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江西省普通高中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8月)分析报告 语文
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学科小结及复习建议
语文学科命题组
由恩博公司组织的全省2014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已顺利落下帷幕。酝酿举办适应性考试之事,始于2013年暑期高考结束之后。依据“恩博名师工作室”全体组成人员讨论通过的考试实施方案,语文学科命题组统筹拟制了《五次适应性考试内容安排表》,并拟订了《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属性表》,对考试内容和试题难度作了具体规定。在命题人员分头精心命制出试题之后,又经过反复的审题、修改,最后确定了考试用题。现在,经过全省各地参加考试的学校的实践检验,证明考题面貌新颖、选材恰当、难度适中,能贴近新一届高三师生的教学与学习实际,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现实指导意义。考前预计这次考试的难度值为0.57(平均分约为85.5分),绝大多数学校的考试结果都接近、达到或是超越了这个基准分数线,使大多数同学对高三一年语文学科的学习更有信心。以下,结合命题意图及其达成情况,针对考试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与存在问题,命题组特提出以下复习建议:
1.重视教材,加强对教材与提升考生高考应试能力关系的研究。
江西语文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回归教材,回归语文能力本位;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淀”。这种命题思想与新课程精神高度吻合,也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与实践指导意义。仅就教材而言,高考命题人对其重视与深入研究的程度,远远高于许多一线语文教师。所以,他们的命题便既能坚持“以本为本”,又能不断有所创新。仅以2013年为例,除了在语言运用题和文言阅读题中使用教材语言素材之外,又有语言综合运用题(介绍选修教材《先秦诸子散文选读》)和科技文阅读(命题材料《病毒》取自人教版必修第五册读本《珍贵的尘土》中《病毒——吃完饭赖着不走的客人》一文)完全从教材中选材。所以,我们的高考复习也要高度重视教材,从对教材的把握与钻研起步,把握教材的知识、能力体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考测资源。在适应性考试的命题中,我们也同样会高度关注教材,以形成良好的复习导向。
2.各个击破,逐一攻克语文考试的难点。
这一次的适应性考试,各校学生的语文学科平均分尚差强人意,但得分在120分以上的高分学生实属凤毛麟角。这与学生刚刚进入高三,还未进行系统的复习训练有关。根据历史经验和本次考试反映的现状,语文学科考试的确存在若干难点,其中包括语言运用的成语、病句及古代诗文阅读中的文言句子翻译、诗歌鉴赏,还有文学作品阅读题等。针对这种现状,除了在每次考后讲评中讲清文本思路、相关知识及解题答题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通筹兼顾的复习安排,每一个复习时间段(可以以两次适应性考试之间、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为一个阶段)重点突破一两个难点。这样,经过系统的复习指导和不断进行的适应性考试的锤炼,学生的应试能力必然会发生质的飞跃,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3全面复习,走出猜题押题的误区。
每一年的高考复习,许多人都热衷于抓信息、搞猜题押题,最后多半是吃力不讨好。高考命题组早已声明:考点的正常轮替不属于命题创新的范围。比如第一大题的“语言运用”题各考点,包括字音、字形、词语(含实词与虚词)、成语、病句辨析、标点、语句的连贯等,每年都有一两个考点会轮空,但却完全没有必要去猜测那个会考哪个不考。因为,猜错了未免尴尬,猜对了也未必见得就有多大本事;更何况,各考点之间的能力要求是相互贯通的,即便花了一点时间复习当年轮空的考点,也并非是徒劳无功。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依据考纲进行全面的复习,如此便可以不变应万变,立于不败之地。此外,比如古文是考二十四史还是考其他古代散文,大阅读是考小说还是考散文,古诗是考唐诗、宋词抑或其他年代的诗词,都不必反应过激,只要复习时做好了应对准备就一切“OK”。我们拟定的五次“适应性考试”的学科考试内容,就是着眼于全面复习、全面覆盖各考点来安排的,该《安排表》已经在举行第一次考试之前下发,大家在每次考试之前不妨关心一下,甚至也可以将其公之于众(告诉将参加考试的学生),让他们有更充分的心理准备来面对考试,不断增强“适应”能力。
4.注重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进入高三,就意味着即将进入高考前的临战状态,总是离不开学科知识的梳理、介绍,解题方法的归纳、传授,离不开做题与考试。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这却并不等于我们复习内容、复习工作的全部。因为,从根本上说,语文考的就是母语的阅读、写作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形成,又并不是仅仅依赖教师的课堂知识传授就能完成的,更主要的,是要靠学习者在读写实践中的习得与体悟。“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命制任何一份面向一步步走向思想成熟的高中生的语文试题(其中当然也包括高考真题和我们的适应性考试的考题),除了以教材为基本的命题材料与依据之外,我们往往不得不面对历史与现实世界的方方面面,要从古今中外的思想文化结晶中去撷取材料,获得灵感,触发联想。命题者是如此,对于助考者(教师)和应试者(学生)来说也同样是如此。所以,作茧自缚式的自我封闭是大为失策的。比如,写好高考作文,一是需要对于考题的解读分析能力,二是要有与考题相适应的信息输入(即对对应生活面的了解与认知,这往往是学生最困难、最缺乏的),三是知道基本的写作方法(如写作议论文的“为什么,怎么样;正面说,反面议;找证明,驳异议”要领),四是要有合乎文从字顺要求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四方面,都是实打实的能力与素养,具备了这些,也就不需要那些“非但无益,其实害之”的“范文”与套押方术了。
5.开阔视野,积极探索,避免复习模式与复习内容的固化。
关于这一方面的广义的意思,前一点中已经说及。这里只是想从进行适应性考试命题的角度再做一点说明。所谓“适应性考试”,就是与高三第一轮复习相配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以便最后实现对高考的完全适应的考试。在这里,固然离不开对近年来的高考题,尤其是本省市高考题的分析与研究,但这并不意味着仅仅跟在上一年的高考题后面亦步亦趋。因为,一方面,过去的高考题已成历史,下一年的考题不可能是对以往的简单重复,必然在内容、题型上有新的变化;亦步亦趋,虽然简单便捷,未免有郑人买履、楚人刻舟之嫌。另一方面,上一年的一张试卷不可能覆盖下一年高考复习的全部内容,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也不可能一步到位满足高考的要求;我们的高考复习,必须面对学科知识、能力结构和学生实际,探索帮助他们提高应试水平的有效方法。即以第一次适应性考试中引起较大反响的名著阅读题(五次考试中,我们安排为主观题的2次,安排为客观选择题的3次)为例,我们命制了两小题占分共6分的简答题,也是试图提醒师生更加关注这一考点,有效突破“名著阅读”这一薄弱环节。进入新课程高考以来,这一考点连续三年的考生得分都不理想,2012、2013两年得分更低。究其原因,不外是学生没有读过、或没有认真读过作品,答题(选择题)时就靠连估带猜“撞大运”。而用主观题考,从判断他人表述的对错变为自己独立表述,在督促检查学生认真阅读、复习作品方面自然更直接、更真实。而且,这次的第一小题提供了文言教材的原文,考的是理解而不是识记;第二小题考测内容在教材(必修第二册)对《巴黎圣母院》的导读中也已涉及,即便未读原作而只读了导读文章也应有所了解。所以,这道考题是既不偏、也不怪,完全合情合理的。在此,我们不妨看一看兄弟省市的试题:2013年福建卷名著阅读题占16分,江苏卷(附加题)占15分,题型都是客观题、主观题相结合,以主观题为主。我们只是在以检测复习效果为目的的适应性考试中对他们做了一点借鉴,走了小小的一步,是不值得大惊小怪的。至于这一考点在2014年高考真题中如何考,占多少分,自有2014年的《考试说明》来规定,我们既不必担心,也不用着急。
命制每月一次的适应性考试的考题,时间紧,任务重,环节多,压力也比较大。限于水平与人力,试题中的疏漏乃至讹误都难以完全避免。在此,我们诚挚地希望得到使用这份试卷的师生的支持、爱护,希望听到大家真诚的批评意见,我们将不断改进命题工作,以满足广大师生的教学与学习需要。
2013年9月7日
第二篇:2011届江西省赣县中学高三适应性考试理科语文
1.根据课文默写(8分)
【小题1】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杜牧)【小题2】但愿人长久。(《水调歌头》苏轼)【小题3】门前流水尚能西。(《浣溪沙》苏轼)【小题4】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王建)【小题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__________,无欲则刚。(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小题6】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王湾)【小题7】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纸船》冰心)
【小题8】淡黑的起伏的连山,__________,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社戏》鲁迅)
