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统战文化高地建设实践论略
中国统战文化高地建设实践论略
重庆依托其独有的统战历史文化资源和现实的统战文化史迹等,形成了全国统战看重庆的独特统战文化优势。近年来,重庆通过实施同心·文化打造工程,通过打造全国唯一的两馆一园即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中华职教社社史陈列馆、全国首个大型统战文化主题公园‘同心园’的统战文化实体作品,已经初步把重庆建设成为全国统战文化高地,凝聚了人心,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认同。
开展中国统战文化高地建设与实践的举措与经验
面对当前中国的转型期和世界多样化、多元化发展,统一战线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赴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作用巨大、意义重大。重庆作为中国统战历史文化高地,已走在全国统战文化建设的前列,也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建设经验和成绩。
第一,党政同心,思路明确,保障有力,切实引领领导了中国统战文化高地建设的各项工作,彰显了统战坚定信念与统战文化工作力度。一直以来,在党中央相关部门的指导和重庆党政部门的领导下,中国统战文化高地建设的重庆实践取得了一批优秀成果并在现实中很好地指导了重庆打造全国统战文化建设高地的各项工作。一是通过对重庆特有的统战历史和现实尤其是统战文化高地的重庆实践为主要内容的统战历史文化资源和实体等重庆打造全国统战文化高地的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源的收集、挖掘和建设统战主题历史场馆等,形成了重庆基于统战历史资源等打造全国统战文化高地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统战文化研究的基本脉络。二是积极组织重庆本地各界有关部门、领导、专家、民主党派、民宗力量、相关统战研究学者等各界力量开展统战文化资源普查与统计、梳理整理,摸清统战文化资源的总体情况,认真组织进行统战文化分类研究、专题研究论证,把握建设方向,进而确定统战文化的重点工作和统战文化建设的方式和其具有重庆特色和符合市情实情的实践形式。三是建立健全了中国统战文化高地建设的专门机构和人员,初步形成了统战文化高地建设的长效机制和各方联动共建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整合重庆各方研究力量和专家学者建立重庆多党合作研究中心并高效运转,初步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还建立了两馆一园,并为这些机构场馆等解决了专业人员配备和编制、预算等,配备了专职领导、人员保证工作顺利开展,明确了这些机构人员的统战文化高地建设的职责和任务、目标。四是积极动员社会各界统战力量尤其是起源于重庆的主要民主党派的大力支持与帮助,采取官方和非官方,网上网下等多种鲜活的形式及时向统战各界力量通报重庆打造全国统战文化建设工作的新进展、新成绩,使全国全社会充分认识重庆打造全国统战文化高地的重大历史和现实价值,进而为重庆打造中国统战文化高地建设实践与研究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极大便利条件,彰显了重庆开展统战文化高地建设的坚定信念与统战文化工作的强大力度。
第二,优化资源、重点出击、精品设计,打造具有可展示性的中国统战文化高地研究、教育、宣传基地,彰显了统战历史优势和统战文化资源广度。作为重庆具有可展示性的中国统战文化高地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之一的宣传基地的特园统战教育基地在建设过程中,这一统战文化教育、宣传基地积极整合重庆现有的80多处统战教育场馆和资源景点等,并协助源于重庆的八大民主党派之中的四个主要党派:民革、民盟、九三学社和民建在渝建立了自身党派的创立纪念碑,还在此基础上积极建设、修复了包括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民主党派成立纪念碑、同心园统战文化公园等统战文化精品馆园,郭沫若旧居、冯玉祥旧居、宋庆龄旧居、张自忠烈士陵园、周公馆等中国统战历史文化名人故居墓馆为主要的统战文化建设实体与标志,以重庆统战历史文化遗迹、场馆和景点为主要亮点的统战文化高地的红色旅游精品和线路。同时,通过统一战线红色旅游景点的大力发展带动统战文化的迅速传播,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彰显了统战文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特有本质和魅力。尤其是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的建设建成和顺利运行,让社会各界不但感受到了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历史和力量,展示了重庆作为中国统战文化高地的当之无愧和无人能及,也使之成为了研究、促进中国统战文化高地发展的重要窗口和推手,仅这一维度的工作就彰显了重庆作为中国统战文化高地的历史优势和统战文化资源广度。
