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索运营新机制 建设整洁新镇区
探索运营新机制
建设整洁新镇区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是商丘市民权县人和镇党委书记孙德清,我的发言题目是“探索运营新机制 建设整洁新镇区”。
民权县人和镇地处豫东平原腹地,位于民权县城西20公里,北与兰考县接壤,陇海铁路、310国道、连霍高速公路横贯全镇东西,1999年10月撤乡建镇,镇域面积70平方公里,辖43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总人口5.6万人,镇区人口1.2万人,耕地面积6.6万亩,是豫东闻名的“苹果之乡”。近年来,我镇依托交通便利的优势,大力开展小城镇建设,发展商贸流通业,新修道路四条15公里,开发商品房6.2万平方米,镇区面貌大为改观,成为商贸繁荣、辐射带动周边乡镇民权县西部中心城镇,2009年被河南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
随着镇区居民增多、面积扩大,治理镇容镇貌特别是生活垃圾处理日益成为一个难题。省出台乡镇建设垃圾中转站的举措,为我们解决这一难题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平台。我镇抢抓机遇,争取项目,投资80多万元建设了占地1.2亩的垃圾中转站,并且创新机制、高效运营,一举解决了镇区生活垃圾处理的难题,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受到了镇区广大居民的好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统一认识是基础。建设垃圾中转站是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由于我镇没有垃圾处理设施,制约了镇区面貌的根本改善,镇区外在形象差、群众怨言大。镇党委班子通过讨论认识到,建设垃圾中转站是改善镇区面貌,提高管理水平的最佳切入点,也是消除民怨赢得民心的德政工程,要紧紧抓住全省开展“清洁家园行动”的机遇,狠抓项目建设的投入和管理,积极探索加强垃圾中转站建设和管理的新路子。同时,我们利用发布通告、张贴标语和村头大喇叭等形式,积极向群众宣传建设垃圾中转站、集中收集垃圾的好处,最大程度地整的镇区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为征收垃圾处理费,保证正常运营奠定了思想基础。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我们专门成立了垃圾中转站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确定一名镇政府干部专人负责,组成专门班子,从建设到管理各个环节进行全程指导。由于我们高度重视,措施具体,工作到位,我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速度快、工程质量高、运转态势好,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二、设施齐全是前提。垃圾中转站是一项社会公益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责无旁贷。为解决垃圾中转站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除国家投资外,镇政府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拨出专款10多万元,建设了大门、围墙、办公室和车库,完善了相关配套设施。垃圾中转站现有工作人员14名,垃圾清运专用自卸车1辆、垃圾收集电动运输车2辆,日处理生活垃圾20多吨。
三、建章立制是重点。镇垃圾中转站实行企业化管理,为加强管理,我们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起,制定了卫生保洁制度、垃圾清运制度、安全生产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明确了站长和各个岗位的职责,并制作版面上墙,为中转站配备了桌子、椅子、柜子等必要办公用具,做到“五有”即:有牌子、有规章、有设备、有制度、有队伍,并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现了规范化运作。同时,为解决运转经费不足的问题。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制定了《人和镇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严格按照城镇垃圾处理费的收费标准,向城镇居民、商业店面、企事业单位适当收取垃圾处理费,处理费实行收支两条线,安排专人负责收取,收支情况定期在公示栏内公示,切实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四、民主管理是关键。围绕垃圾中转站管理工作,对全体职工进行了职业道德教育,进行岗前全员培训,牢固树立“工作就是服务”的理念,为垃圾中转站的正常高效运转提供了保证。为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我们创新工作机制,实行民主管理:一是放权于民,把卫生管理权交给群众,由街道居民和商户民主推选卫生保洁队,纳入中转站统一管理,负责镇区街道的垃圾收集、清扫和运输,统一在镇垃圾中转站进行集中处理,做到日产日清,常年为街道居民提供公共环境卫生服务。群众对保洁队服务不满意时,有权提出更换保洁人员,确保各项保洁制度和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分工协作,每条街道保洁队原则上由三人组成,从中选出一名任组长,具体负责制度制定、关系协调、考核监督等日常管理工作;安排一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垃圾的收集和清运;另外一人负责垃圾处理费的收取和卫生检查评比,互相配合,密切协作,确保高效运转。三是制度约束,保洁队与街道居民签订保洁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要求居民垃圾集中堆放,保洁队及时清运。在每月的检查评比中实行积分制,对积分较高的居民年底实行奖励,奖励资金从垃圾费的结余部分列支,不足部分镇政府予以补助,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环境卫生管理的积极性。
