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语言研究与文化阐释

时间:2019-05-15 10:27: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元语言研究与文化阐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元语言研究与文化阐释》。

第一篇:元语言研究与文化阐释

元语言研究与文化阐释

【摘要】通俗地说,元语言就是解释语言的语言,元语言理论的提出最早是为了解决悖论问题,许多双关语、字谜、幽默以及中国大量禅宗公案都是利用对象语同解释语的对立或者不同的元语言集合来达到“反讽”等效果。现代社会中,元语言冲突还对人们尤其是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阐释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 元语言;冲突;文化阐释

元语言理论是为解决悖论问题提出的。历史上最早的悖论是古希腊的“说谎者悖论”:一个克里特岛人说,“所有的克里特岛人都说谎”。如这句话是真的,那它就是谎话,这句话又为假;如这句话是假的,它就不是谎话,这句话又成真。

所谓元语言,是指用于指称或描述语言的语言(Lyons1997),它不涉及话语的真值内容,它们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不是直接地传递命题信息,而是调控说话节奏,表达特殊用意的语言成分。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元语言的理解不尽一致。刘福长认为,用以代表或指称外部世界事物的语言叫做“对象语言”,用以描述或解释语言本身的语言叫做“元语言”;刘森林认为,“元语言”„„指用来对目标语进行描述、评论和观察的语言,目标语则是被元语言描述的对象;“元语言”的界定与如何理解对象语言密切相关,有的把对象语言理解为描述外部世界的语言,有的把对象语言理解为元语言的描述对象,后一种显然宽泛些。李葆嘉指出“就元语言是分析和描写‘对象语言’的语言或一套符号而言,这一理解与逻辑学的元语言相同。就元语言‘如用来解释另一个词的词或外语教学中的本族语’,这一理解与逻辑学中的元语言已经有别,这一解说不仅包含用一种自然语言来解释另一种自然语言,而且包含以一部分词语来解释另一部分词语。”《语言学百科词典》对“元语言”的解释是:“与‘对象语言’相对。指描写和分析某种语言所使用的一种语言或符号集合。用汉语来说明英语,英语是对象语言,汉语是元语言;用英语来说明英语,英语既是对象语言又是元语言。在辞书编纂和语言教学中用于释义的语句称元语言;在语言研究中为描写和分析语言成分特征使用的一套符号和术语„„也属元语言。”《词汇语义学》中写道:“这里的元语言„„是狭义的,指记录语义特征并用来分析和描写目标语言(这里是指自然语言)的更高层次的语言,是人工创造的‘形式语言’,也叫符号语言、纯理语言、语义标示语。”《语言学百科词典》是对元语言最广

义的理解,《词汇语义学》是对元语言最狭义的理解。参照以上观点,从语言学的立场出发,现代汉语元语言可以分为词汇元语言和语义元语言两大方面,前者主要包括辞书释义元语言和语言教学元语言,后者主要包括语义分析元语言和信息处理元语言。

元语言可以分成多层,每一层元语言的结构不得不靠上一层元语言才能描述。而上一层元语言,按塔斯基的说法,比下一层的对象语言本质上更丰富,既然没有一个结构本身能完全自洽,元语言结构的诸种不完整之处,各种矛盾、模糊、冲突、悖论,靠再上一层的元元语言来解决。如此理解之下,元语言之间就不会有冲突:它们并不处于同一层次,而且它们本来就是为解决下一层语言中可能的意义冲突而生成的。

许多双关语、字谜、幽默中,也都包含了对象语与元语言的对立。辛弃疾词“如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冷好个秋”;骂人话“你还知道‘羞耻’两个字怎么写吗?”,都从对象语突然跳入元语言(字的写法)。但是这里没有阐释漩涡,因为两者不在一个层次上,实际上并不冲突,文本只是利用元语言形成一个异层次委婉语。

不同的元语言集合还可能形成“反讽”式的协同:本文的表面义与意图义相反,在阐释中相反相成。在这种情况下,冲突的元语言集合会重新协同。例如你的上司说“:放心,我这个人不容易生气”,这可能是安慰,这也可能是威胁。如果是后一种情况,此话的表面义与意图义不合,有效的阐释就应当能够从各种元语言因素(例如场合、表情、此人一贯的行事风格)中解读出合适的意义。但是安慰与威胁两个解读不可能并存。阐释者根据他使用元语言的能力,在阐释后只能采用其中一义,实际上也只有一义具有真值。

又如中国大量禅宗公案之所以迷人,是基于一种“常识否认”。例子俯拾皆是:“丹霞天然禅师于慧林寺遇天大寒,取木佛烧火向。院主诃曰:何得烧我木佛?师以杖子拨灰曰:吾烧取舍利。主曰:木佛何有舍利?师曰:既无舍利,更取两尊烧”輳訛輥。佛像神圣,是因为体现佛性,但是这种体现是在元语言层次上的:佛像为舍利子的转喻。院主不小心做了常识否认,给丹霞禅师这样的聪明阐释者一个制造元语言冲突的好机会:禅宗大师提前一千年为超现实主义艺术和后结构主义哲学铺了路。

人类交际依赖于大量隐喻。然而,就人类语言的本质属性而言,隐喻的普遍性又具有相对性。隐喻是一种特定文化的认知现象,它因文化不同而存在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隐喻的概念意义被误解,从而导致交际受挫。此类例子在社会生活中并不鲜见。要解释跨语言和跨文化中的隐喻意义,就必须依赖于人类语言共有的或普遍的概念,而不是特定文化中的某些概念。普遍的人类概念构成了人类理解隐喻的基石,因此,为了解释跨语言

文化中的隐喻意义,就必须依赖于这一基石。

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从文化内嵌的视角来探讨和分析隐喻及其语用意义。文化价值构建了概念隐喻后面“隐藏”的意义。要理解和阐明一种文化的隐喻概念并非易事,因为这些隐喻概念内嵌在各自不同文化的语言里。因此,要使某一文化的“局外人”理解某一特定文化的隐喻及其概念意义,就必须通过非隐喻语言,即运用自然语言中简单的普遍概念作为元语言进行描写和解释,隐喻的意义才能客观表征。

文化阐释或评价的主体,往往是社会集团。在历史维度上,集团阐释评价主体,比个人更为重要,更为常见,也更需要考察。这些集团分别进行阐释活动,就不会产生元元语言冲突。例如“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这条政治原则是典型的评价体系对立,但是并不形成评价漩涡,因为评价主体被截然分割成敌我两个政治阵营;美国南北对蓄奴制的不同理解严重冲突,主体集团被地理分割;对历史人物(例如李鸿章)或事件(例如法国大革命)的评价,由于历史元语言一再改变而不得不经常改写,但是理解主体往往被历史时代分开。更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作为集团主体时成分复杂,所用元语言难于一致,暂时的一致也容易被破坏。因此,集团主体进行评价活动时,元语言冲突就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可以说,评价漩涡是意识形态在文化中起作用时几乎难以摆脱的悖论。

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处理意识形态冲突。中世纪社会努力维持统一的评价体系,而现代社会不得不面对评价体系冲突这个事实。自从政教分离后,社会集团,例如中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例如妇女与少数集团,它们的自我意识都不断增强,他们的评价体系往往对立。当他们合成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不同的意识形态就形成评价冲突,成为影响社会演化的重大力量。

在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不得不承认几套不同意识形态体系都具有合理性。虽然在不断适应变形之后,某种意识形态可以成为社会主导,但是社会演进的基本动力,是绵延不绝的评价漩涡。由此产生了“民主社会主义”、“福利资本主义”这样的意识形态主张,这种主张内部各种因素越是对立,这样的综合意识形态越是行得通,其运作阻碍反而减少,因为它们内化了评价漩涡。包含冲突利益的意识形态体系最终成为政治实践的主流,证明评价漩涡是今日世界意识形态运行的常态。

而当今的全球化浪潮,使评价漩涡的规模和影响面更加增大:对每个国家,民族利益与跨民族利益不得不同时起作用,因此出现了“全球本土化”这样的悖论潮流。在这种时候,不善于利用评价漩涡,不知如何内化冲突、不知变通的民族,就难以适应多元化的世界大潮流。谁能适应并充分利用评价漩涡,谁就在世界潮流中走在前面。

当今文化的一个特色,是文化表意的各个层面都出现阐释漩涡,想在文化生活中追求阐释元语言的单一化,已经不再可能。文化研究这门学科,无法再忽视元语言的各种复杂冲突。

参考文献:

(1)刘福长,语言学中的“对象语言”和“元语言”,《现代外语》1989年第3期。

(2)刘森林,元语用论概述,《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3)李葆嘉,汉语元语言系统研究的理论建构及应用价值,《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2年第4期。

(4)语言学百科词典编委会,《语言学百科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年版。

(5)安华林,现代汉语元语言研究现状概述,《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6)侯丽白、郑文辉,关于逻辑史上对悖论问题的解决,《学术研究》1996年第12期。

(7)赵毅衡、陆正兰,元语言冲突与阐释漩涡,《文艺研究》,2009年第3期。

(8)肖立成,“换言类”元语言研究,《云南电大学报》,2008年第10卷第4期。

(9)李炯英,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的隐喻观及其语义解释力,《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第11卷第1期。

第二篇:企业廉洁文化理念阐释

江苏省电力公司廉洁文化理念阐释 在国家电网公司“干事、干净”廉洁文化核心理念的指导下,江苏省电力公司对廉洁文化理念阐述如下:

不正之风不染

不义之财不取

不法之事不为

不实之名不图

具体内涵是:

不正之风不染。以诚实守信为立身根本,常修做人之德,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表里如一,有诺必践。待人光明磊落,处事客观公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

不义之财不取。以清正廉洁为基本守则,坚持廉荣贪耻的价值取向,常敲警示钟,常打免疫针,常思贪欲之害,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家庭账;坚持诚信经营、诚信竞争、诚信求利,在各种诱惑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拿原则作交易,不该拿的东西坚决不拿。

不法之事不为。以法规制度为行为准则,时刻以党纪国法警示自己,以规章制度约束自己,做到有章必循,令行禁止,保证政令畅通。常怀律己之心,慎微、慎初、慎独,不

1论在八小时以内,还是八小时以外,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要严格道德自律,自觉遵纪守法,不以恶小而为之。

不实之名不图。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常记勤勉之责,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上,会干事、干实事、干成事。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正确对待成绩荣誉,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多一些从容,少一份浮躁;多一些公心,少一份私念。不图虚名,不作虚功,不事张扬。

第三篇:文化标志性语言及阐释

文化标志性语言及阐释胜利文化就是胜利油田的企业文化,包括观念形态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物质形态文化。观念形态文化是胜利文化的核心,主要包括新时期胜利精神和油田经营理念、经营战略、经营宗旨、经营准则以及胜利文化的核心内涵,其标志性语言及阐释如下:

一、新时期胜利精神: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胜利精神,是胜利文化的灵魂,是胜利油田全体干部职工一致的信念追求和共同的价值目标。新时期胜利精神的标志性语言确定为“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过去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过去的创新和超越,它集中展现了胜利人在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昂扬向上、负重奋进、开拓创新、超越自我的时代精神风貌。从创业走向创新:艰苦创业是中国石油工业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胜利油田的发家之宝。胜利油田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难创业史。在六十年代国家最困难的时期,胜利人肩负着为国家贡献石油的艰巨使命,在“青天一顶、碱滩一片”的恶劣环境中,在生产生活极为困难的条件下,战天斗地,顽强拼搏,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石油会战的胜利,勘探开发了一个又一个新油田。进入七八十年代以后,虽然油田职工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随着生产的发展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广大干部职工依然保持着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在孤东油田会战、乐安油田会战、临南油田会战以及抗击黄河洪汛、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战斗中,始终表现出了顽强拼搏、为国奉献的艰苦创业精神。创业反映的是在艰苦的环境条件下胜利石油职工一种战天斗地的拼搏奉献精神,而创新则体现了新时代胜利人敢于超越、与时俱进的一种新的思想观念和新的精神状态。胜利油田历史上的每一次大发展,都是求实创新的成果。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时代背景下,油田的生产经营环境、勘探开发地域布局、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经营管理工作等都发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变化,胜利油田逐渐把工作的着眼点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坚持内涵发展上来,不仅注重油区探区面积的扩大和经济总量的增长,更要注重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开始了油田二次创业的过程。二次创业与一次创业有着本质的不同。一次创业主要是按照国家计划经济的需要,以原油产量为中心,开展石油大会战,为国家尽可能多地贡献原油。而二次创业则是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从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出发,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理论创新是前提和先导,思想观念的更新必然带来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极大发挥;制度创新是基础和保障,企业制度的不断健全完善,使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逐步消除,必然带来企业整体素质和面貌的重大变化;科技创新是重点和关键,加快科技进步,对于增强企业实力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决定性意义。要围绕这三大创新,以扩大资源、扩展市场、降本减费、增加效益为目标,全力推进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和集约化经营,积极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努力转换经营机制,着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生产经营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使胜利油田始终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从胜利走向胜利:“胜利”二字,既是地域名词和企业名称,又具有达到预定目标、取得成就之意,一语双关,意境高远。“从胜利走向胜利”,这是我们胜利油田一个独有的特色和优势。“从胜利走向胜利”,也是江泽民同志1999年视察胜利油田时题词的内容,寓意非常丰富,而且已经深入人心,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形成了共鸣。江泽民同志对胜利油田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使广大干部职工受到巨大的鼓舞,进一步增强了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夺取新胜利的信心和勇气。“从胜利走向胜利”,不仅反映了胜利油田过去几十年的辉煌成就,而且反映了胜利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更大发展,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的雄心壮志、崇高追求和豪迈气概。

