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后石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
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
溪湖区后石小学 2013年11月
随着现代教育的信息化,我校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我们围绕学校“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总体思路,本着信息技术“为学校管理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为家校沟通服务”的宗旨,促进了教师教学思路的改进;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益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一、硬件建设,促进学校发展
几年来,学校不断增加资金投入,建设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监控系统等。目前,学校拥有计算机96台,其中班班通设备()套;电子白板15套,班级覆盖率为100%。;学校有教师备课室,电子阅览室,五个专用教室,学校还为各办公室分配了计算机设备,解决教师备课计算机短缺问题,提高了学校信息化办公能力,提升了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备课能力。教师办公用计算机共48台,师机比达到1:1;学生用计算机48台,生机比达到7:1。主干宽带100兆,每口教室和办公室都由一个信息节点,覆盖整个校园;构建校园局域网,实现了信息交互和资源共享。
二、加强领导,规范管理制度 成立领导小组。为确保我校信息化工作的稳步开展,我们成立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小组,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组员由各学科分管领导、网管和信息科技教师担任。小组内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推进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商讨信息化推进工作,制定发展规划,落实推进方案,以期达到“建网、建库、建队伍、建数字校园”的规划目标。正是有了推进小组的正确决策和指导,我校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得以贯彻落实。
以管理制度为保障。完善的制度是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为此,我校从实际出发,健全了教育信息化各项管理制度,修订了《网络管理员岗位职责》、《微机室管理使用制度》、《教室多媒体设备管理制度》、《学生上机规则》等共十多项。各专用教室、多媒体教室都做到了制度上墙。
以管理为依托。全面启动校园网建设工作,主干网络带宽成功升级到100兆。维护校园网络,确保网络畅通。增加硬盘及内存,用于对服务器进行升级;校园网络终端均安装了正版杀毒软件,学校有专门设有信息技术教师、网管员、信息员、技术服务人员等,确保网络安全,隔离不良信息。开通了内部FTP服务器,提高了校园网络的文件传输功能。服务器、交换机等重要的网络节点设备转移到控制室集中管理,设专人维护,保证设备的安全及稳定运行。我们把优质课视频资源放入我校的资料库,教师可以随时观看,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目前我校校本资源库的资源量已超过500GB。下一步我校准备在教育技术方面立项研究,为信息化作用的最大化打基础。
三、多元培训,提高教师技能
加强培训,提高素养。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几年来,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多次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培训,如操作系统基础知识培训;办公自动化软件培训,演示文稿制作,课件制作,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电子白板操作、电子白板课件制作等。通过培训,老师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绝大部分老师都能熟练运用多种软件,有90%教师能结合课堂教学实际,通过上网下载和自己制作一些PPT,来配合这些课件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另外学校非常重视对专职教师的培养,一有机会就会派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外出学习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同时加强网络管理人员的培训。2013年全校又有8名教师报名参加全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到目前为止,我校已有24人培训合格,参加考试合格6人。
开展活动,进行研究。学校定期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应用研究,促进教学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综合发展,我们鼓励教师探索新型的教与学模式。每学期通过观摩课、示范课等形式,组织教师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集成与整合等方面进行研讨,促使教师自觉钻研、学习,在不断实践中提高信息素养。
电子白板,专项培训。从安装电子白板以来,上学期共进行了三次电子白板培训:一是白板安装厂家的专家培训。二是骨干教师刘希在参加区级白板培训后对我校全校教师的培训。三是课堂实践的培训。本学期面向全体教师,突出名师、骨干,实施分层指导,进行课件的制作及电子白板的实际操作,共进行三次培训:一是名师、骨干培训,二是全学科教师参与培训,三是分组指导实践操作培训。
四、训练应用,提升学生素养
信息化工作是学校的一部分,在学生发展方面,也有着独到的作用。随着电脑进入家庭的普及,学生的操作技能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于是引导学生树立较强的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养,也是学校信息化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做好信息课程、拓展课、兴趣班之外,学校也定期组织学生竞赛,如电脑小报制作比赛、低年级电脑绘图作品比赛,打字比赛等。另外,学校网站准备开设学生板块,鼓励学生积极向学校网站投稿。
五、深入实践,拓展管理层面
我校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作用,同时在德育、财务、人事、图书、学籍等工作上逐步推行使用软件来进行管理。学校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管理数据库,以最终实现学校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务管理等教育管理信息化。我们学校已经建立网站,不仅设计富有朝气,栏目比较完整,涵盖了学校的各个方面。目前学校网站已有学校概况、菁菁校园、党建园地、教工之家、园丁礼赞、学生风采和校园文化等十几个栏目。
总之,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是一个基础工程,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依托教育信息化,将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引向深入,我们会继续深入学习,大胆实践,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质量和水平,为新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我们期待学校信息化建设更美好的未来!
