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问题及建议

时间:2019-05-14 07:3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问题及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问题及建议》。

第一篇:论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问题及建议

论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近年来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不断上涨,大多数景区已经迈入了“百元时代”,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本文在分析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门票价格上涨的原因,提出了应对价格上涨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景区 门票价格 无序上涨

一、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现状

2007年,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而景区门票似乎落入了“3年必涨”的怪圈,往往3年时间一到,各大景区就会开始涨价。在国家大力倡导节假日旅游的同时,每个旅游景点竞相涨价,这让大多数民众与景区渐行渐远。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去年发布的《2013年我国4A5A级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分析报告》,中国所有5A级景区平均票价为109元,52.94%的景区门票价格在100至200元之间,7.19%的景区门票价格在200元以上。今年6月10日起,“中国最年轻火山岛”北海泅洲岛火山国家地质公园门票价格由90元调整为115元;7月1日起,云南大理苍山景区票价由30元涨到40元。同日,苏州园林主要景点门票价格也进行调整,其中,拙政园旺季票价由70元调整至90元,虎庄从60元调整至80元等。进入9月以来,国内多家景区票价更是“涨”声一片。9月1日起,广东东丹霞山景区门票价格由原来平日的160元、节假日180元统一调整为200元;9月3日,保足涞源瀑峡景区调价方案获得通过,门票从35元上调至50元。此后9月16日,国家5A级景区之一的丽川玉龙雪山景区发布调价公告,宣布门票价格将从每人次105元调整为130元,执行时间为2015年5月10日起。而这些只是今年以来新一轮景区门票涨价的缩影,有的景区明里小涨价,暗地里却通过剥离门票中的交通费或提高索道费变相涨价。中国旅游研究院报告显示,2014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有4.8亿人次出行,比去年增加13%,10月1日至7日,全国纳入监测的124个直报景区共接待游客3169.2万人次,同比增长3.8%;门票收入16.04亿元,同比下降2.43%。

和国外的景区做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国外很多著名景区的门票都很低廉。公开资料显示,俄罗斯克里姆林宫门票为150卢布(约合人民币31.5元);韩国的华松古堡门票为1000韩元(约合人民币5.5元);印度泰姬陵门票对内为20卢比(约合2.4元人民币),对外为700卢比(约合84元人民币);美国大峡谷和黄石公园等世界自然遗产公园的门票为10美元(约65元人民币);法国卢浮宫的门票价格8.5欧元(约合人民币70.6元),仅为张家界门票的三分之一。而国外收费较高一般超过50美元的景区公园大多属人造景观,如美国的迪斯尼乐园、环球影城和海洋世界等。国外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普遍淡化经济效益,更凸显公共资源景区的公益性。2013年3月,中国旅游研究院与携程旅行网联合发布的《中国休闲旅游客户需求趋势研究报告》显示,国内的游客在景区门票上的花费已经超过在交通方而上的支出,具体分别为21.9%,20.9%,然后才是购、食、住、娱,具体为19.0% ,16.4% ,11.5% ,9.8%。

二、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原因

对于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上涨,本人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其原因。一方面,门票价格的合理上涨是必然的,有其客观原因。很多景区的自然或者历史人文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需要景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精心保护,除了保护经费外,景区的事业性支出和建设性支出等构成了景区的成本压力。尤其是在节假日和黄金周,游客的激增不仅增加了景区的管理成本,而且容易造成景区管理的混乱,甚至威胁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门票价格的无序上涨提高了参与旅游的门槛,降低了旅游的公益性,造成旅游产业链的延伸受阻,导致旅游市场价格博弈的恶性竞争,不利于旅游业的长期发展。而造成景区门票价格无序上涨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景区管理体制的内在缺陷

多头管理、政出多门、体制不顺是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多年来,我国景区管理体制是分权式的属地化管理,从法律上讲,我国公共旅游资源景区的产权属于国家或者全民所有,但实际上国内景区大多都是由省、市、县地方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在管辖。因为没有法规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所以管理权力的下放必然导致景区管理权限的混乱。景区的产权单位包括文物、林业、园林等部门,有的景区划归政府直管,有的承包给企业,在这样的多元管理体制下,名义上国家拥有景区所有权,但景区所在的地方政府却行使着景区使用权和收益权,成为景区实际的所有者、管理者、使用者和收益者。这就使得地方政府掌握了门票调价的主动权和控制权,相比旅游景区的公益性价值,地方政府往往更看中局部利益和地方政绩,门票涨价也就成为了保证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逐年增长最便捷的渠道。另外,国内景区大多数都是事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地方政府将景区的经营权整体转让给企业,转让期限一般为20年或者30年,企业以营利为目标,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提高景区门票价格,景区管理部门是门票价格上涨的受益者,就有可能会放松对企业的监督力度,导致景区监管的缺失。

(二)旅游产品单一造成景区过度依赖门票

从世界各国旅游业的发展来看,基本旅游产品销售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逐渐降低,景区门票价格呈下降趋势,而非基本旅游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却不断上升。而目前我国旅游景区的产业体系还不完善,基本旅游收入的比重偏高,门票收入仍是景区收入的主要来源。根据《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2013》,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共有A级景区6194家,2012年A级景区接待游客人数29.26亿人次,综合收入达2898.93亿元,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11.2%,门票收入占当年营业总收入的31.98%。2013年上半年A级景区接待游客14.7亿人次,营业收入1385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门票收入41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9.96%,同比增长12%。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虽然门票收入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是仍占据景区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购物、酒店、餐饮等服务设施对景区收入的贡献较低。目前,我国的旅游市场上仍以风景、历史、文化为主的传统型和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对新开发的旅游产品游客的参与度较低,这也使得门景区收入以门票收入为主成为必然。

(三)供给严重不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在逐步提高,外出旅游的需求和意愿也变得越来越强,用于旅游休闲的支出也在不断增加。但是相对于旅游的巨大需求量,景区的数量就显得明显不足,旅游景区总体供求不平衡。一些景区因其资源的不可替代性、稀缺性和唯一性而形成了天然垄断,例如故宫、黄山、九寨沟等景区,就算是这些景区的价格上涨,但是与其垄断性或者说对游客的吸引力相比,游客还是愿意拿更多的钱到这些景区去观光旅游。一方面,游客的刚性需求给景区门票涨价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游客数量的激增在给景区环境承载力带去压力的同时,也给景区门票涨价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三、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无序上涨的对策

(一)政府应加强管理,完善监管体系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转变景区的经营管理模式是改变景区门票价格无序上涨现象的重中之重。在管理体制上,政府要将景区的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开,以实现景区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把为促进景区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加强各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真正发挥其职能。一些旅游大国的景点门票收入其实在其运营费用中所占比重不大,景点运营主要依靠政府补贴,我国也可借鉴他们的发展经验,针对不同类型的景区采取不同的价格管理政策:一是对待具有明显社会公益价值的“优中选优”的公益型景区,如故宫、黄山、九寨沟等世界文化遗产或者自然遗产,国家可以全额或者差额补贴,实行免票或者低门票价格;二是对待依靠开发商投入资本、土地、文化创意等旅游发展要素来产生市场价值的市场性景区,如迪斯尼、欢乐谷等人造景观或者人造娱乐型景区,政府可以对其门票实行市场化定价;三是对待既依托所在地的森林、一般人文古迹等国有资源、又依靠开发商投入资本等发展要素产生市场价值的混合型景区,政府可以实行市场指导价或者最高限价管理。此外,对于景区门票的涨价热,政府相关部门不能视而不见,或者把监管流于形式,应该建立起长效监管机制,规范景区的收费行为。召开景区价格调整的听证会要听取多方的意见,尽量权衡协调各方的利益,对听证会相关参与人的遴选要进行有效的监督,所选出的人员要具有代表性,以保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力量,真正做到票价听证会透明化。

