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推进学校美育整体发展

时间:2019-05-14 05:4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精准发力,推进学校美育整体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精准发力,推进学校美育整体发展》。

第一篇:精准发力,推进学校美育整体发展

×××着力“三个新”推进全区学校美育教育

整体发展

在“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的基础上,近两年来,四川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确立美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整体推进德智体美共育,促进区域教育科学发展。现从三个方面汇报如下:

一、形成新共识,针对美育基本认识的关键方面精准发力。根据国办《意见》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区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增强全区上下对美育的基本认识。一是摒弃旧观念。摒弃“搞美育意义不大,出不了成绩”的传统观念。长期以来“重智育,轻美育”造成了农村美育成为“最短板”。但反观之,“最短板”的美育也可能成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最具“绩效”的利器。二是树立新理念。树立“美育关乎社会治理,不是教育一家的事”的理念。美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现代公民具有重要意义,在区域治理方面,对提高我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已形成全区上下共识。三是确立新定位。×××给美育的定位是:推动区域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的突破口之一,“生态教育,特色××”的重要内容,是区委 区政府的重点民生工程。

二、建立新机制,针对美育资源整合的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建设长效机制,着力解决美育资源整合中部门协调、人员培训和考评激励等关键环节中的问题。一是建立管理新机制。将美育作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列入“十三·五”规划摆在突出位置,区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教育奖励基金,每年表彰奖励包含美育在内的成绩突出单位和个人;每年专项投入40万元用于美育,构建区级部门及艺术文化团体共同参与的美育新管理机制,同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结合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二是建立培训新机制。每年有针对性地通过引进、考调充实优秀美育教师队伍,并对美育教师进行轮训。利用“区委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读书班”“××之春文艺汇演”“家长学校公益大讲堂”等多种形式对公务人员、校长、学生家长等特定群体开展培训,扩大影响。三是建立督查新机制。区目标办根据区域教育重点工作要求对乡镇、街道和区级部门相关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督查评价;区政府总督学牵头组织专家和社会各界专兼职督学常态化开展美育专项督导,兑现奖惩。

三、找准新方向,针对美育改革发展的关键部位精准发力。坚持把美育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推进学校美育改革。一是聚焦推进“一体化改革”,提高均衡发展水平。深入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四大 工程”198个项目,建成21所学校少年宫;持续推进教师“区管校聘”人事制度改革,农村学校美育质量大幅提高,“一校一品”格局初步形成。××××等7所农村中小学成功创建为省市级“艺术特色学校”“环境优美示范校”。二是坚持开展“发展性评价”,保障美育学科地位。在保留“德体卫艺”专项考核占教育质量评价权重(小学40%,中学20%,考核结果与校长绩效和学校质量等级挂钩)不变的情况下,从2015年秋期开始,将学生艺术素质和体质健康纳入教学板块予以考评,加强学科融合渗透,落实艺体教师“六同”待遇。二是持续实施“综合型测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开展学生艺术素质综合测评,完善了“121体艺教育促进行动评价方案”和“基础”+“特长”模式,“区测”与“校测”、“普测”与“抽测”、“笔试”与“展示”结合互补的测评模式已基本成型。因其“反馈及时有效”“以评促教效果明显”“尊重差异兼具公平”,得到了教育专家、学生家长和艺术教师的广泛认可。

第二篇:整体创建美育特色 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整体创建美育特色,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东方村尾学校发展规划(2013年9月~2016年7月)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至2020年,我国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至2050年,我国将挺进中等发达的国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校以《“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育人模式课题研究方案》为行动指南,制订此《整体创建美育特色,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东方村尾学校发展规划(2013年9月~2016年7月)》。

一、背景分析

(一)学校概况

东方村尾学校于2009年9月创建,学校占地面积20156平方米,建筑面积16868平方米。学校以科学先进的设施打造专业化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比较齐全,所有班级均配置电脑多媒体,实物投影,拥有闭路电视、有线广播、校内网站等现代信息技术设施;建有多功能电教室、图书室、足球场、篮球场、塑胶场地、音乐室、舞蹈房、美术室、多媒体教室、电脑房、自然实验室、理化实验室、史地室等。

学校现有5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56人,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现有教师115人,专任教师106人,中共党员26人,大专及本科学历占教师数100%,其中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

三年来,学校积极探寻特色发展之路,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升,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区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办学规模逐年攀升。

(二)发展优势

过去三年中,学校办学经验有所积淀,学校管理、教学常规、教师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有序展开、稳步推进、持续提升。

1、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以课堂教学改进为切入口,以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能为目标, 坚持开展公开课。从加强学科组建设入手,组织教师开展公开课评议反思活动;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教学规范管理,落实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2、以校本研修为载体,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升

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以抓学习、抓制度、抓管理、抓激励为基本策略,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升。

(三)发展困境

1.教师发展尚不均衡,教师培养的力度与速度有待提升

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整体上不均衡,有个性、有风格的教师队伍尚未形成,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研究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学校需要深度探索与推进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

2.家校合作工作面临较大的困难

学校周边属于城乡结合部,中小企业为主,外来务工人员受教育的程度低,他们缺乏对孩子正确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单一,或者粗暴打骂,或者不闻不问,几乎谈不上对孩子的学习指导。他们有的不仅对教育孩子存在着许多误区,而且自己身上的一些恶习也严重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一旦孩子在学校有点事,例如同学们之间发生点摩擦,他们便会自己亲自向学校、向老师兴师动众,更有甚者竟然出手打别的学生。凡此种种,都为学校与家庭之间在教育上的交流沟通带来较大的困扰。

二、构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育人模式

我校提出构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育人模式,从根本上来说,一方面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简单说就是用美涵养人的道德品格,用美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从素质教育的构成来看,“以美养德”就是用美塑造完美的人格,用美陶冶优良的品德,用美养成良好的习惯,用美发展健康的个性,用美滋养善良的心灵。“以美育人”,则是用美的文化感染人,用美的艺术熏陶人,用美的形象塑造人,用美的活动引导人,用美的教育成就人。

三、发展目标

(一)办学目标

把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美育素养,加强美育在学科教学、课外活动、校园环境中的渗透,深化美育特色课程建设,营造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整体构建美育办学特色,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把我校办成为一所风气优良、质量过硬、美育特色凸现的知名学校。

风气优良——学校呈现尊师、爱生的校风;务实、善导的教风;勤奋、好问的学风,自强不息的精神。

质量过硬——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教师德、能、勤、绩全面发展,学校各项成绩得到家长、社区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

特色凸现——学校彰显美的校园,美的课堂,美的活动,美的教师,美的学生。

(二)培养目标 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育人,培养品德优良、素质全面、艺术专长的东方村尾少年儿童。

品德优良——培养学生初步具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现代道德文明,具有一定的道德辨别、体验能力和实践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健全的人格。

素质全面——培养具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少年儿童。

艺术专长——赋予学生以文明的、艺术的、审美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重点工作与主要举措

(一)构建“以美养德”的德育模式,提升德育工作实效

“美是道德的象征。” “以美养德”的德育模式,就是以德育美学观的理论为指导,从美的视角切入,以欣赏型德育活动为抓手,积极营造浓厚的美的德育氛围,以优良的校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逐步形成“以美养德”的美的德育工作特色。