二、经营理念:以人为本,科技领先,效益至上,竞争发展 经营理念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理性依据和观念指导,是企业经营管理思想的核心和基础。油田经营理念确定为“以人为本,科技领先,效益至上,竞争发展”,这是油田生产经营的指导思想,是油田改革发展一系列重大决策的思想基础,它在胜利观念形态文化中具有先导作用。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思想的最根本理念,是现代企业管理实践的客观要求。以人为本理念也是我们国有企业的本质特征。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决定了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以实现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为目的,使职工个人价值的实现以企业的发展为依托,从而使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相统一。胜利油田历来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培养塑造职工队伍,选树先进典型。这实质上就是以人为中心,以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凝聚队伍,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油田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要进一步确立人本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的一切活动中,始终把人放在核心位置,把职工看作企业的主人和最重要的资源。在手段上,要强调一切依靠人,着眼于充分调动所有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及合理配置;在目的上,要强调一切为了人,充分尊重职工的尊严、劳动、个性和一切法定权利,追求职工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科技领先: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也越来越成为一个企业有无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决定性因素。胜利油田历来重视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经过油田广大科技人员长期不懈的探索,已基本形成了具有胜利特色的油气勘探开发配套技术系列,对胜利油田的持续稳定发展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贡献。因此,胜利油田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一方面努力完成生产经营任务,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要给社会、职工和股东以最大的回报,真正使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统一起来,从而促进油田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五、经营准则:诚信规范,科学高效经营准则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道德原则和管理标准。油田经营准则确定为“诚信规范,科学高效”,这体现了油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参与国内外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强化自我约束、提高管理水平的现实需要。诚信规范: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是建立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要求企业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法规办事。我国加入WTO后必然要和国际惯例、国际标准接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因此,必须树立诚信规范的经营准则,把“以德治企”与“依法治企”结合起来,坚持以诚信建设为重点,营造良好的企业信誉,不断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树立新的规则意识,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标准的要求,加快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步伐,使油田各项工作进一步走上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轨道。科学高效:科学主要是指经营中的科学决策,这是决定企业经营活动成败的基础和关键。企业只有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才能保证企业“做正确的事”。高效是经营活动追求的目标,高效的含义,一是高效率,二是高效益。坚持这一原则,有利于实现投资回报、投入产出、成本收益的最大化,保证企业能够“正确地做事”,从而使油田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六、胜利文化的核心内涵:创业、创新、竞争、发展胜利文化的核心内涵,是胜利观念形态文化的精髓,是对新时期胜利精神和经营理念、经营战略、经营宗旨、经营准则的高度浓缩,是指导油田改革发展和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主线。创业,是胜利油田的传家宝,创业精神任何时候都不能丢。胜利油田的发展史是一部艰苦创业史,胜利油田的改革发展实践也是一个不断创业的过程。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的要求,“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胜利油田在二次创业过程中,不仅要继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扩大油气资源,进一步夯实油田发展的基础,而且要大力发展多元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自立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继承和发扬创业精神,体现了企业不吃老本、不断发展的自我追求,反映了油田广大干部职工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意识,以及创造新业绩、做出新贡献的积极进取精神。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油田二次创业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全面创新的过程,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的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建立完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和国际标准要求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强化企业管理,以创新精神推动油田生产经营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艰苦创业走向全面创新,体现了现代企业的时代特色和要求,反映了油田广大干部职工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改革精神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思想。竞争,是企业活力的源泉,油田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必须以开放的思维筹划未来,把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作为自身的根本追求。竞争必须诚信、规范。要牢固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大力加强诚信建设,着力打造胜利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不断改善和提升企业形象,进一步增强油田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竞争理念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和企业的经营准则,反映了油田广大干部职工开放的胸襟和讲诚信、守规则的良好道德素质。发展,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主旋律。胜利油田只有坚持发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优化,才能充分体现它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油田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发展作为企业的“第一要务”,大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发展先进的企业文化,实现广大干部职工的根本利益。发展观念,体现了企业的经营宗旨和历史使命,反映了油田广大干部职工创造新的辉煌,实现更大发展,推动油田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重要贡献的价值追求和崇高理想。

第四篇:文化标志性语言及阐释

文化标志性语言及阐释胜利文化就是胜利油田的企业文化,包括观念形态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物质形态文化。观念形态文化是胜利文化的核心,主要包括新时期胜利精神和油田经营理念、经营战略、经营宗旨、经营准则以及胜利文化的核心内涵,其标志性语言及阐释如下:

一、新时期胜利精神: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胜利精神,是胜利文化的灵魂,是胜利油田全体干部职工一致的信念追求和共同的价值目标。新时期胜利精神的标志性语言确定为“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过去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过去的创新和超越,它集中展现了胜利人在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昂扬向上、负重奋进、开拓创新、超越自我的时代精神风貌。从创业走向创新:艰苦创业是中国石油工业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胜利油田的发家之宝。胜利油田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难创业史。在六十年代国家最困难的时期,胜利人肩负着为国家贡献石油的艰巨使命,在“青天一顶、碱滩一片”的恶劣环境中,在生产生活极为困难的条件下,战天斗地,顽强拼搏,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石油会战的胜利,勘探开发了一个又一个新油田。进入七八十年代以后,虽然油田职工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随着生产的发展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广大干部职工依然保持着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在孤东油田会战、乐安油田会战、临南油田会战以及抗击黄河洪汛、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战斗中,始终表现出了顽强拼搏、为国奉献的艰苦创业精神。创业反映的是在艰苦的环境条件下胜利石油职工一种战天斗地的拼搏奉献精神,而创新则体现了新时代胜利人敢于超越、与时俱进的一种新的思想观念和新的精神状态。胜利油田历史上的每一次大发展,都是求实创新的成果。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时代背景下,油田的生产经营环境、勘探开发地域布局、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经营管理工作等都发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变化,胜利油田逐渐把工作的着眼点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坚持内涵发展上来,不仅注重油区探区面积的扩大和经济总量的增长,更要注重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开始了油田二次创业的过程。二次创业与一次创业有着本质的不同。一次创业主要是按照国家计划经济的需要,以原油产量为中心,开展石油大会战,为国家尽可能多地贡献原油。而二次创业则是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从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出发,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理论创新是前提和先导,思想观念的更新必然带来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极大发挥;制度创新是基础和保障,企业制度的不断健全完善,使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逐步消除,必然带来企业整体素质和面貌的重大变化;科技创新是重点和关键,加快科技进步,对于增强企业实力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决定性意义。要围绕这三大创新,以扩大资源、扩展市场、降本减费、增加效益为目标,全力推进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和集约化经营,积极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努力转换经营机制,着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生产经营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使胜利油田始终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从胜利走向胜利:“胜利”二字,既是地域名词和企业名称,又具有达到预定目标、取得成就之意,一语双关,意境高远。“从胜利走向胜利”,这是我们胜利油田一个独有的特色和优势。“从胜利走向胜利”,也是江泽民同志1999年视察胜利油田时题词的内容,寓意非常丰富,而且已经深入人心,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形成了共鸣。江泽民同志对胜利油田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使广大干部职工受到巨大的鼓舞,进一步增强了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夺取新胜利的信心和勇气。“从胜利走向胜利”,不仅反映了胜利油田过去几十年的辉煌成就,而且反映了胜利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更大发展,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的雄心壮志、崇高追求和豪迈气概。

二、经营理念:以人为本,科技领先,效益至上,竞争发展 经营理念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理性依据和观念指导,是企业经营管理思想的核心和基础。油田经营理念确定为“以人为本,科技领先,效益至上,竞争发展”,这是油田生产经营的指导思想,是油田改革发展一系列重大决策的思想基础,它在胜利观念形态文化中具有先导作用。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思想的最根本理念,是现代企业管理实践的客观要求。以人为本理念也是我们国有企业的本质特征。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决定了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以实现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为目的,使职工个人价值的实现以企业的发展为依托,从而使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相统一。胜利油田历来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培养塑造职工队伍,选树先进典型。这实质上就是以人为中心,以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凝聚队伍,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油田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要进一步确立人本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的一切活动中,始终把人放在核心位置,把职工看作企业的主人和最重要的资源。在手段上,要强调一切依靠人,着眼于充分调动所有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及合理配置;在目的上,要强调一切为了人,充分尊重职工的尊严、劳动、个性和一切法定权利,追求职工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科技领先: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也越来越成为一个企业有无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决定性因素。胜利油田历来重视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经过油田广大科技人员长期不懈的探索,已基本形成了具有胜利特色的油气勘探开发配套技术系列,对胜利油田的持续稳定发展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油田勘探开发

对象的日趋复杂和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加深,迫切需要创新地质理论以支撑和指导新形势下的勘探开发实践,创新石油技术以形成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优势。要大力实施“科技兴油”战略,密切跟踪国内国际石油科技领先水平,抓住制约油田总体发展的关键技术,以勘探开发、多元经济领域中的技术难题为攻关对象,以地质理论、技术、装备、产品创新为目标,努力实现勘探开发主体技术、多元经济开发技术的战略接替和跨越式发展,争取在各领域内的全国同行业中保持领先水平,形成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掌握先进配套的核心技术,从而不断提升油田的市场竞争力。效益至上:效益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其生存价值主要体现在为社会创造财富,改善人民生活。没有效益的企业不会被社会认可,也没有生存的理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益理应是我们追求的直接目标,只有获得良好的效益,才能增强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也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近年来,油田特别对上市部分提出了“以高效益、高利润赢得高投入、高回报”的经营思想,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效果是明显的。在市场化经营的过程中,要进一步确立“效益至上”的思想,切实从过去以产量为中心转变到以效益为中心的观念上来,把降本增效作为油田经营管理中的第一要务来抓,作为油田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性措施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创造良好效益,为国家多交利润,多做贡献,同时使职工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和改善。竞争发展: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是企业活力的源泉;“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企业一切工作的主题。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以及重组改制的过程中,胜利油田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面对着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而且随着深化企业改革,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成为油田稳定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此,必须牢固树立竞争发展的理念,把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作为自身的根本追求,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油田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同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积极“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实行竞聘上岗,推行“岗效薪点”制,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多能少的新机制,使广大干部职工自觉地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去做,形成“一切围着市场转,一切围着效益转”的良好局面,从而增强自立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推动油田不断实现新的发展。

三、经营战略:打造胜利品牌,实现持续发展经营战略是企业发展的宏观思路和整体的自我设计,反映了企业经营的战略方向和策略原则。油田经营战略确定为“打造胜利品牌,实现持续发展”,这是根据油田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自己的比较优势,作出的事关油田未来发展的筹划和谋略,是“竞争发展”这一经营理念的客观要求和直接体现。打造胜利品牌:品牌是企业的旗帜,是企业生存的重要依托,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它集中体现着企业的形象。知名品牌是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它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在当今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所有知名企业都无一例外地注重打造自己的品牌来提升核心竞争力,以求占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胜利油田作为国有特大型石油企业,向来以实力雄厚、技术先进、攻坚啃硬、重信守诺、敢为人先、乐于奉献享誉全国。今天,胜利油田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必须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精心打造胜利油田的队伍品牌、技术品牌、服务品牌和名优产品,靠品牌制胜,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开拓占领外部市场。实现持续发展:持续发展在这里就是指“可持续发展”。胜利油田作为开发油气资源的能源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内涵发展与外延扩张相结合的路子,一方面要科学合理地开发油气资源,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好资源,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实现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推动油田的持续稳定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使企业具有强势发展的后劲和潜力,保持蓬勃发展的活力和态势,立足胜利发展胜利,跳出胜利发展胜利,积极拓展市场,不断扩大资源,坚持以油为主,实现多元发展。

