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望谟县少数民族婚姻家庭现状的报告

时间:2019-05-14 06:4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望谟县少数民族婚姻家庭现状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望谟县少数民族婚姻家庭现状的报告》。

第一篇:关于望谟县少数民族婚姻家庭现状的报告

关于望谟县少数民族婚姻家庭现状的报告

“婚姻”是世间最美好的字眼之一,婚姻关系包含着了一对男女间的一切人身与财产关系,连接着各自的家庭甚至宗族,是人类繁育后代延续历史的最基本社会关系。《礼记·婚义》说“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代也”,又说“天子之与后,犹日之与月,阴之与阳,相须而后成者也”。世界各地的各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等社会活动中,受所在地域居住环境、生存条件、生产状况、生活方式的影响和制约,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各自特色各异的民族婚姻习俗,规范着人们的婚姻生活。

婚姻、家庭的稳定与否,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近几年,望谟县法院受理的婚姻家庭案件数呈直线上升趋势,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的解决少数民族婚姻家庭的现状以及有利于司法实务,将对少数民族婚姻家庭的现状、对凸显的问题及意见进行阐述。

一、现阶段少数民族婚姻家庭中凸显的突出问题

望谟县位于贵州南部,东与罗甸接壤,南与广西乐业县隔红水河相望,西隔北盘江与贞丰、册亨毗邻,北与紫云、镇宁衔接。全县辖8镇9乡。总面积3005.5平方公里,人口31万,以布依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8.6%。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在婚姻家庭方面的矛盾日益增多。那么少数民族在婚姻家庭方面凸显出的主要问题有:

(一)少数民族中早婚、早育的现象较为普遍。当地少数民族青年“结婚”年龄大多在20岁左右,在较为贫穷的地区乡镇,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占人口数的90%以上,当地青年结婚的年龄可能更小,远远小于法定婚龄,且近亲结婚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一,对早婚、早育缺乏有效的处置措施和手段。第二,当地经济发展滞后,群众的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淡薄,与外界的接触不多,家族意识比较强烈,没有认识到优生优育的重要性。第三,这些地区气候炎热,经济欠发达,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同时当地居民传统上也有早婚习俗,故早早的让其子女成家,担负起家庭的责任。

(二)结婚不办理登记手续的现象突出。根据我国婚姻登记条例规定,男女青年未到法定婚龄的不予登记。因此,早婚的男女即便想办理结婚证,民政部门依法也不能为其办理。客观上是习惯早婚的少数民族青年违反结婚登记规定,未婚同居。另外,居住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交通极为不便、经济困难,办理婚姻登记所花费的成本,往往成为他们进行登记的障碍。

(三)家族观念强烈,法制意识淡薄。在望谟县的边远地区,有些家庭将本民族或者家族成员的结婚、离婚等个人自由问题与家族利益紧密相连,认为离婚是一种“不光彩”的事情,对人民法院受理和审理婚姻家庭案件尤其关注,动辄组织家族中的几十名、甚至上百名成员到法庭旁听,给法院施加压力。法院在审理这些案件时,不仅要做好当事人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做通家族成员的思想工作,这无疑对法院的工作提出了新的难题。

(四)离婚妇女的权益难以得到真正的保障。在边远地区,离婚或子女抚养及财产分割纠纷案件的原告方以男性居多,就其原因,主要是年轻男性常年外出打工,见惯了灯红酒绿的生活,心生向往,不愿意再回家从事繁重的农活。而妇女多在家做农活、抚养小孩,很少与外面的世界接触,久而久之,夫妻间的价值观人生观差异凸显,双方在思想的差距逐步拉大而导致诉讼。而此时,妇女往往处于弱势,其权益难以得到真正的保障。

二、司法实践中对少数民族婚姻家庭案件的主要做法

针对现阶段少数民族婚姻家庭所凸显的主要问题,法院应立足实际,在审判与执行过程中,相应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从而更好地取得良好效果。

(一)对婚姻效力的处理办法。根据婚姻法的规定,结婚必须达到法定婚龄,并到相关部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是,由于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交通极为不便,群众的经济困难,到城镇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费时、费钱、费力,特别是早婚的,依法不能办理结婚登记,故有些少数民族只是按民族习惯举行婚礼的婚姻,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态度是不主动干预,也不承认其效力。司法实践中,我院在审判过程中,亦不认可其婚姻的合法性与有效性,但是参照有效婚姻的处理原则处理子女抚养及财产分割问题,为了避免在裁判文书中认定其婚姻无效,通常对此类案件加大调解力度,促使当事人自主解决其婚姻家庭纠纷,以免产生抵触情绪,并在庭审中对当事人进行相应的教育与引导,加大法律宣传力度,促使其行为符合法律的规定。

(二)选派优秀少数民族法官深入办案一线,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法院应结合当地少数民族婚姻家庭凸显的情况,把优秀的少数民族法官放在办案第一线,在审判庭、执行局、法庭等部门从事业务工作。这些少数民族法官,甚至当地民族风俗,知道少数民族都有尊老爱幼、热情好客的美德,在处理涉及少数民族婚姻家庭案件时,从多为老人与子女着想的角度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妥善处理婚姻家庭中的矛盾和冲突。加之部分地区的少数民族自身就有一套解决矛盾纠纷的机制和办法,对其中符合法律精神的办法和措施,法院在仔细斟酌后予以借鉴。除此之外,为了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少数民族法官的培养和任用,尽量用通晓本民族语言的法官审理本民族案件,会取得积极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三)依托基层调解组织,加大巡回审理力度,注重司法联络员与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增加和谐因素。法院在审理少数民族婚姻家庭案件时,多把法庭搬到田间地头,并邀请当地调解组织成员参与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在送达、执行等方面,充分利用司法联络员、人民调解员谙熟当地风土人情的优势,认真做好当事人的工作。这一制度的实施化解少数民族婚姻家庭纠纷起着积极的作用。