1、以德育美学观的理论为指导

当前德育中仍存在较为浓重的功利色彩,主要表现为学生缺乏情感和想象力,缺乏对他人和社会的关怀。而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的手段就是灌输、强制灌输。德育美学观就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提出来的,他是对功利主义德育的颠覆。

德育美学观以德育与美育“深层交叉,灵魂借鉴”为目标,将德育理论探讨置于对人的终极关怀、对幸福人生的至境追求下,为德育理论研究和德育实效的提高提供了新思路。

德育美学观的实质用通俗的话解释是: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可以经过审美化改造,成为“一幅美丽的画”、“一首动听的歌”,即是说德育能够变成一个具有审美情趣的东西,如果常规德育实现审美化,那么德育的效果将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2、从美的视角切入,以欣赏型德育活动为抓手

德育,把人的美丽展示出来,就是欣赏型德育模式。在德育美学观思想的指导下,创设美的德育活动,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1)自我养成,展示美丽的我 ①确定目标,自我养成

从抓最基本的做人的道德规范入手,将最基本的做人的道德规范分解为不同阶段目标,让学生每学期自选目标自己养成,学校政教系统督促、指导、帮助。近三年我校将重点抓“两带、五好、五不”行为习惯养成。

三带:把孝敬带给师长,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善良带给同学; 五好:站好队,行好礼、做好操,写好字,读好书; 五不:怪发不进校,杂物不乱扔,楼道无喧哗,出言无脏话,玩耍无损伤。开展“轻轻走,让我们的楼道静悄悄”、“弯弯腰,让我们的校园更美好”等活动。

②学做主人,实践体验

实行“班级自治”,“班规班法”民主制定,“班务承包”落实到人,“自我评比”激活动力,让学生从“被人管理”变为“自主管理”,在灵魂上做自己的主人,在行动上做班级的主人,在班级这个大家庭里做负责任的一员。

建立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机制,目的是实施主体性教育,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不要我做”为“我不要做”。

③以自主教育为主线,充分发挥少先队和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团队和阵地作用。搞好组织建设:召开好少代会、团代会、学生会竞选会,加强团队和学生会干部的培养等。搞好阵地建设:做好鼓号队的培训交接工作,做好团队室和广播室和各种宣传阵地的工作。搞好活动建设:组织好每周的升旗仪式,结合各种节庆日和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美的团队活动。

加强理论建设:组织学生干部学习团队工作的基本知识,学习上级部门的相关文件。加强特色建设:打造学校团队活动特色,为学校“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育人模式建设添砖加瓦、增光溢彩。

(2)自我参与,展示美丽的我。

美就在生活之中。创设美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感受美、欣赏美、经受美的熏陶,以此来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①开设《艺术与欣赏》和《学科中的美》校本课程,每周有各类艺术和学科的兴趣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审美兴趣

②利用每天早读时间开展“感受中华文明

弘扬中华文化”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悠扬的古乐声中欣赏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学习中国书法,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美,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③精心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ⅰ隔年组织一届学校美育活动节。

ⅱ每学期组织校级学生才艺大赛 ⅲ评选校园美育之星 ⅳ评选校园感动人物

(3)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从民族精神中汲取美的食粮。

①从美的视觉出发,通过专题节庆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节庆纪念日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

②通过仪式(入学式、毕业式、14岁花季式)教育活动,有机融入爱国情感、历史文化和基础道德等教育内容。

③通过礼仪教育,引导学生懂得在各种社会公共活动和公共场合中的礼仪礼节,学会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礼貌规范,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3.落实德育为先理念,构建全方位德育课程体系(1)把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班队会、年级会、校会等纳入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并且着重探讨实践它们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2)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内容融于德育课程之中。4.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年组的作用,铸造美的育人之师

(1)进一步加强学年组建设,把欣赏型德育活动纳入优秀学年组量化考核之中。(2)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把欣赏型德育活动纳入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之中。

(3)举办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开展评选“美丽班主任”活动,宣传班主任的先进事迹,使班主任学有榜样,干有方向。

德育工作目标

第一年(2013年9月——2014年7月)增强全员德育美育观意识,加强德育队伍自身美的建设;启动德育美育观指导下的校本课程开发;建立有特色的校园墙文化和班级温馨教室文化。

第二年(2014年9月——2015年7月)全员德育美育观意识初步形成,德育队伍自身美的建设比较自觉,德育美育观指导下的校本课程开发有了一定的成果,欣赏型德育活动初步形成系列,制作班级温馨教室文化DVD。

第三年(2015年9月——2016年7月)全员德育美育观成为学校一切工作的自觉指导性意识,一支自身美的专业化德育队伍成长起来,德育美育观指导下的校本课程开发初步形成系列,欣赏型德育活动全天候占据学校德育阵地。

(二)加强学校课程美育因素的开发建设,倾力建造美的课堂,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着力推进学校课程美育因素的开发建设,建造美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注重培养学生“乐学、美学”的学习品质,大力弘扬教师 “乐教、美教”的教学品格,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着力推进美育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1)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整合校内外资源,挖掘美育特色项目,扩大美育特色项目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影响与作用,使学校美育特色项目逐步转化为学校特色课程。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以美育为重点,形成学科类、艺术类等多种形式组成的校本课程。

(2)优化拓展型课程的实施。拓展型课程与学校“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科研课题紧密结合,与团队、学生会活动和各种形式的学科竞赛紧密结合,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合作竞争的多彩舞台。

(3)每年召开一次以“美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在进行学校课程建设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发现开发过程中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逐步制订分年级、分学科美育校本课程方案。

2.深化教学研究,构建美的课堂

(1)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优化课堂为目标,积极探索“乐学、美学”与“乐教、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兴趣,提升教师教学过程美育化的自觉和能力,加强师生之间美的交流和互动,构建美的课堂,成长美的教师和美的学生。

(2)在课堂教学美育观的指导下,大力挖掘各学科课内课外美的因素,探讨研究课堂教学美育渗透的作用和方法、时机,开展构建美的课堂的各种形式的教学教研活动。通过活动的有效开展,培育出美的课堂、美的教师、美的学生。

(3)探讨教学常规管理美育化,使备讲批辅考在美的感受和体验中进行,减轻教师和学生的精神负担。

①要求各学科教案都有根据教材内容渗透美育的体现。

②要求各学科每学期第一节课和最后一节课都要向学生介绍讲解本学科的美育因素,要写成教案。

③要求各学科教师每学期都写一篇关于打造美的课堂方面的论文。

(4)加强考查类学科质量评价和质量监控方式探索;增强教师个体的学科质量自我监控、团队互控意识和能力;形成制度化的学科抽测、评价分析、督促反馈、奖励制度。

(5)改革学生评价方式,构建教育教学美育观指导下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使得每一名学生都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教学工作目标

第一年(2013年9月——2014年7月)

