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房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说明

时间:2019-05-14 08:4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锅炉房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说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锅炉房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说明》。

第一篇:《锅炉房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说明

锅炉房监察规程里有的,不小于建筑面积的10%,地下锅炉房按锅炉外轮廓投影线向外扩展lm的总面积10%的泄爆面积考虑,采用泄爆竖井时,净面积应大于泄爆面积的1.2倍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均有专门的章节对锅炉房进行基本要求的规定。两个规程基本一样。

一、锅炉房与其他建筑明显的区别是:

1、防火等级要求较高,一般要达到一、二级的耐火等级;

2、要有一定的泄压面积,相当于锅炉房占地面积的10%;

3、所有门窗要向外开;

4、一般采用轻质屋顶,其他结构的屋顶要布置一定面积的天窗;

5、要有足够的照明;

二、关于锅炉房建造位置的要求如下:

1、锅炉一般应装在单独建造的锅炉房内;

2、锅炉房不应直接设在聚集人多的房间(如公共浴室、教师、观众厅、商店、餐厅、候诊室等)或在其上面、下面、贴邻或主要疏散口的两旁。新建的锅炉房不应与住宅相连。

3、锅炉房不宜设在高层建筑内,但由于条件限制需设在其地下室、半地下室、第一层或顶层内时,应符合以下条件,并经省级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批准。“聚集人多的房间”是根据1979年南阳柴油机厂发生的浴室热水罐爆炸事故,造成81人伤亡的惨痛教训而提出来的。

“贴邻”是两个建筑物在结构上不分开;“不应与住宅相连”也是指结构上不是一体。至于两者的间距,尚无明确规定。

二、关于锅炉房的要求如下:

1、锅炉房内的设备布置应便于操作、通行和检修;

2、锅炉房应有足够的光线和良好的通风,以及必要的防冻措施;

3、锅炉房内地面应平整无台阶,应防止积水;

4、锅炉房承重梁柱等构件,与锅炉应有一定距离或采取其他措施,以防止受高温损坏;

5、锅炉房通向室外的门应向外开,在锅炉运行期间,不准锁住;

6、在锅炉房内的操作地点,以及压力表、温度计、流量计等处,应有足够的照明。

《锅炉房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说明的补充解释性说明及国家质监总局《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征求意见稿)》与工程设计相关的参考条文

(2009年3月)

1.《锅炉房设计规范》 1.1 总则

新版规范适用范围:蒸汽锅炉扩大至75t/h,热水锅炉扩大至70MW,工作压力没变;不适用于余热锅炉、拉圾焚烧炉、电热锅炉、导热油锅炉和直燃机炉。《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适用范围为20t/h~130t/h,次中压、中压和次高压等级的发电锅炉。因此,凡与《锅炉设计规范》同时覆盖的锅炉房设计(单台20t/h~75t/h),以是否带发电来区别采用哪部规范。1.2术语

(1)新版规范增加了半地下和地下锅炉房名称,与半地下室和地下室锅炉房概念不同。(2)大气式燃烧器也可理解为没有动力鼓风的燃烧器。

(3)撬装式调压装置是指安装在同一底架下,没有外护箱的调压装置,像雪橇一样,供气能力比箱式大。

1.3强制性条文的补充解释性说明(1)第3.0.3条 第3点

目前,我国已开发的天然气以及城市混合燃气相对密度均小于0.75,但施工设计时,仍应取得燃气组份和相关技术指标,尤其应注意工业项目中,为提高热值掺入LPG的混合燃气的相对密度。(2)第3.0.4条

本条是基本要求,视工程特点,确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锅炉房施工设计审查,涉及环保和节能大类有:

锅炉烟气净化

锅炉排污余热利用和排放热污染的防止

热力系统疏水和冷凝水余热利用

设备和管道保温技术

锅炉启动排汽和安全阀排汽噪声:风机、水泵、燃烧器、碎煤机、燃煤制粉系统噪声的防治

锅炉灰渣综合利用

煤、渣、灰输运过程和燃煤制粉系统的粉尘治理

除灰渣废水排放治理

化水车间酸碱废水、磷酸盐排液和含油污水处理

循环冷却水的复用

防腐防磨防振措施

高效低噪设备的选用

设备和系统新技术的应用(3)第4.1.3条

本条是强制性条文严格审查内容。

关于“人员密集场所”的解释没有明确框框,审查应从严掌握,有超过3人且停留时间较长的场所应算在其中,国家行政问责也有这个量的限定。

除“靠外墙设置”的规定外,与非独立锅炉房的上、下、左右、前后贴邻的墙体和楼板应具有不小于0.027~0.031MPa的抗爆强度,该值比《建规》GBJ16-87 2001年版第3.4.8条文说明中提出的2~5磅/英寸2的推荐值稍大,是综合若干工程实例后的设计推荐值。

地下一层的概念是只要锅炉间地面处于该建筑物0.00层以下,超过锅炉间净高一半的第一层就是。(4)第4.3.7条

非独立锅炉房的1个出入口必须直通室外,指人员进出锅炉房不应经由其它与锅炉房无关的空间而能到达的通道,楼(爬)梯的宽度和角度还应满足人员行走较为舒适和双手携带简单工具的要求。(5)第6.1.5条

油泵出口管道上应装设安全阀是系统安全要求,特别是油泵本体管道未装有安全阀时是必需的,安全阀排油接入低位储油罐。(6)第6.1.7条

本条限定的5m3和1m3油箱容积,是依据锅炉房建筑火灾危险性等级和耐火极限与耗油量因素的综合比较结果,且应与第6.1.9条、第6.1.11条同时执行。

油泵油箱间火灾危险性等级按丙类,与锅炉房应用无门窗洞的防火墙隔开。(7)第6.1.9条

本条要注意通气管的防雷,为此,通气管的高度和做法应与锅炉房工程设计综合考虑后确定,防止通气管变成避雷针。(8)第6.1.14条

燃油锅炉点火用液化气罐一般采用自然气化方式供气,气罐总容积小于1m3时,其专用房间可与锅炉房毗连,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建筑物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应通风良好,并设有直通室外的门

与其他房间相邻的墙应为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

应配置燃气浓度检测报警器

室温不应高于45℃,且不应低于0℃

此外,当气瓶组间独立设置,且面向锅炉房的外墙为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

(9)第7.0.3条

因液化石油气密度比空气大,会顺地势向低洼处流动、积聚。因此,本条是强制性条文。

如必须设置地下管沟,应用干砂填满,并应有防止流入锅炉房墙外其他管沟的措施。(10)第7.0.5条

本条是指不应设置在民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地下室内,更不应设置在地下锅炉房或地下室锅炉房的辅助间内。《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第6.6.52条第5款允许调压装置进口压力不大于0.4MPa时,可设置在地下单独的建筑物和箱体内,强调的是‘单独的建筑物’,与本条规定不是同一情况。也就是说,设置在地下或地下室的燃气锅炉房的燃气调压装置不应跟随锅炉房进地下室。(11)第11.1.1条

国家质监总局目前正在修订原《蒸规》和《热规》,合并后的《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征求意见稿)已在全国范围内接受函审,本条与上述《规程》是协调一致的,施工设计还应遵照上述《规程》第176条和190条的规定。(12)第13.2.21条

本条还应包含燃油系统承压软管、紧固件和垫片等。(13)第13.3.15条

参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国外相关规范,本条规定严禁采用灰口铸铁阀门及附件,防止发生裂纹和寒冷地区低温脆断。(14)第15.1.1条

锅炉房的火灾危险分类和耐火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锅炉间应属于丁类生产厂房,单台蒸汽锅炉额定蒸发量大于4t/h或单台热水锅炉额定热功率大于2.8MW时,锅炉间建筑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单台蒸汽锅炉额定蒸发量小于等于4t/h或单台热水锅炉额定热功率小于等于2.8MW时,锅炉间建筑不应低于三级耐火等级。

设在其它建筑物内的锅炉房,锅炉间的耐火等级,均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2 重油油箱间、油泵间和油加热器及轻柴油的油箱间应属于丙类生产厂房,其建筑均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上述房间布置在锅炉房辅助间内时,应设置防火墙与其他房间隔开。3 燃气调压间应属于甲类生产厂房,其建筑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与锅炉房贴邻的调压间应设置防火墙与锅炉房隔开,其门窗应向外开启并不应直接通向锅炉房,地面应采用不产生火花地坪。

以上是本条条文,应遵照执行,第1、3款泛指地上独立锅炉房。(15)第15.1.2条

锅炉房的外墙、楼地面或屋顶,应有相应的防爆措施,并应有相当于锅炉间占地面积10%的泄压面积,泄压方向不得朝向人员聚集的场所、房间和人行通道,泄压处也不得与这些地方相邻。地下锅炉房采用竖井泄爆方式时,竖井的净横断面积,应满足泄压面积的要求。当泄压面积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可采用在锅炉房的内墙和顶部(顶棚)敷设金属爆炸减压板作补充。

泄压面积可将玻璃窗、天窗、质量小于等于120kg/m2的轻质屋顶和薄弱墙等面积包括在内。本条文中的120kg/m2宜改为60kg/m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3.6.4条规定,单位质量不宜超过60kg/m2,该数据是参照美国标准NFPA68《防爆泄压指南》和德国标准及我国实际情况确定的。NFPA68要求12.5~39.0 kg/m2,德国标准要求10.0 kg/m2。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是母规,应按《建规》做比较好,新版《锅炉房设计规范》修订时沿用了原条文没改。(16)第15.1.3条

燃油、燃气锅炉房锅炉间与相邻的辅助间之间的隔墙,应为防火墙;隔墙上开设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朝锅炉操作面方向开设的玻璃大观察窗,应采用具有抗爆能力的固定窗。本条的意义是被隔开的辅助间可按非防爆环境对待,给设计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与锅炉相关的设备(如:水泵)和附件应尽可能集中设置在这里,可简化设计和降低投资。锅炉控制室面向锅炉的固定观察窗,可采用一定厚度的双层钢化玻璃或夹膜钢化玻璃,尤其是地下和地下室锅炉房。(17)第15.2.2条

„„燃油、燃气锅炉房的锅炉间、燃气调压间、燃油泵房、煤粉制备间、碎煤机间和运煤走廊等有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等级划分,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有关规定。本条在执行时拟有不够明确的感觉。但可参照《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47附录B.0.7第一款规定,燃油泵房划为1区;参照《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附录D.0.2规定,燃油、燃气锅炉房的锅炉间,燃气调压间可划为1区。

(18)第15.3.7条

设在其他建筑物内的燃油、燃气锅炉房的锅炉间,应设置独立的送排风系统,其通风装置应防爆,新风量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锅炉房设置在首层时,对采用燃油作燃料的,其正常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少于3次,事故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少于6次;对采用燃气作燃料的,其正常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少于6次,事故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少于12次; 2 锅炉房设置在半地下或半地下室时,其正常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少于6次,事故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少于12次; 锅炉房设置在地下或地下室时,其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少于12次; 4 送入锅炉的新风量,必须大于锅炉房3次的换气量; 5 送入控制室的新风量,应按最大班操作人员计算。注:换气量中不包括锅炉燃烧所需的空气量。本条规定,事故换气次数是正常换气次数的1倍,设计可采用2台通风机(或2台的整倍数),不设备用,事故换气时第2台自动启动;也可采用双速电机,用1台。风机防爆。(19)第16.1.1条

本条强制性条文的条文说明中提出还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的规定,因此,锅炉排放的大气污染物除燃烧气体外,还应包括非燃烧产物,例如:物料输送扬尘;化水车间酸、碱、氨液气体等。(20)第16.2.1条

本条涉及的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和《工厂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自2008年10月1日起,已由新版标准替代,其中,GB3096更名为《声环境质量标准》,设计应注意采用新版本。

燃气锅炉燃烧器噪声大,采用隔声罩不能达标时,应用用分体式燃烧器,将鼓风机移至地下室集中设置,并采用必要的综合治理措施。(21)第16.3.1条

本条规定了废水治理执行标准,同时规定应符合受纳水系的接纳要求。当受纳水系的接纳要求高于或多于排标时,应按接纳要求处理。

本节第16.3.3~16.3.5条提出了锅炉房产生的主要废水的治理要求,也应同时执行。(22)第18.2.6条

蒸汽供热系统的凝结水应回收利用,但加热有强腐蚀性物质的凝结水不应回收利用。加热油槽和有毒物质的凝结水,严禁回收利用,并应在处理达标后排放。本条按节能要求作为强制性条文执行,除条文规定的不应和严禁回收利用的凝结水外,应回收利用,对于大型的蒸汽供热系统,还应作技术经济分析,确定回收利用的技术原则,如回收方案、管内流速和管径的确定等。(23)第18.3.12条

