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贺家村水果大棚经营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贺家村水果大棚经营发展调研报告
长安大学支农志愿者协会
根据近年来国务院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指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要鼓励探索创新,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尊重农民群众实践创造;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许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要城乡统筹联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从2006年开始,咸阳市武功县大庄镇贺家村开始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开始建立水果大棚实验基地,初次搭建水果大棚40个,种植圣女果和奶油草莓等水果品种。经过八年的经营发展,现在贺家村的水果大棚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已经建成75个大棚。但是经过八年的发展,经过调研发现,水果大棚在贺家村的发展速度缓慢,而且向外辐射的范围也很有限,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并没有占据主要的地位。根据这一现象,对全村249户共1200人进行抽样调查,抽取74户其中棚户占,24户,非棚户占50户。以上门走访,与老乡交谈,进入大棚了解情况等方式了解该村的水果大棚的基本发展情况,和在种植水果大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求找出解决的方法或者可行性建议推动水果大棚的发展从而拉动贺家村的经济发展。
一、基本情况
1、经济情况。在抽取的74户样本中,其中棚户是24户约占总体的32%,非棚户是50户约占总体的68%。而贺家村总体的棚户约占总户数的三分之一,所以调研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说服性。非棚户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依靠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外出打工的年龄段20—40岁,年总收入平均每户4万。棚户主要种植圣女果和草莓,种植年龄段为30—50岁,平均每年每个大棚的总收入为5万,除去每年的大棚的维护,前期幼苗投资,化肥农药等投资,平均每个大棚收益4万。
2、有关大棚的发展情况。贺家村平均每人分地为7分地,按每户4人计算,平均每户约3亩地。根据调研结果显示,90%的村民选择用土地种植粮食作物。而一个大棚平均占地100×10平方米,大约两亩地,所以超过90%的棚户是通过村委会租用土地种植大棚,租金为每年900元。大棚的管理问题各个棚户反映的也有不同问题,大棚薄膜需要一年一换,种植时间为9月份到来年的6月份,而在余下的三个月的时间是闲置时间。种植期间需要严格控制温度,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贺家村水果大棚主要种植圣女果和买有草莓两个品种,种植圣女果需要控制在29℃左右,草莓则需要控制在25℃左右,而且每天早上需要棚户们去起帘,晚上则需要放帘。采用滴灌技术灌溉,地面敷设黑色薄膜,有时幼苗会染上疾病,会造成过减产使棚户赔钱,比如今年有的棚户种植的圣女果染上黄花病;有时会遭遇恶劣天气也会造成棚户减产。销售情况,棚户主要以自己零售的方式出售草莓和圣女
果,销往杨凌周至等周边地区,销售对象为小城镇居民。而根据一些棚户反映杨凌地区的果蔬大棚已经发展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使得其较早占据咸阳西安等大城市的市场,使贺家村的水果大棚的销路发展又多了一层阻力。
3、根据以上两点可以得出,普通棚户与非棚户(主要经济来源为出去务工)的年收入相差无几,而且相比而言,种植大棚比较辛苦,而且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根据调研的对象分析,95%的受访群众反映种植大棚费时费力,仅仅有5%的棚户雇工种植大棚,而且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比如疾病,天气等,受访棚户没有一个棚户为水果大棚投入风险保险。其次,种植大棚需要喷洒农药和追加化肥,这些措施也会对棚户的身体造成损害。最重要的一点是销路问题,基本方式是零售,而且草莓,圣女果等农产品不耐储藏,所以必须尽快打开销路,销售农产品。销售也是劳累棚户的一大环节。基于以上原因造成很多村民不愿种植水果大棚,不利于水果大棚的发展。所以找出发展大棚的途径,拉动本村经济已经不容忽视。必须采取刺激措施刺激发展本村的水果大棚的发展。
二、关于发展水果大棚的建议
为使本村的水果大棚又好又快的发展,争取成为本县的一大亮点,各个棚户就要团结起来,集中起来发展大棚。决不能各自为营,独立发展。而在集中的过程中,必然有单方面的利益损害,必然有单方面做出利益牺牲而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寄希望于本村棚户内部的协调和商议。要增加棚户数量,扩大种植面积,向周围村子辐射,推动本村
甚至本镇的经济发展,就要做出相应的改革调整。[