(1)挖掘美育特色项目,以美育为重点,积累学科类、艺术类校本课程素材。(2)探讨教学常规管理美育化,尝试备讲批辅考在美的感受和体验中进行。

(3)挖掘各学科课内课外美的因素,探讨研究课堂教学美育渗透的作用和方法、时机。(4)积极探索“乐学、美学”与“乐教、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5)加强考查类学科质量评价和质量监控方式探索。

(6)改革学生评价方式,进行构建教育教学美育观指导下的评价体系的探讨。

第二年(2014年9月——2015年7月)

(1)继续挖掘美育特色项目,以美育为重点,初步形成学科类、艺术类多种形式的校本课程。

(2)进一步探讨教学常规管理美育化,初步形成备讲批辅考在美的感受和体验中进行的途径和方法。

(3)继续挖掘各学科课内课外美的因素,初步落实课堂教学美育渗透的作用和方法、时机。(4)继续积极探索“乐学、美学”与“乐教、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出各学科美的课堂的样板。

(5)加强考查类学科质量评价和质量监控方式探索。

(6)继续改革学生评价方式,推出构建教育教学美育观指导下的评价体系的草案。第三年(2015年9月——2016年7月)

(1)继续挖掘美育特色项目,以美育为重点,形成学科类、艺术类多种形式的校本课程。(2)进一步探讨教学常规管理美育化,形成备讲批辅考在美的感受和体验中进行的途径和方法。(3)继续挖掘各学科课内课外美的因素,形成课堂教学美育渗透的校本教材。

(4)继续积极探索“乐学、美学”与“乐教、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出学科美的课堂的拔尖教师。

(5)继续加强考查类学科质量评价和质量监控方式探索,形成方案。(6)继续改革学生评价方式,推出构建教育教学美育观指导下的评价体系。

(三)着眼教育教学实践问题,推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

用“以美养德,以美育人”课题引领,探索“学习、研究与教学”有效整合的教育科研途径,实施“教研修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优化校园网“课题研究”栏目,初步形成有东方村尾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系列,提升教师队伍教科研素质。

1.明确核心课题,坚持科研引领

(1)确定“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育人模式课题为学校核心研究课题。从课题项目的研究入手,确立学生即课程、教师即课程、学校环境即课程的现代课程理念,形成课程开发过程的立项、实施、跟踪、评估和反馈机制。

(2)聘请专家指导,帮助学校科学地建立校本课程整体系统规划,进一步加强年级纵向与知识体系方面内在的衔接,并从整个课程教学层面融通各校本课程与各学科之间的关系。

(3)积极探索学科研究推进的策略与路径,用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英语节、体育生活节等项目研究提供丰富的科研资源。同时,从校园环境、班风班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教师专业化发展等多个侧面,着力营造课程开发的浓郁氛围,促进课程实践有效进行,大力提升学校内涵发展。

2.强化科研管理,形成科研意识

(1)健全各项教科研制度。建立校级课题申报制度,开展年终教科研论文评奖活动;建立促进教科研工作的激励机制,将教科研工作成绩纳入考核,作为评估教师教学能力重要依据;建立学校科研经费专项保障制度,确保教育科研的经费投入;建立科研交流制度,聘请教科研专家,指导学校教科研课题研究,提高学校教科研的质量与层次;每学年安排1-2次教科研报告会,进行理论学习和科研培训,帮助教师提高理论水平。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帮助教师确立“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发动机”的理念。

(2)本着“求真务实,研以致用”的原则,加强对教师科研的管理工作。在已有基础上制定、完善“东方村尾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条例”,形成科学、全面的管理制度,使科研管理真正发挥出组织、研究、培养、评价和服务等功能。

3.实施教研修一体,打造教科研氛围

(1)树立教研修一体的意识,要求教师能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为进一步深化课改,使教师成为“有思想的实践工作者”。

7(2)明确教研修一体管理模式的意义。“教”即基于课堂的教学实践,增强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研”即基于问题的教学研究,增强教育科研的实效性。“修”即基于发展的研修行动,提高教师的专业修养。通过教研修一体管理模式的实践,为课题深入阶段的教师指明发展途径,提供肥沃的发展土壤,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以学科组、备课组建设为抓手,每学期各组织一次基于课题的理论学习和主题实践活动,每次活动必须填写过程记录、相关案例及反思随笔,帮助教师开展广泛的应用性研究。与此同时,要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引导教师注入理性思考的活力,增强他们来自教学实践的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改进教育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充分运用集团网“课题研究”栏目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向“课题研究”栏目投稿,充分发挥专栏对我校科研工作的促进作用。

(5)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师论坛”,让教师把自己在教学和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争论的问题或已解决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分析,通过思维的碰撞产生火花,促进专业提升。

教育科研工作目标

第一年(2013年9月——2014年7月)在教科研与教育实践的结合点上制定、完善学校教育科研条例;定期组织教育科研和校本研究的交流、研讨活动,做好课题实施反馈、诊断、调整工作;组织一次教科研报告会,提升教师科研理念;启动“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育人模式课题研究方案,每学期组织一次“以美养德,以美育人”教学案例评比活动。

第二年(2014年9月——2015年7月)以新的教科研制度,管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激励教师的教科研行为;定期组织教育科研和校本研究的交流、研讨活动,做好课题实施反馈、诊断、调整工作;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组织一次教科研报告会即课题中期汇报;继续开发“东方村尾学校校本课程”,初步形成校本课程系列。组织教育论文评比活动。

第三年(2015年9月——2016年7月)严格施行教科研制度,管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激励教师的教科研行为;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推广好的经验,反馈研究的问题,并尝试进行课题研究式推广和成果课程推广;完成“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育人模式课题课题结题与成果推广,进一步深化研究,完成“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育人模式课题研究成果总集;组织教学案例评比活动。

(四)加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提高

通过校本研修,提升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全体教工中提倡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鼓励教师主动发展、鞭策骨干教师特色发展;建设一支质量高、有特长、数量足、结构合理、具有个体学习能力的、适应美育特色办学要求的专职教师队伍。

1.以教师发展为着力点,要求教师做到思想上发展,树立终身学习,全面发展观念;学识上发展,努力做到知识渊博,投身课改;理念上发展,专业引领,开放多元;行动上发展,务实创新,善于积累。增强教师课程意识,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2.重视教师教学能力和素质的整体提高,鼓励教师参加校本研修和学历进修,推进骨干教师、特色教师奖励机制,调动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

3鼓励和激励艺术教师持久、主动地保持自我更新、不断发展的动力,充分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潜能,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专业技能与风格,并有相当数量的优秀教学研讨示范课的积淀。

4.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指导,关注发展。有计划地引进特长教师和把关教师,把教师引入与学科组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以集团优秀学科组评选标准规划各学科组建设。

5.为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鼓励教师特长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自培特色教师。鼓励教师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加集团优异教师的评选。

6.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市、区、街道、集团、学校的各类公开教学、教学研讨、教学比赛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创美杯”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并根据学科、教龄等特点设置奖励措施。

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第一年(2013年9月——2014年7月)了解教师的发展需要与成长需要,组织全校教师制定“个人三年专业成长规划”;开展“五级优异教师”评比;组织教师培训活动2次。

第二年(2014年9月——2015年7月)督促全校教师修改并进一步实施“个人三年专业成长规划”;完善教师评价制度,继续开展“五级优异教师”评比;组织教师培训活动2次。

