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我国廉政建设的现状及其必要性[定稿]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浅谈公务员廉政建设的现状及其必要性
专
业:行政管理专业
学生姓名: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目 录
一、引 言
二、我国公务员廉政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意义
(一)我国公务员廉政建设的理论基础
1、廉政建设的内涵
2、廉政建设的特点
(二)我国公务员廉政建设的意义
1、加强廉政建设可以提高政府的形象
2、加强廉政建设可以节约政府成本,促进社会的发展
3、加强廉政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
三、我国公务员廉政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公务员廉政建设的现状
2、公务员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四、加强我国公务员廉政建设的对策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务员勤政廉政建设的固本之道
2、健全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是公务员勤政廉政建设的根本措施
3、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是公务员勤政廉政建设的基础工程
五、结 语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一、引
言
公务员廉政建设是公务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腐败斗争胜利的关键之一,所以,解决当前我国公务员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更具有紧迫性。党的十五大强调指出,要建立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经济建设进程中,健全和完善公务员勤政廉政监督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公务员
廉政
廉政建设
二、我国公务员廉政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意义
(一)我国公务员廉政建设的理论基础
1、廉政建设的内涵
何为廉政?廉,正直、刚直、品行方正。那么“廉政”简单来讲就是廉洁从政,廉洁施政的意思。关于廉洁从政,传统说法中有一个形象化的描述,就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所谓正气,是指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所谓清风,则是指不贪财肥私,不贪赃枉法,不以权谋利,不沾公家一分便宜。其实我认为这是不对的,一个人占着主要位置,要做得有意义,深入基层,接触民众,了解民众需求,帮助民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使区域内人民过得更加美好。于是他不仅要工作,还要有设想,还要去实践,从而使自己的方针政策,的确对人民有好处,这才是真正的领导,否则,则是拿薪水,干干太平事,尽管你不贪不腐,也不能说你是一个廉政的好领导。
廉政的内涵可分为四类:一是廉政的社会文化,主要表现为在全社会营造良好 3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的廉政氛围环境,让健康向上的廉政文化去充实人们的精神境界,从而使优秀的传统廉政文化和道德风尚在全社会发扬光大;二是廉政的职业文化,主要表现为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克己奉公,遵纪守法;三是廉政的组织文化,主要表现为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国有企业等公共组织,处事公道正派、公正透明、诚实守信、廉洁高效。四是廉政的政治文化,主要表现为掌握公共权力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公正廉洁,淡泊名利,恪守宗旨,廉洁从政,勤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从表现形式上看,廉政文化既有思想观念性方面的,如价值观念、思想信仰、思想道德等,又有制度规范性方面的,如廉洁从政的法律法规及各项纪律制度等。廉政文化以先进的廉政制度为基础,以先进的廉政理论为统领,以先进的廉政思想为核心,以先进的廉政文学艺术为载体,围绕廉政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
2、公务员廉政建设的特点 ①.廉政建设体系化
党在十五大以后提出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通过深化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十六字方针,这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作出的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党和政府从教育、制度、监督等各个环节出发,建立标本兼治的综合体系进行廉政建设的宏观战略和清晰思路,既全面又有重点,摆脱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4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的局部治理局面,迈出了廉政建设体系化的坚实的一步。这种体系化的廉政建设方针突出反映在2005年1月中央颁布实施的《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简称《实施纲要》)里。该纲要明确提出了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工作目标,所规划的廉政建设体系既是一个着眼全局的体系,又是一个遵循规律的体系,还是一个注重预防的体系,更是一个依靠民主、法制和德治多管齐下防治腐败的体系。
②.廉政建设制度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有关廉政的法律制度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2003年11月召开的全国纪检监察法规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法规制度体系的规划;2003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颁布实施;2004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试行)》颁布实施;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关于纪委协助党委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规定(试行)》等法律和规范性文件相继颁布实施。与此同时,还有一系列有关廉政建设的法律和制度正在抓紧制定之中,如2001年7月起中央纪委法规室和监察部法规司多次组织召开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廉政法的专家论证会,目前正在酝酿出台廉政法。总之,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短短几年时间里,有关廉政的制度化建设所迈出的实质性步伐是建党、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其间颁布实施的一系列法律和制度填补了廉政建设的制度空白,为加强廉政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③.群众利益成为廉政建设的基本出发点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一思想体现在整个廉政建设实践中。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及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学校乱收费和挤占、挪用、截留教育经费行为;认真清理、整顿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乱加价、乱收费等现象;继续纠正在征收征用土地、城镇房屋拆迁以及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着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以及面向农民的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问题;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重大事故背后的腐败行为;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的专项工作,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这些举措真正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也反映了廉政建设的具体化和微观化。
④.廉政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体系化与制度化是廉政建设力度加大的重要表现。从客观现实结果来看,廉政建设的力度加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依法惩处力度加大。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对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一直有增无减,中央纪委、监察部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严肃查处了一大批有腐败问题的省部级干部。二是廉政教育力度加大。中国共产党有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着力通过化解内因解决问题和预防问题发生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十六大以来,党更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推出新的措施加强廉政教育,如规定新任领导干部必须接受廉政谈话和廉政培训,各级主要领导干部在年度述职的同时要述廉等。
⑤.通过深层次体制改革推动廉政建设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强调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改革的精神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力争在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取得突破,从深层次彻底解决廉政建设的瓶颈问题。目前各地在干部人事制度、司法、行政审批等领域都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在体制改革方面各地认真贯彻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精神,重点解决权力制约机制的完善问题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和制约理顺权力之间的关系,保证各部门、上下级之间权力的健康运行。
⑥.注重廉政的社会环境建设
廉政建设只有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否则整个社会对腐败行为麻木不仁,廉政建设就难以取得成效。2005年初中央颁布《实施纲要》的主要用意之一就是要形成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反腐败的局面。从2006年到2007年中央进一步加强了廉政文化建设,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权力观和政绩观教育,促使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道德观念,并把这种教育活动深入到学校、企业、工厂等各个领域,大力营造弘扬正气、抵制邪恶的良好社会氛围。目前,广大人民群众已真正觉悟起来,正以实际行动与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廉政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已初步形成。
(二)我国公务员廉政建设的意义
廉政建设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含义。“其行如水,水乎清清”,这是古代著名思想家晏子在私有制社会为国家官员制定的合格品行的标准。而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今天,廉政建设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不贪污腐败、不索贿受贿、不以 7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权谋私。因此,加强廉政建设,意义重大。
1、加强廉政建设可以提高政府的形象
加强廉政建设是提高政府机关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和廉洁施政能力的重要保证,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政府的迫切需要。这也是贯彻落实中纪委七次全会、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精神。因而要做到牢记宗旨、勤政为民、清正廉洁,维护好行政机关的形象,维护好干部自身形象,维护好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建设魅力中国做出积极的贡献。
2、加强廉政建设可以节约政府成本,促进社会的发展
既然能做到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不贪污腐败、不索贿受贿、不以权谋私,公务员就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没有贪念,“伸手必被捉”,“贪字头上一把刀”,因此,可以节约政府成本。社会少了“蛀虫”,多了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政府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形成一股合力,一心一意为发展。有廉政型政府,才有节约型社会;有廉政政府,打造节约型社会才能成为可能。
