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评报告2

时间:2019-05-14 06:59: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评报告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评报告2》。

第一篇:初评报告2

郓城富海公馆21#楼创建

山东省优质结构杯工程初评检查过程报告

一、工程概况

郓城富海公馆21#楼,位于郓城县跃进南路以北,利民街以东,总建筑面积11415.68平方米,地下1层,地上三层、七层、九层,高27.79米。基础筏板基础、独立基础,主体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于2013年3月1日开工,建设单位为菏泽富海置业有限公司,施工项目负责人李德龙。

二、工程结构检查情况

该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山东菏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向市质监站提交了《优质结构工程评审申报表》,我站按照《山东省建设工程优质结构评价标准》对该工程基础、主体施工阶段分别进行了一次现场检查初评、打分,现将初评结果汇报如下:

通过两次检查初评,该工程现场质量管理及质量责任制度、创优规划及措施等制度较为完善;施工现场工人能做到持证上岗,施工操作技术规程、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及有关施工工具配置齐全;模板的设计、制作、安装质量优良,砼观感质量较好;抽查的钢筋工程中钢筋加工和钢筋安装符合规范要求;并组织建设、监理、施工三方共同对工程轴线位置、标高、垂直度、截面尺寸进行了现场实测实量,合格点率符合标准要求,同时对混凝土构件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现浇板厚度进行了抽检,检测结果评价合格;现场观感质量综合可评价为良好,质量控制资料收集基本齐全,涉及到的安装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初评结束后严格按照《山东省建设工程优质结构评价标准》要求进行各项打分,通过计算该工程总得分为:94.36分,符合申报省优质结构工程要求。

初评人员:

2014年3月16日

第二篇:山东济南级初评报告

山东省济南市省级初评报告

一、济南市概况

济南市是山东省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副省级省会城市,总面积8177平方公里,辖7区3县,人口723.31万,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36.12亿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41.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974.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4.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05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46元。济南融山、泉、湖、河、城于一体,历史悠久、山水秀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泉水之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誉。济南是鲁菜重要发祥地之一,近年来食品产业发展迅速,食品工业被列为全市工业重点发展的六大主导产业之一,2016年食品工业产值310.2亿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88358家,济阳食品产业集群发展势头强劲,济南甜沫、章丘大葱、平阴阿胶等名优特产享誉全国。

二、济南市食品安全总体状况

近年来,济南市为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总体水平,在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经营企业主体责任落实、食品安全监管与抽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打

击、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和社会共治格局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济南市认真实行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形成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体系健全、保障有力”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市县乡三级均设有食安委及食安办,独立设置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全部成立食品安全犯罪侦查机构,构建起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经费保障机制。推行基层食药监管所设施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制度规范化、责任网格化、监管信息化“五化”建设,全市143个乡镇(街道)建立食品药品监管所148个,办公业务用房总面积达到4.2万余平方米,村级协管员队伍5287人;招聘农产品、林产品、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专职协管员1035名,公安机关配备专职警力126名,全市从事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占总人口比例达4.9人∕万人口。

市政府每年将食品安全监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创建、检验检测等工作的需要逐年增加。先后投资1亿元用于市级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列支1700万元用于餐厨废弃物回收和无害化处理,拨付1500万元用于规范食品摊贩经营行为。2015年以来用于食用农产品、林产品、畜产品和食品的检验检测经费投入超过1亿元,用于基层食品安全工作机构和监管能力建设的投入达5500多万元,各县区政府累计投入创城资金超过1亿元,每年用于食品安全协管员的补助经费达4000多万元,满足了实际

工作需要。

在农林畜环节,严格落实高剧毒农药禁销制度、政府贮备应急制度和农药经营公示制度;开展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资格审查清理,引导肉牛、肉羊屠宰企业进场(点)屠宰;建成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2处。食品生产经营环节,推行“两规范、四公示、四警示”制度;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交流预警,抓好食用植物油、白酒等重点品种的风险防控。对城市综合体餐饮探索实施项目配套餐饮单位“三位一体”综合管理模式。餐饮具集中消毒环节,积极推动餐饮具消毒单位集团化、规模化经营。餐厨废弃物处置环节,建立了完整的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理体系和管理台账,收运处理量200吨/日,位居全省前列。

此外,济南市建立了市级食品和农产品及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6个县级综合性检验检测中心、300余处快速检测室组成的食品检测体系。2016年全市食品抽检样本量达到6份/千人,抽检合格率达到97.95%。济南市坚持政府、企业、社会三方联动,畅通12331投诉举报渠道,推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建立食品安全诚信联盟,将食品安全知识纳入中小学学生安全教育读本,建立食品安全专家库和社会监督员队伍,打造食品安全宣传大舞台,食品安全群防群治氛围日益浓厚,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达到70%以上。

近年来,开展了“十佳食品企业”网络评选、“食安泉城问计

于民”调查、“你点我检”“创食安城我是主人翁”等活动,建立了40人的食品安全专家库和260人的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队伍,食品安全群防群治氛围不断增强;开展专项整治,开展了阿胶专项整治、“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百日行动”“净源”“清流”“扫雷”“利剑”等重大行动,查处食品安全行政案件2874件,刑事案件340件。

三、创建试点工作概况

济南市将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作为持续改善民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有力抓手和重要平台,实行城乡同创、高标定位,着力构建“党政同责、部门联动、全域覆盖、多元参与”的创建格局。

一是高位推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涛作出批示:一定要把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这个荣誉争取下来,把食品安全整体水平提升上去。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市政府多次召开常务会议和专题会议,研究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食品安全工作,明确提出“责任明确化、标准精细化、问题清单化、督导制度化”的要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5位副市长为副组长,19个相关市直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城工作领导小组,连续3年将创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十三五”规划,将食品安全在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的权重增至30‰,市县两级政府分别签署《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责任书》,— 4 —

确保了创建工作高位运行。

二是强力推进。制定《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考评细则和技术规范》,将国家和省试行标准细化至600余条,全部分解落实到各级和有关部门,实行“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和季度督查机制,市创城办先后组织开展督导8次;市政府督查室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列入重点督导内容,印发专题通报5期;加大创城工作信息交流,构建新型交流平台,创城办印发工作简报16期,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为营造创建工作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度、关注度和满意度,市创城办出台《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宣传工作方案》,推出15条宣传举措,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村社宣传栏等传统阵地,着力发挥公益广告、微信微博新媒体力量,鼓励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创建工作,如在全国率先开设创城官方网站、开辟《食安济南同建共享》频道在人民日报电子阅报栏等,形成了浓厚的创建氛围。

三是加大投入。市政府每年将食品安全监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创建、检验检测等工作的需要逐年增加。先后投资1亿元用于市级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列支1700万元用于餐厨废弃物回收和无害化处理,拨付1500万元用于规范食品摊贩经营行为。2015年以来用于食用农产品、林产品、畜产品和食品的检验检测经费投入超过1亿元,用于基层食品安全工作机构和监管