第三年:(2015年9月——2016年7月)组织教师做好个人专业成长的反馈、诊断、调整工作,继续实施“个人三年专业成长规划”;完善教师评价制度,继续开展“五级优异教师”评比;组织教师培训活动2次。

(五)依法治校,形成内外兼修的学校管理文化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引领,刚柔并济,形成规范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形成民主、科学和良性互动的管理文化。

1.规范管理,完善评价。进一步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完善“教师绩效评价考核”等制度,促进教师主动学习、主动研究、主动发展,克服“短板效应”,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2.加强班子建设,弘扬团结协作、务实勤奋的作风;树立亲师、爱师、为师的形象;强化安全意识、共生意识、审美意识、创新意识,真正成为引领学校新一轮发展的强有力团队。

3.畅通管理网络,营造公平环境。强调管理中各级职、权的充分发挥,强化自下而上的互动反馈渠道畅通,确保政令畅通、有效监督,营造公平、公正、透明、安全的教师工作和发展环境,提高教师的认同感和安定感。

4.倡导刚性制度实施中的人性化,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心理需求,尊重教师工作方式的个性化、风格化,引导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职业价值观。

5.充分关心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积极创设适合不同教师发展和不同发展层次教师需要的推优机制、培养渠道。不断深化“有声有色地工作,有滋有味地生活,有情有意地交往”的工作生活理念,畅通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渠道和平台,最大化地激发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酿造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学校管理工作目标

第一年(2013年9月——2014年7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整体思路,健全完善学校管理机制,推进民主管理;进一步明确岗位责任制和建立健全“行政部门问责制”,以“密切合作”与“奋发进取”为最高工作原则,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和大协作精神,实现部门、条线工作的和谐共振。

第二年:(2014年9月——2015年7月)学校管理人性化、规范化、精细化,逐步建立和谐、高效的人本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一支精神状态好、民主作风好、团结协作好、廉洁自律好、学识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教师信得过的干部管理团队。

第三年:(2015年9月——2016年7月)党政工团建设不断推进,学校稳步、和谐发展,形成民主、愉悦、开心、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学校在区域内具有良好的口碑,形成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

(六)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建美的育人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发挥美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注重师生的个性培养和人格塑造,艺术化地体现师生员工的精神追求,使校园文化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文化艺术殿堂。

1.精神文化建设。建设“热情、周到、优质、高效”的学校后勤作风;形成“务实、善导”的优良教风;培育“勤学、好问”的良好学风,逐步形成“尊师、爱生”的优良校风,熔铸学校师生的自强不息精神。

2.制度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制度文化的保障、规范、评价等重要作用。改善学校制度的执行环境,使师生具有制度化的科学意识、规范意识,使依法治校和依章办事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

3.行为文化建设。从制度建设入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和教风、学风建设,重视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进一步提高学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率,扩大覆盖面,注重实际效果。

4.环境文化建设。按照“绿色、高雅、美丽、和谐”的原则建设优美的环境文化,为师生创造有利于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的优美环境。开展学校品牌形象的建设和宣传工作,重视学校品牌形象的推广和公共关系工作,扩大学校在社会的知名度,提升学校品牌的价值。

5.圣洁文化建设。以纯洁神圣的美德统领师德师风建设、诚实守信建设和遵纪守法建设,构筑东方村尾学校美好圣洁的灵魂殿堂。

6.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教师节、十一国庆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重大节庆日,一二.九运动等纪念日,以及学生入学、毕业等重要时机和关键环节,开展主题教育,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族团结主旋律。努力组织好 “美的校园”系列文化活动,办好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充分展示美育教育成果,激励师生特长发展。

7注重景观建设,美化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建设从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校园的整体布局、楼房的建筑装修及教学设施的更新摆放等体现教育性和艺术性。校园 板报的内容形式,教室的布置,艺术作品的悬挂、校训校风等艺术字、草地、楼房墙面、路灯等景观布置,都要体现出师生员工的思想、情感、审美观等精神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第一年(2013年9月——2014年7月)清晰思路,统一认识,强化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着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养成好习惯和“孝、善、礼”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第二年(2014年9月——2015年7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爱国主义和文化传统教育。在师生中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艺术活动,让师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美好和快乐。

第三年(2015年9月——2016年7月)抓好校园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教师为人师表,学生言谈举止文雅,校园书香气息浓郁,校园文化活动品位高雅。

五、保障机制

(一)实施策略

1.分析现状,寻找差距,围绕“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办学思想,深化特色教育,注重内涵发展,制定各部门分、阶段性计划,逐年落实学校发展规划。

2.根据特色学校发展规律,寻找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方法,推进学校内涵发展。3.发挥教代会的作用,保障制定规划的集思广益,落实规划的有序推进,监督规划的有效运行。

(二)组织保障

1.建立“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切实保障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贯彻落实。领导小组由校长、政教处、教导处总务处领导和级组长、科组长组成。

2.建立“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评估小组”,及时了解规划的实施进度,分析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规划实施的步骤。

3.建立以美育为主导的课程开发小组,做好学校美育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发展。

(三)制度保障

1.学习制度。组织教职工学习规划、了解规划、接受规划,并结合本部门与本人的工作实际,研究如何自觉主动地落实规划。

2.评估制度。建立评估小组,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以客观、全面、真实地把握规划实施的进展与水平。

3.通报制度。定期向教职工通报规划的组织实施情况、评估小组的评估意见和下一步措施,使教职工了解规划实施的全过程,并进一步明确各自应当承担的任务。

4.整改制度。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要认真分析规划评估小组的评估意见,研究具体的整改措施,以保障规划实施与推进的有效性。

六、评价设计

规划的评价设计是以学校发展为最终目的,以学校自我发展和进步为评价准绳,对规划制定的办学目标、工作内容和主要举措的落实情况进行全程跟踪,进一步明确过程中目标的达成度,以日常化监控和阶段性评价保障规划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外部评价

接受区、街道级政府督导室、教育局、教研室等指令性的监督评价。2.内部评价

组织每年一次表彰先进活动,树立美丽形象,做好“美丽教师”、“美丽学生”的评比活动。

总之,未来三年,东方村尾学校将致力于“整体创建美育特色,推进学校内涵发展”规划的实施,在人力、物力和活动的时间、空间上给予充分保证,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让学校时时、事事、处处、人人都以美育人,用美的教学内容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用美的教育活动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提高审美的能力;用美的环境熏陶学生,使校园成为学园、乐园、花园,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受益、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知名学校。

第三篇:精准发力

庄浪:突出“六精准”攻坚打硬仗

庄浪县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精神,精心谋划部署,迅速启动开局,从细制定措施,从严落实任务,确保精准扶贫有序有效深入开展。

