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统战的分析与研究
文化统战的分析与研究
发表时间:2010-9-2 17:51:00
文化统战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而且是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服务发展、增进和谐、维护统一的重要力量,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形式和载体。打造中华文化圣山,建设现代化旅游名城,是市委、市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明智之举,如何发挥文化统战优势,服务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是摆在全市各级统战部门和统战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新时期统战工作在围绕中心中定位,在服务大局中尽职的重要体现。因此,本文就文化统战的缘起、内涵、作用、优势等方面加以研究探讨,以期引起共鸣。
一、文化统战的定位
1、文化统战的缘起。毛泽东早在1940年1月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提出了“文化革命的统一战线”的概念。1944年10月30日毛泽东在《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中强调了通过文化统战工作建立一支有文化的军队,使文化统战成为毛泽东建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7月,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提出要将统战工作由政治领域拓展到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2007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对我国文化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文化建设方面,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倡导“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等,都闪烁着文化统战的思想光辉,对新时期统战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文化统战的内涵。文化统战是在统一战线文化指导下,借助文化自身所具有的功能作用,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诉求,而促成一定的社会力量组成形式上的联盟的一种统战工作手段。文化统战是相对经济统战、政治统战、社会统战而言的大统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文化开展统战工作的一种载体,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治、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体现了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团结联合的思想主题,和衷共济的价值取向,政通人和的目标追求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深入把握文化统战的思想内涵,科学确定文化统战的工作任务,是全面推进文化统战工作,不断开创我市统战工作新局面的重要前提。
3、文化统战的作用。统一战线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肩负着重大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一是凝心聚力。民族凝聚力体现一个国家的实力。爱国统一战线的实质是大团结、大联合。根本任务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文化统战就是奉行“和而不同”思想,高举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两面旗帜,坚持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方方面面的力量都凝聚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上来;二是教育引导。文化统战就是通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和感化功能,通过尊重和理解、关照和友善,使广大统战成员接受团结、合作、互助、关爱、和谐的理念,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三是协调关系。当前,我国处于价值观多元化时期,社会中不同因素的矛盾和冲突使利益多元化,使人们心理呈现出不平衡状态。文化统战就是利用中华民族文化调整各种利益关系,保持各种关系的和谐作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沟通思想、理顺情绪,促使不同阶级、阶层、政党、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从而有效化解因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而产生的各种利益诉求矛盾。
二、我市文化统战的优势
几千年来,古老神奇的中岳嵩山以她雄伟的山姿、优美的自然景观、灿烂的历史文化,吸引着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学士、墨客骚人来此封禅、隐居、讲学、游览,留下了大量珍贵
遗迹和美丽传说,从而形成了以宗教文化、姓氏文化、地质文化、民族文化、旅游文化、企业文化、武术文化和多党合作文化为主体的嵩山传统文化。
1、宗教文化。嵩山自古以来就是佛、道、儒三教荟萃之地。佛教文化的重要集聚地禅宗祖庭少林寺、古今名寺会善寺、永泰寺、法王寺,孕育着中国千年的道教文明道教洞天中岳庙都位于登封境内。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再加上32位帝王到嵩山封禅游览的历史记载和耳熟能详的优美传说,为嵩山增添了无穷的神韵,更为嵩山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2、姓氏文化。嵩山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自盘古开天辟地,三皇五帝就在我们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就留下了中华先祖的足迹。全国姓氏12000个,源于河南的就有1500个。大家俗称的百家姓中,全省占83个,源于登封的许姓排在35位。随着寻根文化的发展,位于登封境内的许由故里箕山和千氏故里颍阳,每年都会迎来众多海内外许氏、千氏后裔前来寻根谒祖,观光旅游。
