论文数量、师资力量、物质条件等方面的显性差距。我国的教育,虽然从文字表述上有求实、创新、素质教育等词汇,但从教师的精神面貌、思想观念、体制与教育环境看,与真正的创新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崇高集体精神是正确的,但在重视集体、强调个人成长和发挥作用不能脱离集体的同时,也必须注重发挥个人的首创精神。创新的火花往往来自于某个人在特定环境下的“灵感”,个人的首创精神及行为是创新的动力和温床。我们要承认个体差异的客观事实,尊重不同人的个性特点,尊重自由的探索和首创精神,切实改变“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不良风气,改变不合理的评价机制,改变靠“关系”决定教师优良的做法。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者实验上的一个技能而已;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上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真正的进步。”领导和教师要逐步形成“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洋,不唯他,只唯实”的教育气氛。不迷信权威和前人,想前人没想过的问题,做前人没做过的事情。尊重和善待新生事物,不轻易怀疑、否定任何一个看似“天方夜谭”的想法,积极支持各种新想法、新尝试、新发现、新发明。特别听取和保护那些脱离主流、有悖传统的观点和意见,让个性成为创新的源泉。不要只喊创新的口号,确使创新的成绩扼杀在摇篮中,不要把教师颇费心血的创新教育解释为不守“大纲”而放弃,以致“桃花源”无人问津。所以,包容个性是教育发展和创新的必备条件,也是师德得到提升的有力保证。
(三)教师幸福的意义
1、教师的幸福对教师工作的和诣意义。教师从事的事业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被比作“春蚕”、“蜡烛”、“人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这些褒奖的词汇过多地强调教师的奉献,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平凡人的需要和获得。教师是基层群众,他们清贫、普通,他们需要拥有相应的幸福。要求教师在具备“诚信是为人之道,责任是成事之师,自律是立身之本”的品质时,得讲求一个分寸。比如,加班加点必须依照劳动法办理,不能看作分内工作;寒署假系工作性质决定,为进修所需,不能算成福利;承担额外的工作量可以索取报酬;学生发生意外伤害,教师没有不当,应该免除行政和民事责任;业余时间呼朋唤友,放松自己,不能看作放荡不羁;等等。这样认识和处理,合乎社会规则,也贴近教师生活和工作实际,不使教师承担不堪之重,这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教师能够生活在和谐之中,并且体验幸福感。如果让学校和教师承担无限责任,师德的前景何来可观?
2、教师的幸福对教育有不可估量的教育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欢乐。”教师也如此,教师应该创造高质量的教师人生来享受幸福的人生,从而感染学生。“心理场论”有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我在这里放声大哭,痛苦万分,你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开怀大笑吗?”回答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我们老师在上课时自己哭丧着脸却对学生说:“你们要快乐啊!”请问学生能不能乐起来?我总认为,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幸福的学生,先有幸福的教师才有幸福的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一般都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学业成绩上,事实上,教师的价值观念、生存状态、人格特征、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影响更为重要。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颦一笑、喜怒哀乐都躲不过学生的眼睛,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观察,做出相应的反映。如果教师“怒气冲冲”地走进教室,学生害怕“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从而回避教师。如果教师“和颜悦色”,学生就主动亲近。那么,什么样的幸福才算教师幸福呢?罗素曾经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事业的信仰是幸福的源泉之一。”教师的幸福是在对自身职业实践中体验的,教师有了职业审美,教育就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对前人的知识、经验加以整理、选择和提炼,融进自己的教育哲学观、自己的教育理想、信念、感受与经验。让我们懂得了工作的意义,享受了工作的欢乐,收获了教育的成功,体验了教师的幸福,从而实现教育的价值。我们对教师的管理应该把教师幸福考虑在范围之中,且不单是物质和精神的,而是更多意义上的理解和宽容。
总之,职业道德是师德规范中永恒不变的主题,以人为本是教育事业得以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师道立,才能师德举。只有以人为本,才能教育兴。
第二篇:浅谈师德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师德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王庄镇第三中心小学
杨小洋
浅谈师德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核心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和学校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整个社会和学校的环境和情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师德建设出现了诸多新问题和新矛盾,老百姓对于优质教育的要求日益增长,教育对广大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采取各种举措,大力加强学校师德建设,已迫在眉睫。