热力管道严禁与输送易挥发,易爆、有害、有腐蚀性介质的管道和输送易燃液体、可燃气体、惰性气体的管道敷设在同一地沟内。

上述同一地沟,指同一地沟内的共同空间。如有分隔墙分开,还应满足与可燃气液体管道的水平与垂直间距要求。

第二篇: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作者:消防知识 文章来源:消防知识 点击数:

766 更新时间:2006-12-4 17:00:19

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第一章 总 则

第1.0.1条 本条说明制订本规范的意义和目的,强调只有合理配置灭火器,才能真正加强扑救初起火灾的消防战斗力。

众所周知,灭火器是扑救初起火灾的重要消防器材,轻便灵活,可移动,稍经训练即可掌握其操作使用方法,硫属消防实战灭火过程中较理想的第一线灭火工具,然而,建国三十多年来,全国各地对如何配置灭火器,存在若干不合理、不一致的规定,甚至是技术性的严重失误,没有全国统一的法规。

例如,在选择灭火器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用B、c类干粉灭火器去扑救含碳固体可燃物或可燃建筑构件的A类火灾; ·用不适于灭带电火灾的灭火器去扑救带电设备火灾;

·用会造成水渍、粉尘或泡沫污染的灭火器去扑救精密仪表或贵重电气设备火灾; ·设置点的环境温度超出灭火器的使用范围,等等。

而在灭火器配置基准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更为严重。目前,国内仅有个别部以及少数省、市公安部门发布过关于灭火器配置基准的规定或通知,有的“规定”多年在国内沿用较为广泛,影响较大,综合对比分析这些规定或通知,见表1和表2,可以发现,存在如下严重的技术问题:

1.配置基准相差幅度较大,对同是甲类厂房,有50M2配一具灭火器与20M2配一具灭火器的差异悬殊的不同规定。其它具体细节不统一或相互矛盾的款项为数众多。详见表。

2.对贮放可燃物的各类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不统一,致使灭火器的配置基准交叉重 复、彼此矛盾,造成技术上的不合理现象。

3.灭火器配置基准规格的灭火级别不等,甚至相差悬殊,致使按规定配置不同类型灭火器后的灭火能力不等效,差异很大,不符合消防实战需要。例如,表2中的一具MF8灭火器的灭火级别是18B,一具MT5灭火杂的灭火级别仅为3B,相差15凡而一具MY4灭火器的灭火级别则为8B,比MF8小10B,比MT大5B。4.表2中的1211灭火器的配置基准规格有二种:MY6和MY4,灭火剂量相差2kg,灭火级别分别为12B和8k相差4B,不科学,不合理。

5.表2中的泡沫、酸碱等灭火器的规格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四氯化碳灭火器 已淘汰禁用。

6.尚有个别单位或部门的规定,只有多少平方米配一具灭火器,未规定配置基准规格,难以进行灭火器的配置设计与计算。

上述种种不良因素,导致国内配置灭火器的不统一、不科学、不合理的混乱局面,实在是急需扭转;当然这也是制订本规范的必要性和急迫件的一方面表征。

第1.0.2条 本条对本规范在灭火器配置场所(以下简称配置场所)方面的适用范围作了规定与限制。

本规范适用于应配置灭火器的,生产、使用、贮存可燃物的,新建、改建或扩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亦即凡是生产、使用、贮存可燃物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均应配置灭火器。因为有可燃物的场所,就存 着火灾危险,需要配置灭火器加以保护。反之,对那些确实不生产、使用、贮存可燃物的建筑,则可以不配置灭火器。

鉴于目前国产各类灭火器均不能有效扑灭 火药、炸药、弹药、人工品、花炮的火灾,因此本规范不适用于生产、贮存这些物品盼厂房、库房。可采用其它有效的防火防爆或灭火抑爆措施。

由于目前国家的财力不足,普通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购买力较低,尽管非常需要配置家用灭火器,而且在许多发达国家灭火器已经进入家庭,但本规范片能规定在九层及九层以下的普通住老内可暂不配置灭火器。

飞机、轮船、火车、汽车等均属于移动式的交通运输工具或军用装备,也非常需要配置足量而适用的灭火器,但鉴于其试验验证工作量较大,且不属于本规范的工作范围,赦本规范不适用于这些交通运输工具或军用装备。

本规范所述灭火器系指各类移动式灭火器,包括各类手提式和推车式灭火器。至于灭 火棒和灭火灵等,因其一无国家标准,二灭火能力较低,灭火级别不入级,不能参与灭火器配置设计计算,故本规范暂不包括这些小型灭火器材。

第1.0.3条 本条系根据国内目前普遍存在的不重视灭火器配置的情况而提出的。本条要求建筑工程设计应按本规范的有关规定灭火器的配置问题,进行配置设计与计算工程设计图纸上注明灭火器的类型,规格和种量。标明灭火器的设置应置与设置要求将配置灭火器所需要的费用算。各地各级消防监督部门在核和建筑消防火检查时,均应按本规范的规定审核灭火器的配置情况。这样做,可避免在灭火器配置问题上前后脱节互相推委,一直拖延到建筑物竣工后或开业前的防火检查时临时应付,买几具灭火器充效;有钱或重视防火工作者,多配;无线或不重视防火工作者,少配,甚至有个别单位在需配灭火器的场听根本不配置任何灭火器等等诸如此类的反常现象。

第1.0。4条 本规范是一本专业性的技术法规,其内容涉及范围很广。故在为各类建筑配置灭火器时,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且不能与之相抵触,以保证各相关标准、规范之间的协调与一致。

第二章 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和灭火器的灭火级别

第2.0.1条 目前世界上几个主要国家的消防法规,大多是将建筑划分为三个火灾危险等级 如英、美、日和澳大利亚等国均将建筑物分为:严重危险级、中危险级和轻危险级;而西德则将建筑物划分为:1级(即轻危险级),2级(即中危险级)、3级(即严重危险级)和IV级(即严重堆积贮存危险级)。总的看来,各国划分危险等级的原则是基本相同的,均以可燃物为主要保护对象,”并且以可燃物在生产、使用和贮存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和可燃物数量为主要考虑因素,结合起火后的火灾蔓延速度和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来划分火灾危险等级,它与建筑本身的耐火等级无直接关系。

我国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对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

危险等级,也划分为严重、中、轻三级,为同国内有关规范取得一致,并与国外的标准相协调,我们采用了将危险等级划分为严重、中、轻三级的规定,们是,划分危险等级还是应该履粥各类建筑配置场所的具体情况有所侧重和补充,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建筑物的固定灭人装置,它是用水来灭火或防止火灾蔓延的,侧重于扑救A类火灾;而灭火器欠可移动的灭火设备。其类型规格较为齐全,适用范围也比较广泛,能扑救多类初起火灾,所以对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应根据工业和民用建筑的不同火灾危险性等因素分别划分严重、中、轻级。

工业建筑包括厂房及露天、半露天生产装置区和库房及露大、半露天堆场,划分其危险等级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配置场所内生产、使用、贮存可燃物的火灾危险性是划分危险等级的主要因素,我

们可以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厂房和库房中的可燃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来划分工业建筑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原则上可将甲,乙类生产场所和甲、乙类物品贮存场所列入严重危险级;将丙类生产场所和丙类物品贮存场所列入中危险级;将丁、戊类生产场所和丁、戊类物品贮存场听列入轻危险级…其对匝关系如表3所示。

2.配置场所内可燃物的数量愈多,其火灾荷载就愈大,起火后的火灾烈度与火灾破坏 程度也就愈大,因此,对可燃物数量多的配置场所应确定为严重危险级。

对可燃吻较多的配置场所,则可帽应确定为中危险级对可燃物较少的配置场所,则可相应确定为轻危险级。

3.配置场所内可燃物的火灾蔓延速度,除了同可燃物本身的燃烧特性有关之外,还与

配置场所内的环境条件有关。如果采取了良好的防火分隔措施和生产工艺密闭操作等安全设施,则可将火灾危险性局限在一定的部位内;如果将可燃物堆积贮存较高或松散包装、敞开贮存,则起火后就会增加火灾蔓延速度;又如金属制品采用大量可燃材料包装(指包装材料重量超过本身重量1/4),则应作为可燃物来考虑。

一般说来,可燃物的火灾蔓延速度快,则其扑救难度就大,尤其对灭火器扑救初起火灾要求扑救得快,否则火势蔓延扩大就可能增加扑救难度,甚至会灭不了火。对情况复杂的油类流淌火、深液位的油槽火灾和可燃物的隐蔽部位、深部位或高部位的火灾,其扑救难度较大、需相应提高其危险等级。

第2.0.2条 民用建筑大体上可分为公共建筑和居信建筑二大类,在划分依据配置场所的使用性质,可燃物数量,火迷危险性和扑救难度等四个因素来划分危险等级。

从可燃物数量来看:凡可烯物数量多、可燃装修多的配置场所也应列入严重危险级,如剧志舞台及后台、电影电视摄影棚等;

从火灾危险性来看:凡功能复杂、用火用电多,起火后会迅速蔓延的配置场所,尤其是高层建筑中设有空调系统者,火险隐患较多,容易滋火、也最危险,均应列入严重危险级;

从扑救难度来看:对高层建筑中结构复杂和功能复杂的配置场所,其竖向管进井多、隐蔽空间多、火灾蔓延途径也多,起火后扑救难度大,应列入严重危险级。同样,对人员密集场所,尤其是在地下建筑起火时,为了安全疏散,防止火场混乱,以及有大量有毒烟气的产生,也往往会增大扑救火灾的难度。

上述四个因素同危险等级的定性对应关系如表4所示。

第2.0.3条 本条系根据《火灾分类》现行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为便于设计人员确定配置场所火灾种类而作出规定的。对本条未列举的可燃物,可对比本条各款的规定和举例,相应将含碳固体可燃物划分为A类,将甲、乙、丙类液体划为B类,将可燃气体划为C类,将可燃金属划为D类。

带电火灾系指带电物体诸如电子电器设备、电线电缆等在燃烧时仍处于在带电状态的火灾,必须用所充装的灭火剂达到电绝缘性能要求的灭火器来扑救,而且灭火时尚需注意保持一定的安全电间距。对于在起火前或在灭火器喷射灭火剂之前已切断电源的火灾,则不作为带电火灾,可相应按同时共存的A类或B类等类火灾使用灭火器。

第2.0.4条 本条系根据国家现行的有关产品质量标准并参照相应国际标准草案,驻规定了灭火器灭火级别的组成和表示方法,以便于在各类建筑配置场所内进行灭火器配置设计计算。灭火级加紧表示灭火表示灭火器的灭火能力,系采用科学试验方法即用灭火器扑救相应的标准火试模型的火来确定的。目前世界各国现行国家标准仅有二类灭火级别,即A和已IA、出是灭火器扑救A类火灾/8类火灾的最低灭火级别,也是灭火级别的基本单位值,我国现行标准系列规格灭火器的灭火级别有3A、5A、8A、13A、21A······55A等和1B、2B、3B、4B、5B、。。。120B等二个系裂,分别标记在相应规格灭火器的牌上。运用灭火级别进行灭火器配置设计计算可能是当代世界上各工业发达国家普采用的先进、科学方法,也符合灭火战斗必须注重灭火能力的消防实战需要。

表5列出了目前国内所有标准规格灭火器的灭火级别,以便设计人员在进行配置设计计算时选用。这些灭火器的灭火级别系根据本规范编制组的三次大型灭火器灭火级别定级验证灭火试验和国家现行的有关产品质量标准而确定的。

第三章 灭火器的选择

第3.0.1条 本条是根据国外标准和国内调查情况而作出规定的。提出本条的目的是要求设计和监督部门重点按本条规定的五个因素选择合适的灭火器。

美国标准规定:“在已知情况下,灭火器的选择须根据预期火灾的性质,建筑构造与居住情况,被保护的车辆或危险物,周围环境温度等等因素来确定。

澳大利亚标准规定:选择合适的灭火器,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A)预期火灾的特性(B)建筑结构和居往情况(C)需保护的财物(D)环境温度(E)供水的可靠性

(F)消防队到达前的预期延误

(G)使用手提式灭火器人员的专门技能

一、根据配置场所的性质以及其中可燃物的种类,可判断该场所有可能发生哪一种类的火灾,然后进行灭火器的选择,如果选择不合适的灭火器扑救火灾,不仅有可能灭不了火,而且还可能引起灭火剂对燃烧的的逆化学反应甚至还会发生爆炸事故。

