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恩文化的研究与培育
感恩文化的研究与培育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凝聚力的有效实现形式。开展感恩文化建设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是当前集团应对危机,动员职工思想闯关的具体举措,对于构建职工精神家园,凝聚企业发展合力,奠定企业长青基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课题的整体研究概况
感恩文化建设先后经历了8年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即感恩理念宣灌阶段、感恩教育实践阶段、感恩文化培育阶段和感恩文化建设阶段。8年来,我们坚持继承、巩固创新、提高的原则,使集团感恩文化从模糊到清晰、从分散到集中,形成了既有制度保证,又有活动支撑、既有工作安排,又有考核落实的工作体系,其工作成效得到了上级的肯定、领导的认同和职工的认可。
课题立项以来,**成立感恩文化课题研究组,组织专业骨干,从不同侧面,开展研究、策划、实施、总结、提升。期间,课题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重点研究不同时期感恩文
化培育的重点,对各个时期感恩的重点进行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使感恩文化建设得到扎实推进。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感恩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教典教义中,都把感恩作为重要内容。在西方,很多国家都设有自己的感恩节,英国、美国、加拿大、埃及、希腊等地感恩节形式多样,各俱特色,举国同庆。他们对感恩节的重视程度,堪与传统的盛大节日-圣诞节相比。在日本,人们的感恩思想根深蒂固,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为,国民对国家、对民族、对企业、对岗位的忠诚。在中国,感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儒家、道家更是用感恩思想传家,很多经典的感恩故事传颂至今:如孔融让梨、雪中送炭、孟母教子、牛郎织女、白蛇传等。习总书记指出:“有一颗感恩的心很重要,所有的人都要有感恩的心。”可见,感恩是受恩者对施恩者的感激意识和行为,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行为规范,也是世界各国文化公认的基本道德。
(二)感恩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层面的要求,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个价值观的表述,包含了感恩的最基本元素,这是我们培育感恩文化的理论依据。
(三)感恩是促进人际、人企和谐的重要“黏和剂”。
当代多数人思想比较浮躁,主要表现在: 对事不知尽心、对物不知珍惜、对己不知克制、对人不知感恩。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但是,一些人受到恩惠却不懂得感恩。企业提供的工作环境、幸福生活,不好好工作;不少人对现实生活不满,对国家不满,对企业不满;享受着大自然赐给的一切,不知感激和保护,反而随意破坏;一些人常常是只顾自己的利益,将企业、父母、亲人、师长、朋友的帮助,视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因此,引导人们知恩、识恩、感恩、报恩,对于营造和谐的人际、人企、人物关系意义重大。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做法
(一)倡树感恩理念,构建感恩文化体系
1.明确感恩的理念。理念是文化体系的灵魂。**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研讨会,结合企业实际和各方面的建议,整合提练了“感恩、善念、包容、快乐”的感恩理念、“识恩、知恩、感恩、报恩”的感恩品格、“包容别人,快乐自己”的感恩品质等。在这个感恩理念体系里,感恩是做人之本,善念是为人之道,包容是和谐之要,快乐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倡导的是对人要学会感恩、对事要学会尽心、对物要学会珍惜、对岗要学会尽责。
2.明确感恩的原则。即必须把“领导感恩职工”放在首要位置,要求领导多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事。同时在“职
工感恩企业”中,要求职工感恩的是企业,而不是领导。这一原则的提出,为培育感恩文化提供了原则依据,也是区别传统感恩文化的重要标志。
3.科学制定推进方案。我们坚持每年制订方案,一年一个主题,循序渐进,步步深入,从形式、内容、机制和载体上不断丰富和拓展,形成了自己的个性特色。
4.明确感恩文化建设目标。即通过3-5年的探索实践,使感恩理念深入人心,感恩精神溶入血脉,感恩内涵丰富发展,感恩机制不断健全,感恩文化形成体系。培育选树一批叫得响、立得住、有影响,国内知名的感恩典型,建设一批惠及职工看得见、摸得着的感恩惠民工程,形成独具集团特色的感恩文化品牌。
5.强化感恩系列教育。一是加大理念宣灌。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标语、演讲会、报告会等媒体和形式,大力开展感恩理念、感恩品质、感恩品格、感恩目标宣灌活动,使感恩理念在职工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依靠感恩载体推动。广泛开展感恩征文、感恩访谈、文艺汇演、演讲比赛、手语表演、短信大赛和写感恩信、做感恩事、算感恩帐等活动,引导职工知恩于心、报恩于行。三是强化感恩意识培育。围绕“我为企业做了什么”、“我如何才能做到更好”等题目,开展座谈、讨论,引导职工讲体会,谈感受,激发职工对企业的感恩意识。