第三,因地制宜、丰富内涵、开展活动,切实推进推动了中国统战文化高地建设工作的深化与发展,彰显了统战功能作用和统战文化内涵深度。中国统战文化高地的标志性成果的中国统一战线教育基地奠定了重庆在中国统战文化高地的地位,该基地积极发挥并拓展教育、宣传、培训、研究四大统战基地功能,切实推动了中国统战文化高地建设工作的深化与发展。一是利用统战文化参观展览、网络宣传等现代化手段和方式,充分展示中共与各民主党派荣辱与共的患难史、展示了统战文化高地建设的光辉业绩和优良传统,发挥统战文化高地宣传功能。二是通过寓教于游深挖重庆统战文化高地的场馆、遗迹,发挥统战文化对统一战线成员和各界人士的统战教育功能。三是依托重庆统战资源与平台承办了中央和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各地的统战部门和组织在重庆举办的各类统战干部培训班、统战学术、理论研讨班,发挥统战高地的培训功能。四是发挥统战文化高地的研究功能。成立了多党合作研究中心,建立统战文化高地专家学者等研究队伍,摄制了《统战春秋重庆见证的岁月》历史资料片,组织专家学者编写了《重庆与中国统一战线》等研究成果,还积极探索研究人才培养机制,在重庆地区高校尝试开设相关高层次人才研究培训班、硕博研究方向和项目资助培养专业研究力量。
第二篇:贯彻全会精神 打造文化高地
《贯彻全会精神 打造文化高地》
“一县一品”促发展文化版图铺新卷
导语:2005年,一个最初从国外引进、曾在湖北经济发展中起到重大作用的经济概念,被创造性地运用到湖北的县域文化品牌建设中,一个县一个核心文化品牌,用文化盘活地方经济发展——“一县一品”,使得湖北各具特色的优势地方文化资源,不仅成为各地的文化宝藏,还催生出喜人的经济粮仓。
(满屏)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满屏)2011年7月,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就“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由省委省政府统筹推进,专题研究、专题部署。
记者出镜:人们崇尚自然健康的生活理念,让手工布鞋成为当下消费的潮流。一双布鞋卖到了800多元,还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礼品,这贵过皮鞋的“千层底”为何备受青睐,传统手艺的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呢?
正文:踏上汉宜高速,我们前往布鞋的家乡——枝江寻访它的踪迹。紧邻着枝江高速匝道旁,一片古朴的“步步升文化园”赫然屹立,走进园区,青砖碧瓦、回廊古亭,处处彰显着江南文化气息,这里,正是那双价值不菲的布鞋出产地。
采访:布鞋制作人
贵就贵这手艺上 从取材到完成 要十八道工序 这双布鞋要200多米棉线 5千多个针眼 耗时87个小时
正文:老式纺车、古织布机,作坊街里,几十位农民给我们展示着各自的手艺,纺一条棉索,织一匹土布,纳一只鞋底、绣一朵山花,了解制作过程的同时,我们还能跟师傅现场学习飞针舞线、挑花绣朵。
采访:步步升文化园董事长李厚春
这可不是一下子就能学会的 在我们三峡地区已经流传两千多年了 这里家家户户都有做布鞋的习惯,人们把纳制千层底,作为文化传承、谋生的手段
正文:李厚春,“步步升品牌”的创始人,从小穿着布鞋长大的他,七年前把目光盯在家乡的传统工艺上,立志将三峡民间传统布鞋打造成文化品牌。幸运的是,2005年,湖北省文联进行“一县一品”的文艺品牌创建,枝江市也决定打造“手工布鞋”这张文化牌。
采访:宜昌枝江市文联主席胡志强
枝江不光是“民间文艺之乡”,还是“国家级民间吹打乐之乡”,选什么好呢?我们也很难抉择,光为选项目,市委就开了5次大会,后来决定发展布鞋产业文化,不光观赏性强,重要的是它能走向市场,有生命力 当时就着力打造步步升
采访:步步升鞋业董事长李厚春
取名步步升就是寓意步步高升 幸福安康两情相悦,布鞋是定情物,儿行千里,布鞋是慈母情所以说我们卖的不是产品 而是文化
正文:民族文化做产品,现代文化做市场。“一县一品”的定位,让枝江市政府各部门积极响应,全力培育 “步步升”这一文化品牌,合力打造“中国布鞋之乡”。
采访:中共枝江市委书记刘建新
围绕这一文化品牌进行整体推广 市文化局帮助步步升申请非遗,步步升作为“枝江民间手工布鞋”代表入围第二批省级非遗名录,劳动局将步步升确立为妇女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基地,旅游局全力打造文化园创省级4A景区,反过来步步升为枝江市带来xx的税收效益 实现4万多名农村妇女再就业
记者出镜:走进步步升展厅 感觉这里琳琅满目的各式布鞋 每一双都是一件精美的传统工艺品 如今它不仅打开了国内市场,还接到了不少来自欧美、东南亚的订单而整个三峡地区 就有4万农妇跟着李厚春闯市场
采访:枝江市仙女镇农户
在家纳鞋子 在村拿工资灯下赚洋钱 收入步步升
综述:“步步升”焕发的生机,正是湖北省“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呈现出的活力。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催生了遍布荆楚的文化品牌格局:潜江“中国戏
剧之都”,襄阳 “中国书法名城”,荆州“三国文化之乡,随州“炎帝神农故里”……通过“文旅”联姻,一些地区更是产生了惊人的“酵母”作用:郧西县推出“七夕在中国,天河在郧西”的创意,地区年产值从2008年的十几个亿上升到四十多个亿;利川大打“龙船调牌”,用一台大型歌舞《夷水利川》,带来了全市旅游的兴起;宜昌市夷陵区推出“三峡人家”品牌,去年创造旅游收入17亿,长阳以巴土文化为元素,从研发-创作-生产-展演-展销,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观点: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专家
“一县一品”的文化品牌,正在湖北省的产业调整中起着引领作用,在国民消费中起着惠民作用,在旅游经济中起着灵魂作用,在工业经济中起着渗透作用,在农业经济中起着创意作用,当以此为契机,实现湖北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展望: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永泽
