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兆彬司长在全国质检系统法制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时间:2019-05-14 08:0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刘兆彬司长在全国质检系统法制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刘兆彬司长在全国质检系统法制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第一篇:刘兆彬司长在全国质检系统法制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开拓创新 奋发努力 全面加强法治质检建设

——在全国质检系统法制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刘兆彬

(2011年2月24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局成立十年来质检法制工作成效,分析建设法治质检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法治质检的任务。动员各级质检部门特别是法制工作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和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精神,开拓创新,奋发努力,全面加强法治质检建设。

总局新一届党组对法制工作高度重视。新党组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大会就是全国质检系统依法行政工作会议,树平局长代表总局党组提出了全面建设法治质检的要求。今天,长城副局长亲临大会,并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领会总局领导的指示,振奋精神,把握机遇,狠抓落实,全力推动法治质检建设再上新台阶。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向大会作报告。

一、质检法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总局成立以来的十年,是质检事业全面快速发展的十年,也是质检法制工作成果丰硕、成效显著的十年。在总局党组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全系统的共同努力下,质检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法制职能作用充分发挥,法制工作得到全面加强,为促进质检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力构建质检法规体系,为依法行政奠定可靠基石。截止目前,质检部门执行的重要法律8部、行政法规12部、部门规章178部,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200余部,适应质检事业发展需要的法规体系基本建立。我们转变职能,改革创新,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改进行政执法方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的行政执法体制初步建立。我们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健全行政决策机制,保障科学民主决策,加强行政程序制度建设,推行政务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管理有序、运转协调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形成。我们强化监督,提供保障,规范执法行为,提高监督效能,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初步确立。我们畅通渠道,积极作为,健全行政调解机制,依法开展复议,积极应对诉讼案件以及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国门安全、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突发性事件,化解矛盾、应对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明显增强。我们强化普法,提高素质,健全普法长效机制,大力开展法制培训工作,增强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推行执法主体资格制度,全系统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有效提高。回首十年,我们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全力拼搏,质检法制工作成效显著、成果丰硕。

回顾十年质检法制工作的足迹,我们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最重要的经验有六条: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是做好质检法制工作的方向。质检法制各项工作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方向来谋划,以科学发展观为动力来推进,以科学发展观为标准来检验,只有这样,质检法制工作才能实现更大发展,取得更大成绩。二是坚持实事求是、依法行政是做好质检法制工作的根本。法制工作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在实践中严格遵循法律,追求法律的公平和正义。只有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自觉性以及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质检法制工作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质检事业才能不断发展。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是做好质检法制工作的核心。行政执法体现以人为本的根本途径就是要自觉践行执法为民的宗旨。只有通过立法、普法、法制监督等途径,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保障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才能充分体现质检法制工作的价值和核心。四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做好质检法制工作的关键。法制工作综合性强,涉及面广,需要我们紧密围绕依法治国的大局和全系统中心工作,加强协调,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五是坚持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是做好质检法制工作的动力。只有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提高制度创新能力、机制创新能力和理论创新能力,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适应依法治国的发展趋势,不断推进质检法制工作的实践。六是坚持加强队伍建设是做好质检法制工作的保障。只有建立起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质检法制工作队伍,才能充分发挥法制队伍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质检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和监督把关的作用,保障我们各项工作的依法有序开展。十年来质检法制工作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些经验既是我们对质检法制工作规律性的认识,也是新时期全面加强法治质检建设的宝贵财富,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

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质检法制工作紧紧围绕提升质量安全水平、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条主线,积极推进法治质检建设,扎实有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抓重点求质量,质检立法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积极推动法律、行政法规制修订工作。完成《计量法》和《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的送审工作,草案已分别报送国务院审议。积极推动《标准化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国境卫生检疫法》以及《设备监理条例》立法协调工作,3法1条例作为重点攻坚立法项目已进入实质性制修订进程。

二是全力推进部门规章立法进程。完成《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出入境检验检疫代理报检管理规定》等10部规章的制定发布工作。《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等5部规章已经局务会审议,并向有关部门通报评议。《进出口化妆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奖管理办法》等13部规章进入立法审查程序。

三是高度重视立法协调工作。完成《商标法》、《粮食法》、《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立法协调件200余件。特别是针对产地证管理以及与海关职能划分问题,开展了大量沟通协调工作,先后多次向国务院提交审查报告,较好地维护了法律规定的统一性和质检系统的法定职能。地方两局对涉及质检系统重要职能、关系国民经济重大问题的法律、法规及规章,也积极有效地开展了大量立法协调工作,办理立法协调件达600多件次。

四是地方立法工作取得可喜发展。地方两局密切配合地方人大和政府,积极开展地方性法规、规章的立法工作,在2010年度取得了可喜发展。如宁夏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办法》;浙江出台《浙江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并修订了《浙江省贸易结算计量监督管理办法》;江苏出台《江苏省纤维产品质量管理办法》;江西出台《江西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湖南出台《湖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办法》;广东出台《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办法》;重庆出台《重庆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陕西出台《陕西省计量管理条例》;福建出台《福建省商品质量监督条例》;山东青岛出台《青岛市电器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

(二)抓制度求规范,规范性文件管理取得新成效。一是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为将规范性文件制定发布及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总局制定并出台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明确了规范性文件的内涵、外延和制定发布程序,建立了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和清理评估等重大制度。

二是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办理各类会签文件500余件,依据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严格把关,确保质检法制的合法性、统一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针对食品安全、生产许可、监督抽查等问题,加大了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力度。如对《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61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等200余件规范性文件,依法进行全面审查,保证监管职责履行到位。

三是全面开展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2010年,总局组织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重点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统一管理。共清理规章185件、规范性文件2200多件。清理结果为有效规章178件,有效的规范性文件1024件。

四是地方两局规范性文件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北京、天津、上海、吉林、山西、江西、内蒙古等22个省(市、区)以及乌鲁木齐、洛阳、深圳、济南等12个市的人民政府都以地方政府规章形式对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发布、备案、清理及监督管理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质检系统内浙江、宁波、厦门、海南等19个直属局,北京、上海、四川、河北等20个质量技术监督局都针对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健全制度,完善程序,将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三)抓落实求深入,普法宣传工作取得新成果。一是组织“五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按照《关于开展2010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和《全国质检系统“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方案》要求,组织全系统同一省(市、区)的地方两局之间,按照统一标准,采取打分评议的方式进行普法验收互查。对内蒙古等地方两局普法工作组织进行了重点抽查,圆满完成了“五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

二是大力加强普法培训工作力度。开展了两次质检系统法制论文征集活动。在上海组织召开了质检系统“五五”普法工作经验交流会。结合全系统检测机构整顿工作的开展,组织法律专家编辑《质检系统技术机构法律知识培训教材》一书。在湖北举办了首次质检系统技术机构法制培训班。邀请社科院研究员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了深入讲解;邀请北大法学教授讲解立法学理论知识,对全系统法制处长进行立法技术培训。

三是地方两局努力开拓普法工作新途径。地方两局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开拓普法工作途径,创新普法工作方法。福建省质监局依托“金质大讲坛”、“解案说法”、“金质法园QQ群”等平台,大力加强执法经验交流及普法工作力度,有效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江苏检验检疫局在《东方国门》杂志开设“以案说法”专栏,积极开展“检企牵手”、“检验检疫乡镇行”等系列普法活动,全面提升企业遵法守纪意识,大大改善了检验检疫执法环境。湖北省质监局对全省425家技术机构的668位负责人、技术骨干开展了法律知识培训,进一步提升了质监部门社会影响力,增强了全省技术机构法制管理水平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上海检验检疫局将法律知识的学习和考核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培训教育和测试考核工作机制,有效提高了全员学法用法、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能力。浙江质监局通过行政执法资格培训、稽查队伍“三无、三铁”教育、开设“学法、用法大讲堂”等多种形式,有效提高执法人员法律素质和整体执法水平。

(四)抓清理求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创新局面。一是完成国务院第五批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根据总局行政审批工作实际需要,经与国务院审改办多次沟通协调,圆满完成了第五批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和调整工作。取消进出口化妆品生产、加工单位卫生注册登记等5项行政许可项目,下放包括部分产品生产许可证核发在内的21项行政许可项目的管理层级。此次清理工作总局取消、下放项目的数量在国务院各部委中排名第二,得到了国务院审改办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二是组织开展取消、调整审批项目的后续监管工作。为做好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落实和衔接工作,切实加强后续监管,总局对2001年国务院第一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来所有取消、调整管理方式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梳理。截止2010年底,质检系统共取消行政审批项目94项,改变管理方式5项,下放管理层级23项。根据五批取消、调整情况,总局以局文正式印发全系统,明确落实衔接和后续监管具体工作措施,并对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截止目前,总局上报国务院审改办最终确定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共45项,其中行政许可项目35项,非行政许可的审批项目10项。

