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点燃智慧
点燃智慧的火光
放飞五彩的风筝
—— 谈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对课文内容进行指导再造想象,启迪创造想象,以拓宽和变通思维来升华学生的创新行为。这种创新来源于学生思维的灵活与发散,它不仅仅是拘泥于教材内容,而是“一触即发”、“异想天开”,让教材变得更加厚重、宽广,更加丰富多彩。
风靡一时的《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曾有句名言:“大脑不是一个等待被灌满的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语文课堂的形式与氛围将直接影响学生思维是否能自由发散。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能拓宽思路,自由思考,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的创造力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老师在课堂是不仅不能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而且必须千方百计地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不断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的点滴发现,像爱护幼苗一样培植他们的创新意识,要让学生明白:不“人云亦云”,追求新颖和与众不同才叫做优秀。
2、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创造思维能力表现在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的新与活。“新”就是要与众不同,在理解上有自己的见解,在表达上要有自己的语言;“活”就是要灵活机智,透出灵性,在理解、思考、表达时思路要宽,善于变换角度灵活地思考,要善于举一反三。在这种能力的培养上,就要求老师引导学生质疑,强化创新过程。要引导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
(1)假设质疑。以一点一疑在已有的结果上进行创意。如:《狐狸和乌鸦》一课中,乌鸦上了狐狸的当,吃了一堑。引导学生去想:如果不下次狐狸再骗乌鸦,乌鸦怎么做?如果狐狸又改变了策略呢?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明白分清真诚的赞美与虚假的恭维是多么重要。
(2)发散思维,以一点多疑进行发散思维。如在《大海的歌》结尾讲:大海正在唱一曲新歌。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说大海正在唱一曲新歌?“老歌”又是什么样子?后来有的学生甚至想到了油田泄露对海洋造成的污染,站在全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样,长期下来学生就会思维广阔,从多角度,多方面考虑问题。
(3)探究质疑。好奇是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以促使学生做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维和探索,继而提出探究质疑。如在学习古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诗中写道:“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屋万里船。”有学生质疑: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说明春天来了,为什么山上还有雪呢?他认为春与冬在这里矛盾了,却不迷信书本的权威,已经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创造想象能力也可视为一种思维发散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想象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则可以包括世界的一切,可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教学既要让学生多多阅读充满想象的神话、童话、科幻故事,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特别是鼓励展开异想天开的想象,这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3、培养、完善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创造性人格主要是指要保持一种追求创新的状态、执着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具体到语文课堂上,则要求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创造能力,要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的思维,及时给予鼓励。
发散思维,需要作为引导者的老师起到一个“导火索”的作用,从而引发学生智慧的火花。但思维的发散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知识和周围事物都有独到的见解,在课堂上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尽力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是轻松、快乐的,思维是自由的。和老师一起学习思考,能够无拘无束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大家共同讨论解决。第二、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多问学生一些“为什么?怎么样?”如《大海的歌》一课,讲到“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有如卫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但最终明白了那是各国的国旗,说明我们和许多国家有海上贸易往来,把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第三,要让学生有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一点要在课堂上做到会受到一定限制,可把要思考的问题留到课下完成,时间充裕,效果会更好。第四、要善于抓住学生智慧的火花。孩子们的思维在不受束缚的时候是充满灵动的,会有许多令人惊讶、令人欣喜的想法。此时,教师一定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赞赏,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热情,并且也是一种极大的动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通过自己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提出一种新颖的,他人所不曾思考的问题,并以此来认识事物,这就是一种创新精神。
