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格翻译的弥补

时间:2019-05-13 21:3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辞格翻译的弥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辞格翻译的弥补》。

第一篇:辞格翻译的弥补

弥补法——对不能译的辞格,尽可能补救

这类修辞格一般都在字形、宇音、词性、词的结构、词的缩减、词义更换、字的排列等方面做文章,而这些原文的特点是无法传达到译文中去的。对这些不能译的修辞格,我们可采取不同的方法。对那些非译不可、不译就会严重影响原作思想力度或情节发展的修辞格,我们应尽可能地加以补救,如换格、加重语气、加上脚注。对那些与原作思想力度和情节发展无重大关系的修辞格,我们可以干脆不译。对诗词对联中不能译的修辞格,我们最好能作一个简短的说明,让不懂原文的人领悟到原文修辞格的妙处,笔译、口译皆如此。

(一)联边;头韵;转品;歇后

A.联边

联边是汉语里特有的修辞格。在特定的语义环境中,让3个以上在一起的汉字使用同一偏旁部首,让读者看了这反复使用的偏旁,就能联想起与这偏旁有关的形象,这种修辞手法叫做联边。由于汉语是象形文字,英语是拼音文字,英语无法把汉语偏旁反复使用的形式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也翻译出来。如:

1)浩海汪洋波涛涌溪河注满

雷霆霹雳霭雪雾霖雨秀霏(旧时“海神庙”对联)(下联里的“云”字一定要用繁体字,否则就无法达到联边的目的。)2)梧桐枝横杨柳树

汾河浪激泗洲滩(《古今巧联妙对趣话》)(上海市青浦县有条汾河,汾河的急流之处叫泗洲滩。)3)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客官寓宦宫,富室宽容

(明朝宰相叶向高一次夜宿新科状元家,状元出了这里的上联,叶向高对出了这儿的下联。)4)清朝,侍郎毕某宴请尚书王某,约蒲松龄作陪,三人饮酒属对。毕侍郎彬彬有礼,出了第一联:

三字同头左右友,三字同旁沽清酒,今日幸会左右友,聊表寸心沽清酒。

王尚书盛气凌人,出了第二联: 三字同头官宦家,三字同旁绸缎纱,若非当朝官宦家,谁人配穿绸缎纱。

蒲松龄不畏权贵,出了第三联 三字同头哭骂咒,三字同旁狼狐狗,山野声声哭骂咒,只道道多狼狐狗。5)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

(上下联各在其偏旁包含“金木水火土”五行。)6)逍遥近道边,憩息慰务懑,晴晖时晦明,谑语谐谠论。

草莱荒蒙茏,室屋壅尘坌,僮仆侍倡侧,泾渭清浊混。(黄庭坚:《戏题》)上面数例都说明了这一点。然而,补救的办法到底有没有呢?联边利用了汉语的偏旁部首,给读者带来了视觉的和谐以及形象的联想,其实在英语里也有一种利用每个词头的修辞方式,那就是alliteration,即头韵。头韵在其产生的效果上与联边非常相似,我们可以在英语译文里用头韵来替代汉语原文里的联边。例如:

7)嗯嗯呃呃——可翻成hem and haw,前者是四个“口”字旁的汉字,后者是以[h)为头韵的英文词,两者都表示“结结巴巴地说话”。

8)祸福——可译成weal and woe,前者是两个“礻”字旁的汉字,后者是以【w】为头韵的英文词,两者都表示“幸与不幸”。

B.头韵; Alliteration 英语中的头韵(alliteration)就是在一行诗或一个句子中,由于相邻的词的起首字母发音相同而产生的音韵。在翻译中,要表现出其意义可以,但要把它的形式体现出来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1)Dumb dogs are dangerous.不吠的狗最危险。

2)Sarah sits by six sick city slickers.萨拉坐在来自城里的六个生着病的狡猾骗子的身旁。

3)Four fat friars fanned flickering flames.四个肥胖的修士扇着闪烁不定的火焰。

4)Round the rough and rugged rock the ragged rascal rudely ran.那个衣着破烂的恶棍绕着粗糙不平的岩石狂奔。

5)The fair breeze blew,the white foam flew;The furrow followed free;

We were the first that ever burst—

Into that silent sea.欢快的微风吹拂,白色的泡沫漂浮; 丝丝细波自由而起,我们是第一个跳进—— 那安静的海水里。

对英语头韵的汉译,我们可考虑汉语里的联边格,尤其是联边的双声词和叠韵词。英汉这两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有着惊人的相同之处。请看实例:

英语中有不少运用头韵的惯用词组: fair and foul好与坏 safe and sound安然无恙

bed and board吃和住

bag and baggage连同全部财物,完全彻底地 forgive and forget不念旧恶 time and tide时候

tit for tat一报还一报

sink or swim好歹试试看,不管是沉是浮 汉语里的双声词不但大多数是联边,在形式上与英语的头韵相同,而且两个字的声母相同,音节和谐,朗读顺口,悦耳动听,其音乐效果与英语的头韵如出一辙:

忐忑(tan te)

慷慨(kang kai)

芬芳(fen fang)坎坷(kan ke)

驰骋(chi cheng)

琳琅(lin lang)汉语里的叠韵词大多数也是联边,在形式上与英语头韵相同,而在发音规律上与英语的脚韵相同,因为叠韵词里的两个字使用相同的韵母:

娉婷(ping ting)

妖娆(yao rao)

汪洋(wang yang)蹉跎(cuo tuo)

彷徨(pang huang)

灿烂(can lan)

C.转品; Enallage 所谓转品,就是故意改变文中某一个词的词性,或改变其用法,或改变用词场合。这种修辞方式汉语和英语里都有,英语里叫enallage,比汉语里用得更经常、更自然,甚至有的词性转换在英语词典里都能找到依据。转品这种修辞格是很难在翻译中处理好的,如例1里的“太军阀”不能直译成too warlord;例2里的“科员”如果简单地处理成He's been clerked all his life是无法被译文读者接受的;例3如按原文的词序和词性翻译(“看到幸福的孩子们温暖着他的心”),就显得不够自然;例4和例5也不能机械地译成“你永远狐狸不了我”和“你无权老板我”。

1)这个连长太“军阀”了!年纪不大,脾气可不小!(曲波:《山呼海啸》)(名→动)This company commander is too much of a “warlord”.Though he's young,he easily gets into a fit of temper.2)他“科员”了一辈子。(老舍:《离婚》)(名→动)He's been an office clerk all his life.3)The sight of the happy children warmed his heart.(形→动)看到幸福的孩子们,他心里感到热乎乎的。

4)You can never fox me.(名→动)

你决骗不了我。5)You have no right to boss me.(名→动)

你无权指挥我。

D.歇后

歇后是汉语里所特有的修辞手法,它用歇后代替文中的原话。歇后语一般由两部分构成。有的前半截是个比喻,后半截是对比喻的解释,我们称之为喻意类;有的前半截是个事物,后半截采用谐音使其意义一语双关,我们称之为谐音类。例1是谐音双关歇后语:“人家给个棒槌,我就拿着认针(真)了”;例2是喻意双关歇后语:“王八看绿豆——对了眼了”,其表面意思是“对着眼睛”,但其实际意思为“两强相遇,必有激斗”。这两例都无法把原文的歇后双关体现出来,但都用英语习语进行补救,同样描绘出了说话人能说会道的特点。

1)我那里管的上这些事来!见识又浅,嘴又笨,心又直,“人家给个棒槌,我就拿着认针(真)”了。脸又软,搁不住人家给两句好话儿。(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I'm incapable of running things.I'm too ignorant,blunt and tactless,always getting hold of the wrong end of the stick.And I'm so soft-hearted,anyone can get round me.2)陈白露(燃烟):我并没有抓到潘四,是他自己愿意来,我有什么法子!顾八奶奶(想逢迎她):反正是一句话:“王八看绿豆”,是对了眼了。(曹禺:《日出》)BAILU(lighting a cigarette):It's not me that's hooked Pan,he comes here of his own free will, what can I do about it!GU(making an effort to please her):Anyway,it's a case of “When Greek meets Greek.” 这里必须一提的是,有些喻意类歇后语并不使用双关,其比喻直接导出歇后部分,翻译时可用直译法: 1)狗拿耗子——多管闲事be as nosy as a dog trying to catch a rat;