四、经营宗旨:经济效益最大化,社会效益最优化经营宗旨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目的和意图。油田经营宗旨确定为“经济效益最大化,社会效益最优化”,是“效益至上”这一经营理念的必然反映和追求,体现了胜利油田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经济效益最大化:经济效益是企业追求的最直接目的,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经营宗旨,有利于使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效益中心观念、投资回报观念、资本运营观念、市场利润观念,进而增强创造最大效益实现更大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胜利油田只有追求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才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对油田上市部分来说,就是要集中精力把油气勘探开发水平搞上去,把油气综合勘探开发成本降下来,以高效益、高利润赢得高投入、高回报;对非上市部分来说,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对传统产品进行升级换代,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优化:追求社会效益也是国有企业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胜利油田不仅要大力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努力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而且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提高职工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积极追求社会效益最优化,使国家、集体利益得到充分体现,职工利益得到切实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胜利油田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才能使胜利油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胜利油田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一方面努力完成生产经营任务,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要给社会、职工和股东以最大的回报,真正使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统一起来,从而促进油田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五、经营准则:诚信规范,科学高效经营准则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道德原则和管理标准。油田经营准则确定为“诚信规范,科学高效”,这体现了油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参与国内外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强化自我约束、提高管理水平的现实需要。诚信规范: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是建立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要求企业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法规办事。我国加入WTO后必然要和国际惯例、国际标准接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因此,必须树立诚信规范的经营准则,把“以德治企”与“依法治企”结合起来,坚持以诚信建设为重点,营造良好的企业信誉,不断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树立新的规则意识,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标准的要求,加快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步伐,使油田各项工作进一步走上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轨道。科学高效:科学主要是指经营中的科学决策,这是决定企业经营活动成败的基础和关键。企业只有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才能保证企业“做正确的事”。高效是经营活动追求的目标,高效的含义,一是高效率,二是高效益。坚持这一原则,有利于实现投资回报、投入产出、成本收益的最大化,保证企业能够“正确地做事”,从而使油田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六、胜利文化的核心内涵:创业、创新、竞争、发展胜利文化的核心内涵,是胜利观念形态文化的精髓,是对新时期胜利精神和经营理念、经营战略、经营宗旨、经营准则的高度浓缩,是指导油田改革发展和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主线。创业,是胜利油田的传家宝,创业精神任何时候都不能丢。胜利油田的发展史是一部艰苦创业史,胜利油田的改革发展实践也是一个不断创业的过程。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的要求,“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胜利油田在二次创业过程中,不仅要继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扩大油气资源,进一步夯实油田发展的基础,而且要大力发展多元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自立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继承和发扬创业精神,体现了企业不吃老本、不断发展的自我追求,反映了油田广大干部职工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意识,以及创造新业绩、做出新贡献的积极进取精神。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油田二次创业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全面创新的过程,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的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建立完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和国际标准要求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强化企业管理,以创新精神推动油田生产经营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艰苦创业走向全面创新,体现了现代企业的时代特色和要求,反映了油田广大干部职工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改革精神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思想。竞争,是企业活力的源泉,油田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必须以开放的思维筹划未来,把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作为自身的根本追求。竞争必须诚信、规范。要牢固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大力加强诚信建设,着力打造胜利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不断改善和提升企业形象,进一步增强油田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竞争理念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和企业的经营准则,反映了油田广大干部职工开放的胸襟和讲诚信、守规则的良好道德素质。发展,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主旋律。胜利油田只有坚持发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优化,才能充分体现它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油田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发展作为企业的“第一要务”,大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发展先进的企业文化,实现广大干部职工的根本利益。发展观念,体现了企业的经营宗旨和历史使命,反映了油田广大干部职工创造新的辉煌,实现更大发展,推动油田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重要贡献的价值追求和崇高理想。

第五篇:红色经典的文化意义阐释

红色经典,这本是一个后文革词汇,却蕴涵着与现实相连的文革记忆。最初(1980年代)被用来指称文革中出现的样板戏;后来(1990年代以后)被怀旧情绪驱使着的人们,泛化推广到用它指称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精神指导下创作的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普通工农兵生活的典范性作品。不同时期的作品被冠以相同的称呼,说明两者在其基本理念、价值取向(社会理想、道德继承)、创作范式、美学风格上存在某种内在同一性。四川红色之旅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事迹,是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崇高理想、钢铁意志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勇向前的精神象征,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历时两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三大主力红军在四川境内先后战斗、生活了一年零八个月,行程一万五千里,足迹遍及近70个县。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彝海结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的壮举;会理、两河口、毛尔盖、巴西等重要会议;红军三大主力的两次胜利大会师都发生在四川这块热血土地上。四川是长征经过地区最广、时间最长、最艰苦卓绝、最可歌可泣的省份,十几万巴蜀儿女参加红军,9万余人壮烈牺牲。同时,川北还是红四方面军创建的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川陕苏区的中心地区,红军在这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苏维埃政权体系,制定了土地法大纲。

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人杰地灵,不仅诞生了朱德、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孕育了郭沫若等革命文化战线上的旗手,培育了刘伯坚、江竹筠等一大批为革命英勇献身的英烈。

四川是中国西部的人口和资源大省,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人口8700多万,有14个聚居的少数民族,有全国第二大藏族区、最大的彝族区和唯一的羌族区;水能资源“富甲天下”,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4地6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9座、国家级旅游景区138处。

四川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红色文化与雄奇秀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巴蜀文化和绚丽的民族风情有机结合,交相辉映。全省红色旅游将形成“长征丰碑、伟大故里、川陕苏区”三大红色旅游板块、六个红色旅游区、八条精品红色旅游线和三十六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发展格局。

红色经典的文化意义阐释

九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组织下,中华民族进行了波澜壮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所创作的歌颂人民、歌颂共产党、歌颂革命、歌颂社会主义建设、歌颂光明进步等优秀文艺作品,也就是优秀的革命文学艺术,都是属于红色经典的范畴。红色经典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记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见证。

对红色经典的解读,从它的诞生起,就存在着诸多不同的声音。有的以唯艺术的观点认为红色经典缺少艺术性,没有对丰富的人性进行揭示,缺少血肉丰满形象的塑造;有的认为红色经典作为革命的文学是政治的传声筒,失去了文学自身的特性„„等等。而今天,有的则在以戏说的态度叙述革命历史,对红色经典的改编增加了娱乐的成分以满足人们的消遣需求,从而削弱了历史的沉实感和厚重感,使人们不能深刻感知沧桑的岁月,苦难的生活,坚毅的人民,伟大的革命,不屈的民族。深刻的革命意义被简单化、平面化的娱乐情趣所释稀消解。

时过境迁,今天当我们从宏观的革命背景中审视、解读这些红色经典的时候,我们已经远离了战场的硝烟和拼杀,已经远离了生活的艰苦和悲壮,而是处于信息经济时代,从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的现实出发,更多的是基于文本的阅读集中关注艺术的意义。实际上,“知人论世”,阅读也同样如此。如果不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实际,不了解作品产生的背景,就不可能深入认识革命的内涵,自然也就不可能认知红色经典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尤其是它们所彰显出的民族生命的顽强、大无畏的革命气概、不屈不挠的进取意志、善良美好的人性和热爱和平的真挚。

一、红色经典塑造了生动鲜活的人民形象九十多年前的中国是一个政治昏聩的时代,又是一个内忧外患、饥寒交迫、民不聊生的时代。人民要生存,民族要发展,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题。以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先进力量,担负起了拯民众于水火,挽民族大厦之将倾的历史使命,以新的思想启迪民众,向腐朽的封建势力进行着决绝的斗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经典深情地关注劳动群众的生存状况,有的表现黑暗势力压榨下的穷苦悲吟,控诉社会的腐朽堕落;有的则歌颂解放区的天,对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翻身当家作主人的新面貌进行纵情歌唱。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引导下,“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毛泽东)文学艺术塑造人民形象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一大批折射着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人民形象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文艺为人民大众的创作实践得到了充分落实。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推动力,同样,反映社会转型期人民的命运、心理等运行轨迹,深层表现改革开放百姓思想律动的作品层出不穷,真实叙述了时代的沉重翅膀和涅槃后的飞翔。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革命文艺一直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指导思想,以人民形象尤其是劳动人民为主体形象的文艺创作倾向得以确立、发展、繁荣,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文艺发展史上的新景观。

二、红色经典洋溢着浓郁的爱国之情“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紧逼,封建统治日益腐败,祖国山河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倍受奴役。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迫在眉睫。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胡锦涛)列强的骄横,民族的危亡,极大地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在‘五四’以来的文化战线上,文学和艺术是一个重要的有成绩的部门。革命的文学艺术运动,在十年内战时期有了大的发展。”(毛泽东)无数仁人志士以革命文艺作为战斗的武器积极地参与到火热的斗争生活中,为民族的富强呐喊。在面对日寇铁蹄蹂躏,国土沦陷的艰难时期,一大批文艺作品充溢着高涨的爱国激情,张扬着不屈的民族精神,掀起黄河咆哮的连天巨浪,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儿女们向侵略者勇敢地进击。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还是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革命文艺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向世界倾诉了中国人民热爱家园、建设祖国、追求和平的真挚感情。不胜枚举的表现爱国主题的红色经典,展示了对祖**亲的挚爱,宣扬了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唱响了高亢的强音。

三、红色经典张扬着豪迈的革命激情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夺取政权,而是真正意义上的除旧布新,是新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诞生,是新文化的崛起,是新的生活观念方式的改变。共产党人是真正的革命者,他们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革命文艺秉承这一革命激情,散发着豪迈的气势,形成了革命浪漫主义的艺术特点。在战争年代,“对于敌人,对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一切人民的敌人,革命文艺工作者的任务是在暴露他们的残暴和欺骗,并指出他们必然要失败的趋势,鼓励抗日军民同心同德,坚决地打倒他们。”(毛泽东)革命文艺以战斗的精神,承载着匕首、投枪、机关枪的功能,向敌人进行勇敢地冲锋。在和平时期,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改造,革命文艺又以革命的激情,鼓舞人们发扬革命精神,向生产进军,向自然进军,积极建设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伴随着轰轰烈烈的社会革命和生产革命的浪潮,红色经典始终以充满高昂革命激情、拥有磅礴雄浑气势的形象催人奋进,一往无前。

四、红色经典葆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共产党成立之初,只有几十个党员,与强大的反动势力比较是何等的弱小。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有着坚定执著的理想信念,不论斗争生存环境多么艰苦恶劣,始终恪守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为人民谋利益,为民族崛起,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鼓舞下,历经千辛万苦,逐渐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终于形成洪流滚滚,所向披靡的强大力量。中国革命的成功是共产党人的胜利,也是人民的胜利,更是坚定的理想信念鼓舞下的胜利。在新中国建设时期,也是在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鼓舞下,全国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攻坚克难,敢于在一张贫穷的白纸上书写最新最美的图画。革命文艺塑造了大批的革命者形象和建设者形象,表现他们不管处于何种境地,都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对革命无限忠诚,对实现共产主义殒身不恤。以满腔的热情兢兢业业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在工作中闪烁青春的光彩,彰显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红色经典记录了战争岁月革命者用血肉之躯书写的理想信念,表现了和平年代普通劳动者用汗水浇灌的理想信念之花,展示了一个时代从革命者到人民大众充实、健康、高尚的精神世界。

五、红色经典澎湃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九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中国革命始终呈现出蓬勃向上,生生不息的旺盛活力。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其科学的精神滋润人们的心智,赋予人们认识社会改造客观世界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仅给予人们认知、把握世界的方法,更给予人们洞察客观事物规律的能力,从而使人真正成为生存中的思想解放和实践自由之人。比较以往的任何革命运动,革命的任务、方向、目的从来没有像在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蓝图如此清晰、规划如此科学、目标如此远大、成功如此巨大。革命的清醒产生革命的乐观,因此,在磨难时期,共产党人是胜利舍我其谁的乐观;在顺达时期,共产党人是忧患意识基础上的乐观。无论何时何地,革命者永远达观、坦荡、年轻。革命文学积极地阐发着这一乐观生活态度,不管是战争年代的战士还是和平时期的建设者,所有的正面形象无一不是生活的乐观者,工作的热情者,事业的追求者。他(她)们的心灵是那样的纯洁,一切听从党召唤,把一切献给党,以无限的奉献为着人民,为着祖国,为着社会主义。红色经典所澎湃着的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是对那个时代革命者精神世界心理律动的真实写照,透视出他们有意义的生活观、价值观和大公无私的境界,深化了对革命意义的理解和阐发。

今天,当我们重温红色经典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封建腐朽势力的专制,更加铭记日寇铁蹄的残暴,更加感动两万五千里长征的雄壮和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诚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许多让人们不会忘记的挫折教训,有的甚至是血的烙印,无论是极左还是极右都使革命付出了沉重、惨痛的代价。这些永远都是人们苦涩酸楚的回忆。但是,毋庸置疑,九十多年来革命和建设所包容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的磅礴大气,它所代表着先进文化的意义,永远是后人应该汲取的宝贵财富。随着时代的发展,红色经典拥有无限的魅力依然会给我们无尽的启迪和动力。所以说,弘扬红色经典,可以使我们树立民族自豪感,形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铸造与时俱进的革命品格,拥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相反,任何以简单化、平面化的娱乐情趣释稀消解红色经典的作为,都是对历史的不知,或者说对其中深刻意义理解的偏颇。

重视红色经典是因为它恪守这样一个原则———“我们民族的灾难深重极了,惟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能够引导我们民族到解放之路。”(毛泽东《新民主义论》)敬畏红色经典是因为它为着这样一个目标———“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这就是说,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一句话,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同上)感动红色经典是因为它给与我们积极向上的动力,承载着复兴民族的使命和责任,激励我们弘扬真善美,追求幸福的生活。铭记红色经典是因为它使我们进一步树立民族自豪感,提升民族文化的自信、自觉和理性,形成自强不息的人生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铸造与时俱进的革命品格,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旗,坚定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积极参与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潮流中。