能力建设的投入达5500多万元,各县区政府累计投入创城资金超过1亿元,每年用于食品安全协管员的补助经费达4000多万元,满足了实际工作需要。

根据省食安办关于创建验收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济南市对照《山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验收细则(试行)》,认真开展自查自评,各项指标达到创建合格标准。2016年11月5日起,在济南市政府门户网站和济南日报进行了为期7天的公示,提请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对济南市创建工作进行验收。

四、创建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和存在主要问题

济南以建设食品安全现代治理体系为核心,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注重着力解决食品安全领域的一些突出问题与治理顽疾,紧密结合产业特点和监管工作实际,从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方法等多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创新,走出了食品安全治理的新路子。

(一)强化源头治理

济南市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以食用农产品(包括水产品)种植(养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隐患为突破口,从生产、监管两端发力,以农(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管理为重点,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见》,7部门联合发出通告,严格落实高毒农药禁销制度、高毒农药政府储备制度、农药经营公示制

度和生产记录台账制度,深入开展春秋两季农资打假,大力推行交叉异地抽检和第三方机构委托抽检,形成了农业投入品供给、质量监督和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截至目前,在有效期的公示农药产品2996个。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扎实开展防疫工作,深入开展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资格审查清理,加快生猪定点屠宰场(点)合理布局,积极引导肉牛、肉羊屠宰企业进场(点)屠宰。扎实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全市建成无害化处理厂2处,其他县区建设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收集体系,委托就近无害化处理场集中处理。

(二)强化风险防控

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主,健全完善各类风险管理办法,对抽检监测、舆情监测、日常监管、治理整顿、稽查执法、投诉举报等工作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及时汇总梳理,查找风险隐患,列出风险清单。针对2015食用植物油中塑化剂的问题风险监测发现问题率高达42%情况,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逐一进行分析,采取“一企一策”“一点一策”的方式,指导企业进行整改。2016年再次组织食用植物油风险监测,并扩大了抽检批次和监测项目,问题发现率降为1.41%,较2015年下降96.7%。

针对食品生产企业在进货查验、关键点控制等环节易发问题,制定《食品生产企业关键环节作业指导书》,在全市统一推行“两规范、四公示、四警示”制度,目前全市779家获证食品生

产企业和1700余家小作坊已悬挂监管部门警示语提示板。结合建立的“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借助第三方、媒体记者、监督员等社会力量,对糕点生产企业、食用农产品交易市场、大型连锁商超、学校食堂、中央厨房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城市商业综合体等6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餐饮服务单位开展“公开评价”,2016年公开评价496家食品企业,评价内容根据业态特点分类设定,评价对象随机抽取,评价方式实行现场检查与监督抽检相结合,评价方案提前印发,评价结果全部通过市局门户网站和济南日报向社会公开。这种评价形式,集整治、规范、监督、激励于一体,“撬动”了企业主体责任及相关责任的落实,产生良好的“倒逼”效应。

例如,市教育局将食品安全纳入对校长的考核,投资960万元在25所直属学校建立食品安全网络监控平台;市粮食局就所属中央厨房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发现的问题,主动与食药监管部门沟通,邀请监管人员对企业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大型商超和城市综合体运营方总部积极与食药监管部门对接整改工作,走出了一条食品安全内控外治、高效监管和社会共治的新路子。全面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对全市779余家获证食品生产企业、23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和1000多家校外托管场所量化分级,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全市食品生产企业分级分类管理率达100%,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率达98%。

(三)推进难点治理

针对公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屡打不绝、屡禁不止的重点难点问题,集中统一开展“守护舌尖安全”整治行动、羊肉及其制品“规范整治打击”行动、“清源”“清流”“扫雷”“利剑”行动等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始终保持严管严控的高压态势,食品犯罪多发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与之同时,加大帮扶指导力度,引导企业规范和规模化发展,如在去年阿胶制品专项整治中,加大企业改造提升力度,16家企业总投资8000余万元升级改造厂房车间和设备设施,切片、内包装间空气洁净度达到30万级要求,建立了“一承诺两台帐”制度和以批次为核心的追溯体系,阿胶制品生产企业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试行登记管理和生产报告制度,小作坊登记率达100%;开展章丘小作坊专业村星级量化、执行标准、规章制度、门牌编号、产品追溯“五统一”试点,实施免费检验和二维码追溯管理;在全市选取馒头、豆腐、粉皮等10个产品,计划在20个乡镇分别打造1个示范点或样板村;推动餐饮具消毒单位集团化、规模化经营,将全市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由原来的72家整合为35家,抽检合格率达100%。

作为全国第三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市政府投资建设了日处理量200吨的餐厨废弃物处理厂,实现了收运处置一体化,高新区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收运,章

丘区在国内率先实施餐厨废弃物生物处理技术。

(四)打造智慧食安

聚焦行业“潜规则”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积极探索创新。农业部门建立了30个监管网络追溯基点,构建起全市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并实现省市县监管追溯平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在韭菜种植专项整治中,对种植主体全部登记造册,绘制韭菜种植电子地图,建成放心韭菜示范园15处。林业部门在全市7个县区21家种植合作社开展二维码试点,实现重点生产种植企业食用林产品全程可追溯。畜牧部门投资350万元建设了全市畜牧兽医综合信息平台,对兽药产品全面推行二维码应用,对全市生猪定点屠宰场(点)、畜禽屠宰场(点)、生鲜乳收购站、规模化养殖场(户)、畜牧投入品(兽药、饲料)等关键岗位实行全过程监控,实现畜产品网格化、智能化监管。商务部门以全市肉类蔬菜追溯管理平台为依托,积极构建全链条可追溯体系,截至目前已在6家机械化生猪屠宰场、2家大型批发市场、50家大型商超、30家社区菜市场、29家团体采购单位等共274个单位实现全过程可追溯;食药监部门大力推行“机器换人”,总投资1616万元的食品安全“智慧监管”项目已纳入“十三五”“智慧泉城”等多项规划,正在加快实施;“透明工厂”“透明厨房”等“阳光”系列工程陆续启动;自主研发的移动执法APP对全市90%以上的“三小”单位实现信息化监管,部分基层机构对餐饮单位实现远程视

频监控。

济南市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对照《国家标准》及创建工作要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创建工作不平衡。部分县(市)区统筹抓落实的力度不足,特别是宣传发动不到位,群众对创城的知晓率、参与度和满意度还不尽如人意。二是协调联动合力不足。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个别部门单打独斗的现象,影响了全市整体创建工作的进展。三是基层基础工作相对较弱。基层监管能力及县级检测机构建设滞后,“缺枪少炮”问题还没得到根本解决。四是监管工作存在短板。特别是源头治理任务艰巨,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亟待加强,生产经营主体责任需要进一步强化,“三小”整治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同时,在现场检查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方面,大多数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比较到位,但个别食品生产经营者仍存在制度执行不严,缺乏精细化管理的情况。

