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工业经济倍增行动计划

时间:2019-05-14 07:46: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鞍山市工业经济倍增行动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鞍山市工业经济倍增行动计划》。

第一篇:马鞍山市工业经济倍增行动计划

马鞍山市工业经济倍增行动计划(2014—2017 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加快实施“一链一基地四园区”规划,进一步强化“工业强市战略”,全面提升我市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主要目标

(一)规模总量: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在2013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1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2000家。

(二)重点产业:重点发展钢铁、装备及汽车制造、轻化及食品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大力培育扶持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绿色装饰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7年,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均突破1000亿元。

(三)市场主体:到2017年,营业收入达千亿级企业1家,300亿级企业1家,100亿级企业5家,50亿级企业10家,10亿级企业100家;到2017年,全市工业企业达到8000家以上。

(四)工业投资:2014—2017年,累计工业投资3000亿元以上,其中技术改造投资1500亿元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产业集聚,做大主导产业。加强规划引导,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向重点产业集中,着力推进钢铁、装备及汽车制造、轻化及食品、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绿色装饰等六大产业发展。

钢铁产业:重点发展高速重载铁路用钢、高强度汽车钢板、高强度建筑用钢、海洋工程用钢、高速工具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高性能电力用钢、高品质锻轧材、铁基复合材料、钢铁制品等;建设全国钢铁交易产业园。

装备及汽车制造产业: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工程装备、智能化装备(工业机器人、专用机器人等)、数控机床、机械基础件(高性能轴承、液压元件及系统等),重型汽车、专用汽车、新能源汽车和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汽车车桥及电池等关键零部件;建设汽车文化产业园。

轻化及食品产业:重点发展食品加工、造纸、日用化工、精细化工等。

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通讯产品、光伏、LED光电、动漫游戏及云计算应用等,发展信息服务业;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

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装备、清洁燃煤气化系统、节能环保技术服务、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制造、再制造及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装饰产业:重点发展住宅产业化、绿色建筑装饰材料;建设集研发、检测、销售、综合物流服务、电子商务交易于一体的绿色建筑装饰材料产业园。

依托园区产业集聚优势,各开发园区明确2—3个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到2017年,形成1000亿级产业园区2家,500亿级产业园区4家,100亿级产业园区4家。

(二)推进大中小企业协同成长,做大做强企业。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选择一批规模大、成长性好的工业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支持,帮助其做大做强。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发挥资金、技术、品牌等优势,通过联合、兼并、重组、上市等方式,提升企业规模和竞争能力。改善产业配套环境,围绕大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本地协作配套能力。突出集群发展,加快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扶持发展科技小巨人企业,每年选择50家成长性较好、符合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的小巨人企业进行培育。健全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服务体系,着力培育一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4—2017年,每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分别为200家、300家、400家、400家。加大力度支持全民创业和小微企业发展,鼓励“个转企”,年均新增工业企业1000家左右。

(三)推进招商引资和技术改造,实施重大项目建设。加大工业投资项目谋划、引进、落地的组织协调力度,实现工业投资增幅、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双提升,为实施工业经济倍增行动计划提供强有力保障。围绕主导产业,瞄准行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研发机构,依托全市重点产业和重点产品,按照“补链”、“强链”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活动。加快核心关键技术产业化,实现规模化发展。支持推进符合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2014—2017年,累计实施超10亿元工业项目100个以上,其中超30亿元工业项目10个以上。

三、保障措施

围绕倍增行动计划发展总目标,在发展环境营造、科技创新、资金保障、人才支撑、招大引强、项目和载体建设等方面,聚焦政策强力推进。2014—2017年,市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用于工业发展专项资金,设立10亿元政府产业投资资金,其中首期资金不少于5亿元。

(一)促进科技创新,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加强创新平台建设。2014—2017年,新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国家级15家、省级70家、市级270家。引导企业建立高水平的研发机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产学研联合示范企业,支持省内外高校、院所和企业在马设立研发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并购或设立海外研发机构,对企业购臵或自行研制的科研仪器、实验检测设备,给予补助。规划布局并定向扶持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到2017年,基本实现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2.培育发展科技领军型企业。加快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努力形成具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集群。到2017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0家、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30家、民营科技企业5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200家。

3.鼓励企业实施专利战略。鼓励企业加大专利创造和维护,推动无专利企业申请并拥有专利,培育专利大户,有效提高我市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支持企业争创省级以上专利奖、试点示范企业和优势培育企业,建立行业专利专题数据库及信息检索平台,并引导企业用好用足用出成效。

4.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扶持力度,支持我市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市外企业合作推进成果产业化;对企业承担实施的“863”、“973”计划等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给予配套资助,对获得国家、省、市科技奖的企业科技成果给予专项奖励。支持科技型企业购买科技、专利保险。

5.实施科技创新券制度。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引导和支持,每年向企业发放一定数额的科技创新券,由县区、园区、企业按一定比例配套,用于购买技术成果、技术服务等。对于发生实际费用的科技创新券,经审核后给予兑现。

6.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积极推进钢铁、装备及汽车制造、轻化等产业加快“两化融合”步伐;支持我市百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成为国家级、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对新评为国家级、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基地)的给予奖励。加快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对符合条件的电子商务平台,按新增设备和软件实际投资额给予补助。

7.大力推动工业设计发展。组建马鞍山市工业设计中心,2014—2017年4年内引进20家以上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入驻,培育和引进一批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对符合条件的工业设计公司或企业工业设计中心,按新增设备和软件实际投资额给予补助。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给予奖励。

8.支持企业产品创新。引导企业加快产品创新升级换代,加强质量和品牌建设。对参与省级以上标准起草的主要单位、首次获得省级以上质量奖的企业,以及新评为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的企业给予奖励,政府采购和招标优先选用。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

(二)促进金融创新,着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1.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切实做好中小微企业还贷应急周转金、中小出口企业专项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在全市推广“税融通”业务。

2.加强投资引导力度。由市财政向安徽省高新创投公司注入资金,设立政府产业投资资金,委托其代为管理和运作,以引导基金和直接投资等方式加大对工业企业(含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投入。3.组建注册资本2亿元的国有小额贷款公司和注册资本2亿元的国有融资租赁公司,为我市工业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4.支持工业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包括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和安徽省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上市挂牌融资,以及再融资和并购重组等。到2017年,全市新增上市公司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0家、安徽省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20家以上。

5.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支持工业企业申请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集合债、集合票据等进行融资,支持金融机构开展商标权质押、专利权质押等贷款业务。

(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城投集团、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工商局)

(三)鼓励人才引进与培育,着力提升企业人才素质

1.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实施“百、千、万”人才计划。对引进的人才在住房、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生活费补贴、创业场地和启动经费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实施重要人才项目资助,积极推进博士后工作站建设,鼓励引进国外智力项目。

2.实施技能振兴专项活动。完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着力推进公共职业训练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积极实施“技能大师工作室”“首席技师”“新型导师带徒”制度,建成“360行,行行出状元”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大力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定期评选表彰各行业技能领军人物。

3.全面提升企业家素质。每年培训企业经营管理者1000人以上,组织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者赴境外学习培训。鼓励建立行业协会商会、企业家俱乐部等,搭建企业家学习交流合作平台。(责任单位:市人才办、市人社局、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

