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调研报告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基于下沙区以及开化县的调查报告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信息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杭州310018)
[摘 要]基于调查问卷,考虑到我们的调查群体并不符合社保受益人的年龄群体,然后能够对社保有一定了解的认读还是达到了66%,可见中国社保内容的普及程度已经有了相当的程度,并且不再受到年龄的限制。事实上,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或多或少的受到社会保障的好处,这不得不说是当今中国社保模式建设的巨大成就。
[关键词]社会保障;社保的普及;建设;成就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个层面与多个领域的资源,通过收入再分配,使得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由于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基本生活能够不受影响。在做到这些基础的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逐步调整结构、完善体系,从而提高公共福利水平,提升国民生活的质量,加快我国全面小康的建设。
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社会生态的不断完善、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及个人安全需求的普及以及增长,社会保障这个词不断频繁的出现并且越来越深入人心,社会保障制度已经作为一项衡量国家国力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存在了。在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系到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策的运行,事关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稳定发展的大局。
那么关于这样一个大的问题,我们决定从小地方开始,从身边展开,从家乡、以及我们大学生活的地方调查起。因此我们选择的地域非常明确,即杭州下沙区以及衢州开化县地区的人民群众们。我们对此进行了网络访问当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当地的一些政策情况,同时我们利用网络这个高效的工具设计了调查问卷进行传播,我们还走访了我们一位小组成员妈妈的公司,了解他们公司的关于社保的一些情况,获得了一些资料。
本文就下沙以及开化两个区域部分群众以及相关机构的调查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中国社保模式改革的效果,探索中国社保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社保,从政府来讲,也是希望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积极配合政策普及以及落实。
一、中国社保模式建设状况
事实上,我国目前关于社保的理论研究呈现多样化的情况,夸张点来说可以说是诸子百家,各有千秋。在我国社会保障理论研究方面较为权威的专家郑功成教授认为:现阶段应以家庭保障为基础,构筑混合型社会保障制度,因为家庭保障是农业文明的产物,现代保障是工业文明的产物,现代社会保障模式必须认真考虑现代与传统的融合问题。而李建立、杨宜勇等则主张我国应以德国模式为基础,博采众长,和我国特色经济社会体系相结合。而蒲晓红主任认为:应开征社会保障税,这不仅能发挥社会保障的功能,并且还能推动税制改革。而陈萌则认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农村环境下的政府责任存在越位和缺位的状况,使其建设进度严重滞后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总的来说,可以得出这样一点,中国是一个有自己独有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我们得社会保障模式也应道是如此,所以出现这样有众多观点情况是正常的。因此本小组成员对当今中社保体系中的一些政策与福利进行了实地调查,并根据我们搜索到的对于社保内容的的观点进行了对比,同时结合我们自己的观点做出以下分析:
(一)社会保险
在我国社会保障中,最受到群众谈论以及关心的就是社会保险。大家口中常说的五险一金其中的五险(即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就是社会保险。它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的社会保险基金,对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或者是失业是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乍一看有这样的机制感觉已经面面俱到,其实不然。
1.尚未成熟的医疗保险
医疗事业可以说是每个国家都必须并且非常注重的项目,在我国也不例外。医疗保险也顺理成章的成为关注最多同时也是涉及最广的保险项目,事实上,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医疗卫生安全水平也是一项判断公民生活条件的重要指标。就我们调查的地区来说,杭州以及开化的医疗报销政策尚且是一种典型的分离政策。
其内容根据保险对象可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于生长在农村的笔者也是对此深有感触,也确实曾受过医疗保险的惠利入了农村医保后,凡是去医院都有相对较大的百分比可以报销。
就实际的运行情况来说,中国医疗保险建设已经有不小的进步了,从混乱的医疗体系到“十三五”明确的医改计划,从没有保险机构到已经审理明确可以申办相关内容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医疗保险管理局。就这些个项目上,中国目前的医保建设确实有所成就。但是由于国家的发展程度以及经济能力,相较发达国家来说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差距。总之,中国现在的医疗保险有一个非常好的开头是可以确定的。
2.经受质疑的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是可以说是仅次于医疗保险的受关注程度较重的保险项目。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已经不可被阻挡,高龄、退休、丧失劳动力的人群数目不断增加,在这种大环境下,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养老保险势在必行。
在我国,养老保险由四个层次组成,分别是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个人储蓄性和基本养老金。早些年因为养老金目标群体的局限性,养老金经常会被质疑,到底上交的钱有没有用处,这些事情可谓是闹得沸沸扬扬。笔者对此也是非常了解,家中爷爷奶奶尚还在世,亲戚朋友也多老年人群,起初是大多数的人都不认同,认为风险大,一些眼光长远的朋友则是选择了投保,结果也算是因此小赚了一笔(因为初期政府政策也在试验阶段,不够完善,所以第一批上交的群体往往有更好的福利)。时至今日,养老保险已经深入各位老年人的心,(笔者爷爷奶奶也已经能够享受到实质性的养老金补助了)这又不得不说,这又是一大成就。
3.亡羊补牢的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相对来说,受关注程度不是那么高,但对于劳动者来说,它确实是真正的与自身相关的保险项目。“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以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获得帮助的一种制度。”由于笔者所在的小组均为大学生,对此了解不够深刻,因此我们有幸来到了开化县凌云环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收集了一些资料“关于一次工伤事故所需要的材料”。经过了解我们发现,事实上,工伤保险由于它的性质,决定了它只能在劳动者受到足够影响劳动能力的伤残时才会生效,在这样的基础上工伤保险给予的帮助同劳动者受到的实际损失来看,并不能达到真正额保障效果,只能算是聊胜于无,有总比没有好。在笔者来看,比起事后的补偿,现代的公司应当更加注重于预防,尤其是建筑、机械操作等存在较大危险的,必须要有严格的安全制度。