一、理清思路,精准谋划。县委多次召开常委会、常委扩大会议,认真传达贯彻中央和省、市一系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神要求,深入系统学习全省“1+17”、市“2+19”工作方案,领会要义、把握实质,精准谋划扶贫工作,进一步优化理清了夯实“一个基础”(摸清贫困村贫困户底子)、紧盯“两个目标”(整体目标任务、目标任务)、发力“三大重点”(基础条件改善、富民产业培育、公共服务提升)、做到“四个结合”(与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与全面深化改革相结合、与双联行动相结合、与“三严三实”相结合)、落实“五个到位”(组织领导到位、项目资金到位、帮扶力量到位、金融支持到位、督查考评到位)的“12345”总体工作思路。全县紧紧围绕2017年基本消除贫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认真制定《庄浪县“2+20”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明确了脱贫“时间表”和“任务书”。今年,通化、柳梁、赵墩3个乡(镇)基本脱贫;2016年,大庄、韩店、卧龙、岳堡4乡(镇)脱贫;2017年,永宁、杨河、盘安、郑河4乡(镇)脱贫;2018年到2020年脱贫剩余的23个村。贫困乡(镇)、贫困村都结合实际,制定了明确具体的脱贫目标和实施计划,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精准发力扶贫攻坚。

二、严格程序,精准识别。坚持把精准识别作为精准扶贫的关键,全县在组织开展县委常委走访贫困村调研和“千名干部进贫困村摸底调查活动”的基础上,各乡镇统一识别标准,严格“五步法”识别程序,民主评议贫困户,翔实填写《贫困村调查摸底登记表》和《贫困户调查摸底登记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知情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积极性,确保建档立卡工作公开公正,对象确定准确,信息录入准确。健全了各类档案资料,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精准扶贫数据大平台,实行动态管理,做到了底数清、目标清、任务清、责任清,为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贫困农户精准化扶持和贫困人口精细化管理夯实了工作基础。

三、研判原因,精准施策。坚持问题导向和因村因户施策,认真分析研判贫困村和贫困户,区分因灾、因病、因学致贫原因,摸清缺项目、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的实际困难,列出贫困户需求清单,因人施策、对症帮扶。各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紧扣“六个精准”,弥补短板、强化弱项,围绕关山高寒阴湿特困和西部干旱贫困两大片带、132个贫困村、11.11万贫困人口,最大限度整合项目资金,精准把握政策环节,主动对接省、市专项方案,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科学制定到乡、到村、到户的精准扶贫措施,进行“一对

一、点对点”精准帮扶,形成了一套纲举目张、内容全面、措施到位的精准扶贫“组合拳”。

四、强化责任,精准发力。实行党政“一把手”扶贫责任制,建立县级领导包抓乡镇扶贫攻坚制度,成立了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担任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领导小组组长,组建了指挥部和办公室。18个乡(镇)和132个贫困村也分别建立了精准扶贫工作站、工作室。做到了精准扶贫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保证了工作力量和办公场所。同时,从双联单位、县直机关选派科级优秀干部和后备干部132人担任贫困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进一步加强了基层精准扶贫工作力量。建立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督查专员制度,抽调18名科级干部担任督导专员,包乡开展督查。编制了《精准扶贫政策文件》、《精准扶贫工作手册》和《“2+20”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解读》,为开展精准扶贫提供了政策指导和准确依据。建立精准扶贫考核办法,与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实行精准扶贫工作“一票否决”,从严要求、从严考核,有力推动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扎实开展。

五、落实项目,精准滴灌。今年,瞄准改善贫困村基础条件、壮大富民产业、提升素质技能,整合资金1.4亿元,实施整村推进25个,易地扶贫搬迁469户2260人,危房改造5260户;硬化村组道路165公里,硬化巷道59公里,新修产业路144公里;建成老人幸福院2处、村文化广场10处、标准化村文化卫生室7处;新建苹果园175万亩,开展果园标准化管理3000亩,发展育苗基地2000亩,种植中药材5000亩。全县苹果面积累计达到65.1万亩,2014年挂果园25万亩,苹果总产量30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人均果品收入达到了3000元。围绕产业开发和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组织培训农民工12000人(次),鉴定发证4960人,输出劳务11万人,进一步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积极发展村级互助资金,撬动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解决贫困户资金短缺问题。发放互助资金贷款858户、817万元,启动落实扶贫小额贷款2.25亿元,发放扶贫贴息贷款2900万元、妇女小额贷款2000万元。目前,关山高寒阴湿贫困片区户均发展育苗、中药材1.7亩,西部干旱贫困片区户均种植果园3亩,户均输出劳务1人,基本形成了果、苗、药和劳务增收产业支撑。

六、契合双联,精准帮扶。积极动员和鼓励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着力加强定点扶贫和社会扶贫,省、市、县110多个单位从当地村情实际出发,从贫困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充分发挥部门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在项目、技术、资金、物资等方面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帮扶工作。推进扶贫攻坚与“双联”行动深度融合,今年确定的872个“双联”帮扶项目已实施323个,完成投资1.2亿元,为群众措办实事473件。深入推进社会帮扶,与南开大学结为新一轮扶贫开发定点帮扶单位,为全县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注入了“战略”和“智力”扶贫活力。

第四篇:精准发力实为先(精选)

精准发力“实”为先

——扎实推进转型发展纪实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下,拥有1000万人口、3000亿元GDP总量的工业大市邯郸,正经历着一场调结构、转方式的“革命”。

一个严峻的现实是,当家吃饭的钢铁、煤炭等支柱产业,遭遇真刀真枪的削能治污的考验,这已经成为我们的切肤之痛。重压之下,全市上下坚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协同发展,努力在调结构和稳增长的大考中闯出一条新路。

对此,市委书记高宏志说,“一头是曾经引以为荣的传统主导产业辉煌不再,一头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还不能‘当家吃饭’,只有精准发力,干字当头,实字为先,才能实现弯道赶超。”

邯郸毅然踏上“二次创业”、转型升级的征途。

项目攻坚——“三集中”带来三大变化

7月8日至10日,今年上半年重点项目建设集中观摩活动举行。以集中签约、集中开工、集中观摩为主要内容的“三集中”推进机制,自2012年起每年开展两轮,此次是3年来的第7次观摩。

党政领导带队,一支队伍、一条路线、一个标准、一看到底,署名评分、排队通报。

120余名“考官”,利用两天半时间,观摩了20个县(市、区)、81个重点项目„„亩均投资、亩均税收、亩均就业,三项指标必考。

为加大市级层面招商力度,我市明确了“215”目标,全年洽谈和引进2个投资超百亿元的战略支撑项目、15个投资超50亿元的大项目。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既挂帅又出征,率团对接洽谈项目,先后登门拜访了中国恒天、长安汽车、广汽日野、浙江传化、中铁电气化局、中国建材等知名企业,树立了招商引资、大上项目的“风向标”。

年初,4支专业招商团队组建,分别由商务、发改、工信、科技等市直部门牵总,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紧盯国内外500强、央企和行业排头兵,小团组、点对点精准招商。

县一级,书记和县长“一人在家,一人在外招商”,每年每人拿出三分之一以上工作时间在外招商。

“三集中”推进机制,带来三大变化——

变化之一,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抓项目的方法越来越科学。

变化之二,从捡到篮子都是菜到“不是名花不入门”,质量效益的理念越来越强。凡列入负面清单的项目,一个也不能上。

变化之三,从鹤立独行到“雁阵齐飞”,产业链关联项目越来越多。智能装备、数控机床、农机制造、白色家电、新能源汽车等,上下游关联项目产业链条越来越长,以原材料、加工厂为特征的邯郸正在向“整机制造”演变。