2.默写古诗文名句。(10分)【小题1】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毛泽东《七律长征》)【小题2】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小题3】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小题4】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小题5】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小题6】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毛泽东《七律长征》)
【小题7】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子使楚》)
【小题8】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定一《老山界》)
1.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乙】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观 月(有删改)张孝祥)【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天山共色____________(2)天下独绝_______________(3)窥谷忘反____________(4)临水之观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2)当亦如是而止耳。
【小题3】甲文中作者描绘奇山异水时,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乙文中作者缩写的四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小题4】试具体分析[甲][乙]两文作者所表达的感情的异同。(4分)2.文言阅读(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①阡陌交通()②悉如外人()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④自恨不如远甚也()
【小题2】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固以怪之矣B.余顾而慕之马之千里者C.见四野禾苗油油然然足下卜之鬼乎D.甫②行数里卒数万人【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③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小题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1.阅读蒋士铨的《岁暮
2.农家望晴(4分)(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①西风雨②,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翁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注:①秦地:指今陕西关中一带,古属秦。②西风雨:刮西风就下雨。【小题1】对上面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首句“尝闻”二字开篇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B.“早晚回”即何时回,这一问表现的心情是无可奈何的。C.“望”字含义深刻,可以使读者联想到农家一年半载的辛勤,也可以使读者想到嗷嗷待哺的农家儿孙。D.这首诗选取收割时节西风已至大雨将来时的一个农家生活片段,通过近似于绘画的语言来表述,较之直接的叙写,更为含蓄、有力。【小题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白发老翁如鹤立”这句诗。(2分)
3.阅读范成大的《田舍》,完成后面小题。(6分)田 舍①
【宋】范成大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②忙。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烟火村声远,林菁③野气香。乐哉今岁事,天末④稻云黄。
【注释】①田舍:农家。②筑圃:修筑打谷场。③菁:水草。④天末:天边。这里是指稻田一望无际。
【小题1】下列诗文中所描写的人物活动和本诗相似的一项是(2分)A.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D.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小题2】综观全诗,诗中到处洋溢着一种“”的气息。(请用原诗中的一个词语回答)(2分)
【小题3】结合全诗分析“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一联的作用。(2分)
1.表达 ? 交流(50分)
下面两题,请任选一题作文,作文中不得出现涉嫌泄密的人名、校名、地名。
(1)不知不觉中,半学期过去了。我想,这半个学期在你的学生生涯里也许是最不寻常的。你的家庭、你的学习、你的生活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也许使你快乐、使你兴奋、使你充满信心,也许使你困惑、使你忧虑、使你不知所措。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让我们觉得自己好象突然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成长的收获来自老师、亲友的关爱、理解和鼓励,来自书籍的启迪,来自环境的熏陶。请把你上中学后最深切的感受告诉我,请相信,你的快乐和成长是我们的期待,你的困难更是我们努力改进的方向。题目:上了中学以后 要求:A字数不少于5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B写真事,诉真情,内容完整,字迹清晰。(2)当你带着羡慕欣赏别人时,当你怀着责备批评别人时,朋友,你意识到没有,我们常常忽略的是对自我的欣赏与批评。其实在人生道路上,他视或自视都不可缺少,请以“自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可以记述经历,抒写感受,也可以发表议论。为了内容充实,不少于600字。
第三篇:2018初中毕业年级适应性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2018年初中毕业年级适应性测试
语文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D(2分)2.C(2分)
3.(1)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2)烟笼寒水月笼沙
(3)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4)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共8分。每空1分,见错该空不得分)
4.示例:A 楷书 该字体形体方正,书写工整规范,与我国古典诗词讲究形式整齐(对仗工整、结构精致)的特点相一致,且易于辨认,适于宣传用字。
示例:B 草书 该字体笔画连带,流畅飘逸(灵动洒脱/如行云流水/更具有艺术性),与诗词的浪漫情怀相得益彰。
示例:C 篆书(或“小篆”)该字体笔画繁复(采用繁体字书写),古朴雅致,能体现古典诗词的厚重典雅和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示例:D 隶书 该字体形体扁平,庄重大气(笔画顺势变化,一波三折),字体美观,适合宣传用字,且与诗词整齐之中不乏变化(讲究格律而不拘泥于格律)的特点相适应。
[共3分。准确判断所选的是什么字体1分;合理阐述选择的理由2分,其中对字体特点的描述1分,与“诗词(朗诵活动)”的关系1分,言之成理即可] 5.(1)①南京矿路学堂毕业后,鲁迅先生选择去日本求学,因为他在矿路学堂学习时对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又觉得所学无用武之地(或:南京矿路学堂毕业后,鲁迅先生选择去日本学医,因为他在为父亲看病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医误人,想要学习现代医学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的病人)。②在日本仙台学习时,鲁迅先生选择弃医从文,因为他在那里受到日本学生的歧视和侮辱(因为他从匿名信事件和观看日俄战争纪录片时的所见所闻中),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看到中国百姓的麻木,意识到通过文艺创作来改变国民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共4分。①②点各2分,其中准确答出鲁迅先生的人生选择1分,原因分析1分,大意对即可)
(2)①鲁达(鲁智深、花和尚、鲁提辖)②保尔·柯察金(保尔)③简·爱(写成“简爱”不扣分)④沙僧(沙和尚、沙悟净)
(共4分。每空1分)6.(1)①都城 ②县城
(共2分。每空1分,写成“都城门”“县城门”不扣分)
(2)喜延明月常入户,自有春风为扫门。
(共2分。若写成“明月喜延常入户,春风自有为扫门”或“自有春风为扫门,喜延明月常入户”,给1分。其余答案不给分)(3)①家庭标志:门的颜色标志着家庭的不同地位(以“豪门”“寒门”称呼不同等级地位的家庭);中国古代将家风称为“门风”,将家族的资望称作“门望”(把有读书传统的家庭称为“书香门第”,把为家庭争光叫做“光耀门楣”)。(共2分。分号前后每一点1分,大意对即可)
②词语发展:“门”为象形字,本义是进出房屋、具有开关功能的通道;后来用以指称具有开关功能的某些抽象事物,例如“心门”“国门”等。(共2分。本义1分,比喻义1分,大意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5分)
7.①“我”认为小区里不可能有鸡啼声,父亲却坚持说听到了鸡啼声;②寻找鸡啼声的来源无果后,父亲一连几天,坐在阳台上一动不动;③弄清鸡啼声是怎么回事后,父亲又说听到了狗叫声、猫在打架的声音;④经过“我”的劝慰,父亲虽不再说听到什么了,却越来越多地呆在阳台上,有心事的样子(躲避我的眼神/日渐萎靡下去)。⑤“我”以为父亲想家了,问他时他却否认。