三是大力开展行政许可网上审批试点工作。在对质量、计量、生产许可、认证认可、通关报检、检验检疫等30余项行政许可的“八公开”内容完成合法性审核工作的基础上,按照“金质工程”实施进度安排,大力推进网上审批试点工作。会同信息中心,按照法律统一设置的许可申请、受理、核准、审批发证等环节的具体工作流程,完成总局网上申办许可电子系统技术软件的开发工作。

四是行政许可监管制度创新工作全面开展。针对行政许可项目定期评估、许可后续监督管理、许可“网上审批”等制度创新工作组织进行了调研。委托广东省质监局起草了《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许可管理办法》,广东检验检疫局派出专人参加《办法》的起草工作。《办法》对质检系统实施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实施主体、实施程序和创新的各项工作制度加以规定,进一步规范“受理、审查、决定”三分离以及“统一受理、统筹协调、规范审批、限时办结”的许可运行工作模式。

(五)抓监督求提高,法制监督工作实现新突破。一是开展大规模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2010年下半年,总局法规司、监察局、执法督查司、督察内审司等四个司局联合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此次活动得到了地方两局领导的高度重视,自查工作组织得力、成效明显。在地方两局自查基础上,总局组织对广东、广西、黑龙江、辽宁、河南、重庆、江苏、福建等八个省(市、区)地方两局进行重点抽查,共抽取行政处罚案卷83本,行政许可案卷73本。行政处罚案卷平均得分为95.8分,行政许可案卷平均得分93.5分。总局对抽查的地方两局都以书面形式进行了意见反馈,并对此次案卷评查工作的整体情况在系统内予以通报,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对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出台质检系统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为进一步规范全系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在浙江省质监局、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大力协助下,总局出台了《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适用规则对行使处罚裁量权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适用程序、保障机制等内容,重点对裁量基准的制定原则以及从重、从轻、不予处罚等各自适用的具体情形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规范了行政处罚行为,保障了行政处罚的公正、合理。

三是统一行政复议和行政赔偿法律文书示范文本。根据新修订的《国家赔偿法》以及《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的规定,结合质检工作实践,在充分征求地方两局意见的基础上,总局组织制定了质检系统行政复议和行政赔偿法律文书示范文本。统一全系统行政复议法律文书33种以及行政赔偿法律文书10种,并对文书制作进行细致说明,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规范和促进了全系统行政复议和行政赔偿工作的有序开展。

四是地方两局开展形式多样的执法监督活动。广东省质监局创新行政处罚“二次告知”、分类管理、重大案件约谈、行政许可层级监督检查等制度,提高了行政执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完善执法稽查新模式,构建稽查情报机制、跨区域合作机制等十大执法稽查运作框架。深圳检验检疫局、辽宁省质监局大力推行行政处罚软件的研发和利用,有效强化对执法行为的全过程控制,在规范执法行为方面效果明显。北京、上海质监局打造信息化执法平台,在实现行政审批网上办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信息化执法”新路,实现执法人员资格管理、执法案件流程控制、法制监督实时化以及执法数据资源共享。福建检验检疫局创新数据稽查渠道,建立从甄别异常指标、开展数据选案到锁定稽查对象、实施现场稽查的数据稽查工作机制。安徽省质监局从行政执法的规范、监督、考评三个方面入手,建立了对执法主体、执法行为、执法环节等各方面进行跟踪管理、监督制约和考核评估的一整套工作机制。四川省质监局通过修订执法文书、完善制度建设、引入外部监督等方式,强化行政执法公开化,进一步增强了执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六)抓维权求和谐,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得到新提高。一是依法及时审理办结行政复议案件。2010年度,总局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5件,现已审结24件。地方两局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共214件。相比较于09年,2010年复议案件整体呈现类型多样、法律关系复杂、审理难度增大等特点。申请复议事项扩展至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强制措施、行政确认、要求履行法定职责等行政执法各个方面,尤其因政府信息公开和申投诉引起的复议案件显著增加。在工作量大、人员少的情况下,全系统各级复议机构能够保证案件的及时审结,有效化解了各类行政争议,有力维护了质检社会形象。

二是认真应对国务院法制办的复议裁决案件。2010年总局发生2起复议案件申请人不服总局复议决定,向国务院法制办申请裁决的案件。总局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及国务院法制办要求,及时提交答复材料和审理依据,并积极沟通、配合国务院法制办的审查工作,有效解决行政争议和纠纷。

三是妥善处理行政诉讼、行政赔偿案件。总局全年共办理行政诉讼案件6起,行政赔偿案件1起。地方两局办理行政诉讼案件共103起,被人民法院依法撤销2起,现正在二审程序1起。在行政诉讼、赔偿案件的办理工作中,各级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沟通协调、案外和解、出庭应诉等方式,对行政诉讼、赔偿案件进行了妥善处理。

四是依法开展司法征询和应急处置工作。全年共接待司法协助和征询15件,办理信访、投诉、政府信息公开答复以及人大、政协提案100余件。参与组织开展多起应急处置工作,如对河南拓普轧机鉴定案、丰田汽车召回案、惠普笔记本电脑质量问题申诉案、美的紫砂煲、金浩茶油、昌黎葡萄酒媒体曝光案等,深入开展调研,提供法律支持,化解社会矛盾。

(七)抓关键求提升,依法行政工作迈上新台阶。一是召开全国质检系统行政依法工作会议。2010年9月10日总局组织召开了全系统依法行政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总局新一届党组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系统大会,也是总局成立十年来召开的第一次依法行政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局党组对依法行政以及法制工作的重视。树平局长在会上郑重提出全面建设法治质检的目标和要求,为法治质检建设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标志着质检系统依法行政工作迈上新台阶,进入新阶段。

二是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法治质检建设的指导意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要求,结合支局长在全系统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总局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法治质检建设的指导意见》,作为指导质检法制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指导意见从质检工作实际出发,明确法治质检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并从八个方面提出36点具体工作任务、措施和要求,有效指导建设法治质检工作的全面、有序开展。

三是强化依法行政保障机制。为更好地开展立法、决策、紧急突发事件应对等工作,总局邀请了十名法学理论及实务界知名的专家学者组成法律顾问委员会,在全系统和社会各界引起了很大反响。2010年总局三次就重大问题召集法律顾问进行研讨,取得良好效果。今年总局将成立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的组成和工作职责,统一领导全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质检工作的开展。

四是地方两局依法行政工作扎实开展。黑龙江省质监局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执法规范年”活动,推行“两个前移”执法模式,并将对技术机构的监督规范纳入行政执法责任制目标体系。广西、辽宁、山东、江西等检验检疫局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权”。重庆、甘肃等省质监局加紧研究制定食品小作坊监督管理条例、质量奖励办法等地方法规。宁波、贵州、宁夏等检验检疫局积极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完善公开办事制度。广西质监局进一步完善电子监察系统,有效推行纪律监督、技术监督、法规监督、事务监督等“四大监督”体系。江苏省质监局进一步强化法制工作基础,加强“法治质监”载体建设,专门以文件形式明确法制工作场所的功能和建设标准,并拨付专项资金予以支持,该项工作获得了“江苏省政府法制工作创新奖”。

(八)抓根本求长效,法制队伍和机构建设有了新转变。一是法制机构建设有序开展。通过调查研究、座谈论证,摸清法制机构设置与职能分工基本情况,找准当前制约法制机构发挥职能的主要问题。在全国质检系统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地方两局法制机构设置的意见,并在总局《关于全面加强法治质检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将其作为重点内容提出要求。在总局人事司的大力支持下,现已正式批复“三定”方案的直属检验检疫局中,已有多数直属局单独设置了法制机构,增加人员配备及物质保障,有效提升了整体执法能力和水平。

二是法制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总局和地方两局采取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强法律人才的录用、选拔和培养,营造法制队伍成长环境,通过定期培训、岗位技能大练兵、业务能力考核等多种措施,不断促使法制工作人员向知识型、专家型、创新型法制人才转变。作为分支局的浙江义乌检验检疫局,拥有法律专业工作人员达到10人。黑龙江、江苏等省质监局推行的法律人才库制度趋于完善,已充分发挥出法律人才在法治质检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三是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总局和地方两局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和谐型法制队伍紧密结合起来,与全面推进法治质检建设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认真组织开展“以质取胜,创先争优”活动。采取党员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等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工作质量和队伍建设创先争优的氛围日益浓厚。回顾总结发展历程,我们欣慰地看到,质检法制工作在质检事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地位越来越突显。特别是总局新一届党组成立以来,将法制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将法治质检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法制工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总局党组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离不开全国人大、国务院法制办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离不开总局各司局、两委的积极配合和全力协助;更离不开全系统上下尤其法制战线同志们的无私奉献和共同努力。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法规司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质检法制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建设法治质检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