总之,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各方的支持配合下,民权县人和镇垃圾中转站正常运营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存在运转资金紧、覆盖范围小等问题,与上级的要求、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一定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探索完善垃圾中转站管理的新机制,建设一个环境整洁、群众满意的新镇区!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完了。
第二篇:镇区建设
创“5A白河”建新型镇区
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按照县打造“5A嵩县”的总体工作要求,立足白河实际,从规划、建设、管理关键环节入手,围绕“旅游带动,福民强镇”这一理念,全力抓好镇区建设提升工作,突出解决困扰群众生活的重点、难点问题,打造镇区宜居环境。
一是建成了总投资达260万元的镇区污水处理设施,其中新建日处理300吨生活污水半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站一座,铺设配套排污管网米,有效解决了镇区生活污水排放及处理问题,改善和提高了镇区环境质量。二是为彻底解决镇区电力、通讯、广播三线混乱问题,提升镇区形象,净化镇区空间,完成了街区三线入地工程的规划,预计工程需投资万元 三是对镇区各街道及休闲广场进行彩化亮化工程规划,打造景观大道,进一步美化亮化镇区和提升城镇综合品味,工程预计需铺设彩砖平米,安装路灯 盏
四是紧紧围绕旅游服务,为了突出旅游城镇的特色,我镇筹划以古建园林的风格,对镇区各街道建筑进行美化改造,使街区面貌焕然一新。目前美化工程实施方案即将完成,各项准备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五是提高镇区绿化水平,改造升级镇区街道绿化,采取治脏变绿、见缝插绿等多种措施,把街区绿化、居民绿化、河道绿化有机结合,不断提高镇区绿化覆盖率。其中栽植银杏棵,五角枫棵,水杉棵,大叶女贞棵,保证树木品种品味的多样性,真正实现一街一品。
六是加强基础卫生设施的建设,新建垃圾填埋场1个、垃圾堆放点12个,新购置环保垃圾筒220个,分放至各街道及各居民小区,总投资6万余元
七是加大镇区保洁环卫工作的管理力度,集中力量对镇区占道经营、店外经营、集贸市场等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进行治理,着力清理了街道卫生死角,小广告、垃圾,实行一天三扫,全天保洁的长效保洁制度,明确保洁员,定点定时集中清运垃圾。同时新购置电瓶巡逻车两部,增强镇区环境卫生监管力度
第三篇:探索宅基地整理新机制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探索宅基地整理新机制推进新农村建设
步伐(1)
]农村宅基地整理是近十年来兴起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工程。开展农村宅基地整理已成为我国土地整理的一项重工作。一方面,农村宅基地整理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缓解用地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城镇化;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农村宅基地整理将在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缩短城乡贫富差距中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宅基地整理 新农村建设 发展对策
一、开展宅基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农村宅基地整理是近十年来兴起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工程。农村宅基地整理的内涵是指通过撤并、整合农村宅基地,盘活存量土地,将原有多余的宅基地(包括废弃工矿等其他建设用地)进行复垦,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行政、技术、工程行为。
开展农村宅基地整理已成为我国土地整理的一项重工作。一方面,农村宅基地整理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缓解用地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城镇化;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农村宅基地整理将在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缩短城乡贫富差距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对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保障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充分认识农村宅基地整理的重意义,增强做好该项工作的自觉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充分认识农村宅基地整理的重意义,增强做好该项工作的自觉性。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二、当前宅基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2006年浙江省开展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新农村建设工程,各地市亦相应编制了“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规划,并确立了一批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一批规划整齐,设施完善,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农村新居脱颖而出。如丽水市确定了139个村为新农村示范建设村;莲都区雅溪镇江弄村全部入住新村新居,已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中真正的示范村。