3、加强廉政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开展党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反腐倡廉工作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既要从严治标,惩治腐败,又要着力治本,预防腐败;既要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又要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既要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抓紧解决反腐倡廉的重大问题,抓紧解 8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抓紧解决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切实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重要保证。
三、我国公务员廉政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公务员廉政建设的现状
一、我国廉政建设体系现状分析
2005年,中共中央实施《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纲要》,纲要的实施是新形势下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和总体指导方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我国现阶段廉政建设指明了方向。
1、近年来我国腐败发案率呈现先升后稳、稳中有降的趋势,反腐工作效果显现 从中纪委向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工作报告中的数据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发案率呈现出了明显的波动性,从趋势上看表现为M型形态波动,并日渐好转逐年下行。十六大以来的五年违纪处分人数大幅下降,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未来五年的趋势虽不好判断,可能还会有所反弹,但反弹高度不会高于1997-2001年高度,违纪处分人数的绝对值应该会逐年下降的。如2003年党纪处分174580人。2004年党纪处分170850人,2004年比2003年下降2.13%,2005年处分115143人。比2004年下降了32.6%,下降比例接近1/3,是近年来下降人数最多的一年。2006年党纪处分人数为97260人,比2005年下降了15.53%。而2006年与2003年相比下降44.3%,接近一半水平。这充分说明近年来我党在反腐倡廉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从具体效果上看,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反腐败的局面初步形成,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党风、政风和社会风 9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好转。
(二)理论界的研究和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实践为廉政建设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与学术界对廉政建设体系进行了积极的探讨与研究,形成许多共识与创新。与此同时,各级政府与行政事业单位、企业也相继实施了一系列廉政建设指标体系构建的纲要和细则,开始主动落实中央《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特点将《纲要》的原则规定细化和量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中央的宏观指导下,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推动以及学术界的大力倡导下,我国廉政建设指标体系构建从理论到实践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这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国家廉政建设体系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腐败手段多样化,总体数量仍然比较庞大,廉政建设总体形势还不容乐观
所谓腐败,就是运用公共权力违反公共规则以谋取私利的行为。这个定义包含了四个基本要素,即运用公共权力、违反公共规则、谋取私利和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行为。尽管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界定腐败的标准有所不同,但在当今各国认定腐败与否,大体上按上述四点把握和判定。中国当前腐败主要是行政垄断和公权力乱用所造成的权力寻租和浪费。从国际透明组织公布的国家廉洁指数看,我国廉洁指数得分波动较大,但从2000年以后总体上廉洁指数基本上止跌企稳、逐年进步,呈现出比较平稳的走势。但中国仍属于世界上得分2.5—5.0之间的腐败比较严重的国家,廉政建设总体形势仍不容乐观
2、公务员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体制与制度上的缺陷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在制度的执行上是坚持对上不对下,以上面的要求为主,从而脱离实际。因而这种体制需要改革。在体制改革与稳定方面,认为改革会导致社会的动荡,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实际上,我国最大最严重的不稳定因素是腐败问题,而正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加剧了腐败,危及党群关系,降低了党的威信。腐败造就了一个个特权集团,加剧了两极分化,败坏了政府形象。因此,要消除这种不稳定因素,实现社会公正,最根本的道路就是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正是由于体制缺陷,公务员的廉政建设存在阻力。一部分公务员很想廉政却没有廉政的土壤。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说明了这一道理。因此,体制不改革,腐败难去除,廉政建设将成为空谈。
公务员腐败行为的产生到发展,总是与“权”字紧密相连。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挥霍浪费,腐败堕落,任人唯亲等,都是因为手中掌握着或大或小的权力。权力的“魔杖”失去制约,使极少数道德水平不高,政治觉悟低下的公务员得意忘形、人格扭曲、心理变态、胡作非为。而目前的监督,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表面监督多,实际监督少;事后监督多,事前、事中监督少;被动监督多,主动监督少;对一般公务人员监督多,对主要领导干部监督少。由于监督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手段,因而在现实中很难发现困难,即使有些人掌握了证据,也不愿告发或不敢告发,致使一部分公务员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
法律法规不健全
随着以市场取向为主要内涵的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法治化要求越来越迫切,政府职能的法制化就成为客观必然。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法制体系不完备,不健全,社会法制意识薄弱,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还大量存在,“人治” 11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思想随处可见,“法治”观念还未深入公务员骨髓。法治国家要求人们抛除“人治”的思想,用法、用制度来管理国家及社会公共事务。但一些公务员还不习惯于“法治”,“人治”的影子仍然清晰可见,“官本位”的思想,使有些人有了可乘之机,钻了政策的空子,干起违法违纪的事情来。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人治”思想在作怪,导致不重视制度化建设。目前,我们国家虽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进程相比,显然有些落后。新问题不断出现,但相应的法律法规没有跟上。因此,建设法治社会,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部分公务员自身文化素质低,无视道德约束
首先,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没有根基的民族,一项没有文化的事业也是一项没有根基的事业。同样,没有科学的文化观念作指导,反腐败斗争就难以形成先进而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许多事实告诉我们,腐败与先进文化是根本对立的。反腐败的艰巨性与腐败所代表的保守、颓废、迷信、庸俗和阻碍社会进步的文化有直接关系。西方文化中某些腐朽颓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传统文化中的“家长制”、“官本位”、“人身依附”等文化糟粕,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交换、求利等文化理念的负面影响,都对反腐败斗争提出了严峻的文化挑战。对这种文化挑战,如果不从文化上去回击、去正确引导,反腐败工作就很难推进。因此我们讲,反对和防止腐败不仅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艰巨的文化建设任务。反腐败不仅是要严惩腐败分子,更重要的是要使廉政文化在全社会深深扎根,从而使公务员真正不敢腐败、不能腐败、不愿腐败。
其次,道德约束少。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的力量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正是由于约束的程度轻,12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使得很多公务员不考虑道德问题,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动力”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社会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盛行,这些社会上的思潮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公务员,使某些意志薄弱、思想不坚定的公务员发生了信念动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淡漠,金钱至上的观念占据了头脑,对党的教育听不进去,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为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提供了“思想动力”。因此,需要弘扬社会正气,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加强我国公务员廉政建设的对策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务员勤政廉政建设的固本之道
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是统率,是灵魂,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江总书记也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治。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国家公务员施以思想政治教育,用政治观点来指导和调节国家公务员的思想坐标,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廉政勤政意识。一是认真学政治学理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塑造灵魂、指导工作。二是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每一个公务员,尤其是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都必须牢牢记住:不论在什么岗位,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只能为人民谋福利,绝不能作为自己谋私利的工具;公务员必须时时事事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三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是抓好公务员队伍勤政廉政的一项重要任务。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和人们价值观念以及思想道德观念日益多元化的新趋势,国家公务员应从人民公仆和普通公民的相互比较中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遵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循高于社会公共道德标准的职业道德,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努力达到对社会无私奉献,为人民竭诚服务的人生境界,自觉抵制“灯红酒绿”和金钱、物质的诱惑,努力树立公务员的良好形象。
2、健全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是公务员勤政廉政建设的根本措施
革命导师列宁说过: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古今中外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为了遏制腐败现象,保持政府部门的清正廉洁,必须建立健全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使公务员滥用职权的越轨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制裁和纠正,使弄权营私者无隙可乘。
首先,抓住热点、重点,确定监督目标。公务员腐败行为的产生到发展,总是与“权”字紧密相连。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挥霍浪费,腐败堕落,任人唯亲等,都是因为手中掌握着或大或小的权力。权力的“魔杖”失去制约,使极少数道德水平不高,政治觉悟低下的公务员得意忘形,人格扭曲,心理变态,胡作非为。而目前的监督,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表面监督多,实际监督少;事后监督多,事前、事中监督少;被动监督多,主动监督少;对一般公务人员监督多,主要领导干部监督少。由于监督乏力,致使一部分公务员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因此,加强对公务员行使权力的监督,应注重在对容易发生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的敏感部位、热点岗位加强监督,比如,实行集体领导问题,重大决策、人事任免、项目安排、资金使用问题,家庭重大事项包括家庭收入、住房、子女工作安排等情况及交通、通讯工具配置、出国(境)及吃喝玩乐等热点问题进行重点监督,制订监督目标责任制,以确保监督到位。