如有一个古建筑单位,大部分可燃物是木质材料,原配72具泡沫和酸碱灭火器,由于

该单位对消防工作比较重视,又添置了101具干粉灭火器。但美中不足的是,他们买的是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该灭火器只能扑灭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的火灾,不能扑灭A类物质的火灾。若换成磷酸铰盐于粉灭火器就比较合理了。

另外,对碱金属(如钾、钠)火灾,不能用水型灭火器。因为水与碱金属作用后,生成大量氢气,与空气混合,容易引起爆炸。

二、从表6中可以看出:虽然有几种类型的灭火器均适用于灭同一种类的火灾,但值得注意是,他们在灭火有效程度上有明显的差异。

例如,对同一个4B标准油盘0。8m2)火灾,需用7kg的二氧化碳灭火器(M17)才能灭火,而且速度较慢;而改用2kg1211灭火器(MY2),不但能成功灭火,其灭火速度也快得多;如果换用2kg干粉灭火器(MF2),甚至能灭5B油盘火。以上举例充分说明适用于扑救同一类火灾的不同类型灭火器,在灭火剂用量和灭火速度上有很大的差异,即其灭火有效程度也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在选择灭火器时应充分考虑该因素。

三、为了保护贵重物资与设备免受不必要的污渍损失,灭火选择应考虑其对被保护物品的污损失,灭火顺的选择应考虑其对被保护物品的污损程度。例如在电子计算机房内可选用干粉灭火器或卤代烷灭火器,但必须考虑该配置场所内被保护的对象是电子计算机等精密仪表设备。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后,其残留的粉状覆盖物,对仪表设备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和粉尘污染,而且也难以清洁。而用卤代烷灭火器灭火,没有任何残迹,对设备没有污损和腐蚀作用。

灭火 灭火机理 类型火灾种类 水型 十分型 泡沫型 卤代烷型 二氧化碳 清水 酸碱 磷酸铵盐 碳酸氢钠 化学泡沫 1211 1301 A类火灾系批含碳固体可燃物烧的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适 用水能冷却,并穿透燃烧物而灭火,可有效防止复燃。适 用粉剂能附着在燃烧物的表面层起到窒息火焰作用,隔绝空气防止复燃。不适用碳剂能附着在燃烧物无粘作用,只能近期火不能灭火。其有冷却和覆盖燃烧物表面,与空气隔绝的作用。适 用目前世界各国均认为它其有扑灭A类火灾的能力,经过试验证明这一点。不适用灭火器喷出的二氧化碳最少,无液滴,全是气体对A类火基本无效。B类火灾系指甲、乙、丙类液体燃烧的火灾。如汽油、甲醇、乙醚、丙酮等。不适用水流冲击油面,会激溅油火,致使火势蔓延,灭火困难。适 用干粉灭火剂能快速窒息火焰,还有中断燃烧过程的链反应的化学活性。半适用覆盖燃烧物表面,使燃烧物表面与空气隔绝,可有效灭火出于极性溶剂破坏泡沫,故不适用。适 用卤代烷灭火剂能快速窒息火焰,抑制燃烧链锁反应,而中止燃烧,灭火不留残渍,不污染,不损坏设备。适 用二氧化碳靠气体规程在燃料表面稀释并隔绝空气。

C类火灾系指可燃氧化燃烧的火灾。如煤气天燃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等。不适用灭火器喷出的细小水流对立体型的气体火灾作用很小基本无效。适 用喷射干粉剂能快速扑灭气体火焰,具有中断燃烧过程的链瓜的化学活性。不适用泡沫对平面火灭火有效,但灭火体型气体火基本无效。适 用卤代烷灭火剂能耐 掏燃烧链锁反应,而中止燃烧。灭火不留残渍,不污染,不损坏设备。适 用二氧化碳窒息灭火,不留残渍,不损坏设备。

四、灭火器设置点的环境温度对灭火器的喷射性能和安全性能均有明显影响,若环境度过低则灭火器的喷射性能显著降低,若环境温度过高则灭火器的内压剧增,灭火器有爆炸伤人的危险。

本款规定的含义是要求灭火器设置点的环境温度应在灭火器使用温度范围之内。

五、灭火器是靠人来操作的。要为一建筑物配置适用的灭火器,就应先对这一建筑物中的工作人员的年龄、性别和买下敏捷程度进行分析,然后再正确选择灭火器,如钢铁厂大部分是男工,从体力角度来说比较强些,可以选规格较大的灭火器。再如纺织厂大部分是女工,体力较弱,可以优先选用小规格的灭火器以适应工作人员的体质,有利于迅速扑灭初起火灾。

第3.0.2条 本条是选择适用灭火器扑救A、B、C、或口等类火灾的关键之一,这些规定主要是根据国外同类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及国内多年来所进行一些实验验证而确定的。根据各类型灭火器的不同灭火机理,决不同类型灭火器可灭A、B、C。或D类火灾。

从表6灭器适用性中可以看出,在灭火机理上磷酸铵盐干粉和卤代烷灭火器都适用于灭火A、B、C类火灾,所以对这几类火灾并存的混合火灾,应优先选用多功能的灭火器,即可心避,即可以避免在同一配置场所设置多种类型的灭火器。

此外,对D类火灾即金属燃烧的火灾,就我国目前情况来说,还没有定型的灭火器产品。目前国外灭D类火灾,的灭火器主要有粉状石墨灭火器和灭金属火灾的专用干粉灭火器。在国内尚未生产这类灭火器和灭火器和灭火剂的情况下,可采用干砂或铸铁末来替代。本规范之所以提出并强调在存在带电物质燃烧的带电火灾的配置场所配置灭火器的要求,是为了防止因选配灭火器不当而造成不必要的电南人身伤害或设备事故。这一规定同澳大利亚标准和英国标准的要求基本相吻合。灭火器不能灭极性溶剂日类火灾。醇、酮、醛、醚、酯等都属于极性溶剂。为什么化学泡沫灭火器不能灭极性溶剂B类火灾呢?因为化学泡沫与有机溶剂接触,泡膜的水分会迅速被吸收,使泡沫很快消失,这样就不能起到灭火的作用。

第3.0.3条 本条是根据国外标准和国内现状而提出的。

英国国家标准规定:“为了避免混乱,在任何一幢建筑物的一个使用单元内设置灭火器应尽可能用同一功能的灭火器,从外形直到操作方法完全类似”。

水型灭火器有酸碱、清水、虽然同属一种类型的灭火器,但是操作方法不完全一样。清水灭火器操作是取下安全帽,用力打击一下凸头,就戳穿了贮所瓶的密封片,二氧化碳气体就立即喷到灭火器筒内,由于气体的压力把水从喷嘴射出。

酸碱灭火器操作是一手把住提环,一手紧抓底边,然后颠倒筒身,上下摇晃几下,喷嘴朝下方就可喷灭火剂。

推车式干粉灭火器,具有提环式和手轮式两种操作方法。

根据以上实际存在的善,本规范规定在同一配置场所内宜选用同一操作方法的灭火器。这样规定有利于以下几方面。

一、为各部门培训灭火器使用人员提供方便;

二、在灭火实战中灭火人员可方便地用同一种方法连续操作使用多具灭火器灭火,为积累灭火技能提供了方便;

三、便于灭火器的维修与保养。

但是当增补或更新配置灭火器时,若购买同一类型操作方法完全一致的灭火器有困难时,可相应放宽要求。

第3.0.4条 本条为防止在同一场所选用的各灭火器的灭火剂之间相互反应而制订。美国标准规定:“在选用灭火器时,应该考虑药剂可能的相互反应、污染或其它在制造过程中或配备时对灭火剂的影响”。

选择灭火器应保证所选择的干粉和泡沫、干粉和干粉之间能够联用,不论是同时使用还是依次(先后)使用,都应防止因灭火剂选择不当而引起十粉与泡沫、干粉与干粉之间不利的相互作用,产生泡沫消失等不利因素致使灭火效力明显降低。

第四章 灭火器的配置 第4.0.1条 确定每A保护面积分别为20/A(轻级)、15 M2/A(中级)和10 M2A(严重级)的配置基准的主要依据有如下几点:

1.与英国国家标准的规定相吻合。英国标准规定,每平方米需0.065A,即400m“的

场所面积至少应配置26A的灭火器相当于每A保护15:8m(详见表7)、同体规范中危险级的要求一致,本规范的A保护15。38M2/A。根据中国和英国国家标准关于A类三级危险场所灭火器的配置基准的总平均值亦为15 M2A。根据中国和英国国家标准关于A类火试模型的大型级别、木条尺寸、本条层数、木条总根数及木垛的形状、三维尺寸、体积与总表面积等参数的全面比较,证明两国的A类火型级别相等,详见表8可等同比对。

2.与我国某些省市或有关部门的规定即目前各地相断沿用或现行采用的配置基准基本相当。例如。表1第2项规定关于甲、乙类生产厂房(在本规范中划为严重危险级),规定50 M2配一具 MP6(相当于原10 M2/A;丙类生产厂房(属一中危险级),80m2配一具MP6(5A)灭火器,其配置基准相当于6mm2/A;以此类推,丁戊类属于轻危险级的配置场所,每100 m2配一具MP6,其配置基准相当于20 m2/A。本规范除将中危险级的配置场所的面积定额80m2,按严重危险级50 m2和轻危险级100 m2的中值作合理调整定为75 m2,使该级的配置基准改变为15 m2/A之外,其它方面与国内现行的A类灭火器的配置基准水平基本吻合。

关于每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级别系参照国外标准(见表7),并根据国内灭火器实际生产的标准规格、规定:在严重危险级和中危险级的配置场所不得配置灭火级别低于5A的灭火器,在轻危险级配置场所不得配置灭火级别低于3A的灭火器。3A是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的最低的A类灭火器级别,国内目前尚不生产3A的水型灭火器,可选用lkg磷酸铰盐干粉灭火器或2kgl211灭火器。

第4.0.2条本条在表4.0.2中规定的8类灭人器配置基准分别为10 m2/B(轻级)、7.5m/B(中级)和5 m2/8(严重级),比本规范第4。0。1条规定的A类灭火器配置基准20 m2/A(轻级)、15 m2/A(中级)和10 m2/A(严重级)高一倍,主要是考虑B类火的发展趋势和蔓延速度比A类火灾大得多,特别是对汽油等易燃液体,一旦遇明火。立即闪燃,火焰传播速度很快,危险性很大。因此,灭火器的配置基准应高一些,国内以往沿用的配置基准实际上是A、B类不分,通用一个基准故表4。1。2的规定对保证有效、迅速控制和扑灭8类火灾有利。

澳大利亚标准规定每8保护面积平均为3.8 m2(参见表7),本规范将其圆整为5 m2/8,列为8类严重危险级场所的配置基准,中级与轻级递增2.5 m2/B,即7。5 m2/B(中级)和10 m2/B(轻级),主要还是考虑国家财力不足,即应有利灭火,又要经济。关于每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器级别主要系根据国产灭火器的标准规格、尺寸等因素并参照国外标准而确定的,即规定;在严重危险级配置场所不得配置灭火级别低于8B的灭火器;在中危险级配置场所不得配置灭火级别低于4B的灭火器;在轻危险级配置场所至少应配置灭火级别等于1B的灭火器。IB灭火器的规定也考虑了国产标准系列规格中有0.5kg 的1211灭火器和2kg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它们的灭火级别均为1B,生产销售量均较大,而且对轻危险级配置场所的初起小火有一定的灭火效能,故不能排除在外。

第4.0.3条 目前世界各国包括中国,采用灭火试验的方法,仅就灭火器对A类火灾和8类火灾的灭火效能作了定级,规定了灭人级别。而对其它二类即C、D类火灾,鉴于其标准火型尚未确定且灭火器的灭火器对这以准确测定等因素,至今各国均无灭火器对这二类火灾的灭火级别定级值。因此,灭火器的配置基准实际上是以A类和B类灭火级别定级值为基础依据的,当然,这也符合大多数火灾是A类火灾和B火灾的客观事实。由于C类火灾的特性与B类火灾有所类近,则C类配置场所灭火器的配置可按照8类配置场所 的灭火器配置基准执行。

第4.0.4条 地下建筑配置场所,与其相应的地面建筑相比,通常存在火灾危险性较大、人员疏散较困难,通常存在火灾危险性较也较困难等问题、灭火救援人员进入施救也较困难等问题,需加强其自身的灭火自救能力。根据各地各部门的要求以及审查会代表们的意见,决定地下建筑按其相应地面建筑的规定增配30%的灭火器。