(共4分。一点1分,答出任意4点,大意对即可。请注意题干中的两个关键点,一是“令‘我’疑惑”,一是“父亲的表现”;因此,如果答“‘我’说周末带父亲回乡下老家时,他立即去收拾自己的东西了”,或者“‘我’担心父亲的耳朵出了问题,但检查结果并没有问题”,均不给分)
8.【A】这句话使用反问的语气来加强情感,强调闹钟的机械声响根本无法..和乡下自家养的公鸡的报晓声一样洪亮、清脆(动听),表现了我对父亲感受的理解和认同。(共2分。反问语气1分;分析作用和效果1分,其中“强调……”和“表现……”答出任意一点,大意对即可)
【B】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比喻成一株因水土不服而“渐..渐枯萎下去”的植物),//形象地表现了父亲精神上的萎靡(说明父亲不习惯城............里的生活),表现了父亲对故土的依恋和思念。(共2分。指出或具体解释修辞.............手法1分;分析作用和效果1分,其中“表现……”答出任意一点,大意对即可)
9.示例:① “父亲的鸡啼声”并不是真正的鸡啼声,而是邻居家设置的闹钟声;②“父亲的鸡啼声”是他记忆中鸡叫的声音,是他的思乡之情的一种表现;③“鸡啼声”象征着父亲的精神家园(“鸡啼声”是一种典型的乡村意象,代表着父亲熟悉的乡村生活);④“鸡啼声”是故乡对父亲的深情召唤,它勾起了父亲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共3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大意对即可。)
10.示例:①“我”在条件允许之后,就把父亲接到城里与自己一起住,想让他在“我”这里享享清福,安度晚年。所以,孝,首先是在生活上关心父母,让他们过上幸福安适的生活。②“我”为了弄明白鸡啼声,带着父亲走访住宅周边,还陪他一起睡觉,陪他聊老家的事情。所以,孝,还需要耐心陪伴父母、体贴父母,多与父母沟通交流。③看到父亲的异常举动后,“我”时时关心询问他,理解了父亲的思乡之情后,“我”在百忙之中带父亲回乡下老家看看。所以,孝,更是理解父母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实现愿望。④“我”经过同事的点拨和自己的观察,理解了父亲的感受,明白父亲就是一棵生长在农村的树,还是农村最适合他。所以,最好的孝不是把自己认为好的生活方式强加给父母,而是让父母在最适合他们的环境中过他们想要的生活。(共4分。每一点2分,其中对“孝”的理解1分,联系“我”的言行心理进行分析1分,大意对即可)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共12分)11.①工作不谨慎,不认真,会造成悲惨的结局;影响人的品格,使人不能向上,获得成功。(2分,分号前后各1分,大意对即可)②做事尽善尽美,就能减少悲剧,提升人的品格(使人获得成功/推动社会进步/让生命变得更为完满快乐)。(2分,大意对即可)
12.足以,加强语气(表示强调),表现了苟且贪懒妨碍人向上发展的严重程度,//突出了其危害之大。(或者:足以,表现苟且贪懒完全能妨碍人向上发展,//突出了其危害的严重性。)(共2分。“//”前后各1分,大意对即可)
13.文章第①段用生活现象引出论点:做事要尽善尽美。然后(②-⑤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做事应追求尽善尽美的原因(分析苟且贪懒的危害和尽善尽美的好处)。再(⑥-⑦段)分析如何才能做到尽善尽美(再论述只有在工作中做好每件小事,具有“彻底”的精神,才能做到尽善尽美)。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论点。(共4分。每个句号1分,大意对即可)
14.示例1:曹雪芹在穷愁潦倒之中埋头创作,“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写出了巨著《红楼梦》。
示例2:闻一多先生锲而不舍地钻研中国古代典籍,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经历数年才写出了《唐诗杂论》。[共2分。所选事例必须是“成大事者”的事迹,且能体现其“彻底”(追求尽善尽美)的精神1分;事例表述清楚,重点突出,1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共12分)15.D(2分)
16.(1)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与民同乐)、酒醒后能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就是太守。(共2分。“述以文”1分,大意1分。)
(2)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共2分。“之所以” 1分,大意1分)
17.①前文中一直以“太守”自称,设置悬念,结尾点明太守是谁,解除悬.......念,体现了构思的巧妙;②前文以“太守”自称,突出一郡长官的身份,有助于....表现与民同乐的主题;③结尾用设问的手法(故设一问),在自问自答之中流露......出自豪、自得之意。(共3分。构思、主题、情感三个角度各1分,分析合理即可)....18.同:都有虽遭贬谪,却能随遇而安(安然自适)之乐;都有寄情山水之乐。(2分,每点1分,大意对即可)
异:太守之乐是与民同乐;子瞻之乐是自得其乐(乐观豁达,以“适意”为乐)。(2分,每点1分,大意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4分)
19.首联上下句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表现贬谪之地的荒凉偏远和自己被贬时间之长,为后面的抒情作铺垫(流露出愤懑不平之情)。(共2分,每点1分,大意对即可)
20.暂,暂且、姑且,姑且借朋友的安慰和眼前的美酒来振奋精神,表达了对朋友情义的感谢;一个“暂”字表明,诗人的旷达是惆怅中的旷达,旷达之中也有隐隐的感伤(悲凉、无奈、对未来的隐忧)。(共2分。分号前后各1分,大意对即可)
四、作文(50分)
21.任选一题作文。(50分)(1)参照中招作文评分标准打分。(2)材料作文参考立意:
①尝试错误,是寻找正确答案的一种途径,也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整合材料①②);
②错误虽然难免,但如果执迷不悟,甚至明知故犯,就会离正确越来越远(整合材料②④或②③);
③错误并不能天然地成为正确的先导,从错误走向正确的道路需要我们去思考摸索(整合材料①③);
④事非经过不知难,对孩子,对年轻人,要敢于放手让他们去经历、去尝试,不要怕他们犯错误,因为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整合材料①②);
⑤错误有其价值,但只有认识其价值,并不断改正错误,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整合材料①④);
⑥错误虽然难免,但能避免的还是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避免,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更不能把“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当做犯错误的借口,或借此淡化危害、逃避责任(整合材料①④)。
第四篇:2018届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高三8月摸底考试 语文
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8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案卡上。
2.回答单选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单选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形象的五个维度
从国家文化形象认知主体的角度而言,两类认知主体应该受到我们的关注,一是“他者”,一是“自我”。一个国家在“他者”心中的文化形象,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吸引力;一个国家在“自我”民众心中的文化形象,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文化认同、文化凝聚力,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民众以怎样的自觉去对外展示、塑造自己国家的文化形象。两类认知主体的存在及其同等重要性要求我们在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内外一体、整体联动。不论从哪类认知主体角度讲,要形成清晰的关于当代中国的国家文化形象,有五个维度需要我们同时关注。
一是根基。文化建设的全力推进是奠定国家文化形象的坚实基础。目前,我们已经初步建成了国家、省、地市、县、乡、村和城市社区在内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已达98%;互联网已经可以将文化信息送到村一级。这些数字折射着我国文化建设的实际进程。认清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当代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着的文化建设,这是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根基。
二是灵魂。文化形象的认知历程与文化体系的结构一致,以价值观为最深层的所在。只有真正深入到一个国家的文化核心即价值观,我们才能够穿越种种文化现象,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国家的精确的文化形象。中华文化有其深沉的价值追求,千百年来潜移默化地浸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追求发展进步的主旋律,也是当代中国追求的最基本的文化精神。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表现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人们自觉行动的一部分。