(四)正确看待和处理少数民族婚姻家庭纠纷中的彩礼问题。少数民族中多有定婚习俗,在定婚时男女要向女方家赠送一定的陪嫁物到男方家。彩礼的含义,一是感谢女方父母对女儿的养育之恩,二是增进两家人的感情。但在婚后一方要求解除婚姻的案件,彩礼的处置往往成为争议的焦点。现阶段,法院在处理这些问题上,首先是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十条的规定进行处理,在坚持法律原则的前提下,针对结婚后是否共同生活、共同生活的时间长短,男方生活是否因送彩礼导致困难以及彩礼转化为嫁妆的价值是否相当等具体情况,分别处理,力求做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实践证明,这样既符合法律精神,又充分考虑少数民族的家庭习惯,契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精神。

三、解决少数民族婚姻家庭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尽管望谟县处理少数民族婚姻家庭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针对此类案件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些措施已不能满足现阶段的发展要求,更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根据在审理这类案件中凸显的问题,特提出如下意见与建议,以期有助于司法实务。

(一)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少数民族的特殊扶持政策,加大对婚姻家庭和计划生育立法的宣传力度。现如今,我国在宪法、民事诉讼等多部法律中对涉及少数民族诉讼的问题作出了规定,中央和地方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经济条件各生活水平,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对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法律素养,在贫穷落后地区,尤其要对婚姻家庭和计划生育方面的法律进行宣传,使其充分理解社会主义新型婚姻家庭关系的先进性,也让其认识到办理结婚登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促使他们自觉遵守和贯彻执行国家的婚姻家庭法律和计划生育国策。

(二)严格执行法律,妥善解决少数民族婚姻家庭的效力问题。要严格掌握婚姻法对婚姻关系无效的理由和情形的规定,对于冒名顶替、借用他人身份证、当事人未亲自到场办理结婚登记的情况,法院不能突破婚姻法的规定,宣告婚姻无效,应告知当事人通过婚姻登记机关撤销登记。对当事人因早婚而主张无效时,应按起诉时双方当事人的年龄确定是否达到法定婚龄,不能按结婚时的年龄来判断。案件起诉到法院时当事人仍未达到法定婚龄的,应当认定婚姻关系无效。需要指出的是,解决婚姻效力问题应当使用判决,一审终审,不得上诉,也不存在调解和撤诉的问题。对无效婚姻引起的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问题,可以按一般民事诉讼处理。即可调解又可撤诉。从尊重民族习惯的角度出发,处理少数民族家庭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案件时,应尽量按“有效婚姻”的处理原则办理。

(三)妥善处理民族婚姻案件中的彩礼问题。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是可以改革的,但是,这种改革必须由少数民族自己来解决”。对于少数民族当事人请求返还彩礼的案件,法院应该在坚持婚姻法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尊重民族习俗习惯。对当事人没有协议约定的彩礼的处理,应当根据彩礼的使用情况、双方共同生活时间长短、过错程度,按照法律法规和民族习俗主持调解。对女方未将彩礼置办嫁妆或未用于购置婚后共同生活用品的,以及对婚后没有共同生活或者共同生活时间较短的、因送彩礼导致男方生活困难的,应劝说女方退还彩礼。对彩礼已转化为嫁妆,且二者价值大致相当的,应努力做男方思想工作,对其彩礼的请求不予支持。若嫁妆的价值明显低于彩礼,则由女方给予男方适当补偿。实践中,存在因赠送彩礼而产生债务的情况,对这类案件,笔者认为,经女方同意。可以按夫妻共同债务对待,双方分摊。若女方不同意,则应将债务确定为男方的单方债务,并在分割财产时适当对男方多分。根据民族习惯,彩礼的给付、接受通常都发生在双方的父母和家庭之间,给付的也是家庭共同财产,为便于纠纷的解决,可以视为情况列当事人双方或者增列双方的父母为诉讼主体,以便矛盾的解决和裁判的顺利执行。需要指出的,彩礼问题应是事人提出返还请求后再去处理,人民法院不应在当事人未提出返还请求的情况下主动去调查而在裁判文书中加以处理,否则违背了民事诉讼的不告不理及处分原则。

(四)加大对少数民族离婚妇女合法权益的保护。一是要结合妇女权益保障法的贯彻实施,增强对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保护。二是要尊重民族习惯,按照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正确处理少数民族妇女放弃继承权和父母放弃对女而主张赡养义务的问题。三是努力争取党委、人大、政府及农村基层组织的支持,妥善处理离婚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对涉及妇女参与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之诉,应当加强向党委、政府的请示、汇报工作,并在党委的统一领导喜爱,充分发挥司法与行政的积极作用,尽可能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要通过受理诉讼,鼓励少数民族按照法律程序解决争议,防止酿成事端。

四、结语

构建稳定和谐的小康社会是当前全国少数民族的共同目标。而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团结友爱、科学发展、安定有序的社会。少数民族人民不仅同汉族人民一样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全部公民权利,而且还依法享有少数民族特有的各种权利。继续加强少数民族人权保护,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人权保障途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使社会各种秩序更加和谐和完美。在生生不息的民族文化长河中,面对多元化的社会现实,我们应该深刻认识每个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和价值,充分保障各少数民族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努力实现国家法制与少数民族习惯的良性互动,积极维护少数民族的自治权,让少数民族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方法独立自主的解决其私权领域的事项。

参考文献:《人民司法》2005第12期

第二篇: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县义务教育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通过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加大,为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去年年末“两基”工作已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顺利实现“普九”。但是财困民贫、教育基础薄弱、教育经费缺口大、教育投入不足、人口素质偏低,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总体上仍落后于全省全州平均水平,制约着**民族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认真研究**民族基础教育工作,找准**基础教育落后的成因,研究和探索**基础教育发展的对策,其意义非常重大。