2)瞎子点灯——白费蜡 be like a blind man holding a candle—a sheer waste of wax。

(二)回文;别解;换义;镶字

A.回文; Palindrome;Chiasmus 汉语中的回文有四种形式。

第一种是倒着念和顺着念不但意思是一个样,而且文字排列也是一个样,如:

1)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福建厦门鼓浪屿脯浦朕)2)斗鸡山上山鸡斗 龙隐岩中岩隐龙

第二种形式,第二句是第一句严格的倒文,产生新的意思,如:

3)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天然居,北京店铺名。乾隆出上联,纪晓岚对下联。)4)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融暖飞花雪。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

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苏轼:《菩萨蛮》)第三种是顺着念和倒着念都通,但产生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如: 5)碧芜平野旷,黄菊晚村深。

客倦留甘饮,身闲累苦吟。(王安石:《碧芜》)(全诗可倒读:)吟苦累闲身,饮甘留倦客。深村晚菊黄,旷野平芜碧。)6)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宋代李禺远征在外,写了这首夫忆妻的诗。如从全诗的最后一个字起倒读,则成为一首妻忆夫的诗: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

第四种形式比较自由,用上句的末尾作下句的开头,又用上句的开头作下句的末尾,不需要做到倒念和顺念产生同一个意思,但同样能给人—种回环往复的感觉,这类回文一般是可以翻译成英文的,如:

7)科学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更需要科学。(郭沫若:《科学的春天》)Science is in need of socialism, while socialism is in greater need of science.8)他们那种快活劲儿,真叫人喜欢,我喜欢他们,他们喜欢我。(艾芜:《屋里的春天》)Their liveliness is very appealing.I like them,and they like me.下面再来欣赏英语中的回文: 英语里的回文分palindrome和chiasmus。其中palindrome可分成两类。palindrome很难在形式上移植到汉语里,一般只能译出其内容。

第一类在字母排列上,倒着拼读和顺着拼读所产生的形式和意思完全一样,如:

9)A.“Madam,I'm Adam”“夫人,我是亚当。” B.“Sir,I'm Iris.”“先生,我是艾里斯。”

10)Mad? Am I? madam?我疯了?这是真的,夫人? 11)No X in Nixon.尼克松心中没有谜。(这是有人对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赞语。)12)Ma is as selfless as I am.妈同我一样无私。

又:Ma is a nun,as I am.妈和我一样,也是个修女。

第二类不是以字母为单位,而是以词为单位,即句子顺读和由后往前倒读的词序是一样的,如例13和例14。

13)You can cage a swallow,can't you? But you can't swallow a cage, can you? 你可以把一只燕子关到笼里,是吗?但你不能吞下一个笼子,对吗?

14)Girl,bathing on bikini,eyeing boys,finds boys eyeing bikini on bathing girl.那位姑娘穿着比基尼游泳衣在沐浴,注视着小伙子们,发现小伙子们正注视着这位沐浴姑娘身上的比基尼游泳衣。

英语里的chiasmus,第二句开头的单词或词组与第一句的结尾是一样的,或是同义词、同类词、反义词,前后两句句型十分相似,如例15和例16,把这一种英语回文的形式和内容同时译成汉语,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例15的译文用两个相同的句子结构来处理,而例16的译文在形式上基本保留了原文的风貌。

15)Strong in attack,and in defense unrivalled.进攻上,无坚不摧;防守上,无懈可击。16)The melody was old;old also were the words.曲调是古老的;同样古老的是歌词。

B.别解;Misinterpretation 别解又称曲解,就是在写文章或说话时,对某些词语的意思有意地进行歪曲的解释,以满足一定的交际需要。使用这种修辞格,能使语言幽默诙谐,可增加轻松愉快的谈话气氛,或达到辛辣嘲讽的效果。这种辞格是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歪曲,创造出一种新意。

1)在一个座谈会上,有几位同志为鬼戏鸣不平,说是神戏上演了,所谓妖也上舞台了,唯独鬼戏未见登台。一位同志脱口而出:“这叫做„神出鬼没‟”。妙语解颐,举座风生。(《文汇报》,1979年2月10日第4版)

例l里的“神出鬼没”原是成语,意为行动出没无常,现在却别解为“神戏出,鬼戏没”。

2)秀才:刘三姐,谁跟你讲天讲地的?我们要讲眼前。三姐:讲眼前—— 眼前眉毛几多根? 问你脸皮有多厚? 问你鼻梁有几斤?(歌剧《刘三姐》)例2里的“眼前”原是虚指,现经别解后变为实指。

3)midwife:the second wife of a man who marries three times 助产士:一个结了三次婚的男人的第二个妻子

例3里的midwife原意为“助产士”,现根据其词的结构曲解成“中间的妻子”。4)Sophomore: “But l don't think I deserve quite a zero on this paper.” Teacher:“Neither do I,but it's the lowest mark l can give.”

二年级学生:“可是,我认为我这份试卷不应该得零分。”

教师:“对,我也这样认为,可零分是我所能给的最低的分数。”

例4与前3例略有区别,它不是对某个词,而是教师对学生整个句子的别解,师生双方都认为这份试卷不应得零分,学生认为应高于零分,教师则认为应低于零分,该译文充分表达了原文的幽默感。

C换义; Meaning Shift 所谓换义,就是利用词语的多义性这个条件,在一定的上下文里,将原来表示甲义的词语换过来表示乙义,并使这两种意思建立起某种联系。原文中这两种意思之间的联系在译文里无法完美地再现出来,我们可用解释性的译文来补救。

1)球票紧张,教练更紧张,他来墨西哥之后,几乎没好好睡过觉。(《新民晚报》)2)田间的诗深入田间。(《中国青年报》)(田间是中国现代诗人的名字。)3)Mr.Hooligan is more than a hooligan while Mr.Fox is more than a fox.胡里干先生是个大流氓,福克斯先生是个老狐狸。4)A man has two hands,but a clock has three hands.人有两只手,而钟有三根指针。

D.镶字

镶字是汉语里特有的修辞格,有两种使用场合.。第一,为了把话说得舒缓些或者郑重些,故意加几个无关紧要的字来衬托紧要的字,镶人的字多为数字和虚字,作用是延音加力,引起充分注意,例1和例2属于这一类。汉译英时,这一类镶字不必译出。英译汉时,我们可根据需要在汉语译文里适当使用此类辞格。

1)老人宁可马上死去,也不愿看家中四分五裂的离散。(老舍:《四世同堂》)2)去年,他还在近处,八月十三那天还抽空回家看了看,她给他做了一件新棉袄,两个人欢天喜地。(孙犁:《丈夫》)第二,把能表达内心真情实意的词语巧妙地、暗暗地、天衣无缝地镶进诗文中。镶人诗文的常常是词语和短句,有的一语双关,有的含蓄幽默,能大大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例3和例4属这一类。这一类镶字无法翻译,我们须在译文里做脚注,尽量使译文读者了解原文的妙处。

3)芦花滩上有扁舟,俊杰黄昏独自游;

义到尽头原是命,反躬逃难必无忧。(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回)(镶人“卢俊义反”四字,“芦”同“卢”谐音。)4)周天风去浪翻飞,恩光冲空电波随。来自五洲悲痛语,同汇四海波涛泪。志壮气烈西安急,名清高贵红岩威。千年俊杰化英灵,古今中外汗青碑。(童怀周编的《天安门诗抄》)(镶人“周恩来同志名千古”八字。)例5是一副对联,其镶字形式之工仗别具一格,翻译不易做到这一点。5)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往东放 自上而下看《左传》,书向右翻(《古今巧联妙对趣话》)(镶人“北南西东”和“上下左右”八个方位词。)