二是在源头治理方面,综合治理工作基本到位,行业基础也已夯实,但在材料管理上仍需进一步细化。

五、初评评分结果及说明

(一)初评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是进行群众满意度调查。2016年9月份,对调查问卷内容和调查方案进行修订、定稿。10月1日—15日,开展群众满

意度调查,5市同时进行。10月16日—25日,对满意度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群众满意度达到或超过70%的,进入下一步现场验收环节;达不到的一票否决,后续验收工作不再进行。

二是现场验收。10月份,编制、修订现场检查手册,拟定参与验收人员名单。10月26日—31日,确定5个试点城市验收时间、顺序(抽签决定);对参与现场验收人员进行培训。11月29日至30日,对济南市进行现场验收。各试点城市预计2.5天(加上城市间往返时间)。为保证验收标准尺度、幅度把握的一致性,由1个工作组对5个城市进行全程检查。12月上旬,对5个试点城市验收情况进行汇总。

三是社会公示。12月中旬,提交各试点城市验收报告、总体验收工作总结。省食安办听取验收情况汇报后,研究确定公示名单。12月31日至2017年1月13日,用两周时间,对拟推荐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以及省级命名表彰的市,在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大众网、齐鲁网等省级主流媒体和省政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官方网站上进行公示。

(二)群众满意度调查

2016年10月,省食安办委托山东财经大学作为第三方机构独立进行,事先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与当地监管部门联系,进行暗访调查。满意度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进行,设计了16个题目的10点量表问卷,街头随机访问与微信调查两种方式相

结合,分别占60%、40%。被调查人群采用分层配额法,根据年龄、性别、城乡、职业来确定,数量为5市各2000人。调查地点为每市随机确定2区2县(市),每县随机确定2街2镇,每个街镇随机确定1处人流量较大的调查地点,确保每个县级区域调查最少覆盖4个街镇,做到城乡兼顾,布点均匀,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根据标准要求,群众满意度达不到70%,实行一票否决。经调查,各市群众满意度均超过70%的合格标准。根据满意度调查结果,对济南市开展现场验收。

(三)现场验收

根据国务院食安办部署要求和省食安委创建工作安排,2016年10月1日至11月30日,山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委托山东财经大学作为第三方机构,对济南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进行验收。

本次验收依据《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关于开展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工作的通知》《山东省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工作方案》《山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验收细则(试行)》《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实施方案》进行,验收内容包括群众满意度调查、现场验收和社会公示三部分。

现场验收内容主要包括听取汇报、材料审核和现场检查三部分。济南市常务副市长孙晓刚、副市长巩宪群代表市政府进行了创建工作汇报,食品安全相关部门(包括食品药品监管局、城管

局、林业局、农业局、卫计委、工商局、质监局、畜牧局等)列席会议;审核查看了开展创建以来的相关工作文件、档案资料等;检查了随机抽取的主城区43个现场检查点和章丘区33个现场检查点,检查点覆盖了食品药品乡镇(街道)监管所、食用农产品种植单位、畜禽养殖单位、水产养殖单位、生猪屠宰场(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农兽药销售点、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流通企业、餐饮企业和学校食堂、食品摊贩疏导点、食用农产品(食品)批发市场及农贸市场、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等14类业态,通过检查,现场打分。

(四)社会公示

2016年12月31日至2017年1月13日,用两周时间,对拟推荐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以及省级命名表彰的市,在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大众网、齐鲁网等省级主流媒体和省政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官方网站上进行公示。经公示,社会无异议。

(五)初评评分情况

本次初评依据《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关于开展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2017版)》,制定了《山东省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工作方案》。在此基础上对方案进一步细化,制定了《山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验收细则(试行)》并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备案,随后开展

了省级初评,包括听取汇报、材料审核和现场检查三部分。

根据《山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验收细则(试行)》及现场验收打分情况,济南市三个否决项均达到相关规定要求,无否决事项;该市围绕36个二级指标要求,采取措施,开展工作。济南市省级初评总分达到90分以上,符合验收合格标准,通过初评。

六、初评结论和推荐意见

总体来看,济南市政府对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工作高度重视,创建氛围比较浓厚。监管工作重点突出,专项整治效力显著。能够针对当地食品产业特点,以食品安全带动产业发展,实现社会有效共治。创新工作亮点纷呈:山东凯瑞餐饮集团建立了严格的食用农产品准入制度、质量保证体系和高标准的食品加工配送中心,对半径800公里以内的门店实行“五统一”(统一原料、统一配方、统一加工、统一配送、统一品质),在全省餐饮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济南市坚持业务平台和政务平台两个建设主线,加强硬件和网络建设,夯实信息系统运行基础,完善餐饮服务食品监管功能,开发了用于流通环节食品许可的过渡系统;济南市槐荫区推行动态化分级管理,提升了食品药品监管水平,得到省部领导的高度评价。这些经验做法在全省得到了推广,极大地提高了济南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和效度,实现了以保障食品安全带动产业发展,有效推动社会共治的目的,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济南市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成效明显,综合验收达到创建合格标准。2017年1月20日上午,山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研究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省级验收情况,会议一致同意命名济南市为山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并推荐参加首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国家层面公示评议。

七、下一步工作安排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民生问题。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是荣誉,更是责任,保障全市群众食品安全永远在路上。

济南市委、市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基本完善,监管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实现“食安济南”品牌建设目标,涉农县区积极创建成为省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或食品安全先进县区,成为全国食用农产品和食品消费最安全、最放心地区之一。具体明确了9项目标:一是食品安全“四有两责”落实率达到100%,食品监管人员数占常住人口比重达到3人/万人,基层监管机构建设标准化配备率达到100%。二是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6%以上,不合格产品处置率达到100%。三是食品抽检量保持在4份/千人/年以上;农产品定量抽检不低于3000个/年,定性抽检不少于10万个/年。四是“三品一标”产地认定面积占同类农产品产地面积60%以上。五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六是主

要食品品种信息追溯覆盖率达到90%。七是市级食品检验检测能力保持全省领先,检验项目范围实现国家标准全覆盖;市级满足辖区监管的技术保障需求,县级资源整合全部完成。八是食品产业实现规模化、园区化发展。九是食品安全地方性法规和标准体系日臻完善。重点做好五项工作:一是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坚持党政同责、落实部门职责、强化企业责任;二是强化源头治理,加强投入品监管、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业执法监管;三是实施生产经营全程监管,加强日常监管、深化治理整顿、推行溯源管理、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依法严惩违法犯罪行为;四是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加强监管队伍建设、配齐基层监管装备、强化检验监测体系建设、推进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五是加快食品产业发展升级,优化食品企业发展环境、积极培育安全农产品品牌、大力实施创新发展。