一、基本情况

**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东北部,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介于北纬23°29′—24°28′,东经104°31′—105°36′之间,东连富宁县,南接麻栗坡县、西畴县,西与砚山县、丘北县毗邻,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接壤,在建的衡(阳)昆(明)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云南通往两广和沿海地区的交通要道之一。县城所在地莲城镇,距州府文山城167公里,距省会昆明市485公里。**历史悠久,5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是秦朝句町古国故地,1913年设置**县,1999年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县辖18个乡(镇)、174个村委会(社区)、2958个自然村,国土面积7810平方公里,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4.7%,境内最高海拔2035米,最低海拔420米,年平均气温16.7℃。居住着壮、汉、苗、瑶、彝、回、蒙古、仡佬等十一个世居民族。2007年末总人口7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2.12万人,占总人口的94.64%,少数民族人口47.28万人,占总人口的62.0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98人。全县耕地面积62.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87亩。200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23914万元,财政总收入13632万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688万元),财政总支出54643万元,教育总支出19979万元,教育总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36.56%。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元,农民人均有粮300公斤。目前,全县尚有绝对贫困人口14万人。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二、2005年-2007年**县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

(1)、2005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942所(含教学点378个),其中:普高5所(含1所民办高中),职高1所,中心学校21个(所辖初中25所),幼儿园17所(含15所民办幼儿园)。全县教职工总数6314人,其中:代课教师662人,占教职工总数的10.4%。全县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高中50.7%,初中72.3%,小学84.36%,幼儿园100%。全县在校中小学、幼儿园学生135220人,其中:高中在校生5394人,初中在校生34482人,小学在校生93144人,幼儿园(含学前班)2200人。全县校舍建筑面积643661平方米,中学生均5.2平方米,小学生均4.7平方米,全县危房面积39600平方米。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91%,辍学率为0.73%;初中适龄少年毛入学率为94.14%,年辍学率为3.89%,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5.2年,“普九”人口覆盖率100%。

(2)、2006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908所,其中:高中5所(含一所民办高中),职业高中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公办幼儿园1所,中心学校23所(含附设初中),完小494所,教学点362个,民办幼儿园21所。全县共有教职工6601人,其中:在职在编教职工6008人,代课教师593人,代课教师人数占教职工总数的9.0%,比2005年下降了1.4个百分点。全县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完中47%,普通中学75.68%,职业中学76.36%,小学86.07%,幼儿园100%,均比2005年有所提高。全县在校中小学、幼儿园学生128660人,其中:高中6357人(含职业高中),初中34273人,小学85217人,幼儿园(班)2813人。入学率:高中20.56%,适龄少年毛入学率96.30%,小学99.11%,幼儿园(班)21.00%,分别比2005年上升2.1、2.16、0.20、9个百分点。辍学率:初中3.43%,小学0.71,分别比2005年下降0.46、0.02个百分点。全县有校舍建筑面积673724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30063平方米,其中:危房面积40817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1217平方米。全县初中学生均校舍面积8.0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0.61平方米;小学生均建筑面积5.0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0.4平方米。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5.95年。

(3)、2007年,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园)559所,其中县教师进修学校1所、完中4所、职高1所、民办高中1所、初中24所、小学501所(其中完小341所)、教学点365个、幼儿园27所。有小学教学班3105个,在校生83987人;初中教学班622个,在校生35679人;高中教学班144个,在校生7546人。有小学专任教师3549人,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和其他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的合格率97.35%;有初中专

任教师1955人,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和其他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的合格率95.40%。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99.27%,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0.62%;初中阶段入学率97.01%,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2.63%;7—15周岁“三类残疾”入学率71.31%;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9.21%,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82.23%;现有青壮年总人口435146人,其中青壮年文盲人口3197人,文盲率为0.73%,抽考复盲率2.50%。全县小学校舍建筑面积429124平方米,生均5.11平方米;初中校舍建筑面积285584平方米,生均8.00平方米。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6.07年。

从以上三年的数据来看,我县教育发展发展势头较好,响应了国家提升教学质量集中办学的政策,校点逐年减少,教师逐年增加,校舍逐年改善,入学率逐年提高,教育的各项指标均呈良性发展,去年年末“普九”顺利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是全州最后一家实现了“普九”验收。

三、**县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情况

根据我县“县大、财困、民贫,人口多、基础差”的实际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云南省“两基”攻坚计划》,在认真算清实施普及教育的“总人口帐、贫困学生人口帐、普及帐、校舍帐、教师帐、资金帐”的基础上,县委、县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县两基攻坚方案》、《**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施方案》、《**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暂行规定》、《**县普九工作责任追究制》和《**县县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单位挂钩联系普九工作责任制》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各级、各部门明确了“普九”工作的责任。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顺利实现“普九”,我县各级各部门采用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教育法律法规,讲解实施“普九”的重要性、必要性,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普九”。一是全面宣传《义务教育法》和义务教育的有关法律法规,大力开展《义务教育法》宣传活动。县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法》印制、张贴到学校、村寨、集市、街头醒目位置,并将《义务教育法》摘要印成册发到各乡镇学校和村寨。二是利用有线电视播放《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致全县适龄儿童少年朋友的一封信》,努力营造防止适龄儿童、少年外出打工的社会氛围;以“全县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大打‘普九’攻坚战”为主题的宣传动员;每天滚动播放“普九”宣传标语,及时报道“普九”专题快讯。三是利用标语的宣传功能,在公路、学校、村寨等醒目位置制作宣传牌100多块、宣传标语1万多平方米,宣传《义务教育法》和义务教育的有关法律法规,宣传国家、省、州有关义务教育和“普九”的要求。四是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普九”宣传活动。几年来,县、乡召开“普九”工作专题会议515次,宣传、研究和布置“普九”工作,各乡镇利用标语、广播、电视、黑板报、宣传车、派出“普九”工作队进村入户、开展“普九”文艺演出等形式,对“普九”工作进行宣传,全县仅出动“普九”宣传车辆就多达2100多辆(次),“普九”专题文艺演出378场,“普九”工作队进村入户宣传60000多人(次)。宣传工作基本上做到了“电视上有图像、广播里有声音、墙壁上有文字”。“普九”工作在我县深入人心,引起强烈的共鸣,社会各界支持“普九”、参与“普九”的氛围较为浓厚。如珠街镇老山坡村小组长魏仕才看到本村8名学生开学两周后还没有上学,他挨家挨户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卖了自家的耕牛帮助8名学生解决生活费,并帮学生扛着行李走了10多公里的山路将8名学生送回学校;篆角乡沙牛村张昭福积极配合“普九”工作,经常到村民家宣传《义务教育法》,每年还组织村民举办“普九”文艺演出,在他的宣传动员和教育下,该村70户人家65名适龄少年,几年来无一人辍学。在**,像魏仕才、张昭福这样支持“普九”、参与“普九”的感人事例不胜枚举。