当前存在的主问题。当前,从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规划来看,几乎都是独立的、与外界隔绝的农村居民集聚区,很少地考虑城镇对其的辐射和对外的接口,这对促进农村城镇化具有一定的反制约性。
新农村建设目前起决定作用的是村集体经济的实力,但即便是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村,由于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建设成本过大,村级经济也渐露危机。
三、宅基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新机制的探索
对农村宅基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浙江省出台了农村宅基地整理以“以奖代补”、“拆迁补偿”等直补农村集体、农户的优惠政策,全省各地市、县均出台了相应的财政激励性政策,并安排专项资金提供财政支持。如丽水市,2006安排12.43亿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松阳县在财政较为紧张的情况下,2006年安排1600余万元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
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建立农村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安置余额土地出让的有效转让机制,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尝试。这不仅可以增强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和进入城镇居住的能力,更重的是可以有效建立农村产权制度,并可以增加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积极性。如莲都区碧湖镇郎奇村通过整理旧村宅基地,把本村村民安置后多余建设用地用于出让,出让所得返还用于该村新农村建设。
以“旧村改造工程”为载体的农村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建设的平衡机制正在积极探索,通过土地预支,有效解决新农村建设的用地,加快农村村庄集聚;通过整理旧村宅基地,并经过一定的改良,成为新的农田。既解决农村集中居住,又解决农田连片耕作。
为了加快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浙江省各地市、县相继出台了一些目标考核办法和奖励政策。如丽水市对项目实施乡镇奖励“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而产生的折抵指标,并将其实施情况列入乡镇干部的目标考核内容,建立与奖励相挂钩制度,极大地调动了乡镇及乡镇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既充分发挥乡镇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加快项目工程实施的进度,又保证项目实施能达到项目实施的预期效果。
《营生网》--关注您的营生
[摘]农村宅基地整理是近十年来兴起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工程。开展农村宅基地整理已成为我国土地整理的一项重工作。一方面,农村宅基地整理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缓解用地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本篇论文由网友投稿,3COME文档只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请大家参考,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尽快处理。
四、对策建议
新农村建设与小城镇配套建设,着力形成以“功能互补、基础共享、规模适度、布点合理”的一个系统整体。尽可能按照“一村一品、一点一景”的求,力争形成各自的特色。如松阳县界首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可结合该村当地的特殊历史文化,建设成为当地的新农村文化村,逐步提升知名度。
在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前提下,应出台相关试点政策,允许农村宅基地、农民房产、村集体资产股权,依据市场法则进行产权交易。这将会极大地刺激农民的有效转移,对新农村的建设也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农民将在产权的转移中获得最大收益。通过收益,权衡选择进城还是进村,并通过投资获取资本收益。
不断增加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新农村建设的公共基础部分原则由财政负担,结合本地实际,并参照韩国“新村运动”的做法,逐步出台对农民的补助性政策。新农村建设中的相关建设工程,可由村集体组织组织本村农民工自主建设,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劳动力就业有机结合起来。
政府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逐步形成“政府补一点、村集体出一点、老百姓筹一点、企业老板捐一点”的长效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百千工程”建设,鼓励企业家为建设家乡、美化家园出钱出力,确保新农村建设资金的到位。
稳定村级集体经济是稳定基层组织和政权基础的关键。当前村级集体经济的资产性收益日益减少,资本收益又极不稳定,不少农村仅依赖于土地承包收入来维持村级组织的运转。过去几年,各级政府、部门曾相继出台了经济薄弱村、贫困村的扶贫解困政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政策均未能解决根本性的稳定经济收入来源。丽水市于2004年曾经出台了在土地征用中11%-15%的村级预留地,对城郊的农民生活稳定发挥了效益,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当前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逐步出台以“工业反哺农村”、“城镇支持农村”的具体扶持政策,加大财政对村级集体经济的转移支付力度,也不失为是一个有效的补偿机制。