(四)加大工业投资力度,着力推进企业项目建设

1.鼓励招大引强。将工业招商引资作为各县区、开发园区、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目标考核指标,纳入年度考评。对成功引进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的个人给予奖励。

2.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项目给予资金补助,对国家、省明确要求地方配套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3.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对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以上且生产性设备投资3亿元以上、投资强度超过300万元每亩且在土地出让合同建设期限内竣工投产的重大工业项目,给予奖励。对固定资产总投资30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优惠政策实行“一事一议”。

4.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对列入马鞍山工业项目投资导向计划、总投资额5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根据节约集约用地情况,按固定资产投资额给予补助,补助资金在项目竣工投产后或按项目当年专项审计报告分年度兑现。5.鼓励企业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企业实施重大节能推广应用项目、节能技改项目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鼓励企业提升电机能效、锅炉能效。鼓励企业实施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推进清洁生产。

6.鼓励企业发展工业总部经济。对引进知名企业在我市建立地区总部且企业在我市总投资超过2亿元的,给予奖励。具备上市条件的市外高新技术企业总部迁至我市注册上市的,给予奖励。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招商局,各县区、开发园区、新区)

(五)坚持培大育强,着力提升企业规模

1.大力培育小微企业上规模。建立小微企业培育库,促进小微企业快速成长,形成一批主业突出、辐射明显、竞争力强的规模企业。鼓励“个转企”,不断扩大工业企业总体数量,对首次达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标准的给予奖励。

2.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对小微企业间合并重组新设立企业达到规模以上的,且会计年度税收超过合并重组前合计数增幅50%以上的,给予奖励;对外地资本收购本地企业后会计年度产值达规模以上者,涉及到股权投资的相关税费市级留成部分全额奖励投资企业。3.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对年销售收入首次超1000亿元、3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10亿元、5亿元、1亿元的,分别给予企业管理团队奖励。当年起连续3年销售收入、净利润、实现税收年度增幅超过20%的,加大奖励力度。对新进入全国500强、全省100强企业,市政府通报表彰并给予奖励。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统计局、市财政局、市工商局)

(六)加强开发园区和产业集群专业镇建设,着力推进产业集聚

1.加强开发园区和产业集群专业镇建设。重点加强钢铁、汽车、电子信息、绿装4个园区建设。加快各类产业集聚发展。对新认定为国家、省级各类示范基地、产业集群专业镇的,给予奖励。

2.鼓励建设标准化厂房。每年新增标准化厂房100万平方米以上。对当年新竣工的两层以下(含)且新建面积达到一定标准或新建两层以上的标准化厂房给予适当补助。

3.鼓励企业入驻标准化厂房。对小微工业企业入驻标准化厂房及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项目进入标准化厂房的给予租金补贴。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各开发园区、有关乡镇)

(七)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升服务企业水平

支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各类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范创业辅导、技术研发、知识产权、成果交易、人员培训、管理咨询、融资服务、审计评估、环境评价、政策法律咨询、工商税务代理等专业服务平台。鼓励依托产业园区发展物流、研发设计、质量检测、电子商务等专业服务平台。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对服务平台新增的软硬件设施投入,给予补助。对评为国家级、省级公共服务平台的,给予奖励。对新评为国家级、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给予奖励。每年对服务机构开展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奖励。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八)强化领导和考核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业经济倍增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委。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对工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和重大事项进行研究、部署、协调、督办和推进。2.加强工业经济考核力度。实行工业经济单独考核,提高县区、开发园区工业经济考核指标占年度综合考核的比重。建立季度工业经济发展指标公布制度,年底进行综合考评。对考核优秀的县区、开发园区和产业集群专业镇予以表彰和奖励。每年对企业销售收入及增速综合考评前10名企业及企业高管,分别授予“马鞍山市十强企业”和“马鞍山市优秀企业家”荣誉称号,对税收贡献及增速综合考评前10名企业及企业高管,分别授予“马鞍山市突出贡献企业”和“马鞍山市突出贡献企业家”荣誉称号,对企业经营管理团队给予奖励。(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政务督查目标办)

四、附则

(一)市各责任单位根据实际,研究制定本行动计划的实施细则。

(二)本行动计划执行时间为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之前出台的相关政策与本文件不一致的,以本文件为准。

目给予资金支持。3.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对固定资产投资5 亿元以上且生产性设备投资3 亿元以上、投资强度超过300 万元每亩且在土地出让合同建设期限内竣工投产的重大工业项目,给予奖励。对固定资产总投资30 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优惠政策实行“一事一议”。4.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对列入马鞍山工业项目投资导向计划、总投资额500 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根据节约集约用地情况,按固定资产投资额给予补助,补助资金在项目竣工投产后或按项目当年专项审计报告分年度兑现。5.鼓励企业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企业实施重大节能推广应用项目、节能技改项目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鼓励企业提升电机能效、锅炉能效。鼓励企业实施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推进清洁生产。6.鼓励企业发展工业总部经济。对引进知名企业在我市建立地区总部且企业在我市总投资超过2 亿元的,给予奖励。具备上— 10 —市条件的市外高新技术企业总部迁至我市注册上市的,给予奖励。(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招商局,各县区、开发园区、新区)

(五)坚持培大育强,着力提升企业规模1.大力培育小微企业上规模。建立小微企业培育库,促进小微企业快速成长,形成一批主业突出、辐射明显、竞争力强的规模企业。鼓励“个转企”,不断扩大工业企业总体数量,对首次达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标准的给予奖励。2.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对小微企业间合并重组新设立企业达到规模以上的,且会计年度税收超过合并重组前合计数增幅50%以上的,给予奖励;对外地资本收购本地企业后会计年度产值达规模以上者,涉及到股权投资的相关税费市级留成部分全额奖励投资企业。3.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对年销售收入首次超1000 亿元、300亿元、100 亿元、50 亿元、10 亿元、5 亿元、1 亿元的,分别给予企业管理团队奖励。当年起连续3 年销售收入、净利润、实现税收年度增幅超过20%的,加大奖励力度。对新进入全国500 强、全省100 强企业,市政府通报表彰并给予奖励。(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统计局、市财政局、市工商局)

(六)加强开发园区和产业集群专业镇建设,着力推进产业集聚1.加强开发园区和产业集群专业镇建设。重点加强钢铁、汽车、电子信息、绿装4 个园区建设。加快各类产业集聚发展。对新— 11 —认定为国家、省级各类示范基地、产业集群专业镇的,给予奖励。2.鼓励建设标准化厂房。每年新增标准化厂房100 万平方米以上。对当年新竣工的两层以下(含)且新建面积达到一定标准或新建两层以上的标准化厂房给予适当补助。3.鼓励企业入驻标准化厂房。对小微工业企业入驻标准化厂房及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项目进入标准化厂房的给予租金补贴。(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各开发园区、有关乡镇)