(二)景区自身要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延伸旅游产业链

景区为了增加旅游收入不能仅仅依靠门票涨价,需要紧扣市场需求,努力做到多种产品共同开发,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景区一方面需要继续开发观光旅游产品,通过深层次的开发和包装,使一般观光产品向组合型观光产品发展,另一方面还应大力开发有潜力的非观光旅游产品,如保健、探险等专项主题型旅游产品,做到旅游产品结构的多元化。此外,政府应改变旅游市场上政企不分、企事不分的现状,利用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性强的特点,把旅游资源和其他产业进行深度融合,鼓励民营资本在不触动不可再生的核心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以景区的经营核心为出发点,在景区周边开发多样化的休闲、度假等景区以及餐饮、购物、酒店、文化娱乐等旅游产业链延伸项目,既能缓解旅游景区的供需失衡,又可增加地方税收,进一步摆脱对门票的依赖。景区还要寻求有力的社会支持,为旅游的开发提供保障。一方面,景区要积极寻求政府的政策扶持,为景区的管理提供好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景区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积极争取社会基金和企业的捐赠或赞助,有利于增强景区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景区要提高综合效益,注重质价统一

前面已经提到,景区门票价格的上涨有其客观因素的存在,合理上涨是可以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的,价格上涨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关键是要有理有据。就目前来看,“门票经济”仍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旅游景区的一种普遍收入形式,但景区获得利润不能仅仅依赖门票收入。如果景区想要获得长远发展,在提高门票价格的同时,更要注重提高景区的管理和服务质量,完善景区内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景区旅游消费,以此来获得更大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 钟媛媛.论我国旅游景区票价上涨问题[J].旅游管理研究,2013,(7).[2] 林玉香,杜宁.旅游景区门票涨价原因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3,(32).[3] 胡子龙.我国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价格月刊,2013,(7).

第二篇: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问题研究

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问题研究

【摘 要】门票作为一种行政收费,不是赢利手段,仅仅是一种管理的工具。近年来,我国部分世界遗产地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门票涨价迅速,幅度巨大使得景区排他性特征明显。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日益增长,这些景区表现出既具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私人产品的特征越来越显著。本文从门票的功能入手,分析了门票价格上涨的原因,对门票定价机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门票;涨价;机制

一、门票的功能

(一)管理功能

(二)经济功能

首先,门票具有接入费的功能,接入服务的垄断性决定门票的高低成为旅游景区消费的第一道门槛。“游、食、住、行、购、娱”六大要素中,“游”排在首位,没有这个因素推动,其他环节的消费无从谈起。其次,旅游经济不单是“门票经济”。景区经济功能除表现在行业内经济效益外,还通过对第三产业的带动,进而影响第一、二产业。门票只占所有旅游收入中的一小部分,门票具有消费的关联性。发展旅游业要将眼光从门票移开,功夫要下在门票外,不能因景区门票定价过高而影响整个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社会功能

旅游业已经越来越能够体现其社会福利性质。旅行游览是人的自由权利,旅游门票相应地成为自由权利的象征符号。然而,我国旅游作为个人的自由权利却被消费水平所阻隔,这一阻隔的直接表现是门票价格过高。

二、门票价格上涨的原因

(一)旅游风景区管理权限混乱

各旅游风景区管理权限的混乱主要表现有:多头管理、多重目标,条块分割、秩序混乱。我国的旅游风景区隶属多达12个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这些单位本身既有保护旅游资源的职能,又有组织经营、发展经济、解决就业和社区管理的职责,而且所有的旅游资源和文物资源又分别有建设、林业、环保、文化、文物、宗教、海洋、地质、旅游等部门行使管理权,另外又根据其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地域范围等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县级,分别由各级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如此的属地化管理,又直接导致产权不明晰和约束力不强。

(二)投入不足 利益驱动明显

地方财力的缺乏,使当地政府放弃了作为公共机构的某些职能,无力谋取公共利益。各地方政府财力都极度匮乏,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更多地是要规划地方发展问题,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当地人口的就业、医疗、教育等问题,很难顾及保护风景区和名胜古迹这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资金往往有限。许多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虽然是以收定支,但到了年底,总会突破预算,形成赤字。

(三)门票价格调整程序不规范

从目前各地门票价格调整过程透露出来的一些信息来看,附属于价格主管部门的成本调查机构及审核结论的选择性及正确性上存在商榷之处。在调价依据上,到底什么成本可以进入,什么不能进入,没有法律和制度上的规定,一般来讲是由风景区提供申请调价的各方面资料和数据,其中就会包括所谓的保护与维修计划、发展建设项目计划等等内容。

(四)其它相关因素的影响

从众行为的示范效应和导向作用以及攀比心理和误导行为在门票价格调整过程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从众行为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是指人们采纳其他群体成员的行为和意见的倾向。在最近的旅游风景区门票涨价风潮中,有相当的风景区的门票都才调整不超过三年,但是在涨价跟风中,你涨我也涨、不涨白不涨、涨了你也要来的心理占了主导作用。有些旅游景区在调价时盲目攀比国外的门票价格,并采用较为隐蔽的手段误导公众。

门票价格中含有相当比例的导游折扣。在我国,由于体制、国情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在《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修订前,是明令禁止收取小费的,客人主动给也不能收。修订后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有了微妙的变化,只规定导游不得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前者是强制性规范,导游员不能有丝毫的违返,后者则是任意性规范,给了导游比较大的空间,只要导游没有索取小费,这部分收入就是合法的。

三、深化旅游风景区门票定价机制的政策建议

(一)明确政府职责 加强立法管理

“以法治业、以法兴业”是旅游行业正常、稳定发展的一个基础。应该尽快出台《旅游法》或《旅游风景名胜区保护法》,以立法的形式确立政府对于旅游风景区的保护责任,同时对提高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申请、标准、期限、程序等等做出明确的规定。这样既使旅游风景区的保护有法可依,也能有效地保障公众的切身利益。另外还应遵循按质论价的原则,等级相同的旅游风景区的门票价格应在大体一致的水平上才较为合理,因此,国家应统一制定一个各等级游览参观点价格水平范围,比如5A级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大体制定在多少至多少价格范围内,这样就不会引各风景区在门票价格调价上的盲目攀比。

(二)转变经营观念 公益服务为主

在探索旅游经济发展多向性上,要从单纯的“参观旅游”达到“体验旅游”的目的。现在不少游客到了旅游景区都是走一圈、照张相,景区除了固定的参观景点外很少能提供让游客亲自体验的项目,所以无法提起游客继续游玩的兴趣,也就无法把游客留下来,更不要提“回头客”,而国外如迪尼斯乐园很早就把好莱坞大片中的场景复制过来,设计出精炼的主题,用高超的电脑特技配合游客亲自参加大片的拍摄过程,让游客感受到动人心魄的特殊体验,长久保持了迪尼斯乐园在人们中的吸引力。反观国内旅游,虽然也出现了攀岩、漂流、泡温泉等旅游新项目,不过由于起步较晚,限于客观条件及缺乏创意,很少有主题化明确的游客体验项目,参观旅游仍是目前的主要旅游方式,旅游收入也只能以门票收为主。