3、旅游文化。嵩高维岳,竣极于天。嵩山“上有七十二峰,下有七十二寺”,自然景观有中岳三十景,人文景观有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三大典型建筑,宫、观、洞、坛数不胜数,石阙、佛塔、碑刻、壁画熠熠生辉,嵩山“五世同堂”的地质奇观,构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4、武术文化。一部《少林寺》电影,掀起了世界各地武林爱好者到少林寺归宗拜祖、立碑习武的热潮,有力推动了少林寺禅武合一的武术文化发展。“武以寺名,寺以拳显”。如今,全市兴办武术学校58所,在校学生5万余人,学生遍及海内外,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武术之乡。
5、民族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便利的道路交通,使我市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共同繁衍、共同生活、和谐共处的杂居之地。目前,全市现有回、蒙、苗、满等23个少数民族,9408人(其中流动人口1824人),占总人口的1.49%。长期以来,各民族在语言、饮食、服饰、器具、文化传统上的相互交往、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形成了富有时代意义的多元一体、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6、企业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市非公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快速迅猛发展。截止2009年底,全市非公经济单位达3.2万个,工商联辖17个乡镇区办分会,会员1365个,规模以上企业113家。我们始终坚持“团结、帮助、教育、引导”的方针,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做大做强企业的自身同时,参与再就业工程,参与西部大开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效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和企业家健康成长。
三、文化统战的创新
1、以“善”为本,弘扬优秀宗教文化。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力,是做好宗教工作的一贯方针。一是开展民族宗教四争创活动。在全省民族宗教四争创活动评比中,我市获得省民族团结先进村1个,规范化宗教活动场所1个,爱国爱教模范教职人员2名,爱国守法文明致富信教群众1名;二是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开展“规范化宗教活动场所”创建活动,全市有20个场所达到“规范化宗教活动场所”标准。同时,通过广泛宣传、建立机制、联合打击,连年来,我市没有发生一起接受来自境外以渗透为目的宗教津贴和传教经费,以及其他方式的境外宗教渗透;三是充分发挥宗教团体在经济、文化、教育交流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扩大对外交流和交往,先后出访和接待了美国、日本、新加坡、印度、台湾、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其客人,增进了友谊,扩大了我国的政治影响;四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少林寺创建了“少林慈幼院”,在全省救助了1000名孤儿。法王寺在告成田家沟建成了敬老院,收养了10余名孤寡老人。中岳庙向甘肃省民勤县捐献1.5万元,用于防风固沙。特别是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宗教界人士弘扬爱国爱教光荣传统,积极投身抗震救灾活动,少林寺向灾区捐款50万
元,捐赠价值40万元的少林酥饼1500箱,并组织11名僧人救灾医疗队奔赴灾区开展救援工作。中岳庙向灾区捐款22万元,基督教、伊斯兰教、法王寺、老君洞合计捐款18.4万元。
2、以“根”为媒,推进海内外联谊文化。海内外联谊文化是在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的实践中形成的,为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所接受的,对祖国、对故乡故土的认知和情感。一是要深入挖掘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民族精神,增强台湾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国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二是要通过创办会报、会刊、专著、画册、电视、录象等形式,广泛宣传许氏祖人对祖国版图的形成、政局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播、社会的进步、祖国的统一等所起的作用和贡献,广泛宣传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日新月异的新景象和取得的可喜成绩,增强海外许氏裔孙充满荣誉感和亲情感;三是要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旗帜,以中华文化为纽带,不断加强祖国大陆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沟通联系,增强他们对同祖、同宗、同文、同缘的认同,努力实现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大联合;四是要发挥他们与海内外同胞接触面广、人员众多的独特优势,激发海外华人回报桑梓、报效祖国的热情,主动邀请港澳台和海外(境外)工商界人士来我市参观考察、投资兴业,推进我市与海内外在经贸、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3、以“和”为先,做好民族团结文化。民族团结文化是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各族人民对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准则。