4.仍欠考虑的生育保险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曾有过计划生育的政策,但由于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开放了二胎政策,因此生育保险在政策上有相当的背景,也是非常必要的的,同时也是在近期比较受到关注的保险。“其本质是为了帮助妇女补偿生育期间的损失,帮助他们恢复劳动能力,重返工作岗位。”由于二胎政策的开放,笔者的姑姑正好于不久前喜得贵子,所以也从他那边了解了一些关于生育保险的资料:顺产98天,剖腹产113天之后,拿着生育保险待遇申请表以及在医院里的开销的单子去社保中心办理,差不多可以报销总开支的80%-90%(一般大部分药物以及手术、治疗、护理等都能报销)。并且还存在如若自己上交保险金,是不会享受生育保险这样的问题。这不得不说城乡的巨大差异。
在当今实际存在的,确实有存在利用生育保险和孕期津贴投机取巧地谋取利益的实例,这也体现出生育保险的制度尚且存在问题,本组成员也暂时无法有更好的观点。
5.可有可无的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在调查过程当中,确实是最少被提到的项目,实际上可以说也是很难实现的项目。本组成员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想要领取到失业金的要求有两个要点:“一是劳动者必须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二是外地户口无法在当地公司领取失业保险金。”这两点条件看似简单,实则可以说是比较苛刻的,而且其领取流程相较来说复杂冗长,这导致了相比起去申请领取失业金,还不如赶紧换新的工作来的更快。
其实古语就有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换用现在的话来说,以工代赈可能更加稳妥,眼光也更加长远,给予其实际的工作岗位永远比任何对失业者的其他补助都要好,也更加的有效。但这会面临新一项问题,如何增加更多的工作岗位。在此我们无法多做讨论。
(二)社会救济
社会救济在中国算是一项比较古老的项目了,最早可以追溯到汉唐时期的赈济,主要针对贫困者提供物质帮助。中国幅员辽阔,历朝历代天灾无数,在这些灾难中就一直存在赈灾的行动,就像现在一些古装剧中播放的差不多,由朝廷拨款拨粮。这样的项目,从国家组织到现在的个人自发,无不体现的人道主义的色彩。社会救济还包括了对孤儿,残疾人,孤寡老人,还有现在学校里存在的家庭困难生,特困生等的都是这一方面的。因此这个项目虽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是特别常见,却在各个方面都有发挥着作用。正是《礼记·礼运》的《大同篇》《大道之行也》中所说的一样:“„„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同“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虽然如是说还为时尚早,但这应该是最终的方向。
(三)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与其他的几个项目的重合度较高,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的帮助,但是社会福利由于群体广泛,远不如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这两项实行的具体有效,有时候因为这些额外的一些开支导致了社会各方面的财政负担,甚至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事实上这是一项再被逐渐分化的项目,可能以后就没有社会福利,被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瓜分了,当然这只是笔者一些猜测。
(四)优抚安置
优抚安置是对从事特殊工作者,例如军人之类的社会保障项目,包括抚恤金、优待金、补助金,军人疗养院、光荣院等内容,作为国家力量的保障,军人受到如此的待遇的确是理所应当。但是这样项目与普通人的交集不大,虽然有所零星的从一些参军回来的同学朋友口中有所耳闻,但是设计军费等一些内容,所以暂时无法评价。
(五)社会互助
社会互助是相对来说由社会上的团体和成员参与以及控制的较多,其中包括了各种互助基金,国内外捐赠,慈善事业,义演义赛义卖等。经常可以从某媒体上看到某明星或者某基金会等等的自发性的个人或者组织进行一些慈善活动。当然正是由于这种自发性,所以其中混杂了相当多的投机主义分子,所以社会互助的名声在一定程度上算不上有多好,曾一度被曝光的郭美美,因此中国红十字会的名声并不是特别好,笔者曾看到某些都市生活的小说中一度将其写成黑十字会。由此可见,社会互助尚缺乏监管,国家政府在这一方面应当加强监管,能够做出正确引导。
二、中国社保模式的缺失
(一)城乡之间社会保障是两种不同的“社会保障”
这是一个十分显而易见的问题,我小组成员在探讨各自家乡的社保问题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城乡社保水平差异问题。以杭州这边来说,虽然余杭区那边的农村建立了相应的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并且针对失地农民从原来的失土保险增加了现在的养老保险,但是经过我们的对比,农村所享受到的保险项目远远少于城镇,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家庭和土地保障。并且,按照农村远没有城市发达的经济水平与医疗水平来讲,如果没有相关的强有力的社会保障支持,只会使得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这与共产主义社会本质要求的共同富裕背道而驰。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社保事业确实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城乡保障差距也越来越突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社保这块的问题成为了重中之重。就拿我们现在普遍都较为关注的养老保险来说,就可以明显的存在差距。“从1989~2009年,全国养老保险的资金投入和受保人员都有不同程度的涨幅,农村地区能够享受养老保险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但和城市相比城乡养老保险的差距还有进一步的扩大趋势。”近几年略微有些缓和。我国社保制度多样(前文已有介绍不再重复),对于城市来说,各个社保项目已经普遍建立并完善,而农村地区社保只能享受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几项,其它也虽然也在不断完善,但与城市还有一定差距,就目前来讲,仍然落后于城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的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社会保障的城乡差距越来越矛盾化,差距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城乡一体化进程还是需要加速进行。
(二)社保系统工作效率以及资金利用效率的问题
以杭州市为例,现在电子政务基本普及,社会保障的一些项目也可以在网上直接办理。但是政府各部门缺乏有效配合。分税制将财权和事权进行了分离,降低了组织落实。政府自身的多等级化,官僚机构的程序化,也使得信息和决策等不能得到迅速的传达和解决。社保资金采取的是“统账结合”,每年剩余资金太多,使得资源得不到有效合理的利用。然后事实上在某些地区某些情况下,一些大病医疗保险金大约在15万-35万左右,很多情况下这些金额并不能解决问题,虽然在小病小医时可以起到一定的弥补,但在真正危机要紧的场合却无法力挽狂澜,这是一种资金问题所造成的执行力虚弱的现象。
在工伤保险上,以开化县凌云环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来说,申请工伤认定所需材料大概需要:工伤认定申请表,事故过程报告,劳动关系证明,所在公司营业执照,如若机动车引起则需要交管部门的责任认定书,如若是建筑工人则还需要工资发放表、考勤表等。需要准备的时间确实不短,大多数情况需要跑很多部门才能完成申请。这不得不说是保障系统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还有更为复杂的是失业保险(具体上文也有一定介绍,不赘述)同时根据我们在网络上的查询,群众对失业保险更多的印象就是领取耗时长,在政府工作单位的流程多,偶尔还会有踢皮球,怠忽职守的现象,这依然是一种资金利用率极其低下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低下也即社保系统工作效率的情况。
(三)某些地区人们对如何利用社保观念还存在缺失
由于受到20世纪70年代农保政策的失误和传统农村合作医疗的解体等的影响,导致农民对社会保障这一制度存在质疑,并且由于大多数农民为自雇者,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而参与社保又要上交大量金钱(相对于他们来说),这就导致参与社会保障的保积极性不高。同时,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农民的文化价值、生活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年轻一代又出现了一部分啃老族,传统的敬老、养老观念有所淡化。社保观念的缺失使得他们面对养老问题更加困难。