第二篇: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
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
北京景山学校是一所专门进行中小学教育改革试验的学校,1983年国庆前夕,邓小平同志为我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二十多年来,学校在“三个面向”思想的指导下,在学制、课程、教材、教法、考试与评价、思想教育、课外教育、计算机教育和劳动教育以及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结构性综合整体改革试验和单项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和规律性的经验。特别是近十年,伴随着时代的发展,遵循“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个性育人才”的办学理念,大力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了一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之路,为我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理念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基础,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关键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教育手段的不断更新,学校深深感到了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教育的信息化,因此学校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积极更新观念,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与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提供优质教育结合起来,以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教育现代化。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含基础设施建设、队伍培训、教育资源的积累和建设,以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我校提出:以校园信息环境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开发与建设为重点,以“数字景山”创建为抓手,以信息化制度建设为保障,来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
二、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基础建设
硬件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前提,离开了一定数量的硬件投资,教育信息化只能是一句空话。从1994年开始,景山学校筹划建设校园网,1995年底,景山学校校园网络安装调试完毕,正式投入使用。当时的校园网以FDDI光纤为主干,各个教学楼采用100M连接,10M连接到桌面。建网的同时,学校也建起了4个网络教室,购买了200台486微机。1996年,学校建起了自己的网站,网站上放了一些免费课程和一些同步教学内容。校园网通过两条64KDDN专线分别连接CHINANET和CERNET,学校师生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校园网访问Internet、收发邮件。同时景山学校还建立了自己的影视制作系统包括Betacam SP前后期设备,MEDIA 100的非编系统及演播室灯光设备等。
2001年7月北京景山学校开始了校园网的升级改造工程,改造后的校园网以1000M光纤以太网为主干,100M交换到桌面。同时DDN专线带宽扩展到256K。2002年,我校对全部中学教室及实验室做了多媒体改造,每个教室都配备了计算机、数字展台、DVD、录像机、录音机、投影、电动幕、功放、音箱、中控等设备。2003年,学校为全校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电脑,用电脑进行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师们一种常规的教学手段。
目前,景山学校共有各类计算机房4个,国际网络交流教室一间、两间专门用于录制课堂教学的实录教室,配备了现代化的电教及灯光设备,先进的数字遥控摄录像设备,可进行现场切换、录制,并实时制作成视频文件,供VOD点播。硬件的逐步建设与校园网的不断升级为应用搭建好了基础。目前校内形成了“四网”(广播、电视、电话、计算机)、“六室”(演播室、录像室、录音室、实录室、心理咨询室、学生阅览室)、“二中心”(校园网络中心、演播中心)的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
在教室里通过计算机、各种视频设备和大屏幕电视进行各科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多媒体计算机教室里通过局域网进行网络化的各学科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在阅览室开展多媒体计算机的光盘阅览;在学校的各教研室里通过网络和教学资源系统辅助教师进行备课、资料查询和各种教学准备工作;在学校的各级行政办公室里通过校园网和管理信息系统对全校各方面的行政管理和教务管理进行监控和指挥,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行;在学校的网络中心和其它环境里总结学校各学科教师的经验和方法,开展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
三、坚持以资源建设为重点,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应用
在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体的现代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软件是灵魂”。如果没有软件,所有的硬件都是一个躯壳,所以我们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定位在软件的开发、研制与应用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近年来我们致力于发挥教师的群体作用,鼓励教师开发一些适合自已进行日常教学的软件,鼓励教师人人参与课件的制作,从而达到提高所有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几年来,制作各种CD、VCD、CAI课件、资料库、常用应用软件和管理软件等光盘十余种,课件累计1000多件;各科教学录像素材650多课。学校还建立了教育信息库,收集教学法规,学校基本信息;课件素材库,为学校老师制作课件提供一些基本素材;交流课件库,收集各学科老师做的一些优秀课件,供大家参考;教研论文库,将我校教师撰写的优秀论文收集,供老师参考;学科知识库,提供各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料。