(七)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升服务企业水平支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各类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范创业辅导、技术研发、知识产权、成果交易、人员培训、管理咨询、融资服务、审计评估、环境评价、政策法律咨询、工商税务代理等专业服务平台。鼓励依托产业园区发展物流、研发设计、质量检测、电子商务等专业服务平台。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对服务平台新增的软硬件设施投入,给予补助。对评为国家级、省级公共服务平台的,给予奖励。对新评为国家级、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给予奖励。每年对服务机构开展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奖励。(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八)强化领导和考核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 12 —导任副组长,市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业经济倍增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委。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对工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和重大事项进行研究、部署、协调、督办和推进。2.加强工业经济考核力度。实行工业经济单独考核,提高县区、开发园区工业经济考核指标占年度综合考核的比重。建立季度工业经济发展指标公布制度,年底进行综合考评。对考核优秀的县区、开发园区和产业集群专业镇予以表彰和奖励。每年对企业销售收入及增速综合考评前10 名企业及企业高管,分别授予“马鞍山市十强企业”和“马鞍山市优秀企业家”荣誉称号,对税收贡献及增速综合考评前10 名企业及企业高管,分别授予“马鞍山市突出贡献企业”和“马鞍山市突出贡献企业家”荣誉称号,对企业经营管理团队给予奖励。(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政务督查目标办)

四、附则

(一)市各责任单位根据实际,研究制定本行动计划的实施细则。

(二)本行动计划执行时间为2014 年1 月1 日至2017 年12月31 日,之前出台的相关政策与本文件不一致的,以本文件为准。

第二篇:工业经济三年倍增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八次全会提出的“三年大变样、十年大振兴”的宏伟目标,扎实推进我县“工业强县”进程,全面实现“工业倍增”目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XXXX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XXXX工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初步形成了采矿、金属冶炼、食品饮料、木材加工、皮毛皮革、化工医药、机械、建材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目前,全县共有集体、私营、个体等各类工业企业3700家,固定资产达到11亿元,从业人员3万余人,2004年实现产值73.2亿元,实现利税8亿元。其中规模企业36家,200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65亿元,工业增加值19975万元,税金3620万元。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优势产业日趋明显。我县初步形成了以精细化工为龙头,以化学医药、金属冶炼、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矿产资源开发为支柱,以机械、建材、皮毛加工等传统产业为补充的产业格局,现有亿元企业4个,千万元企业8个。全国重要的精细化工生产基地已在我县初具雏形,锦鑫公司、长城特钢厂、天锦食品公司、双立电解厂、森凤木业公司、机床配件厂等企业成为全市的骨干企业。

2、地位与作用不断提高。XXXX工业的地位和作用已日趋凸现,2004年工业企业实缴税金4560万元,占全县税金总额的57.7%;工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县劳动力的15%以上;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7%,三个产业构成由上年的26:37:37调整为31:41:28,工业经济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3、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03年以来我县大力开展项目年活动,工业经济增势强劲。2003年13个项目竣工投产,2004年19个项目竣工投产,18个项目正在建设。全县规模企业已增至50个,资产总额增至9.3亿元,为我县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我县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经济总量小。我县的规模企业总产值等硬性指标在全市四个县(市)仍然最低。

2、发展速度慢。虽然2004年我县的规模企业产值比上年增长24.5%,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但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

3、运行质量差。大部分企业处于初级加工和配套加工状态,产品技术含量低,粗放经营和分散经营严重,创税能力和经济效益较低。

二、工业倍增的总体思路及目标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彻底消除“等、靠、要”和温饱即安、小进即满的陈腐观念,以项目为核心,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努力盘活资产存量和资源存量,坚持内外并重、量质并重,引进资金、项目、人才,用资金增量来激活资产、资源存量,用项目突破来带动经济整体突破,经过三年努力,实现XXXX工业的跨越式发展。任务目标:以2004年9.65亿元为基数,到2007年确保规模经济总产值实现25亿元,年均递增35%;力争实现30亿元,年均递增46%。三年新建投资额超亿元项目5个、超千万元项目25个、超500万元项目30个。每年实现域外招商引资额5亿元;每年实际利用外资400万元美元,实现出口创汇1600万美元。每年新增规模企业15户。至2007年建成产值10亿元企业1个、5亿元企业1个、亿元企业5个;力争使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达到50%以上;工业税收突破1亿元。

三、实施步骤及阶段目标

以超常的发展速度确保超常的经济发展。规模企业2005年要新增产值5亿元,2006年要新增产值5亿元,2007年要新增产值10亿元。

(一)2005年以上年新建成的19个新扩改项目为依托,使规模企业增长速度达到50%。抓住天合精细化工苯磺酸一期工程投产,长城特钢连铸生产线建成的契机,确保两个企业共新增产值3亿元。促进华卫公司、双立电解厂扩产增效,确保新增产值1亿元。巩固矿产资源开发成果,使大榆树堡、张家堡的3个铁选厂实现产值5000万元。抓好晶超米业公司、盛隆铁合金公司、庆隆水泥厂、东方膨润土公司等企业的运营,确保新增产值5000万元以上。

(二)2006年以在建的20个项目为依托,确保新增生产能力5亿元,实现翻一番的目标。加快建设速度,2005年要确保12个项目竣工投产。高台子1.5万吨糠醛项目、白庙子钼铁和钒铁项目、大榆堡东城石材万米花岗岩板材项目2006年要跨入亿元企业行列。利民鹅业、广威食品、大石食品餐桌菜项目要形成产值1亿元生产规模。松树沟煤矿、清河城子煤矿、硅锰合金项目2006年要新增产值1亿元。此外,2006年城关石油机械配件、刘龙台金矿、七里河玉米芯等项目都要建成产值千万元规模。

(三)2007年以三大项目竣工投产为保证,实现五个优势产业大变样。全力抓好天合精细化工50万支镁合金轮毂项目、1000吨氟碳醇及1500吨高品质氟树脂项目和投资4000万元的车床整机生产线项目,争取2005年上半年开工兴建,2007年完全形成生产能力,分别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6.3亿元和1亿元。到2007年我县五大优势产业的企业规模和生产能力都要实现巨大突破。医药化工产业:以天合精细化工公司的3个国债项目、1.5万吨糠醛、华卫公司扩产增效为重点,使医药化工规模企业由2个增至6个,产值由3亿元增至12亿元。金属冶炼产业:以锦鑫公司、特钢厂和双立电解厂为龙头,规模企业由5个增至10个,产值由2.8亿元增至6亿元以上。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以利民公司和晶超米业公司为代表,规模企业由14个增至20个,产值由2.7亿元增至4.5亿元。矿产资源开发产业:以东城石材、松树沟煤矿、刘龙台金矿和留龙沟银矿为突破口,规模企业由3个增至13个,产值由2000万元增至2亿元以上。机械建材产业:以机床整机生产线、石油机械配件、XXXX水泥厂项目为骨干,规模企业由6个增到11个,产值由5700万元增至1.5亿元以上。

$

第三篇:工业经济三年倍增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八次全会提出的“三年大变样、十年大振兴”的宏伟目标,扎实推进我县“工业强县”进程,全面实现“工业倍增”目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xxxx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xxxx工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初步形成了采矿、金属冶炼、食品饮料、木材加工、皮毛皮革、化工医药、机械、建材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目前,全县共有集体、私营、个体等各类工业企业370xxxx,固定资产达到11亿元,从业人员xxxx余人,XX年实现产值73.2亿元,实现利税8亿元。其中规模企业3xxxx,XX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65亿元,工业增加值1997xxxx元,税金362xxxx元。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优势产业日趋明显。我县初步形成了以精细化工为龙头,以化学医药、金属冶炼、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矿产资源开发为支柱,以机械、建材、皮毛加工等传统产业为补充的产业格局,现有亿元企业xxxx,千万元企业xxxx。全国重要的精细化工生产基地已在我县初具雏形,锦鑫公司、长城特钢厂、天锦食品公司、双立电解厂、森凤木业公司、机床配件厂等企业成为全市的骨干企业。

