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医保新政落实面临困境及对策研究范文

时间:2019-05-14 09:36: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病医保新政落实面临困境及对策研究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病医保新政落实面临困境及对策研究范文》。

第一篇:大病医保新政落实面临困境及对策研究范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大病医保新政落实面临困境及对策研究

大病医保新政落实面临困境及对策研究

摘 要: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全民医保体系已初步建立,然而大病医保却是全民医保体系建设中的一块“短板”,因此国家出台了由政府主导,商业保险机构承办的大病医保新政。根据新政提出的背景及意义,对大病医保新政在全面落实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大病医保新政; 医保基金; 政府; 商业保险机构; 参保人

中图分类号: C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06002902

在全民医保的热潮中,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但是因患重大疾病返贫、致贫的现象屡见不鲜,高额的医疗费用让原本入不敷出的家庭陷入困境。为进一步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让人人都享有大病保障,让每个家庭都安居乐业,大病医保新政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新农合的基础上,对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部分进行二次报销,报销比例将不低于50%。大病医保新政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1.1 新政背景

自2009年新医改启动以来,医疗保障作为民生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医疗保险体系不断具体完善,保障水平也不断提高。到2011年底,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项制度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参保率达到95%以上,基本医保已经覆盖城乡全民,并且基本医保基金有不少结余,各项累计结余基金规模较大。然而大病医疗保障制度尚未建立,因病返贫、致贫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几年前的诈骗救妻的“廖丹悲剧”,重庆农妇“剖腹自医”事件。其次,新政出台前,全国很多地方已率先走出自己卓有成效的大病医保之路。“太仓模式”既已被媒体奉为大病医保新政的蓝本,湛江的大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病医保之路则给经济不发达地区提供了借鉴的样本,此二者则当之无愧的成为国家大病医保新政强有力的推动者。在这样的背景下,大病医保新政呼之欲出。为此,国家2012年8月30日正式公布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将大病医保推向国家层面,升格为国家统一行动的重大举措。

1.2 新政意义

新政出台进一步完善了医疗保障体系。大病医保作为基本医疗保障的衍生保险,是介于补充保险和基本保险之间,是两者的结合,它是基本保险上的再保险。大病医保资金来源也源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和新农合基金,不再额外增加民众个人缴费额,旨在切实解决民众的实际问题,让人人都享有大病保障,不再陷入因一人患大病,全家倾家荡产的绝境。大病医保新政是对经济承受能力较差的人进行倾斜的政策,其目的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大病医保新政落实面临的困境

大病医保新政的出台无疑是给许多普通健康家庭带去了福音,给身患重病者的家属看到了生存的希望。然而这一项好政策是否能够有效执行将会涉及到政府、商业保险机构、合同医院和参保人四个方面。笔者将从以上四个方面对新政落实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

(1)政府难于统筹监管。由于各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当,人口密度不一,国家很难对大病医保统筹资金进行统一的划分规定,国家将大病医保筹资标准下放由地方政府结合地方经济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制定。地方政府在自行确定时,就会存在积极性不高或决策失误等可能性,就会导致好的政策在落实时变味走形。地方政府在统筹监管中可能会自身懈怠、各部门间推脱推诿,没有有效执行落实相关精神。此外,地方政府在全面认真统筹监管时,还会受到外界的阻力。在大病医保筹资方面基金不足时,地方政府和参保个人都不愿意拿钱出来,地方政府如何统筹将会存在困难。在监管方面,商业保险机构在市场化的环境下,以营利为目的,这就存在道德风险。再者商业保险机构在监管合同医院的相关医疗费用和医药是否合理报销方面存在缺陷,政府很难在此进行统筹监管。对于参保人和医院方面,在参保人患大病在同省市不同医院或是不同省市不同医院转院时或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是外地参保人在本地就诊时,报销医药费的比例及手续情况如何,各级政府同商业保险机构及相关医院对此统筹监管时存在很大的困难。

(2)商业保险机构难于求实。大病医保新政是由政府主导,商业保险机构承办的方式。商业保险机构在这项利民政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专业性、抗风险性、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方面。然而商业保险机构在具体实施时缺乏政府行政手段的干预,并且是以盈利为目的,这导致大病患者在保险后进行报销时存在报销不到位,或者拖延报销的情况。并且商业保险机构也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合同医院进行监督,去厘定哪些医药是合理用药,哪些是可以报销的。对于医院提供的医疗费用数据,保险机构难于求实,对于保险机构本身也可能存在弄虚作假现象。

(3)合同医院难在公益性质淡化。现在越来越多的医院有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许多医院医风、医生医德不正。医生应该是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竭尽全力帮助患者脱离苦海的,而现在医院医生都是先付钱再治病,公益心逐渐淡化。大病医保新政是以帮助大病患者解除看病难看病贵为目的的,而有些医院则虚报医疗费用成本价格,造成政府定价虚高,生产销售等流通环节多,层层加价,一些不法药商通过给医生回扣、提成等,增加药品和医用器材的销售量,现行医院的药品收入加成机制,也诱导医院买卖贵重药品,医生开大处方、过度检查和治疗,从而使患者承受不必要的高额医疗费用。再者医护人员缺乏公益心,对待重病患者不积极以怜悯同情友好耐心的态度服务,对之敷衍了事也会增加大病患者额外的家庭负担,使患者家庭陷入绝境。

(4)参保人难在知之甚少。对于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对于大病医保新政中如何界定大病,大病医保如何进行报销,异地报销是否有困难等可能知之甚少,特别是在医疗这个特殊的信息不对称市场中,很多人只知道自己参保了,但是具体能享受到什么样的优惠政策都不是很清楚,更不用说用已掌握的信息来维护自身的医保权利。对于各地方的医保基金结余和报销数额,绝大部分参保人都不知情,这样对于在大病医保中偶然出现大病医保基金不足,再进行筹资时大部分人将不愿意再出资,参保人不知道每年上缴的费用是如何花费的,心中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难免会有怀疑和不满。参保人除了由于政府宣传和落实不到位的原因导致知之甚少外,自身也存在不积极去了解、关注、重视的主观原因,导致资源浪费。3 大病医保新政有效落实的建议