那么结合我们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后并整理后得出:第三个问题中(详见附页),我们提到了答卷者对以下集中社会保障模式的看法,并询问了他们对其中哪几种有所体验,出于调差面向群体年龄的考虑,我们加上了“详细了解也可”这一条注释,结果是以五险一金和志愿者服务作为最高票,其中“五险一金”是整个社会保险项目的概括,在社会上这一名词几乎已经路人皆知,可以说如今只要是找工作单位、事业单位,就需要找公司交五险一金。而志愿者服务则是社会互助的一种项目内容,这也与我国传统美德息息相关,默默奉献、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深入人心,因此群众也自发性地支持着这种行为,至今也有无数人投身于支教、建设服务;同时也是我们大学生比较热衷的一项有意义的活动,这也是当代大学生的一种价值观的体现。
再说最少票的工赈,施粮,抚恤金等类,或许是在现在和平发展的当代世界主题下,大部分人并没有经历过那些天灾人祸,然而这并不能就此否认这些项目的重要性,正是它,真正帮助到了那些受到苦难折磨的弱势群体,我们应该保持心中的那份重视。
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所有人在“中国社会保障模式的建立存在哪些问题”这一问中,都没有选择“群众配合问题”,因为所有人都明白,社会保障这一系列的政策的实行,都是惠及自身的。但是任然存在某几个人可能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说明在这个方面确实存在值得商榷的问题。
事实上,以上的调查,均反映出了一个问题——对如何利用社保的观念的缺失,国家投入众多人力物力来建设社保制度,那么“为便民而民不用”这样的情况就是最大的浪费。
(四)社保信息安全问题
社保系统中存在诸多信息,包括居民身份证、社保、薪酬等敏感信息,这些信息一旦暴露,造成的危害不仅是个人隐私问题,还存在被犯罪分子利用,例如复制身份证、盗用信息办理信用卡、盗刷信用卡等等。
在2016年11月16日曝出了这样一个报道:
“【数千万社保用户信息或遭泄露 超30省市曝管理漏洞】
社保系统已经成为个人信息泄露“重灾区”。经济参考报记者独家获悉,目前重庆、上海、山西、沈阳、贵州、河南等省市卫生和社保系统出现大量高危漏洞,数千万用户的社保信息可能因此被泄露。数据显示,超30省市曝管理漏洞。
例如,沧州市社保局某系统存在漏洞,270万医疗、养老、社保参保人员敏感信息疑遭泄露;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社保系统漏洞可能泄露全省至少213万农村参与社保人员的信息,黑客可利用漏洞随意修改社保待遇,停发社保金;
浙江省永康市社保网上办事大厅存在漏洞,上万单位企业信息或遭泄露,其中包括上百万员工社保信息;
江苏省省级机关住房资金管理中心系统出现漏洞,可能导致江苏省2510个单位10万公务员的姓名、身份证、社保信息遭泄漏。
【本次社保用户信息泄露的总体情况】”
总体来看,围绕社保系统、户籍查询系统、疾控中心、医院等大量曝出高危漏洞的省超过30个,仅社保类信息安全漏洞统计就达到5279.4万条,涉及人员数量达数千万,其中包括个人身份证、社保参保信息、财务、薪酬、房屋等敏感信息。多达5000万条的身份信息如若被不法分子盗取,那造成的后果的可怕程度恐怕无法用语言形容了吧。
三、创立独特的中国模式
在我们的问卷中,我们也曾问道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中国社保走到了哪一步”,多数人认为只是建立了初步的体系,仍需要探索,不得不说这个选项是应当可以说是正确的选择。当前的中国依然没有可以称得上是完善的社保模式,而是取“百家之长”的混合制度。当然,这是受到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人口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的。
国外学者从文化视角对社保制度的研究可以说取得了丰收的成功,而国内学者还处在起步与探索的阶段。经过本小组的分析提出了以下几点见解:
(一)加强社会保障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
在检索相关文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社保的理论研究中,社保文化是一个研究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的地方,虽然经过这么多年也累积了许多研究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例如,社保文化的内涵?社保文化内容?社保文化功能?等等。这些问题有必要进一步的研究。
(二)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
在前文本小组的对调查结果分析时也是运用了这种方法,不得不说是非常好用的。那么我觉得应该研究的有:1.对于处于相似文化背景下的国家进行比较。如中日韩三国,也可是英美等。2.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如美、英、日、法等。3.则是前文也有所涉猎的城乡问题,这里还可以扩展到城市与城市,农村与农村等。
(三)微观层面上细化社会保障文化
当前社会社保文化大多采用宏观视角,而细化研究则是可分为:1.社会保险(具体几项前文有提及)文化的研究。2.社会救济文化的研究。3.社会福利文化的研究.在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保制度顶层设计的大背景下,中国目前的模式还是颇具中国色彩的,在部分项目上展现出福利性这一特点,同时又兼有强制储蓄和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都有体现)。中国制度多样,变化繁多,在探索过程中难免会走弯路,借鉴他国的优秀部分,最后完善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障模式,现在来看还任重道远。
很多国内外的学者认为:“社会保障实践具有普适性,能完全独立于文化或其他主观背景,随着各国在社会保障方面相互借鉴、学习,最终社会保障制度会统一于一个普遍意义上的‘最优模式’”。笔者虽然只是一个小人物,但是在我看来,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作为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中的大国来说,我们相信中国一定存在并且能找到一种属于适合我国的具有特色的社会保障模式。
四、总结
在这次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学到许多,也对社会保障这一词有了深刻的了解,因此作出如下总结:
社会保障彰显的是人道主义的精神,突出以人为本,它是每个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与推动力量。它改良了产业结构,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它又帮助国民拜托了生存危机,满足国民基本的生活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对于中国来说,它仍需要努力。作为一种人文精神的需求以及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它正在不断的建设与完善,但仍然存在诸多漏洞。就其本身来说,它是渐进式的,这几乎有别于任何国家社保制度的改革。他不同与其他国家的立法先行,他从1986年来,从自发改革到自觉改革,从单向改革到综合改革的渐进过程。其中一方面要追求系统内部各子系统自身以及与各个项目的协调,社会保障政策与就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公共财产政策、人口政策等的相关协调,同时保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另一方面,社保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人类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从而在制度发展过程中就要确立并牢牢把握住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价值观,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难免有漏洞。可即便如此,中国社保建设过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也不可磨灭。试想一下,这样一个极其复杂同时又牵着着社会各方各面的制度,它能够从无到有,就需要无数的人力物力。这不仅是众多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同政府以及民众的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步。
我们坚信,一切的一切都不是困难,社保制度终将在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中孕育新生。而国民的生活也将在遇到困难时因有社保机制而得到更多、更好的物质上的帮助。让我国国民为在这个制度下生活而感到高兴,为生在中国而自豪。
附录:
