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城乡师资配置的汇报材料
关于城乡师资配置的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大家好!
我谨代表镇桥浒崦小学就城乡师资均衡配置专题作简单汇报。浒崦小学现有在编教师8人,代课教师2人,教学班级6个,学生247人,教师平均年龄40岁,其中大学本科学历7人,大专学历1人;男性教师3人,女性教师5人,均能胜任小学各年段语、数学科教学。
二O一O年九月,根据组织安排,我被调任该校负责全面工作。几年来,我亲眼目睹了我校教师队伍的发展过程,先后退休2人,招考进城3人,新分配教师1人。
以上两组数据分析,当前农村教师配置严重缺乏,年龄结构严重老龄化(整个镇桥小学中,我校平均值还是偏小的)。
尽管这样,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在上级部门大力关怀下,同样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有三位教师获“乐平市优秀教师”光荣称号;有一位教师两次参加乐平市数学能力竞赛均取得二等奖;由我校教师指导的学生参加乐平市书画比赛中屡获佳绩;几年来,我校各项工作在全镇综合评估中屡居前列;参加中心小学文艺汇演三次取得一等奖;参加中心小学举行的“两操比赛”、“一操两歌比赛”、“两歌比赛”中均获得一、二等奖;二O一六年我校被评为“乐平市国防教育先进单位”。总之,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上级部门的关心分不开,与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分不开。就当前农村教师现状我认为:
一、关心农村教师生活,特别是职称评聘的倾斜,让他们乐于农村教育,才能立足农村教育。
二、充实农村教师队伍,加大农村年轻教师的配备,着力改善农村教师年龄结构,让农村教师队伍充满朝气、充满生机。
三、加大农村专职教师人才的配备,让校园更加丰富多彩。
四、整合教育资源,进行网点规划,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谢谢!2017年4月14日
第二篇: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非均衡配置的原因及对策.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非均衡配置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沈 雁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08期
[摘要]实现义务教育区域内基本均衡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新目标。在当前教育资源总量短缺、结构失衡的大背景下,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均衡有效配置,不仅需要理论研究,更需要实践探索。浙江省湖州市的现状和做法对研究解决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义务教育城乡师资均衡配置原因对策
[作者简介]沈雁(1978-),女,浙江湖州人,湖州师范学院学科规划与建设处,助理研究员,在读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比较教育研究。(浙江湖州313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浙江省社科联课题“基于公平的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研究——以湖州市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09B66)
[中图分类号]G5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2-0049-0
2一、湖州市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基本现状
(一)从总体数量上看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专任教师在数量上的分布均趋向于城市,学生和专任教师在农村的比重均低于30%。2009年,城乡平均生师比为17.13,城市生师比略高于城乡平均水平,但城、乡生师比总体差距不大。①(见表1)
(二)从学历层次上看
湖州市城、乡教师学历合格率已分别达到89.31%和84.84%,学历整体分布呈现良好态势,但城、乡教师②的学历差距还是很明显。(见表2)
从表
1、表2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可知,农村教师群体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占52.4%,而城市占61.77%;农村高中及以下学历教师人数占15.17%,而城市仅占10.7%。事实上,统计数据中的学历是指专任教师的现有学历,而非第一学历。由于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学历为进修后学历,而且相比城市,农村在吸引高学历教师方面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专任教师学历差距远比数据显示大得多。
(三)从年龄分布上看
湖州市总体上城乡专任教师的年龄分布较为合理,但相对城市而言,农村在中青年专任教师数量上低于城市近5.4个百分点。(见表3)
在目前湖州市城乡教师编制已基本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预计10~15年以后,农村专任教师队伍将会逐步呈现老龄化趋势。到那时,城乡专任教师在年龄上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四)从职称结构上看
从表
1、表4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可知,农村专任教师群体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数占到48.95%,而城市占54.52%;同样,农村专任教师群体中具有初级职称的人数占为51.05%,而城市占45.48%。数据表明,农村专任教师职称水平同比城市普遍偏低,有一半以上农村教师的职称尚处于初级及以下状态,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数量落后于城市达5.6个百分点。(见表4)
(五)从稳定性角度看
相对于城市教师,农村教师工作变动频繁,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稳定性较差。据调查,有相当数量的农村教师打算调动工作。农村教师的不合理流动,加剧了农村学校教师短缺的矛盾,降低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得优质教师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分布更加不均衡。
