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不同人们对幸福的认识的调查和思考
关于不同人们对幸福的认识的调查和思考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1级对外汉语专业
肖丽辉11101440129 明莎11101440122 刘佳茜11101440115 傅佳11101440104 李露露11101440108 邱佳荣11101440124
关于不同人们对幸福的认识的调查和思考
导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如果问及现在的生活感受,或许很多人都会说“幸福”。到底什么是幸福?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分成小组,对周围的同学,社区居民,商店职员等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相关采访。
正文:近期,央视调查“你幸福吗”在网上引发热议,因此激起了我对这个问题的好奇心,在不同的人眼中幸福又是什么样呢?
幸福是什么?我认为幸福是一种心态,一种心理感受,一种自我安慰。幸福是一种满足感,一种成就感,一种享受其乐的精神状态。幸福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见诸于每个人的行动,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幸福是不需要用口说出来的,只能用心感受,用行为暗示。说出来的幸福不是幸福,而是幸福观,也就是一个人对幸福的感性或理性的理解,对美好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幸福观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感性的,但主要还是理性的。而一个人幸福不幸福,或者说幸福的体验,则只能是感性的,具体的,来自于实实在在的生活。“你幸福吗?”需要被访问者从感性从自我体验的角度谈论、说出自己是否幸福,幸福表现在哪里。可见,只有生活中真正体验到、用心感受到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下面是对各个不同地区以及人群所做出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对此做出反思.二、不同群体的幸福感
(一)七成半人感到幸福,整体幸福感接近“比较幸福水平”。
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4800人中,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为14.9%,回答“比较幸福”的比例最高,约占六成,为59.2%,两项相加为 74.2%,也就是回答倾向于认为自己生活得幸福;有13.6%的人做了介于幸福和不幸福之间的选择,9.8%的人认为自己生活得“不太幸福”,2.5% 的人选择了“不幸福”,倾向于不幸福回答的比例为12.3%。整体平均分接近“比较幸福”水平。
(二)女性比男性更感幸福
本次调查样本的男女比例为男性52.9%,女性47.1%。调查结果显示,两性被调查者幸福感有一定差异,女性回答“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 的比例均高于男性,(三)大学本科、研究生幸福感最高
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被调查者幸福感最高,16.7%的感到非常幸福,60.6%的人感到比较幸福,二者合计为77.%;职业高中、中专或技校学历的被调查者幸福感最低,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为13%,回答“比较幸福”的比例为55.5%,合计68.5%,三项均为各组最低;介于之间的倾向于幸福的排序分别是大专组、高中组和初中及以下组。初中及以下组,高中组,职业高中、中专或技校组,大专组和本科
(四)非农户口居民幸福感高于农业户口居民
本次调查中被调查对象分为本市非农户口、本市农业户口、外地非农户口和外地农业户口四种类型,经统计分析发现,非农户口的被
调查者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五)学生和体制内就业者幸福感低
就业状况关系到居民的生活状况,与人们的幸福感息息相关,本报告把就业状况分为六种类型:(1)农村务农和其它形式的农村就业;(2)农村、城镇企业主和自由职业;(3)农村、城镇国企、机关、事业单位就业;(4)农村、城镇集体、私营企业雇员;(5)学生;(6)未就业。农村、城镇集体、私营企业雇员组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农村、城镇企业主和自由职业组和未就业组;学生组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低,其次是农村、城镇国企、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组和农村务农和其它形式的农村就业。
(六)领导群体的幸福感最高
统计分析发现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服务人员和不便分类的其它从业人员,回答“非常幸福”比例最低的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和农林牧渔水产生产人员。
(七)直辖市居民倾向幸福评价的比例最高
本次调查包含了国内四种类型的城市,直辖市、首府或省会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四类城市居民对于幸福感的评价平均数分别为3.82、3.72、3.65和3.79,直辖市和县级市最高。行政级别越高的城市类型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越低。在总的幸福倾向上直辖市居民比例最高,其次是县级市和首府或省会城市,地级市最低;倾向不幸福评价的比例与这一趋势一致,直辖市最低、县级市次之,最高是