从2010年到2012年,湖北省财政将通过以奖励代替投入的方式,每年拿出1000万元,挖掘当地文化发展潜力与内涵,长期培育,精心打磨“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形成10个左右有全国影响的文化品牌。
第三篇:统战文化优秀演讲稿
山沟沟里的民族情
不知道各位是否曾经听过这么一首诗:“呦呦鸣浅草,濯濯饮清溪,满目皆生意,春风好仗藜。”这个诗意盎然的世界,便是我家乡——鹿亭乡。鹿亭,是一个令人遐想的美丽名词,这个名词关乎到一个隐者和一头受伤的鹿,关乎到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代代流传的美丽故事。
孔佑与鹿的故事虽然渐行渐远,但这种和谐的氛围却在这
灵山秀水中从未流逝过。在党的民族政策下,新时代的和谐之曲在鹿亭得到了全新的演绎。
随着与外省通婚的增多,一群从祖国各地迁徙而来的少数民族女子开始在四明山麓安家落户,这些因婚嫁而来的少数民族女性,因落户的人家在当地生活水平低下,普遍过着比较清贫的生活。乡党政领导和统战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少数民族姐妹们的生活跟不上去,怎能演奏好和谐社会这篇绚丽的交响乐呢?针对这一特殊的情况,为给全乡三个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三关注”理念,关注少数民族妇女“健康、生存、发展”,通过力所能及的帮扶和引导,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女性的幸福工程。
苗族妇女龙凤丽是一个不幸而又坚强的女性。2003年她的丈夫因高空作业不幸致残,家里的顶梁柱轰然倒塌,家里的全部重担就落在了这个柔弱女子的肩头。一边要抚养尚未懂事的孩子,一边要照顾残疾的丈夫,养鸡场成了这个家庭生活来源的所有希望。但是一个女人要办好自己的这份事业,每一步都是如履薄冰。乡里的领导知道这个情况后,特事特批地帮她联系到累计9万元的贷款,请技术指导员给予她充分的技术支持。当台风“海棠”和“麦莎”接连来袭时,乡里为确保她的土鸡养殖场安然无恙,更是派遣乡民兵应急小分队上阵保护。风雨无情人有情,“雪中送碳”的问候使龙凤丽充分感受到了党给予自己的温暖,感受到了一个异地人在鹿亭的温暖,感受到了一个苗家女子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关注生存,共创幸福家园是我们幸福工程的一方面,而关注健康,提供优质服务,是这些少数民族女性幸福的基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是在我们深入基层的调查中,了解到了许多少数民族女性因病致贫的情况。土家族的中年妇女向目翠,在去年的少数民族妇女健康检查中,发现她患有糖尿病、乙肝和肾结石。为此,乡政府积极劝导她去**中医院进行治疗,并立即送上了困难补助金1300元。对她的病情进行动态跟踪,并为她建立健康档案。乡卫生院也主动上门为她提供了免费的健康服务。在政府的引导和资助下,她的病情得到及时治疗。乡党委、政府就是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密切关注着每一位少数民族女性的健康,给她们定期体检、时时宣教、发现病情、及时治疗。“润物细无声”似地为她们的健康努力着。
“输血”的工作做到位了,但要让这些少数民族女性真正地自强自立,就一定要增强“造血”功能,关注她们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切实增强少数民族女性的生存发展能力,我们对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少数民族女性免费提供技能技术培训、家政培训,通过自我创业和推荐就业,培养她们的奋发意识。如今,全乡216名少数民族女性,近八成的人都找到了谋生之路。她们中有的在乡内外企业打工,有的外出做家政,有的在家搞种养殖。她们也深知,只有靠自身辛勤劳动,自力更生,才会有更大的发展,才会有更持久的幸福!苗族妇女龙凤丽就是最好的例证:在乡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帮助下,去年,她养鸡场的净收入就达到了10万多元,蒸蒸日上的事业使这个外来的少数民族妇女在鹿亭找到了人生的新起点。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靠党的革命统一战线政策击退日本侵略者、推翻蒋家王朝的辉煌胜利。而在21世纪的新时期,山区人民团结帮助外来少数民族,让他们充分体会到了:身在异乡心如家,我在鹿亭倍感亲的温暖。十个民族的人民在鹿亭其乐融融地生活,“和合”的统战文化在这里正勃发出它全新的生命力,四明山麓深处正处处洋溢着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共创美好生活的浓厚情谊。
第四篇:依托千年书院 打造文化高地
依托千年书院 打造文化高地
季羡林先生说过:“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传统文化就是国学。”千百年来,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一代代济世英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中央的重视和推动下,国学的传承与传播事业得到了大发展,众多高校成立了国学研究院或研究中心,各类国学讲坛蓬勃兴起,国学研究优秀成果层出不穷,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日益凸显。