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由心证证据制度(5篇)

时间:2019-05-13 21:4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第一篇:论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论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自由心证证据制度,是指法律对证据的证明力不作预先规定而又法官在审理案件中加以自由判断的证据制度。

最早提出在立法中废除法定证据制度的法国的杜波耳。1790年,杜波耳向法国宪法会议提出革新草案,建议废除书面程序及其形式证据,用自由心证据制度取代法定证据制度。宪法会议经过辩论,于1971年提供了杜波耳提出的草案,发布训令明确宣布:法官必须以自己的自由心证作为裁判的唯一根据。1808年制定的《法国刑事诉讼法典》率先较详细的规定了自由心制度。1808年《法国刑事诉讼法典》第342条规定:“法律对于陪审员通过何种方法而认定事实,并不计较;法律也不为陪审员规定任何规则,使他们判断已否齐备及是否充分;法律仅要求陪审员深思细察,并本诸良心,诚实推求已经提出的对于被告不利和有利的证据在他们的理智上产生何种现象。法律未曾对陪审员说,‘经若干名证人证明的事实即为真实的事实’;法律也未曾说:‘未经某种记录、某种证件、若干证人、若干凭证证明的事实,记不得视为已有充分的证明’;法律仅对陪审员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已经形成内心的确认否?’此即陪审员职责之所在。”现行《法国刑事诉讼法》第353条对自由心证得文字表述坐了简化,但其基本内容是一致的。继法国之后,欧洲各国立法也相继规定了自由心证制度。

诉讼的过程中是一个发现、收集、运用证据的客观获得过程,也是一个判断证据、认识与案件有关的事实的主观活动过程,在这一主观活动过程中,对于法官如何判断证据的证明力以及在作出判决时应处于何种认识状态,都是不应回避的问题。自由心证证据则把法官从法定证据制度的束缚夏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理智和信念来判断证据的和认定事实,从而为发现案件的客观真实创造了条件。

需要提出,对于自由心证理解和运用不当,势必造成司法专横和主观擅断。因此,许多国家在赋予法官自由判断证据证明力的权力的同时,为防止法官利用这一权力主观擅断,对自由心证的形成规定了若干条件和限制,包括:

(1)必须基于一切情况的酌量和判断;

(2)所考察的情况必须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他们的全部总和;(3)必内心确信必须是从本案情况中得出的结论;

(4)须对每一证据“依证据的固有性质和它案件的关联”加以判断结果。法官必须在证据调查和辩论的基础上,按照经验法则和逻辑要求合理德进行判断,否则,可以被列为上诉(上告)的理由被提起上诉。

第二篇:浅论民事诉讼中自由心证制度

浅谈民事诉讼中的自由心证制度

介休法院蔡国强

自由心证制度是指一切证据证明力的大小和证据的取舍和运用,法律不预先做出规定,而是由法官根据自己的良心和理性自由判断,并根据其形成的内心确认来认定案件事实的一种制度。

自由心证包括两个原则,一是自由判断原则。证据的证明力由法官自由判断,法律不作预先规定。然而,自由心证原则的“自由” 并非容许法官为恣意判断,而是指法律不设定具体的规则来指示法官根据证据认定事实时,必须做而不得不做出某种判断。二是内心确信原则,或称心证原则,即法官在内心“真诚的确信”,形成心证,由此判定事实。所谓“心证”,是法官通过对证据审查所形成的确定信念。心证原则禁止法官根据似是而非的,尚有疑虑的主观感受判定事实。因此可见,自由心证制度的实质是理性和良心。理性是自由判断的基础,而良心(职业道德)是正确判断的保证。

自由心证制度的优缺点: 优点:1.解决疑难案件。2.提高结案效率。3.更注重实体正义。缺陷:1.对法官素质要求很高。2.法官自由裁量权增大,和成文法的契合。3.对程序正义的妨碍。

自由心证与我国司法实践现状及立法的契合度:

我国虽然在制度上没有关于自由心证的设计,但我国司法实践中也能找到自由心证和心证公开的足迹。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1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陈述,应当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有的学者认为此规定实质上蕴含着自由心证的原则。客观地分析我国司法现状,我们会发现自由心证原则在审判实践中的大量运用。

2002年4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民事证据规定》)第六十四条规定:“审判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的审核证据,依据法律的规定,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力进行独立判断,并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该条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心证制度。它既强调法官审查判断证据要遵循法定程序、依据法律的规定,同时也强调法官依据法官职业道德和逻辑推理及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进行独立判断,并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