地级市。
(九)东部居民幸福感最高,西部最低
本次调查中属于东部的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海南省三亚市、河北省冀州市、福建省长乐市、辽宁省营口市10个城市,属于中部的城市包括长春、山西省吕梁市、河南省驻马店市、湖北省赤壁市四个城市,属于西部的城市包括呼和浩特、重庆、西安、西宁、银川、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云南省大理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县级市、贵州省凯里市、四川省广元市10个城市。东中西部居民幸福感评价的平均数分别是3.83、3.73和 3.66,东部最高,西部最低。东部、中部、西部平均幸福感得分为3.83、3.76和3.66。
(一)经济发展水平与幸福感
本次调查发现东、中、西部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存在差异,东部高于中部,中部又高于西部,基本上可以认为,幸福感的高低与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有关。
经济发展水平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很复杂。美国人总体上要比新西兰人富裕,但并未觉得更幸福。更富的奥地利、法国、日本和德国人并不比巴西、哥伦比亚和菲律宾人更幸福。从1958年到1987年,日本的人均GDP增长了5倍,但日本人的幸福感却几乎没有增加。
这并非说经济发展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没有任何关系,研究发现,富足国家的人们明显比那些贫穷国家的人们幸福。对那些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 10000美元(1995年)的国家来说尤其明显。没有任
何富足国家的人们的幸福平均值很低,但是那些富足国家中较高人均收入似乎并不对幸福值又太明显的影响。而在低端,许多发展中国家和过渡阶段国家的人们对生活表现出较低的满意度。
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与幸福感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经济的发展并不能不断升高人们的幸福感。但是,幸福感是以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社会的发展应该以社会均衡发展为目标,致力于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的经济、生活状况,提高全民整体幸福感。
(二)人口学变数与幸福感
许多研究显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高于年轻人,但二者差异不大。有研究发现青年人和老年人幸福感高而中年人幸福感低,一些经济学家也发现年龄与幸福感之间是U型关系。有人从几个方面对于这一结果进行解释,认为由于幸福感既包含了认知的成分也包含了情感的成分,青年人的情感成分——也就是单纯的快乐比中年人、老年人高,但老年人由理智认知产生的满足感比青年人、中年人高,中年人则可能快乐感和满足感均低;一些解释认为老年人的期望、抱负水平相对要低;老年人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相对较小;老年人会适当调整自己;老年人学会了减少消极事件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调查显示,虽然差异不是很大,但老年人的幸福感最高,青年人的幸福感最低,这一结果与国外许多研究结果略有不同。为什么青年人的幸福感低?这一结果是不是与目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房价上涨等生活压力加大有关?这值得进一步研究。
许多研究发现,女性自我报告的幸福水平高于男性,但差距不是
很大。这与本次调查的结果一致。国外研究发现,已婚者报告的主观幸福水平比未婚者、离婚者、分居者和鳏寡者要高;已婚女性比未婚女性更幸福,已婚男性比未婚男性更幸福,已婚女性和已婚男性所报告的幸福水平差不多。调查显示,似乎女性更易因离婚、丧偶而降低幸福感,女性未婚和已婚者的幸福感高于男性,但女性离异、丧偶者的幸福感低于男性。
国外的研究发现,教育水平与幸福之间的关系不是很密切。可能因为教育水平与收入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所以不是单一因素的影响。本次调查发现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大专和高中学历市民的幸福感高,可能也与收入、职业这些因素有关。
(三)民生与幸福感
个人或家庭收入与幸福感的关系类似于经济发展水平与幸福感的关系。卡尼曼等人的研究发现收入和幸福之间几乎没有什么相关,而且高收入者更多的时间处于敌视、愤怒、焦躁和紧张等负面情绪中,花在紧张的和压力相关的活动上。在几十年的时间里,美国的人均收入明显增加,但在同一时期内,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的比例却有所下降,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呈剪刀差。1994年美国全家收入低于1万美元且自称“非常幸福”的人的比例为16%,而那些收入高于7.5万美元的人的比例却高达44%,那些自称“非常不幸福”的比例从1万美元的23%减少到7.5万美元的6%。如何解释这看似矛盾的结论?
