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森工集团职工收入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8:0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提高森工集团职工收入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提高森工集团职工收入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提高森工集团职工收入的调研报告

关于提高森工集团职工收入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内蒙古森工集团是我国四大重点国有林区之一,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行政区域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9个旗市,林业生态主体功能区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积8.27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77.44%,活立木总蓄积9.5亿立方米,居全国国有林区之首。1991年,国务院确定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为全国首批55户试点企业集团。现有下属企事业单位45家,其中森工公司(林业局)19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家,北部原始林区管理局1家,其他航空护林、森调规划、房地产、纸浆、外贸、旅游等企事业单位23家;在册全民职工9.5万人,其他混岗大集体知青工6万多人,退休职工7万人。

内蒙古森工集团分布在大兴安岭山脉北段,占大兴安岭林区总面积的47%,森林年均总生长量2100余万立方米,蓄积净增1200万立方米,潜力达1700万立方米,对我国政府履行到2020年与2005年相比森林面积增加4000万公顷,蓄积增长13亿立方米,温室气体减少排放40—45%的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承诺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是我国最大的森林碳汇基地。区域内保护良好的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水资源,其中有一二级河流984条,湿地120万公顷,地表水资源总量161亿立方米,占自治区的39.6%,是额尔古纳河和嫩江水系的发源地,对维护呼伦贝尔大草原和东北粮食主产区的生态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同时,林区还是我国最大的寒温带明亮针叶树原始林基因库,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因地处高纬高寒,气候恶劣,土层瘠薄,单位面积生物量不足热带雨林的六分之一,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破坏极难恢复,不可复制。

林区8.27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9.5亿立方米活立木蓄积,分别占四大国有

林区的32%和33%,占自治区的33.2%和64%,占全国的11%和6%,是我国商品木材的重要战略储备基地,发展木材加工产业具有明显优势;丰富的林下动植物经济资源,为绿色林特产品生产加工提供了原料支撑;大兴安岭、得尔布干成矿带纵贯林区,蕴藏着40多种矿产资源,是全国少有的多金属矿脉;天然原始的森林景观、丰富悠久的民族民俗文化,在打造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中具有特殊优势;充沛洁净的水资源是开发水电能源发展水产业的有利条件;与俄蒙毗邻的地理位置,对于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建设向北开放的桥头堡具有重要意义。

林区开发建设60多年来,严格执行国家不同时期的林业方针政策,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经济效益上,累计提供商品木材和林副产品2亿立方米,上缴各项税费200多亿元。其中“七五”、“八五”木材价格双轨制期间,国家统配木材价差流转的利润就达35亿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林区每年财政上缴都占自治区财政的50%以上。在社会效益上,林区开发的同时建成25个城镇,连续50余年自办社会事业,形成了林区的社会综合服务体系,并投资建设和维护公共公益基础设施,安置了大量职工就业,帮扶少数民族旗县发展,奠定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促进了边疆繁荣稳定。在生态效益上,林区在经过沙俄、日伪的掠夺式采伐和大规模木材生产后,建国以来长期坚持“边采边育、采育结合”的方针,累计完成人工更新造林190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开发初期的54.6%提高到目前的77.44%,森林生态系统保持完备,生态效益稳定发挥。现年均林木蓄积增长2100万立方米左右,净增长1250万立方米,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持续增长,质量明显提高,森林资源长大于消,生态保护建设成效走在了全国前列,成为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林区内有人口100余万人,包括22个民族,是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三少民族聚居区。长期以来各民族平等和睦、团结互助,促进了地区繁荣,维护了边疆稳定,共同打造了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内蒙古森工集团作为自治区大型国

有企业,受历史条件影响,长期以来承担着区域内大部分社会公共公益事业职能。2008年森工集团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改革教育、卫生、广播电视职能实现了整体移交属地政府行业管理,目前仍承担着乡镇一级林业局供水供暖、消防治安、社保计生、扶贫就业和公共建设等社会职能,是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履行着超出其他企业的社会责任。国家实施“天保工程”以后,企业主营业务萎缩,收入减少大量承担了林业职工转产下岗和工资收入、公共服务水平与外界逐步拉大了差距。