四、**县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贯彻落实情况

为使我县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经费管好、用好,切实保障贫困学生学有所助,把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得到贯彻落实到位。

一是管好用好义务教育经费,教育经费用在学生的身上,做得专款专用。

财政对教育的拨款:财政经常性收入,2003年为5255万元,2004年为6034万元,2005年6804万元,2006年为7513万元,增长比例三年分别为14.82%、12.76%、10.42%;财政对教育拨款2003年为10803万元,2004年13135万元,2005年1543万元,2006年18407万元,增长比例分别为21.59%、17.50%、19.26%。年生均教育事业费:小学年生均教育事业费2004年969.57元,2005年1041.36元,2006年1310.19元;初中年生均教育事业费2004年1002.67元,2005年1086.20元,2006年1482.19元。财政拨发的年生均公用经费:小学年生均公用经费2004年152.26元,2005年241.63元,2006年258.02元;初中年生均公用经费2004年252.76元,2005年272.57元,2006年337.70元。城市教育费附加:2006年依法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223万元,并全部用于教育。2006年中央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共2071万元,用于教育980万元,其中用于义务教育980万元,做到专款专用,使用合理。多渠道筹措义务教育资金开展勤工俭学:2006年全县多渠道筹措义务教育资金195万元,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救助贫困学生。勤工俭学收入小学131万元,生均14.77元;初中75万元,生均21.20元。教职工工资:全县教职工工资由县财政统一按时足额发放,无拖欠现象。

二是认真贯彻“两免一补”政策和结对帮扶政策。为使“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到位,我县制定了《**县贫困生救助办法》。2005年全县共有4940名教师结对帮扶了19531名学生,献爱心补助金额达117055元。639名小学、初中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和享受免杂费补助,总金额为3683156.52元,其中免费教科书为2014706.52元,免杂费为1668450元,同时有913名农业人口独生子女享受免除“一费制”补助,金额为85640元。2006年,全县共有77981名中小学生享受春秋两季学期免费教科书补助,总金额为595.92万元,全县有127316人享受免除学杂费政策;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学金发放1586人,发放经额30.52万元。2007年全县有77981人享受“两免一补”政策补助,争取到上海南汇区万祥镇商会教育扶贫捐资6万元,全县各乡镇募集到贫困学生助学资金达50.6万元,挂钩乡镇的县级各部门,也通过捐资捐物,加大了对乡镇贫困生的救助。“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多渠道、多途径帮扶的开展,基本解决了中小学生因贫辍学的问题。通过以上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初中学生辍学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由2003年的11.70%下降到现在的2.63%;初中阶段入学率由2003年的76.33%提高到现在的97.01%。年末,“普九”工作顺利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教育部已认定我县实现“普九”。

五、制约**县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提升的因素

虽然我县民族教育发展势头良好,“普九”得到省人民政府验收,贫困生救助长效机制效果明显,有效地推动我县“控辍保学”工作,扫盲与成人教育取得新的进展,职业教育发展较快,非义务教育的办学力量不断发展壮大,重点项目实施顺利,学校建设加快,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增加,校园文化建设上了新台阶,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德建设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和教学质量取得新成绩。但由于我县农村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等因素制约了我县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提升,给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的巩固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县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提升的主要因素。

我县通过实施“普六”和 “普九”工作,全县各校点的校舍得到完善,各所中学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各项设施明显改善,但为实现“普九”,大部分校点撤并,现有的校舍非常拥挤,给学校的安全带来隐患,甚至还有部分学生住在校外或投亲靠友寄宿的现象。一些校舍非常简陋,老的危房还没有得到改造,新的危房又出现了,排危工作迫在眉睫。大部分农村校点配套设施设备严重不足,宿舍拥挤,食堂不够,厕所紧缺,实验仪器配给率低下等硬件设施都需要投入,需要进一步投入继续完善。

(二)经济落后,人口素质低制约了我县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提升。

国家实施“两免一补”后,农村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费用已得到缓解,但仍有大部分家庭不能让自己的孩子上高中和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形成了农村说的“孩子读书不成气难,孩子读书成气更难”的说法。由于我县贫困面大,中央和省级下拨的“两免一补”经费难以满足贫困地区的办学支出和贫困生多、面广量大的缺口,学校实行收费“一费制”后,给教育公用开支带来压力,办学经费紧张。由于贫困的原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家长对供孩子读书问题漠不关心,平时不注意和关心孩子的成长,顺其自然,甚至放任自流。有的家长让孩子上学仅仅只是为了完成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甚至部分家长连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含义也难以理解,这种情况在我县的苗族等一些少数民族群众中表现比较突出。

