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现状成因分析(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4 07:5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现状成因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现状成因分析》。

第一篇: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现状成因分析

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现状成因分析

摘要独立学院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刻,而身处学生管理工作一线的辅导员队伍在个人职业生涯的初始阶段,出现了岗位职责不清晰、职业认同感低等严重阻碍职业化发展的现象。

关键词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生涯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一、独立学院发展历程与现状

伴随着市场经济和高校扩招出现,独立学院从1999年才陆续兴办。从成立之初,独立学院就因办学定位、教学质量、高昂的学费引来了各方争议。但短短十余年,独立学院规模迅速扩张、招生人数急剧增加。随着各类规章制度的出台,独立学院走上了规范管理的道路,并正在进一步接受社会的检验。

(一)独立学院发展历程。

1999年,以试办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起点,独立学院这一全新的办学模式在高校扩招的历史背景下登上历史舞台。仅1999年至2003年五年间,全国共创办二级学院三百多所。作为新生事物,独立学院虽顺应历史的潮流,对缓解招生压力、扩大内需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但因处在初始阶段,其设置、管理诸多方面均无章可循,尤其在自身身份界定方面存在两难境地,颇为尴尬。

2003年,《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出台,独立学院始步入规范管理、全面发展阶段;2006年,在《关于“十一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中,提出独立学院视情况,逐步转设为民办普通高等学校;而2008年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对独立学院的设置、组成、管理和变更等多方面进行了开宗明义的阐述,明确提出了将独立学院转化为民办高校的五年期限。随后,部分高校业已陆续向国家教育部提出“转设”申请。

(二)独立学院现状。

独立学院从产生至现今的向民办普通高校过渡,其发展历程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创新的全面体现。而随着高考人数的下降,生源人数将持续减少,这将加剧高校之间的竞争。而独立学院发展任重道远。

规模大、影响广。我国现有310多所独立学院,分设在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湖北省、江苏省、辽宁省和浙江省各省所辖独立学院均在20所以上。全国独立学院在校生数已逾200万,且招生规模逐年递增。

未得到社会广泛认同。独立学院从开始设置至今只有十余年的时间,借由母体学校打响的社会知名度,因其颁发的本科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得以吸引学生报考。但社会各界对独立院校认识不足,或对其身份认定、教学质量、学生的社会竞争力颇有怀疑。

基础设施不完善。产生之初,独立学院多从满足扩招要求、增加经济收益为出发点。虽顺应市场的要求,但较为急促,未考虑教育资源布局、社会吸纳能力等因素,加之最初管理、监督机制不够健全,使其基础设施未能达到普通高校的办学要求。

复制现象严重。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手段多来源于“母校”,“克隆”现象较严重,无特色可言。“依托母校”这一办学特色对于扩大学院知名度、保证教学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在争夺就业市场方面形成了不良竞争。

二、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现状成因分析

辅导员又被称为“班主任”,可大量的日常事务使辅导员脱离了思想政治教育、心育防治、就业指导等岗位要求。职业声望过低、职业前景不明朗严重阻碍了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

(一)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职业发展方向不清晰。

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定位不明确。《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人员,是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应列入教师编制”。在实际工作当中,多数独立学院因对教学工作的重视,忽视了学生品德修养的培养,使辅导员整日陷入事务性工作。被认为是任何人都能胜任的职业。辅导员担当“高级保姆”、“勤杂工”的角色,职业定位的不明确致使个人发展空间有限。

辅导员现有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岗位要求。从事辅导员岗位的教师所学专业一般与岗位要求相左,其知识结构难以胜任岗位要求。思政专业毕业的较少,对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掌握不够。加上知识经济时代,各种知识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慢导致辅导员只能疲于应付。当涉及到学生的专业培养、职业规划时,辅导员往往因对学科知识的欠缺、自身经验不足而无从下手;长期身处一线、直接面对学生的辅导员所具备的知识素养、管理方式若不能及时更新,则难以跟上时代要求,满足学生需要。