综上所述,湖州市城乡教师资源虽然在生师比方面差异不大,但在年龄、学历、职称和稳定性方面却存在一定差距。这不仅体现在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上,同时也反映出城乡义务教育在软件方面的差距。
二、湖州市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存在的问题与归因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教师老龄化导致知识的老化。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农村地区学龄儿童不断减少,农村学校规模和教师编制数也随之减小,这就造成了教师老龄化。教师年龄老化不仅导致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而且带来了教师知识老化问题。
2.学历起点偏低影响教师专业化水平。从教师学历数据看,当前农村教师的最高学历已基本达标,但是有相当比例农村教师的最高学历属于第二学历,第一学历普遍较低。第二学历往往不是通过全日制教育取得的,而是工作以后通过在职进修获得的。在职学习不能保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这就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3.环境条件有限阻碍教师的个人发展。农村社会是一个分化不充分的社会,没有书店、图书馆、大学、教师进修学校。教师要想买书、看书、参与培训都要到县城或者大中城市,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素质提高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时也给农村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学历层次和晋升晋级设置了障碍,并将影响到教师个人今后的发展。③正因如此,优秀农村教师一旦有机会就
想方设法离开农村向城市学校流动,这不仅加剧了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不高的窘境,更不利于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
(二)原因分析
根据考察和综合分析,我们认为,导致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非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与经济的原因。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子系统之一的农村教育,其发展必然受到自身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农村相对于城市,在经济、交通、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均较为落后。自然环境限制了信息来源和教师交流的渠道,限制了农村教师的眼界和发展空间,直接影响到整体师资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的教学质量。同时,由于城市居民整体收入水平高于农村,城市居民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能为子女的教育创造更好的条件,而一般农村居民却没有充足的资金用于子女教育投资。而且,由于农村经济水平整体相对落后,致使农村学校建设资金不足,教师资源缺乏,年轻教师特别是优秀的年轻教师不愿到农村任教,使农村教育发展和提高的速度缓慢,拉大了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
2.制度层面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点学校”制度,使一部分精英经过激烈的竞争与筛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从而为国家多快好省地培养人才找到了捷径,为我国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导致了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重点学校汇集了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出了尖子生,也获得了学校自身的发展,但这种发展是以牺牲非重点学校的发展为代价的。它不仅拉大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差距,更导致了义务教育优质师资流向重点学校,从而加剧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之间教师配置的不均衡。
3.政策层面的原因。城乡二元体制,是区域义务教育师资非均衡发展的政策层面的根本原因。与城乡二元发展体制相适应,我国在教育领域逐步形成了一种“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导致城乡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十分严重。大多数地方政府对城市中小学实行倾斜的教育政策,在“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政策指引下,政府较多地关注重点学校、实验学校的建设,而一些基础薄弱的农村学校或办学点却关注较少。事实上,城市的教育普及程度和水平远远高于广大农村地区,城市学校占有的财政资源、物质资源和优质教师资源也远远高于农村学校。这种政策导向,是导致义务教育失衡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动因,也是导致教师资源非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因。④
4.义务教育投资管理体制的原因。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投资管理体制是“分级管理,由地方政府负责”的管理体制,这种教育投资体制存在诸多的不足和缺陷。首先,地方政府分担义务教育经费的比重过大,90%以上的义务教育经费由地方基层政府分担,而省级和中央政府分担的比重偏低。这种把发展义务教育所需资金交由地方政府负责的做法,其结果只能使基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状况,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力度降低。其次,我国现行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基本上是城市负责城市,农村负责农村,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以最困难的县、乡两级财政为主体,这样,城乡财政收入的差距必然造成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差距,从而影响到教师资源配置问题。⑤