1、“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引导规范运行,着力加强能力建设。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集群发展,密切与农户、农民合作社的利益联结关系。在国家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单列一定比例专门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配套辅助设施。鼓励地方政府和民间出资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落实和完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第22项)一号文件明确,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财政补贴、用地指标、金融支持、税收优惠、人员培训等方面,出了扶持这些主体的一系列政策,其中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这些有力度的举措,必然为新型主体成长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它们尽快与作为基础的农户家庭经营共同构筑立体式的经营结构。
通过此项中央的决策来看,农村合作社必然会重新登上舞台,只不过跟以前的模式有所不同。即在个体承包的前提
下进行棚户集体合作,从而使每个棚户的利益实现最大化。建立贺家村水果大棚合作社,团结棚户,以棚户入股的方式成立也可以吸收外来资金或者获取政府的财政支持进行融资。解决合作社的内部结构,人员分配等一系列有关合作社成立的细节问题。
2、“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发挥供销合作社扎根农村、联系农民、点多面广的优势,积极稳妥开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要求,创新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努力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支持供销合作社加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在建立水果大棚合作社的基础上,要按照产销一体化的模式发展,也就是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市场开拓,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种植出质量合格的农产品。
3、鼓励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劳动力回村发展水果大棚,选出学习能力强,沟通能力强的人员经过市场营销的专业教育培训。留出人员负责种植大棚,采取各自为营种植,统一监管的措施确保收获的农产品能做到质量一样且口感较好。
4、积极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或者农林科技研究院建立研究合作关系,争取获得他们的技术支持。通过专业人员的分析和研究适时的引入新品种种植。增加农产品的种类,确保农产品的质量。由合作社带头人出面,通过政府或者其
他渠道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达成双向合作,通过建立实习基地与西农完成双向意愿,使得合作社能得到最大的技术支持;同时合作社还可以积极向政府申请技术支持,财政支持和其他技术培训的支持,减少发展水果大棚中的阻力。
5、在建立合作社之后要积极寻求优秀的发展模式,不能固步自封,抱残守缺。各自为营的单个个体的发展模式由于“势单力薄”没有统一的商标品牌优势,仅仅依靠地域品牌是会逐渐被市场所淘汰的,是不会在咸阳,西安等大城市的水果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而从调研的结果的初步分析来看,已经有棚户开始实行微型的农家乐模式,也就是已经有棚户开始有意识的“引进来”,让游客自主采摘,发展农家乐文化。发展农家乐的必要条件是拥有足够多的大棚,现在的问题是个体户较多,每个棚户有80%只有1—2个大棚,拥有三个往上的大棚的棚户很少。所以,该村应该在成立合作社之后,集中所有的大棚发展。年底合作社的总收入按照股份制的方式分红。而在本村的水果大棚未具有较大的规模之前,必然有一些棚户要做出利益牺牲,但是一旦水果大棚过了发展的瓶颈,每个棚户所获得的利润必然会大于个体经营所获得的利润。扩大水果大棚的种植面积,通过技术支持增加种植农产品的种类也是发展合作社的必经之路。
6、集中发展,可以考虑建立“农场“模式,在原来的基础之上继续以“引进来”的方式销售农产品和发展品牌。近年来,中国公民特别是城市居民,中高层人士对农场的热衷越来越强烈。主要原因有: 一是,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使人们越来越远离农耕生活。目前国内中年人及以上阶层的人,在少年时代大都经历过农村生活,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使人们怀念和向往安静、自然的农村生活。二是,对健康生活的意识越来越强。对健康意识增强,除了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强身健体以外,在宁静、无污染的乡间休闲度假,也是一种不错的锻炼身心的方式。同时,人们也注意在饮食方面摄入更加营养的菜品,农场中绿色、无污染的新鲜蔬菜成了最佳选择。三是,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现在媒体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让人不寒而栗,那么只有自己种的菜食用起来才是放心。人们开始向往在城市生活之外,在乡间还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私家菜地。因此,在看得见的未来里,农场模式具有很好的前景。这里摘取几个成功的农场发展模式以根据贺家村的实际情况借鉴实行。一是,“农家乐”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为客人提供采摘果蔬或种植的体验,在此品尝农家宴的风味,主要针对短途的客人。“农家乐”模式的优点是投入少、经营成本小,但会由于季节的因素导致客流的减少。二是,现代农场模式。这种模式提供的服务与农家乐相差不多,可以说是高级