其次,健全监督网络,发挥整体效应。对公务员进行监督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必须健全网络体系,开展整体性全方位的监督。坚持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群 14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众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形成立体化的监督网络体系。一要自觉置身于在党组织的监督之下。切实加强班子内部互相监督,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监督的主渠道作用。二要加强各级人大监督职能。各级人代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监督职能,监督和督促公务员依法行政。三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舆论监督是防止公务员滥用权力,搞不正之风的有力工具。“不怕通报,就怕见报”,正是搞不正之风者的心态,他们视舆论与新闻媒介为强大的社会压力而不敢轻举妄动。
3、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是公务员勤政廉政建设的基础工程
公务员队伍中腐败现象的产生,是由于目前政治体制和人事制度上存在弊端。只有在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中,扎扎实实地加强勤政廉政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相适应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消除产生腐败现象的根源。由此可见,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是强化公务员勤政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
一是尽早出台规范行政行为的文件。自《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件》颁布以来,国家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法规、文件,这些对规范公务员行为起到积极作用。目前仍要抓紧建立和健全各方面规范的行政行为制度,通过规范性的文件法规,使每一位公务员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使其行政行为有章可循。
二是加强勤政廉政方面的法制建设。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是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把法制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公务员的勤政廉政建设,在法制方面应有所体现。加强公务员勤政廉政和法制建设,必须首先使公务员牢固树立法制观念,认真学习法制知识, 15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执法。其次是政府部门注重完善法律。及时把那些行为规范已经成熟的制度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尽快使我国勤政廉政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完备起来,确保公务员依法行政,彻底堵塞体制、法制和政策等方面的漏洞,以真正达到公务员为政廉明、政治体制弊绝风清。
六、结
语
一名公务员,要知志而有坚强意志,知畏而有规范言行,知耻而要拒腐防变,积极提高自身的廉政素质,参与廉政建设。要严格执行公务员法,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人民的公仆。坚持机关服务基层、党员服务群众,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去工作,做一名廉洁自律的国家公务员。
通过本次设计,使我明白了我国公务员廉政建设的重要性,也对我国现行社会主义体制改革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感觉毕业设计是大学必修的一门课程,是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最佳时候,但是由于所学知识有限,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扩充,不断的汲取。因此,本设计有可能略显稚嫩,不够成熟,还请老师见谅,如有错误之处,恳请老师能够批评斧正。
最后,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老师对我的悉心教导和帮助,同时也谢谢在编写论文中帮助过我的老师和朋友们。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党内廉政建设文献选编》第二章
2、申明《建立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新的道德价值观念》,(1994年12月20日)《理论与改革》
3、《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国方正出版社)
4、《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5、《公务员奖惩制度与公务员廉政建设》《行政论坛》 2003年05期
6、《我国廉政建设及法律保障》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 17
第二篇:加强廉政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廉政建设的必要性
当年马克思恩格斯在批评巴枯宁有关废除国家的无政府主义观点时认为:“无产阶级在取得胜利以后遇到的唯一现成的组织正是国家。这个国家或许需要作一些改变,才能完成自己的新职能。但是在这种时刻破坏它,就是破坏胜利了的无产阶级能用来行使自己刚刚夺取的政权、镇压自己的资本家敌人和实行社会经济革命的唯一机构”。为此,“工人阶级应当首先掌握有组织的国家政权并依靠这个政权镇压资本家阶级的反抗和按新的方式组织社会”。,并指出:“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但是,他们也深深了解工人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复杂情况。恩格斯曾经分析说:“国家再好也不过是在争取阶级统治的斗争中获胜的无产阶级所继承下来的一个祸害”。
所谓“祸害”,其要义就是权力的侵蚀,就是已经掌握国家政权、成为执政党的无产阶级政党,其领导干部亦可称之为“官吏”和“政治家”们,因为权力而在“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逐渐形成其特殊的既得利益,而日益同社会同人民群众相脱离、相异化,以至由“表面上”达到“实质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由公仆变成主人,最终走向社会的对立面,陷入“腐败的泥沼”。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正确。江泽民也正是这样分析了中国的情况:“由于我们党处在执政地位并长期执政,党内有一些人逐渐产生了一种错误的思想倾向,他们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权,把自己的地位、影响和工作条件,看成是自己的所谓既得利益,不是用这些职权和条件来为党、为人民更好地工作,而是用来为自己捞取不合理的、非法的私利。他们甚至把这些东西看成是谁也碰不得、动不得的私有财产,想方设法地要去维护和扩大这种所谓既得利益。这是十分危险的。”必须认识到,这种权力的侵蚀或“祸害”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工人阶级执政党构成的挑战,在中国的情况更为复杂和严峻。这除了因为前面分析过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特点以外,还应看到,与马克思恩格斯所经历、所目睹、所说、所想的情况大不相同,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及其与之相适应的人民民主专政并不如“革命转变时期”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那么短暂,而是长期的。这些情况,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对腐败的任务更为艰巨、更为严峻。
总起来说,腐败与权力有关。腐败是掌握权力的人在利己主义的动机和目的的支持下以权谋私的行为。腐败的主体始终是政府官员或领导干部一换言之,权力是腐败的前提条件,任何人只有在拥有一定的职权之后才有可能利用手中的职务之便获取私人利益权力本身当然并不必然导致腐败,而当手中的权力产生额外的私人利益时,这种权力就成为腐败之源。即是说,其额外私人利益与其公职存在必然联系时,或者说是其公职的自然增值时,该官员便是腐败的官员因此从权力角度看,干部或官员为获取私人利益而对手中职权的非正当使用就是腐败二腐败总是伴随着牟取私利的特殊动机,其主观条件便是干部或官员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因此,党风廉政、反对和防止腐败,其主要指向毫无疑问就是领导干部,就是旨在改变那些导致领导干部腐败的动机和主观条件。如江泽民所指出的:“我们说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深人开展反腐败斗争,重点就要解决好县以上党政领导机关和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的问题。”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吏治的腐败。由于卖官胃爵及其带来和助长的其他腐败现象,造成„人亡政息‟、王朝覆灭的例子,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屡见不鲜的。这种历史的教训很值得我们注意。”欠管住并治理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第一位的内容就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焦点就是反对和防止权力的侵蚀。在这个意义仁,严重的问题确实就是如何教育干部的问题。
第三篇:论我国国防开支的必要性
论我国国防开支增长的必要性
国防,就是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国防是国家的重要职能之一,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国防,就不可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发展就没有保障。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永远不做超级大国,不搞霸权主义,我们的国防是积极防御的自卫型国防。
古人云:“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探究历史的奥秘,可以发现一个普遍规律,即“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在中国历史上,因沉湎享乐、忘记忧患而招致大祸的,数不胜数。由此看来,我们要有一种“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中国位于亚洲的东方,被太平洋、印度洋环绕,同时也是个大的内陆国家与多个国家领土接壤。重要的是中国是一个大的发展中国家,它的发展可以影响亚洲乃至世界,所以它需要有健全的外交政策、手段,及强大的国防实力,去捍卫领土完整祖国统一、领空及其专属海域的掌控权。
2012年,美国高调宣布推出一项新军事战略,强调美国政府在面临财政预算的压力下,将努力确保其“军事超强”地位,同时宣布美国军事重心转向亚太地区,美国的亚太新战略暴露了美国意图称霸全球的狼子野心。中国爱好世界和平,维护地区稳定,美国过度的挑衅和逼迫会让中国走联合俄罗斯的反美路线,只会对美国构成严重的战略后果。美国的新亚太战略可谓“一石多鸟”,主要是巩固自己亚洲霸主地位,遏制中国,打压伊朗,封锁朝鲜,还有就是向日本、韩国索要军费。
日本较之于中国,是一个东山再起的强大对手,何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极为好胜的民族会再度重扬“武士道”精神一跃而成为军事大国并不难的事情。今天,我们不能不多一些警惕。日本海上自卫队已拥有比中国和印度更多的驱逐舰和护卫舰,以标准排水量来计算,共在各国海军中排行老六,以数量来算驱逐舰和护卫舰的总数高居世界第三位。除了军舰之外,海上自卫队还拥有大型反潜警戒机和反潜直升机,作为反潜航空兵的作战能力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据美国军方评价,日本扫雷作战能力已超过美国。
除了周边热点之外,中国内部的分裂主义倾向也同样危及着中国的安全和领土完整,也同样可能爆发局部武装冲突。因为无论是民族分歧还是地区分裂,通常都有外部力量插手,一旦爆发冲突,外部武装干预,甚至武装支持都在所难免,摆在中国军队面前反分裂的重任是十分现实而紧迫的。
在新的世纪,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我们党的重大历史任务之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台湾问题,说穿了就是中美之间的问题。台海局势严峻而复杂。“台独”分裂势力搞分裂,已成为两岸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的最大障碍,成为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必须认真应对。建国以来,西藏一直存在一股分裂主义势力,并与流亡海外的**集团内呼外应,多次制造紧张局势。近几年来在西方敌对势力煽动下,西藏分裂主义分子更加活跃起来,使局势出现趋于紧张迹象。新疆闹独立的势力一直存在着,在建国后40多年里始终没有形成气候。但近年来的多起暴恐事件表明新疆局势出现急剧恶化。
国防作为尖端科学技术的集萃地,只有使国防科技跻身于强国之林,才能树立起与大国地位相称的国际形象。国防力量的竞争集中表现为国防科技的竞争,在国际上只有成为国防科技强国才能确立起政治军事大国的地位。中国是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解决中国现阶段包括国防现代化在内的所有问题,关键是要把经济发展起来。
国防支出指国家预算用于国防建设和保卫国家安全的支出,包括国防费、国防科研事业费、民兵建设以及专项工程支出等。我国国防费主要用于三个方面:人员生活费、活动维持费、装备费。其中各占三分之一的比重。中国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根据国防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国防经费的规模,依法管理和使用国防经费。
2014年3月5日上午,财政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了《关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报告提及,2014年军费预算约8082亿元,较上年涨12.2%,2013年中国军费预算为7202亿元。4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发言人傅莹说,中国的国防力量是防御性的。各全国人大代表以及军事专家纷纷解读,我国国防费用增加合情合理,国防费占GDP的比重低于美国。2014年增加的国防经费将重点向武器装备倾斜,训练费用也将相应增长;军兵种方面则会向海空二炮倾斜。
