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因子分析法和EVA法在我国食品饮料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
开 题 报
告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关于因子分析法和EVA法在我国食品饮料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这使得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直接影响到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已有股东的投资风险和收益水平。构建和使用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对上市公司进行业绩评价,可以体现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帮助投资者选择适当的投资对象,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收益水平,有助于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1]
近年来,国家一直都非常重视食品饮料安全的问题,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从实际的运行效果并不太好。我国食品饮料行业安全问题依然频发,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发展、投资者的自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人民的幸福安康。反思这背后的原因,除了与中国现实国情有密切关系外,企业自身一味追求高额利润的行为也难辞其咎。食品饮料上市公司在这一重大问题面前如何做才能达到双赢的目标?本人认为需要转变业绩评价理念,明确业绩评价的目标由以股东财富最大化转变为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主。因此,对食品饮料上市公司进行科学的业绩评价,引导其正确的经营行为,加强内部控制,使其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该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已日益凸现其迫切性、必要性及重要性。这也使得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关于业绩评价的方法,可谓多种多样,如: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法和财务学方法(EVA方法、平衡积分卡等),但哪一种方法更适合于在业绩评价中运用,各学者众说纷纭。
鉴于此,本论文将以2010年的食品饮料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其报表数据的分析和选取,采用因子分析法和EVA法对食品饮料上市公司进行业绩评
[2]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价,以此比较他们的差异和优缺点,对上市公司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西方国家对于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已出现100多年[3],西方国家的业绩评价大体上经历了成本模式、财务模式、平衡模式等三种模式以及六个阶段。[4]
第一阶段——成本控制业绩评价阶段:19世纪初哈瑞(HarrelL,1911)设计的标准成本制度。第二阶段——财务会计业绩评价阶段:20世纪初亚历山大沃尔(Alexander Wole,1928)首次提出了多项财务评价指标;唐纳德森·布朗
[5](Donaldson Brown,1960)建立的杜邦财务分析评价体系;加里·阿什沃思(Gary Ashworth,1999)建立以每股收益(EPS)及每股收益增加值等为核心的财务指标。[6]第三阶段——经济价值基础业绩评价阶段:20世纪 90年代,思腾恩特咨询公司(Stem&Stewart Co,1990)提出经济增加值(EVA)。[7]第四阶段——引入非财务指标的战略综合评价阶段:卡普兰和诺顿(Kapland and Norton.1992)提出平衡记分卡(BSC);[8]霍尔(Robert Hill,1991)提出“四尺度”论。[9]第五阶段——引入相关利益者的可持续发展评价阶段:21世纪后,安迪·尼利(Andy Neely,2002)提出业绩三棱镜(Performance Prism)。
[10]
第六阶段——基于预期的绩效评价阶段:汤姆· 科普兰和亚伦·多戈夫(Tom Copeland and Aaron Dolgoff,2005)提出的基于预期的绩效管理(EBM)。[4]可见,国外学者对于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内容较为全面,但是对于评价业绩的各种研究主要是侧重于对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讨论。
国内的学者对公司业绩评价的研究方法基本沿袭了西方业绩评价理论的框架,国内目前的研究主要有两个分支:一是将国外成熟的理论本土化,推广杜邦财务评价法、经济增加值(EVA)评价法、平衡记分卡(BSC)评价法等。二是主要对企业业绩评价做了大量实证研究。
刘绍新(2010)《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分析——以广西2006年21家上市公司为例》[11]:运用因子分析法,利用数据本身得到各个指标在综合评分中的权重,很好地体现了经营业绩评价的客观性和公允性。
李秀珠,张春萍(2010)《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以家电
[3]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行业为例》[12]:对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可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信息,同时对于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自身总结经验、改进管理、优化决策、提高效益等提供一定的帮助。
刘丹(2011)《基于EVA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实证研究——以我国煤炭上市公司为例》:选取了沪市17家具有代表意义的煤炭业上市公司2009年的财务数据为依据,进行经营业绩评价,实证分析了经济增加值(EVA)、传统会计利润指标与公司市场增加值(MVA)之间的相关性,探讨EVA作为煤炭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的合理程度。
为了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和获得高额利润,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纷纷投身于国际市场。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业绩评价,也开始向国际标准靠拢。[3]伴随着集团化成为企业发展的趋势,企业集团的业绩评价也成为热点研究问题。因此,未来企业的业绩评价方法可结合我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转变经营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等发展的政策制度要求,以及外部环境、行业背景等进行相关的实证研究,在这些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4]
综上所述:国外的各种业绩评价方法在产生时间上虽然有先有后,却是交叉并存,互相影响并在继承中演进。然而国内虽然起步晚,但国内学者对业绩评价在上市公司中的运用也已经做了大量的实证分析,不论是因子分析法还是EVA法,它们的理论研究及实证应用都已较为深入,大多研究也都证明了其可操作、可应用性。但这些研究多局限于运用单一的评价指标(如因子分析法或EVA法),往往只是从一个角度评价上市公司,得出的结论相对缺乏科学和合理性。因此,有必要考虑组合评价模式,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全面科学。笔者将以前人的理论成果为铺垫,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和EVA法对上市公司业绩进行组合评价,进一步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13]