2、地位与作用不断提高。xxxx工业的地位和作用已日趋凸现,XX年工业企业实缴税金456xxxx元,占全县税金总额的57.xxxx;工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县劳动力的1xxxx以上;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xxxx,三个产业构成由上年的26:37:37调整为31:41:28,工业经济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3、发展后劲不断增强。XX年以来我县大力开展项目年活动,工业经济增势强劲。XX年1xxxx项目竣工投产,XX年1xxxx项目竣工投产,1xxxx项目正在建设。全县规模企业已增至5xxxx,资产总额增至9.3亿元,为我县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我县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经济总量小。我县的规模企业总产值等硬性指标在全市四个县(市)仍然最低。

2、发展速度慢。虽然XX年我县的规模企业产值比上年增长24.xxxx,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但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6.xxxx百分点。

3、运行质量差。大部分企业处于初级加工和配套加工状态,产品技术含量低,粗放经营和分散经营严重,创税能力和经济效益较低。

二、工业倍增的总体思路及目标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彻底消除“等、靠、要”和温饱即安、小进即满的陈腐观念,以项目为核心,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努力盘活资产存量和资源存量,坚持内外并重、量质并重,引进资金、项目、人才,用资金增量来激活资产、资源存量,用项目突破来带动经济整体突破,经过三年努力,实现xxxx工业的跨越式发展。任务目标:以XX年9.65亿元为基数,到XX年确保规模经济总产值实现25亿元,年均递增3xxxx;力争实现30亿元,年均递增4xxxx。三年新建投资额超亿元项目xxxx、超千万元项目2xxxx、超50xxxx元项目3xxxx。每年实现域外招商引资额5亿元;每年实际利用外资40xxxx元美元,实现出口创汇160xxxx美元。每年新增规模企业1xxxx。至XX年建成产值10亿元企业xxxx、5亿元企业xxxx、亿元企业xxxx;力争使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达到5xxxx以上;工业税收突破1亿元。

保障措施:一是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和人才支撑。构建“企业为主,政府为辅,全民参与”的招商引资工作格局,推进市场化招商,成立招商局,增加项目储备量,全县新包装储备项目10xxxx,每个乡镇要新包装xxxx项目,并必保有一个规模项目,提高项目引资的针对性和成功率。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开展多形式、高成效的招商引资活动,确保当年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0xxxx美元。推进集约化经营,促进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凡是在园区内落户的各类项目,税收等各项经济指标由负责招引建设的乡镇所有,县政府将制定鼓励园区建设的具体政策。

二是加强领导,完善制度,为项目建设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把项目建设摆上检验执政能力的重要位置,作为评选先进的必要条件,完善四项制度:一是县乡领导包项目制度,使人人有目标,人人有责任,人人有压力;二是任务目标一票否决制度。对于不能完成基本任务目标的,年末考核时实行一票否决,取消经济工作评先资格。三是定期调度督察制度。坚持每月一次项目例会制度,适时召开项目调度会、项目协调和任务交办会、以及评比拉练会,并且及时将有关情况向社会公布。四是责任奖惩制度。实行正负激励,对于在工业倍增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个人要通报表彰并给予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三是提高认识,优化环境,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全县上下牢固树立环境是经济发展第一要素思想,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乎xxxx发展的理念,努力营造“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投资环境。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硬环境;继续实行重点企业挂保护牌制度,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人文环境,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

第四篇:南昌工业四年倍增行动计划

南昌工业四年倍增行动计划

(2017—2020年)

为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核心战略,促进南昌工业实现四年倍增,加快做大工业总量,强力支撑南昌经济大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坚持新型工业化核心战略,强攻产业、决战工业,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江西省强攻工业制造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为着力点,推动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平台链深度融合,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四年努力,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做大一批产业集群,实现南昌工业总量扩张、结构优化、方式转变、效益提升,全面迈向中高端,为南昌经济大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举全市之力决战工业,用四年(2017—2020年)时间,全力推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即实施“十亿”项目、培育“百亿”企业、打造“千亿”产业、决战“万亿”目标),确保实现“一倍增、两突破、三提升”的总体目标。

“一倍增”: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倍增。2017—2020年四年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四年年均增长18.9%;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在2016年计划目标5800亿元的基础上翻一倍,总量达到11600亿元。

“两突破”: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突破万亿元。2017—2020年四年间,全市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突破两千户。2017—2020年四年间,每年全市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户以上;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力争达到2200户。

“三提升”:

总量规模位次提升。确保工业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占全省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排位力争前移。

产业发展层次提升。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到2020年,力争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超过40%。

百亿企业数量提升。从2017年起,全市每年新增一户百亿企业。到2020年,全市新增1户千亿企业、2户500亿企业,实现全市每个重点产业都有百亿企业。

三、发展路径

通过明产业方向、优产业布局、晰产业链条、转招商方式、招领袖企业、定产业政策、搭产业平台、筹产业基金、揽产业人才等有力举措,全面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一)坚持大规划引领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及禀赋条件科学规划,着力打造“三核、五区、多群”的工业发展区域布局,构建“4+4+X”新型产业体系。

1.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以工业园区为主战场,构建“三核、五区、多群”的工业发展区域格局,依托各县区、开发区产业基础和优势,按照国家级开发区重点发展3—5个主导产业,省级工业园区重点发展2—3个主导产业的原则,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

“三核”:即以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作为工业发展核心区域。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昌临空经济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产业,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航空装备、生物医药产业,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食品医药、智能制造产业。到2020年,高新区、经开区(含临空经济区)、小蓝经开区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超过4000亿元、3000亿元和2000亿元。“五区”:即以五大省级工业园区构成的工业发展重点区域。长堎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昌东工业区重点发展纺织服装、电子信息产业,安义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新型建材和门窗幕墙产业,进贤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医疗器械产业,昌南工业园区重点发展都市工业。到2020年,长堎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昌东工业区、安义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500亿元,进贤经济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0亿元,昌南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

“多群”:即把产业集群作为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主抓手,以“提升规模、培育龙头、发展集群、打造品牌”为方向,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引导产业集聚,打造差异化、特色化、高端化产业集群。到2020年,全市力争形成1个1000亿以上产业集群,即:南昌小蓝经开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4个500亿以上产业集群,即:南昌高新区光电及通讯产业集群、南昌经开区光电产业集群、南昌小蓝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青山湖区针织服装产业集群;4个300亿以上产业集群,即:南昌高新区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集群、进贤县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安义县铝型材和门窗幕墙产业集群、新建区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2.构建新型产业体系。重点打造四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装备)、四大特色优势传统产业(食品、纺织服装、材料制造、机电制造)和若干生产性服务业(工业设计、科技咨询、检验检测、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众创开发、智慧物流等),形成“4+4+X”产业发展体系。到2020年,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食品两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均突破20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突破1300亿元,生物医药、纺织服装、材料制造、机电制造四大产业均突破1000亿元,航空装备产业突破500亿元。