(三)完善价格调控机制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指定其所属的成本调查机构承担成本监审的具体事务,并对以下内容进行成本审核:

(一)经营者记录的成本(费用)项目是否合法、数据是否真实;

(二)经营者的成本核算方法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

(三)经营者的成本(费用)分摊是否合理;

(四)其他需要审核的内容。可以说,《价格法》及其他有关价格的法律、法规给予了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相当大的权利,所以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必须遵循公平公正、方法科学、程序规范、运行高效的原则对旅游风景区提供的成本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核,对于不该进入成本的内容要坚决摒弃,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费用分摊期限等主要影响成本的因素要严格按《会计法》规定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对于成本审核结论报告,还应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公布,尤其是在价格听证会前,要让公众、听证会代表、其他成本审核机构(会计事务所等)有机会对景区申请调价的资料和数据有充分了解,一方面可以有效地监督政府价格成本调查队审核结果的正确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关注风景区调价的各方代表进行充分的论证。

【参考文献】

[1]国内多数知名景点门票将在五一黄金周前涨价[N].新闻晨报.[2]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2002.[3]故宫拟涨价引发争议 国外景区门票收费可资借鉴[N].北京青年报,2004-12.[4]李保荣.景泰永泰龟城亟待保护开发[N].甘肃日报,2003-4-18.[5]曹海丽.九寨沟还能美丽多久[N].中国环境报,1999-7-8.[6]钟永德,方世敏,李丰生.旅游景区管理[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7]黄山两景点门票价格上调 涨价不听证遭质疑[N].安徽商报,2006-6-2.[8]湖南省岳阳市君山风景名胜区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资料汇编[Z].岳阳市

物价局,2005.[9]旅游局公布黄金周旅游情况得 15 启示存 3 大问题[Z].国家旅游局网站,2005-10-09.[9]田勇.国外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特征及其启迪[J].价格月刊,2003(5).

第三篇:浅谈景区门票价格上涨问题

浅谈景区门票价格上涨问题

近日,国内已出现新一轮景区门票涨价潮,引起公众广泛关注。一则报道,引发了国人的热议。报道称,我国景区票价普通贵过外国,张家界系卢浮宫3倍。继清明小长假期间爆出的“国内部分景点涨价”之后,又一个消息传来:未来数月内,全国将有超过20个知名景区门票涨价,涨幅从20%到60%不等。为什么这么多景点扎堆涨价呢?原来,是因为“时间到了”:今年进入了国家发改委规定的旅游景区票价3年一调整的第二个“三年解禁”期。而在外国,公园和自然景观基本不收费,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象征性收费。

在当今世界和中国社会中,旅游资源不可替代型景区的价值普遍被赋予了世界级或国家级的产权属性,其中大多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特别单位(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等),其具有的价值理应为全民所共享。通俗而言,这些景区是“老祖宗”或“老天爷”留给我们共同的宝贵财富,也是持续的涨价**中受关注度最高、其涨价最不容易得到理解的部分。

鼓浪屿,传闻中的浪漫的步行岛,走在街头巷尾,不时能听到悦耳的钢琴声,加上风格各异的建筑,是个恍如童话般的所在。然而这个人口不足2万、面积仅1.87平方公里的小岛,时下正成为不少人关注和谈论的话题。这个曾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丽的城区”的小岛已经启动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并计划在2013年冲击世遗。就在不久前,鼓浪屿管委会发布,鼓浪屿即将迎来限客,拟今年实施“一票制”,每日限定人数拟7500人,实行“一票制”后票价定在每人100元到150元之间,游客上岛后可以免费参观5个核心景点,不用再另外买票。目前这5个核心景点的门票价格是143元/人。

全国景区门票到处也都在纷纷上涨。据统计,未来数月内,全国将有超过20个知名景区门票涨价,涨幅从20%到60%不等。从今年4月起,河北省赵云庙景区、赵州桥、隆兴寺、江西省井冈山核心景区等旅游景区门票价格都要上涨20%以上。同时,国内一批景区也正在酝酿门票提价。福州不少旅行社已接到通知,浙江横店影视城门票价由每人470元上涨至490元;济南九如山景区由每人110元调至120元;井冈山核心景区门票基准价格拟由原来的130元/人调整为162.5元/人,调整幅度为25%,同时实行淡旺季票价浮动。山东台儿庄古城门票价格由每张100元涨至160元,涨价幅度达60%。绝大多数酝酿或已上调的旅游景区门票涨价幅度在20%以上。越来越多的地方成了人们眼中“看不起”的风景。

事实上,多年来,中国旅游景区门票一直存在涨价的现象和趋势,也一直饱受争议和责难。但是,情绪宣泄不能代替理性思考,对于持续多年、社会关注的“景区门票涨价”问题,非常有必要进行全面的观察与分析,探究其中的根本原因,理性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

是什么原因导致景区门票涨价如此疯狂呢?这样的涨价有没有合理性呢?处处上涨的景区门票价格能得到国民的一致认同吗?广大人民对待涨价问题会发出什么样的呼声呢?谁又会是最大的受害者呢?一片片的涨价又会引发哪些一系列经济问题呢?

下面,我将从分析涨价问题的根源开始着手对景区涨价问题阐述我个人的一些观点。

景区为什么要涨价,深入分析,不难发现,这些景区门票涨价现象最为突出的根本原因有这些方面:

1、产权责任制度的扭曲决定了门票涨价的现实

在这一轮对景区门票涨价问题的热议中,一种重要的非议就是“旅游资源归全民拥有,不归地方拥有,因此地方无权利用旅游资源牟利”,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完整的两个方面是:旅游资源归全民拥有,不归地方拥有。因此,在理论上,地方既无权利用全民共有的旅游资源牟利,也无义务承担资源开发与景区维护的责任。比较现实、容易操作的措施是由中央政府代表全国人民,拥有和承担旅游资源不可替代型景区的一切权利和责任,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权利和经济责任。

然而,目前旅游资源不可替代型景区(特别是所在地区相对欠发达的景区)的产权责任制度扭曲,产权不清晰、责权未理顺。也就是说,中国景区门票票价某种程度的混乱,其根源不在于地方政府的“越权”,而在权利和责任划分的不明确。

2、地区发展的差异决定门票涨价的阶段必然性

地方政府对旅游发展的诉求,各地呈现很大差异。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主要在意于能够树立地区品牌、改善投资环境、升级经济体系、发展关联产业等较高级的转化,因此不用向景区门票涨价抱以过多诉求,反而可能采取景区门票降价甚至免票手段,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如杭州市采取的西湖免票的举措。

然而,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只能通过景区门票涨价这一较低级的直接方式,直接谋求经济收益,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参与全局性的地方政府竞争。

3、旅游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门票涨价的市场可行性

一些景区因其旅游资源的不可替代性而形成了天然垄断,景区的天然垄断其特殊性在于,独特、唯

一、不可替代的景区,无法通过大量复制或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方式增大市场供给。只要天然垄断的旅游产品还在市场销售,这种垄断就是无法打破的。在旅游价值上,黄山、九寨沟、故宫、张家界等之间不能相互替代,无论九寨沟门票如何涨价,游客都不会因为游览了九寨沟而产生放弃游览故宫的理由。