3.1 加大政府监督力度

由于各地方经济发展速度不一,国家在大病医保基金的筹资方面没有统一标准,这给地方政府很大的自主选择权。倘若在此方面国家将全国各地方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和医保报销情况划分等级,规定最低的筹资标准,各地方再在此标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自我精算合理确定,这样就形成一个宏观又自主的监督氛围。

地方政府在监督商业保险机构和合同医院时,除了要进行行业间互相监督,还要社会监督以及商业保险机构和合同医院双向监督。这样从准入条件有效控制、从向社会公开相关收支情况诚信保证,从医疗收费服务方面强化规范,大病医保新政将会深入人心。

3.2 发挥商业保险机构专业优势

商业保险机构风险测算、保险精算、理赔网点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上比大多数政府医保经办机构人员更加丰富和专业。由商业保险机构负责管理医保可以节省部分管理费用开支,并且可以提高机构管理效率。最重要的是,商业保险机构出于盈利目的会尽可能的降低运行成本,从而会对医疗费用的监管拥有强烈的欲望。商业保险机构可以通过协商申请在合同医院设立专门的部门协同监管医院医疗服务行为和医疗费用是否合理,并且在医院公布医保报销流程和手续,同时进行医保咨询解答等服务行为,不仅为参保者解决疑惑还以优质服务打响了保险机构的服务品牌,更进一步方便了以后的工作。

3.3 官办分开,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

官办分开,意味着公立医院的监管者和举办者不能是一体的。监管主体不一定必须是行政部门,监督权也不一定必须拥有行政处罚权之后才能有效实施,我们只需要政府制定强制信息披露规则就可以,行业监管的任务可以主要由民间组织比如协会、媒体或律师业来承担。在这样一个竞争充分的市场上,患者拥有的实际选择权就是最有效也是最为具有奖惩机制的。官办分开即意味着医疗服务体系将逐步走向民营化和市场化。要打破以公立为主体的基层医疗机构模式,促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进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可以通过放开医生自由执业制度,吸引优秀的医生去社区举办个体或合伙全科诊所,再就是改革基层医保定点机构集中在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的状况。

3.4 开辟大病医疗绿色通道

对患重大病者,开辟专门的绿色通道,实行先治疗后付费的福利政策,通过专门的途径保障了大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也使大病医保手续问题可以得到高效快捷的解决。不仅如此,对大病患者实行高质量的护理,要求医院培训出针对性的更专业性护理医疗团队,从而使大病患者得到很好的治疗并早日康复,而最终可以节省一笔巨额的医疗费用的开销。

3.5 加大宣传力度,灌输医保意识

对于参保人缺乏一定的医保知识,省市县乡村可以加到宣传力度,通过网络、手机短信、开讲座进行宣传医保知识,并定期组织学习,同时实施奖惩措施,对于不积极参与者,可以在其报销时将比例进行一定的削减,这样营造出人人有医保意识,对于后续的管理和医疗纠纷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有利的作用。此外,参保人应该有自由选择首选诊所的权利,促进基层医疗机构的竞争。参保人自愿注册选择家庭医生,家庭医生按照注册人头获得医保支付和公卫补贴,完成基本医疗服务包和公卫服务包要求的服务内容,由此建立竞争性的全科医生社区“守门人”制度。

参考文献

[1] 韩俊,罗丹.中国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报告[J].中国发展观察,2005,(01):1221.[2]顾昕.商业健康保险在全民医保中的定位[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06):5259.[3]张海红,尹俊,朱伟明,杨建国,侯建星,朱振芳.合作医疗大病统筹基金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4,(01):1920.[4]张国英,张双雨.大病、特殊疾病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途径[J].中国医院管理,2007,(07):67.[5]易水.大病保险医保最重大新政出台[J].创造,2012,(09):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5860.[6]翟绍果.大病医保,好政策还需好配套[J].就业与保障,2012,(10):50.[7]曾耀莹.大病医保因地制宜[J].中国医院院长,2012,(20):4244.[8]王静,于启武.对城镇居民大病致贫问题的探讨[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06):8690.[9]朱恒鹏.医改没有回头路[J].凤凰周刊,------------最新【精品】范文

2013,(04):3335.

第二篇:2014年广州大病医保新政解读

2014年广州大病医保新政解读(含疑问解答)

2014年9月起,广州大病医疗保险将正式实施,广州城乡居民可享受重大疾病治疗费用二次报销。

从今年9月起,广州居民“大病医保”新政将正式启动,标志着全市城乡居民都将可享受重大疾病治疗费用的“二次报销”。然而,怎样才算“大病”?符合条件的参保人需要怎样进行报销?新政的出台让不少参保人欣喜之余,也存在疑惑。昨天,负责制定和出台该新政的广州市人社局医保处的有关负责人,专门对这一正在征求公众意见的新政进行了权威解读。问:“大病”指的是什么?

并非指特定病种

记者在走访广州多家医院时发现,不少居民医保的参保人对“大病医保”这一新政还有些“蒙查查”,有人提出疑问,怎样的病才属于“大病”?是否像门慢、门特等特殊医保一样设定了相应的病种目录呢?

对此,广州市人社局医保处的有关负责人介绍,大病医保并非特指哪些病种,而是指参保人在治疗重大疾病时,对于所发生的大额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报销的基础上再次予以报销。根据新政的规定,在城乡居民医保(每年1月1日~12月31日)内,参保人住院或进行门诊特定项目治疗发生的基本医疗费用中,参保人全年累计超过城乡居民医保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费用,由大病保险金报销70%;个人自付医疗费用全年累计超过1.8万元以上的费用,由大病保险金支付50%,最高支付限额为12万元。参保人连续参保2年以上

不满5年的,最高支付限额另外增加3万元。参保人连续参保满5年的,最高支付限额另外增加6万元。

问:“大病”怎样报销?