2011年,是全系统贯彻落实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全国质检系统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以及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法治质检建设的一年。建设法治质检中央有要求,现实有需要,总局有部署,全系统法制战线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入分析、准确把握建设法治质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一)全面加强法治质检建设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去年8月27日召开的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奋斗目标。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指出:“依法行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从理念到方式的革命性变化,是我们政治体制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我们质检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履行着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法定职责,建设法治政府,我们责无旁贷。作为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全面加强法治质检建设,这既是我们质检部门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根本途径,对于提升质量水平、维护质量安全、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都具有重要而长远的意义。全系统特别是法制战线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国务院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任务要求,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全面建设法治质检,适应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二)全面加强法治质检建设是解决现有问题的根本途径。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质检事业爬坡奋进的关键时期,质检工作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建设法治质检既是质检部门的立身之本,也是解决我们自身问题的根本之策。只有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质检,我们在社会上才能立得住,遇到风险时才能挺得住。当前,质检部门依法行政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和不足,与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法治质检还有较大差距。一是一些部门领导干部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视不够,还不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执法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二是依法决策的意识还不够强,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的制度和程序不完善,落实不到位。三是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还不够健全,行政权力特别是行政执法与利益挂钩、与责任脱钩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四是少数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不规范,行政执法中不作为、乱作为和粗暴执法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五是一些地方的基层法制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支持、装备配置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加快建设法治质检的步伐,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依法履行质检部门职能,运用法律手段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质检部门依法行政的良好形象。

(三)全面加强法治质检建设是质检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去年9月10日,总局新一届党组召开了全系统依法行政工作会议,树平局长系统阐述了建设法治质检的重大意义,并从健全法治质检法规体系、规范法治质检运行机制、提高法治质检公信力、保障法治质检建设有效推进等几个方面明确了建设法治质检目标任务。会后,总局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结合树平局长的讲话精神,于12月12日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法治质检建设的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是我们建设法治质检的纲领性文件。今年1月6日,在全国质检系统工作会议上,树平局长代表总局党组提出了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工作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设法治质检、科技质检、和谐质检的目标,并将法治质检建设作为“强质检”的首要任务,再一次进行了全面阐述,提出明确要求。总局对建设法治质检的工作部署,目标具体、任务明确、重点突出、措施有力,全系统特别是法制战线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思路,把握重点,狠抓落实,全力推动法治质检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法治质检的任务

建设法治质检,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法治质检。法治是以严格依法办事为核心,以制约权力为关键的管理机制、活动方式和社会秩序状态。法治质检就是依法对内实施管理、加强自身建设,依法对外实施监管、履行法定职责。换句话说,它体现在质检系统对内是依法治检,对外是依法行政。通俗地讲,我认为法治质检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一是有为必有据。实施行政行为必须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法律依据既包括法律、法规和规章,又包括规范性文件,严格依法实施行政行为,法无授权即禁止。有为必有据的内在要求是不断完善有关法规体系,并对现行有效法律依据进行梳理和评估,以完善的法律依据保障我们的行政行为合法。

二是有为必有序。无论是对内工作管理,还是对外履行职责,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按程序办事。要明确简易程序、一般程序、紧急(特殊)程序,依据具体情况分别适用不同程序。对于违反程序办事的,将导致行政行为撤销、无效等法律后果。

三是有为必有责。权力和责任密不可分,有权必有责,权责一致,要强化责任意识。行政行为的实施要受到监督,对于不作为、乱作为、甚至是慢作为等不当或者违法行政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是有为必有果。实施行政行为一要有结果。提出的目标、要求要认真组织落实,并对落实情况进行绩效考核,认真完成的要表彰、奖励,没有完成的要查找原因,承担责任。二要有效果。实施行政行为要追求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科学合理依法行政将会产生积极的效果。三要有后果。行政行为不科学、不合理,没有法定依据,违反法定程序将会产生消极的后果。对此要严格行政问责,有关决策者、实施者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有为必有据、有为必有序、有为必有责、有为必有果,既是我们建设法治质检的四项原则,又是我们建设法治质检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为全面加强法治质检建设,我们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努力做好六个“全面推进”、一个“大力加强”。

六个“全面推进”是:

(一)全面推进大规模法律知识学习培训活动,进一步增强全员法律意识和整体执法水平。

一是拓宽渠道,全面开展学习培训工作。在培训重点上,采取分级培训原则,加大对法制工作骨干、一线执法骨干培训工作力度,以点带面,将法律法规知识以及执法经验在全系统普及推广。要重点开展对领导干部的法制培训,党组中心组每年至少4次专题学法或专门研究法治工作,对领导干部参加的各类培训活动增设法律法规培训内容,以提高其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加强对技术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技术机构及其人员的法律意识。在培训内容上,坚持普通法与专业法相结合原则,既要注重对专业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也要加强对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通用行政法律法规的学习,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增加对国际条约、协定、SPS、TBT以及合同法、侵权责任法、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知识的培训内容,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来增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在培训形式上,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培训相结合原则,定期组织开展法律法规学习培训,不定期开展法制专题讲座,同时通过在网络上开设普法专栏,组织编辑执法手册等形式,进一步拓宽学习培训渠道。在培训方法上,将常规培训与知识竞赛、岗位练兵、“传帮带”相结合,专家授课与典型案例研讨相结合,丰富培训的内容和手段。总之,全系统要以建设法治质监为契机,全面掀起学习热潮,切实做到全员学习、全员培训,全面学习、全面培训,重点学习,重点培训。

二是建章立制,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各级质检部门要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工作方案,明确具体的培训时间及培训内容。各省级局每年培训人数不少于本系统全员的三分之一,全国质检系统每年至少培训7万人次,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全员学习、全员培训的工作目标。各级质检部门要将法律知识学习培训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切实做到学习培训计划、内容、时间、人员、效果的“五落实”。

三是强化监督,推行测试及考评制度。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年度普法培训情况要进行专项监督检查,评优秀、树典型。进一步完善培训测试制度,通过测试的方式强化受训人员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拟从事行政执法、法制工作的人员以及新录用的公务员,要统一组织进行专门的法律知识测试。健全培训考评制度,把培训情况、测试成绩记入受训人员档案,并与公务员年度考核工作以及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工作相结合,作为考核内容和评优、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

(二)全面推进质检法规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开展四查四建活动。

一是查决策,建程序。各级质检部门要查决策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科学性、民主性,有无违法决策、不当决策、失误决策。要严格按照国务院要求建立健全决策程序制度,把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五个必经程序。每个程序要具体化,能操作,可考评。除紧急情况外,凡未按规定程序做出的重大决策,应当重新履行程序,真正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二是查行为,建规范。对系统内的执法部门,要全面查行政执法行为、查行政审批行为、查综合监管行为、查检验检测行为;重点看有没有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违法审批、违法监管、违法检验等行为。建立健全行政处罚程序及自由裁量规范、行政审批行为规范、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行为规范、政务信息公开及投诉处理行为规范、检验检测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

三是查监督,建问责。重点查法治监督、行政监督、层级监督、内部监督、事前防范、事后监督等是否到位,是否存在监督太远、太软、太散等问题,着力解决监督空白、不到位问题。按照纪检监察、法制监督、内部审计、人事、财务等部门的职责分工和权责,建立“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证据为支撑,以职能为界限,以问责为鞭策”的系统监督体系,狠抓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点、风险点、多发点,发现问题,一查到底,依法处置,严格追究。

四是查文件,建体系。总局将对现行有效的所有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再做一次彻底清理,各省级局要将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作为今年重点工作之一,查有无缺失,有无过时,有无冲突矛盾,有无交叉,严格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做好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工作。加快质检事业急需的法律、法规、规章的立法进度,提高立法质量。特别是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在保障质量安全,服务经济发展,节能减排,服务民生,严把国门,强化技术支撑等方面的立法要安排在首位,集中力量,攻克解决。进一步推动标准化法、计量法、特种设备安全法、国境卫生检疫法、动植物检疫法以及设备监理管理条例、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条例等5法3条例的立法进程,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法律法规修订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和成果,进一步完善符合需要、符合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的质检法规体系。

(三)全面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一是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清理依据、明确职责、定岗定责、检查考核、落实奖惩”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按照简单易行、科学量化的原则,将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目标任务、执法依据、主要内容进行细化分解,并明确具体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从领导体制、行政决策、综合管理、处罚、许可、普法、立法、复议、诉讼以及执法过错等方面,设计考核指标、明确考核方式、细化考核分值,逐步完善指标考核办法。

二是加强执法责任制检查考核工作力度。联合人事、监察等有关部门,按照职权法定原则,定期组织开展行政执法责任制检查考核工作,将依法行政、行政执法状况的考核结果作为部门评比和人员奖惩、晋升的重要依据。拓展考核方式,将执法依据、执法职权、机构、岗位、人员、责任等责任制内容向社会公布,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案卷调查、质量考核、满意度测评等。同时,进一步完善和细化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追究违法行政的责任。

三是探索建立系统内技术机构岗位责任制。对承担行政执法、监督抽查、行政许可、行政管理等委托行政行为的技术机构,要作为责任制的重要单位,积极推动技术机构的岗位责任制。依法加强对技术机构监督检查,强化制度建设,严格责任追究,促进技术机构依法检验、程序规范、数据准确、健康发展。

