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人大:突出地方特色 科学民主立法[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4 06:55: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乌鲁木齐市人大:突出地方特色 科学民主立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乌鲁木齐市人大:突出地方特色 科学民主立法》。

第一篇:乌鲁木齐市人大:突出地方特色 科学民主立法

乌鲁木齐市人大:突出地方特色 科学民主立法

突出地方特色 科学民主立法 助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乌鲁木齐市人大常委会

党中央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下,如何提高立法质量,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是乌鲁木齐市立法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以提高立法质量为目标,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稳定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注重制度设计和工作创新,发挥立法主导作用,完善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立法工作进入新阶段。

一、立足市情、突出特色,从发展的着眼点、着力点入手,立法引领和推动地方各项事业新发展

“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法治模式,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必须与本国国情相适应。同样,我市要实现依法治理,也要立足于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立法中,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努力使立法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发挥立法在各领域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一)坚持先试先行,围绕维护社会稳定目标,推动 “去极端化”立法。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我们在立法中坚持与自治区党委和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保持一致,及时把自治区党委依法治疆、市委依法治市的方针政策通过立法的形式反映出来,积极推动贯彻落实。由于“三股势力”长期对新疆进行的渗透和破坏,我市正处在各种暴恐犯罪活动活跃期,通过贯彻落实“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维护社会稳定是开展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常委会坚持立法先行,充分运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维推进“去极端化”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如,针对我市维护稳定和“去极端化”工作实际,及时制定《公共场所禁止穿戴蒙面罩袍的规定》,禁止在公共场所穿戴具有极端化色彩的宗教服饰,有效遏制了极端宗教思想蔓延,夯实了维稳根基。再如《市场中介组织管理条例》制定中,设专门条款规定市场中介组织及从业人员在执业活动中不得为暴力恐怖活动提供服务或便利的义务,从维护社会稳定各个环节出发,为维护稳定提供法律保障。

(二)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确保市委重大改革措施的依法推进。我们牢固树立党的观念、大局观念,将推动落实市委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的战略放在优先的位置。围绕党中央“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和市委正在推进的改革,常委会立足于自身职责,积极担当、主动作为,根据市委“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着手《公共文明行为条例》制定,通过立法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水平,引领和推动首府城市文明建设事业长远发展;新立法法颁布对完善地方立法工作机制有了新要求,我们也以此为契机及时修订《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把一些富有时代特征的新理念写入新修订的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中,比如: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把科学合理设定公民、法人的权利义务作为立法质量的标准;增加系列推进民主立法的措施,拓宽各族群众参与立法的途径。

(三)回应群众立法诉求,加强民生领域和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权利百姓、会益民生”是市人大常委的开展各项工作的宗旨,也是常委会在立法中所秉持的原则。近年来我们加强了民生领域的各项立法力度,如为维护广大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保障改善民生,制定《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条例》,对实现劳资双方互利互赢、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此外,还修订或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消防安全条例》、《绿化管理条例》、《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等系列民生法规和环保法规。

二、改进立法机制,发挥主导作用,深入推进科学民主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

立法质量关系法治的质量,强调法治,就要提高立法质量,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主导作用,避免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倾向,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实践中,我们注重对立法机制进行创新和探索,根据新立法法精神,注重发挥在立项、起草和审议等关键环节主导作用,实践了专门委员会和委托第三方起草法规案模式。

(一)加强立项主导,科学合理确定立法规划。为保障立法质量,市人大常委会在立项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严把立项“入门关”,主动把握立法同政策、政府规章和其他执法管理措施的平衡点,科学合理的制定立法项目和规划。如,在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立项阶段,通过调研论证代表所反映的意见建议,了解到我市老龄快速化的形势,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无立法推动难以满足各族群众“老有所养”的民生期盼,常委会将条例纳入年度立法计划。

(二)探索多元化起草方式,增强条例草案起草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常委会注重立法工作的创新,积极稳妥探索委托第三方或者发挥专门委员会职能进行立法,逐步把“等米下锅”的局面转为“点菜上桌”。根据新立法法精神,探索了人大专门委员会起草工作机制和委托第三方起草机制。如修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的审批监督规定》时,实施了由市人大法制委员会组织协调,市人大财经委参与起草,调查研究室参与调研论证的模式;制定《市场中介组织管理条例》和《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时,采取委托市法学会专家起草模式,借用学者“外脑”,发挥智库优势,常委会综合协调各方关系,增强起草阶段的科学性民主性,取得一定效果。

(三)科学合理的设置审议程序,保障立法质量。法规草案的审议是提高立法质量的重点环节。按照立法法,常委会将以往立法中好的经验和做法明确为法定程序,为提高立法质量提供法制保障。规定了经过两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普通程序;规定了对于专业性强的法规案,审议时可邀请有关专家、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列席会议的制度,为常委会立法决策提供充足的信息保障;规定了法规案审议中协商终止程序,对于列入审议的法规案,必要性、可行性等重大问题存在较大意见分歧,且审议搁置满两年,可与提出议案的主体协商,由主任会议决定该法规案暂停审议,防止“久拖不决”,或者条件不成熟仓促立法形成“夹生饭”。