浅谈“红色经典”

红色之惑

20世纪末以来的文化艺术界,在文化市场掀起了“红色经典”的浪潮,在不断地涌现十分成功的影视书籍作品的同时,一些质疑“红色经典”地位的质疑回声不断。“红色经典”引起了娱乐界“乱花迷眼”的局面,实质反映出理论界厘定“经典”品格和“红色经典”经典气质的困惑。

为何经典

“红色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应该是自20世纪初开始的几代人不断地努力、奉献、牺牲的结果。评定是不是经典作品是有一些大家共同认可的条件特征的,诸如经典文本所应具有的超越时间性、内涵普适性、民族文化史诗性的等品性。就红色经典而言它具有时空上的超越性,因为它不可避免的或深或浅的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痕;红色经典的作品在认识结构、知识水平、世界观、价值观等形成了一定的系统,并且普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红色经典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人们所遗忘,也没有因思想原则、舆论的变迁而过时;“红色经典”以经典的方式触及、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展示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同时又具有“超越而开放的人类文化品格”,渗透着人类、民族和个人生存与命运的深层关系,揭示了人类精神探索的伟大历程,是推动人类走向文明的有力力量。任何一个文化都有其经典。经典的产生都要经过相当漫长的时间,通过历史的积淀与考验,大浪淘沙,千锤百炼,真金闪烁,终成正果,堂皇步入经典之殿堂,被后代景仰、供奉,反复诵咏,成为文化传统中的瑰宝和精华、文明的象征。

经典产生的必要

红色经典的产生是历史的必要,在那个由传统经典文化导致政局动荡的年代,红色经典就是对传统经典的批判和否定,但只是局部的否定,可以说红色经典是基于传统经典文化而超越于传统经典文化。历史的车轮在转,一个时代更替又一个时代,前一个时代在传统经典的掌控下走向了灭亡,而新的时代要靠新的经典来开启,红色经典就这样应运而生。可以说红色经典创造了一个时代的思想,没有了封建思想的束缚;没有了陈腐的世界观、人生观的禁锢;没有了腐朽的三大主义的羁绊。剩下的是思想的解放、言论的自由和与这个时代的相契相和。

我个人比较喜欢《毛泽东诗词》,这是毛泽东同志一生戎马的见证,也可以说这是整个红色经典的演变。诗词中包含了太多的红色革命、红色精神以及红色经典中的世界观、价值观,是毛泽东思想的完全体现。像《沁园春·雪》中写的那样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虽然他们有无数的辉煌但终化作尘土、成为过去,而我们要向前看,实力在发展当下最重要,故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又像“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地主鞭”则反映了农民翻身做主不畏强暴斗地主的豪迈激情。还有“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还有“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或许有人会觉得《毛泽东诗词》的文学成就高于红色经典的成分,它不像其他的所谓红色经典的书籍《红岩》、《林海雪原》一样,能够很好将红色经典的部分表现出来。但我总觉得《毛泽东诗词》确实跟随着红色经典成长的,从开始的革命思想的引入、思想解放的宣扬,到后来的革命的发展壮大、敌后根据地的形成。丛红军长征的艰苦到土改时农民的欢心鼓舞。一本诗词,一段历史,一种精神,一个时代。

红色重生的原因

红色经典在毛泽东百年诞辰之后逐渐出现在文化舞台上,由此也带来了很大商业契机,吸引了无数的关注与传承,然而由于红色经典作品德泛滥与商业化的加重确使红色经典出现了后现代的文化色彩,不再具有以前那种纯粹的精神色彩了。红色经典中的那些平等观念、道德思想主义、民族主义确在受着商人们的包装和毁改,变得不伦不类。

应该如何继承经典

经典不是真理,只能说它有某些优越性,不一定是完全没有缺点错误的。就像传统经典文化一样,它的优越性绝对要高于红色经典,因为它传承了几千年。但红色经典有它的先进性,因为它是在与时俱进中产生的,但并不表明它是完全的正确,真理是要靠时间来检验的。正确的精华我们要保留,错误的糟粕我们要坚决剔除,来保证红色经典的纯粹性。

一代又一代过去了,红色经典传承的重任又落在了我们的肩上,不知道我们是否有能力唤起红色经典时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也不知道我们是否能保证严肃的历史记忆和反思不完全演变成脱离现实的怀旧时尚。但我坚信这样的时代、这样的经典、这样的一群人会创造别样的辉煌。

著作《红色经典》

红色经典这本是一个后文革词汇,却蕴涵着与现实相连的文革记忆。最初(1980年代)被用来指称文革中出现的样板戏;后来(1990年代以后)被怀旧情绪驱使着的人们,泛化推广到用它指称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精神指导下创作的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普通工农兵生活的典范性作品。不同时期的作品被冠以相同的称呼,说明两者在其基本理念、价值取向(社会理想、道德继承)、创作范式、美学风格上存在某种内在同一性。

属于前者的有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主演刘庆棠)《白毛女》、现代京剧《红灯记》(主演钱浩亮、刘长瑜)《智取威虎山》(主演童祥苓)、《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后加上《龙江颂》《杜鹃山》(主演杨春霞)《平原作战》《磐石湾》、交响音乐《沙家浜》、钢琴伴唱《红灯记》(钢琴演奏殷承宗)、钢琴协奏曲《黄河》(同前)。

属于后者的有小说《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柳青)《山乡巨变》(周立波)《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被合称为“三红一创,山青保林”)《上海的早晨》(创作于1950年代)《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949年以前),电影《中华儿女》《铁道游击队》《烈火中永生》《红色娘子军》(导演谢晋)《英雄儿女》(创作于文革前)《闪闪的红星》(文革中)《开国大典》《解放战争三部曲——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周恩来》《焦裕禄》(文革后),歌曲《义勇军进行曲》《东方红》《保卫黄河》(1949年以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唱支山歌给党听》(文革前)《党啊,亲爱的妈妈》《春天的故事》《我的祖国》《走进新时代》(文革后)。

由于文革十年反复播放样板戏,人们已经养成听唱的下意识习惯,1976年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样板戏的选段仍然被照常播放。曾陆续引起巴金等人的批评,遂渐次淡出。1980年代晚期开始有人(崔健)试图以翻唱《南泥湾》等方式,对被认作神圣的红色经典进行解构;后来这成了一种经常性的创作(对此当时的批判声极其强烈浩大,其后渐次式微)。这种诉诸感性的颠覆方式(文学方面以王朔为代表)比理性批判的效力更大、更直接。1990年代以来,红色经典在市场冲击下感到惘然的人们和演艺界借助市场运作手段经营两股动力推动下,出现微弱复兴迹象。从2002年到2004年的两年间有近40部“红色经典”电视剧列入规划批准立项,共约850集。2003年初文学杂志《江南》刊载取材自同名戏剧又加以改写的小说《沙家浜》,引起了一场反对戏说、侮辱红色经典的轩然大波。沙家浜镇、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分别向《江南》杂志社提交了抗议书。包括《芦荡火种》的原作者文牧先生的夫人以及上海沪剧院的党总支书记金女士在内的人士,均对所谓“戏说”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和谴责,文牧夫人则表示保留法律追诉权。

2004年中国国家广电总局颁布了《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禁止戏说红色经典。认定这些改编电视剧存在着“误读原著、误导观众、误解市场”的“低俗化”问题,改编者没有理解乃至歪曲了原著的核心精神、表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本质。片面追求收视率和娱乐性,在主要人物、英雄人物身上编织太多情感纠葛,刻意挖掘所谓“多重性格”,在反面人物塑造上又追求所谓“人性化”,肆意扩大原著容量,“稀释”原著,影响了原著的完整性、严肃性和经典性。但也有批评说,“如果红色经典真有什么‘亮点’,它也来自国家意识形态的强力渗透和侵犯,来自民间意识在审美形态上依然被顽强地保持并制约所谓革命文艺路线的限制”。“应该让历史来检验,而不是急于禁止。”围绕这一冲突,官方意识形态、商业运作和民间批评者间的纠缠、紧张,还看不到终止的迹象。

《红色经典2009》新梁祝组合 简介

专曲简介《红色经典2009》是一首由郑俊海先生改编,新梁祝组合演绎,特别为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献礼的专曲!

当这首吸取了众前辈音乐家精髓的佳作由这对幸福甜蜜的爱乐组合用和谐之声传递出来时,就形成了新时代新一代人对“红色经典”的和平诠释。

歌曲以《今天是你的生日》为主线,精选出大家耳熟能详、广为流传的经典革命歌曲,进行编排串联,词曲紧密连贯,衔接过渡自然,创意新颖鲜明!

此歌在多个电台滚动播出传唱后,成为2009年唱响全军的爱国歌曲串烧!也是网络第一首超经典的4分钟内12首中国革命歌曲大串烧!

红色经典中的稀世孤品??耗时四年完成的牙雕邮票

红色经典中的稀世孤品??耗时四年完成的牙雕邮票

由上海著名海派工艺大师耗时四年完成的牙雕邮票全中国独一无二,这套创作于1976年--1979代的《毛主席一生》100枚纯手工雕刻的牙雕工艺邮票。1997年8月曾经在北京参加国家文化部组织的重大展出引起轰动,引来12万中外观众前来观看,豆粒大小的“开国大典”“全国山河一片红”等红色经典作品成为人们争相观看的珍品。被中央电视台、新民晚报,中国石化报等誉为是用“独特的工具、独特的材料、独特的艺术手法、独特的纪念形式制作的一套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观赏价值、收藏价值”的稀世孤品。

这套《毛主席伟大一生》100枚纯手工雕刻的特种材料毛章(牙雕邮票)内容从1893年毛泽东出生地韶山刻起,直到毛泽东逝世。时间跨度84年,是中国历史上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段现代史。其中毛泽东手迹,林彪题词等已成为历史的见证。它反映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历经苦难,浴血抗争的一段现代史。

内容主要有:韶山诞生、南湖红船、安源煤矿、秋收起义、遵义会议、红军长征,雪山草地、重庆谈判、全国抗战、百万雄师过大江、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开国大典、访问苏联、抗美援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炮打司令部、接见红卫兵、全国山河一片红、上山下乡、毛泽东逝世。其中不少珍品创造了几个世界之最:最小的毛主席头像(0.3平方毫米)、最小的全国地图(只有0、2乘0、15毫米大小,2根头发丝宽。),最多的色彩28色(毛主席和林彪接见红卫兵),最奇特的是“南胡红船”的湖水在晚上会发出荧色的“夜光”,韶山前的水塘会发出夜光,还可以看到一种宋代哥窑名瓷上开裂花纹的效果,具有名瓷哥窑开裂花纹的独特美。

材料是用整段象牙中最贵的一段切割成邮票形状,6乘以9毫米(全套100枚)

《人民日报》评论“红色经典”

从《小兵张嘎》到《铁道游击队》,从《永不消逝的电波》到《闪闪的红星》,那些伴随新中国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革命题材电影,如今成了“红色经典”。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编、翻拍“红色经典”成为影视剧艺术生产领域的一股潮流。这一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转型时期的中国多元话语意义相互影响的 结果。也有人认为改编“红色经典”之所以成“风”,是因为改编者发现了“红色经典”原本被掩盖的商业价值。因为“红色经典”都弘扬集体英雄主义,且本身是排斥商业话语的,而改编者的辩证法却认为从集体英雄主义中,可以挖掘出个人英雄主义,从“高大全”式的人物中,可以挖掘英雄多重性格的一面;从不食人间烟火的英雄中,可以挖掘出七情六欲。所以改编“红色经典”有卖点,有市场。

因此,“红色经典”经过如此这般的改编,“误读原著、误导观众、误解市场”问题也随之产生。一些“红色经典”开始“变色”、“变味”:革命故事与英雄事迹被大众消费文化的写手所改写,成为政治话语、革命话语与商业时尚话语的奇特结合物。在一部分人看来,“红色经典”不过是包装过的特种大众消费文化快餐而已,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原著的完整性、严肃性和经典性。如今,不少“红色经典”改编之作不成功,除了受经济利益的诱惑,创作者心态浮躁之外,受西方文艺思潮影响出现的文艺思想混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些改编者想当然地认为“红色经典”都是公式化、概念化的,因而“理直气壮”地对作品进行所谓的“修正与补充”,而不惜与这些作品诞生时社会大多数人的审美愿望唱反调。须知,这些红色经典是一个时代人们的理想追求、青春愿望,浸透了当时人们深厚的感情,要颠覆这些东西,自然与历史真实和生活真实不符。有些翻拍作品,一味为了收视率等所谓市场需求,而对原著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胡改乱编,想当然地杜撰所谓人性内容,随意增添爱情“佐料”,淡化甚至消解原作的精神立场,以达到纯粹消遣、娱乐,迎合市场的目的。如此这般翻拍的所谓“红色经典”已经变色、变味,自然要受到社会舆论和广大观众的抨击。