同时,省食安委下一步也将督促济南市全面落实总书记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党政同责、守土有责,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以“食安山东”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

一是继续巩固创建成果。进一步加大创建力度,对照国家标准,继续提高各项创建指标,加大集中督导、明察暗访、现场观摩、会议交流、定期调度等工作力度,确保实现食品安全整体状况持续良好、保障水平持续提高、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二是对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进行动态管理。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价与管理办法(暂行)》、《山东省食品安全先进市、县(市、区)创建管理办法(暂行)》的文件要求,对创建成功的市,要求其每年开展自查,省里每年随机抽查、3年一复查。对出现问题的市,采取约谈、通报、要求限期整改等措施,加强事后管理,督促各市持续保持创建状态。

三是严格落实属地责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四有两责要求,加大投入保障力度,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增加人员力量,重点加强监管执法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质量追溯体系和信息化建设,着力提升基层监管能力。

四是着力解决突出问题。针对存在问题,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与力量,加大源头污染治理力度,深入开展“守护舌尖安全”整治系列行动,集中整治各类行业“潜规则”和风险隐患,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着力破解人民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热点难点问题。

五是创新监管方式方法。牢固树立“机器换人”的理念,充分应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成果,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打通监管链条,实现全链条无缝隙监管。继续完善“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全面推进信息公开,主动引导社会舆论,让公众“用脚”投票。

六是促进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扶持优质食品企业做大做

强,深入开展品牌建设,带动食品安全水平整体提升,推动企业走以质取胜的良性发展道路,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第三篇:山东省优质结构初评报告

XXXX工程 初评报告

一、工程概况

XXXX位于XXXX,地理位置优越。由XXXX建设,由XXXX设计,XXXX监理,XXXX承建。本工程为住宅类工程,总建筑面积21459㎡,地下二层,地上十五层,标准层层高3m,建筑高度47.30m。基础类型筏板基础,地下车库主体结构类型剪力墙结构。

基础采用CFG桩复合地基,桩径400mm,强度等级C25,桩长8m,有效桩顶标高为-7.350m。桩中心距均为2m,总桩数198根。褥垫层250mm厚,砂选用中砂,碎石粒径1-2cm,砂石按6:4配比。400厚筏板基础强度等级C30。主体结构为剪力墙结构,强度等级剪力墙首层C40,其他C25;顶板、梁首层及以下C30,其他C25。

二、工程施工质量情况

1、地基与基础工程

基础采用桩筏基础,桩的轴线、桩身的垂直度符合规范要求,地基承载力试验及桩身完整性检测合格。基础结构混凝土试块强度统计评定及强度回填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现浇结构外观及尺寸偏差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2、主体结构工程

1)现浇板钢筋绑扎分布筋前,模板清理干净,按分布筋间距划线进行绑扎。板扎方式采用扣扣绑,绑扎负筋用拉线的方式进行控制。钢筋绑扎通长顺直,间距均匀,位置正确,无踩踏现象。

2)钢筋保护层厚度:剪力墙采用预制砼支撑,梁板采用大理石垫块,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3)混凝土外观质量:混凝土表面平整,内实外光,棱角顺直,节点清晰,无漏浆、蜂窝麻面现象,轴线位移、平整度、垂直度及板底标高均满足规范要求,达到清水混凝土施工效果。

三、技术资料情况

技术资料目录明确,保证资料齐全、真实、有效,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质量证明文件和试验报告齐全。施工试验报告齐全及时,达到合格要求;见证取样数量达到90%以上。质量验收记录与施工记录真实有效,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先进、完整,施工日志与技术资料一致。

该工程按照山东省优质结构评审标准,经我站多次综合检查、实测,综合评比得分XX分,评定结果为合格。符合山东省建设工程优质结构杯奖申报条件,同意申报。

济宁市任城区工程质量监督站

二〇一三年九月二十日

第四篇:山东威海级初评报告

山东省威海市省级初评报告

一、威海市概况

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总面积579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606平方公里(含文登区)。海岸线长985.9公里。威海市辖环翠区、文登区、荣成市和乳山市2个区2个市(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属于国家级开发区,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是市政府派出机构)。2015年末,威海市常住人口280.53万人;2016年末,常住人口281.93万人。

2016年,威海市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市生产总值3212.2亿元,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0.5亿元,增长10.2%;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7.7%,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全省前列。食品工业产值1644.3亿元,食品工业产值年增幅9.34%。高效生态特色农业快速发展,远洋渔业产量增长31.2%,休闲渔业产值增长33%,现代果业规模位居全省第一,被农业部整建制认定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二、威海市食品安全总体状况

威海市全面深入贯彻“四个最严”和“四有两责”要求,深入实

施食品安全战略,紧紧围绕“监管”这一核心职责,大力推行“全域覆盖、全程监管、全民共建”的创建模式,实现了安全监管持续加强、食品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持续受益。

(一)政府主导,狠抓落实,不断深化创建长效机制 一是四级联动机制。坚持党政同责,把创城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纳入全市目标管理考核和科学发展考核,先后37次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会、推进会研究布置创城工作。把创建主要任务指标列入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三农”工作要点、深化改革重点项目和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分解,并与文明城市、健康城市创建等工作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创建积极性,在全域创建基础上,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全部入选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创建试点。

二是网格管理机制。按照“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城乡一体化推进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以行政区划为基础,把全市划分为7个区市大网格、74个镇街中网格、2917个村居小网格,把1200多名一线执法人员、4313名协管员全部纳入监管网格,实现目标定位、区域定量、人员定责。

三是以查促创机制。建立“两库一标准”,确定14种现场检查业态,每种业态细化为10-15个关键指标,确保创城检查规范化。由市食安办副主任每人分包一个区市,每月一次督导检查,每季度一次综合测评,实行抽查和测评常态化。实行“一检查一通报”,对随机抽查发现的问题,实行清单管理,督导相关部门

落实;测评情况通报属地政府,对测评成绩最后一名由政府对辖区主管部门启动约谈;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作出批示,进一步推动了创建工作。

(二)部门联动,多元参与,不断凝聚社会共治合力 一是部门协作。36个创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建立信息共享、案件互送、绿色鉴定、联席会议等10项制度,成立了宣传、保障、监管、督导等10个工作组,加强跨部门合作、跨区域协作。共召开联席会议12次,联合督导6次,单项督导23次,形成了创建工作合力。特别是推动“农安、食安、公安”三大系统实行“联席、联勤、联动”,有效提升联合执法效能。已开展联合执法150余次,侦破食品农产品犯罪案件92起,涉案金额3100余万元。在此基础上,探索食品安全“派出所+”模式,行政执法效率和犯罪防范打击能力进一步加大。