四是大力开展比、学、争、帮活动。“比”是比领导体制的完善、各项制度的规范、依法行政的效果;“学”是学习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先进人物。“争”是争先创优,提高效能。“帮”是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四)全面推进行政审批制度的深层次改革,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一是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现有审批项目进行再清理,继续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该减的一定要下决心减少,改下放的一定要下放,该交由社会、中介机构办理的一定要交出去,该转变管理方式的一定要转变管理方式。设置政务大厅,健全并完善“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的相对集中行政审批制度,大力推行网上审批、电子政务。严格执行许可“八公开”,受理、审查、决定“三分离”制度,进一步完善“统一受理、统筹协调、规范审批、限时办结”的审批运作机制。

二是进一步强化后续监管工作。对已清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公布取消的要坚决取消,不能无故拖延或者变更审批,对其中仍需要进行间接、动态管理的事项,完善制度,明确后续监管措施;改变管理方式的要交由行业组织或者社会中介机构实施自律管理,不再作为行政审批项目实施许可;下放管理层级的要对上下衔接工作作出安排,通过公告、规范性文件等方式,依法明确实施主体及审批程序,以加强对下放管理层级项目的工作指导。对作出审批决定的事项,决定部门要切实履行后续监管职责,明确监管措施,保证定期监管,措施到位,责任到人。

三是完善行政许可制度建设。研究制定《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对质检系统实施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实施主体、实施程序等内容,特别是对行政许可项目定期评估、“网上审批”工作制度、许可后的监督检查工作等作出明确规定,并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撤销、撤回、吊销、注销工作程序。同时,以公告方式对质检系统行政许可项目、实施主体等内容予以明确。

四是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力度。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定期对行政审批工作组织开展监督检查。从受理、书面审查、现场审核、审批决定、收费、档案管理等各个方面强化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违法或者不当审批行为,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员责任。有条件的各级质检部门要将本部门审批事项纳入监察部门的电子监管网络,有效规范审批行为。

(五)全面推进质量安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建设,进一步促进和谐质检建设。

一是促进和谐质检的长效机制建设。由总局统一部署,各地方局负总责,万里行促进会等单位参与,选择几个重点省份,组织开展和谐质检建设万里行活动,在活动中总结和谐质检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并在系统内进行推广。通过监督检查、明查暗访、正面宣传等方法,预防、纠正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树立质检良好社会形象,促进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促进和谐质检长效机制的建设。

二是建立健全化解质量安全矛盾纠纷的调解机制。健全和完善行政调解的机制,整合法制、信访、信息公开、执法、业务部门的专职人员,建立相对固定的行政调解委员会,专司调节职能。积极主动建立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相衔接的调解机制,使三大调解包括仲裁在内的机制充分发挥稳定器的作用,化解矛盾纠纷,建设和谐质检,促进社会和谐。

三是建立和完善依法行政风险分析防范机制。较宽的监管领域,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监管对象,决定了质检行政执法工作的高风险性。针对行政决策、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检验检测、指导咨询等方面存在的风险,要建立并完善确切筛查、准确判定的风险识别机制,严谨定性、科学量化的风险分析机制,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风险预防机制以及快速启动、妥善应对的风险应急处置机制,以健全的风险防控体系来有效规避执法风险。

四是加强行政复议工作的和谐建设。建立适应复议工作特点的激励机制和经费装备保障机制,健全行政复议机构,确保行政复议案件由2名以上行政复议人员审理。进一步畅通复议渠道,简化申请手续,充分运用调解、和解方式解决纠纷,尽可能把行政争议化解在初发阶段和程序当中。改进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方式,综合运用书面审查、实地调查、听证、和解、调解等手段办理复议案件,提高案件审理质量,增强复议决定的公信力。对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该撤销的撤销,该变更的变更,该确认违法的要确认违法,切实做到客观公正,不得庇护。

五是认真做好行政应诉工作,力争和谐结果。针对行政诉讼案件认真进行分析总结,寻找和谐结果的规律,纠正执法中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完善应诉制度,积极配合法院的独立审判,积极应诉、积极提交证据、积极配合司法调解,严格履行生效的判决裁定,认真对待司法建议。以和谐为目标,以调节为手段,以支持司法裁决为己任,力争诉讼案件的和谐结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六)全面推进法治工作机制和队伍建设,保障法治质检建设的有力开展。

一是健全推进依法行政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各级质检部门都要建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把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至少两次听取依法行政工作汇报,及时发现并解决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督促指导和检查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二是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法制机构及队伍建设,直属检验检疫局、地市级以上的质监局以及工作量大、涉及法律问题较多的基层质检部门都要设置独立的法制机构,配备法律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法制工作人员,并在装备配置、经费支持等方面提供支持保障,充分发挥法制队伍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质检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和监督把关的作用。

三是建立全系统法律人才库。结合人才强检战略,研究推行质检法律人才储备制度。通过笔试、面试、模拟执法、模拟复议应诉案件办理等方式,定期组织开展法律人才选拔活动,在系统内选拔300名左右的优秀法律人才,建立全国质检系统法律人才库。在立法、普法、执法监督、大要案研究分析、疑难案件指导等工作方面充分发挥法律人才作用,既培育一批系统内专业人才,又有效解决目前工作量大面广、人员短缺等问题。

四是建立法律制度比较研究库。积极开展国内质检法律比较研究和国外产品质量、检验检疫法律制度体系比较研究,建立法律制度比较研究库。省级地方两局要积极开展比较研究库的筹建工作,协助总局做好此项工作。

五是建立法治工作数据统计库。针对质检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年度制定发布数据、现行有效数据,行政审批、行政许可数据,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数据以及法制人员信息数据等内容,建立法治工作数据统计库,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治工作数据统计工作制度。

六是健全法治工作信息化体系。努力构建统计信息化、普法信息化、执法信息化、监督信息化、队伍建设信息化、行政复议信息化、行政诉讼信息化等法治工作信息化体系。

一个“大力加强”是:

大力加强质检法律宣传,进一步提升全社会法治意识。一是开展质检法律“五上六进”宣传活动。质检法律宣传要上电视、上广播、上报纸、上期刊、上网络,要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大力加强面向企业、面向消费者、面向全社会的质检法律知识宣传活动,提升全社会质量法治意识,为质检事业的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理性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知识竞赛、网上讨论、专家论坛、论文征集等形式,大力宣传质检法律法规。精心组织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质量月”等普法宣传活动,使全社会关心关注法治质检建设,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和法治氛围。

三是打造各类质检服务宣传平台。推行质检政务信息公开、办事公开制度,不断扩大质检社会影响力。各级质检部门以及面向社会、企业、消费者服务的技术机构,要将岗位职责,工作规范,办事纪律,服务承诺,监督渠道等内容对外公开,努力打造技术服务、信息服务、行政审批服务以及标准、计量、认证、特设、检验检疫等各项业务工作的服务平台,树立服务型质检的良好形象。

四、2011年质检法制工作重点及要求

建设法治质检涉及质检工作的方方面面,工作量大,任务繁重。树平局长多次提出,建设法治质检不仅仅是提口号,更重要是抓落实。2011年度,我们要紧紧围绕总局中心工作,抓大事、上水平、出成效,在全面推进法治质检建设的同时,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在完成“规定动作”基础上,扎实开展“自选动作”。今年法制工作重点要全面加强“四个建设”。

(一)加强组织建设。

一是健全依法行政领导机构。各级质检部门在今年必须建立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法治质检建设的工作机制。结合总局《关于全面加强法治质检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和措施,做到定计划、定方案、定措施,并要统一部署、全面落实、定期检查。主要负责人要对本部门依法行政工作负总责,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领导责任。各级质检部门要在法制队伍建设方面舍得投入,提供必要的人员保障、经费保障、设备保障和后勤保障,促进法治质检建设的全面推进。

二是探索建立专家论证咨询制度。各省级局以及有条件的地市局,以单独或者两局联合的方式,聘请理论和实务界有关专家学者、律师组成法律顾问委员会,对重大决策、紧急突发事件、复议诉讼案件及国际交流等重大问题进行专家咨询论证,切实解决质检工作所遇到的法律难点、疑点问题,有效提升质检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大力加强法制机构建设。前面已经提到了法制机构建设的长期规划,这里再次强调一下今年法制机构建设的要求。检验检疫系统,部分直属局的三定方案已经确定,大多数直属局如辽宁、天津、福建、宁波、厦门、珠海等局都单独设置了法制工作机构,充分体现了这些局在法治质检建设工作中领导重视、工作得力,在这里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各分支局要保证配备专职法制工作人员,业务量大、涉及法律问题多的分支局也要设置法制机构,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在建制基础上与其他机构合署办公。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各省级局要协调省编办,在地市局以上都要单独设置法制工作机构,县区局最低限度要有专职法制工作人员。地方两局要采取有力措施,重点加强基层机构建设,要在立法、普法、执法监督、复议等工作方面,明确法制机构职能,充分发挥法制机构参谋、助手和顾问的作用。