职业压力过大。安全稳定是高校工作首要目标,而处在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理所当然的担当了安全维稳工作的主要责任。只要与学生相关的事务都关系到高校乃至社会的安全稳定,辅导员必须参与。学生不遵守校纪校规,辅导员需要对其教育;学生学业成绩下滑,辅导员需要予以帮扶;学生出现各类疾病,辅导员要对其安抚,甚至陪同其问诊、就医;一旦学生出现意外死亡等恶性情况,辅导员更担当起不可推卸的责任,轻则处分、扣发工资,重则失业。

此外,很多学生、家长因为独立学院的特殊性和较高的学费,错误将自身定位于高校服务对象,并将对学院的不满直接施加于和他们直接交往的辅导员。他们认为,学院应提供良好的住宿、学习条件;即使学生存在违纪违规、未修满学分的情况,学院也应该保证学生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所出现的任何问题,包括学业、人生安全、感情等,无论事发时间、地点,都应由学院和辅导员承担所有责任。这也导致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工作效率降低。

(二)忽视辅导员自身价值的实现。

将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误认为私人事务。只有以人为本,注重并尊重辅导员的个性、最大程度的满足其个人需求,主动为其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条件,才能调动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更大程度地发挥他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而多数独立学院将职业规划视为辅导员私人范畴,认为职业生涯发展当中提及的培训体系、激励机制等只会增加独立学院的营运成本并增加学院对辅导员的管理难度。多数独立学院担心辅导员参加各类培训或学历教育会耽误本职工作,使得日常事务的处理脱节,破坏了教育的连续性。

传统价值观推崇牺牲小我。在市场经济时代,只有社会价值与人生价值的共同实现,方能促使辅导员在工作岗位上长久发展。强调爱岗敬业的前提是独立院校对员工的工作和奉献给予等值的经济、精神奖励。一味地强调奉献精神只会挫伤辅导员工作积极性,降低工作效率。而辅导员岗位职责界定不清晰,难以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平衡。

岗位要求与辅导员家庭角色相左。大部分辅导员刚毕业不久,处于职业生涯初期,需要熟悉职业环境,掌握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他们虽胸怀抱负、踌躇满志,却因陌生的工作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等增加了适应职场的难度。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每个人对家庭、亲友都应当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个人的成功应该是职业与家庭的双赢。而琐碎的日常管理消耗了辅导员大量的精力和原属私人的时间。同时,处于生命周期的转折点,辅导员还需面对恋爱、结婚、生子的人生必经阶段,而辅导员工作的性质使之没有时间处理个人问题。刚步入工作岗位的辅导员,还面临购房、成家甚至供养父母的多方面经济压力,在明显低于教师队伍的前提下,降低了辅导员的社会认同感,沉重的经济负担加重了其精神压力。

(作者单位: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

注释:

①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1987-05-29

第二篇:我校辅导员现状分析

辅导员分析、判断和处置学生突发事件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深刻地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成长,与正在急剧转型的现代社会相适应,当代大学生初步具备了一些现代人的特点,如越来越鲜明的主体意识、效益意识、竞争意识等,但有着现代青年人的明显缺陷如个性独立,主体意识强,团队合作精神缺乏,重视个体发展和实际利益,渴望变革创新和自我实现,但感情脆弱,认知的深度、道德践履的水平以及社会责任感、信用意识都比较差。外部环境的变化与冲突直接挑战着我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中之一就是考验辅导员分析、判断和处置学生突发事件的能力。按部就班的手段、方式和载体需要改革创新,否则难以适应工作要求的变化。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专职辅导员人生阅历相对欠缺,专业背景和理论的缺乏以及业务指导的不足势必影响辅导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辅导员自身做好学生工作的思路、方式有待于进一步创新。相对上海地区教育部直属高校而言,我校辅导员编制一直处于偏紧的状态,学生工作系统人员配置比较困难。目前学院(系、所)总支(党委、直属党支部)副书记9人,专职辅导员26人,兼职21人,折合成专职编制49人,而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达11493人(不包括国际文化交流学院、MBA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辅导员数与在校学生数的配备比例为1:235,高于在上海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学生工作本身头绪较多,专职辅导员在工作中往往陷于事务堆,疲于应付,这种状况使得专职辅导员难以对学生工作规律、学生工作经验教训、以及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动态等进行系统思考和研究,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标志性成果、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品牌和项目都有待进一步形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第三篇:中小学生阅读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中小学生阅读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当前中小学生阅读质量令人堪忧。阅读面狭窄,阅读内容单一,以教科书和教辅资料阅读为主;阅读功利性太强,为应试而阅读。缺少课外自由阅读,缺乏阅读兴趣,阅读比较随意、态度消极。因而造成了阅读质量低下。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存在着阅读速度缓慢,阅读肤浅狭窄等短板。多数学生没有建立积极的阅读心态,缺少科学的阅读方法,更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严重地被应试教育束缚了思想,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练什么,一切围绕考试转,师生陷入茫茫题海。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应试教育也使得家长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不会积极地去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