第4.0.5条在安装消火栓(包括室内和室外消火栓)以及灭火系统的配置场所,灭火器的配置究竟如何处理,世界各国和我国各地有各种不同的意见:1按规范配置基准足额配置;;减半调霎2减半;3减少三分之一4减少三分之二;等等。不管意见分歧的大小,但有一点是统一的,即在设消火栓和灭火系统的配置场所,仍需配置灭火器,作为初期防护,特别是在安装了灭火剂投资很大的卤代烷固定灭火系统的配置场所,尤其需要配置灭火器,不能因为发生一点小火就启动系统,这时若用灭火器来扑灭初起小火,则既经济又适用。

日本自治省消防厅预防救急课汇编的《消防预防小六法》的《消防法施行规则》第八条规定,在已安装固定灭火装置的配置场所,可减少三分之一的灭火器。成都化工工程公司编写的《灭火器的配置》一文也印证了这一点。

美国标准规定:配置的灭火器最多有半数可用11/2IN室内消火栓来替代。其减配系数0.5。本规范根据国内各行业使用单位的综合意见,参照国外标准,规定在设有消火栓的配置场所可减少应配置灭火器数量的30%;在设有灭火系统的配置场所可减少应配置灭火器数量的50%;在设有消火栓和灭火系统的配置场所,可减少应配置灭火器数量的70%。

第4.0.6条 可燃物露大堆垛,甲、乙、丙类液体贮罐,可燃气体贮罐的配置场所,通常其占地面积较大,需配置灭火器的数量亦较多。根据各地各部门的要求以及审查会代表们的意见,考虑到目前国家经济现状和财力有限,均可减配70%的灭火器,但是,使用单位的安全防火工作应加强,并增设其它有效的消防设施。

第4.0.7条 在需配置灭火器的一个配置场所。设置灭火器的数量应不少于2具。本条这一规定主要考虑在实际灭火时,若有二人能同时子侍灭火器协同灭火,对迅速。有效扑灭初起人灾有利,对较大火势则更有必要。另外,在目前国家尚未制订出“灭火器维修与报废”标准而且部分灭火器产品质量难以保障的状况下,致使一些灭火器或因不按规定存放与维修,或由于超期使用等因素,往往发生打不环喷不出。灭火剂变质或灭火器损坏从而导致不能灭火的情况。因此,规定一个配置场所至少设置之具灭火器也是一个良好的预防措服,若一具夹效,还可用另一具灭火。英国标准中也规定在每个配置场所内灭火器的最小配置具数为2,见表7。

本条还规定。配置场所内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灭火器数量不宜多于5具。这是由于在消防实时。可能同时有多人参加紧急抢险灭火,人多杂乱,互相干扰,贻误战机。而多于5具的换算法,还有可能造成在某一灭火器设置点设迂的灭火器具数过多而规格过小的现象,其实对迅速有效灭火不利,也有灭火器展览之嫌。而且为放置多于5具的灭火器而设计的挂钧、托架或灭火器箱的尺寸过大,占地或占窨亦相对较大,对正常办公或生产活动不利。

第五章 灭火器的设置 第一节 灭火器的设置要求

第5.1.1条 本条对灭火器的设置位置主要作了两方面的规定。

第一,设置位置要求明显。这是为了在平时和发生火情的情况下都能让人们一目了然

知道何处可取灭火器,减少因寻找灭火器而花费的时间,从而及时有效地将火补灭在初起阶段。第二,设置位置要求使人们便于(包括不受阻挡和碰撞)取用灭火器,即当发现人情后,人们在没有任何危及人身安全或阻挡碰撞的情况下,就能跑到灭火器设置处,方便地取得灭火器进行灭火。这是由于要扑灭初起火是有一定时间限度的,而能否方便安全及时地取到灭火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灭火的成败。如果取用不便,那么就是离火点再近,也有可能因时间的拖延而使火势蔓延造成大火,从而使灭火器失去作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标准也对此作了规定:

美国标准:“灭火器应设置在能够迅速接近而且在火灾发生时能立即可用的明显场所,好放置在正常的通道,包括出口处”,“灭火器应安装在一便于看见的地方和易于进去的地 点,并要靠近房间所提供的撤离通道的出口”。

英国标准:“一般灭火器应放置在托架或置物架等明显的位置,在这些位置,灭火器将很容易被沿着安全路线撤退的人群看到。距房间的出口、走廊、门厅及楼梯平台较近的安置位置是最合适的”。

澳大利亚标准:“每具灭火器均应设置在显另外,从国内某些省市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及某些专家的文章来看,基本上也都作了如此要求。

所以对于设置位置,将国外标准和国内规定及要求归纳起来,就是推荐将灭火器放在那些不易被货物或物品堵塞或碰撞,平时经常有人路过,明显易见,便于取用,如走廊、门厅及各种出入口等处。

对于那些必须设置灭火器而又难以做到明显易见的特殊情况,应设有明显的指示标志来指出灭火器的实际设置位置,使人能迅速及时地取到灭火器。这主要是参考了澳大利亚标准的规定:“每具灭火器均应设置在显目和很快能取得的位置,并用一定的标志来表示”和美闰标准规定:“在大型房间内或因视线障碍而不能直接看见灭火器的场所,须设置指明灭火器放置位置的标记”。

灭火器的设置不得影响安全疏散的规定,不仅关系到人们在火警发生时能否及时安全疏散的问题,也涉及到人们去取用灭火器时通道的通畅问题,故必须作出明确的规定。这主要依据了澳大利亚的规定:“采用厨柜安放灭火器的场所,在使用灭火器时,要求顺利、方便拿取,且橱柜的门打开时,不应占据疏散通道蔌通向其它灭火器材装备处的门道”。

第5.1.2条 美国标准和澳大利亚标准等都规定灭火器的设置应稳固和安全。因为灭火器的稳固设置是灭火器设置及使用的前提和保证。如果灭火器设置不稳固的话,就有可能发生跌落,造成灭火器不能正常使用,甚至伤人事故。从而达不到配置灭火器的目的。

灭火器在设置时,其铭牌必须朝外,这样规定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能够直接明确配置场所内灭火器的主要性能标和用法,使他们在拿到符合配置要求的灭火器后,就能很快用上,真正充分发挥灭火器的作用,有效地扑灭初起火,美国标准规定:“灭火器的操作、分类、警告标记应朝外”。另外,澳大利亚标准规定:“灭火器的铭牌应朝外,可见”。

第5.1.3条 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挂钩、托架上或灭火器箱内的规定是根据国外标准和国内调查情况而作出的。美国标准规定:“灭火器一般不宜放在地上,宜悬挂或放在托架上”,除推车式灭火器外,灭火器应放置在挂钩或托架上或固定在壁橱(灭火器箱)内或搁架上”。

英国标准规定:“一般灭火器应放置在托架或置物架等明显的位置”。

澳大利亚标准规定:“每一种灭火器应由坚固、适用的挂钩或托架来支承,固定到墙上或其它合适的结构上”,“灭火器可设置在一个不上锁的壁橱或墙柜内:并用与橱柜表面色差明显的50mm高的字体写成“灭火器”三个字来标志。在灭火器可能受到异常干扰的场所,其柜橱可以上锁,但要求能在需要时可以顺利取出灭火器”。

就我们调研和查阅资料所知,国内一般是要求设置在挂钩托架上或灭火器箱内,有的部门甚至作了规定。各地有关安全防火人员认为此要求是有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提出这一要求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能更好地保护灭火器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另一方面是为了不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另外,这一要求对灭火器的保管、维修、使用和美化环境都有一定的益处。

这里规定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挂钧、托架。L或灭火器箱内,当然包含了灭火器应竖直向上设置的要求。

美国标准规定:”对总重不大于40IB(18.14kg)的灭火器,其顶部离地面应不超过5FT(1。53m);总重量大于401b(18.14kg)的灭火器(除推车式灭火器外),其顶部离地面应不超过3FT(1。07m)。在任何情况下,灭火器底部或托架底部离地面的距离均不应小于4in(0。102m)”。

英国标准规定:“灭火器的搬运手柄离开地面大约lm左右”。

澳大利亚标准规定:“灭火器的顶部应离开地面1~1。5m之间,其底部离地面不得小于0.15m,二氧化碳和干粉灭火器允许较低的安装高度。但其底部离地面也不得小于0.15m”。

日本法规规定:手提式灭火器其项部离地面距离不得大于1.50m。

我国以往发表的文章和规定:手提式灭火器顶部离地面距离应在1.~1.5m之间。根据上述情况,我们认为1.5m这一数据比较适合我国的实际状况,也同大多数国家

出的要求相同,因而是能够被接受和在实际中执行的.对于较重的灭火器,没有采用有的国家具体现定某一个数据的做法。因为本规范的规定是小于1.50m,只要符合这一要求,将重的灭火器设置低一些也包含在其中了,并不矛盾,而现在这样规定就可以使人们因地制宜,比较灵活了,在大的方面进行限制,小的方面放开,我们认为这样比较切合实际,也符合标准既要统一,又不要统死的方针。

本条的另一个要求是灭火器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15m,从而规定了灭火器的设置高度不能无限制低下去,即一般不允许直接放在地面上。当然,这里采用的是“不宜”二字。因此,对于那些环境条件较好的场所,如洁净室、计算机房等等场所、也可以直接放在地面上,具体可和当地公安局消防监督部门协商。0.15m这一数据的提出是参考了澳大利亚。美国的标准,考虑到我们在调研时,人们普通反映灭火器底邵应与地面有一足距离,并且最好为0.15M。因为此高度对于灭火器的保养和平时的打扫方面较合适,再低一些,如为0.1m,就感到不太方便了,所以我们现定为这一数据。对于设置在灭火器箱的灭火器,可直接放在灭火器箱中的灭火器,可直接放在灭火器箱的底面上,但灭火器箱底可直接入在灭火器箱的底面上,但灭火器箱底离地面高度仍不宜小于0。15M。

第5.1.4条 由于灭火器是一种备用器材,一般来说存放时间较长。显而易见,灭器如果长期设置在有强腐蚀性或潮湿的位置或场所,会严重影响灭火器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因此这些位置或场所一般是不能设置灭火器的。但考虑到某些单位、部门的特殊情况,如实在无法避免,则本规范规定需要有相应的保护措施才能设置灭火器,本条文主要是依据了英国标准的规定,即灭火器不应放置在可能处于腐蚀性强的大气中,能被腐蚀性液体溅着的地方。除非经过厂商特殊处理过或特殊地装上了外罩的灭火器”。

设置在室外的灭火器必须要有保护措施。这是由于灭火器配置的需要,不可避免地要使大多数推车式灭火器和部分手提式灭火器设置在室外。对灭火器来说,室外的环境条件比起室内要差得多。因此,为了使灭火器随时都能正常使用,就必须要有一定的保护措施,才能保证灭火器性能的完好,使灭火器的使用不受室外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另外,设置在室外的灭火器由于远离人们的视线,同室内相比,在保管和维修方面也要较差一些。为了弥补这些,特提出来加以要求,使灭火器在关键时刻能真正发挥作用。

第5.1.5条 在环境温度超出灭火器使用温度范围的场所设置灭火器,必然会影响灭火器的喷射性能和安全使用,甚至贻误灭火。所以本条规定灭火器不得设置在环境温度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位置。本条依据美国标准的规定:“灭火器不得安放在温度超出适用温度范围的场所内”和英国标准的规定“灭火器不应被置于标记在灭火器上的温度范围之外的贮藏温度中”。

第二节 灭火器的保护距离

第5.2.1条 在发现火情后就能及时有效地扑灭初起火,取决于多种因素,而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的远近,显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实际上关系到人们是否能及时取用灭火器,进而是否能够灭火,或是否会使火势失控成灾等等一系列问题。

另外,在以往灭火器的保护距离无章可的阶段,灭火器设置时保护距离应为多少,确实也给设置,监督检查等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满足实际需要,必须对灭火器的保护距离作出规定。对于本条涉及的A类火灾配置场所各危险等级,根据它们划分的说明,并考虑到人们取用灭火器的速度这一因素,为了使灭火器能扑灭初起火,对灭火器在不同的危险等级下,要求具有各自的保护距离,显然是合理的和必需的,也符合既要保护安全,又要兼顾其它的原则。

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标准和我国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及地方法规对灭火器的保护距离各有如下规定:

日本:不划分A类、B类等配置场所,对建筑物划分等级,统一规定建筑物中手提式灭火器的保护距离应小于等于20m,推车式灭火器的保护距离应小于等于30m。

美国:划分A类、B类等配置场所,对各类配置场所又划分为轻、中、严重危险级,对A类配置场所各危险等级的手提式灭火器的保护距离均要求小于22。7m,推车式灭火器数据缺。

英国:划分A类、B类等配置场所,不划分危险等级,对于A类配置场所,要求手提式灭火器的保护距离应小于30m,推车式灭火器数据缺。

澳大利亚:划分A类、8类等配置场所,对各类配置场所划分为轻、中、严重危险级,对A类配置场所各危险等级的手提式灭火器的保护距离均要求小于bm,推车式灭火器数据缺。

我国以往发表的文章及地方法规:不划分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一般规定灭火器的保护距离为15~30m,其中手提式灭火器的保护距离为15~23m。

考虑到我国人的身材、体力等各方面同日本较相近,并且几国的平均值取整后约为20多米。另外20m这一数据同我们在调研时获得的数据接近。因此A类配置场所的中危险级手提式灭火保护距离取20M,显而易见轻危险级和严重危险级的距离应该远些和近些,分别规定为25M和15M。这样就使这些数据既同国外各先进标准的规定基本吻合,又符合我国目前实际设置情况。

推车式灭火器保护距离主要是考虑了日本的数据和我国的现状并基于上述手提式灭火器保护距离确定的思想,通过讨论和征求意见,认为保护距离放大,经研究决定,推车式灭火器保护距离为手提式灭火器的二倍。

第5.2.