《民事证据规定》第七十三条规定:“双方当事人对同一事实分别举出相反证据,但都没有足够依据否定对方证据的,人民法院应结合案件情况,判断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是否明显大于另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并对证明力较大的证据予以确认。”该条规定了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它要求在民事诉讼证据无法达到确实充分,所证明的事实不能达到完全排除其他可能性的情况下,只要按照“高度盖然”的证明标准,尽可能的接近客观真实。它要求法官要能理性超然地评判相关的各方证据,通过自己的审查、法庭上所见,自然而然形成对案件事实的确信。

如何合理的限定自由心证的“自由”:

自由心证原则在确立之初,以克服法定证据制度之弊端为己任,赋予了审判人员充分的自由裁量权,自由心证之内心确信侧重于审判人员主观方面对证据的评价。然而,自由心证有矫枉过正之嫌,这些证据评价标准不断地受到了理论上的批评和反省。于是,为了保障自由心证能够正常、合理地发挥作用,人们开始探寻建立限制自由心证肆意性之客观标准。从制度上约束自由心证的形成,以达致公开、公正与公平之效果。事实上,为获得准确合理的心证,采用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国家,一方面尽量保障法官心证形成之自由,另一方面则设置一系列制度以力图克制法官恣意妄为,从而在制度上对法官自由心证进行规制。

自由心证并非一套孤立的制度安排,其生长于一定的环境与土壤之中,依赖于一定的社会背景和制度环境的支撑,表现为:

(1)司法必须独立。司法独立是审判人员形成自由心证之根本前提。审判人员独立于既独立于非审判人员又独立于其他审判人员。自由的意志方能才能产生自由的心证。排除来自外部的非法干预,确保法官能够自由地形成心证。

(2)审判必须公开。自由心证并非秘密心证,自由心证的仍然以奉行审判公开原则为前提。审判公开是杜绝暗箱操作,防止司法腐败的最佳武器。审判公开,包括审判过程的公开、审判结果的公开。这里尤其要提到的是公开判决理由,现代法治国家要求法官应当将心证形成的过程及根据载于判决书之中。德国民事诉讼法第286条规定,作为法官心证根据的理由,应在判决中记明。法国《民事诉讼法》第455条,也明确规定,判决应当写明理由。当然,法律并非要求所有案件的判决书均应载明法官心证形成的原因,譬如,对于简易案件判决书,有的国家规定只需记载判决主文而无需载明法官心证形成的原因。但是,例外的情形必须有法律明定。

(3)无罪推定原则。无罪推定是资产阶级法制的一项重要制度,相对于封建司法制度有无以伦比的优越性和进步性。审判之前推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无罪,抑制法官先入为主,消除偏见与歧视,以保障合理的心证形成。

上述制度是自由心证得以生长的根基与土壤。然而,除了这些基础性制度以外,保证自由心证的准确形成,尚需一些特殊的证据原则或者规则予以约束:

(1)证据裁判原则。在实行自由心证的大陆法系国家里,普遍实行证据裁判原则。它要求裁判的形成必须达到一定要求的证据为依据,没有证据不得认定犯罪事实。证据裁判原则是抑制肆意形成自由心证的重要装置。“证据裁判主义不仅要求法官必须依证据而为事实之认定,而且对于一定之证据限制法官为自由心证,如无证据能力、未经合法调查,显与事理有违或认定事实不符之证据,不得作为自由心证之依据。”离开证据裁判原则的制约,形成合理的自由心证乃是奢谈。

(2)补强证据规则。补强证据规则的功能在于保护被告人的权利,防止案件事实的误认,对某些证明力显然薄弱的证据,要结合其他证据予以证实才可以作为定案根据。法官认定事实的自白须有补强证据以保障合理的心证形成。

笔者以为,鉴于短期内,我国法官的法律素质、职业操守以及审判技能的实际状况,为保障法官能够准确判断证据和认定案件事实,我国只能有条件地借鉴英美法系合理的证据规则,通过设置一些证据规则对证据能力加以严密规定以约束法官自由裁量行为,以助于法官形成合理的心证。

第三篇:自由心证

自由心证原则要求:对于证据的取舍及其证明力,由法官针对具体案情根据经验法则、逻辑规则和自己的理性良心自由判断,由此形成内心确信,并据此认定案件事实。所谓“内心确信”,是指法官内心对于案件事实形成确信,即法官心证程度应当达到“不允许相反事实可能存在”(刑事诉讼)或者“真实的可能性大于虚假的可能性”(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自由心证原则因其合理性自近代以来被普遍采用。自由心证原则在原则上视各种证据的法律价值为平等,具体证据的价值或证明力由法官根据具体案件依据经验法则和逻辑规则进行自由判断。证据的价值或证明力并不能以机械的规则来确定,事实上,证据的价值或证明力的大小取决于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关联性的强弱和真实性的高低,证据的价值或证明力与证据关联性和真实性是正相关关系,而具体证据的关联性和真实性须在具体案件中考察和认定,并且案件的发生和解决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所以对案件事实和证据的审查判断离不开人类社会生活经验法则和逻辑规则。

在自由心证原则下,法官所能自由裁量的是包括证据能力与证明力(证据价值),还是仅限于证明力?