(二)突出感恩重点,扎实开展“感恩主题实践”活动 1.深入开展“领导感恩职工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一是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坚持把企业的利益和职工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定不移地贯彻民主集中制,在涉及企业发展、民生改善等重大问题上,各级领导班子心怀感恩、科学决策,确保了决策的科学性;二是着力增加职工收入。坚持每年按一定比例增加职工收入,让职工分享企业改革发展成果;三是加大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力度。四是围绕“三不让”,加大困难帮扶力度。建立了以帮扶资金为主,以“温暖基金”、“阳光基金”、互助济难基金等多种基金为辅的困难帮扶资金保障体系。五是大力开展“关爱职工行动”。各级党政领导把职工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坚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做到凡涉及民生的事情,有求必应、有诺必践、有难必帮。
2、深入开展“职工感恩企业做贡献”主题实践活动。一是积极参与群众性劳动竞赛活动。做到哪里是转型发展的主战场,哪里就有职工立功竞赛的场面、就有职工竭诚奉献的风采。二是主动践行成本理念。特别在当前企业困难的形势下,广大职工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油做起,把节约成本的压力转化为提高企业效益的动力。三是大力开展工人技术创新活动。广大职工用智慧和力量感恩企业,焕发出强大的创新潜能。
3、深入开展“人与人相互感恩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一是大力开展感恩父母、感恩同事、感恩朋友、感恩身边每个人活动,不断引导职工常怀感恩之心,常思敬畏之情,常做感恩之事,常表谢谢之意;二是大力实施人际和谐、家庭和睦、邻里和美“三和行动”,倡导理解谦让、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和谐家庭活动,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大孝星,“我为父母做件事”、“我与孩子同成长”等活动。开展义务劳动、“送温暖”、献爱心、真情助困进万家、“一助一”志愿结对帮扶等道德实践活动,有效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三是大力开展“四德”教育,坚持把“四德”建设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来抓,结合实际,建立机制,持续推进,不断提高,形成了“四德”建设人人参与,“四德”建设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三)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感恩文化建设不断深入发展
1、建立感恩文化领导机制。成立了以集团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以党政副职为副组长,以业务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感恩文化建设工作委员会,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集团工会,并明确了各级领导和部门工作职责,形成了党委重视、行政支持、工会实施、部门配合、职工参与的工作格局。
2、建立“五个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工作标准。即把领
导感恩职工办实事的多少,作为检验领导感恩职工的标准;把职工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所做出的贡献,作为检验职工感恩企业的标准;把人与人之间的施恩、报恩行为、和谐相处程度,作为检验人与人相互感恩的标准。
3、建立“感恩之星”评选机制。每年开展评选“最美感恩之星”活动,深入挖掘、宣传职工及家属中的感恩典型,先后三次举办“最美感恩之星”颁奖大会,大力表彰“感恩奉献之星”、“感恩安全之星”、“感恩孝贤之星”、“感恩助人之星”、“关爱职工之星”,重点宣传他们的事迹,这些不同时期的“最美感恩之星”,成为了引领集团和谐发展的无形资源和精神力量。
四、取得的效果
(一)感恩成为职工家属的共同行为准则。广大干部职工用感恩的心做人、做事,形成了识恩、知恩、感恩、报恩的浓厚氛围。
(二)养成了良好的职业心态。广大职工从美好的愿望出发,用感恩的心态看待世界,用感恩的行为对待工作,用感恩的品质处理关系,大家阳光向上、理性平和、积极进取,形成了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三)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和谐。通过感恩文化的培育和实践,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广大干部职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心存善念,施恩不言、感恩于心、报恩于行,工作上互帮互助,生活上互敬互谅,相互包容,彼此信任,形成了人际和谐、邻里和睦、家庭和美的良好社会风尚,涌现出一大批关爱职工、尊老爱幼、见义勇为的“最美感恩之星”。
(四)凝聚了企业发展的正能量。广大干部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守土有责,勇于担当;企业与职工合心合力合拍,企业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弘扬了企业正气,鞭笞了歪风邪气,形成了风清气顺的企业环境。
第二篇:构筑感恩文化 培育感恩素质
构筑感恩文化 培育感恩素质
北庄镇务后小学
2013.9