2、5.2.3条 对于B类和C类配置场所,国外先进国家的标准大多是一并考虑的,本规范认为此想法在现阶段目前条件下是可行的。因此在此以B类为例一起进行说明。

在具体考虑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时,由于B类火灾比A类火灾燃烧速度更快,也较

A类火灾危险性大,故其在B类配置场所的最大保护距离应有别于A类(即要比A类小),至于本条其它方面的说明与本规范第5.2.1条的条文说明大体相同。本条规定参考了两方面的情况,一是国外标准,二是我国以往发表的文章、公布的地方法规和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然后加以综合而确定。

各国对B类场所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的规定如表9所示。

从表9中可看出,澳大利亚、美国是在每一危险等级下,对某一灭火级别定出一保护距离,但两国数据不相一致,而英国又太笼统,与本规范的编写格式两样,可比性差。综合这些情况,我们即以美国标准提出的保护距离9.15~15.25m的最小值9.15m取整后的9m,作为本规范严重危险级的保护距离,最大值15.25m取整后的15m,作为本规范轻危险级的保护距离,这两者的平均值12m,作为本规范中危险级的保护距离。并且根据我国以往的习惯和调查反映,在此不考虑灭火级别这一因素,而代之以用手提式和推车式灭火器表示,从而使其更为合理,易于理解和实施。由于推车式灭火器的保护距离暂无数据参考,经研究决定:推车式灭火器的保护距离数据为手提式灭火器保护距离数据的之倍,从而得推车式灭火器在严重危险级、中危险级和轻危险级场所的保护距离分别为18m、24m和30m。

第5.2.4条 本条主要是考虑到可燃物露天堆垛,甲、乙、丙类液体贮罐,可燃气体贮罐这些对象的特殊情况而制订的。

由于它们本身所占的面积很大,尤其是有些贮罐还有很大的围护堤,且不允许在其内放置任何物品,因此,若按照本规范规定的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来进行要求显然是不行的。为了不影响本规范的执行和使用,故提出在这些配置场所的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应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六章 灭火器配置设计计算

第6.0.1条 在按照本规范进行灭火器实际配置设计过程中,我们肯定会碰到这样问题,即危险等级和火灾种类相同的相邻配置场所,是分别单独作为一个计算单元呢?还是按层或防火分区合并为一个计算单元呢?对危险等级和火灾种类有一不相同的相邻配置场所,又该如何考虑?显然,对于不相邻的配置场所,容易理解和执行,而对于上述相邻配置场所的这些情况,由于按不同的方法来配置。无论在配置数量上,还是在保护距离上,结果都是不相同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使人们能够正确理解,统一认识和便于执行,本条对相邻的配置场所,从合理、经济、方便、科学的角度进行了规定。

第一、当相邻配置场所其危险等级和火灾种类均相同时,可按楼层或防火分区合并作为一个计算单元配置灭火器。如办公楼每层的成排 办公室、宾馆每层的成排客房等,就可按层或防火分区将若干个配置场所合并作为一个计算单元配置灭火器。

第二、当相邻配置场所其危险等级或火灾种类有一不相同时,可分别单独作为一个计算单元配置灭火器,加建筑物内相邻的化学实验室与计算机房等,就可分别单独作为一个计算单元配置灭火器,这时一个配置场所即为一个计算单元。

按楼层和防火分区进行考虑,一方面是为了便于建筑设计人员和审该人员掌握,另一方面也利于配置设计计算,并且能同其它标准和规范的概念和要求相协调。

第6.0.2条 在划分配置场所的计算单元后,为了进行计算,需要确定各单元保护

积。由于建筑上含有多种面积术语,概念下一,如建筑面积,使用面积,占地面积等等。因此这给我们的实际配置计算带来了困难,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我们除了应正确理解和区分它何IL2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确定保护面积是指建筑上的哪一种面积。

在国外的一些标准资料中我们发现、其基本上是以使用面积来表示和计算的。而我们进行的一些调查炎明,我国大都也是以使用面积为准进行计算和配置的。征求一些专家们的意见也认为以使用面积进行配置计算为宜,并且这样的规定较经济合理和便于掌握与计算。

但由于建筑还抱括可燃物露天堆垛以及甲、乙、丙类液体罐和可燃气体贮罐等特殊对象,从而决定了我们不都以使用面积来进行配置计算,否则是不合理、不经济也不现实的,故我们应另加考虑。经征求意见和讨论,决定将这些对象的灭火器配置场所的保护面积定为其占地面积。

第6.0.3条 对干一个地面建筑配置场所,我们如何得到其所需灭火级别呢?为此

本条提出了一个算式,以此来解决这个问题。若我们以Q来表示配置场所的灭火级别,单位为A或B;S表示配置场所的保护面积,单位为m2;U表示A类或8类配置场所相应危险等级的灭火器配置基准,单位为m“/A或m2/B,此值可通过查阅个规范第四章得到。对于是否设有消火栓和灭火系统的情况,根据本规范第四章的规定,我们以修正系数K来反映,即当配置场所无消火栓和灭火系统时,K=1。0当配置场所设有灭火栓和灭时,K=0.7;当配置场所设有灭火系统时,K=O5;而当配置场所设有消火栓和灭火系统或为可燃物露天堆垛,甲、乙、丙类液体贮罐时,K=O。3。这样,根据它们的定义和之间的关系及本规范第四章的规定,我们很容易就能得到一个具体的计算式,就是Q=KU/S。

举例说,有一个为中危险级的A类配置场所,其保护面积为360M2,且无消火栓和灭火系统,要求计算该配置场所所需的灭火级别。根据上述我们知道,其S= 360M2,U=15M2/A,K=1。0则Q=KU/S=1。0×15/360=24(A)。显然这24A就是该配置场所所需的灭火级别。

假如该配置场所设有消火栓,则该配置场所所需的灭火级别就是Q=KU/S=0。7×15/360=16。8(A)。假如该配置场所设有灭火系统,则该配置场所所需要的不料炎级别就是Q=KU/S=0。5×15/360=12(A)×15/360=12(A)。假如该配置场所设有消火栓和灭火系统,则该配置场所所需的灭火级别就是=K 第6.0.4条本条是为计算地下建筑配置场所所需灭火级别而制订的。

根据本规范第4。0.4条的规定,结合6.0.3式,我们很容易就能得出本条的算式为0=1。3KU/S假设上条条文说明中所举例的中危险级A类配置场所是一地下建筑的话,则该配置场所所需灭火级别即为:Q=1。3KU/S1.3×1。0×15/360=31。2(A)。

假如该配置场所设有消火栓的话,则该配置场所所需的灭火级别为:0=1.3KU/S=1.3×0.7×15/360=21.8(A)。

假如该配置场所设有灭火系统的话,则该配置场所所需的灭火级别为:Q=1。3KU/S=1。3×0.5×15/360×15。6(A)。

假如该配置场所设有消火栓和灭火系统的话,则该配置场所所需的灭火级别为:Q=1.3KU/S=1。3×0。3×15/360=9。4(A)。

第6。0.5条本条主要是给出了在得到配置场所的灭火级别和设置点数目后,如何得到每一个设置点灭火级别的算式。

假如在某灭火器配置场所选定N个设置点,每个设置点的灭火级别值用QE来表示,根据均衡分布的原则(这在国外标准和国内规定中一般都作过要求),显然QE=N/Q(Q为配置场所的灭火级别)。

举例说,如有一配置场所的灭火级别计算值为24A,在考虑了保护距离和灭火器实际设置的情况后,假设最终选定了三个设置点,那么,我们就可在通常的情况下,计算出每一个设置点的灭火级分QE=3/24=8(A)

第6.0.6条 本条首先规定了配置场所实际配置的所有灭火器的灭火级别(用Q表

示)不得小于按本规范第6.0.3条或第6.0.4条计算所得出的配置场所灭火级别(用0表示),即0<Q。例如,算出某一配置场所灭火级别为24A,即0=24A,则该配置场所实际配置灭火器的A类灭火级别总和)即QT应大于或等于以24A即应QT<24A。

其次,本条规定了每个设置点实际配置的灭火器灭火级别(用QS表示)不应小于按本规范第6。0。5条计算得到的每个设置点的灭火级别(用QE表示),即QE 第6.0.7条 由于本规范系首次制订,为了便于使用人员更好理解和执行,本条特规定了灭火器的配置设计计算程序。

第三篇:67-JGJ67-200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条文说明(精)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JGJ67--2006 前言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经建设部2006年11月29日以510号公告批准,业已发布。

本规范第一版的主编单位是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办公建筑设计规范》修订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供使用者参考。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条文说明有不妥之处,请将意见函寄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址:杭州安吉路18号。邮政编码:310006 1总则

1.0.1本规范是在《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以下简称原规范的基础上修订的,为保证办公建筑符合功能、安全、卫生、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基本要求,阐明本规范的修订目的,作本条规定。

原规范自1990年实施以来,对于指导我国办公建筑设计工作,提高设计质量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原规范一些条文已不适应当前提高办公建筑设计质量的要求。国家已制定了新的办公用房建筑标准,与此相适应,原规范也应修改不适应的条文,补充各专业新的内容。同时为了加强立法,使本规范具有强制性法规的性质,增加了执行规范的保证措施,使其成为综合性的设计法规,规定了设计中基本的低限要求,实施后必将进一步保证办公建筑的设计质量。

1.0.2为了明确本规范的适用范围特作本条规定。办公建筑因使用性质、单元平面组合、使用对象和管理模式等不同而有很多类型。改革开放以来,办公建筑不再是单一办理行政事务的行政性办公建筑,近年来,供商业(包括外贸、金融、保险等

各类公司、企业、经济集团从事商务活动的办公建筑层出不穷。其形式和管理模式也多种多样,但一个规范很难涵盖,经与有关主管部门商讨,并在调研中大多数设计单位认为,适用范围应包括新建、改建、扩建的办公建筑。

公寓式办公楼、酒店式办公楼除参照本规范执行外,还需执行住宅设计规范和旅馆建筑设计规范的相关条文。

1.0.3目前国内部分国家行业标准,对本行业的建筑类型的分级、分类都作了相应的规定。为规范办公建筑的设计,特设本条文。

办公建筑的分类主要依据使用功能的重要性而定。本条文对办公建筑的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及耐火等级作了相应的规定。

对条文中所指“特别重要的办公建筑”,可以理解为:国家级行政办公建筑,部省级行政办公建筑,重要的金融、电力调度、广播电视、通信枢纽等办公建筑以及建筑高度超过该结构体系的最大适用高度的超高层办公建筑。

3基地和总平面 3.1基地

3.1.1办公建筑基地的选择应根据当地城市规划和公共建筑布局的要求,因为已经批准实施的城市规划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规划内容中已对城市交通、市政、环境和城市发展等重大因素作了周密的分析和考虑,尤其是当前有一些主要办公建筑大都体量较大,装饰标准较高,对城市面貌有一定影响,故其基地的选择应服从总体规划要求,由城市规划部门统一考虑基地问题。

3.1.2办公建筑基地不仅要有一个适宜的环境,而且还要求交通方便,公共服务设施条件较好,有利于办公人员上下班和对外联系。随着人们对地震、水患等各种自然灾害的深入认识,办公建筑基地应综合各种因素,周密考虑,选择自然条件较为有利的地段。