三、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论文主要采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侧重实证分析。以我国食品饮料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EXCEL、SPSS等统计分析的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EVA法对我国食品饮料上市公司业绩进行评价,得出哪一种方法更能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评价上市公司的业绩。
研究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来介绍:
引言部分,阐述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确立论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框架体系。
第一部分,国内外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方法研究综述。从业绩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开始,介绍和阐述国内外已有的业绩评价体系和方法。
第二部分,因子分析法和EVA法理论基础与模型评述。包括因子分析法和EVA法的基本思想及其模型构建的相关内容与该方法的特点及局限性,以便为下文的应用做准备。
第三部分,因子分析法和EVA法在食品饮料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选取52家食品饮料上市公司,利用其年度财务报表,运用因子分析法和EVA法对食品饮料上市公司的业绩进行评价。
第四部分,实证结果分析。将通过因子分析法和EVA法分别计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第五部分,结论与建议。在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哪一种评价方法对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更合理,并指出评价体系的改进方法,给出相关政策性建议,并根据研究结论,指出食品饮料上市公司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管理建议。
(一)论文基本框架
摘要 关键词
引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国内外关于业绩评价研究现状及评述
二、因子分析法和EVA法理论综述
(一)因子分析法及其模型的综述 1.因子分析法及其模型相关内容的介绍 2.因子分析特点及局限性
(二)EVA法及其模型的综述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1.EVA法及其模型相关内容介绍 2.EVA特点及局限性
三、食品饮料上市公司业绩评价实证分析
(一)食品饮料行业分析
(二)实证样本的选取及指标确定
(三)基于因子分析法进行业绩评价
(四)基于EVA法进行业绩评价
四、实证结果分析
五、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运用因子分析法和EVA法对食品饮料上市公司的业绩进行实证分析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研究的重点部分:样本数据处理,总结实证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与评价,提出合理的结果。
研究的难点部分有:首先,数据本身的局限性,由于每个公司内部管理和激励制度的不同,上市公司还存在操纵交易等现象,给实证研究的真实性造成困难。其次,要进行科学严谨的业绩评价,必须引入非财务指标,但是非财务指标无法从公开披露的信息中获取,也就无法对其进行评价和分析。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哪一种评价方法更能评价上市公司的业绩情况,从而在此基础上将因子分析法和EVA法应用地客观和有效,最终在我国食品饮料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中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他们的优缺点。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四、研究的方法及措施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的方法: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法,即运用因子分析法和EVA法对食品饮料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上市公司应该采用哪一种业绩评价方法更为合理。
(二)研究措施
1.查阅图书馆、阅览室、报纸、杂志、期刊、资料等,充分利用文献资料;运用网络资源(例如深沪两市交易所网站等相关网络信息)等,浏览收集相关资料、信息。
2.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在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并筛选材料。
3.结合我国食品饮料上市公司实际财务数据,利用统计软件(EXCEL、SPSS软件)和统计分析方法(因子分析法和EVA法)对其若干个指标进行模型的构建和分析以达到最终期望结果。
五、预期研究成果
本论文是一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论文,重在实证分析研究,是对文献资料综合研究后实证运用,同时又以关乎民众健康安全的食品饮料上市公司为特定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和分析,最终会形成一篇一万字左右的论文。
希望通过此篇论文,帮助上市公司的领导者更深入地了解该类统计分析方法在业绩评价体系中的应用,从而体现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促进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六、研究工作进度计划
论文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具体时间安排进度如下: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11年10月25日——2011年11月26日)明确毕业论文的各项要求,开始进入选题阶段。查阅大量的核心期刊及网络资源,初步确定研究对象及论文的方向,形成研究方案的锥形;同时做好前期资料的积累。与导师就选题问题进行沟通,探讨论文撰写的基本思路,构建大致的框架,最终明确论题,提交学院审核。
第二阶段:开题阶段(2011年12月6日——2011年2月25日)在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完善课题的研究方案,消化所收集的文献资料,作好汇总工作。对资料中的国内外学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和提炼,完成文献综述、外文翻译,结合自己的观点,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在导师的指导下,对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和开题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完成开题报告答辩环节。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2月26日——2012年4月中旬)进行课题的设计、调研及结果的处理与分析等,完成论文写作初稿。期间,与导师保持经常的交流,及时汇报研究动态并听取意见。成文后,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初稿。
第四阶段:后期制作阶段(2012年4月中旬——2012年5月中旬)由导师斧正后,最终定稿。进入答辩准备阶段,打印装订论文、填写相关表格、准备答辩发言稿等。