(二)坚持大产业支撑

始终坚持产业发展的核心地位,通过培育壮大四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改造提升四大特色优势传统产业,实现全市产业发展层级向中高端跨越,锻造工业四年倍增发展的主引擎。

1.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装备等四个市级重点推进的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到2020年,全市四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4800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40%。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发展小蓝经开区、南昌经开区和长堎工业园区三个产业集聚区,扩大产能并增加轻型客车、轻型货车和经济型SUV等整车品种,打造全国重要的轻型商用车基地。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城建设,大力支持江铃集团、百路佳客车公司新能源汽车发展,重点推进总投资200亿元以上的协鑫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和总投资100亿元规划总产能30万辆/年的观致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项目投产见效,着力壮大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电子信息产业:推进“南昌光谷”建设,重点发展南昌高新区、南昌经开区和昌东工业区三大产业集聚区,促进LED、光电显示、移动通讯终端、光电子器件等行业加快发展,支持欧菲光、智慧海派、联创电子等龙头企业领衔增长,推进实施总投资49亿元的与德通讯“智造+综保”项目和总投资30亿元的业际光电触摸屏、显示屏生产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使南昌成为全国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以南昌红谷滩新区为载体,大力推动VR/AR产业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级VR产业创新中心,加快建设中国(南昌)虚拟现实(VR)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南昌高新区、南昌经开区桑海产业园、小蓝经开区、进贤县四大产业集聚区,致力于构建中成药、化学药、生物药和现代医疗器械全面发展格局,积极推进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和南昌国家医药国际创新园建设,力争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领域实现突破。大力支持济民可信、江中药业、汇仁药业、三鑫医疗等产业龙头企业率先发力,积极加快总投资30亿元的济民可信新药及总部基地等项目建设进程。航空装备产业:以南昌高新区为产业集聚区,依托洪都航空、洪都商飞、昌飞公司等龙头骨干企业,推动军民融合,推进南昌航空工业城建设,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打造航空研发、航空制造、民航运输、通用航空、临空经济“五位一体”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2.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食品、纺织服装、材料制造、机电制造等四个特色优势传统产业,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化解和淘汰部分行业过剩产能,清理僵尸企业,促进传统产业规模发展、品牌发展、新型发展,实现转型升级。食品产业:着力发展食品制造行业,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方便休闲食品、营养保健食品,提升食品产业产品附加值。纺织服装产业:以总投资30亿元的中国(江西)针织服装创意产业园建设为载体,提高创意设计水平,促进纺织服装产业由 “加工型”向“加工型+品牌经营型”转变,推动产品向外衣化、品牌化、内销化转型。材料制造产业:推动南昌高新区江铜产业园壮大规模,提高铜精深加工产品市场占有率;推动安义工业园区依托铝型材产业特色优势,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优化调整铝型材产品结构,主攻高端系统门窗、工程幕墙及防水材料等产品方向,推动“互联网+建材”运营模式,唱响“中国门窗·安义制造”品牌,做大民用型材,发展工业型材;推动钨精深加工、稀土材料、陶瓷材料、金属和非金属功能材料等行业的发展。机电制造产业:重点打造南昌高新区智能制造基地,主攻智能机电产业领域,推动机电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力争在智能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测控装置、智能化发电机组、智能仪器仪表、智能化环保设备、智能化成套设备等高端装备产品上取得新突破。

(三)坚持大项目带动

牢固树立“一切为着项目想,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的项目意识,深入实施一批符合我市产业定位的关键性、龙头型、基地型的大项目,筑牢工业四年倍增发展的基础与支撑。

1.深入挖潜项目资源。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和优势企业,充分挖潜项目资源。从主导产业中挖掘一批产业链上下游延伸项目,从大中型企业裂变中挖掘一批集群衍生项目,从龙头骨干企业发展中挖掘一批协作配套项目,从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挖掘一批科技创新项目。同时,鼓励和引导存量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进行技术改造,加快扩能增效、提档升级,实施“机器换人”工程,市级财政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的扶持力度,促进南昌工业存量提升。

2.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工业县区、国家级开发区的党政主要领导要亲力亲为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实施。在策划包装、推进实施产业重大项目上,按照“专业(工信委产业处室、专家团队)、专图(产业链全景图)、专班(产业挂点联系的领导和责任单位、专业招商团队)、专策(产业扶持政策)、专资(产业基金)”的思路,全面实行产业项目推进“六个一”机制,全力促进在谈项目早落户、落户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标。突出抓好协鑫新能源汽车及智慧制造等百亿级重特大项目建设,重点推进业际光电、与德通讯、中国铁塔、国泰工业、济民可信、针织服装创意产业园等一批投资3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的实施及达产达标,加快康莱特生物、卡耐新能源、科陆智能、洪都飞机部装中心、东海蓝玉、力波酿造等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的建设力度。依托增量引进、存量盘活,加速扩容全市工业项目总量规模,确保工业重点县区、开发区每年有一批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建设推进,有3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落地实施。

3.积极培育百亿企业。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打造百亿企业方阵。制定实施《南昌市重点工业企业培育工程实施意见》,每个重点产业优选2—5个企业有爆发空间、项目有增长后劲、技术有突破潜力、团队有管理优势的企业或项目,实施产业、企业、项目、技术、团队“五位一体”重点培育。到2020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工业企业达到15户(含4户省属企业),其中:江铃集团突破千亿级,力争达到1500亿元,欧菲光达600亿元,正邦科技达500亿元,双胞胎股份达300亿元,济民可信、江西中烟、洪都集团达200亿元,方大特钢、智慧海派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均达到100亿元以上。围绕龙头企业完善和延伸产业链,加快引进和发展一批中小配套企业,对市场前景较好,成长性、创新性较强的工业中小企业加大培育力度,形成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生动局面。

(四)坚持大招商突破

紧紧咬住招商引资“生命线”,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工程,把招商引资作为积蓄工业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增强招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升招商引资的水平和质量。

1.创新方式招商引资。各县区、开发区党政主要领导每年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三分之一以上的精力投入到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上,做到重要客商亲自会见,重大项目亲自洽谈,重大问题亲自协调,重大考察团亲自陪同。突出“轻资产、重资本”招商,灵活运用专业平台招商、产业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市场资源招商、创意招商、文化招商等方法,敢于无中生有、筑巢引凤、借鸡生蛋、借船出海,全力招引项目、资金、人才。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和“蚂蟥精神”,组织招商小分队,对认准的项目持之以恒、紧盯不放,确保招商项目落地。

2.开拓视野招大引强。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经济带与泛珠三角合作区域等发展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强与世界500强、大型央企、国内行业龙头企业的联系对接,寻找投资切入点,加快项目引进。充分发挥已落户我市的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利用行业协会、商会和专业机构的资源,“以外引外”、“以大引外”、“以优引外”,积极吸引国内外企业来昌投资。

3.聚焦产业精准招商。围绕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装备、食品、纺织服装、材料制造、机电制造等重点产业,绘制产业链图,开展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招商。以企业和项目为载体,充分发挥企业招商的积极性,及时捕捉有关信息,切实做好招商项目的调查摸底、策划包装、对接洽谈和跟踪服务等工作,做到有效招商,针对招商,精准招商。