二、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投入偏低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面积大、覆盖率高,林木集中连片分布地处高寒地区、气候条件恶劣森林管护成本高。至从2000年国家正式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内蒙古森工集团木材砍伐逐年减少,由过去的每年425万立方米分两步调减到110万立方米,企业坚决落实减产政策,不断强化森林培育,实现了由木材砍伐为主向生态保护和森林抗育种植为主的历史性转变。但企业收入减少和多年形成责任区域内社会职能负担,“天保工程”实施方案核定的管护费支付管护人员工资尚有缺口,难以满足管护设施建设的需要。虽然天保工程二期提高了管护费标准,但是由于物价和职工工资增长较快,管护费也仅能按现有标准支付管护人员的工资,无力承担管护站点建设投入。同时,所有生态基础项目均实行国家投资企业配套的方式,且没有后期运营维护费用支撑,企业木材减产又没有形成新的转型产业,承担此类公益项目配套和后期运营都给本来困难的企业经营带来压力。二期天保工程核定的投入标准低。二期天保工程职工社保资金投入是按照所在省区2008年城镇在岗平均工资的80%计算的。内蒙古2008的城镇在岗平均工资为26114元/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二期天保工程资金投入是按照26114元/年的80%,即20891元计算的。2011年,天保工程二期正式启动,当时林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已达到23021元/年,2013年林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2万元/年,呼伦贝尔是4.9

万元/年,全区近6万元/年。另外,管护费投入仅为每亩5元,远低于集体公益林管护费标准。

(二)承担项目配套资金过重

按照现行政策,林区生态类和社会公益类项目的投入主体是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但具体实施仍由企业承担不同比例的资金配套(林业生态类和除棚户区改造外的社会公益性项目按投资总额的20%配套,棚户区改造项目,新建楼房项目按400元/平方米配套)。2011年—2013年,国家和自治区下达到内蒙古森工集团生态类项目和社会公益类95个项目(包括棚改项目),总投资共计63.2亿元,其中中央投入23.9亿元,自治区10亿元,企业配套15.6亿元,职工个人自筹13.6亿元(棚改个人承担部分)。目前,森工集团生态类和社会公益类项目配套资金除部分从木材经营利润中支出外,大部分通过贷款解决。木材全部停产后,企业项目配套将失去自有资金来源,如果都采用贷款的方式解决,财务费用也无力承担,必将严重影响项目的顺利实施。还有,森工集团棚户区改造地处偏僻,高纬高寒实施中带来难以克服的困难,造价高、配套服务设施不足、运行成本大。

一是棚户区改造成本偏高。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企业配套按照内蒙古森工集团、森工公司两级企业400元/平方米实行。目前已累计投入配套资金11.9亿元,其中企业经营收益4.9亿元,银行贷款7亿元。受地域和市场变化的影响,林区棚户区改造建设成本上涨加剧,特别是人工费和建筑钢材、红砖、水泥、砂石等主要建筑材料价格、运费持续上涨,工程造价涨幅较大。林区地域偏远,地产材料短缺,地质条件复杂,建设成本较其他地区偏高,部分地区如莫尔道嘎、得耳布尔等地,属于多年岛状冻土地带,仅建筑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成本就增加110—160元/平方米。同时,林区地处高纬高寒、冬季漫长,年施工期短,为保证工程质量,部分工程只能跨年度实施,增加了建设成本。综合看,林区基建工程材料、人工费和建设成本较其他地区高35%左右。

二是棚户区改造配套公共设施不足运营费用巨大。林区棚户区改造国家、自

治区、企业三级配套资金仅包括住宅建设成本,并不包含配套附属设施。与城市棚户区改造不同,林区各局场棚户区改造由于缺乏相应的市政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棚改工程惠民效果的发挥。棚改住宅的小区绿化、硬化、供热和给排水管网、休闲场地及设备等附属设施需要企业进行投入。特别是供热方面,由于林区气候严寒供热时间长,职工承受能力有限,棚改新增每平方米供热面积,企业需要每月承担亏损5.5元左右。据测算,棚户区改造工程结束后企业每年用于职工取暖补贴将达到1.9亿元之巨,在缺乏必要的补贴机制情况下,企业负担巨大,并且不可持续。2012年国家有关部门考虑林区实际,启动了国有林区棚改供热、小区道路、供水等配套专项,同时自治区也在林区异地建设上给予专门配套补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林区棚改新增供热等基础设施配套的问题。但其他如生活污水排放、垃圾处理、自来水供应和物业环卫等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和运营成本,目前仍由企业利润弥补,没有稳定的社会公共事业经费补贴渠道,成为企业新的负担,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负担会愈加沉重。

(三)两级管理费的问题

森工集团(林管局)现有总部、所属业务及公益事业单位和森工公司(林业局)干部26378人,占职工总数的27.9%。2013年按照国家林业局要求,森工集团对林区两级管理费进行了全面统计测算,2012年林区两级管理费支出共计170261万元,其中,人员工资80317万元,公用经费89944万元。目前,森工集团两级管理支出渠道:一是列入原木生产成本;二是从木材生产利润中支付;三是部分两级管理人员通过季节性承担森林抚育、人工造林和补植补造等任务解决;四是在其他产业成本和利润中列支。随着天保工程二期的实施,木材采伐量调减、棚户区配套及转型项目资金投入的加大,林区接续替代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暂时无法形成新的资金渠道,森工集团两级管理费十分紧张。