“农家乐”,区别是对农场的设施建设的要求高、果蔬品种多以“新、奇、特”为主。如蔬菜大棚内保证四季入春,果蔬不受季节影响,北方种植南方果蔬,可以让游人参观。这种模式需要投入资金多,且保证一定客流的情况下才能收回成本和维持日常经营。需要提供更多的服务项目,以增加游客的游玩时间。三是,休闲山庄模式。涉及到山庄,自然对周边景观和设施要求较高,不仅可以提供新鲜蔬菜、采摘体验,供游人居住和参观的条件要求更高,这样才能主打“休闲”牌。可以说是以农场为基础的高级休闲场所。四是,“开心农场”模式。这种模式的经营较单一,出租地块让客人自行耕种,农场会提供一些日常管理和生产资料供给的服务。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吸引客户舍得时间和金钱到农场去,并保持种地的热情。五是,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农场,种植+配送。这种模式以果蔬的种植和出售为主,参观、体验等只是附加的服务项目。客户也多是会员形式,定期配送果蔬。涉及到配送,蔬菜贮藏是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季节性带来的品种、产量问题等。如进行此种经营模式,需要慎重考虑。以上是结合现有模式进行的总结,具体经营过程中需结合实际情况而调整变化。
三、农产品的营销策划建议
1、分级销售。根据调研结果来看,贺家村棚户销售草莓主要
是出摊销售,散卖。而且去周边的周至县和杨凌镇销售,主要的销售对象是小城市居民,而小城市居民的购买力有限,所以有的年份会造成草莓,圣女果滞留的现象,并且费时费力,所得利润也很有限。所以当定位销售对象时不能仅仅只定位于小城市居民,要往大城市市场开拓,所以可以采取水果产品销售的常用的手段,分级销售。一级是挑选品质很好的农产品以草莓为例进行精品包装,在每个地区的礼品专柜销售,销售价格可以定的高于市场价2到3倍。二级是挑选品质较好的草莓,可以对中收入的人群进行销售,包装可以精而小,保证品质的同时价格可以相对提高,主要销往西安,咸阳这样的大城市。三级可以挑选好的草莓,突出草莓的品质和品牌,销往县级城市。其余产品可以销往当地城镇和农村,获取利润的最大化。
2、超市联营销售。据调查,现代市场的已经逐步从市场批发发展到超市联营发展。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城市,超市经营逐步占据着市场零售的大比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竞争的逐步规范,果农参与果品终端市场经营将成为大趋势。特别是,国内市场逐步严格农产品(食品)质量准入制度以后,果品市场对果品的质量标准将越来越严格,果品商对采购的果品质量的将越来越重视。果品商与果农之间建立利
益共同体,互相参与生产与经营过程,将取得双方双赢的局面。所以贺家村水果大棚产销专业合作社可以与超市合作,依托超市搭建的市场平台,进行产品的宣传与销售。
3、网络销售。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很快,网络营销已被很多企业和个人所运用,在网上交易的销售额逐年递增。水果大棚产销专业合作社也要建设自己的网上销售网络,在进行网上销售的同时,收集相关的市场和果业信息,为合作社制定发展方向提供参考信息。所以合作社要安排人员制作网站,发布信息,投入网络推广。从开展网站建设、企业信息发布,到制订推广预算,选择网络营销方法,安排网络营销专职销售、客服等,各项工作安排到位,持之以恒,使贺家村水果大棚的网络营销流程得以顺畅,这样合作社就能取得理想的网络营销效果
4、专卖连锁销售。当规模、质量、销售网络形成一体,果业品牌深入市场深入消费者心中的时候,水果专卖经营将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从源头上联接千家万户的果农,从流通环节上联接产地与市场,从终端市场上反馈给果农。专卖连锁销售要作为产销专业合作社销售方式的发展目标,并在销售过程中注意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在适当的时机建立专卖店。
5、发布手段。宣传诉求,突出种植基地自然、绿色、无污染的生态环境;突出种植生产过程无公害的科学理念;突出包装、运输过程中卫生、安全、快捷;突出水果产品的特点。其次,画册与包装宣传,制作宣传画册,简要介绍武功县和贺家村的地域与历史(曾有“武功太白,去天三百”之说,杜甫也有诗云“喜遇武功天,心苏七校前”)着重介绍水果大棚的生产过程和优良品质,介绍贺家村水果大棚产销专业合作的建立和发展目标。制作宣传单,简要介绍产品的品质和最佳食用方法,随产品包装发出。
6、建设网站,建立贺家村产销专业合作社自已的网站,宣传自己的品牌。确定自己的商标品牌,为后续的品牌销售打下基础。同时关注各地的水果展销会,宣传自己。举办促销活动,进行产品试吃等活动。促销场地的选择,可以选择商超店面,果蔬批发市场,展销会柜台等。
7、目标定位为家庭,商超,果蔬批发市场,企业后勤部门,大型行政后勤部门,酒店。
总之,解决的方法有很多,但是真正的原因还是人的问题,以上建议真正的实行起来是有很大的阻力,因为凡是涉及利益问题,都比较难办,但是不尝试改革,就只能维持现状,在发展水果大棚的这条道路上郁郁前行。马云说过“阿里巴巴是三流的想法一流的执行力”。所以无论是大型企业或者农民企业都要有一流的执行力,摒弃小农思想,为我思想,努力发展,拉动自己的经济,推动当地的经济。
调研队员:宋炳瑞
徐诚雄
高婷婷
付宝侠
郭亚东
李健杰
李境欣
李
崟
马探宇
李冬梅
薛
菲
武寿灵
杨金晓
张颖琦
丁志鹏
2014年3月4日
长安大学支农志愿者协会
第二篇:大棚蔬菜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我乡大棚蔬菜发展的调研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晚上好!