毋庸置疑,站在今天的历史角度,重新观照过往的“经典”,不失为成功的艺术之路。这些年对“红色经典”的改编,也不乏成功之作。这种改编不仅在内容上丰富了原作,还为传统的阶级叙事添加更多的人性叙事或文化叙事,通过叙事角度的改变,使原作的意义得到转移和深化。比如根据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青春之歌》,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电视剧《冰山上的来客》等,都获得了广泛的好评。2000年根据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很好地融汇了建构式改编的各种要素,成为名著改编的佳作,既得到了来自各方很好的口碑,又赢得了好的收视率。

“红色经典”是中国社会生活中一种独特的文艺现象,它包含了太多历史的记忆,也包含着一个民族视为至宝的精神财富。重拍“红色经典”是对红色原著的激活和重建,有利于新的历史背景下红色原著的传播,并对当下的意识形态格局、民众精神图谱和文化艺术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力。正如一些学者强调的,“改编者有责任尊重这种记忆”,在精神意义上保存经典的原汁原味。“红色经典”的改编应该在充分吸收原著精髓和美学内涵的基础上有所取舍、有所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艺术创新和商业利润的双赢,“红色经典”才能真正“红”起来!(据2009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作者:马忠)

让红色经典融入世界先进文化

——走中国特色民族精神拓展之路

这故事承载着抗争的不屈与血泪;

这画卷铺展着激越的奔腾与奋起;

这旋律指引着未来的蓬勃与恢宏。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唱红歌、演红剧、传送红色短信„„成为中国社会的文化主流。中国人民沉浸在红色的海洋里。回顾着激荡的岁月,展望着美好地前景。

红色经典作为文艺百花园的奇葩,伴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历程而成长、发展起来;民主革命民族战争,红绸舞动硝烟烽火;祖国建设宏图伟业,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改革开放面向大海,红歌嘹亮穿越时空。一条红色经典的文化创作之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孕育熏陶下,成为鼓舞激励中国人民不断走向复兴的精神家园。无数的事实证明,红色经典更会伴随着中国融入世界民族之林不断进取的步伐,被更多的人们认识到它代表世界文化发展方向的先进性。

红色经典,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深扎根出新枝

红色经典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二十世纪初,中国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之中,四万万同胞要做亡国奴,中国传统文化同样遇到灭顶之灾的危急关头,红色经典似傲霜寒梅从中华民族文化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生发出了新枝条,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一经问世便散发着璀璨的光芒,爆发着勃勃的生命力,以灯塔、以火炬、以长城捍卫着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保家卫国的昂扬斗志。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体现在:以民族大义为己任的气概;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价值观;以坚强不屈、抵御外辱、格守信义的气节;以血浓于水薪火相传忧国忧民的责任感,使我们的文明史、发展史清晰可见,不断积累着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孟子的:“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文天祥的《正气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等等。成为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基因密码和强大精神支柱。成就了中华民族矢志不渝,坚贞不屈的民族个性。红色经典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注入了强大的战斗性和时代性,对中华文化的包容转化和与时俱进起到了大融合大促进作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红色经典的创作,无时无刻不在给红色经典的创新提供着清冽的源泉。

红色经典是中华民族为追求民主、自由、进步,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创造的新精神家园。它引领和树立起了中华民族的信心与斗志,是由精神洼地到精神高地的最彻底的突围与筑造,是中华民族在精神领域的一次长征。正是中华民族愈挫愈奋的特点,在精神上首先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枷锁,有了自己的理想和主义,自己做了自己的精神主人,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红色经典,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凝大气倡和谐

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经典,一定是代表了世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社会被西方列强所分割、包围,就是一些今天看来的的弱国、小国,也能对我们指手画脚、趾高气昂。中国的官员百姓无不仰人鼻息,看洋人脸色喜好而行事。其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文化的没落,闭关锁国致使眼界思维被世界先进文化所抛弃。由于文化的落后,生产关系严重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落后挨打已是在所难免。

中国的知识分子,有抱负、有责任感的仁人志士苦苦求索着救亡图存的道路。这条道路从文化开始,出现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创办的《新青年》、《湘江评论》等,红色经典开始了萌芽。五四运动的爆发可以说是对新文化启蒙运动的检阅。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更是举起了先进文化的旗帜。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描述了中国共产党和她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该书在西方引起了轰动,以致罗斯福总统三次召见他。这是因为罗斯福已敏锐的意识到中国的大西北正在萌动着先进文化的曙光。《毛泽东选集》至今仍在世界各地出版,深受中东、拉美、非洲等地区国家人民的欢迎,也在于他的普遍真理与当地当时紧密结合的指导意义。

当《我的祖国》、《长城》、《长江之歌》、《黄河谣》以长城、黄河、长江中华民族隽永符号为背景的歌曲、影视剧,唱响国际舞台的时候,让我们回过头来设问,假如红色经典违背时代发展潮流,不能代表人民大众的利益,不能代表人民的心声,怎么可能在世界列强的文化包围中首先取得突破和胜利呢?历史告诉世界,由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解放战争的重大胜利,极大的推动了全世界范围的反殖民地运动,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彻底改变了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受帝国主义列强独霸专制奴役的世界政治格局,世界人民从此获得了自由民主的人权和发展权。(今天,这些刚刚被迫放弃了殖民地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摇身一变动辄以人权卫士出现于国际舞台上,就让人感到可笑和无奈,感到无耻和悲哀。他们为什么敢这样肆无忌惮的高喊,而我们为什么不能问,是谁给世界带来了人权和发展权呢?)不仅如此,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还毅然承担了国际共产主义义务,在自身极度困难的情况下,通过直接参与,取得了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战争的重大胜利。战之能胜,和则能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还是国与国之间相处的典范,将中华文化中“和”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这就是中国红色经典对世界先进文化的巨大贡献,对世界一切追求自由平等民族和人民的引导。

中国革命的反动派们常说:“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宣传很厉害,这不是恰恰印证了中国共产党掌握了先进文化的真谛和事物发展的规律吗?否则,怎么可以团结一切争取自由平等追求幸福生活的人民?怎么可以团结全世界无产者?如果没有实际意义,没有先进性,不能代表世界潮流,就不可能突出重围,就不可能建立新中国,就不可能走上世界舞台,中华民族就不可能成为世界民族之林的一员。

红色经典,民族复兴强大基石,真善美是底色

红色经典艺术超越时代,超越民族,超越经济,超越智慧。他蓬勃的生命力使无数的人民,无数的青年受益匪浅。

今天,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国所处的国内外环境需要有强大的、先进的文化为指导。同时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类矛盾凸显,各种诉求显现,各种思潮奔涌,这些都呼唤着我们的民族文化有一个大的、适应时代的发展跨越。事实和实践都证明红色经典可以承担起这样的重任。

红色经典的生命力体现在不断创新上。以红歌为例,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代表作。红军时期的《十送红军》、《红军战士想念毛泽东》、《红星歌》;长征时期的《映山红》、《过雪山草地》;抗战时期的《保卫黄河》、《在太行山上》、《二月里来》、《游击队歌》;解放战争时期的《延安颂》、《南泥湾》、《东方红》;国内建设时期的《边疆处处赛江南》、《工人阶级硬骨头》;从涉及的人群看有唱给少年儿童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爱北京天安门》;有唱给解放军的《人民军队忠于党》;有唱给农奴的《翻身农奴把歌唱》;有唱给工人的《我为祖国献石油》;有唱给农民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等等。今天中国的舞台上活跃着《建国伟业》、《建党伟业》、《开国大典》、《中国1921》、《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旗帜》、《高高飘扬的旗》等等这些以以激情年代、祖国建设、改革开放等为背景的艺术创作依然是那么打动亿万观众,动人心弦。可以说红色经典无论是歌曲、电影、舞蹈、美术、摄影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各个方面。红色经典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结合当时的背景,创作出了代表时代,反映主旋律,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经得起各种考验的作品。红色经典始终代表着时代的主旋律,是一艘凝心聚力的航船,是一条铺向幸福远方的金光大道。

红色经典的生命力体现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每天都有许多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的民间文艺爱好者们,自发的组织聚集在一起,唱着一首首老歌。围观的人们沉浸在那久远的旋律之中,回到那或战斗的、或建设的、或成长的、或学习的年代。每一句歌词,每一个音符总能引发无数感慨,听了这些歌曲总是充满激情。

红色经典的生命力体现在真善美上。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的著作,今天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那朴素的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文章,读之、诵之总让人深受启迪。这种文风实际是作风和人格魅力的体现。毛泽东的诗词、书法无不透着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情怀;吴印贤、徐肖冰、侯波的摄影作品以艺术家的浪漫和革命者的使命,忠实的描绘了领袖们在充满烽烟的燃烧年代珍贵的历史画卷;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赵树理、马峰等以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为背景,讴歌了人民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真实、风趣、朴素、自然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生产、生活。从《黄河大合唱》拉开一个民族的怒吼的大幕,到《红色娘子军》把中华民族最柔美、最坚强的一面展现给了世界,再到《丝路花语》、《大梦敦煌》赋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崭新的生命华章,走遍四海五洲。这一幅幅激荡动魄的图画在我们的脑海中翻腾,这一首首乐曲在我们的耳畔回响,当一个民族创造的艺术经典有了真善美的底色,他所代表的文化融入世界舞台,那么这个包容大气迈出了自信坚定步伐的民族走向复兴还会遥远吗?

红色经典,了解历史建设祖国,金钥匙开未来

当今世界,阵营和思潮的交锋与斗争一时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呈现了多元化,多样性,隐蔽性,模糊性等特点。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阵营和思想的界限不是那么分明,这就给别有用心者更大的活动空间。在这场新的斗争中,阵营所包含的人群,思想所包含的文化,显得尤为重要,争夺的焦点就是青少年一代。

青少年是未来的宝藏,谁去开发它,谁就可以得到未来。美国肯德基快餐店,今年在甘肃兰州走进小学校园,在学校举行唱京剧,说京剧常识活动。并且把肯德基的一些小奖品和他们的文化很好的融入到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传播给了我们的少年儿童。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一定是巨大和深远的。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有时候特别佩服西方文化的渗透能力,他们会绕弯子,不直接却持久。不象我们一动心思,人家马上就会防着。他们会用我们的文化外衣,包裹他们的战略目的。

一个民族只有他的青年一代了解、理解本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并且具备认同感。这个民族才能有持续的发展能力。在建党九十周年前夕,中组部发布数据,2010年全国发展党员307.5万名,其中大学生党员123.6万名,占40.2%;35岁以下党员251.6万名,占81.8%。这是一个政党对这个民族新兴力量的强大吸引力。首先,是我们的青少年要有历史感,知道我们的民族是从哪里来,现在到哪里去。其次,要有民族自豪感,中华民族的优秀不仅在物质的创造,更在精神的创新,而这种创新是符合时代和世界发展的趋势的,也是符合青少年成长需要的。红色经典就是青少年打开我们民族思想文化宝库的金钥匙。

世界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竞争,必然是思想文化的竞争。红色经典在中国的广泛影响力,是中华民族的思想宝库,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这是任何国家和政权都无可比拟的。她穿越时空连接过去与未来。她超越了民族语言的界限,成为一切追求进步,追求自由,追求平等的人民的共同审美享受与情操陶冶的滥觞。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在《bolshevism的胜利》一文中写道:“试看将来的寰球,必将是赤旗的世界”。这是红色经典文化的未来。

传承红色经典文化?共建共享精神家园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此次会议的召开吹响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号角,指明了建设文化强国的道路,提振了继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信心。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红色经典文化是近代中华民族的思想结晶和精神核心,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典型代表。然而,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红色经典的传承遭遇了挑战,网络恶搞“雷锋为了爱情而奋斗”、“潘冬子做明星梦”,这些恶搞、破坏性改编正在洞穿文化底线。与此同时,红色经典文化没有与时俱进,依旧刻板严肃,故步自封,缺乏原创力,成为红色经典文化传承的瓶颈。? ??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传承创新优秀文化传统。弘扬红色经典文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要求,弘扬红色经典文化就成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题中之义。时至今日,红色经典正在淡出青年人的视野,走向被遗忘的角落。这不免让人痛惜,更引人愤醒,如何让红色经典文化重回故里,成为现实话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红色经典文化应与时俱进。随着文化产品的日益丰富和多元化,人们的文化选择变得多样。红色经典文化往往过于严肃刻板,缺乏时代感,不能与当今现实社会形成衔接。这种发展上的滞后性,使得红色经典文化原有魅力失去了光泽,仅存有旧的时代印记,难以融合到当今时代。因此,红色经典文化应与时代相结合,如《智取威虎山》经典国粹曲目糅合进交响与民乐,淡化口号似的表演,运用现代舞台声光电技术,就能打造出现代感的国粹,更容易为青年人所接受。