三是持守。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但对待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中国人曾经陷入迷茫。这里面既有一味埋头于历史的封闭自恋,也有对历史文化的轻视和不屑。中国人的许多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都与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当代中国对孔子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正给以越来越多的尊重。优秀传统文化是流注于当下中华民族肌体中的精神血液,也是中华民族显著的精神标识。
1页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是我们认识当代中国及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维度。
四是创新。不容否认,从中华文化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具有保守性的材料,但同时需要看到,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中有着更为强烈的追求创新的传统。“日新为道”的“日新”追求,“变则通,通则久”的通变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强意识,“去故取新”的更化勇气等,都是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中创新精神的鲜明体现。正是这种传统的存在,使得中华文化能够突破保守性,不断超越,一路向前。认识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我们不能不聚焦创新这个时代性的主题;传播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我们也应当学会讲好当代中国创新与进步的故事。
五是气度。中华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有过许多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正是在和世界不同文化体系的交流互动中,中华文化不断地丰富着自我,也为人类文明的进程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在国际舞台上,我们不断申明尊重文明多样性的主张,强调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这些主张,表达了当代中国的文化心声,也正成为当下中国文化建设的积极实践。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2月25日《中国文化形象的五个维度》,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国家文化形象认知主体的角度而言,“他者”与“自我”对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的意义、价值和重要性虽不相同,但都应该受到我们的关注。
B.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经建成并完善了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已达98﹪,互联网也能将文化信息传到村一级。
C.在对待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的态度上,国人的态度曾经是非常复杂的,沉浸其中陶醉不已者有之,对其表现出轻视与不屑者亦有之。
D.中华文化在自身的发展中保持创新的传统,不断地丰富自我,为人类文明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因而和世界不同的文化体系进行着良好的交流互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逐层分析了认知当代中国文化形象所需的五个维度——根基、灵魂、持守、创新、气度,引人关注与思考。
B.文章在论述中国文化形象的五个维度时,采用了并列结构,对每个维度又以总分的方式进行了论证分析,条理清楚,便于读者理解。
C.文章以当代中国对孔子所代表的传统文化给以尊重的事实,来证明持守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彰显当代中国的国家文化形象的重要性。
D.“变则通,通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古代格言的引用,为阐释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历来都追求创新精神提供了实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页 A.国家文化形象的形成要建立在国家文化建设的基础之上,关注国家文化建设,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
B.在当代中国,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的灵魂是要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当前人们追求的文化精神的根本。
C.塑造中国良好的文化形象需要创新精神,这既要表现为对自身的超越,也应表现为对外来文化的学习、融合与创新。
D.在塑造国家文化形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一颗包容之心,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学会与其他文明和谐共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不忍的句号 迟子建
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春光注定是参差不齐的。三月,我离开故乡时,它还是一世界的白雪,可是到了广东,花间已是落英缤纷了。一个似晴非晴的日子,我来到了南海丹灶镇的苏村,拜谒康有为故居。
一入苏村,看到的是一幅安恬的乡村生活图景:青砖的民居旁蜷着打盹的狗,荷花在水塘里静悄悄地开。挎着菜篮的妇女缓缓地通过石桥,耕牛在树下休憩,这一切,似乎都与我心目中康有为出生地的情景大相径庭,它是那么的和风细雨、欣欣向荣,没有丝毫的荒凉之气、沧桑之气。青少年时代生活在这里的康有为,其心中日益积聚的政治“风暴”,缘何而来?
我对康有为的了解,基本上限于历史教科书上的“定义”,至于他个人的内心经历,不甚了了。看过康有为故居,我很想走近他,了解他。
康有为发蒙读书时,萦绕耳际的除了诵读“四书五经”的声音,还有异乡战事中兵戈相击的声音。这一“士”风与另一“仕”风的交汇,影响了康有为的人生,他日后心中积累的政治风暴,与这两股风的吹拂有关。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困,他痛恨朝野的“不作为”和软弱,痛恨洋人蚕食祖国的疆土。这不安和愤懑压迫着他,难以解脱。康有为似乎迷途了,他一度遁入风景秀丽的西樵山。康有为的西樵山静坐,其实是想把自己幻化为一支可以烛照人生的蜡烛,这样他面对沉重的黑暗时,内心会有勇气。康有为走出西樵山时,开始了更广博的读书,他的阅读不仅仅局限于历史、文学方面,而是扩展到自然科学上。同时,他还对西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西学的科学民主与人道精神的渗透,与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的滋养,使康有为视野开阔起来,他恍然觉得“道”已在心中。
一八八八年,康有为离开故乡,向着京师北行,开始了他维新变法的旅程。然而,康有为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康有为活了七十岁,但他的生命,在戊戌年他四十一岁时,已然终结。尽管其后他在印度撰写了《大
3页 同书》,但他身上的勇气和锐气,在戊戌年后,已不复存在。康有为曾请人在一枚印章上刻下了这样的文字:“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可惜这些“眼界”并没有让他变得开阔和深刻,他在归来后反对的是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支持和参与的是张勋复辟。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年,他还赴天津,为溥仪祝寿。但康有为还是了不起的,“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使他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鼻祖,成为个性解放的先驱。
读过关于他的一些文字,我在四月份来到青岛。广东的春天过去了,但青岛的春天正在高潮,桃花点点红,樱花簇簇白。我去了康有为在福山路最后的寓所,门厅里摆放着一幅徐悲鸿先生画的康有为的肖像,他白发苍苍,目光温和,但这温和中却掩饰不住茫然。他嘴角微蹙,似在咀嚼着荣辱和苍凉。他坐在那里,坐在四月的微风中,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我想,以他不羁的性情,他并不喜欢坐在画框中。在他心中,那也是一种“牢”吧。
康有为的墓地,在浮山脚下,朝向大海。拜谒他墓地的那天,是个晴好的日子。本该是万木葱茏的时节,可墓地却衰草凄凄。他的墓是圆形的,青白色。远远看去,像是一个句号。康有为就躺在这个句号中。康有为五十六岁时,曾创办了《不忍》杂志。我想他一生最不忍的,大概就是这个句号。在广东南海的苏村,我看到的是康有为的起点,而在青岛,我看到的却是他的终点。他的起点到终点,曲曲折折,波澜壮阔。
康有为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八十年了。他墓地面前的大海,已不是一览无余的海了。近年来迅速兴起的海景高层住宅,正逐渐地分割着他视野中的海。大海破碎了。不过康有为见过的海多了,见过的破碎的山河也多了,他不会介意的。更何况,不管大海怎样被遮挡住,那海水在风暴来临时的惊涛拍岸之声,他仍能深切地感受到。康有为最爱的,不正是这样的声音吗?
