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辩题:公共场所是否应该全面禁烟(正方)
2013/10/13稿汕头大学-13生物辩论队备赛练手题?(不记得了)
【前言:上传此文档是纪念大一的我们夜夜备战的日子,小Z难以忘记„„和大家分享一下】
辩题:公共场所是否应该全面禁烟(正方)
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认为,公共场合应该全面禁烟。根据现有法规规定,全面禁烟是指在公共场合中禁止吸烟且不设置吸烟区。现在我将从三个方面阐述一下我方观点。
第一,全面禁烟能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不吸烟者的身体健康。要知道,二手烟的毒性比一手烟高1-3倍。公共场合是民众大量聚集、交流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吸烟是在强迫他人吸二手烟,这是对烟草非依赖人群权利的忽视,严重损害了非吸烟者的健康权。据中国疾病预防中心慢性病中心副主任姜垣表示,由于通风技术无法清除空气中的烟草颗粒,即使设置了吸烟区,二手烟的影响还是不能消除,而没有分割的吸烟区更是形同虚设。所以部分禁烟不能完全消除二手烟的危害,全面禁烟才能保证非吸烟者避免二手烟的危害。
第二,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更有利于避免青少年养成吸烟的不良习惯。青少年是一个处于敏感期且易受到外界影响的群体。中国疾控中心2008年发布的一组数据:青少年现在的吸烟者约为1500万人,而尝试吸烟者高达4000万人。而青少年吸烟大多是因为好奇而去模仿周围的人吸烟。若是部分禁烟,当青少年看见人们聚集在吸烟区吸烟时,就容易产生吸烟欲望而尝试去吸烟。而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能给青少年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其养成不吸烟的习惯,从源头降低烟民的数量,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公共场合全面禁烟更有利于吸烟者的健康并且能提高戒烟的成功率。因为在公共场合全面禁烟的措施下,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醒人们不要带烟出去,使人们减少对烟草的依赖。比如,英国实行全面禁烟之后,烟草的销量下降了1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于与吸烟相关疾病的烟民达500万人,其中中国有100万人,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2%,如果不加以控制,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33%。而如果在公共场合部分禁烟,在烟瘾的驱使下烟民还是可以不受限制地吸烟,唯有全面禁烟才能真正减少烟民的吸烟量。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公共场所应该全面禁烟。
备用资料:
公共场所全面禁烟能最有效的保障不吸烟者的权利。现在公共场所设立的吸烟区有2种构造,通风式和不通风式。在通风式的吸烟区的附近我们的权利是无法得到保障的,是会随时受到二手烟的危害的。例如火车上的吸烟区是设立在两节车厢之间的,空气中的有害烟雾还是会扩散给周围的人,这样的吸烟区跟没有设立吸烟区有区别吗?不能保障到人们的健康权啊!
从现在中国乃至全球社会的发展趋势上看,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是大势所趋,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大的里程碑。新华网北京2007年7月7日电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推行公共与办公场所全面禁烟的指导准则。一些国家已先行一步,开始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中国也承诺在2011年开始推行全面禁烟。
从2010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要求杭州市公共场所禁烟控烟。“经过这一年多来的努力,杭州市民禁烟控烟意识已有所提高。” 根据媒体报道,三月份时《广州日报》联合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空气净化器做了测试,发现松下、飞利浦等品牌的空气净化器效果被厂家夸大。号称对PM2.5祛除率达到98%的松下等空气净化器,被测得的祛除率数据仅40%。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社长对媒体解释90%多的数据是8个小时的净化效果,并且是在理想状态下的环境中测试所得。对此有网友表示:我一天在家呆的时间也就十来个钟头,等这空气净化器花8个小时净化空气,我也已经被空气毒害得差不多了。
对于市面上一些号称能去除PM2.5的空调和空气净化器产品,TCL家电集团总工程师郑双名表示目前这些产品都不成熟,对PM2.5的去除效果有限,而且对房间面积有限制,稍微大一点就没有作用了。
*让他抽但不能让他在公共场合抽,要抽回家抽。在公共场合上没有权利。自由是相对的权利,是伴随义务的。
*吸烟者的权利和别人是有冲突的。
1.吸烟区是对别人有害的,对每一个进入吸烟区的人都有健康的威胁。2.英美法中各国
3.从2007年起,香港虽颁布了公共场所“禁烟令”,但考虑到禁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特意开辟了一个过渡性领域。如娱乐场所暂缓禁烟。到2011年香港已经实现全面禁烟。加大宣传力度,实行心理开导。
提问反方问题:
1您愿意用金钱换您的健康吗?