更多研究发现,在较低经济收入阶段,经济收入与幸福感之间是有正相关的,在经济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这种相关程度就很低了,收
入对幸福很少甚至没有影响。
布伦诺·S·弗雷等人的多国对比研究发现,幸福感与收入的相关为0.20;在较低的收入水平,收入的增加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幸福水平,但一旦年收入达到1.5万美元,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幸福感的影响变得相对较小。
本次调查发现家庭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相关为0.106,幸福感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还处于经济收入较低阶段,收入的提高依然是提升民众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
此外,收入虽然是一个可以用货币单位衡量的量化指针,但是,收入的高低却是一个需要对比才能获得的,而和谁去比却是因人而异的,由于每个人的这种个体差异性,同样的货币量化的收入却得到不同的收入高低感受,也就是说,个人或家庭收入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心理指标,而不应该看作是一个经济指标,相对收入是一个比收入绝对数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就成为影响相对收入,进而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在当前社会条件下,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处于合理范围,避免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是提高社会幸福感的有效手段。
许多研究都认为,个人失业会直接影响其幸福感,社会普遍的失业也会影响整体的幸福感。本次调查中由于样本等原因,无法判断未就业者中那些属于失业状态,难以对失业如何影响幸福感作出判断。调查中发现,未就业者的幸福感并不低。
调查中也发现,有自有住房居民的幸福感高于租房居民,生活满
意度几乎等同于幸福感,对未来预期也对幸福感有很影响。结语:这些都说明,民生问题与居民的幸福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温家宝总理提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清楚地表明了“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科学发展观下的社会发展不再仅仅关注经济的增长,而是切实回归以人为本的层面,关注民生问题,关注人民的感受。幸福、尊严这样的心理感受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
第二篇:对六盘水物业管理的调查和思考
对六盘水物业管理的调查和思考
陈雁桦
〔内容摘要〕 随着我市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物业管理应运而生,迅速发展,同时一些问题和难点也在所难免。在实现市场化的进程中,应加强物业管理宣传,理顺物业管理体制,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关 键 词〕 物业发展 情况问题 建议
〔作者介绍〕 市政府研究室
最近,笔者对我市物业管理行业进行了调查,旨在结合六盘水的实际,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物业管理之路。
一、发展历程及现状
物业管理作为房产投入使用的后续服务,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产业,从1981年第一家物业管理企业在深圳诞生,到现在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并且由于地区经济的差异,发展很不均衡,沿海发达城市起步较早,物业管理相较内地较为完善规范。我市首家物业管理公司于2001年成立,到目前已发展到23家。尽管我市物业管理起步较晚,但借鉴发达地区经验,物业管理行业较为迅速地发展起来。
(一)服务内容逐步丰富,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房地产产业发展和房地产市场发育完善,物业管理由最初保安、环境保洁的单一模式发展到房屋及相关设施设备维护、绿化养护、居民生活服务等众多服务领域,成为社区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行业逐步规范,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在短短的6年中,我市物管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发展中不断规范管理、提高水平、改善服务,一批优秀的物业管理企业脱颖而出。如服务于荷城花园·时代佳园住宅小区的小白熊物业管理公司、服务于荷城花园·丰荷广场·河滨宛住宅小区的润丰物管企业、服务于双水新区“水之宛”小区的四联物业管理公司、服务于六盘水供电局黄土坡住宅小区的康兴物业管理公司,都为广大居民所认可接受,对带动物管企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二、存在问题及难点