这个数字表示,我国国防费用连续4年增加,并且增长率均超过10%。2013年我国国防支出预算为7201.68亿元,增长10.7%。2012年中国国防费预算为6702.74亿元,增长11.2%。2011年中国国防费预算60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同样,国防费用的增长连续4年超过GDP增幅。不过我国国防预算占GDP的比重远低于美国、英国等国,近几年均维持在2%左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3%)。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十年来,从国防费用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来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我国用于国防费用的支出比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2003年的时候,国防费用占全国财政支出比重的7.74%,到2012年国防与预算占全国财政支出比重的5.33%,下降了2.41%。
国防白皮书介绍,中国国防费的主要支出项目有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和装备费。人员生活费用于军官、文职干部、士兵和聘用人员的工资、保险、伙食、服装、福利等费用。训练维持费用于部队训练、院校教育、工程设施建设及维护和日常消耗性支出。装备费用于武器装备的研究、试验、采购、维修、运输和储存等。
总后勤部和各军区(军兵种)、军、师(旅)、团级单位设置财务机构,负责国防费的供应保障和管理监督。国家和军队的审计机构,对国防费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实施严格的审计监督。全国政协委员、国防部外事办公室原主任钱利华少将表示,中国军费投入是合理的,我国国防费是随着经济增长相应调整,不单是军费,政府各项经费比如教育、医疗经费都在提升,如果军费不变是不现实的。
过去十年时间,中国国防经费占GDP总量的2%左右。相比,美国国防费所占GDP的比例同时期还有所上升,从2003年的3.6%增加到2012年的4.2%。
钱利华同时介绍,近几年亚洲地区国家军费普遍都在增长,日本、韩国、印度、菲律宾等在不同程度增加他们的国防经费。“我们这几年国防经费之所以引起外界关注,是因为我们经济体量大,发展速度快,他们对军费增加关注角度不同,心态也不同,我们自己要有定力。”
他也否认了一些因为中国军力发展引发亚洲各国开展军备竞赛的说法。他说,军备竞赛是在冷战时期,在北约和华约两个地区性军事组织为争夺世界霸主地位,扩大影响,当时发生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而目前亚洲地区无论哪个国家增加军费都有它自己的合理性,并没有开展军费竞赛。
瑞典智库公布的2013年军费排行
排名 国家 军费支出:亿美元 占本国GDP比例 1 美国6820 4.40% 2 中国1660 2% 3 俄罗斯907 4.40% 4 英国608 2.50% 5 日本593 1.00% 目前,我军正面临军事转型,我国推进军事变革立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虽然与俄罗斯有部分合作,但国防科技主要发展依赖自己的力量,从无到有,从低端到高端,装备的更新换代,国防高技术发展要靠自己的力量,这也需要加大投入。
按照国防战略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各个大兵种为了适应信息化作战需求,装备会更加先进,重点支柱装备会得到发展。比如航母、核潜艇这些重点战略性武器;此外,大中型舰艇、常规潜艇、大型补给船都会增加。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适应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的迫切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在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一场新的军事革命正在兴起。当前国际形势风云莫测,变数迭起。世界各国主要军事国家在更新装备、改革军队体制方面都有较大举措。
只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才是中国实现“富民强国”,维护国家安全、维护领土完整,确立中国国际地位和扩大全球与地区利益的根本保障。面对世界多极化,中国国防面临巨大考验,只有调整好一切军备资源,发展高端科技才能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所以中国的国防不能松懈,而中国的国防经费更应透明支出,达到用则必需,用则必紧。
第四篇: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模版)
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一、知识产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知识产权服务业,主要是指提供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特定领域知识产权等各类知识产权“获权-用权-维权”相关服务及衍生服务,促进智力成果权利化、商用化、产业化的新型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是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战略转型期。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有利于提升自主创新的效能与水平,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形成结构优化、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是促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抓手,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知识产权服务业技术与知识密集,附加值高,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对外贸易和文化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市场前景广阔,但存在政策体系不完善,市场主体发育不健全,高端人才匮乏,综合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亟待着力培育发展。
1、知识产权服务业主要分以下几类:(1)知识产权代理服务
专利、商标、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的申请、注册、登记、复审、无效、异议等代理服务。
(2)知识产权法律服务
知识产权相关维权诉讼法律服务,企业上市、并购、重组、清算、投融资等商业活动中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知识产权尽职调查服务,中小微型企业知识产权法律援助服务,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服务。
(3)知识产权信息服务
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分析、数据加工、文献翻译、数据库建设、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信息服务。
(4)知识产权商用化服务
知识产权评估、价值分析、交易、转化、质押、投融资、运营、托管等商用化服务。
(5)知识产权咨询服务
知识产权战略咨询、政策咨询、管理咨询、实务咨询等高端服务。还有重大项目决策、行业发展规划、产业联盟构建中的咨询服务,企业管理制度完善、服务贸易、市场拓展、海外布局、核心技术转让、标准化等事务中的咨询服务。
(6)知识产权培训服务
知识产权教育培训服务,提升知识产权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2、知识产权服务业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我国的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已有30多年的历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在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
首先,从国家的角度来看,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还不够完善,还存在着制约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的障碍。
其次,缺少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基础信息有效供给不足,开发利用知识产权信息的意识不强、能力不高。
再次,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数量少、规模小,从业人员特别是国际化、专业化高端人才不足,各层次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服务功能亟待扩展,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第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进一步开拓和培育市场需求的能力不高,社会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不强。
最后,对知识产权服务业的理论研究还不够系统,对知识产权服务的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的探索不够深入,难以引领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申请、登记状况
从我国建立知识产权制度到现在,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2014年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受理801135件,同比增长13.6%;授权量162680件,同比增长13.3%,1985年至2014年底总累计授权量898543件。2014年共受理实用新型申请868511,同比下降3%,外观设计申请564555同比下降14%。
2014年全国著作权登记保持增长态势,总量破120余万件。3月5日,国家版权局对外发布2014年全国著作权登记数量。继2013年包括作品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著作权质权登记在内的著作权登记总量首次突破百万件以来,2014年我国著作权登记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总量达1211313件,比2013年增加201656件,增长19.97%。其中,作品登记992034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18783件,著作权质权登记496件,涉及主债务金额262543.1万元。
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自2011年国家版权局颁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作品登记程序等有关工作的通知》后,各地版权行政管理部门和著作权登记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将著作权登记作为版权社会化服务的重点工作,将著作权登记信息统计报送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全国著作权登记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的水平不断提升。我国著作权登记量保持持续增长,充分反映了我国社会公众版权意识在不断增强,版权相关企业对加大版权保护、运用和管理,以及以版权作为核心资产进行融资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强烈,也对版权行政管理部门及著作权登记机构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15年,著作权登记工作仍然是国家版权局的重点工作,国家版权局将进一步加强版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平台,使著作权登记工作真正成为促进版权产业发展和加强版权保护的有效途径,为创新型国家和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据了解,2014年全国共完成作品登记992034件,较2013年的845064件增长了17.39%。其中,全年登记量较大的地区、部门有:北京市、上海市、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江苏省、山东省、重庆市,占全国登记总量的92.09%。从登记作品类型看,数量最多的仍然是摄影作品,达428819件,占登记总量的43.23%,其他依次是文字作品、美术作品、影视作品、音乐作品、图形作品、模型、戏剧、舞蹈等。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随着国内软件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软件研发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我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延续了近年来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全年共登记218783件,同比增长33.12%,登记首次突破20万件大关,再创历史新高。从登记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登记最多,达162323件,约占我国软件登记总量的74.19%;西部地区增速最快,达25005件,同比增长52.33%,高出我国整体软件登记增速近19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登记量也在进一步持续增长,中部地区同比增长47.30%,东北地区同比增长38.74%。
从登记量排名上看,2014年位列全国前五位的地区仍然为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和浙江。按软件著作权登记增速排名,2014年位列全国前三位的地区依次为宁夏、江西和重庆。其中,宁夏同比增长231.60%,江西同比增长112.15%,重庆同比增长72.32%。(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2014年,全国包括港澳台商标申请件数共计2076469件,注册件数1242840件,有效注册量7364383件;2013年,支持企业通过商标权质权融资成效显著,全年共办理质权登记申请818 件,质押商标7438 件,质押金额401.8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2%、41.8% 和87.2%。全国企业户均商标申请量和商标有效注册量逐渐上升,2013 年平均每万户企业申请商标1232 件,是2009 年企业户均商标申请量的1.6 倍;截至2013 年,平均每万户企业商标有效注册量达到4737 件,是截至2009 年企业户均商标申请量的1.45 倍。户均商标申请量和商标有效注册量大幅度的增加,表明市场主体商标意识和商标运用能力明显提高,有效提升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活力。