这些对提升广大干部群众的人文社科素养,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湖南自古就是人文荟萃、英才辈出之地,在中国文化演变发展的背景下形成发展的湖湘文化,是一种既体现历史发展趋势、又具有自己特色的地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在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强省过程中,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湖湘文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设。《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积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深度挖掘湖湘文化资源,弘扬湖湘人文精神,增强湖湘文化的创造力和影响力。”在中心筹备成立的短短三个多月时间里,省委、省政府对中心的相关工作均作了批示,由宣传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围绕中心建设任务召开了多次论证会。正是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才得以顺利成立。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是文化建设的高地、福地,大有挖掘潜力、开发基础。近些年,在“文化强省”强劲推动下湖南文化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等“湘”字品牌享誉中外,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一支影响力越来越大的“社科湘军”。湖南大学是教育部所属的“985”“211”高校,是传承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作为湖湘文化的重镇,岳麓书院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湖湘文化“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的典型代表。我认为,以岳麓书院为基础和依托打造国学研究与传播的高端平台意义重大:
首先,中心的成立,对建设“千年学府、百年名校”有着重要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挖掘岳麓书院传统文化资源,深入开展国学研究,大力传播经典文化,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有利于重新振兴岳麓书院,有利于扩大湖南大学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将有利于加快湖南大学创建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进程。
其次,中心的成立,对打造思想文化高地、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力争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在前列有着重要意义。加快建设文化强省、走在文化强国建设前列,是实现“两个加快”“两个率先”的重要内容,也是谱写全省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新篇章的迫切需要。打造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这一高地,必将为文化强省建设增添新的重要力量,对提升湖湘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影响力、增强湖南乃至全国的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再次,中心的成立,对推进“四化两型”、实现“两个加快”的总战略、总任务,有着积极意义。文化建设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大为湖南“四化两型”建设注入强心针,再次吹响了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新号角。中心的建设,有利于推动科教兴省,有利于造就新的湖湘人才群,有利于构筑中部地区人才高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此外,中心的成立,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有着重要意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指出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大力开展国学研究和传播,将促进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通过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华文化,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间的交流对话,并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的总体目标是将中心打造成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高地,打造成立足湖南、影响全国的高端学术平台,打造成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的重要品牌。