仅靠教师自已开发教学软件自然是不够的,为了更好地推进现代化教育的进程,我校近年来注重在软件建设上投资,已经购买安装使用CMIS管理系统、鼎点天源视频点播系统、华教新课标同步教学资源库、北师大心理软件等教育教学管理软件,为教师更好地实施现代化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四、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学校教学中,信息技术只有“走进课堂、服务教学、面向学生”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我校在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基础上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运用到课堂中、运用到学习中。经过几年的研究实践,由学科教师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采用任务驱动学习、研究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协作交流学习等策略,围绕学科知识的学习进行整合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学生在包括学科知识、主体意识、实践动手和计算机能力等各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同时,熟练使用计算机与网络,不仅使学生们对教学内容得以更直接更生动的理解,而且在课前、课后,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网站上寻找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拓展了他们的视野,锻炼了他们的想像能力。教师因为运用信息技术,课堂设计生动、教学形式活泼,教师教得“饶有兴致”、学生学得“热火朝天”。
五、以科研为先导,促进信息技术教育向纵深发展
我校坚持以科研为先导,大力加强信息技术的科学研究,坚持以课题带动学校的建设,以课题促进教师的成长,通过课题的展示实现实验学校的辐射作用。“十五”期间,我校独自承担了《电脑辅助教学实验班的研究与实验》、参加了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十一五”期间我校申报的《探讨网络联盟下的教育教学及科研应用研究》又被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为重点课题。学校老师们还开展了《关于电脑美术学科建设的实验》、《全国中小学机器人教学实验学校的研究》、《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整合研究》、《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比较与整合研究》、《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整合研究》、《基于多媒体网络的景山数字化校园建设》等一系列校本课题研究。
通过这些研究与实验,师生互动合作、研究和学习方式都得到了提高,学校在信息化平台建设和教师信息化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提高。
六、以系列活动来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
通过活动来提高信息素养,是普及和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途径。我校积极组织师生开展并参加全国、北京市的各项活动,促进了学校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和学生信息化能力的提高。我们开展的活动主要有:每年科学节上专门举办应用信息技术方面的活动,如电脑绘画大赛;每年举办一次对外公开的“网络教学日”活动;与有关专家、科研院所合作,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每学年进行优秀课件评比;积极参加全国、省级和市级的优秀课件、论文及教学大赛的评比活动;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创建学生社团,鼓励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一些学生在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了许多中学生科技类的最高荣誉。我校杨歌同学研究的“两足机器人”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奖赛获得工程类二等奖及两项专项奖。由我校学生参与撰写的《e矛e盾》一书就“科学家与学生谈网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此书已在全国发行,引起各界强烈反响。这一成果也获得第1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我校涌现出了张尚、杨歌、何江舟、杨群等一批“科技之星”,在国际大赛中有28人获奖,在全国和北京科技创新大赛以及众多国内评比中有50多人次获奖。
七、创建“数字景山网络联盟”,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
网络时代核心的精神是协作、融合、共享。教育资源的建设、内容开发不是单一学校或公司能完成的,必须面向社会结成最广泛的合作联盟,建成各种学校的协作关系,最大限度整合资源,共同建设、共同拥有、共同使用。
因此,我校在“数字景山”教育资源的建设中,发起“创建网络环境下的校际联盟”,由国内外致力于基础教育改革的中小学校共同创建,以校际联盟的形式合作,以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依托,共建共享优质学科课程、校本课程和教育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数字景山网络联盟”将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实践与探索:
1.建立国际教育教学交流研讨平台,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技术、学科课程的研究与共享平台。
2.共同建设新型的现代化数字教材体系。
3.搭建学校教改、教育科研的平台,继续深化教育教学传承与发展的基础工作。
4.推进合作校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大力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专业化能力和水平。5.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校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优势,以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开放化的全新姿态,加快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景山学校新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篇:石宝小学教育集团2017工作汇报
集团办学汇报材料
石宝小学教育集团咸隆分校
卢廷艳
2017年,集团办学跨入了第二个年头,石小教育集团继续按照“五统一”(即:资源配置统一、学校管理统一、教育质量统一、办学水平统一、评价方式统一)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和加强活动开展,落实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均衡、共进目标,在总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支教教师的引领示范下,咸隆分校在内涵发展、办学水平、育人氛围、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现就2017年石小教育集团分校工作向各位领导作如下汇报:
一、具体举措
(一)领导高度重视,谋求学校长远规划
自集团化办学以来,石宝小学给咸隆小学带来了春风般的温暖,投资4万余元,不仅为学校修建了停车棚,还赠送了校园电子显示屏,大大改善了咸隆小学的办公条件。还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为学校家文化的出出金点子,提升办学品味,提高了的育人氛围。石宝小学的石开华校长多次带领团队到学校指导工作,也邀请我校的老师到石宝小学学习参观以谋求学校的发展规划。
