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年山东省课程整合研讨暨晏婴小学现场观摩会议体会(精选)
2016年山东省课程整合研讨暨晏婴小学现场观摩会议体会
起初听闻要我去参加此次会议,我的心里很不情愿。原因有二:一是我看了看报名表,里面的课堂观摩内容只有一节英语课;二是我不想把课落下,而是想在学校上课,尽快结束本学期的课程,好早早进入复习,也让学生收收心。既然拗不过去,我也就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参加此次活动了。
12月4日下午,我们一行5人到了临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参观的深入,我原有的情绪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时时惊叹和阵阵沉思。1.尊重差异,让每一个生命绽放精彩。
跟我们学校前几年进行的兴趣小组活动有很多相似,整个科技楼内有科技类,体育类,技能类,学科类,艺术类,乡土类等各类特色课程,多彩的学校课程为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实践、成长的空间。为了让师生能够“放慢脚步,享受教育”,让学校课程不匆忙,不急躁,每个周四的下午二三节课,是孩子们向往的“精彩90分钟”。为了营造“我爱我家”的学习氛围,执教教师与学生一起为自己的工作室起“个性班名”,并用彩绘的方式设计,挂在活动室门外的墙壁上。通过与教师和班级孩子们交流,我们知道了,学生们在活动中点燃了兴趣,培养了能力,学到了知识,能聚了智慧。一些孩子在学习上找不到自信,但是在舞蹈,唱歌,书法,科技等方面显示出浓厚的兴趣,真的像引领老师说的那样:尊重差异,让每一个生命绽放精彩。
2.不断探索,打造课堂整合教学模式。
在参观后,我们又听了一节观摩课。纵观整节课,边老师在布置每次的作业任务时,都在课件上写清楚任务要求,并且温馨提示:全组共成长,集体讨论探究,任意点名,不要让任何一个雏鹰掉队的。还有一点让我感受深刻:纪老师的多媒体操作非常娴熟,在课件,白板和投影之间熟练转换,学生说,她来排,手指刷刷的动着,就像现场作画一样。我当时就想,如果是我,我会怎么样?
说实话,对于PPT课件我还能自己制作,运用起来也顺手。可是对于班班通的白板,我就不是很熟练了。一来英语课时间紧,能播放光盘就足够,白板上课很少用;二来越不用就越生疏,偶尔想起来要用了,却想不起来该如何在课件和白板之间熟练转换,索性就不用了。这方面是我要努力改正并坚决做好的。总之在听评课的过程中,我丝毫没有原来的那种浪费时间学不到东西的想法,而是觉得不虚此行。
在听的过程中,我的内心感到震撼,一次次接受着洗礼,进行着反思。1.多读书。
有文化才有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灵气。想要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读书时一个重要途径。我发现教师们在介绍经验的时候,无一例外都谈到了读书。读《给教师的建议》读《新教育之梦》读《做最好的教师》读刊物,读杂志,上网搜集资料等等„„。我觉得自己还算是一个比较喜欢读书之人,每天都能拿出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可是和这些“高手”相比,不免自行惭愧。我爱读的是散文,小说,励志情感类文章,专业理论书籍不是很喜欢看。而要做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就要博览群书,勤耕不辍。2.勤反思
波斯纳有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教学经验+教学反思=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最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反思,认真总结,积累教学中的所得,所思,所惑,不断拓宽视野,才能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我们学校从早就很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从一开始的教后小结,到专门的教改随笔,教学案例,教育故事„„都在用不同的方式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专业成长,我也要以此为契机,向优秀教师学习,逐步成为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
第二篇:山东省小学习作教学优秀成果观摩研讨会议学习体会
别样的精彩
——山东省小学习作教学优秀成果观摩研讨会议学习体会
诸城林家村小学 郭娟
2013年4月18日,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在诸城实验小学主办了山东省小学习作教学优秀成果观摩研讨会,感谢学校领导给我机会参加了此次学习,专家报告、成果介绍、经验交流、学校参观,让我享受了一次丰盛的精神大餐,带来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内心深觉这次不虚此行,受益颇丰。现将此次学习总结汇报如下:
一.专家报告闪耀智慧
今天的报告,陶继新老先生从“近道习作,开启幸福之门”为我们讲述习作之道。他从“谈玄论道”、“离经叛道”、“以术思道”、“以质求道”、“入道审美”五个方面来阐述。其中,“入道审美”中,陶老先生用心灵定位为我们讲述了“忙碌而心灵释然”的畅快。当下时代,人们都在忙碌中失去了心中的那份安静和享受,太过功利的束缚让人们早已迷失自己本有的超然,而唯有心不忙、心不乱方能敞开心扉,感受自然的和谐,生活的自由。陶老先生指出:不着急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在写作方面,他指出写作之道即游刃有余于写作境界中的生命规则。疏离经典、心灵浮躁、语言雕琢、内容虚假、生活贫乏都违背了写作之道。标题是内容的浓缩,要起一个引人注目又紧扣文章内容的标题,如《刻者惨淡经营,笔者织锦成文》、《真法不落实相》等。语言要自然化,从容述说,不可过于修饰雕琢,失去自然本真。内容要具有特殊性、思辨性,要有感情的投入,文字才会生动。陶老师对于大师的解读,如《到儒家文化里寻找人生的幸福—著名人文学者赵玲玲访谈》等,无一不体现着思想的深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入道的前提要博学,而且知道如何才能博学。只要心灵安定,在办公室、家里、飞机、火车或轮船上都可以读书和写作。生命中的磨难都是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是写作的独特素材。与天地相似,故不违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陶老师在写作时非常注重内在的和谐,早睡早起,坚持锻炼身体,生活很有规律性,才有清醒的头脑写作。