自 2012 年 10 月以来,针对现在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特别强烈,只懂索取不懂回报的现象比较严重。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我校决定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对全体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从感受最深的身边人、身边事开始,学会感激父母,感激父母给我们生命,感激父母养育了我们;学会感激老师,感激老师为我们导航,感激老师培育我们。从感激父母老师开始,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再引导学会感激他人,感激社会,感激一切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心血和汗水、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通过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规范日常行为,营造良好校风学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将基本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广泛发动,积极宣传,树立学生的感恩意识
在实施感恩教育活动中,我校从宣传教育转变思想入手,教育学生要感谢祖国、感谢社会、感谢家长、感谢老师、感谢他人。为了做好教育工作,我们首先通过召开全校感恩教育动员会,布置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方案。专题召开班主任会向班主任做宣传和提出要求,提高他们对感恩活动的高度重视,共同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感恩意识。我校充分利用各班级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等教育阵地进行“感恩教育”宣传发动,渲染一种活动的氛围。
尤其通过每周一国旗下的讲话分阶段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的感恩意识逐渐增强。
二、认真组织,狠抓落实,在活动中加强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重在活动,在活动中树立学生的感恩意识。近1年来,我校认真组织开展以感恩主题教育为内容的系列活动,把感恩教育推向深入。
——感谢祖国,立志报效祖国
我校坚持每周一早晨的升国旗制度,精心准备每一次的国旗下讲话,通过升旗仪式,让学生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感恩教育。让学生树立爱国意识。在各班级召开“爱祖国,爱山东,爱枣庄,爱学校”主题活动,在重大纪念日,我校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纪念活动,如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进行入团宣誓和参观革命纪念馆,通过参观活动,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在庆祝六一节活动中,我校组织“感恩之声”歌咏比赛,庆祝元旦活动中开展“感恩的心”文艺晚会,通过传唱感恩、爱国歌曲,表演感恩舞蹈、小品,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引导了正确的思想,真正达到人人参与。让学生体会感恩情怀,体会感恩之美,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懂得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更加认识到要珍惜现在,刻苦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发展壮大做出自己的贡献。
——感谢社会,为社会做应有的贡献
近一年来,学校通过扩展感恩教育的范围,教育学生要感谢社会。感谢社会要体现在行动中。
1、积极开展“手拉手”活动。与枣庄实验幼儿园开展联谊活动,枣庄实验幼儿园学生家长及老师来我校给学生带来了生活和学习用品,让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了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最后小朋友之间相互留了联谊卡,通过活动让他们体会到了亲情。
2、开展济困送温暖活动。学校与枣庄义工联系,并举行了为贫困生捐款活动捐赠衣物,及学习用品使同学们真正感受到雷锋的伟大,感恩的意义所在。为全校学生共捐款8500多元,资助学生20多人。
3、开展爱护环境,共建美好家园活动。全校各班级利用3月份“学雷锋、献爱心”活动为契机,在校内外开展义务劳动,文明行为宣传,提高保洁意识,组织学生到龙床水库景区打扫卫生,到村部帮忙清理垃圾。“学雷锋、献爱心”活动在校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感谢父母,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从2012年开始,我校开展“算算亲情帐,感知父母恩”主题班会,在母亲节、中秋节等节假日给家长打电话,送去一声问候和温馨的祝愿;开展一次“家务劳动”活动,要求学生回家时帮助父
母做饭、扫地、洗衣服等家务劳动。我校特举行了“感恩父母情,孝心伴我行。”演讲比赛活动,以此来树立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父母的辛劳,从而感谢父母,尊重父母。我们还号召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的形式,与父母谈心,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使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更加融洽,避免孩子逆反心理的产生。组织学生观看了<<妈妈再爱我一次>>及《漂亮妈妈》等影片,使同学们深深地懂得了他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等很多人的关心,教育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小事中为父母着想,从行动上孝敬父母、感谢父母。
