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统的发明:苏格兰的高地文化》解读报告
苏格兰格子裙的演变与文化边缘化
《传统的发明:苏格兰的高地文化》解读报告
摘 要:如今苏格兰人聚集在一起颂扬民族特性时,总是通过某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方式来公开肯定这种特性。在服装上,他们会穿着色彩靓丽的格子呢做的苏格兰褶裙,男人会高昂地吹走奏风笛。但是,在书中解读了这些所谓的古代遗风很大程度上是现代的,作者通过分析苏格兰人通过三个步骤创造了文化。而文化的创造是需要面对种种困难的,位于在以英格兰文化为主周边国家,苏格兰在与之摩擦后的不断边缘化显而易见,英格兰文化是“中心的”,苏格兰文化是“边缘的”,大部分苏格兰人“被边缘化”不可避免。
关键词:苏格兰 文化 传统 边缘化 民族特性 文化载体
The Evolution of ScotchPlaids and Cultural Marginalization Book Review of 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 Abstract:Nowadays, when Scottish gather around together, they always affirm their peculiarity through their own customs.They wear scotchplaids, men play air whistle.But the book says analyzes that the tradition is mostly modern to some extent.The author analyzes the three sequences of 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However, the invention should face different difficulties.Located in the area which next to England whose culture is dominant, the cultural marginalization of Scotland became appearant, the culture of England is ‘centural’ and that of Scotland is ‘marginal’ which is inevitable.Keywords: Scotland culture tradition marginalization ethnic characteristics carrier of culture
苏格兰的文化现象:
作者在开篇首先列举了如今苏格兰人聚集在一起颂扬民族特性时,总是通过某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方式来公开肯定这种特性。在服装上,他们会穿着色彩靓丽的格子呢做的苏格兰褶裙,男人会高昂地吹走风笛。他们以格子褶裙与风笛作为文化载体,从而展现苏格兰伟大的古代遗风。
但是,这些所谓的古代遗风很大程度上是现代的,在17世纪后期之前,苏格兰高地人没有形成一个独特的民族,他们是从爱尔兰外流出道德人口,高地人被视为野蛮、懒散且无赖的人。他们的服装起初不是格子呢褶裙,而是束腰披风。
作者的论证过程:
(一)高地人与苏格兰的联系
地理位置上:苏格兰西临大西洋,东靠爱尔兰海,与英国隔海相望。被群山与东部隔断的苏格兰西部一直都是与爱尔兰而不是和撒克逊低地相联系的,同时苏格兰西部高地是爱尔兰的殖民地。
政治上:爱尔兰和西部高地这两个凯尔特社会是相互融合的,在中世纪后期的西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岛屿上的麦克唐纳家族的勋爵们相较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国王们,是更有效的统治者,且在他们的统治下,赫布里底群岛的文化纯粹是爱尔兰的。
人种和文化上:苏格兰西部高地人是由爱尔兰外流出的人口。他们的吟游诗人都是世袭的爱尔兰人。
(二)作者分析了创造传统文化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发动对爱尔兰的文化反叛,篡夺爱尔兰文化并重写苏格兰早期的历史,称苏格兰为母国,爱尔兰为文化附庸;第二步,创造新的高低传统,呈现为古老、原创且独特的;第三步,将新传统赋予给低地苏格兰。
(三)苏格兰文化创建过程
詹姆斯·麦克弗森与约翰·麦克弗森经过两次大胆伪造创造了一种本土文学与一种新历史,且都是从爱尔兰窃取来的。其实,短褶裙是在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之后才出现的。苏格兰高地人的传统服装是一种黄褐色或棕色的束腰披风,这种服装适合高地人在山上的生活。格子裙是一名英格兰企业家为其苏格兰雇工设计的简便服装,而克兰格子呢褶裙则是更晚些的发明。以格子呢图案区分氏族的想法首先是由格子呢制造商们编造出来的,尔后又从艾伦兄弟那里得到了“历史依据”。生活在幻想世界中的艾伦兄弟,于一八四二年出版了他们精心伪造的十五世纪末的手稿——《苏格兰的衣橱》,其中描绘了苏格兰各家族的克兰格子呢。此书中精美的格子呢图案不仅保障了苏格兰格子呢制造业的繁荣,还为日后出版的许多种有关克兰格子呢的书籍所仿效。由此,已经消亡的苏格兰克兰体系被以服饰的形式重构,独特的高地服装也成为苏格兰的重要象征,借以表达对英格兰的抗议。
作者的结论:
“那些表面看来或者声称是古老的‘传统’,其起源时间往往是相当晚近的,而且有时是被发明出来的。”(庞冠群,2009,02:72-78.)