(摘编自迟子建《云烟过客》)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多次运用环境描写,但作用各不相同。开头描写苏村乡村生活图景的安恬,是为了表现作者心中的疑惑,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B.作者善用肖像描写凸显人物形象,文章第八自然段对康有为的画像的描写,折射出他一生曲折的经历以及晚年回味人生时的复杂心境。
C.文章行文自由,不受时空限制,但情感集中,从广东南海苏村到青岛墓地,从近代到当下,笔触所及,无不表达了对康有为的崇敬之情。
D.文章结尾处,衰败的墓地与附近兴建的海景高层住宅形成强烈对比,表现康有为正逐渐淡出人视野的现实,表达了作者的遗憾之情。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的含意。(5分)
6.康有为活到了七十岁,文化为什么认为他在四十一岁时,生命已经终结?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4页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材料一:
丹麦政府近期公布了一系列方案,其中包括计划废除商店接受传统现金的法律规定,服装店、餐馆以及加油站等将逐渐进入无现金时代。
在丹麦,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您只要拿出手机,靠近带有移动支付的标识,在手机里打开地图的APP,它可以自动定位到需要支付的店家位臵,打开需要支付的软件,就可以轻松完成支付,整个过程只需要短短的几秒钟。
如今在首都哥本哈根的街头,传统现金的功能正在被银行卡以及各种时尚的支付方式取代。超市,餐厅和小商铺已不再接受现金。在丹麦,支付方式曾经主要是使用支票或现金,而如今现金支付只占10﹪,剩下的都是银行卡和移动支付。
从2017年的1月1日起,丹麦中央银行已经关闭其在丹麦境内所有的印钞部门,今后不再印刷和制作包括纸币和硬币在内的丹麦克朗现金,无现金生活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摘编自《央视财经》)
材料二:
7月1日,贵阳市政府与蚂蚁金服集团联合宣布把贵阳建设成西南地区首个“无现金城市”。预计年内,贵阳将实现商圈、集中市场、景区景点等公共场所的无现金支付全覆盖,并推动公共交通、医疗、社保、教育等其他非税类缴费实现无现金。
根据规划,无现金场景覆盖将从青岩古镇开始,逐步拓展到天河潭等六处景区,预计到今年底,全市将有10万家商户支持无现金的付款方式。
除了商业领域的移动支付,贵阳无现金建设还将迈出重要的一步,在公共交通、医疗、社保、教育等其他非税类缴费领域推广无现金方式,让市民少跑腿、少排队,更多享受到“指尖上的公共服务”。“无现金城市”的建设对贵阳人来说,未来只需要带一部手机出门,就能方便地购物、出行、就诊、政务办事。用手机支付每一次的消费,还能为自己积累信用,并将这些信用转化为财富,享受到更好的金融服务和公共服务。
目前,贵阳已经在支付宝“城市服务”上开通了政务、医疗、车主、交通等5大类32个功能,过去一年中,服务了近120万市民。以大众普遍关心的医院看病为例,贵阳市已经有8家医院开通了支付宝挂号渠道,每周有超过5000人次在公立医院中使用支付宝支付医疗费用,大大缩短了等待时长。
通过无现金支付累计信用,贵阳更多的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将享受到信用贷款,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创业创新。截至2017年5月,蚂蚁金服已累计为贵阳市消费者提供消费信贷69.21亿元,为贵阳市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7.2亿元。
(选自《贵州日报》2017/7/3 记者 刘小明)
5页 材料三:
截至2016年底,我国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已达4.69亿人,有50.3%的网民在线下实体店购物时使用手机支付结算。
在手机里安装支付宝或微信,绑定银行卡就可使用移动支付,但如此简单的步骤却让很多老年人摸不着头脑。近日,记者来到武昌水果湖菜市场,只见每个摊位都放臵了支付宝、微信二维码,供顾客付款使用。但顾客仍基本使用现金付账。一名摊主介绍,来卖菜的多是爹爹婆婆,使用移动支付的人不足一成,每天支付宝、微信收入最多上百元。
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2016年移动支付用户调研报告》显示,2016年,移动支付用户中占比76.4﹪;31至40岁用户占比16.8﹪;41岁以上用户群体仅占比1.6﹪。
家住首义学院的刘奶奶,去年7月,她在路边店买几瓶水,由于没带现金,就在店主指导下安装了支付宝,绑定银行卡后付款。回家后,手机收到一条取款消息,显示银行卡被取款2000元,老人这才意识到,商家可能记下密码并取款。因为报警无凭无据,老人只有自认倒霉,并在家人协助下修改了密码。
刘奶奶说,这事让她心有余悸,她决定不再使用移动支付。
在移动支付技术向线下领域快速渗透并改变人们消费习惯的同时,这种“无现金”的支付形式却成为网络安全的“重灾区”。不法分子通过诈骗以及账号盗取等技术手段,将触手伸向人们的“电子钱包”。根据中国银联的相关调查显示,2016年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约有四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表示遭遇过电信网络诈骗并因此造成损失,较2015年上升11个百分点。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从短期来看,消费者账户信息安全保护、移动终端环境安全、网上商户入网管理、网络账户实名制等方面仍需产业相关方持续关注;从支付产品看,未来的创新或将更多考虑安全因素,让消费者真正做到放心支付。
6页 事实上,保障移动支付的安全技术手段正在不断创新。随着移动支付安全技术的不断提高,多样化的安全验证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2016年,相关受调查者使用过指纹识别方式的比例高达46%,同比增长2.5倍,这一生物识别验证方式有望成为移动支付中的主要验证方式。此外,掌纹、虹膜、人脸等生物识别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提升移动支付认证技术,使移动支付更加安全和便捷。(摘编自《RFID世界网》《网信江苏》)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现金支付”指能用现金支付的地方,都能使用移动支付。“无现金城市”的建设意味着,未来只需要带一部手机出门,就能方便地购物、出行、就诊、享受政务服务。
B.目前,贵阳市已经在政务、交通、医疗等一些行业中开通了无现金支付渠道,服务市民,市民从中感受到了极大的便利,这为贵阳建设“无现金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C.“无现金城市”不仅意味着支付方式的改变,更有效地实现了信用的积累,一些小微企业可以凭借良好的信用获得信用贷款,从而促进创业创新,使企业获得较好的发展。
D.对于消费者来说,每一次的消费行为,也能为自己积累信用,凭借这些累积的信用,消费者也可以享受到信用贷款,释放消费潜力,进而获得更好的金融服务和公共服务。
8.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在丹麦,政府制定了法规,计划废除商店接受传统现金,现金支付比例日渐萎缩,中央银行关闭了印钞部门,这些都表明丹麦的“无现金社会”正在走向可能。
B.虽然“无现金社会”正成为一种潮流、趋势,但并不意味着要消灭现金,因为中老年人仍会采用传统的现金支付方式,我们要尊重不同消费人群的消费习惯。
C.推进“无现金城市”的建设,除了要帮助人们解决不会使用移动支付等一系列问题,更重要的是国家要出台系列措施保护消费者的“电子钱包”,让消费者放心。
D.在网络诈骗手段中,不法分子最喜欢采用的是诱骗用户连接不明WIFI和扫描不明二维码,有时也会盗用用户的社交账号,或者设置短信木马链接来盗取用户信息。