(二)加强能力建设。

一是确立分级培训工作机制。总局今年要重点加强对各省级局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培训工作,通过理论研究、专题讲座、以会代训等方式,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提高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行使决策权力、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地方两局都要制定详细严密的培训计划,突出重点、完善内容、创新方式,以培训作为重要手段,进一步加强全系统特别是基层执法能力建设,提高全员的法律素质和整体执法水平。

二是大力开展立法后培训工作。今年重点要加强对新制修订法律、法规及规章的普法培训工作,对与基层执法工作密切相关的部门规章,要通过制定条文释义、组织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培训,对立法背景、适用原则以及重点内容等进行深入浅出讲解,有效解决“只立不宣”,基层执法人员对执法依据认识不清晰、理解不全面、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进一步增强质检法律的执行力。

三是加大执法经验交流工作力度。在充分借鉴“长三角”质监系统、华东片检验检疫系统定期开展执法交流的经验基础上,总局及省级局通过采取分区划片的做法,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执法经验交流会、典型案例研讨会,增加执法人员以及法制工作人员之间的学习交流机会,推广典型经验、典型案例以及执法办案的方法和技巧,促进执法经验的积累和办案水平的提高,增强不同地域之间、上下部门之间协作联动的工作成效。

(三)加强制度建设。一是积极推动立法工作进程。今年在继续推动质检法律、行政法规立法进程的基础上,围绕食品、特种设备、国门三大安全,积极开展有关落实产品责任、完善监管制度、确保质量安全的部门规章立法工作,加快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的制修订进程。

二是狠抓程序制度建设。程序公正才能保证实体公正和结果公正,今年要在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方面狠抓程序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工作程序制度,严格按照程序办事,着力解决职能交叉、主体不清、责任不明等问题,用程序规范各项工作,用程序提升工作效能,保证依法行政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是加强规范行政执法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在清理执法依据、明确执法职责的基础上,定岗定责,将法定职责落实到具体的执法机构、执法岗位及执法人员,并严格落实监督检查和考核奖惩。在行政执法风险分析、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政府信息公开、申诉投诉案件处理、检测机构监管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来规范执法行为,用制度来提升执法水平,促进法治质检建设的全面推进。

四是健全完善检查考核制度。按照法治质检建设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建立完整的考核指标,明确考核目标、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完成时限,并进行分值量化。同时,对于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行政执法责任制、规章制度建设、法律法规学习培训等重点工作,确定并完善专项考核指标,构建起一整套考核指标体系,有效监督法治质检建设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今年重点工作要按照法治质检建设指标体系进行检查考核,通过自查、互查、抽查相结合的方式,督促各级质检部门重点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同时,进一步完善奖励、激励制度,对执法工作成绩优异、创新执法体制和方式、积累执法经验和做法的单位和个人,要大力进行表彰、奖励和宣传。

(四)加强作风建设。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质检法制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素质、法律素养和工作能力。在立法、普法、执法监督、复议诉讼等工作方面要进行细致调查、深入研究,为行政执法工作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二是开拓创新,提升工作质量。加强对法制工作的前瞻性研究,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用新思路、新方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重点是要出实招、有实策、求实效,狠抓工作落实,努力促使法制工作不断适应质检事业发展的新需要。

三是创先争优,增强服务意识。结合总局“以质取胜,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法制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为质检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使法制工作成为质检事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同志们,今年是实施 “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全面加强法治质检建设的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质检法制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依据新时期、新形势对质检法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按照总局党组的统一部署,坚定信心,开创进取,圆满完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任务,为质检事业再创辉煌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刘局长2011年全省质监系统法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刘德亮副局长在2011年全省质监系统

法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4月2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省质监系统法制工作会议,既是一次全面贯彻全国质检系统法制工作和全省质监系统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的会议,更是一次全面建设法治质监抓具体落实的会议。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召开了全国质检系统法制工作会议,刘兆彬司长作工作报告,蒲长城副局长作重要讲话。3月11日,在省局召开的全省质监系统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丛大鸣局长提出了建设法治质监的要求,我们这次会议,就是要对全面建设法治质监抓贯彻、抓执行、抓落实。刚才,法规处孙军处长就去年全省质监系统法制工作进行了总结,部署了今年法制工作任务。我都同意,请同志们认真研究,并结合各自的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谈四点意见:

一、质监事业发展,法制工作功不可没

2010年,全省质监法制工作在提高制度建设质量方面,对规范性文件进行严格法律审查,对建局以来的所有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在普法方面,认真做好“五五”普法验收总结,省局、3个市局和系统内5名同志分别获得了国家质检总局“五五普法 先进单位”和“五五普法先进个人”。围绕“双基”建设,开展了县级局新任稽查队长培训,法制骨干培训和执法人员素质提升培训,培训近800余人;在行政执法方面,大力推进“和谐执法,阳光办案”实践活动,受到省政府法制办的充分肯定。按照行政许可法和行政许可改革的有关要求,大力推进行政许可相对集中权改革。切实发挥了法制工作的参谋、助手和顾问作用。为提升质监系统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推动质监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凝结着全体法制工作者的辛劳和付出,在此,我代表丛局长,向奋斗在全省质监法制战线上的全体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进一步提高对全面加强法治质监的认识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将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去年,国务院、省政府、国家质检总局相继召开了依法行政工作会议,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做出全面部署和要求。2011年3月2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进依法行政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进行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作为质监部门,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法治质监就是依法对内实施管理、加强自身建设,依法对外实施监管、履行法定职责,概括讲就是对内依法治监,对外依法行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和发展,质监部门的职能作用不断加强和扩充。较宽的监管领域,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监管对象,决定了质监行政执法工作的高风险性,“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质监事业爬坡奋进的关键时期,质监工作有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建设法治质检既是质监部门的立身之本,是解决我们自身问题的根本之策,也是质监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质监,我们在社会上才能立得住,遇到风险时才能挺得住。建设法治质监,既要只争朝夕,又要当作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只是法制部门的任务,它是时代赋予全系统的历史使命,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加快推进。

三、全面建设法治质监,法制工作任重道远

新的形势要求我们依靠法律手段来履行质监职能依法行政,法制工作发挥作用的空间进一步加大,法制机构必须在全面建设法治质监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建设法治质监,需要发挥法制工作的开拓作用。质监工作的实施,必须遵循职权法定、依法行政原则,事业的开拓必需法制先行。丛局长多次强调要做好立法工作。一项法规的出台,将给我们质监事业以极大地促进。今年要深入研究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服务经济社会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梳理质监法律法规体系,有针对性的开展立法工作,为拓展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奠定法律基础。

第二,建设法治质监,需要发挥法制工作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修订了一系列质监法律法规,这些新的法律法规技术性、专业性强,在执行过程中特别需要法制机关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配合业务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和适用工作,及时解决监管和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促进质监工作的开展。

第三,建设法治质监,需要发挥法制工作的规范作用。建设法制政府、责任政府,需要运用法律手段规范政府部门的行政行为。这需要充分发挥法制机关的作用,建立必要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到规范执法、依法行政。

第四,建设法治质监,需要发挥法制工作的监督作用。强化行政行为的监督,严格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追究制是我们的重要工作。对符合行政复议受理事项的行政争议,要坚持通过行政复议等方式解决。对违法行政行为,要认真监督纠正,及时化解纠纷和矛盾,在杜绝行政不作为和行政乱作为中发挥作用。

四、建设法治质监,重点在落实

建设法治质监,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一是各级领导要重视。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建设法治质监的决策者和组织者,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领导责任,要将建设法治质监与全局中心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切实做到“部署工作明确法治任务,检查工作过问法治情况”,把建设法治质监落实到全局工作的各个方面。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坚持集体学法、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专题研讨、领导干部法制讲座等制度,党组中心组每年至少要召开4次会议专门学法或者研究法治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法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二是法制机构要推动。建设法治质检,涉及面广、难度大、要求高,需要一支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的质监法制工作队伍,法制机构要发挥好参谋、助手和顾问作用,积极出谋划策,根据各局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法治质监建设工作方案,把法治质监建设落实到实处。针对法治质监建设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从理论和实际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及时出具法律意见,推动法治质监建设。

三是全员要积极参与。建设法治质监,不是哪一项具体业务工作,而是涉及质监各项职能的全局性工作;不是哪一个人的任务,而是所有干部职工的任务。不仅是法制部门自己的事,而且是所有部门共同的使命;不仅是主管法制工作的领导干部的责任,而且是所有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责任。要积极开 展法律宣传教育,力争在3年内完成对全系统大规模法律知识培训,着力提高全系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方法行使权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良好的质监法治人文环境。

四是要强化条件保障。法制机构在法治质监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各局切实关心、重视和支持法制工作经费保障、法制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要把政治素质高、法律素养好、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法制队伍中来,建设一支“拉得出、干得好、打得胜”的法制队伍,有效推动法治质监建设顺利开展。

同志们,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全省质监法制工作的任务将更加繁重,我们要在省局党组的领导下,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全省质监系统依法行政工作,为全面建设法治质监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刘家义审计长在2013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

刘家义审计长在2013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

刘家义同志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7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总结回顾过去工作,研究部署下一步审计任务。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关于2013年的工作