参考文献:
叶艳妹,吴次芳.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潜力、运作模式与政策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1998,(10).胡新民.农村宅基地整理纵横谈——来自金华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土地,2002,(10).高向军.搞好土地整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国大地出版社,2006,8.高永.建设用地整理政策与实践,2007,8.《营生网》--关注您的营生
第四篇:农业银行江苏省扬州分行 探索反腐倡廉建设新机制
农业银行江苏省扬州分行 探索反腐倡廉建设新机制
2010年6月12日 8点35分来源:中国金融网作者:成友清 吕元兆
近年来,农行江苏省扬州分行党委、纪委在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过程中,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紧紧围绕全行业务经营中心,加强宣传教育,健全预防机制,强化监督管理,积极探索农行系统反腐倡廉建设新机制,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各类违法犯罪,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进展。2008年来,全行没有发生一起经济犯罪案件和重大违规违纪案件,对保障和促进各项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该行被命名为省级文明行业、市级预防职务犯罪先进单位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8-2009全省农行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
一、以强化教育为切入点,筑牢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防线
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关键在于不断加强廉政教育。为此,扬州分行突出以重大节日和业务竞赛等阶段为重点时段,以高管人员和重要岗位为重点对象,努力做到“三个强化”。一是强化主题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活动阵地和办班培训等,在全体党员和干部员工中开展了“合规文化教育”、“学法明纪合规百日行动”、“案件分析教育”、“干部作风建设”等集中性活动,在全系统营造了浓厚的合规、守法、廉政氛围。此外,还加强干部职工的普法教育,使他们增强了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的能力。二是强化案例警示教育。该行每年都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听看行内外各类腐败案例的书面材料和影像资料,深入分析犯罪分子蜕化变质的过程、原因,剖析其堕落的轨迹和思想根源,警戒党员干部从中吸取教训,时刻警惕违法犯罪,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2009年,组织二级支行行长以上高管人员,开展了两次集中警示教育活动,参加人数约250多人。三是强化“一把手”教育。以创建“四好”班子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有力保证,以开好党员学习会、民主生活会、中层干部会为契机,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和党风党纪教育,构筑思想道德防线和法纪防线。同时,严格按照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要求,采取听取汇报、专题检查、综合考评相结合、发生案件“一票否决”的办法,加强检查考核,及时掌握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各级机构的业务、管理运行情况,发现问题随时整改,有效地提高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责任意识。
二、以机制创新为着力点,形成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合力
反腐倡廉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近年来,扬州分行在开展反腐倡廉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并建立了三项新机制。一是建立反腐倡廉建设的领导机制。以贯彻党中央建立健全教育预防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在金融系统深入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健全了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领导小
组,将全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的组织协调和工作指导作为重要内容,由纪委和监察部门负责具体日常工作,使反腐倡廉建设有了可靠的组织保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每年都将工作任务与日常经营指标进行综合分解,落实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的“一岗双责”,并明确相关具体工作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与此同时,切实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在股改方案落地后,及时调整充实纪检监察干部,每个党委建制支行均按规定健全了纪委机构,配备了专职干部。二是建立反腐倡廉建设的预警机制。