E.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电信诈骗案件也持续高发,很多消费者因此而蒙受损失,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只要谨慎小心,加强防范意识,便能护住自己的“电子钱包”。
9.根据材料三,请分别从移动支付层面和移动支付平台层面,概括如何有效预防电信网络诈骗。(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敬弘,琅邪临沂人也。与高祖①讳同,故称字。曾祖暠,晋骠骑将军。祖胡之,司州刺史。父茂之,晋陵太守。敬弘少有清尚,起家本国左常侍,卫军参军。性恬静,乐山水,为天门太守。
7页 敬弘妻,桓玄②姊也。敬弘之郡,玄时为荆州,遣信要令过。敬弘至巴陵,谓人曰:“灵宝见要,正当欲与其姊集聚耳,我不能为桓氏赘婿。”乃遣别船送妻往江陵。妻在桓氏,弥年不迎。山郡无事,恣其游适,累日不回,意甚好之。玄辅政及篡位,屡召不下。高祖受命,补宣训卫尉,加散骑常侍。永初三年,转吏部尚书,常侍如故。
敬弘每被除召,即便祗奉,既到宜退,旋复解官,高祖嘉其志,不苟违也。复除庐陵王师加散骑常侍,自陈无德不可师范令王固让不拜又除秘书监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本州中正又不就。太祖即位,又以为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领江夏王师。元嘉三年,为尚书仆射。关署文案,初不省读。尝豫听讼,上问以疑狱,敬弘不对。上变色,问左右:“何故不以讯牒副仆射?”敬弘曰:“臣乃得讯牒读之,政自不解。”上甚不悦。六年,迁尚书令,敬弘固让,表求还东,上不能夺。改授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给亲信二十人。让侍中、特进,求减亲信之半,不许。及东归,车驾幸冶亭饯送。二十四年,薨于余杭之舍亭山,时年八十八。追赠本官。顺帝升明二年,谥为文贞公。
敬弘形状短小,而坐起端方,桓玄谓之“弹棋八势”。所居舍亭山,林涧环周,备登临之美,时人谓之王东山。太祖尝问为政得失,敬弘对曰:“天下有道,庶人不议”。上高其言。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太祖嘉而许之。敬弘见儿孙岁中不过一再相见,见辄克日。恢之尝请假还东定省,敬弘克日见之,至日辄不果,假日将尽,恢之乞求奉辞,敬弘呼前,既至阁,复不见。恢之于阁外拜辞,流涕而去。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二十六》,有改动)
【注】①高祖,南朝宋的开国之君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史称宋武帝(宋高祖)。②桓玄,字敬道,一名灵宝,大司马桓温之子,东晋将领、权臣,大亨元年逼晋安帝禅位于己。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复除庐陵王师/ 加散骑常侍/ 自陈无德不可/师范令王/固让不拜/又除秘书监/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本州中正/又不就
B.复除庐陵王师/加散骑常侍/自陈无德/不可师范令王/固让不拜/又除秘书监/ 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 本州中正/ 又不就
C.复除庐陵王/师加散骑常侍/自陈无德/不可师范令王/固让不拜/又除秘书监/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本州中正/又不就
D.复除庐陵王/师加散骑常侍/自陈无德不可/师范令王/固让不拜/又除秘书监/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本州中正/又不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讳,名讳。封建时代对于帝王将相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王敬弘因与宋高祖刘裕的名相重,故只称字。
8页 B.受命,受命于天。古代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地位,宜扬君权神受论.称他们做皇帝是顺从天意接受天命。这里指刘裕接受禅让。
C.东山,指代隐居地。东山在今浙江上虞,是东晋宰相谢安出仕前隐居的地方。这里称王敬弘为“王东山”,是赞其有宰相之才。
D.定省,指子女早晚向父母问安。《礼记》 :“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这里指王恢之请假回来,探望问候父亲。.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敬弘少有清尚,不慕权贵。王敬弘的夫人是权臣桓玄的姐姐,王敬弘却不愿亲近桓玄。桓玄辅政及篡位时多次征召他.他都拒绝了。
B.王敬弘性格恬静,淡泊官场。他钟情山水,好隐居。朝廷一再封以高官,他却屡屡推辞,仅在宋朝他就有多次辞让官职的纪录。
C.王敬弘正直奋智,光明磊落。他认为朝廷为政得失的关键在于舆情,这个见解得到高祖的推崇;皇上问以疑狱时,他坦陈自己看不懂审讯记录。
D.王敬弘为父慈爱,但国事为重。他一年之中会多次与儿孙们相聚。但为了勉励回家探望的王恢之以国事为重,他直至儿子假期将尽也忍住没见儿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灵宝见要,正当欲与其姊集聚耳,我不能为桓氏赘婿。(5分)(2)六年,迁尚书令,敬弘固让,表求还东,上不能夺。(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11 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 一15 题。
送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 .这首诗通过描写送别友人严士元途中所见景色,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当下处境的感叹。
B .诗歌一、二句写景叙事,在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诗人与友人严士元在水国江边偶然相遇,驻桨停船,短暂停留。
9页 C 诗人善于写景,三、四句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的听无声,可见诗人观察入嫩,下笔精细。
D .诗人运用远近结合的手法,“细雨” “闲花”是近景,“斜日”“绿草”是远景,描写出水国阖闾城的春日风光。
E .诗人善用婉曲,表面写春寒,实际写心寒:表面写静景,实际写心境;表面写江水,实际写相思:皆为双关意。
15.诗歌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5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两句从侧面写出箫声的情绪内涵。
(2)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痛,这两句是“,”。
(3)刘禹锡在《 陋室铭》 中写自己不受世俗、公务缠身而倍感轻松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 12 年前冯其庸先生写下怀念启功的诗作《哭启功先生》,如今,冯先生也遽归道山,他的晚生后....辈也不免生出当年冯先生的感慨。
② 泰山的景象在雨季最为壮观,云深雾重,雾时翻云覆雨,须臾波涛汹涌,如浓墨泼洒,似淡墨轻抹,....山隐水现,变化万千。
③ 稗官野史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它不但可补正史之缺,更可以让人直观了解某个历史阶段的政治、....法律、文化和风土人情。