在自由心证原则之下,大陆法系的法官所能自由裁量的包括证据能力与证明力。这是因为,在大陆法系,认定案件事实是作为法律专家的法官的职责,没有必要如英美法系为适应陪审员制度而制定大量的有关证据能力的规则,并且大陆法系很强调法官自由判断证据的证明力以发现案件真实,所以法官心证的“自由”是就证据能力和证明力而言的。

在英美法系,由于事实审判者的陪审员是法律门外汉,需要通过证据规则对证据能力加以规定以指导或约束陪审员,从而避免陪审员对证据采用和事实认定发生困难或偏误,所以英美法系证据制度重在证据能力的规定,对于证据的证明力却较少限制。因此,事实审判者心证的“自由”主要是就证明力而言的。英美法系的这一做法沿用至今。不过,英美法系国家一直致力于通过修改传统的证据规则来适应现代科技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其重要表现就在于有关证据能力的证据规则的适用例外愈来愈多,并且在法官审理案件事实时却较少受到针对陪审团制定的有关证据资格的证据规则的限制,所以有关证据能力的判断也愈来愈多地被纳入法官心证“自由”的范围。鉴于一段时期内,中国法官的职业道德、文化修养、法律素质和审判技能的实际状况,以及阻碍或破坏司法公正的力量难以彻底排除,为保障法官能够准确判断证据和真实认定事实,中国可以借鉴英美法系合理的证据制度,通过证据规则对证据能力加以严密规定以指导和约束法官,并排除外部对审判法官的非法干预。那么,在此制度之下,留给法官的心证“自由”就主要是证明力了。

在自由心证原则下,原则上法律不预先设定机械的规则来规定各种和各个证据的证明力的大小。但是,法律也可以根据合理的经验法则、逻辑规则就特定的证据规定其证明力,比如一些国家的法律规定,公文文书的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原始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派生证据、其他证人证言优于与当事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提供的对该当事人有利的证言,等等。须说明的是,在事实上,促成法官心证形成起作用的资料(即法官心证形成的原因)不仅包括调查证据的全部结果,而且还包括法庭辩论的全部内容。所谓调查证据的全部结果,系指依法调查所有证据资料所得的一切结果。法庭辩论的全部内容,是指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一切资料,其中也包括当事人和证人的态度和状况等。不管怎样,在现代诉讼中,证据在确认案件事实和形成法官心证方面具有不可比拟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认识到法庭辩论的全部内容是法官形成心证原因的同时,还必须明确与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有所不同,在刑事诉讼中应当更加强调证明的慎重和证明过程的透明度,必须明确强调以“证据调查的全部结果”为法官心证形成的原因和有罪判决的基础,而不能单纯或过分强调以“法庭辩论的全部内容”为法官心证形成的原因和有罪判决的基础。

自由心证的“自由”是指法律不预先设定机械的规则来指示或约束法官对证据价值和案件事实作出判断,但是并非容许法官为恣意判断。自由心证原则被确立初期,其“内心确信”侧重于主观方面的证据评价标准,后来这些标准受到了理论上的批评和反省,制度上和实务中也开始确立客观标准的不断努力。到今天,关于自由心证原则内容的解释一般都不忽视其客观的方面,且在理论和实践上出现了更加注重自由心证原则客观基础的明显倾向。事实上,为求得合理的心证,采用自由心证原则的国家一方面保障法官心证形成的自由,另一方面制约法官恣意判断,从而在制度上对法官自由心证的形成设置了充足的保障措施和合理的制约措施。

自由心证能否作为中国法官判断证据的标准,目前虽有争议。中国部分学者认为“自由心证以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为基础,与中国判断证据的马列主义指导思想和实事求是原则相违背,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持相反观点的学者认为:“审判人员所持的立场、观点、方法决定着审判员的内心确信”,“审判员若能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以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论的方法去判断证据,就能得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正确结论。”在中国,尽管没有自由心证原则的相关规定,但是不能草率地认为自由心证在中国没有生存的土壤,或者中国法官审判时不存在自由心证。“在中国,没有自由心证原则是事实,是法实践中法官确确实实享有自由心证之实也是事实”。