英语里有的长词包含别的单词,被包含的词叫做embodied word,如heroine一词包含了he,her,hero 3个词,又如therein包含了the, there, he, her, here, ere, rein, in 8个词,这种酷似汉语镶字的形式经常被用于语言游戏。

英语里还有一种语言文字现象类似汉语里的镶字,叫做word of vowel pattern,即一个单词中包括a, e, i, o, u全部5个元音字母。例如: dialogue

unsociable

authorize

subordinate equation

tenacious

cauliflower

precarious 把这些语言现象同汉语的镶字格进行比较学习,对我们的辞格翻译是很有启发的。

(三)析字;析词;叠字;仿词;紧缩 A.析字; Anagram 析字是汉语里所特有的辞格。所谓析字,就是把所用的字析为形、音、义3方面,看别的字有一面同它相合相连,随即借来代替或随即推衍上去。析字能变换字义、产生趣味、增加语言表达能力。这一辞格可分化形(对宇的结构进行增损离合,如例l和例2)、谐音(借用同音或近音字暗指本宇,如例3)和衍义(利用牵连、演化等手段组成新词或暗含他词,如例4)3类。

1)张俊民道:“胡子老官,这事在你作法便了。做成了,少不得„言身寸‟。”王胡子道:“我那个要你谢!……"(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二回)(析字:化形)“Handle it as you think best,Whiskers.If you pull it off,I'll not fail to thank you.”

“As if I wanted thanks from you!…”

2)相传有一位相国小姐,很有文才,出联择婿

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三年过后,一位姓林的书生上京应试过此,对出下联: 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析字:化形)3)南京的风俗:但凡新媳妇进门,三日就要到厨下收拾一样菜,发个利市。这菜一定是鱼,取“富贵有余”的意思。(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七回)(析字:谐音)The custom in Nanjing is for all brides to invite good luck by going to the kitchen on the third day and cooking a fish, which stands for fortune.4)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予空牵念。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析字:衍义)(霁月:雨停月出,演化出“晴”字;彩云:成花纹的云彩,演化成“雯”字,暗指“晴雯”的悲惨遭遇。)A clear moon is rarely met with,Bright clouds are easily scattered; Her heart is loftier than the sky,But her person is of low degree.Her charm and wit give rise to jealousy,Her early death is caused by calumny,In vain her loving master's grief must be.英语里的anagram同汉语里的化形析字比较相似,就是变移单词、短语或短句中字母位置而构成的另一单词、短语或短句。研究这种文字游戏,对我们学习修辞和修辞翻译是很有帮助的。无论是汉语里的析字,还是英语里的anagram,要进行完美的翻译的确有着很大的难度。

5)committees:cost me time 委员会:浪费我时间 6)a mother-in-law;a woman “Hitler” 婆婆/岳母:女“希特勒” 7)desperation: A rope ends it 绝望:一根绳子便可了结它。8)soft-heartedness:often sheds tears 软心肠:经常淌眼泪 9)families:life's aim 家庭:生活的目标

10)William Shakespeare: We all make his praise.威廉·莎士比亚:我们都赞扬他。

B.析词;

Hendiadys 析词又叫拆词,汉语和英语里都有。汉语析词就是临时把某些多音节词语拆开来用,英语析词就是故意把一个形容词和名词组成的词组拆开使用。这种修辞方式能使语言活泼风趣,加强语势,含有深意。一般无法翻译。

1)不懂得路就问路,不认得的事物就请教,谦而不虚,采用老实的办法,狂而不妄,采取认真的态度。(徐迟:《向着二十一世纪》)(谦:谦虚。不虚:实。狂:放怀无拘束。不妄:不狂妄。)2)在天津教书,天天吃天津饭,吃得津津有味 赴日本留学,日日读日本书,读得本本不通(杨柳联,1987年3月26日《新民晚报》)3)Tom looked at her with eyes and envy(=with envious eyes).汤姆用羡慕的眼光望着她。4)They drank from goblets and from gold(=from gold goblets).(Virgil)他们手拿金杯喝着酒。

C.叠字

所谓叠字,就是把同一个字或单音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运用叠字,不但能增添声音美,调整音节,而且还能表达不同的语气、程度和感情色彩,加强语言的形象性。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差别,叠字格是很难进行直译的。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I see but seek in vain,I search and search again:

I feel so sad,so drear,So lonely,without cheer.(许渊冲译)例1曾有人把“寻寻觅觅”机械地译成Seek, seek;search, search,这样一个译文变成一个祈使句,命令读者去寻去找。许渊冲先生的译文用脚韵[ein]和[ie]各一对以及连用头韵[s]8次,来传达原文叠字的音美,而且[s]音给人一种凄凉感,这与原文中“凄凄惨惨”的伤感之情是完全吻合的。这是一种更换辞格的弥补译法。

2)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共14对叠字)3)轰轰烈烈 千千万万 熙熙攘攘 浩浩荡荡 日日夜夜 口口声声 形形色色 堂堂正正(叠字格汉语成语)4)again and again一次又一次 more and more越来越…… on and on不停地,不断地 neck and neck并驾齐驱

D.仿词

仿词就是为使语言生动活泼,仿照现成的词语,临时创造的新词。这是汉语中特有辞格。这种修辞方式能使语言生动活泼,又有新的意思,能获得讽刺和幽默的效果。在这种辞格里,模仿与被模仿的词总有一两个相同的字,这在汉译英时是无法表现出来的,如: 1)……无论你所做的事是文化还是武化。(鲁迅:《<这回是第三次)案语》)…no matter whether you are resorting to civilization or war.2)希望大家积极支持文字改革工作,促进这一工作而不要“促退”这一工作。(周恩来:《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I hope all of us will give zealous support to the reform of our writing system,promote the reform and not counterwork the reform.3)有些天天喊大众化的人,连三句老百姓的话都讲不来,可见他就没有下过决心跟老百姓学,实在他的意思仍是小众化。(毛泽东:《反对党八股》)There are some who keep clamouring for transformation to a mass style but cannot speak three sentences in the language of the common people.It shows they are not really determined to learn from the masses.Their minds are still confined to their own small circle.4)无聊→有聊 天才→地才

白专道路→白痴道路

E.紧缩; Abbreviation;Acronym 紧缩这一汉语辞格是节短或缩合语言文字的一种修辞方式。紧缩是音形上的方便手段,在意义上并没有什么增减。1)科技(科学技术)science and technology 文教(文化教育)culture and education 全国人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N.P.C(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全国政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P.P.C.C.(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在英语里,同汉语的紧缩比较相似的有abbreviation(见例2)和acronym(见例3)。所谓abbreviation即缩写式或缩写词,acronym即首字母缩略词。这一修辞方式一般很难处理好,但我们也应注意到,有些紧缩词语是可以在译文里找到相似的简略式词语的,如“全国政协”(C.P.P.C.C.)、flu(流感)以及许多首字母缩略词。

2)lab(laboratory)实验室 ad(advertisement)广告 exam(examination)考试

flu(influenza)流感(流行性感冒)3)U.S.A.(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国(美利坚合众国)NATO(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北约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IOC(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国际奥委会(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OPEC(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UNESCO(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第二篇:辞格练习

辞格练习1

Identify the figure of speech used in ea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choose from metonymy, synecdoche, antonomasia and allusion)

1.This newspaper – and probably the whole country – will wait its time and see how the new faces perform before judging them.2.Mr.Adam, how can a nation of only two million souls stand up to an empire of ten million?