我的思考:
在读《传统的发明:苏格兰的高地文化》且对苏格兰文化还没有深入了解之前,一听到格子呢褶裙裙与风笛时,我相信和我一样,会有许多人都认为这个文化载体是苏格兰本土在悠久历史推进中形成的。阅读之后关于这些我原本认为是古老的文化事实上是在晚近时期构建起来的的信息给我以颠覆之感。
那么,为什么苏格兰需要大费周折地在近代创造出一种文化呢?首先要看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把目光着眼于当前,在如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注重文化产品的输出, 如:本民族语言的国际传播;在重要的城市树立带有民族标志的景观等, 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民族文化在世界上的扩散, 对于提高一个国家的经济辐射力有积极的意义。(孟祥荣,2004,08:18-19+22)
文化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浑厚历史的标志,通过文化的发展,还能够推动整个国家的统一,在文中可看出起初的束腰格子呢披风属于高低服装,即高地人独有的服装,因为其价格低廉能够被相对落后的高地人消费且适于高地人的山林生活,然而当束腰披风经过修改之后,变得同时适于高地人与低地人穿着,且价格比低地人原本的服装更加被人接受,于是这种服装在整个苏格兰流行了起来。即使服装的改革不是由本土人所为而是由外国人修改,但这也是一种文化的演变,舍弃文化中不适合人们实际生活的部分,就像中国古代裹小脚的习俗、欧洲十九世纪掀起狂热的鸟笼裙一样。
我自己的想法: 苏格兰形成格子呢褶裙之后没多久,英格兰就对其实行了禁裙令。对于英格兰对苏格兰颁布禁裙令,我认为一个国家的文化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这个国家强大与否。
1272年史称“苏格兰人铁锤”的爱德华一世继承英格兰王位,与以往的英格兰国王相比,爱德华一世对苏格兰具有更强烈的野心。1296年春爱德华一世率大军入侵苏格兰,英格兰与苏格兰之间开启了一场规模宏大而残酷的战争。来自英格兰的武力征服在苏格兰引起极度的仇恨,在华莱士等人的领导下苏格兰开始了反抗英格兰的独立战争。(李丽颖,2011,02:99-105.)位于在以英格兰文化为主周边国家,苏格兰在与之摩擦后的不断边缘化显而易见,英格兰文化是“中心的”,苏格兰文化是“边缘的”,大部分苏格兰人“被边缘化”不可避免。小部分人被“文化同化”。这种同化即相对弱势的文化在与相对强势的文化碰撞后受强者影响丧失自我的文化特征。(胡远珍,陈欢,2015,10:39-40+26.)
参考文献:
庞冠群.并非如此悠久的传统[J].读书,2009,02:72-78.孟祥荣.谈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性[J].现代情报,2004,08:18-19+22.李丽颖.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的历史渊源[J].史学集刊,2011,02:99-105.胡远珍,陈欢.从《光明日报》相关报道谈及苏格兰的文化认同困境[J].新闻知识,2015,10:39-40+26.
第二篇:贯彻全会精神 打造文化高地
《贯彻全会精神 打造文化高地》
“一县一品”促发展文化版图铺新卷
导语:2005年,一个最初从国外引进、曾在湖北经济发展中起到重大作用的经济概念,被创造性地运用到湖北的县域文化品牌建设中,一个县一个核心文化品牌,用文化盘活地方经济发展——“一县一品”,使得湖北各具特色的优势地方文化资源,不仅成为各地的文化宝藏,还催生出喜人的经济粮仓。
(满屏)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满屏)2011年7月,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就“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由省委省政府统筹推进,专题研究、专题部署。
记者出镜:人们崇尚自然健康的生活理念,让手工布鞋成为当下消费的潮流。一双布鞋卖到了800多元,还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礼品,这贵过皮鞋的“千层底”为何备受青睐,传统手艺的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呢?