二是企业参与。针对威海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特点,创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企业活动,引导企业严守道德底线,依法诚信经营。在有条件的企业开展道德讲堂活动,传授诚信生产理念。组织全市100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组建了威海市食品安全诚信联盟,发出“坚守诚信的力量”倡议,提升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意识。

三是社会监督。同广播电视台、报社、大众网、齐鲁晚报等媒体建立沟通协作机制,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充分发挥食品管理协会、食品工业协会、烹饪协会等协会的行业作用,将政府主导

的管、查,逐步转向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并重的轨道。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五进活动,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组织开展“你建议我抽检”、12331开放日、食品安全问计千万家、晒权利清单等活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三)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不断增强监管能力支撑 一是建设规范的基层监管机构。推广基层监管机构“十五个一”标准和“5+1”的人员配备模式,全市74个基层监管所全部达到“执法+快检”车辆、快速检测箱、执法记录仪等“十五个一”标准,全部配齐至少5名执法人员、1名政府购买服务聘用的检测人员。64个涉农镇全部设立农安办,配备至少2名专职农安员,按照“十有”的标准配齐设施设备。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员合二为一,每人每月补贴200元。

二是建设完善的检验检测体系。投资9300万元,建设面积6405平方米的食品检测中心,整合市质检所、农副产品检测中心和国家海产品质检中心的相关职能,专门设立PCR实验室,用于DNA检测,成为全省唯一食品检验检测从种植养殖到生产、经营全环节由一个部门承担的地市。文登、荣成、乳山均成立综合性食品检验检测中心,荣成、乳山被纳入县级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整合整市推进试点市,争取专项资金1100万元。74个基层监管所全部配置不低于50平米的快检室。同时,通过公开招标引入10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形成互为补充的检验检测体系。

三是建设多元的信息化支撑项目。建设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交换平台,直接面向各级各部门业务需求,随时建立交换任务,提供信息资源目录查询、数据比对、共享交换等服务;建设“1+2+N”的“智慧食安”综合信息化项目,用科技支撑强化“监管”和“服务”能力;建设全市联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平台,涵盖四大子平台、十大模块和七大数据库;建设以市级平台为中心,以关键节点为终端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保障“菜篮子”质量安全。

(四)源头管控,标本兼治,筑牢全链条防线

一是狠抓农业投入品管理。在以最严格的措施治地治水的基础上,从田间地头抓起,从种苗饲料抓起,对农业投入品实行闭环管理,率先实施农药经营登记备案,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等措施,对国家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农药以及对农产品出口有重要影响的农药,全面禁存禁售。建立了全国首个高毒农药全程追溯系统,实现了农资实时可追溯。

二是落实准入准出管理。督促指导158.8万亩标准化和“三品”认证基地建立健全了田间生产档案,实行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和责任人追究制度。以索证索票、进货查验为重点,在全市5处批发市场、8处农贸市场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在全市食品经营业户中全面推广“一票通”,通过入市登记、质量检测、信息公示、不合格退市等措施,规范市场经营行为,实现了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无缝衔接。

三是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制定出台了食品生产经营分级分类

监管和黑名单管理办法,完成全市3.2万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分级评定,确定了风险等级、监管频次和检查内容。针对“三小”业户,探索实行小餐饮升级改造、食品摊贩登记备案和小作坊集中入园,对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予以取缔。已建设食品小作坊集中园区4处,设立规范摊位2000多个,升级改造小餐饮3500多家。临港区打铁豆腐工坊建设及运营模式,已提交申报国家标准。

四是品牌引领示范带动。通过重点创建一批放心农产品品牌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一批放心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食品生产示范企业、打造一批小作坊集中园区、创建一批食品经营示范单位、创建一批餐饮安全示范街区(示范店)等活动,全面实施“食安威海”品牌引领行动。已建成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63个,畜禽标准化示范场68家,健康水产养殖示范基地66多处。“三品一标”有效产品653个,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40个。种植业“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面积占食用农产品总面积的比率达到78%,畜产品认证率达到82%,水产品认证率达到71.1%;建成放心食品生产基地2处,创建示范单位1468家,品牌连锁商超覆盖全部镇街,连锁配餐企业覆盖50%以上大型企业食堂和80%以上学校食堂,带动行业整体水平提升。

(五)创新模式,融合治理,保持监管高压态势

一是抽查与抽检相融合。加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力度,实现了县级行政区域全覆盖;以问题为导向,在随机抽查时同步实施监督抽检,随机抽查比例达到50%以上,抽检数量达到9.89批

次/千人,食品监督抽检合格率97.5%。

二是监管与引导相融合。采取日常巡查与上门送法相结合、飞行检查与企业自查相结合、集中培训与网上答题相结合等方式,全市年均出动执法人员3.5万人次,检查业户2.3万户,发放宣传资料2.8万份,培训负责人和食品安全管理员1.6万人次,推动落实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

三是执法与公示相融合。为让消费者知情,能够有效选择,监督检查、监督抽检、行政处罚结果全部在媒体公开,发布抽检信息32期,公开各类违法案件668起,入库罚没款收入1013万元。为让消费者更多参与,积极监督,组织开展食药现场报道、问计千万家、你建议我抽检、你举报我奖励等活动35次。

四是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融合。通过日常监管获取各类检测结果、社会热度焦点以及突出敏感问题等信息,在风险会商的基础上开展专项整治,形成了长效监管机制。根据各类检测结果、社会热度焦点以及每个时节下的突出敏感问题,有针对性地适时纳入专项整治范畴,先后部署开展重点专项整治27项。

三、创建试点工作概况

威海市深化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深入贯彻“四个最严”和“四有两责”要求,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通过“三安联动、融合治理”,实现了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打响了“食安威海”城市品牌。

(一)深化“三安联动”,构筑最严治理打击体系

一是完善联动机制。实行“食安、农安、公安”三大系统资源共享、行刑衔接、联勤联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农业局、海洋与渔业局、畜牧兽医局、公安局之间全部建立联动协作机制,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加强与高速公路卡口警务室热线联动,截获违法运输食品案件22起,货值60余万元,强化收贮运行为监管;同农业局、海洋与渔业局、畜牧兽医局签订合作协议,严格实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

二是延伸联动触角。探索周边联动、部门联动的立体查案机制,与烟台、青岛、大连等7个地市签署了环黄渤海食品药品稽查打假区域协作备忘录;加强与110指挥中心的信息联席研判,加强行刑衔接,形成打击合力;探索与公安、检察院等部门的建立联席会议、案件会商、提前介入、联合执法等四项机制,共召开联席会议4次,联合查办案件15起;与法院建立行政处罚强制执行快速通道,有2起行政处罚案件进入强制执行程序。