(四)“知青工”社会保障问题

林区“知青工”集中形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按照国家统一要求,为解

决林业职工子女就业,由全民企业出资兴办集体企业和直属的厂队,负责安置林区初高中毕业生就业,统称“知青工”或“待业青年”,后称“混岗集体工”。目前,林区这部分人员共有60607人,其中6063人在岗。受年龄老化、就业不足,谋生能力下降等因素影响,林区知青工社会保障问题日益显现,成为林区社会稳定和民生建设的突出问题。

三、几点意见

(一)设立森林发展基金增加国有林管护费的投入。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国有林区的维护建设发展理所应当是我国生态建设的主力军,也是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投资领域。建设国家设立森林保护与建设基金,按照森林数量和蓄积增长量等生态保护的成效购储林木资源,把我国的森林发展成为绿色银行,这样不但林业可以快速发展,而且森林蓄积净增资源可以使绿色银行实现货币的增值和保值。且可顺利完成我国政府履行到2020年与2005年相比我国森林面积增加4000万公顷蓄积增长13亿立方米的承诺,碳汇储备量不断增长,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国有林、集体公益林在生态效益发挥同等的作用,所以,国有林管护费应该与集体公益林投入一样每亩15元。

(二)全面禁伐保护大兴安岭林木资源。大兴安岭被誉为“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占有很重要位置,森林资源功不可没,自治区应想尽办法将内蒙古森工集团的林木资源列入国家“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当中,实施全面禁伐,保护好我国现有的面积最大资源量最多的森林。

(三)取消森工企业项目配套资金。增加管理费用培训转型技工,增强造血功能。内蒙古森工企业已经由企业生产经营为主向资源保护、抚育种植环境生态为主转变,经营性的收入不断减少,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重大,失去了创造财源的外界环境,所以生态类和社会公益类项目配套资金应该一律免除。增加森工集团和森工公司管理费,培养大量适合企业转型以后的技术工人,增强企业的造血功能,走出一条适合当地条件的企业发展之路。

(四)棚户区安居工程改造给予优惠的政策。棚户区安居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体现党照顾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的政策。2008年以来自治区共建造193788户安居工程房,内蒙古森工集团棚户区改造142845户占约75%。如此多的棚户区房户足以说明林区职工清贫和困难。当年森工集团生产经营还过得去的时候,向自治区承诺每平方米配套400元/米,现在企业经营性质发生的巨大变化,企业承诺兑现困难。自治区可以根据企业建造棚户区安居工程的数量和对自治区完成棚户区任务的贡献,以及林区棚户区造成偏高事实,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免去原来承诺400元/米配套费用。

(五)解决养老保险保持职工队伍稳定。知青工是历史遗留下的社会问题,森工集团地处偏、就业困难。建议将林区“知青工”纳入厂办大集体改革政策,享受社会保障补贴政策。或依据《关于做好天然保护工程区森工企业职工“四险”补助和混岗职工安置等工作的通知》(林计发〔2006〕92号)人均8000元的政策给予安置,并根据《关于切实做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一次性安置职工社会保险补贴政策落实工作的通知》(林规发〔2012〕271号)对安置后职工给予2008年—2011年社保补贴人均9601元,解决这部分“知青工”的后顾之忧,确保职工队伍稳定。

第二篇:适当提高职工收入的决定

适当提高职工收入的决定

我公司近年来加强企业管理,持续开展增收节支,经济上有所好转。经公司办公会议充分讨论,提出“适当提高职工收入”的意见。现经党政领导研究决定如下:

一、在职下岗职工的工资每人每月增加250元。

二、在岗在职和兼职工作人员的工资每人每月增加200元。以上决定从2014年3月1日起执行。

福州市冶金工业供销公司福州市冶金工业供销公司党支部2014年3月19日

第三篇:物流公司职工收入情况调研建议

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的目的之一是群众的实惠,学习实践活动调研阶段的具体要求是发现影响和制约本企业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并相应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从工会角度看,应把主要调研精力集中在解决职工反映较集中的问题上。从去年底各单位组织的对班子评议和考核情况的收集,以及第一阶段中各单位反映的群众较为关心的问题看,目前,公司职工普遍关心的是单位的发展与自身利益的关系,普遍反映公司和本单位效益增长较快,但薪酬收入增长较慢,甚至在属地地区与平均收入有差距等问题。公司工会对此高度重视,由工会主席王学民同志牵头,成立调研小组,对公司职工收入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调研方式