1、现代自由心证并不与唯物主义哲学相背离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客观事物纷繁复杂而又不断发展变化,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受到主客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由法律事先把一切事物都明文规定下来的做法在理论上是荒谬的,在实践中也不可行。因此,法官对个案的认识虽也掺杂了一定的主观能动性,但也同时具有相当程度的局限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自由心证原则要求法官在遵守法律规则的基础上,从理性和良心出发,凭自己的知识、经验、道德以及这种心理状态去认识具体案件事实,这相对严格的证据规则更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从而相应地促成法官更为准确地认定案件事实,提高诉讼效率,实现诉讼程序公正、效率、效益价值的有机统一。自由心证原则在这方面的价值对每个国家的司法实践都是有益处的,这也就反驳了上述部分学者“自由心证原则不适合中国国情”这种观点。

2、现代自由心证符合中国司法实践的现状 中国民事诉讼法第71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陈述,应当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有的学者认为此规定实质上蕴含着自由心证的原则。不仅如此,虽然迄今理论界的主流观点一直在否定自由心证主义,但由于缺乏完备的证据规则,实践中法官在审查判断证据时却享有远超过西方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这实质是一种“超自由心证主义”。客观地分析中国司法现状,就会发现自由心证原则在审判实践中的大量运用。至于实践中认证混乱的问题,主要归咎于现代自由心证原则的缺失和证据规则的不完善。因此,对证据的收集和使用应当法定化,如证据的收集规则、排除证据规则、采取证据规则等;对证据的审查判断则法官可以自由化,而这些恰恰是现代自由心证原则的主要内容。

至于中国法官自由心证的内容,尚有很大的争论。尤其是法官能否在证据的可采性和证明力两方面都有自由裁量权。有学者认为“鉴于一段时期内,中国法官的职业道德、文化修养、法律素质和审判技能的实际状况,以及阻碍或破坏司法公正的力量难以彻底排除,为保障法官能够准确判断证据和真实认定事实,中国可以借鉴英美法系合理的证据制度,通过证据规则对证据能力加以严密规定以指导和约束法官,并排除外部对审判法官的非法干预。那么,在此制度之下,留给法官的心证„自由‟就主要是证明力了”。“中国毕竟是由法官负责对案件事实的审理,因此不能照搬英美法系的证据规则,确立繁杂的证据资格规则,同时又不能以法官的自由心证为由,对证据资格不予采用”。法官在遵守证据规则的制度的前提下应该对证据资格享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自由心证主义作为证据判断的原则,在西方法治国家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支配其证据制度的根本性原则。是否应该采用该原则,当然也关系到中国证据制度的根本框架的确立。如果采用自由心证主义的证据制度,则会涉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证据制度及原则的变革。首先关于证据的客观性特征与自由心证的冲突如何进行调和;其次,关于证明力的抗辩及其要求的确立;再次,关于表见证明和间接反证的地位;第四,关于辩论原则和审理方式的再改革;第五,关于上诉制度的改革;第六关于当事人证明权的规定,等等,都将提到议事日程上。

自由心证主义的采用,在还原其本身具有的意义基础上即可让其发挥作用。本来确立该原则是对现有随意证明的否定,赋予法官自由心证的职责和权限,既是赋予他们一种职责,也是对他们的解放。因此,至少在现阶段,应该淡化“监督”的色彩,以保证法官根据自由心证的内在要求,基于衡平原则自由地审查、判断和取舍证据,从而实现合理的证据判断和作出合理的裁判。这应该是当前证据判断原则的确立方向。

第四篇:浅谈刑事诉讼中的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以及在我国的完善与发展

浅谈刑事诉讼中的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以及

在我国的完善与发展

摘要:自由心证证据制度,又称“内心确信证据制度”,是指法律对证据的证明力不作预先规定而由法官在审理案件中加以自由判断的证据制度。刑事诉讼中坚持实事求是的证据原则,同时排斥自由心证制度的使用.而现阶段出于司法公正与效率的衡量,应该在两者之间寻找契合点,通过提高法官素质、完善合议制度等措施使得自由心证制度作用能够得到最大发挥。

关键字:刑事诉讼自由心证事实认定

1,自由心证制度产生的背景以及在我国的发展

自由心证证据制度,又称“内心确信证据制度”,是指法律对证据的证明力不作预先规定而由法官在审理案件中加以自由判断的证据制度。它在大陆法国家中已由法律明确规定,“内心确信”(I’intime conviction)一词来源于法国,法国于1808年率先在刑事诉讼法典中明确规定了内心确信。(即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现行《法国刑事诉讼法典》第三百五十三条规定:‘‘在重罪法庭休庭前,审判长应责令宣读下列训示,并将内容大字书写成布告,张贴在评议室最显眼处:法律不考虑法官通过何种途径达成内心确信;法律并不要求他们必须追求充分和足够的证据;法律只要求他们心平气和。精神集中,凭自己的诚实和良心,依靠自己的理智,根据有罪证据和辩护理由,形成印象,做出判断。法律只向他们提出一个问题:你是否已形成内心确信?这是他们的全部职责所在。”第四百二十七条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罪行可通过各种证据予以确定,法官根据内心确信判决案件。,其后,意大利于1865年,德国于1877年相继在本国的刑事诉讼法典中确立了自由心证制度.比利时、荷兰、西班牙,奥地利、瑞士等欧洲大陆国家也先后采用这一原则。自由心证原则成为继法定证据