出院时一并结算

采访中有不少参保人提出,“大病医保”需要另外参保吗?符合二次报销条件的参保人需要通过怎样的手续进行报销?

对此,医保处的有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资金从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当期或历年结余中划拨,不另外增加参保人的缴费负担。也就是说,今年9月起,除了城镇职工医保的参保人(这部分参保人已经参加了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外,现有的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和新农合参保人都将纳入“大病医保”的范围,参保人无需另外参保。

此外,对于即将在9月份开始实施的广州大病医保新政,广州市人社局、医保局计划引入商业保险机构来承办。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需遵循规范的采购方式和程序,利用政府统一的招标平台,选定承办大病保险的商业保险机构,每一承办期3年。在每个保险,以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参保人数及招标确定的人均筹资额,计算大病保险筹集资金总额,并由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合同协议约定分期划拨至商业保险机构。

此外,该负责人表示,为方便参保人报销,大病医保仍计划采用一站式结算,即病人在出院结算时,医保结算系统即可按照城乡居民医保、大病医保等医保政策进行医疗费用的报销结算,参保人无需到各区医保局等机构另外进行报销申请。

问:“过渡期”患大病怎么办?

与明年额度合并

据了解,目前广州市职工医保和新农合已实施了大病保险,但城镇居民医保(含从化城乡居民医保,下同)尚未启动大病保险。根据省要求,今年全省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这是省政府的重大部署。目前全省其他地市已实施或将于年内实施这项制度,因此,广州市计划于今年9月起先实施城镇居民大病保险,明年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那么,在提前实施的计划中,就产生了4个月的“过渡期”(今年9月至12月底),如果参保人在这期间罹患重大疾病,又应该如何应对呢?对此,医保处的负责人表示,对于“过渡期”内产生的问题,也已制定了相应的处理办法:即2014年9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广州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个人自付医疗费用与其2015个人自付医疗费用合并计算,按照上述规定享受相应的大病保险待遇。

多大的医疗费用算“大病”?

根据新政的规定,在城乡居民医保内,参保人住院或进行门诊特定项目治疗发生的基本医疗费用中,参保人全年累计超过城乡居民医保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费用,由大病保险金报销70%;个人自付医疗费用全年累计超过1.8万元以上的费用,由大病保险金支付50%,最高支付限额为12万元。

根据测算,2015年医保最高支付限额标准约为18.28万元。也就是说,在2015年,参保人全年累计超过18.28万元的费用,或者个人自付医疗费用全年累计超过1.8万元以上的费用,都可享受大病医保报销。

案例

医疗费15万 自己出3.6万

以广州市一名在校学生参保人为例,假设其在2015年因患恶性肿瘤在广州市三级医院住院治疗。如果按照新的城乡居民医保试行办法,该在校学生此次发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的医疗费用达15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医保报销费用9.69万元,城乡大病保险报销费用1.7万元,两项合计为11.39万元。参保人个人负担为3.61万元。也就是说,若按照城乡居民医保试行办法来计算,该在校学生个人只需要负担3万多元。

【解读城乡居民医保新政】

除了大病医保外,本次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的医保新政中,整合了现有的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在内的城乡居民医保新政由于其影响人群广泛、调整内容较多,也引发了广大参保人的关注。其中,对于医保新政在缴费、待遇等方面的问题,市人社局医保处的有关负责人也通过媒体进行了解读。

老年参保人无法自行提升待遇

记者了解到,城乡居民医保新政中,将现有的城镇居民医保的三类参保人以及新农合参保人的缴费额度和医保待遇进行了统一,预计从明年开始,469万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将统一执行152元/年的缴费标准。相比起现行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缴费标准,广州城镇老年居民年缴费额度下降了648元/年(原800元/年),非从业居民下降了448元/年(原600元/年),而未成年人及在校生将增加32元/年(原120元/年)。相比较而言,新政对于现行的新农合参保人来说缴费标准的调整幅度并不大。

然而,缴费标准的降低,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医保待遇的降低,这对于广州约10万的老年居民参保人来说,影响可能更大,具体表现为原来每人每月100元的门诊待遇报销额度将下调至600元/年,而每人每月门诊慢性病每病种100元药费报销下调至50元,也就是说,老人家每月看病的报销待遇或将遭遇“骤降”。

对此,在采访中,不少家庭收入较低、身患多种慢性病老年人对今后的医疗费用产生了担忧。家住荔湾区的何伯身患高血压和糖尿病,每月通过门诊定点和门慢等医保报销后,自己还得花上130多元看病拿药,一旦新政明年起实施,平时仅靠儿女接济的何伯表示生活将更加“难捱”。

对此,医保处负责人表示,由于缴费标准已经从过去的800元/年降低到了152元/年,老年居民节省下来的600多元参保费用将和降低的门慢报销标准大致相抵,而即将实施的大病医保政策,将更有利于提高老年居民在住院、重症等方面的保障。

而有参保人提出,今后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有没有途径自行选择缴多费用享受高待遇?该负责人表示,新的医保政策将实施统一的缴费标准、统一的待遇享受。因此,现有的“老年居民”参保人没有办法自行提升待遇。但由于目前城镇居民医保与职工医保已可以实现转移,“非从业人员”则可以通过选择转为参加职工医保的方法,自行提高待遇。学生看病须先到基层医院首诊

如何引导市民看病首选“基层首诊”?医保报销比例将成为重要的调节“杠杆”。此前,广州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广州将扩大医保支付差距,引导基层首诊。

为配合广州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完善、强化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要求,新的城乡居民医保在加强社区、基层医院首诊方面做出明确要求。在原政策中,未成年人、在校学生享受门诊待遇时可选择一大一小两所医院作为定点医院。在定点医院门诊治疗时,可享受医保报销待遇。