我发言的题目是关于我乡如何发展好大棚蔬菜产业,作为农林站的一名干部我的职责就是做好农林站的各项业务工作,推广示范新技术新品种,今天我就围绕我自身的工作及我乡的实际就如何发展我乡大棚蔬菜产业发展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一、塑料大棚产业现状:
我乡地处城郊,城郊地理位置突出,我乡耕地面积29778亩,粮食面积6988亩,制种面积13720亩,蔬菜面积9070亩,各类蔬菜面积占全乡总耕地面积的24.5%,大棚蔬菜仅占全乡蔬菜面积的27.5%,2011年我乡较为大棚蔬菜主要集中在果园沟村,高闸沟村及高新科技示范园区内,其种植的品种主要有辣椒、西红柿、茄子、葫芦、弧笳、冬瓜、苦瓜等比较常见单一的蔬菜品种,比较集中的某一种蔬菜和面积比较缺少,大棚蔬菜形成多而不精的局面,难以形成比较大的规模优势。
二、问题及成因
在对我乡大棚种植户的调查过程中,主要发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缺乏大棚蔬菜的集中统一效应,所有种植蔬菜大棚内缺少某一品种较为集中的引导示范,全乡除高效科技示范园区内胡笳、辣椒等蔬菜比较集中外,其余均为缺少引种示范及大面
积推广的蔬菜品种,在面积上始终无法破题,造成我乡大面积大棚蔬菜产业发展瓶颈。大棚蔬菜产品布局分散,没有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通过近几年来的发展仍然是“小而全”的局面。有的村组乃至农户,虽然大棚蔬菜种植面积极大,但样样都种,样样都形不成规模,很难进入大市场、大流通。缺乏大棚蔬菜“农超对接”的连续性。
2.缺乏接受先进技术及新品种的思想观念。近几年来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示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积极举办种植技术培训班,但当前青壮劳力和知识农民大多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接受种植技术和新品种的能力低下。致使农业大棚蔬菜产业化发展跨越不到更高的台阶。
3、缺乏专业合作社与市场的对接。合作社和农户紧密度和结合力不强。专业合作社不能发挥其主导作用,不能与市场建立很好的衔接作用,造成大棚种植户与市场的断层。农户才有可能为企业坚守承诺,引导组建由种植户说了算的规范运作高标准专业合作组织,力求通过专业组织的规范运作和大力协调,从而有效地把企业和农户做好连接,充分调动企业形成产供销加一体化的产业模式。才能让特色商品蔬菜产业发展循序渐进。
三、主要采取的措施
1、积极引导帮扶建立统一品种的大棚蔬菜小区,在品种选型上求突破,以把握准确的市场信息为基础,引导扶持建立各具特色的大棚蔬菜小区,积极做到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区一优的为发展的蔬菜大棚小区。农林站以后将紧紧围绕本地地域市场需求指导先进品种及技术。
2、继续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示范;总结推广种植户耳熟能详的种植经验及技术,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继续做好示范作用实用效果展示,持续发展以现代高效农业科技园区为窗口的示范带动效应,积极种植示范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等措施,形成特色规模示范效应。
3、积极开拓市场加大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市场建设是整个蔬菜市场流通的重要环节,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进入市场的重要载体。因此,必须积极开拓市场。一是抓好大棚蔬菜的品质。二是积极发展营销队伍,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和支持本乡、外乡蔬菜运销户、经商贩贩运蔬菜,积极保护大棚户的合法权利,使他们大胆放手从事大棚蔬菜营销业务。同时大力兴办各类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蔬菜购销组织,支持他们在蔬菜销售中发挥龙头作用。
总之,要在我乡特色蔬菜发展品种上做文章,推广示范上下功夫,在围绕地域品牌上求突破,在提升果园形象上抓落实,在特色蔬菜发展上、增加农民收入上求突破。
我的发言完了,不妥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同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三篇:袁家村调研报告(推荐)
袁家村调研报告
一、袁家村基本概况
近些年来,在生活节奏快速化、闲暇时间较短的都市人群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开始更多的选择前往距离较短并且景色宜人或者乡土文化氛围浓郁的乡村来达到休闲的目的。从而导致短途的旅游型休闲村落成为一种普遍的旅游游憩目的地。在市场促使下,一些城市外延的乡村聚落,积极的开发休闲村,以期取得适当的经济回报。在规划和开发的过程中,以村落大背景为依托的开发模式逐渐形成以下几种类型: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的“农家乐”;自然环境优良的生态村落;具有典型民俗文化的民俗村落;拥有大量古建筑群的古村落以及农事体验型村落等类型。由于一些村落在项目开发和景观规划上存在复制性,在人们膨胀的猎奇心下,逐渐衰退。相反一些村落有良好的规划设计,开发和规划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逐渐形成独特的乡村意象和品牌效益,从而兴盛不衰。