(二)学校紧密合作,力争创造一流小学
1、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让集团化办学工作制度化、常规化,真正促进农村小学的师生共同成长。在语文教学的研讨教研活动中,石宝小学教师周代芳、王谦、夏娟带来的群文阅读让我们农村的孩子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石宝小学是忠县唯一的一所群文阅读示范基地,也是我校语文教师的教学的发展方向。数学教研活动的精彩献课,也让我校的老师学到很多的教学方法。
2、学校管理模式的统一化,规范化让我们乡村小学更加意识到管理工作要精细化。10月中旬,石宝小学到咸隆开展的集团化办学的管理研讨活动,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后勤管理工作,学生的资助管理工作进行了研讨培训,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3、家的温暖给两校交流的教师带来定心丸,在开学前,两校确定了交流的教师后,我校后勤立刻安排支教教师的住宿,力争将住宿条件较好的寝室腾调出来,为老师创造温暖的家,为他们的安心教学创造条件,石宝小学石开华校长在看望支教教师的慰问会上,对支教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在教学上力争一流。
4、支教老师的一句“没问题”让我们欣喜,同时感受到集团化办学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与活力。我校到石宝交流的教师也得到了石宝总校的关怀,在开学初住宿与生活一一落实到位,我校到石宝小学慰问会上,竟有老师提出要求明年想要留在集团总校继续深造学习,这是总校的文化魅力的影响,我们也希望咸隆小学在石宝小学的带领下,打造乡村一流小学。
(三)搭建大舞台,规划幸福未来
1、在制度管理上我们要建立工作激励措施,我们的均衡发展还需要加大捆绑力度,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活动,继续促进我校的师生共同成长。
2、在业务能力的提升上加强校本研修活动,提高两校教师专业素养。让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参与不定期在两校开展的专题讲座,教学反思座谈、理论学习交流会等,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我校交流教师王敏同志在总校的培养下,迅速成长,荣获2017县级优秀教师表彰。
3、集团办学模式得到了全体教师的认可,支教教师要求继续支教、交流教师要求继续交流的呼声越来越高。集团内,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活动开展更加广泛和频繁。
二、取得的成绩
1、教师业绩方面:在2017年春季咸隆、涂井、坪山三校期末质量联测中,支教教师邓建国任教的三(2)班数学学科、余建平老师任教的五(2)班数学学科由原来的倒数第一名提升为顺数第一名;周正静老师任教的四(1)班数学学科由原来的倒数第二名上升为顺数第二名。本校老师在支教教师的引领下,学科成绩均有提升。
2、学校发展方面:一是校园主题文化进一步凸显,“家”文化深入师生心灵深处;二是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在2016年考核中,我校荣获同类学校一等奖;三是硬件设备更
加完善,老师幸福感更加明显。
集团办学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将积极探索,寻求更好的方法,将这一活动扎实的开展下去,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真正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
第四篇:小学信息化工作汇报材料
立足信息技术,促进学校发展
——xx小学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我校始建于1913年,现有教职工98人,学生1988人,教学班38个。2012年,我校承接了我市教育局信息科主持的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有效性的研究》。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确立了“立足信息技术,促进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要求我校全体教师借课题研究的契机,积极实施和推进信息技术与学校各项工作的有效融合。下面我把学校在这几年些许经验和做法向各位领导和老师汇报如下:
一、构建管理体系是落实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基础
为确保学校教育信息化学校整体工作有效的开展,我校专门成立了由xxx校长任组长,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其他相关负责人和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为成员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各施其职,确保了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具体落实。
二、加大硬件投入是实施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前提
目前,学校建有学生机房两个,教师电子备课、阅览室一个,多媒体教室一个;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班班通,每个行政办公室及教师办公室都已配有电脑,师机比达到1:1。同时学校配有多种电脑辅助设施,如喷墨打印机、复印传真一体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笔记本电脑等,保证供应经常性的各种电脑耗材。这些必要的信息技术设备的配备,为我校信息技术与学校各项工作融合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着力软件开发是实施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关键
1.构建网站,宣传展示
学校有独立的网站,网站内容更新及时。学校通过网站进行学校新闻发布、评优展示、家校交流等各项活动。学校网站已经成为展示学校特色的窗口。
2.挖掘资源,发挥作用。
我校于2013年开通了校园数字化管理平台,它是集管理、传送、资源储存等众多功能于一体的网络软件。基于校园数字化平台,学校大胆改革。目前已经实现了网络考勤管理、资料传达、网络教研、预定听课、资源库建设等信息化管理,使学校向无纸化办公又迈进了一步。
2013年末,由教导处牵头,全校教师志愿加入,收集各类教学资源,建立了xx小学资源库,并通过校园数字化平台进行校内资源共享。
在规定的学校教研、集备时间之前,教导处就会把名师、专家授课等视频资料,集备、教研要求上传到学校数字化平台的资源库中,并通知教研组进行网络观看或下载,真正实现了网络教研。
3.开设课程,夯实基础。
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校按照要求1-6年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除用好信息技术教科书外,学校还开设打字、电子绘画、电子报刊、科技制作多项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校本课程,并制定课程实施纲要,开发了相应的校本课程教材,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为固定的校本课程活动时间。期末测试后,任课教师结合学生的作品进行等级
评定,并计入学生学籍档案。