④ 奥斯卡金像奖是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电影奖项,第89 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于2017 年2月27日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明星粉墨登场,倾情演出。....⑤ 无论军界还是政界,老虎要打,苍蝇要拍。对于贪腐现象,必须露头就打,不能养虎贻患,更不能挂一漏万,让贪腐者存有侥幸之心。....⑥ 这些武警战士将自身安全置之度外,毅然冲进被大火和浓烟吞没的居民楼,火中取栗,成功救出了....十多名受困居民。
A.①②④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10页 A .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衡,将导致数千万男性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男性面临娶妻难,从而形成庞大的失婚群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B .我们从来不希望用战争之火去凸显和平环境下军人的价值,也更不会为了验证自己的血性,去挑起任何一次非理性的军事冲突。
C .这部昆曲是80 后才女罗周根据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为灵感来源进行创作的,导演李小平对这部昆曲给予了高度评价。
D .中国的货币是宽松一点有利于股市,还是紧缩有利于股市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一定要看到利率和汇率之间有着非常微妙的关系。.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 分)
A .你寄来的大作我己拜读,对文中个别的字句我冒昧地作了雅正,谨供参考。B .刘老师快要退休了,却仍在为培养学生而略尽绵薄,其高尚师德让人敬仰。C .我们诚挚地邀请著名民俗专家莅临会议,指导我社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D .今天下午三点左右,本人在学校操场不慎丢失一枚惠存多年的猴年邮票。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6 分)
上图反映的是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的情绪ABC 理论。通常人们认为发生什么事就引起什么情绪体验,其实,在诱发事件A 和情绪、行为结果C之间还有个 ①。正是由于在某些事件的看法上,我们常有一些不合理的信念,②。因此,受到情绪困扰时,先冷静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找出自己的不合理信念,然后,③,久之,你会越来越乐观。
21.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 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 分)
最近,老王身体一直不太好,家人猜测他患的病是肺癌或者冠心病,或者是糖尿病。经X 光透视检查,老王患了肺癌,所以老王没有患糖尿病和冠心病。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但健康状况却让人忧虑。一份对500 位中国人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肺癌发生率在上升。数据同时还表明,肺癌患者中90 %以上是汉族人。可见,汉族人更容易患肺癌。吸烟对人的身体有一定的损害,容易引发肺癌,不吸烟的人,身体都会很健康。
推断存在的问题:
① 经X 光透视检查,老王患了肺癌,但并不能因此就排除其患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可能。
11页 ② ③
四、写作(60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60 分)
毕业典礼的致辞者,通常会祝毕业生好运并送上祝福,但是美国首席大法官约翰· 罗伯茨在儿子初中毕业典礼上却说了一番狠话,“我希望,在未来的岁月中,你们不时遭遇不公对待,“我愿你们尝到背叛滋味”“我还希望你们时常感到孤独”“我愿你们偶尔运气不佳”“愿你们的对手会因为你的失败而幸灾乐祸”“我愿你们偶尔被人忽视”“我愿你们遭受切肤之痛”。这些话听起来确实不那么顺耳,可是似乎早晚都会在我们的生命中发生,也许,就在已经来临的高三。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对高三生活的哪些思考和感悟?请以“高三,我想对你说”或“高三生涯之我见”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贵阳市普通高中2018 届高三年级8 月摸底考试答案及评分建议语文
l.C(3 分)【 解析】 A 项错,根据原文可知,“两类认知主体”具有“同等重要性”;B 项“已经建成并完善了”错,原文是“已经初步建成了国家、省、地市、县、乡、村和城市社区在内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D项错,强加因果。.A(3 分)【 解析】 “总分总的结构”错,文章最后没有总结。.B(3 分)【解析】 根据原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追求的最基本的文化精神”而非“文化精神的根本气.C(3 分)【 解析】 “笔触所及,无不表达了对康有为的崇敬之情”错,从全文看,作者的情感除了有对康有为的祟敬之外,也含有对其保守思想的惋叹,以及对经济浪潮冲击下人们淡忘历史的遗憾。5.“不忍”本指康有为创办的杂志《 不忍》 以及他悲天悯人的情怀,此处是“不甘心”之意。(l 分)“句号”比喻康有为坟墓的形状,代表他生命的终结。(l 分)整句话现了康有为对自己至死也未能实现其政治理想的不甘,(2 分)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有为的理解和祟敬(l 分)。.“活到七十岁”是指他的自然生命终结,(l 分)而四十一岁终结的是他的进步思想(1 分)。康有为在四十一岁以前,以天下为己任,励精图治,促成了“百日维新”,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鼻祖,个性解放的先驱,实现了人生的价值:(2 分)四十一岁后,康有为身上的勇气和锐气不复存在,眼界不再开阔和深刻。他反对孙中山革命,支持张勋复辟,站在了历史倒退的洪流中。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在四十一岁时,他的生命己经终结”(2 分)。
12页 7.D(3 分)【 解析】 “每一次的消费行为,错,根据原文,应是“每一次无现金支付的消费行为”才能为自己积累信用。.AC(5 分)【 解析】 B 项,“但中老年人仍会采用传统的现金支付方式”以偏概全,应该是“一部分中老年人”: D 项,根据图表可知,不法分子最常采用的手段是“社交账号盗用”“短信木马链接”“骗取短信验证码”;E 项,“只要„ „ 便„ „ ”说法绝对。9.(1)移动支付用户层面——
① 了解常见网络诈骗手段,提高防范意识:不要连接不明WIFI :不扫描不明二维码:不要随意打开不明网页;保护好短信验证码;不随意点开短信中的链接:保护自己的社交账号。(l 分)② 选择更为安全的验证方式:例如指纹、人脸识别等验证方式。(1 分)(2)移动支付平台层面―
① 加强后台管理:保护消费者账户信息安全、移动终端环境安全,严管网上商户入网,实网络账户实名制等。(1 分)
② 进行技术研发:研发更为安全的移动支付认证技术,使移动支付更加安全和便捷.(1 分).B(3 分)【 解析】 原文为:复除庐陵王师,加散骑常侍,自陈无德,不可师范令王,固让不拜。又除秘书监、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本州中正,又不就。11.C(3 分)【 解析】 称王敬弘为“王东山”是说他好隐居。.D(3 分)【 解析】 “他一年之中会多次与儿孙们相聚”错,原文“敬弘见儿孙岁中不过一再相见”, “再”,两次,这句的意思是敬弘一年见儿孙不超过一两次。.(l)灵宝(桓玄)邀请我,只是想和他姐姐相聚罢了,我不能做桓家的入赘女婿。(5 分。“见”“要”“赘婿”各1 分,句意2 分)