“引来大项目,腰杆才能硬”。“三集中”机制推行3年来,令吃“黄牌”的县坐不住,他们以强烈的责任感,精准发力,精准对接,招商引资上项目。去年,全市项目观摩中排名倒数后两位的县,在今年上半年集中观摩活动中,挤进第一方阵,居全市前三。

8月27日,总投资120亿元的邯郸·华耀城项目在省会石家庄签署合作协议,正式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

目前,华强成语文化主题园成功落户,远邦电子商务园等13个50亿元以上项目正式签约。

我市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主动对接,争取京津更多的项目、人才、技术、资金落户。冀南新区与中国恒天集团、中国建材集团、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等央企的合作取得积极进展。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推进北京大学邯郸创新研究院建设,争取8个高科技项目尽快实现产业化,同时开工建设中科院邯郸科技园。涉县与天铁集团谋划重大产业合作项目,加快冀津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建设。

截至8月底,省、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148.1亿元、628亿元,占年计划的77.3%、78.5%;省、市计划开工项目,开工率分别达到100%、91.5%。

铁腕治污——宁可“伤筋动骨”换来“脱胎换骨”

当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作为河北的一员,邯郸如何奋发作为?

“宁可伤筋动骨也要实现环境质量的脱胎换骨,宁可牺牲一段时间的GDP和财政收入,也要齐心协力打赢这场攻坚硬仗,实现绿色转型。”市长王会勇说。

干字当头,实字为先。压能、削煤、治企、控车、降尘、增绿„„围绕改善生态环境,邯郸打出一套有力的组合拳。

2013年起,集中开展“三小”企业整治,关、停、并、转并举,共取缔“三小”及重污染小企业2620家。

启动“绿美邯郸”攻坚行动,连续三年,每年植树造林52万亩。

2015年,邯郸把大气污染防治重点瞄准两大关键:降尘、控煤。

借鉴邯峰电厂近零排放经验,推动全市所有电力企业实施超低排放工程改造,主城区邯郸热电厂、邯钢集团、纵横钢铁、裕泰煤化工四家排放大户,率先运用行业先进的治污技术,实现超低排放;控煤,城中村推行“煤改气”,城郊村推行“散煤改洁净型煤”,中心城区及周边5公里区域内全部推广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升级改造进展顺利。市环保局数据,我市共有燃煤电厂17家,燃煤发电机组48台,总装机容量516.3万千瓦。截至目前,已有22台燃煤发电机组完成了升级改造,占燃煤发电总机组的46%;完成升级改造的装机容量达到296.6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57.4%。龙山电厂、邯峰电厂、孙庄热电厂、薛村热电厂、云宁热电厂、顶峰热电公司、申家庄发电厂、六合发电公司等8家燃煤电厂,已提前完成升级改造任务,达到河北省地方排放标准,实现了超低排放。

代价是沉重的——统计显示,2014年邯郸压钢、削煤,直接下拉全市GDP增速近1个百分点。

收获是可贺的——两年前的2013年国庆节,市直机关公车封存,7天下来,停在大院的车变成了灰色。如今,这个“灰色记忆”已被“邯郸蓝”替换。2014 年,邯郸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23.2%、16.5%。今年1—6月份,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 21.3%,PM2.5平均浓度为92,同比下降25.2%。

邯郸制造——从望尘莫及到同台竞技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一飞冲天,“邯郸材料”第10次搭乘神舟飞船展开太空之旅;

汉光科技扛起民族工业的大旗,生产出最干净的墨粉,与世界知名品牌试比高。

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运输车产自邯郸,一步赶上美国、韩国保持的世界领先水平,大国重器实现重大核心突破。

央视《大国重器》、《聚焦国家工程》专栏,大篇幅报道了为国争光的新兴能源装备公司。央视评价说,从望尘莫及到同台竞技、从受制于人到自主创新、从外围发展到核心突破,中国人不能停下脚步,新兴能源正在路上„„

邯郸,过去依托资源,建立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如今,依靠科技创新,正在爬坡过坎,推动转型。

在创新驱动的道路上,新兴能源装备公司继续为国争光,今年研发生产出移动加气车,一台车等于一个加气站。在国内,建一个加气站要几百万元投入,而这样一台车一次加气达30辆。总工程师崔闻天告诉记者,和国外“泵池后置”设计不同,新兴能源装备“下置泵池”,能够在满足车体容量最大的前提下,车辆长度不超标。截至9月份,这家驻邯央企的税收1个亿。

移动的加气站、会跑的加气站„„新兴能源正在酝酿新的发展规划,在高速、国道、省道沿线,以及重点交通物流路段的加油站,合作开发建设油气混合站点。

“第一次参与中德合作项目建设,咱们赢了美国哈希。”在邯郸开发区中小企业加速器园华厚天成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公司总经理、80后药学硕士研究生李洁高兴地告诉记者,2015年1月,中德金属生态城的水在线监测设备面向全球招标,8家投标单位不乏全球知名的美国哈希公司,以及欧洲、国内知名企业。这一标,获得了包括全部废水混排在线预警监测设备、平台软件建设及后期运营项目,总造价数千万元人民币。而位于广东揭阳的中德金属生态城,是李克强总理 2014年出席第七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时签署的中德合作项目之一。

华厚天成公司科研攻关团队,由留学德国博士肖巍、李志超和国内知名专家组成。他们自主研发生产的水质在线分析仪,汇集了29项专利技术,还有12项成果正在申报专利。

2014年,处于孵化阶段的华厚天成,在1000平方米的孵化车间里,创下1.6亿元的产值。

放眼冀南大地,“邯郸制造”横空出世——

恒天特种纤维设备制造,生产规模国内第一,生产的打包机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90%以上;

恒博ITO靶材项目,生产电子产品液晶屏材料,与国际知名手机供应商签订供货订单;

竞和高速列车弓滑板项目,产品将完全替代进口。

产业转型——“老四样”变脸“新四样”

当下,邯郸的传统主导产业“老四样”——钢铁、煤炭、建材、电力,调整为钢铁、装备制造、食品工业、煤炭“新四样”。

“钢老大”的地位虽未撼动,但占比明显下降,产品结构正在优化。钢铁行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由2007年的57.4%,下调到2014年的45.4%、2015年上半年的42.7%。

按照规划,我市重点打造邯钢、天铁、新兴铸管3家大型钢铁集团,武安、峰峰、永年3个钢铁生产基地,力争用3到4年时间,把钢铁产业调优、调强。

去年12月6日,冀南钢铁、河北太行钢铁退城进园升级改造项目正式签约并启动建设。太行钢铁选址在南洺河工业园区,完成明芳钢铁、东山冶金退城进园。冀南钢铁选址在青龙山工业园区,完成文丰钢铁退城进园。