三、推进立法精细化,规范立法程序和内容,为形成高质量法规草案打下坚实基础

“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国,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国。”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阐述了立法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要性。新形势下,我们及时更新了立法理念,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和法治建设内在规律,积极推进地方立法精细化,通过明确精细化程序、步骤和方法,制定出内容明确具体、规则公平合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法规。

(一)通过程序保障立法精细化。为推进精细化立法的规范化、具体化,根据立法法,及时修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规定,根据以往的立法经验,明确了法规立项、规划、起草、审议、表决等环节的条件和标准,细化了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在不同阶段的职责,使立法精细化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为实施立法精细化提供制度保障。如,明确各类主体提交常委会法规案的程序、期间,审议的具体时间、步骤;规定了根据普通法规案“二审”程序,并规定在二次审议中遇到重大事项仍需解决的,可由主任会议决定由常委会进行“三审”再交付表决,为实施精细化立法提供了程序保障。

(二)通过规范内容保障立法精细化。法规作为普遍适用的行为规范,基本要求是逻辑关系清晰、文字表述规范准确,便于群众理解和主管部门执行。我们在法规审议论证的各环节,都严格按照立法技术规范,注重条文表述的准确、规范、严谨、简洁。在法律概念和具体条款表述中,注重概念和调整的范围清晰性、明确性;在公民法人权利义务创制和设定时,注重科学性、合理性,在法律责任的设定中,注重公平性、与违法行为相适应。如,查处违章建筑条例中,对违章建筑的概念,涵盖了一般违章建筑,持续状态的违章建筑和立法前违章建筑的界定,为执法部门精准执法提供了条件;《湿地保护条例》审议中,根据规范将政府提法规案中的“实行最严格的湿地保护制度”,改为“实行严格的湿地保护制度”,规范具体条款中的法律用语。

(三)立足于切实管用,提高针对性和可执行性。在具体法律条款设置上,我们努力做到能具体尽量具体,能明确尽量明确,避免因模糊的规定产生的歧义。在条例制定的篇章体例上,也不追求“大而全”,坚持从立法需求出发,把重点放在“关键条款”上,确保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如公共场所禁止穿戴蒙面罩袍的规定只有十三条,不分章节,简明扼要,但条例的颁布实施起到了良好效果。如正在着手制定的公共文明行为条例,内容也没有包括文明行为涉及的各方面,仅针对当前我市的公共场所、公共领域较为突出行为问题进行鼓励倡导和禁止,草案有二十余条,在条例草案审议中,常委会组织人员逐条对每个条款的必要性、科学合理性进行探讨论证,确保条例的切实管用。

四、实行开门立法,加强立法协商,拓展社会各界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符合宪法规定、反映群众意愿、得到群众拥护。”是四中全会对立法工作科学性和民主性的要求,也是提高立法质量的必然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始终秉持人民主体地位,拓宽人大代表和群众有序参与立法途径,让群众在立法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为法规的贯彻实施打下坚实的民意基础。一是把“开门立法”通过制度固定在工作程序中,注重群众对立法的意见建议。经常委会初次审议的法规草案,都通过《乌鲁木齐晚报》、市人大之窗网站征求意见建议,通过媒体、网络等与公众就有关问题进行互动,汲取好的经验和做法。如制定《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燃气管理条例》、《湿地保护条例》等法规,在征求意见时得到了各族群众广泛关注和参与,有专家特意写信或打电话反映问题,提出意见。二是积极推进立法协商。我们在修改论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的审批监督规定》等条例中,与市政协认真做好立法协商的具体工作,政协委员、专家给予了大力支持,就立法问题安排充裕的时间讨论研究,委员们提出了非常细致的好建议。三是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让立法更“接地气”。今年市人大在七纺片区管委会人大工作委员会建立了基层立法联系点,在每项法规论证调研都前往联系点与代表群众和管理者进行充分座谈,听取基层意见,倾听基层群众立法诉求和法规执行的具体情况。今后还将完善立法联系点工作制度,拓展联系点范围,建立更多层次、更宽领域的立法联系点,把法规草案征求意见的范围扩展到街道和社区,使法规制定更加体现民意。

五、对深入推进科学、民主立法,进一步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的思考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最终目标是提高立法质量,更好的引领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就要求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处理好立法中的各种关系,健全和完善地方立法工作机制,与时俱进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