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我们以创建“民族团结先进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活动为契机,在全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让全市人民自觉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6个民族村成立了“民族团结促进会”,制订了“民族团结公约”,并同周边汉族村签订了“民族团结友好协议”。活动中,共评出民族团结先进村9个,民族团结先进家庭118户,民族团结先进个人350人,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二是积极关心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2009年,经多方努力,采取政策帮扶、资金帮扶、技术帮扶、文化教育帮扶等形式,投入帮扶资金399万元,争取扶贫资金200多万元,建设吃水工程项目8个,民族学校3个,修筑道路28公里,有力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增长,同时,卢店镇回民小学和石道回民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均达到100%;三是依法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我们按照“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要求,建立起动态分析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坚持每月一次深入少数民族聚居村、组及各宗教活动场所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对不稳定因素及时发现,及时化解。对突发性事件制定了处置预案,明确了处置办法和程序,积极应对、妥善处理关系民族团结的问题和突发事件,把发展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近年来,我们先后协调解决了回民群众盼望已久的公墓问题、存在20多年的西关清真寺土地纠纷问题,我市的民族工作连年被郑州市政府命名为民族工作模范单位。同时,认真贯彻省市《清真食品管理办法》,每年对全市60家清真食品经营资质进行检查验收,重大节日期间,开展清真食品检查,规范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净化市场,确保少数民族群众吃上放心食品。
4、以“义”为主,打造企业奉献文化。一是调查研究献良言。围绕“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题,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在全市开展“我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献一策”活动,共收到合理化建议65条;二是优化环境破难题。我们组织统战部、工商联有关人员通过电话联系沟通、实地走访、座谈沟通、意见征求、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市17个乡镇区办的86家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详实调研,对如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如何引导民营企业抱团取暖、如何拓宽服务渠道提出了许多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部分建议已被采纳,转化为政府文件;三是搭建平台助发展。组织我市27家会员企业与香港潮汕商会会员企业沟通联谊,增进企业了解。组织河南省登封市商贸有限公司、登封市信誉商贸有限公司、登封市“小苍娃”农
副产品有限公司等十家民营企业参加郑州市中原博览中心福建漳州名优产品展示洽谈会,达成6项产品合作意向。组织20家会员企业,参加2010年中原论建•郑州经济高层论坛和郑州市市情推介会暨经贸洽谈会,开阔企业视野;四是开展活动促成长。落实“团结、帮助、引导、教育”八字方针,强化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鼓励他们在做强、做大、做优企业的同时,积极参与光彩事业、帮扶弱势群体、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现了以登封市金星耐材有限公司、郑州登峰熔料有限公司、嵩之源矿泉水有限公司、郑州集华嵘昌实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群众致富的一大批优秀非公企业典型。全市238家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在资金、信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民企担重任、建功新农村”活动,73家民营企业与66个行政村结成了帮扶对子,实施帮扶项目23个,投资总额1199万元。182家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捐赠资金6744.7万元。郑州登峰熔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亭当选河南省“十大慈善新闻人物”,会长企业、郑州市磴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被评为“河南优秀民营企业”,大金店、告成镇商会会长袁占国、赵同军分别当选河南省、郑州市“优秀民营企业家”。有8名工商联会员被授予“郑州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有20名会员被授予“登封市十佳民营企业家”、“登封市十佳光彩事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5、以“游”为踪,丰富嵩山旅游文化。登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迹荟萃、风景秀丽、地质独特。嵩山风景区是国家4A级风景区,人文景观150处,自然景观30处。“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五岳中规模最大的道教圣地中岳庙,世界上沿用最久、保护最完整的古天文建筑观星台,北宋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中国最古老的汉代三阙,被称为“华夏第一塔”的嵩岳寺塔,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法王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的都城—夏都遗址,中国最古老的佛教砖塔—嵩岳寺塔和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墓塔群少林寺塔林等,林立纵横,蔚为大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而与之相对应的考古游、宗教游、登山游、天文游、地质游、武术游、修学游、民俗游等旅游专线吸引着海内外众多游客,少林武术节、登山节,也成为中外游人领略祖国壮丽河山、激发爱国之情的重要载体。随着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整合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目,拉长产业链条,提炼文化核心,加大景区营销,为我们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登封也必将真正成为中外游客的栖息地、向往地、目的地。