2.假如您的父亲吸烟,您会担心他在外面抽很多烟吗?
3.您觉得是全面禁烟时他在外面吸烟少呢?还是部分禁烟少?
第二篇:公共场所是否应该全面禁烟的辩论
公共场所是否应该全面禁烟的辩论
常言道“饭后一根烟,快活赛神仙”。在我国,烟草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七个“世界第一”:烟叶种植面积第一;烟叶收购量第一;卷烟产量第一;卷烟消费量第一;吸烟人数世界第一;烟草利税第一;死于吸烟相关疾病人数第一。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烟民已达
3.5亿,“被动”烟民5.4亿,其中15岁以下儿童有1.8亿。进入2000年以来,中国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约100万人,是全球死亡人数的五分之一。一根小小的香烟给全世界乃至全人类带来了历史性的难题,这么多触目惊心的世界第一使得禁烟问题备受关注。正方观点:公共场所应该全面禁烟
辩手一观点:公共场所应当全面禁烟,原因是,接触烟草烟雾会导致死亡疾病和残疾,并且各国的宪法和世界卫生组织人权公约、妇女儿童权利公约等均指出,人们应当享有能获得的最高水平的健康(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及其第八条的实施准则);
辩手二观点:科学证据明确确定烟草烟雾没有安全水平,唯一能避免接触烟草烟雾危害的方案是公共场所全面禁烟《防止二手烟暴露政策建议》;
辩手三观点: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能极大的降低火灾隐患。
反方观点:公共场所不应该全面禁烟
辩手一观点:不符合我国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原则。
1、以吸烟者为本,就说侵犯了吸烟者的自主选择权。
2、以非吸烟者为本,就说吸烟的人是肯定要吸得,如果在公共场所禁烟的话,必然导致他们在一些非公共的场所吸烟,容易引发火灾等安全隐患。辩手二观点:公共场所禁烟不能绝对禁烟。既然是公共场所就要对所有人开放,吸烟者也欢迎,可在公共场所较偏僻的地方设立吸烟室。这样为吸烟者提供场所,对非依赖性人群有益。
辩手三观点:全面禁烟只是一纸空文,法律毫无执行力。当一个法律只停留在立法阶段的时候,当世界无烟日的时候在禁烟牌前依然炊烟袅袅生起的时候,还不把有限的公共资源用于教育感化中,却无端的浪费立法资源,可悲可叹。
总而言之,我认为公共场所不能全面禁烟,应该考虑烟民的权利,为他们创造一个狭小的空间供他们吸烟,同时避免大众受“二手烟”的影响。
第三篇:大学生是否应该谈恋爱正方一辩稿
辩论赛
我方认为大学生应该谈恋爱。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恋爱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在被调查的292名同学中,有92.9%的人表示“有于异性交往的愿望”,有13.5%的同学表示“交往愿望强烈”。有37.7%的同学在大学期间且有谈过恋爱的经历。这一组数字强有力的证明,当代大学生已经把恋爱作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大学生恋爱已经呈现了普遍化的趋势。
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思想的开放,各界对大学生恋爱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态度。我国各大高校也采取不提倡,也不发表反对的态度,我们联大也不例外。这就使大学生获得了宽松的外界环境。在这与高中不同的宽松环境中我们也许免不了一些迷茫,对未来不知所措,这时候找一个有共同理想的异性朋友。恋爱是一个美好的事物,可以使一个人更加有理想和抱负,理想赋予爱情深刻的社会内涵,是爱情的内在依据,这样可以使我们相互鼓励,互相帮助,而且身心愉悦。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增加我们的责任感,放大来说也增强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还可以在和朋友的交往中增强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加强自己的协作力。
一个人只有经历的一些东西才会更加成熟,就是只有我们经历了恋爱,我们才会对这有深厚的理解,我们的感情生活也更加丰富。
记得俞敏洪说过,大学一定要做的几件事,好好谈场恋爱,做兼职等。我方认为,恋爱,让我们更加成熟。他潜移默化的教会我们很多东西。通过恋爱解决各种问题,我们对生活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大学不同于高中,我们不仅仅要学习,更要学会做事,恋爱就是其中之一,这只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并且在我们更加成熟,更加理性的思维下,我们会成功的处理其中的关系,去享受更加有热情的生活,更加有动力的学习,我们也会更加有魅力和自信。
所以我方坚决认为大学生应该谈恋爱,我们拥有青春,所以选择痛痛快快的恋爱,恋爱就是生活,享受这美好的过程吧!