教师历来被赋予了崇高的内涵和神圣的使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我国传统的教师内涵和评价标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现代社会对教师职业和职责的概括。作为传道者,教师被认为是社会道德传统、价值观念的代言人和传递者,是“道”的化身,“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作为授业和解惑的角色,教师被期望在才学识见上最为渊博权威。在人格素养方面,教师被期望在行为规范上最完美。“师者,人之模范也。”言谈举止、仪表形态必须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同时,在义利选择上要做到“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教师实际上是被社会作为德才识学的完美化身所希求的,这也是为这一职业培养能够满足国家民族和时代社会需要的优秀建设人才、管理人才的特殊目标所决定的。
然而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教育改革等,它们对师德带来了很大的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突出表现在受市场经济新观念、新情况的冲击,学校与个人在对师德养成的五组关系的处理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偏向:(1)业务和思想的关系;(2)科研和教学的关系;(3)教书和育人的关系;(4)兼职与本职的关系;(5)言传与身教的关系。上述偏向的具体表现因地区因主体而存在各种差异,但任何偏向都与高尚师德的要求相悖则是共同的。
首先,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激活了人们的竞争意识,更新了人们的价值观念,追求物质利益在现实条件下也变得合法和必需。学校普遍出现了以获利为目的的社会兼职现象,这种现象只要不影响正常工作,本无可厚非。但兼职造成了教师群体的分化,使得教师中出现了一个高收入的阶层,而安心教学科研的教师收入却明显偏低,这不但造成了教师队伍的心理失衡;而且由于对兼职疏于管理,也带来了专职和兼职的矛盾,引发了诸如精神境界低下、侵占教学资源用于个人获利一类师德问题。
其次,市场经济带来了明显的贫富差异。学校教师的经济收入、生活福利落后于许多部门。学校鼓励自主办学和创业并且引发了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学校之间教师待遇的差异,有的还非常悬殊。这些也导致了学校教师的不平衡心态和不安心本职工作,个别教师受市场经济中的“金钱万能”和“金钱拜物教”影响,过分看重金钱和物质利益,舍义而取利,甚至把学生当作了生财之道或赚钱的工具。
再次,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助长了整个社会的浮躁心态,也使得许多消极落后的思想意识泥沙俱下、沉渣泛起,直接影响到了学校教师的道德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学校为了追求排名与升学率把考核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放在了重要位置,而往往忽视了思想品质的严格要求;教师自己也只关心专业,不问政治;有的教师只教书,不育人。教学科研本是学校教师的份内之事,为了职称和名誉,有的只重科研,教学则应付了事。此外,市场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极易产生“以酬付劳”的消极现象,致使少数教师工作消极被动,对学生缺乏责任感,职业信念动摇,敬业精神淡化,个别教师的言行背离教师的尊严。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机制极易使人只重“竞争”而“抛弃”协作,只重个性发展忽视奉献,影响教师间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应该说,以上这些都是市场经济新形势和改革开放环境下产生的师德建设中的带有一定普遍性的新矛盾、新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危及学校教学质量和教育事业发展,损害了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因此全社会都在呼唤加强师德建设。
可喜的是,我们有甘于寂寞的孟二冬教授,他热爱学生,责任为先,学识渊博,人品高尚,真正做到为学,为师,为人的和谐统一。胡锦涛总书记在给孟二冬女儿的回信中从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两个方面对孟二冬进行了高度评价,这也蕴含了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殷切期望。总书记强调要学习孟二冬的崇高精神和品德,在全社会呼唤加强师德建设的今天,具有特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有身残志坚的王生英,她扎根农村,爱生如子,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以高尚的师德师风为农村的基层教育奉献毕生心血。我们有扎根深山的王会玲,她迎难而上,无怨无悔,自强不息,尽职尽责。我们有舍己为人的丁恒桂,她为保护学生而英勇牺牲,用生命全释了新时期高尚师德的内涵,我们还有、、、、、、、、、、其实,像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很多。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讲正气,树新风”,而我们教育行业更应该树师德新风,育创新人才。
改进师德现状,加强师德建设,可以做、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具体到学校,我认为,重点可以从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教育示范、积极改善待遇、重视学术规范等几个方面入手,自律和他律并重,从而在根本上确立师德建设的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
一、建立学习教育机制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在形式上一是培训教育法。可举办学习班、辅导班等形式。二是典型教育法。以先进教师的事迹为榜样对教师进行教育。三是个别教育法。针对教师个体差异因势利导采取“结对帮学”等进行教育。四是自我教育法。通过自学自修提高师德水平。在内容上一是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引导广大教师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把本职工作和个人理想与祖国繁荣富强紧密联系起来。与学生成长成才紧密联系起来。三是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教育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提倡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模范遵守法律法规。