旅游资源不可替代型景区形成的天然垄断,是旅游产品在市场经济中的特殊属性。如果没有明确的法律制约,大多数人的刚性需求则保证了这些景区门票涨价较强的市场可行性。

目前,一些国内景区大多是事业单位实业化经营,大多是自负盈亏,有些甚至还需要补贴给地方政府;而且一部分景区经营水平不高,景区过度依赖门票经济,盈利途径不多,容易选择“简单粗暴有效”的涨价途径来提高经济收益;加上市场放量刺激景区涨价。当前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释放大量旅游需求,国内优质景区总体处于供不应求阶段等这些都直接间接地引发了景区票价上涨问题的产生。

从以上原因看,短时间内由于旅游需求客观存在,供给相对不足,门票上涨情况可能会不时发生,这种做法短期内对于缓解景区资金不足有一定帮助。但从长期看,这种做法是不好的。其一,这会抑制游客的消费积极性。过高的景区门票价格超出了多数民众的承受能力,会影响旅游市场良性发展;其二,会使景区逐步脱离自身稳定及良性发展的轨道,陷入门票经济模式,不利于旅游产业经济的形成,实际上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我认为,景区门票涨价肯定有成本方面的压力,这个从CPI指数的变化就能看出来。但这个原因绝对不是主要原因,因为景区门票收入远高于CPI涨幅。景区门票涨价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地方政府税收越高越好、开发企业利润越高越好,只有游客感叹玩不起。类似问题的核心弊端在于景区的企业化运作,就是将景区作为一种盈利工具,而弱化了景区作为公共产品的公益属性。可以断言,如果景区被单纯地当做一种经济发展的工具和手段,那么景区无论如何运作,都不可能确保其公益属性。

因此,改变此现状的关键是解决景区属性的顶层设计问题,也就是说,应该从发展思路和观念上加以改变。第一步,对景区属性进行遗产类、投资类划分,并以此为依据,确定门票定价机制。第二步,采取类似于国内国有博物馆的做法,对遗产类景区实施免票。当然,除了解决制度设计的问题,更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让制度有效运作。

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外的模式,比如景区经营的美国模式,国家公园、历史纪念地的首要职责是保护和传扬生态环境与历史遗产,向国民提供观光休闲、健身养生与科普学习服务的场所。因此,其保护、建设

和员工薪金全部由政府支出,园区内的食宿、娱乐等经营性项目通过特许经营授权企业规范经营,景区收入用于资源与环保,与地方财政收入、景区员工薪金不挂钩。这种经济基础与管理体制使美国国家公园和历史纪念地得以实行免费或低价门票。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目前不可能照搬美国模式,但可以借鉴。

听证程序是一种对公共产品或者半公共产品进行科学定价的手段,这种手段在平衡各方面利益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具体到景区门票价格调整,听证程序依然有完善的空间。国家有明文规定,如果上级主管部门审议通过,景区门票价格调整要提前半年向社会公布,并要求举行公开听证会,且保证听证人员有1/3是消费者。但目前参与景点门票涨价听证会的多是利益相关方,作为涨价中可能受影响最大的外地游客,则基本没有表达意见的机会,这种外地游客“被代表”的听证,最终只能是走过场。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异地听证机制,改变“本地人听证,外地人买单”的现状,用异地价格听证制度等方式有效制约当前的旅游景区门票上涨风潮。确定价格听证目录也很关键。到底哪些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应该进入听证目录?实际上就是确定哪些价格需不需要征求公众的意见。这个问题显然比某个具体商品或服务价格的制定更加重要、更具根本性。然而,现行价格听证制度,却剥夺了公众在听证范围上的发言权。建议有关部门对听证目录的划定也应该经过听证的程序。

以国有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景区,是一种满足公共需要的公用物,每个人都拥有参观、欣赏的权利。从这个角度看,景区门票涨价过高是不合理的,这剥夺了一部分低收入人群参观、欣赏的权利。避免单纯向门票伸手要钱,其实有多种模式。关键是要建立大旅游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落实到行动中做大旅游产业。具体来说,首先是要建立好的、行之有效的综合盈利模式,如可以通过创新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项目来增加收入,比如修建度假酒店或者主题酒店、索道;提供观光车、纪念品销售、有偿讲解等服务;开发具有当地特色与文化内涵的服务项目等。总之,旅游的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都可以成为景区增加收入的出路。

在此基础上,需要研究并着力解决的是景区综合运营模式问题,以解决景区门票收入与景点周边区域综合服务收入归属不同利益主体,从而导致景区缺乏综合业态回报的矛盾。具体来说,景区的开发必将对周边地产、商业等带来升值潜力与现实,政府有关部门应从税收甚至直接收益分配等方面对景区经营企业给予回报,也可以通过前期设计实现整个旅游区域的综合开发,将景区打造成一个综合体系,设计、开发与旅游产业密切相关的一些周边服务产业,增强旅游软件设施,提供个性化服务,以此形成有效的社会参与模式和景区多样化经营体系,形成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鉴于景区门票涨价及其连带问题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在现实中,也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略:

1、法律层面上应优化、明确价格形成机制

中国旅游业长期多头管理、多种体制并存、涉及面广,实行旅游法治的任务复杂艰巨,然而,景区门票涨价问题与其他旅游问题一样,只有在深层次上解决法制问题,优化、明确价格形成机制,才能彻底解决景区门票涨价问题。

没有明确的法律制约,寄希望于利益集团的自律,无法对景区门票涨价形成有效制约。在新一轮的立法工作中,应力争制定出使景区、政府、游客和群众多方利益诉求达到良性均衡、实现发展共赢的合情、合理的法律。目前国家发改委发布政府文件等传统形式已经缺乏执行力度,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所需的听证会、政府价格监督等配套措施的法律地位亟须规范和明确。

2、国家应担负起让多数国民能够进入景区旅游的责任

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公共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定位中,国家应该充分认识到景区发展在综合社会效益上的巨大作用,将景区门票补贴与对教育、科技、卫生、医疗、扶贫等众多公益事业的投入提到

同一高度,担负起让多数国民能够进入景区旅游的责任,深度权衡国、地财政关系与综合社会效益之间的轻重缓急。

3、地方政府要适当跨越门票经济的低级发展阶段

相对于13亿多人口基数中蕴藏的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中国旅游业的供给目前仍然严重不足,但这一供给不足并不体现在景区数量的缺乏上,而是体现为旅游产业链条的缺失。地方政府作为景区所在地利益的代表,要适当跨越门票经济的低级发展阶段,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优化游客情景体验,深入带动发展旅游要素和关联产业,把旅游产业链做长,把旅游产业做大,从旅游经济中获取更大的整体效益,把通过景区门票及其涨价带来的收益贡献下降到比较次要的位置,缓解景区门票涨价的冲动。

4、景区须避免门票泡沫,避免短视经营

景区要尽可能避免各种操作失当,杜绝有损企业长远利益的门票涨价现象,避免门票泡沫;避免短视经营;避免盲目跟风;避免舆论危机。

5、媒体要避免“爆料”式、“煽情”式的片面宣传

在某种意义上,现代社会是媒体的时代。媒体要肩负起作为社会进步先锋的使命,真正承担社会责任,避免“爆料”式、“煽情”式的片面宣传和错误影响,科学引导公众,正确对待景区门票涨价问题。