二、旅游休闲村落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在生活节奏快速化、闲暇时间较短的都市人群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开始更多的选择前往距离较短并且景色宜人或者乡土文化氛围浓郁的乡村来达到休闲的目的。从而导致短途的旅游型休闲村落成为一种普遍的旅游游憩目的地。在市场促使下,一些城市外延的乡村聚落,积极的开发休闲村,以期取得适当的经济回报。在规划和开发的过程中,以村落大背景为依托的开发模式逐渐形成以下几种类型: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的“农家乐”;自然环境优良的生态村落;具有典型民俗文化的民俗村落;拥有大量古建筑群的古村落以及农事体验型村落等类型。由于一些村落在项目开发和景观规划上存在复制性,在人们膨胀的猎奇心下,逐渐衰退。相反一些村落有良好的规划设计,开发和规划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逐渐形成独特的乡村意象和品牌效益,从而兴盛不衰。
三、交通区位分析:
袁家村附近机场高速、武银高速、312国道、107省道、关中环线等道路密布,交通发达,西安至礼泉、西安至袁家村、咸阳至袁家村的客运大巴发车频率高,游客无论是成大巴还是自驾游,都很便利。
袁家村位于咸阳市礼泉县,距离咸阳国际机场较近,空运便利,有利于吸引国际旅客前来观光体验。
四、客源市场分析
依托西安,潜在客源丰富。作为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六大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之
一、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核心,西安凭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全国各地、全世界范围内的游客。2012年,西安市接待国内游客7863万人次,西安市接待海外旅游者115.35万人次。(注:信息来源于西安统计局官网)而袁家村距离西安较近,对于以“关中印象体验地”为明确定位的袁家村而言,大量仰慕秦风汉韵而来的游客显然也是其潜在客源。
除外省游客和国际旅客外,陕西境内的游客也占据着重要的市场份额。截至2012年12月,西安市总人口达到857.63万人,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82元,比上年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3%。农民人均纯收入11442元,增长1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7%。(注:信息来源于西安统计局官网)由数据可知,西安市人均收入较往年有所上升,消费能力上涨。袁家村农家乐和酒吧一条街等景区的主要吸引人群就是都市白领。
在340位受访者中,有286位受访者来自陕西省,54位游客来自山西、宁夏、江西、湖北、四川、湖南等地,即省内游客约占84.12%,而省外游客约占15.88%。
五、袁家村设计分析
袁家村在规划设计初期,由规划公司统一规划设计,根据其所处的地理区位优势,确定了以昭陵旅游景点为辐射圈,以关中民俗休闲体验为楔入点的设计思想。以西安市关注民俗文化人群为主要目标人群,其中包括旅游团体、家庭和学生群体等;以西安市为集散地的外地旅游者,包括国内旅游者和入境旅游者为辅的市场目标人群设计定位,确立了以关中民俗聚落生活文化特色为主题的乡村主题意象。
在主题意象营造过程中,在旅游项目上延展为体现关中生产生活方式的作坊参与性活动,体现关中饮食文化的食街商贸活动、集休闲度假饮食为一体的仿古乡村院落农家乐、展现田园风光的果园采摘、烧烤垂钓及以娱乐运动为主的游乐场等;在景观规划设计上根据旅游项目延展为承载关中生产作坊及饮食商贸的具有关中地域特色的古民居建筑及街市、具有古民居特色的农家聚落及乡土特色的活动场所。
空间区域划分图空间区域划分图
a.空间区域划分
袁家村确立了设计定位和开发主题后,拓展村域住宅土地面积,开拓空间结构尺度,逐步形成了以道路为界限分割的几个休闲区域。以关中印象体验区为核心,娱乐区块半围合式外延地块发展方式。这种布局结构明了,村容井然有序。同时从景观角度上来看,关中印象体验区因其主要是由关中生产生活及饮食商贸等人文景观要素成,而欧式田园果林休闲区及垂钓区主要是由自然景观要素组成,从而形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协调共生的良性发展趋势。b.空间景观解读
景观主要涵盖了民居建筑、道路、导视系统、植物、景观小品等。在规划设计时,应围绕目标主题思想进行分析设计,才能达到良好的空间效果。场所空间是反应地方特色人居文化的主要物质载体,村落的场所空间
c.民居建筑景观设计
民居建筑是满足人们基本生活的服务设施,它在整体规划设计中占很大的比例,并具有很高的地域特色,作为供旅游的一种特色文化休闲区域,建筑本身是一种主要体现人文景观的载体。袁家村的民居建筑景观集中分布在关中印象体验区、正街农家乐区和正在建设的关中四合院区。其中关中印象体验区为了复原明清时期兴盛的民间作坊和贸易文化的原始街市及建筑形态,大部分民居建筑都是收购了关中地区自明清时期遗留保存下来的古民居,利用古民居的建筑原材料和建筑构件重新复原修造,整合关中民居聚落形制,营造关中民居聚落氛围及民俗文化氛围。d.道路规划设计
袁家村的道路规划相对较为完善,线路设计简单明了。关中印象体验区的步行街由一条4米宽游览步道贯穿始终。游览步道为青石铺设处理,一侧设有30公分宽的明渠,与两侧民居建筑各有近一米由青砖叠砌的台阶,将建筑与街道衔接。在材质纹理和质感上切合度良好,风格相得益彰,体现出古朴的聚落道路特质.e.植物景观设计