2.可供学生独立支配的时间太少

目前,我们国家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偏重,可供小学生独立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少,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得不到保证。

3.电视等媒体的冲击

以电视、网络为主的现代信息媒体以其传播信息的形象性、生动性、快捷性和丰富性,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获取娱乐的主要途径,这使得人们用于阅读的时间大大减少。电视、网络对青少年儿童的文本阅读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4.学生难以接触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优秀读物

受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成人提供给学生的读物多以各种作文选及各种练习册为主,深受学生喜爱的各种优秀的儿童读物很难走进学生的世界。课外阅读被视为可有可无。还有的老师甚至认为课外阅读与学习无益或者影响学习,公然反对学生课外阅读。

5.语文教学的弊端抑制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肢解、分析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以考查抽象分析能力为主的阅读测试,影响了学生阅读的自信心。对于阅读和考试机械割裂的认识误区,使得阅读与考试成为非此即彼的矛盾体。

6.纯功利化的阅读观挫伤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一些教师把学生的阅读目的指向好词好句的积累,指向为写作服务,在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总是与词语的摘抄与读后感的写作联系在一起。摘抄词句和写读后感带给学生的心理压力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7.没有形成一套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完整体系

虽然有些教师和学校意识到阅读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乃至对学生一生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无论是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还是对课外阅读的评价都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没有系统的理论作指导,使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大打折扣。

无论是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养来说,还是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来说,学生阅读都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第四篇:中国食品安全现状成因及策略分析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做客新华网谈到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指出:“诚信和道德是现代社会应该解决的紧迫问题。一个三鹿奶粉,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网民们大概不知道。我们普查了受到奶粉影响的儿童达到3000万,国家花了20亿。同时,给受到奶粉影响的儿童上了保险,为期20年。这个教训应该说是很深刻的,不是一个企业,也不是一个地方,是我们整个民族应该汲取的。现在如果再出现假冒伪劣产品,我们一定严惩不贷。这是从维护民族大义出发,绝不能手软。”时至2011年,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依然牵动着亿万百姓的心,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一位人大代表在“两会”期间说了这样一段话:“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毒素,能吃什么心里没数”,真实的反映了老百姓的心声。为什么在中央政府下大力气整治食品安全问题时,还有如此多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呢?中国能办好奥运会、世博会,能在奥运会、世博会期间保障外国友人的饮食安全,难道就不能保障中国老百姓的食品安全吗?

一、中国食品安全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在取得长足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食品安全问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谈到食品安全问题时说:“惭愧啊,刚吃饱,就出现了食品安全的问题。”我们盘点一下食品安全问题不难发现,自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震惊全国之后,2009年爆出浙江多省63名婴儿在饮用多美滋婴儿配方奶粉后出现肾结石的问题和蒙牛特仑苏OMP奶在产品中加入未经国家检测的OMP添加剂问题,2010年发生了“地沟油”、“一滴香”、“植物奶油”、“硫磺姜”、“假冒五常香米”等食品安全事件,2011年的“瘦肉精”、“染色馒头”、“硫磺姜”、“牛肉膏”、“绝育黄瓜”、“爆炸西瓜”、“染色花椒”、“回炉面包”、“毒豆芽”等一系列问题百姓惊叹不已,防不胜防。

2011年5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在天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技术研究院的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考察时指出:“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健康安全,各级各部门要严把食品质量安全检验关,确保人民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

二、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的落后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食品加工过程中,根据需要的不同,加入适量的食品添加剂,有利于改善食品的色泽、味道、形状、粘稠程度,有利于延长食品的保存日期,增加食品的营养成分。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食品工业。基于此,许多不法生产者在制造和销售过程中利用添加剂来制作和销售问题食品,以达到谋取暴利的目的。而我国的《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2010年6月1日起才开始实施。