刘广浩 第 1 页 2013-4-8
第四篇:辩题:亚运会开幕式是否应该奢华
Q1:对方辩友一再强调,亚运会开幕式不应当奢华,但是中国有句俗话:有钱能办大事,也就是办大事需要大钱,我们有足够的资金,为什么不应该在资金充足的基础上把开幕式办的适度奢华呢
Q2:对方辩友,请问你认为59年前新中国因为经济窘迫没有承办亚运会甚至没有参与亚运会,那时候我们到没有奢华的开幕式,请问,你认为那样不会挪用大量经费,不会像你所说的劳财伤民,但那时候好吗?
Q3:根据中新网数据显示,奥运会使中国在2002——2008年间GDP每年增长0.3%,其刺激作用在2008年后持续增长:世博经济对经济的推动和影响作用将会延续5——10年。试问,奥运会开幕式耗资十八亿。世博场馆建设耗资180亿,却拥有这样可观的结果,巨大的成功,难道你能否认奢华的开幕式的作用?我们并未说这是唯一原因,但您难道能够否认这是重要原因?
Q4:开幕式是一个别人了解我们的窗口,尤其是像亚运会这样一个十年难得一遇的盛会,开幕式做的好有利于维护中国形象进行文化宣传。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十分重要,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我们不充分利用适度奢华的开幕式这样的机会用最精彩的方式将我国文化宣传出去 你又想怎样利于开幕式做最充分的文化宣传展示呢
Q5: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强大的财力物力的支撑,想要办成一场精彩绝伦的开幕式,齐几率基本为零,对方辩友一直拉着开幕式的“奢华”不放,难道看不到“奢华”背后突出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请对方辩友正面回答我方问题,为什么当今的亚运会开幕式不应该适度奢华?
Q6: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您一直在强调亚运会开幕式不应当奢华,但您对奢华这个词是怎样理解的。难道岭南文化的展示,东方神韵的表达,这些中国特色的展示,就是您所认为的奢华。
Q7:我想请问对方辩友,如果是您将成为展示国家形象而举办一个类似于窗口似得展示活动,您认为应当怎样展示?难道您所设计的方案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难道这就是您所认为的不奢华?
Q8: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为何我们学校年年选派优秀老师出外出讲学,因为一个学校想要长远发展,必须在社会中赢得一个良好的地位,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想要发展壮大,就必须彰显综合国力,国家将亚运会开幕式办的适度奢华显示国力,这是多么明智的抉择啊,请问对方辩友在如此英明的抉择前您还有什么意义吗 不管民生,这话仅凭一场开幕式就被对方辩友一口否认
1.公租房建设“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多项政策扶持让农民进城就业安家
3.留守儿童免费培训计划
4.那一次大灾难不是我们的政府第一个冲上前去(地震、南方冰雪、自然灾害)
5.开发完成劳动保障网格化监管信息系统
6.出台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制度
7.启动市热电厂搬迁改造工程
8.出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居民医保等筹资方案及补偿办法
9.组织开展整治“两枪”犯罪大会战
第五篇:《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正方观点
《安乐死应该合法化》
理 论 建 议
一、理论核心
建议将“人的权利生来平等,安乐死是人权的重要体现”作为正方立论的基础,也是打破反方观点的基本锐器。
这实际上是一个判断标准的争论,即站在哪个角度上来判断的问题。建议正方紧紧抓住一点,就是赞成还是反对安乐死的判断标准,只能是安乐死对象的自主选择,因为这属于他自己的人权,而人权平等,则是法治社会的根本理念。
所有反对安乐死的基本理由,无非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通过延续患者的生命,来体现旁观者的爱心。这一出发点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以旁观者的选择来代替安乐死对象自己的选择,从而侵害了、抹杀了、否定了安乐死对象的独立人权。
二、基本观点
1.概念
安乐死的现代含义是指,对于现代医学条件下无可挽救其生命的濒死病人,符合立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为减少难以忍受的剧烈痛苦而自愿选择适当措施,提前结束生命的行为。
定义的关键点在于:①生命无可挽救;②患者自愿选择;③立法规定一定的条件和程序。这些是反驳反方绝大多数观点的锐器。
2..安乐死合法化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