——感谢老师,做勤奋学习、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近年来,在学生管理中针对着少数同学尊师意识淡薄,把教师的关爱视做多余和负担甚至产生逆反的心理。我校开展“感知师恩,爱我学校”主题班会、“感恩老师,向老师献真情”活动和以“青春、成才、感恩”为主题的歌手赛,通过活动来教育学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报恩,让学生利用实际行动来以各种形式来表达对老师辛勤付出的尊重,报答老师厚重的教育之恩。比如:给老师一声节日的问候、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给老师写一封感谢信、向老师承认以前所犯的错误、和老师交流、正确面对老师的批评教育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懂得尊重老师。使学校师生关系在感恩教育中更加融洽、友好、和谐。
——感谢他人,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在各班级开展“感恩之心,有你有我”主题班会。同学之间进行真情交流,感谢同学间的帮助、合作、谅解之恩。我校坚持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大家在学习上、生活上、规范上、活动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各班级都有自己的活动方案,定期召开 “比学赶帮超”活动经验交流会,推动活动深入开展。每学期学校进行评比,表彰在活动中表现优秀和进步幅度大的学生,我们考核学生的学习和表现,主要是看进步幅度,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希望。因此这项活动得到大多数学生的欢迎。在活动中,我们教育学生要感谢同学的帮助,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了友谊,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
三、总结提高,不断促进工作的开展
“感恩”系列教育活动在我校开展一年多来,让全体同学学会知恩、感恩、报恩。让同学用感恩的心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用感恩的心只争朝夕、奋发成才;用感恩的心弘扬正气、回报社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尽管前一阶段“感恩教育”活动开展取得一定成绩。为切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和培养青少年的良好道德观起到推动作用,但“感恩教育”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坚持长期不懈狠抓落实,同时我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立足校园,走向社会,开展 “感恩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懂得感知、完善自我,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一大重要举措。
第三篇:班组文化培育“文化班组”
班组文化培育“文化班组”
49路无小事
大众二汽控股的申新巴士公司所属49路车队,是沪上公交的一面红旗。通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车队逐步形成一整套长效管理机制,以“49路无小事”的管理理念统领全局,形成了独特的管理风格。优秀的企业文化总有一些融汇,细品49路“高、全、严、情、诚、实”的六字管理方针,会发现它与大众企业文化有许多的神似之处。
抓好管理人的人
在大众企业文化的导入中,经常提到“二八”原理,强调企业的骨干需要优先凝聚。49路车队班子也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要想保持领先地位并再上台阶,导入和实践“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首先必须“抓好管理人的人”。车队要求干部和管理人员“尽职在现场、尽心到车厢”,切实承担和落实管理责任,为车队的经营管理提供思想观念和人力资源的保证。2003年4月,车队接到上海森大木业有限公司的14辆特约车,为了保证特约车的安全与准点,安全经理曹鸿生提前两天对行走线路及停车场地进行实地勘察,画好详细的行驶路线、停车方位,还自己带队前往。人事经理徐妹华是个有心人,对员工的脾气性格和家庭情况十分了解,每次安排人事配备,司乘搭班是否有利于稳定、安全,是否有利于车辆清洁,是否有利于员工的生活作息,都会被她在表中调整到最佳状态。新任行管员的薛军和楼剑云原是全国青年文明号车组的驾驶,到管理岗位后他们善于动脑、敢于管理,逐步摸索总结出“在日常管理中寻找管理重点”的心得,有效提高了管理质量。
立好做事的规矩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49路而言,要保持在公交的领头羊地位,就更应立好做事的规矩。这一点,与大众的“从严管理”不谋而合。
为了保证严格管理的有效性,车队除建立齐全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外,还重点控制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每月评估他们的工作实绩,奖罚分明;并以队务公开的形式让员工监督,让员工了解“规章制度不仅仅只针对老百姓”。2001年的一天,47岁的车队调度长周国芳按照车队关于调度员每月上路线测两次客流的规定,准备出门去离家仅两站路的陕西路站测客流,不料胆结石急性发作,疼痛难忍,怎么办?是先测客流还是先去医院?身为调度长的她知道,客流变化的资料对车队的资产经营至关重要,了解得越及时、越多、越好。她打的前往陕西路站,足足咬牙撑了两个小时,完成任务后,才又打的到中山医院挂急诊,此时她已经疼得浑身是汗。她的行动真实体现了车队“现场管理要做到人到、心到、口到、手到”的要求。在2002年初的一次管理例会上,分管经理在统计分析中发现车队有一位机务员的例保检查不到位,对修复车辆的验收不到位,而且又有多名员工反映他在工作中对员工的管理态度粗暴。鉴于上述情况,车队认为他的失职程度和员工对他的负面反响已经危及了车队的正常管理,他的行为与车队的六字管理方针相去甚远,最终将他调离了车队。