(二)无证经营、小作坊式的生产

我国食品行业除了屈指可数的几家大企业集团外,大都存在资金不足、技术不强、生产条件差、规模较小等缺点。甚至,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无证生产的家庭式作坊。小作坊式的生产一方面由于自身的缺点难以保障食品达到国家规定的食品安全标准,另一方面也给国家工商、卫生部门监督、检查带来不便,使国家有关部门难以及时打击生产过程中的不法行为。

(三)法律的警示性不强,对法行为处罚较轻

在食品领域,生产经营者的违法行为被国家有关部门查处后,其结果往往是没收非法产品,对违法者者加以罚款且数额较小,对违法者的违法行为惩罚力度不够,不能使违法者形成畏惧心理。

(四)多个部门监管,但政府职能缺位、监管不力

在我国国家机构中,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不可谓不多。从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公布的部门来看,有工商、质检、卫生、农业、商务、公安等13个部门对食品行业进行监管。但这些部门采取的是分段管理、分类管理的方式,其结果有可能造成互相扯皮或重复执法等情况出现。而且,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之后,这种情况表现的尤为明显。

(五)食品生产者诚信意识缺失,职业道德不强,使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问题食品屡禁不绝。

食品安全问题不是监管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源头是食品生产者。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存在着自发性的作用。食品生产者和销售者为了获得更多利益,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于不顾,采取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非法手段进行商品生产和销售,严重违背了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市场诚信的原则。

三、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几点看法

(一)完善法制,明确责任,联合执法

首先,加强食品安全领域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前提和依据。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为核心的食品法律体系。但以这些法律都普遍存在着处罚相对过轻的现象,对违法者的处罚力度较小,使违法者无所顾忌。因此,必须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及时对已有法律进行修改,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不断优化和完善食品法律体系,使执法者能够做到有法可依、科学执法。

其次,减少国家机构中各部门在食品领域内的执法主体,明确各部门对食品安全领域的责任,加强信息沟通和协调,建立联动机制,切实做到执法有力。

再次,变被动为主动。各监管部门主动积极检查所辖领域内的食品生产企业,由坐在办公室等检验变成主动到食品生产厂房、车间检查检验。

(二)提高行业入门门槛

针对我国食品行业存在的作坊式生产的现状,各工商部门要提高行业入门门槛,对确实有能力的加工企业审核批准后,加大检查、督促力度,确保食品加工企业依法生产。

(三)加强对食品添加剂、化工产品的管理

回顾这几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事件不难发现:食品添加剂、化工产品的滥用是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只有加强对食品添加剂、化工产品的管理,严格限制其原料和制成品的出售,并掌握其去向和使用情况,才能防止化工产品被滥用。

(四)加强食品生产者职业道德的培养,建立社会诚信系统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1年做客新华网与网民交流时谈到高房价问题说“开发商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同样,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最根本最核心的因素是食品生产者本身,食品生产商身上也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只有加强对食品生产者职业道德的培养,使他们遵守职业道德,在生产过程中自觉守法,才能生产出让人民放心的的安全食品。

建立社会诚信系统,将生产者的诚信与失信行为纳入诚信系统,迫使生产者遵守职业道德,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纪的良好风尚。

第五篇:欠税现状调查、成因及措施分析

欠税现状调查、成因及措施分析

欠税现状调查、成因及措施分析

治理欠税一直是困扰税务机关的一大难题。欠税既影响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损害税法的严肃性,又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是税收管理中的难点和疑点问题。

一、欠税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长期以来我市各级税务机关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税收工作方针,为压缩欠税作了不懈的努力,制定实施了种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清欠措施,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欠税问题却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和根治,欠税底子不清、职责不明、管理不严、监控不力,欠税金额居高不下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得以改变。

(一)欠税的现状及分析

从我市的欠税情况看,以2004欠税情况为例:

1、从欠税区域分布来看,经济发达县市比重较大。数据显示,柳林、孝义和离石、分别占44.78%、25.47%和9.4,三个县市合计占全市清欠总数的79.65%。

2、从欠税税种看,欠税主要集中在企业所得税上,占到欠税总额的73。从清理的结果来看,企业所得税、营业税、资源税和城维税分别占58.51%、8.89%、11.17和9.92%,四个税种合计占清欠总额的88.49%。