二、建立压力内化机制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紧迫感。压力有利于锻炼教师的意志品 格和能力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潜能。要把教师的培养、教育、使用和管理有机统一起来。既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又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一是在挑战性工作中锻炼教师。要有意识的给教师交任务立科研项目、给课题、促使教师增长才干、磨练意志不断提高学术和教学水平。二是用严谨治学、与时俱进的标准要求教师。针对教师的岗位职责有效加强目标管理确立质量第一、目标第一的理念,用争第一、创一流的学术道德要求教师,使教师养成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细致的作风。
三、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创新活力。一是鼓励教师创新,在科研和教学中有创新意识。要提倡敢为人先、不怕失败、不拘成见的创新理念。教育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全面型的教育者。善于求异创新勇于改革落后的教育教学方式并不断地运用自己的技能和智慧为每个学生提供发挥创造力的空间。二是要建立竞争机制挂牌授课竞争上岗。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实行人事代理制度拉开收入档次激发广大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用先进典型激励教师努力营造树师德、铸师魂、正师风的良好氛围。四是构建和谐校园发挥每一个教师的特长。
四、建立管理约束机制规范教师的道德行为。管理约束机制是师德建设的根本保证是师德建设的长远措施。一是建立师德规范制度。制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科学合理的评价 指标体系完善相关政策为师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建立师德考核制度。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的 重要依据。三是建立师德培训制度。把师德教育列为教师培养和职后培训的重要环节规定教师必须定期参加培训。不培训不能上岗,培训不合格必须下岗。四是建立师德监督机制。实行自律和他律相结合通过校务信箱、不定期的问卷调查对教师师德加以示范和警戒鼓励教师严格自律。
总之,师德建设最终要靠教师的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践行去实现,因而发挥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从内因上下功夫,是学校师德建设应该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
第三篇:师德师风建设问题梳理材料
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问题梳理材料
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在我校领导的带领下,认真对单位的每一位教师进行剖析,通过自查我们出了如下问题:
1、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够强,平时不注意师德师风建设,行为失职,违规违纪,给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带来严重的伤害,在社会上造4成了不良的影响,遭到群众的唾弃,不仅个人受到了组织的严厉查处,而且也破坏了教师队伍的形象,损害教育系统的声誉。
2、个别教师存在体罚学生现象,体罚的手段多种多样,不管出于何种目的,都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3、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有的教师感觉到茫然与困惑,有的教师衡量学生的标志还是根深蒂固在头脑中干瘪的数字。
4、有的教师不能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有的教师没有把教师的职业作为一项热爱的事业来经营等等。
存在问题的原因:
仔细审视、深刻反思,究其原因,主要有:轻视政治理
论学习、缺乏理想信念、不注重道德修养与品行陶冶、没有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个人问题梳理
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查摆问题交流和延伸讨论活动,教师个个参与,人人发言,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校整理归纳,梳理成型,有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值得今后整改。
1、轻视政治学习,忽视思想道德修养,认为政治学习太空洞,可有可无,思想道德修养老生常谈,无关紧要,遇事只要求组织照顾,不讲组织原则。
2、敬业爱岗意识差,奉献意识不强。只求索取,不讲奉献;重经济利益,轻职业道德。
3、少数教师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冷静、不理智。教师待遇不好有怨气,甚至懈怠工作,说过头话,干过激事。
4、有的教师思想不解放,观念不创新,墨守成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严重滞后,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
5、有的教师敬业精神不强,备、教、辅、改、考、评有些敷衍,不注重继续教育,没有终身学习理念。
6、有的教师不尊重家长,接待家长不热情,不耐心,甚至训斥、责难家长。不过,在整个查摆活动中,我们欣慰地发现:我校没有违反办学行为及违反招生工作规定的情况,没有教育乱收费的情况,没有乱征订和使用教材、教辅资料的情况,没有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情况。
第四篇:师德师风建设问题梳理材料
郑庄中学
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问题梳理材料
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在我校领导的带领下,认真对单位的每一位教师进行剖析,通过自查我们出了如下问题:
1、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够强,平时不注意师德师风建设,行为失职,违规违纪,给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带来严重的伤害,在社会上造4成了不良的影响,遭到群众的唾弃,不仅个人受到了组织的严厉查处,而且也破坏了教师队伍的形象,损害教育系统的声誉。