(一)加强组织协调,处理好立法中的各类关系。一是坚持市委领导,增强服务中心和大局意识,关注市委改革发展稳定部署,根据需要及时启动相关法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程序,使立法与市委决策相适应,从制度上保证市委方针政策成为地方性法规,做到立法决策和市委决策协调同步;二是处理好与政府在立法中的关系,完善与政府法制部门工作联系沟通制度,就法规制定主要内容、关键条款与有关部门讨论协商,努力达成共识,形成工作合力,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三是要加强同上级人大的沟通交流,形成良好的沟通联系机制,提高地方立法水平和能力。

(二)完善立法协商,增强协商的针对性。在以往的一些立法实践中,我们尝试了同市政协的立法协商,在推进地方立法的科学民主性的途径上进行全新探索。但存在协商针对性不强、协商意见较少、协商效果欠佳等问题,今后应建立规范化、制度化协商机制,提前梳理出需协商解决的问题,集中协商的焦点,增强民主协商的针对性,以便于解决相关问题。

(三)健全完善专家库制度。近些年来的立法实践中,我们引入了第三方起草机制,对健全和丰富我市立法工作模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效果看,存在立法专家队伍结构单

一、实践经验不足、所提建议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等问题。需要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改善专家学者组成的结构,在更宽的范围和领域选聘具有理论经验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参与地方立法。同时,完善专家学者参与立法制度,明确参与方式、参与程序和评价机制,使立法专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立法工作。

新形势下,如何把握好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让立法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新常态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省市的宝贵经验,取长补短,不断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发挥立法推动和引领作用,开创地方立法新局面。

第二篇:突出地方特色 办好县级广播电视

突出地方特色 办好县级广播电视

2006年1月15日0:7 【评论】 【推荐】 【打印】 【关闭】

我国的县级广播电视台处在新闻宣传事业最基层,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媒体竞争,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未来新闻传播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这是摆在县级广播电视媒体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突出地方特色是办好县级广播电视的根本出路。

一、县级广播电视必须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因

众所周知,县级广播电视的覆盖范围有限,受众的数量少而集中,这种客观条件要求县级台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以突出地方特色为基础。

首先,突出地方特色是受众的心理需要。县级广播电视台的最大优势就是处在基层,接近实际,接近群众。按照新闻价值理论,受众离新闻事件的发生地距离越近,在心理上对该新闻的关注度越高。广播电视的听众和观众都会对身边发生的新闻津津乐道。县级广播电视台必须发挥地域优势,提供新闻资讯和娱乐,丰富百姓生活。如果偏离这个方向,舍弃自身优势,一味贪大求洋,最终会品尝到艰涩的苦果。因为无论信息资源、技术手段,还是人员素质、制作手法,县级台都无法与中央台和省、市级台相比,争夺外部信息资源显然不如充分利用好区域内部的资源更实际些。

其次,突出地方特色是文化传播的客观需要。媒介是传播文化的载体,美国的新闻传播学者马丁*沃克说过:“一家报纸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的一部日记。” 对于广播电视也是如此。一方水土一方人,每个特定的区域都有着和别处不同的特点,风俗人情、生活习惯等等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广播电视宣传在实际工作中区别对待,植根于本地群众,有的放矢的创办节目。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如果剥离开广播电视节目具体琐碎的节目内容,媒介传播的实质就是不同的地域文化。正是因为这种文化现象的区域性特征,我们的文化传播才变得五彩缤纷、绮丽多姿。

第三,突出地方特色是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媒体的竞争要求“人无我有”要有独特的优势,不同地域的媒体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特色文化之间的竞争,这是媒体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加入WTO后,外国媒介集团逐渐介入我国媒体竞争的市场,他们提的最多的就是要“本土化”。它的实质是强调要符合本地人的心理,突出地方特色。在我国新闻发展史上,西方媒体中国化的过程即是如此。《申报》为与《上海新报》竞争,雇用中国人做报纸的编辑、采用中国人喜欢的书册式等等最终取得了胜利。可以说,突出地方特色,本身就是占领受众市场的一大法宝,它是媒体自身发展和应对外来竞争的需要。
第四,突出地方特色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县级广播电视台有一个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对外宣传。外宣工作不仅是下情上达反映情况的重要渠道,还是一个地区提高知名度,对外树立良好形象,为招商引资提供舆论支持的契机。2004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中国魅力城市评选”的大型活动,从中可以看到各个地区不同的文化特征和特色经济的发展。这个活动所展示出来的内容和形式恰恰突出了各个地方的特色,它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正是作为新闻宣传事业最基本单位的县级广播电视应该努力的方向。

二、县级广播电视突出地方特色的途径

突出地方特色办好县级广播电视,大致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抓住受众心理,深入群众生活,重点关注典型“人物”和“事件”。县级广播电视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过去河南省鲁山广播电视台不讲究把握受众心理,由于缺乏信息意识和精编稿件的水平,10分钟的《鲁山新闻》每期仅能容纳5条左右,而且大都是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的报道。注重“三贴近”之后,离百姓的生活近了,同时加大了现场报道的比重,受到了观众和听众的好评。此外,鲁山广播电视台还根据本地的风土人情、名人名家、逸闻趣事、自然风光等开辟了文艺性专题栏目《石人风韵》。曾报道关注了鲁山县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全国劳模辛自修和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屡立战功后来解甲归田甘当农民的老党员余景华等人的事迹,突出表现地方人物的风采和百姓观念的变化。