中国社会保障模式知识调查问卷
Q1:您对社会保障有所了解吗? 是 否
Q2:您对自己活着身边曾经有人因为社会保障项目切实受到帮助吗? 是 否
Q3:您在以下几种社会保障项目的例子中。对哪些有所体验(包括但不限于亲身体验、实际参与、详细了解)
五险一金 工赈 施粮 慈善基金
抚恤金 红十字会 养老院 残疾人专用设施 志愿者服务
Q4:您认为在五种社会保障内容中,哪几种更能实现对公民的帮助?(限选两项)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 优抚安置 社会互助
Q5:您认为在五中社会保险中,哪几种更能实现对公民的帮助?(限选两项)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 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
Q6:您认为当前中国社会保障模式已经走到了哪一步? 还未建立社保体系
建立了初步社保体系,但仍需要探索 社保体系已建立完全,但需要宣传普及 已经建立并且应用了完整的社保体系
Q7:您认为当前中国社会保障模式的建立存在哪些问题? 执行资金问题 政策完善问题 群众配合问题 偏远地区落实问题
城乡建立步调不一致问题 其他问题
Q8:您认为中国在实施社会保障政策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
真诚的感谢您的配合!
第二篇:关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
关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
21世纪,是一个充满了挑战与机遇的时代,这个时代的青年人有他的幸运也有他的不幸,即将面临毕业,不如社会,或许有预感自己将会是弱势群体吧,所以对于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很是关心。
社会保障制度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任何社会保障制度比较成熟的国家,都是通过社会保障立法,使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通过社会保障法的实施,使社会保障制度得以规范;通过社会保障法的修改,使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完善。
良好的就业条件,不仅包括工资,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社会保障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通常对于企业有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基金)的就业要求。我国对于社会保障的立法从社会保险开始,以1951年政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为起点,我们建立起除了失业保险以外的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和生育方面的国家保险制度。1982年宪法第45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国家和社会保障残疾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国家和社会安排盲、聋、哑和其它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为我国社会保障立法提供了原则性的指导。
法律的制定并不代表社会保障的完美实施,最终实践法律的主体是人,加强企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监督工作,同时提高个人社会保障的自我意识,是保障社会保障顺利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前的社会保障对然法律体系日渐完善,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社会保障覆盖面还不够宽;
据调查,4亿多城镇公民成为了13亿多中国公民的特殊主体,可以享受到8亿多农民享受不到的社会保障待遇;l亿多城镇有职业者,又成为4亿多城镇公民的特殊主体,可以享受到其他城镇公民享受不到的社会保险待遇。由于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太窄,2003年底我国领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 人数比Z 002 年增长了170万人,中央的财政投入也比2002年增长了百分之百,但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者仅占城镇人口的5%,比 印度救助的比例还要低。在社会保险方面,有近60% 的中小企业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享受五种社会保险权利的职工约40% 左右
(二)社会保障基金筹措困难;(三)多头管理、体制分散 ;
(四)失业保险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五)人口老龄化对整个社会保障体系都产生影响 ;(六)社会保障法制性不强,急待出台社会保障法。
对我国来说,鉴于基本国情和未来即将面临的严峻形势,我国社会保障工作更加任重道远。立法方面: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更要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在社会保障立法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才能制定出一整套集科学性、前瞻性、可行性、操作性为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立法理论上,应形成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国情的,同时也符合国际社会保障立法惯例的理论体系。不仅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理论、立法模式、立法概念,同时更应注重在社会保障的法理基石、基本原则等方面统一认识,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理性思维。
二是在立法体系的架构上,应结合我国法律体系已形成的体系特点,采用“多法并行”模式,不宜采用“大法统一”模式。所谓“多法并行”是指社会保障立法可以就社会保障的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互助、优抚安置分别立法,形成社会保障多部平行法。而我国其他部门法基本上都是采用这一立法模式。若采用社会保障法一统立法即“大法统一”的立法模式,一方面就我们现有的立法准备工作而言是很不充分的,很可能会因追求“一统”而进一步形成新的立法缺陷;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基本立法体系特点不相符。
三是在立法层面上,应将社会保障法交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制定,以提高其效力层次,确保其应有的法律地位。同时,在立法面上,也应扩展社会保障的对象范围,将农村人口也作
为社会保障的重要对象予以考虑,并同等确定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的权利与义务。
四是在立法衔接与 配套上,应注意解决好社会保障立法与已有其他法律之间的衔接与配套问题。譬如与《劳动法》之间的衔接问题,笔者认为从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看社会保障立法的基本原则,两者有着许多共同的目标层次。[1]再如,有学者提出社会保障立法应解决税法、物权法、合同法、侵权法与其之间的配套问题,[4]笔者认为这是很重要的立法辅助工作。只有解决好了衔接与配套问题,我国社会保障法才能在一个内容较为完备,运行机制较为完善的框架中运行。
实施方面:
险金应成为劳动合同必载条款
社会保障基金只
能在无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增值
对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应当进行必
要的限制
企业为员工足额缴纳养老保
养老金给付时必须考虑货币贬值因素
[1]杨军,夏春青.从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看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J].江苏劳动保障,2000,(6).[2]龙翼飞,关怀等.社会保障与法制建设[J].法学家,1999,(4).[3]覃有土,樊启荣.社会保障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4]王利明.社会保障立法刍议[J].法制时报,2000-04-09.[5]徐智华,刘连安.社会保障立法问题研究[J].湖北财税,1999,(12).