要实现这三个目标,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为此,我对中心建设提出以下五点希望: 一是希望大家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要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通过大力开展国学研究和传播,增强人民群众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进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情感,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二是希望大家树立高端卓越的工作追求。不管是从事学术研究,还是从事文化传播事业,我们都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瞄准高端,着眼品牌。要通过汇聚国内外优质资源和优势力量,打造精品力作,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三是希望大家把握服务现实的时代使命。要有问题意识,国学的研究与传播,不仅要顶天,更要接地气,做到与现实结合。要有责任意识,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大局服务。要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开阔研究思路,创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领域,深入挖掘传统国学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四是希望大家发掘、利用好湖湘文化独特的优势资源。湖湘文化在文化价值、学术思想的创造力和影响力上对中华核心文化有着独特贡献。我们要通过传承文源、拓展文脉、聚集文气,实现湖湘文化传统的继承、创新与发展。要承朱张之绪,续毛蔡风神,提高湖湘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影响力,力争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
五是希望大家形成和衷共济的共建合力。中心以岳麓书院为基础和依托,整合省内各方优势资源,同时积极吸收借鉴国内外优秀资源。中心发展需要各方同心同德,互尊互信,团结协作,和衷共济。我也希望省委宣传部、教育厅、省社科联、湖南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发挥好各自的作用,提高认识,完善制度,明确责任,提高效率,共同建设好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
其势已成,其时已至。文化建设的春天已经到来,让我们继承和发扬湖湘文化的优良传统,肩负起“敢为人先”的光荣使命,真正将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打造成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高地,立足湖南、影响全国的高端学术平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的重要品牌,让湖南的文化建设真正地走在全国的前列,为“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深入挖掘打造“三线建设”文化_加快建设重庆市文化高地
深入挖掘打造“三线建设”文化
加快建设重庆市文化高地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种生产力。“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建设不可磨灭的一页,“三线建设”文化是新中国重大建设时期形成的一种典型文化,具有很强的历史性、时代性、教育性、启迪性。全国“三线”建设的主战场在西南地区,核心区在重庆,位于綦江区丛林镇的晋林厂就是全国“三线建设”一个缩影。厂区内有目前最为庞大和保存最为完整的“三线建设”旧址、抗战时期最为神秘的飞机制造厂(海孔洞)等历史文化资源。凭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风,深入挖掘和打造晋林厂“三线建设”文化,弘扬“三线”建设者们“艰苦创业、敢打硬拼,历险磨难、信念愈坚,饱尝艰辛、斗志更强,奉献青春、无怨无悔”的爱国创业精神,必将对全区人民精神层面产生积极影响,提升綦江文化软实力和城市知名度,加快构筑重庆文化高地进程。
一、“三线建设”文化的产生
“三线建设”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国国防布局的一次大调整,经济能力的一次大调度,巩固了国防,理顺了工业发展的布局,缩小了中国沿海与内地的差别。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为解决经济发展和防备侵略战争,党中央提出了一、二、三线的战略部局和建设大三线的方针,国家把以军工为主的一些基础产业牵往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和西北地区,这些军工企业后来也成为了中西部