第二,总结表现地域特征,努力成为当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新闻发言人。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县级广播电视工作者应该着力挖掘和系统总结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特点,探索适合媒介表现的多种形式。在整理和传播的过程中,尽量用最精美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精美的形式既可以是区域经济发展新思路、新经验的包装传递,也可以是对地域色彩浓厚的文化上的总结。比如:一提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们就会想到安徽凤阳,一提起“河南登封”就自然想到少林功夫。所谓的地方特色就是在这样的不断总结和对表现形式的探索过程中逐步凸显出来的。

第三,提炼特殊的文化信息符号,创建独特的地域识别体系。媒介文化的强大功能告诉我们,新闻媒体传播的是具体的事件和人物,但最终起到的作用却是对文化和理念的传播。豫剧在河南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鲁山广播电视台根据本地群众的欣赏水平,以及爱好兴趣开办了戏剧擂台性质的文艺栏目《琴台艺苑》,两星期直播一次,既给戏曲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展示风采的舞台,又满足了本地戏迷听众和观众的需要。视听率稳中有升,视听群体不断扩大,在鲁山广播电视台和本地乃至周边县市听众观众之间建起连心桥。当然,这些尝试也只是沧海一粟。提炼和强化特殊的文化信息符号,使人一看到这些符号就能联想到某个地方,这对于县级广播电视台来讲确实是很高的要求。

三、县级广播电视突出地方特色应该注意的问题

县级广播电视突出地方特色应该注意的问题,具体说来有三点:

其一,突出地方特色,不是要自我封闭,而是要放开眼界打破狭隘的区域性思维,用全球传播的广阔视角寻找自身与众不同的特点。

其二,在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媒体的社会责任,不能对受众简单的迎合甚至媚俗。

其三,慎用方言。如果用就要用的得当,为求“特色”而滥用方言甚至庸俗化的使用方言,得不到好的社会效果。在这方面,现在多种方言版的动画片和电视剧已被喊停,就是前车之鉴。

第三篇:城市规划的探讨:一定要突出地方特色

城市规划的探讨:一定要突出地方特色

**市位于祖国的最东方,地处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的三江平原腹地,是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城市。地缘区位、工业基础、物产资源、生态环境、群体口岸和交通运输都具有独特的优势。我市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是1993年编制完成的,先后实施了市中心广场、站前广场一期工程、长安广场改造,使我市的城市

环境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市委、市政府“把**市建设成为我省东部社会经济发展区域中心”战略的实施,上一轮规划中的城市定位、定性、目标及城市远景发展的规划已不适应新形势需要。2003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并得到国家建设部批准。在新一轮城市规划设计上,我们注重利用“外脑”,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聘请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联合编制《**市发展战略规划》。在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中,我们坚持突出**地方特色,努力做到“四个统一”。好范文版权所有

1、城市规划与区域优势相统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市已成为黑龙江省东北部最大的铁路、公路、航空、水运枢纽,物资集散地和最大的中心城市,相对发达的对外联系条件和较为完善的城市功能,使我市成为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区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经济腹地远远超过所辖行政区,辐射区内土地总面积达10.3万平方公里,人口700余万人,且周边城市多为资源型城市,其城市职能较为单一。为此,我们把未来发展定位在重新审视自己的资源优势,以广阔视角看待区域发展条件上,跳出“就行政区论行政区”的误区,积极融入以城市群为核心的区域一体化格局中去。作为综合性城市,我们在城市规划中高度重视与这些地区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大力规划发展现代物流业、服务业等配套产业,力争在服务资源型城市的同时促进自身经济社会发展,使中心城市地位更为巩固。同时,突出打造东北亚中心城市特色。我市位于东北亚中心地带,与俄罗斯仅一江之隔,与日本、韩国近海相望,市辖五个国家一类口岸和一个国际空港,对外贸易十分便捷。沿松花江、黑龙江经俄罗斯庙街、瓦尔塔、卡尔萨阔三个海港,进出鞑靼海峡直达日本海和太平洋,成为我省唯一的出海口和江海联运通道。因此,在城市新一轮修编中,我们积极规划建设对外贸易大通道,一批港口、码头等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位次和标准,推进速度较快,与俄罗斯铁路主干道相联的跨黑龙江铁路大桥也正在积极筹建中。