第五阶段:答辩阶段(2012年5月底)上交毕业论文。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第二篇:浅析EVA在我国企业价值管理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浅析EVA在我国企业价值管理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摘要】 EVA是从国外引入的一种全新业绩评价体系。作为弥补传统财务指标体系中忽略股权的资本成本的有效方法,EVA自其被发现以来就广受推崇。2010年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全面引入经济增加值(EVA)考核,标志着国内的普遍认可和大力推广。企业应当把握EVA的核心理念,以求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实施价值管理,注重价值创造,实现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最大化。本文对EVA的作用及其在企业价值管理中的应用作简要阐述,并对EVA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企业价值管理;EVA;业绩考核
一、EVA的作用:
(1)激励性功能。企业考核业绩时,EVA是重要的评价依据与指标。由于我国多数企业仍然以每股收益、投资回报率等传统财务评价指标作为奖励机制的基础,这些比率的操纵会影响到股东的利益或降低经济效益,因此在业绩考核时,以EVA为指标,可避免因追求短期利益,而有损长远利益的情况发生。同时,EVA强化了风险承担意识,有利于经营者目标与所有者目标趋于一致,让经营者成为所有者的一部分,两者目标才能趋于一致。
(2)理念更新功能。EVA不仅是一种计量方法,更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给我国企业的价值管理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根据国外实践经验,EVA要力求简便易行,经过长期培训,形成全体员工认同的EVA企业文化和组织氛围,企业才能与EVA与时俱进。(如果企业某一项目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低于投资的收益率,将导致企业总净资产收益率降低。但只要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低于净资产收益率,仍然会产生价值。当企业出售或关闭某一子公司或部门时,经济增加值将因资金投入的减少而增加。通过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可以达到净资产收益率与E VA同比例提升的效果。)
(3)全面性功能。EVA理论提出了全面成本管理的理念,成本不仅包括在帐面上已经发生的经营成本,而且还包括极易被忽视的帐面上并未全部反映的资本成本,忽视权益资本成本就容易忽视股东利益和资本的使用效率。当一项营运业务的变革会增加经营成本,但要是它会减少资金占用从而以更大数额降低资本成本时,这一变革会减少会计利润。
(4)衡量指标。由于净现值与EVA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所以在业绩考核时,以EVA为衡量指标对保证投资决策与后续的业绩考核衡量标准的一致性有利。再者,EVA是衡量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上市公司可通过EVA的排名,让投资者清晰、直接地了解到企业的投资价值。
(5)系统性功能。以EVA为核心构建的公司综合财务分析系统可替代至今广为流传的杜邦财务分析系统。其中所显示的目的手段关系链可以帮肋经营管理者理清思路,全面地指出为增加EVA可采用的对策和途径。基于经济附加值和可持续增长率的财务战略矩阵为公司战略性财务决策提供帮助,EVA系统是公司决策的有用工具。
二、EVA在企业价值管理中的应用:
国务院国资委已从2006开始对中央企业试行EVA考核,并准备逐步推进,国内北京、深圳、广东、山东等地国资委也开始了对下属企业 EVA考核的探索与实践。国务院国资委的推进计划是:1.在第一考核任期(2004—2006年),先期调研总结,提出具体方案,并选择试点企业在 2006直接实施;2.在第二个任期(2007—2009年),鼓励中央企业引入EVA考核理念。选择潜在目标企业模拟运行,在 2007正式实施;3.培训、推广理念,并建立股东价值导向,在第三个任期(2010 —2012年)全面引入EVA考核。目前,国内企业对EVA的应用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业绩衡量。由央企牵头,EVA的考核评价理念在国内付诸实施,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同于以往企业业绩的衡量——多数以传统的财务指标为依据,只反映利润的增加值,却忽视企业的资金成本,相反,EVA对企业业绩进行衡量,重点在于考核企业长期运营业绩,并把许多非财务指标整合到业绩评价中,对于企业管理决策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激励机制。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存在分歧,从而易使企业失去活力和竞争力。但EVA的应用可以使企业内部管理的激励机制更具科学性,从而使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协调一致。
(3)战略目标评价。在企业制定战略目标与方案时,应优先考虑股东利益,以资金回报率与资金使用成本为前提,制定战略目标,其战略决策应是企业价值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体现。因此,企业在制定战略目标时,应引入EVA指标,对目标进行评价与指导。
(4)提升市场竞争力。企业以EVA为依据,对运营目标进行决策,可以有效地避免企业资本损失、减少风险。而EVA指标可以促进企业内部加强成本管理意识。由于EVA是企业纯利润部分的体现,企业针对新的投资项目能够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达到提升业绩、改善管理、扩大投资的目的同时,还可调整企业内部管理结构,从而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价值与竞争力。
三、EVA指标的局限性:
1.即时性。历史性的会计信息是EVA指标的出处,从而使经济增加值仅能反映企业当期业绩,是一种静态指标。
2.矛盾性。EVA很难长期地控制、反映企业的风险系数,股东的利润可能因经济增加值过高引发风险增加而削减。
3.复杂性。EVA指标所涉及的调整事项复杂、多样,由于企业情况各自不同,缺少调整项目选择的相关规定。因此,在公司单位选择调整项目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
4.滞后性。EVA是以财务数据为导向的,本身无法摆脱会计数据滞后性的缺陷。由于企业权益成本与债务成本的确定需经债信评级机构、投资银行等相关机构核算,从而造成企业资本成本计算较为困难、时间花费长。
四、基于利用EVA指标全面提升价值管理的几点建议:
充分利用 EVA工具,牢牢把握提升企业价值的关键环节,提出各价值提升点的衡量指标、提升目标以及逐年改善的步骤和措施,并把它落实到公司战略目标、滚动规划和预算中,建立EVA提升的长效机制。
1.优化资源配置和加强预算管控,体现价值导向,2.优化资产结构,促进实务资产结构优化。以提升资产使用效率为核心,加大内部资源调配,做好闲置、低效益资产发现及处理盘活工作,对闲置设备进行优化调整,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积极探索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闲置资产的处置,防范资产处置风险;逐步建立闲置资产信息平台,实时更新资产管理信息,形成有效的闲置资产自动发现、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对全区闲置资产的动态管理,在新建或扩容项目时,优先考虑闲置资产的利用价值,增加对闲置资产的调拨力度,提升资产再利用价值,提高资本周转率,建立和完善生命周期的资产价值管理体系。
3.优化成本结构,管控好付现成本。继续开展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工作
4.加强公司运营资本管理,尤其是应收账款的管理。
5.优化资本结构.进一步降低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是影响经济增加值(EVA)的重要因素之一,公司要在保持良好的银企关系的基础上,要合理调控长短期债务、内外部资金来源比例,进一步降低付息债务规模,优化债务结构,节约财务费用,促进公司资本结构优化。