6、公众立场坚定

在市场经济中,尤其是在目前中国旅游买方市场、出游随意性强、景区同质化严重的发展阶段,游客有权并完全能够采取“用脚投票”的方式,在总体供给充足的众多景区中进行理性选择,对于不赞成的景区涨价现象,避免无效的一味指责,而能通过客源分流的方式,对其进行否定和纠正,迫使景区改变门票价格只涨不落的不正常惯例,主动影响景区门票价格的动态变化。我国旅游资源属于全民资源,但实际操作中,很多旅游资源的产权责任是很不清晰的,既有中央政府管理的,也有很多属于地方省市政府管理甚至乡镇政府管理。应尽快厘清旅游资源的管理责任,对景区价格严格监控,统筹景区的公共资源属性和可持续发展,对景区的开发、建设进行科学规划;而景区的具体管理机关,应该实现景区的精细管理,公开门票等收入的使用方式,增强透明度。

知名景区竞相抬价,对于景区经营者而言,不见得就是赢方。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当下的旅游经济,特别是景区,在总体上是供大于求,人们在旅游目的地和休闲方式上有很大的选择空间。游客一旦“趋低避高”,自发调整旅游目的地,对于景区经营者而言,无疑是一种失策的“聪明人的游戏”。再者,景区门票节假日竞吹涨价风,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一是伤害了游客的消费积极性,二是损害了旅游业的正常运行和整体形象,三是损害了景区自身稳定及良性发展。

面对涨速堪比房价的景区票价,最受伤的无疑是那些收入不高的草根旅游者。他们在高呼“玩不起”的同时,也难免心生怨愤——如今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各种“逃票攻略”,就是草根阶层对门票价格不满的一种隐性表达。但是,靠门票经济来发展旅游,无异于“饮鸩止渴”,对整个旅游行业来说,是一种慢性自杀行为。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各方一起努力:首先,政府通过行政杠杆(比如物价法和反垄断法)对景区一味喊涨的行为进行干预。毕竟,畸高的门票价格剥夺了草根阶层欣赏风景的权利,既有违社会公平公义,也不利于景区的长远发展,是一种短视行为。其次,转变思路发展“大旅游”。在整个旅游产业的收益链条中,门票收入占的比重其实很小。不断飙升的门票价格,必将造成景区人气下降,这对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毁灭性杀伤力。因此,应降低门票价格,同时由简单的观光游转向开发深度的休闲度假游,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带动景区周边餐饮、零售等产业的发展。再次,让景区的服务配得上价格。山东孔庙公然声称不涨价丢身份,引发热议。事实上,公众对有些景区不满,重要原因之一是价格背后的硬件设施

和服务水平让人诟病。因此,各景区忙着涨价的同时该扪心自问:我的设施与服务跟上涨价的速度和幅度了吗?最后,让公共旅游资源回归公益本质。大自然赐予的灵山秀水是人类共有的财产,要想保障公众对公共旅游资源的享有权,还需要政府加大对公共设施的投入,同时加强景区管理。

景区与旅游者并非对立的双方,只要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就能创造双赢局面:作为景区来说,千万别为了“面子”涨价,否则只会丢了“里子”;而旅游者,也需对景区合理的提价行为多一些理解和支持。

个人认为,近期出现的这轮门票“涨价风”,绝不仅仅是一个门票价格问题,现象背后表现出来的实际上是国家风景名胜区的系统管理问题。考虑到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公众的收入水平,笔者认为,遏制景区门票疯涨。当前需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管理体制问题。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国家公园体系。风景区管理实行的是属地化管理模式。但受地方狭隘经济观影响,景区涨价管理难。此外,景区分散在全国各地,是集中还是分散管理,都会对地方政府造成极大的冲击。

2.资金供给问题。国家风景名胜区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修缮费用理所当然地应该由财政承担。问题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财力不足将景区资源的管理公共福利化,因此必须进行“开源节流”。一方面要积极拓宽资金渠道,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相关收支的监管,加强对门票收入使用的监管,确保门票主要作为资源保护费用的补充。

3.社会监督问题。必须采用多种方式,将景区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置于社会的广泛监督之下。当大部分利益相关者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大部分社会公众关注景区状况时,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就会少一些。

近年来,在国内旅游部门的大力呼吁下,“让更多老百姓有尊严地旅游和消费”口号叫得响亮。但是,近几年,很多景区依然逢节必涨,急功近利之举让人感到心酸,遑论让人有尊严地旅游。旅游景区门票这个时候纷纷涨价,已经不在少数了。为什么这次很多景区又出现集体涨价,不对此问题刨根究底,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明年此时,景区门票还会竞吹涨价风!

第四篇:关于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看法

关于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看法

按照国际惯例,景区门票价格一般不超过国民平均月收入的百分之一,以求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旅游资源这一福利。中国园林网5月21日消息: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国五一期间(不含港澳台)130家5A级景区(非淡季)中,近半数门票价格过百元。价格在100元至200元(含200元)的5A景区占比最多,达35.38%。这其中包括武当山、张家界、黄山、九寨沟等14个景区门票价格高于200元,所占比例超过10%。部分景区除了门票价格奇高以外,“票中票”现象更为游客所诟病。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11年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47亿人,其中城镇人口6.91亿,农村人口6.56亿。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6977元(人均月收入516元)。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1810元(人均月收入1818元),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9118元(人均月收入1593元)。以故宫等5个世界自然或文化遗产的旺季门票为例,它们的门票价相当于农村居民人均月纯收入的11.6%~44.8%,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月可支配收入的3.3%~13.5%,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月可支配收入中位数的3.8%~15.4%。

与我国高价景区门票相比,国外许多国家价格却体现更理性和人性化。以法国卢浮宫为例,卢浮宫门票为8.5欧元(人民币68元左右),套票也才14欧元(人民币112元左右)。因此,有网友戏称:“1个张家界等于3个卢浮宫”,中国一个5A景区门票的价格能够把美国自由女神像(10美元,约人民币63元)、印度泰姬陵(国内居民20卢比,约人民币20元;外国居民700卢比,约人民币70元)、法国卢浮宫等景区看个遍。

那么到底是什么在推动景区门票如此这般的疯涨呢,在我看来原因大体有三:第一,国家监管的不到位。现在的许多自然景点都处于被某些大集团承包的状态,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游客的感受一味的调高门票价格,从中赚取更多的利润。所谓的自然资源,像这样的旅游资源应该是属于人名群众的,如果每个地方都如此这般,那到最后所有的山河大川岂不都落入私人之手了;如果连看看自家门前的风景都得拿出年收入的一半,那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的普通人民又怎呢感受得到呢。第二,地方政府的无限制的纵容,甚至是同流合污。有些地方的政府机关为了能提高自己的政绩,看不到长远的利益,为了一时的蝇头小利对景区的开发商放任自流,甚至从中攫取暴利,从而造成乱收门票和门票疯长的现象。有的地方长了门票还美其名曰是为了保护该景点的生态环境,避免有过多的人造成生态失横。那么要限制游客数量就只能通过张门票这种途径吗?第三,也得怪我们的游客,当我们的利益受到侵害时,我们总是听之任之,从而助长了开发商和管理部门的势头,最后损害的还是我们自己的利益。景区门票上涨还有其他一些催发性因素,如物价整体上涨、员工提高工薪,景区建设与经营成本提高;景区经营项目单一,缺少综合性服务与多种经营收入;某些景区经营者