2、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相统一。我们坚持规划为经济服务的原则,注重提高规划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功能,在“分散组团式”布局和“双中心分区式”结构基础上,适度调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调整区域产业布局,打造城市特色风貌。我市城区中部为人口密集的住宅区,东部多为污染较大的造纸、化工、发电等企业,西部为亚麻、纺织、啤酒等轻工业企业,南部有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北部为人口稀疏的村镇。我们坚持城市规划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城市规划与利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相结合,对老工业企业进行改制、重组,把城市上游上风向有较大污染的工业企业搬迁至东部下风向,规划建设以造纸、发电、化工、医药工业、建材工业等二、三类工业为主的集约化现代工业园区。规划在城市西部建设以发展轻纺、食品、机电工业为主的一、二类工业聚集区,将大部分工业企业用地进行集中布置,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加公园绿地,形成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城市中心,我们采取改造道路形成现代化新城区骨架,改造棚户区形成新的小康居住区,开辟公园绿地形成新的都市生态环境,把旧城区改造成集居住和传统商业、新型都市工业为一体的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现代新区。规划建设南部大学城和农业示范园区,以**大学、农学院等科研院所为依托,开辟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农业科技园区。并以发展机械工业、建材工业与食品工业为主,形成农业机械生产、建材生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规划建设江北新城区和现代工业园区,按照江北城区发展规划,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能源、制造业、重化工业,逐步形成生态环境优良、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新区。

3、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相统一。我市市区坐落在松花江南岸,过境水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城市南部连绵的漫山丘陵构成了大面积的汇水区域,并建有水库,既能汇水也可蓄水。我们规划重点加强对山体、江河的保护,充分利用充裕的水资源和城区内多条河沟水系,通过从松花江引水和利用南部汇水相结合的办法,构建城市的水网系统,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带动水系周边的城区开发,并逐步实现从“在水一方”向“两岸繁荣”的转变,打造独具特色的北方水城。在此基础上,我们规划分步骤对**城区内的四条河流进行综合整治,力争引活水进城,营造良好的环境景观,带动沿河房地产业的发展,使城市开发建设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对城市几

处主要公园进行大规模改造升级,拆除公园围墙还绿于民、造福于民;利用市场手段将人防建设工程与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开发结合起来,既节省政府投资,又促进人防事业和城市商业的发展。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地下市政管廊,使市政管线地下化,强调城市建设开发的集约化和科学化;为实现城市的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市在城区东部建设污水处理厂、污水截流

干管、垃圾处理场,建设与完善绿地、公园,构筑生态廊道,初步实现了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目标。好范文版权所有

4、城市规划与文化名城相统一。我市历史悠久,曾是肃慎之国,挹娄古都,五国盛地,满族故乡,抗日战争时期是东北抗日联军发祥地和主要根据地之一,解放战争时期是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大后方,被誉为“东北小延安”。尤其是全国六小民族之一的赫哲族,大部分分布在我市境内。我市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为传承好这些的光辉历史,我们的规划设计注重保护已有的历史遗迹,深入挖掘红色游、民族特色游等潜在资源,努力将**打造成“三江文化名城”。在文化传播上,我们正在加强信息宣传力度,推介**的文化特色,力求找准城市规划与保护我市独特人文景观的结合点;我们规划以**大学为中心建设大学城,并利用农业部水稻研究所、黑龙江省种子检测中心、**农业学院、黑龙江省中医药学校、农垦科学院等科研院校,发挥我市知识相对密集,科技力量相对雄厚的优势,进一步沉积文化底蕴,塑造文化形象,营造城市魅力,加快打造“江天佳秀拔萃之城”、“三江文化荟萃之城”和“民族风情精粹之城”。

第四篇:城市规划的探讨:一定要突出地方特色

城市规划的探讨:一定要突出地方特色

**市位于祖国的最东方,地处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的三江平原腹地,是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城市。地缘区位、工业基础、物产资源、生态环境、群体口岸和交通运输都具有独特的优势。我市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是1993年编制完成的,先后实施了市中心广场、站前广场一期工程、长安广场改造,使我市的城市环境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市委、市政府“把**市建设成为我省东部社会经济发展区域中心”战略的实施,上一轮规划中的城市定位、定性、目标及城市远景发展的规划已不适应新形势需要。2003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并得到国家建设部批准。在新一轮城市规划设计上,我们注重利用“外脑”,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聘请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联合编制《**市发展战略规划》。在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中,我们坚持突出**地方特色,努力做到“四个统一”。

1、城市规划与区域优势相统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市已成为黑龙江省东北部最大的铁路、公路、航空、水运枢纽,物资集散地和最大的中心城市,相对发达的对外联系条件和较为完善的城市功能,使我市成为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区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经济腹地远远超过所辖行政区,辐射区内土地总面积达10.3万平方公里,人口700余万人,且周边城市多为资源型城市,其城市职能较为单一。为此,我们把未来发展定位在重新审视自己的资源优势,以广阔视角看待区域发展条件上,跳出“就行政区论行政区”的误区,积极融入以城市群为核心的区域一体化格局中去。作为综合性城市,我们在城市规划中高度重视与这些地区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大力规划发展现代物流业、服务业等配套产业,力争在服务资源型城市的同时促进自身经济社会发展,使中心城市地位更为巩固。同时,突出打造东北亚中心城市特色。我市位于东北亚中心地带,与俄罗斯