? ??红色经典文化应走向大众。脱离人民群众的文化不是经典文化,脱离基层的文化不是大众文化。红色经典文化要走群众路线,走向大众化,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唱响红色主旋律,营造红色文化大氛围。

? ??红色经典文化应富有创新性。缺乏原创力的文化犹如“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食物。要让红色经典文化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鲜活力,就必须勇于创新,将将鲜活生动的现实社会与红色经典文化衔合起来,打造引领社会进步的先进文化。如红色频道的开办不能强加意识,剥夺观念选择权,而应创新经典节目,开设富有内涵而又有独创性的栏目,用红色经典的原创力吸引观念,让观众主动选择红色频道。

红色经典文化的传承创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工程。红色经典文化建设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同舟共济、合力建设。红色经典文化真正得以传承,才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目标的实现!突出红色文化打造红色经典

中国革命纪念馆专业委员会会长孙洪斌:要充分发挥革命纪念馆的红色资源优势。一是红色文化的载体建设。红色文化的载体建设,具有全方位、综合性、系统性特点,它既有若干物质层面的“硬件”建设问题,又有多元的精神层面的“软件”建设问题。二是红色文化的传播工作。要使革命纪念馆红色文化的传播,达到一个更好的教育成效,要让游客在红色之旅中受到心灵的感动和汲取奋进的精神动力。三是红色文化的践行实效。红色文化的作用还在于 “内化于人心,外化于人行”,最终要落实到人们的言行举止和精神层面上来。要通过长期的道德文化传承,先进英雄人物的事迹感染、日常行为的有素训练,从而不断夯实社会主义文化教育的基础,不断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不断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上进心。要以新时期革命纪念馆的精神塑造为内涵,寓教于乐,寓德于游,力求做到“四个结合”。一是革命纪念馆的陈列布展与艺术手段相结合,增强艺术阳光的穿透力和感染力。二是红色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增强科技雨露的渗透性和融合性。三是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休闲旅游等相结合,提升旅游的观赏性和知识性。四是红色文化与特色文化相结合,展现纪念性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四川红色文化的历史回声 ——写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在四川苍溪红军渡纪念地,拥有2000平方米的将帅台,旨在纪念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元帅等将领和八位1965年以前被授衔的苍溪籍将军。他们是当年浴血征战的广大红军官兵的杰出代表。将帅台后侧的巨型岩壁铭刻着一个色彩斑斓的大“红”字,凸现出苍溪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积淀,寓意红军将士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用无数宝贵的生命和鲜血染红了苍溪的山山水水,迎来了红色政权的诞生。

在汉语文化中,“红”是早期太阳图腾的符号。具有特别突出的联想意义和民俗意义。20世纪初叶,“红色”一词开始成为汉语史上最具褒义的色彩语码,因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出现“红旗”、“红军”、“红色暴动”、“红色苏维埃”等一系列新符号、新语汇,标志着“红色”被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的政治的色彩,成为革命与奋斗的象征。建国以后,红色更成为国旗、国徽和天安门城楼不容更改的底色,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经典。

红色所象征的文化精神,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现代中国生活的一部分,社会价值观的一部分。岁月的风霜不能磨灭它的风采,在我们民族的心底酝酿着更加深厚的力量。一代代青年人身上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情结,在火焰般的红色岁月中激发起来,沸腾起来,升华为崇高的责任心,呼唤着神圣的历史感和使命感。专家们认为,红色已经成为一个不断成长着的价值体系,成为全民族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升华的精神宝库。红色文化应是现代人文化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价值观的一部分,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正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

四川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和四川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而共同创造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它又是人民革命精神和实践智慧的长期积累和凝聚,集中表现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团结协作、拼搏创新、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这一切构成四川红色文化的资源优势。

2005年,四川规划了全省红色旅游发展的总体布局。根据红色旅游资源地域分布、资源类型、产品特色以及主题构想,四川红色旅游资源规划为三大主题板块:长征丰碑、将帅故里和川陕苏区。这一划分,也是对四川红色文化整体的几种形态、形成时间、分布范围以及各各不同的特征性的一个准确划分,十分精当,很有概括性。

红军长征行程二万五千里,其中一万五千里在四川;红一、二、四方面军先后途经四川近70个县,占当时四川县份的60%以上。而且是所处环境最艰险、敌我斗争最惨烈的地区。红军在四川曾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红军三大主力在四川境内就实现了两次成功的大会师,长征中,在四川进行了数百次战役,许多辉煌奇迹也是在四川发生,其中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彝海结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许多经典战役和奇迹。长征期间,中共中央先后在四川召开了会理会议、两河口会议、芦华会议、巴西会议等14次政治局会议和重要会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四川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四川是红军长征文化圣地,留下了许多重要遗迹、重大事件和传奇故事。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当谈及四川的红色旅游资源,原四川省省长张中伟首先引用了毛泽东《七律·长征》中的诗句,并说:“《长征》一诗共八句,后四句也就是刚才引用的四句,都是红军在四川的写照。”

四川是朱德、邓小平、陈毅、罗瑞卿、张爱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乡,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将帅之乡。这一片伟人将帅故里的神奇土地,既孕育了一大批对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张思德、黄继光、赵一曼等革命先烈和英雄的故乡。根据统计,在1955-1956年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上将、中将、少将的四川籍人物,共有99位。其中,元帅4位(朱德、刘伯承、陈毅、聂荣臻),占十大元帅的40%。

四位川籍上将,达州出了三位。四川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成长经历和丰功伟绩,以及他们的伟大人格、崇高精神和革命事迹;各个历史时期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革命烈士的主要事迹,他们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成为四川乃至全国的一笔极其宝贵的文化财富。

四川红色旅游资源规划的第三大板块,是川陕苏区。从上个世纪20年代起,四川就开始苏维埃政权建设,先后组建4个省委、3个省苏维埃政权、近20个县委和近40个县的苏维埃革命政权,建立了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

李先念、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川陕根据地留下了许多光辉的战斗足迹。从1932年12月18日,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进入通江两河口,到1935年3月28日,红军强渡嘉陵江西征,4月8日最后撤离南江。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坚持斗争两年零四个月(共计28个月)里,共产党和苏区人民在对川陕苏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领域进行国家管理和治理的最初实践过程中,在创建、保卫苏区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所表现出的革命思想和革命实践,这一系列的思想与实践经过后来人的不断继承发扬,研究开发形成的一个文化体系。从具体内容表现形式上,红色文化的物质表现包括各个时期开辟的苏区(根据地)、大大小小的战场、各类伟人和领导人故居、各种会议地点、各军队的行军路线以及在这些纪念物上所承载的革命精神等很多丰富的内容,是一个很大的体系。时间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40年的革命时间,地域上遍及了整个中国的大部分区域,物质内容上更是呈现出了很多形态。

红军长征遗迹和红军长征故事,成了四川和全国几代人的心灵培育和滋润的精神营养。古蔺县太平镇78岁的冯开珠老人亲身见证了红军二渡赤水的历史场景。时年12岁的他,曾接受红军战士手把手教他识字、写标语。这些年来,他被一代一代的孩子们看作是镇上最幸福的老爷爷。他回忆说,“红军二渡赤水,刚到镇上时,不少老百姓吓得躲了起来。他们一家见过红军后,发现这支队伍真是保护百姓的好部队。”

长征途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展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和领导才能。“朱德同志同红军将士生死与共,翻越雪山,穿越草地,经受住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的考验。张国焘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朱德同志身处逆境,却“临大节而不辱”,对张国焘的错误行为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朱德同志坚决执行中央北上抗日的正确方针,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团结红军第二、第四方面军,最终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在西北的会师。毛泽东同志赞誉朱德同志在这场复杂的斗争中‘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胡锦涛《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06年12月1日)

当巴山蜀水的奇山异水与红军战士长征路上的传奇和浪漫结合一起,就顿时成就了四川红色文化的别一种特色魅力。至今健在的红军老战士王新兰,1924年出生于四川宣汉,她的叔叔王维舟是我党早期的革命家,在叔叔的影响下,王新兰小小年纪的王新兰为地下革命活动送信,9岁就参加了红军、10岁即踏上了长征路;在困难和逆境中,王新兰是一个倔强的人:她随红四方面军三次翻雪山过草地,在昏迷中曾走到死亡边缘。她在漫漫长征路上与红一方面军红二师的政委肖华将军相识相知,1937年,王新兰初识罗荣桓热心为他们搭鹊桥;毛泽东让她“快去追肖华吧”;1939年11月21日,他们终于结婚,并用几斤小米做了顿午饭算是摆了“婚宴”„„演绎了半个世纪的美丽爱情,其发生地虽然十分艰苦,但因为两颗纯真的心,他们的爱情却浪漫无比。

在所有自然的、人文的风景里,最美丽最光辉的要数人物风景。四川有了朱德、邓小平这样的人物风景,在其照耀下的土地,变得格外神奇。那里的人们作为同乡,都为之而兴奋、激动,产生景仰、崇敬之情,为之而骄傲、自豪,在无数亲切感动的心灵之中,朱德、邓小平他们就像是自家人似的,或者是人民的孝顺儿子,或者是孩子的慈爱父亲,或者是街坊的忠实朋友„„而这一切情感心理,往往是从小就开始产生,从小就获得心灵的感动、激发,从小就获得心灵的滋养和培育,且不说人们茶余饭后、田边地角的绘声绘色的亲切回忆、热烈谈论。这种种丰富多彩的内在情感心理,其外化表现也是丰富多彩,比如远近的人们都要前来参观、访问、瞻仰、学习,如数家珍,津津乐道;而且,人物风景总是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形成为人们心中最普遍、最具神奇意味的文化认同、文化凝聚、文化创造、文化动力。

基于这一原理,小平故里广安,提出伟人故里红色旅游的发展理念和思路及其宣传展示策划应是:“展现伟人风采要艺术化,宣传伟人思想理论要生动化,讲述伟人生平事迹要情感化,富思想道德教育于游乐之中”,实施了把发展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等相结合的配套工程,使小平故里的旅游区、旅游线、旅游点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高品味红色旅游地区。使红色旅游真正成为政治工程,瞻仰一次圣地,净化一次灵魂;真正成为文化工程,挖掘一种内涵,铸就一种信念,传承一种精神。

提起朱德同志,人们都亲切地叫他“朱总司令”,人们忘不了井冈山故事,忘不了朱德的扁担,忘不了“长征二万五千里,壮年壮志堪与比”,忘不了太行山八路军与日寇浴血奋战的悲壮场面,忘不了令人向往的南泥湾,更忘不了朱德敢讲真话的铮铮风骨。朱德同志一生中波澜壮阔,参加革命近70年,经历了许多磨难和险境,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崇敬。毛泽东同志称赞朱德同志是“人民的光荣”。这是党对朱德同志的最高评价,也是人民对朱德同志的最高评价。

从佃农之子到共和国元帅,这一特殊的人生历程造就了朱德同志对党、对人民的炽热感情。朱德同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朱德同志强调:“如果不靠搞好社会主义来改善人民生活,就等于取消了社会主义”。

胡锦涛《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06年12月1日)指出:“ 朱德同志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建立的历史功勋,追思和学习朱德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鞠躬尽瘁的崇高风范。”

四川红色资源非常丰富,种类涵盖了四川尤其是川陕苏区时期政治、军事、文化、宣传以及红军生活、战斗的各个方面。原省长对记者谈话中说“如果说,革命遗迹遍布,‘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是四川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石,那么‘红’‘绿’叠加、托‘红’衬‘绿’的资源组合就是四川足以骄人的独特优势。”说到这里,张省长话语中满是自豪。“四川的红色旅游资源组合好,开发潜力大集中体现在,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有较大影响力、吸引力和开发潜力的综合旅游景区。这既是四川旅游资源构成的一大特色,更是四川旅游资源开发的一大优势。”

1.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分布比较均匀,保存也比较完好,是“红军文物露天博物馆”。仅巴中市内就有馆藏红军文物10619件,其中一级文物13件,二级文物132件,三级文物2826件,有已经公布的不可移动红军文物保护单位13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3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野外红军石刻标语、红军战壕万余处(不包括广元、苍溪、万源、汉中等其它地方在内)。

2.红色文化资源品位高,红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川陕苏区有12万人参加红军,4万余人英勇牺牲,有446名共和国将军在这里战斗过,目前市内尚有健在离休老红军12名,在乡老红军、西路红军、流落红军4080余名,他们是一本“活的川陕苏区历史档案”,是全国健在老红军最多的苏区;1993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巴中市南郊南龛山顶的200余亩土地上建立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现已建有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纪念像园、纪念碑长廊、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红军陵园等十三大碑区,绿化面积达4.2万平方米,共嵌碑4280余块,石刻红军英名13.2万。红军将士个人纪念单碑3000余块。中有:元帅2人,国家级领导18人,大将3人,上将28人,中将86人,少将360人,省、军职922人,地师职1448人(其中女红军168人,夫妇红军138人)。刻入英名纪念碑的有团、师、军职,地厅级,省部级1万余人:1927-1937年牺牲的师团职烈士1124人;西路军、失散、在乡红军6830人;知名女红军220人;20个县(市)的红军烈士9万余人;鄂、豫、皖、川陕的红军烈士3.2万人。人民日报2002年6月24日海外版新华社记者苑坚撰文称:川陕苏区将帅碑林是“中国最大的红军将帅碑林”;通江县沙溪镇的王坪烈士陵园内安埋有7800余名烈士,其中师团级以上的有30多名,它是全国唯独仅有的红军为自己牺牲的烈士建造的墓碑,也是“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在这些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中,种类齐全,其中保存下来的原始文件、资料、武器、文物合并起来,基本能全面真实的反映当时整个苏区的战斗里程和创建历程。