6.深化EVA考核。自树目标,自我加压,在以后各年,将主要从控制投资、盘活存量资产、提高收入增长、降低成本等角度强化提升EVA;EVA有改善的单位,均可获得业绩考核加分,推进精确考核工作,结合开展分类考核,引导激励不同类别分公司发展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企业价值;按照EVA价值结构,深化完善责任预算管理制度,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考核评价体系,将价值创造的责任传递到各级公司领导和员工。以价值创造决定生产经营活动是否适 当,以价值创造作为各部沟通协调的基础,持续深入贯彻全员价值管理理念,建立价值导向的企业文化氛围。
经济增加值-作用有:
EVA改变了会计报表没有全面考虑资本成本的缺陷,它可以帮助管理者明确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从而向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EVA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和实际应用价值,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激励性功能
:这是EVA的首要功能,也是关健性功能。以EVA为核心,设计经营者激励机制有利于规范经营者行为,以维护所有者和股东的合法权益。
它与传统的激励机制相比有如下优越性:
第一,有利于克服经营者行为短期化。这是因为从理论上讲,EVA扣除了资本成本,后者是一种预期成本、未来成本,它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这就必然有利于经营者行为长期化。
第二,有利于加强监督力度,减少做假账的可能性。一方面,对财务报表的调整过程本身就是进一步加强审计和监督的过程,从中便于再次发现问题杜绝假帐。另一方面,合理调整目的之一在于为经营者提供更有用的决策信息扩考评目标已不再是会计利润,而是EVA,虚瞒伪报的必要性随之下降。正如开发研制费用的调整并非不利于经营者。
第三,强化风险承担意识,有利于经营者目标与所有者目标趋于一致。让经营者成为所有者的一部分,两者目标才能趋于一致。EVA奖励方式给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改革留下了巨大的想像空间。
全面性功能
EVA理论提出了全面成本管理的理念,成本不仅包括在帐面上已经发生的经营成本,而且还包括极易被忽视的帐面上并未全部反映的资本成本。忽视权益资本成本就容易忽视股东利益,忽视资本成本就容易忽视资本的使用效率。当一项营运业务的变革会增加经营成本,但要是它会减少资金占用从而以更大数额降低资本成本时,这一变革会减少会计利润。
系统性功能
以EVA为核心构建的公司综合财务分析系统可替代至今广为流传的杜邦财务分析系统。其中所显示的目的手段关系链可以帮肋经营管理者理清思路,全面地指出为增加EVA可采用的对策和途径。基于经济附加值和可持续增长率的财务战略矩阵为公司战略性财务决策提供帮助,EVA系统是公司决策的有用工具。
文化性功能
EVA不仅是一种计量方法,更重要的它是一种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根据国外实践经验,EVA要力求简便易行,培训应渗透到每一员工,其考评至少落实到每一位部门经理。考评期不是一年一度,而是每季每月,然后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以形成全体员工认同的EVA企业文化和组织氛围,企业才能与EVA与时俱进!EVA是企业成功的标志!
采用EVA指标评价财务业绩,具有一定的优势:
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
我国现行的财务会计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的成本,没有将权益资本成本从营业利润中扣除,这样计算出来的会计利润不能真实评价公司的经营业绩。同时也会使经营者误认为权益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不重视资本的有效使用。
EVA能将股东利益与经理业绩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由于经济增加值是一个绝对值,所以,EVA的使用能有效解决决策次优化问题。因为,增加EVA的决策也必然将增加股东财富。例如,采用投资报酬率作为部门经理业绩考核指标时,部门经理将会放弃高于资金成本而低于目前部门投资报酬率的投资机会,或者减少现有的投资报酬率较低但高于资金成本的某些资产,以提高本部门的业绩,但却损害了股东的利益。EVA可以避免内部决策与执行的冲突,使各部门目标与整个企业目标一致。(见下表)
能较准确地反映公司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
传统业绩评价体系以利润作为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指标,容易导致经营者为粉饰业绩而操纵利润。而EVA在计算式,需要对财务报表的相关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避免了会计信息的失真。EVA指标的创造者斯特恩•斯图尔特认为:调整的目的在于创造一种能使管理者像所有者一样行动的业绩计量方式,其具体目的包括:调整稳健会计的影响(如研发费用资本化、先进先出法)、防止盈余管理(如不提坏账准备)、消除过去的会计误差对决策的影响(如防止资产账面价值不实)等。
能较好地解决上市公司分散经营中的问题
公司下属的各部门均可根据各自的资本成本来确定部门的EVA财务目标,这些目标还应该通过部门间的而沟通来互相协调和互补。每个部门可同时制定长、中、短期目标,用于不同的财务目的。公司总部则可根据公司的总体规划和总资产以及部门的EVA指标,综合制定公司的EVA目标。因此,许多经营上的问题,如是否接受新的投资项目、公司的分散经营范围如何确定、是否放弃某个部门或某项投资,其答案都取决于股东的价值是否增值、EVA能否实现。
可作为财务预警指标
首先,EVA作为一种创值指标,由于它不仅考虑了公司使用的全部资本,充分利用了公司提供的全部公开信息,而且考虑了风险、含有企业外部的市场信息。而传统的创利指标完全依赖于企业内部的报表信息。所以相对于传统的财务指标,EVA更具有信息可靠性;其次,由于EVA针对现行的会计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减少了企业通过改变会计政策的选择,改变资本结构,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相对于传统会计指标,它能更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第三,EVA相对于传统的创利指标,特别是企业处于规模扩张的情况下,能较早地发现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
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
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的薪酬制度是固定薪金制,不能对经营者形成有效激励。而EVA激励机制可以用EVA的增长数额来衡量经营者的贡献,并按此数额的固定比例作为奖励给经营者的奖金,使经营者利益和股东利益挂钩,激励经营者从企业角度出发,创造更多的价值,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
能真正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EVA与基于利润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将权益资本成本(机会成本)也计入资本成本,有利于减少传统会计指标对经济效率的扭曲,从而能够更准确地评价企业或部门的经营业绩,反映企业或部门的资产运作效率。
注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EVA不鼓励以牺牲长期业绩的代价来夸大短期效果,也就少不鼓励注入削减研究