第三篇: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发展
来源:作者:日期:10-06-24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其成就为世界所瞩目。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也获得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适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社会
保障制度已基本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一)我国传统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建立
1949年新中国成立即着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1951年2月26日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以下简称《保险条例》),《保险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除失业保险外,包括养老、工伤、疾病、生育、遗属等的职工社会保险制度已初步建立。该法规适用于国营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与此同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也以颁布单行法规的形式逐步建立起来。此后的三十多年,国家也颁布了许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
起了适用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重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了社会保障制度的重构。这一过程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是同步的。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部分城市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试点改革,继而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经过20年的努力,我国已建立起了适用市场经济秩序的社会保障制度。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完全由国家财政支撑的项目,包括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对军人及其军烈属的优抚安置、对无依无靠的孤老残幼、残疾人员以及社会大众举办的社会福利和有关的社区服务,完全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范畴,充分体现社会公平;二是由用人单位、职工个人缴费、国家给予适当补助的三方共同筹资的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目前我国有关社会保险法律规定,属于用人单位、职工个人和国家三方共同缴费的项目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主要由用人单位缴费、国家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属于社会保险范畴,其中,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行个人账户与统筹相结合,其他三项保险属于完全统筹的项目。与前项内容比较,现行我国社会保险是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基础上实行的,既体现公平与
效率,又注重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1.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办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199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规定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1997年不得低于本人缴费工资的4%,1998年起每两年提高1个百分点,最终达到本人缴费工资的8%。按本人缴费工资11%的数额为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其余部分从企业缴费中划入。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职工养老,不得提取支取。截止2005年3月底,全国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554万 [1]。
2.医疗保险制度。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印发了《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明确提出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并使医疗保险制度逐步覆盖城镇所有劳动者。1996年国务院再次批准了《关于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扩大试点的意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试点。1998年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规定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率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构成,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该决定明确了建立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目标。截至2005年3月底,全国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2708万人。其中,参保职工人数为9238万人,参保
退休人员为3470万人 [2]。
3.失业保险制度。1999年1月22日国务院在1986年和1993年待业保险规定的基础上,再次发布了《失业保险条例》,该条例进一步扩大了失业保险的范围,调整了失业保险基金的来源。按规定,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都要参加失业保险,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失业保险基金在直辖市和设区的市实行全市统筹。截至2005年3月
底,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0441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411万人 [3]。
4.工伤保险制度。2003年4月27日国务院颁布《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所有企业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工伤保险制度,由用人单位交纳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实行社会统筹,设立工伤保险基金,对工伤职工提供经济补偿和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该条例对工伤的范围及其认定、劳动鉴定和工伤评残、工伤保险待遇、工伤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等问题都作了具体规定。截至2005年3月底,全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7009万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为
29万人 [4]。
5.生育保险制度。1994年12月,劳动部颁发了《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规定生育保险按属地原则组织,生育保险费用实行社会统筹。生育保险基金由企业按照其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生育保险费,建立生育保险基金。生育保险费提取比例一般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1%。女职工在生育期间可享受生育待遇。截至2005年3月底,全国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4488万人 [5]。
6.社会救济方面。国家开始更多地关注社会弱者,为了解决社会低收入人群的生活,1999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根据规定,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对象主要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据统计,全国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数1998年为184万人,1999年为266万人,2000年为402万人,2001年为1170万人,2002年为2064万人,到2003年9月底为2180万人 [6]。
二、当前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对于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社会正义与公平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面临着许多问
题,主要有:
(一)社会保障的覆盖面问题
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直接影响到社会保障制度的适用范围,它关系到社会成员中有多少人能够直接享受到社会保障权利,关系到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比较低。例如,在社会保险五险中,养老保险是参保人数最多的,但也只有16554万人,而我国城乡就业人员为7374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等于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之和(第一产业从业人数为36870万人,占50.0%;第二产业15780万人,占21.4%;第三产业21090万人,占28.6%。资料来源:http://.)。从上述参加社会保障的人数与从业人员的人数相比看,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仍然很低。目前,乡镇企业职工、进城农民工、城镇私营企业就业人员以及许多灵活就业人员大多没有参加社会保险,而这部分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逐年增大。因此,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还比较低,与国际相比,只相当于低收入国家的水平。