5.农村教师自身的原因。农村教师由于区域环境、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因素,与外界交往相对较少,信息更新速度缓慢,因此竞争意识、改革意识不强,接受新事物慢。同时,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教师之间面对面的竞争机遇也少,没有交往和竞争,就没有比较和鉴别,更没有创新和进步。
三、进一步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对策与建议
(一)统一步调,形成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良性框架
城乡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是实现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目标的关键。在解决当前城乡师资配置过程中的问题时,除了要使农村薄弱学校多途径获取教师资源外,还应当加强教育行政管理,特别是对农村薄弱学校教师资源供给应通盘考虑,在经费倾斜、后勤保障、人事制度、奖惩规定等方面制定相应政策,形成政策驱动机制。
(二)完善财政体制,确保农村教育经费投入
目前,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教育投入不足。政府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不断加大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改善福利待遇,从而吸引广大教师到农村执教。
(三)构建培训体系,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在职培训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农村学校教师水平、缩小城乡师资差距的有效办法。要以培养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为主要内容的“领雁工程”为核心,以基地建设为平台,各类学科专业培训为支撑,进一步构建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同时,通过有效的奖励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农村教师积极性,在教师中形成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良好氛围,促使广大农村教师积极参与到各种业务培训中去。
(四)建立健全机制,加强教师交流的力度与效度
开展城乡教师间的交流,能影响并带动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了使教师交流工作产生实效,必须建立有效机制,从而确保交流的力度和效度。通过建立城乡教育资源网,使城乡学生通过网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保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工资待遇,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制定支教奖励制度,鼓励城市教师参加农村支教活动;加强对交流目标和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实现监管并举,确保教师交流的各个目标都得以稳步实现。
(五)形成农村教师资源生成的内在动力
农村教师资源的匮乏是影响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发展的核心问题。轮岗、支教等外在输入性方式只能暂时缓解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师资落后问题,还必须在农村学校内部形成良好的师资生成环境。一方面,可以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努力输送农村教师外出进修;邀请在岗的优秀城市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示范、指导,兼职、任课或聘请经验丰富而身体健康的城市退休教师到农村学校开展长期指导。另一方面,要在学校内部形成讲学习的良好风气,组织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同时,鼓励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师研究与教学水平的提高。
(六)挖掘本土资源,充分发挥高等师范院校的作用
高等师范院校是中小学教师成长的摇篮,更是其进一步发展的助推器。实现高校与中小学校的有效对接,不仅有利于高校服务地方职能的充分发挥,而且对推进区域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实现教育公平,是义务教育的最终目标。扎实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工作,不仅有利于又好又快地实现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更有助于推动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现。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湖州市教育局2009年9月的最新统计。
②文中的教师均指专任教师;“城乡”中的“城”的范围包括“城市”和“县镇”,“乡”指“农村”。③秦玉友.农村教师素质提升的现实困境与破解思路[J].教育研究,2008(3):35.④徐剑波.沿海发达地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6,26(23):18.⑤桂丽.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分析与对策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1):177.
第三篇: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不合理诱因及破解策略论文(写写帮整理)
[摘要]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差别发展模式在事实上造成了城乡义务教育的不平等,尤其是师资配置的不平等。以山东省为例,当前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其原因主要有:城乡二元制社会结构的反映;有效监督管理机制的缺乏;教师分配政策中的城市本位;城乡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从政府层面来说,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藩篱、增加农村教育投入、调整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完善教育监督机制等是合理配置城乡义务教育师资的关注点。
[关键词]教育公平;城乡叉务教育;师资配置