制度之后大陆法系国家普遍采用的证据制度。

我国自由心证最早是清末修律从日本转译而来,作为证据评价的原则在诉讼中确立了地位,并一直沿用到国民政府垮台。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学术界的讨论深入,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出台,其中第64条在法律上第一次承认了自由心证作为

证据评价的原则。虽然第64条没有直接表明自由心证为我国证据评价的原则,但从内容上理解实是自由心证原则。自由心证作为评价证据的一般原则不仅在民事证据中适用,刑事证据中也应适用。

由于我国主流观点是认为“实事求是”是我们评价证据应当遵循的原则。因此为了坚持“实事求是”证据制度,我们更多的是对自由心证原则的否定与拒绝:l、我国不存在产生自由心证的历史条件;

2、自由心证同我国判断证据的指导思想、原则(即客观真实观)不相符合:

3、自由心证同我国的人民法院独立审判不符合;

4、将自由心证赋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全新内容。就不是自由心证了;

5、自由心证否定法定证据制度,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6、自由心证是资产阶级法官的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在判断证据。

7、自由心证是以不可知论为其哲学基础的;

8、自由心证为武断擅断、主观臆断开了大门。之所以排斥和拒绝自由心证原则,说到底就是惧怕自由心证为武断擅断、主观臆测开了大门。

笔者认为在我国法律中明确赋予自由心证以合法地位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一方面,只有确立自由心证,明确法官对证据证明力的有无或大小有权依内心确信进行判断,才能使司法人员在认定事实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对证据的证明力做出科学的认定;另一方面,贯彻这一原则必将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约机制以约束司法人员在判断证据时的恣意和专断,消除其主观随意性.对自由心证制度及其适用的研究,是为了从理论匕界定和认识自由心证制度的本质、内涵及其适用的条件和基础,进而结合我国刑事诉讼的实际,探讨如何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判断和事实认定制度。

法院审判案件,通过诉讼程序,发现案件真象,达到客观真实之境界,无疑是最理想、最完美状态。然而,人类认识规律告诉我们,客观、全面的反映和再现已经发生过的案件真实全貌,并非在任何情况都是可以实现的。

第一。人们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和社会环境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只能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不可能穷尽客观事物的一切方面和一切过程。在诉讼程序中,对已经发生过的案件事实的认定,只能在特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下进行,由此认定的案件事实不可能总是符合事实真象。

第二,诉讼证明受到时空和资源限制。刑诉证据的搜集也必须经过人权保障、诉讼效率、社会正义等法律价值和其他政策的考虑,而不是基于争议已经查明的前提。

第三、立法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阻却了“客观真实”的发现。例如《刑事诉讼法》

第43条、第161条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都出于保护人权的保护,将非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等全部排除在有效刑事诉讼证据之

外。

2,自由心证制度与刑诉契合之后的完善与发展

在刑事诉讼中自由心证制度是指刑事程序法对于证据证明力的评价,不作条文列举式的规定,而原则性地委由事实裁判者基于经验法则和逻辑论理法则进行自由判断,形成关于案件事实的内心确信,从而认定案件事实的原则性制度。

刑事审判工作有两个内容,即认定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认定事实是,适用法律

并做出裁判的前提和基础。在刑事诉讼中,如果案件事实的认定出现了偏差或者故意歪曲,刑事裁判的正当性也将失去根基。为此,现代法治国家纷纷采用了自由心证制度以保证事实认定的可靠性。自由心证制度从具体案件情况的纷繁复杂以及证据内容形式复杂多样的实际出发,为了保障具体案件中证据运用的合理性,赋予法官评判证据的自由,让他们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去探索证据与证据,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实质联系,有利于法官正确地烈定案件事实。

根据法律的逻辑寻求处理的合理性、妥当性以及程序的安定性,将法律真实作为证明标准,是司法公正所追求的最恰当的目标。为此,有必要在我国的刑诉证据制度中引入自由心证制度,从而保证刑事诉讼的效率和公正。为此,我们需要建立或完善以下制度:

(一)提高法官的素质扣完善法官的保障制度

西方现代自由心证原则的确立都是建立在法官的精英化和专业化基础上的,针对我国现状,笔者建议我国法官制度尝试实行法官的完全职业化和专业化,实行严格的法官考试制度。加强道德素质的培训。法官充分理解法律的正义价值、有追求正义的良心和品德。