多年来,49路车队形成了安全、机务、调度、服务、车辆清洁、快慢误点、班别公里、弹性工时、分段整治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车不清不出场,车未净不下班”已成为49路建章立制、长效管理的有力见证。车队三星级乘务员黄君英的丈夫薛孝狗是从外路线调到49路的,对车队“车辆清洁四个一”的标准一时理解不到位,影响了车辆清洁的质量。为了帮助丈夫尽快进入角色,黄君英每天早上提早跟他进场,手把手地教、挽起袖子帮,并认真把关,薛孝狗很快有了心得体会,被获准“单飞”。
重视信誉事件苗子
49路服务好、品牌亮,获得的荣誉越来越高,但社会和市民乘客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严,有些现象在其它路线没有问题,但在49路就极有可能成为服务信誉事件而遭投诉。2001年10月《新民晚报》登载了有关49路营运服务供应偏紧的报道,引起了公司和车队的高度重视。针对反映的问题,车队当即查阅了原始调度报表,了解实际情况。从调查核实的情况看,报道与事实存有较大出入,车队既没有发生违反营运规定的现象,满载系数也尚未超标。尽管如此,车队还是认为在这一事件中驾驶员的服务艺术、服务水准还须加强。为此,车队专门对全体驾驶员举办了增强职业道德和提高服务技艺的教育培训班,要求全体驾驶员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的发展,对公交驾驶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仅要开好安全车,更要讲究服务水准。车队还专门组织过一次别开生面的“劳模透视镜”,请来的嘉宾全部是曾对49路有过投诉的乘客和记者,他们对49路车队这种“无小事”的理念和做法大加赞赏,《新民晚报》曾以《疙瘩人议疙瘩事》为题作了报道。在2003年的行风评议中,当了解到有乘客提出了意见和不满后,车队干部及时上门访问沟通,虚心、耐心地听取意见,站在乘客的角度换位思考,使服务信誉的苗子得到及时控制。
作为上海公交的领头羊,49路车队就是这样,以“无小事”的管理理念,认真对待来自社会和市民乘客的监督,无事当有事、小事当大事,体现诚信和实在。
兼顾好有情操作
49路尽管是上海公交的一面红旗,但员工的收入并不高。在要求高、制度严、压力大的情况下,员工仍要尽心尽职做好本职工作,这就对车队干部和管理人员提出了“严格管理与有情操作相结合”的要求,尽可能在严格管理的同时维护好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最大限度保持和调动好员工的积极性,在车队营造一种人和、气顺、劲足的良好氛围。这与大众企业文化所倡导的“有人情味的从严管理”理念又是英雄所见略同。
49路车队平时管理要求比较高,考核比较严,难免引起部分员工心中不快,情绪受到影响。有员工认为,同样拿这点工资,在49路做压力太大,情愿到其他车队去做。为了让考核、分配更公正合理、更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支部建立了“党群连心桥”,倾听员工的心声;车队成立了“分配考核民管小组”,给员工申诉、解释的通道。2003年10月,驾驶员王祖胤因慢误点造成大车距,调度员开出了三联单。他到民管小组提出申诉,理由是“身体不适,且路面堵塞。”民管小组经了解得知,当天他的前后车到站时间均正常,说明路面没有特殊情况,按理应予以考核。但考虑到小王平时工作表现一贯不错,而且因妻子下岗,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决定这次对其免于考核,但明确说明“如今后再犯,从重处理”。王祖胤相当感动,表示今后一定尽最大的努力,保证正常的营运秩序。为了让营运一线的驾驶员开好安全车,车队还专门建立了驾驶员风险互助基金。驾驶员王震在行驶途中发生追尾事故,经有关部门认定,事故费用是3650元。按规定,该驾驶员得到了730元的互助金。他激动地说:“虽然发生事故是不幸的,但能得到大家的帮助,我心情好多了。”2001年11月《劳动报》头版头条专门刊登了题为《开49路车很放心》的文章。车队也出现了“三多三少”的可喜局面,相互关爱的多了、要求学习技术的多了、认真做好例行保养的多了,抛锚少了、你追我赶的危险镜头少了、相互埋怨也少了。
49路无小事,这是车队的管理理念,它体现在观念中、细微处,体现于责任感、凝聚力,更体现出49路车队这个先进群体的自我要求和自我超越。当49路车队融入“大众”,大家欣喜地看到它们彼此的滋长和交汇的光亮。海纳百川的大众企业文化,将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大众三汽公司五分公司129路,有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班组——王雅英班组。他们把班组建设作为一条发展人、完善人,促进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班组的每一次活动、每一个创举都与“文化”息息相关,形成了一种团队学习的良好氛围,多方面、多角度地促进着班组成员素质的提高,激励他们共同进步。
“家庭”学习会 班组成员小刘刚迁入桃浦新村的新居,班组的30位兄弟姐妹就一个不落地赶来贺喜。新居的客厅墙上拉着一条醒目的横幅“从粮票到金卡,学报告奔小康”,原来,班组把乔迁贺喜的身边事与学习十六大报告结合起来,既有意义,又别开生面!班长王雅英拿出一本收藏册,里面排列整齐的粮票、油票、布票一下子就吸引住了众人的眼球。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从那个基本生活必需品全靠计划供应的年代,谈到现在各种商品琳琅满目的繁荣景象;从人们过去仅满足于温饱,说到现在追求高质量的精神生活;从车辆的破旧,谈到“申沃”豪华车的引进;从以前简单的“你付钱我给票”,说到如今推行人性化服务„„大家越谈论越热烈,无不感谢党的正确领导带给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大家一起唱起了《今天是个好日子》,动情的歌声在宽敞的新房里久久回荡。
互帮互助网上行 尽管这些平日里手握方向盘、身背票袋的司售人员平均年龄已有40岁,但他们仍然保有一颗年轻的心,渴望了解社会、与世界沟通。耳闻目睹了网络的种种便利,他们也想上网去“冲冲浪”。30名成员组成了网络兴趣小组,每人身边多了一本《教你发E-mail》。班长王雅英利用业余时间自费参加网络基础知识培训,回到班组里自告奋勇地当起了教员。没有经费,没有电脑,他们就在“东方网吧”最便宜时段人均2元钱租上一个小时。尽管起步相当艰难,但大家互相学习、互相鼓励,渐渐摸出了门道。现在,这些原来的“门外汉”个个都跨入了神秘的数字世界,打印文档、网上浏览、收发E-mail样样都在行。他们通过网络与党委书记说说心里话,为公司的改革发展出谋划策,与公司劳模相互切磋服务技能„„值得骄傲的是,通过班组学习,15位班组成员在市政府组织的“百万市民网上行”活动中通过了网络等级考核,获得了证书。