3.The moon was above, cold and beautiful, and the music reminded Soapy of those days when his life contained such things as mothers and roses and clean thoughts and collars.4.It was not only writers, you know, it was a thoroughly representative gathering – science, politics, business, art, the world.5.Friendship never forgets.6.He always keeps a good table, and one gets plenty to eat and drink in his house.7.Who holds the purse rules the house.8.All that sleepless night I replayed the moment those black gloves came up to the car window.9.When I stay in Rwanda, when I came across the hungry mouths, big or small, I felt sympathetic and helpless as well.10.I have an opinion of you, sir, to which it is not so easy to give the mouth.11.Then the surgeon cut me open and took out the appendix and stitched me up again.12.Mark Twain honed and experimented with his new writing muscle, but he had to leave the city for a while because of some of scathing columns he wrote.13.The accused woman knew that she would have to bite the bullet until the new evidence in the case could prove her innocence.14.You have been used as a cat’s paw by that woman;she only wants you to help her get into local society.15.It was reported that Italy was beaten by unknowns from North Korea.16.But in spite of himself, he became deeply interested in this Polish girl with the intense gray eyes and delicate features, who was as keen on test tubes as himself.17.But, as it is clear from the city’s guide – book, Chester still has many survivals of it past, both in the form of picturesque traditions and equally picturesque bricks and stones.18.He(fish)desperately takes the death.19.The bright death quivered at the victim’s throat.20.Most Alzheimer’s disease isn’t hereditary: the key risk factor is age, not family history.21.Wherefore feed, and clothe, and save,From the cradle to the grave,Those ungrateful drones who would,Drain your sweat – nay, drink your blood?

22.Champagne used to be drunk only by the very rich, but now a lot of people occasionally drink it

23.If donkey brags at you, don’t brag at him.24.A hedge between keeps friendship green.25.Homer sometimes nods.26.She has come to realize that life is not a bed of roses.27.The invention of machinery had brought into the world a new era – the industrial Age.Money had become king.28.The gentleman in me made me stand up to go away, but the journalist in me made me stand still.29.Beauty and the Beast was what people used to call them when Helen and her husband went out walking together.30.His waterloo was a woman.31.It is unfair that historians always attribute the fall of kingdoms to Helen of Troy.32.The crafty enemy was ready to launch a new attack while outwardly holding out the olive branch.33.The criminal was bound in irons, but made good his escape.34.Had he chosen painting instead of politics, he would have been a great master with the brush.35.On seeing him, the miserable creature fell upon his shoulder, sobbing and crying, and pointing to the fountain, where some women were stooping over the motionless bundle and moving gently about it.36.Bell, book and candle shall not drive me back.37.He is an enemy worth your steel;there is no cowardice in him.38.The rather arresting spectacle of little old Japan adrift amid beige concrete skyscrapers is the very symbol of the incessant struggle between the kimono and the miniskirt.39.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40.With all the red tape I ran into a city hall, it took me three months to get my business license.41.“Judas!Traitor!” I ejaculated, “you are a hypocrite, too, are you? A deliberate deceiver.”

42.In the present instance, it was sickness and poverty together that she came to visit.“Einstein is my admiration,” the little girl said.43.There was no harm in Sam, but he was always merry and liked a bit of skirt.44.This man is a very able lawyer, but the bench has not yet admitted him into practice.45.Nowadays 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a liking for cotton.46.The camp, the pulpit and the law,For rich men’s sons are free.1.The indefatigable bell now sounded for the fourth time.2.His supervisor was probably already pacing up and down with a dismissal speech rehearsed.3.Tom closed the car window and sat back in his seat, in hostile silence.His uncle cleared his throat and said: “Well, I hope we get on reasonable well.”

4.An expensive failure can be made into an asset if you’ve learnt from it, but Monsanto still has some learning to do.5.There was going to be a contest in the arena that night and the whole town was looking forward to the bloody fights of the gladiators.6.I was surprised to find him living in such drab and cheerless surrounding.7.The clerk made a paralytic attempt to stand at attention.8.The plowman homeward plods his weary way.And leaves the world to darkness and to me.9.He tossed himself about on a sleepless bed in pain all night long.10.The anguished dignity she brought to that part made it the best performance of her career.11.John Henderson was driving home late last night from an exhausting business trip.12.I doffed my hat, stood a respectful distance from the desk, looked as unbookish as possible.13.At the end of the corridor we entered an automatic lift;the girl maintained a silent hostility and avoided looking at me.14.He made a dignified entrance into the room.15.These twin discoveries were a fitting reward for more than 800 lonely hours of patient patrolling of the skies over six years.辞格练习2

I.Identify the figure(s)of speech used in ea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choose from all the figures that we have covered so far)

1.He thinks he’s a Don Juan, but none of the girls like him.thinker ceased to think.(Engels)

3.The glory of the Lord will be revealed and all flesh shall see it together.(Martin Luther King, Jr.)5.I spoke to them in hesitant French.6.She borrowed his wheel for a spin out to town.7.Laziness travels so slowly that poverty soon overtakes him.(Benjamin Franklin)

8.I expect a treaty, a full-fledged treaty on medium-range missile.9.The scent of the rose rang like a bell through the garden.10.Scepter and Crown

Must tumble down,And in the dust be equal made

With the poor crooked Scythe and Spade.(James Shirley)

11.Constant dropping wears the stone.(proverb)

12.They had to bear the pitiless wind at night.13.His voice sounded like a thunder in the hall.14.The door banged after her.15.He ate another bowl.16.The patient lay all night on his sleepless pillow.17.Religion is thus treated like lear.18.His witty remarks kept the table highly amused.19.We received another smiling year.20.The thirsty soil drank in the rain.II.Put in the missing words according to the given hints.1.When industry in at the window, poverty of the door.(personification)

2.We are creating a nation once again vibrant, robust and alive.But there are many)you can change the orbit of the moon.(simile))in the harbor.(synecdoche)

6.He was such an awful teacher that whenever he recognized a spark of genius you could be sure he’7.Sharp words may occasionally be spoken by unguarded or ignorant).(Edward John Phelps).(synecdoche)

9.They prolonged the clasp for the photographer, exchanging(transferred epithet)

10.“I was brought up rich.”

“Yeah,” I said.“”(parody)

第三篇:有关弥补的造句

1)金钱无法弥补道德缺陷,诚信能够提升人生品位。

2)趁年轻少壮去探求知识吧!它将弥补老年带来的亏损。智慧乃是老年的精神的养料,所以年轻时应该努力,这样年老时才不致空虚。达·芬奇

3)战略上拙劣的行动,除最优良的战术可加弥补外,势必导致战败。

4)没有所谓运气这个货色,一切无非是考验、处分或弥补。

5)趁年轻少壮去探求知识吧,它将弥补由于年老而带来的亏损。智慧乃是老年的精神养料,所以年轻时应该努力,这样,年轻时才不致空虚。达·芬奇

6)假如昨日重现,我们能否弥补今天所有的遗憾。

7)前半生,努力扩展你的优点。后半生,要努力弥补你的缺点。不要反过来,你没有时间。

8)曲折,不想念眼泪;悲伤,弥补不了曲折的遗憾。只有坚强的人,才能在曲折中奋时,获得加倍的报偿。

9)趁年轻少壮去探求知识吧,它将弥补由于年老而带来的亏损。智慧乃是老年的精神的养料,所以年轻时应该努力,这样年老时才不至于空虚。

10)趁年青少壮去探求知识吧,它将弥补由于年老而带来的亏损。智慧乃是老年的精神的养料,所以年青时应该努力,这样年青时才不致空虚。达·芬奇

11)有空学风水去,死后占个好墓也算弥补了生前买不起好房的遗憾。

12)智商低,可以通过死记硬背笨鸟先飞来弥补;情商低,可以通过学习恋爱技巧和婚姻规则来弥补。

13)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同朋友的交流中,要用谦虚、友好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把朋友当作教师,将有用的学识和幽默的言语融合在一起,你所说的话定会受到赞扬,你听到的定是学问。

14)任何的限度,都是从自己的心坎开端的。每一奋发尽力的背地,必有加倍的弥补。

15)上进者勇敢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发现自身的弱势,然后想办法赶快弥补。

16)生命是一条彩色的河,可以没有色彩铺张的轰轰烈烈。但不能缺少美的意境。人生谁能是完美的呢?人生哪能没有缺憾呢?关键你怎么弥补这或多或少的缺憾,请用你的缺憾演绎完美的人生。