和开发费用的行为。EVA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鼓励企业经营者进行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如新产品的开发研究、人力资源的培养等,这样杜绝了企业经营者短期行为的发生。因此,应用EVA不但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利益,而且也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有利于整个社会技术的进步,从整体上增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加快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
中国电信作为大型中央企业,积极承接考核指标,以实施EVA考核为契机,积极探索提EVA的路径和措施,努力提升企业价值创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三篇:人机料法环分析法在护理质控中的应用
护理质控原因分析要素
---人机料法环浅析
想要切实分析共作缺陷和不良事件,提高工作质量,无一不能从人、机、料、法、环五要素找出原因,并解决的。具体可以理解如下:
一:“人”的因素
没有不用人就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或生产的产品。当然也是因为有人的思维、想法、技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工作质量出现偏差甚至背离标准。但是无论哪种情况无一不说明人在诸事中的关键作用。因此要想提高护理质量,“人”是一个关键要素,请大家保持端正的工作作风,让团队良性运行,团结协作。
常见的“人”的因素:人(护士、护士长、病人及家属等),分析角度:不知(主观、客观)或 不会(主观、客观)。如未执行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预见性不强,病人自身的因素等。二:“机”的因素
“机”代表仪器设备等因素——简而言之就是我们的硬件设施。如果在人员没有出现问题时,我们第二想到的就是它们了,因为硬件的性能偏差一样能导致产品质量的出错。
常见的“机”的因素:机(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温箱等仪器)。分析角度:有无(主观、客观)数量(够不够)质量(适不适合、好不好用)。如输液泵老化,病床摇柄失灵等。三:“料”的因素
“料”——即指物资,材料等。
常见的“料”的因素:料(输液管、胃管、消毒包等物品、药品)。分析角度:有无数量(够不够),质量(适不适合、好不好用)等。如输液管接头包装时反折,消毒标签易磨损模糊等。
四:“法”的因素
“法”——就是方法,办法,操作法。具体的就是操作或工作过程中的工作方法,是否严格按照操作指南操作了;是否不怕繁琐,不求捷径,不凭空捏造,臆想该如此如此就万事大吉了,一步一步认真仔细的去做了。
常见的“法”的因素:法(制度、流程、职责、常规、方法等)。分析角度:合理性,可执行性、有无监督、时效性。如口服药发药流程不合理,P班职责不明确等。
五:“环”的因素
常见的“环”的因素:环(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分析角度: 场地环境,硬件环境,软件环境,政策,社会环境等。如公休会开会场地不固定,走廊加床条件差等。
以上五大要素在一个护理质量缺陷中可能同时出现,也可能只有一到两个主要因素出现,这时,只需写出主要原因即可。请大家在进行原因分析时客观的找出根本原因,共同改进护理缺陷。
第四篇:关于定量分析法在高职教学考核评价中的应用论文
论文摘要:目前高校的学风建设存在诸多不足,原因在于高校进行学风建设过程中未能清楚认识影响学风的关键因素。学习自主性是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能动性,突出地表现为个人在学习活动中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应成为高校加强学风建设的着力点。
论文关键词:学风建设;自主学习;学习自主性
一、高校学风建设的成效反思
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前提保证,是高校办学能力和竞争力的最直接反映,对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弘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精神和求真务实,明理诚信的道德风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价值观以及学会做人、做事都有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目前,各大高校的学风建设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学风建设的指导缺乏科学性
学习作为一门科学,是由学习理念、学习特点、学习规律、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风气、学习机制、学习评价、学习组织等多种要素构成的,其中学风问题又是学习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由此可见,学风建设亦是此项科学中的重要内容,其无疑是一项系统工程,而目前高校对学风的内涵与外延、特点和规律,与党风、校风及教风的内在关系缺乏深入研究,对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缺乏深刻认识,对学风建设本身的领导机制、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缺乏实际探讨,因而在建设过程中表现得或是对学风建设不够重视,或是由某个部门单枪匹马作战,缺少鲜明的宗旨、先进的理念进行指导。
(二)学风建设的目的缺乏明确性
学风,是一所大学内在精神的综合性的外在表现,是反映一所学校治校、治教、治学和育人整体效应的主要指标,是一所大学培养人才所必需的软环境要素,也是一所大学以其特色立校和参与社会竞争的重要载体,是一所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的根本所在,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气质。可见,学风建设具有极强的辐射性,其不仅关乎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关乎高校本身的治学、科研质量,更关乎高校的立足之本和长远发展,则学风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根本。而高校在进行学风建设过程中却往往缺乏明确的目的性,认为学风建设无足轻重、可有可无,殊不知学风建设关乎高校发展的全局。
(三)学风建设的指向缺乏针对性
优良的学风总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融合,它们除了学风的一般特征外,又会表现出打上各自大学印记的不同特点,如哈佛与剑桥的学风各异,北大、清华的学风也不同。[3]正如优良的学风有所不同,不良的学风亦表现出各异的特点。有些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情况严重,有些高校大学生学习兴趣较低,有些高校大学生诚信观念较差;大学生“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上课玩手机或听音乐、下课泡网吧或迷情场,高校不做详细调查、不做具体分析、不找根本原因盲目打活动牌,开展此类活动彼类活动,殊不知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缺乏才是关键所在。
(四)学风建设的成果缺乏长效性
学风建设是系统工程,学风建设任重而道远,学风建设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认识学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把学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4]的确,学风建设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全盘统筹规划、整体配合投入,但不良学风的表现不能常讲常有、常讲常在,而应是在建设中逐渐减少、在建设中逐步好转。事实的情况是,高校学风建设的过程缺乏持久性,内容安排缺乏全面性,导致学风建设的成果缺乏长效性,优良的学风难以传承,不良的表现却源远流长。
总之,高校学风建设的收效甚微,虽与社会风气的渗透、网络环境的冲击、招生计划的改变、生源质量的下降不无关联,但终归而言是高校对影响学风的关键因素缺乏清晰认识所致。
二、作为高校学风建设关键因素的学习自主性