4.加强培训,掌握技能。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我们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学校100%教师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都能从网上下载有关教学资料,运用软件制作幻灯片及运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成为展现教师自身素质和师表形象的重要载体。
在做好全体教师培训的基础上,我校还注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培训。目前,我校青年教师可以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幻灯片,运用Flash软件制作课件、个人主页。
上学期,我校举行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要求每一位青年教师必须使用自己制作的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在课上,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课件制作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准。这一活动,大大提高了我校青年教师应用现代技术的能力,也带动了全校教师学电脑、用电脑、做课件的热情。
四、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就应该促进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的融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以教师的“教”为主,课堂上教学信息的传递呈单向性,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令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从2012年始,我们在低段进行“自主识字六步教学法”的实验。
“自主识字六步教学法”共分六步,分别是:课前预习生字,课堂上借助拼音自学生字,去拼音自学生字,游戏中自学生字,组成新词自学生字,课文中自学生字。每节课中,学生自主识字的时间为16—18分钟。在这段时间内,学生识读生字达到24遍左右。这么短的时间内展示不同的生字形式,完成当堂课的教学任务,就必须要使用信息技术,这就要求每一位低年段的班主任老师必须会自己制作课件。为了减轻教师制作课件的负担,学校给教师制作了课件模版并对教师进行培训,不仅使每一位低段的教师会制作课件,而且制作识字课件的时间缩更是缩短到10分钟左右。现如今我校的识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高效,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通过课件自学生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教师的教学却变得轻松无比。
低年级的孩子的注意力只能保持在10—12分钟左右,所以我们在这个时间段安排识字游戏环节。识字游戏形式多样,有摘苹果、小动物过桥、夺红旗、砸金蛋等。这样的安排既保持了学生注意力的持久,又使课堂变的精彩无比。经过近两年的xx,我校低段自主识字教学已初见成效。
在教师备课上,我校也大胆尝试,1—6年级数学、语文实行电子备课。开学初,年组长以年组为单位平均分配课时,合备出一套电子教案供本年组共同使用。每1个月,在充分集备的基础上,年组的每一位教师要通过数字化平台上传数学、语文各一篇精品教案。学校领导带着通过个人的平台客户端接受并打印出的教案,进入班级进行听课。这样的备课、听课方式,既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又增强了
备课的实效性和高效性。同时,我们还分别在社会、美术、音乐等学科进行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的尝试,并积累了经验。
以上是xx小学近3年来的工作汇报,xx小学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广大教职工的辛勤工作下,学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与学校工作融合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但这些不足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更加努力,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等方面迈出坚实的步伐。
第五篇: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汇报
岔口联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汇报
平定县岔口联校
岔口联校地处平定县北部,自古人文荟萃,演绎了颇具特色的山区文化。多年来市、县领导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积极实施教育现代化规划,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取得明显成效。近几年来,岔口联校持续加大对小学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备的投入,加强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应用工作,组织开展网络教研,加强网站和资源库建设,建立联校教育论坛,多层次培训教师,强化学科教学的整合,让农村学校师生也能够平等地享受教育信息化的资源,从真正意义上落实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教育信息化概况
1、提升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
目前,全联校六所中心小学配备电脑42台,岔口和黄统岭小学配备了教师电子备课室,岔口、马上固小学建有信息技术教室,全联校38个班级已有35个实现了班班通。现在各学校所有班级、专用室、办公室、会议室等均接入阳泉教育城域网,做到班班通媒体,室室有网络。改善了学校现代化办学条件,为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2、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应用。
2008年以来,联校和各中心学校通过设立电子邮箱,建立了联校教育信息通道,随后利用中国教育空间网平台,联校和各学校建起了自己的网站,联校还建立了视频教研活动室,每周三组织教师进行视频在线研讨。为了推进信息化及网络的应用,联校开辟了岔口联校教育论坛,建起了岔口联校教学资源库、教研博客,为教师提供了便捷的网络应用平台。
3、提升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
为了有效整合并扩大教育信息化及网络优势,持续推进学校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实践,提高办学质量的效益,培育学校信息化教育特色,联校建立和规范了信息化应用领导与工作小组管理网络,分工明确,职责严格。学校成立了校长、教导主任、信息技术教师、和各学科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领导小组,构建了管理网络,全面负责学校各项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工作,用严格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分工上,我们采用了既独立又相互支撑的管理体系,联校专门负责硬件维护与技术服务工作,教研室、各学校教导