今年,审计机关成立三十周年了。三十年来,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在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打击腐败、防范风险、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不断加强审计队伍、审计法治化、审计信息化、审计文化和审计理论建设,探索发展了中国特色审计之路,为审计事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3年,我们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认真履职尽责,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1至11月,全国共审计11万个单位,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2600多亿元,移送违法违纪案件线索1400多件,提交报告和信息8.5万多篇,发布审计结果公告5700多篇,推动建立健全制度2600多项。

(一)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力度。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为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围绕提高财政管理绩效,深化财政管理、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对地方财政收支和财政体制运行情况进行专项调查,推动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围绕中央关于转变作风等部署,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贯彻情况进行审计,对“三公”经费和会议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促进厉行勤俭节约;围绕政府机构改革,对撤并部门单位资产和资金管理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对县级机构运转支出等情况进行专项调查,保障改革顺利推进。二是加大对重点民生资金和民生项目的审计力度。主要审计了扶贫资金、保障性安居工程及“三农”、教育、医疗等相关惠民政策落实情况,促进纠正侵害群众利益问题金额80多亿元。三是加大对重大投资项目及资源能源利用情况的审计力度。对能源节约利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节能减排等资金和项目进行专项审计,对西电东送工程、支持新疆发展等4.2万个重大投资项目进行审计或跟踪审计,核减投资额720多亿元。四是加大对经济社会运行中风险隐患的揭示力度。重点关注了财政、金融、国有资产资源、利用外资等方面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商业银行新增贷款、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外商直接投资等情况进行专项审计,推动建立完善了相关防范措施。五是加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全国共审计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2.6万多名,查出领导干部负有直接责任的问题金额230多亿元,62名被审计领导干部和135名其他人员的问题被移送司法、纪检监察机关处理,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化建设也有了新进展。六是加大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全国审计机关移送违法违纪案件线索1400多件,还协助纪检监察及司法机关查处了一批重特大腐败案件。

(二)探索新形势下的审计方式方法,努力提升审计监督效能。我们注重增强审计监督的整体性和宏观性,不断探索“大兵团”作战、多专业融合、多方式结合的审计组织方式。一是坚持上下联动,全国审计“一盘棋”作用有效发挥。这是今年审计工作最突出的特点。在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中,各级审计机关集中力量、统筹协调、密切配合,打了一场范围广、时间紧、任务重的大战役。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在这些审计中,克服了很多困难,听从审计署统一安排调度,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搞好审计,体现了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全局意识,展示了全国审计机关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坚持横向融合,加大各专业审计的统筹结合力度。在计划安排、审计重点、力量调配等方面,我们把财政、金融、企业、经济责任、资源环境、涉外等专业审计相互衔接,探索一次进点、协同审计、成果共用、分别报告等组织方式,既提高了审计效率,也锻炼了审计队伍。三是坚持纵向到底,努力覆盖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的关键环节。对能源节约利用类资金的审计,以政府收支分类核算科目为基础,循着财政资金流向,从项目设置、预算安排、资金拨付审到项目和个人,审计抽查项目5000多个,揭示了转移支付资金总体使用绩效不高、层层结存等问题;对19个县财政扶贫资金的审计,直接延伸到行政村和农户,反映的问题引起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完善了相关措施。四是坚持“两手抓”,从严治标、着力治本。审计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打击和惩处腐败,为国家挽回了大量经济损失;一手抓体制机制制度性问题,积极提出完善制度和深化改革的建议,为有关方面改进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五是坚持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审计技术方法创新。以“金审工程”为依托,搭建大型数据分析平台,稳步开展联网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靠计算机审计发现了很多风险隐患,靠高科技手段查实了很多大要案线索。同时,加快推进审计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特别是在全国统一组织大项目审计中,利用数字化手段搭建统一指挥平台和项目管理平台,规范高效地汇集和处理大规模数据,切实提高了审计效率。

(三)加强各项基础建设,为审计工作提供保障。一是狠抓作风建设。制定了落实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措施,结合审计机关实际,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做到活动与审计两不误、两促进。审计署在“查找不足、整改提高”专项活动的基础上,深入查摆“四风”方面的问题,制定了署党组加强作风建设的规定和12个方面89条整改措施;各地审计机关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立查立改,力求实效,有的还向全省人民做出公开承诺,有的设立作风建设热线,建立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二是狠抓队伍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完善干部选拔、考核和培养培训机制,加大审计署与地方审计机关、东部与西部审计机关、审计系统内外干部的交流力度,多岗位锻炼干部。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领导干部的双重管理,一批新任的地方审计机关领导干部迅速熟悉工作,积极发挥专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给审计机关带来了新活力。三是狠抓法制建设。制定审计现场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审计指南体系建设。地方审计机关从自身实际出发,健全完善了相关制度规范。四是狠抓理论文化建设。深入总结中国审计30年发展经验,组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审计制度、审计精神和审计史等专题研究,为审计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思想保障。同时,认真履行国际责任,继续做好联合国审计,成功举办世界审计组织第21届大会,接任世界审计组织主席,发布《北京宣言》,中国审计在世界审计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这些成绩的取得,靠的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靠的是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靠的是全国审计机关和全体审计干部的奋力拼搏、勤勉尽责。正是大家的智慧和汗水、坚韧和付出,铸就了审计事业兴旺发达的稳固基石,凝聚了审计工作蒸蒸日上的不竭动力。在这里,我代表审计署党组向全体审计干部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默默支持审计工作的各位家属表示衷心的感谢!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审计工作仍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是审计能力水平与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审计力量不足与审计任务重的矛盾突出;履职尽责还不到位,一些制度、规范和标准还不完善,有的方面存在查核问题不深、分析原因不透等问题;主管全国审计工作还没有找到更为有效的途径,一些基层审计机关的工作还受很多因素制约;审计队伍作风建设还有薄弱环节,文明审计还未执行到位,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解决。

二、关于当前审计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当前,我国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重叠加阶段,发展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重大部署,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与此同时,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一些重大违法违纪案件影响恶劣,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保持发展这架“马车”平稳快速前行,必须靠改革、反腐“双轮”驱动、共同发力,实现整体推进。所有这些都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审计机关必须主动研究、积极面对,坚定信心、奋力而为,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积极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审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中心,以监督检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为基础,着力反映公共资金使用、公共权力运行和公共部门履职尽责情况,促进理好财、用好权、尽好责,履行好审计法定职责,努力实现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审计监督全覆盖。

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充分发挥国家利益捍卫者、经济发展“安全员”、公共资金守护者、权力运行“紧箍咒”、反腐败利剑和深化改革“催化剂”的作用,为推动完善国家治理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审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反腐、改革、发展,着力揭露重大违法违纪问题,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揭示体制机制制度性问题,推动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及时反映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服务可持续发展。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努力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不断增强审计的威慑力和实效性,依法使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都在审计监督之下,不留盲区和死角。这是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的明确要求,也是人民的热切期盼。我们强调的全覆盖,是有深度的全覆盖,不是浅尝辄止、走马观花,简单地在面上把所有单位走一遍,要对每个项目都审深审透,切忌为全覆盖而一味追求数量;是有重点的全覆盖,不是所有领域、所有项目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工作中心,全面把握相关领域的总体情况,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避免面面俱到;是有步骤的全覆盖,不是一步到位、大干快上,走大跃进、跳跃式的路子,要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统筹部署,有计划推进,确保实现对重点对象每年审计一次、其他对象5年至少审计一次;是有成效的全覆盖,不是单纯地看看账,揭示一些表面问题,要做到审计覆盖面“广”、反映情况“准”、查处问题“深”、原因分析“透”、措施建议“实”,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是提高审计监督层次和水平的重要途径,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全覆盖的深刻内涵,把握审计工作规律,找准审计的着力点。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进一步加大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力度,促进政令畅通。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审计监督要适应这一要求,密切关注财政、货币、产业、投资、税收等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揭示和反映政策措施不适应、不衔接、不配套等问题,促进政策作用有效发挥。要围绕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的要求,监督检查行政审批权清理下放、机构改革推进、政府监管职责履行等情况,密切关注法律法规、发展规划、政策标准的约束和引导作用,促进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要进一步提高宏观把握和统筹分析能力,研究政策背景,把握政策意图,关注影响宏观调控的体制机制性问题,积极提出深化改革的建议,促进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二)进一步加大绩效审计力度,促进提质增效和厉行节约。作为公共资金的守护者,审计不仅要促进用好增量资金,避免形成损失浪费;也要促进盘活存量资金,避免大量资金“趴在”窝里“睡觉”,留在账上好看。审计中,要把财政资金投入与项目进展、事业发展以及政策目标实现统筹考虑,把问效、问绩、问责贯穿始终,密切跟踪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等环节,持续关注财政资金的存量和增量,推动财政资金合理配置、高效使用。要关注行政运行成本和管理绩效,监督检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规定的贯彻落实情况,重点加强对各地方、各部门“三公”经费、会议费和楼堂馆所清理情况的专项审计,促进建设俭朴政府。要从政策执行、资金使用、资源利用和行政效能等方面,综合分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揭露和查处严重铺张浪费、重大资源毁损及效益低下等问题,推动实现有效率、可持续发展。