(一)自主学习与学习自主性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各国的学者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对自主学习及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的学习,我国的研究者对它有不同的界定,且即使是同一位学者,在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解释。有的学者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有的学者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事件、一种过程或活动;又有学者认为自主学习既可以是一种事件或活动,又可能是一种能力。综合而言,自主学习指的是一种过程或活动,其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内在的或自我驱动的动机激发下,在学习活动前能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对学习进展、学习策略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自我计划和管理学习时间,并能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性条件,在学习活动后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而学习自主性则是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能动性,即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的支配、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作为一种能力,学习自主性突出地表现为个人在学习活动中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一种能力,学习自主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可通过后天培养习得;作为一种能力,学习自主性具有极大的能量,可发掘作为社会主体、活动主体的个人的无限潜能。
(二)学习自主性是破解高校学风建设难题的关键
首先,高校的学风是大学生求学精神和治学态度的集中体现,因此大学生不仅是高校学风建设的对象,更是高校学风建设的主体,只有大学生的学习风气昌盛,高校学风建设方能有所作为;其次,外因影响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变化。在学习过程中,若大学生自身不思进取、不求奋进,则再淳良的社会风气、再优越的学习环境、再完善的管理制度都不可能成就浓厚的学习氛围。因此大学生学习自主性是影响学风的关键因素;再者,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学习型社会的创建要求个人能独立地学习、主动地学习和创造地学习。自主学习不仅是获取各种信息、利用各种资源的基本条件,更是发掘自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跟上社会前进脚步的必要条件,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应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首要任务。可见,学习自主性是高校加强学风建设的着力点。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角下的学习自主性培养
(一)理想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根本
学生内在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责任意识等,从根本上决定着其学习目的与态度、自律能力与努力程度。培养大学生学习自主性,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应当首先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通过理想信念教育让大学生切记自身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休戚相关,增强大学生学习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通过理想信念教育让大学生明白学习是现代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必不可少的条件,开启大学生加强学习的觉悟;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理想、个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等,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动力源,将外在驱动力转化为内在驱动力,使其思想上有所归依、态度上有所秉持、学习上有所探思、生活中有所追求。培养大学生学习自主性,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理想信念教育是根本,应当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高校学风建设的前驱,先行先走。
(二)文化塑造是培养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基础
校园文化是学风建设依赖的最重要的软环境,学风建设有赖于校园文化的浸润、熏陶,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所弘扬的刻苦努力、顽强拼博的学习精神,所倡导的求真务实、明理诚信的道德风尚,对大学生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培养大学生学习自主性,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应同步塑造积极向上、健康良好的校园文化。通过以专业文化、竞赛文化为主,社团文化、组织文化为辅,塑造学习型校园文化;通过增强校园文化的人文内涵性、减弱校园文化的娱乐性,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塑造校园文化的特色性,突出校园文化的感染性,让大学生在富有内涵、充满特色的学习型校园文化中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塑造自我。培养大学生学习自主性,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基础,应当充分发掘发挥校园文化的整体塑造和培育功能。
(三)“第二课堂”是培养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依托
大学学习期间,大学生除了在第一课堂(教室)上课学习外,更多时间是在第二课堂(寝室、班级、图书馆和其他活动场所)中度过的。学生寝室、班级和图书馆作为现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单元,理应成为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重要场所、第一课堂的有益延伸和补充。培养大学生学习自主性,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应重视第二课堂的基础工程建设。通过寝室优良学风的建设,增强寝室育人功能,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相互鼓励、相互促进,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通过班级优良学风的建设,营造班级学习氛围,让大学生以友为镜在追赶中学习、在比拼中进步,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图书馆文化的宣传,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条件,让大学生了解图书馆、喜欢图书馆、爱上图书馆,让大学生在书的海洋中感受知识的魅力。培养大学生学习自主性,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寝室学风、班级学风的建设是重要的基础工程,应当依托第二课堂、充分开拓其作用。
(四)丰富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的载体