正文:踏上汉宜高速,我们前往布鞋的家乡——枝江寻访它的踪迹。紧邻着枝江高速匝道旁,一片古朴的“步步升文化园”赫然屹立,走进园区,青砖碧瓦、回廊古亭,处处彰显着江南文化气息,这里,正是那双价值不菲的布鞋出产地。
采访:布鞋制作人
贵就贵这手艺上 从取材到完成 要十八道工序 这双布鞋要200多米棉线 5千多个针眼 耗时87个小时
正文:老式纺车、古织布机,作坊街里,几十位农民给我们展示着各自的手艺,纺一条棉索,织一匹土布,纳一只鞋底、绣一朵山花,了解制作过程的同时,我们还能跟师傅现场学习飞针舞线、挑花绣朵。
采访:步步升文化园董事长李厚春
这可不是一下子就能学会的 在我们三峡地区已经流传两千多年了 这里家家户户都有做布鞋的习惯,人们把纳制千层底,作为文化传承、谋生的手段
正文:李厚春,“步步升品牌”的创始人,从小穿着布鞋长大的他,七年前把目光盯在家乡的传统工艺上,立志将三峡民间传统布鞋打造成文化品牌。幸运的是,2005年,湖北省文联进行“一县一品”的文艺品牌创建,枝江市也决定打造“手工布鞋”这张文化牌。
采访:宜昌枝江市文联主席胡志强
枝江不光是“民间文艺之乡”,还是“国家级民间吹打乐之乡”,选什么好呢?我们也很难抉择,光为选项目,市委就开了5次大会,后来决定发展布鞋产业文化,不光观赏性强,重要的是它能走向市场,有生命力 当时就着力打造步步升
采访:步步升鞋业董事长李厚春
取名步步升就是寓意步步高升 幸福安康两情相悦,布鞋是定情物,儿行千里,布鞋是慈母情所以说我们卖的不是产品 而是文化
正文:民族文化做产品,现代文化做市场。“一县一品”的定位,让枝江市政府各部门积极响应,全力培育 “步步升”这一文化品牌,合力打造“中国布鞋之乡”。
采访:中共枝江市委书记刘建新
围绕这一文化品牌进行整体推广 市文化局帮助步步升申请非遗,步步升作为“枝江民间手工布鞋”代表入围第二批省级非遗名录,劳动局将步步升确立为妇女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基地,旅游局全力打造文化园创省级4A景区,反过来步步升为枝江市带来xx的税收效益 实现4万多名农村妇女再就业
记者出镜:走进步步升展厅 感觉这里琳琅满目的各式布鞋 每一双都是一件精美的传统工艺品 如今它不仅打开了国内市场,还接到了不少来自欧美、东南亚的订单而整个三峡地区 就有4万农妇跟着李厚春闯市场
采访:枝江市仙女镇农户
在家纳鞋子 在村拿工资灯下赚洋钱 收入步步升
综述:“步步升”焕发的生机,正是湖北省“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呈现出的活力。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催生了遍布荆楚的文化品牌格局:潜江“中国戏
剧之都”,襄阳 “中国书法名城”,荆州“三国文化之乡,随州“炎帝神农故里”……通过“文旅”联姻,一些地区更是产生了惊人的“酵母”作用:郧西县推出“七夕在中国,天河在郧西”的创意,地区年产值从2008年的十几个亿上升到四十多个亿;利川大打“龙船调牌”,用一台大型歌舞《夷水利川》,带来了全市旅游的兴起;宜昌市夷陵区推出“三峡人家”品牌,去年创造旅游收入17亿,长阳以巴土文化为元素,从研发-创作-生产-展演-展销,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观点: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专家
“一县一品”的文化品牌,正在湖北省的产业调整中起着引领作用,在国民消费中起着惠民作用,在旅游经济中起着灵魂作用,在工业经济中起着渗透作用,在农业经济中起着创意作用,当以此为契机,实现湖北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展望: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永泽
从2010年到2012年,湖北省财政将通过以奖励代替投入的方式,每年拿出1000万元,挖掘当地文化发展潜力与内涵,长期培育,精心打磨“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形成10个左右有全国影响的文化品牌。
第三篇:从《勇敢的心》看苏格兰文化
从《勇敢的心》看苏格兰文化
【摘要】梅尔·吉布森主演兼导演的英雄史诗巨片《勇敢的心》在带了观众视听震撼的同时,也让观众置身于浓浓的苏格兰风情中。本文从风笛、格子裙、苏格兰国花、苏格兰运动项目以及苏格兰人的民族意识等五方面阐述了《勇敢的心》带给观众的苏格兰风味。简要说明了这部电影的故事梗概。
【关键词】民族意识;文化;自由
电影《勇敢的心》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13世纪末,苏格兰人们对王位继承权问题存在很多争论。英格国王爱德华一世野心勃勃,宣布他对苏格兰的土地和王位拥有宗主权,苏格兰人奋起反抗。孤儿威廉·华莱士的父兄皆在斗争中身亡。叔叔将华莱士偷偷带出苏格兰。当华莱士重返故乡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英俊的青年人了。
华莱士发现英王派了军队在整个苏格兰南部驻防。不久,他和童年时代的女朋友默朗秘密结了婚。但是,默朗在受到英格兰士兵百般凌辱之后被他们杀害了。华莱士怀着满腔仇恨杀死了这些入侵者。此后,华莱士成为反对英格兰侵略的抵抗运动的领袖人物。在斯特林桥战役里,华莱士带领衣衫褴褛、军容不整的苏格兰军队重创英军,打赢了这一仗。苏格兰的贵族们脱离民众、高高在上、争权夺利,同时也对英王爱德华一世甚为不满。他们为华莱士封爵,授予他“苏格兰护卫者”的光荣称号。