发散思维不但要求学生提出问题,还允许他们从课文出发进行大胆的想象,但这种提问和想象不是那种天马行空的离谱,而要“万变不离其踪”,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有放有收,毫无尺寸与根据的思维发散也是不可取的。
孩子们的思维,就像三月的风筝,各式各样、五彩斑斓,在风中自由地飞翔,但是总有一根线牵着它,这根线是它翱翔蓝天的“安全线”,永远牵连着大地,否则它将随风而逝,或是跌落下来,而教师就是那放风筝的人,手中的线可以放得长些,再长些,但绝不能松开,这样才有飞满风筝的美丽天空。
放飞五彩的风筝
—— 谈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作者:贾青青
单位:洛阳市中信重机公司第一小学联系电话:(0379)64244565 邮政编码:471039
点燃智慧的火光
第二篇:点燃智慧放飞希望
点燃智慧放飞希望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临邑县德平中心小学鲍广智
俗话说的好:“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每读完一本书,就会多一份感想,多一份收获。今年有幸读了《教育激扬生命》一书。读完此书,感触颇深。本书作为《教育走向生本》的延续,洋洋洒洒三百多页,没有高深的教育理论,没有枯燥的统计数字,字里行间洋溢的是对千万教育同仁更新教育理念的期待,是对美好教育的愿景。读罢本书仍觉意犹未尽,不由地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多的感悟,对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
一、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学生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满足儿童的这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因此,生本教育的学生观体现为:
1、“一切为了学生”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体。生本教育的特征之一,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主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
2、“高度尊重学生”
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其关键是从内部和外部了解学生。从内部了解学生,是使我们认识学生可以被尊重的理由;从外部了解学生,是了解学生所处的位置,认识学生必须被尊重的原理。
生本教育认为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的天性是活动的、有创造性的,这种天性既是一种人类的生存逻辑,也可以从大自然为人提供的种种未确定性中找到信息。
3、“全面依靠学生”
生本教育的方法是全面依靠学生。要全面依靠学生其根本性的认识有三点:(1)资源论,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2)生态论,学生将在某种教育生态环境中蓬勃发展;(3)现状论,现今的学生状态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组织者。
1、教师应定位为“牧者”而不是“纤夫”
对于学生生命体,教师应是一个“牧者”,要有像牧者那样地率领生命的管理思想,牧者不去代替或包办羊群的吃食,而是把羊群带到水草丰盈之处,让它们自主地快活地吃草,这意味着既管理着羊群(当然也负着安全和保护之责),又尊重着羊群的独立的生命活动。如: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时,教师只要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积极、主动、快乐地学习氛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尝试,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相互交流、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真正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有的将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一份看做一个三角形,计
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后再算出整个圆的面积。有的将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将其拆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计算出圆的面积。最后都能推导出S=Πr²。自古华山一条道,条条道路通罗马。当然教师应及时发现,在“危难之际”显身手,及时点拨、引导,效果远远超过教师越俎代庖式的说教。
2、学生的美丽映衬着教师的美丽。
郭教授认为,“把教育的一切都归结到学生身上去”就是教师的价值表现。由于旧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格格不入,教育者把自己的价值和学生的价值割裂开来,我们才要强调,在教师的职业——教育范围内,教师的价值是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我们已经有了丰富的价值,而没有孤立的价值,学生的美丽映衬着教师的美丽。
3、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
“生本教育不是不要教师,而是要转变教师角色,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协助者’,主要工作必须靠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来完成”。生本教育主张“把作为教育者的所有的活动,都变成学生得以自学的辅导力量”,从教转变到促进儿童的学,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成为规划儿童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帮助儿童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组织儿童的学习生活”。“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像过去的观念那样是灌满一壶水。