(三)教学点多,代课教师数量大,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由于我县教师缺口过大,现仍有代课教师553人,代课教师人数占教职工总数的8.09%,边远地区校点教师素质偏低,加上教学任务过重和社会活动频繁,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师资配置不尽合理影响了边远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提升,在教师配备中,素质好、有教学方法和能力的教师多数集中在城镇和条件较好的校点任教,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资不足,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这些最需要良好教育的地区难以留住好的教师,造成了老师不安心、家长不放心、学生不用心,师资配置形成城区超编,边远山区师资不足的反差。

(四)教育督导功能不健全。

教育督导和办学评估跟不上,学校自主办学成果的评估没有建立完整的指标体系,对办学成果缺少客观评价,不能及时向社会公布教育改革的成果。

六、加快**县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几点建议

针对制约我县民族基础教育提升的因素,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政府重视、政策倾斜、加大投入,把发展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作为最大的扶贫工程来抓。

虽然我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从整体上看,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仍然比较薄弱。造成这种落后状况有其客观的原因,但也和我们长期以来对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认识程度不够有一定关系。建议上级党委政府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作为当前最大的扶贫工程来抓,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完善义务教育的投入机制,明确各级政府的责、权、利划分,保证和加大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尤其在农村实行“一费制”以后,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更应该强化政府在公用经费投入上的责任,不断加大政府主导和统筹的力度。落实和完善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优惠政策,争取更多国家政策支持。我县经济落后,财困民贫,要在经费投入、资金安排、人力调配等方面始终坚持向民族地区倾斜的政策,探索因时因地制宜的创新发展模式,并给予政策上的有力支持。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提高入学率,巩固好“普九”工作,使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能够优先适度超强发展。建议县政府积极向上级反映情况,争取国家财政投入,改善当前校舍拥挤、教学设备不全、师资不足和提高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入学率问题。

(二)坚持依法治教,强化执法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关于义务教育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是办好教育的依据,必须严格执行。建议把公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实行单列,直接划拨给教育职能部门,并确保逐年增长。对违法挤占、截留、挪用教育专项经费情节严重的单位、个人依法严肃处理。加强社会对义务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建立公示制度、举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发挥各级人大、政协和政府教育督导部门的作用,成立义务教育经费督查组,依法定期检查教育经费的划拨、使用情况,确保中小学公用经费的投入,抑制可能出现的侵占、克扣、挪用教育经费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建议加大对雇佣童工的企业等行业和接受义务教育的家长或监护人的查处力度,杜绝适龄少年外出动工,确保入学率。

(三)整合教师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教学质量。

建议设立教师培训专项资金,加大教师培训的投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引进和培养培养短缺学科教师,改善教师队伍学科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建议把城区的部分师资分流到边远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去任教和支教,缩短城乡师资差距,提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为了提高在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评定教师职称上,教育部门应适当增加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的教师中、高级职称的职数。应多培养地方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优秀教师队伍,能吃苦耐劳,乐于贡献,在边远民族地区能蹲得,教好书,改变边远地区教师紧缺问题。现在我县代课教师还有553人,其待遇非常低,并且其前途渺茫,建议上级教育部门应增加编制,列入财政预算,解决教师严重不足问题。同时重视好代课教师队伍工作,对部分优秀代课教师应降低门槛,把他吸收到教师队伍中来,因为他们已扎根在农村,是边远地区的一支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

(四)广泛动员社会应有力量,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

建议各级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单位和个人资助少数民族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就学和兴建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通过发行教育彩票等方式,募集资金,发展和扶持落后的民族地区义务教育。

第三篇:少数民族医学现状问卷调查表

少数民族医学现状问卷调查表

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收集更多的民间秘方、验方,收集更多的民间特色医疗技法,方便将后更好地向

同学们传授民间新、奇、特的医学方法,请同学们协助填写好以下问卷(打钩或填写),并交回给调查员,谢谢您的热情配合!

A1、您的性别是:男()女()

A2、您来自何处?

镇(村)

A3、您的民族是族

A4、您的专业是:()

1、临床医学

2、医学影像学

3、口腔医学

4、预防医学

5、药学

6、护理学

7、公共事业管理

8、英语

9、少数民族预科

10、医学检验

11、体育保健

A5、您对少数民族医学技法有了解吗:

1、学过或用过,非常了解()

2、见过别人使用,有一定了解()

3、听说过,没见过()

4、从未听说过,完全不了解()

A6、您见过的少数民族医学治疗手段有:(可多选)

1、中草药疗法()

2、刮痧疗法()

3、拔罐疗法()

4、针挑疗法()

5、灯火灸疗法()

6、药线点灸疗法()

7、放血疗法()

8、敷贴疗法()

9、耳穴疗法()

10、按摩疗法()

11、针灸疗法()

12、其它()

A7、您认为少数民族医药有疗效吗:

1、效果好()

2、有一定疗效()

3、没有疗效()

4、不清楚()

A8、您认为有必要学习、了解民族医学吗:

1、有必要()

2、没必要()

3、不清楚()

A9、您知道您家乡的用土方土法治病的医生吗:

1、不知道,从没听说过()

2、听别人说过,但没见过()

3、见过,但不认识()

4、比较了解,认识,他的名字是擅长治疗联系方法是

A10、您还知道哪些民间秘方、偏方?

A11、您还知道哪些民间特色治疗方法?

A12、您对我们学校的民族医药教学还有哪些建议?