3.1.3环境污染已成为目前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国家对此十分重视,已颁布了多项法规。办公建筑是人流集中,各类重要档案资料较多,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单位,不允许发生爆炸或受到有害气体、粉尘的污染。因此,基地的选择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和易爆易燃场所,按照有关法规,满足防护距离的要求。

4建筑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办公建筑的使用性质、管理模式、建设规摸和标准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形式的办公建筑层出不穷。以前主要是行政办公建筑,而现在有商务写字楼、公寓式办公楼、酒店式办公楼和综合楼等不同形式的办公建筑,因此办公建筑所组成的各类用房也有所不同,一般由办公室用房、公共用房、服务用房和设备用房等组成。

根据《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的通知》计投资[1999]2250号文件(以下简称“国家计委文件”中规定:“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包括:办公室用房、公共服务用房、设备用房和附属用房”。目前新型的办公建筑中服务用房增加很多新内容,故本规范将“国家计委文件”中的公共服务用房分为两类:公共用房和服务用房。而“国家计委文件”中附属用房主要包括食堂、汽车库等,是指在主体建筑之外的独立建筑,但目前国内很多写字楼、办公楼都将食堂(餐厅、汽车库结合到主楼中统一设计,因此本规范

将它们归人服务用房中比较合适。

4.1.2办公建筑(尤其是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标准层建筑平面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应满足使用功能要求,还要有很好的经济性。因此,除选择好开间和进深外,还应提高平面的使用面积系数(K值。“国家计委文件”中规定:“办公用房建筑总使用面积系数,多层建筑不应低于60%,高层建筑不应低于57%”。

4.1.3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为了提高办公工作效率和体现对人的关怀,原规范规定:“六层及六层以上办公建筑应设电梯”已不能适应当前办公建筑现代化发展要求,故改为“五层及五层以上办公建筑应设电梯”。“国家计委文件”中也规定“新建的五层及五层以上的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建筑应设置电梯”。

4.1.4调查中,发现各地很多办公建筑的电梯数量严重不足,造成上、下班时间拥挤不堪,并影响办公工作效率。故对电梯的数量作了规定,根据2003年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中对电梯数量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文见表1: 表1电梯数量、主要技术参数表 标准建筑类别 数量 额 定 载 重 量 额定 速度 经 济 级

常用级舒适级 豪

华 级(k g(m/s 办公按建筑 面积 60 00 m2 / 台 5000 m2/台 4000 m2/台 <4 00 m2

/ 台 63 80 10 00 12 50 16 00 0.63 1.00 1.60 2.50按办公 有效 使用面 积 30 00

m2 / 台 2500 m2/台 2000 m2/台 <2 00 m2 / 台 按人数 35 人 / 台 300 人/台

250 人/台 <2 50 人 / 台

注:本表的电梯台数不包括消防和服务电梯。

表1中,建筑标准分为四级,我国经济发展很快,对办公建筑要求也越来越高,采用“常用级”作为最低限是合适的,故本条规定电梯数量一般应按办公建筑面积每5000m2设一台,此处“办公建筑面积”是指电梯所服务的总建筑面积,不包括裙房中商场、营业厅等面积。如果消防电梯或服务电梯是独立设置,那么该电梯无法与其他电梯共同发挥作用,故不能计算在电梯数量内,反之,可以计算在内。电梯载重量建议选择1000kg和大于1OOOkg,因办公建筑上下班人流较为集中,大容量电梯能较好解决这个问题。电梯速度建议采用1.60m/s以上,大型高层或超高层办公建筑应采用中速或高速电梯。

4.1.6第1款至第3款对原条文作了补充,增加了窗节能方面的要求。条文中提出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窗面积30%的数值,主要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第4.2.8条提出的。

4.1.7第2款:增加计算机中心机房门的防盗要求。因为计算机中心机房是整个办公建筑的核心部分,尤其是银行、证券公司、税务、海关等的计算机房更是要害部门。同时计算机中心机房的门还应考虑防火要求。

4.1.8第1款:从目前和未来发展来看,大型写字楼、商务办公楼和公寓式、酒店式办公楼对门厅要求更高,在空间上有的设置了中庭,并增加了很多商务活动功能,如商业洽谈、电话、传真、邮政、银行、预订机票等,因此在本条中增加“商务中心、咖啡厅”等相关内容。

第4款:增加门厅的中庭空间设计的基本要求。4.1.9第1款:增加“走道宽度应满足防火疏散要求”。

表4.1.9中双面布房走道净宽(走道长度≤40m改为1.50m(原条文为1.40m。4.1.10当前办公建筑中大量出现“开放式办公室”和“低隔断写字间”,各种弱电和强电插座无法埋设在办公桌附近,必须考虑在地面内埋设管线和插座,通常采用网络地板综合布线。

大中型的计算机房大量的管线应在地下铺设,地面做成架空层有利于管线安装,并利用架空层作为空调风管,这样能更好地满足大型计算机房设备使用要求。

4.1.11办公建筑的室内净高是指有中央空调的条件下,吊顶底的净高要求。若无空调时,净高应相应加大。原规范中规定走道净高不应低于2.10m,现在看来不能满足办公建筑的需要,本条改为2.20m。

4.1.13考虑到安全因素,特增加本条文。5防火设计

5.0.2本条为强制性条文。据调查,各地高层办公建筑设计中,大量出现开放式、半开放式办公室,这类房间面积大、人员集中、疏散距离远,且易燃的家具、低隔断很多,火灾危险性较大。因此,参照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的要求,对距离进行规定。

该条中“安全出口”是指房间开向疏散走道的出口。大空间办公室内套小房间时,小房间的门不能算安全出口。因此,距离应从小房间的最远点进行计算。

5.0.3在综合楼内,除办公部分之外常带有对外营业的商场、餐厅、营业厅、舞厅和其他娱乐设施,这些地方往往人员较密集,如果它们的疏散楼梯和疏散出入口与办公部分共用,在紧急情况下就会造成拥挤、堵塞,若是为商场营业专用的办公室则不受此规定限制。

6室内环境 6.1一般规定

6.1.2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办公建筑如何为办公人员提供高效率、舒适、安全、卫生的室内环境,如何提高办公建筑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租b理环境的质量已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关注。近年来,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规范和标准对办公建筑的室内环境提出了新的标准。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且能源比较紧张的发展中国家,办公建筑在满足室内舒适度的同时,应注重节约能源。

7建筑设备 7.1给水排水

7.1.1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中关于生活用水水质及防污染措施的要求已较详尽,为避免赘述或遗漏,本次修订删除原条文在这方面的阐述。

7.1.2随着社会发展,办公建筑的类型不断增加,用水方式一般可以归纳为坐班制办公、公寓式办公和酒店式办公。公寓式办公用水量参照住宅,但使用时间可以少一些;酒店式办公用水量与酒店相近。

7.1.3本条文修订着重考虑办公建筑的节水要求。据了解,舒适水压宜控制在0.20~ 0.30MPa的范围内,但分区太多对系统设计和运行管理不利,所以系统净水压设计仍参照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中3.3章节的条文执行。

7.1.4新增条文。由于坐班制办公用水时间短的特点,采用局部加热有利于节能和计量。酒店式办公用水有一定持续性,采用集中热水系统可节约一次性投资。公寓式办公采用局部或集中热水系统均可。

7.1.5饮用水供应是较重要的课题。传统的开水炉已不适应现代办公建筑的多元化需要,设置中央管道直饮水(饮用净水系统的建筑日益增多,但根据办公人员特别是坐班制办公人员的用水有间歇性大的特点,系统的卫生和防污染要求很高。本条文对管道直饮水系统终端的保鲜和抑菌提出特别要求。由于循环系统很难做到支管循环,所以一方面应尽量缩短支管长度,另一方面建议采用更先进的措施,如终端抑菌器等设备。“保鲜”是要求支管在设定的时间间隔内无水流流动时,系统有定时自动机械循环或自动泄水的功

能。由于直饮水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尚属起步阶段,如何满足终端饮水卫生和防止二次污 染的措施将会随着办公智能化系统和自动化仪表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本条文只是提出保 鲜的概念。7.1.6 饮用水的用水定额参照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有关条文确 定。但考虑到公寓式办公有烹饪用水的需要,酒店式办公用水时间较长,所以用水定额 可适当增加。7.1.8 办公服务用房内的重要物资和设备受潮引起的损失较大,在设计中应特别注意减 少漏水和结露的可能性。7.1.9 新增条文。随着全球性水资源的匮乏,节约用水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共识。我国 缺水城市、缺水地区的建筑设置中水系统已不鲜见。但就办公建筑而言,公寓式办公建 筑和酒店式办公建筑设置中水系统在经济上较合理;坐班制办公因洗涤废水量较小,投 资中水系统所带来的节能效益可能不明显。因此办公建筑是否设置应遵照当地有关部门 的意见和规定。

第四篇:24-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条文说明(1总则)

《高速铁路设计规定》

条文说明

本条文说明系对重点条文的编制依据、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执行中应注意的事项等予以说明。为了减少篇幅,只列条文号,未抄录原条文。

1.0.2 本规范适用于250~350km/h高速铁路。作为交通工程,在整个工程内容中除主体技术与高速铁路密切相关,需要本规范予以明确外,还有部分如近期兼顾货运的高速铁路还应执行相关规范;另外,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以及利用既有铁路地段等低速标准地段,我国有比较成熟的设计和建设经验,也有相应成熟的设计规范。

1.0.3 长期以来,中国轨道运输一直都处于缓慢发展阶段,从1977年到2004年虽然实施了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但提速后仍然没有达到200km/h以上速度。

2007年4月18日,通过区间半径的改造,路基、桥涵、隧道的加固和改造,提速道岔的更换,以及列车提速系统装备、客运设施和相关检修设施的提升,在京哈、京广、京

九、陇海、沪昆、兰新、广深、胶济等18条既有干线上成功实施了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提速以后既有线列车最高运营速度提高到了200km/h,部分区间达到了250km/h,全国铁路时速200km及以上线路里程达到6003km,其中速度250km/h的线路延展长度达到840km。从此,为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标志着中国铁路迈入了高速化时代。

2007年,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系列时速250km和谐号动车组批量下线,并成功运用于铁路第六次提速。截止2008年底,时速250km/h和谐号动车组已投入运营140余列。

几年来,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取得了迅猛发展,积累了大量经验。

2003年6月28日铁道部跨越式发展思路后提出新的铁路建设理念,即贯彻“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铁路建设理念,高速铁路设计应贯彻新时期铁路建设理念。

2004年1月,国务院批准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我国铁路将形成以京沪、京广、京哈、沪甬深及徐兰、杭长、青太及沪汉蓉 “四纵四横”等客运专线为主体,到2020年建设约1.2万公里的客运专线网。

为进一步拉动内需、缓解金融危机,2008年国务院批准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规划到2020年将建成16000km时速250km以上的高速铁路;在“十一五”期间,中国铁路将建成7000km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络;到2012年将建成12500km高速铁路,其中时速250km高速铁路6000km,时速350km高速铁路6500km,建成京哈、京沪、京广、沿海通道、沿江通道、沪昆通道、东陇海、青太等高速铁路构成“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的基本构架,城际高速铁路覆盖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今后几年,将是中国高速铁路加速建设的时机。

尤其是2003年以来,依托京津城际铁路、武广、郑西、石太等客运专线建设,系统开展技术创新。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建成通车,实现了运营时速350公里、世界一流高速铁路的目标,体现了世界高速铁路最新成果,高速铁路创新成果如下:一是高精度测量控制技术;二是高精度软土、松软土路基沉降变形控制技术;三是高品质桥梁建设技术;四是世界一流无砟轨道建设技术;五是区域地面沉降控制、应对技术;六是环境保护技术;七是综合接地技术;八是综合交通技术;九是安全运输技术;十是系统集成技术。我国高速铁路设计应采用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

基于我国高速铁路旅客列车最高设计行车速度高、路网客流密度大,高速铁路设计应十分重视运输能力大、安全舒适、节能环保和全天候运输等方面的优势。

同时,高速铁路设计应满足数字化铁路的要求。

1.0.4 高速铁路按设计最高行车速度250km/h、300 km/h、350km/h三档进行分级。

不同速度动车组共线运行的高速铁路除要满足最高设计速度要求外,而且要满足具有一定速差的不同速度动车组共线运行的要求,其速度要合理匹配,尽量使速差最小,满足旅客乘坐舒适度和列车运行平稳性等要求。