社会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而教育平等作为社会平等在教育上的体现,是人们不受政治、经济、社会地位和民族、种族、信仰及性别差异的限制,在法律上都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但教育平等是相对的,教育不平等是绝对的。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是城乡教育平等的基础和保障。但目前山东省城乡师资力量差距明显。基于研究需要,本文探讨在微观领域即同一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校际师资配置不合理现象。
一、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不合理的表现
(一)农村教师学历层次偏低,中高级教师比例小
教师学历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教师具有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能力。2008年山东教育绿皮书统计数据显示,山东省城乡教师学历层次差距很大。如:2005年具有本科学历的农村初中教师只占26.02%,而城市是64.36%;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农村小学教师只占43.88%,但城市是79.20%。职称水平可以反映教师的执教水平和从业能力,农村教师职称水平也低于城市教师。2007年,城市初中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是19.25%,而农村初中仅为8.14%;城市小学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是2.07%,农村小学仅为1.25%。
(二)农村教师年龄结构老化,专任教师结构性缺编
农村教师年龄结构呈老龄化趋向。2007年,城市初中教师中50岁以上的占5.45%;农村初中教师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7.91%。城市小学教师中50岁以上的占9.85%;农村小学教师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25.94%,是城市教师的3倍。农村专任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见表1),外语、音乐、美术等教师拥有量低,教师工作量大,而且为保证开课需要,许多教师存在“教非所学”的情况,导致农村学生综合素质较低。
(三)农村教师数量不足,代课教师问题突出
从教师数量看,2007年山东省农村小学的生师比约为15.5:1,城市小学的生师比约为14.87:1;农村初中的生师比约为11.9:1,而城市初中的生师比约为10.69:1。因此尽管近几年农村教师数量有所增加,但是城市学校在教师数量上仍然占有优势。为弥补义务教育教师数量的不足,各地招聘大量的代课教师,近几年山东省代课教师数量大约在一万两千人左右,而且大部分存在于农村地区,尤其是农村小学代课教师占到农村学校的半数以上,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四)农村教师职后培训层次低,流失现象严重
据2008年山东省教育厅对参加省级培训的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随机抽样调查表明,农村教师培训主要集中于县、市两级,各占总数的37%,参加省级培训的教师只有12%,而8%的教师未参加任何培训。山东省当前教师流动失范,呈单向上位流动趋势。2007年农村初中专任教师减少10848人,增加6906人,比去年减少3942人;农村小学专任教师减少25152,增加25214,与去年基本持平。因此,教师流失主要集中在农村学校。农村教师的过度流失进一步加剧了城乡义务教育不平等的现状。
二、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不合理的诱因
“教育的城乡差距是教育差距的核心,缩小教育差距的关键在于缩小教育的城乡差距。”为改变城乡义务教育不平等状况,“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因此,目前山东省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不合理主要由政府政策失衡引起。
(一)城乡二元制社会结构的反映
城乡义务教育不平等源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二元社会结构在教育上的必然反映,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了国家宏观政策的偏差。在城乡二元结构、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形成了一种忽视地区和城乡差异的“城市中心”价值取向,国家的公共政策优先满足甚至只是反映和体现城市人的利益。尽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这一取向有所改变,但是作为一种思维的惯性,对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仍然存在明显向城市倾斜而忽视农村的倾向,这造成城乡师资结构的不合理。
(二)教师分配政策中的城市本位
由于城市学校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政府部门在安排教师时会优先考虑城市学校的需要,导致城市学校占有更多高学历教师,并且拥有更多挑选高素质教师的机会。尽管近几年山东省在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效果并不显著,新分配的教师不甘于农村教育岗位,想方设法调入城市学校。目前普遍实行的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的政策,由于城市教师到农村任教的短暂性、临时性和某种程度的被动性,加之对农村的教育状况不熟悉,这一政策发挥的作用有限。因此,城乡师资力量差距日增。
(三)有效监督管理机制的缺乏
良好政策的实施要依靠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但在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监督监察机制并不健全,这导致很多教育政策的实施没有落到实处。政府部门违反教育政策抽调优秀教师建设重点学校等行为无法得到有效遏制,造成教育资源在城市学校的不合理集中。农村教师缺乏培训机会,且培训经费具体支出情况难以核实和监督,造成其从业观念和能力落后。而在教师工资发放过程中,存在城乡双重标准现象,加之地方政府及学校克扣、拖欠、挪用教师工资,向教师摊派、集资等现象时有发生,打击了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四)城乡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