文化统战既是一种开辟统战工作新局面的新理念和新思路,也是一种开展统战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提升统战文化软实力,是开创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事业新局面的需要,也是我市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统战工作者要以推进文化统战工作为己任,把文化统战工作的开展作为当前统战工作的重要的一部分,发挥统战工作巨大的包容性和空前的广泛性,深入挖掘文化统战资源,不断研究探索文化统战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以文化统战促进政党关系合作、民族关系团结、宗教关系和睦、阶层关系和顺、海内外同胞关系和美,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大和谐。
第二篇:统战文化优秀演讲稿
山沟沟里的民族情
不知道各位是否曾经听过这么一首诗:“呦呦鸣浅草,濯濯饮清溪,满目皆生意,春风好仗藜。”这个诗意盎然的世界,便是我家乡——鹿亭乡。鹿亭,是一个令人遐想的美丽名词,这个名词关乎到一个隐者和一头受伤的鹿,关乎到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代代流传的美丽故事。
孔佑与鹿的故事虽然渐行渐远,但这种和谐的氛围却在这
灵山秀水中从未流逝过。在党的民族政策下,新时代的和谐之曲在鹿亭得到了全新的演绎。
随着与外省通婚的增多,一群从祖国各地迁徙而来的少数民族女子开始在四明山麓安家落户,这些因婚嫁而来的少数民族女性,因落户的人家在当地生活水平低下,普遍过着比较清贫的生活。乡党政领导和统战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少数民族姐妹们的生活跟不上去,怎能演奏好和谐社会这篇绚丽的交响乐呢?针对这一特殊的情况,为给全乡三个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三关注”理念,关注少数民族妇女“健康、生存、发展”,通过力所能及的帮扶和引导,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女性的幸福工程。
苗族妇女龙凤丽是一个不幸而又坚强的女性。2003年她的丈夫因高空作业不幸致残,家里的顶梁柱轰然倒塌,家里的全部重担就落在了这个柔弱女子的肩头。一边要抚养尚未懂事的孩子,一边要照顾残疾的丈夫,养鸡场成了这个家庭生活来源的所有希望。但是一个女人要办好自己的这份事业,每一步都是如履薄冰。乡里的领导知道这个情况后,特事特批地帮她联系到累计9万元的贷款,请技术指导员给予她充分的技术支持。当台风“海棠”和“麦莎”接连来袭时,乡里为确保她的土鸡养殖场安然无恙,更是派遣乡民兵应急小分队上阵保护。风雨无情人有情,“雪中送碳”的问候使龙凤丽充分感受到了党给予自己的温暖,感受到了一个异地人在鹿亭的温暖,感受到了一个苗家女子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关注生存,共创幸福家园是我们幸福工程的一方面,而关注健康,提供优质服务,是这些少数民族女性幸福的基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是在我们深入基层的调查中,了解到了许多少数民族女性因病致贫的情况。土家族的中年妇女向目翠,在去年的少数民族妇女健康检查中,发现她患有糖尿病、乙肝和肾结石。为此,乡政府积极劝导她去**中医院进行治疗,并立即送上了困难补助金1300元。对她的病情进行动态跟踪,并为她建立健康档案。乡卫生院也主动上门为她提供了免费的健康服务。在政府的引导和资助下,她的病情得到及时治疗。乡党委、政府就是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密切关注着每一位少数民族女性的健康,给她们定期体检、时时宣教、发现病情、及时治疗。“润物细无声”似地为她们的健康努力着。
“输血”的工作做到位了,但要让这些少数民族女性真正地自强自立,就一定要增强“造血”功能,关注她们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切实增强少数民族女性的生存发展能力,我们对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少数民族女性免费提供技能技术培训、家政培训,通过自我创业和推荐就业,培养她们的奋发意识。如今,全乡216名少数民族女性,近八成的人都找到了谋生之路。她们中有的在乡内外企业打工,有的外出做家政,有的在家搞种养殖。她们也深知,只有靠自身辛勤劳动,自力更生,才会有更大的发展,才会有更持久的幸福!苗族妇女龙凤丽就是最好的例证:在乡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帮助下,去年,她养鸡场的净收入就达到了10万多元,蒸蒸日上的事业使这个外来的少数民族妇女在鹿亭找到了人生的新起点。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靠党的革命统一战线政策击退日本侵略者、推翻蒋家王朝的辉煌胜利。而在21世纪的新时期,山区人民团结帮助外来少数民族,让他们充分体会到了:身在异乡心如家,我在鹿亭倍感亲的温暖。十个民族的人民在鹿亭其乐融融地生活,“和合”的统战文化在这里正勃发出它全新的生命力,四明山麓深处正处处洋溢着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共创美好生活的浓厚情谊。
第三篇:中西方餐饮文化研究分析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一、饮食观念的差异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的饮食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西方人喜好小而精。对于烹饪食物,营养性和美味性就是他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他们全力开发和研究食物在不同状态下的营养差异,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而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对“味”的追求往往大于对“营养”的追求,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从餐桌上各式各样的菜色中就不难看出。这种价值理念的差别形成了中餐过分注重饭菜色、香、味的特点,而西方人则自始至终坚持着从营养角度出发,轻视饭菜的其他功能