而在医保新政策中,该人群需通过选定的基层医疗机构办理转诊手续,才可到选定的其他医疗机构门诊就医(急诊除外)。农村居民、城镇老年居民、非从业居民参保人,依然只能选定1家基层医疗机构作为门诊就医医院。新方案扩大基层医疗机构与其他医疗机构基金支付比例差距,积极引导参保人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住院报销比例差距扩大至30个百分点。

本文转自梓枫人事网(广州社保与广州户口在线咨询)

第三篇:中小企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上一篇:贾长松老师首期《...下一篇:长松咨询荣膺2011...|返回日志列表

中小企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发展困境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42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贡献了40%的GDP、60%的出口总额以及75%的就业岗位,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是,如今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却极不乐观,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问题,二是融资问题,三是中小企业的管理问题,四是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

产业结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在产业结构方面良莠不齐,既存在产业结构合理,附加值高的中小企业,如部分优秀的高科技企业;也存在着产业结构层次低、重复建设严重、模式雷同、与大企业的协作配套关系差、创新能力弱的中小企业。同时,整个中小企业及整个民营经济总体上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据最新全国500强统计,超过400家为大型国企,总利润超过1万亿元,只有不到100家为民企,利润仅为1098亿元。大型的基础服务、基础原材料的价格,中小企业没有任何影响力。中小企业是经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付出大,环境苦,收获少。目前,社会各界重视中小企业的困难,等于是关注经济中的弱势群体。当前应妥善分类,针对不同情况的中小企业采取不同的政策,同时下决心调整整个经济结构,促使整个经济均衡发展,以有利于国民经济的长远健康运行。融资问题

受各种因素影响,融资困难成为长期困扰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瓶颈。

从微观层面,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主要有: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实力差距明显;中小企业信用和综合素质建设尚需继续完善;部分中小企业主不愿意放松对企业的控制权,股本融资进展慢;中小企业缺乏对资本市场的了解和与资本市场沟通的能力等。同时,社会上各种投机性获利机会太多,导致流向长期创业与长远创新的资源与动力不够。从宏观层面,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金融方面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其次,缺乏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专业中小金融机构,尤其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虽然我国已有遍及城乡的中小商业银行如农村信用社、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但由于他们没有得到政策性融资权,加上中小企业自身的劣势,实际上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此外,有些中小金融机构本身经营管理水平就不高,业务创新能力不足,无法与时俱进,提出满足实际需求的金融产品;同时也应承认,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与司法保障的时效性也减弱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从而削弱了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第三,中小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的渠道也不畅通,能够上市的可谓屈指可数。据统计,我国的中小企业中,基本符合创业板上市

条件的企业仅有1200多家,已经改制和完成辅导期的企业500多家,而且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85%以上。我国《公司法》还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发行债券其净资产不得少于600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净资产不得少于3000万元,这些条件也限制了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的空间。

中小企业的管理问题

首先是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众所周知,人力资源的贫乏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形成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匮乏及储备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企业资金实力有限;企业的分配、激励制度不健全;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缺乏人才培训机构和人才战略规划。其次是市场营销问题。市场营销对于中小企业意义十分重大,特别是销售型的中小企业。很多中小企业或因眼光问题或因生存所迫,过于重视短期利益,缺乏战略规划,导致难以做大;同时由于进入壁垒与市场细分程度较低,低水平上的过度竞争是当前中小企业生存环境的主要特点。

第三是技术创新问题。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总体水平还很低,与国内大企业及国外企业相比,在创新投入、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等方面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统计,我国中小企业中科技型企业仅占2%。

最后一点是信息化建设问题。随着户联网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的兴起,信息化大大缩小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在信息获取能力、规模经济、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差距,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拓宽了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因此,推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无疑具有重要作用。但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不足、人才匮乏和管理水平落后,无论从管理规范化、信息应用基础、应用的全面性要求及一次性信息技术投入能力来看,都非常有限。

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

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发,给众多中小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从国家的全局上有其必要性和长远意义。同时,也在客观上使一部分企业的用工成本上升。据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调查,广东省中小企业生产成本比以前提高了30%。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7年调查显示,93.4%的中小企业经营者认为新《劳动合同法》会增加企业用工成本。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政协主席孙忠焕说:“《劳动合同法》短期内会对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产生较大影响,如用工成本增加、用工风险加大、用工难度增强等,使这一部分企业生存困难,发展难以为继。”同时,一系列影响出口的因素,如,出口退税政策、土地成本、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银根紧缩、美国次贷危机等,都对中小企业出口产生了不利影响。

此外,政府没有设立类似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BA)的全国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中小企业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上述因素的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在财政税收、信用担保、信贷支持等方面做了很多颇有成效的工作。针对中小企业发展困难的原因分析,下面从产业结构、融资、人才机制、企业管理和社会服务机构五个方面梳理提出建议,希望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所帮助。很多建议其实也是社会各界多次提及的,关键是希望政府层面能抓紧研究,对其中条件成熟的措施能抓紧实施。

产业结构问题

对困难中小企业要分门别类,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对于部分由于产业结构落后、确已丧失竞争能力的中小企业,政府的支持帮助应重在善后及帮助劳动力转移,以利社会和谐。对于产业结构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强或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中小企业

等,政府应在财政、税收、融资等各方面大力支持,促进其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就明确规定“本法所称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

融资问题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第一是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第二是努力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体系。

第一,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1.抓紧推进设立柜台交易

考察世界证券市场发展史,我们会发现各国证券市场都走过了从柜台交易市场,到建立集中的证券交易市场即所谓的场内交易市场,再到重新开辟规范的柜台交易市场作为补充的一条看似矛盾的发展道路,因此在我国设立柜台交易市场符合证券发展规律。再考虑到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在我国建立柜台交易市场,能为数百万计达不到上市条件的企业提供股权交易平台,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也有助于我国形成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2008年3月13日,国务院已正式批准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通过天津设立柜台交易市场,标志着场外交易市场在我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同时,柜台交易市场应从一起步就注意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健康发展。