1、意见收集:主要通过以下途径:(1)1月份各单位考核自评报告中群众评议和意见的反映;(2)学习调研阶段各单位党委收集上报的职工较关心问题的情况。

2、调研资料的采集:(1)公司近年来的财务报表;(2)公司各单位工资总额预算及执行情况;(3)国家及地方有关部门发布的相关数据。

3、统计方式:采取实际人均薪酬数。

4、调研的过程:由工会负责组织,劳动人事部门、财务部门协助配合,工会主席亲自主持。

5、调研的时间:由4月3日至4月13日,历时7个工作日。

二、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公司组建以来总体效益的基本情况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预计)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15844.15 20268.04 40082.64 60800

同比增长(+%)19.38 27.92 97.76 51.69

四年平均增幅 56.12

利润总额(万元)392.72 511.29 720.39 900

同比增长(+%)20.37 30.19 40.9 24.93

四年平均增幅 32.26

(二)公司组建以来公司职工薪酬增长的实际情况

工资总额(万元)职工平均工资(万元)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预算)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预算)

720.49 821.4 999.88 1110 2 2.24 2.78 3.06

四年平均增幅(%)15.57 四年平均增幅(%)15.63

分析:从以上两表数据看,公司自2006年组建运作,整体效益增长较快,同时,职工工资收入也相应保持总体增长,无论是总额还是人均数,都在15%以上,其增速是公司利润增速的50%。其增长速度是良性的。

(三)2007各单位效益、职工薪酬及属地相关经济数据情况

由于国家统计工作的阶段性特点,2008年相关数据尚未公布,因此,采用2006年与2007年相关数据,结合公司各单位效益与薪酬情况进行比较与分析。

1、公司**本部

2006年

经营指标

(万元)2007年

经营指标

(万元)分别同比增长(%)2006年

工资情况

(万元)2007年

工资情况

(万元)分别同比增长(%)

收入 利润 收入 利润 收入 利润 总额 人均 总额 人均 总额 人均

8755.72 260.73 10119.14 320.2 15.57 22.81 289.79 3.49 310.41 3.83 13.71 14.63

2006年**市人均工资水平约(万元)2007年**市人均工资水平约(万元)同比增长(%)2006年**市人均消费性支出约(万元)2007年**市人均消费性支出约(万元)同比增长(%)

2.96 3.47 17.38% 1.5 1.7 16.89

2、武汉分公司

2006年

经营指标(万元)2007年

经营指标(万元)分别同比增长(%)2006年

工资情况(万元)2007年

工资情况(万元)分别同比增长(%)

收入 利润 收入 利润 收入 利润 总额 人均 总额 人均 总额 人均

2596.01 90.39 4731.87 92.68 78.42 2.53 152.16 2.17 174.8 2.46 13.89 13.45

2006年武汉市在职职工工资水平约(万元)2007年武汉市在职职工工资水平约(万元)同比增长(%)2006年武汉市人均消费性支出约(万元)2007年武汉市人均消费性支出约(万元)同比增长(%)

2.2 2.5 15.1 0.9 1.1 15.44

3、西安分公司

2006年

经营指标(万元)2007年

经营指标(万元)分别同比(%)2006年

工资情况(万元)2007年

工资情况(万元)分别同比增长(%)

收入 利润 收入 利润 收入 利润 总额 人均 总额 人均 总额 人均

1756.95 81.32 1732.05 97.54-1.42 19.95 142.59 1.66 179.62 1.95 17.47 16.87

2006年

西安市在职职工工资水平约(万元)2007年西安市在职职工工资水平约(万元)同比增长(%)2006年西安市人均消费性支出约(万元)2007年西安市人均消费性支出约(万元)同比增长(%)

2.0 2.5 22.16 0.89 1 15.44

4、信阳分公司

2006年

经营指标(万元)2007年

经营指标(万元)分别同比增长(%)2006年

工资情况(万元)2007年

工资情况(万元)分别同比增长(%)

收入 利润 收入 利润 收入 利润 总额 人均 总额 人均 总额 人均

775.58 0.08 1049.96 0.11 35.38 37.50 53.44 0.85 67 1.06 20.67 20.66

2006年信阳市在职职工工资水平约(万元)2007年信阳市在职职工工资水平约(万元)同比增长(%)2006年信阳市人均消费性支出约(万元)2007年信阳市人均消费性支出约(万元)同比增长(%)

1.2 1.8 47.93 0.6 0.7 18.61

5、成都分公司

2006年

经营指标(万元)2007年

经营指标(万元)分别同比增长(%)增加(万元)2006年

工资情况(万元)2007年

工资情况(万元)分别同比增长(%)

收入 利润 收入 利润 收入 利润 总额 人均 总额 人均 总额 人均

2035.05-39.8 2800.56 0.76 37.62% 40.56 82.52 1.4 89.57 1.49 19.75 20.63

2006年成都市人均工资水平约(万元)2007年成都市人均工资水平约(万元)同比增长(%)2006年成都市人均消费性支出约(万元)2007年成都市市人均消费性支出约(万元)同比增长(%)