仅一江之隔,与日本、韩国近海相望,市辖五个国家一类口岸和一个国际空港,对外贸易十分便捷。沿松花江、黑龙江经俄罗斯庙街、瓦尔塔、卡尔萨阔三个海港,进出鞑靼海峡直达日本海和太平洋,成为我省唯一的出海口和江海联运通道。因此,在城市新一轮修编中,我们积极规划建设对外贸易大通道,一批港口、码头等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位次和标准,推进速度较快,与俄罗斯铁路主干道相联的跨黑龙江铁路大桥也正在积极筹建中。

2、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相统一。我们坚持规划为经济服务的原则,注重提高规划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功能,在“分散组团式”布局和“双中心分区式”结构基础上,适度调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调整区域产业布局,打造城市特色风貌。我市城区中部为人口密集的住宅区,东部多为污染较大的造纸、化工、发电等企业,西部为亚麻、纺织、啤酒等轻工业企业,南部有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北部为人口稀疏的村镇。我们坚持城市规划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城市规划与利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相结合,对老工业企业进行改制、重组,把城市上游上风向有较大污染的工业企业搬迁至东部下风向,规划建设以造纸、发电、化工、医药工业、建材工业等二、三类工业为主的集约化现代工业园区。规划在城市西部建设以发展轻纺、食品、机电工业为主的一、二类工业聚集区,将大部分工业企业用地进行集中布置,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加公园绿地,形成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城市中心,我们采取改造道路形成现代化新城区骨架,改造棚户区形成新的小康居住区,开辟公园绿地形成新的都市生态环境,把旧城区改造成集居住和传统商业、新型都市工业为一体的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现代新区。规划建设南部大学城和农业示范园区,以**大学、农学院等科研院所为依托,开辟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农业科技园区。并以发展机械工业、建材工业与食品工业为主,形成农业机械生产、建材生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规划建设江北新城区和现代工业园区,按照江北城区发展规划,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能源、制造业、重化工业,逐步形成生态环境优良、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新区。

3、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相统一。我市市区坐落在松花江南岸,过境水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城市南部连绵的漫山丘陵构成了大面积的汇水区域,并建有水库,既能汇水也可蓄水。我们规划重点加强对山体、江河的保护,充分利用充裕的水资源和城区内多条河沟水系,通过从松花江引水和利用南部汇水相结合的办法,构建城市的水网系统,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带动水系周边的城区开发,并逐步实现从“在水一方”向“两岸繁荣”的转变,打造独具特色的北方水城。在此基础上,我们规划分步骤对**城区内的四条河流进行综合整治,力争引活水进城,营造良好的环境景观,带动沿河房地产业的发展,使城市开发建设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对城市几处主要公园进行大规模改造升级,拆除公园围墙还绿于民、造福于民;利用市场手段将人防建设工程与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开发结合起来,既节省政府投资,又促进人防事业和城市商业的发展。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地下市政管廊,使市政管线地下化,强调城市建设开发的集约化和科学化;为实现城市的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市在城区东部建设污水处理厂、污水截流干管、垃圾处理场,建设与完善绿地、公园,构筑生态廊道,初步实现了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目标。

4、城市规划与文化名城相统一。我市历史悠久,曾是肃慎之国,挹娄古都,五国盛地,满族故乡,抗日战争时期是东北抗日联军发祥地和主要根据地之一,解放战争时期是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大后方,被誉为“东北小延安”。尤其是全国六小民族之一的赫哲族,大部分分布在我市境内。我市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为传承好这些的光辉历史,我们的规划设计注重保护已有的历史遗迹,深入挖掘红色游、民族特色游等潜在资源,努力将**打造成“三江文化名城”。在文化传播上,我们正在加强信息宣传力度,推介**的文化特色,力求找准城市规划与保护我市独特人文景观的结合点;我们规划以**大学为中心建设大学城,并利用农业部水稻研究所、黑龙江省种子检测中心、**农业学院、黑龙江省中医药学校、农垦科学院等科研院校,发挥我市知识相对密集,科技力量相对雄厚的优势,进一步沉积文化底蕴,塑造文化形象,营造城市魅力,加快打造“江天佳秀拔萃之城”、“三江文化荟萃之城”和“民族风情精粹之城”。

第五篇:突出协商民主 注重协商成效

突出协商民主 注重协商成效

--襄阳市襄州区政协探求新形势下基层政协工作新作为

郑国元

近年来,襄阳市襄州区政协紧扣政协职能,切实探索创新,始终坚持把协商民主贯穿于政协履职的各个方面,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广泛协商议政、实施民主监督,取得新的成效。