3.两大代表全国红色文化的震撼作品:红军石刻标语和红军歌谣。

红军石刻标语是红军在宣传工作上的一大创举,川陕苏区现存有原始红军石刻标语1300余块,在近代历史上占据独特地位。其中有红军入川第一幅石刻标语“争取苏维埃中国”;有堪称“世界石刻之最”的“赤化全川”“平分土地”,也称为全国最大的石刻标语。“平分土地”刻在九子坡佛尔崖上,西距通江县城30公里,车临洪口12公里,字高5.7米,宽4.9米,笔划深0.1米。“赤化全川”刻在通江沙溪乡景家埭的石崖上,字高5.5米,宽4.7米,笔划深0.35米,笔画间躺卧一人,尚有余隙,在四十里外仍清晰可见。

川陕苏区的红色歌谣: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带来的川陕苏区红军歌谣,与川北民歌曲调相融合,更加易于传唱,当时流传的1000多首红军歌谣,在今天的大巴山民间田野,依然还有400多首被广为传唱,这为这块苏区增加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歌谣将大巴山的民俗、风情、自然与翻身求解放的革命意识结合,具有民族性、历史性、革命性和艺术性强的特点。但由于当地在这方面文化内涵挖掘上的疏忽,其开发和利用情况不乐观。但此方面留下了很多文本资料可供研究。

作为红色纪念地,一方面是红军英勇无畏、不怕牺牲、不达胜利决不罢休的精神,红色旅游资源的丰富多彩,另一方面是老区人民希望借助发展红色旅游来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热切愿望。以红军在四川的历史行程和革命遗迹为主线,充分展示四川丰富厚重的革命历史文化,发挥红色旅游的优势,是我省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近几年,已有很大突破,取得不少成果。但是,如何寻找红色文化与红色旅游的突破口,并把这一研究引向深入,全面系统地总结四川红色文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作出对策性探索,乃是当前面临的任务。

近年来,在抢救性保护好红色文化资源的前提下,四川各地加强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

一是建成了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是努力打造红色文化资源品牌,四川既注重革命文物的全面保护,更注重红色资源的利用,坚持在发展红色旅游上做文章,狠抓突出重点,深挖内涵,提高品位,把红色资源做大做强做成精品,形成特色文化品牌。三是加强无形红色资源的宣传、利用工作。近年来通过编发红军在四川的历史资料,制作电视纪录片,组织召开红色资源研讨会、老红军座谈会、知名人士参观等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红军在四川的战斗史实和四川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的牺牲和贡献,宣传四川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等形式,受到很好的社会效应。

加强自然人文资源保护利用,各地采取了积极灵活的对策。高起点实施保护措施,切实避免自然人文资源损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努力实现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造第一流红色文化遗址,创高品质红绿游目的地。

川陕苏区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

但是,历史的烟尘也使许多历史真相、真心英雄被掩埋,被尘封,在穿越了漫长而复杂的历史隧道后,更是扑朔迷离,令人悬想不已。这恰恰是图书出版的一个绝妙的切入点,以更加人性化的视角,寻求历史真相,恢复历史原貌,演绎传奇故事,歌颂真心英雄,这既是弘扬主旋律,又会得到强烈的市场反应,还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项目品牌打造与红色文化资源转化。吸纳红色文化气韵,塑造主题文化品牌,要形成品牌意识和品牌思维。品牌打造中的一个重要思维就是品牌方向定位:品牌打造是硬性投资?还是软性投资?硬性投资(即资本的投入)方式,它的制约性、有限性和风险性都很大;软投资(即文化资源的转化)方式,它有很强的张力,制约因素少,效益高。

品牌打造的第二个思维:品牌主题的聚焦(即聚焦点究竟落在哪里)

选定聚焦点,要综合多方面要素——主题在地域上的亲近性,文化主流上的亲近性;主题的差异性。

全社会对红色主题认知度越高,推广成本越低;而可操作性越强。

主题延展性?红色文化具有厚重的历史积淀,这些积淀决定文化主题打造具有强势的市场冲击力和可持续性的开发张力。

品牌打造的第三个思维:品牌要素的整合

品牌要素的整合过程就是一个挖掘、组合、融合、提炼和创新的过程。

整合社会文化资源,提升文化主题品牌的素质和层次。整合各种开发要素?将红色文化内涵和符号有机地贯彻到各个经营环节中去。比如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去,实现主题文化的品牌创新。

成功打造主题文化品牌,为单体红色文化实体的经营摸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了一种以文化品牌为方向的酒店发展模式,并且证明,文化品牌建设可以迅速有效地提升品质和层次;这种软投资避免了升级换代中的投资瓶颈。

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旅游。红色旅游相伴红色文化而生,红色文化赋予了红色旅游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川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与自然生态和民族风情有机组合,旅游发展条件得天独厚。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先进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促进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民主重视红色旅游,四川成为全国较早开展红色旅游的省份之一。近些年来,四川为推进红色旅游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加强红色旅游规划。二是加快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三是加大红色旅游的投入。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化配置资源,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和市场运作机制,培育市场主体。四是加大红色旅游宣传促销。1999年5月四川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红色旅游,开展了“重走长征路、将帅故里游”主题活动,连续4年在国内旅游交易会上宣传推介四川成熟的红色旅游产品。去年,我省重点组织开展了“重走长征路”考察采风等系列活动,细化推出了“将帅故里游”旅游线路,开展了“中学生爱我家乡游”活动。2005年围绕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全力推进小平故里广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和广安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功举办了“2004年中国(四川)百姓生活游”启动仪式暨“相聚小平故里广安”等活动。“小平故里游”、“将帅故里游”和“华蓥山”等红色旅游主题线在国内外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五是推进区域合作。近年来四川省重点加强了与陕西、贵州、重庆等周边省市的区域合作,联合开发红色旅游资源。

总体上看,四川省红色旅游起步早,但存在问题也较多,如红色旅游资源挖掘、保护不够,缺乏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良好市场运作机制,许多红色旅游区基础设施薄弱,交通建设滞后;红色旅游产品开发比较粗浅,生动性、体验性和参与性不足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我省红色旅游做大、做强,应高度重视。战略决定成败。企业发展如此,产业开发更是如此。四川红色旅游产业的开发,首要的任务就是要研究和厘清产业开发战略。从四川红色旅游资源和红色旅游发展的现实出发,四川红色旅游产业开发的战略主要应该从资源整合战略、品牌战略两个方面着手。当前要从几个结合着手策划红色旅游产品。

要在红色与绿色的结合上做文章。四川的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分布于川西高原地区和川北、川东北山区,这些区域不仅红色文化集聚,而且生态环境优美。我们在策划红色旅游产品的时候,把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收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要把红色旅游与干部教育结合起来,要把红色旅游与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结合起来;要把红色旅游与企业建设结合起来。

实践证明,红色文化建设发展是在“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方针指导下由政府主导来实现的,充分依靠和发挥政府的组织和管理作用是实现其发展的可靠保障。为红色文化建设发展的公益性质所决定,它在很大的意义上是排除商业市场的自利性的,因此,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如果完全依赖市场自然增长是达不到实效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必须通过政府主导和公共信息传播的人为促进,结合市场运营,才能最终实现红色文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按照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求和省委的部署,兴起全省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我们要突出重点,完善机制,以文化乐民、文化富民为目标,不断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不断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转变,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形成文化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文化格局。

作为推进文化建设发展的主体,政府要多一些文化和红色文化知识,当知识被广泛传播,它就成了公共物品,成为不发达地区重要的后发优势。(见《四川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1月版)在文化产业起步阶段,政府比企业更容易获取诸如产业发展前沿、趋势、各地的比较优势、有关失败与挫折的经验知识等宏观公共信息,因此,政府主导下的公共信息传播,在培育产业主体、改善市场环境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文化学者陈世松在谈到传播品牌形象方面时指出,地方当局及其官员拥有广泛的行政、社会资源,这是文化智力所不具备的。二者有机结合,携手推进,有可能以高效、节省的方式,取得品牌形象的最佳传播效果。而在整体推进红色文化建设发展方面,利用广泛的行政、社会资源,获得红色文化公共信息的最佳传播效果,何尝不是如此。

要着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引导社会热点。围绕工作大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文化保证;着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积极推进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全面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成效;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市委总体部署、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强文化载体建设,要将一些红色文化建设成为重大标志性文化设施;纳入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特色优势文化产业。

四川:红色文化?催人奋进

讲红色故事?走英雄道路

“身受重伤的黄继光从暗堡前一跃而起,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2月26日,四川某预备役高炮师某团红色故事演讲会高潮迭起。从张思德、黄继光到杨业功,英雄的故事让台下官兵们激奋不已。“一个英雄就是一面旗帜,让预备役官兵呼吸着英雄的气息成长,就会自觉矫正人生追求的某些偏差。”该师师长陈志勇如是说。

红色故事激励人奋进。该师将身边可学的英模故事搜集整理成册,下发给官兵学习;开展“我心中的英雄”评选活动,举办“讲英雄故事、走英雄道路”红色故事演讲会。通过学习,官兵们深刻认识到:一支军队如果没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就不可能成为胜利之师;一个预备役军人如果不践行核心价值观,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战士。

唱红色歌曲?受思想洗礼

红歌唱响,激情飞扬。如今,传唱“红色歌曲”成为该师广大预备役官兵的新时尚。

为了让预备役官兵在歌声中接受革命传统思想洗礼,增强履行使命的责任感和敢打胜仗的战斗精神,该师协调地方广播电台定时播放红歌;利用部队整组、训练、集会等时机,组织官兵在多种场合学唱、传唱红歌;精选100首旋律激昂、凝聚军心的红色经典歌曲,制作成手机铃声供下载。该师还积极开展红歌卡拉OK大奖赛和评选“十佳红歌选手”活动,大力营造学红歌、唱红歌的浓厚氛围。

编红色短信?说心得体会

“用赤胆诠释忠诚,用大爱回报人民,用热血报效国家,用行动履行使命,用珍惜对待荣誉,用执著追求事业。”„„2月2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短信大赛在该师某团拉开帷幕,不到1小时,官兵们就创作出100多条脍炙人口的短信。

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才能得到官兵认同。为此,该师深入开展“编红色短信,做合格预备役军人”活动,发动官兵把主题教育中的学习心得体会、感知感悟编成易记顺口、振奋人心的红色短信。在师团局域网开设红色短信交流平台,及时组织网上评比活动,并依照网络点击率评选出?“最受欢迎十大红色短信”。不少官兵说,红色短信充实了生活,丰富了精神世界。

看红色影视?更坚定信念

正在执行防尘治理任务的该师某团预备役战士李斌告诉记者,他最喜欢看红色影视片,“红色影视是‘精神氧吧’,让我们的心灵更纯净,信念更坚定”。

为让广大预备役官兵坚定价值追求,该师开展了?“看红色影视、学优良传统、走英雄之路、做忠诚卫士”红色影视展播月活动,先后将?《上甘岭》、《开国大典》等30余部红色影视片放到师团局域网和地方党政网,供预备役官兵欣赏。组织开展影视评论活动,召开军旅影视作品赏析会,举办“我看红色经典”有奖征文,通过写心得、谈体会,引导广大预备役官兵牢记职责使命,坚定热爱本职报效国家的信念。(补鹤龄?王玖成?本报记者?郝勇)蓬溪:红色文化铸就革命老区新风采 举党旗、铸党魂、坚定信念跟党走——

地处川中,过去的遂宁市蓬溪县以其原生态植被、山水、书法、洞经音乐而驰名。近年来,蓬溪作为四川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而声名远播,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的影响力快速提升。

这里爆发了大革命失败后四川的第一次国民党旧军队成建制的武装起义,建立起了四川第一个红色政权——蓬溪县苏维埃政府,扛起了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大旗。四川的3个 “红色”第一,都发生在幅员面积1251平方公里的蓬溪大地上。

近年来,按照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带动老区经济发展的思路,蓬溪县将发展红色旅游作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民生工程、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激情的工作来抓,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红色历史闪光至今

1929年6月29日下午,贵州思南人、32岁的旷继勋在蓬溪县大石镇牛角沟率领全旅4000余名官兵宣布武装起义,树起了“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大旗,将部队改编为红一师、红二师和先遣师,星夜向蓬溪县城进发,于6月30日攻占了蓬溪县城,摘下了国民党蓬溪县指导委员会吊牌,捣毁了国民党县衙署机关,没收了县衙大印,烧毁了粮册档案„„

旷继勋、罗世文等带领红军战士到街头、茶馆、学校开展宣传活动,四处张贴“四川工农红军革命委员会”布告、“工农朋友组织起来暴动”、“打倒地主财东”、“打倒土豪劣绅”、“杀尽贪官污吏”等标语,建立了四川第一个红色政权——蓬溪县苏维埃政府。

旷继勋蓬溪起义,是在中共四川省委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一次震惊全川震动全国的革命武装行动,在四川和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创下3个“红色”第一。

此次起义,打破了国内革命白色恐怖的危局,极大地激励了全川人民的革命斗志,在四川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对开创洪湖、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起到了支援与配合作用。当旷继勋在蓬溪宣布武装起义、树立起红军大旗的同时,中共四川省委向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全川人民发布了《为江防军第七混成旅举行革命兵变的宣言》,四川各地纷纷响应,星星之火,遂成燎原之势。

2009年,旷继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如今的蓬溪大地上,这个距今82年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抚今追昔,人们用革命先烈的事迹,激励着自己在当下建功立业的热情。打造红色旅游基地

作为中国革命老区的蓬溪,如何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带动经济发展?