唱出心中的旋律
30位班组成员用汗水创造着车厢文明,用劳动创造着美好生活,更追求着精神上的充实。他们走出家门,走进博物馆、走进科技馆、走进大自然,汲取更多的养分。在一次野外郊游时,一位班组成员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情不自禁地一展歌喉。大家的嗓子都有些“痒痒的”,不知不觉间,独唱变成了合声。班长王雅英灵机一动,“不如我们成立一支演唱队!”这个适时的建议得到了一致响应,一支寓意着“大众三汽”的3D演唱组成立了。仅有歌声,没有伴奏,有些美中不足,大家又分别报名参加了电子琴、吉他、二胡等乐器培训。现在班组学习又多了一个保留节目,大家会骄傲地拿出乐器,来上一段“汇报演出”,当真是其乐融融,有声有色。
第四篇:浅谈如何培育法院文化
浅谈如何培育法院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法治文化的简单嫁接,形成了近年来情与法难以交融的社会现象。近百年西方法治思想的引进,也抵挡不过上千年的历代皇权文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法治文化建设,也难以摆脱“一言九鼎”形成的人治阴影。百年来,我们引进的西方法治思想,只是引进了法治的骨架,并没完全注入“民族精神”或“民族共同意识”这个灵魂。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公平、正义、平等强调得多,仁爱、诚实、宽容等我国传统的人性价值理念强调得少。法,高高挂在民众头上,难以让基层民众理解,难以融入我国传统文化,导致了许多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的因素。
德国法学家萨维尼认为:法并不是立法者有意创制的,而是世代相传的“民族精神”的体现①。萨维尼所想象的“民族精神”,乃是透过共同的生活习惯所积淀形成的一种“文化传统”。只有“民族精神”或“民族共同意识”,才是实在法的真正创造者。在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如何合情合理合法地注入“民族精神”或“民族共同意识”这个灵魂,增强我国法治文化建设的内涵,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这考验着法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曾有法律工作者呼吁:中国的法治建设不仅需要法治思想的传播、法律制度的构建和法治的实践,更需要法律文化的培育。
法院是法治文化的执行者之一,是法治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法官作为司法者,通过对个案的审判、释明,分配着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调节和平衡着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通过公正的审判,维系着法律的权威。法官在立法、司法和守法的法律运行三个环节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法律说白了就是一种需要大众严格遵守的规则。如何将我国几千年的文化融入这些规则中,让民众能理解、遵守、自觉维护这些规则?如何将这些规则恰当运用于定分止争中,将“纸面的法律”转化为“现实中的规则”是当前急于解决的课题,是快速提升法院形象的契机。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课题,应从搞好法院的法治文化建设,培育法院文化方面入手:
一、树立特色意识,搭建沟通桥梁
法治最早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法治理论。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法治包括两点:一是有优良的法律;二是优良之法得到民众普遍遵守②。这个思想得到了后来者的发扬,并构成了当代法治思想的核心与精髓。我们现在虽制定了许多法律,但确实谈不上优良,所以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其原因一是法律不够完善和人性;二是法制宣传不到位,没深入人心,没得到民众的普遍遵守。法院是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的最后一道防线,法院有责任保障司法的公信力。所以,法院对内应以开展“案件大讨论”为主线,对外应以“以案说法”为平台,多提司法建议,大力完善法治,主动和媒体联合,多讲老百姓身边的事情,让民众从身边的事例中受到深刻的法制教育,从而达到宣传法律的目的。法院应把“案件大讨论”和“以案说法”固定下来,形成法院独特的文化。通过“讨论”和“说法”,加深理解法律的内涵,剖析法治的不足,从而提出更多的、实用的司法建议,帮助完善法律。文化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是以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为内容的一种社会现象。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法院应创造这种文化,下力培育在法律的框架下,将这种人文地理、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社会正确的价值取向等巧妙地融入案件中的优秀法官,让定纷止争、案结事了以及良好的社会风气在每一位法官所在辖区内普遍实现,让正气、温暖、仁爱、诚实、宽容感染每一位法官所在辖区的每一位民众,用法来搭建与民众的沟通桥梁,使民众从心里敬仰法院、尊敬法官,从而自觉遵纪守法。
二、摆脱认识误区,建立考核机制