1.9 2.1 13.73 1 1.1 7.73

分析:从以上各单位情况表中,我们可以发现至少以下几个客观存在的现象。

现象一:效益增长速度与工资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同步增长关系,效益增速越快,职工工资增速越高。如下表所示:

2007年各单位效益与职工工资增速排名表

编制排序 单位 销售收入增长速度(%)利润总额增长速度(%)单位 工资总额增速(%)及排序 人均增速(%)及排序

增速 排序 增速 排序 公司本部

(**)15.57 22.81 公司本部(**)13.71 5 14.63 4 武汉分公司 78.42 2.53 武汉分公司 13.89 4 13.45 5 西安分公司-1.42 19.95 西安分公司 17.47 3 16.87 3 信阳分公司 35.38 37.5 信阳分公司 20.67 1 20.66 1 成都分公司 37.62 40.56

(万元)成都分公司 19.75 2 20.63 2

现象二:低于或接近当地人均或在职职工人均工资水平的单位,随着效益增速,其工资增速远高于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速,也就是证明了有更多结余与储蓄的积累可能,证明了企业发展速度越快,职工生活水平提高得越快。公司职工工资的增长与企业效益增长是有规律的。其排序与比较如下:

排序 单位 2007年人均工资

增速(%)2007年属地人均或在职职工人均工资收入增速(%)2007年属地消费性支出增速(%)2007年全国cpi增速(%)信阳分公司 20.66 47.93 18.61 4.8 成都分公司 20.63 13.73 7.73 西安分公司 16.87 22.16 15.44 武汉分公司 13.45 15.1 15.44 公司本部 14.63 17.38 16.89

现象三:各单位职工工资增速与加薪愿望成反比关系的悖论。这个现象较为特殊,从群众意见调研看,越是工资增速较快的单位,群众对工资增长愿望越强烈。其强烈性的排序基本与上表的排序一致。经我们的分析认为:越是发展快、甚至实现扭亏为盈的单位职工,越是对发展前后有实实在在的对比,越能感受到个人利益得到保证和增长的优越性。相反,工资增速较低的单位,一是由于原本效益较好,在属地处平均工资水平之上,已经习惯了原有的水平定位,虽也有增加工资的愿望,但相对低于或接近当地人均或在职职工工资水平的单位职工,明显不够强烈;二是由于原本工资基数较高,其增幅虽小,但实际数额相对不少,甚至超过了当地平均消费性支出的增长数。如:公司本部(**),2007年人均增加年工资0.34万元,为3.83万元,高出**市该人均工资3.47万元的0.36万元,而该**市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7万元,只比上增加0.2万元。因此,该公司本部职工人均在高于属地人均工资的基础上,其增长去掉消费性支出的因素,至少增加了0.14万元的积累可能。

现象四:从现象二应用的表格显示,公司职工工资增长速度大部分远远高于物价指数(cpi)4.8%的增速。直接反映了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调研结论

1、增长正常,幅度良好。从以上调研数据和现象分析,公司职工工资无论整体上,还是具体到各单位,都体现了与企业效益同比增长的原则,做到了效益逐年增长,职工工资逐年增长,总体增长幅度保持在在15%以上,其增速是公司利润增速的50%。

2、发展越快,增速越快。从现象一可以得出这个结论,特别是原本效益较差的单位,效益反弹后,职工工资增速也相应迅速反弹。工资增速遵循了企业发展规律,做到了企业发展成果与职工共享。

3、观念滞后,有待理顺。虽然职工对于工资增长的愿望是良好的,可以理解,但在调研和职工意见收集中,由于公司历史上多年为军队事业单位,因此,还是反映出了部分职工在对待个人利益上事业单位观念还很重。表现在工资增长意识强于单位效益增长意识。

4、机制滞后,有待完善。由于历史的原因,虽然公司所属五家单位改制为公司制企业,但在机制上,特别是分配机制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公司制企业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还有不患寡患不均、“大锅饭”、“平均主义”现象,造成现行薪酬分配制度激励效果不很明显,作用有限。

四、相应措施

1、加强企业发展的正面宣传。要通过调研活动,以数据说话,事实说话,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结合正在开展的“市场年”活动,加强企业发展的正面宣传,切实教育职工将个人利益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理顺“大河有水小河满”的关系,引导职工将个人利益的迫切愿望转化为促进本单位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实现本单位发展目标多做贡献。

2、正确看待公司内部的差异性。一是地区差异性,在比较内部单位工资差异时,要采取科学比较方式,注意各单位属地的经济发展程度,以综合的数据把握好地区差异性问题,避免盲目攀比;二是权、责、利的差异性,特别针对企业领导的年薪制,要正确看待岗位、作用和薪酬的关系,避免无可比性的比较;三是基础的差异性,要正视本单位与其他单位发展基础的差异,既要考虑当前,也要兼顾长远发展,端正认识,做出正确的结论与判断。