2013 年,商标局共受理商标注册申请188.15 万件,同比增长14.15%,再创历史新高,连续12 年位居世界第一。2009 至2013 年5 年的商标申请量(685 万件)超过了前28 年商标申请量的总和(639 万件),商标申请量持续快速上涨的趋势仍然延续。
2013 年,商标注册网上申请达117.58 万件,占同期申请总量的62.49%,比2012 年提高了约2.3 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电子申请的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商标申请人所接受,已经成为主要的商标申请方式。截至2013 年12 月,商标累计注册申请量为1324.13 万件,累计商标注册量为865.24 万件,商标有效注册量为723.79 万件。
2、司法保护
周强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回顾了2014年主要工作。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依法制裁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各级法院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11万件,同比上升10%。审结奇虎与腾讯公司涉不正当竞争案和垄断案,促进规范互联网领域竞争秩序。设立知识产权法院。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审理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案件,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作用。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对2015年工作进行了展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更加有力司法保障。落实稳中求进要求,围绕今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牢牢把握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推进新型城镇化、自贸区战略、维护海洋权益等对人民法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加强司法应对,妥善化解投资消费、对外贸易、知识产权、互联网金融、环境资源、海洋经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征地拆迁等领域的矛盾纠纷,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曹建明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回顾了2014年主要工作。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与有关部门共建打击侵权假冒信息平台,坚决打击侵权行为,起诉侵犯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犯罪9427人,同比上升7.1%。妥善办理科研活动和成果转化中的案件,严格区分罪与非罪界限,支持和保护科技创新。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对2015年主要任务进行了展望。深入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扎实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着力解决自身司法不规范的突出问题,健全规范司法的程序、标准和责任,努力使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成立三个多月便收了2900多件案件,已经审结了400多件案件。
知识产权行政案件持续增长(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日前,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通报会,公布了2013及2014年前三季度专利、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审理情况,其中,专利授权确权行政案件平稳增长,而商标授权确权案件自2014年以来增长迅猛,从2013年全年2139件猛增至今年1至9月的7749件;法院最终对专利行政决定予以撤销的比例为13%,最终对商标行政裁决予以撤销的比例约26%。此次通报会上,北京高院还公布了10起专利、商标授权确权典型案例。
授权确权模式发生改变。我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专利、商标授权确权模式实现了由行政机关终局裁决模式向司法审查终局模式的转变。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负责专利授权确权的行政审查工作,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负责商标授权确权的审查工作。当事人不服上述行政机关作出裁决的案件,分别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相应地,根据地域管辖原则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定,此类案件的一、二审一直由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和北京高院专属管辖。
据北京高院知识产权庭庭长陈锦川介绍,知识产权行政案件的审理,不仅涉及复杂的专利技术问题和法律问题,案件裁判结果对相关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而且很大比例的案件当事人是外省市和外国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案件审理难度大。
专利行政案件平稳增长。据北京高院统计显示,近年来,对专利授权确权行政决定的起诉率比较稳定,一直在6%左右。自2009年至2012年,北京一中院受理的专利授权确权的行政案件持续增长,年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2013年,北京一中院共新收专利授权确权一审行政案件641件,其中专利授权行政案件133件,专利确权行政案件508件;北京高院新收专利授权确权二审行政案件411件,比上一年增长16%。2014年1月至9月,北京一中院新收专利授权确权一审行政案件411件;北京高院新收专利授权确权二审行政案件365件。
结合一、二审案件审理情况,2013年北京法院最终撤销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行政决定的案件总数为91件,占全年一审审结的694件专利授权确权行政案件总数的13%。
北京高院的调研报告显示,专利确权行政案件数量大约为专利授权行政案件数量的3倍左右。专利授权确权行政案件的上诉率较高,2009年以来的一审上诉率均保持在50%左右。案件涉外因素占比高,外国专利权人占比较高。以2013年为例,专利授权确权一、二审行政案件涉外案件约占35%。当事人为外国人的案件中,以专利权人为外国人的情况为主,且以涉及发明专利案件为主。涉外案件中,外国当事人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和德国等科技实力较强的国家。
商标行政案件近半涉外。相对于专利行政案件的平稳增长,商标行政案件呈现出复杂案件占比高、涉外因素占比高、行政裁决撤销率较高的“三高”特点。据统计,2013年北京一中院新收商标授权确权一审行政案件数为2139件,其中涉外案件1051件;北京高院新收商标授权确权二审行政案件1030件,其中具有涉外因素的案件528件,撤销行政裁决的案件共277件,占二审结案总数约26%。到了2014年,商标行政案件呈爆发式增长,前三季度即达到了7749件。
这些商标行政案件涉外因素占比较高,以2013年一审案件为例,涉外案件总数达1051件,占全年一审法院所收商标行政案件总数的49%,这些案件涉及的国际知识产权企业数量众多,案件审理所受国际关注度高。
北京高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张雪松在通报会上回答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专利、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之所以涉外比例高,一是因为发达国家的企业更加重视保护其知识产权,二是因为随着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日趋完善,司法水平得到快速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愿意通过诉讼渠道保护其权益。
3、行政保护
去年我国专利行政执法办案总量首次突破2万件(来源: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日前,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传来令人鼓舞的消息——2014年,我国专利行政执法办案总量首次突破2万件,达到2.4479万件,同比增长50.9%。其中,办理专利纠纷案件8220件(专利侵权纠纷7671件),同比增长62.6%;假冒专利案件1.6259万件,同比增长45.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完善激励创新的产权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要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加注重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由此不难看出,知识产权已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支撑。”业内专家认为,在过去的1年里,全国知识产权系统把执法办案工作作为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重要任务之一,持续加大工作力度,成效明显,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执法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表示,与2013年相比,去年全国知识产权系统专利执法办案呈现出新的特点,即各地区执法办案工作普遍加强、办案结构进一步调整、发明专利案件量有所上升、涉外专利侵权纠纷案件有所增长。
据介绍,2014年,全国31个省(区、市)中,执法办案量超过1000件的有6个省,分别是江苏省3681件、浙江省3505件、湖南省2815件、广东省2555件、山东省2542件和河南省1078件。从区域划分来看,华东、华中地区执法办案量最多,分别为1.1551万件和4843件,共占全国办案总量的67%;华东、华北增长最快,同比分别增长89.5%和76.9%。从专利侵权纠纷办案量来看,全国近一半的省(区、市)案件量超过100件,其中浙江省、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和河南省专利侵权纠纷办案量超过200件。
2014年,我国专利纠纷办案量与假冒专利办案量的比例约为1﹕1.98,与2013年的1﹕2.21相比,办理难度较大的专利纠纷案件占案件总量的比重有所增加,彰显出全系统办案能力进一步提升。值得关注的是,在受理的专利纠纷案件中,虽然仍以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案件为主,但发明专利案件量明显有所上升。2014年受理的8220件专利纠纷案件中,发明专利案件1239件,占15.1%,比2013年上升了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2014年,我国涉外专利侵权纠纷案件有所增长,全年共办理涉外专利侵权纠纷案件521件,占全部7671件专利侵权纠纷案件的6.8%;同比2013年的362件和7.7%的占比,案件量增长了43.9%,占比下降了0.9个百分点。
“通过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广大创新者、专利权人的维权需求在增强,通过专利行政执法途径维权的信心也在增强。”业内专家表示,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更好地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为经济发展新常态营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法治和市场环境,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据了解,从2011年到2014年底,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累计已经针对影视和综艺节目删除了侵权链接70余万条,影视盗版删除率达到95%以上。受腾讯、百度等公司的委托,做了《中国好声音》等诸多热门热播综艺节目的快速维权,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文字、音乐这类维权难度更大的“小作品”,监测盗版删除率也达到70%至80%。
6月12日,国家版权局等四部门联合启动“剑网2014”专项行动,针对网络侵权盗版第十次亮剑。该行动确定了保护数字版权、规范网络转载、支持依法维权及严惩侵权盗版四项重点任务。专项行动期间,各地版权行政执法部门共查处案件440起,关闭网络750家。国家版权局挂牌督办了33起案件
4月28日,琼瑶向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起诉,称其作品《梅花烙》被于正编剧的《宫锁连城》抄袭,其著作权受到了侵犯。109位国内编剧联合发表声明支援琼瑶依法维权的主张。12月25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做出一审判决:涉案《宫锁连城》停播、于正在四网站公开声明道歉、于正等五被告赔偿琼瑶经济损失500万元。
2013年全年立案查处侵权假冒案件8.31 万件、涉案金额11.21 亿元,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786 个,依法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477 件、涉案金额2.8 亿元。
各地工商机关更加注重在执法中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与配合,积极与公安机关协作,联合行动,保持打击侵权假冒的高压态势。
2013年,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打击“傍名牌”专项执法行动。据初步统计,全国工商系统在打击“傍名牌”专项行动中共查处仿冒侵权案件2.96 万件,案值7.44 亿元,罚没款2.74 亿元。
2013 年,全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各类商标违法案件56867 件,其中查处一般违法案件6896 件,商标侵权假冒案件49971 件,涉外商标案件11735 件。
3、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
