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清理、取缔“三无”船舶的通知
【发布单位】80602
【发布文号】辽政传[1995]1号 【发布日期】1995-01-23 【生效日期】1995-01-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清理、取缔“三无”船舶的通知
(辽政传[1995]1号一九九五年一月二十三日)
近年来,我省水产捕捞和航运事业发展迅速,但在沿海地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的“三无”船舶进行非法捕捞、走私、偷渡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害海上治安,妨碍生产、运输的正常进行。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经国务院批准,由农业部、公安部、交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海关总署联合下发的《关于清理、取缔“三无”船舶的通告》精神,做好“三无”船舶的清理、取缔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一、充分认识清理、取缔“三无”船舶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我省边境海岸线较长,不法分子利用“三无”船舶从事走私,特别是非法捕捞等活动,不仅严重危害了海上治安,妨碍海上生产、运输的正常进行,破坏渔业资源,而且还造成了许多涉外事件。长此下去,后患无穷。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指定领导和机构负责,扎扎实实做好这项工作。各新闻单位要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做到家喻户晓,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此次清理、取缔“三无”船舶工作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促使其自觉进行自查自纠,主动登记,接受处理。
二、二、统一领导,密切配合,切实做好我省的清理、取缔“三无”船舶工作。这项工作量大面广,政策性强,任务艰巨,各地区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水产部门牵头,会同公安、交通、工商、海关等部门共同做好有关工作。其中,对渔业、运输船舶的清理分别由水产和交通部门负责,没收“三无”船舶分别由省水产局、交通厅批准;对造船厂(点)的清理由县以上工商部门负责,并由省交通厅尽快制定出《辽宁省地方运输船舶修造厂(点)生产技术条件认可办法》,以加强对其技术上的管理;对非法捕捞、运送偷渡国(边)境人员和违反海上治安的“三无”船舶由公安边防部门负责查处;对走私的“三无”船舶,在国家设关口岸及外轮锚地发现的由海关查处,在其他区域发现的由公安边防部门或海关查处。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互通情况,互相配合,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三、三、认真做好“三无”船舶的清理、登记和检查工作,省内凡拥有“三无”船舶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主动到指定的地点登记,听候处理。登记工作要在2月底完成,3月底前处理完毕。各市可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届时省政府将组织检查。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海上查、港内堵的办法,联合行动,综合治理,加大执法力度,彻底取缔我省的“三无”船舶。
在清理、取缔“三无”船舶的同时,沿海地区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远洋捕捞、近海养殖及对外合作等途径,安排好渔民的生产和生活,以保证社会的稳定。
各大水库的作业、旅游船舶也要参照本通知精神加强登记和管理。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清理、取缔“三无”船舶的通知(鄂政办发〔1995〕52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清理、取缔“三无”船舶的通知
鄂政办发〔1995〕52号1995年6月8日
各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当前,我省一些地方少数不法分子,利用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的“三无”船舶从事客、货运输和施工作业及非法捕捞,有的甚至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害了水上治安,扰乱了船舶航行和渔业生产秩序,导致恶性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水上正常秩序,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对清理、取缔“三无”船舶通告的批复》(国函〔1994〕111号)精神,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对“三无”船舶实施全面清理、取缔。特通告如下:
一、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按照精心组织、统一部署、联合行动的原则,组织水产、公安、交通、工商等部门,把清理、取缔“三无”船舶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具体工作由各级交通、水产主管部门负责共同组织实施。
二、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常年或季节性从事客货运输、施工作业和渔业生产的船舶均属“三无”船舶范围:
1.无船名船号; 2.无船籍港;
3.无有效船舶检验证书; 4.假冒它船船名船号船籍港;
5.船舶证书登记事项与船舶实际不符; 6.无持证船员(渔业生产暂缓执行); 7.无运输许可证或捕捞许可证。