(二)完善合议制度

我国刑事司法程序规定了合议制的制度,但其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多数案件有合议制之名,但多是由主办法官和承办法官行审理之实。陪审员在合议庭中,很多情况是陪而不审。因此加强人民陪审员在合议庭中实际参与的力度,不能流于形式而成了法官一个人的心证。

(三)建立证据规则

我国现有的证据排除规则数量少、且缺乏系统性,我们首先弄清我国各项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然后逐一予以本土化建构,最终确立包括非法证据规则、传闻规则、意见排除规则、自白任意性规则、最佳证据规则等各种证据排除规则在内的严谨体系。

(四)完善救济制度

自由心证制度的实行j离不开完善的救济制度。违背法律规定而判决未附理由的、判决理由相互矛盾的、误认事实的、判决理由与判决内容不一致的;违背经验法则和逻辑法则;背离审判公开、回避、证据裁判、直接言词、等原则制度,则构成上诉或者再审的理由。

(五)建立和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规则体系

自由心证只能在证据能力制度规定的证据范围内进行,从而依法限定心证的认识来源。我国刑事司法与诉讼理论的冲突之一,便是缺乏具体的证据规则,致使各方举证、采证、质证、认证均缺乏可操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明确具体的规定,从而导致当事人举证的盲目性和司法官员认证的随意性.目前我国需要建立的证据规则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于保障证明真实性的证据规则。包括传闻证据规则、意见证据规则,交叉询问规则、最佳证据规则等;另一个是保障证明正当性的证据规则,包括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包括人证和物证)、质证规则、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规则等。只有在立法上明确证据规则的适用范围和效果,才能在实践中有效的制约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四)完善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法官为了做出裁判,以证据为基础形成心证、确定事实的审理过程就是诉讼证明,而证明所达到的足以形成心证、认定事实的证明程度称为证明度或者证明标准,“证明标准是指执行人员查明案件事实,当事人证明案件事实所应当达到的程度,具体表现为对证据的量和质的要求和对全案事实认定的要求.”。证明标准是诉讼证明的基本问题,谈到对J、0证的制约和客观化就必然会涉及心证的标准问题,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衡量对刑事案件事实的证明是否达到法律所要求的程度的具体尺度.证明标准作为法官形成心证、认定事实的基准,证明度过高会导致不能完成认定事实解决讼争的任务,反之,证明度过低则会导致审判结果失去客观性和可靠性。

第五篇:论法官的自由心证及其限制演讲稿

论法官的自由心证及其限制

一、自由心证的含义

自由心证原则在国外普遍被称为自由心证主义,指法律不预先规定机械的规则来指示或约束法官,而由法官针对具体案情根据经验法则、逻辑经验和自己的理性良知判断证据和认定事实。

1791 年,法国制宪会议采纳了著名法学家杜波尔的建议,提出了以法官内心确信为基本原则的证据法草案。1808 年,法国《刑事诉讼法》第342 条规定:“法律不要求审判人员报告他们心证所成立的方法,法律不给他们预定一定规则,使他们必须借此决定证据的充分性和完全性,法律给他们规定,要集中精神,在自己良心深处探求为了反对被告而提出的证据和被告的辩护手段。”该规定最早赋予了自由心证以法律意义,被认为是自由心证原则的经典表述。

二、自由心证的内容

法官的自由心证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对证据的判断和对案件事实的认定。首先,法官要对证据材料进行取舍、判断,从而形成内心对这些证据的信念,称为“心证”。然后,法官对案件事实做出最终的确认,即法官的“心证”达到了确信不疑的程度,形成“内心确信”。大陆法系国家的自由心证制度具体包括以下四个内容:

(一)对证据方法的使用原则上不作出限制

在欧洲中世纪时期,法律有明文规定,书证的证明力强于认证,法官在认定事实作出判决时必须依据书证。而在自由心证制度下,却不对证据方法作出严格的限制。如,法官如果对一起买卖关系是否成立作出认定的话,既可以以当事人提供的书证(合同书)来证明,也可以以证人证言来证明。但有些国家基于某种原因,虽然目前实行的是自由心证制度,但依然在其民事诉讼中保留了某些限制性的规定。如法国《民法典》第1341条就规定了书证优先的规则。其实,我国的法律中也有关于证据方法的限制性规定,如《婚姻法》中关于夫妻关系的成立必须由法定机关颁发结婚登记证的规定等。

(二)法官依据经验规则和逻辑规则对证据的证明力进行自由判断

在自由心证制度的情况下,所有的证据的证明力在法律上是一律平等的,但对证据证明力具体的评价是由法官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一般知识和对人类行为与动机的了解,按照逻辑推理来向内心探求事实的有无。