虽然我国今年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成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法院,标志着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通道,但是,全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依然比较低,重视程度依然不够。专利申请虽然数量依旧雄踞世界第一,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申请数量也有所下降,但是所申请专利中,相对世界发达国家来说,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依然较低。专利代理行业低价竞争情况严重,代理人生存环境恶劣,几千块钱就随便申请一个发明专利的情况很多,代理人一到两天时间就要完成一件专利的撰写,这也从一个侧面看出,社会大众尤其是企业对专利的申请重视程度不够,不愿意花经费去进行专利的申请和布局。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的普及程度很低,很多人对于什么是知识产权不了解,甚至一些高学历人才、工程师对于什么是专利,专利授权材料是什么都不知道,导致很多技术没有申请专利而公开,也导致智力成果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而不知,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发展离不开群众的基础,只有加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才能给知识产权的保护培养良好的土壤。
(2)知识产权生态环境处于低水平。
知识产权的运作,也就是将知识产权转化成经济效益,只有知识产权无形资产能够经济化,知识产权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地体现。而现如今知识产权的生态环境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使得无形资产不能快速有效的产生效益,从而间接地影响到了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也在实际侵权案件中致使权利人得不到较高的赔偿。知识产权无形资产的产业化有待继续开发。
(3)惩罚力度有限 在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我国目前立法上普遍采用的是填平原则,使得侵权成本很低,正常的业务合作成本往往要比侵权更高,促使不诚信的商人往往愿意采取侵权的方式来牟利。应当将填平原则的惩罚性赔偿原则共同运用,对初次侵权者适用填平原则,以警告而使其改过,对多次侵权者,也即恶意侵权者,应该适用惩罚性赔偿而严厉进行打击。
(4)专业的法官队伍和律师人才较为缺乏
知识产权是专业性很强的一名学科,其中专利业务又是由各行各业的技术方案构建而成,对于法官和律师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往往需要具有复合专业背景的人才能胜任这一工作,而现实中,法官队伍尤其是基层法院业务能力强的是少之又少,并且大部分法官是法学本科出身,对于技术问题往往不太了解,甚至消化吸收起来也比较困难,给案件的审判工作带来很大的障碍。虽然2015年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设立了知识产权法院,但知识产权法院的法官数量控制的比较紧,入选条件较高,致使辖区内一部分原本审理知识产权的法官入选不了,从而在法官数量上下降厉害,管辖的集中造成取证保全等工作路途遥远,人手不够,反而会使权利人的权利更加不能有效率的得到保护。有些法院即使聘请了技术专家参加案件的审理,但技术专家又对知识产权法律不懂,往往出具的意见从法律上讲并不客观。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尤其是专利诉讼律师较少,致使很多当事人在维权或者被诉的情况下难以找到合适的律师,不光给法官的审判带来不便,更从长远上影响整个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进程。所以要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放开专业法官的招聘条件,能够吸纳更多的具有专业能力的人来从事知识产权法律工作,促进知识产权保护的快速发展。
(5)缺乏专业的鉴定机构
知识产权诉讼中,往往涉及到是否构成侵权的鉴定工作,这其中又一专利侵权为典型。专利侵权的判定原则,一般为全面覆盖原则和等同原则,是否构成对于独立权利要求技术特征的全面覆盖或者等同替代,这就需要进行技术判断,而当判断不明确的时候,往往需要专业的鉴定机构进行技术鉴定,并出具鉴定结论。
而鉴定机构往往由技术领域的技术专家构成,这些技术专家对于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并不精通,势必只会从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但要从知识产权法律的角度发表结论就不一定是客观公正的。
因而,加大对于技术专家的知识产权法律培训势在必行,努力建立适合知识产权保护市场要求的专家队伍和客观公正的鉴定机构。
3、知识产权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当下,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要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就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产业体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的目标。作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武器,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必经之路。
商标运营,涉及到企业品牌的运营,企业利用品牌这一最重要的无形资本,在营造强势品牌的基础上,更好的发挥强势品牌的扩张功能,促进产品的生产经营,使品牌资产有形化,实现企业长期成长和企业价值增值,它是从产品经营、资本运营发展而来的,因此,关于商标的运营已经超出了单纯的知识产权的范畴,本文不做探讨。
(1)版权运营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版权运营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果,文化产业硕果累累,一大批网络平台和优秀的网络写手相继涌现,《2012年中国版权产业经济贡献调研结果》,显示:2012年,我国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逾3.56万亿元,占全国GDP的6.87%,版权运营也发展到了全版权运营时代,所谓全版权运营,就是全产业链运营。
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因为自1996年该系列小说第一部面世,至2011年年底第七部出版完成,“哈利·波特”所形成的全版权产业链总产值超过了220亿美元,其中包括12亿美元营出版领域收入、77亿美元电影票房收入;15亿美元以上的相关游戏收入,及以“哈利·波特”为主题建造的公园和相关的饮食、服饰、玩具、旅游等产业收入。
在国内,目前全版权运营相对成熟的是一些青年网络作家的作品,如《宫》《步步惊心》《甄嬛传》等。
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指出:“我们认识到,一方面要继续保持和加强版权保护,但在强调保护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讨论如何发挥版权在文化发展中基础性、资源性的作用,来推动产业的发展。”
2014年11月初小米科技先是千万美元投资视频网站优酷土豆,接着又以3亿美元入股爱奇艺视频网站,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互联网产业再次腾飞的助推器。
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已经由2013年的78.5%提升至83.4%,其中有75%的人用移动端付过费,超过1/4的人为手机应用付过费,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付费习惯正在形成,正版越来越值钱,知识越来越值钱,互联网越来越值钱,谁率先开始进行产业布局,率先为知识产权买单,谁就将会收获知识产权的红利。
全版权运营是一种趋势,图书出版是传统出版行业的本行,但是其他如教育培训、影视、动漫、游戏等则需要专业人士来做,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是需要勇气,也需要耐心的。比如教育培训,需要专业的课程设计;影视改编,需要专业的策划改编;手机游戏,需要专业的脚本架构。这些是出版延伸的新方向,是从内容出版到内容开发的新开拓,是全版权运营的大势所趋。在这个过程当中,必然会遇到新的问题,只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逐步加深对全版权运营的了解和理解,才能切切实实走出一条路子。
全版权运营面临一些发展障碍,首先是版权意识薄弱导致全版权运营基础不牢。就目前而言,作家重复授权现象非常严重,出版行业的自律也有待加强,同一作品在不同出版社同时出版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的出版社明明知道另外一个出版社享有专有出版权,但还是明目张胆地出版,甚至以包装成“文集”的形式变相出版,实际上造成了侵权。有些作者甚至认为同一部作品可以在多家出版社出版,并不知道这违背了专有出版权的原则。重复授权导致版权混乱,让全版权运营成为空谈,根本无法拓展应用。其次是授权不全导致全版权运营成为空谈。依照当前的行业惯例,作者授权图书出版时,往往不会将影视改编权、游戏改编权授权给出版社,因为传统的出版社一般只做纸质出版,同样,作者授权影视游戏版权也不会将出版权交给游戏公司。对于纸质出版来说,大部分作家作品版权授权常常分散在不同出版社,甚少有一家出版社能完全代理一个作家全部版权的,这就更谈不上全运营了。再次是行业差异造成隔膜,影响版权的横向扩展。比如相对于影视、游戏行业来讲,出版行业的经济规模非常小,双方合作的时候往往出现不平等性,从而使最早获得作品授权的出版社在影视公司和游戏公司合作方面缺乏积极性。由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是全版权运营的核心基础,是一切资金有效启动的起点,这种行业之间的隔膜如果不解除,版权横向扩展就会受到影响。最后,版权经纪人制在中国还没完全建立,缺少专门的代理机构和专业的运营人才,这是最大的瓶颈。其实任何一个新的发展模式开启前,都会面临人才缺乏的问题,对于全版权的跨媒体版权运营来讲,需要将出版、影视、游戏、教育等行业有效链接起来,充分激活各方面需求,激活不同市场潜力。这就要求有一批既掌握作者资源,又熟悉版权知识,具有市场运营能力的专业第三方代理机构开动相关业务。
(2)专利运营及存在的问题
当今世界,专利已经成各国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核心竞争力要素。专利作为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其价值的实现离不开运营及流通环节的辅助。与其他先进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专利运营还处于制度建设和发展的初级阶段。目前仍以较为传统的专利转让、专利许可、专利权质押融资等运营形式为主。近年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连年大幅攀升。以2014年为例,专利质押融资金额达到489亿元,同比增长92.5%,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但距离实现知识产权资本化、产业化,还有一定的距离。根据2014年底知识产权出版社发布的《2013年中国专利运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近5年来,中国专利运营日渐频繁,平均增长率达到33.59%。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技术转移交易额已超过7千亿元的规模。2013年登记备案的中国专利转让88280件、专利许可19307件、专利质押5640件(金额达到254亿元,同比增长80%),涉及专利数量超过10万件。整个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虽然目前我国专利运营的规模增长较快,发展势头较好,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专利运营初具规模但质量仍较差。以专利转让为例,目前专利转让中的极大比例是企业内部成员公司间的转让或企业工作人员向企业法人间的转让,而产生实际增长效应和实质技术转移的企业间的外部转让所占比例较低。又比如专利权质押目前往往需要其他资产进行辅助抵押,对企业的融资条件要求仍然较高;第二,专利运营模式相对陈旧,缺少创新型的专利运营企业。目前我国专利运营仍然以通过传统的技术交易市场促成专利转让、许可、质押为主。专利运营公司普遍缺乏自身的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能力,缺乏技术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粘合力。而目前国外较先进的创新基金、研发型专利运营、标准化组合专利运营等新型专利运营方式还较为少见;第三,专利运营的整体环境仍然较为落后。专利运营是实现专利从纸面权利向实质利益转化的核心环节,是促成一国专利体系成熟的重要推力。专利运营的发展需要例如社会技术创新整体能力,专利权司法及行政保护环境,专利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体系,专利金融制度创新等多方平台的整体突破。目前我国专利运营发展仍高度依赖行政资源激励,市场化的整体专利软环境相对发展滞后,也缺少具有旗手作用的行业标杆企业。
随着科创兴国理念的深入推进,专利运营的发展也日益提速。特别是201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对专利运营做出了前瞻性的规划,明确要求全国技术市场登记的的技术合同总额从2013年的8千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万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从2013年的687.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800亿元;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出口收入从2013年的13.6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80亿美元。可以预见,中国专利运营也会随着经济升级和产业升级的步伐迅猛发展。
二、中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及建议
1、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企业是知识产权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主体,是整个知识产权行业的中流砥柱,只有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切实提高了,才会从根本上提高整个知识产权行业的水平。