“道”的大门一直敞开着,但需要我们自己迈进去。陶老师的报告恰似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近“道”之路。人生境界,游艺审美。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听陶老先生讲课,是一种享受。听陶老先生论道,是一种淡然。解读大师智慧,让我们思想深邃。到儒家文化里寻找人生的幸福,形成自己的教学之道、生活之道,亦非难事也!
二.成果介绍精彩纷呈
李洪芹老师的“读·思·议·说”四步习作教学法,声情并茂地“读”,聚精会神地“思”,七嘴八舌地“议”,畅所欲言地“说”,消除学生作文时的焦虑,解决学生“没得写、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最终让学生达到“出口成章,落笔成文”的目的。为了保障“读·思·议·说”四步习作教学法顺利实施,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注重过程的训练,把学生引向生活,引向阅读,引向教材。
纪永梅老师的“整合·梯度·序列”习作体系构建之实践探究,三次实践领悟到“读写真谛”:连词成(句)段,放飞想象;重组教材,读写互补;整本书阅读,形成读写课程。四大策略实现“序列构建”:整合习作目标,让目标形成序列;整合习作内容,让内容形成序列;设计训练梯度,让训练体现层次;强化阅读支撑,让阅读有序开展。五项原则,确保了习作成效:目标设计要灵活,内容设置要系统,习作要求要合理,读写结合要紧密,实际教学要创新。
孙传红老师主题习作的研究与实践,开发主题习作的课程,让学生“有米可炊”,从低年级道高年级开发了几个序列主题:走进生活、校园记事、活动开路、学会感恩、与书为友、感悟生命、毕业前夕。开设主题习作指导课,让学生学会观察、想象、表达,让学生“有法可依”。
三位老师的习作教学都各成体系,但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妙笔生奇花,佳作放异彩”,解答了我们在习作教学中的一些困惑。每位老师的体系中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有助于我们完善自己的习作教学,方法上更科学多样,让每位学生都乐于习作。
三.经验交流含英咀华
密州路学校徐俭堂校长作了《踏着“读思议说”旋律共舞》的经验交流,主要讲了李洪芹老师的“读·思·议·说”四步习作教学法的研究探索,借助“读·思·议·说”教学法实现三个目标:举办“读书节”,实施“风华少年”评选活动,实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目标;落实海量阅读计划,实现“读书破万卷”的目标;落实“晨诵、午读、暮省”,实现“营造书香校园”的目标。借助“读·思·议·说”四步习作教学法,鼓励学生在阅读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并在其他同学的交流议论中完善和修正自己的文章立意、材料选择、写作方法,最后通过课堂口述作文,展现学生思、议的结果,把习作课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机会让给学生,还学生习作自主权。借助“读·思·议·说”四步习作教学法,把说“钉”在课堂上。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对说的目标、内容、形式等提出不同的要求。低年级段是仿说:也就是复述大意、简单讲述,主要是培养学生说话的自信心。中年级阶段是真说:也就是简要转述、清楚明白的讲述、说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三思而后行”的习惯。高年级段是演说:也就是充满激情、富有勇气、目标明确、感情真挚,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对问题能进行深入的思考,敢说、能说、会说。
实验小学校长徐淑萍作了《“读写结合,知行合一”实现习作教学整体着陆》的经验报告,针对学生积累的素材不会学以致用,作文千篇一律,没有真情实感等问题,实施了以下策略:一是转变传统观念,尊重童心,让学生言之有“真”。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写出真实的自己。真实并不等于“真善美”,但是说真话,是最基础的作文之美,最真实的人性之美,“真实的缺陷远胜于完美的伪圣”。二是改变阅读教学,读写结合,让学生言之有“法”。创立了“单元主题系列化教学法”,完善了“语文三级课程资源整合教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整合式”语文主题教学法,让阅读和习作有机结合。如:预习过关课要写出课文主要内容,作简要批注,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感悟能力;字词读写课上要连词成段,;课文品读课上要片断练习,拓展阅读课上摘抄或写读后感;主题习作课上紧扣单元主题,学习和借鉴课文的表达方法练习写作;综合实践课上组织相关语文实践活动,可写活动过程和感受。六种课型,大量读写贯穿始终。三是风度学生积累,感受体验,让学生言之有“物”。利用图书馆、班级图书角等图书资源,实现时时读、集中读、课前读、亲子阅读等方式,积累语言。完善课程体系,自主编写校本教材,成立学生社团,多彩的学校生活,拓宽了写作背景,提供了丰富素材,丰富了学生体验。四是搭建展示平台,发表习作,让学生言之有“的”。学校给学生提供多种平台,有班级主题帖、班级报刊、校刊、校外刊物等。五是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序列,让作文教学有本可依。寻找读写结合规律,整理教材中的读写训练点,整理写作序列,开发校本课程,打磨了练笔课、主题习作指导课、习作赏评课三类课型。