高校的活动丰富多彩、各式各样,总让人应接不暇,但融知识性、创新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学习活动却相对缺乏。培养大学生学习自主性,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应注重增加各类活动的科技学术含量。通过文化学术活动,举办学术论坛、学术报告会、文化艺术节、读书节、学术成果申报等,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科技创新活动,举办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等,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出书本、走进社会,在实践中找不足、在实践中找差距、在实践中求进步。培养大学生学习自主性,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应以丰富多彩的学习竞赛、学习交流、学术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各类型的学习活动启迪学生、激励学生。
(五)学生干部是培养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先锋
活跃的学生干部是高校靓丽的风景线,他们为丰富活动的开展、校园文化的多元建设贡献出热情、智慧和力量,但学生干部终究仍是学生,无论其在学生组织、社团中占据多么显要的位置,检验其是否为优秀学生的重要标准仍是他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培养大学生学习自主性,加强高校学风建设,不应放松学生干部队伍的学习要求。通过优秀学生干部设立榜样,引领其他学生对学习自主性的思考;通过优秀学生干部树立标杆,引领其他学生对学习自主性的向往;通过优秀学生干部建立模范,引领其他学生对学习自主性的追求。培养大学生学习自主性,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学生干部是先锋,应着重发挥优秀学生干部在学习方面的带头作用。
第五篇: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分析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选题依据
自80 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术界和实务界开始研究并推广了一种新的成本会计制度——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 ingsystem)简称 ABC 法。它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进行计算产品成本的科学方法。它的基本理念是产品消费作业,作业消费间接成本,生产导致作业发生, 作业导致间接成本发生, 作业是产品和间接成本的中介。ABC 法不仅是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同时也是实现成本控制与成本计算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作业成本会计,就是要力求消灭非增值作业的一种系统管理活动。它所关注的是怎样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以便能在企业决策、控制的管理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业成本法在中国现阶段还是刚刚起步阶段,还不是很成熟,并且对其应用仍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中。而在国内作业成本法在学术上的研究虽然涉及面很广,但是缺乏系统性,研究的深度不够,缺乏实证研究。故在此探讨此课题。
2.意义
作业成本法在中国现阶段还是刚刚起步阶段,还不是很成熟。但是作业成本法在我国船舶工业上的意义是十分显著的。
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正处于百年不遇的战略机遇期, 并有望成为世界船舶制造业的中心。我国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 要提高我国造船的国际竞争能力, 控制造船成本是关键。当前, 我国针对单方面成本管理方法的研究较多, 据统计企业采用目标成本法占51.4% , 采用作业成本法的很少, 仅占4.2%。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中国的船舶制造业,深入浅出的讲解作业成本法在实践应用当中所应注意的问题,并且辅以船厂的案例。结合作业成本法的特点和适用性,分析其在造船业中实施的可行性。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计划项目“造船成本核算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指出,船舶制造企业目标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集成的可行性, 给出基于作业成本的船舶制造企业目标成本控制模型。从实践上进一步印证本文的观点,以期对中国的船舶制造业在引进作业成本法时有一个借鉴作用。以便进一步提升我国船舶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提高我国造船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有关作业成本法(ABC)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翻译国外相关ABC研究的理论成果,介绍和解释ABC的相关概念、原理、发法和程序,这一阶段重点关注作业成本法的理解和引入,应用也限制在成本计算领域,而没有考虑到基于ABC的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决策等方面。第二,在深入了解ABC的相关概念、原理、方法和程序的基础上,逐渐转向利用ABC理论去阐释成本控制、成本分析、预算管理等概念,ABC已经有单纯的成本计算扩展到了作业成本管理(ABCM:Activity-Based Cost Management),但ABC应用于企业的实际案例研究很少,这一阶段对ABC的研究仍然是局限在成本管理这一范围内,没有涉及利用ABC这一工具区支持企业的决策。
第三,在ABC及ABCM原理的基础上,国内学者开始进行研究,包括对国内企业使用ABC的条件的论证以及基于ABC信息的企业预算管理、产品盈利性分析等。
一些企业对作业成本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同时,一些学者和专家就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李补喜,山西大学,副教授。他在2007年8月《作业成本计算中成本动因合并理论研究》文章中指出近年来我国的理论界对作业成本法做了大量的探讨。但在实践中,对作业成本法应用开展的较少,这样就制约了作业成本会计理论与实践在我国的发展。
李从东,暨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管理学博士。他在《基于广义工作中心的作业成本法及应用》一文中阐述了成本会计经历的变化, 详细地分析了当前新经济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等因素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并就成本会计如何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搞好成本会计工作提出了相应对策。