针对农行点多面广、人员构成多、业务量大的特点,为使反腐倡廉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分行纪委制定了风险防范和案件治理月度分析报告制度、员工行为排查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对全行重大工作、主要业务、关键岗位及各种风险点进行经常性的定期不定期排查和整改督查,健全了信贷授信、物品采购、招标投标、财务管理、代理业务等各业务环节的规章制度。完善了责任追究制度,对失职渎职及不廉洁行为严肃追究。加强事前监督,对干部身上出现的苗头性问题,早打招呼,及时提醒,让“红灯亮在越轨之前”。2009年精心组织开展案件风险大排查和县级支行高管人员问卷调查工作,得到了总分行的充分肯定。三是建立反腐倡廉建设的监督机制。发挥职代会、纪检监察等监督职能作用,积极扩大纪检监察部门的参与程度,让他们全程参与干部任用、员工招聘、财务开支、工程招标、资产处置和风险管理等易发风险、案件的领域,变事后查处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加强在线监控、现场监管和审计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按照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加强信访接访回访,当年信访举报办结率均达100%。通过监督预警,形成权力正确行使的有效机制,使广大干部职工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犯错误或少犯失职、渎职错误,从而营造出有利于事业发展、有利于干部成长的工作环境。还提请主要领导亲自参加“行风热线”接受市民及媒体访谈,并按照银监局和地方廉政办部署,认真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取得了评议考评满分的优异成绩。
三、以重点环节为突破点,深化反腐倡廉建设的专项治理
金融领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案件易发、多发领域。为保证不出案件,稳健发展,扬州分行及时调整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重点,找准工作的突破点,努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全行倡导合规文化,开展执行力建设活动,建立党风廉政建设和预防犯罪工作量化考核机制,将信访举报、内控建设和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全行经营管理“双百分”体系与全行员工收入挂钩,分层次与每名干部员工签定《合规经营管理(操作)防范案件责任书》。2009年,经考核扣发三个支行绩效工资6.45万元。二是针对操作过程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较多的情况,实行会计主管全面轮岗和管理上收,加强密码管理、交易掩码与应用掩码管理,加强柜员操作监控,及时处理违规操作行为,有效地防范和堵住了可能发生的案件。通过理顺各项业务流程,制定办事标准和法定文本,使全行各项业务制度化、法定化、标准化、规范化,以有效克服办事随意性,有效扼制“自由裁量权”。通过落实信贷新规则,加强授信审查和贷后管理,实行贷款审批网上作业和信用风险在线监控,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信贷业务中的违规行为和职务犯罪。通过认真开展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发现问题诫免谈话,考核“一岗双述”既
述职又述廉和纪委书记与下级党委、纪委主要负责人谈话等一系列工作,有力扼制了干部调配任用方面的不正之风,有效防范了领导班子和干部个人掌权用权方面的风险形成和案件发生。此外,还建立整体移位审计、员工工作情况及八小时内外思想行为排查机制,实行关注信息按季上报等制度,不断强化了风险和案件的防控工作。三是狠抓热点焦点,每年选择抓一两件实事,在行内非业务公关不饮酒、不相互敬酒,不私驾私用公车,不参加赌博,不用公款开支个人消费等方面,经领导倡导,文件规范,加强监督,基本杜绝了相关问题,彻底净化了风气。该行制定的《关于重申严禁公车私驾的通知》和《规范公务消费行为暂行规定》,还入选扬州市“反腐倡廉好制度”。
第五篇:探索国企用工管理新机制
探索国企用工管理新机制
作者: 俞庆国 盖玉山2009-11-20
近年来改革的不断推进,用工身份多样化的管理模式使一些国有企业不同身份用工混岗现象较为严重,由于没有形成规范的岗位设置与用工配置机制,也衍生了用工时同工不同酬的矛盾。国家《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之后,企业用工管理面临新的抉择,依法规范用工形式,研究完善中规合法、切合实际的岗位设置与用工机制,成为当前企业面临的迫切任务。
企业岗位设置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和业务流程在不断发展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岗位设置。目前企业内部岗位设置主要有如下一些发展趋势:
1.岗位设置更加注重效率优先。科学合理、精简高效设置成为企业内部设置岗位的基本要求。
2.岗位设置更加注重满足依法规范用工和有利于维护和谐劳动关系的需要。改变了过去粗放、零散的管理模式,岗位设置日趋制度化、规范化。现代企业把岗位作为组织结构的细胞,注重如何将最适合的人配置到最合适的岗位。
3.岗位设置更加关注企业内部专业分工和业务流程状况,系统化原则成为企业内部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
4.岗位设置更加关注组织长远发展需要。如因工作和发展需要,企业可以特设岗位,用于聘用急需的特殊人才。
5.普遍规范和科学确定岗位入职门槛,加快对非核心岗位的整合,岗位设置更加灵活而富有弹性。员工不必拘泥岗位职责,以便于发挥个人专长,使企业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6.市场导向与客户导向。市场的变化会对岗位的设置、调整、合并、增减提出要求。岗位设置与客户的界面愈加友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越来越成为企业岗位设置的重要因素。许多岗位职责中能体现出与市场结合,与客户合作的关系。
国际大公司的经验