地区工业发展的脊梁骨。以丛林镇晋林厂为典型代表,许多科技人才满怀豪情壮志,告别大城市,告别亲人,投身到艰苦卓绝的“三线建设”中来。他们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爱国奉献、不怕牺牲,有的“献了青春献子孙,献了子孙献终身”,把一生都献给了”三线建设”,为国防建设和地区经济发展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对地区社会文化发展产生极大影响,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挖掘“三线建设”文化意义重大、适逢其时(一)“三线建设”文化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文化是中华民族在自己生存的土地上,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创造、总结、积累下来的一笔物质与精神财富。“三线建设”文化是在新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次战略部署和经济布局调整中涌现出的一种典型文化资源。挖掘和弘扬“三线建设”文化,对于传承传统文化、弘扬艰苦卓绝的创业精神、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以其巨大的感召力,将激发全区人民干事创业热情,投入到建设繁荣富强渝南门户的伟大征程中。
(二)挖掘“三线建设”文化有助于建设重庆文化高地
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加快发展和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市委三届十次全委会审议通过文化强市9条,加快核心产业基地和文化功能区建设,助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面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无限魅力和广阔发展空间,我区提出了建设重庆市文化高地的目标,依托晋林厂浓厚的“三线建设”文化
底蕴和历史沉淀,将使文化产业在渝南大地上逐步展示出强劲的活力。
(三)发展以“三线建设”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大有作为
晋林厂作为最后一批搬迁的“三线建设”企业,“三线建设”和抗战飞机厂遗址保存完整。随着全国各地这类旧址的不断破损、消失,像晋林厂“三线建设”历史建筑实体保存丰富而完好的地点已是独树一臶,弥足珍贵。在全国上下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的今天,晋林厂依托自身厚重的抗战和国防历史、浓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等优势,进行整体策划和开发,全力发展“三线建设”文化产业,必将赋予全区文化产业发展新的内涵、注入新的活力,并催生新的文化产业链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
(四)挖掘“三线建设”文化是丰富全区旅游内涵的有力补充
重庆作为最具魅力的城市,文化底蕴是一个重要内涵。晋林厂保存完好的50多万平米的建筑物原滋原味展现了“三线建设”时期特定的历史印记,几十年来为中国国防军工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晋林厂区内的海孔洞在抗战时期曾是国民政府第二飞机制造厂所在地。洞中生产了我国第一架国产运输机“中运一号”,为抗战做出了独特贡献,2010年被市政府命名为“抗战兵器工业遗址群”,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国防教育的一个基地。地理位臵处于南川、武隆与綦江几大旅游资源富集区中间的晋林厂,周边有黑山谷、龙鳞石海、铜鼓滩、古剑山、神龙峡、金佛山、仙女山等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景区,晋林厂以独具人文气息的“三线建设”文化为核心,定能作为渝南重点自然景区的有力补充,大幅提升旅游活力、潜力和吸引力。
三、新綦江挖掘打造“三线建设”文化条件成熟
新綦江是多元文化融合碰撞、交相辉映的地区,应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文化大发展,促进文化大繁荣,依托“三线建设”文化,因地制宜打造重庆市文化高地。
(一)厚重的历史文化
晋林厂座落在重庆市綦江区丛林镇海孔村境内,其前身为原国民政府第二飞机制造厂。1938年抗战爆发后,由南昌迁往丛林海孔建厂,1947年,该厂重新迁回南昌。在海孔的十年间,共计生产仿制伊尔驱逐机33架、仿制H-17式中级滑翔机30架,还造出中运1号双发中型和中运2号双发中型运输机,海孔在我国军工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备战备荒为背景的“三线”建设全面铺开。1965年,在“三线”建设中,晋林厂从太原迁来海孔,2003年晋林厂整体搬迁到四川彭州。至今“三线”建设旧址保存完好,完整地保留有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时期印迹的食堂、学校、医院、粮店、邮局、影剧院、篮球场,还有厂区公路、成排的仓库、四合院似的招待所、简子楼似的家属楼、标志性的领袖像以及高18至35米,宽18米,纵深500米,能容纳万人的神秘山洞飞机厂等生产、生活设施。
(二)厂区地理环境优越
晋林厂位于綦江区东北部,在重庆1小时经济圈内,是重庆市三环南万高速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距南万高速丛林进出口仅1公里),距綦江区城区40公里,距万盛经开区13公里,1公里范围内有万南铁路和303省道通过。厂区地处江津、綦江、南川、武隆旅游带重要节点,与周边众多的生态自然景区连成一线,形成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之势。晋林厂片区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开展文化旅游、休闲体验、生态度假的优越旅游条件。