(2)(元嘉)六年,升任(他为)尚书令,敬弘坚决辞谢,上表(给皇上)请求回到东部,皇上难以改变他的想法。(5 分。“固”“让”“夺”各1 分,句意2 分).DE(5分)【解析】 D 项“描写出水国阖间城的春日风光” 错,“斜日”“绿草”是虚写,是诗人遥想友人远行后的景象,而非阖闾城之景。E 项过度解读。.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仕途不顺的不满之情。(2 分)诗中“青袍”指代低微官职,(1 分)“儒生”代表读书人,(l 分)“已”“误” 二字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满腹才华,却被官场所误、仕途不畅的愤闷之情(2 分)。.(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3)无案牍之劳形。(5 分,一空1 分。有错字、别字、漏字整空不得分).D(3 分)【 解析】 ① 遽归道山:婉称长者去世。使用正确。②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权术和手段。望文生义,对象用错。③ 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各种小官,专指给帝王搜集街谈巷语,道
13页 听途说,以供省览,后称小说或小说家为稗官。“稗官野史”旧时的小说和私人编撰的史书。使用正确。④ 粉墨登场:化妆上台演戏,今多借指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这里用本义,正确。⑤ 挂一漏万:形容列举不全,遗漏很多,一般用于自谦。不合语境。⑥ 火中取栗:比喻被人利用,替人冒险出力,自己却一无所得。不合语境。.B(3 分)【 解析】 A 项成分残缺,在“娶妻难”后面加上“的问题”。C 项句式杂糅,应将“根据„ „ 为灵感来源”改为“以„为灵感来源”。D 项指代不明,句中“答案是肯定的”不知是肯定哪一个问题.C(3 分)【 解析】 A 项“雅正”不得体,B 项“略尽绵薄”不得体,D 项“惠存”不得体。20 .【 参考示例】 ① 由对事件A 的看法而产生的信念B(2 分,只答“信念B ”给1 分,答“B”不给分);② 才会产生情绪困扰(2 分);③ 用一个合理的信念替代不合理信念(2 分)。(意近即可,超过字数,该句扣1 分).【参考示例】② 抽样数据少,不能据此得出“汉族人更容易患肺癌”的结论。(3分)③ 不吸烟的人,身体不一定都很健康。(2 分)(意近即可)22.(60 分)参见2017 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14页
第五篇: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考试分析反思
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考试分析反思
时间:2010-10-11
一、成绩分析数据
表一:高三各班成绩统计(微机室提供)
二、分析报告:
(一)试题分析:
1.本次月考的范围是高一册的学习内容。同时兼顾了语文读本及本年级倡导的课外读书的《论语》和古诗词背诵40首中的部分背诵篇章。其中文言文阅读理解选自课本原文原段,现代文大阅读则选自《语文读本》第一册,其它试题则兼顾了课内与课外。作文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
2.试题命制形式完全仿照高考命题的模式——七道大题21道小题。分别为语言基础知识、文学作品小阅读(高考一般为科技问小阅读)、文言文阅读、翻译赏析默写、现代文大阅读理解、语言知识运用及表达、作文。分值的设置也基本上是按照高考试题的设置方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试题难度应该说适中。课内的内容占相当大的比例而且相对比较简单,旨在引导学生重视语文课本的学习,只要认真学习、听课、作业,就一定能够获取高分;课外的题目因人而异,按理说也不算难,只是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和拓展。
(二)数据分析结论:
从成绩分析表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班学生第一大题语文基础知识得分率超过3/4,其中语音题、句子衔接题几乎全对,但病句题只有一半儿同学答对,成语题也有问题;第二大题现代文小阅读选材课内,但得分太低不足一半儿,第5、7题答对一半,第6题只有不到三成的同学答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得分率最高,9分的题得到8分,出错的主要是第9小题文言句式的辨认;第四大题的文言翻译77%的得分率,诗词鉴赏只拿到一半儿的分数,默写的得分达到9成;第五大题现代文大阅读得分很低,只得到不足1/3的分数,其中第15题几乎全军覆没,4分的题平均得分只有0.26分,第17题也只拿到8分中的3分;第六大题语言运用和表达题得分也不高,超过3/5的准确率;第七大题作文均分46.9分,基本正常;全班总评98.6分,尚有近1/3的分数学生没有拿到。
(三)倾向性问题:
1.基础部分病句、成语等都是薄弱环节。
2.对课本的重视程度不够,换一个角度提问就会无所适从。
3.诗词鉴赏非常薄弱,鉴赏的能力要日积月累。
4.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不够,向课外延伸拓展的能力相当不足,特别是艺术手法的鉴赏更待提高。
5.话题作文对主题的把握不准、材料不新颖、语言表达文采不足、书写不够整洁美观。
(四)下一步应对策略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基础部分的重心继续降低,强化基础,包括课下注释;多做基础小练习,多安排基础性的作业。
2.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看重课本、课文的学习,认识语文课文的人文价值,并最大可能地开发课本、课文、读本的考评价值。强化语文高考题目在课外、知识在课内、能力在课堂的主导意识。
3.诗词鉴赏从基础开始,重视诵读以及在诵读基础上的领悟,再循序渐进地开展鉴赏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结合诗词的特点,从积累诗歌的意象、解读意向、体会意境开始逐步强化。
4.以“开展读书活动、打造书香高一”为引导,激活学生读课文、读读本、读《论语》、读课外书籍的动因,指导学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勤读书的好习惯。有了阅读量的积累,文学素养、欣赏水平自然就会提高。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拓展要有意而为之,增强学生的迁移意识,联想想象、内外沟通、形成规范、注重运用。
5.作文训练是一个一直要强化的永恒的主题。加强作文的审题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表达的意识。作文训练坚持序列化、规范化,多练细评精讲。循序渐进,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加强课外练笔的落实、督促、检查,大作文与课外练笔、整篇作文与片段作文相互配合和补充。注重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和文采意识,指导学生写出文质兼美的应试作文。
附:本学科治跛名单(2班)
曹庆宝(88分,大小阅读几乎为零,作文、阅读理解能力亟待提高)、唐银(83分,大小阅读共得4分,几乎整个覆没,阅读理解训练要大大加强、作文)、孙孝国(84分,基础中的成语、病句,作文、阅读理解均是薄弱环节)
郭庆(82分,基础中的成语、病句,作文、阅读理解均是薄弱环节)、苏杰(88分,基础中的成语,作文、阅读理解都是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