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而农村教育作为农村发展的子系统之一。其发展必然会受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下,城市学校的义务教育一般由县、市政府提供,而农村学校则基本由乡、镇提供。因此,城乡学校间教育经费差额明显,造成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落后,教师职后培训经费缺乏。而且,相比农村地区,城市具有优越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居民的公共文化服务意识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供给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的文化服务产品性质多样、形式灵活。所以城乡经济文化的差距造成农村学校教育投入、支出不足,这反过来又加剧了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不平等。
三、合理配置城乡义务教育师资的政策性建议
“任何善意的、较为文明的政府都可以认为自己具有比其所统治的普通人高的教化水平,因而同大多数人的自发需要相比,应该能够向人民提供更好的教育。所以原则上说,就应该由政府向人民提供教育。”因此,教育不平等主要是由于存在阻碍农村教育自我生长的政策性因素,要有效解决城乡师资配置不合理问题,关键要靠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
第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藩篱,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合理配置义务教育师资力量,政府关键要消除二元制社会结构的影响,采取积极措施改变城乡教育分割和城乡教育分治及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真正把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放在同等的位置。为有效改变教育资源在城市学校不合理集中的现象,我们需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切实可行措施,统一配置县内教育资源,通过建立完善的政府问责制度,保障县域教育资源尤其是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平等。
第二,增加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统一城乡学校办学标准。为了平等地对待所有人,提供真正的同等机会,社会必须要更多地注意那些天赋较低和出生于较不利的社会地位的人们。为此,政府要优先保障农村教育发展,在资源配置上适当向农村地区倾斜,要增加对农村教育投入,统筹城乡教育经费,形成规范的教育财政拨款制度。为保证城乡学校办学条件一致,台湾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用一张图纸建造所有学校”的政策。因此,政府要统一城乡学校办学标准。缩小义务教育学校硬件建设差距,把县域内农村学校建设纳入城乡一体化综合发展规划,按照省制定的中小学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加快农村学校的现代化、标准化建设,力求办学条件平等,为城乡教师提供相同的工作环境。
第三,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稳定现有农村教师队伍。在菲律宾,农村教师除享有基本工资外,还享有艰苦工作津贴;而俄罗斯一直实行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比城市教师高25%的政策。因此,为稳定目前农村教师队伍,我国必须提高农村教师工资水平,落实主管教育的县长责任制,缩小城乡教师工资差距。县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建立并全面落实农村中小学教师津贴制度,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生活待遇。对长期扎根农村教育的教师,除每月给予一定数额的资金补贴外,还可在职称评聘和职务晋升方面予以照顾,使其优先晋升高一级教师职称,以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表彰奖励中的比例。
第四,调整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和农村中小学实际,政府要合理核定教师编制标准,改变中小学教师编制城乡双重标准状况,统一教师编制城乡标准,在编制总额内对农村学校予以倾斜;畅通教师出入口,空出的中小学教师编制要及时补充,禁止以代课教师顶替编内教师;改革目前“教师校管”的管理方式,将教师的管理权限回收到县,由县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聘任、统一管理人事、统一配置师资,使教师逐步淡化单位角色意识,彻底打破校际间师资保护的壁垒;同时要建立教师定期流动机制,从制度层面弱化学校对教师流动的限制,使教师的人事关系不受现在工作学校的束缚,以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区域共享,改变城乡师资不合理现象。
第五,完善教育监督机制,平衡城乡教育发展。为保证义务教育师资平等,我们需要建立独立于政府和学校的第三方监督机构,监督管理政府和各级学校的教育平等状况,把办学条件均衡、教师学历合格率、高级职称教师比例等作为教育平等的重要指标,并以此作为考核干部和评价学校的主要参考依据。教育行政部门要形成关于教师流动、教师招聘任用等重大问题的公正听证协商制度,扩大社会对教育平等进展状况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借鉴英国对中小学的督导评估引入市场机制,实现社会化的做法,教育主管部门应逐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的义务教育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差距进行监测和分析,并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布,动员全社会力量来促进师资平等。
第四篇: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汇报材料
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突出“三抓”,实现“三好”,着力打造德才兼备、素质一流的师资队伍》。
一直以来,我园紧紧围绕“博爱、尚美、健康、快乐”的办园理念,高度重视师资建设,全面实行人文化管理,以优良的园风和学风,赢得了家长、社会的好评。20xx年以来,先后被评为“xx市一级园”、“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市级先进单位”和“xx市优秀团队”一等奖;xx、xx、xx等教师分别被授予“区优秀教师”、“百优班主任”、“区教育系统先进女教职工”称号。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抓了三个方面:
一、抓学习、提素质,打造坚强有力的“好班子”。