2.积极利用风险投资基金

风险投资为中小企业开辟了一条很好的融资渠道。首先,从风险资本的特征看,其投资对象主要是那些不具备上市资格,无法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筹资,同时由于信用低且缺乏可抵押资产的中小型企业和新兴企业,甚至是仅仅处于构思中的企业。其投资目的主要是通过资金和技术援助取得部分股权,促进企业发展。因此,风险资金进入中小企业后,会大大提高中小企业的效益,吸引社会资金对中小企业的再投入,从而可以推动中小企业全面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有效增长。此外,风险资本进入中小企业也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利用风险投资面临一系列的问题:资金来源不足,投资规模偏小;缺乏风险投资专门人才;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尚不健全;风险投资的政策不到位等。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①加大政府对风险投资的支持力度,包括政府部门对风险资本的收益给予减免税优惠,制订激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风险投资互相促进的专项规划等;②推动风投资金来源多元化,可以包括政府投资、商业银行的风险性贷款、发行股票债券以筹集社会游资;探索建立多层次风投组合模式,探索部分稳健型低风险风投资金的商业化保险机制,分散部分政策性风投资金的投资风险等;③推动风险投资主体提高效率及扩大规模;④积极培育中小企业融资市场。

3.发行中小企业联合债券

中小企业联合债券也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条途径。2007年11月,深圳市20家中小企业就成功发行过10亿元“07深中小债”。中小企业联合发行公司债券,还有利于推动债券市场品种供给的多样化,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

此外,可积极利用国际二板市场及香港创业板市场,为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上市条件。

第二,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体系应该大力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专业化中小金融机构,加快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中小金融机构能够直接了解本地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具有信息快和交易成本低的优势。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的合作可以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解决中小企业人才匮乏的问题

首先,为了帮助解决企业与求职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推动中小企业可以从市场上寻找到合适的优秀人才,建议政府考虑构造一套人才的市场评价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利用合适的标准对每个人做客观评价。当人才个体的经营业绩差的时候,评价体系就对他有一个较低的评价,他的人力资本就会贬值;反之其人力资本就会得到提升。通过这套评价体系,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用人的成本,市场也可以对人才个体进行约束和激励。其次,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中小企业应制定一套有自己特色的灵活的薪酬、福利等物质激励制度,完善福利保障制度等。中小企业还可以在产权明晰上下工夫,制定多样的、具有吸引力的股权政策,如现金股权激励模式、股份期权激励模式等。美国硅谷的企业就普遍采取经理股票期权制。当然,创造恰当的非物质条件激励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中小企业应根据人才自身的素质和经验,结合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依照企业的目标策略,给人才设置挑战性的工作或职位,使其能够在工作中得到发展的空间,从而满足人才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三,企业文化对人才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会影响员工对企业的根本看法、企业的领导风格、领导方式、组织结构和关系等,而这些都是企业能否有效吸引住人才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中小企业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针对上述各个方面,政府可以大有作为。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的诚信机制建设,加快诚信制度立法,严厉打击各种非诚信行为,加大失信者的成本。同时,努力建立企业和人才个体的诚信档案以及规范的信息传递和披露机制,使个人的信用状况真正成为其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建立市场化和先进合适的个性化的用人机制,通过市场实现人才优胜劣汰,推动企业竞争力与人才个体竞争力的双提升,进而从根本上提升整个社会的竞争力。

企业管理问题

中小企业要想获得快速健康的发展,仅仅靠政策的扶持是难以持久的,更重要的是靠自身的不断改进。中小企业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建立清晰的产权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劳动用工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内部保险和福利制度;建立健全企业财会、评估、审计等制度。同时要高度重视制度的不断创新,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问题

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的缺失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为此,要建立健全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减少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交易成本和风险。同时,政府应加强对这些中介机构的监管,以防止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信息。广东省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广东省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在全国是走在前列的。广东省政府,包括省中小企业局及各有关部门在这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政策方面,《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粤发〔2003〕4号),《关于加快我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2004),《关于优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开展业务的政务环境的若干意见》(2005),《广东省关于推进民营企业融资工作的指导意见》(2007)等相继出台,大力推动改善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2007年9月30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又通过《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为广东省第一部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地方性法规,《条例》从创业扶持、资金支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权益保护六个方面制定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具体的实施层面,每年省委省政府都拿出来相当大的一部分资金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各市也都纷纷出台政策帮助中小企业。最近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了产业调整力度,努力提升产业的发展水平,特别是双转移的战略提出来以后,省委省政府准备拿出500个亿配合支持双转移战略的实施,也惠

及大量的中小企业。广东省工商联(总商会)为推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了多方面的政策措施建议,也高度重视维护中小企业的权益,为推进广东中小企业的发展,省工商联(总商会)将继续全力提供服务。

尽管如此,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剧变波及,由于广东经济与出口的高度关联性,广东省中小企业的发展仍然很艰难,主要表现面临融资、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等各个方面的困难。广东的广大中小企业迫切盼望中央各部门针对广东的特点及实际困难,给予帮助和指导。

我们深信,我国经济的中长期趋势向好,中央的改革开放国策是完全正确的,当前的中小企业困难也是暂时的。在企业界的奋发努力下,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帮助和关注下,中小企业一定能度过难关,迎来发展的春天,再现辉煌。

作者:广东省商会副会长姚振华

第四篇:乡村法治困境及对策研究

乡村法治困境及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乡村法治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乡村法治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有:法律知识不足导致农民对法律的认知程度不高,使其维权意识淡薄,落后的经济状况也直接影响执法和司法的公平与效率,根深蒂固的传统民间文化、宗法观念等导致农民不是依靠法律解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最终阻隔了其法治理念的形成,以及司法系统本身的腐败和法治资源的缺乏。本文通过对乡村法治现状的分析,探寻原因,并就如何推动乡村法治建设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乡村法治困境对策