文化路小学王洪珍校长作了《源于童年的诗性智慧—儿童诗教育的追梦之旅》经验交流,在“儿童是天生的诗人”等理念的鼓舞下,文化路小学的师生、家长踏上了作诗的追梦之旅。晨诵诗歌,选择金子美玲、泰戈尔、纪伯伦、狄金森、顾城、谢尔等人的经典诗歌,制成课件,指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此外,精选薛瑞萍的《日有所诵》六册,每年一册,日日诵记。午读童书,孩子可以在规定时间去图书馆借书,班主任也可以为孩子集体借书,支持学生把家中的书带到学校传阅。暮省写绘,下午放学前二十分钟举行暮省活动,孩子们可以写儿童诗,提倡学生为自己的童诗配插图,成为写绘作品。每个班级都有童诗集。每学期组织语文老师上童诗教学研究课:每天从语文课中拿出五分钟时间,有计划进行童诗教学,把课文改写成诗或续写诗,将课本上的古诗改写成儿童诗。每两周拿出一节语文课,进行专门的童诗欣赏、写作教学。普及训练方法,可以是图画联想、可以是实物联想,可以是材料或话题联想,想象成诗。学习诗意表达,简洁而隐晦,简单却深刻。不提倡凭空造诗和写古体诗。“一个活动一首诗”,活动是童诗创作的主要素材,如升旗诗、入队诗、风筝诗等,学校也会开展各种诗歌比赛。童诗的教学起源于作诗,成功于做人。以童诗为起点,开展了系列童诗育人活动,把写诗和做人结合起来。
三位校长的介绍,都把自己学校的特色展示了出来,并把开展特色的过程进行了条理而比较细致的说明。无论是“读·思·议·说”四步习作教学法,还是“读写结合”教学,抑或是儿童诗教育,每一项中都包含了大量真知和实践,满满的都是经验。我们从这些经验中掘取一二,都会成为宝贵的教学财富。
四.学校参观叹为观止
十八日下午参观的是实验小学。来到实验小学,灵动的小小讲解员为每位参观者呈现了精彩的校园文化讲解。“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定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文化”、“网络文化”六大文化主题构成了学校的教育特色。每种文化如同树干,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开出了硕果累累的春天。因此,校园的每个角落,几乎都用“知识树”的结构图诠释着学校的教育理念,形成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当然,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最吸引我的还是学校的“少年书画院”。进入教学楼二楼,整个大厅用学生作品构成了一个大型书画院。学校校本课程、课程执行手册、年级书香特色、班级主题贴、班级班刊等学生作品都装订成册,记录了学生的快乐和成长。几百册作品集将一个学校的贴心教育载入历史。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成就了一个学校的发展,更激发了一个学生参与学习的乐趣。
在少年书画院的参观中,我发现了几个教育细节: 细节一:更新作文本。当很多学校继续沿用最普通的黄色薄皮作文本时,诸城实小人早以用大硬皮习作本来留下笔墨了。高品质的作文本像一本本大书排放在展示台上。翻开里页,学生习作篇篇字迹工整,教师批阅篇篇句句斟酌,有的学生甚至还配上了“自制知识树”。这样的作品才能称谓书,才能被学生乐于书写、用心珍藏。
我觉得最值得学习的是学生的美文剪报本和作文报。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大的作文本作为美文剪报本,把报刊杂志中好的文章剪下来贴到本子上,作为写作素材的积累。学生用四开的图画纸制作作文报,作文报上图文并茂,可以写自己的作文,也可以抄写别人的佳作,还可以写习作的方法、技巧,好词佳句、名言警句等等都可以写如作文报中。不管是剪报本还是作文报,都让阅读和习作变成一件有趣而生动的事情。
细节二:校本教材配执行手册。
实小有丰富的校本课程,《主题习作课程》、《美丽数学课程》、《快乐英语课程》、《美术课程》、《师爱课程》、《文明教育课程》等等,这些课程从结构框架到内容安排都做到了具体细致。而如何将这些课程认真落实,诸城实小的教师们又为每种课程配备了执行手册,这样的执行手册为每位教师上好校本课程提供了依据和帮助。这是多么人文的教育智慧!
细节三:班刊创办展班级风采。
班级是见证学生成长奇迹的地方。学校是大家,班级是小家。唯小家争奇斗艳,大家方姹紫嫣红。班刊中记录了每个学生的成长故事,班级的精彩瞬间,家长的教育智慧,这是学生、家长、教师可以共同诉说心声的地方。大家把心放到这里,用笔绘制情感蓝图,共创属于自己的营养盛宴。
此外,教师下水文、班级佳作集锦、班级诗集等等,各种形式的资料让人眼花缭乱,实验小学的特色不得不让人叹服。翻看了那么多学生的资料,还有一大感触便是几乎每一个学生的书写都是那么认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书写不仅认真,字体也非常漂亮。我想,这与学校每周都有专门的写字课是分不开的吧。
一个小时的参观,真有些匆忙。做不到深入研究,但是却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次外出学习,值得汲取和借鉴的东西实在太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只有朝着卓越和优秀而努力,才会不断取得进步!
第三篇:2016参加小学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体会
2016参加小学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体会 参加小学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体会
9月26日至28日,xx市小学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梅列区第二实验小学举行,由十二县市和两所市直属校选送的14节阅读课参加本次评选活动。本次活动呈现出如下亮点:
一、参赛选手素质较高,无论是久经沙场、挥洒自如的骨干教师,还是初出茅庐、教风清新的年轻老师,都能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教学目标值得商榷),精心设计教学预案,立足学生阅读本位,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但这似乎还不够)。阅读教学中读的形式更加丰富,除了朗读以外,默读、略读、浏览、快速读等各种读书形式都进入课堂(但老师更多关注的还是朗读指导,对其他几种读的能力只见布置,未见指导)。在课前不能进班熟悉学生的情况下,他们大多能在课前10分钟的交流时间里较快熟悉学情,调动学习气氛,不少课堂都能体现出学生由“冷”到“热”的过程,学生刚开始不爱发言,思路没有打开,后来随着课堂教学的进程,学生的学习潜能被不断激发,渐渐融入课堂,大胆发表见解,且发言、朗读的质量也有明显提高。