抓好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有一个精通业务、善于管理的领导班子。因此,领导班子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努力提高素质。一是向书本学理论。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政治学习,提高理论素养,一手抓业务学习,提高履职能力。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班子每周开展一次集中学习,班子成员结合个人实际,制定个人学习计划,自主选择一本幼教管理方面书籍,学期末班子内开展学习研讨,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二是向同行学经验。加大外出学习力度,采取参观考察、交流学习等方式,经常组织班子成员到省市示范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近年来,通过去区外的新洲区直幼儿园、阳逻街中心幼儿园,到区内的区直机关幼儿园、前川一幼、前川二幼等兄弟单位的学习,丰富了工作经验,提高了管理水平。三是向老师学业务。在加强管理知识学习的同时,班子成员虚心向园内老师请教,学习幼儿教育专业知识,掌握幼教专业技能。一方面,定期组织骨干教师为班子成员讲课,在课堂上学。
人文管理,重视教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做人贵在素质,而对教师,则有更加严格的素质要求。我始终认为,营造温暖的工作环境,解决教师后顾之忧。幼儿园领导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教师,把每个教师看成是我们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经常抽时间与教师进行思想交流,鼓励和肯定那些默默奉献、脚踏实地的教师,又要根据贡献大小能力高低确立奖励工资机制,让教师体会到只要塌实工作,同样可以受益。要教师以幼儿园为家,首先要求幼儿园把每个教师的切身利益看成是自己的利益。
二、做好职业规划工作,关注教师专业成长
1.实施名师工程。对于每一位在园教师,幼儿园管理者要帮助他们分析自身优缺点,指导他们进行职业规划,使其明确今后发展的方向与途径,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向“名师”发展,并为每一位教师设立成长档案袋,详细记录他们的专业成长历程。
2.鼓励教师自我提高。幼儿园管理者应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同时要鼓励他们开展自学,通过阅读与思考,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并不断地改进保教行为。
3.鼓励教师之间开展结对活动,共同分享培训体会与心得。幼儿园管理者要积极引导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组织他们进行听课、评课等活动,在外出培训的教师学习归来后,可让他们谈一谈参加培训学习的体会,以达到“少数人培训,多数人受益”的效果。
4.专家引领。幼儿园可以开通专家扶持热线,建立专家辅导平台,请专家来园讲学,以便让教师与专家进行直接对话,架起专家与教师相互沟通的桥梁,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5.以教研带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园除了完善现有的教研学习制度和交流汇报制度外,还应将园本教研工作与教师评价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用制度来规范教师的教研行为,引导他们参与课题研究,激发他们谋求专业发展的动力。
三、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园所规章制度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建立健全幼儿园规章制度对完成幼儿园各项任务,建立正常工作次序,提高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许多民办幼儿园因为没有健全规章制度,任何事情都由园长临时处理酌情拍板,而且事情处理过后并没有留下记录,当下次有类似情况发生时,无章可寻。这样难免存在处理草率不公平的情况,引起教职工的不满,当有了不满,没有及时处理,就会使教师产生消极情绪,直接影响到保教工作。这样还容易造成各方面人员各自为政,自行其是,工作混乱无序,幼儿园的教育任务自然不可能完成。因此,要实现幼儿园的工作目标,必须制订具体的制度。教职工岗位职责是所有幼儿园制度的核心,应让全体教职工了解其内容,明确要求。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知道幼儿园里提倡什么,禁止什么;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做到人人明确职责,事事有章可循,坚持原则,奖罚分明。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职工心服口服,各负其责,照章办事。并逐渐将外部规范制约内化为自觉的责任意识,培养起良好的工作作风。而良好的工作作风正是建设良好师资的保障。
四、构建幼儿园师资培训体系提高幼儿园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因此我国需要加大对幼儿园教师的再教育力度,构建幼儿园师资培训体系,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我国需要办好师范类幼儿园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合理安排专业课程,为幼儿园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师。此外,国家还可以开办一些幼儿师范学校,有针对性地进行学员的招募,严格制定学业考评制度,确保上岗教师具备一定的资质水平。幼儿园要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录用门槛,提高幼儿园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对在岗教师要进行定期培训,加强与师范学院和幼师培训机构的联系,获得更多的幼儿园教师人才储备力量,从而确保幼儿园师资队伍质量。五、强化师资队伍管理,完善教师考核制度
1.加强师资队伍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幼儿园要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并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尽快形成一套有关教师录(聘)用、培训、考核奖惩、津贴分配等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以使师资队伍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2.制定科学、有效的考核办法,加大教师考核力度。考核的重点应放在“师德”和“业绩”上,考核结果要作为教师聘任、奖惩、晋升、院内津贴分配的依据。幼儿园应尽早地制订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的工作业绩考核办法,以使考核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3.实行以聘用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应逐步实行教师职务(岗位)聘用制,做到竞争上岗,合约管理,以形成一套有利于吸引人才、遴选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和稳定人才的新机制,进而促进以“保教结合、相互轮换、强化技能、不分主次”为原则的岗位改革顺利进行。