三是织密联动网底。在“食安、农安、公安”三大系统市有支队、县有大队常驻办公、协调联动的基础上,将“三安联动”工作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建立食品安全的“派出所+”模式。64个涉农镇街全部设立农安办,配备2-3名专职农安监管员;镇街全部设立食品药品监管所和公安派出所;配齐4313名协管员,给予基层工作更多的自主权和支持力。2016年,共查办各类食品药品违法案件1450起,增长42.4%,罚没款802.2万元,是2015年的2.7倍。

(二)实施融合治理,全面提升行业规范水平

一是抽查与抽检相融合。检查是为促行业规范,检测是保食品质量。将随机抽查和抽检结合起来,通过高密度地检查发现问题,责令整改,通过检测数据锁定问题产品,依法处置。为提高抽检效率,年初,威海市针对前一年监测风险高的食品、消费者举报多的食品、群众日常消费量大的食品以及节令性食品等,周密制定抽检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施。2016年全市共完成食品安全抽检27892批次,监督抽检数量增长到9.89批次/千人。对市级抽检发现的276个不合格产品,一律严肃查处、追踪溯源。查处了非法生产调味品、生产不合格桶装水等一批违法违规行为,对一家非法生产调味品企业罚款额达到30万元,起到有力的震慑和警示作用。

二是监管与服务相融合。食品安全需要严格的监管,监管不能人情化,但是监管必须贯穿人性化。威海市在监管的同时主动为业户提供指导服务,通过服务又进一步提高威海市监管效能。在创城工作中,威海市和各区市监管部门一道,通过手把手地现场教学,现场查找问题、现场教育引导、现场帮助整改,使2000多家食品经营单位达到了规范要求。在此基础上,实施“食安威海”品牌引领行动,全市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认证比率达到87.5%,建设放心食品生产基地4处,小作坊集中加工园区4处、创建食品示范单位1468家,品牌连锁商超覆盖全部镇街,打造餐饮安全示范街26条,连锁配餐企业覆盖50%以上大型企业食

堂和80%以上学校食堂,家家悦集团成功在上交所上市,临港区味正品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顺利进入新三板IPO,带动全行业提档升级。

三是执法与宣传相融合。严格执法是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最有力的武器,为实现执法成效的最大化,威海市把公开公示作为引导社会合理消费的重要导向,作为警示违法违规行为、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有效手段。对监督检查过程、监督抽检结论、行政处罚结果全部公开,将违法违规行为予以曝光,严重失信的纳入“黑名单”实行重点监控,形成从查实到处置到见光的完整链条。今年已发布公告公示信息204条,公布本级抽检信息21期,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58期,公布有重大影响典型案件5起,发布预警信息24条。开设“你点我检”“食安随手拍”“食安你我他”等一批专题专栏;在直播威海开设《食药现场报道》节目,通过记者跟随执法人员的现身直击、以案说法,收视率节节攀升,赢得观众的广泛好评;开办“威海食品药品安全”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指数一直位居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前列。

四是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融合。按照网格化管理、监管责任到人的模式,对全市3.2万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实行日常监管全覆盖。针对日常监管中发现的问题,牵头组织开展“守护舌尖安全”整治行动,围绕食用农产品农兽药残留、食品非法添加、集体食堂、网络订餐等开展了26项专项整治;食品生产环节重点加强肉制品、调味品、食用植物油、水产制品、饮用水等1

1— 10 —

项重点产品整治;流通环节先后开展了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进口食品、农村食品安全等9项整治活动;餐饮服务环节针对夏季高湿季节、旅游景区、学校食堂、建筑工地进行了10次集中检查,集中解决影响餐饮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

(三)坚持党政同责,全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强化创建力度。继续把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纳入全市目标管理和科学发展考核,把创建主要任务指标列入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深化改革重点项目和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分解,并与文明城市、健康城市创建等工作有机结合,不断深化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的深度和广度。

二是坚持协调配合,强化联创共建。市县镇村层层压实创建任务,实现四级联动、全域创建,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全部入选第二批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创建试点,威海市成为全省唯一全域创建的地级市;部门完善联创共建推进机制,今年召开联席会议9次,联合督导13次,凝聚强大创建合力,有力推动了“三小”升级改造、肉菜流通追溯体系、餐厨废弃物处置体系、禽畜无害化处置等创城重点项目建设进度。

三是坚持以查促创,强化创建成效。建立“两库一标准”,确定14种现场检查业态,每种业态细化为10-15个关键指标,每月一次督导检查,每季度一次综合测评;实行“一检查一通报”和清单管理,督导相关区市、部门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跟踪

验收。先后组织综合测评3次、“四不两直”检查1次,并制作了检查资料片召开推进会议进行点评。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作出批示,对每次结果靠后的区市进行严肃约谈,有力推动了创建工作。

根据省食安办安排,2016年10月13日至26日,威海市食安办联合农业、海洋渔业、卫计委、食品药品监管、畜牧兽医等部门,组织开展了自查自评,其中13日至19日为区市自查阶段,20日至26日为综合测评阶段。测评采取查看资料和现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共查看市直部门和7个区市文件档案、图像资料6000多份,检查食品药品监管所、食用农产品种植单位、食品摊贩疏导点、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等14种业态、237个现场,经自查自评,达到创建合格标准。

四、创建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和存在主要问题

威海市按照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的思路,实施全域一体化创建,推进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创新综合监管模式等工作,亮点纷呈。

(一)夯实食品安全监管基础

一是规范基层监管力量。威海市全市74个监管所全部达到“执法+快检”车辆、快速检测箱、执法记录仪等“十五个一”标准,全部配齐至少5名执法人员、1名政府购买服务聘用的检测人员;64个涉农镇街全部设立农安办,配备2至3名专职人员,按照“十有”的标准配齐了设施设备。

二是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市级,整合了市质检所、农副产品检测中心和海产品质检中心的职能,建成食品检测中心,设立PCR实验室用于DNA检测,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全环节食品检验检测由一个机构承担。区市级,全部成立综合性食品检验检测中心,被纳入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市。镇(办事处)、74个所全部建立不低于50平米的快检室。

三是建设多元的信息化支撑平台。建设了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提供信息资源查询、数据比对、共享交换等服务;建设“1+2+N”的“智慧食安”综合信息化项目、全市联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全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保障“菜篮子”质量安全。

(二)严格管控区域食品安全源头

一是严抓投入品管理。威海市实施农药经营登记备案、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等制度措施,建立了高毒农药全程追溯系统。率先对国家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农药以及对农产品出口有重要影响的农药,全面禁存禁售。在全市推行“一卡通”系统,实现了农资实时可追溯。

二是加强标准化建设。出台了《威海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威海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组织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深入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和安全生产监督。

三是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威海市相继出台了大姜线虫病、花

生地下害虫及线虫病等25项关键技术指导意见,基本解除了对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依赖;每年推广绿色防控技术330多万亩,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引进了风送静电式弥雾机等先进药械设备,节省农药施用量60%,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三)创新综合监管模式