当华莱士的军队开始攻克并洗劫英格兰北部诸镇的时候,爱德华一世正护送法国公主伊萨贝尔去嫁给他的儿子——体质羸弱并且是同性恋者的爱德华王子,他希望作战双方能暂时休战。伊萨贝尔公主深深地被华莱士所吸引,她告诫华莱士千万要当心爱德华一世背信弃义、耍弄阴谋诡计。此时,苏格兰的贵族们——包括未来的国王罗伯特一世向华莱士发誓,他们保证向他提供人力、物力各方面的支持。但是,在福尔柯克战役里,贵族们带领他们的骑兵退出战场,暴露了华莱士的步兵,致使华莱士的部队腹背受敌。当华莱士发现罗伯特一世正骑着马混杂在英军队伍里行进时,他简直惊呆了。不过,罗伯特一世毕竟不愿乖乖地充当英格兰的同盟者,他帮助华莱士逃了出去。
诡计多端的爱德华一世又一次派伊萨贝尔公主和华莱士谈判,这一次华莱士和这位美丽的公主成了情侣。华莱士憎恶背信弃义的行为,决心惩罚在福尔柯克战场上临阵脱逃的众多苏格兰贵族,以报仇雪恨。但是,他被人出卖并被押送到伦敦。尽管伊萨贝尔为他说情,但华莱士还是被英王残酷地处决了。许多年过去了。现在苏格兰的罗伯特一世终于坚定地站到抵抗英格兰的阵线一边。在班诺克本战场上,他乞灵于已故自由战士华莱士,以华莱士的名义召集队伍。为此,苏格兰军队士气大振,而班诺克本全线告捷。这一仗为苏格兰最后赢得独立奠定了基础。这部电影里蕴含了浓郁的苏格兰风情文化,让我们在看电影的同时,深深为这样的文化着迷。本文从电影出发,浅谈一下苏格兰文化。
苏格兰的山脉、森林、城堡和村庄,哀婉悲壮的苏格兰风以及苏格兰人民反抗的呼号,构织了一幅悲壮感人的画面,这就是《勇敢的心》,一部令人荡气回肠的苏格兰民族英雄史诗巨片。该影片在1996年一举获得奥斯卡最佳片、最佳导演、最佳化妆、最佳音响效果剪辑和最佳摄影五项大奖。影片不仅带给人们金戈铁马、铁血争战场面的震撼以及缠绵、动人爱情的温馨,还使观众沉浸在浓郁的苏格兰风情之中。
《勇敢的心》把苏格兰的格子裙呈现在了观众的面前。男士穿裙子对于中国
人而言还是比较难接受的,但是,随着《勇敢的心》在国内的热播,身着格子裙的苏格兰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已经成了令人热血沸腾的勇士形象。众所周知,苏格兰方格子裙,是高地人传统服装,一直是苏格兰的标志之一。格子裙上看似普通的格纹图案却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它就像织服装上的文字一样,诉说着每一个苏格兰部落的历史。据说英国苏格格子注册协会记载着几百种不同的格子图案。普通的方格在这里却可以代表不同的苏格兰家族,还可以代表不同的社会地位,比如,黑色被称为“政府格”,也有特别为皇室成员定制的格子图案,贵族们穿的格子图案被称为“贵族格”。难怪会有“一格一阶级”的说法。在《勇敢的心》中,威廉和美伦避开英格兰人的监视,在幽静的高原月色下互订终身时,威廉送给美伦一块格呢布,作为定情信物,因为这块布是威廉家族的标志,所以送布已经可以充分表明威廉的心意。但是不知道苏格兰文化,恐怕很难领悟这个信物所代表的深刻含义。由此可见,规模宏大的《勇敢的心》在细节上依然注意体现苏格兰文化。这一点在下面这个场景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在威廉父兄的葬礼上,当众人都离开后,小美伦从地上摘下一朵花,送给了威廉。看似平淡的一朵带刺的紫色花,却传达了深刻的文化内涵,该花就是苏格兰的国花:蓟。
蓟之所以备受苏格兰人的亲睐,除了她在苏格兰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外,还因为她顽强的生命力,这正是苏格兰人英勇顽强的象征。另外,苏格兰蓟还有着“报复、复仇”的寓意。小美伦在葬礼上把这朵花送给威廉,一是告诉他要坚强、勇敢,另外一个含义就是告诉要复仇。可见《勇敢的心》在一开始就已经为“复仇”这个主题埋下了伏笔:为父兄报仇,为爱人报仇,为苏格兰人报仇。长大成人后的威廉再次见到美伦时,取出她送的紫蓟花,虽然已经干瘪,但色彩依清晰明亮。这朵花不仅是他们爱情的见证,同时也暗示了表面上想过平静生活的威廉,内心深处仍然跳跃着复仇、战斗的火花。
《勇敢的心》中的苏格兰气息还体现在独具特色的苏格兰游戏上。威廉回到家乡,与儿时的好友哈米什比赛扔石头。哈米什说:“英国人不许我们拥有武器,只能用石头训练。”这个看似小插曲似的镜头却是苏格兰运动项目的鲜明写照。英格兰在占领苏格兰期间,苏格兰人民饱受镇压,不得进行军事演习,但是他们时刻准备奋起反抗,没有兵器,他们用铁锤和木棒代替,这正是苏格兰风格独特的运动项目的历史渊源。
除此以外,《勇敢的心》给人最深刻印象就是的苏格兰人民强烈的民族意识。为自由而战的威廉在断头台上用尽最后气力高喊的信念—“自由”,征服的不仅是苏格兰人民的心,更征服了全世界人民的心。威廉死后,他的头被悬挂在伦敦桥上示众,尸体被分为四块,分别送到苏格兰和英格兰的四个角落,以恐吓想要反抗英格兰统治的人。但是,他追求自由、反抗压迫的精神却成为苏格兰人民心中永远不熄的火种,激励着他们为自由而战。
一部《勇敢的心》,一部感人肺腑的英雄史诗,看后让慷慨激昂的我们依旧沐浴在浓浓的苏格兰风情之中:风笛余音袅袅,格子短裙轻拂,紫色的苏格兰蓟,坚强的苏格兰人。
参考文献:
[1]李新英.苏格兰风情:《勇敢的心》之文化解读[J].北京电影学院报,2008(6).[2]方卫津.浩然正气常在—简评《勇敢的心》[J]..[3]刘念国.皇冠上的宝石:《勇敢的的心》主题音乐之我见[J].南腔北调(明星版).1996(06):22—23.[4]维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Bagpipes.[5]JohnA.Duncan of Sketraw,KCN,FSA Scot.The Scottish
Thistle:Emblem of
Scotland[EB/OL].().
第四篇:依托千年书院 打造文化高地
依托千年书院 打造文化高地