右江民族医学院民族医学门诊部(详见背面)

右江民族医学院民族医学门诊部简介

右江民族医学院民族医学门诊部是右江民族医学院富有民族医药特色的重点建设专科,是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和广西壮医院挂靠单位,集民族医学医疗、教学、科研、培训于一体的重要临床门诊科室,年门诊量近万人,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60余篇,培训专科学员近3000人次,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门诊现有医护人员14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2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4人,硕士研究生4人,技术力量雄厚。门诊设有内科、普通外科、皮肤五官科、特色诊疗技法专科、中草药专科等特色专科,运用简单、方便、廉价、有效的壮医经筋疗法、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针挑疗法、壮医刺血疗法、耳穴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足部按摩疗法、埋线疗法、火针疗法、水针疗法、头针疗法、拔罐疗法、刮痧疗法、壮医药熨、壮药外洗等疗法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尤其是对颈肩腰腿痛、各种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失眠、面瘫、鼻炎、高血压病、胃肠道功能紊乱、胆结石、肾结石、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疲劳综合症、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皮肤病、小儿厌食症、中风后遗症等疑难病症有良好疗效。

门诊部名老民族医学专家介绍:

◆覃道光,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具有丰富的中西结合、民族医临床经验,擅长运用壮医药线点灸、壮医针挑、壮医刮(夹)痧、正骨推拿、针灸、中草药等特色方法治疗风湿病、偏头痛、颈椎病、肩周炎、骨折、腰腿痛、慢性胃肠炎、月经不调、不孕不育、阳痿早泻、痔疮、乳腺增生、高血压、半身不遂、痤疮、顽癣、慢性湿疹等疾病。

◆黄笑洁,中医副教授,中医副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擅长用中医中药方法治疗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尤其在妇科和儿科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刻见解,对于妇科乳腺增生、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阴道炎、不孕不育、子宫肌瘤、更年期综合征,儿科腮腺炎、麻疹水痘、肺炎咳嗽、小儿疳积、婴幼儿慢性腹泻、寄生虫病等有满意疗效。

◆覃必志,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香港国际传统医学研究会客座教授,从医50余年,擅长运用民族民间特色诊疗方法如正骨推拿、耳穴疗法、腕踝针疗法、壮医针挑刺血、穴位点按等治疗颈肩腰腿痛、椎盘突出症、乙肝、胃下垂、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疳积、骨质增生、骨髓炎、甲状腺肿大、癫痫、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面神经麻木、偏瘫、前列腺炎、阳痿、遗尿症、尿路结石、胆管结石等系统疾病。

地址:右江民族医学院大门右侧(百高斜对面)

开诊时间:每天8:30—19:30

电话:0776-2849532

第四篇: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郡县治,天下安”。内蒙古自治区**市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是全国唯一的达斡尔族自治旗,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少数民族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莫旗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是**市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内蒙古自治区和**市两级党委、政府坚持“以农牧民为本”,重点扶持欠发达农牧区,积极发挥

政策的主导性,充分调动旗市的主动性,突出优势产业,明确特色定位,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推动以莫旗为代表的农牧业旗县向多元型、创新型、特色型的发展目标迈进,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一、坚持政策主导,为欠发达地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欠发达地区要摆脱落后的局面,不能仅仅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必须充分发挥上级政策的主导性,利用好国家优惠政策、争取国家投入和外部援助,拉动经济快速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同时,结合国家产业布局和地区发展规划,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优化区域经济布局,通过一系列重大建设项目安排和合理积极的转移支付,逐步缩小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2005年启动“三少”民族危草房改造工程,累计投资1.37亿元,改造危草房5482栋。2008年组织18个厅局单位对莫旗进行重点帮扶,实施了一批农牧林水、教育卫生和城乡基础设施项目。2009年已落实帮扶资金5734万元。同时,积极发展民族经济,实施标准化养殖小区、草原围栏、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项目和“千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等扶贫工作,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条件不断改善,发展信心进一步增强。**市坚持统筹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努力为莫旗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把岭西煤炭资源向莫旗远程配置,2009年重点实施2×2.5万千瓦背压机组热电联产项目,加快推进2×3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报批立项,积极做好华润风能20万千瓦风电项目的前期工作。构建立体交通网络。组织申报阿—莫铁路项目,围绕尼尔基湖建立水上航线。调整**支线机场建设规划,将莫旗纳入规划范围,积极争取立项实施。2008年,加大公路建设力度,累计完成总投资2.7亿元,修路573公里。2009年,积极争取尼尔基至腾克公路项目、111线至李屯大桥公路工程、111线那吉屯至尼尔基镇升级一级公路项目,力争早日立项开工。

二、坚持发挥优势,为欠发达地区实现科学发展培育内在源泉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受资源、技术、市场、人才等制约,欠发达地区不能照搬沿海地区工业化发展模式,也不能在低水平、低层次上承接产业转移,更不能全面开花,四面出击。必须牢牢抓住主要矛盾,突出优势、发挥特色,围绕重点领域、核心产业,引入先进技术和工艺,努力培育区域品牌,使优势产业在地区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提高。莫旗拥有**面积最大的耕地资源和最丰富的水资源,长期以来,这两个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却没有实现优化配置。今后一个时期,**将支持莫旗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整合优势生产要素资源,切实改变“种植业靠天吃饭、过境水浪费流失”的不利局面。

(一)依托丰富的耕地资源,做好“土地”文章

莫旗拥有耕地面积669万亩,人均20亩,是全国人均1.4亩的14倍。要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必须作好“土地”这篇大文章。一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集中各级农业开发、以工代赈、水利基金、扶贫等各渠道的农田水利项目,整合资金,统一使用,连片实施,整体推进,切实改变水利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二是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进一步稳定豆、薯、米等传统粮食作物,巩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地位。大力发展菇娘、黄烟、中草药等特色经济作物,积极引进新型节水、抗旱品种。三是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走农牧结合型发展道路。继续保持“南乳北肉”的发展格局,加快种畜改良步伐,优化畜种结构,大力推行舍饲半舍饲养殖方式。四是加快土地有序流转,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成立精干高效的工作部门,积极探索推进大户经营、股份制经营、合作社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模式,促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二)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做好“水”文章