第四篇:从语言顺应论看《孙子兵法》辞格的翻译策略选择

摘要:从语言顺应论视角来看,翻译这一跨文化传播活动本质上是译者对目的语的动态顺应选择过程。翟林奈和丹马翻译小组的两部《孙子兵法》英译本,充分体现了译者在译介辞格时为满足英语读者的阅读需要、顺应文化语境的动态变化而采用的个性化翻译策略。

关键词:语言顺应论;《孙子兵法》;英译本;辞格;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2)03?0135?05

《孙子兵法》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兵学著作,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而且在语言文学方面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它具有词约意丰、朗朗上口的文学特点,其句式结构独特,内容言简意赅,带给读者阅读美感。该书几乎运用了先秦时期中国文学所有的辞格(最典型的有比喻、对偶和排比等),并且读起来酣畅得宜,自然妥帖。但在《孙子兵法》英译历程中,许多译者仅仅视之为标准的军事议论文,为了迎合英语读者的理解需要,选择的也多以归化的翻译策略为主,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流传最广的翟林奈(lionel giles)译本(1910年出版)。直至2002年,丹马翻译小组(denma translation group,后文简称丹马)才在辞格的翻译策略方面作出显著性变化,他们选择以断句分行的散文体来译介源文,甚至部分段落采用的是散文韵体形式,以期再现该书的文学艺术价值。

在李运兴教授看来,翻译时有五种处理文化成分的模式,即文化直入(go-ahead model),即源语文化表达形式直接进入译文;文化融合(integration model),源语文化表达形式与目的语表达形式相融合,以一种新语言形式进入目的语;文化诠释(annotation model),源语文化表达形式提供文化语境信息;文化归化(adaptation model),略去源语表达形式,代之以目的语表达形式,使得源语文化意义丧失;文化阻断(block model),源语文化表达形式消失,文化意义未进入目的语语篇[1](123?124)。借鉴这五种模式,我们可以勾勒

出《孙子兵法》各英译本针对源文辞格所作出的翻译策略选择。

比利时语用学家杰夫?维索尔伦(jef verschueren)在《语用学新解》一书中提出了“语言顺应论(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他以综观视角和适应论观点来理解语用学现象,深刻地阐释了文学翻译的策略选择。维索尔伦认为,人们之所以能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语言选择,原因就在于语言具有变异性(variability)、协商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2](59?61)。语言可供选择的一系列可能性即为变异性,而协商性指出高度灵活的选择策略是人类对语言选择的基础。顺应性则是语言使用的核心,它使得语言使用者能够根据相关语境,从许多可能选项中作出协商性的语言选择,发挥出主体性,以满足交际对象的需要。文本意义的生成过程是语言和语境互动的过程,不同的语境左右着语言的选择,并改变了语言符号的意义,而语言选择的目的则是为了保证交际的顺畅性。

语言顺应论常用于指导对文学翻译的探讨,笔者拟尝试在该理论框架下,结合李运兴教授的文化成分处理模式的比较分析,以翟林奈和丹马两部译本为研究对象,针对比喻、对偶和排比这三种典型辞格,考察译者在翻译策略方面所作出的顺应性选择,最终揭示典籍英译活动中处理源文辞格的译介规律和原则。

收稿日期:2012?03?18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地委托项目(2010jd03);中南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人文社科杰出青年人才专项资助项目“翻译本体研究”

作者简介:屠国元(1964?),男,浙江宁波人,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吴莎(1976?),女,湖南长沙人,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两译本在比喻上的顺应性选择

比喻是增加文章形象性最常用、最有效的修辞方法。它可以将生动、具体的形象诉诸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增加读者对文章的形象感。《孙子兵法》中妙喻迭出,句句精密,曾被认为“庄子妙于用虚,左传妙于用实,兼之者孙子之论兵也”。丹马在《导言?应用孙子兵法》中写道:“《孙子兵法》松散地组建起一套观察结论和模式,却极少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孙子没有通过逻辑实证来形成其学说,而是采用类比(analogy)和隐喻(metaphor)。”[3](xix)显然,丹马已经意识到比喻辞格可以使得议论透辟晓畅,也让概念呈现得爽利俊洁。随后,让我们比较一下翟林奈译本与丹马译本是如何就“势”这一核心概念来译介复杂微妙的比喻辞格的。

《势篇》中“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上,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木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一段中,孙子所指的“任势”即为“造势”——造成有利的主动态势。他以木石“可方可圆、方静圆动”来比喻“造势”的诀窍——掌握规律,因势利导,其关键在于掌握和运用好军队,因敌变化地运用战略战术。作战指挥如果能够做到机动灵活,就像将沉重的圆石从高山上滚下,用力小,却战果丰。此后,他又谈到“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矿弩,节如发机”。其今意是:“激流的快速奔泻,以至于冲走石块,这就是‘势’啊;凶猛的鹰鹞搏击小鸟,以至于猎物毁骨折羽,这就是‘节’呀。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将帅,他所造成的‘势’是险峻的,突击行动时节奏短促而猛烈。‘势’,就像拉满的弓弩;‘节’犹如扣动弩机。”这段文字生动地表现出“势”和“节”的文化意蕴,而巨石、激流、雄鹰、强弩这样一些力与美的形象突出了战争要素“势”与“节”的重要意义。因此,在阐述“势”这一抽象的军事学概念时,孙子摒弃了直接采用文字定义的方法,而是化抽象为形象,变深奥为平易——通过间接的比喻(“转木石”“激水”“矿弩”),如同绘画般描摹景象。丹马在分析“势”时就指出,“该书通过隐喻和意象(image)来说理:‘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势如矿弩’,‘如转木石于千仞之山者’。这些意象留在我们脑海中,无意识地形成思想;采用直白的散文体(in linear prose)却无法复述出这些思想的力量”[3](75)。而翟林奈译本则先后采用“onset of troops”和“energy”两个译名来指称“势”[4](24)。若是不看源文,英语读者根本无法认识到它们源自同一个概念——“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概念的统一性,制造了理解上的湍流。

丹马则深刻地认识到孙子阐释“势”的表达形式是“隐喻和意象”,于是他们选择了“以隐译隐”的翻译策略,通篇采用原音(拼音)译名“shih”来译介“势”,随后又通过详加评论来进一步注释。这颇具“无为而治”的风范,也属于“文化直入”的翻译选择策略。事实上,这种明显的异化翻译策略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应:丹马以“文化留白”的方式保留了“文化分歧”,强调了文化差异,唤起了西方读者极大的兴趣。而此前,所有的译者都采取的是“化隐为显”的译法,正如翟林奈,他们不得不选择一个或多个近义词在译文各处中解释“势”。

按照阐释学观点,无论是《孙子兵法》源文本,还是英译本,它们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完美自洽的整体,其内部存在很多“未定点”和“空白处”,而这些“文化空白”正是带给西方读者阅读乐趣的源泉。因此,译者在典籍英译过程中,应该尽可能避免选用多个近义词来阐释某一个反复出现的关键性概念,这样容易让读者感到思绪不清,扑朔迷离;而且隐含意图被显义译出后,也造成“信息浅薄化”,让读者无法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体悟比喻,自然也无法深入体验中华文化的艺术魅力和美学效果。有时候,像丹马这样刻意经营好某些“文化留白”,反而能让西方读者参与其中,激发出兴趣来慢慢品味、细细解读。西方读者的阅读可视为一个不断向译本提问的过程,译文则在不断提供答案;适当的问题会不断激发读者去追根穷源,这就顺应了读者强烈的阅读愿望,让比喻造成的审美意象交叉、重叠、缠绕,逐步推进阅读进程。所以说,阅读“文化直入”法处理的译文可以让读者的文学审美体验融入新的文化语境,经过再次整合,将呈现出潜在意蕴。所以西方读者经过细心阅读和回味隐喻,往往可以逐渐发现“未定点”和“空白”中所隐藏的微言大义。