在该县领导看来,实现革命老区跨越发展,必须转化独特的资源优势。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优势和老区精神形成的政治优势,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只有结合实际,把红色资源转变为发展优势,才能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和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蓬溪县委、县政府找到了破题之路。蓬溪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旷继勋纪念馆;从国道318线到蓬溪县大石镇牛角沟——旷继勋发动起义的地方,修建起了一条长约7公里的“继勋路”;在牛角沟起义旧址周边,配套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浮雕;在蓬南镇忠烈街烈士陵园内,新建了革命烈士碑林。

2009年6月29日,蓬溪县成功举行了四川省第三次老区发展论坛·蓬溪会议和蓬溪起义暨四川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80周年大型纪念活动。此次活动,创造了蓬溪有史以来开展活动的4个之“最”,即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大、评价最高。

2010年,在蓬溪取景的爱国主义电视剧《女子军魂》开拍,以蓬溪起义为背景的电影《旷继勋蓬遂起义》在央视播出。

如今,蓬溪在全县各景区和国道318沿线,规划建造了有代表性的雕塑、造型、壁画、宣传栏等红色文化走廊。对县内的3处红色资源,进行了科学规划和论证,打造了旷继勋纪念馆——牛角沟起义旧址——蓬南烈士陵园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眼下,在成都-广安-巴中的省级红色旅游线上,蓬溪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下一步,蓬溪将着力打造四川红色文化博览园,修建红军博览馆和红军街,把旷继勋纪念馆打造成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争取纳入川渝两地红色旅游环线。民富县强的老区新貌

任隆镇的仙桃熟了,畅销成渝;莲珠桥村的农家乐热闹,周末一座难求;“无中生有”发展门业,如今已是“西部门都”„„行走在今日的老区大地上,随处可见新风貌新气象。

近年来,蓬溪把红色旅游作为减贫产业来抓,让当地居民参与红色旅游决策并从旅游发展中受益,实现了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红色旅游产业开阔农民视野,提高农民素质,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精神面貌的改观。各景点周边村党支部纷纷创新“农家乐”接待模式,引导村民发展红色之旅一日游,带动了饮食、文化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赤城镇莲珠桥村这个昔日人均年收入仅800元的省级贫困村,在红色旅游产业的带动下,摇身一变为人均年收入达5000多元的现代生态农庄,农家乐年接待游客达20万余人次,年创产值近850万元,户均年收入突破了10万元。

红色文化也激发了全县干部群众的干事创业热情。为了蓬溪的发展,全县上下更是形成了领导带头干,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的工作作风。

针对蓬溪工业经济发展滞后的实际情况,该县“无中生有”找到了发展“门”路,两年来共签约引进门业企业40家,建成投产13家,被全国高科技建筑建材产业化委员会授予遂宁市蓬溪县“中国西部门都”称号。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蓬溪的水果、胡萝卜摆上了北京的超市,原生态鹅卖到了天津,仙桃走进了重庆,青刀豆更是远销欧盟。

在这片红色大地上的蓬溪人,正在用坚韧不拔、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奋勇争先的革命老区精神,书写着绿色经济县、新兴工业县、特色文化县的崭新篇章。四川省红色文化收藏协会昨日在蓉成立 ??昨日,四川省红色文化收藏协会成立大会在成都金牛宾馆举行,来自四川各地的红色文化收藏协会会员参加了成立大会。与会者还在现场为雅安芦山地震灾区举行了捐款仪式,为灾区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积极伸出援助之手。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收藏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热爱红色文化的收藏爱好者日益增多。而在历史上,四川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实物、文档、图片等历史资料。

??“协会成立,可以更好地发掘、整理、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收藏,推动四川乃至全国红色文化繁荣。”四川省红色文化收藏协会会长王学茂介绍说,该协会是国内首家全部由红色文化收藏专家及其爱好者组织的专业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组织,目前成员有上千人,“我们的目的是把分散在社会上的红色藏品汇聚在一起,形成规模,弘扬红色文化,为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

中红网四川成都2013年4月25日电(红笔杆)2013年4月21日,伴随着庄严的国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暨四川省红色文化收藏协会成立大会”在成都金牛宾馆大礼堂隆重举行。出席本次大会的有毛泽东同志的亲属和其生前身边的工作人员、省文联、省民政厅的有关领导,以及来自四川各地的1000余名红色文化收藏协会会员。

??? 会议开始前,全体参会人员怀着沉痛的心情为雅安芦山地震遇难者默哀,并现场举行了捐款仪式,为雅安芦山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积极伸出援助之手,贡献自己的力量。

会上,四川省红色文化收藏协会会长王学茂先生,毛泽东同志的亲属、中国红色文化联合会会长毛小青女士,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兵先生先后致辞和讲话,回忆和歌颂了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丰功伟绩,共同见证了四川省红色文化收藏协会成立的盛况。

??? 王学茂会长在致辞中说,四川省红色文化收藏协会是根据时代的发展,以推动四川乃至全国红色文化事业繁荣应运而生的,是国内首家由红色文化收藏专家及其爱好者组织的专业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组织。目的是把分散在社会上的红色藏品汇聚在一起形成规模,为弘扬红色文化、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

??? 毛泽东同志的亲属、中国红色文化联合会会长毛小青在致辞中讲到,毛泽东同志在领导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形成的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财富。我们有责任把她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四川省红色文化收藏协会的成立,为红色文化提供了交流和传播的平台,相信通过广大会员的努力,一定能使红色文化发扬光大。

??? 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兵在讲话中说到,在我们即将迎来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召开纪念大会,缅怀和歌颂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在民主革命时期,四川作为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大省,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需要我们去发掘、整理、传承和发扬。四川省红色文化收藏协会的诞生,担负起了传承红色文化的历史使命,我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希望通过你们的努力,把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把红色文化广为传播,为构建和谐四川贡献力量。四川巴中兴建红色文化园

日前,四川巴中南龛文化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据悉,南龛文化产业园规划区域3.8平方公里,将规划建设红色文化展示区、历史文化体验区、快乐文化体验区等7个主题功能园区,首期建设投资20亿元。其中核心区将改扩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将帅碑林纪念馆、红军将帅纪念像园、将帅书画碑林长廊,与已经建成的红军纪念碑、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红军将帅碑林、红军墓园等紧密相连。

四川省巴中市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当年有12万人参加红军,4万多人牺牲。这里拥有全国最大的红军碑林、红军烈士陵园、红军石刻标语群,红色旅游资源十分厚重。(四川广安首届红色文化节开幕

中广网成都9月8日消息(记者周平隆敏 广安台记者苏坤明)9月7日晚上,由中央芭蕾舞团带来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四川广安会展中心精彩上演,由此拉开了广安市首届红色文化节的帷幕。

广安市拥有独特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曾孕育出以邓小平同志为杰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中华儿女,工农红军33军、川东地下党和华蓥山游击队等革命力量相继在这里战斗。境内多处革命遗址如今已成为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誉为四川“红色旅游第一城”。

本届红色文化节由广安市委、市政府主办,为期10天,旨在进一步打造城市特色文化品牌,展示广安红色文化底蕴,缅怀邓小平同志丰功伟绩,讴歌华蓥山游击队革命先驱。

文化节期间,广安市将安排一系列红色文化纪念活动,其中包括“伟人故里红色经典书画及音像制品展”、“西部城市电视发展(广安)高峰论坛”,以及红色文学讲座、红色文化纪念品展、大型广场歌会等。

四川华蓥繁荣红色文化激热红色旅游

中广网广安8月5日消息(记者隆敏 广安台记者苏坤明 王晓均?杨天军)8月4日,记者从四川广安华蓥市人民政府获悉,该市今年以红色文化为重点,紧紧依托华蓥山游击队革命遗址、华蓥山游击队纪念馆、《新华日报》纸厂遗址、“双枪老太婆”等红色文化资源,挖掘红色文化元素,弘扬红岩精神,繁荣红色文化,激热了红色旅游。

华蓥市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展示红色文化成果。他们花巨资相继在华蓥山旅游区建设了华蓥山游击队纪念墙、华蓥山游击队纪念馆、雕塑了“双枪老太婆”巨幅塑像;建立了华蓥山游击队烈士纪念园,在华蓥山广场建起了华蓥山游击队群雕;开发出了华蓥山游击队群雕、红色华蓥纪念墙、“双枪老太婆”雕塑、游击队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碑、游击队练兵场、瞭望台、游击战壕、游击步道等系列红色旅游景点;创新开展了“讲华蓥山游击队故事、瞻仰华蓥山游击队纪念墙、走游击队小道、吃游击队伙食、唱游击队之歌、体验游击队丛林野战”等系列红色文化活动缅怀革命英烈魂。

同时,华蓥市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他们坚持以红色文化吸引人,以红岩精神感染人,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开发出了“华蓥山游击队音像杯”、“双枪老太婆饼”等红色文化纪念品;组织编排出了“没有玷污党的荣誉”、“红杜鹃”等一批高质量的红色文化节目,大力提升了华蓥红色文化的魅力。据统计,华蓥市1至7月接待游客233.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7%、37.1%;其中,红色旅游接待游客141.3万人次,实现收入1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9%、38.3%。四川广安红色文化影视旅游城项目一期明年6月建成

记者从四川有关部门获悉,日前,由北京、浙江企业投资30亿元,广安红色文化影视旅游城在四川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隆重开工建设。

据悉,广安红色文化影视旅游城是四川省重点工程,也是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的重大献礼工程。

作为广安市开工建设的最大的文化产业项目,该项目规划占地3500亩,由红色文化影视旅游集散中心、名家生态园、影视创作度假区、红色大峡谷拍摄游览区、红色影视拍摄游览区、川东抗战主题园六大部分组成,将建成为一座集综合影视制作、影视旅游和影视娱乐三大产业相互支撑发展、独具特色的新型影视城。项目一期工程将于2014年6月建成,并完成“一品一城”,向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献礼。

为促进该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广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亲临现场召开办公会,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广安区委区政府成立了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抽调精干人员为项目建设服务,确保了项目落地开工。该项目建成后,将对广安市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旅游业态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对提升小平故里形象、创响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载元语言研究与文化阐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元语言研究与文化阐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六章 古典诗歌的文化阐释

    第六章古典诗歌的文化阐释1、授课班级:全校04、05、06级各专业 2、使用教材:(1)自编讲义(2)曹保平主编《中国古典诗词赏析》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62版 (3)朱光潜 著 《诗论》......

    文化标志性语言及阐释企业文化

    文化标志性语言及阐释 胜利文化就是胜利油田的企业文化,包括观念形态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物质形态文化。观念形态文化是胜利文化的核心,主要包括新时期胜利精神和油田经营理......

    医院文化概述及理念阐释--总结

    医院文化概述及阐释【医院文化】医院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医院文化泛指医院主体和客体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创造的特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医院硬文化和......

    乡土中国与文化研究

    社会主义文化的视觉再现 作为中国特定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它深深卷入了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后期的历次政治运动,并在70年代中期达到巅峰.在文革结束后,农民画调整了角......

    《沧浪诗话》阐释与评价

    《沧浪诗话》阐释与评价 摘 要 宋代诗话种类繁多,作品丰富,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代诗话中的精品,是宋代最系统、最优秀的诗话论著。针对诗坛上“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

    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理论的文化阐释

    [键入文字]博文小札2013/10/29 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理论的文化阐释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驿都实验学校办学理念的文化阐释

    九龙坡区驿都实验学校优化校园文化打造特色品牌的构想 (材料之一) 一、学校校园文化与办学特色品牌的内涵阐释 1、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及重点工作 国家教育部2006年4月25......

    楚辞中恋爱习俗描写及其文化阐释

    楚辞中恋爱习俗描写及其文化阐释 《楚辞》中恋爱习俗描写及其文化阐释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人类从原始群婚的混沌迷蒙中走出来,发展到通过恋爱缔结婚姻和建立家庭,这是人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