二、阅读教学有新的突破。一些课堂呈现出了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的转变,以课文为例子教学语文的知识和技能的意识有所增强。如《祖父的园子》《我最好的老师》等,既关注了课文表达的内容,同时也关注到其表达的形式。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孟令全老师指出:“阅读教学中,对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研究得比较多;对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形式研究得比较少。这不能不说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失衡。只讲内容,不讲形式或讲得极少,是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十分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语言阅读教学,如果只局限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是不完整的教学,最多只能说完成了教学的一半。只有把理解内容和形式有机统一结合起来,才能说走完了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这样的过程是由语文教学的本身特点所决定的,否则就不是语文的阅读教学。”这应该成为我们当前阅读教学改革的一个指导思想和努力方向。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课时目标不明,虽然是上第一课时,但大多数的课堂呈现却是基本上囊括了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比较突出的是六上《只有一个地球》的第一课时其实已经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老师在结课时交代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讨论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地球?”已经脱离语文学科的本位。大概是老师们总想在第一课时尽可能展示其引导学生阅读理解的精彩部分,所以才在第一课时大包大揽,但第一课时的教学有其既定的目标,如字词教学、初读感知、了解大意、理清脉络等,再把第二课时的大量阅读理解挤进来,难免贪多嚼不烂,好几节课都出现前面教学的生字在后面又出现读错的现象,如:“引吭大叫”“净角”“大模大样”“瀑布”“磨坊”等,说明读准字音这关未过。四上〈白鹅〉与三上〈风筝〉理解课文都是三个部分内容,在第一课时既定教学任务这么重的情况下,还学完了两个部分内容(〈白鹅〉的叫声、步态,〈风筝〉的做风筝、放风筝),只留下一个部分内容在第二课时学习(〈白鹅〉的吃相,〈风筝〉的找风筝),这样是不是会头重脚轻了?课时划分比较恰当的是六上〈老人与海鸥〉,在了解大意、理清文脉后,学习第一部分“老人爱海鸥”,将第二部分“海鸥送老人”安排到第二课时学习,这样第一部分就能学得比较充分些。
二是学段目标不明。四上〈白鹅〉用了14分钟学习生字新词,有无必要?四年级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在字词教学中老师可以更加放手一些,这样就不会导致后来学生两次读书时间不足,有点匆匆走过场。又如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但是大多数老师都只关注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忽视了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还有一点缺憾:老师自身的语文素养不高、语文意识不浓、语感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多数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不太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对于学生在回答问题或谈感受时出现的表达不清或表达困难等问题,不能予以及时帮助和指导,甚至对于有明显语病的表达也轻易放过,如一个学生评价老师的朗读“又大声又响亮”,还有一个学生说“我们激烈地喊叫着:风筝飞得再高一点”,老师都没有注意。其实这些不都是最好的修改病句的范例吗?可惜老师错过了一个规范语言表达的机会。学生在发表见解时,不仅关注其思想内容,也要关注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语文老师不同于其他学科老师的特有的教学任务,我们责无旁贷。二是个别老师自己的语言也不够规范,如“长长的瀑布”“这样长的瀑布让你想到什么”用“长长”来形容“瀑布”不妥。三是出现知识性的错误,如老师说“读古诗是有节奏的,如果你喜欢哪个字,还可以把这个字读得重一点,拖得长一些。”古诗诵读的音长是由学生喜不喜欢来决定的吗?老师缺少相应的专业知识,在指导朗读时很想给学生方法,却只能在“大声、有感情地读”中绕来绕去,无法提升。四是有一个老师把“贾平凹wā”读成了“āo”。一点思考:阅读教学还有没有别的招?
本次阅读教学不管是第一课时还是第二课时,不管是第二学段还是第三学段,老师们都是两招打天下,一是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词句谈体会,二是创设一些情境,引领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朗读。不是说这两种教学手段不好,但是学生如果年复一年,一节课接一节课都是这样上的,他们会不会厌倦?另一方面,关于找词句谈体会,学生都没有困难,他们都能准确找到相关的语句,而且他们谈的感受也似乎都受到了肯定,如果一节课光让学生交流他们已知已会的东西,我们的阅读教学还有何意义呢?如何在他们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提升呢?老师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哪里呢?有些茫然。在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提升学生语文能力方面,我们语文老师还有没有别的招呢?值得思考。5