(三)法官的心证源于当事人的辩论情况和调查证据

对事实的认定过程不是法官凭空进行的,必须依据证据。在现代诉讼中,裁判者对证据的认识是多方位的,不仅包括证据所表现出来的内容,而且还包括证据表现内容的方式、相关环境因素。也就是说,裁判者对证据的认识是一种以证据内容为核心,同时兼据存在背景的认识活动。因此,法官心证的形成不是纯主观的认识活动,其结论的形成是建立在当事人辩论情况和调查证据的基础上的。

(四)达到法定的证明标准,心证即形成

法官对事实形成内心确信是自由心证的目的,而法官确信的根据是否达到法定的证明标准,这是将主观的心证客观化的立法技术。,从而保证法官事实认定的客观和统一,以此提高司法的权威。证明标准是一个抽象的术语,在具体案件中,对事实的认定是否达到法定的证明标准,仍然是自由心证制度的范畴。

自由心证原则主要是大陆法系国家的基本证据制度,在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官被认为是法律专家,既要负责事实的认定,又要适用法律作出裁判。因此,基于裁判者专业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大陆法系的自由心证要求证据能力和证明力都是法官自由裁量的范围。而虽然英美法系并未将自由心证制度作为一项法定原则提出,但是英美法系的法官也可以自由对证据和事实进行评价,故英美法系的民事诉讼实践中也采自由心证原则。不同的是,在英美法系国家的审判中,事实的认定由陪审团负责,法官只处理案件审理中的法律问题。

三、自由心证的限制

早期,自由心证被称为传统的自由心证,强调法官在证据判断和事实认定方面的自由,认为“除了理性的指示和良心的感悟之外,确信是不知道有其他规律的。”但是,法官的良心和理性属于主观意识,难以通过一定外在的标准予以衡量。因此,抽象的良心与理性不能有效地限制法官心证,并且也不能防止证据制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随着学者们对传统自由心证批判的深入,开始对可以限制自由心证的因素进行反思,提出了将限制标准客观化的观点,比如,民事诉讼的某些基本原则、心证公开、证据规则等。

(一)证据裁判原则

在诉讼终了时,法官必须对案件做出裁判,这是由“法院不得拒绝裁判”的司法原则所决定。法官裁判的作出有两种前提:一是当事人的证明活动达到了法律规定的证明标准,案件事实已经查明,法官直接适用法律作出裁判;二是案件事实仍处于真伪不明,法官适用证明责任的规定作出裁判。两种情况下法官都要形成一定的心证,前者是法官确信事实存在,后者是法官通过对证据等诉讼资料进行评价仍难以确定案件事实是否存在。而证据是心证的基础,必须先有证据,才有对证据价值的评价,才会有对案件事实的判断。法官必须在有证据的情况下,经过法定的调查、质证等程序,对证据的资格和证明力作出评判,形成内心确信后或适用证明责任规则作出裁判。

(二)公开审判制度

公开审判是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之一,它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及判决结果应当向社会公众公开的制度。公开审判制度是民主在司法中的体现,是诉讼文明的必然要求。它包括审理过程的公开和审理结果的公告。审理过程的公开不仅使法官的审判行为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当事人的诉讼行为也会受到公众的监督。从而保证司法过程的透明度,保障法官不可任意地以某一未在法庭中提出的证据作为心证基础。同时,公开审判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法、诚实地进行诉讼活动,有利于案件证据的提交、事实的主张,进而保障法官心证基础的充分性和合法性。

(三)心证公开

心证公开是指法官将其在诉讼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认定事实时所取得的确信程度、看法、法律见解等心证内容,向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开示、披露,使他们认识了解。心证公开是现代自由心证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诉讼过程中的心证公开和诉讼终结时的心证公开,即判决理由的公开。现代司法的目的在于吸收不满,使当事人对司法判决的结果更加信服,从而提高司法权威。实行自由心证制度的大陆法系国家都对这一要求作了明文规定。如《法国民事诉讼法》第455 条规定:“判决应当说明理由”;《德国民事诉讼法》第286 条第1 款也规定:“作为法官心证根据的理由,应在判决中记明”。法官的内心确信原本是一个主观思维过程,而判决理由的公开把法官的内心思考转化成为了书面语言,使法官的心证从一个内化的不易被监督的层面演化成了外在的能够被评判的客观表象。这样一来,判决理由的公开可以督促法官更加妥当地进行心证。

(四)辩论主义

大陆法系的辩论主义包含三方面的涵义:其一,直接决定法律效果发生或消灭的主要事实必须在当事人的辩论中出现,法院不能以当事人没有主张过的事实作为判决的事实依据;其二,对双方当事人都没有争议的事实,法院应当作为判决的依据,不仅没有必要以证据加以证明,而且一般也不允许法官作出与此相反的认定,即法官应当受到当事人自认的约束;其三,法院原则上仅能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进行调查,而不允许法院依职权主动调查证据。由此可看出,作为法官心证基础的证据及事实是当事人作用的领域,由当事人提出,法官只能在当事人主张和提出的全部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法官不能主动收集和探知。因此,法官内心确信的形成受到当事人事实主张和证据提出的限制,法官既不能凭空“心证”,也不能超过当事人主张的范围进行心证。