威海市在全国首创“食安、农安、公安”三大系统资源共享、行刑衔接、联勤联动的“三安联动”工作机制,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并探索了食品安全“派出所+”模式。

一是准出与准入相衔接。在标准化和“三品”认证基地建立健全了田间生产档案;在全市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超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实现了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无缝衔接。

二是抽查与抽检相同步。加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力度,实现了县级行政区域全覆盖;以问题为导向,在随机抽查时同步实施监督抽检。

三是执法与公示相融合。监督检查、监督抽检、行政处罚结果在网站、微信、报纸等媒体公开,通过严打曝光恶作为、处置警示问题点,强化了企业主体责任。四是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通过日常监管获取各类检测结果、社会热度焦点以及突出敏感问题等信息,在风险会商的基础上开展专项整治,形成了长效监管机制。

(四)构建社会共治格局

政府、部门、企业、协会、媒体、消费者“六位一体”推动创建工作,让创建过程成为食品质量持续改善、安全监管持续加强、人民群众持续受益的过程。

一是文化引领。把“尚德、诚信、守法”的食安文化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体系,作为现代化幸福威海建设的重要内涵;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食品企业活动,构筑了企业诚信文化体系;开展问计千万家、食品安全“四进”、小手拉大手等活动,营造了全民参与的食安文化氛围。

二是示范带动。培育了一批放心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食品生产示范企业、餐饮安全示范街区、食品经营示范单位等活动,全面实施“食安威海”品牌引领行动。

三是提档升级。推进“四小”行业升级改造,实行小作坊生产园区化;规范小摊贩经营,实行“五统一”管理;改造小餐饮,实行“五改一亮”;规范小食品店,全面落实“五有标准”。

亮点工作:(1)“双安双创”管理模式。威海市将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有机结合,坚持以市域一体、生态优先的思路和“城乡同步、陆海同管、内外同标”的理念,探索了“全域覆盖、全程管理、全民共建”的“双安双创”管理模式,实现了安全监管持续加强、食品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持续受益。2015年10月,全国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两

个创建”工作现场会在威海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会议。威海市工作经验受到汪洋同志充分肯定,评价威海的创建活动有亮点可看、有经验可学。

(2)“三安联动”工作机制。在全国首创“食安、农安、公安”三大系统资源共享、行刑衔接、联勤联动的工作机制,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有效强化了部门联动、行刑衔接。2016年1月,该机制被山东省政府在全省推广。

(3)“食安威海”品牌引领行动。通过重点培育一批放心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食品生产示范企业、打造一批小作坊集中园区、创建一批食品经营示范单位、创建一批餐饮安全示范街区(示范店)等活动,全面实施“食安威海”品牌引领行动。已建设放心食品生产基地2处,建设食品小作坊集中园区4处,创建示范单位1468家;品牌连锁商超覆盖全部镇街,连锁配餐企业覆盖50%以上大型企业食堂和80%以上学校食堂;家家悦集团成功在上市,为行业树立了标杆,带动行业整体水平提升。

(4)“同线同质同标”模式。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鼓励企业比对日本、欧盟和供港食品标准等项目生产产品,控制质量。提高了或者增加了水产品的诺沃克病毒限量、乙氧喹啉的限量、扑草净限量等指标,使产品的安全性得到了更严格的保障。45家食品生产企业的82个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按照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标准进行生产,占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56%。引导鼓励企业开展HACCP和ISO22000体系认证,为实现同线同质同标打

好基础,认证比例占规模以上企业的87.5%。378家食品企业成功申报出口食品注册(备案)。威海市被质检总局认定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

存在问题:一是从业人员的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源头风险,特别是输入性的源头风险还仍然存在;三是职业化检查员的专业化比例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四是构建社会共治格局还需要不断努力深化。

同时,在现场检查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在组织保障方面,威海市监管机构与队伍建设尚待加强。部分基层监管所的装备设施建设不足;有的监管人员培训工作的组织流于形式;少数协管员补助政策落实不到位。

二是在源头治理方面,综合治理工作基本到位,行业基础也已夯实,但相关企业的生产管理规范性仍需加强。

三是日常监管方面,餐厨废弃物的监管工作不到位。个别小食品店及疏导点的管理规范化程度尚待提高。

四是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方面,大多数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比较到位,但个别食品生产经营者仍存在内部质量安全管控制度执行不严、制度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五、初评评分结果及说明

(一)初评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是进行群众满意度调查。2016年9月份,对调查问卷内容和调查方案进行修订、定稿。10月1日—15日,开展群众满

意度调查,5市同时进行。10月16日—25日,对满意度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群众满意度达到或超过70%的,进入下一步现场验收环节;达不到的一票否决,后续验收工作不再进行。

二是现场验收。10月份,编制、修订现场检查手册,拟定参与验收人员名单。10月26日—31日,确定5个试点城市验收时间、顺序(抽签决定);对参与现场验收人员进行培训。11月21日至22日,对威海市进行现场验收。各试点城市预计2.5天(加上城市间往返时间)。为保证验收标准尺度、幅度把握的一致性,由1个工作组对5个城市进行全程检查。12月上旬,对5个试点城市验收情况进行汇总。

三是社会公示。12月中旬,提交各试点城市验收报告、总体验收工作总结。省食安办听取验收情况汇报后,研究确定公示名单。12月31日至2017年1月13日,用两周时间,对拟推荐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以及省级命名表彰的市,在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大众网、齐鲁网等省级主流媒体和省政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官方网站上进行公示。

(二)群众满意度调查

2016年10月,省食安办委托山东财经大学作为第三方机构独立进行,事先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与当地监管部门联系,进行暗访调查。满意度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进行,设计了16个题目的10点量表问卷,街头随机访问与微信调查两种方式相结合,分别占60%、40%。被调查人群采用分层配额法,根据年

龄、性别、城乡、职业来确定,数量为5市各2000人。调查地点为每市随机确定2区2县(市),每县随机确定2街2镇,每个街镇随机确定1处人流量较大的调查地点,确保每个县级区域调查最少覆盖4个街镇,做到城乡兼顾,布点均匀,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根据标准要求,群众满意度达不到70%,实行一票否决。经调查,威海市群众满意度超过70%的合格标准。根据满意度调查结果,对威海市开展现场验收。

(三)现场验收

根据国务院食安办部署要求和省食安委创建工作安排,2016年10月1日至11月22日,山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委托山东财经大学作为第三方机构,对威海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进行验收。

本次验收依据《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关于开展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工作的通知》《山东省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工作方案》《山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验收细则(试行)》《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实施方案》进行,验收内容包括群众满意度调查、现场验收和社会公示三部分。