3、从欠税行业看,煤炭、洗煤、机焦的欠税数额较大,并且呈逐渐上升趋势。2004年统计数据表明:煤炭、洗煤、机焦三大行业的地税收入占全市收入的总额的40,而三大行业的欠税也占欠税总额的55。

4、从清欠比例来看,2004全市欠税清理收入占总收入的11.48,2005年按照1.7亿清欠指标计算,清欠数将占到工商税收收入的15以上。

5、从清理欠税的构成看,2004年共清欠入库8656万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11.48%,其中清缴以前欠税5211万元,占欠税总额的23,本年欠税3445万元,占欠税总额的15。

总体来说,从欠税区域分布上看,经济发达地区,欠税总量较大;从税种上看,主要分布在大税种上,企业所得税占一半以上;从行业上看,主要是煤炭及其延伸产业。欠税对经济生活已造成极大的影响,导致了事实上的税负不公,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阻碍了市场机制的发挥,直接影响到税收宏观调控目标的有效实现。

(二)清欠工作的困难和问题

“清欠难,难清欠,清了陈欠添新欠,年年清欠年年欠”这句话形象的表明了清欠工作的现状,困难、问题主要集中于下列几方面。

1、随着税务部门管理手段的日益加强,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欠税也呈急速增长趋势,欠税总额越累越大,欠税构成日趋复杂,其中呆账、死欠与日俱增,清欠难度越来越大,往年陈欠的管理责任日趋淡化,呆账税金基本上成为一个账面数字,不再具有现实意义。

2、地方政府行政干预。有些乡镇政府不考虑税法的规定,借口发展地方经济,给税务机关定调子、画框框,用变相包税的办法要求税务机关变通税法。有了政府撑腰干预,许多企业把拖欠税款作为缓解资金不足、降低企业成本的“捷径”,致使企业认为欠税有理、欠税有利,加大了我们清欠难度。

3、依法清欠协调难。作为地税机关按规定有工作协调关系的工商、财政、银行、公检法等部门,由于没有太直接的利益、利害关系,协作观念淡薄。“工商收费不问税,财政问税不理税,公检法吃税不护税,银行压税不扣税”此话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包括我市在内的大部分地区地税机关清欠难、执法难的实际情况。

二、欠税成因分析

究其原因,欠税的产生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

(一)企业自身因素

1、从客观实际上看,资金短缺是造成企业欠税的直接原因,而造成企业资金短缺主要有如下情况:一是在新旧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部分企业因历史包袱沉重,竞争能力不强,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不佳,造成欠税难以清缴;二是市场经济下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产品的换代周期急速缩短,企业不得不加大投入用于技术改造,造成虽有大量的资产却无法迅速变现,容易出现短期资金短缺,造成欠税;三是在销售产品后,因购货方拖欠货款致使纳税人资金出现困难造成欠税;四是企业技改投入资金大,短期内难以收回,造成了事实上的资金短缺。

2、从主观意识上看,纳税意识差是企业欠税的主要原因。从当前情况看,纳税人税收法制观念淡薄,纳税意识不强,造成部分企业对欠税的认识存在两大误区:一是认为欠税不同于偷税、抗税,不属违法行为,于是把欠税当作国家无息或低息贷款长期占用;二是企业贷款的难度大,银行银根紧缩,企业贷款难,为了获得流转资金,宁可背负滞纳金罚款,利用欠税渡难关;三是由于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国一些地方的税收减免税过宽过滥,“欠→缓→免”成了一种通用公式,同时部分税务征收机关对欠税管理不严,导致部分企业企图通过长期欠税希求得到事实上的税收减免。

3、企业财务核算和管理

水平偏低,也是造成企业欠税的又一重要原因。私营企业账务不健全、不真实,采取账外账,本本账甚至不做账的办法,造成了企业财务核算严重失真,税务机关汇算或检查后税款不能及时调整并足额入库,形成欠税。同时一些企业办税人员知识老化,素质参差不齐,对税法的掌握或不全、或滞后,造成对纳税期限、纳税金额的认识与相关税法存在偏差,形成非主观故意上的欠税产生。