物业管理作为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配套“软件”,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而迅速增加,政府给予了高度关心和重视,物管企业也在发展中不断规范自身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但由于引入时间短,业主对物管行业认识的不到位,以及物管企业的服务水平能力与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业主与物管企业之间仍不能达成共识,尤其是近两年,由物业管理造成的投诉不断增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物管企业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多数物管行为不专业,员工队伍素质普遍不高,服务水平低,这些问题最终引发了企业与业主之间的矛盾,影响了物管行业的整体形象,未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对专业物业管理的需求。同时,我市物管企业目前还处于求生存的状态,抗风险能力弱,遇到意外问题,容易受挫。
(二)业主委员会的组织建设不规范。业主委员作为居民代表,集中了小区居民意见和需求,代表业主行使职权,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但是,目前各小区业主委员会建设不尽规范,或者没有业主委员会,或者成立业主委员会时随意性大,居民不服从其约束。水城水泥公司“水泥新苑”由馨园物管公司进行管理,收取0.3元/平方米的管理费用,但后来业主嫌价格高而提出按0.25元/平方米收取管理费用,协商物管公司未果,导致该小区脱管,一度变得混乱,绿化、设施受损,业主意见很大。后又将物管费又涨至0.3元/平方米,由社区提供物管服务,但要完整修复补换受损的设施、绿化,由谁来承担没有定论,所以,加强
业主委员会组织建设,规范业主委员会行为,对于维持小区有序管理、稳定物管市场非常重要。长期以来,我市没有相应的系统管理办法,使得物业管理工作缺乏依据,业主的合法权益也得不到很好的维护。
(三)物管企业的服务与业主需求不对等。一是对物业管理的认识观念不对等。一方面,物管企业强调管理,服务意识淡薄。另一方面,业主强调服务,对物业管理相关政策法规不了解或一知半解,特别是不少业主存在着“买火车票想乘飞机”的消费心理;还有一部分业主习惯了过去由单位包干、传统福利性管理的“大锅饭”体制,对有偿服务的物业管理不能接受,致使物管费的收取成为一大难题;此外,对物管区域内的空置房是否收费、收费比例与空置时间怎么结合等问题,业主与物管企业之间存在争议,也无法可依。二是法律地位不对等,《物业管理条例》中规定了许多企业的禁止行为和相应罚则,而对业主的违规违约行为,却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对于拒交物管费的行为,物管企业一般是通过业主委员会进行协调,如果业主委员会不能承担其责任,物管部门则只能上门劝导。
(四)物业管理基础薄弱,住宅小区规模小、品味低。从地域看,我市地处高寒地区,属发展中城市,大量旧宅小区物业管理费用支出有限;从需求上讲,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发达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人均收入低,规范的物业管理还没有达到生活必需,广大业主对物业需求的认识有待提高;从体制上讲,由于物业维修资金制度不完善,没有形成物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机制。
(五)物业管理与相关行业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物业管理行业由于起步晚,相关政策法规严重滞后于房地产业的发展,造成物管行业与其他相关行业之间存在许多矛盾。一是建管交接没有有效的制约机制,建管也没有从根本上分开,大量开发建设单位的责任与物业管理服务交织在一起,甚至房开商占用公共设施、将一些责任转嫁给物管的现象屡见不鲜;二是物业管理、业主与水、电、热、有线电视等公共事业单位责任区分不明确,物管公司承担了很多份外责任。
三、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物业管理行业是改革传统房产管理方式的必然产物,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与房产市场紧密相连,是一个新兴产业,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未来发展趋势总体看好。
(一)行业发展空间上看:物业管理作为新兴产业,与城市发展速度和水平息息相关。当前各大城市对发展物业管理不断重视,纷纷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加以扶持,鼓励其发展壮大。并且目前各个城市倡导建设居民小区,物业管理已逐步为广大居民所接受,其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都是良好和巨大的。
(二)从发展潜力上看:近年来,我市城镇房地产开发增长迅速,以每年递增近百万平方米的速度发展,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市目前只有物业管理企业23家,接管物业面积仅130.62万平方米,全市目前实施物业管理的房屋(含企业自治、业主自治)仅达近千万平方米,尚有80%的房屋特别是工业区、学校、医院、车站、机场、商场、办公楼宇还没有纳入物业管理。随着文明卫生城市的创建,城市建设步代的加大,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业管理的需求将逐渐加大,标准化高水平的物业管理消费群体将越来越多。