(五)坚持大创新驱动

深入贯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理念,进一步推动以要素驱动为主的外延式增长向以创新驱动为主的内涵式增长转变,突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全市工业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

1.增强创新要素供给。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形成加大政府投入、鼓励企业投入、引导社会投入的多元化技术创新投入机制;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打造一批制造业创新载体、搭建一批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一批众创空间,到2020年,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0家,新增国家级孵化器3个,省级孵化器8个;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继续实施“洪城特聘专家”计划;全力打造以高新区为龙头的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南昌国家大学科技城,加速科技创新要素向我市集聚。同时,深化创新驱动,大力发展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培育南昌工业发展新动能。

2.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建设,发展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扶持和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力争每年净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0家以上,到2020年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700家以上。推进企业主导产学研用合作和产业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发挥大型企业在创新中的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支持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推广应用,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股权及分红激励机制,营造崇尚创新的良好环境。

3.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大力实施“互联网+制造业”行动计划,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装备、食品、纺织服装、材料制造、机电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推广“智能工厂”、“机联网”、“厂联网”等试点示范,推动更多企业采用“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的智能制造模式。到2020年,着力培育10个两化融合示范标杆企业,重点打造50家分层、分类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同时,大力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产业发展。鼓励行业骨干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用大数据技术,提升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产品营销及服务等环节的智能决策水平和经营效率。支持工业云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研发设计、数据管理、工程服务等制造资源的开放共享,推进制造需求和社会化制造资源的无缝对接。

四、保障措施

紧紧围绕“一核两重”推进实施工业四年倍增行动计划,坚定不移强化新型工业化核心地位,在全市上下形成高度共识,凝聚强大合力,使各方力量向工业聚合,各种要素向工业聚集,各项服务向工业聚焦,营造工业赶超发展的浓厚氛围。

(一)组织保障。成立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市领导任副组长,高位推动工业四年倍增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信委,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和日常调度协调等工作,同时在市工信委增设产业处室,与市重点工业产业相对应,专门负责研究推进重点产业发展。全市各级要把工业作为日常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县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及市直部门党政主要领导为本地区、本单位推进实施工业四年倍增行动计划的第一责任人,县区明确一名常委分管工业。

(二)政策保障。用好用足国家、省支持工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争取上级赋予南昌更多先行先试的工业发展政策支持。按照“管用、好用、实用”的原则,完善、优化我市工业发展政策扶持体系,围绕工业四年倍增目标,进一步加大对工业投资、项目引进、企业培育、平台建设、园区发展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产业扶持政策,促进主导产业超常规发展,及时兑现落实现行扶持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按照“给资金不如给项目,给项目不如给市场”的理念,在市政工程和政府采购等方面推动地产品产地销,落实“首发采购”等政策。市直有关部门、工业县区、国家级开发区要围绕工业四年倍增行动计划,认真研究,整合资源,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合力推动南昌工业发展。

(三)要素保障。强化资金保障。逐年增加市扶持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统筹用于工业发展,县区、开发区相应设立工业发展和主导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本地工业企业发展。加大市科技、人才等专项资金向工业发展倾斜的力度。进一步做大做强市级产业投融资平台,全市每年新增400亿元以上规模的产业发展基金,以政府投资引导金融“脱虚入实”,满足重大工业项目投融资需求。支持和鼓励县区、开发区建立县区级产业投融资平台。引导驻昌金融机构扩大对工业企业的信贷投放规模,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大力推广融资租赁、“财园信贷通”、“助保贷”等融资模式,支持企业通过银行、保险、债券、上市等多渠道进行融资,加快推动产融结合。强化用地保障。按照工业用地应保尽保的原则,突出“产业定位、集群发展、集约用地”,积极盘活存量土地,调整优化供地结构,优先保障工业园区、工业配套基础设施和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用地需求。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发展基金引导、财政补助资金支持等方式,建设一批规划布局合理、产业定位明确、建设规模适度、功能配套齐全的工业标准厂房,四年间全市每年力争新建4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强化人才保障。进一步配优配强工业战线干部队伍,加大工业干部培训力度,推动市工信部门与国家级开发区,县区工信部门与省级工业园区干部之间的双向交流和交叉任职机制,每年遴选一批副县级后备干部到开发区、园区和工业企业挂职锻炼;大力引进我市工业发展急需的高端技术人才、高层管理人才和专业团队;充分利用南昌职教优势,建立校企联盟,开展校企合作,加大技能人才培训力度,完善企业务工人员户籍和社会保障等政策,吸引和留住城乡新增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大中专(职)院校毕业生在昌就业,造就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强化平台保障。加快建立和完善一批产业发展所需的研发、检测、设计、展示展销等公共服务平台,并加快发展与工业配套的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为南昌工业大发展提供强力支持。强化能源保障。加强规划布局、协调调运,切实保障南昌工业倍增所需的煤电油气等能源供给。

(四)机制保障。加密协调调度。建立工业经济月调度、季推进、半年督查、考核工作机制。市四套班子会每半年听取一次工业经济工作汇报,市委常委会每季听取一次工业经济汇报,市政府每月调度一至两次工业经济运行及工业项目推进情况。每年3月份举办全市招商引资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6月份举办全市产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9月份举办全市产业项目“三看”活动。加强挂点帮扶。建立和完善市委常委和市直部门挂点帮扶企业及重大项目工作机制,建立“企声通道”和“企业直通车”机制,开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诉求电话专线,做实“重点企业网络服务平台”,对企业诉求,市直部门、县区、开发区限时解决反馈。建立企业提交问题的台账、督导和销号制度,将解决企业发展问题和优化发展环境有机统一起来。加大考核激励。制定工业四年倍增行动计划考核办法,进一步加强对工业发展主要指标和项目建设的考核力度。对工业项目投资进行第三方评价,加强考核结果运用,重奖为工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把工业发展和推进服务工业工作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奖优罚劣,奖快促慢。加快作风转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干部作风,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企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进一步聚焦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费,减轻企业负担,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更优环境。加力宣传鼓劲。在南昌日报、南昌广播电视台开辟南昌工业宣传专栏,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宣传报道,跟踪进度,树立典型,鞭策后进,营造“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浓厚氛围。

第五篇:2010年上半年马鞍山市工业经济运行综述

2010年上半年马鞍山市工业经济运行综述

今年以来,全市工业战线统一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把构建“6653”现代产业体系和“1255”城市发展战略作为工作指导思想;上下一心,共同克服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市工业经济的冲击,着力开拓市场,狠抓节能降耗,取得良好成效。马钢产销平稳,地方工业较快增长,全市工业经济在承接去年四季度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上继续稳中趋升,上半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6.4亿元,同比增长19.8%。

一、60户重点骨干企业情况

1-6月份,60户重点骨干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58.71亿元,同比增长34.5%;实现销售产值454.69亿元,产销率99.1%;实现销售收入506.4亿元,同比增长33.4%。具体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重点行业多数运行平稳,四个行业增速提升。重点企业所在的11个行业中,除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略有下降外,其余10个行业同比均保持两成以上增长,冶金等4个行业1-6月累计增幅较5月末增速进一步提升。其中,增幅较大的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72.6%)。