第四篇:观摩_山东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_体会
观摩“山东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体会
五年级数学组
史小敏
10月18日-2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泰安举行的“山东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的听课活动,由各地市优秀数学教师展示的19节数学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从这一节节生动、精彩的课堂中领略了优秀教师的风采。他们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很好的反映了新课改的精神。
每位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深入透彻,教法灵活多样,在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方面着实可见教学功底;多媒体运用的适时恰当,较好的扩充教学的信息量,发挥了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这些都使我对自己所教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以下几方面具体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扎实的教学功底。我感受最深的是选手们基本功都很扎实,组织驾驭课堂的能力都很强,理论水平很高,每一位教师的课都是实实在在的,不像以前的课堂追求花样,华而不实,教师完全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设计教学。
2.重情境的创设。19节课都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每堂课都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看似无心,实则有意,学生在较为亲切自然的情境中学习,兴趣很浓。如济南大明湖小学李娜老师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以全运会为主线穿插,日照新营小学程敏老师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以第十六届亚运会为主线。这些情境的创设既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教学内容提供了数据素材,还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比的认识》、则创设了把杨老师和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董浩叔叔比引入,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学习热情;济宁柳行小学赵娜老师的《确定位置》、以玉树地震为主线,等等。这些情境都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鲜活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既有效也具有合理性。
3.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数学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学生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这些课都提供了大量自主学习的素材,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例如:老师们在讲《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知。
通过这次听课与评课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的完善与培养。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管是哪节课,老师都要做到面向全体,尊重差异;主动参与,体验成功,成功是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情感体验。成功是学生的权利,帮助学生成功是教师的义务。
2.明确教师角色的定位。新课标把教师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对教师“主导作用”的补充和发展。这19节课教师都是组织群体中平等的一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谁还想来试一试”„„这样的话几乎每节课都有。而在教材的应用上,教师所设的问题都从实际提出,而概念都从实际引入,并在小组活动中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改善学习方法,自主探索,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指导意义的“再创造”的过程,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或知识经验学习过程,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探索未知。其实,自主探索是否是数学学习的唯一方式呢?我认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也是必需的。这两种学习方式各有特点及公用,两者不可偏颇,相互补充,才能达到有效学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该“放”就“放”,该“收”就“收”。