现场验收内容主要包括听取汇报、材料审核和现场检查三部分。威海市副市长叶立耘代表威海市政府进行了创建工作汇报,食品安全相关部门(包括畜牧兽医局、质监局、商务局、林业局、城管执法局、公安局、住建局、农业局、海渔局、卫计委、食药局等)列席会议;审核查看了开展创建以来的相关工作文件、档

案资料等;检查了随机抽取的主城区39个现场检查点和荣成市32个现场检查点,检查点覆盖了食品药品乡镇(街道)监管所、食用农产品种植单位、畜禽养殖单位、水产养殖单位、生猪屠宰场(点)、农兽药销售点、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流通企业、餐饮企业和学校食堂、食品摊贩疏导点、食用农产品(食品)批发市场及农贸市场、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等13类业态,通过检查,现场打分。威海市的合理缺项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

(四)社会公示

2016年12月31日至2017年1月13日,用两周时间,对拟推荐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以及省级命名表彰的市,在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大众网、齐鲁网等省级主流媒体和省政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官方网站上进行公示。经公示,社会无异议。

(五)初评评分情况

本次初评依据《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关于开展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2017版)》,制定了《山东省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工作方案》。在此基础上对方案进一步细化,制定了《山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验收细则(试行)》并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备案,随后开展了省级初评,包括听取汇报、材料审核和现场检查三部分。

根据《山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验收细则(试行)》及现场验收打分情况,威海市三个否决项均达到相关规定要求,无应否

决事项;该市围绕36个二级指标要求,采取措施,开展工作。威海市省级初评达到90分以上,符合验收合格标准,通过初评。

六、初评结论和推荐意见

总体来看,威海市政府对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高度重视。在夯实食品安全监管基础、严格管控区域食品安全源头、创新综合监管模式、构建社会共治格局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创建氛围十分浓厚,创新工作亮点明显:推行“全域覆盖、全程监管、全民共建”的“三全创建”工作模式,使食品质量持续改善、安全监管持续加强、人民群众持续收益,并得到汪洋副总理的充分肯定;建立“两库一标准”,实行“一检查一通报”和清单管理,督导相关区市、部门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跟踪验收,以查促创,有力推动了创建工作;整合市质检所、农副产品检测中心和海产品质检中心的职能,建设覆盖全链条的检验检测体系,成为全省唯一食品检验检测从种植养殖到生产、经营全环节由一个部门承担的地市;在全国首创“食安、农安、公安”三大系统资源共享、行刑衔接、联勤联动的“三安联动”工作机制,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该机制于2016年1月份被省政府办公厅发文推广;环翠区食安办投诉举报中心联合公安、农业、海洋渔业、食品药品监管等7个部门组成联席工作组,成立了环翠区食品安全联动指挥中心,形成了集信息综合采集、案情联合研判、应急统一指挥、信息统一发布于一体的联勤联动平台。这些成绩与亮点,极大地提高了威海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和效度,实现了以保障食品安

全带动产业发展,有效推动社会共治的目的,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威海市创建省食品安全先进市工作成效明显,综合验收达到创建合格标准。2017年1月20日上午,山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研究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省级验收情况,会议一致同意命名威海市为山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并推荐参加首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国家层面公示评议。

七、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威海市将持续深化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设,抓督导促创建,抓监管防风险,抓导向增活力,抓基础补短板,抓宣传树形象,实施抽查与抽检相融合、监管与服务相融合、执法与宣传相融合、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融合的工作模式,深入贯彻落实“四个最严”和“四有两责”,进一步构建无缝衔接的监管网络,把食品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位;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健全食品安全整治常态化机制,保持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实施群防群治,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社会共治格局,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同时,省食安委将督促威海市全面落实总书记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党政同责、守土有责,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以“食安山东”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

一是继续巩固创建成果。进一步加大创建力度,对照国家标准,继续提高各项创建指标,加大集中督导、明察暗访、现场观摩、会议交流、定期调度等工作力度,确保实现食品安全整体状况持续良好、保障水平持续提高、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二是对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进行动态管理。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价与管理办法(暂行)》、《山东省食品安全先进市、县(市、区)创建管理办法(暂行)》的文件要求,对创建成功的市,要求其每年开展自查,省里每年随机抽查、3年一复查。对出现问题的市,采取约谈、通报、要求限期整改等措施,加强事后管理,督促各市持续保持创建状态。

三是严格落实属地责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四有两责要求,加大投入保障力度,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增加人员力量,重点加强监管执法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质量追溯体系和信息化建设,着力提升基层监管能力。

四是着力解决突出问题。针对存在问题,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与力量,加大源头污染治理力度,深入开展“守护舌尖安全”整治系列行动,集中整治各类行业“潜规则”和风险隐患,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着力破解人民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热点难点问题。

五是创新监管方式方法。牢固树立“机器换人”的理念,充分应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成果,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打通监管链条,实现全链条无缝隙监

管。继续完善“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全面推进信息公开,主动引导社会舆论,让公众“用脚”投票。

六是促进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扶持优质食品企业做大做强,深入开展品牌建设,带动食品安全水平整体提升,推动企业走以质取胜的良性发展道路,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第五篇:要求标化工地初评报告

要求标化工地初评报告

我公司承建的温师院科技信息楼工程,工程编号:2003055,施工许可证证号:***6601,建筑面积32535m2,七层框架结构。由温州师范学院开发,浙江天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该工程年初被公司列于创标工地,现结构已完成,敬请温州市安全监督站领导派员莅临验收为感。

温州市建筑工程公司

2004年4月15日

下载初评报告2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评报告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江川县中医医院初评汇报反馈报告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初评)情况反馈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江川县中医医院的各位同仁: 大家早上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评审检查组的各位专家,对在贵院评审检查期间您们所给予的热情周......

    二甲初评汇报材料

    高标准 严要求 认真开展创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工作 ——区妇保院创二甲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审专家: 大家好!我院创建二级甲等妇保院工作在市、区卫生局及市妇......

    综合测评初评工作方案

    一、 指导思想 贯彻学校关于综合测评的通知与办法,促进我院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引导我院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从而使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为最终综......

    初评职称专业技术总结

    专业技术总结 开发区孔桥小学我自2010年参加工作以来,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德、能、勤、绩等方面表现优异,......

    教师初评职称工作总结

    初评工作总结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踏上教师岗位已有一年多的时间,自2016年9月任教以来,我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书育人,为......

    2011镇星级初评工作总结

    镇星级初评工作总结 开展星级初评以来,我镇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把抓好基层党建......

    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初评报告

    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初评报告一、建设项目:王家岭煤业有限公司选煤厂二、建设项目工期:2011年9月~2013年5月三、施工单位:大地工程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四、施工进度:土建......

    省初评整改方案(推荐阅读)

    山 西 省 浑 源 中 学落实省级普通高中示范学校初期评估验收意见的整 改 方 案二00八年九月十七日至二十日,山西省普通高中示范学校建设工作专家组一行12人,对我校创建省级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