(三)进一步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力度,促进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要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两办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规定,深入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力争在审计的深度和质量上有新的突破。要统筹安排好审计计划,坚持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对重点地区、部门、单位及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要严格依法规范审计内容和审计评价,把债务管理、民生改善、环境治理、生态效益、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引导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要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切实推动问责追责。要注重经济责任审计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化建设,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四)进一步加大对经济运行中风险隐患的揭示力度,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深化改革中可能带来的不确定因素,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时刻提防。在审计中,要关注财政的可持续性,特别是防控政府性债务风险,跟踪存量债务的潜在风险及化解情况,监督新增债务的举借和使用,防止形成新的浪费和风险。要关注金融风险,跟踪反映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发展、跨境资本流动趋势及相关监管情况,防止以规避监管为目的和脱离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促进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要关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绩效,监督国有企业改制改组情况,特别是国有权益保护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促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五)进一步加大对民生资金和生态环保项目的审计力度,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要求,加强对“三农”、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扶贫、救灾、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着力揭示和反映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管理不善、效益不佳等问题,推动惠民富民强民政策落实到位。要加强对土地、矿产、水等自然资源,以及重点流域、区域、行业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情况的审计,推动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监管体制。特别是土地问题,不仅涉及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也涉及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土地出让收支审计,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六)进一步加大对违法违纪问题的揭示力度,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我们要发挥好反腐败的尖兵和利剑作用,突出重点,重拳出击,不放过任何疑点,对审计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无论涉及谁,绝不回避、不退缩、不手软,坚决查深查透查实。要紧紧盯住财政资金管理、公共工程建设、银行贷款发放、土地和矿产资源出让转让、国有资产处置和国有企业投资经营等重点环节,严肃揭露和查处滥用职权、贪污受贿、骗取侵占、奢侈浪费、毁损资源、破坏环境、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要加强对审计相关数据和情况的综合分析,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和异常事项,有针对性地获取审计证据,提高案件发现和查处能力。

关于明年审计署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计划和对地方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已提交会议讨论,请大家研究提出意见。各地要因地制宜制定项目计划,尽可能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

三、关于审计能力建设

今后一段时期的审计任务十分繁重,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将更加突出。我们一定要创造条件、深挖潜力、强基固本,提高审计能力和水平,为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促进“反腐、改革、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要重点加强以下工作: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打造富有战斗力的审计队伍。要坚守“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实、高、新、严、细”工作作风,切实抓好教育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的整改,力戒“庸懒散”、“骄娇暮”,做到依法审计、廉洁审计、文明审计,打造政治可靠、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敢于审计、善于审计的队伍。一要牢记使命、忠诚履职,防止事不关己、随波逐流。要以维护人民利益、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为使命,忠于党和人民,忠于历史和法律,忠诚履职尽责。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重大问题,特别是重大违法违纪、损失浪费、风险隐患问题,如果在法定职责范围内没有查出来,查出来没有如实报告,报告了没有依法处理,不仅是工作上的失职,在客观上还可能成为不法行为的“护身符”、“挡箭牌”,甚至产生包庇和纵容犯罪的后果,隐藏了很大的风险。我们是要承担历史责任的。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二要勇于担当、无私无畏,防止左顾右盼、畏首畏尾。审计工作难免得罪人,不得罪个别人就必然得罪党和人民,怕得罪人是搞不好审计的。审计人员要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切实增强党性修养,要有敢说真话、敢报实情、敢讲真相的勇气和正气,要有自断后路、不畏强权、自甘寂寞的决心和坚守,党和人民是我们的坚强后盾,法律是我们的坚实支撑,我们还怕什么呢?要无私无畏,敢于碰硬,敢作敢为,真正做到“戴着乌纱想事,揣着乌纱干活”。三要坚守底线、严守法纪,防止放松警惕、牟取私利。正人必先正己。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公务员、一名审计人员,始终坚守党纪国法、道德良知的底线。廉政纪律和保密纪律是审计工作的“高压线”,绝不能触碰呀!要常怀敬畏之心,常思贪欲之害,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四要尚法求真、尽职尽责,防止超越职权、滥用公器。依法履职和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职业操守和文明审计是审计工作的“保障线”,绝不可逾越呀!我们要从维护法律尊严的高度,严格依法审计,自觉规范和约束审计中的自由裁量权,克服工作中的随意性,做到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五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防止精神懈怠、能力退化。要坚决克服牢骚抱怨心理、摒弃等靠要思想,保持斗志、提升能力。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要着力提升系统理论思维和把握大势能力,中层干部要着力提高综合分析和业务管理能力,审计人员要着力强化专业技能和攻坚突破能力,以能力提升推动审计事业发展。六要谦虚谨慎、开拓进取,防止骄傲自满、墨守成规。经过30年的积累发展,审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认可,个别同志就躺在过去成绩的功劳簿上,沉迷在外界的赞誉和掌声中。要看到今天的成绩是30年的结晶,是几代审计人奋斗的结果,我们要总结、继承和发扬过去的经验,自觉适应新的形势,努力开拓、创新、发展,既不要陷入虚无主义泥潭,又不要走入一切照搬照套的死胡同,要坚决防止思想认识上夜郎自大、盲目乐观,工作态度上得过且过、贪图安逸,项目实施中口大气粗、颐指气使。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品格为核心、作风为基础、能力为重点、业绩为导向,不断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以铁的纪律打造审计铁军。

(二)创新审计方式方法,优化配置审计资源。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对审计机关是一个新的挑战。我们要在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条件下科学统筹,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最大限度挖掘潜力,形成工作合力。要整合审计力量。对全国性的审计项目,要积极探索多兵种、大兵团、合成式的审计组织模式,统一组织、整体作战;对行业性、区域性的审计项目,要加强各专业、跨区域联合审计和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规模效应。各级各地审计机关之间要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作机制,在充分利用已有审计成果、协助外调有关资料等方面加强合作,相互支持。审计机关内部也要围绕审计中心工作,优化机构设置,合理调整和搭配审计力量。要整合审计项目。采取灵活多样、科学有效的工作方式,以财政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为平台,加大对各业务领域审计项目的整合力度,项目同步安排、协同实施、共享成果。对重要事项和重点资金的专项审计,要把握项目特点,细化审计实施方案,突出审计重点,审深审透,在推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力求事半功倍、举一反三。要整合审计数据。积极推进联网审计,加强数据库建设和应用。着力改进审计数据运用模式,总结推广“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精确定位”的数字化审计方式,加大数据分析力度。积极跟踪国内外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新进展、新动态,探索在审计实践中运用大数据技术的途径,为推动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做好准备。

(三)优化审计管理机制,提高审计工作层次。要科学安排审计计划。各级审计机关要围绕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坚持“滚动计划、有效整合、区别对待、循序渐进”的原则,全面摸清审计对象的底数,实行分类管理,制定5年审计项目总体规划和分领域审计项目滚动计划,做好审计计划与长远规划的衔接,加强计划的统筹和整合。要强化审计质量控制。继续推进审计指南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审计现场管理办法,落实各环节质量管理责任。要坚持问题导向,任何一项审计,首要的是必须把存在的重大问题查出来,才能分析研究、推动整改。否则,一切无从谈起,只能是自欺欺人、搞形式、走过场。这样的审计宁可不搞!要提升审计成果利用水平。在推动整改、促进问责的同时,要综合利用审计成果,从宏观、全局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由“点”上着眼,在“线”上深入,从“面”上提炼,多出精品和高端产品。对优秀审计项目和典型案例,要组织进行多部门、多专业、多方式交流和点评;对多年来在实践中形成的审计经验和方法技巧,要分门别类进行总结和提炼,积极推广应用。同时,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处理、审计意见建议的落实等要及时跟踪,建立健全整改反馈和督办机制。要推动审计理论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积极探索国家审计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和实现路径,注重在审计实践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增强理论研究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前瞻性。

同志们,新的任务考验着我们,新的挑战激励着我们。我们一定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攻坚克难,再创佳绩,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为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刘鹏局长在2013年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致辞

刘鹏局长在2013年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致辞

(2013年3月20日浙江宁波)

同志们:

在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举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之际,2013年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今天在宁波召开了。在此,我代表国家体育总局对与会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常年奋斗在群众体育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对社会各界多年来为推动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崇高的敬意!对为本次会议召开付出辛勤劳动和努力的浙江省体育局、宁波市体育局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群众体育工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全民健身条例》、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紧紧围绕建设体育强国的奋斗目标,着力推动各级政府履行体育公共服务职能,牢牢把握筹备和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重大历史机遇,全力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题,取得了新的、令人瞩目的发展和进步。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明显增强,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28.2%,体育健身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育健身场地设施遍布于城乡,数量和面积显著增加,全国各类体育场地超过100万个,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近35万个、“全民