一、谋大局,出实招,精心组织专题协商。政协常委会议什么、怎样议,关系到协商民主的质量和成效,对此,襄州区政协认真选题、精心组织,着力抓好专题协商。一是围绕培植经济发展的坚实后劲深入协商。“四大园区”是我区的重要增长极,承载着跨越发展的厚望,针对制约“四大园区”建设和发展的深层次问题,2014年一季度,我们组织了50多名政协常委、委员,集中一个多月时间,对双沟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伙牌纺织服装产业园、洪山头机电加工产业园和朱庄国际物流园进行深入调研和广泛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体制机制、改善发展环境等22条意见建议,形成的《关于园区建设与发展的建议案》被区委《领导参阅》转发,协商意见促进了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助推了“四大园区”建设在宏观经济形势趋紧的大环境下获得了超出预料的新发展。二是围绕区委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深度协商。2013年底,区委三届四次全会出台《关于创新机制、优化环境,进一步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意见》 后,区政协高度关注,及时跟进。2014年6月,区政协组织了60多名政协委员,由主席会议成员带队,兵分三路,分别对“一主”“两翼”“三重六特”进行了全方位的调研视察,深入分析改革利弊,研究论证实施路径,提出了统筹协调分类强力推进,强化监管规范“两权”运行等14条意见建议,在二季度的常委会议上与区委专题协商。视察报告得到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区委随后召开了镇域经济发展专题推进会,围绕镇域经济发展的7大支持政策相继出台,集镇建设管理基金和镇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落实到位,考评激励机制初步建立,释放和激发了镇域经济发展活力,“一主两翼三重六特”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三是围绕涉及群众利益的民生工程深切协商。为了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民生,2014年初,区政府向全区人民郑重承诺承办的“十件实事”,涉及医疗、教育、交通路网、饮水安全等工程。在前三个季度即将过去的时间节点,十件实事的进度如何、质量怎样,人民群众十分关注。为此,襄州区政协把十件实事细化分解为22个具体项目,组成6个调研视察小组,逐一深入建设现场,了解情况、分析问题、研究对策、提出建议,在三季度的常委会议上与区政府专题协商。区政府针对我们提出的宣传不够、主体不明、投入不足等问题,责成政府督查室、治庸办、电子政务中心和广播电视台组成两个督查小组,加大督办和推进力度,22项任务除两项因体制变化因素外,其他20项都能如期完成。

二、建平台,求实效,创新推进监督协商。一是创新提 2 案办理机制,推进协商民主。一年来,共收到提案260件,立案163件。2014年的提案办理创新举措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领办包案上层次。重点提案由上年的8件增加到20件。重点提案的办理方式,由过去的主席会议成员包案,扩大到区委书记、区长,区委常委、副区长,政协主席、副主席共同包案。其次是督办机制重联动。由过去单纯依靠政协一家督办,强化为区委督查室、政府法制办、政协提案委三家联合督办。再次是办理过程全公开。由过去的“文来文往”改进为“三见面”“三协商”。通过创新机制、改进方法,全年提案办理的见面率、办结率都达到100%,满意率达98%。提升了办理效果,体现了协商价值。二是组建民主监督团,推进协商民主。2014年,襄州区政协学习借鉴浙江仙居县的经验,挑选了25名政协委员,组建民主监督团,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群众反映的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监督。8月份,召开了“城区物业管理民主监督专题协商会”,促进了小区居民与房管、物价等管理部门交流沟通、现场解决了一些久拖未决的问题,进而还把小区物业管理提升到小区社会管理的综合层面。初步尝试证明,组建民主监督团,聚集了监督资源,汇集了多方智慧,提升了监督效果,省政协网站、《襄阳日报》以“民主监督团为民办实事”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三是坚持常规视察和特约监督相结合,推进协商民主。发挥政协监督政治性强、包容性强的优势,搭建规范的协商平台,推动协商民主的广泛深入。2014年共组织12次常委和委员视察活动,围绕食品药品监管、《人防法》 3 贯彻落实、粮食储备、图书管理等问题进行视察,与被视察单位当面交换意见,推动部门工作。同时,先后选派100多名政协委员担任了特约监督员、政风行风督查员、作风建设监督员,对推进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和相关部门改进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讲分寸,重时机,灵活开展多层协商。在会议协商、提案协商的基础上,襄州区政协不断拓展协商方式,注重广泛性,增强实效性。一是对部门重点工作开展对口协商。一年来,各专门委员会围绕全民健身活动、城乡低保工作、农业气象服务、畜牧重点项目建设、加强传统文化保护、义务教育高位均衡等议题,开展对口协商10多次,形成各类调研考察报告36篇、社情民意信息20篇、建议案5篇。一批调研报告、建议案和社情民意得到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签批。二是对政协重要工作实行书面协商。协商议题的选取、调研视察的建议、常委会协商的意见,都与区委、区政府进行书面协商。2014年全会的协商议题,从各政协联络处、各民主党派及各专门委员会征集了53个选题,经主席会议讨论,筛选出10个选题,与区委、区政府书面协商后,最终确定了6个课题。形成的调研视察报告,在2014年12月下旬召开的政协全会上进行了大会建言。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在大会上充分肯定了6大课题建议的价值,并明确强调区委区政府及政府相关部门要抓好意见建议的转化与落实。三是对事关全区发展稳定的紧要事项进行高层协商。在解决招商引资的核心要素、排解项目建设的重大障碍、消除影响稳定 的苗头问题上,政协主席及时地、适时地与区委书记、区长直接进行协商,建立了高层对接沟通机制。