非理性的过度开发投入引起收支失衡,把经营失误转嫁给游客;旅游市场秩序紊乱,在高票价下以高折扣优惠旅行社,将高回扣返还给导游司机;景区评级升档,同A级景区之间互相攀比;景区收支不透明、财务审计缺失或虚设,有的景区有两本账,向上级汇报成绩时虚报接待人数与收入,向物价部门申报涨价时瞒报收入与虚报亏损;价格监督失效,价格听证会暗箱操作等。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弊端呢?首先我觉得还得政府出面进行调控,单靠游客的一点力量是不足以改变这些的。其次,地方政府如要有所作为,不妨考虑改善旅游产品结构,培养旅游业附加价值,开发旅游产业链,提升服务质量,国际上景区门票下调已经成为趋势,仅靠门票的单一收入显然不是维持景区长期运转的最佳方法,各景区考虑的不应该是如何不断提升门票价格来实现收益的增加,而是以旅游为契机带动整体经济更好地发展,形成一个健康的持续性的盈利模式。在这个方面我觉得全国各大景区都应该向杭州西湖学习,西湖景区“反弹琵琶”不仅弥补了损失的门票收入,还使景区增收逾亿元,带动了杭州旅游产业新增经济效益达上百亿元,实现变门票经济为旅游经济。

重新开放大自然,让所有人都能有机会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不仅是发展需要,更是人民大众所希望的。景区确实需要保护,我们可以采用限制人数的办法,规定时间内,最多只能去多少人,不允许超出某个限制。并不一定得通过门票来限制,同样能达到效果,而且能提升景区的知名度,赢得游客赞赏,何乐而不为呢!

第五篇:石景山景区门票问题及对策

石景山旅游区门票管理机制问题及对策

班级 14080402

学号 2011040804058 姓名 王沫

石景山区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区内主要景点——八大处、游乐园、国际雕塑公园都是北京市知名的景点,具有极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文化及历史文物景点资源丰富,如珍藏有明代壁画的法海寺,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牙舍利的灵光寺等等,都是驰名海内外的景点。自国务院发布“五个一起上”的旅游发展口号以来,经过20余年的不断发展,石景山区旅游业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在2006年北京市总体规划中,被定位为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职能中心、综合服务中心、文化娱乐中心。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也将旅游业确立为石景山旅游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目前,旅游业年接待游人600余万人次,实现经济收入12亿多元。可以说,近年来石景山旅游区的旅游业发展迅速。然而,石景山旅游区的旅游管理体制仍然沿用计划经济色彩极浓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产业的进一步提升。可以说,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与否已成为石景山旅游区旅游业能否继续快速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一、石景山旅游区旅游管理体制的发展状况

旅游管理体制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不断适应其需要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改革开放以前,为适应对外友好接待的需要,旅游管理体制是由旅游和外事统一管理的。改革开放以后,旅游事业迅速发展,旅游、外事统一管理的方式已不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国家提出改革旅游体制的核心是实行企业化。因此,1984 年11月,石景山旅游区组建了石景山区经济开发总公司,后更名为石景山区旅游服务公司,为集体所有制企业,隶属于石景山区计划经济委员会。通过旅游公司,石景山旅游区开始对旅游进行企业化管理,形成了接待与管理合一的旅游管理体制。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旅游完全从外事接持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经济行业。1990 年,旅游管理体制有了新的变化:石景山旅游区设立了石景山区旅游事业管理处,1994年更名为石景山区旅游事业管理局,承担全区旅游行业管理职责,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与石景山旅游总公司合署办公。后来,国家提出“改革旅游管理体制的关键是政企分开”,石景山旅游区旅游事业管理局也因此与旅游总公司脱钩。2001年,石景山旅游区成立了石景山区旅游局,为正处级行政单位。至此,旅游局作为石景山旅游区旅游主管部门真正开始对全区旅游业实行行业管理,旅游管理工作全面展开。

二、从石景山旅游区旅游管理看相关体制存在的问题

1、旅游管理的局限性

随着石景山旅游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旅游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权益保护意识的增强,各方面对旅游管理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加强。旅游管理主要的任务和目标应当是:规范、监督、检查旅游市场,优化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然而,作为目前石景山旅游区旅游管理的主体——旅游局却愈发显示出其管理方面的局限性,这突出表现在:

(1)管理缺乏全面性。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涉及到很多的行业,而各行业都有主管部门。每个主管部门都有本身的管理职能,旅游局又不可能包揽其它部门的管理职能,因此,旅游行业管理难以做到对整个行业的全面管理。而管理不到的地方就往往形成“死角”,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2)管理缺乏权威性。旅游业是个新兴的行业,旅游法律法规不健全,旅游管理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持,影响了旅游管理的权威性。另一方面旅游局在与被监管单位在政府序列中处于平行位置,无法实现必要的制约。(3)管理缺乏一致性。游客对旅游局的工作要求往往超过旅游局职能的设定范围,使旅游局履行职能与设定职能不一致,导致管理力不从心。如旅游市场出现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宰客”、“黑车”、“黑导”等问题时,人们一般不是找相关的管理部门,往往总是找旅游局,旅游局感到责任大、权力小。

2、旅游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不难看出,石景山旅游区旅游管理工作的要求与区旅游局履行的职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石景山旅游区旅游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造成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权属分散,无法统筹。

石景山旅游区旅游产品主要以风景、文物为主,主要产品在行政上分别隶属文化、园林、国资等部门。由于旅游局缺乏全面的调控手段,行业管理和行政约束能力很弱,出现了很多管理上的空白点。加上利益关系等影响,许多旅游产品被人为分割,旅游资源的统筹开发和旅游产品的整体设计难以进行,一些旅游拳头产品长期处于少投入、粗包装、低效益的初级阶段,使得旅游业缺乏整体竞争力。

(2)政企不分,事企不分。

石景山旅游区一些旅游景点的资产管理与政府的公共管理尚未分开,承担的职能既有社会公益服务,又有市场服务,致使政企不分,事企不分。政府直接干预企事业单位的状况仍未能从根本上彻底改变,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也因此无法成为完整的市场主体。这在一定程度上滞固了其发展的脚步。

我们应当认识到:旅游业是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社会化属性很强、公共产品比重较大的综合性产业。除??切需要政府发挥宏观指导作用和调控职能。同时,石景山旅游区旅游业又处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轨变型时期,产业界定尚不清晰,产业组织也不健全,亟待规范和完善,尤其需要政府的介入。旅游产业的市场化进程,要求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种种限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旅游管理体制。在这种情况下,建立适应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要求的旅游管理体制实属当务之急。

三、完善石景山旅游区旅游管理体制的对策

(一)确立原则

1、政府主导原则

要完善旅游管理体制,首先要把政府主导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政府在决策、规划、指导、协调、监督等方面的职能。逐步建立起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旅游部门组织协调,区直单位分工负责,全区上下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政府各部门要强化旅游产业意识,协调动作,形成合力。政府主导最关键的是政策主导、规划主导和宏观调控主导。要求在资金上、政策上和项目上给予旅游业一定的倾斜,要在市场营销中的节庆活动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更多的协调。

2、三权分离原则 实行管辖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的创新体制。探索和推进部分旅游景点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企业的体制改革和重组。旅游管理部门应参与区内重大建设项目的论证,建立独立完备的能自主运转的管理体系,并使旅游管理渗透到基层,拓展旅游管理的广度和深度。