读完《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作为一名教师,重新审视自己,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另外即使有了这些理念,落实在行动中却还有距
离。如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提出学习的主体与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在学生的活动中及时的、恰到好处的引导,如何使学生自由发展但同时又对我们产生信赖和依靠,从而使教学活动健康的、有效的进行。借鉴郭教授的教学理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我打算从以下两个方面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一、调整教学策略,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
首先,完善备课内容。《教育激扬生命》提出,课堂教学必须突出“以生为本”,即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苏联著名数学教学专家奥加涅相认为:“区别于传统的教学,现代教学的特点在于力求控制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每位教师在备课中都要充分地备学生,即备课时要充分地猜想学生对自己所创设的情景可能会有哪些想法,而针对每一种想法,教师应该如何处理等,都要有具体的方法、手段和策略。新世纪的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授之以渔”,而且还需要有调控自己的教学过程的反思能力,只有学会反思,才能调控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平等对话,因势利导。我们说学生的提问实际是向教师寻求帮助,如果教师能以恰当的方式回应学生的提问,对学生智力的发展、信心的提高、兴趣的激发、关系的融洽都有很大的作用。如:“谁明白这位同学的意思?”“谁想对他提出问题?”“你还想补充什么?”几句话,用其疑问其答,立刻化弊为利。善待孩子的提问,既培养学生互相尊重,倾听他人说话的良好学习品质,又培养学生善于思维的学习能力。
二、以学定教,给予学生探究的空间。
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的自我探索、体验和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而不是别人的给予,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凡是学生能说的、能通过研究得到的,教师就尽量少提示,甚至不说,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给予学生一片思索的天空,充分地相信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孩子们才能会学、善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不断地思索,力争在自己的课堂上和孩子一起实现生命的飞扬。
【读书体会】
点燃智慧放飞希望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作者单位: 德平中心小学
作者姓名:鲍广智
第三篇:碰撞智慧火花 点燃精彩课堂
碰撞智慧火花 点燃精彩课堂
——同课异构活动心得
我校(蒙阴一中),被选为山东省普通中小学“1751”改革创新工程高中片区。本学期1751工程中的高中片区的学校,举行了两次同课异构。第一次,3月22日在我校举行,我校与结对学校淄博实验中学化学和政治两个学科同课异构,每学科2位老师同课异构。我参加政治学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同课异构。第二次,4月26日在凤城中学4个学校(凤城中学、青岛二中、莱阳九中、五莲三中)4个学科(语文、数学、英语和物理)每学科3位老师的同课异构。我参加了语文学科《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同课异构,听了凤城中学、青岛二中、五莲三中的语文课。第14周,按照学校的安排地理学科在将校内自己举行同课异构活动。
同课异构的基本流程是,上课,说课,评课。上课教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设计,新颖的导课方式、激烈的小组讨论、思维与智慧的碰撞,从中受到的震撼与启发。再听一听执教人说课,说他们的教学目标如何确立、说他们的教学设想、说他们的得与失„„。资深课堂观察员的科学、严谨、全面一分为二的深刻点评,深化了认识。前者是不同的老师上同一节课,后者是不同老师来评同一节课。老师们教学设计的巧妙让我们惊叹,评课人的简洁准确的点评也体现对精彩课堂的执着追求。我们在脑海里渐渐清晰课应该这样。我们在智慧的碰撞中品味、思考,受益匪浅。各有各的精彩,不同地域之间不同水平的学校同课异构差别会很大,对我们的震撼和启发也越大。
通过参加这两次的同课异构活动,促进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中。也看到了我们的课堂和青岛二中、淄博实验中学、凤城中学等之间的差距。我感到课堂要注重教学设计,而且要不断去思考怎样设计更合理、更高效。特思考如下心得体会。
1.教学设计目标化
进行教学设计,先解读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关键是各个环节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不是把目标解读了堆在教学目标这一栏目里就完事了。教学策略、教学组织及教学评价都要紧扣目标,设计是扣住目标,设计完了,再检查评定是否真正贯彻了目标,再删减与目标关系不大,或不够有效的内容,使教学紧凑、简洁、高效。五莲三中的李老师这一点做的好。评课人对她的评价一个字“简”。即“简洁、简化、简明”。
2.教学设计生活化
教学设计要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教材中的知识点有时候,比较理性,不注重在生活中怎么用,或者也不怎么解释它可以用于生活中的那些方面,它是单纯的知识文本。而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指导生活,用于生活。书本的知识又是从日常生活中得来的。因此,我们在教书时,从生活的角度设计教学,还给知识鲜活,它最初源于生活,最终用于生活。在政治课中,淄博实验中学的彭老师这一点做得非常好。他选用马云创建淘宝网的经历,以材料的方式分阶段呈现各学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取其中蕴含的教材知识点,一步一步环环相扣,所有的结论都是学生得出的,不是老师强加的。一个案例贯穿始终。马云和淘宝网都是学生熟悉的,马云甚至是学生崇拜的风云人物,淘宝网是现在年轻人喜欢的购物方式,也是今天的高中生非常熟悉的,选这个案例最恰当不过了,非常吸引人。其中“量变与质变以及事物发展的曲折性的道理”用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3.教学设计生命化