二、饮食方式的差异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而在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三、饮食对象的差异
由于西方人普遍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中国人的以植物为主菜,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千缕万丝的联系。他们视动物为“生灵”,而植物则“无灵”,所以,主张素食主义。
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另外,西方人喜欢一日多餐,这比中国人的一日仅二三餐科学。从饮食结构上看,中国人每天进食的蔬菜比西方人多得多,而西方人虽每天进食大量蛋白质,但肠胃功能却因进食纤维素太少而受到影响,因此消化系统的患病率及患癌率均大大超过中国;中国人喜爱粗粮,而西方人偏爱精白粉等细粮。而实际上,粗粮所含营养物质要比细粮多;中国人爱吃植物油,而西方人做菜喜用含胆固醇较高的动物油,此外每天还摄入大量黄油。怪不得美国人心血管发病率特别高:中国城乡居民都喜爱豆浆、豆腐、豆芽等豆制品,而西方人却往往“敬而远之”;中国人尤其是广州及珠三角一带的居民爱食猪肝、肠、肺等动物的内脏,西方人则无此爱好。动物内脏含有大量的胆固醇,不宜多食;清蒸食品营养物破坏较少。西方人喜清蒸食品(营养物破坏较少),而中国则偏爱热炒(营养物破坏较多);西方人已意识到被称为“红肉”的牛肉、马肉和羊肉等是导致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的病因之一,亦意识到红肉的脂肪也是前列腺癌及心脏病的致病因素之一,注意到一周吃一次红肉。中国的不少报刊也多次报道过红肉的问题,但目前中国人却未能引起到足够的重视。在中国,烹调是一种艺术;在西方,烹调则是一种劳动。
对于中国人,我们一出生便开始了品味中式饮食,因而或多或少会厌倦中式饮食,同时,我们正处于经济全球化的形式当中,西方饮食进入中国使我们有了新鲜感,让我们有进入西式快餐店品味与中式饮食不同的西餐或西式快餐的欲望,去吃西餐,就必须了解西餐与中餐有何区别,吃些什么,怎么吃。其次,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与西方各国的交往变得越加频繁,中国人到国外去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到西方国家,入乡随俗,就免不了与西方人一起用餐,为了不让自己显得孤陋寡闻,也必须得了解西方人的用餐方式和用餐礼仪。仅从这个角度出发,简略地谈谈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差异,希望对我们中国人了解西方饮食文化有点借鉴意义。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
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中国人的以植物为主菜,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千缕万丝的联系。他们视动物为“生灵”,而植物则“无灵”,所以,主张素食主义。
以上就是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对比,从两者的对比中,我们也许能悟出文化的涵议。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它们虽然有着千差万别,但它们都是我们人类文化发展史的一个阶段,是多年来各地人们总结而得来的。对于整个人类、整个社会、整个世界而言,它们有一个巨大的相同点--都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宝,都是我们应该好好研究、学习、掌握,应用于实际生活并加以继承和发展的。
第四篇:徐州文化市场调研及研究分析
徐州文化市场调研及研究分析
一.文化市场的基本概念
文化市场是文化与经济一体化的产物,它是市场经济在文化领域的延伸,又是文化建设在市场经济的表现形态。从文化的角度看,它是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从经济的立场看,它是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市场的一般含义来看,文化市场是以商品交换的形式提供精神产品和文化娱乐服务的场所。此外,文化市场还是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方式,是一种利益导向机制。
因此,文化市场的含义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文化经济主体和文化产品以及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市场体系,包括生产、流通等多个环节和领域;二是文化产品的流通领域;三是文化产品的集中交易场所。
二.文化市场的作用及其意义
文化市场是市场经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1)主导意识形态的建设作用。文化市场的意识性决定了其可以被统治者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规范和调权。当统治者发现自己主导的意识形态不能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接受并受到挑战时,就可以借助文化市场强化“阵地意识”,加强新闻和传媒建设,发挥正确舆论的主导作用,达到提高社会效益和政治统治的目的。
(2)调节作用。一是对消费者的调节,我们购买文化产品和享受文化服务,就可以在身与心、知识与能力、思想和行为等方面得到
调节。二是对大市场的调节。文化市场的兴衰往往关系到整个大市场的生死存亡,因为文化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任何市场都是由文化载体的人来操作的。三是文化市场对其本身的调节。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一进入文化市场,其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很快得到反映,这些信息反映到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部门,必然引起从设计、生产,到销售、服务的一系列调整。