(二)税收管理原因

1、税收计划体制因素。长期以来,我国税收计划的编制以“基数法”(基数*系数 /-特殊因素)为主,税收任务逐年递增,且均为指令性计划,以此来考核税收工作业绩。当核定的收入任务低于当年实际税源时,税务机关便怠于催缴旧欠,或有意压库形成新欠,以控制本年收入基数,为下一“储备”税源;当核定任务高于当年实际税源时,税务机关为完成任务,就会加大清欠力度,甚至寅吃卯粮,到下年初不得不给企业喘息之机,以各种变相形式默许企业欠税,从而埋下欠税的隐患。各基层征收单位,为了保证当年任务完成和或确保以后的任务不要大起大落,把欠税作为调节器,税收指令性计划是导致欠税的主要原因。

2、税收征管因素。一是征管力度不足,控管力度不够。地税部门征收管理点多面广,而基层一线征收人员较少,征管力量明显不足,对企业、个体户和零散户的生产经营情况不能做到跟踪监控,催缴、检查不及时,客观上形成欠税。二是外界环境差,执法难度大。公民的纳税意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干扰和制约,以及税务人员的亲情和人情关系,造成了税收环境差,执法难度大的现状,从而导致了欠税形成。三是税务人员的素质及执法意识也是造成欠税的原因之一,少数税务人员面对复杂的执法环境怕得罪人,或同情企业困难,不忍“逼税”,人为造成欠税。

3、现行税制因素。一是从税收征管制度来看,不可能把所有税种的税款都在支付环节预扣,只要不是预扣,缴纳税款的法定时间必然滞后于纳税义务的实际发生时间,在纳税人遇到自然灾害、可供纳税的现金、支票以及其他财产等遭遇偷盗等意外事故等问题时,必然会出现无力纳税的问题。二是税制中还存在不合理的因素,如资本溢价的部分应纳所得税;以留存利润增加个人股本需缴纳个人所得税等,纳税人实际没有得到现金收入,将来还可能存在损失。而我国一般要求在确认收入时缴纳,容易造成纳税人无现金纳税,形成欠税。三是滞纳金罚款加收难度大,给清欠工作带来很大阻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欠税的及时清理,导致了欠税基数的加大。

4、对纳税人知情权重视不够,导致企业对税法的认识不足,造成欠税。在传统计划经济影响下,税务机关形成“重权利、轻义务”的倾向,造成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知情权重视不够,税务机关自身义务履行不全面,如对纳税人的税法宣传不深入、纳税辅导不到位、欠税公告不及时,导致纳税人纳税意识不强、办税素质不高、清缴欠税压力不大。

(三)社会环境原因

1、有些职能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以费挤税。在纳税人支付能力一定的情况下,纳税人对税款、贷款、规费、摊派的支付肯定存在此长彼消的比例关系。但是,有些职能部门却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利用部门的权力和地位,强行抢先划缴,造成不应有的欠税。

2、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干涉税务机关的清欠工作。“既要依法治税,又要放水养鱼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论’”宣传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依法治税的宣传效果。部分地方政府违规采取“核定基数,逐年递增”的办法,对超过基数的税款“以欠代免”,默许或者支持企业违法欠税;或者出于对社会管理、福利保障等方面的考虑,以政府行为干预企业的兼并、破产活动,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承诺,如允许对欠税实行挂账处理,或者对企业兼并后生产经营实现的税款准予缓缴等。企业往往以此为借口,对税务机关的欠税催缴置之不理,导致企业改制演变成为逃避清理欠税的脱壳行为。

3、相关法律规定的原因。一是破产企业按规定在支付清算费用后,先清偿拖欠的职工工资和安置费用,然后再清偿欠税。但“安置费用”的法律概念十分模糊,弹性很大,加上对破产清算费用又缺乏必要的监督,破产企业安置费用处理完毕之后,基本已无力清偿“破产企业所欠税款”;二是企业破产后,根据《破产法》规定,“破产程序终结后,未得到清偿的债权不再清偿”,这样,破产企业原有的欠税合法地变成“死欠”。对于此类“死欠”税款,按现行税收会计核算办法规定无权核销,只能反映在税务机关的欠税总数越累越大与实际可清欠比例越来越小,客观上影响了税务部门清欠的积极性。