叶澜教授说过:“学校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教师和学生不只是在教和学,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所以,应通过课堂让学生汲取成长的力量。淄博实验中学的彭老师通过马云的案例用马云的一句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这句话即点破了量变到质变的艰难,又透露出胜利的曙光,做事贵在坚持„„,对学习者的震撼会很大,学生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想起这句话,心里充满了力量,撼动了心灵促进了生命成长。青岛二中的杨老师,在执教《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把学生导向学习苏轼“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人生态度,面对挫折时,旷达的处世情怀,让人受益终生。
4.教学设计意识化
要有意识的进行教学设计,不要仅仅是在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的时候进行高效、流程化的教学设计。我们已经培训了很长时间了,新理念、新理论都不缺乏,现在到了我们行为方式改变的时候了。我们可以在上每一节课时都想一想,以前怎样上这一节的,今天可以怎样上,也引导全组思考我们还可以怎样上,怎样让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怎样震撼心灵、汲取怎样的成长力量。不断去设计、不断去完善,甚至自己和自己同课异构。让设计常态化。我在教《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第1课时的时候,思考怎样设计才能体现地理学科的精神、怎样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我变换方式,变罗列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为探究活动。让学生去思维去表达,活动题目为“给你一块土地,你最想种什么?”学生讨论分析。有一组学生回答“如果有水地势较平的话,就种小麦,如果是岭地就载果树”。你看他们开始对空间进行分析有什么条件,这样比我们引导他们罗列条件好多了。然后,再追问“为什么不种水稻而选择种小麦?”“我们这里既可以在桃树也可以载苹果树你选择载什么?实际载哪种果树多?”“你村子种什么多?”随着讨论的深入知识点全部解决。学习《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时,“给你资金你去创业,你最想建什么工厂?为什么?”学生在表达自我的同时,引导分析了工业区位因素,说不定他们今天愿望在未来真的能实现呢!学生也能形成空间分析区位选择的地理意识。
通过同课异构活动,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有意识地去设计课堂。
第四篇:用激情点燃,用智慧激励(班主任工作总结)
用激情点燃,用智慧激励
李吉麟
每每中考之后,我都会收到一些孩子或家长的信息。现摘其中两则如下:
学生(陈燕婷)手机短信:老师,虽然我有点怕您,但心里还是很庆幸能遇到您的。不管我们什么考试,您都会尽心尽力地陪我们。面临体育中考,我每天早上去跑步看到那个高大的身影,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因为我知道您在。同时我在坐位体前屈有问题,您又一遍一遍地教。面对五科联赛和中考,您又耐心地教我们如何去做。不仅如此,您还总是陪我们一起学习,给我们树立一个好榜样。说实话,遇到您之前,我并不知道学习是有方法的,只知道完成作业,之后我才明白完全弄懂一道题才是最重要的,您还教我们学会感恩。多谢初三有李老师的陪伴,我才能顺利地闯关。谢谢!谢谢!谢谢!
家长(学生:何希泓)微信信息:李老师,您好!谢谢您!您只当希泓一年的班主仼,可却是对孩子影响最重要的,您的专业水平,您的严慈,您的耐心,负责任的劲让孩子很佩服,也让我们家长倍感欣慰与放心,谢谢您!辛苦了!孩子非常幸运地遇见您,再次衷心的感谢!
每每中考之后,我常常会反思一个问题,这一届过去了,我给了孩子们什么?此时与孩子们在一起场景就会浮现于眼前,早练,早读,课堂、晚修,孩子们埋头苦学的身影,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孩子们害怕我抽鞭的情景等等。想想,觉得很欣慰,虽然我与孩子们在一起往往只有一年的时间,但我很快乐,也很幸福,我感恩有缘与这批孩子们在一起,且我可以很坦然地对自己说,与你们(学生)在一起的日子里我严谨的做过两件事:一是教会学生‚向上‛;二是教会学生‚向善‛。
一、我的带班模式
此导图里,包涵有我带班的:
1.教育理念:立德育人 励志求真 勤勉行知。智慧管理,构建和谐班级文化。
2.管理理念:以培训教育为中心,养成教育为核心,用爱心赢得学生、用竞争带动管理、让班级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3.管理策略:兵带兵、兵教兵、兵练(训)兵、兵督兵 兵管兵。4.管理措施:班委负责制、课代表负责制度、小组负责制。5.管理目标:习惯的养成,能力的提升、情感发展为目标。6.教学管理:协调学科教学、班级学习管理、个案成长管理。
(一)管理涵义:
管,是制度,是规纪,是规范。讲究一个“严”字。理,是道理,是理顺,是理清。讲究一个“和谐”。
(二)培养涵义:
培即培训教育,立德、励志、习惯、方法、能力等。“培”是教育的中心。养即养成教育,养德,养志,养学会生活,养学会学习等。“养”是核心教育。爱是理念,激励是武器,培育是手段。
(三)什么是兵教兵,兵带兵,兵练兵
什么是兵教兵,兵带兵,兵练兵。就是要让孩子学会教自己,学会指导自己,学会主动去理清会学和学会。
我一直的一个观点,我是一个班主任,也是一位编导,也是一名执行导演。而有时我却是一名演员,甚至我演的是配角。又有时我是一名观众和评论家。
二、我教了什么――让你(学生)‚向上‛
我的微信感言: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愿意为每一个孩子充当心灵的布道者。用教师的理性、铁血柔情、心智、勤心滋养那纯真的灵魂。
只要用爱心去面对,用爱心去求证,用爱去感染,用爱去消融,每一颗看似坚冰的心灵都可能融化成春水。
不知道所谓‚天赋‛是怎样的一种东西,我只知道,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美好的情感‚磁场‛,双手捧住一粒粒石子并虔心祈望它们成为钻石,相信那石子当真就生出了钻石的心。
◢‚早、勤、谨、实‛是你的习惯; 能‚静‛能‚思‛是你学习的修炼;
‚用习惯和智慧创造奇迹,用理想和信心换取动力‛是你的学习品质;
‚砺志厚笃行,求真勤耕耘‛ 是你学习的秘诀。
◢‚背负十字架的故事‛(班会励志哲理课)――我告诉了你: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背负着各种各样的十字架,在艰难前行。不要埋怨学习的繁重,我们一定能收获灵魂的深度!