3、加快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要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推进改革教育,工会要从自身维权角度出发,积极做好调研情况的公布,履行好教育职工的职能,配合党委有针对性地将改革教育引向深入,加快职工思想观念的彻底转变。

4、建议抓紧完善激励分配机制。公司工会已经向公司管理层提出建议,抓紧对公司激励分配机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目前,公司管理层已经列入重要日程,并决定以公司本部为试点,开始组织修订薪酬管理办法、6s管理和月绩效考核等制度,在原本企业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和管理考核力度,结合日常工作和绩效考核,拉开分配档次,真正做到分配与贡献大小、作用大小、业绩大小挂钩。该项措施目前正处积极修订和论证阶段,拟于6月底前正式在本部实行,并视其效果,及时加以完善,年内,完成在全公司推行的工作。

第四篇:关于《提高农民和职工收入的设计方案》的评价报告

关于《提高农民和职工收入的设计方案》的评价报告

提高农民和职工收入是富民工程的根本,是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关于提高农民和职工收入的设计报告》,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切合了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中的核心问题,此项选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对该项设计的评价也是很重要的,设计方案必须科学、合理、适应当前的实际情况,可行性、可操作性强,才能达到增加农民收入、富民强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下面,我对此项设计的评价如下:

一、该设计是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详实方案

该设计方案是在《关于提高滨湖区农民和职工收入的调查报告》基础上分析、总结得出的。调查报告根据当前农民和职工收入的现状、国家对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等方面,在周密调研的基础上归纳整理,产生了比较详实的材料。在滨湖区各镇农村中广泛开展调查活动,主要采取了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在调查的方法上由点到面,既从宏观上分析了滨湖区农民和职工收入的大致情况,又召开了座谈会个别听取意见,从微观上分析了各类从业人员的收入现状及影响收入的主要原因。因此,撰写者所写的调查材料思路清晰,客观公正,比较全面,对下一步设计方案的写作奠定了较坚实的基础。

具体来看,撰写者在调查、收集资料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形成了非常翔实的数据资料,并经过理性分析和归纳整理,有理有据,通过纵向、横向的比较,得出了比较正确的调查结论:滨湖区现阶段农民和职工收入稳步增长,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收入渠道日趋多元化,人均收入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另外,调查报告也指出了我区农民及职工收入现状中存在的几个方面的差距以及影响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得比较周密到位,符合我区实际情况。因此,本人认为该调查结论是正确的、可信的,使设计方案有了明确的目标,为《关于提高农民和职工收入的设计报告》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设计方案是在调查的基础之上而成的,对调查报告的评价只做简单的梳理,不做更多的评价。

二、对设计方案的评价

该设计方案,在周密细致的调查基础上,从滨湖区农民和职工收入现状出发,明确了主要目的,并遵循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该设计方案理由充足、依据可靠,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一)关于设计方案可行性的分析:该设计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一是目标定位明确合理,且根据从业人员的不同分层次、分类型地提出目标。二是滨湖区农民和职工收入的基数不低,近年来经济持续增长,加上领导重视,农民和职工收入增长具有了外部条件和思想基础。三是该方案提出的各项措施有重点、有分层次,分别从思想认识、经济增长方式、政府与企业的角色、弱势群体、投资渠道等各方面提出意见建议,比较全面中肯。四是适应了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关于设计方案创新性的分析:增加农民和职工收入,这是一个了老问题,但从它的重要性来讲,应该是一个常讲常新的问题。该设计方案跳出了讲增收就提加大政府投入的框框,而从宏观的角度,就当前的热点问题出发,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收机制的建立等方面来提出设计。微观上撰写者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和居民投资渠道以及劳动者的素质,在设计的角度上有一定的突破和创新。

三、改进设计方案的几点建议

《关于提高农民和职工收入的设计报告》总体上来说是好的,符合我区实情、内容丰富、措施得当,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本人认为,如果可以按照以下内容进行改进,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明确实施农民和职工增收的对策取向

该设计报告通篇谈了提高收入的对策建议,细化量化的建议措施很多,但缺乏大局性目标性的定位。建议在提出具体措施前界定一下我区农民职工增收的目标对策取向。可以以“保低”、“扩中”“促高”为基本取向,定位不同收入阶层的发展方向。

“保低”:实施富民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主要包括老弱病残、劳动能力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农民,以及面广量大的纯农户等。对这些最低收入阶层的弱势群体,要给予重点关注。消除绝对贫困,确保其最低生活保障,并创造条件逐步提高其收入水平。

“扩中”:中等收入阶层是经济主体和稳定的消费群体,是社会的“稳定器”。我区实施富民工程重要目标是培育出稳定的中产阶层,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良性社会结构,从根本上保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加强引导和督促,切实提高职工收入水平。