处负责教师的培训、课堂教学运用、教师资源库的建设、教师课件评比及师生参与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正是有了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与互相支持,保证了信息化运用工作的顺利实施。
4、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信息化应用水平。为全面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多次举行培训班学习,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技能两个层面的培训,培训内容有网站建设、博客建设、资源库更新、资源下载应用、课件制作、网页制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网络设备护、等方面。、教师培训率达95%以上。通过采用多形式、全方位的培训,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很多老师成了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的能手,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作用。
5、全面推进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联校出台了《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意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一是促理念转变。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的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二是促教师成长。各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中青年教师和优质课的评选,都把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重要条件。三是促学生学习。将信息技术列为中学生必修课,并按学校规模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四是促学科教学整合。目前,除了设备不到位的学校之外,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师生的优质重复浪费。几年来,不断优化建设发展规划,相继出台了《岔口联校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意见》、《岔口联校网络教研实施方案》《岔口联校远程教育应用实施方案》等。同时,学校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分段指导、保证质量、讲究实效、发挥效益”的指导方针,积极、稳妥地推动信息技术现代化各项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措施
1、优化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
为了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联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联校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统筹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好各级各类教育的资源建设,避免低水平重复浪费。几年来,不断优化建设发展规划,相继出台了《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意见》、《岔口联校网络教研实施方案》、《远程教育应用实施方案》等,同时,要求学校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分段指导、保证质量、讲究实效、发挥效益”的指导方针,积极、稳妥地推动信息技术现代化各项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2、加大教育信息化装备的经费投入。
充分发挥社会各界人士的办学热情,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使信息技术装备水平迅速提高。特别是2010年,投资二十多万元给黄统岭和理家庄小学共12个班级安装了班班通,新配和更新了20多台计算机及一批投影机、语音教学设备等。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建设,当前,岔口联校已形成了政府重视、学校努力自筹、社会广泛支持,共同为山区信息技术教育出力的局面。
3、加强教育信息化师资的队伍建设。
我们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点,采取引进、招聘与培训相结合的办法,不断补充数量、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在师资数量的补充方面,针对小学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不足的现状,立足实际,通过强化培训、引进优秀人才、重点招聘等途径,专兼职教师的数量已基本能满足信息技术教育的开课需求。增强了教师对普及教育信息化步伐的认同感和紧迫感。
4、提升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应用水平。
一是以农远工程为抓手,提升使用率。通过中小学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顺利实施,结合县教育局出台的《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意见》,联校制定相应的制度和细则,鼓励教师在信息化教育工作中不断进取,二是以课题研究为基础,提升学科整合力度。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课题研究为基础,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创设课程环境,培养学生全面的信息素养,实现学生学习环境的拓展、迁移和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目前,广大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努力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中,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岳家庄学校王计怀、岔口小学王国庆成为市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应用能手。三是以岔口示范小学信息化建设为动力,提升应用水平,我们结合“农远工程”的结对帮扶定期开展联片教研,努力实现“班班通、堂堂用、”,加强应用研究,教师应用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四是以网站建设为支架,提升信息交流速度。岔口联校教育网正式运行开始,就十分注重发挥效益,服务基层。网上设立学校公告、校园快讯、学校概况、教育科研、德育之窗、教师园地、学生园地、教学资源库、教师博客、教育论坛等十多个栏目、三十多个专题,及时发布信息、刊登文件,不仅减少了办公经费、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为基层学校及时了解、交流信息提供了重要
平台。由于内容丰富、更新及时、方便教师,联校教育信息网的日访问量大幅增加,5、完善教育信息化运用的督查机制。