莫旗拥有大小河流56条,地表水资源总量144亿立方米,占**市水资源总量的60%,水能蕴藏量达66.6万千瓦。其中,尼尔基湖总库容86亿立方米,水面面积近510平方公里,是莫旗未来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一是加快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的战略性转变,适应水资源分布特点,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调整农牧林结构,积极发展节水型农牧林业。依托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大力发展北部山区节水农业、节水灌溉。重点抓好下游30万亩灌区工程审查立项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二是依托尼尔基湖丰富的水资源,积极发展多

元生态循环经济,大力发展湖区渔业经济和民俗生态旅游。进一步完善规划、包装项目,争取资金支持。积极发展湖区渔业经济,科学制定《尼尔基湖渔业发展规划》,防控源头污染,加强渔业管理,完善服务体系,成立专业化公司,建设渔业生产设施,适度发展湖中网箱养殖,打造绿色有机品牌,推进渔业产业化、集团化发展。三是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引入大型旅游

集团,着力构建民族民俗游、绿色生态游、环湖水上游、休闲度假游、冰雪达乡游的大旅游格局,建好中国达斡尔民族园,打造国内知名民俗生态旅游胜地。努力争取额尔和那日松蒙古部落景区二期开发项目落地建设,继续全面打造腾克霍日里绰罗达斡尔部落景区。积极做好大型旅游活动。全面筹划湖区野外冬钓活动,争取在2009年举办中国首届野外“冬钓节”。四是进一步保护现有林地资源,规划建设绿化隔离带和生态保护带。大力推进湖区上游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着力构建湖区源头优美和谐的生态屏障。

三、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发展的工作重心要向农畜产品加工业转变

农业是莫旗的优势主导产业。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农畜产品资源,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农畜产品加工业体系。18家规模以上企业中有9家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占企业总数的50%。一是坚持以内源型增长为主,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以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为核心的特色工业。大力引进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力做好大豆加工、畜禽加工及中药饮片等产业。继续支持华润雪花、草原清江、蒙鹅工贸、富达药业、京达米业等企业,打出品牌、做大规模。二是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推进集群化发展。发挥大豆资源优势,加快鑫豆都等企业的重组整合步伐。围绕华润雪花公司,积极引进麦芽厂,培育大麦种植基地,努力破解“有基地无企业、有企业无基地”的矛盾。

四、坚持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的产业格局要向多元型、外向型转变

产业结构单

一、相对封闭保守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缓慢的重要制约因素。欠发达地区要树立“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在强化地域分工、明确区域定位的基础上,突出地区民族特色,发挥多元文化优势,将欠发达地区的低成本优势和发达地区的资本、技术和市场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区域联动和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莫旗距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仅170公里,位于哈大齐2小时经济圈以内,是**对接黑龙江省的东大门。2008年招商引资37个项目,其中来自东三省25个项目,占全部项目的67%,资金占41%,资金额为39836万元。**市积极支持莫旗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强跨行政区域的产业合作,积极融入哈大齐工业走廊,整合生产要素,加强产业协作,构建全方位开放合作的新格局。在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抓好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同时,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紧密结合哈大齐工业走廊农牧业、绿色食品加工业、现代中药业等重点产业,主动对接、联合协作、共创品牌,建设生态型绿色产业开发基地,实现“借船出海”。继续支持大庆隆赫达集团番茄酱项目,落实原料基地建设。围绕粮食、石材、肉类等优势产品,积极引进商贸物流企业,主动对接黑龙江省邻近县市,建立商贸联系、打造合作平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民族之乡”、“歌舞之乡”的传统优势,大力发展以旅游为先导的第三产业。依托特有的民族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民俗特色文化,努力提升斡包节和昆米勒文化艺术节、民族风达乡情等文化旅游活动的知名度。努力扩大“曲棍球之乡”在全国的影响力,积极承办曲棍球、水上、冰上等体育赛事。

五、坚持夯实基础,把提高全民素质放在实现科学发展的优先位置

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增强劳动力就业能力,是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根本途径。**市全力支持莫旗实施“科教兴旗”战略,实施“全民素质提升行动”,确保教育优先发展,重点发展民族教育,巩固“两基”达标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围绕农、工、旅、贸多元产业格局,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人才储备。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推广农业科技大集等好经验、好做法。加大智力支持力度,选聘大中专毕业生和科技特派员,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提升农牧民素质,整合城乡党建、农牧、科技、教育、就业等各类资源,实施专业化、订单式培训。牵头组建“**百万农民创业先导团”,增强创业意识,传授创业经验,提升创业水平,强化技能培训,增强致富能力。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素质,在发达地区建立培训基地,提高理论修养,拓宽工作视野,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战斗堡垒。

第五篇:关于80后婚姻家庭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苏州市

调查内容:关于80后婚姻家庭现状的调查

调查方式:抽样调查

近年来,作为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主体,“80后”逐步步入婚姻,他们的婚姻家庭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近日,市妇联联合市政协社法委妇女组发布《苏州市“80后”婚姻家庭状况调研与对策建议》报告,以抽样调查的方式,对苏州市“80后”开展大规模抽样调查,分析和掌握苏州市“80后”的婚姻家庭现状。

该调查综合利用问卷调查,市妇联婚姻家庭信访案件抽样调查,以及法院调解、判决离婚案件抽样调查等三个不同渠道,对“80后”家庭状况、婚姻状况、婚姻家庭冲突及危机的原因等方面进行调查摸底、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80后婚姻家庭建设对策和建议。

“80后”结婚成本较高,房子是结婚的重要条件

结婚成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包括彩礼、婚庆和度蜜月的结婚花费;二是购买及装修住房。调查结果显示,“80后”的平均年收入在3万元至5万元,但结婚花费在5万至10万元的人最多,占33.80%,其次是3万至5万元的,占21.99%。2009年苏州市城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6万元。因此,与苏州市的人均收入和“80后”的人均收入相比而言,“80后”的结婚花费较高。