(3)知识转化和教育作用。不管是有形的文化产品还是无形的文化服务,都包含丰富的文化知识内容。人们通过文化消费可以获得丰富的文化知识,增长才干,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质,人们也自觉不自觉的在人生观、价值观念等方面受到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4)娱乐和社交作用。人们在娱乐市场购买或消费文化产品有的是为了愉悦身心,获取审美享受,也有的虽是为了获取知识,探讨学问,得到精神的享受和愉悦。总之,文化市场可以为人们的精神生活增添色彩,增加乐趣。
根据文化市场的作用,我们可以知道,研究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符合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要求;有利于丰富文化知识,增长才干,提高公民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加生活乐趣,促进友好交往,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徐州文化市场的调研成果
徐州市主要有三个文化市场,分别是户部山文化市场、快哉亭文化市场和徐州汉韵奇石文化市场。户部山文化市场位于享有盛名的户
部山。户部山是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旅游综合功能服务区。历史上有段时间,居住在户部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户部山有三层,山顶是被称为徐州第一胜迹的戏马台,二层是古玩一条街,三层就是时尚吧街。站在文化市场的,我们主要看的就是户部山上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景点和古玩一条街。这些景点包括戏马台、崔家翰林院、马市街、崔家巷、季子挂剑台等。每一处景点都有其独特的人文故事。古玩一条街除了经营古玩外,还有玉器、奇石、水晶等的买卖。户部山文化市场凭其繁荣吸引了一定的人流。
彭城文化市场依古城墙而建。所处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市场主要经营古玩玉器、字画装裱、瓷器紫砂、票证徽章、根雕根艺、红木家具、工艺礼品、水族渔具、佛罗香火、书刊杂志、花鸟鱼虫等二十多个经营种类。市场于1998年5月建成,归属彭城办事处。现在彭城文化市场已被徐州市政府承认为是徐州最大的文化市场。
奇石文化市场位于云龙区。坐落于徐州市东部104国道两汉文化黄金地段。商业面积5万平方米,商铺96家,以灵璧石为主及全国各地奇石精品。这里有中国奇石网、天下奇石网以及徐州奇石网站和“中国灵璧石报”编辑部。是三大全国观赏石市场之一。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中央的重视,各种文件报告中“文化产业”这个词已不再陌生。为了响应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号召,各地政府都或多或少的对当地的文化市场有了一点关注。徐州市政府在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也开展了些群众性文化活动,整顿了一些文化市场等。在文艺创作演出、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市场管理等
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2007年,按照徐州市委、市政府城市建设重点工程的安排,户部山地区对主要出入口设立建设性标志和进行步行街综合改革。2008年,户部山步行街综合整治再次被列为市城建重点工程。
徐州文化市场发展到现在已经具备了一些优点。一是文化市场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各文化市场根据市、区两级政府的商业定位,全面招商。不断更新招商理念,以创新的思维、优质的服务赢得广大投资者的信赖。众多的商家也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每到双休日和节假日,许多市民朋友会来到文化市场逛逛,这就说明了文化市场在市民眼中已不再是陌生的,而且还具有了一定的吸引力。二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完成了市级图书馆的扩建搬迁工程,楚王陵、汉兵马俑、龟山汉墓等的维修改造,户部山古民居群的修复等。三是文化市场的分类日渐齐全。文化娱乐市场、演出市场、图书报刊市场、影视音像市场、文化旅游市场、网络文化市场、花鸟文化市场等种类繁多。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是,优点之外仍有很多不足。首要问题,我觉得是缺乏规范化管理。当然,缺乏有力而合理的法规条文是一方面,更多的确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其次,就是政府的不负责。一个文化项目的建设可以申请行政拨款,可最终得到的款项有没有充分利用到文化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这是值得质疑的。之前信誓旦旦地声称要发展什么,建设什么,可很长时间过去了,确是毫无动作。最后,是对具体文化市场的管理不到位。在快哉亭、奇石文化市场都会有种感觉,那就是摊位设置不设很精巧。
给人的感觉是有点乱。尤其是快哉亭那的古城墙外围的市场。许多摊贩都杂乱无章,且道路窄小,不便通行。我想这点借政府之手,是可以得到改善的。
针对以上提及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有下列改善措施。
第一,必须加强执法队伍和执法机构的建设,强化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也就是说要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对执法人员的挑选应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录取的方式。另外,在上岗之前,也可以对执法人员实行系统的法律培训。在上岗期间,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执法实绩的考核制度,这样更有利于执法的规范化。
第二,做到政府文化项目建设的高度透明。要培养公民的“主人翁”意识,把本地的文化建设与自己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使广大民众成为监督政府工作的耳目。政府的一些列举措可以在网络上公开,以接受民众的监督,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赢得民心。
第三,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具体管理。定期派出执法队到各个市场进行管理、整顿,使摊铺更为规范、有序、合理。对市场内的老旧房屋进行适当的修整等。另外,可以依据市场文化产品的种类进行分区编管,这样不仅有利于管理,还为顾客的消费提供了方便,可谓一举两得。