田志学,副教授。他在《目标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管理集成的成本管理体系结构建立》中指出作业成本法兴起于20世纪 80年代,自其进入我国以来,一些大型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都积极应用,多数企业在实施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困境。我国会计界也非常关注对 ABC的研究,随着对ABC的实践与深入研究,ABC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分析了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实施过程中的困境及原因,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对策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有关作业成本法的研究,从理论到事务,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强调产品的成本计算,首次确认了在一个企业中有多种成本动因,并把对成本动因的分析和管理作为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手段。通过不断改进,消除不增加价格的成本动因以及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在此阶段,还没有将企业内外的各成本动因联系起来,工作的重点是资源的最优利用,而不是成本形成的全过程。因而产品成本信息还不能满足企业长期决策的需要。
第二,既重视产品成本,又分析成本形成的过程。第一阶段是确定产品成本,而第二阶段是先确定成本形成的工序,再将作业和工序加以联系,使作业适应工序。但此阶段只是局限于内部作业及其成本动因分析,而未深入到外部作业及其成本动因的分析。
第三,该阶段的中心目标是整个企业,而不是某个作业或特定的工序,在这个阶段,重点在于分析考虑整个作业链及如何利用辅助作业来取得竞争优势,通过价值链分析,把企业的战略目标与作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库柏R,卡普兰R,在《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中指出作业成本法运用在船舶制造业中是十分可行的,并且前景很好。
保罗 A Dierks,加里Cokins,在《CAM-I glossary of activity-based management》一文中指出作业成本会计是一种集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会计管理模式,是一种先进的成本计算系统。它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提供的是一种动态信息。在此基础上,阐述和分析了作业成本会计在西方发达国家应用的现状,从而进一步说明作业成本会计应用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本课题研究内容: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概述 1 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及发展现状 2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对比
(二)案例分析及应用
(三)结论
四、本课题研究方案:
1、明确研究方向,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和综合;
2、做好调查研究、查阅文献资料、收集整理信息的工作,进行分析比较,并加以论证;
3、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探索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利与弊,结合相关资料与信息,通过案例分析探究出相应对策;
4、多与指导老师交流,不断修正和改进,使论文符合要求。
五、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1.研究目的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在于结合作业成本法的特点和适用性,分析其在造船业中实施的可行性;通过对作业成本法的探讨,熟悉作业成本法的流程;结合理论与实务,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对现行的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做出全面分析,并
结合自身所学及自身规划,总结出自己的观点。
2.主要特色
本课题的最重要特色在于,理论与实际很密切的结合,本课题结合自身志向,结合自身毕业规划,结合社会需求与号召,目的更主要在于服务未来。
3.工作进度
(1)2010年6月25日-2010年10月18日 我开始进行论文准备、选题,查阅文献,为选题做好一定的准备。
(2)2010年10月19日-2010年11月15日学校对我们进行了动员,我们也确定了自己的论文指导老师,制定了工作计划。
(3)2010年11月16日-2010年11月29日 系审核确定了我的选题,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我撰写开题报告,并打印交指导老师。
(4)2010年11月30日-2010年12月13日 收集论文资料,课题调研,查阅文献,撰写文献综述,并打印交给指导老师。
(5)2010年12月14日-2010年12月27日 搜集资料、确定撰写论文思路、方法、撰写论文提纲、外文文献翻译、论文初稿。并打印交给指导老师批改。
(6)2010年12月28日-2011年1月10日 撰写论文二稿 打印交给指导老师批改。
(7)寒假期间修改二稿
(8)2011年3月1日-2011年4月11日 撰写论文三稿 打印交给指导老师批改。
(9)2011年5月4日-2011年5月9日 修改论文三稿、定稿并打印交给指导老师。
六、参考文献:
[1] 李补喜,王平心,陈琳.作业成本计算中成本动因合并理论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25(8):55-61.[2] 李从东,汤勇力,张洪亮等.基于广义工作中心的作业成本法及应用[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11(2):228-232.[3] 吴君民,崔健波,宁宣熙.基于作业成本法的造船企业制造费用分配[J].财会月刊(理财版),2008,(8):51-54.[4] 陈鸣,朱自锋,李仲平.中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政策分析[J].教育财会研究.2007,(3):30-35 [5] 王改芝,陈洁.作业成本法在造船业中实施的可行性分析[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6] 田志学,李军,谭金安.目标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管理集成的成本管理体
系结构建立[J].航空学报, 2008,(4):373-375.[7] 王平心,韩新民,靳庆鲁.作业成本计算、作业管理及其在我国应用的现实性[J].北京:会计研究,2008,(8):37—40.
[8] 欧佩玉,王平心.作业分析法及其在我国先进制造企业的应用[J].会计研究,2009,(2):46-48.[9] 林钢等.作业成本法的应用[J].财务与会计.2009,(1):65-77.[10] 王耕,王志庆等.战略成本管理在国有制造业企业中应用的探索--兼论作业成本法[J].会计研究,2009,(9):49-53.[11] 阎铭,占永红.作业成本法在现代船舶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VOL.16,NO.4:362-365.[12] 苏翔,宁宣熙等.大型造船企业成本核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船舶工程,2009,25(5):56-59.[13] 欧阳清.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及我们的对策[J].财务与会计,2009,(11):46-51.[14] Cooper R, Kaplan R.Measure costs right: make the right decision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9,(5): 96-103.[15] Paul A Dierks, Gary Cokins.The CAM-I glossary of activity-based management, version 3.0[J].Journal of Cost Management 2007,(January/February):34-43.[16] Cooper R, Kaplan R.Measure costs right: make the rightdecision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8,(5): 9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