4.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发表想法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往往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中获得的,在整个过程中有时还非常具有创造性。重视学生的这一学习过程,不仅使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得到培养,创新的意识也得到了发展。
这次听课学习活动虽然是短暂的,但是,对于我今后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的影响将是长远的。我将去糟取精,将这次所学应用于以后自己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去,努力做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第五篇:参加“目标导引教学”现场授课观摩研讨活动体会
参加“目标导引教学”现场授课观摩研讨活动的体会
买力克木
2014年12月19日,第十三师教研室在三楼考务室红星二场学校举行了“目标导引教学”现场授课观摩研讨活动。
为了让老师们有更明确的教学实践方法和措施,第十三师教研室安排了“目标导引教学”现场授课,我听了两节数学课,参加了评课。研讨活动由第十三市教研室谭主任主持,谭主任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这次活动的目的和程序,然后听课,评课。我参加这次活动体会很深。“
一、基于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二、基于目标、设计评价方案”,“
三、目标导引,评价与教学有机融合”。我觉得“这种备课形式,刚起步时会显得繁琐,但这样以目标为中心的备课分析很到位,非常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而且实践多了、熟练度高了,备课效果比传统方法更明显。”谭主任说,虽然一开始实践“目标导引教学”时感觉上略微有些迷茫,但一段时间后,再回过头来总结一下,思路还是清晰了许多。
“目标导引教学”要求我们每位教师:提高教师钻研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用活教材等方面的能力。改进教学目标的叙写方式,教学目标要体现以学生的学法为主,教学目标的描述要具有可操作、可检测和可落实的功能。教学活动设计能紧绕教学目标进行,凸显出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目标性和针对性,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境界。
我们在制定数学目标和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注意:
1、要善于从单元目标中分割课时目标。每一节课的课时目标的拟订必须放到单元目标甚至学段目标中加以考虑,要从单元目标中加以合理分割,并进一步把课时目标分割成为每个环节目标,从目标达成的角度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思考。
2、教学目标的内容要具体。课时教学目标在内容的表述上不仅要落实到具体的知识点,而且对知识、技能掌握和能力、情感、态度发展的水平层次都要作出具体而明确的规定。使人一看就知道在本课时教学中学生要掌握哪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着重发展哪些能力,从哪些方面去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
3、教学目标的描述要可操作。一堂课要达到哪些目标以及怎样去实现目标,一般来说从课时教学目标本身的表述中即可找到答案。我们制定教学目标时尽量不要使用如“掌握、理解、认识”等难以界定和操作的词语,而选用必要的行为动词来描述。附“课标引领下的行为动词作参考”:
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回忆、选出、识别等。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区别、提供、预测、检索、整理等。
应用——设计、辩护、质疑、计算、解决、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求出等。
模仿———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类推、扩展等。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安装、尝试等。迁移——联系、转换、推导、灵活运用、触类旁通等。经历(感受)——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反映(认同)——认可、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摒弃等。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
4、教学活动设计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制定了较完善的教学目标,并不意味着授课的成功,我们要清楚认识到教学活动过程是落实和检测教学目标的重要过程,只有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活动才具有针对性,才是“活”的。
5、教学活动设计要让学生在最佳途径和最短时间内达到教学目标。要坚信数学课堂也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真理,所以我们要常思考某个教学活动是不是最佳的方案,是不是能在省时的原则上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