调查结果还显示,53.08%的“80后”婚前一年半已经购买住房;24.37%的“80后”婚后二年内购买住房;仅有22.55%的“80后”尚未购买住房,这其中只有10.02%租房居住,而其他的12.53%则有老宅或宅基地等居住。

晚婚成80后普遍选择 “闪婚”比例不到2成调查显示,“80后”从恋爱到结婚花费1至2年时间的人最多,占43.84%;其次,有30.82%的人从恋爱到结婚花费3至5年;恋爱3个月和1年就结婚的占1.37%和14.16%。因此,“闪婚”并非“80后”婚姻的主流,绝大部分“80后”对婚姻的选择还是比较慎重的。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就业年龄推后,结婚成本提高,结婚年龄一再推迟。调查结果显示,“80后”平均初婚年龄为24.82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25.03岁,女性平均初婚年龄24.28岁。

“80后”的婚姻危机提前,“七年之痒”变为“三年之痛”。

从调查结果来看,“80后”出现婚姻危机时的平均结婚年限为3年。其中,30.82%的婚姻危机出现婚后1年左右,这表明“闪离”的确是“80后”婚姻家庭危机中大量存在的现象。

80后婚姻家庭冲突三大原因:子女教育、家务分工、性格不和。

首先“80后”不放心“隔代教育”,子女的教育往往由夫妻自己来承担,但是夫妻之间就子女教育各有自己的理念,在达成一致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并由此带来家庭冲突和婚姻风险。

其次是因为“家务分配不公平”问题,占25.63%。“80后”,尤其是独生子女不喜欢做家务,新婚夫妇往往因为家务问题导致家庭冲突,甚至离婚。

“性格不和”占22.65%,即“80后”夫妻在分享兴趣爱好和共同参与社会活动方面存在一些不足,而他们的个性又较强,这容易陷入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对方是错的,并由此导致家庭冲突。

“80后”婚姻家庭冲突的四大困扰:住房、姻亲关系、子女抚养、家庭财务。

大部分“80后”家庭都要在婚前或婚后2年内购买住房,而目前的高房价给“80后”的婚姻家庭带来很大的压力。

姻亲关系问题,是个传统的婚姻家庭问题。“80后”刚刚进入婚姻家庭生活,大部分仍会和父母一起几年,这给个性较强的“80后”在处理家庭关系时增加了一份挑战。

子女抚养。绝大部分“80后”家庭都是双职工家庭,这使得他们尤其是女性面临工作和照料孩子的冲突和双重压力。进而,子女照料问题成为家庭冲突的一个来源。

家庭财务问题,“80后”经济相对独立,往往是夫妻共同管理家务收支,这需要双方在财务决策上为达成一致而进行较多的协商和磨合。

“80后”婚姻家庭产生危机的三大原因:家庭暴力、婚外情、同居关系。

家庭暴力是“80后”婚姻破裂的第一杀手。50%的婚姻家庭问题信访案件中,来访者遭受家庭暴力,其中绝大部分是身体暴力。调查结果显示,报告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中,30%是高中文化水平,31.25%是大学及以上文化水平。此外,30%以上出现家庭暴力的婚姻在来访中提出离婚或进行离婚咨询,而大部分人仍选择停留在目前的婚姻关系中。

婚外情是“80后”产生婚姻危机的主要原因。从问题婚姻家庭信访和离婚案件调查显现,24%的婚姻家庭问题信访案件中,来访者遭受婚外情给家庭带来的困扰。

此外,婚外情问题往往还会和家庭暴力以及遗弃问题交织在一起。调查结果显示,一些女性在发现配偶有婚外情后遭受身体虐待,甚至遭受胁迫离婚。一些女性则发现配偶断绝对家庭的经济支持,使得女性和孩子的生活变得困窘,而不得不向妇联寻求权益保护。

同居关系对“80后”女性弱势群体危害极大。调查结果显示,90%的同居信访者是由于怀孕或生育后被男方遗弃。这表明,在同居关系中,有10%的案件男方是已婚的并没有考虑他们的未来。

在同居信访案件中,70%的女性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30%的女性无业,绝大部分女性都来自较低的社会阶层,女性对同居男方存在经济依赖问题。同居造成怀孕或生育后被遗弃和女性社会阶层低交织在一起,这部分被遗弃的女性和孩子给未来婚姻家庭生活带来危机。

下载关于望谟县少数民族婚姻家庭现状的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望谟县少数民族婚姻家庭现状的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安徽省民族工作条例》第三章明确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第十七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企业,享受国家和省规定的税收、信贷、行政事业收费等方......

    阿荣旗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阿荣旗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杨兴猛 2005年1月21日至2月20日我利用寒假时间对阿荣旗十个少数民族村(即音河乡的富吉、音河、维古奇,得力其尔马河猎民村,查巴奇乡的民族......

    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现状和困境

    赣州市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现状和困境 摘要:赣州市十分注重民族地区文化设施与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采取政策上倾斜、技术上指导、资金和物资上重点投放等有效措施建设少数民族......

    特岗教师在望谟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现状问卷调查

    特岗教师在望谟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现状问卷调查 尊敬的老师: 您好! 为了解特岗教师在我县少数民族地区工作情况,我们设计了这份问卷,结果仅作调查研究报告之用,答案没有对错之分,不......

    婚姻家庭案件调研报告

    婚姻家庭案件调研报告范文 婚姻家庭案件调研报告范文 内容提要: 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家庭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缩影,婚姻家庭案件的妥善处理有利于有利于人们日......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对策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对策 兴文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董茂成 兴文县是宜宾市散杂居少数民族重点县之一,以世居的苗族为主,有苗、羌、回、彝、藏、满等17个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农村社区治安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少数民族农村社区治安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少数民族农村社区治安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摘 要 本文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出发,从规范、信任、网络三......

    关于兰州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兰州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状的调查报告 lzzx.lanzhou.cn 2012-07-16 14:46 近些年来,我市逐渐成为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重要流入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我市后,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