目前我国既有主要干线铁路运行速度达140~160km/h,部分提速区段旅客列车运行速度已经达到200km/h,局部路段甚至可以满足250km/h的行车技术要求。因此,新建高速铁路的运行速度应大于或等于既有铁路的最高速度,以满足旅客运输的需求。

本规范将不同速度动车组共线运行时,按350/250,300/200、250/200的速度匹配可以供设计着选用。

一般来说,修建350km/h高速铁路地区是沿线经济发达、社会需求大、客源大、旅客出行质量要求高的地区,应该尽可能实现“客货分线”运输的地区,应尽快提高设计速度标准。

而对一些城际间铁路及近期兼顾货运的高速铁路,可以采用较低的速度标准,在这种速度匹配条件下,平面最小曲线半径相对较小,能很好地适应地形条件,节省工程投资,但列车运行速度偏低,不利于以后开行更高速度列车的需要。

运输组织模式是决定高速铁路主要技术方案与技术标准的前提和基础。与其他铁路一样,运输组织模式与国情、路情和沿线经济、社会条件等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我国铁路将形成以京沪、京广、京哈、沪甬深及徐兰、杭长、青太及沪汉蓉 “四纵四横”等客运专线为主体,到2020年建设约1.2万公里的客运专线网。因此,纵观中国客运网络中的任何一条客运专线,都只是以上客运专线网中的其中之一,必然存在大量的列车需要跨线运行。因此,中国的国情和客运专线网络的特点,决定了中国客运专线的运输组织模式必然是不同速度等级的旅客列车共线运行。

高速铁路作为骨架线路,与城际铁路、客货共线运行快速线路共同构

筑我国约5万公里的客运快速网,高速铁路里程仅占规划客运快速网的1/4,客观上高速路网与其他线路间存在大量的跨线客流,高速线路之间也存在大量的跨线客流,如京沪高速铁路跨线客流约为60%,其他在建或规划的高速铁路跨线客流均占有很大比重。为方便跨线旅客,减少换乘,缩短旅行时间和节省费用,我国高速铁路必然要开行跨线旅客列车。因此,中国的国情和客运快速网的特点,决定了中国高速铁路的运输组织模式必然是不同速度等级的旅客列车共线运行,要考虑最高、最低速度的兼容性。

1.0.5 铁路运量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增长的。铁路建筑物和设备的能力应与运量相适应,分阶段加强,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铁路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并节约各期投资,提高经济效益。为此,必须明确规定不同建筑物和设备能力的不同设计。

设计分期多,可减少建筑物和设备能力的富余量,有效地节约初期工程投资。但为适应运量的增长,必须频繁改扩建,增加后期工程费用和施工对运营的干扰,影响铁路的正常运输效率。相反,设计分期少,必然增加建筑物和设备能力的富余量,增大初期工程投资,但可减少施工费用和施工与运营的相互干扰,保证铁路的正常运输效率。可见,设计划分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

考虑到高速铁路一般运输密度均比较高,而且乘座高速铁路旅客的时间价值相对均比较高,对快速、舒适、准时等方面的运输质量要求比较高。因此,为尽可能减少对运营期间的施工干扰,建议高速铁路的设计分为近、远两期。

对于可以逐步改、扩建的设备,明确按近期运量和运输性质确定,但必须预留远期发展条件。为避免改建困难和对运营的干扰,对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及不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规定按远期运量和运输性质确定。

同时,由于设计近期为建成后的10年,年限比较长,而随运输需求变化而增减的运营设备是按照运量的逐步增长而配置的,一次性按照10年后的规模配置,必然存在着极大的浪费,故建议按照交付运营后5年的运量设计;变压器的安装容量与列车开行对数密切相关,列车配置数量少,自

然对变压器的安装容量需求低,且按照二步电价制,安装容量大,电费就高;其他类似的站后设备,由于技术发展迅速,有的也没有必要一次性配备到位,不仅可以节省初期投资,而且届时可以采用更先进的设备。本设计规范对随运输需求变化而增减的运营设备,又规定可以按交付运营后第五年的运量设计。

1.0.6 建筑限界是高速铁路的基本技术标准之一,与设备设施的设计密切相关。

根据运输组织模式,高速铁路除共线运行350km/h与250km/h动车组,还共线运行300km/h、250km/h与200km/h动车组。因此,其建筑限界必须同时满足200~350km/h旅客列车的运行安全。

高速铁路建筑限界采用我国客运专线建筑限界,其高度主要考虑接触网悬挂方式、导线高度、结构高度、带电体对地绝缘距离以及施工误差等因素。根据接触网悬挂方式的专题研究意见,接触线悬挂点高度为5300mm,结构高度不小于1400mm,水平腕臂上承力索零件安装高度50mm,带电体对地绝缘距离、建筑物沉降、工务台道及安全裕量等因素合计考虑500mm,以上合计为7250mm。因此,规定建筑限界的高度不小于7250mm。

由于高速铁路没有货物列车,特别是超限货物列车运行,建筑限界的最大宽度可不小于既有铁路。但限界宽度增大并不会增加工程量。因此,最大宽度与既有铁路的建筑限界即GB146.2—83中的规定一致,为4880mm。

为方便旅客上下车,高速铁路的站台高度应与客车车辆的地板高度相适应,根据我国动车组情况,确定为1250mm。因而,站台高度限界确定为1250mm。

将站台位于到发线一侧,站台边缘至线路中心线距离为1750mm,站台安全标线与站台边缘距离为1000mm,高速铁路站台限界的宽度与既有线站台限界宽度一致。这样,本线旅客列车或跨线旅客列车无论是停靠在高速铁路站台,还是停靠在既有铁路站台,车厢侧壁与站台边缘的间隙可以大大减少,保证旅客上下列车的安全。同时,为了保证列车通过站台时的安

全,要求旅客列车设计时,距轨面1250mm及以下的车辆动态包络线,应综合考虑列车通过站台时的振动偏移量、列车停靠时塞拉门的开启、风荷载引起的车体偏移和轮缘磨耗、轨距扩大引起的车体偏移及一定的安全间隙等综合因素后,站台限界的宽度为1750mm。

同时,要求站台修建也应对其高度和距线路中心线的距离施工误差有所限制,以方便旅客上下,保证旅客的安全。

建筑限界的曲线加宽,通常考虑曲线上车辆的几何偏移量和超高引起的车辆偏移量,经计算,车体在曲线上的几何偏移量甚小(小于附加的安全裕量150mm)。故曲线限界加宽只考虑由于超高引起车体倾斜的曲线内侧加宽。本规范规定曲线限界加宽需经计算确定。

1.0.7 客运专线铁路的竖向荷载设计图式,是客运专线最重要的参数之一。活载标准的制定历来为各国所重视。活载标准应满足运输能力的需要,满足机车车辆发展的需要,并保证据此确定的承重结构具有足够的可靠度,能确保运输安全。对于客运专线铁路还要考虑较高的旅客乘坐舒适度的要求。

高速铁路设计活载图式制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和工程造价,如果选定的活载图式标准偏低,则会危及行车安全或影响运输能力,标准过高则会造成浪费。所以说,活载设计图式的选定不单单是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经济政策问题,同时,也反映一个国家的技术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

影响设计活载图式的因素很多,活载的图式和大小与线路上运行的机车车辆本身的参数如列车类型、轴距、轴重、编组以及车辆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还与运输模式(是单一的客运还是客货共线运行)、速度指标、不同结构体系的加载方式等密切相关。所以说,实际运行的机车车辆本身的参数,并不等于活载图式。这牵涉到“设计活载”和“运营活载”的概念差别。简言之,在考虑了以上诸多因素后确定的设计活载图式在土建工程主体结构上产生的静、动效应,应大于各类实际运行的机车车辆所产生的静、动效应,同时考虑其发展以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因素,还应留有适当的强度储

备。国外高速铁路设计活载图式概况及其特点

国外高速铁路活载图式大体上分为两种体系。其一是欧洲普遍采用的UIC活载,其基本图式是一致的,仅根据各国具体情况有所补充;另一种是日本采用的高速列车专用荷载N、P荷载。

欧洲各国普遍采用的UIC活载,它包络了六种运营列车的活载图式,能够概括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在欧洲铁路上出现的荷载,它包络的运营列车,包括最大时速为80km的特重列车、最大时速为120km的重型货车、最大时速为250km的长途客车和最大时速为300km的高速轻型客车。

日本高速铁路标准设计活载,非常接近日本实际的高速运营列车活载。标准P活载和UIC活载图式中包含的时速300km的高速轻型高速列车活载的轴重、轴距相差不大。制定我国客运专线铁路活载图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在制定客运专线铁路活载图式时,首先是考虑基础设施按350km/h的要求,同时也要考虑我国跨线列车轴重较大的可能。分析当前国外高速铁路活载图式的两种体系,日本基本上是单一的轻型高速列车体系。而UIC活载却概括了现在欧洲的轻型和重型运营列车荷载,并留有列车发展的余地,这与我国客运专线铁路的目标值和不同速度共线运行的运输模式是很接近的。再者,应考虑必要时客运专线铁路可运行货物列车,另外应考虑客运专线铁路活载图式向国际标准靠拢。

我们对采用中-活载与UIC活载模式的差异,建立起中-活载、UIC活载和拟制定的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活载图式之间的关系,使活载图式的制定有参考对象,并可为正确评估客运专线铁路路基、桥涵、隧道等结构的基本建设规模提供参考。

在制定客运专线铁路活载图式的方法上,首先,我们把拟制定的客运专线铁路活载图式需要概括的运营列车活载加以分析。

铁道部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研究过程中根据“八五线桥隧参数研究”和“八五”高速攻关课题的理论研究结果,在

保证桥涵等结构的动力可靠性(不出现共振,动力系数不应过大)、旅客乘坐的舒适性(单孔梁挠跨比可以放宽)和列车运营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计算理论分析推荐采用ZK活载图式作为中国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活载。

ZK活载图式作为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活载,其静、动载效应均大于跨线列车和高速列车的静、动载效应,并有一定余量,且设计活载与实际运营活载间的余量和既有铁路设计活载(中一活载)与实际运营活载间的余量相当。

ZK活载作为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活载,其作用于结构上的内力变化与实际运营活载内力变化规律协调。

对于跨度或影响线加载长度等于或小于6.0m的需要采用ZK特种活载才能满足运营货物列车的要求,故为跨度或影响线加载长度等于或小于6.0m的结构设计活载,即本规范条文上列出的ZK活载特种活载图式。

2006年铁道部科技司又组织了铁路桥梁活载标准的科研研究,其成果主要是中-2005活载图式分城际铁路、客运专线、客货共线、货运专线。其中客运专线活载确定的活载图式也是ZK活载。

目前,关于荷载图式及相关设计参数是根据科研课题理论研究得出的,在多条客运专线上也得到应用和实践。随着客运专线建设的逐步发展,我们有条件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使之能更好的符合我国客运专线铁路的建设发展要求。

1.0.8 我国既有铁路原有大量的平交道口,随着铁路行车密度的加大和运行速度的提高,平交道口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事故点。为此,铁道部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改造既有平交道口,而且平改立工程对既有线的运营也造成了巨大影响。高速铁路与既有铁路相比,由于行车密度大、速度高,这一问题将更为突出。所以规定高速铁路必须按全封闭、全立交设计。

1.0.9 高速铁路设计应认真执行国家节能、节水、节材等有关政策,因地制宜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坚持统筹规划,在满足运输生产和安全防护要求的基础上,节约集约用地,少占耕地。节约用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建

设高速铁路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高速铁路的综合技术经济优势,减少土地的占用。因此,高速铁路设计,必须坚持科学用地、合理用地,做到节约用地、少占良田。

第五篇:《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强制性条文及说明[范文]

2.2材料、器材

2.2.1灭火器的进场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灭火器应符合市场准入的规定,并应有出厂合格证和相关证书; 2灭火器的铭牌、生产日期和维修日期等标志应齐全;

3灭火器的类型、规格、灭火级别和数量应符合配置设计要求; 4灭火器筒体应无明显缺陷和机械损伤; 5灭火器的保险装置应完好;

6灭火器压力指示器的指针应在绿区范围内; 7推车式灭火器的行驶机构应完好。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办法:观察检查,资料检查。

3.1.3灭火器的安装设置应便于取用,且不得影响安全疏散。3.2.2灭火器箱不应被遮挡、上锁或拴系。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4配置验收 4.1一般规定

4.1.1灭火器安装设置后,必须进行配置验收,验收不合格不得投入使用。

4.2.1灭火器的类型、规格、灭火级别和配置数量应符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按照灭火器配置单元的总数,随机抽查20%,并不得少于3个;少于3个配置单元的,全数检查。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甲乙类火灾危险性场所、文物保护单位,全数检查。验收方法:对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图进行。