当下的中国,法治作为一种理想,已经变成了一种新的流行话语和公众追求。然而,法律的建构能力如何却几乎成了当今法学界已然忘却的前提。“建设法治国家”的用语清晰表明了我们的主体意识,只是法律能否如航天飞机一般被设计,并极好地适用于现实,易言之,被理性所构建出来的法律是否可以建构出一个有序的现实世界?当寄予厚望的法律运用于乡村时,法律的不适应性便显现出来。事实迫使人们思考:乡村的法治道路为何如此艰难,而未来乡村法治的道路将何去何从?本文即以此问题为基础,对当前的乡村法治展开思考,希冀能为急速前行的乡村法治步伐注入一点反思性的声音。

一、文本分析:田野考察的视觉进路

案例1:一个男青年甲爱上了另一个村子的女青年乙。一天,甲邀乙约会,乙接受了。在约会期间,甲要求发生性关系,乙拒绝了,但甲以强力奸污了乙。乙回家后向家人哭诉了经过。其父母向当地派出所报告了案件。在警察正式逮捕甲之前,甲父母来到乙家中请求私了,条件是:甲娶乙,并支付乙人民币3000元,而乙应以撤诉作为回报。乙家中原则上同意这些条件,只是要求更多的赔偿,数额为10000元,双方家长就赔偿费讨价还价,最后达成协议,赔偿5 000元。尽管甲乙双方都未达到法定婚龄,他们还是通过熟人领取了结婚证。①

案例2:某村一位妇女Q,由于丈夫M长年在城里打工,在同村的另一位男子W的引诱下,同W发生了历时一年多的两性关系(称是先强奸后通奸)。其丈夫回来得知此事后非常愤怒,多次打骂W并威胁W及其家人的生命安全。村委会首先出面调解,W表示愿意向M支付7 000元人民币作为“精神和名誉损害赔偿”,但是W要求M保证私了之后不再威胁自己和两个儿子的安全,M拒绝了这一出价,继续纠缠威胁W,为寻求保护,W将此事反映给本村书记,书记建议他向当地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被告M停止对W的人身威胁和财产侵害。面对W的起诉,M异常愤怒,提出反诉,认为原告的行为对自己造成了“精神和名誉损失”,要求法院据此判决原告赔偿自己人民币10000元。法院进行了调解,并达成了和解协议。协议规定:W赔偿M “精神和名誉损害费”8 000元;M停止威胁、骚扰W 及其家人。此后,双方均不得挑起事端,本案诉讼费600元,W承担400元,M承担200元。②

在案例1中,很难说受害人及其父母不懂法律,而是在知道法律的情况下,仍然选择了规避法律,法律法规并没有成为双方当事人处理事件的准绳,相反,法律法规仅是女方父母讨要更高的赔偿数额的工具。至于案例2,尽管M的愤怒几乎人人都可以理解,但是必须承认,他的愤怒和由此而来的一系列行动和要求都没有任何法律的根据。在现行的中国刑法中,通奸不是犯罪,而且也没有其他法律明文规制这一行为。相反,M本人的骚扰、威胁W及其家人的行为反倒是可能受到处罚甚至刑法处罚的行为。但是,在这个案件中,双方当事人从来就没有这样想过,在他们的心中,这从来就不是他们行为的预期。即便是此案的法官,也没有打算认真地按照制定法的逻辑行事。严格依法办事,只是法官的一个“议价” 的筹码,用以获取案件当事人接受司法处理的结果。由此看来,尽管此案的结果在绝大多数①

②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M ].北京: 中国政治大学出版社, 1997.苏力.中国当代法律中的习惯: 从司法个案透视 [ J].中国社会科学, 2000(3): 125.中国人看来都颇为圆满,皆大欢喜,但是仔细琢磨起来,可以说,所有的人,包括法官似乎都完全放弃了制定法的根据,整个案件都似乎行进在一条“没有法律航标的河流上”。

二、乡村法治建设任重而道远

透视这两个案例,其典型性在于,两个案例均发生在中国广袤的乡村社会,其中,一个是典型的“私力救济”行为,一个则是十分纯粹的“公力救济”。尽管从案例中可以发掘出法治的意蕴,如前者女方父母毫不迟疑的报案举动,后者M言之凿凿的“精神和名誉损害赔偿”,这当然归功于政府的普法规划,但如果细究就会发现,法律究竟在村民心目中是什么?他们真的信仰法律吗?这个问题在乡村恐怕难以回答。

(一)法治还不被村民们普遍的认识和信仰

法治主体是实行法治必须解决的理论与实践前提。在民主政治国家,法治的主体只能是人民。农民是中国社会最大的群体,是中国法治主体的基础。作为法治主体的农民存在的不足,已成为乡村法治推进的阻碍因素。基层干部和农民普遍缺乏法律知识,法治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就是法治力量。法治化过程中,在预先的良法规范下人们对法律知识掌握的多少,既影响到对自己合法权益的维护,又影响自己对法律的遵守。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习惯于“上头怎么说,下面怎样干”,以“实干”和“实效”为原则,成天忙碌于田间地头,一般不认真研究政策和法律,业余时间用来打牌喝酒聊天上,几乎没有挤时间学习的习惯,对国家颁布的法律一知半解的村干部不在少数。而广大的农民少有知道权利的知识和观念,权大于法是他们心中的“图腾”,崇尚“无讼有德”。当自己的利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要么怨天尤人,自认倒霉;要么搞家族主义,人多势众,一味蛮干。像农村经常遇到的种子问题、债务纠纷、征地拆迁等矛盾,不去找法律,反而去上访或是过激地围攻政府;再或就是采取“私了”的办法,甚至刑事案件也会用“和解”或“族规”解决,无视或排斥法律权威,强化了农村法治的障碍。