(五)证据规则

一般情况下,证据资格及证明力都是属于法官自由裁量的范围,但为了防止法官在证据评价及采纳方面的恣意,各国普遍制定了限制法官自由心证的证据规则。如日本规定民事审判的证明标准是高度盖然性。因为诉讼中因果关系是特定事实产生特定后果的高度盖然性的证明,能够作出认定的必要条件是普通人毫无疑义地确信其真实性。所以法官在形成确信的度上应依证据规则的规定,达到高度盖然性即可,而不需要确定不疑地证明待证事实的真实性,也即法官的内心确信只是证明标准下的确定不疑。除此之外,各国对证据能力也作了规定,如传闻证据、违法收集的证据的证据资格问题等,并且对特定案件类型的证据方法也做了限制,如日本民事诉讼法第352 条第1 款规定:在票据诉讼中调查证据,可以只限于书证;我国婚姻法也规定:夫妻关系的成立必须经由法定机关颁发的结婚登记证明。因此,法官 在证据取舍和证据评价时要受到证据规则的限制,并以此形成内心确信。

(六)经验法则、逻辑规则

经验法则是指“法官依照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反映事物之间内在必然联系的事理作为认定待证事实的根据的有关法则。”法官违背经验法则认定事实作出的裁判,当事人可以以此为由提出上诉,上级法院也可以废弃违背经验法则的裁判。经验法则具有很高的客观盖然性,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因此,如果法官证据评价、事实认定行为能够按照经验法则进行,那么他对事实评价便具有了较高的客观性,并能得到人们的认同。而人们的认同和信赖有利于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的维护。同时,经验法则的语义也能制约法官在心证形成过程中的随意性。每一经验法则有其对应的特定语义,法官不能超出人们所使用的正常语义来运用经验。但是,并不是说因为经验法则这一客观标准的制约,法官的心证过程就没有主观因素了,在运用经验法则评判证据过程中,客观盖然性和主观裁判是并存的。因为,虽然经验法则具有客观盖然性,但这种盖然性不是一个点,而是具有一定面的范围。同时,语义的模糊性也可能会给法官自由裁量留下空间。所以,经验法则只能适当制约法官心证的主观随意性,但不能完全去除法官证据认定方面的主观裁量。

逻辑规则包括排中律、同一律、矛盾律等。法官不得与逻辑规则相违背。证据是否有证明价值,是由事实裁判者本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一般知识及对于人类行为与动机的了解,合于理性地评估事实存在与否。

下载论自由心证证据制度(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自由心证证据制度(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证据的法律性(★)

    论 文 摘 要: 证据法律性(合法性)也叫证据的许可性,作为诉讼证据的三大基本特征之一,与我们参与诉讼、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依法维护和保护合法权益息息相关和具有关键性意义。在......

    中国古代证据制度[本站推荐]

    中国古代证据制度 研究中国古代证据制度是研究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证据是诉讼的基础,证据制度是诉讼制度的核心内容。从中国有诉讼开始,与诉讼制度相伴随的证据......

    论行政复议证据制度现状与发展趋势(大全五篇)

    行政复议过程中采用的证据制度,不仅关系到行政复议机关审查案件的质量,而且对于保证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在审查行政复议案件过程中,还是在行政执法过程中......

    论自由心证在我国的适用(优秀范文五篇)

    论自由心证在我国的适用内容提要:自由心证在西方国家已有数百年的发展史,并且已从传统自由心证发展到了现代自由心证,即自由心证与法定证据制度结合运用。虽然我国长期以来对自......

    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浙江工业大学 杨燮蛟虞凯沂 [摘要]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一项重要的证据规则,如何在我国构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我国证据法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首先......

    论证据裁判原则五篇

    论证据裁判原则 [摘 要]证据裁判原则是目前为大多数国家所认可的一项刑事诉讼原则,是法治与理性对刑事裁判的必然要求。由于对作为证据裁判结果的事实以及作为证据裁判依据......

    论电子证据的司法鉴定[合集]

    摘要:电子证据的司法鉴定面临技术规范和法律规范均不明确的问题。对于电子证据,需要以科学技术的手段确认其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在完善司法鉴定机构管理制度和司法鉴定人管......

    论刑事证据的合法性

    论刑事证据的合法性何健 一、前言 “徒法不足以自行”,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诉讼证据为首要前提,证据的采信与否,决定着被告人行为的法律事实,是否构成犯罪,此罪彼罪、罪轻罪重与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