——冶金行业上半年实现平稳增长。在马钢公司产销平稳的带动下,今年1-6月冶金行业内重点企业完成总产值315.2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69.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1%、28.4%。其中:马钢股份完成总产值275.7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13.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1%、29.7%;主要产品产量生铁、钢、钢材累计分别为655.98万吨、694.93万吨、662.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2%、9.3%、10.8%,钢材产量自3月份以来均保持在110万吨左右;长江钢铁完成工业总产值21.6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1.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5%、46.5%;上半年累计生产生铁49.31万吨、钢61.82万吨、钢材62.5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1%、11.8%、15.2%。中杭股份累计完成总产值3.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5%、82.7%。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该行业重点企业上半年累计完成总产值61.47亿元,同比增长72.6%继续保持70%以上的增速;实现销售收入55.51亿元,同比增长81.5%。该行业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关联企业及行业实现增长,为我市工业实现平稳增长做出较大贡献,星马集团累计实现产值58.55亿元,同比增长94.2%。尽管三季度是重卡行业发展传统淡季,但7月份公司仍手持2000余台重卡、847台专用汽车订单,为我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平稳运行提供保障。

——食品制造业、纺织服装业、生物化学及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金属制品业,保持两成以上的平稳增势。食品制造业重点骨干企业共完成总产值21.54亿元,同比增长22.1%。上半年重点企业累计生产各类食品26.85万吨,同比增长24.5%。达利食品产能释放作用明显,蒙牛乳业、黄池食品、雪润食品同比均保持不同幅度增长。纺织服装业内重点企业上半年共完成总产值1.83亿元,同比增长28.6%。其中海狮织造完成总产值0.41亿元,同比增长86.4%,天成纺织完成总产值1.07亿元,同比增长18.1%。生物化学及医药制造业重点企业共完成总产值6.54亿元,同比增长28.3%。国星生化前六个月累计完成产值

3.97亿元,同比增长55.9%;生产吡啶1.37万吨,同比增长93.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共完成总产值7.1亿元,同比增长26.7%。中橡化工累计完成产值3.02亿元,同比增长31.9%;生产碳黑4.4万吨,同比增长11.2%。金星钛白增势明显,累计完成产值0.84亿元,同比增长1.3倍。立白日化、意尔涂料保持增长。科邦公司受市场不景气影响,今年以来生产很少,在母公司江苏科邦的统一调度下,上半年生产生态肥654吨,是去年同期的11.2%,完成产值193万元,是去年同期的10.8%。金属制品行业重点企业上半年累计完成产值10.27亿元,同比增长33.6%。奥盛新材料完成总产值4.17亿元,同比增长41.5%;鼎泰科技完成总产值2.34亿元,同比增长33.5%;马钢比亚西完成产值1.73亿元,同比增长31%。行业内重点产品均有增产,其中累计生产钢绞线10.2万吨,同比增长11%;生产钢筋焊网4.34万吨,同比增长24.3%。

——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其它行业增速明显。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骨干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88亿元,同比增长45.2%。方圆支承累计完成产值2.01亿元,同比增长64.8%;中亚机床累计完成产值0.75亿元,同比增长38.1%。重点企业生产回转支承4.3万套,同比增长83.9%;生产金属切割机床1480台,同比增长17.5%。科达机电产能进一步释放,上半年累计完成产值0.95亿元,其中6月份当月完成产值0.37亿元;单月生产成套设备18套,占上半年全部生产数量的7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行业内重点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3.67亿元,同比增长43.9%。格力电工增势明显,上半年完成总产值1.83亿元,同比增长81.4%;生产漆包线3403吨,同比增长5.9%。天源科技完成总产值1.43亿元,同比增长12.8%;生产磁粉8692吨,同比增长81.4%。其它行业中重点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16.42亿元,同比增长50.3%。长江矿业上半年累计完成产值1.02亿元,同比增长85.8%。山鹰纸业完成产值15.16亿元,同比增长49%;累计生产机制纸板46.35万吨,同比增长25.5%。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依然低迷。受房地产政策调整影响,重点企业海螺水泥上半年累计完成产值2.95亿元,同比下降14.6%;生产水泥104.95万吨,同比下降20.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骨干企业上半年累计完成产值5.03亿元,同比下降2.3%,降幅较5月末收窄4.6个百分点。

2、重点产品产出进一步扩大,产销衔接良好。33种重点监测工业产品中有27种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或与同期基本持平。产品产量增长较大的是汽车及底盘(120%)、球铁管(110.9%)、混凝土搅拌车(92.8%)和回转支承(83.9%)等;下降较为明显的是生态肥(88.8%)和布(51.5%);基本持平的是散装水泥车和成品矿。上半年,重点骨干企业产销率达到99.1%,较5月末提升0.3个百分点,呈逐月抬升趋势,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0.22个百分点。

3、企业盈利状况持续向好。至6月底,60户重点骨干企业累计实现利润26.03亿元,较5月末增加4.68亿元。累计亏损的企业有8户,较5月底减少1户,亏损额0.6亿元。

4、“两个比重”下降,“两项资金”占用继续保持高位运行。今年1-5月份,马钢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40.2%,较09年末下降1.85个百分点;60户重点骨干企业中冶金行业总产值占比为63.1%,较09年末下降8个百分点。“两个比重”持续下降表明,我市工业区域结构及产业结构正朝着优化的方向发展。今年1-6月份,60户重点企业产成品存货为35.93亿元,较5月底减少0.97亿元,显示企业消化了部分库存,产销衔接良好;应收帐款净额51.66亿元,较5月底增加1.13亿元,反映货款回笼力度有待加强,否则将会

增加企业财务费用,甚至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增长速度仍然不快。上半年我市工业主要指标呈现逐月加快态势,但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位列倒数第二。总体来看下半年,我市工业经济仍可以实现平稳增长,并达到全年预期目标。但这个增长速度将可能与全省平均速度和合肥、芜湖等增速靠前城市之间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二是多重因素作用使企业增本降效。宏观环境“强约束、紧运行”因素增多,能源、耐用消费品材料价格,以及融资、用工、用地、节能环保等生产经营成本快速上升,进一步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前5个月,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增长11.7%,高出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2个百分点。尽管上半年我市企业利润表现出较快增长的态势,但主要得益于前期低价购进的原材料、燃料,以及去年基数较低,随着这部分原材料、燃料消耗殆尽,钢铁、化工、纺织等一些行业下半年将进入微利或亏损状况。今年以来,沿海地区用工成本普遍上调20-25%,但招工难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结构性用工短缺现象已向内地扩散。近期,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连创新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汇率波动对企业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三是全年节能目标任务压力很大。虽然能耗状况开始好转,但单位能耗下降幅度还不够理想,重工业加快增长导致工业综合能耗增长速度快于生产增长速度,使得单位增加值能耗不降反升。既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又要把过快增长的能耗降下来,压力很大。

四是出口形势严峻。从全市出口构成看,今年1-5月份,钢材出口占55.1%,而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和取消钢材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下一步我市出口将受到严重冲击。

三、全市工业经济下半年走势分析

上半年五、六两个月工业增加值的月度产出,已恢复到危机前的2008年七、八月的峰值,但工业品出厂价格还远未达到当时的水平,这是因为目前我市的工业产出实物量已大大超过了当时的月度水平。也就是说,工业品出厂价格低迷已刺激到很多有效需求提前释放。因此,下半年的复苏过程依然会是缓慢而曲折的,在大趋势不变的情况,出现短时反复是有可能的。