(二)乡村基层政权普遍存在的不依法行政

在乡村,政府随意调整农民承包的土地、缩短承包期限、中止承包合同、非法征用土地、征地得不到合理补偿等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政府的行政干预在农业经济中仍有显赫地位,一些手握实权的管理人员与经济主体搞权钱交易。一些乡(镇)村干部依仗权势、贪污腐化、横行乡里。有的乘改革之机,非法集资、非法提留、中饱私囊;有的搞宗族帮派,形成一家天下;有的公款吃喝、铺张挥霍,有的敲诈勒索、欺压群众。再加上一些乡村干部自身素质低下,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损害了乡村干部形象,这都阻碍了乡村的法治建设。

(三)乡村存在严重的司法腐败

在一些乡村,黄、赌、毒犯罪和黑社会犯罪猖獗,但司法机关存在着以罚代刑现象。一些不法商人向农民销售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司法机关该打击的未打击,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对一些基层政府单方面撕毁土地、树林、果园、鱼塘承包合同纠纷案及状告政府加重农民负担案,司法机关不敢受理或受理后判决不公,没能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所以基层的司法不公、司法腐败成为乡村法治化的法律障碍。

(四)乡村法治资源的缺乏

首先,由于乡村的贫困,农民的教育投入很少,许多地方没有真正地落实九年制义务教育,造成广大农民文化水平较低,法律对农民的感染能力低。当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即使选择通过法律途径主张权利,在较高的诉讼费用面前也不得不望而却步。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往往通过第三者的调解、上访甚至宗族势力的争斗等非法律渠道解决争端,法律被边缘化。落后的经济状况也直接影响执法和司法的公平与效率。这主要是由于地区贫困导致司法资源配置的不足,如基层执法人员的数量少、办案经费不足,使急需法律资源的农村不能留住高素质的法律工作者,同时经济贫困也是司法机关违规操作、“搞创收”、办“人情案”和

2“金钱案”的原因之一,结果不仅严重影响执法司法的公平与效率,而且严重损害了司法机关乃至法律的权威性。

三、推动乡村法治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一)大力加强农村文化教育,广泛开展普法活动

农民是农村法治的重要主体。①法治治理的文化条件以进步发达的理性文化基础。文化的基础和素养如何,决定着地方法治的实现程度。而文化基础薄弱,文化素养低下则是当下农村的一大劣势。邓小平指出:“加强法治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地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工作,从“教育入手”,将民主、科学和法制等社会先进文化传入农村,并使之扎根于农民头脑中。进一步加强农村的法治宣传教育,做到“普法到位”。在农村开展经常性的以宪法为核心的普法教育,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采用以案说法、开辟宣传专栏、设立法律咨询点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带动农民学习以农业市场经济为重点的法律法规,培育农民现代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并逐步培植他们对法律的信仰和价值取向。正如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过,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塑造主体的法律信仰是实现法治的必由之路,是法治的灵魂。

(二)实现正当程序和严格的司法监察

法治强调“有法可依”前提下的“有法必依”,既包括作为被管理者的普通公民“有法必依”,更包括作为管理者的国家机关“有法必依”。从这个意义上说,法治意味着对国家公权力的限制。在农村司法过程中,法治程序始终未能严格遵守,重实体轻程序,“程序可有可无”的思想依然流行,导致司法擅断、裁判不公、任意执法的现象不绝如缕,更加强化了农村诉讼主体对司法救济手段的畏惧和鄙视心理,对权力的崇拜心里,造成农民对司法不信任和法律权威在农村的日益沦丧。所以在农村社会实现正当程序是当务之急。同时由于很多乡村地处偏远,上级的司法监察可能难以触及,而导致地区司法腐败严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一方面要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做好外部监督,另一方面,司法内部系统也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做好司法监察,祛除法治建设的障碍。

(三)加强乡村法律服务建设

农村的法律服务发展比较缓慢,原因很多。所以笔者认为作为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要提高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意识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当然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要扮演好中介的角色,并且要为各种志愿的支援农村法治建设活动提供尽可能便利的条件甚至是资金支持。尤其需要重视的问题是农村土地承包、农民消费水平以及农村居民进城务工问题等。要使“148”法律服务专线成为密切党和农民群众的“连心桥”,政府要不断加强法律援助机构建设,真正的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要为新农村的法治建设提出尽可能多的理论支持。要加大农村法治建设的资金投入,培养专门性的人才;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学会对别的地方的成功经验进行借鉴和学习;政府的调控应该控制在宏观的范畴之内,不能过分干预;要努力缩小城乡差距,赋予农民和城镇居民同样的法律地位和权利,真正的实现和谐统一的发展,切实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治建设。

参考文献

[ 1]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M ].北京: 中国政治大学出版社, 1997.[ 2] 苏力.中国当代法律中的习惯: 从司法个案透视 [ J].中国社会科学, 2000(3): 125.[ 3] 贺雪峰.新乡土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李长健.论农民权益的经济法保护———以利益与利益机制为视角[J].中国法学,2005,(3):120-134.[5] 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24.① 李长健.我国农村法治的困境与解决方案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2005.[5]

第五篇:中职数学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中职数学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数学是一门强调理性思维、重视逻辑推理的学科。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一些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课本,而没有对学生、对学科本身以及学科的应用深入思考,难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难懂,从而给教学带来种种困难。

一、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

现阶段,中职数学的教学内容仍然以课本知识为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所学专业并没有直接联系。如果教师在教课时完全着眼于教材本身的内容,过分强调学科本身的重要性,而没有看到它与其他学科以及日常生活、专业技能的内在联系,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就会导致学科越来越独立,并且容易使学生的数学成绩呈现出两极分化:喜欢数学学科当然是好事,但总有一些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由此而产生对相关学科诸如物理、电子等学科的反感。

2.教学方法过时

数学课堂现在的教学方法大多数还是“教师讲、学生听”“概念配例题”“公式配例题”,课堂上死记硬背,课后题海战术,期末一考了之,重讲解而轻自学。这种教学方式抹杀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维限定在老师的思维框架中,碰到新的问题自然不能灵活、独立地解决。而讲、练、考的教学程序,重结果而轻过程,甚少揭示知识本身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功用,这使得学生不能发现数学的实际价值,并影响其对学习数学的信心。