 

;“促高”: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精英阶层的领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尽管在分配领域中,要兼顾效率与公平,避免和防止过度的贫富分化。但在发展领域中,要充分激发各类人的创业动力,使其成为发展经济的主力军。不断提升高收入阶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升高收入阶层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创造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

在此对策取向的基础上再提出各项措施建议,设计的思路会更清晰、目标更明确,各项措施也会更有针对性。

(二)完善措施,在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的同时增加投资收益和财产性收入。该设计方案对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从管理、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对策建议,但对现阶段农民增收的热点:农民的投资收益和财产性收入、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和完善等问题却没有提及。第一,要突出鼓励农民自主创业。提高农民投资收益和财产性收入,这是当前寻求农民增收的重要突破口。滨湖区有一批较好的区位、历史和文化优势,有一批具有“创业冲动”的人,这是我们潜在优势和基础,要保护好、挖掘好、调动好、激励好这批人的创业积极性,大力培育和弘扬创业精神,积极扶持农民创业,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创业环境、创业政策。第二,要突出推进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大对原有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力度,把部分集体资产的产权直接量化到农户。第三,要坚持土地承包制度改革,规范完善土地流转责任制度。

(三)完善结构,理清思路,突出重点。该设计内容丰富,建议措施全面而翔实,但重点不够突出,条理还有待清晰化。本人认为,完全可以把相关内容再作整合,理出思路,突出重点。在明确了增收的对策取向之后,可以分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出设计:

一、强化调控,打造农民和职工增收的良好环境。

二、深化改革,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投资收益和财产性收入。

三、加快发展,扩大农民的就业空间。

四、锐意创新,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该设计中的各项建议措施可以放到这几点中加以说明。既理清了思路,又没有繁杂之感。农民和职工增收这一课题就其本身来说尚有很多问题还需继续研究和探讨下去。建议撰写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重视社会实践,关注当前农村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深入积累,提高归纳、综合分析能力。

第五篇:关于《提高农民和职工收入的设计方案》的评价报告

提高农民和职工收入是富民工程的根本,是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关于提高农民和职工收入的设计报告》,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切合了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中的核心问题,此项选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对该项设计的评价也是很重要的,设计方案必须科学、合理、适应当前的实际情况,可行性、可操作性强,才能达到增加农民收入、富民强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下面,我对此项设计的评价如下:

一、该设计是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详实方案

该设计方案是在《关于提高滨湖区农民和职工收入的调查报告》基础上分析、总结得出的。调查报告根据当前农民和职工收入的现状、国家对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等方面,在周密调研的基础上归纳整理,产生了比较详实的材料。在滨湖区各镇农村中广泛开展调查活动,主要采取了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在调查的方法上由点到面,既从宏观上分析了滨湖区农民和职工收入的大致情况,又召开了座谈会个别听取意见,从微观上分析了各类从业人员的收入现状及影响收入的主要原因。因此,撰写者所写的调查材料思路清晰,客观公正,比较全面,对下一步设计方案的写作奠定了较坚实的基础。

具体来看,撰写者在调查、收集资料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形成了非常翔实的数据资料,并经过理性分析和归纳整理,有理有据,通过纵向、横向的比较,得出了比较正确的调查结论:滨湖区现阶段农民和职工收入稳步增长,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收入渠道日趋多元化,人均收入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另外,调查报告也指出了我区农民及职工收入现状中存在的几个方面的差距以及影响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得比较周密到位,符合我区实际情况。因此,本人认为该调查结论是正确的、可信的,使设计方案有了明确的目标,为《关于提高农民和职工收入的设计报告》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设计方案是在调查的基础之上而成的,对调查报告的评价只做简单的梳理,不做更多的评价。

二、对设计方案的评价

该设计方案,在周密细致的调查基础上,从滨湖区农民和职工收入现状出发,明确了主要目的,并遵循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该设计方案理由充足、依据可靠,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一)关于设计方案可行性的分析:该设计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一是目标定位明确合理,且根据从业人员的不同分层次、分类型地提出目标。二是滨湖区农民和职工收入的基数不低,近年来经济持续增长,加上领导重视,农民和职工收入增长具有了外部条件和思想基础。三是该方案提出的各项措施有重点、有分层次,分别从思想认识、经济增长方式、政府与企业的角色、弱势群体、投资渠道等各方面提出意见建议,比较全面中肯。四是适应了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关于设计方案创新性的分析:增加农民和职工收入,这是一个了老问题,但从它的重要性来讲,应该是一个常讲常新的问题。该设计方案跳出了讲增收就提加大政府投入的框框,而从宏观的角度,就当前的热点问题出发,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收机制的建立等方面来提出设计。微观上撰写者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和居民投资渠道以及劳动者的素质,在设计的角度上有一定的突破和创新。