三、凡属“三无”船舶的船主,应在限期内到当地港监或渔政部门登记。经检验部门(即交通部门船检机构和渔船检验部门,下同)检验符合规范要求,应在补齐有关规费,并按有关规定处罚后予以发证。船员要按照港监部门要求参加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发证。凡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船舶,由港监、渔政部门拖至指定地点拆解。拆解及其它必要费用从船舶残料变卖中支付,余款归还给船主。对限期内不主动登记的“三无”船舶,检查中一经发现,就地滞留,并按上述规定作出处罚。情节严重的,没收船舶。
四、对未履行审批手续擅自建造、改装船舶的造船厂,由工商部门以船价10%以上至1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凡未经核准登记注册非法建造、改装船舶的厂、点,由工商部门依法予以取缔,并没收销货款和非法建造、改装的船舶。
五、各级港监、渔政部门要加强对在通航水域内从事捕捞作业的渔船的监督管理,禁止其在习惯航道内设置固定网具和拦河捕网具。擅自设置网具的,应责令其限期清除,或强制清除。
六、没收、拆解“三无”船舶要办齐有关手续。认真做好善后工作,按政策处理好有关物资款项。罚款必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的专业票据,并按规定上交,不得截留和拨支。
七、对拒绝、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篇:三无船舶管理方案
长江中游沙市河段航道治理腊林洲守护工程
“三无”船舶管理方案
长江武汉航道工程局
长江中游沙市河段航道治理腊林洲守护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一○年十月 由我部承建的长江中游沙市河段航道治理腊林洲守护工程已正式开,为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及早消除安全隐患,对“三无”船舶的管理我部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成立“三无”船舶管理小组
为彻底清除“三无”船舶,消除安全隐患,项目部成立管理排查小组如下:
组 长:林红国
副组长:腾江涛
罗光兵
刘凯
石加惠(监理公司)组 员:李新伟
张海龙
刘煜
赵琏 尤海鹏
唐明 “三无”船舶管理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具体负责并参与本工程施工中“三无”船舶的清理整顿工作。副组长和成员分工负责,通力合作。唐明负责船舶资料的清理归档工作,林红国、腾江涛、罗光兵、刘凯、石加惠及小组成员负责现场船舶的排查清退工作,对所有船舶清理整顿完毕由罗光兵负责重新报公安海处备案。对不服从项目部排查清退工作的施工队伍和施工船舶,可请海事部门配合强制处理。
二、加强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开工前,召集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思想。
工程开工后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思想教育工作,把宣传工作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广大船民和有关人员都能够知道“三无”船舶管理的措施、要求、目的和必要性,取得他们的理解、配合与支持。
三、严肃整顿纪律
项目部必须提高工作效率,采取措施搞好船舶证书登记的各项服务工作,及时将工地使用的施工船舶的证书和资料上报监理部和海事部门备案。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形式阻挠对“三无”船舶的清理整顿。对不配合项目部进行“三无”船舶排查清退工作的施工单位,项目部将采取罚款、中止施工合同和请海事部门强制执行的措施。
四、明确职责,强化日常监管
完成清理整顿和登记工作后,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有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并注重相互协作配合,切实加强水上施工安全的日常监督管理,禁止任何非客运船舶载客营运。切实加强对施工区内各类施工船舶日常监管。清理整顿结束后,凡仍未登记报批的,一律作为“三无”船舶,项目部将按要求对其予以清退出场的处理。在对“三无“船舶管理过程中出现违法违纪行为的,要坚决从严查处。
五、建立施工船舶准用制度
(1)凡投入本工程施工使用的船舶必须严格遵守项目部制定的《施工船舶安全管理规定》。
(2)投入本工程施工的抛投船的吨位必须达到300t以上,且必须具备合法有效的船舶证书和船员适任证书,船舶进场后按海事部门的要求进行进港签证,主动接受海事部门的安全检查,经海事部门检查合格后再将其船舶证书复印件上报项目部,由项目部统一报送监理部审批备案。
(3)投入本工程施工的抛投定位船的吨位必须达到300~500t,且必须具备合法有效的船舶证书和船员适任证书,主动接受海事部门的安全检查,经海事部检查合格后再将其船舶证书复印件上报项目部,由项目部统一报送监理部审批备案。
(4)严禁不具有载客条件的船舶进行施工人员的接送,必须由具有海事部门认可、持有有效《乘客定额证书》和《船员适任证书》的专用载客船舶进行施工人员的接送。
六、违规使用的处罚制度
(1)对于分包单位上报的施工船舶不符合吨位要求的,禁止其使用,如分包单位未经海事部门和项目部同意,擅自使用不具有合法有效证书和船员适任证书,以及不具备吨位条件的施工船舶,发现一次即对分包单位作清退出场的处理。
(2)对于分包单位擅自使用不具备载客条件的船舶进行施工人员接送的,首次发现直接移交海事部门处理,再次发现的除移交海事部门处理外,对使用该船舶的分包单位作清退出场的处理。
七、加大对施工船舶的检查制度
项目部对施工区的船舶定期开展一次拉网式的情况调查摸底,对船舶的数量、船舶技术参数、质量、船员状况等详细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并逐一登记和汇总,对不按规定接受管理要求、不执行管理规定的船舶,借助其他水上执法部门的力量;同时,要加大对投入的施工船舶、船员证书、航行安全设备、应急设备等的安全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船舶拖带、航行、停泊和作业。
项目部与监理部配合形成日联合检查制度,与海事部门和监理部联合形成周检查制度。对查处的“三无”船舶不姑息、不隐瞒,查处一起处理一起,从严、从重,绝不留情。
八、加强与相关部门联系、配合与沟通