尽管我市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空间和潜力大,但是由于多方面的问题,物管企业还处于求生存的状态,物管水平普遍不高,这与物业管理走市场化的发展道路不相适应。物业管理公司就其性质而言,应该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其经营方式是自负盈亏。同时它也是一种社会服务机构,它的管理职能应该社会化,将来势必走向市场参与竞争,从而代替仅管收费而不管服务的“房管所”管理模式,所以市场化、专业化物业管理将是我市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结合我市实际,物管工作应做到与社区管理相结合,与城市创卫相结合、与平安创建活动相结合、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城市就业和失地农民安置相结合。
四、建议和对策
针对我市物管行业存在的问题,结合物管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以下建议。
(一)理顺物业管理与相关行业之间的关系。一是建立有效的建管交接制约机制,明确开发建设单位的责任和物管企业的服务,从根本上实现建管分开;二是明确区分物业管理与水、电、热、有线电视、垃圾清运等公共事业单位的责任,这些单位应当直接向最终用户收取相关费用。物管企业接受委托代收费用的,可以向委托单位收取手续费,不得向业主收取手续费等额外费用。
(二)加强对物管行业的宣传和指导。在物业管理还没有普及的情况下,市民、单位对物业管理的认知度不高,目前只能达到贵阳市三四年前的认知程度,不少业主对物管企业的服务权限不了解,对物管工作不理解,导致业主与物管企业间纠纷频发。为此,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加大对物管行业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物管示范小区的作用,提高市民、单位对物管的认知度、接受度、配合度。
(三)依法规范物管工作。一是尽早出台《六盘水市物业管理暂行规范》,尤其是在明确物管企业承担范围、规定物管企业的禁止行为和相应罚则的同时,应对如何制约业主及业主委员会的违规违约行为作出规定,并明确物管区域内空置房的收费标准,使得物业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有关部门要规范前期物业管理,重视和做好业主大会及业主委员会的组织建设工作,倡导公平竟争、合理定价,建立健全质价相符的物业管理价格机制,引导和监督各方履行物业服务合同。三是成立物管行业协会,协调业主或业主委员会与物管企业之间的分歧和矛盾,组织开展有关活动,指导物业管理企业自觉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引导业主委员会规范建设。
(四)本着合情、合理、合法的原则,在政策、收费等方面扶持物管企业走市场化道路,逐步培育健康状有序的物管市场。由于我市物业管理基础薄弱,特别是广大业主对物业需求和物管收费的认识不到位,与物业管理成本高、支出大形成明显反差。就是小白熊、润丰等优秀物管企业都只处于求生存的状态,只要有5%至10%的业主拒交物管费,就要亏本。目前,收支不平衡成为物管业走向市场化的最大畔脚石。建议本着合情、合理、合法的原则,在政策、收费等方面给予一定扶持,促进物管企业走向市场化道路;严格市场准入与清出制度,加强企业资质管理,加大对违规经营、收费不规范的企业的清理整顿工作力度,培育健康状有序的物管市场;建立物业维修资金制,推进旧住宅区的房改房物业管理。
(五)物业公司应将其管理权限、服务范围及收费等情况向广大业主公开,得到业主委员会的一致通过再接管住宅小区,提高公司的服务意识,要充分认识到物业公司的服务性质,对业主反映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对业主与其他单位发生的有关矛盾要积极参与协调。
(六)物业管理企业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水平。目前我市物管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物管企业应从内强素质入手,配备专业物管人员、维修人员、园林绿化人员等,积极引进外地的先进做法和先进技术,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服务质量,用优质服务来赢得广大业主的认可。
第三篇:对六盘水市物业管理的调查和思考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对六盘水市物业管理的调查和思考.姓名:王佳伟.学号:1052001454452.学校: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六盘水分校.专业:行政管理专科.2010 年 12 月
社会调查报告正文内容
第四篇:对幸福的认识
对幸福的认识
幸福?嗯,何谓幸福?这是许多人探索了一生的问题,却至今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对于被病痛折磨的人来说,身体健康就是幸福;对于为情所困的人而言,有情人终成眷属才是幸福;而对渴望有所成就的人来讲,事业成功才是幸福。还有更多的人认为金钱能带来幸福。普希金说,幸福的特征就是心灵的平静。心灵怎样才会平静?无非是满足自己的心灵需要。那么,幸福是什么,我们找到的答案,幸福无非是内心的一种需要,世间万物都有可能给人带来幸福,即使是刚刚从额间拂过的一阵凉风,亦会给酷热的人带来幸福。
我认为我是幸福的,因为我有爱我的父母,爱我的兄弟。同样我也不会吝啬我的爱,面对同学的困难,我会毫不犹豫的帮助;面对灾区人民苦难,更是挺身而出,尽力而为。幸福有时会突如其来。幸福是一种积累,一点点小幸福才能合成最大的幸福。幸福是一个人时也会偷偷发笑,幸福是刻刻对着爱人也不会厌倦,幸福是父母双全能使你有机会回报,幸福是事业顺利儿女孝顺身体仍安康,幸福就是那么平淡简单却又是可遇不可求。幸福不仅仅是个人的感受,它还来源于你的亲朋好友的感受,来源于全世界的公正和平与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幸福时刻逗留在人间,我们几乎天天在看着它,却无法抓住它,总是突然而来,突然而去,来去无影无踪。叹息总在幸福之后。幸福总依附在顺利的旁边。痛苦后的快乐,危险过后的平安,挫折时的成功,寒冷中出现的温暖,幸福总会闪现,幸福总与不幸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生活的颜色,是对生活的理解。更多的人是无法认识自己拥有幸福。往往在幸福的时候把握不好,让幸福过早离开了自己。有人甚至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那样的幸福是不能长久的。幸福也会让人会忽视未来的危机,多少人在幸福中死亡。幸福让人高兴和无奈,让人喜忧难顾。“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也许是对幸福最好的处理态度和方式,也许这样我们可以拥有更多幸福的心灵和更长的幸福光阴。