三、治理欠税的具体措施分析

欠税涉及面之广、影响之深,已引起多方重视,深入治理欠税已势在必行,针对欠税基本成因,我们认为,治理欠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和分工

1、欠税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的工作,涉及面广、法律和政策性强,因此,首先要切实加强对欠税管理的组织领导,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建立欠税管理长效机制。各级税务机关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欠税管理工作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能力,依法行政、依法治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证公平竞争,保障财政收入、防止税款流失的重要作用。要高度重视欠税管理工作,增强欠税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对清欠任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建立欠税管理长效机制,针对岗位制定管理办法和措施,防止因纳税人改制、管理人员变动、人为减免欠税造成税款流失。针对目标制定处罚措施,对欠税底数不清、清欠措施不力、不能有效控制欠税增长的人员,依照执法责任制处理办法,追究责任。其次,要明确各部门在欠税管理中的职责:征管部门负责牵头对欠税的清理核实工作,直接负责对欠税的监控和管理,税政部门负责对欠税的分类和确认,以及对涉及欠税豁免问题上报工作;计财部门负责对欠税的核算反映工作;监察部门和法规部门负责对欠缴税金的违规处理和执法责任追究工作。

2、欠税的追缴应遵循谁经办谁负责追缴的原则,即基层征收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管征纳税户的欠税清缴上报工作;稽查部门负责查处案件的欠税清缴上报工作。对需要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由县级局局长批准,各税务所(分局)负责实施;涉及到偷、逃、抗税案件需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由县级局局长批准,稽查部门负责实施,监察、征管法规部门负责对欠税清理和制度落实的监督检查工作。

(二)完善欠税管理制度,改革税收计划管理方式

1、建立清理欠税报告制度。要改变目前欠税底子不清的现状,基层征收单位应对管辖的所有纳税户存在的旧欠税情况进行彻底的检查清理,逐户按税种、税目、欠税所属时间等建立完善征收单位欠税台帐,并将时间、税种、金额等欠税的基本信息录入征管系统,实现“人机结合”,夯实清理欠税的基础性工作。在此基础上,基层单位还应对欠税情况进行分类,提出处理意见上报县级局征管部门,县级局征管部门负责上报材料的审查、核实和建立县级局重点欠税企业欠税台帐,并提出处理意见提交欠税管理机构研究。对需要转呆帐税金确认和豁免的按照《欠缴税金核算管理办法》规定上报市级局职能部门审批。

2、建立欠税约谈和公告制度。一是建立欠税企业财务主管和企业负责人约谈制度。主管税务机关要组织对欠税企业的财务主管或法人代表进行约谈,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产生欠税的原因、提出清欠的具体要求以及告之拖欠税款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并形成约谈记录。二是对纳税人未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经主管税务机关约谈和下发催缴税款通知书责令限期改正仍未缴纳的,实行催欠公告进行曝光。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舆论工具,公开曝光各典型欠税纳税人名单、企业法人代表、欠税原因和欠税金额等事项,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迫使其尽快缴清欠税。

3、建立清欠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一是确定欠税清缴情况作为衡量税务机关征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欠税清缴工作进行考核和定期通报。考核指标及内容要在征管质量考核指标和绩效考评办法的基础上进行单列考核。具体指标包括欠税额、欠税率和清欠率等。二是认真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严格执行过错责任追究。各级税务机关、职能部门、相关人员,应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认真履行欠税管理的工作职责,对出现由于税收工作原因造成欠税的、向上级税务机关虚报、瞒报欠税情况的、没有认真执行欠税管理制度和落实清欠措施等情况,要严格按照《税收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实行过错责任追究。

4、改革税收计划管理方式。一是淡化税收计划刚性,逐步实现指令性计划向指导性计划转变,促使税收计划的制定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推动税收职能由收入型转为服务型,努力培植新的税收增长点,增强税收收入发展后劲;二是改进现行税收计划基数分配法,逐步过渡为GDP税收负担比重法。对与GDP增长比例弱相关的部分税收收入,应单独测算;三是健全税收考核机制,改变单纯以税收收入完成情况论英雄的现况,逐步建立注重征管质量的考核机制,以完善的征管手段促进税收收入的持续增长。