现代社会良好的法律体系,最根本的就体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充分运用法律来实现公平公正,维护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利。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而生命的自决权更是人性尊严的内涵之一。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死亡权和生存权、发展权一样,都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活着要有自己的尊严和权利,死亡也应该有自己的尊严和权利。面对生与死的选择,就好像选择一个人的政治信仰和成长道路一样,只有他自己才有权作出自由独立的决策,其他任何人都无权越俎代庖。
我们不能剥夺一个适龄儿童的受教育权,哪怕他患有先天性的残疾;我们不能剥夺一个公民合法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哪怕他是一个正在服刑的囚犯。同样,我们也不能剥夺安乐死对象选择有尊严地死亡的权利。这是个人尊严和独立人权的最后体现,是生命中自由选择的最后辉煌。尊重这种个人选择的权利,才是对他们以往人格的尊重,才是人道。
安乐死合法化率先在欧美发达国家出现这一事实说明,法律体系仅仅“重生”、“优生”已经不够,必须还要重视死亡,重视死亡方式的选择,使每一个公民都有“善始善终”的基本人权。
3.安乐死合法化促进了现代文明道德的建设
人生自古谁无死。人总是要死的。但是,什么样的死亡方式才是最好的?这个问题在时候道德中却是长期空缺。“好死不如赖活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等传统观念依然成为大部分人关于死亡方式的判断标准。
医生“救死扶伤”的前提是生命存在着希望,然后才是不丢弃不放弃。如果靠着维生仪器延续着毫无希望的生命,对病患还是病患的家属那都是一种巨大的折磨。如果不能给病人生命的希望,却延长病人惨绝人寰的痛苦,请问,医生奉行的还是人道主义吗?
为什么会出现“久病床头无孝子”的现象?因为绝症患者失去了生命的希望,忍受着身体上和心灵上的双重痛苦,长久以往性格脾气会变得暴躁,常常会伤害到家人。有些家庭更因承受不了巨额的治疗费用而陷入了深度的矛盾中。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家庭关系就会崩溃。儿女孝顺父母的本来目的是让父母享受快乐。但是反对安乐死的所谓孝顺却违背了父母的选择意愿,加重了父母的痛苦煎熬。请问,这种借口孝顺来长期摧残父母身心的儿女,还真的是孝顺吗?
4.安乐死合法化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安乐死既是垂死病人的个人权利,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社会权利。人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不管投入多少资源来设法推延死亡和减少产生痛苦,仍然有无数患有不治之症的患者实际上并不能避免死亡,反而遭受着极其痛苦。对于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来说,医疗资源长时间会十分短缺。如何把有限的医疗资源更科学合理地使用,不仅是安乐死对象对社会的最后贡献,也是社会的权利和责任。
曾是安乐死合法化提案的发起人之一的北京儿童医院儿科专家胡亚美说,安乐死可以节约我国有限的卫生资源,把它用于更有治疗希望的病人身上。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数十万的绝症患者痛苦万分地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维持生命。北京一家肿瘤医院曾对800例身患癌症的垂危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其中因为不堪忍受痛苦,自愿要求安乐死者占到60%以上。在北京卫生部门所做的、公众对安乐死合法化基本态度的历次抽样调查中,每一次调查公众对安乐死合法化的支持率都不低于80%。
5.安乐死合法化是社会生死观的重大进步
在人的生命旅程中,“不丢弃、不放弃”是一种美德,也是一个高尚的原则。但是如果仅仅理解为“好死不如赖活”,那就失去了这一原则的本来意义。在任何困境下都坚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当然很难,但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为了尊严而放弃生命,则是难上加难。
其实,我们的前人对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好的认识。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裴多菲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这种激励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死观,既是关于生命价值的社会标准,也为我们选择合理的死亡方式提供了道德依据。
三、关于安乐死必须的条件和程序,请自行上百度搜索并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