幸福没有标准,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也不一样。幸福犹如市场上商品也有假有真。真幸福让人留恋忘怀,假幸福却让人遗憾痛苦。那是一种时代的理解和知识的积累,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的镜子,是社会形态的缩影。每个人在心中都有自己的幸福标准,只要达到了这个标准,你就是幸福的。别人的幸福不一定是你所想要的,而你的幸福别人或许也未必认同。幸福是一件私有产品,只有自己才能体会那片刻的快乐。如果非要给幸福下个定论。我觉得无非有两种:一是你拥有完美的生活;一是做你最喜欢的事情。
人的一生能体验到多少份量的幸福,其实关键在于你对人生所持的态度。你认为尽责任是一种幸福,你就有了幸福的体验;你认为知足是一种幸福,你就有了知足常乐的幸福体验;你认为平淡简朴是一种幸福,你就有了比别人多得多的幸福体验。
第五篇:对农民工对外出务工的调查和思考
对农民工对外出务工的调查和思考
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为了全面及时反映宝鸡市返乡农民工数量、流向、就业、收支、社会保障和创业情况,我们利用春节假日在全市12个县区、60个乡镇、299个行政村、抽选了1495户有外出务工人员的农民家庭进行了返乡农民工基本情况快速调查。总体来看,金融危机虽然对宝鸡市农民在外就业带来了一定影响,但还没有形成较大的冲击,当前农民工对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和举措感到满意,对继续外出务工依然充满信心。
调 查 结 果
一、外出农民工家庭基本情况
1、这次调查的1495户农民家庭共有6641口人,户均4.44人,其中男性3514人,占调查户家庭人口的52.9%。
2、1495户农民家庭实际从业劳动力4497人,户均3.01人,占家庭人口的67.8%,其中2008年外出从业劳动力2781人,户均1.86 人,占家庭实际从业劳动力的61.9%。
3、1495户农民家庭2008年全年总收入4285.4万元,户均28665元,人均6453元,其中外出务工收入3079.4万元,户均20598元,人均4637元,占家庭全年总收入的71.9%。
二、外出农民工就业现状
我们从被调查的1495户有外出务工人员的农民家庭中,每户选择一名外出务工时间最长的人员进行入户访问,从中了解到外出务工人员的基本条件、就业现状和社会保障情况。
(一)外出农民工的自身特征:
男性居多。被调查的1495名外出务工人员中,男性劳动力1219人占81.5%。
青壮年为主。年龄在25岁以下的564人占37.7%,年龄在26—35岁的438人占29.3%,年龄在36—45岁的 339人占22.7%,年龄在45岁以上的154人占10.3%。
初中文化程度为主。高中及其以上学历的427人占28.6%,初中学历的1025人占68.5%,小学及其以下的43人占2.9%。
半数以上接受过技能培训。有854人接受过技能培训,占被调查者的57.1%。
(二)外出农民工的就业特征:
从业形式---自主外出为主。从外出务工组织形式看,通过政府组织外出的135人占9.0%,通过中介机构组织外出的234人占15.7%,而通过自主外出的1126人占75.3%。从业地点---省外从业为主。从外出务工就业去向看,省外为主,省内次之。被调查者中省外从业的963人占64.4%,其中在广东从业的310人占全部被调查者的20.7%,在江浙沪从业的224人占15.0%,在京津地区就业的125人占8.4%,在其他外省从业的304人占20.3%;省内从业的532人占35.6%,其中在省内县外从业的420人占28.1%,县内从业的112人占7.5%。
从事行业---工业生产为主。从外出务工人员从事的行业看,从事工业生产的605人占40.5%,从事建筑业的293人占19.6%,从事贸易餐饮业的229人占15.3%,从事交通运输业的83人占5.6%,从事家政服务的29人只占1.9%,从事农业的仅仅只有6人占0.4%,从事其他行业的250人占16.7%。
务工时间---以长年外出就业为主。从外出务工人员从业累计时间看,从业时间在9个月以上的1335人占89.3%,从业时间在6-9个月的89人占5.9%,从业时间在4-6个月的49人占3.3%,从业时间在3个月以下的只有22人占1.5%。
(三)外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特征:
劳动保障程度较好。在外出务工人员中,有946人与用工单位签定了劳动合同,占63.3%,其他没有得到劳动保障。
社会保障程度低。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只有462人由用工单位给办理了养老保险,只占30.9%,大多数人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
三、农民工返乡原因及其就业意向
在被调查的1495户有外出务工人员的农民家庭中,2009年春节前已经有1000人返回家乡,另外495人未回家。
(一)从返乡的原因来看,82%的人属于正常的回家过年,6%的人因企业关停被迫回家,3.5%的人因收入太低而放弃已有工作回家,4.5%的人因企业裁员回家,因其他原因回家的只占3.4%,仅仅只有0.6%的人打算回乡创业。
(二)从返乡农民工节后从业意向看,外出农民工流动发生了新的变化,即62.1%的农民工仍然回原务工地务工,对在原地找工作充满信心;10.9%的农民工打算回到地方从业;