◢‚魏书生谈学习方法‛‚董进宇老师告诉你怎么学好文理科‛(视频)――告诉了你:学贵有法,但学无定法。‚鱼‛只能解一时之谗,也别以为‚有了钓竿就有吃不完的鱼‛。‚渔‛(钓鱼的技巧)才是你所欲也。
◢‚邹越演讲视频――让生命充满爱(中学完整版视频)‛ ――告诉你:‚少年心事当拿云‛。‚孩子,读书不苦,不读书的人生才苦‛。
◢‚感人励志电影--鲁冰花‛ ――警告你:‚好读书时不好读书,不好读书时好读书‛的‚老大徒伤悲‛。
◢‚每早一朗读‛活动--我会给你最好的评价和感言。‚今天是艺岚(学生)的朗读。不仅文章选得好,口才也不错,朗诵中赋有情声!宣扬了文章之美,作者心声之美!早早起来,赶上孩子们的朗读活动,听听她们稚嫩朗读之声,不也美哉!‛
◢‚李苗五科联赛‘名落孙山’‛ ――我激励你(李苗):你可以为失去‚一池‛而哭,但你还可以再去拥有‚一城‛而去笑。(李苗,中考成绩784)
◢‚中考务必让考生知道的15个细节‛ ――我让你们明白:你不一定要把‚篮
hǎo
hào
hǎo
hào子装满‛,重要的是要把‚心灯点亮‛。
„„
而你们却也让我懂得“你们都是一朵花,花期有不同。开在春天,开在夏天,开秋天,也说不定你是棵腊梅,到冬天才会开得更动人,也没准你是一棵铁树,今不开花,开时惊艳四方,炫丽无比。我不会在意花开的时间,只会默默耕耘,静待花开……”。――守望成长,静待花开的执着与耐心!
二、我教了什么――让你(学生)‚向善‛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我的微信感言:能教学生得高分的,那只是教育的最直接而显性的功能。而教育的强大功能恰恰是其隐性功能,即在教师影响下,学生是否能形成有道德的、有人性的世界观、人生观。教师的专业程度只是影响学生的学业长度,而教师的思想深度却影响着学生的人生高度!
◢‚众里寻你--2013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视频)‛ ――十位‚中华孝道之少年‛之美丽再次让你们感觉到心灵深处的感动,明白‚孝‛之内涵,‚百善孝为先‛重重职责,是一种承担。
◢家长会,‚感恩的心‛你们整齐划一的行体表演,‚父亲‛的同唱――让你更加懂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之真情。
◢‚开讲啦!有史以来最重量级嘉宾中国核潜艇之父讲述不为人知的故事‛(视频)~‚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院士,隐姓埋名30年,为核潜艇事业无悔奉献青春。――让你真正明白‚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之大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回,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之大爱(毛泽东)~家国情怀,从我做起。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视频),听听他们的故事――让心不在冷漠,雷锋在我们的身边,雷锋就是你和我!大爱无疆。
◢‚珍珍(学生)的故事‛ ――穷,不会穷志!穷,懂得‚可怜天下母亲心‛之‚美‛之‚爱‛的真谛。
◢‚崇明(学生)的班级奉献事迹、辉亲(学生)任劳任怨的美德‛ ――他们在我们的身边播种了美德,看到‚仁爱之心‛,懂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从内心深处播下爱的种子,将爱传递下去,弘扬美德,传承美德。
……
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学家曾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爱,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师真正的爱。”
“教育,要和整个世界站在一起,才能让学生遇见更多美好的事物。”
教育是有温度的,做教育必须有信仰,面对当今教育的多元化,这就需要我们用“爱”和“智慧”的付出去培育人,去把一种种观念种入人心!