旅游休闲村落因其开放性,所以对于环境的生态性要求更高。合理的选用、种植植物,即可以调节改善空气质量和环境,又可以给村落带来生机。满足游客渴望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精神诉求。
袁家村在树种上主要选用的是柿子树,体现了很强的地域性和乡土性。在总配置上采用乔木、灌木及藤本
植物相协的方式。垂直藤本植物的应用为袁家村创造了一副动人的乡村画面。
f.导识系统设计
导识系统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不但有着引导、说明、指示等功能,也是营造风格、塑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标识可以拥有较大的信息量,能迅速、准确的传达信息。乡村的导识系统主要包含的内容有:道路指路标识、区位导游标识、招牌和警示标识等。袁家村在导识标识主要的固定方式有独立式、墙面固定式、墙面悬挂式、地面固定式等。在材料的选择上主要为木材、砖、粗布及石碾等。招牌统一规划。在关中印象体验区的商贸饮食步行街的除招牌外均采用粗布幌子作为辅助,统一悬挂于民居建筑的廊檐之下。不仅能烘托古色古香的街市特点,也能增加趣味性。在农家乐区的休闲农家,有规格和尺寸统一的号码牌,以号码编制,增加农户的可识别性。
六、袁家村开发展望
a.整合周边优势旅游资源情况,形成较长的旅游产品链,虽然现今袁家村的旅游发展状态良好,但应该意识到,袁家村的旅游模式可复制性极强,如不居安思危,现有的客源资源很可能被周边市场所抢占,而袁家村应通过不远处昭陵博物馆,唐薄太后塔进行资源整合,实现多个旅游项目的捆绑,形成更具吸引力的旅游吸引物集群。
b.扩大游览区域和体验项目,增加游客滞留时间,目前,袁家村的景区面积不是太大,可以考虑在景区范围内,增加可以参与的农事体验项目和文化展示活动。一方面可以增加当地旅游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游客获得更多的满足感,觉得不虚此行。
c.扩大宣传渠道,增加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现今的经济增长模式经常被称为眼球经济,如何迅速的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才是旅游营销的关键点。袁家村的宣传手段尚停留在单纯的广告牌、报刊、网站等。通过多媒体手段和媒介平台展示当地特色旅游产品,增加景点知名度,应该是袁家村旅游开发的重点。
七、袁家村新农村建设的借鉴意义 a 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发挥当地特色
袁家村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当地关中风情浓郁,周边旅游资源丰富,气候适宜苹果树、桃树等生长,因而袁家村依托自身优势,创办“关中印象体验地”和观光水果采摘园是立足实际的。新农村建设中,在响应政策引导,借鉴他人发展经验的过程中,联系当地实际,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实事求是谋发展,才是最基本的原则。b 村民齐心,团结一致,发挥集体优势
“集聚效应”(Combined effect),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这种效应在袁家村的新农村建设中有明显体现,以民俗一条街为例,整条街上每家店铺的经营范围几乎不重叠,像已经快失传、难以见到的传统油坊、布坊、醋坊、酒坊、茶坊、面坊、辣子坊、豆腐坊、醪糟坊、药坊等等,在这里应有尽有,每家一个特色,和谐共处,产生集聚优势,共同营造出浓浓的关中风情和生活气息,对游客产生着极大的吸引力。
c加快产业升级,发展现代农业,重视乡镇企业,优先发展第三产业
回看、分析袁家村的发展史,正印证着“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发展思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袁家村村干部带领农民大搞多种经营,率先发展优质苹果、酥梨等种植业。在土地承包分产到户的大背景下,袁家村分地不分家、走集体共同致富的道路。1984年,袁家村靠山吃山,建成水泥厂并投入生产,成为集体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后来又成立农工商总公司,近年来,又发展成集房地产开发、医药化工、餐饮旅游、影视文化为一体的大型集团公司,成为红遍全省、享誉全国的新农村典型。袁家村走出了一条比较科学的发展路径,为其他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参考。d掌握市场动向,了解时代风尚,紧跟消费潮流
近年来,农家乐成为消费新主张,受到许多都市白领和年轻人的热捧。西安周边农家乐不少,经营模式有一院一户式的独立经营,也有整个村庄的整体经营,其中不乏一些影响大、游人多、生意好的农家乐,但即便如此,袁家村的农家乐还是以其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得到市场认可,并且广受好评,受到消费者的信赖,赢得不少回头客,独特优势就在于,游人在尽情品尝农家特色小吃之后,还能亲身体验农耕文明时期传统作坊的新鲜滋味,感受劳作的乐趣。有兴趣还可亲自摇一摇那古井的辘轳,推一把磨面的磨盘,拉一下茶炉旁的风箱,转一转压油上梁时的风轮,赶一把拉磨子的毛驴,亲自感受到辣椒面是怎样磨的,香油是怎样摇的,豆腐是怎样做的,食用油是怎样压榨出来的„„