(三)强化税收征管,严格执法,全面落实清理欠税的各项有力措施。

1、加强税源监控,督促企业制定和兑现清欠计划。主管税务机关每月末要逐户对纳税人欠缴税款及滞纳金的数额增减变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及时掌握纳税人的经营情况和资金流向,力保不形成新欠的前提下,通过“以票管税”等行之有效的管征办法,督促欠税的纳税人制定和兑现清还旧欠计划:对小额欠税要实行一次性清缴;对大额欠税则要求企业在年初制定当年各月份还欠计划,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审批确定,并监督企业按计划缴清当月清欠税款;若企业因自然灾害等缘故确实无力还欠时,主管税务机关可对企业的还欠计划进行微调。

2、充分运用法律、法规的规定,抑制欠税的产生。如正确实施《税收征管法》赋予的税收强制保全和税收优先权力,并做好协调工作,制止某些职能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抢夺优先权,使欠税得不到优先偿还。又如《破产法》规定,对破产企业在破产宣告之前成立的有财产担保的债权,债权人享有就该担保物优先受偿的权利。应及时要求欠税人(特别是濒临破产的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等保全措施,减少企业欠税的可能。此外,税务机关职能部门应注意了解和掌握其他法律与欠税有关联的规定,多方面、多角度思考抑制欠税的各种可行办法,尽量将欠税控制在最低限度。

3、加大对欠税和逃避追缴欠税的处罚力度。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超过规定期限缴纳或解缴税款的,除经税务机关批准延期缴纳和由于税务机关责任造成未缴少缴税款的外,都要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规定加收滞纳金和罚款,对有能力清欠又屡催不缴的,要采取强制入库措施,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加强税法宣传,增强纳税人纳税意识。要广泛宣传税收法律、行政法规,普及纳税知识,无偿地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服务。除了不断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外,在税法宣传上还要注意做到普遍性与针对性相结合,根据税收工作中存在的突出或重点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如偷逃欠税造成的恶果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问题,努力提高全社会纳税意识,增强纳税人的纳税观念和自觉性。

5、争取党政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做到合力清欠。一是及时向当地党政领导报告企业欠税的情况,争取当地党政部门的理解和支持,(目前,针对欠税问题吕梁市政府出台了吕政发[2005]37号文《吕梁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欠税管理的意见》,此项措施的出台必将为我市欠税治理工作起到巨大的作用),也可建议当地党政部门取消拖欠税款的纳税户及其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当评先评优的资格。二是要积极争取公检法、银行、工商、财政、海关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如离境清税等清欠协调制度,对欠税管理实施综合治理。三是要大力整顿税收秩序,清理地方政府违规自行制定的税款缓缴返还等优惠政策,清除有碍清欠的地方性规定,将清理欠税纳入法律轨道。

下载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现状成因分析(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现状成因分析(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现状与对策

    高校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现状与对策 【摘要】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推进,改革教育体制的力度不断加强。为了保障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改革相应的财务管理模式刻不容缓,高校独......

    研究独立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研究独立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摘要: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的一种新型模式,随着社会事业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青年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到学院的教师......

    浅析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就业指导

    浅析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就业指导 李勇奎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管理系,湖北荆州) [摘要]大学生就业是每一个高校的重点工作,是关系高校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国办高......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思考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思考摘要:艺术设计专业是独立学院的热门专业,随着市场的饱和及生源变化,独立学院的艺术设计的生存和发展值得思考。 关键词:独立学院 艺术设计 发展 1......

    独立酒店现状分析及转型策略浅谈

    独立酒店现状分析及转型策略浅谈 独立酒店,指由个人、企业或组织独立拥有并经营的单个饭店企业。单体酒店是传统酒店形式,其特点是单独、分散地存在于各个城市和地区,独立地进......

    浅谈少先队辅导员的意义、现状和发展

    少先队教研论文 题目:浅谈少先队辅导员的意义、现状和发展 学校:泥汊镇中心小学作者:杨俊 浅谈少先队辅导员的意义、现状和发展一、少先队辅导员的概念界定 中国少年先锋队简......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现今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这些问题的表现方式是不......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史媛 摘 要:大学生是国家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他们掌握着新思想、新技术,是国家的高等学历人才,从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