抽屉式管理。目前绝大部分世界500强企业都在实施抽屉式管理,它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其中应用最好的是福特公司,每一位福特公司员工都使用了这一工具。抽屉式管理是一种通俗、形象的管理术语,其主要含义就是在每个管理人员办公桌的抽屉里,都有一个明确的职务工作规范。职务工作规范一方面对每个人所从事的职、责、权、利进行明确规定,做到四者统一;另一方面明确每个人上下左右的对口单位,理顺企业管理关系。在表现形式上,抽屉式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部门职能权限说明书,二是个人职务说明书。抽屉式管理工具用于明确部门和个人岗位责、权、利关系,是人力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基础之一。
职业化管理。这在航空行业企业中推行特别普遍。职业化由内向外包括三个层次:职业素养、专业技能、职业行为规范。其核心思想是根据企业的业务特点和人员成长的规律,提炼出同类业务人员共同的职业行为标准和资格标准,并以此标准来规范业务人员。通过定期对员工进行认证、评价到培训改进,不断提高员工的职业化技能和工作业绩。
岗责绩管理。这在世界大企业中已经被广泛采用。岗责绩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和流程性出发,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整合管理在岗位配置、岗位职责和绩效管理三个模块上具体落实。企业根据既定发展目标,应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通过岗位配置、岗位职责以及绩效管理三个环节的紧密衔接来提高员工和组织的工作绩效,使得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实现企业绩效的整体提高。
企业用工形式的可行性选择
目前我国社会用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受社会化分工和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影响,企业用工与以往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用工形式呈现复杂化和多元化,除长期用工外,劳务性、临时性用工开始出现。随着《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的出台,企业用工受外部环境影响愈加明显,企业和员工对岗位工作条件、福利待遇等内容更加关注,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国家颁布《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后,职工工作时间缩短,休息休假时间相对增加,对用工配备和使用影响相当明显。而由于企业的持续重组和业务整合,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变化日益加剧,对用工劳动关系的变革、合同履行产生了深远影响。
企业用工形式的可行性选择。我国《劳动合同法》明确了三种主要用工形式,即直接用工、劳务派遣工和非全日制工,并对签订以完成一定工作量(任务)为期限的用工形式做了规范。从国家依法用工要求和企业实际需要来看,使用直接用工有利于稳定员工队伍,培养企业核心岗位人才,提高企业人才竞争力。但直接用工与其他形式的用工相比,终止合同的程序烦琐,招聘、培训、使用和管理成本高,员工易形成惰性心理等。使用劳务派遣工有利于减少企业直接用工数量,降低企业用工管理成本;但使用劳务派遣工易助长员工短期行为,不利于企业提升凝聚力与核心竞争力。而使用非全日制用工有利于降低企业人工成本支出,可以灵活调剂企业用工量,缺点是使用这类用工的业务范围相对狭窄。使用签订以完成一定工作量为合同期限的用工有利于企业减少长期直接用工数量,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对中国石化的企业而言,上述几种用工形式在各专业队伍中均有分布。围绕依法、规范用工,今后可探索多种用工形式相结合的用工使用与管理模式。
企业用工管理新机制的构想
用工形式确立后,可根据需要完善企业内部用工管理制度,确定企业用工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用工机制。
用工管理制度框架。主要应包括劳动关系管理制度、员工岗位责任制度、员工奖惩制度三个方面。其中劳动关系管理制度包括员工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员工招收(录用)与辞退制度等;员工岗位责任制度是规范员工职责,保证岗位职责、分工协作得以落实的基本制度;员工奖惩制度包括员工考勤、薪酬分配、绩效考核等制度,是保证内部组织行为顺利进行的保障。
用工管理模式选择。一是合理进行用工管理纵向分权。根据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确定用工管理的分权管理模式。企业层面负责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强调用工统一计划性,即统一用工形式、用工计划、用工总量控制,加强用工政策和用工管理制度的统一性。中间层面注重用工在各类队伍间的数量分配、确定不同岗位等级员工结构和比例、激励手段的设计、人力资源文化的建设等。基层层面注重用工在生产岗位的分配、岗位使用、考核等用工管理的落实。二是加强企业用工管理主管部门间横向职责的分配和协调。按管理权限,企业内部可按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服务三类岗位确定管理职能的划分,按管理权限划分管理职责。
构建用工管理新机制。以着眼于满足企业生产发展需要,着眼于有效改善企业在用工使用与管理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困难,立足中国石化企业的生产特点和发展实际,努力构建用工管理新机制。一是建立企业正常的用工投入和补充机制。根据企业生产特点,规划企业不同类型用工的补充渠道,本着高效、节约原则做好用工补充接替。二是建立满足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激励机制。营建“拴心留人”的企业文化环境,以提高员工对企业忠诚度为出发点,着重建立健全员工培训、薪酬分配、职业生涯发展等激励机制。三是建立符合企业需要的多元化用工新机制。结合岗位设置、企业生产和业务特性,建立不同岗位特点的用工机制。随着社会市场的发育和完善,探索实施项目管理、业务外包等新型生产组织形式,减少和控制长期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