(三)厂区配套设施完备
晋林厂片区内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齐备,有特殊历史印记影片拍摄基础,著名导演王小帅经在晋林厂全景拍摄反映“三线建设”题材的影片《我11》。目前,丛林镇已投入资金完成了《“黑山157”影视娱乐旅游区——万盛晋林影视基地策划方案》,制定了打造晋林影视基地宣传招商方案等。对晋林厂区及海孔湖周边的建筑物、土地、林地及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建档登记,聘请了8名专职人员负责原晋林厂区内资产资源的24小时看管维护。
四、打造“三线建设”文化,推动重庆市文化高地建设的构想
为传承和弘扬“三线建设”积淀的深厚历史文化,打造新綦江文化品牌,加快建设重庆市的文化高地,深入挖掘和打造“三线建设”文化将成为“必选项目”。
(一)总体思路
积极依托“三线”建设旧址——晋林厂和抗战文化遗址——海孔洞,以及彰显重庆市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特色的丛林龙威鼓乐三大特色文化资源,围绕“三线建设”文化主线,以“影视为表,旅游为里,创意为根,文化为魂”,从旅游、影视、体验、探秘、怀旧和国防教育等方面对晋林厂片区进行整体深度开发,打造国内首家集文化研究、人文旅游、互动体验、影视拍摄、数字创意于一体的“三线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加快构筑重庆“三线建设”文化新名片。
(二)具体举措
1、做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当前是文化产业继往开来的黄金时期,要结合綦江打造渝南地区文化高地的总体规划,更应有科学性、前瞻性的,将打造“三线建设”文化纳入市、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策划,指导投资界和产业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注重以文化带动旅游、带动本地其它相关产业的产品销售和城市营销等项目建设。同时,建议责成和落实有关部门尽快进入到具体实施阶段,加快推动当地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2、筹建国家级“三线建设”文化研究会。“三线建设”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立“三线建设”文化研究会对于弘扬“三线建设”精神,挖掘“三线建设”文化,打造“三线建设”文化品牌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通过广纳贤才,成立国家级“三线建设”文化研究会,并在晋林厂举办“三线建设”文化研究会成立仪式,营造研究“三线建设”文化浓厚氛围,唤起对激情年代的记忆,让“三线建设”文化再次焕发青春。
3、建设国家“三线”抗战文化博物馆。修建“三线建设”博物馆,永久保存“三线建设”的历史足迹,展现“三线建设”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国家级的文化品牌,也是綦江区不可多得的一张城市文化名片。应积极争取相关方面的支持,将晋林厂打造为“三线建设”文化的博物馆,保存“三线建设”社会遗产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科技价值、审美价值、情感价值。通过采用一系列现代声光技术,还原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生动再现“三线建设”时期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激发后来人爱国主义情怀,致力创建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4、打造影视娱乐旅游区。一是搞好总体定位。依托晋林“三线抗战”建设风貌及自然资源现状,按“一轴两核五区”进行总体规划布局。一轴,即以即以原晋林厂入口至海孔洞公路沿线为主轴;两核:即创意核和旅游核。五大功能区,即怀旧旅游与影视体验区、数字娱乐与拓展训练区、创意工房及影视服务DIY互动区、洞穴休闲区和乡村度假区。二是打造影视拍摄基地。对晋林厂核心区按照“三线建设”时期特有的风貌进行修复和还原,重现浓烈的历史景观,将晋林厂打造为拍“三线”片、工业片、文革片等具有特殊历史印迹影片的拍摄基地,吸引更多剧组前来拍摄,让晋林厂旧址重新焕发古老的青春。三是开展怀旧体验游。积极进行旅游拓展升级,打通晋林厂旅游环线和建好旅游接待基础设施,吸引市内外游客前来追寻“三线建设”和抗战足迹,体
验抗战时期的艰险境地和“三线建设”时期的红火场面,感受影视拍摄的神奇魅力,并通过影视体验、龙威鼓乐、大型的“忠字舞”等表演,增强游客的参与性,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四是开拓“三线”文化旅游。通过开发“三线”文化旅游商品、纪念品、道具及影视衍生产品,增加旅游业附加值。将原晋林厂生活服务区住宿楼和部份厂区的车间进行修复改造,开发海孔湖和海孔洞,打造水府洞天秘境,建设怀旧旅馆、老年公寓、康体雅居、休闲中心、山地高尔夫等度假游乐设施和旅游地产,增加资产利用价值,发展文化旅游,培育綦江区新兴经济增长点。
(三)保障措施
建议成立区级“三线建设”文化发展领导机构,研究制定发展规划、项目策划、优惠政策、资金支持、人才保证等,为打造“三线建设”文化,理清思路、完善举措、提供保障。同时,组建专门的招商引资队伍,按照产业整合、多元共生、合作多赢、搭建平台等模式,策划宣传营销方案,建立立体多元化宣传招商渠道,向社会、向企业、向大众大力宣传推介“三线建设”文化,为成功打造渝南文化高地,奠定良好的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