因此,丹马译介“势”时避免选择近义词,也就规避了产生文化歧义的可能性。他们适当“留白”,不去追求在译文中进行“最终”的阐释。这样就让西方读者保持了心灵的开放,使之自行寻觅豁然开朗的阅读喜悦。此外,丹马还结合了文化诠释法,而不是一味“留白”,他们在第三部分的评注中特地交代了“shih”的来龙去脉,给出了详细注释:“势是形态(军事布局)的内在力量。势并不单单依赖于力量要素。正如老子所言,水乃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此水之力源于其特殊形态,沿沟壑而成瀑 布。”[3](154)该翻译小组还评论道:“随着条件的变化,任何特定形势下的‘势(shih)’会持续改变;正如我们沿着秤杆挂上砝码,其平衡点总在移动。通过‘计’获得认识后,更容易找到支点。”[3](132)于是,西方读者在阅读译文正文时虽然心存“悬疑”,却能够一气呵成地完成阅读;在激发出联想和审美愉悦之后,读者被诱导着深入思考,然后通过“评注”中与译者的理解“协商”,最终探寻到“shih”的真意。

二、两译本在对偶上的顺应性选择

《辞海》将“对偶”定义为“采用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反或相类的意思”。因此,“对偶”这种修辞格是将相反、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通过相互比较,来描述和说明它们的性质。对偶的灵活应用可以极大地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而在英文修辞中,“对偶(antithesis)”通常是指“不可调和的对立面或对比强烈的意思骈置一道并处于持久的张力中”[5](151)。从英汉语中对“对偶”的定义可以看出其中的差别:汉语严格要求“字数相等”,在古汉语文学形式中的骈文和律诗中尤其如此;而英语只要求“对偶”做到短语、从句或句子在长度上大致相当,并不强求字数相等。其原因就在于,英语属于多音节语言,并且在语法上也富于词尾变化。从拼写形式来看,即便是单音节词,其拼写字母的数量也有可能不同。而汉字在语音上具有单音节性,一字一音,声调也可资区别;在语法上,汉字也具有孤立性,既无词尾变化,又书体方正。因此,将两个英语单词骈置一道,不太可能产生像两个汉字那样“结体方正、两两相对”的对偶效果。不过,英汉民族在文学领域中都具有共同的追求——要求文章在视觉效果上呈现出形式整饬的美感。

(1)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虚实篇》)

孙子将“先敌到达立即部署”与“后敌到达仓促部署”这两种相互对立的军事行动置于一处,形成鲜明、强烈的比较,让读者易于鉴别,明辨利害得失。

(2)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军争篇》)

源文中存在“正正”与“堂堂”这样的叠字形容词,要译成英文,追求在外形与音调上与源文对等几近不可能,而要实现这十二字的“对偶”也极为困难。

三、两译本在排比上的顺应性选择

“排比”是《孙子兵法》中使用最多的修辞手法之一,源文中不下二十余例,篇篇皆具,通贯全文。大量巧妙地应用排比,再加上文采斐然,使得《孙子兵法》的语言节奏鲜明,和谐流畅,条理清晰,气势贯通。《辞海》定义“排比”为:“修辞学上的辞格之一,用结构相似的平行句法构成。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陈望道先生指出:“排比与对偶颇有类似处,但区别有三:一是对偶必须字数相等,排比不拘;二是对偶必须两两相对,排比不拘;三是对偶力避字同意同,排比却以字同、意同为经常状况。”[6](437)在《文学百科全书》中,“排比(parallelism)”被定义为“英语诗体及散文体修辞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在短语、句子或段落中安排相互并列、协调的意思,以使重要性相等、措辞相似的各成分间平衡、匀称”[5](153)。详细的译文分析如下:

(1)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计 篇》)

(2)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势篇》)

源文呈现出“三句一组”的结构,其中有两种排比句式:(1)“a生于b”;(2)“cd,e也”。翟林奈译本写道:

针对源文,翟林奈选择了两种排比句式来作出合适的应和:“①simulated a postulates b;②doing a +介词+ b is a c。丹马则分别采用两种排比句式来译介源文:①a is born from b;②a and b are a matter of c。其译文完整、充分地反映出源文意旨,将“文化融合法”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3)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形篇》)

这三句话属于典型的并列式暗喻,孙子连续采用三个排比,形象地说明:不可能轻而易举、真正高明地预测出战争的结果,而实施完美的全胜战略也并非一般世俗之辈就可以达到的,并且强调了预知胜负以及争取全胜的重要性。丹马针对第一个比喻“举秋毫”作了以下注释:“根据中国古代传说,秋天来临后鸟兽的柔软羽(皮)毛十分纤巧。”[3](148)

他采用“verb+ing a does not mean adj.b”的句式来译介源文:

“thus lifting an autumn hair does not mean great strength.seeing the sun and the moon does not mean a clear eye.hearing thunder does not mean a keen ear.”[3](14)

而翟林奈译本则写道:“to lift an autumn hair is no sign of great strength;to see sun and moon is no sign of sharp sight;to hear the noise of thunder is no sign of a quick ear.”[3](20)

以上观之,译介排比辞格时,翟林奈没有特意去保持译文句式的齐同,他所采用的是典型的“文化归化法”,以顺应读者的阅读需要。而丹马则应用“文化融合法”来突出源文排比句式的并列感,以期达成形式上的对称之美,其结构工整、使得译文增色不少,并且平添了一定的权威感。不过,终因英语语言文字特质的制约,译文在“形对”和“义对”的工整程度上仍然逊于源文。

四、结论

在《孙子兵法》英译历程中,译者们逐渐认识到应当尽量让译文展呈出源文的文学神韵,既适应同时代英语读者的阅读需要,又顺应文化语境的动态变化。于是,译者会根据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采取个性化的翻译选择策略,以顺应读者阅读目的以及文本的外部制约因素;这本身也是一个对译文语言的动态选择过程。译者在辞格方面所作出的取舍,集中体现出译者如何与孙武以及英语读者进行“协商对话”,并彰显出翻译活动的主体创造性。在英译《孙子兵法》这一动态选择过程中,译者选择的方式是协商,选择的目的是顺应。其具体的顺应选择模式可以表述为:译者解读源文本《孙子兵法》,选择源文本意义(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归化或异化),选择英语表述的意义(明确翻译目的,在词汇短语、句子辞格、篇章文体方面选择相应翻译技巧),实现顺应性选择。

就《孙子兵法》英译本辞格的嬗变来看,由于翟林奈是一位具有扎实汉学功底、治学态度严谨的汉学家,因此其译文严谨通顺,行文流畅,还富有一定的韵律,至今仍为经典之作,并且在译文的文学性上颇受世人推崇。不过,他的译文并未着意去再现源文辞格的文学美感。而丹马不同,他们经过历时十年的《孙子兵法》研究,选择典型的异化翻译策略,力争让译文在形式上更为接近源文。其文笔简洁,甚至有些晦涩,文体上也介乎诗歌体与散文体之间,目的就是为了尽量保留源文本的文学风貌。正如上文例句所示,为了较好地再现源文的辞格特色,译者理应力争采用文化直入法来保留源文的语言形式,选择异化性的翻译策略;或是运用文化融合法来实现源语与目的语的文化表达形式之间的交融。而文化融合中新形成的表

达形式必需具有独特性,句法辞格这一文学语言特征则可以为英语读者提供理解上的“交际线索”。格特(ernest-august gutt)在专著《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中指出:“译文之所以要保留源文风格,并不完全是因为它们的内在价值,还因为它们提供了交际线索,这些交际线索能够引导读者获知作者的交际意 图。”[7](98)若实在无法再现源文中“交际线索”,也可以像翟林奈那样,多采用文化诠释法来补充足够多的文化信息,例如撰写大量的评论、注释和附录,以消除目的语读者的阅读障碍。当以上三种处理模式仍然无法取得理想的顺应性译介效果时,还可以考虑文化归化法和文化阻断法这两种模式。在《孙子兵法》的英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具有历时性特征,而不同译本的辞格处理模式也顺应了当时代读者的阅读需要。在典籍英译活动中,译者应当去探索如何让译文尽量保留源文的风貌,并予以相当程度的文化补偿,来凸显出源文的文学特性。