永洋特钢开工建设。永年县8家钢铁企业实现实质性重组,将推动特钢产业二次腾飞。

传统主导产业,像扎根大地的老树,吸吮科技的阳光雨露,二次逢春。

钢铁淬火重生,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家电板、汽车板、彩涂板等高附加值产品,均已量产。邯钢在国内首家引进德国百米重轨在线淬火技术,整体装备水平国际领先。1月15日,随着首批56根百米重轨下线,邯钢跻身国内5家百米重轨生产钢企“俱乐部”,也结束了河北不能生产百米重轨钢的历史。

2010年起,装备制造业稳坐第二把交椅。据统计,装备制造业每年吃钢材2000万吨,相当于全市钢铁产量的近一半。今年1—6月份,全市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66.1亿元,占全市比重12.3%,提高2.3个百分点。

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增速年均达到30%以上。我市形成了棉机、纺机、煤机、矿山机械、金属管、标准件、专用车、新能源装备等系列产品。

2010年美的入驻邯郸后,吸引了36家配套商户,引来100多家配套生产企业。以美的为龙头的白色家电产业集群,成为邯郸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继美的入驻邯郸后,德国戴克、格仕高、惠菱、常祯等白色家电项目相继入驻,我市形成了年产1000万台(套)家电的产能。

承载着河北梦想的邯郸煤化工,如今让煤炭“吨卖”变“克卖”,煤化工产业做得风生水起。

围绕推进清洁高效利用,我市重点瞄准“煤制气”、“煤制油”,走煤炭绿色发展之路。武安新峰煤制天然气项目,年处理原煤700万吨,可年产18亿立方天然气;峰峰矿区玺尧100万吨清洁汽油项目试产出油,达到欧五标准。

食品业一路直追,超越了“两黑”产业的煤炭。1—6月份,全市食品加

工业完成增加值48.4亿元,同比增长4.6%。4月28日,总投资2.6亿欧元的优布劳啤酒产业园投产。

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集群发展态势。美国奥钛新能源、洁神纯电动汽车、新宇康汽车等10余项目正稳步推进。武安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开工,未来将形成包括公交车、商务车、SUV等车型的2万辆电动汽车产能。

河北首家物流交易所——林安物流交易所挂牌运营;邯郸国际陆港即将开港;邯郸海关不日开关。

河北武安保税物流中心,依托邯长铁路而建,将建成为全省首家B型保税物流中心。

实践充分地证明,要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绿色崛起,既要有战略定位,又要贴近实际。为此,我市紧紧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协同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富强邯郸美丽邯郸注入新动力。

创业创新——GDP增长质量内涵明显提升

面对调结构、稳增长、治污染等艰巨任务,全市上下积极应对,有效化解结构调整的阵痛、资源能源的制约和治理大气污染的压力,邯郸经济2014年低开高走,顺利实现了恢复性增长。

2015年一季度,经济基本实现稳健开局。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53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增速比1—5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第4位。

2014年全市247家新增入统企业,今年上半年完成增加值29.5亿元,拉动全市工业增长3个百分点。

我市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上半年,新增挂牌企业11家。

为激活创新主体,我市一手抓顶天立地的高新技术企业,一手抓铺天盖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一批科技型“小巨人”正在茁壮成长。市科技局数据,上半年,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569家,累计孵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733家。据市知识产权局统计,截止到今年6月30日,我市专利申请总量累计突破2万件,达到20939 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324件、占申请总量的25.42%。

经济发展活力在增强。市工商局数据,去年全市新增注册各类市场主体7.6万户,增长97.2%,增长率全省第一;今年1—6月,全市新增注册各类市场主体3.36万户,平均每天新增185家,增量同比增长51.1%,增速居全省第一位。

经济新常态为转方式带来了契机,经济增长的质量有了新提升。邯郸市发改委副主任武庆珍列举三组数据进行论证。

——最能说明的就是每亿元GDP所贡献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明显提高,2009年每亿元GDP贡献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32.7万元,2013年增加到564.1万元,2014年增加到594.8万元,2015年上半年增加到697.9万元。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明显降低。2005年我市单位GDP能耗为2.58吨标煤/万元,2013年为1.47吨标煤/万元,2014年为1.394吨标煤/万元。2015年上半年,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5%。

——GDP对城镇就业的拉动明显增强,2009年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新增就业7300人,2013年增加到14800人,2014年增加到15861人,呈现台阶式上升。这说明邯郸转型升级、改革创新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步,GDP增长质量内涵明显提升。

第五篇:聚焦品牌精准发力 以点带线全面推进

聚焦品牌精准发力以点带线全面推进

--芜湖公交集团文化品牌建设纪实

成长靠文化,发展靠品牌。近年来,芜湖市公交集团坚持依托典型,品牌引路,以“服务创优,让乘客满意,和谐发展,让政府放心”为宗旨,以创建“微笑服务、温馨交通、和谐公交”为导向,不断内部挖潜、以点带线、全面推进,认真打造“刘卫娣线路”等企业文化品牌,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企业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企业效益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荣获安徽省、芜湖市“文明单位”,省厅“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刘卫娣线路”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示范窗口”、被省委宣传部授予“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一、内部挖潜、品牌引路,找准企业文化品牌建设的“牛鼻子”。

一个品牌就是一面旗帜。芜湖市公交集团坚持从文化品牌建设入手,内部挖潜,不断寻找和发现职工队伍中的正面典型,对内凝聚人心,对外树立形象,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市民的满意度。通过不断的调研和了解,7路公交驾驶员刘卫娣同志的事迹进入企业文化品牌建设的视野。

刘卫娣,1964年8月出生,山东诸城人,1983年9月参加工作,200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芜湖公交7路公交车的驾驶员。1998年被评为安徽省建设系统先进个人。2001、2002年被授予芜湖市、安徽省“劳动模范”,2004-2006年当选芜湖市第二届精神文明十佳人物,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首届十大女杰、省三八红旗手、全国公交系统先进个人、安徽省第九及第十届人大代表。

在对刘卫娣事迹的挖掘中,发现她在工作中具有全面的特点。一是技术过硬,工作能力突出。表现为不仅在日常驾驶中做到平稳驾驶、准点驾驶,还具有丰富的车辆保养和维修经验,常见故障能够快速处理。二是热爱本职工作,把自己驾驶的公交车车厢布置的如同家一样温馨。冬天到了,她一针一线地用红细丝绒布将冰冷的车扶手包裹起来。夏季来临,她早早地装上窗帘,挂上一把把小扇子,为乘客遮阳纳凉。三是待乘客如家人,远远超出了工作岗位所要求的服务内容。这种行为源于她具有一颗善良的心。这颗爱心不仅体现在对待乘客上,在社会中,她也积极帮助他人,捐助了多名失学女孩。最后,她还具有很强的团队意识,和班组中的同事关系十分融洽,经常帮助关心工友。

在了解到刘卫娣的事迹后,芜湖市公交集团深入思考,认为刘卫娣身上所体现的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正是集团所急需的,决定围绕刘卫娣的事迹,大力弘扬这种精神,以典型的示范作用,带动整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