季羡林先生说过:“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传统文化就是国学。”千百年来,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一代代济世英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中央的重视和推动下,国学的传承与传播事业得到了大发展,众多高校成立了国学研究院或研究中心,各类国学讲坛蓬勃兴起,国学研究优秀成果层出不穷,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日益凸显。这些对提升广大干部群众的人文社科素养,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湖南自古就是人文荟萃、英才辈出之地,在中国文化演变发展的背景下形成发展的湖湘文化,是一种既体现历史发展趋势、又具有自己特色的地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在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强省过程中,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湖湘文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设。《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积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深度挖掘湖湘文化资源,弘扬湖湘人文精神,增强湖湘文化的创造力和影响力。”在中心筹备成立的短短三个多月时间里,省委、省政府对中心的相关工作均作了批示,由宣传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围绕中心建设任务召开了多次论证会。正是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才得以顺利成立。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是文化建设的高地、福地,大有挖掘潜力、开发基础。近些年,在“文化强省”强劲推动下湖南文化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等“湘”字品牌享誉中外,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一支影响力越来越大的“社科湘军”。湖南大学是教育部所属的“985”“211”高校,是传承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作为湖湘文化的重镇,岳麓书院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湖湘文化“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的典型代表。我认为,以岳麓书院为基础和依托打造国学研究与传播的高端平台意义重大:
首先,中心的成立,对建设“千年学府、百年名校”有着重要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挖掘岳麓书院传统文化资源,深入开展国学研究,大力传播经典文化,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有利于重新振兴岳麓书院,有利于扩大湖南大学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将有利于加快湖南大学创建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进程。
其次,中心的成立,对打造思想文化高地、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力争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在前列有着重要意义。加快建设文化强省、走在文化强国建设前列,是实现“两个加快”“两个率先”的重要内容,也是谱写全省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新篇章的迫切需要。打造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这一高地,必将为文化强省建设增添新的重要力量,对提升湖湘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影响力、增强湖南乃至全国的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再次,中心的成立,对推进“四化两型”、实现“两个加快”的总战略、总任务,有着积极意义。文化建设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大为湖南“四化两型”建设注入强心针,再次吹响了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新号角。中心的建设,有利于推动科教兴省,有利于造就新的湖湘人才群,有利于构筑中部地区人才高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此外,中心的成立,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有着重要意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指出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大力开展国学研究和传播,将促进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通过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华文化,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间的交流对话,并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的总体目标是将中心打造成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高地,打造成立足湖南、影响全国的高端学术平台,打造成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的重要品牌。