第五篇:汉语言借代辞格的运用

汉语言借代辞格的运用

一、借代的定义及分类

(一)借代的定义

传统修辞学将借代辞格定义为根据修辞需要,临时以相关的人或事物代替本来的人或事物的修辞格,叫做借代;逻辑思维将借代定义为借代是同一个概念域中邻近概念之间的临时替换。这种定义是建立在对借代辞格产生的心理基础的认之上的,是对借代更为理性的定义。与传统定义相比,这个定义仍然包涵相关性、临时性、本体与借体的替换三个因素,而概念可以是名词概念、动词概念,也可以是形容词概念,以“概念”的替换代替“名称”的替换,弥补了传统定义容易让人误解为借代只是名词间替代的不足。

(二)借代的分类

从唐代崔融所论菁华体开始对借代理论进行研究起,到标志修辞学产生的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以至现当代修辞学的权威著作中都对借代做了系统的研究,总的来说传统分类中借代辞格大致可以分成十类。

第一,以部分代全体,即以事物的主要特征指代该事物。

《战国策•齐策四》:长铗归来乎!食无鱼。(铗,本是剑把,这里用来指代整个剑。)第二,以事物的属性代替该事物。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芳菲,花的香味,这里指代花。)

第三,以人物生理上的特征或标志代人物。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古人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一种长寿的象征。黄发,这里指代老人。垂髫,本是儿童的一种发型,这里代指儿童。)第四,以地名代事物。

唐白行简《李娃传》:食顷,有一人控大宛,汗流驰至。(大宛,古代西域国名,以产明马著称,故以“大宛”代指骏马。)

第五,以专名代通名。

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善才是人名,善弹琵琶,后来就用他的名字泛指琵琶名师。秋娘是唐代一位歌舞名妓,后来泛指长于歌舞的女子。)第六,以官名地名代人。

宋欧阳修《赠王介甫》: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李白曾任翰林学士,故有翰林之称;韩愈曾任使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翰林、吏部是官名,在这代称人名。)第七,以具体代抽象。

唐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丝竹是常用的音乐器材,这里用以指代音乐,此特指扰人的乐声。)

第八,以原料代成品。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金铁是做刑具的原料,这里代指刑具。“婴金铁”即用铁锁、铁圈套在脖子上,这叫钳刑。)

第九,以作品代作者或以作者代作品。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一回: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王叔和为西晋太医令,著名的医学家,著有《脉经》、《脉诀》、《脉赋》,又编次张仲景《伤寒论》三十六卷。这里,以“王叔和”代医书。)

第十,以实数代虚数。

《诗经•魏风•硕鼠》:硕鼠,硕鼠,勿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三,表示多;三岁即多年,并非确数。)

二、借代的功用

借代的形式是概念的替换,通过替换概念,借代辞格的功用总的来说可归纳为两个功用:第一,称说功能。借代就是换称,因语境表达的需要,不用本体事物,而改换与本体相关的事物代替。可见,借代最基本的功能还是称说功能。不管表达者是出于何种目的,运用何种手段建构借代文本,它的基本形式还是改换称谓;第二,描写功能,一个辞格能够存在,说明它有积极的修辞作用,借代辞格以换名的形式能使事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能引发解读者的联想,更深刻地体验本体事物的内在特征,这就是借代辞格的描写作用。当本体是具体事物的时候,借体往往是本体最明显的特征或标志,这种特征或标志往往就是表达者要表达的语义重点,也应该是接受者解读的重点,在这里将特征和标志代替事物的名称,形象更加鲜明生动,给接受者以审美体验的同时,有利于接受者的解读。当本体是抽象事物,借体往往是有形可感的具体事物,这不但摆脱了表达者对抽象事物难以摹状的尴尬,同时将无形托以具体,让解读者对本体有了感性的认识,更有利于文本的解读。

(一)可以使语言具体形象,易于理解

借代可以将抽象生硬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以易于接受者的解读。这多表现为以事物的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

(二)可以使语言简洁精练,以少胜多

有时,有些复杂概念不易称说,表达者就用一些简单的概念代替,试图在表达信息量不减少的情况下,复杂概念简单化。多表现为以专名代通名,以实数代虚数。

(三)可以使语言富于变化,避免重复

古诗忌讳同词重复,有时诗人为避免同词重复,多用借代。

(四)可以使语言变得幽默诙谐,达到讽刺的效果

鲁迅《呐喊 头发的故事》:我最佩服北京双十节的情形。早晨,警察到门,吩咐道,“挂旗!”“是,挂旗。”各家大半懒洋洋地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这样一直到夜,—收了旗关门;几家偶然忘却的,便挂到第二天的上午。(国旗是一个国家的标志,代表了国家的尊严。“洋布”代外国的国旗,表达了作者对洋国旗的不屑。加上前面有“撅”、“斑驳陆离”的修饰,表达诙谐幽默,讽刺有利。)

(五)可以使音律和谐

古诗词对格律的要求十分严格,有时为了满足诗词平仄、对仗、押韵的要求,不得不改换事物的名称,这时,借代就是常用的手段。

第一,出于平仄的需要

宋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玉勒雕鞍”代华贵车马及乘坐的人,这一句平仄格律要求是“仄仄平平平仄仄”,“玉勒雕鞍”符合前四字“仄仄平平”格式要求,而“华贵车马及乘坐的人”的意思除此是难以完成的。)

第二,出于对仗的需要

唐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丝竹”代“音乐”,为的是与下句“案牍”相对。如改用“音乐”则对仗不工了,因为“音乐”是抽象名词。)

第三,出于押韵的需要

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朱户”代“富贵大户人家”;“尺素”代“书信”。因“户”、“素”与其前后的“露”、“去”、“苦”、“树”、“路”、“处”合韵。“素、露、树、路、处”合韵。“素、露、树、路”属去声“七遇”部,“处、去”属去声“六御”部;“户、苦”属上声“七虞”部。“遇、御、虞”三部通押。)

三、借代辞格运作过程分析

借代是汉语中的传统辞格,运用极为普遍,借代不仅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格,同时是一种重要的语义转移手段和认知思维模式,语义学家在研究语义转移时,常常提及借代,认为借代是语义转移的一种重要方式。

(一)语境:借代修辞的约束机制

语境是修辞的生命之源,没有语境,修辞无从谈起,“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语境又是一切修辞活动的规约,主体表达者在建构文本时,要考虑语境,接受者解读文本时也要考虑语境,最终修辞效果的好坏,也是由文本对语境的切体程度决定的。

根据语境学的原理,语境可以分为语言内环境和语言外环境。语言内环境包括上下文语境和修辞语言本身的属性;语言外环境包括言语交际的目的、方式、文化背景、心理特点等语言外部因素。语境对于修辞的重要性已是众所周知,下面看一下,借代文本的辨认对语境的依赖。

不同的辞格对语境的依赖程度不同,有些辞格本身具有自足性,有形式上的标志,如比喻格中的明喻、暗喻、回环、顶真等辞格,它们的建构和解读受语境的制约很少。还有一些辞格由于本身没有明显的标志,而且临时性强,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语境的制约,离开语境,这些辞格很难独立存在。借代就属于后者,对语境有很强的依赖性。

(二)联想:借代运作的心理机制

修辞作为一种言语交际行为,不但受社会心理的制约,也受交际双方心理状态的影响。

因此,研究借代辞格要考察其心理基础。由一个概念而联系到临近的另一个概念,在心理学上叫联想。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某一现象时,我们就会在这一对象的刺激下想到与之相关的事物,从而形成对客观事物新的认识和体悟,这种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就是联想。联想是人类认识事物,储存事物,提取记忆的方式,是借代辞格赖以存在的心理机制。

心理学上,按传统的分类方式,联想可以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四大类。其中“关系联想”是借代辞格赖以存在的心理基础,无论是主体对文本的建构,还是受体的解读,都是基于此种联想的。