(二)个人账户与社会保障基金问题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是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所采取的筹资和管理模式(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是1993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所作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正式规定。具体的操作是:为每一个职工设立一个个人账户,由个人和企业共同缴费,个人缴费部分全部记入个人账户,企业的缴费一部分归为社会统筹,另一部分记入职工的个人账户。)。但在这套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难以回避的矛盾和问题,最突出的是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实现个人账户以后,不同年龄段的职工因缴费年限不同而出现个人账户资金的不同。针对这种情况,考虑历史遗留的问题,目前对不同年龄的职工采取了不同的办法来计发养老金,也即所谓“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由于“老人”和“中人”在过去的传统制度下并没有养老金的缴费积累,所以他们也就无法凭借现在的个人账户领取养老金。实际上,对于这两部分人的养老金问题,不得不依靠当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的缴费积累来支付,甚至动用“新人”个人账户中的资金来填补“老人”的退休金,其结果是“老人”“中人”的账户是空的,“新人”的账户也是空的,再加上一些企业采取各种手段逃避或拖延缴费,这就使得个人账户变得有名无实。如果空账继续维持,将会在未来若干年后造成养老保险金的支付危机。个人账户的做实,取决于“老人”和“中人”账户的资金来源。由于“老人”和“中人”在旧体制下没有实行缴费制,而是由国家包下来,在财务上有一部分工资不作为企业成本,而是作为企业的超额利润上缴给国家,当职工生老病死时再由国家补偿给劳动者。现在实行新的养老保险制度,国
家对这部分劳动者予以补偿,在理论上是完全公平和合理的。
(三)就业与失业保险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在今后的若干年内,就业将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发展最大的难点。目前我国就业主要面临着来自城乡的双重压力。据估计,现在我国每年最多能够创造的就业机会是900多万个,但竞岗的人数是2000多万。到2005年3月底,全国共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32万,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但如果加上未登记的实际失业人员,失业率可能超过10% [7]。今后10年,还将有1.5亿-2亿以上的农村劳动力需要向非农行业和城镇转移。此外,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已成为当前就业矛盾的焦
点。
(四)城镇贫困人口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在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同时,社会贫富差距也在扩大。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但收入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而且还在快速扩大。衡量收入不平等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45左右,而且居高不下,城镇20%富裕家庭拥有全部金融资产的67%以上,城乡实际收入和福利差距接近6比1,城乡平均有20年的收入增长距离。目前,我国
已建立起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对解决城市贫困人口的生活起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来源不足,保障的标准较低。全国低保全年支出约150亿元,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人均水平从高的约300元到低的不到40元不等,全国人均为55元 [8]。实施范围有限,仅限于城市的低收入人群,广大的农村贫困人口还未
能包括其中。
(五)农村养老保障问题
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同样是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一个难点。农村养老问题如何解决,这是一个涉及面很大的问题。我国有8亿多农民,对农民的养老问题不解决,就难以实现建立社会保障的目的,也会对社会构成巨大的不安全隐患。上世纪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前,农民养老主要由农村集体组织承担了大部分的责任,后随着土地和收入分配旧体制的瓦解,赡养老人的责任又转由家庭来承担,但由于制度的变迁,传统的家庭赡养老人的功能正逐步弱化,建立适合当前农村特点的养老保障制度势在必行。
(六)社会保障管理体制问题
目前,社会保障管理体制还存在许多问题,管理分散、政出多门,未能形成统一的管理体制。如养老保障问题,国企职工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公务员归人事部门负责,贫困群体归民政部门负责,多头管理现象严重。由于众多机构共同行使社会保险职能,容易造成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局面,既缺乏宏观协调,又缺少综合平衡,同时,又加大了管理成本,阻碍了社会保障改革进程。
三、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以社会公平为基本原则,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
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毋庸置疑。只有实行全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受益,才能真正发挥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因此,要将扩
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作为社会保障改革的目标。在社会保险方面,应逐步将范围扩大到所有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包括灵活就业的劳动者,并最终包括一些自我雇佣者和自我服务者。在社会救助方面,应当加大国家财政的开支,建立完善的对贫困居民的救助制度,应进一步放宽救助条件,提高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使社会贫困人口都因此而受益。在社会福利方面,要提升社会福利在整个社会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应改革现行的福利体制,重整福利资源,将社会福利制度化、法律化,让全体国民都能够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分享到社会发展的成果。
(二)以政府为主导,筹集社会保障基金
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运作中起主导作用。而社会保障制度的运作必须有资金的支持,必须在政府主导下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例如,通过依法划转部分国有资产做实个人账户,也就是说将部分国有资产从国家财政转为社会保障基金,以偿还老职工的历史欠债。此外,还可以考虑其他的方式来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如开征新的税种,除已经开征的利息税之外,还可以考虑开征消费税、遗产税等;还可以发行用于社会保障的专项国债等,通过多种开源方式来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才能使社会保障制度正常运行。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是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制度保障,需要在立法上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予以规范,特别是要严厉制裁拖欠和逃避社会保障基金的行为。在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上,既要考虑安全,又要考虑效率,在安全性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地使社会保障基金增值。要实现安全和效率的目标,需要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同时需要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投资运作,可以采取信托投资的方式来管理社会保障基金,使其在法律上成为相对独立的财产。此外,应当采取组合投资的模式进行投资,以降低风险,又保证必要的投资回报率,以
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和效率。
(三)以均衡发展为基础,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应当根据农村人口多、农民收入普遍偏低,且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来推行。就目前而言,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可以通过引导、鼓励措施推行养老金计划,关键是要确定合理的缴费比例,提高养老基金投资回报率,放宽养老金资本市场运作的条件,以吸引更多的参加者,待条件成熟后,逐渐从自愿保险向强制保险过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是应当以传统的养老模式为主,继续实行农村五保户供应制度,同时强化家庭养老的功能,达到一定经济条件后再实行养老金计划。在农村养老保障问题上,必须强调国家的责任,对实行强制养老金计划的,国家应当通过财政补贴的办法对农民发放养老补贴,以推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实施。对于不具备实行条件实行养
老金计划的,国家应加大社会救济的力度,以保障农民基本生存权的实现。
(四)以依法治国为目标,加快社会保障立法进程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近20年,但社会保障立法还相对滞后。迄今为止,我国未颁布专门的社会保障法或社会保险法,只颁布了一些国务院行政法规,这种立法滞后的现状不符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快速发展的需要。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加快社会保障立法的步伐。当务之急是尽快制定社会保险法,明确社会保险主体的权利义务,使社会保险各项制度
在法律的强制性原则下有效运行。此外,还需制定社会救济法、社会福利法、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法等。惟有加快社会保障立法,才能更好地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发挥其保障公民的生存权、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四篇: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范文)
中国大陆社会保障制度