这对于从未经历过农村生活的城里人而言,就像进入了一个新奇而又有趣的世界,而对于从农村走出去的城里人,则自然而然地勾起他们对农村经历的回味,对往日劳作生活的亲切追忆,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e发掘当地文化,注入时代内涵,服务经济发展 进入袁家村,便会看见袁家村村史馆,村史展览,把袁家村的历史和未来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把袁家村的发展与中国农村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也把城市人和农村人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而紧扣其中的,便是文化的纽带。因为有了文化的内涵,袁家村才有了如此强烈的吸引力;因为有了文化的导引,袁家村作为农村新形象的传播影响力才会如此久远。
八、袁家村发展建议
a 进一步完善文化及相关产业
文化产业分为:文化产业核心层、文化产业外围层和相关文化产业层。文化产业核心层(简称“核心层”)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产业外围层(简称“外围层”)包括: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相关文化产业层(简称“相关层”)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袁家村目前已经涉及的产业有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在相关文化产业层方面,可以制作宣传画册风光片、海报、明信片、纪念徽章等,在争创收益的同时,拓展宣传载体。b加紧基础设施建设(1)修建停车场
随着袁家村知名度的提升,游客数量增长,随行车辆多且杂,不少车主随意将车停靠在路边,影响交通秩序。建议袁家村加强对停靠车辆的引导,或者修建停车场,统一规划。(2)扩大公厕规模
袁家村现阶段的公厕规模较小,而随着旅游品牌的树立,游客数量的增加,现有的规模显然满足不了游客需求。在走访和问卷分析中,不少游客反映公厕规模小,等候时间长,建议袁家村修建其他公厕点,或扩大规模,为游客提供方便。
第四篇:王家村调研报告
王家村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上级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为了掌握王家村在组织建设、农民思想状况和文化程度、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及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迅速带领村书记及村“两委”班子成员,直接入户开展调研,以切实掌握王家村基本状况,为以后顺利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貌
王家村位于蒙山脚下,紧邻兖石公路,全村土地总面积4500亩,总人口1684人,计511户,2011年实现人均收入6200元以上。其中主导产业是黄烟、桃、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还有家庭养殖、农家乐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基层组织
全村共有党员39人,村“两委”成员共6人。但是,党员年龄结构层次不合理,以老年的居多,年轻党员数偏少。
二、基本情况王家村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1、村饮水困难、水利农田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制约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2、村基层组织建设不够完善,缺乏年轻、觉悟高、有创造力的基层党组织人才。
3、村精神文化建设严重落后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建设。
4、村缺少致富带头人,宣传教育不到位导致没有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了解不到最新的致富信息和种植、养殖经验。
三、关于王家村村经济展所面临问题的措施
1、解决村饮水困难、水利农田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制约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业经济的发展问题。
重点支持现代化有机无公害农业发展,首先通过向上级部门通过努力为村争取项目资金扶持解决村内河道清淤、努力争取尽早建设高标准农田灌溉项目、强抓黄烟生产。利用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果品产业和现代化有机蔬菜产业,形成品牌效应,增加农民收入。
2、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搞好村党员的管理和科技培训,做好发展党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工作,选出能帮农民脱贫致富的村委会班子,帮助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而为全村的发展理清思路,凝聚合力,形成动力。
3、加强村精神文明建设。