3、切实深化原则 建立切实有效的旅游管理体制改革领导机制。强化旅游管理职能,增强其权威性和统一性。切实解决旅游部门与其他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问题,理顺旅游管理体制。按照“全区统一规划,属地行政管理,部门行业指导,企业自主经营”的原则,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运转协调的旅游管理体制。

(二)完善措施

1、组建旅游产业综合推进机构

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始终告诉我们,建立有效的旅游管理体制,必须要从旅游业的产业特征去考虑。现代旅游随着规模、数量、增长幅度和对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影响以及社会参与程度进一步扩大,已是一种“大旅游”的概念。“大旅游”、“大市场”要求“大管理”。这种“大管理”首先要求管理是全面的,能覆盖全行业;其次,要求管理是全方位的,能对市场的多层次发挥作用;第三,要求管理是权威性的,能够形成切实的调控作用。实践表明,实现“大管理”必须要实现由单一部门管理旅游向相关部门共同管理旅游的方式转变。

目前旅游管理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就是规范旅游市场。由于旅游的综合性和依托性导致其行业跨度大,行业界线模糊,故旅游市场管理涉及的管理部门自然很多,而旅游管理部门不可能包揽其它管理部门的职能,因此对旅游市场的有效管理必然是一种联合管理。旅游业的特性也决定了旅游管理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行业管理不是排它性管理,必须正确处理旅游部门管理与相关部门管理的关系。这就要求各相关部门必须要把涉及到本部门旅游方面的管理作为自己份内的事来抓。对旅游要认识到位,职责到位,检查考核到位。这样才能形成高效的旅游管理体制。同时,发展旅游产业,不仅要强调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促进发展的机制。因此,理顺旅游管理体制,促进旅游产业发展,除充分发挥旅游局行政管理职能外,组建高层次的旅游产业发展机构应该说是一种更为理想的管理形式。

(1)总体思路

旅游产业综合推进机构重在促进发展,不局限于管理,要把以往的管理协调改变为发展协调。该机构超越各种部门间的隶属关系,直接对区委、区政府负责。旅游局作为政府主管旅游的行政部门,对全区旅游业进行行业管理,侧重于对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讲解员等与旅游联系较为直接的方面的管理。与其它管理部门相关的旅游方面的管理,则通过该机构进行协调,建立各部门联合管理的机制。

(2)主要职责

做好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的协调,实现旅游经济与其它经济深度结合,使旅游业的带动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按照发展“大旅游”的要求,在吃、住、行、游、娱、购六个方面主动做好引导、沟通工作,联合相关部门,统筹组织好各个要素的开发和经营;协调好旅游业与文化、园林、交通等单位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各方和谐、左右顺畅、内外衔接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协调与旅游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解决旅游市场管理中的重叠和“真空”,督促检查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共同管理好旅游市场。

(3)工作重点

统筹规划本地旅游发展目标、任务;研究制定本地旅游发展政策、措施、规定和办法;协调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各种重大问题;制定旅游产业发展工作计划和各项经济指标;监督、检查本地旅游服务质量、旅游安全工作和维护旅游市场秩序;策划、指导本地旅游商品开发。

2、成立旅游资产运营公司 旅游资产包括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和行政事业资产。这些资产由于基本功能、来源、使用方法的不同,相应的资产管理模式也有所不同。如何建立切实有效的资产运营机制,科学利用市场调节,深化改革,实行切实有效的经营管理体制,是石景山区旅游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解决此类问题,就必须依靠以市场调节为主、以政府管理为辅的经营机制,由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向规模化经营转变。组建旅游资产运营公司(简称:旅资公司)是解决此问题的一个较好办法。成立专司旅游资产管理的旅游资产运营公司,代表政府统一管理旅游资产,行使出资人职责,以资本为纽带,理顺出资关系,进行产权管理。彻底打破“自留地”经营模式,实现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

(1)总体思路 成立旅资公司,就是要将政府行使旅游资产所有权的部门与管理权的部门分开,实现组织上的政资分开和体制上的政企分开。对政府而言,就是要构建责权明晰的产权主体,形成可追溯产权责任的机制;对企业而言,就是要构造集中、统一、排他性地行使所有权的国有“老板”。将目前全区所有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和待开发的资源性资产统一由旅游资产运营公司经营。旅游资产运营公司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统一的行使出资人职能的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旅游资产的保值增值,不负责具体经营。管理模式主要采用“两层次”模式,即由旅游资产运营公司直接将旅游资产授权给一些企业集团或大企业经营,形成“旅资管理机构——企业”两个层次的管理模式。

(2)主要职责 作为出资人,旅资公司依法享有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三大权责。它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旅游资产营运战略方针、结构调整方向和投资发展规划,编制旅游资产经营预算;选派和更换旅游资产营运主体的董事、监事和财务总监;考核旅游资产营运主体的营运业绩,决定旅游资产营运主体的设立、分立、合并、变更等重大事项。

(3)工作重点

建立旅游发展项目多元化投资体系,在政府集中财力建设公共服务的同时,对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规划项目,通过市场化运作,以特许、转让、承包方式,吸引社会民营企业、民间组织等资金的投入,鼓励社会各界关注并投资旅游建设,积极推行项目融资、股权置换等融资方式,实现投融资主体多元化。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严格把握以股东方式履行出资人职责,强化来自所有者的激励和约束。大力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

3、合理转让旅游资源经营权

石景山旅游区部分旅游景点本身具有很好的资源性,但由于其体制的关系,经济效益很不理想,既影响了景区点本身的发展,也会给区财政带来负担。要解决这一问题,合理转让旅游资源经营权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改革办法。旅游经营权转让是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经营模式,这是各地在大力发展旅游过程中,对景区景点(森林公园、文物保护区、旅游度假区等)现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进行行改革,以现代企业制度改变计划体制下生产模式的一种方式。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的实质,就是使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资源在保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市场化运作。这是在对现行、传统的旅游开发经营管理体制、运营机制进行改革探索实践中推行三权分离时探索出的办法。该项工作涉及政策性强,影响面广,时间跨度大,又与广大旅游业职工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因此,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慎之又慎。要做好此项工作,主要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转让行为的合法性;二是转让程序上规范性;三是转让过程中的公证性;四是转让后的执行和监管。针对上述问题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制定允许经营权出让转让行为的政策。在财政力量难以满足资源保护和开发建设所需资金的情况下,要完全依靠行业自身力量来保护和开发旅游资源是十分困难的。而通过经营权的转让,可以拓展投融资渠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先进的经营方式和专业人才,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规范经营行为,建立起符合市场经营发展的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这样既有利于积极作用和有效保护旅游风景资源,也有利于发展地方经济、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所以,转让经营权这种行为本身是值得肯定的,可持谨慎态度制定相关政策,先试点,再推广。

(2)界定旅游资源的门类等级。旅游资源内涵丰富,涉及森林景观资源、人文历史、旅游项目、宾馆饭店、娱乐设施等等。旅游资源类别繁多,在经营权转让时不能搞一刀切。属于国家明令保护的历史文物、自然保护区等资源,严禁借旅游开发转让经营权。对于一般性旅游资源(非重点保护对象),可以通过招商引资转让经营权,以加快景区的开发建设。但不宜进行整体资源经营权的转让,而以项目、景区、景点方式转让,以降低风险。