加强督导检查,健全激励机制,深化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把加快教育信息化工作列为督导检查的重要内容。把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农业工程应用、网站建设、网络教研、教育论坛、学科教学整合等列为必查内容,极大地促进了小学信息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课、课件制作在实践中应用和提高。
6、服务教育教学,完善信息化建设
多年来,我们加强了对学校网站的建设工程,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我们注重由有到精的原则,并注重实用、方便。到目前为止,学校初步实现了信息发布、校务公开、相互沟通的功能,学校的许多工作都在校园上进行,基本实行了校园无纸化管理。在校园网上,我们还整理了教师资源库,按学科进行分类,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也使校园网能更好地为学校工作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
信息化应用工作成效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为学校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教学改革环境,使课堂教学呈现勃勃生机。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有了提升,学生具备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2)、通过信息技术运用我们实现了校际合作、相互沟通。每年我们进行了校际之间的远程互动,丰富了信息技术运用的内涵。
(3)、推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进一步开展。学生课题小组可以利用校园网络搜集资料,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主动地建构知识。班级网页的制作与管理使学生们在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方面得到了培养与提高。
(4)、改变了教师的备课方式。教师能依靠、阳泉教育城域网及校园网资源库备课,制作演示文稿和课件成了教师备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5)、促进了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学习方式的变化。“多媒体优化教学法”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推行,“学生主动、教学互动”成为课堂教学的景观,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和内在要求。
(6)、提高了学校办公和管理的效率。信息技术在学校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学籍管理、校产管理、卫生保健管理和档案管理中得到全面的落实。电脑成为这些管理人员的必备工具。
(7)、网络教研已成为联校信息化应用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组织教
师参加县教研室开展的教研大讲堂,通过联校视频会议系统,以学校为主体,促进网络教研和校本教研的结合,将学校纳入研究共同体,全方位推进校本教研的发展,特别是区域内、校际之间的均衡成为网络教研的一个重要着眼点。开通在线视频教研会议室后,我们立即出台网络视频教研相关制度方案,每周三下午的视频教研雷打不动,视频教研,直观、方便,实用性强,给全体教师提供了交流探讨的平台,教师在自己的电脑前就可以参与全联校的教研活动。我们通过视频系统,开展“小课题”研究、教研专题讲座、教学案例研讨、名师课堂赏析、教师网络说课大赛等,使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今年5月11日,省教育厅张厅长亲自到我们联校,听取了联校网络教研工作汇报,并亲自走进联校组织的视频教研活动现场,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鼓舞了我们创新开展网络教研的信心。通过开展网络教研,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自主性、广阔性和实效性都得到了彰显,网络教研让山乡教育踏上了课改快车。
三、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有学校网站建设力度不大,部分学校网管人员素质不高;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专业知识不牢固,普通教师的信息观念、信息素养已成为制约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的整合成效不明显;设备更新的压力日渐加大;学生的信息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等。
四、教育信息化发展思路
一要加大学科整合力度。进一步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用与教育观念的更新有机结合起来,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促使教师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努力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和学的观念和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途径。
二要加大资源建设力度。有选择地市、县教育局及手拉手学校等一些资源进行整合,充联校资源库,组织学校参与教育资源共建,逐步建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激励机制。
三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强化专任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带动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手段水平的整体提高。重视配好网管专业技术人员,切实加强管理,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效益的最大发挥。加强对新上岗的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再培训,从整体上提高广大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的能力。
四要加大装备更新力度。继续按照“学校自筹、社会捐助、多方集资”的原则,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快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更新建设,把小学信息化工程提升新高度,为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奠定良好的硬件基础。
随着时代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将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研究的范围、内容和领域将更加广阔,我们将把握这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在后续的研究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以教育信息化推进农村学校办学品质和办学效能的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