关系联想是指反映事物之间的种与属,部分与整体,主体与宾体,原因与结果等关系的联想。按联想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关系联想又分为四类:反映事物种与属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叫做“种属联想”;反映事物主体与宾体之间相互关系的联想,叫“主宾联想”或“主从联想”;反映事物部分与整体之间相互关系的联想,叫“偏全联想”;反映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联想,叫“因果联想”。

(三)借代文本的辨认对文内语境的依赖

文本建构完成,只意味着这个交际活动刚刚开始,要想一次修辞实践实现其价值,必须要经过接收者的辨认和解读。一般说来,接收者对辞格的辨认并不困难,很多辞格在文本表现形式上有很强的标志性,如明喻的标志“像”,暗喻的标志“是”,引用的标志是引号等等。借代辞格有时候也用引号将代体引起来,说明这个词在这里用的并不是它的本义,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且多用在近现代作品中。

当然,对修辞文本的辨认,主要依靠的是修辞经验和审美经验的积累,经过长期的积累,这些经验在我们脑中沉淀,形成对各种修辞模式的影象,这些影象在不受外界刺激的时候,我们是觉察不到的,但是,当我们再次遇到类似的文本时,这些影象会被自动激活,大脑将其归到最为相近的影象中,再作出有意识的判断,得出确切的结论,到底属于何种修辞文本。但是,对修辞经验和审美经验并不丰富的初学者而言,以形式逻辑是否混乱来判断借代修辞文本,无疑是辨认借代修辞的一把钥匙。

(四)借代文本解读过程阐释

借代文本的建构,以逻辑上的不合理造成了语境与语义的冲突,而借代文本的解读正是利用联想对这种冲突的分析解决,并在此过程中得到审美经验和冲突化解的快慰。

联想是借代文本解读的钥匙,接受者联想语境以和表达者相逆的方向展开联想,排除表达者设置的障碍,领会借代文本表达的信息。

修辞信息包括语义信息和审美信息两部分,两者相互依托,相互交叠,共同构成修辞信息的整体。读者对辞格的解读实质上就是对这两部分信息的获取过程。由于接受者的审美经验、审美习惯、对接受对象的认识程度等的差异,造成了同一文本的解读会有不同的结果,但是不外乎三种类型,下面以一首词为例,看借代文本解读的这三种情况:

宋周邦彦《倒犯•新月》:霁景对霜蟾乍升,素烟如扫。……驻马望素魄,印遥碧,金枢

少。

第一,信息等值。所谓信息等值,是指表达者提供的修辞信息,经由接受者的认知和审美活动的准确把握,不但语义信息得到破译,相应的审美信息也被品味和体验,读者在明白所指的同时,有一种感同身受的审美享受。当然,由于一个修辞活动从表达到接受,要经历不同主体的两次主观介入,不同主体的文化经验、审美习惯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这种等值是近似的、模糊的。在借代文本解读中,由于表达者和接受者对本体和借体认识程度相似,对两者的相关性在很大程度上达成共识,这就可以使两个不同主体的联想能在近似的轨道上发生作用,这样,接受者在解读过程中,不但可以破译语义信息,同时可以获取相应的审美信息,大致感受到表达者在表达时的情感状态。

第二,信息增值。信息增值是指由于接受者的审美经验和文化经验丰富,对接受对象的认识深刻,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不但轻易破解语义信息,而且以借代文本为联想唤起点,展开丰富的联想,获得了比表达者的预期值还要大的审美享受。应该指出的是,借代审美信息的接受增值是伴随着接受者的审美联想而发生的,此时的审美联想超越了借代文本本身给予的联想空间,接受者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与审美经验,展开了与之相关的更为丰富的联想,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审美享受。

第三,信息减值。在接受修辞学中,表达者的意图部分落空或者完全不能被理解,叫信息减值。信息减值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接受者不能破解语义信息,就更谈不上领会审美信息了;另一种是由于接受者的审美经验和知识储备有限,在借代解读中,接受者对本体事物认识不够,对构成借代的联系没有认识,这个文本就无法被解读。如果接受者对这一联系只有肤浅的认识,仅够完成解读语义信息,不能根据审美经验展开联想,不能获得审美享受,表达者的部分用意也就落空了。

成功的借代文本解读,不但可以破译文本信息,同时可以在联想的过程中体验审美的快慰,享受化解语义冲突的成就感。

四、借代辞格运用的原则

(一)相关性原则

借代是本体与借体之间的替换,这种替换的前提是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只有两者存在了这种相关性,联想机制才能沟通本体与借体。这种相关性可以使时间上的,空间上的或者是因果上的,种属上的等等。它不是物理世界的普遍的联系,而是经过人类认识的结果,是心理层次上的相关。这种相关性要被用于借代修辞,必须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因为一个借代文本要经过读者的解读,如果读者经过思考仍不能发现借体与本体的相关性,破译修辞信息,那么这次修次活动就是失败的。当然,有些相关性可能涉及专门的领域或者只在一个团体内被认同,利用这种相关性建构借代文本时,要在上下文中作出说明,让读者在解读是有理可循。

(二)显著性原则

单纯就是本体与借体的关系而言,为了实现单纯的称说功能,与本体关系最为密切的事

物最容易成为借体。也就是说,在一个概念域里,里本体概念越近,越可能成为借体。但是多数借体文本的运用不只是单纯点的换名那么简单,表达着总是或多或少的想要这个文本起到描写作用,在这个因素的参与下,显著性原则就发货作用了。表达着将最为显著的特征作为借体,呈现在解读者的面前,使本体事物更富有形象性,也能让解读者更深刻的体会本体事物的特征。

(三)切境性原则

借代辞格的运用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有时是对事物的褒扬,有时会起到讽刺的效果。因此,借代的运用要注意适合题旨的环境。

结 论

借代是汉语修辞中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辞格,古人对借代的研究成果散见于诗话、文论中,缺乏系统的论述。现代的研究则重在微观,为此从宏观上研究借代辞格的分类、功用和运用原则就显得尤为必要。总的来说借代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借体是本体的一部分;二是借体不是本体的一部分,但有着固有联系的;三是借体是建立在一定民族文化层次上的。借代词的功用具体地表现为可以使用语言具体形象、简洁精练。富于变化、幽默诙谐等,可以总括为称说功能和描写功能。相关性、显著性和切境性是借代辞格运用的三个原则。

下载辞格翻译的弥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辞格翻译的弥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注意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 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

    弥补人生的短板

    弥补人生的短板 一只木桶到底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桶壁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所谓的“短板效应”。这个定律对我们人生的启示是很深刻的。 一根链条,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个......

    积极弥补自身缺点

    敬爱的党组织:在这个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被选为入党积极分子,这是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是我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同时也感到身上的责任。......

    归类训练弥补不足

    归类训练弥补不足 ——怎样指导三年级小学生作文 江西省龙南县南亨中心小学廖秀丽***二、 三年级小学生的作文怎样进行指导? 现在的语文教材的编写毕竟还缺乏系统性......

    应届毕业生如何弥补工作经验的不足

    于应届毕业生,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工作经历,因此在工作经历这一栏可以考虑把在校期间的实习经历、兼职经历、社会活动经历等有选择性地写进去,还可以把在不同公司或组织中......

    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申请报告

    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申请报告长沙市地方税务局芙蓉区局:我公司即湖南省国泰君安保安服务有限公司,于2011年3月2日成立,注册资本201万元。注册地址:长沙市芙蓉区嘉雨路469号203房......

    税前弥补亏损(共五则范文)

    江西省地方税务局企业所得税税前弥补亏损 管理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税前弥补亏损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结合......

    面试技巧之弥补劣势

    面试技巧之弥补劣势 1、性格劣势——用场合弥补 小城天生害羞,一开口就脸红,几次求职面试均因表现慌乱而败北。不久,一个同学透露,他所在的企业要招聘一名总裁秘书,小城对此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