以上是我对徐州文化市场进行简单调研过后的一些想法,同时也希望徐州的文化产业、文化市场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
第五篇:钢琴曲《夕阳箫鼓》分析与文化内涵研究
摘要:文章主要根据钢琴曲《夕阳箫鼓》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探索《夕阳箫鼓》概念与文化内涵,《夕阳箫鼓》根据我国传统的古典音乐改变过来,利用景色抒发自己的感情。《夕阳箫鼓》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不管是在文化艺术上还是在艺术特点上都值得深刻的研究。根据我国古典的音乐以及传统山水抒情的方式体现出钢琴曲的意境,在艺术上逐渐实现了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不仅体现了钢琴曲中美的形式,同时在钢琴曲上进行了创新与完善。
关键词:钢琴曲、《夕阳箫鼓》、文化内涵
钢琴曲的表现形式多样,在无数的中国钢琴曲中,利用中国传统乐曲的内涵根据钢琴曲的特点改编而成的《夕阳箫鼓》,不管是在钢琴曲中还是在传统乐曲中都独树一帜。利用钢琴曲将传统音乐中的乐曲风格以及民族气息进行展现,不仅能够体现出独特的民族特点,还能创新钢琴的作曲方式。因为文化特点的影响,钢琴曲的创作基本由改编而来,在这样的发展基础之上,逐渐形成了《百鸟朝凤》、《梅花三弄》以及《夕阳箫鼓》等钢琴曲,经过时代的发展,岁月的沉淀,这些作品逐渐成为经典钢琴曲。特别是《夕阳箫鼓》逐渐成为其中的经典代表作。在现在的钢琴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教育价值。根据这方面的研究与分析,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1.《夕阳箫鼓》概述
1.1简介:
《夕阳箫鼓》是著名的传统的文曲之一,早在我国的明清时代就已盛传。这种乐谱最早流行于吴晚卿的手抄本,将这种曲谱分为六段进行标注。随着时间的流传逐渐出现不同曲谱的版本,其中流行盛广的事是《南北派13套大曲琵琶新谱》,将这种曲谱总共分为十段,其中每段用不同的内容命名,一直到1925年将其改变为丝竹合奏曲。
1.2特点:
《夕阳箫鼓》主要是以抒情的方式为主,利用写意的手法进行作曲,其曲风非常优美,表现了传统乐曲中的民族特色。主要利用左手进行推、拉等演奏方法,将大好山河与秀丽景色融汇在一起,表现了我国传统山水中的乐曲风情。其音乐特点主要以鼓声和是消声进行表达,优雅清淡,将不同的民族特色【1】。其描述的主题主要以山河景色为主,表现出对秀丽江山的喜爱以及江南情调的阐述。利用各种扩张和紧缩等音区结合相互变换的演奏方式,对,乐曲进行完美的点缀,利用水波声或是桨橹声意境,展现的淋漓尽致。
《夕阳箫鼓》演奏的主要旋律以委婉为主,利用祥和安宁的演奏情调,将传统的人间美景,例如:黄昏下的夕阳、萧风中的落叶、稻田间的金黄、宁静祥和的古老小镇、波澜不惊的湖面、沉静安稳的小舟迎着轻轻拂面的微风荡漾在湖面上。周围安详的村庄、环环相扣的青山,在宁静的水面上映出清晰的倒影,两岸的船桨声增添了别种趣味。《夕阳箫鼓》主要以全曲的形式进行展现,这种形式在乐曲中是最常见的,主要以多种形式结构为主,各种音乐大师将其进行了详细的处理,利用多彩的音乐方式以及编制手法,将其中的各种音阶进行充分的展现,不仅将古典音乐的优雅与现代音乐的写实融合在一起,更加增添了其中的音乐表现形式,让音乐更富有蓬勃的朝气。
这种乐曲在我国非常流行,其中古典的吉他演奏家将其改编为吉他的独奏曲,在我国各地广为流传,久而久之将这种吉他曲改编为钢琴演奏曲,逐渐流行到现在。文章中所讲到的《夕阳箫鼓》钢琴曲主要来自于《春江花月夜》内容。这首古诗,主要有由唐朝的张若虚住著写,作者张若虚,主要是唐代扬州人,与唐朝的贺知章当人被称为吴中四士【2】。《春江花月夜》主要介绍春天的景色为主,利用景色为寄托阐述作者的情感,整篇文章主要由景、情、理逐次展开,描述了作者由景色引发的各种情感。利用这首诗中的不同感情为线索,将其中的乐谱进行编写,逐渐演变成《夕阳箫鼓》。
2.《夕阳箫鼓》钢琴曲的艺术特点
2.1音乐结构中的特征
在一些西方的音乐表现形式中非常重视音乐表现的理性方式与现实性思维,在其中的乐谱排序以及演奏技巧中,相互呼应。这种音乐表现形式将其中蕴含的哲理以及远大的理想与爱国情怀完美的展现。西方的乐曲在演奏形式上非常重视平衡与统一的原则,保证乐曲的完整性,这种发展原则经常会导致乐曲的结构调整以及中心思想受到客观因素的约束。我国在乐曲的谱写上重视人曲合一的形式,将乐曲的演奏展现出曲中有我我中有曲形式,我国的乐曲在谱写思维上具有明显的模糊性特征。其乐曲的演奏或是谱写并没有鲜明的目的或是特征,中是在心灵上的感悟,我国传统的乐曲形式过于重视随性的思维,经常会导致其结构出现混乱的现象发生。与西方音乐形式明显的不同在于:我国传统的音乐形式不局限于一个固定的框架中,比较随性,各种音乐内容基本上因情绪而定,当然,这样的形式导致其结构比较零散,但是我国传统音乐在结构零散的情况下中心思想并不会混乱,会利用乐曲中的相互对比,进行结构的完善,这种形式充分的展现出我国传统的文化精神【3】。我国的传统音乐在形式与中心上重视和为贵的精神,这种思想是音乐创作的中心,同时也是传统音乐发展的重要基础。
《夕阳箫鼓》钢琴曲根据现代音乐需要的在原来曲谱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与改善,将东西方的传统音乐形式相结合,根据实际音乐的需要进行改编,全面掌握钢琴在音乐上的演奏特点,利用比较随性的音乐结构以及固定的中心思想,在钢琴的独特演奏下完美展现。上文中讲到传统的《夕阳箫鼓》主要分为时段,各段之间命名不同,在,表现形式上尊重重叠式的演奏方式。但是钢琴曲《夕阳箫鼓》将其进行结合演奏。
2.2曲式结构的特征
传统的《夕阳箫鼓》主要以叠句形式为主,这种叠句形式在演奏的前部分能够在节奏上进行自由的发挥,逐渐利用新的节奏方式,增添演奏的内容。在乐曲的中间部分需要保持节奏不变,逐渐形成叠句,在改编的钢琴曲中基本上将原有的演奏曲式结构进行保存,在此基础上将乐曲中的小标题逐个取消,利用我国传统的演奏方式以及作曲手法,在遵守重叠与循环的原则之上进行改编。将其中的自由变奏等形式进行结合,全面的增强了曲谱演奏的力度与速度,在追求扩展的基础之上延续了中国的水墨画绘制特点,将其中的细腻进行了全面的体现,改善了原有的粗矿特点,在完善简单的外形基础上,将其中的感情进行了生动的展现。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将现代的音乐特点与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相结合进行了全面的创新。
2.3文化内涵特征