6.4%的农民工准备离开原务工地到新的地方务工,但能否找到新的工作还很难保证;20.6%的农民工目前无明确目标外出找工作或已经闲散在家。这部分农民工可以说处于一种失业状态。
(三)从就业地点看,回原务工地务工的,其就业的地域性特征基本未变,即省外为主,省内次之。外出农民工仍然选择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地区和其他外省地区就业,分别占15.9%、18.7%、7.3%和20.0%,其余38.1%的农民工选择省内县内就业。但是选择新的务工地就业的农民工中,其就业地域性特征与回原务工地务工农民的就业地点形成了鲜明的反向思维定势,即以省内为主,省外次之,而省外亦按其他外省地区、京津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反向排列,且半数以上的人已经选择县内省内就业,占比达到51.6%。
四、返乡农民工的四大期盼
被调查户中有1179人回答了“希望政府在就业方面给予哪些帮助”,其中,47.9%的农民工希望政府多提供就业信息,能在本地有更多的就业机会;24.3%的农民工希望政府对自主创业给予扶持;18.0%的农民工希望政府组织联系推荐就业;9.8%的农民工希望能得到政府贷款担保。
存 在 问 题
从调查结果看,宝鸡市外出就业农民工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劳动技能不太高、竞争能力不太强,社会保障程度比较低等问题。另外,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宝鸡市已经有20.6%的农民工失业,已经外出的农民工因不能及时就业或因企业开工不足还存在很大的隐性失业现象。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受冲击的地域和行业领域也有不断蔓延之趋势,已经受到严重冲击的地域和行业的经济还没有出现明显的转机,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十分有限,农民工再就业压力加大,从而使得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压力增大。
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沿海地区企业出现
经营困难或者倒闭情况也已经波及宝鸡市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使一些农民工就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今年预期仍处于下行阶段,这同样存在减少农民工就业的机会。农民工就业机会的大量减少,势必会使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变得缓慢。就宝鸡市而言,农民工资性收入已经占到全年收入的42.1%,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3.6%,加之,农牧产品价格由高位开始明显回落,因此,近年来农民收入高速增长的局面面临很大压力。
对 策 措 施
1、注重政策引导,多渠道促进就业。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及时调整和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扶持性和激励性的政策,倡导就地、就近转移就业,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对有创业愿望的外出务工回乡人员,可免费参加劳动保障部门举办的创业培训班学习,在了解鼓励创业优惠政策的同时,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充分激发其创业热情,提高创业能力,同时要在小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个体经营者收费等方面给予最优惠、最实惠的扶持政策,提高创业成功率。
2、抓好就业援助,完善培训服务。一是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按照宝鸡市“三集中”推进“三化”的发展要求,结合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组织回乡人员参加企业与培训机构之间开展的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实现与企业用工定向对接。二是加大对企业单位农民工使用情况的监督监察力度,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整治非法用工、打击欠薪活动,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巩固就业成果,三是继续开展“春暖行动”,大力实施“人人技能工程”,从资金、技术、法律、政策、经营及管理等方面,为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援助和服务。
3、发展农村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区划。
从长远来看,进行农业产业区域划分,实施适度的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结果。而农业产业优势集中,区域化发展需要大量劳动投入。因此,要以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抓手,全面实施《宝鸡市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发展规划》,整合农业优势产业和资源,启动现代农业建设的大项目,着力延伸农业加工链,加快农业产业区域划分,增强农业对返乡农民工的吸纳能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