------吉麟感语
总书记说得好:所有的课堂都有育人功能,每一个教师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体现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
“撸起袖子加油干”!教书修行路上你和我,静看花开花落,漫观云卷云舒。我愿以我的“深度思考”和“教育教学半径”带领更多的孩子去追寻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境界。
第五篇:精读感悟拙笔巧练点燃智慧
精读感悟 呈现精彩 拙笔巧练 点燃智慧
《轮椅上的霍金》教学片段反思
中山街小学樊军
《在轮椅上的霍金》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为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人肺腑。
在教学过程中,我匠心独运,运用“一线四步”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在品读感悟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霍金那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其中,在“精读品味”这一教学环节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给我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
教学片段:
师:指读9-12自然段,再齐读。什么是“不无悲悯?”
生:就是很哀怜,很同情。
生:就是很哀悯。
师: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女记者为什么会“不无悲悯”地问? 生:因为她认为病魔已将霍金永远固定在轮椅上。
生:她认为命运让霍金失去的太多了。
生:她认为命运对霍金不公平。
师:那你认为命运对霍金公平吗?我们再来认真地默读课
文第九自然段,边读边想,他都失去了那些?
生:一个个认真地默读课文,还有学生在“轮椅上生活了30年”下面画上了着重号。
师:是啊,整整30年,霍金被禁锢在轮椅上(多媒体出示)。命运让霍金双腿瘫痪,他不能,不能……。
命运让霍金失去说话能力,他不能,不能……。
生:命运让霍金失去腿,他不能踢足球,不能打羽毛球,不能爬山。
生:命运让霍金失去说话的功能,它不能朗诵,它不能唱
歌,不能呼唤自己的孩子。
生:………
师:从大家的发言里,老师感受到了命运对霍金是十分残
酷的,那么,霍金是怎么认为的呢?
生:(女生齐读)我的手指还能活动……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师:男生齐读,再集体读,边读边思考,你对霍金的回答
是怎么理解的?
生:我觉得霍金乐观……
师: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去再读霍金的话。
生:带着崇敬的心情去再读。
师:此时此刻,假如霍金就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请把你说的话写下来。(课堂小练笔)
生:动笔写话。
……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基本要求是注重情感的体
会。这一要求,也遵循了语文教学的规律。特别是我们学习的语文,它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几乎每一篇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浓的感情色彩,而要体会出其中的“情”,那就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讲的是这个道理。在我校所倡导的新的教学模式——“一线四步”的教学模式中,特别强调了要以“读为主线”,要让学生充分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酝酿自己的情感,在读中感悟人物品质,在读中积累优美语句,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在这一片段中,我运用多种读的方式,如:指读、齐读、男女生分读、默读等,让学生充分地读。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大有益处。最重要的是,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学生可以体味出文字背后的画面以及蕴涵的不同情感,从而打开学生的情感的闸门,为学生下一步的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还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情感,阅读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如果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
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学生反复诵读中,学生已初步感受到了霍金勇敢顽强的力量,感受到了命运对霍金是十分残酷的。但由于学生受到年龄,生活经历的限制,他们难以与文本产生共鸣,很难体会出“残酷”的内涵,从而也就不能较好的体会霍金作为生活强者的另一面。为了丰富学生的体验,让学生的情感变得丰富起来,我采用了填补文本空的方式,抓住空白,让学生展开想象,命运让霍金双腿瘫痪、他不能,不能,命运让霍金失去说话功能,他不能,不能,由于多种形式的读已经为这一环节做好了铺垫,因而学生思维的闸门很快被打开,学生们在畅所欲言的同时,他们的心灵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命运对霍金如此残酷,而霍金却说“我的手指还能活动……”。这样,就为学生理解霍金所说的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一教学难点也不攻自破。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话有这样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于永正老师也曾说过:“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一线四步”的教学模式中,也强调了“写”的重要性。但写话要讲究时机,让学生觉得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在本教学片段中,我让学生在充分读、充分感悟霍金人格魅力的之后,来抒写心中对霍金想说的话,这样,学生会有感而发,有话想说。这样的教学,才是充满智慧的教学。我想学生在进行写话练笔的同时,霍金伟大的人格魅力一定会深深地印在他们的内心深处。
可见,在教学中,只有教师及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融读、说、思、写,甚至演于一体,在师生自主,积极和融洽的多项互动中,才能“教”出智慧,“学”得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