1、冶金行业面临的压力依然很大。主要基于三点原因:一是市场需求向好趋势仍不明朗。首先是行业过剩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其次,今年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不景气,韩元、欧元的大幅贬值,国外钢材的需求难以恢复。二是钢材价格下跌,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上半年,马钢公司月度产出保持稳定的小幅增长,但综合价格自4月份达到最高的4291元/吨后逐月下滑,至6月底已下降到大约4000元/吨。钢材价格逐月下滑,加上今年以来进口铁矿石价格大幅上升,进一步减少了企业利润空间,虽然上半年累计盈利,但月度呈现逐步下滑趋势,6月份当月仅盈亏持平。三是出口退税大范围取消在我市影响最大的是冶金行业。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6月22日联合下发《关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明确从7月15日开始,取消包括部分钢材、有色金属建材等在内的406个税号的产品出口退税。市经信委已就此开展了专题调研,包括马钢线材、棒材、热轧、中板、中型材、H型钢、冷轧、涂镀等8个系列产品会受此次政策调整影响,下半年出口业务将下降10%~

30%。

2、汽车制造业将继续保持增长。我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在星马集团的强有力支撑下,上半年一直保持高位增长。受行业传统淡季影响,三季度星马集团增速将有所下降;另据了解,芜湖奇瑞公司研发的瑞集联合卡车预计于今年10月份正式下线,这势必对华菱汽车产生一定影响。但目前华菱重卡国际国内销售市场已取得稳定份额,加上星马专用汽车的品牌效应,我市星马专汽及华菱重卡的市场虽有潜在受挤压的可能,但空间仍然较大,特别是星马增发重组华菱实施后,投资将进一步扩大,产能将进一步释放,因此,预计我市汽车制造业下半年仍将会保持较高的增长。

3、食品制造业、纺织服装行业仍将平稳增长。随着国家刺激内需及大批保障民生政策的实施,居民收入的逐步提高,加上我市上半年消费市场所呈现的:城乡市场持续两旺、限额以上企业增幅较高和批发零售业快速增长等特点,市场消费保持一定幅度增长,因此食品制造、纺织服装等关系民生的行业,下半年仍将会保持平稳增长。食品制造行业龙头企业蒙牛乳业随着季节变化,三季度低温产品增势明显,预计公司三季度生产好于二季度,四季度产出与一季度相当;达利食品于去年7月份投产,09年全年实现产值3.85亿元,今年上半年累计完成产值4.39亿元,产出明显提高。天成纺织自今年三月份以来,单月产出均保持在1800万元左右,预计公司在完成整体搬迁后,产能将得到进一步释放;海狮织造今年以来增长明显,新产品产值大幅提升。

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生物化学及医药制造业将实现稳定增长。我市医药、日化、涂料、农药中间体等产品与“民生”关联度较高,有成熟的市场销售模式,有望实现稳定增产;除了稳定增长的企业外,国星生化今年一直保持高位增长,总产值、销售收入增幅50%以上,产量增长达90%以上,在目前乐观的市场行情作用下,预计下半年这种高速增长将延续。钛白粉、硫酸、碳黑、柠檬酸等产品,自去年下半年实现恢复性增长以来,今年上半年保持平稳增长,金星钛白公司同比实现成倍增长,钛白粉产量增长达1.7倍。公司2万吨钛白粉项目已开始投入生产,10万吨钛白粉后处理项目将于8月底投入生产,加上第二套硫酸技改项目完成后,公司预测下半年生产形势好于预期。

5、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渐发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项目投资和投产。至5月末,今年全市新开工项目875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71个;工业性项目投资完成132.8亿元,同比增长46.3%。一电厂扩建等一批项目开工,皇奕工业装备制造等项目已经实现竣工,这些新投资或投产项目,尤其是工业性项目投资,为我市工业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培养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极。二是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工业企业发展升级计划。市经信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工业企业发展升级行动计划》,列入发展升级目标企业共172个,2010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250余亿元(09年销售收入实绩为1020亿元)。工业企业优化升级,明确了重点发展产业和重点扶持企业,促进了先进产业和重点骨干企业加速发展。

当前,实现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摆在面前的首要任务。下一步,全市工业战线要继续以保企业、保增长为己任,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一要落实政策,调整结构,保持当前工业经济上升势头。在全面落实“保企业、保增长”各项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加快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优化我市创业和再创业环境;不

断加大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引进技术和人才,加快培养企业需要的各方面人才;不断引导企业利用好银行贷款和上市两个主要融资渠道,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不断促进节能减排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承受能力的协调可持续。

二要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快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的规划部署,加大招商引资、招商选资的力度,加大承接产业特别是高、精、尖产业转移的力度,完善现有企业发展升级配套措施,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加倍的努力,促进我市工业快速发展。市经信委正在着手编制产业招商目录及指南,以期按照我市产业机构调整的方向,选准主攻目标,为开展重点招商提供思路和线索。

三要高度关注重点企业、行业的运行动态,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加强运行监测分析,及时掌握和分析影响重点企业、行业运行的各种因素。针对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继续加大力度帮扶,扩大“企业帮扶年”活动成果,切实深入到企业,了解企业所需,“一企一策”,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企业扭亏增盈。

四要进一步扩大市场,促进地产品销售。扩大市场需求是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全省在去年推动地产品销售工作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基础上,今年进一步开展了多种形势的地产品销售活动,更好地搭建了产销平台。作为经济职能部门和各县、区政府,要积极帮助企业组织优质产品参加类似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举办的展销活动,努力帮助企业开拓销售渠道,树立品牌形象,鼓励企业不断创新,不断扩大地产品市场占有份额。

下载马鞍山市工业经济倍增行动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鞍山市工业经济倍增行动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无锡新区“十二五”劳动者报酬与居民收入倍增行动计划

    无锡新区“十二五”劳动者报酬与居民收入 倍增行动计划 根据《无锡市“十二五”劳动者报酬与居民收入倍增行动计划》和《无锡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业绩倍增

    业绩指标倍增,如何让经销商在经销协议上签字画押案例:某食品企业的业务代表小赵负责安徽某地市场,由于市场做的还不错,在公司给经销商下达年度销售目标时,目标比去年销售额翻了两......

    倍增 总结

    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作总结 半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惠济区教体局《关于印发郑州市优秀教育资源倍增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作任务得到了实质性的进展。......

    居民收入倍增

    居民收入倍增可否实现 11月8日在京开幕的中共十八大,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之外,首次将居民收入增长列入发展目标,这一新要求是十八报告不同于以往两届党代会的要点之一。......

    农民收入倍增计划

    酒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酒泉市农民收入倍增计划 (2012-2016年)》的通知 索取号 产生日期 GSF001-C04000-2013-007 2013-3-13 发布机构 公开属性 酒政办发〔2013〕50号......

    浅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作者:吴柏军 孙丽红 陈攀宇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6期 摘要:本文以我国十八大提出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从该计划提出的背......

    利润倍增心得体会

    利润倍增心得体会 追求高额利润,获得高额报酬,是目前每个公司都想得到的东西,当今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而不知道如何去管控本公司成本,这也是目前很多公司最头痛的问题。只......

    2014倍增计划0

    林改办倍增计划完成情况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市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年倍增计划各项工作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