以前乃至现在,都是国家从政策层面对企业的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进行扶持,培养企业的知识产权感觉,但是,从长远来看还是要以市场的作用来调解企业的知识产权兴趣,要从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的作用以及知识产权的市场运营方面让企业尝到甜头,当然也要让企业在别的权利权人那里尝到苦头,才能让企业真正重视起知识产权。
2、加强企业员工尤其是技术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和知识。要持续不断地加强对于企业员工的知识产权培训教育,使其对于知识产权基本法律知识有所了解,对于技术人员,应当使其熟知专利检索、专利预警、专利分析布局、专利技术交底书的撰写等工作,从而能够掌握本行业最新的研究成果,在项目立项时检索最新专利技术,避免盲目研发,在新技术研发成功时,懂得运用专利来进行布局,从而使得智力成果有效的得以保护。
3、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再好的意识也需要有制度的保障,只有从企业管理层面将知识产权的保护进行加强,才能长久地持续下去,乃至形成一种企业文化。比如大中型高科技企业应当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招聘专业的知识产权工程师,负责日常的知识产权管理、运营事务;应当对技术人员形成知识产权发掘、申请、专利预警等激励机制。
4、成立行业联盟,建立专利池,共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防御。不要只盯着国内的同行业竞争者,要放眼全球,共同提高。成立行业联盟,信息交互,建立专利池,在竞争和合作中共同成长,共同应对其他国家的知识产权进攻,力争使得国内企业不光技术上走出去,也要在知识产权上走出去,真正成为知识产权大国。
5、重视知识产权运营,发挥无形资产的经济价值。
提炼出一些真正具有技术含量和市场价值的技术成果,通过专利布局来形成保护壁垒,从而提升其经济价值。寻找专业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进行技术转让、质押、入股等运营,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无形资产的经济价值。
第五篇:论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影响
论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影响 摘要:个人所得税作为国家一种宏观调控收入分配的手段和有力杠杆,它既是筹集财政收人的重要来源, 又是调节个人收人分配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税收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客观情况变化, 个人所得税制度已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其存在的缺陷, 因此, 通过对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和完善,进一步加大税收对个人收人分配的调节力度十分必要。关键词:个人所得税改革必要性影响
1.问题提出(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自开征以来发展势头还是比较好的,在增加财政收入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尽管个人所得税的发展势头是良好的,但是离我们对它的期许和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增加财政收入方面, 存在很多的税收漏洞, 许多税源在不断地流失。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 存在“富人偷逃税, 穷人万万税”的现状。我国的贫富差距并未因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而减小,却呈现加剧趋势,以及收入分配中出现的不公现象都显示出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现行的个人所得税面临着制度不优、实施不力的窘境。个人所得税在筹集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促进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保障社会安定团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以自然人为核心的社会财富流动和分配占整个社会财富流动和分配的比例必然会越来越大,形式会越来越多样化,个人所得税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现行个人所得税制进行改革可以更好体现以人为本,更好地解决纳税人之间的公平问题。通过个税的征收拉进社会贫富差距, 缓解社会分配差别, 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在增加财政收入方面也显示个税改革的社会价值。
虽然目前我国个人总体收入水平不高, 加上现行个人所得税的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我国的个税收入还十分有限, 但它仍然是弹性较大、潜力较大的重要税种, 对我国和谐社会经济建设贡献了力量。
2.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主要存在征税范围及税率设计不合理,费用扣除基数未体现公平,以及税收的监督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影响了个人所得税拉近贫富差距,调节收入分配,筹集财政收入作用的有效发挥,所以,对于这些问题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2.1征税范围不合理,容易引起纳税人间的不公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采取的是列举法,应税所得分为11项: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等。也即分类征收制度,分类征收税模式征管手续较为简便,便于征纳双方执行,且可对不同的所得按不同征收方法计税,有利于体现国家政策。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经济发展,我国公民收入方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工资薪酬而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基金、利息、房产收入等也构成了公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以往的个人所得税税基自然不能适应当下居民收入情况。现实中各种收入名称众多又不统一,难以与税制所列项目做到对号入座,实际上给征税带来了困难,容易造成偷税和避税。同时,由于不同收入的透明度不同,因而很容易引起纳税人间的不公。工资薪金收入由于纳税人一般有比较固定的代扣代缴单位,这种收入相对于其他所得透明度较高,最容易被如实反映,而其他诸如“灰色收入”“福利收入”则常常被排除在计税收入之外。一些通过资本运作而获取高收入的群体被排除在征税范围之外,引起纳税人心理不平衡。从个人所得税征收意义的角度来说,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主力军应该是掌握社会财富较多的人,而我国目前的现状却是依靠工资薪金的中间阶层成为个人所得税征收的主要来源。一些企业老板、明
星等高收入人群反而只占纳税总额的一部分,这大大违反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意义。征收范围的不合理,引起了税负不公平的现象。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甲、乙两个纳税人,甲某月收入为4400
元,其中工薪收入为2000元,劳务报酬收入为800元,稿酬收入为800元,特许权使用费所得800 元。按现行个人所得税税法有关规定,甲本月不缴纳个人所得税。而乙某获得工薪收入为4400 元,却要纳235 元的个人所得税。乙的收入与甲的收入相当,甲不用纳税,乙却要缴纳235 元的个人所得税。所以,这种税制模式不能全面衡量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也不利于拓宽税基,容易导致税负不公,征税成本加大,很难体现公平合理的原则。
2.2税率设计不合理,难以体现公平原则
税率是个人所得税的核心问题, 直接影响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使用两种税率, 即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其中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 从5%到45%, 对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所得、承租经营所得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 从5%到35%, 除这几项之外的其他所得, 都适用的20%比例税率。可以看出,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其一,对于工资薪金所得设计了9 级超额累进税率,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只规定了3 到6 级的超额累进税率,级数过多不仅不便于计算而且意义不大。其二,工资薪金的税率级距设置不合理。低税率的级距小,这使得中低收入的工薪阶层成为被调控的对象。其三,个人所得税税率按所得项目的不同分别确定,包括比例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而超额累进税率根据两类不同所得项目分为9 级和5 级,结构相当复杂。其四,最高边际税率定得过高,尤其是工资薪金所得的最高边际税率高达45%,而一些非劳动所得的最高边际税率却比较低,这样很难调动劳动者工作的积极性,也有失公平。并且,行为经济学的分析表明,最高边际税率的制订与偷漏税行为的发生有很大关系:最高边际税率越高,高收入纳税人选择偷漏税行为的机率越高。在税收征管水平低、对个人收入监控不力的情况下,如果高收入纳税人选择逃避缴纳税款行为,更不利于税收公平的实现。另外,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均属勤劳所得,却采用不同的税率,有悖于税收公平。其五, 对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所得、承租经营所得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和工资薪金所得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相比较, 税负下降较大, 难以实现预期的调节过高收入缓解个人收入分配不公的既定目标。其六, 现行个人所得税对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分别课征, 缺乏科学依据。二者同属于劳动所得, 却在税率上有很大的差异, 这样会在税负上造成不公。另外我国个人所得税还规定, 对劳务报酬一次收入很高的要加成征收。具体内容对纳税人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在2万元到5万元的, 加成50%,超过5万元加成100%。这一规定也极不妥当,这毕竟是纳税人的劳动所得, 一次收入高, 说明他付出了极其辛勤的劳动相比之下, 偶然所得属于非勤劳所得, 但对它没有加成的规定,这似乎让人觉得税法是支持非勤劳所得的。
2.3费用扣除基数未体现公平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对工资薪金所得采取定额扣除法。个人所得税法中的费用扣除数1994年为800元,2008年起至今费用扣除数为2000元。现今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数据测算, 免征额提高至3500 元/ 月,我国个人所得税在不断调整中日趋合理,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①免征额采取全国“一刀切”的征收方式不能体现社会公平。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较大,各地的基本生活成本存在较大的差异,个人所得税应实行划区征收。②免征额只针对名义收入,没有考虑物价和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当生通货膨胀时,依靠固定收入的工薪阶层实际收入下降,但依然按照名义收入纳税,增加了其税收负担。在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实施过程当中,生计费用的减除通常滞后于CPI,滞后于老百姓对个人所得税税负的期望和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期望要求。③以个人为单位征税,忽视了家庭的整体收入和赡养系数的差异。收入相同,家庭赡养负担不同的人需缴纳相同的税收,有违社会的公平。每个人取得相同的收入所支付的成本、费用是不同的,并且每个家庭的总收入,供养亲属的人数,用于住房、教育、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支出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规定所有纳税人均从所得中扣除相同数额或相同比率的费用明显是不合理的。我国目前的费用扣除形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有违“量能征税”的原则,即个人所得税应按家庭实际支付能力而不是总收入征税,更不应按收入来源征税。目前执行的固定税前扣除标准和税前扣除项目,完全不考虑地区经济差异、纳税人家庭人口多寡和生活负担、纳税人生计费用和特殊费用,一律实行定额扣除的做法,不能反映纳税人的实际负担能力,使个人所得税本应起到的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作用无法体现,这样很容易在实质上造成税负不公的后果,不利于创建和谐社会。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扣除基数过于简单,未考虑到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等因素,以及未从纳税人角度充分考虑个人实际发生的生计费用和其他费用,缺乏对纳税主体的关照,不具备人性化和公平性。国际上的个人所得税分别以个人和家庭为计征单位的征收方式。
2.4税收的监督和管理不到位
税收的监督和管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个人真实收入难以确定,纳税申报不实,征管水平低,征管手段落后,处罚法规不完善,处罚力度轻等方面。
2.4.1.个人真实收入难以确定。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但税务机关对工资薪金外个人收入的有效监控却极其困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收入渠道多元化。一个纳税人同一纳税期内取得哪些应税收入, 在银行里没有一个统一的账号,银行方面不清楚,税务方面更不清楚。二是公民收入现金取得较多,与银行的个人账号不发生直接联系,收入难以计算。三是不合法收入往往不直接经银行发生。个人收入隐性化已成为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这部分收入中相当大的部分往往不是由正常渠道取得的,这些收入又往往非劳动所得,对此不能有效征税,而工薪收入者却成了个人所得税的主要支撑,这是广大人民群众最难以接受的。