健身路径”26万多条,雪炭工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全民健身户外营地、体育公园、健身广场、健身步道等便民利民的健身设施遍布全国;各级政府全民健身领导机构日益健全,群众性体育社会团体、健身活动站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逐年增加并日趋活跃,培训和审批社会体育指导员达100万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以各级政府颁布实施的《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为突出标志的法规制度日益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过去五年群众体育工作取得这些成绩,首先要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2009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全民健身日”并颁布《全民健身条例》、2011年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

(2011-2015年)》,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民生”的执政理念,既是对群众体育事业取得的成就的充分肯定,更是指导全民健身事业实现科学发展新的里程碑。第二,要归功于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实施《条例》和《计划》,尽职履责,大力推动 “三纳入”工作向基层政府延伸。截至去年10月底,全国省级层面“三纳入”覆盖率已达到100%,地(市)级层面达到98.6%,县(区)级层面达到82%,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力保障和有力支撑。第三,要归功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人群把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和追求,并通过参与其中体现自身价值,全民健身就是这样一项惠民、利民、健民的社会公益事业,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通过投入资金、付出劳动、身体力行等多种方式

为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持久的动力。第四,要归功于各级体育部门尤其是广大群体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五年来,广大群体工作者以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服务群众需要,在着力推动和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 “大群体”工作格局中努力工作,默默奉献。在此,我代表国家体育总局再次感谢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国群众体育工作者真诚地道一声,同志们辛苦了!

现在距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只有不到三年时间,群众体育工作仍然面临着艰巨和繁重的任务。党的十八大和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都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的新要求,为我们做好新时期群众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广大群体工作者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好2013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对全年工作作出的安排部署,切实增强贯彻实施《条例》和《计划》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此,我再提四点要求。

一、明确出发点。全民健身事关全民族身心健康和生活幸福,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方面,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具有独特功能和作用。各级体育部门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

任务,进一步明确发展群众体育的目的和意义,坚持把提高全民族体质健康水平,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全民健身计划》提出的“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总体目标任务,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体育服务的国家基本标准,向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更加便利的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产品。

二、突破关键点。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认真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全面完成《全民健身计划》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和奋斗目标,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群众体育工作的重点任务。要确保各项任务目标的顺利实现,就必须突破制约和阻碍群众体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第一,要紧紧抓住继续推动各级政府尽职履责,尤其是推动县级政府将全民健身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这个关键点,推动“三纳入”工作进一步延伸,以此带动将全民健身工作目标纳入各级政府考核体系,逐步由“三纳入”走向“多纳入”,凝集社会各方面共同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合力,真正建立和形成“大群体”工作格局。第二,采取有效措施,寻求政策突破,不断加强基层群众体育组织建设和管理规范,以此推动全民健身工作的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促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覆盖广泛、群众喜闻乐见的基层群众体育活动更加蓬勃地开展;第三,在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审批工作的同时,切实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的积极作用,研究制定调动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经常性地亲临一线开展健身

指导活动的有效措施和办法;第四,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全民健身宣传和科普知识推广,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的科学化。

三、找准着力点。一是在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下功夫,着力解决城乡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不均等,区域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不均等、人群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不均等、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二是在提高供给产品的质量,发挥更大效益上下功夫,在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建立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开展群众身边的科学健身活动的同时,着力解决体育健身产品和服务的数量与质量不平衡问题;三是在创新工作思路和狠抓计划落实上下功夫,着力解决“务虚”与“务实”的关系问题。“虚”就是要转变思想观念、静心研究发展思路和工作规划,在提高创新能力上着力,围绕群众体育重点工作,多出新思路、新举措,多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取得新的突破;“实”就是要切实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具体问题,解决事业发展难点和重点,“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成效,干一件成一件,抓紧时机、加快节奏、提高效率,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最终把“虚”真正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用“实”来落实完成各项工作规划和目标。

四、练好基本功。人才资源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是第一资源。要完成日益繁重和艰巨的工作任务,不断开创群众体育工作新局面,就必须有一支素质过硬的群众体育工作队伍作保障。因

此,要千方百计、努力提高群众体育工作者的思想素质、能力素质、作风素质:思想素质上,必须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信念和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服务的宗旨,保持奋发有为、积极昂扬的精神状态;能力素质上,必须进一步加强学习调研、规划谋划和综合协调能力。当今时代,信息化浪潮滚滚,新技术层出不穷,知识更新速度很快,稍微放松学习,就有可能落后于时代发展。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防止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退化。要结合群众体育工作实际进行调研,科学谋划发展规划、研究标准规则、完善保障措施,并在立足本职的同时,提高协调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为我所用”的能力;作风素质上,要严格贯彻落实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提高工作效率,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服务群众需要,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让百姓真正享健身之乐,受健身之益。

同志们,雄关漫道远,而今从头越。党的十八大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未来“美丽中国”壮美的画卷,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倍加珍惜当前发展的大好环境,继续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用让广大群众更加满意的工作业绩,谱写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第五篇:纪检组长在全市地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文章标题:纪检组长在全市地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同志们:

全市地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今天在这里隆重召开。我代表市局党组做工作报告。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中纪委、省纪委六次全会和全国税务系统、全省地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5年全市地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研究部署2008年工作任务。

一、2005年全市地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

2005年,我们在省局和市纪委的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省纪委第五次全会、全省地税系统和市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依法治税、从严带队”的要求,紧紧围绕税收中心工作,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以贯彻落实《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为重点,以开展“廉洁收税葆本色”系列主题教育为载体,始终突出以规范执法行为,维护广大纳税人的根本利益,积极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管环境为纪检监察工作重点,坚持以人为本,深化廉政教育;强化监督,规范税收执法;突出重点,推进政风行风建设;综合协调,严格落实责任制;[范文搜网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严格执纪,认真查处违纪违法行为;严密组织,加强自身建设。使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确保了各项纪检监察工作和税收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强化教育,努力构建思想法纪防线。

2005年,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教育为先的原则,紧紧抓住思想教育这个首要环节,严密组织实施“廉洁收税葆本色”系列廉政主题教育。

一是认真组织廉政知识学习培训。市、县、所级地税机构分别采取集中学习辅导、个人自学和邀请当地有关专业人员作党纪政纪法规辅导报告等形式,使系统干部职工严格把握反腐倡廉形势与任务、不违反党纪政纪法规和税务系统有关禁令。市局党组书记、局长钟勤学专题为市局机关、各区市县局和所级领导班子成员和城区干部职工讲了题为《正视问题深刻剖析做新时期合格的共产党人》的党课。纪检组还分别为7个区、市、县局地税干部职工作了《认清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形势争做称职合格的地税工作人员》专题辅导报告。其他市局领导班子成员也分别到联系县级局作了专题廉政报告。各区市县局领导也分别给所属干部职工讲党课、作形势任务报告和党纪政纪法规、税务有关禁令学习辅导。全系统对领导干部重点开展权力观和理想信念教育,促使其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始终保持高尚的情操和良好作风;对基层一线工作人员侧重进行税务人员职业道德和法纪意识教育,促使其遵纪守法,树立良好税风和地税形象。市局于9月6日至27日,统一组织37名机关中层以上干部和区市县局“一把手”以及部分领导班子成员,赴辽宁国家税务总局大连税务培训中心,进行更新知识,增加新理念学习培训。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深入推进依法治税,从严带队,提高廉洁高效优质服务的水平,构建乐山和谐的税收征纳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统一举办“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开展典型教育。组织各区县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城区地税干部职工参加“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邀请市检察院反贪局预防处作预防职务犯罪辅导报告。各级地税机关认真组织开展正反典型教育,利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进行生动深入的廉政教育。各地分别组织学习牛玉儒、王顺友等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组织观看《沉重的代价》、《扭曲的人生—李真贪污受贿案剖析》、《内蒙古第一贪—肖占武受贿案警示》、《王怀忠的两面人生》、《汉源事件的背后》等警示教育片。结合本系统、本单位近年来发生的案例,认真组织讨论、座谈,剖析违法违纪案件发生的特点、原因,深刻认识反面典型蜕化变质的根源,给党的事业带来的严重危害,从中吸取沉重的教训。

三是组织参观服刑人员改造场所。组织各区市县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市局机关科级以上干部参观峨眉监狱,让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现身说法”、参观服刑人员改造场所、召开预防职务犯罪警示现场会、预防职务犯罪座谈会,使领导干部从中体会丧失前途、毁害家庭、丢掉工作、失去自由的痛苦,联系思想实际深入开展“慎权、慎独、慎微、慎欲”、严守“高压线”、坚决“拒、退、缴”礼金礼品等内容的教育活动,引导大家算政治、经济、人身和家庭“四笔帐”增强了遵纪守法和拒腐防变的自觉性。

四是组织举行“廉政建设形势报告会”。邀请市纪委常委、教育调研室主任钟明祥为所级以上领导班子成员和城区地税干部职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形势报告

下载刘兆彬司长在全国质检系统法制工作会议上的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刘兆彬司长在全国质检系统法制工作会议上的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