四、畅渠道,提质量,广泛开展民意协商。2014年以来,围绕民意协商,全面加强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取得了地市以上采用数量多、省市领导签批多、解决实际问题多的好成绩。一是强化力量,挖掘潜力。在发挥政协机关传统渠道作用的基础上,着重调动了政协联络处、委员活动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辟民意资源,拓宽信息渠道,为开展民意协商提供了宽厚基础。一年来,共征集信息线索300多条,既有对国家立法、香港普选、反恐体系建设等重大问题的看法,也有截断“地沟油”、规范纸巾市场、完善交通标志牌、调整公交车票价、银行卡免费换芯等诸多生活问题的呼吁。全年编发《襄州政协信息》《社情民意》《政协委员建言》98篇,比上年增加43篇。二是注重质量,提升层次。通过信息笔会集体点评、邀请专家专题辅导、骨干信息员集中研讨等方式,打造了一批质量高、针对性强的社情民意精品。2014年市委办《襄阳信息》第一期刊发的《进一步扩权强镇,促进镇域经济快速发展》《加快推进城乡养老服务工作的建议》全是襄州区政协编报的社情民意信息。《关于加快我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立法工作的建议》上报后,得到省领导签批,专报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李春明同志,省人大已初步安排列入湖北省2015年立法计划。2014年区政协上报的98篇信息被省市采用95篇次(含多次采用),比上年增加18篇;领导签批19篇,比上年增加7篇。三是领导带头,萃取民意。区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在专题视察、提案督办、调研座谈工作中,注重捕捉民意线索,汇集升华民情民意,提升民意协商价值。2014年,各位主席会议成员撰写的社情民意信息均在市级以上采用或被领导签批。通过社情民意协商通道,反映了一些诸如唐河跨省大桥、罗岗溢洪道绕库区公路及太山庙大型泵站机电配套等重大而长期困扰群众生产生活的历史遗留问题,引起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都得到了相应的安排和较好的解决。

(作者: 襄阳市襄州区政协主席)联系:杨起平(区政协副秘书长)电话***.***.6

下载乌鲁木齐市人大:突出地方特色 科学民主立法[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乌鲁木齐市人大:突出地方特色 科学民主立法[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立法人大主导还是行政主导

    中国立法人大主导还是行政主导? 《立法法》修正案通过了,包括税收法定和部分“法律”制定权回归人大等被赋予重大法治意义的修订,能否成为现实却还要看人大的作为。 2015年3月2......

    吉林地方立法条例草案-吉林人大

    吉林省地方立法条例(草案)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地方立法活动,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

    从传播学角度写人大立法

    从传播学角度写人大立法 摘要 当下,我们生活在法制社会中,人人学法、懂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已经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法律的普及、制度的完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民主立法原则和法治原则总述

    第三章 立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闫桂芳《试论我国立 法 法 的 基 本原 则》包括立 法的合宪性原则( 国《立法 法第3条规定: 立法应遵循宪法 的基 本原 则 ,以经 济建设为......

    突出民主自治强化社区功能

    突出民主自治强化社区功能 2002年3月,在国家、省、市民政部门的指导下,我区从“改革街道管理体制,强化社区自治功能”入手,对所属淮海路街道管理体制进行了首创性的改革试点,取得......

    突出民主自治 强化社区功能

    突出民主自治强化社区功能 2002年3月,在国家、省、市民政部门的指导下,我区从“改革街道管理体制,强化社区自治功能”入手,对所属淮海路街道管理体制进行了首创性的改革试点,取得......

    突出民主自治 强化社区功能

    2002年3月,在国家、省、市民政部门的指导下,我区从“改革街道管理体制,强化社区自治功能”入手,对所属淮海路街道管理体制进行了首创性的改革试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一年来,......

    乌鲁木齐市查处违法建筑条例-地方人大法规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乌鲁木齐市查处违法建筑条例 《乌鲁木齐市查处违法建筑条例》经2014年12月10日乌鲁木齐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