要实现这三个目标,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为此,我对中心建设提出以下五点希望: 一是希望大家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要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通过大力开展国学研究和传播,增强人民群众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进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情感,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二是希望大家树立高端卓越的工作追求。不管是从事学术研究,还是从事文化传播事业,我们都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瞄准高端,着眼品牌。要通过汇聚国内外优质资源和优势力量,打造精品力作,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三是希望大家把握服务现实的时代使命。要有问题意识,国学的研究与传播,不仅要顶天,更要接地气,做到与现实结合。要有责任意识,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大局服务。要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开阔研究思路,创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领域,深入挖掘传统国学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四是希望大家发掘、利用好湖湘文化独特的优势资源。湖湘文化在文化价值、学术思想的创造力和影响力上对中华核心文化有着独特贡献。我们要通过传承文源、拓展文脉、聚集文气,实现湖湘文化传统的继承、创新与发展。要承朱张之绪,续毛蔡风神,提高湖湘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影响力,力争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
五是希望大家形成和衷共济的共建合力。中心以岳麓书院为基础和依托,整合省内各方优势资源,同时积极吸收借鉴国内外优秀资源。中心发展需要各方同心同德,互尊互信,团结协作,和衷共济。我也希望省委宣传部、教育厅、省社科联、湖南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发挥好各自的作用,提高认识,完善制度,明确责任,提高效率,共同建设好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
其势已成,其时已至。文化建设的春天已经到来,让我们继承和发扬湖湘文化的优良传统,肩负起“敢为人先”的光荣使命,真正将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打造成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高地,立足湖南、影响全国的高端学术平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的重要品牌,让湖南的文化建设真正地走在全国的前列,为“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传统婚俗文化
传统婚俗文化
中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 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所以传统婚礼习俗总以大红色烘托着喜庆、热烈的气氛。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的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也奠定了我国传统婚礼的基础。又经历代的发展,使各种各样的婚礼仪节更趋繁缛、热烈。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1、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
“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
“礼数”——礼物清单,当中详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 “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2、六礼:是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分别为:
“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 “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
“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则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3、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4、闹洞房:旧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5、嫁妆: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妆除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胡蝶双飞;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当然各地的风俗和讲究都不一样。
6、上头:男女双方都要进行的婚前仪式。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 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上头”是
一个非常讲究的仪式。梳头要用新梳子,助“上头”的人必须是“全福之人”,即这人是六亲皆全,儿女满堂之人。
7、撑红伞: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姊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姊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8、换庚谱:男方和女方的家庭互相交换家谱,作为定亲的凭据。媒人提亲后,如男女的时晨八字没有相冲,双方就会换庚谱。
9、过文定,过大礼:男方择一个吉日,带一些礼到女家,礼品一般都是三牲,酒礼等,并正式奉上聘书。“过文定”举行后,就会举行“过大礼”的仪式,这是订婚的最隆重,也是最重要的仪式;因为这仪式过後就等如正式定立了婚约。跟“过文定”一样,男家会选择一个吉日,带同聘金和各种礼品到女家;而女家亦会准备回礼礼品。礼品皆是均双数以取其“好事成双”之意。
10、哭嫁:在古时,因为交通没有现代的方便,女儿出嫁后,就很难有机会可以见到家人。而事实上,出嫁后的女子回娘家需要得到夫家的批准。此外的说法是:哭嫁是源自古时妇女不能拥有自由的婚姻,所以她们会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古时不公平的婚姻制度。
11、盖头:新娘子通常会以一边长三尺的正方形红围巾蒙在头上,这红色的围巾称为叫“盖巾”,俗称红盖头。通常是男掀女的红盖头。盖头这种婚俗,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盖头为了遮羞;另一种说法是说源于古代的掠夺婚,表示新娘子蒙上盖头后就永远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12、迎亲:古代婚配时,男方必须去迎亲。“亲迎”是六礼中最隆重的礼节。没有迎亲的新郎,就没有出嫁的新娘。古代亲迎,比较普遍的是用八人大轿去迎亲。抬轿的人必须身体强壮,遇上别人家的花轿,绝不可以与他们碰头,必须绕走。迎亲回来时,还要找一条路回去,以取不会走回头路之意。如果途中经过庙,祠,坟,井、河等处,必须由男方娶亲的人手张红毡子将花轿遮著,作为“避邪”的意思。如果在途中遇见出殡的队伍,迎亲的人会说“今天吉祥,遇上宝财!”因为棺材的谐音为“观财”,亦即看到财宝的意思,这样说主要是为了图个吉利。
13、拜堂:又称为“拜天地”,是婚礼中一个很重要的仪式。“拜堂”并不属于 古“三书六礼”,这一婚俗在宋代以后非常流行,经过“拜堂”,女方就正式成为男家的一员。“拜堂”时,主持婚礼的司仪会大声的说﹕“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齐入洞房。”其实,拜天地代表著对天地神明的敬奉;而拜高堂就是对孝道的体现;至於夫妻拜就代表夫妻相敬如宾。
14、出门:指新娘离开娘家的意思。当到达吉时,女须由家人背著上轿;据说新娘双脚招地就会带来恶运。在出门的时候,新娘的嫂嫂是不可以相送的,因为嫂字有扫帚星的扫字的谐音,现在的新娘出门时,由伴娘撑起红伞护著新娘,取其开枝散叶的意思。
15、过门:过门的意思是新娘由女家出门后正式踏入男家家门,拜见男家长辈。传说翁姑不可以在大厅直接看见新人进门,因为这样会相冲。所以
当女方步入男家后,翁姑会由房间出来大厅会见新人。然后新郎新娘会先拜天地,后拜祖先。新人会向翁姑奉茶跪拜。
16、三朝回门:即归宁,三朝是指婚后的第三天,新娘由丈夫的陪同下,带礼品回娘家祭祖,再随丈夫回到夫家;归宁是回娘高向父母报平安的意思。在古时,交通不方便,若夫家离娘家很远的话,女子到夫家后就可能没有机会再回到娘家了。所以回门可能是女子踏足娘家的最后一次机会。所以人们十分重视归宁这一个婚礼习俗,回门时,男家需要预备:烧猪一只、西饼两盒、酒一对、竹庶两支、鸡一对、生菜、生果两篮、荵、伊面两盒、鸡仔灯笼金、猪肚及猪肉各两斤。
17、催妆:是男家派人携礼催请女家及早为新娘置妆的仪节。宋代,亲迎前三日,男家送催妆花髻、销金盖头、花扇等物至女家,女家则答以金银双胜御、罗花璞头、绿袍、靴等物。
18、送妆:是亲迎前数日,女家派人将嫁妆送至男家的仪节。嫁妆往往用箱笼装着。嫁妆通常有箱柜、被褥、首饰、衣服、绸缎、文房四宝及金银器皿等,还有以田地房屋、店铺、当铺作为陪嫁的。浙江一带,嫁妆中有一种叫做“子孙桶”的,桶中盛有红蛋、喜果、谓之“送子”,有祝福之意。绍兴一带,还有送“女儿酒”作为嫁妆的,即在女儿满月或数岁后,即酿酒数坛埋入地下,待女儿出嫁之日,取出作为嫁妆礼品送至男家。