二是以点带线,示范引领,种好企业文化品牌建设的“试验田”。

树立品牌不是目的,品牌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典型的示范引领带动企业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精神面貌的提升。作为公交企业,芜湖公交集团下设有若干个营运分公司,这些运营分公司构成了企业的主营单位。每个分公司又管理若干条公交线路。每个公交线路构成了企业的基础管理单元。公交线路也是和市民接触最为基层也最为频繁。每个公交线路整体上的车辆车况、运营水平、服务水平综合体现了公交公司的形象。

为了探索公交公司整体水平的提升,同时将个体典型引领的企业文化建设上升到文化品牌高度,芜湖公交集团在芜湖市文明办等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将刘卫娣所在的公交7路线命名为“刘卫娣线路”。该线路总长11.8公里,日均营运里程2264,2015年增长到3100公里,日均客运量8000人次,拥有刘卫娣、殷金秀两位省级劳动模范,3台国家、省、市级“工人先锋号”车组,2台国家和省级“巾帼文明示范岗”,以及多台五好文明车组、微笑和谐车组。

刘卫娣线路的命名并不是将代表人物的名称具体到一个载体上那么简单,更不是赋予先进人物的另一项荣誉,而是芜湖市公交集团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升整体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刘卫娣线路一方面承担了重塑芜湖公交形象的重任,另一方面也是芜湖公交提升水平的试验田。由于该线路整体人员素质高,又有先进人物的传帮带,新的服务标准、新的考核要求在该线路进行实行就有良好的基础。

“刘卫娣线路”正式命名以后,芜湖公交集团围绕该文化品牌的创建,在服务水平、考核标准、奖惩措施、配套支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建设和探索。该线路严格按照“五项服务承诺、五项服务标准”为市民乘客营造了文明、和谐、温馨的乘车氛围,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优质服务。严格按照分公司考核、集团竞赛办考核、市文明城市建设督察团考核的三级考核制度,每月对线路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一方面兑现考核奖励,发放奖励费,一方面先后对考评结果较差的10名不称职驾驶员进行了调离或辞退,补充了14名素质较高的驾驶员。不断更新考核标准,对安全、投诉等突出问题实行了重点考核,加大了考核管理力度,将原先的每人每月300元的考核奖励提升至500元。集团公司文明办每月到现场检查,了解人员流动情况、听取驾驶员建议和困难,对每月的考核情况及时反馈,张贴公示。集团公司对该线路的车辆车况也进行了倾斜扶持,优先配备先进车辆。

三是大力宣传,全面推进,解好企业文化品牌建设的“纽扣子”。

“刘卫娣线路”的创建在芜湖公交集团并不是单一的个案,而是公交集团开展创建“文明线路”竞赛活动的一部分。芜湖公交集团在运用文化品牌建设带动企业整体发展的战略中,采用的是以点促线,以线带面,逐步推进,整体提高的步骤。在刘卫娣线路创建的基础上,芜湖公交集团下属其它分公司都推出了一条文明线路,开展规范化服务竞赛。同时,根据“刘卫娣线路”创建所探索出的奖惩机制,芜湖公交集团逐步形成了“星级线路”、“星级驾驶员”的管理模式。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星级线路、星级驾驶员”的评选活动,积极倡导模范车组、共产党员、优秀驾驶员起到表率作用,并辅之“奖优罚劣”制度,不断提高整体服务形象。

经过一段时间的创建,“刘卫娣线路”文化品牌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创建的第二个里,该线路完成营运里程117万公里,实现营运收入198万元,无重大责任道路交通事故,各类有责投诉、违章违纪大幅下降。在2013年的“星级线路、星级驾驶员”评选活动中,该线路被公司授予唯一最高级“三星级线路”,殷金秀被评为三星级驾驶员、杨德明评为二星级驾驶员,其余驾驶员均为一星级驾驶员。一年中,该线路涌现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好人好事40余件,受到各类表扬90余起。2015年4月该线路还发生了《“菜刀女”骤然施暴 “拖把哥”沉稳擒凶》的见义勇为好司机周德利的英雄事迹。该事迹被央视等主流媒体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响。2015年6月,芜湖市文明城市建设督察团对刘卫娣线路进行了暗访考评,问卷调查显示,乘客满意率达到99.96%。2015年6月,芜湖市文明城市建设督察团对刘卫娣线路进行了第三次暗访考评,问卷调查显示,乘客满意率达由2015年第二次的99.96%提高到100%。

在“刘卫娣线路”品牌创建获得成功以后,芜湖公交集团及时总结经验,大力进行了品牌宣传和推广。2015年7月,芜湖市运管处、芜湖公交集团公司联合全市各大主流媒体,进行了“走近刘卫娣线路”系列报道。在《芜湖日报》、《大江晚报》等媒体上开展了“芜湖有个刘三姐·百名作家看卫娣”和“公交有个刘三姐·江城市民看卫娣”征文大赛活动。在集中开展宣传的同时,芜湖公交集团还通过制作了站台灯箱公益宣传画、配合媒体报道优秀驾驶员和先进典型事迹等多种方式对“刘卫娣线路”品牌进行推广,极大地提升了芜湖公交的形象。

在开展外部推广的同时,芜湖公交集团在企业内部也开展了大规模的交流学习。2015年8月,“刘卫娣线路”向全公司驾驶员发起了《安全服务8个“零”倡议书》(零超速、零抢行、零占道、零抢灯、零违章、零违纪、零投诉、零事故)。随着“刘卫娣线路”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芜湖公交集团公司内部形成了创先争优的品牌意识。各营运分公司、各条线路都组织人员参观学习“刘卫娣线路”。很多优秀驾驶员主动打报告要求加入该线路。在三分公司,新来的驾驶员一般都要安排到“刘卫娣线路”实习锻炼。

下载精准发力,推进学校美育整体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精准发力,推进学校美育整体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紧盯扶贫开发 精准发力施策

    紧盯扶贫开发 精准发力施策 扶贫开发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特别......

    “精准发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精准发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省委书记王东明指出,抓基层打基础从来都是我们党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的重要法宝。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

    精准发力,打造生态环保硬核铁军

    精准发力,打造生态环保硬核铁军2020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战决胜之年。作为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之一,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直接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质量成色。山西作......

    围绕四个意识,精准发力脱贫攻坚

    围绕四个意识,精准发力脱贫攻坚近年来,教育局始终将“义务教育有保障”作为中心工作主抓,全县教育系统凝心聚力,众志成城,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决策部署,充......

    精细管理,精准施策,精确发力(★)

    精细管理 精准施策 精确发力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总体要求。为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上海市采取多......

    精准发力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精准发力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国庆黄金周将至,公众都期盼一个秋高气爽、晴空万里的好天气。那么国庆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空气质量如何?不利气象条件将会如何影响空气质量?各地......

    学校整体发展五年规划

    学校整体发展五年规划(2011—2015) 东莞市常平中学 一、发展背景 1、悠久的办学历史 1946年,以抗日名将蒋光鼐为代表的先贤们倡导创办了常平中学,她就跟知识经济到来的象征——......

    借力科技创新教育,推进学校特色发展

    借力科技创新教育 推进学校特色发展 郑铁桥 ——会宁完小特色教育总结 会宁完小以新教育理念为引领,以“如何发展学校内涵”为导向,立足本校实际,倡导科学精神,点亮科技理念,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