4.进一步完善园内分配制度。幼儿园应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采取多种措施,合理拉开教师间的收入差距,相关待遇要坚持向教学一线人员倾斜,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鼓励和支持广大教师为幼儿园的发展作出贡献。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幼儿园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优化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幼儿园教育的健康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新课程标准改革推动了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加强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要做好立法工作、人才资源配置工作,充分发挥政治的作用,健全师资培训体系,从而保障幼儿园教育的健康发展。
第五篇:小学师资水平汇报材料
九牧中小师资水平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小学5所(其中完小3所),学生数717人,教职工编制为71,教职工总数72人,其中专任教师66人,专任教师中大专及以上学历47人,占71.2%;县级以上骨干教师10人(县骨干2人),占15.2%;专任教师信息技术合格60人,合格率90.9%;校长5人,大专以上学历4人,占80%,参加校长资格提高培训合格;三年来,专任教师双向轮岗5人,定期轮岗19人,交流率36.7%;专任教师中级职称人数46人,已聘22人,占47.8%;三年来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439人次。
镇中心幼儿园1所,幼儿数164人,编制4,教师数6人;大专以上学历5人,占83.3%;信息技术合格6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2人。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成立了镇分管领导为组长、中小学校长为副组长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领导小组,印发了《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测评办法》,要求各学校按照教师职业道德八个规范要求,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号召全校教师履行职业道德,树立教师新形象。
2、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召开教师座谈会,撰写心得体会;开展各种形式的讲座,广泛学习、宣传全国、全省、特别是身边老师的先进典型事迹,激励广大教师爱生爱校、教书育人。
三、提高教师素质
积极参加多种形式、多渠道开展的校长培训、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工作,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素质得到提高。
一是严格执行《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中小学正副校长都要求取得市级“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村完小校长要求取得县级“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持证上岗率达100%。
二是继续开展教师远程网络培训。08年、09年、10年中小学共培训334人次,网络学时,作业,发贴交流,学习笔记,心得体会,考试等均符合要求,16人被县评为优秀学员。
三是组织新分配的3名教师进行培训,16位班主任教师参加了市、县级“农村教师能力提升” 培训,3位教师参加了省市级“农村教师能力提升” 培训。66位专任教师参加计算机培训,已有60位教师取得计算机中级证书,占比例90.09%。
五是加强了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08、09、10年共计组织参加县级以上新课程培训38人次;三年来邀请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来我镇中小学送教,培训教师92人次,组织本校省市县级
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送教下乡16科次,培训教师46人次。参加省、市、县级举办的骨干教师培训计15人,专任教师中骨干教师比例为15%。
六是要求教师每期读一本书,每年订一份教育类刊物。
四、强化校本教研
1、近三年来,我镇中小学邀请县教研室的教师多次到校开讲座,请县讲师团的教师上示范课,深入课堂听课,并且进行说课、评课、反思,老师们在活动中受益匪浅,进一步开拓了教学思路。
2、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为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业务快速成长,中小学开展了 “青蓝工程”。校内与校内教师拜师学艺,通过“师徒”间每周相互上课、听课、评课,有力地促进教师间交流互动。
开展集体备课、研讨课等多种教研活动,缩小教师间差距,提升整体教学水平。目前我镇中小学正在形成一支团结奋进、乐学善教、互帮互助的团队。
3、开展专项教学技能评比:每学期都组织每个学科的“骨干教师示范课”,“中老年教师教学风采展示” 活动,优秀教案评比活动,反思性论文撰写竞赛活动,教学后进行“说课反思”,通过教学反思、相互交流,促进教师钻研、把握、设计教材的能力不断提高。通过评比,激发了教师的工作动力。
4、开展“六个一”活动,提升专任教师素质。
六个一活动包括:有一套狠抓教学质量的“科学合理、井井有条、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有一种完成工作任务只争朝夕的敬业习惯;有一叠“卷面整洁、评改规范、数量齐全、训练量合理”的学生作业本;有一本“格式规范、重点突出、富有创意、认真反思”的备课本;有一方“秩序井然、节奏明快、活泼生动”的课堂环境;有一个“家长尊重、同学欢迎”的教育口碑。201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