框架:
1、中国大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2、中国大陆社会保障模式
3、中国大陆社会会保障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4、小组成员看法及启示
一、中国大陆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第一阶段:创建与调整阶段
第二阶段:停滞阶段
第三阶段:恢复与发展阶段 创建与调整阶段:
时间;新中国成立初期至1966年
内容:两项主体,三项补充 两项主体:
1、企业职工的劳动保险
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 三项补充:
1、农村社队集体保障
2、社会救济
3、对革命军人的优待和抚恤 停滞阶段:
时间:1966—1978年 内容:
1、各级组织、机关被撤销
2、各项制度被否定和废止,社会工作无法可依
3、社保变成企保 恢复与发展阶段 时间:1978年至今 内容;
开始恢复国家--单位保障制(是指计划经济年代,建立在“单位体制”上的“低工资高福利”的社会保障体系。职工作为单位人,生老病死全部费用都由财政和企业负担,个人基本上不用交纳任何费用。)正式进入国家-单位保障制向国家-社会保障制(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型时期,完成了国有企业改革服务的历史使命。
成为市场经济的主要支柱,国家---单位保障制与国家—社会保障制并存
二、中国大陆社会保障模式
--中国现阶段是一个二元经济结构的社会,二元经济结构表现为城乡对立,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与现代工业生产方式的对立。实施这一既定目标的前提是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是中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发展方向。中国城镇的社会保障模式
城镇社会保障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行为主体,个人是基础,单位负有缴费责任,社会承担补充和服务保障, 政府规范、组织社会保障。通过建立了多渠道的资金筹措方式,构成了法定的基本保险、企业的补充保险、互助保险和个人储蓄保险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在此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保障社会化、一体化方向发展。农村的社会保障模式
中国政府在农村地区推行过两项社会保障措施 ,即合作医疗和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随着农业互助合作化运动的兴起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而社会养老保险也逐渐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现阶段,我国农村的养老形式根据担任主体的不同,主要有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三种形式。由此可以看出,农村的社会保障模式大部分是由国家和企业支助的,尽量保障农村村民的基本生活水平。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1、制度不统一(按照《宪法》的精神和社会保障的原理,任何一个社会成员都享有社会保障的权利,但是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同的项目在不同的社会成员中在制度安排上有较大的差别,一部分社会成员享有较高的社会保障,而另一部分的社会成员只能享受较低的社会保障水平,或者其保障待遇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和其他劳动者之间。在城乡之间,根据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城镇劳动者一般享有政府提供的比较完整的社会化风险保障服务,而农村就没有这么多的保障,他们缺乏社会化的生育保障、就业保障、职业伤害保障、住房保障等。这几年推行的合作医疗制度的保障水平很低,社会养老险实际覆盖率和保障待遇也很低。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其他劳动者之间,社会保障的待遇差别也很大。养老保障方面,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一般是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的两倍以上而在广大的农村,其保障水平和支持力度差距更是大。)
2、覆盖范围小(社会保险权是现代社会中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应该是覆盖全体公民的,也就是说,社会保障制度没有排他性。虽然说五险的覆盖范围基本全面,可以说是“应保尽保,”但是仍有一大批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权益尚未实现。从全国来看,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资金的征集对象主要是国有、城镇集体企业及其职工三者缴费。但是仍有一部分的人参保率很低,他们是私营企业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以及个体劳动者、灵活就业的人、外地农民工。原因主要是,制度设计不合理,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适应国有企业的,二是,政府认识不到位,社会保险执法不够。)
3、资金管理隐患大(近年来,随着资金管理的不断加强,行政方面的风险有所降低,但是社会保险基金仍存在着管理主体不明、投资渠道单
一、效率低下等问题。在通货膨胀的前提下,存在贬值的可能,且从长远来看,基金的增值能力和支付能力也令人担忧。我国的社保基金缺乏一个明确的投资运营管理主体。在我国现阶段,大部分省市的社保基金是县级统筹管理,基金结余基本只是存在银行。我国的社保基金在投资运营渠道单一的前提下,安全性有保证,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规避通货膨胀的风险,存在贬值的可能,我国大部分省市的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都是用的混合管理模式,个人账户很大程度上被弥补于统筹账户在发养老金时的不足,且和统筹账户一并存入银行,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基金作用。这种模式必然会影响养老保险金的投资运营效率,也会导致养老保险金的头筹层次难以提高。)
4、社会保障法制性不强(社会保障立法不健全;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立法层次低;社会保障的法律监督弱)
5、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发展缓慢 对策
1、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社会保险制度健全与否的标志之一。是看其是否将应该覆盖的保险对象全部覆盖。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看,社会保险的扩大应该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将已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的人群纳入,即现在制度内的城镇职工;第二步是将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人群纳入,包括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城乡结合部即将农转非的居民、乡镇企业及各类收入比较稳定的中小企业职工;第三步是将从事种植业的农民纳入。而且应该是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同时,应该尽早的将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2、进一步推进制度整合(我国现行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由职工医保、城局医保、新农合和医疗救助组成,即“三险一助”,新农合与城居医保制度的性质完全不同,因此应该根据城市化和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发展的趋势,按照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可持续性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积极推进两项制度的整合,逐步实现社保制度的统一性。)
3、加强社会保险资金的筹措机制(建立可靠、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一方面要继续扩大社保基金的征缴覆盖面和提高基金征缴率,另一方面要调整财政支出结余,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同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补充社会保障基金,包括发行社会保障长期债券、变现部分国有资产等。)
4、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应尽快加强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依法规范和管理社会保障工作,健全社会保障基本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社保基金的征收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为了保障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及时和足额到位,必须有一套严格规范的征收管理制度和强有力的措施为保障。当前,在社保费的征收中时常出现协商缴费、拖延缴费、拒缴社保费的现象就是由于社保法律不够健全。结局这些问题的根本措施就是实施税费改革,尽快的健全社会保险的法制建设。同时,积极运用电子技术手段,建立统一覆盖全国的社会保障技术支持系统,实现现代化管理。)小组看法及启示
1、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减震” 与“稳定”功能
2、重视弱势群体与贫困人口
3、“社会保障制度”也要贯彻公平正义
4、“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建立联动机制
1、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减震” 与“稳定”功能
目前中国大陆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立法缺失、社会化服务发展缓慢、覆盖范围有限、统筹层次偏低、资金的筹措及管理不到位等诸多问题。社会保障制度在現代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扣完善現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加快社会保险各项制度建设,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发展社区化的社会保障服务等。可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在社会生活中起到“稳定器”、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作用。
2、重视弱势群体与贫困人口