《夕阳箫鼓》是我国传统的文化乐曲。在这首乐曲中充分的展现出我国的山水文化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钢琴曲,在这基础上对其进行改变,延续了其中利用山和水为重点描述对象方式,不断激发出钢琴的演奏特点与节奏。整首曲谱主要是根据我国各处的秀丽山河来激发出作者内心的感受,是重要的文化保护遗产。周围的景色对人的影响非常深重,特别是其中的山和水,对人们的心理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乐曲中充分的体现出各个地区的不同特点的山水景色,文化发展的角度来讲,这是我国独有的传统音乐文化表现形式。山水特点为主的传统音乐主要包含《夕阳箫鼓》、《高山流水》等。在这些作品中充分的体现出了我国大自然的变化,利用山水为感情的寄托方式,将感情进行抒发,其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我国的文化体现中,山水之间,不仅具有一种感情的抒发特点,还具有深厚的文化蕴意。在我国的古诗题材中不乏有以山或是水为主题的叙述形式,其中于我国的文化背景具有深切的联系,文人墨客们经常会以消极的态度或是与世无争的态度进行阐述,其中很多的作品主要特点在于孤傲。当然,其中还包含很多的激扬情怀【4】。我国很多的传统作品都能用音乐来进行描述,并且其中的深刻内涵常常会吸引人们的注意。但是其中包含很多的消极思想,是由于封建的历史背景对作者们的思想产生很多的约束,人们在经济与政治上处于非常无奈的境界,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会产生很多的消极思想。与此同时,现代的音乐表现形式也包含很多的山水因素,充分的体现出了中国人在作曲上的特点。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中非常重视自然的产物与自己的联系,将自己与自然之间经常会以最亲密的方式进行相处。这样的相处方式与西方有很多的不相同之处,西方人比较重视个人的主观思想,认为自己是世界的征服者与创造者,自然应该属于人的统治,经常将自然与自己设计成一种对立面的形式,对自然的重视远不如中国人。自然的发展,创造了人类的文明,人类应该在尊重自然基础上对其进行创新。
中国人对于自然的态度经常是依赖大于改变,这样的思想造就了中国人与山水之间特别的关系。人们与自然之间非常亲近,利用与自然保持统一的基础上发展自然。与西方的对立统治不同,中国人比较重视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进行了充分的体现。我国哲学中经常讲到的天人感应和是天人合一等思想,主要是由于我国对自然的重视而产生,在,钢琴曲《夕阳箫鼓》进行了充分的体现。这首乐曲中利用传统的音乐丰韵,以及清新悠扬的音乐曲调,将农田中那种悠然自得的思想与意境进行了充分的体现,明显的突出天人合一的特点。钢琴曲《夕阳箫鼓》主要是对传统的乐曲进行改编,在改变的过程中非常重视传统乐曲中的美学,将这种特点进行了传承与发扬。在这首钢琴曲中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乐曲中的审美能力,利用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体现出其中山水之间的美,在传统的乐曲与写作方式中,这种美的形式占据核心思想,尽管钢琴曲的形式将其进行了改编,但是在保持原有特点的基础之上,对于美进行了更加鲜明的阐述。其中对于那种以山河景色为主,表现出对秀丽江山的喜爱以及江南情调的阐述,将美的变化由静到动进行全面的阐述,疆那种热闹与幽静之间的美相结合,全面的讲述出了自然中的夜晚
景色的变化,将乐曲的层次更加的丰富,内容更加的充实,逐渐达到乐曲的高潮。
3.《夕阳箫鼓》的传统美与现代美相结合自然中的美对于人或事物都具有非常强的感染力,这种美的体现不仅能够感染别人的内心,对于艺术的展现形式能够更加的完美。艺术形式的发展状态主要以美为主题,这是艺术形式发展最主要的基础,若是没有自然美的体现,各种美的形式会存在很多的欠缺。对于中西方艺术的区别距有着很大的差异,其中主要体现在艺术特征与表现形式上,西方的艺术特点主要以丰富华丽的表现为手段,非常重视形象上的完美。这种表现形式对于音乐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西方的音乐,表现形式非常重视对现实的展现与认识。传统的中国文学重视在思想上的追求与创新,在音乐的表现,上着重强调意的体现,重点在于人的精神与气质的表现形式,这种体现形式非常重视人们思想的变化,以及心灵美的探索。用音乐的表现形式对其进行表现,要求其在音乐上能够体现出人们的心灵感受。将传统的《夕阳箫鼓》改编成钢琴曲,其中主要的文化精髓在于对传统艺术美的宣传,这种美的形式结构是钢琴曲中重要的特点。它并不是利用单一的美的形象或是与他事物进行对比,重点强调将其中的美学形式与内容的中心思想已经音乐的整体结构相结合,将人们带入到大自然的亲近中,充分的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与此同时,钢琴曲《夕阳箫鼓》充分的将传统音乐中的传承美进行创新与体现。传承美主要是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美学进行传播与继承,逐渐形成艺术形式与音乐结构的高度融合,并且充分的体现出民族特色与独立性。当然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创新的东西都会带由美的体现,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甄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传统的美与现代的美相结合,进行艺术的创新。很多艺术在创新与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很多限制性因素的影响,例如历史的缺陷,或是传统文化中的局限性等方面。文章中所讲到的《夕阳箫鼓》钢琴曲完美的将传统文化特点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将现代美容和进去,利用现代人的审美特点,以及表现美的形式与手段将传统美进行新的展现。这种文化体现形式喂,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审美感受,与此同时将传统中的精华进行了成功的提取,完美的展现在人们面前。所以钢琴曲的形式将中国的传统乐曲与现代的音乐表现方式以及手段,利用现代人的审美观点进行了同心的编制与写作,将其更加广泛的被人们熟知。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音乐在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钢琴在我国的应用的时间比较短,传统音乐相结合之后才能更好的保证传统音乐的应用,我国的传统音乐与现代钢琴相结合发现非常迅速,促进了传统音乐的传承。
参考文献:
[1]王莹.钢琴曲《夕阳箫鼓》的文化思考[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04:77-81.[2]李刚.黎英海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研究成果之研究[J].中国音乐,2011,01:164-167+180.[3]郝菲菲.谈中国古曲改编钢琴曲的艺术价值及文化意义[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01:165-169.[4]何俐.古曲艺术留芬芳
洋为中用添新彩——谈黎英海先生改编的钢琴曲《阳关三叠》、《夕阳箫鼓》[J].钢琴艺术,2004,02: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