2、个别教师存在体罚学生现象,体罚的手段多种多样,不管出于何种目的,都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3、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有的教师感觉到茫然与困惑,有的教师衡量学生的标志还是根深蒂固在头脑中干瘪的数字。
4、有的教师不能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有的教师没有把教师的职业作为一项热爱的事业来经营等等。
存在问题的原因:
仔细审视、深刻反思,究其原因,主要有:轻视政治理
论学习、缺乏理想信念、不注重道德修养与品行陶冶、没有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郑庄中学
2011年10月
第五篇:师德建设的问题及建议
论文
浅议当前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第六中学
于志升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各个国家的竞争将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竞争的重点在于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关键则在于人才的竞争。要培养一流的人才,就需要有一流的教育;要有一流的教育则必须要有一流的学校、一流的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培养人才的活动中,教师担负着特殊的使命。教师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近年来,我们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涌现出了很多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真诚奉献的优秀教师和师德标兵。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时期,社会各领域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师德建设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有的思想滑坡、不思进取;有的产生职业倦怠,混时间;有的知识贫乏,教法陈旧,误人子弟;有的一切向钱看,全心搞第二职业。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校管理缺位。
一般地,学校管理注重有据可查的实绩考查,而往往忽视对教师师德的考核。
一是因为师德考核是一项“软指标”,不便操作,谁好一点,谁差一点,不便比较,最后干脆不比较。
二是因为过份强调人性化管理,强调“和谐”,师德考核无相应管理制度,即使有制度,也形同虚设,考核评定时,你好,我好,大家好,个个满分,人人满意。师德考核分数无多大差别。
三是因为风气不好的“历史”原因,以前评优、晋级、职称评定采用照顾的方式,今年你评高分,你上,明年我评高分,我上,到时送一程,谁也不愿破这一规矩,严重影响了师德考评的严肃性,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
四是因为学校只注重教学效果,轻思想道德建设,学生考分高即是质量好。教师说:不要管我,只要学生成绩好就行。领导说:不必管他,教学他还可以。重智轻德,让教师迷失自我,师德滑坡。
五是因为师德宣传不够,组织相关学习不到位。平时集训学习讲思想政治少,讲师德少,通报表彰考试成绩多,导向不力。以上原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师德师风建设。
二、教师迷失自我。
师德师风的形成决非一种表面的具体行为。任何一种师德表现都能折射出深层次的思想内涵,它包括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管理观,学习观,评价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等一系列相关理
念在内的综合观念。总之,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就可以培养出什么样品质的学生。可惜的是有些教师在改革的大潮中迷失了方向,在大浪淘沙中随波逐流。
究其原因,首先是忽视了思想政治学习。一谈到政治学习,往往被认为是陈旧过时的东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被抛到脑后,对《十查十看十不准》的纪律置若罔闻,因此教师免疫力差。导致精神空虚,信仰动摇,欲念扩张,完全忘记了教师的使命、职责和义务,忘记了教师的诤诤誓言。要知道教师的劳动是用心灵塑造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塑灵魂还需灵魂美,正品德更需品德高。“学深为师,德高为范”。所以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学然后知不足”,终生的政治学习是教师的必修课、永不过时。
第二、由于思想观念不清,迷失了自我,导致教育教学行为偏差。有的认为:挣钱多,才算有本事。“身在学校心在商”,搞第二职业时,全身心投入,干教育工作时马虎应付。一不敬业、二不修身,工作拖拉,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只讲索取,不讲奉献,把个人得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丧失了教师“甘于清平,乐于奉献”的基本品质。
第三,工作不敬业,不钻研业务,不看专业书刊,不愿做细致的工作,说得多,做得少,强调客观困难多,检查主观原因少。其原因是缺乏学习,看不清形势,抵不住诱惑,私欲膨胀,心理
上出现失衡,人生观、事业观和价值观被扭曲。
三、其它因素影响
师德师风建设有诸多原因,有学校原因,有自身原因,也有客观上的社会影响。
第一,有些行业,有的单位八小时工作制,上班轻松,下班放松,过得逍遥自在,让整天从早到晚一直到半夜还不能睡安稳的教师羡慕不己。
第二,现在的学生比五年前、十年前的学生难教得多。独生子女多了,反而缺乏教育。娇惯溺爱中的孩子个性偏激,性格有缺陷,不听管教,顶撞老师已不是个别了,时常让老师尴尬。
第三,留守孩子多,家庭教育缺位,思想道德教育是空白,行为习惯很差,学生不服管教,增加了教育的难度。
正是由于有多种原因影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师德师风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如何卓有成效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是我们教育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推动师德建设提供有利保障。
1、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师德教育的初级阶段。建章立制为教师树立了师德活动准则和处理问题的规范,学校的这种机制不但制约了我们教师的师德行为,也对我们教师起到了激励的作用。