4.2.2灭火器的产品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产品标准的要求。

检查数量:随机抽查20%,查看灭火器的外观质量。全数检查灭火器的合格手续。

验收方法:现场直观检查,查验产品有关质量证书。

4.2.3在同一灭火器配置单元内,采用不同类型灭火器时,其灭火剂应能相容。

检查数量:随机抽查20%。

验收方法:对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文件和灭火器铭牌,现场核实。

4.2.4灭火器的保护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的有关规定,灭火器的设置应保证配置场所的任一点都在灭火器设置点的保护范围内。

检查数量:按照灭火器配置单元的总数,随机抽查20%;少于3个配置单元的,全数检查。

验收方法:用尺丈量。

5.4 报废

5.4.1下列类型的灭火器应报废:

1酸碱型灭火器; 2化学泡沫型灭火器; 3倒置使用型灭火器; 4氯溴甲烷、四氯化碳灭火器; 5国家政策明令淘汰的其他类型灭火器。5.4.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灭火器应报废:

1筒体严重锈蚀,(锈蚀面积大于、等于筒体总面积的1/3,表面有凹坑;

2筒体明显变形,机械损伤严重; 3器头存在裂纹,、无泄压机构; 4筒体为平底等结构不合理; 5没有间歇喷射机构的手提式;

6没有生产厂名称和出厂年月,包括铭牌脱落,或虽有铭牌,但已看不清生产厂名称,或出厂年月钢印无法识别;

7筒体有锡焊、铜焊或补缀等修补痕迹; 8被火烧过。

5.4.3灭火器出厂时间达到或超过表 5.4.3规定的报废期限时应报废。

条文说明

1总则

1.0.1制定本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建筑灭火器的安装配置质量和安全使用,及时有效地扑灭建筑场所的初起火灾,尽量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1.0.2本条规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和不适用范围。其适用范围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的适用范围是一致的。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包括所有生产、使用或储存可燃物的,新建、改建、扩建以及现已投入使用的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灭火器的安装设置、竣工验收、日常检查及维护管理。本规范可供公安机关的消防监督员执行消防工程验收和防火检查等公务时使用,也可供建筑物用户(使用单位)的消防安全员、保安员进行消防安全自查、自验工作使用。由于目前现有的各类灭火器均不能扑灭可燃物的爆炸性火灾,所以本规范并不适用于生产或储存炸药、弹药、火工品、花炮的厂房或库房。1.0.3本规范属于专业性较强的技术性法规,其内容涉及范围较广,故在对建筑灭火器进行安装设置、竣工验收、日常检查及维护管理时,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本规范的相关现行国家标准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等。2基本规定 2.1质量管理 2.1.1本条首先规定了建筑灭火器安装设置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图、设计说明和材料表等。本条还规定了设计单位要向施工、建设、监理单位进行技术交底,以便施工单位等正确理解设计文件和图纸,也有利于有关单位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从而保证施工质量。2.1.2为保证建筑灭火器安装设置的施工质量,本条规定施工单位要按照经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工程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本条还规定了修改设计需由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单,施工单位无权自行修改和变更设计要求。2.1.3本条规定在建筑灭火器安装设置前要对灭火器、灭火器箱及其附件进行进场质量检查,这对保障灭火器的安装设置质量是非常必要的。进场质量检查不合格者,不得安装使用。2.2材料、器材

2.2.1为防止不合格的灭火器产品进入使用领域,本条规定在安装设置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要对建筑选配的灭火器进行进场检查,认真把关。目前我国消防产品的市场准入规则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型式认可和强制检验三种制度,所以,对于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消防产品,要求提供产品的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对于型式认可的消防产品,要求提供产品的型式认可证书。对于强制检验的消防产品,要求提供产品检测周期内的型式检验报告。同时,还要具体检查相应的灭火器产品是否标记有认证标志、型式认可标志、或型式检验报告编号。

手提式灭火器和推车式灭火器的产品质量应当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手提式灭火器第1部分:性能和结构要求》GB4351.1、《手提式灭火器第2部分: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钢质无缝瓶体的要求》GB4351.2和《推车式灭火器》GB8109的规定。本条属于强制性条文,应当严格执行。

2.2.2本条规定在安装设置前要对灭火器箱进行进场检查。灭火器箱的产品质量应当符合行业标准《灭火器箱》GA139-1996的规定。目前,灭火器箱遵循的市场准入规则是强制检验制度。在进场检查时,要检查产品是否具有国家检验中心出据的型式检验报告和产品出厂合格证。同时,也要对产品的外观质量和使用功能进行检查。3.1.3本条之所以提出灭火器在安装设置后应便于取用,且不得影响安全疏散的要求,是考虑到这些要求很重要,涉及到能否真正充分发挥灭火器及时有效地扑灭建筑场所初起火灾的作用,并保证人员疏散时的安全。这些要求能否完全做到,除了正确配置设计之外,还与在实际安装设置中的具体情况有关,即是否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图和安装说明进行安装设置,安装设置的质量是否达到要求,因此需要做出规定。本条属于强制性条文,应当严格执行。

3.1.5本条要求灭火器设置点的环境温度要与灭火器的使用温度范围相适应,是为了防止在超出使用温度范围上限时,灭火器驱动气体压力过高而可能导致灭火器爆裂,也防止在低于使用温度范围下限时,灭火器驱动气体压力偏低,影响灭火器的灭火效果。本条属于强制性条文,应当严格执行

3.2.2本条规定灭火器箱在安装设置后,不允许灭火器箱被遮挡、拴系或上锁等影响取用灭火器的情况发生。本条属于强制性条文,应当严格执行。

4.1.1本条规定了在建筑灭火器安装设置工程竣工之后,需要进行建筑灭火器配置的工程验收,验收不合格者不得投入使用。本条属于强制性条文,应当严格执行

4.2.1实际配置灭火器的类型、规格、灭火级别和数量都要符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要求,应当以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图、配置设计说明和建筑设计防火审核意见书为依据。关于检查数量的确定,分两种情况:①对火灾危险性大,人员流动量大,公众聚集的重要建筑场所,例如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甲乙类火灾危险性场所、文物保护单位等,为了防止群死群伤的事故发生,应当全数检查。②对于其他场所,则以灭火器配置单元为检查单位,数量多时抽检,数量少时全检。本条属于强制性条文,应当严格执行。

4.2.2考虑到有关灭火器产品质量配置验收的可操作性,本条规定分两种情况进行:①对灭火器的外观质量,采取抽样检查的方式。②对灭火器的内在质量方面的合格性文件,采取全数检查的方式。本条属于强制性条文,应当严格执行。

4.2.3本条规定在同一配置单元内采用不同类型灭火器时,其灭火剂之间应当互相能够相容。并规定采用抽样检查的方式,对照经审核批准的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图和灭火器铭牌,现场核实。本条属于强制性条文,应当严格执行。

4.2.4灭火器的保护距离应当保持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的规定范围内。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灭火器经常被随意挪动,故其保护距离常常满足不了配置设计规范的规定。这一情况很常见,应在配置验收工作中给予重视。本条规定该项验收以灭火器配置单元为检查单位,抽样比例为20%。本条属于强制性条文,应当严格执行。

5.3.2本条对灭火器的维修期限做出了详细规定。只要达到或超过维修期限,即使灭火器未曾使用过,也应送修。本条还规定了首次维修之后的灭火器维修期限间隔。本条属于强制性条文,应当严格执行。5.4.1本条规定了应当报废的5种灭火器类型。这些类型的灭火器,均系技术落后,产品过时。酸碱型灭火器、化学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剂对灭火器筒体腐蚀性强,使用时要倒置,容易产生爆炸危险。氯溴甲烷灭火器、四氯化碳灭火器的灭火剂毒性大,已经淘汰。这些灭火器类型列入了国家颁布的淘汰目录,产品标准也已经废止。在灭火器月检、半月检、日常巡检时,若发现这些类型的灭火器,应当予以报废。本条属于强制性条文,应当严格执行。5.4.2本条规定了灭火器应当予以报废的8种情况。存在上述8种情况之一的灭火器,使用时有可能对人员产生伤害。因此,若发现这些灭火器,应当予以报废。本条属于强制性条文,应当严格执行。至于在灭火器维修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诸如水压试验强度不合格、筒体和器头的螺纹受损、灭火器筒体内部防腐层损坏等,而应当予以报废的灭火器,则由行业标准《灭火器维修与报废规程》GA95-2007具体规定。5.4.3本条确定了灭火器的报废期限。任何一种灭火器的使用寿命都是有限的,使用超过报废期限的灭火器,不仅会影响灭火效果,而且有可能对使用人员造成伤害。因此,只要达到或超过报废期限,即使灭火器未曾使用过,均应当予以报废。本条规定与维修期限的原则相呼应,水基型灭火器的报废期限较短,干粉、洁净气体灭火器的报废期限较长,二氧化碳灭火器的报废期限最长。本条属于强制性条文,应当严格执行。灭火器应用广泛,是扑救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初起火灾的常规灭火装备。由于灭火器筒体内部充有驱动气体,因此,使用时会有一定的危险性。坚持灭火器的定期维修和到期报废,就是为了保障灭火器安全使用,能够及时有效地扑灭初起火灾,尽量地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焊接结构、承受低压的灭火器,水压试验的次数太多,对其结构、金相及焊缝等影响较大,因此其水压试验周期、维修期限宜短一些,水压试验次数应少一些,总次数不超过3次,其报废期限则也应当短一些。无缝钢管结构、承受高压的灭火器筒体,其水压试验的总次数不超过4次,其报废期限则也应当长一些。水基型灭火器的灭火剂对灭火器筒体的腐蚀较为明显,其水压试验周期、维修期限较短,出厂期满3年应当进行首次维修,以后每隔1年进行一次维修,但总共不超过3次。即:3+1+1=5,5年后的下一年报废,就确定了水基型灭火器报废期限为6年。干粉灭火器和洁净气体灭火器出厂期满5年应当进行首次维修,以后每隔2年进行一次维修,但总共不超过3次。即:5+2+2=9,9年后的下一年报废,就确定了干粉灭火器和洁净气体灭火器报废期限为10年。二氧化碳灭火器出厂期满5年应当进行首次维修,以后每隔2年进行一次维修,但总共不超过4次。即:5+2+2+2=11,11年后的下一年报废,就确定了二氧化碳灭火器报废期限为12年。

5.4.4为保证灭火器的报废不影响灭火器配置场所的总体灭火能力,本条特做此规定。灭火器报废后,应当按照等效替代的原则进行更换。等效替代的含义主要包括:新配灭火器的灭火种类、温度适用范围等应与原配灭火器一致,其灭火级别和配置数量均不得低于原配灭火器。本条属于强制性条文,应当严格执行。

下载《锅炉房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说明word格式文档
下载《锅炉房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说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超限超载检测站点设计规范说明(共五篇)

    公路超限超载检测站设计指南(试点工程版)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 交通部规划研究院 二〇〇五年十月 目录 前言.................................................................

    GB50073-2001洁净厂房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61p

    GB50073-2001洁净厂房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61p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计委计综合[1992]490号和[1992]建标字第10号文的要求,由我部负责主编。具体由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会......

    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及编写说明

    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 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项目申报单位概况。包括项目申报单位的主营业务、经营年限、资产负债、股东构成、主要投资项目、现有生产能力等内容。......

    献血注意事项说明公告文

    四川地震牵动你我的心,本xxx组织的无偿献血有以下问题需要大家注意。献血前的注意事项? 应学习献血知识,了解献血常识,消除紧张心理。 1.献血前应尽可能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2.......

    大学语 文试题题型 说明

    大学语文试题题型说明 一、单项选择(共20分)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B C ) ..A.吾日三省吾身。 省:shěng .B.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榜:bàng .C.歌数阕,美人和之。......

    2014山东高考文综考试说明

    2014山东高考文综考试说明及考试样题(省考试院发稿) 文科综合 Ⅰ.命题指导思想 一、命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历史课......

    培文馆国学教学说明

    培文馆国学私塾 请花5分钟时间读一读我们的前言,您再作出选择和决定! 【前言】 当前,配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提升中国“软实力”,呼应 “倡导传统文化、加强国学教育”的要求,各......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说明[5篇材料]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说明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Raven's Standard Progressive Matrices)是英国心理学家瑞文(J.C.Raven)1938年设计的非文字智力测验。 瑞文测验的编制在理论上依据斯皮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