在物质生活相对充裕的今天,人们开始注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建议并积极筹措资金依托村农家书屋,搞好文化建设。建设文化大院并配备一些简单的健身设施,村民们在茶余饭后聚在一起聊聊天、健健身。既加强了村民间的沟通,减少邻里之间的摩擦,也可以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同时也可以增强农民的集体意识,力争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奋斗目标。争取加快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加强水利农田基础建设。
4、利用远程教育对党员进行培训,掌握致富方法,培养致富能手。
充分利用好村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设备,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培训,让大家掌握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了解致富信息,掌握致富方法,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科学发展观及创先争优思想为指导,立足全村经济发展的全局,进一步深入群众当中,从广大村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为建设和谐、进步、发展的麻店子村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蒙山旅游区云蒙办事处 王欣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三日
第五篇:对水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对水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市发展水果产业的五大优势
1.地形气候优势:极易形成独特小气候,温暖湿润的川道小盆地可种植柑桔,丘陵缓坡地可种植甜石榴、梨、桃。
2.交通优势:东可经316国道、襄渝干线直达湖北、河南,南可经襄渝线直达四川,西可经阳平关达甘肃,北可经316、208国道直达关中,果品销售市场广阔。
3.作业优势:水果生产主要依靠人力操作。我市多山地形复杂,农业生产基本上都是人力所为。
4.市场优势:实施西部退耕还林,加之原部分粮食种植区实施开发,全国粮食出现匮乏,为了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国家实行了暂时性粮食生产补贴,粮价上涨,这就刺激了如平原、中原等原粮食主产区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粮区果农可能毁果种粮,必将导致果品产量下降,加之人民生活质量的日渐提高,对果品的需求量将大幅增加。
5.效益优势:我市是典型山区,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山地亩产一般不足200公斤。而果树根深叶茂,旱不怕缺水, 涝不怕久雨,其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农作物强,而且产量和收入比较稳定,据引种试验,大樱桃栽后3年挂果,6年进入盛产期,亩产1000-1500公斤。桃、李、梨等栽植2—3 年后进入挂果期,4—5 年后进入盛产期,亩产在3000公斤以上。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将成倍增长。
二、存在问题
一是规模小。目前本区各地的水果种植是农户自主发展,大多自产自用,只有少量商业种植,种类多样,产出时间不集中,难以形成销售规模。二是管理水平低。没有形成商业意识,不敢大胆发展。没有进行管理,处于自生自灭的原始种植状态。三是品种繁杂,良莠不齐。目前我地区的水果,大多数是外出务工引种的,不论品种适应、优劣程度,盲目引种,导致品种繁杂,良莠不齐,效益低下。
三.对策建议:
1.科学管理,强化指导。一是有条件的乡镇应把水果生产作为一项产业纳入工作日程,充分发挥农、林部门的职能作用,进行科学引种,积极开展示范园建设,以实际经济效益刺激群众主动发展。二是组织群众到全国主要水果产地参观学习,以事实来刺激他们开拓创新意识。三是加强学习市场经济,掌握市场经济规律。鼓励干部和当地能人志士带头务果,开拓市场,以“协会+农户”或“公司+农户”的模式,为水果规模化生产,销售,加工搭建平台。
2.选用良种,适地适树。由于近年来国际,国内果树品种更新较快,品质,产量都在不断提高。在选择发展品种时,应选择最新最优质的品种,在调苗前,对苗木生产基地进行实地考察,然后统一调运,确保品种的真实可靠,品质优良。在果树生长环境上,应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统一规划,规范建园,以免造成小环境不适应导致效益低下。
3.合理规划,重点示范。应在果树建园前进行合理规划,利用重点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大好机遇,实施“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统一选择地块,规模种植,规范管理,确保建一块成一块,建一户富一户。
4.规范管理,强化服务。充分发挥基层农林站的作用,组建果树管理服务队,指导果树栽培技术,督促果农规范管理;成立农资专业配送中心,确保农药器械品种齐全,质优价廉;组织地方能人,成立果业协会,疏通果品加工、贮藏及销售渠道,确保果农所产水果及时投放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