2.4.2纳税申报不实。
当前一段时期,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还普遍淡薄,对于我国纳税人数量最多、征管工作量最大的税种, 必须有一套严密的征管制度来保证。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我国和大多数国家一样也采用了源泉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 方法,但侧重点不同,我国更侧重源泉扣缴。但无论是源泉扣缴还是自行申报方面都存在漏洞。由于税法没有要求所有纳税人都进行纳税申报,税务机关对扣缴义务人的纳税检查信息是单方面的,无法有效进行监督,使得源泉扣缴的执行力度在不同单位间有很大的差别。自行申报目前在我国尚未全面铺开,法律规定只有5 种情形下的个人收入应自行申报,据统计,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主动申报的人数占应纳税人数不到10%。由于没有实行全面的个人收入申报制度,税收流失难以避免。
2.4.3征管水平低,征管手段落后。
当前,我国税务征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还普遍不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税务工作的要求,我国传统的税收征管是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完成税收任务为目标,强调征纳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从征税的角度考虑得多,从纳税人的角度考虑得少。现代税收应采取服务型模式,要更新管理理念,增强税收服务意识。另外,以人工为主的落后征管手段和方式,以及信息网络资源的不健全,使税务部门不能及时取得纳税人的收入资料,并对其纳税资料进行处理与稽核。这无疑影响了税收征管的效率。
2.4.4处罚法规不完善,处罚力度轻,不能对纳税人起到震慑作用。
具体表现在:(1)对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没有明确的界定,税务执法机关在认定上难以把握,往往避重就轻。(2)对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不具体、不明确,税务执法机关可能会出现受主观因素响而轻罚的现象。(3)处罚标准的规定太低。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法规定,对偷税等税收违法行为给予不缴或者少缴税款五倍以下的罚款。由于税务机关只注重税款的查补而轻于处罚,致使许多人认为偷逃税即便被查处了也有利可图。据统计,近几年,税务机关查处的税收违法案件,罚款仅占查补税款的10%左右。(4)在税收执法过程中,由于没有规定处罚的下限,税务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因而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比较严重,一些违法者得到庇护时有发生。这样,对违法者本人起不到接受教训,自觉守法的约束作用;对广大公民更起不到警示和威慑作用,违法现象得不到有效抑制。
3.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国外经验借鉴
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阶段上要领先我国,我国1994 年的税制改革也借鉴和参考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在这方面多参考国外的经验,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同时对于我们以后要进行的更进一步的个人所得税改革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
从税制模式看,美国个人所得税制属于典型的综合征收制,即把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内的各项所得逐项汇总相加,并按税法规定减去不予计列的项目及法定的扣除费用,然后按统一的累进税率计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制。个人所得税具有灵活、及时、直接的特点,恰是中国所需要的。它建立在完善的信用制度基础上的个人所得帐户能及时显示个人的收入流量,并按照收人状况实行累进税,所以高收入者多纳税,对不确定的临时性收入可及时征税。我国一直以来实行的是分类所得税制,出现大量漏缴的情况,因此此次改革借鉴了西方国家的综合所得税制再次明确了走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税制安排
另外,美国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即三个基本税率档次15%、28%、31%和两个高税率档次36%、39%。后又进行了改革:最高边际税率从39%降低到35%,最低税率从15%降低到10%。我国曾今的九级累进税率显得复杂与不合理,因此,此次改革完成了工资薪金税率等方面的调整。
在美国个人所得税中,存在大量不予计征的应税所得项目、所得扣除项目和税收抵免等优惠政策。在确定应税所得时,美国规定了详细的费用扣除和个人宽免。费用扣除包括商业经营支出的扣除(商业扣除),也包括纳税人特
殊的生活费用扣除(个人扣除),如医药费用等,以此照顾有特殊情况的纳税人,以减轻他们的税负。为保证中低收入家庭和个人的生活水平不会因纳税过多而下降,美国税法还规定了多种扣除、免税收入和退税制度。免税收入主要包括:特定的奖学金、伤病补偿费、联邦、州或市政府债券利息所得等。具体扣除大体包括:教育贷款利息支出、慈善捐助支出、个人退休保险及医疗储蓄账户的个人缴付部分、离婚或分居赡养费支出、购买专业书籍和职业培训费等个人职业发展费用支出、甚至包括变换工作的搬家费用等。对于有孩子的家庭,美国税法规定为每个孩子抚养费退税1000 美元。家里需要供养的孩子越多,所获退税也就越多。这也体现了美国个人所得税法对家庭征收的“人性化”。从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现状来看,具体扣除并未考虑到每个纳税人的具体支出现实,比如房贷支出、子女抚养费支出、医药费用支出、职业培训费支出、赡养老人支出等并没有被包含在扣除范围之内,而是简单地根据收入类别的不同规定了扣除标准。就一些发达省份的支出现状来看,每月2000 元的工资薪金免征额显然有些偏低。因此此次改革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提高了免征额,向以人为本进了一步。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正借鉴西方的优点向着合理且适合我国的方向发展。
4.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评析
4.1改革后的制度及其优点
此轮个人所得税改革,不仅解决了该税种本身的一些问题,也为我国开启全面税制改革做出了具体尝试。此次个人所得税改革,完成了工资薪金所得起征点等方面的调整,再次明确了走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税制安排。全国人大常委会2011年6月30 日表决通过的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对工资、薪金所得个税的调整内容是: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工资、薪金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3%至45%;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按月计征,由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义务人在次月15 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特定行业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可以实行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的方式计征,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于2011 年9 月1日起施行。改革后的优点体现在一下方面:
4.1.1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对人的尊重,尊重人就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公平。改革后的税制大幅度减轻中等收入纳税群体的负担。本次个税调整,实行提高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与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结构联动,使绝大多数工薪所得纳税人能享受因提高减除费用标准和调整税率结构带来的双重税收优惠,能够更好地缩小贫富差距,体现人与人的公平,从而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
4.1.2扩大征税范围
目前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准备在2012年启动全国地方税务系统个人信息联网工作,为“按家庭征收个人所得税”改革做好技术准备。继全国主要城市个人住房信息、公积金信息、保障性住房信息相继启动联网工作之后,全国地方税务系统个人信息的联网工作也有望于2012年全面启动。这样可以改变从前个人所得税按照个人征收,实行“收入属地征税”的征缴方式,而“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计征”,以家庭为单位,将家庭成员收入加总后,统一征收个人所得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认为,试点以后,进入调节视野的居民收入便不再限于单一项目,而是综合性收入。鉴于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的现实背景,建立在综合计征基础上的个人所得税调节,无疑是更贴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现实的调节。
选择以家庭为纳税单位的优点也在于家庭总收入比个人收入更能全面反映个人的纳税能力,因为每个人的背后都有家庭作为支撑。另外,以家庭为纳税单位还可以实现一定的社会政策目标。比如对儿童采用增加基本扣除的方法,对有学生、贷款购房、缴纳保险、捐赠的家庭都可以采取增加扣除的措施。
4.2改革后的影响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自1994 年实施以来,按照“高收入者多缴税,中等收入者少缴税,低收入者不纳税”的原则,在调节收入分配、组织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更是进一步贯彻了中央关于加强税收对居民收入分配调节的要求,降低了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加大了对高收入者的课税,使得我国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方面的功能进一步增强。促进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此外,还适当增加了部分高收入者税负,加大了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进一步推动和维护了社会公平。
4.2.1对高层收入者的影响
高收入者依靠投资等方式实现财富积累仅将工资作为象征形式,通过在海外开工资等手段避开缴纳国内的个人所得税,使得个人所得税沦为了更多针对工资薪金征收的税种。
现今个税的改革使税务部门加大了对高收入者的财产摸底工作,联合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部门对高收入纳税人的财产状况进行全面掌握。同时加大个人所得税在劳务报酬、财产租赁及转让、股票红利及债券利息等方面的改革力度。对演艺明星等以劳务报酬和高收入者以投资房产股票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的人群进行高度监管,加大对其保有财产和劳务报酬的征收额度。本次税收调整扩大了最高税率45%的覆盖范围,将原9 级超额累进税率中适用40%税率的应纳税所得额,并入了45%税率的应纳税所得额范围,适当增加了高收入纳税群体的税负。加大了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进一步推动和维护了社会公平。
4.2.2对中低层收入者的影响
对于工薪阶层而言,个人所得税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是一个较大的纳税开支项目。虽然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比较晚,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收入分配制度的深入改革,工薪等个人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应纳税额也随着收入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增长。
本次个税改革,调整个税起征点、税率级距,主要是立足于给工薪阶层减轻税收负担,94%工薪族将得到减负。高收入阶层收入远远超过了起征点,而中低收入阶层大都在这个起征点,提高起征点后可以减轻大量普通劳动者的税收负担。财政部和税务部门统计,起征点为2000 元以下,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有8 400万人,将起征点上调到3500元,约6000 万人不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只有2400万人继续缴税。
例:2011年8月8日某员工发放8月份工资扣除“三险一金”工资收入为6 800 元,如果按9 级累进税率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为:(6 800-2 000)×15%-125=595(元)2011 年9 月8 日某员工发放工资扣除“三险一金”工资收入6800元,如果按7级累进税率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为(6800-3500)×10%-105=225(元)降低了370 元。这样相当一部分低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负担将减轻,甚至根本不必缴纳个人所得税。绝大部分纳税人获得征税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和税率结构调整带来的双重优惠,降低了税收负担,增加可支配收入,这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税负降低可缓解物价上涨对普通民众消费能力的影响,提高其消费能力,从而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5.结论
综上本次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是是十分必要的,并且通过借鉴外国的先进政策以及联系我国实际进行改革,对我国缩小贫富差距,体现社会公平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