法院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主力军。法官既是法治文化的践行者,又是法律法规的宣传者。法院文化建设不仅仅是搞好审判工作,多办、快办几件案子;不仅仅是搞搞文体活动,唱唱歌、跳跳舞,组织几场比赛所能体现,而应该是有全体法律工作者共同参与的具有法院特征的意识和价值观念。法院的徽章、法官的制服、依法有据的裁判文书等等,系法院的特有特征,法院应高调亮出自己的特征,如:干净明亮的徽章,整齐统一的着装,说理深刻、有理有据且言简意赅的裁判文书,精神抖擞、奋发有为的干警。法院还应将法院文化制度化,把法院文化的具体内容纳入考核机制并细化奖励政策。如:用调研文章促学习、以司法建议促思考、以案件讨论活氛围、以物资或精神奖励促有为。通过这些活动,让全体法律工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法官群体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崇尚得到提升,让他们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得到整合,从而增强法院凝聚力,展现法院良好的精神面貌。
三、挖掘培育途径,完善法院文化
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了经典的早期的狭义文化。他说: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泰勒给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受其启示,笔者认为法院文化可从物资、制度、知识和习俗、礼仪和心理四个层面培育:
1、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法院物资文化包括两庭建设、警车警具、网络信息、制服设计等等,是一种看得见、摸的着的文化。这些文化彰显了法院特有的特征,它向民众传递着法律的权威、公平和公正。法院两庭建设的是否庄严、经济、实用;警车警具是否滥用、扰民、规范;网络信息是否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与好处;制服设计是否能体现法官职业特点,工作人员的着装是否干净、整齐、规范,无不影响着法院的形象,所以法院物资文化建设是树立法院形象的窗口,是培育法院文化的前提。
2、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法院制度文化可分为三个部分,即:组织管理制度、专业管理制度和审判监督制度。其中,组织管理制度是规范组织行为的制度,包括法院章程、机构设置、职责划分、岗位分配等内容。专业管理制度是规范各业务部门的制度。如:文件管理、档案管理、车辆管理、会务管理、财务管理、公章管理等归办公室管理;工资晋升、干警培训、各类招聘、绩效考核等归政治处;审查案件流程、审查已生效的判决、裁定归审判监督庭管理等等。各类制度是否简洁、实用、高效、统一;制度的起草、审批、执行、修订和废止等各环节是否规范,是维护法院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是国家各项政策法律法规的顺利执行的保障。
3、知识和习俗:知识既包括法律文化知识,也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习俗则是习惯,风俗。在法律实践过程中,社会生活中的情与法经常“打架”,如果单纯地就案办案,会使法律显得机械、空洞,不能让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得到统一。法官除恰当运用程序法、实体法外,综合运用当地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等社会学,是现代法官必须储备的知识。正如电影《马背上的法庭》中,大学生阿洛与老法官老冯在处理“猪拱罐罐山案件”中的不同做法及由此产生的截然相反的法律后果,印证了大法官霍姆斯的那句经典名言:“法律的生命不在逻辑而在经验”。还有一个让我们的心被刺疼的案例: 一个贫寒的农民到城里打工,因没找到工作,一时饥寒交迫,便偷拿了饭店的两捆葱,被警察当场抓住,并在法庭上被控犯盗窃罪。农民辩解到:“我是拿了点葱,可我没有偷。”法官说:“人家告你偷窃,你为什么抵赖?”农民说:“饭店里没有人说我偷葱,而警察说我偷葱,您如果不相信,可以去问饭店的人,我偷没偷葱。”法官说:“现在人赃聚合,用不着去问。”最后农民还是被判坐牢3个月。农民只好下跪求饶。法官说:“不能饶恕,这是法律。”农民最后说:“在我们老家,我可以到别家园子里吃点果子和菜,别人也可到我的院子来吃点东西。这都算不了什么,那里说得上偷?说得上犯罪?”但法官坚持说:“不要再狡辩了!法是无情的,这就是法律!。”这个法官与农民的故事,让我们在心痛之余,不得不思考法官应掌握“民风民俗”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法官断案不仅要准确适用法律,更要通过向民风民俗学习,向社会生活学习,积极获取办案所需的、丰富的人生阅历、逻辑和经验,法官根据这种阅历、逻辑和经验,将仁爱、诚实、宽容等民风民俗、社情民意融入案件的审理中,案件结果才能广被民众接受、认可,法律才更具生命力。犹如二战后的日本法院,通过发展诚实信用原则,才与社会生活的价值取向取得了一致。因此,法官只有掌握了一种处理社会生活事务的实践理论,才能将枯燥、死板的法律注入灵魂,才能更好地体现“民族精神”或“民族共同意识”,使法律文化得到完善。
4、礼仪和心理:著名的礼仪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金正昆教授说:“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 ③。尊重别人,就是一种礼仪。礼仪是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良好的礼仪,能给人带来一种愉悦的心情,礼仪的缺失,会影响人的心理。而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过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法院的文化建设中离不开礼仪。《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31条、32条、33条都对礼仪做了较具体的规定。实践中有些法官举止不雅、穿着随便,以权压人、态度蛮横,使当事人丧失对法院、法官的敬重感。所以,法官讲究礼仪,认真耐心地听取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意见,使用规范、准确的文明用语,应是法官必备的素质,也是法官与当事人交流中应当遵守的一种礼节,关系着法院对外的社会形象。另外,法院干警心情的好坏,也能影响案件的处理结果,也能影响当事人对法院、法律的看法。法院干警均是人,不是神,同样存在心理问题。四川省高院龚小玲和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张庆林在四川省中基层法院所做的心理调查中发现,法院干警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不如普通人群④。法院干警长期吸收的是当事人的纠纷、痛苦、心灵垃圾,加之在办案过程中严格的流程管理,滞后的职称、职级待遇评定,社会舆论、案多人少等职业压力,使部分干警长期处于高压和郁闷状态,久而久之,难免将焦虑、消沉等情绪带入案件审理过程中。所以,培育法院文化,应重视干警的心理健康,在从严治警的同时从优待警,帮助干警热爱本职工作,树立乐观、豁达、真诚、坦然,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良好情绪。