3.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不可否认,数学这一学科本身比较抽象,很多人学起来感到难度很大,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心存畏惧。同时,在理论学习和具体应用之间,很少有自然融合的机会。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学了数学知识之后不知道如何具体运用,甚至怀疑学习是否具有现实意义。此外,中职学校的性质决定了很多学校对专业课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基础文化课。很多学生也只有在课堂上才感到数学的存在,在考试时才不得不承认它的重要;而在课堂之外,学生认为学数学只要会基本运算即可,深入学习实在没有太大必要。

二、摆脱困境的几种方法

1.明确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内容,因材施教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为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在职业能力方面,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那么,中职数学教学要想摆脱困境,首先就要把教学放在职业教育的大范畴中,在教学目标中突出职业性的特点。

中职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其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其一,中职学校开设的专业繁多,各个专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程度要求不一,即使相近专业,要求也不完全相同。其二,中职生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基础各不相同,并且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每个人对数学的接受能力也有差别。其三,学生进入职校后的奋斗目标各不相同,有的是中考没发挥好,希望能通过对口升学进入高等学府,有的是为了学一门技术自立自强。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效果。

对于以上问题,教学内容的改革要遵从两个大方向:就业和对口升学。具体做法可考虑三个方面改革。一是基础数学教学,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内容是最基础的数学知识,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减轻学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二是专业数学教学,这是在完成基础数学教学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专业内学科的要求所选择的内容。如建筑专业内的工程造价一科,对于排列、组合、统计应用比较多;数控专业的AutoCAD对几何的侧重甚至胜过财会专业;而烹饪、美术、汽车维修等对数学要求较低的专业,学生只需完成基础性的数学学习即可。三是深层次数学教学,这一部分是针对有数学兴趣、参加对口升学的学生,教学内容可以拓宽、加深,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2.以学生为主体,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关于教学方法的改进,很多学校和教师都在努力探索,好的方法层出不穷,但也出现过一些偏差。如有的学校看重师生互动,要求教师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有的教师一味求新求奇,效果反而不尽如人意。其实,所用的方法仍是讲解加提问,不同的是有些教师过于煽情,动辄为学生加油鼓掌叫好。例如,有一个环节是让两个学生上讲台比赛回答问题,对于胜者,教师配着音乐,声情并茂地唱着《你最牛》,带领全班同学对胜者鼓掌高喊“你最牛”。而两名被叫上台的学生,好不容易等到教师唱完,在刻意营造的一片热烈气氛中低着头快步走下台。结果一堂课下来,教师连讲带唱、手舞足蹈,学生随声附和、任人摆弄,何谈教学效果?

教师的初衷是想寓教于乐,让学生建立对数学的信心。但仅仅是正确回答一个中职数学的问题,不可能真正让学生有“我最牛”的感觉。教师稍微赞扬一下即可。如果学生没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就不要把课堂改造成个人表演的舞台。笔者认为,总的原则是要实事求是地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这种方法是否能够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否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

3.注重数学与专业课的联系,突出应用性

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用数学方法服务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加减乘除。对于不同专业的中职生来讲,数学最大的作用应该是对他们的专业技能有帮助,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基础。所以,数学教师也应了解相关专业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与专业有关的数学知识点,应精讲、多练,将专业知识纳入习题解析,使数学知识能够与专业知识融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

4.改革成绩评价方法

针对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原有的考试成绩评定方法应该做出适当调整,将日常教学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全方位、综合性评定。尤其是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更应该在考评中有所体现。最终的数学成绩可以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期末的考试成绩,这部分的成绩在总成绩中可以占60%的分值。二是课堂成绩,这部分可以细化更多内容,比如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课堂测验、作业完成情况等。三是实践成绩,这部分是和专业教师联手,考查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一些对数学要求不高的专业,则可以给学生布置调研任务,让学生调查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写出报告来。

二、三部分分值共占总成绩的40%。

综上所述,若要解决数学难教、学生难学的现状,最直接的方法便是改革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紧密联系相关专业课教学,因材施教,帮助学生体味到数学的实用性、趣味性,从而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步实现自主学习。

(责编 王鹏飞)

下载大病医保新政落实面临困境及对策研究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病医保新政落实面临困境及对策研究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教师发展面临的困境及破解对策

    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途径和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作为高校教师,必须懂得学习是自身生存发展的需求,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更应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增强......

    村级财务面临的困境及化解对策

    我们最近开展的一项审计调查显示,当前村级财务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应加以重视与解决。村级财务所面临的困境1.收入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后劲。从调查的10个行政村来看,目前,其收入......

    村级财务面临的困境及化解对策

    我们最近开展的一项审计调查显示,当前村级财务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应加以重视与解决。 村级财务所面临的困境 1.收入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后劲。从调查的10个行政村来看,目前,其......

    简论我国禁毒基金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简论我国禁毒基金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论文摘要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社会组织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基金会作为一种特殊的公益性社会......

    农村初中地理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农村初中地理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处在深化阶段,对于农村的教育国家尤其比较重视,在农村的初中教学当中,地理教育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学习意义。从当......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党的基层组织是实现党的全部工作和发挥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实现党对农村领导的基石。〃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农村......

    湖北中华老字号面临的营销困境及对策

    湖北中华老字号面临的营销困境及对策 曹庆 摘要:本文结合湖北中华老字号目前发展概况,指出了湖北中华老字号面临的营销困境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湖北中华老字号摆脱困境的相应对策......

    传染病学教学面临的困境及我们的对策

    传染病学教学面临的困境及我们的对策 作者:der 提 要:传染病学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大,表现在病种、病例数逐年减少;年轻授课教员缺乏临床实践经验;教材内容落后;传染病科向感染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