19、铺房:是女家派人至男家铺设新房的仪节,有时和送妆同时进行。宋代,亲迎前一日,女家派人至新房铺设帐幔、被褥及其它房内器皿,并且备礼前来暖房。然后以亲信妇人或从嫁女使看守房中,不许外人进入,以待新人。铺房人必须是福寿双全、家境富裕的“好命婆”,以取吉祥。现代有些地方还流行此俗。
20、酒筵:酒筵是每对新婚夫妇行婚礼时必不可少的仪式,流传到今天,“吃喜酒”已成为民间行婚礼的简称。酒筵有繁有简,规模不等,其最主要的意义是新郎新娘的婚姻得到了亲朋好友的承认。因此,酒筵也是婚礼中最具有社会意义的环节。
21、合酒:以线相连,新郎新娘各执其一,相对饮酒的仪式。酒杯一分为二,象征夫妇原为二体;以线连柄,则象征两人通过婚姻而相连;合之则一,象征夫妇虽两体犹一心。新婚夫妇在酒筵上共吃一鼎所调制的菜肴,同喝一杯,象征夫妻间互敬互爱、亲密无间。
22、闹房:在近代,这是新婚夫妇在婚礼之夜在新房接受亲友祝贺、嬉闹的仪节,民间有“新婚三日无大小”,“闹喜闹喜,越闹越喜”的说法,因为它给婚礼增加了热烈的气氛,婚礼流程
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向四邻昭示。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
起轿: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新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
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未来的生活美满幸福。
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喝交杯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敬茶改口:改称对方父母为“爸妈”。进入洞房:上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
婚礼用品
中国传统的婚礼仪式,是喜悦的典礼,所以称为庆典。结婚典礼全部使用体现吉祥的婚礼物品来装饰。吉祥物品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同时也暗示着新婚夫妇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中式婚礼中必备的物品有:
花轿:分四人抬、八人抬二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
旗锣伞扇:在迎亲队伍之中,花轿之前。令整个迎亲仪式热闹、壮观。鞭炮:迎亲礼车在行列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凤冠霞帔:嫁女的人家无论贫富对嫁衣都十分讲究,内穿红袄,足蹬绣履,腰系流苏飘带,下着一条绣花彩裙,头戴用绒球、明珠、玉石丝坠等装饰物连缀编织成的“凤冠”,再往肩上披一条绣有各种吉祥图纹的锦缎“霞帔”。
盖头:古时新娘身着凤冠霞帔的同时都用红布盖头,以遮羞避邪,红色取吉祥之意。这块盖头要入洞房时由新郎揭开。
马鞍:“鞍”“安”同声,取其“平安”长久之意。多放于入洞房洞房门槛上,让新娘跨,表示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
火盆:放置于大门口的一盆火,让新娘跨过去,寓意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花烛:在婚礼中使用大红色的成对蜡烛,点燃于厅堂及洞房之内。因其上多有金银龙凤彩饰,故称“花烛”。
秤杆:入洞房后,新郎用秤杆挑去新娘的红盖头,取意“称心如意”。
婚礼禁忌
1、婚礼当日,忌让人坐在新床。
2、婚嫁忌生肖虎的人观礼。
3、新娘的镜子也忌借给他人。
4、新娘的衣服忌有囗袋,以免带走娘家财运。
少数民族传统婚俗
瑶族
择偶标准 劳动择偶
在林间,姑娘看上了到此吹笛或木叶的小伙子,就会带上采八角的小竹篮采八角或砍柴,不轻易地出现在男青年的视野中。男青年便主动去帮助姑娘采摘八角或打柴。他们边采边交谈,双方有意,互送信物并约好下次见面的时间地点,不合心意就友好分手。布依族 择偶方式 浪哨
浪哨亦称“赶表”、“玩表”,其中重要方式就是情歌对唱。主要是通过唱山歌来互相认识,互相了解,增进感情,进而选择自己情投意合的伴侣,多是在赶场天和节气天。同时在有些地方的布依族在浪哨时都要互相甩打糠包。青年男女在对歌浪哨之前,看中谁,就用糠包去打他(她);喜欢谁,就专门去接他(她)甩过来的糠包。糠包成为青年男女浪哨的“红线”,哪个后生被姑娘甩去的糠包打中并接住,他就是那个姑娘的情侣。然后,以糠包为凭,就成双成对地邀到一旁去对浪哨歌,倾吐爱慕之情。海南苗族 咬手
指在姑娘听了小伙子的求爱后,便会羞答答地拉起小伙子的手咬一口如果咬得很轻,而且很有礼貌,小伙子便明白姑娘是表示拒绝或暗示自己有了意中人;如果姑娘咬得很重,甚至咬出血印,则表示姑娘对他十分倾心,愿意接受小伙子的爱。彝族婚俗传统 抢婚
抢婚是彝族的婚俗,这是祖辈传下来的,男方在迎亲时抢婚只是一种礼仪形式,是对女方家的一种尊重。通常,去抢亲的,是男方的一伙伴,并偕同其它迎亲者前往女家,以假抢婚的形式把新娘“抢”走。并且按照彝族的习俗,女子一旦被“抢”到男家的堂屋,便意味着已经正式缔结为夫妻。三天后新郎新娘各背一捆柴到女方家回门,如果女方父母同意,主人便会热情招待新郎。当天姑娘携带着自己的衣物和生产工具,跟着小伙子回到男家。如果女方父母反对,就会扣下女儿,把新郎赶走。壮族
夜婚
夜婚也称火把婚,是桂北部分壮族地区的婚俗,婚期晚上,即新郎带二三十人,点着火把,边走边唱,直往女方家去迎娶新娘,进寨门以歌声盘问,对答无误才可迎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