(3)规范经营权的转让行为。当前,有些地方的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不规范,转让行为随意性强,缺乏规范性的要求作指导,产生了变相侵占国有资产、损害原有经营者利益、开发建设中破坏资源等问题。因此,要真正做好经营权转让工作,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实行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制定出具体的审批制度,保证转让程序合法化;经营权转让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二是经营权转让必须签订规范和严密的合同,明确各方的责、权、利;三是在经营权转让中要对投资经营的企业、个人进行资质审查,审查其资产实力、投资实力、经营管理水平及专业化开发建设水平等。

4、完善饭店业管理体制

目前,石景山旅游区主要宾馆饭店共有12家,全区宾馆饭店经营收入约占全区旅游经济收入的17%左右。但实际上,这些收入中真正由于旅游接待产生的比例相对很少,绝大多数是由接待各类会议(多为行政、事业单位及内部会议)等取得的。且大部分宾馆饭店处于亏损状态,市场活力不大。以四星标准以上建设的酒店仅2家,难以满足高层次游客的需求。从根本上看,石景山旅游区饭店多为国有企业,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市场化经济的今天,这种体制已很难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其体制亟待完善。

为此,我们应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综合推进机构的作用,加快饭店的资产市场化进程,引导饭店产业集群的形成。加速饭店产权和管理权的市场化,科学引导建设投资,逐步改变单一的经营模式,推动饭店业向多元化、品牌化发展,努力实现石景山旅游区饭店业资产规模化、经营集团化、管理专业化、人才职业化、市场网络化和产业集群化。为实现以上目标,石景山旅游区应做好三个“转变”:

(1)转变思维理念。石景山旅游区饭店业单一业主制的产权表现出高度的集中性和封闭性,导致了管理模式、发展战略和运作机制的非理性化。这种封闭性的思维急需转变为开放性理念,在资本市场上寻求与更多战略投资者的合作,通过股权开放实现产权的多元化和国际化。产权关系的根本性变革将直接推动石景山旅游区饭店业的思想变革,开放的理念将促进石景山旅游区饭店业发展更加理性化、品牌化。

(2)转变经营战略。石景山旅游区饭店业在经营方式上比较原始,且相对单一,尚未建立个性化、品牌化的发展战略。全区饭店大体上处于同质化水平,在经营上急需向差异化战略转变。应指导饭店经营者立足全局和长远利益,加强对业态、资本、产品、市场、技术、人才、制度、管理和文化等战略要素的差异化建设,逐步培植本土饭店的核心竞争力和持久影响力。

(3)转变增长形式。目前,全市饭店业的市场竞争已十分激烈。石景山旅游区饭店业仍大多处在单一业主、单一管理、逐一建设、条块分割的初级规模化阶段。长期以来用星级饭店衡量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和产业绩效的方式也受到了市场的冲击,饭店管理公司逐渐成为时尚的发展模式。以星级饭店为核心概念的数量型增长模式正逐渐向以品牌建设为核心概念的质量型成长模式转变。这种转变将会大大提高石景山旅游区饭店业向专业化管理模式的转变速度,使石景山旅游区饭店逐步进入资本运作、网络营销、质量标准、集中采购、资源共享、人才激励、品牌建设、连锁经营、战略管理的集团化发展阶段。

(三)配套工作

1、强化旅游协会功能

当我们在大旅游的指导思想下建立起新的旅游管理体制后,新的旅游管理体制将更加适应旅游业综合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旅游业发挥多方面的功能。政府对旅游经济实行的是间接管理,因此,政府不必也不可能直接干预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这时,就需要旅游协会来代行部分政府职能。政府通过行业协会的桥梁和辅助作用对区旅游业实行间接管理。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组织是政府充分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之一。行业协会与政府机构互为表里,行业协会既代表企业的共同利益,但又是相对超脱和公正的,很多政府不便出面解决的问题,可以由行业协会协调或处理,这是经过很多地区实践证明得出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2、加大政府扶持

政府应主要从人员、经费、政策三个方面对旅游体制改革予以扶持。首先,组建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成立旅游资产运营公司都需要人员的注入。没有人力,再好的改革方案也很难推行下去。目前石景山旅游区旅游局人员编制仅8人,却肩负着全区百余家旅游企业的行业监管、业务指导、规划开发、资质审查、评星评级、岗位培训、纪念品开发等多项职能,人员严重不足。如果进行体制改革,人员充足是重要保障;其次,资金扶持也是必要的。依据《北京市旅游管理条例》规定:区、县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旅游发展的需要,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石景山旅游区每年旅游发展专项基金为50万元,与其他区县相比数额较小,与石景山旅游区旅游的支柱型产业地位也是不相匹配的。如果要进行彻底的旅游体制改革,还须更多的资金支持;第三,制定适宜的政策是保证改制的先决条件。可制定“促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旅游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旅游人才引进政策”等相关政策,以促进旅游体制改革,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提高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及综合服务水平,使石景山旅游区旅游产业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

3、加强区域协作与互动

通过加强与其他区县的相互联系与合作,学习先进的旅游管理经验,完善石景山旅游区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方案。进而建立市场互育机制,拓展旅游空间,强化资源共享,促进区域合作,以达到相互激励、共拓市场、推动石景山旅游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目的。

下载论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问题及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问题及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5A级景区门票问题探讨

    5A级景区门票问题探讨 林冠君 51140500044 自2005年国家旅游局出台《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后,5A 景区就成为全国旅游景区追求的极致和标杆,更是成为引导游客出行的......

    炎陵县旅游景区门票管理暂行办法范文

    炎陵县旅游景区门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景区(点)门票征管工作,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结合暖泉景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门票征管景区实行有偿服务,客人到......

    张家界旅游十大精华景区及门票介绍(共5篇)

    张家界旅游十大精华景区及门票介绍[以供驴友选择参考]驴友们;您们好我叫 陈克圣 电话 一三三一九**零六一八 抠抠 一七七四三二五玫五零 是张家界海外国旅土家族导游, 从......

    旅游景区门票设计与管理思考演讲稿

    旅游景区门票设计与管理思考演讲稿要先讲门票的设计之前,我们先要清楚知道我们要为哪种景区设计门票,这个景区的特色在哪里?一般来说,景区类型分为以下几种:1、博物馆、展览馆、......

    关于南岳衡山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的调查报告

    关于南岳衡山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的调查报告作为一名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了将自己学习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锻炼自身的知识运用能力,为不久的将来走上工作岗......

    景区门票变相涨价 旅游景区发展不应只依赖门票收入

    景区门票变相涨价旅游景区发展不应只依赖门票收入 春节长假,很多人会选择到旅游景区观赏游玩,但高昂的景区票价让不少游客望而却步。有调查显示,不少景区仍存在违规定价,捆绑销......

    长江三峡旅游景区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探 索)199年 第 2期长江三峡旅游景区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4 /~ 塑—,\ 反 万 里 长 江 浩 浩 荡 荡,一 泻 千里 ,横 切 深山 峡 谷, 气 吞 山 河 ,沿 途风 光 绮 丽 ,其中 最 突 出 者......

    丽江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通论期中考查系部:旅游系 姓名:张永慧 学号:20091202007 任课老师:陶琼历史文化名城丽江带一本旅情书,忘记此处 整理心情,去往梦想中的远方 你需要的,只是一个背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