建立健全师德制约机制,完善师德建设考核制度。每年年初校长与教师签定责任状,做到层层包干,落实到人,形成全方位
抓师德教育的局面。年底针对考核情况进行奖励。学校设立师德单项奖和综合奖,对师德考核成绩优秀的学年给予内外出学习考察一次的奖励。
学校师德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师德建设考核评定方案》《师德奖惩条例》建立了教师师德考核档案,并建有专人管理。对教师平时工作中师德方面的先进事迹及违纪行为做好记载,这一做法充分体现了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原则,真正起到了制约和激励的作用。
2、细划师德建设内容,加强群众监督力度。我校领导根据《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结合平时的具体教学实际,将《教师道德规范》的要求进行细化。制定了“师德建设一日常规”,开展师德行为规范的训练养成活动,逐渐培养教师的自觉习惯。当前有的教师出现违反师德的现状和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教师产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偏离现象,出现了一些有悖于精神文明和职业道德的不正之风。如:向学生家长索要财务;搞有偿家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这些行为不仅违背了《教育法》、《教师法》;也损害了教师的形象,更为严重的是败坏了社会风气,污染了育人环境,玷污了学生心灵,扭曲了纯洁的师生关系,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群众反映极为强烈。面对社会上这些存在于教师队伍中的不良风气,针对我校教师中存在一些问题的苗头,为防患于未然,我们学校又制定了“十做到”,“十不准”,并印发到每
位教师手中,提高了教师对新时期师德的认识,帮助教师明辨是非,建立起新型的师德观念。我校还设立了家长举报电话,家长信箱,校长接待日,坚持开展每学期一次的家长评师德活动,了解教师在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立言立行,边整边改,促进了师德水平的显著提高。
3、坚持用正确的舆论激励教师不断进取。我们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形成正确舆论,在各项大型活动结束后,领导都及时总结好人好事,然后利用职工大会进行表扬。学校领导还充分利用每年元旦庆祝活动,将每一个教师的名字及一年的业绩用抒情散文或散文诗的形式汇集起来。作为一份新年礼物送给大家。让大家在笑声中回味过去一年的工作,在笑声中思索新一年的目标。这项活动已经坚持了多年,形成了我们学校一道独特文化风景线。
二.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1、不断学习,提高教师思想素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一支具有崇高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素质的提高必须坚持学习。首先,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的能力与水平。在学习中实现对精神境界的高层次的追求。从而不断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同时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我们学校的领导鼓励教师继续学习,提高学历层次,为其创立机会和时间。学校积极为教师订阅教育刊物,并连续几年来为每人订阅一份教育杂志。因为在“知
识爆炸”的时代,教师要提高学习知识的自觉性。瞄准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时代,特别是信息技术时代。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陶行知说:“不懂科学的人便不能做老师了”,不求进取的教师将逐渐被淘汰。教师们一方面贡献自己的知识,另一方面又像海绵一样,从群众中、生活中和科学中汲取一切优良的有用知识,然后再把这些知识贡献给学生。所以教师应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时时不忘完善自己的能力。
2. 自我完善,注重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道德情操是甘为人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保证。汉代著名学者董仲舒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此之谓圣化,吾敢之 ”。我校经常开展群众与个体相结合的教育活动。如一年一度的教改课大赛,组织公开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等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还开展系统与时限相结合的活动。如:“塑形象,铸师魂的教育活动,“外出学习交流会”“每周教师师德导训会”等等,还经常利用学校及社会上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事件,开展时限性教育活动。如利用2009年支教活动,在教师中开展“当事业需要的时候”的讨论,通过讨论,教师们积极报名,踊跃参加。我校还开展树立榜样与宣传榜样相结合的活动。树立对学生负责的“道德境界”,如果教师对教育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出一个伟大的新生。
总之,在当今时代,中华民族的振兴有赖于教育的振兴,教
育的振兴取决于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重任又历史地落到广大人民教师的肩上,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师德建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对每位教师提出了如何有效开展工作的崭新课题。作为人民教师,一定要努力增强改革意识,投身于师德建设实践中,成就于师德建设的伟业。愿师德教育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愿教师真正成为天下更令人崇敬、向往的神圣职业!
执笔人:于志升
工作单位: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第六中学 形成时间:2010年8月
通讯地址: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第六中学 邮编:26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