密切配合海事部门和相关部门,多联系、多沟通、多汇报。对“三无”船舶问题在周例会中形成专题汇报制度,多想办法,多制定措施,堵住各种漏洞严防“三无”船舶进入施工现场。在与海事部门配合方面,项目部对存在问题及时与海事部门进行沟通并达成共识。每月邀请海事部门参与工地安全生产例会,项目部形成周汇报制度,每周必须到公安海事处汇报一次工地施工进度和船舶生产情况,每月到荆州海事局汇报一次工地施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协调,及时处理,及时管理,共同为确保本工程安全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清理整顿海上船舶生产秩序的通知
【发布单位】81902
【发布文号】粤府[1996]59号 【发布日期】1996-07-10 【生效日期】1996-07-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清理整顿海上船舶生产秩序的通知
(1996年7月10日粤府〔1996〕59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
近期,在我省部分沿海地区,发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的船舶(简称“三无”船舶)进行违章运输,甚至走私的犯罪活动;部分运输船、渔船还直接参与走私、贩私活动。这些行为,违反了国家和省的有关法律、法规,危害了海上治安,严重地影响了生产、运输的正常进行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配合做好打击走私工作,维护海上正常秩序,省人民政府决定在今年7月至9月,在全省范围开展一次清理整顿海上船舶生产秩序的行动,通知如下:
一、一、成立省清理整顿海上船舶生产秩序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钟启权副省长担任,副组长由省政府办公厅罗越副主任担任;成员由肖玉堂(省交通厅)、戴永仁(省海洋与水产厅)、张圣钦(省公安厅)、李平(省打私办)、黄海泉(省口岸办)、林茂青(省边防局)、乐潮沛(省工商局)、林魏(省府法制局)同志组成。
领导小组的任务:对这次行动进行统一部署,负责行动中的协调指挥工作,组织联合检查组进行现场检查、督促,并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报告有关情况。沿海有关市可相应成立整治行动的工作机构。
二、二、沿海各市人民政府必须将这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指定主要领导负责,按照省领导小组的部署,组织、协调当地有关部门,落实辖区内船舶制造及生产秩序的清理整顿工作。各地的具体行动方案由各市人民政府制定,并于9月底前将清理整顿情况及整改措施报省人民政府。
三、三、到7月底止,各市要完成全省运输船舶、渔船、港口、码头、船舶修造场(点)的全面清查、造册汇总工作。具体分工:
(一)船舶运输、船舶修造、港口码头营运等由省交通厅牵头检查,检查的内容:一是运输船舶有无合法证件和是否按规定进行年审;二是港口、码头受理船舶承揽货物及装卸业务情况;三是船舶修造场(点)对建造船舶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出厂船舶是否符合设计规范。
(二)渔船作业、渔船修造等由省海洋与水产厅牵头组织检查,主要是检查渔船无证作业和渔船修造场(点)无证修造渔船的情况。
(三)船舶修造场(点)营业管理问题,由省工商局牵头组织检查,主要检查船舶(渔船)修造场(点)有无合法的营业证件,建造、改装、维修船舶有无合法的手续。
四、四、从8月至9月底,为整顿处理阶段。对清查出的违章船舶作如下分类处理:
(一)对尚未纳入管理或证照不齐全、未按规定办理年审的船舶,符合运输生产条件的,由各市责令其限期到有关部门补办手续;不符合运输生产条件的,一律视为“三无”船舶,由当地政府按《国务院对清理、取缔“三无”船舶通告的批复》(国函〔1994〕111号)精神负责组织就地拆解。
(二)对证照不齐或未按规定办理年审的渔船,属正常生产的,交由渔船检验和渔监部门作限期补办手续处理;属破坏水产资源,或以走私为目的而建造,已破旧不堪、航行作业危险性大,并经渔船检验部门鉴定已无修复价值的,按国函〔1994〕111号文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三)对未经省船舶检验局、各市交通主管部门批准设立或未经省渔船检验部门核发渔船修建厂认可证的船舶(渔船)修造场(点),一律由当地工商管理部门按国函〔1994〕111号文的有关规定处罚,情节严重的,可依法吊销营业执照,并收缴其生产工具。对这类船舶(渔船)修造场(点)非法建造的运输船舶和渔船,按“三无”船舶处理,或不予检验、登记、核发捕捞许可证。
五、五、公安边防、海关部门应结合海上缉私工作,配合做好这次清理整顿行动,将取缔“三无”船舶作为维护海上治安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对海上航行、停泊的“三无”船舶,一经查获,按国函〔1994〕111号、粤府〔1994〕68号文规定处罚。
六、六、这次清理整顿行动到9月底结束,省交通厅、海洋与水产厅、工商局必须于10月10日前,按分工将清理整顿情况以及管理、监督措施报省人民政府。各地宣传、新闻单位应加强对这次整顿行动的宣传,对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件,应予公开,并及时公布处理结果,接受社会的监督。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关于三无船舶处理的法律依据
关于三无船舶处理的法律依据
1、违法的法律法规:
第六条 船舶具备下列条件,方可航行:
(一)经海事管理机构认可的船舶检验机构依法检验并持有合格的船舶检验证书;
(二)经海事管理机构依法登记并持有船舶登记证书;
(三)配备符合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船员;
(四)配备必要的航行资料。
第九条 船员经水上交通安全专业培训,其中客船和载运危险货物船舶的船员还应当经相应的特殊培训,并经海事管理机构考试合格,取得相应的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方可担任船员职务。严禁未取得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的船员上岗。
第二十一条 从事货物或者旅客运输的船舶,必须符合船舶强度、稳性、吃水、消防和救生等安全技术要求和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载货或者载客条件。
2、处罚依据:
第二十三条 违反《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六条第(二)项、第七条第(二)项的规定,船舶、浮动设施未持有合格的登记证书,擅自航行或者作业的,依照《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的规定,责令停止航行或者作业;拒不停止的,暂扣船舶、浮动设施;情节严重的,予以没收。前款所称未持有合格的登记证书,包括下列情形:
(一)未持有登记证书;
(二)登记证书过期失效;
(三)登记证书损毁、遗失但不按规定补办。
第二十七条 违反《船舶登记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船舶登记条例》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可以视情节给予警告、根据船舶吨位对船舶所有人或者船舶经营人处以依照本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罚款数额50%的罚款直至没收船舶登记证书:
(一)在办理登记手续时隐瞒真实情况或者弄虚作假;
(二)隐瞒登记事实,造成重复登记;
(三)伪造、涂改船舶登记证书。
第三十条 违反《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九条的规定,未经考试合格并取得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的人员擅自从事船舶航行的,依照《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六十六条的规定,责令其立即离岗,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并对聘用单位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本条前款所称未经考试合格并取得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包括下列情形:
(一)未经水上交通安全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合格证明;
(二)未持有船员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
(三)持有的船员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与其服务的船舶种类、航区、等级、职务不相符;
(四)持有的船员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失效;
(五)在客船(客货船、客渡船、客滚船、高速客船)和载运危险货物船舶等特殊种类船舶上任职,未经相应的特殊培训并取得合格证明;
(六)未按照规定持有船员服务簿;
(七)以考试舞弊、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船员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
第三十七条 违反《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八条、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船舶不具备安全技术条件从事货物、旅客运输,或者超载运输货物、超定额运输旅客,依照《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八十二条的规定,责令改正,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对责任船员给予暂扣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6个月以上直至吊销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的处罚,并对超载运输的船舶强制卸载,因卸载而发生的卸货费、存货费、旅客安置费和船舶监管费由船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承担。本条前款所称船舶不具备安全技术条件从事货物、旅客运输,包括以下情形:
(一)不遵守船舶、设施的配载和系固安全技术规范;
(二)遇有不符合安全开航条件的情况而冒险开航;
(三)超过核定航区航行;
(四)未按照规定拖带或者非拖船从事拖带作业;
(五)未经核准从事大型设施或者移动式平台的水上拖带;
(六)未持有《乘客定额证书》;
(七)未按照规定保障人员上、下船舶、设施安全;
(八)未按照《船舶安全检查通知书》或者《港口国监督检查报告》的处理意见纠正缺陷;
(九)船舶不具备安全技术条件从事货物、旅客运输的其他情形。
本条第一款所称超载运输货物、超定额运输旅客,包括以下情形:
(一)超核定载重线载运货物;
(二)集装箱船装载超过核定箱数;
(三)滚装船装载超出检验证书核定的车辆数量;
(四)未经核准乘客定额载客航行;
(五)超乘客定额载运旅客。
3、行政强制的法律依据
第五条 海事管理机构依法实施的海事行政强制措施包括:
(一)责令立即离岗;
(二)责令临时停航、驶向指定地点;
(三)责令停止作业;
(四)责令停航;
(五)责令改航;
(六)责令离港;
(七)责令申请重新检验;
(八)禁止进港、离港;
(九)强制卸载;
(十)拆除动力装置;
(十一)暂扣船舶或者设施;
(十二)强制拆(清)除;
(十三)强制拖离(航);
(十四)强制打捞;
(十五)强制设置标志;(十六)抽样取证;
(十七)证据先行登记保存;
(十八)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交通部规定的其他强制措施。海事管理机构在实施上述行政强制措施时,可以依法作出一种或者几种行政强制措施决定。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海事管理机构可以依法实施强制执行:
(一)当事人未按规定履行《海事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书》载明的海事行政强制决定的;
(二)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海事行政处罚决定的,需依法强制执行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当事人不执行海事行政决定,海事管理机构可以强制执行的其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