重点考虑弱势群体,要用公平的理念来推进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主张起码在城乡的贫困人口的救济制度应该是统一。
3、“社会保障制度”也要贯彻公平正义
保障公平正义,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是处理好分配领域中的关系和矛盾。
要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注意发挥商业保险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发展慈善事业。保证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够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4、“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建立联动机制
商业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的深化和推进,社会利益格局不断调整,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亟待转型,政府有必要引入商业保险机制参与社会管理,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建设与创新
第五篇:关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 于 中 国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存 在 的 问
题
的 调
研
报
告
关于中国社会经济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
一. 调研时间
XXXXXXXXXXX
二. 调研地点 XXXXXXXXXXXXX
三. 调研方法
1.调研对象:在校大学生
2.调研资料:全组成员搜集整理,讨论
3.调查问卷:问卷分中国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影响,百姓日常生活消费价格问题,社会福利问题,经济发展对国防的影响,农民工工资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6个方面,采用封闭式设计,要求调查对象根据实际情况在各题中选取一项作为回答。“中国经济在那些方面欠缺发展的?”采用开放性设计。4.调查问卷的分发:由本小组成员随机分发,回收率为100%.共计收回外国语学院调查表50份,工程学院调查表10份,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调查表10份,体育科学学院调查表30份。5.数据处理:由本小组成员统计整理
四. 调研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及资料搜集的方式,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了解情况,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五. 调研结果分析
1.中国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影响
(1)就业是反映人力资源配置状况的重要指标,中国加入WTO后,GDP是在增长,但是国内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企业重组、兼并、关闭甚至破产会更为频繁,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一定范围内就业岗位的减少和结构性失业的增加。(2)在结构上,部分行业将受到较大冲击,如农业、汽车制造业、仪器仪表业、机械制造业等等行业,就业规模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另一方面,某些具有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的行业则面临更大的发展空间,如纺织、食品加工等劳动力密集型的成熟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等新兴产业。(3)在人力资源素质需求上,我国高素质人才的整体短缺已成为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市场对高学历人才及职工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劳动力接受教育和培训提高就业能力的愿望也与日俱增。同时,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一些传统产业的人才需求会日益减少,而适应入世后经济发展模式的人才需求更少,我们需要更多的熟悉世贸组织规则、适应国际竞争需要和能够参与解决国际争端的专门谈判人才,以及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等。2.百姓日常生活消费价格问题
人民币不断升值,导致物价上涨,但是人民工资却不见涨,于是,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问题。日常消费品,是百姓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他们关系到日常生活习惯,一般是不会改变的。
中国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主要表现在生活水平方面。从原来的只满足于吃饱穿暖到现在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穿名牌,住豪宅,旅游,娱乐,健身等),是一个质的飞跃。3.社会福利问题
中国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效率较低,第一,政策实施后难以在地方贯彻执行。第二,社会福利的改革必会涉及到公平性的问题,到底是对城市社会福利进行改革还是对农村社会福利改革等等。第三,社会福利实行过程中监管缺失,很多福利资金被违规挪用。第四,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第五,社会福利改革有地域限制。但是,社会福利制度的存在,确实也起了很大的作用。社会福利使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给政府带来巨大负担;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失业人口数增加,不利于就业岗位和人数的增加;人民在无工作的情况下,有良好的生活保障,社会就会安定平和。4.经济发展对国防的影响
经济发展对国防建设有着显著的提高和改善作用。国家利益最根本的是国家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具体地说,也就是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问题。国家的根本利益,其最终的落脚点就是创造和维护一个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和安全稳定的社会生活环境,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在和平中工作、学习和生活。这是人民群众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根本的利益。不论是发展先进生产力,还是建设先进文化、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都离不开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和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国家安宁,社会稳定,人民的利益才能得到根本的保障。所以,国家的经济实力代表了国家的国防实力。尤其是近来爆发的南海问题,更加体现经济对国防建设的重要性。5.农民工工资问题
农民工是我国的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期间所出现的特殊群体,特指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农民工是一个被边缘化的群体,尽管农民工“亦农亦工”,“非农非工”的特殊身份使他们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但他们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他们的权利却得不到相应的社会保障。由于社会黑心商人的贪念及他们对法律的无视,使得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甚至还有农民工因要工资被打伤,打死等事件发生,惨痛的社会现实体现中国需要更加完善的法律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6.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个不争的社会事实,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的政策,现在大学扩招,大学生多如牛毛。
第二,社会问题,社会没有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就业空间。现如今经济大萧条,不少企业倒闭、裁员、使大学毕业生失去了不少就业机会。
第三,大学生自己的问题,眼高手低,自认为天之骄子,挑肥拣瘦,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主要解决办法就是大学生首先摆正自己的位置,先就业后择业,在基层工作能积累大量的工作经验,社会经验,为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国家如今出台多种政策来解决,比如说大学生村官,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社会上有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当代大学生应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争做创新型人才,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综合素质。
六 调研结果综述
中国经济发展使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提高,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棘手的问题。中国正处于发展时期,从发展中更加进步到发达国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改善社会经济体制。中国经济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保持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避免经济和社会的波动,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和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中国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附件1:小组成员 XXXXXXXXXX 附件2:
调研报告期间小组各成员分配的任务
1.资料的搜集及整理,调查问卷的问题的设计:全组成员 2.调查问卷的汇总整理:XXXXX 3.调查问卷文字编辑:XXXX 调查问卷责任编辑(修改制作及打印):
XXXXXXXXXXXX 4.调查问卷的发放:全组成员 5.调查表的收回:XXX 6.调查表的各数据统计及整理:全组成员 7.写调研报告: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