综上所述,培育法院文化,应以调研文章、案件讨论、司法建议、法制宣传等为主线,以物资文化为前提,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知识和习俗为灵魂,以礼仪和心理为精髓,高调开展一系列活动,指引干警热爱学习、钻研法律,主动了解民风民俗、掌握社情民意、注重涵养培养、规范日常行为、提升政治和业务素质,大力营造“以院为荣、以我荣院”的健康工作氛围,逐渐让社会关注法院、认可法院,并以此来搞好法治宣传,树好法律权威,促进社会安定和谐,为推动和完善我国的法治建设,使社会步入依法办事的良好状态尽微薄之力。
注释和参考文献:
①、出自萨维尼的文章——《使命》; ②、出自亚里士多德的名著——《政治学》; ③、金正昆的商务礼仪讲座;
④、龚小玲、张庆林,《中基层法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中国健康心理杂志》2008年第16卷第1期。
第五篇:浅析如何培育廉洁文化
浅析如何培育廉洁文化
廉洁文化是一种氛围,是一种机制,是一种人文的内在的修养。有了良好的企业廉洁文化,就没有了腐败滋生的土壤。辽阳石化做为国有大型企业,更要培育和建立廉洁文化,在公司内形成一种人人讲廉洁的氛围,提倡一种廉洁高尚的为人准则,使腐败者无处容身,从而净化公司的肌体,上下一道共同努力,把公司带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给国家做贡献,给员工谋福利。
一、通过广泛系统的教育引导,使廉洁文化深入人心,使廉洁从业规定落到实处
1、抓住重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抓住“学习党章、执行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的重点,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不断巩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增强党员干部和广大职工的“八荣八耻”意识观念,切实抓好党员党性修养、职工思想道德、党纪法规的教育。使全体党员干部能增强党员意识,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党员,认真履行党员义务,事事冲在群众前面,吃苦耐劳,甘于奉献,主动带领群众一道为公司发展出力献策。
2、结合实际导入廉洁文化理念。以艰苦奋斗、廉洁从业
为核心,树立艰苦朴素、勤俭办事的观念,自觉抵制奢侈浪费、享乐主义。在党员干部层面,要树立淡泊名利、忠实履职的自律理念;真诚接受监督的他律理念;严明纪律、刚性约束的律人理念。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清醒认识到廉洁是业绩、廉洁也出生产力;廉洁是进取之本、作风是个人名片、腐败就是自毁等观念,自觉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实绩观。在职工群众层面,要大力营造“廉荣腐耻”的文化环境,以廉洁文化影响人、感化人、教育人,促进重要岗位人员提高自律、接受他律、敢于律人,形成“以廉为荣、以腐为耻”的风尚,推动反腐倡廉工作向纵深开展。
3、点面结合营造廉洁文化氛围。举办廉洁从业知识竞赛;举办“廉内助”、敏感岗位人员座谈会。开展家庭助廉活动,用亲情感化,创造良好健康的家庭文化,营造良好氛围,将廉洁文化渗透到各个角落,二、建设有章可循、有章必循的廉洁制度文化,永葆廉洁文化的生机和活力
按集团公司党组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纪检监察工作的基本制度,对公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和相关措施作进一步的修订与完善,强化过程控制,做到动态考核,奖罚到位,规范党员干部廉洁从业基本程序。
通过组织中心组廉洁从业的专项学习,对党政领导进行反腐倡廉形势报告,以及召开班子成员廉洁自律的民主生活
会等,进一步增强领导人员的廉洁意识,提高廉洁从业制度的执行力。
三、开辟廉洁文化阵地,提高廉洁修养,引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挥廉洁文化基础性和导向性的作用
1、建设廉洁文化网络阵地。充分利用OA系统和公司的宣传网络和媒体,建立廉洁文化专题网页,定期推出廉洁从业理念、廉洁小寓言、廉洁小故事等,使之成为廉洁文化宣传的窗口,动态性地及时反映廉洁文化建设的成果。
2、创建廉洁文化园地。开展公司廉洁文化宣传周活动,在生活区和厂区的宣传栏上开辟廉洁文化园地,并在生活区和厂区悬挂廉洁文化标语。
四、健全廉洁从业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监督工作
一是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和基本制度,加强厂务公开工作,畅通职工进言渠道,推进阳光工程,做到超前防范;二是切实加强效能监察工作;三是强化信访管理,畅通信访渠道,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四是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
目前,石化公司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大好时机,各级领导干部要廉洁从业,认真履行职责,清正廉洁,树立正气,共同培育良好的企业廉洁文化氛围,打造辽阳石化纯净的碧水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