三、改进设计方案的几点建议

《关于提高农民和职工收入的设计报告》总体上来说是好的,符合我区实情、内容丰富、措施得当,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本人认为,如果可以按照以下内容进行改进,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明确实施农民和职工增收的对策取向

该设计报告通篇谈了提高收入的对策建议,细化量化的建议措施很多,但缺乏大局性目标性的定位。建议在提出具体措施前界定一下我区农民职工增收的目标对策取向。可以以“保低”、“扩中”“促高”为基本取向,定位不同收入阶层的发展方向。

“保低”:实施富民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主要包括老弱病残、劳动能力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农民,以及面广量大的纯农户等。对这些最低收入阶层的弱势群体,要给予重点关注。消除绝对贫困,确保其最低生活保障,并创造条件逐步提高其收入水平。

“扩中”:中等收入阶层是经济主体和稳定的消费群体,是社会的“稳定器”。我区实施富民工程重要目标是培育出稳定的中产阶层,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良性社会结构,从根本上保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加强引导和督促,切实提高职工收入水平。

“促高”: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精英阶层的领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尽管在分配领域中,要兼顾效率与公平,避免和防止过度的贫富分化。但在发展领域中,要充分激发各类人的创业动力,使其成为发展经济的主力军。不断提升高收入阶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升高收入阶层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创造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

在此对策取向的基础上再提出各项措施建议,设计的思路会更清晰、目标更明确,各项措施也会更有针对性。

(二)完善措施,在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的同时增加投资收益和财产性收入。该设计方案对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从管理、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对策建议,但对现阶段农民增收的热点:农民的投资收益和财产性收入、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和完善等问题却没有提及。第一,要突出鼓励农民自主创业。提高农民投资收益和财产性收入,这是当前寻求农民增收的重要突破口。滨湖区有一批较好的区位、历史和文化优势,有一批具有“创业冲动”的人,这是我们潜在优势和基础,要保护好、挖掘好、调动好、激励好这批人的创业积极性,大力培育和弘扬创业精神,积极扶持农民创业,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创业环境、创业政策。第二,要突出推进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大对原有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力度,把部分集体资产的产权直接量化到农户。第三,要坚持土地承包制度改革,规范完善土地流转责任制度。

(三)完善结构,理清思路,突出重点。该设计内容丰富,建议措施全面而翔实,但重点不够突出,条理还有待清晰化。本人认为,完全可以把相关内容再作整合,理出思路,突出重点。在明确了增收的对策取向之后,可以分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出设计:

一、强化调控,打造农民和职工增收的良好环境。

二、深化改革,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投资收益和财产性收入。

三、加快发展,扩大农民的就业空间。

四、锐意创新,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该设计中的各项建议措施可以放到这几点中加以说明。既理清了思路,又没有繁杂之感。农民和职工增收这一课题就其本身来说尚有很多问题还需继续研究和探讨下去。建议撰写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重视社会实践,关注当前农村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深入积累,提高归纳、综合分析能力。

下载关于提高森工集团职工收入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提高森工集团职工收入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水务集团调研报告[模版]

    关于成立水务集团的调研报告 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得不断加快,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TCL集团调研报告(精选)

    TCL集团企业管理调研报告 TCL集团企业管理调研报告 第一部分 集团发展 TCL集团在过去近20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子集团之一,并正在通过进入信息产业,保持住快速......

    关于企业一线职工收入分配情况的调研(大全5篇)

    关于企业一线职工收入分配情况的调研工资收入是职工以劳动换取工资报酬的主要形式,是职工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经济利益,是劳资双方的基本要素,是劳动关系的核心内容。提高......

    华润集团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华润集团调研报告小组成员:刘涛 张名生 熊潮远 王志萍 牟双双华润历史• 1938年,为抗日采购军需物资及药品,在周恩来﹑陈云的领导下,华润前身“联和 行”(Liow& Co)于香港成立,创始人......

    党扶贫集团调研报告

    党校扶贫集团 关于铁矿乡扶贫工作的调查报告 为了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02年7月4日至6日,党校扶贫集团成员单位县委党校、县烟办(县增收办)、喀斯特公司抽调精干力量......

    集团共青团工作专题调研报告

    集团共青团工作专题调研报告为贯彻落实***关于共青团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团中央要求各级团组织广泛开展大宣传大调研活动,深入研究当代青年成长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大力推进团的组......

    集团品牌建设调研报告

    ********集团 品牌建设工作的报告 ********集团组建于2007年10月,集团公司拥有固定资产3.6亿元,员工10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49人,设备800余台(套)。集团公司包括********集团有......

    集团质量管理部调研报告

    遵照机关党委要求,我支部对照调研提纲,采取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下:一、职工利益是公司发展的根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