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长生殿》戏曲的艺术风格特色
浅谈《长生殿》戏曲的艺术风格特色
文学院
裴若帆
01070327
《长生殿》剧本十几年进行了三次修改,这使剧本的主题更为集中、深化,也使剧本的艺术特色与情缘虚幻主题的表达完美地融为一体,成为戏曲发展史上的一座颠峰。下面对剧本艺术风格上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对李、杨形象的塑造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首先,洪异笔下的李、杨爱情较前代其他作品中相关爱情的描写有了新的发展。《长生殿》中主要写李、杨的感情由不专一发展到他们排除爱情的杂质,使其升华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作者十分强调感情在爱情中的作用——只有真正的感情才能克服帝妃爱情以色相为基础的致命弱点;而感情的力量又可以帮助他们战胜前进路上的曲折,使他们产生面对生死殊途而无所畏惧的勇气。剧本写出李、杨最初的结合虽然不是出于爱情,但是他们在亲密的交往中建立起一种感情,它使他们的性爱达到那样的程度,以致于使他们沉迷在爱情中,而忘记了社俊之重乃至自己的身家性命。而一旦被拆散,他们便感到极度痛苦,并迸发出重新结合的巨大力量。性爱常常达到这样强烈和持久的程度,如果不能结合和彼此分离,对双方来说即使不是一个最大的不幸,也是一个大不幸;仅仅为了能彼此能结合,双方甘冒很大的危险,直至生命孤注一掷,而这种事情在古代充其量只是在通奸的场合才能发生。《长生殿》是古代爱情作品发展链条中很重要的一环,应该给以充分的肯定。但是,由于这爱情的体现者是帝王和妃子,加上作品死刑内容的复杂性,所以洪异笔下的爱情不但长时间被忽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被曲解,这不能不说是件遗憾的事。
其次,杨贵妃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作者要求提高妇女地位的思想。这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杨贵妃对平等爱情的争取。帝妃爱情注定了男女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妃子不但是古代帝王的臣子,还是他的奴仆和玩偶,杨贵妃也不例外,她的被选人宫,本身就带有强迫的性质。此后被谴与复召,马鬼坡赐死等等,都表明这爱情的不平等。但是,作者在写这种不平等时,又寄予了对平等爱情的渴望。在剧中可以看到,杨贵妃要求明皇能够和自己真心相爱,她不甘心作他的玩偶,而要求做他终身乃至来生的伴侣,她要求他感情专一,遵守誓言,不允许他朝三暮四,视爱情为儿戏。特别是在杨贵妃死后,他们在精神世界里相互爱恋,这里不再有强迫与服从,有的是平等相爱,心心相印。洪异的平等观只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产物,它还很原始、朦胧,其中很多只是一种幻想。
二、素材的剪裁和提炼烘托着鲜明的主题
自从唐代以来,有关李、杨的爱情故事的正史记载和各种传说材料层见迭出,洪异根据自己表达情缘虚幻的主题需要,对各种材料进行了大胆的剪裁,从而能够得心应手。描写杨在宫廷中争恩擅宠的生活,成功塑造了一个宠妃的形象。
三、结构安排巧夺天工,场次衔接前后对照,交错发展,缓急相间
为了表现情缘虚幻的主题,作者在剧本结构方面颇具匠心,长达五十出的剧本,场面壮观宏伟,情节曲折细密,而组织排场却相当严密周全。为了用爱情与政治的矛盾来说明人生 的虚幻,作者有意设计了爱情和政治两条线索。其中李、杨爱情线索为主线,国家政治命运为副线。结构安排巧夺天工,有层出不穷之妙。
四、曲词清丽典雅、真切流畅
《长生殿》情缘虚幻主题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要得力于其优美抒情、流畅细致的曲词,作者善于吸收唐诗宋词元曲的语言艺术营养,创造出生动活泼而又充满诗意的戏剧语言。既不失诗词曲语的典雅,又与剧中情节人物水乳相交融。
第二篇:《长生殿》读后感
《长生殿》读后感
《长生殿》初名《沉香亭》,更名《舞霓裳》,后专写钗合情缘,定此名。姑苏徐灵昭曾为之审音协律。取材于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或许一切的开始都缘由于,杨玉环从他们产生了真挚的爱情的那一刻为了保卫自己与李隆基的完美爱情,她开始妒忌其他得宠的妃子、并且开始打压,迫害其他妃子、在唐玄宗李隆基面前吵闹、白班挑唆,消灭一切可能对她得地位构成威胁的妃子甚至宫女,使得天怒人怨,但是她当时正得宠,没有人能动得了她的根本;同时作为天子的唐玄宗李隆基则是“弛了朝纲,占了情场”。宠幸贵妃杨玉环,终日游乐,朝纲废弛,其兄杨国忠因此得宠,位至宰相,行奸纳贿,致使安禄山被赦且重用。又引起了野心家安禄山的叛乱和军民的怨恨,唐玄宗和随行官员逃离长安,在四川马嵬坡军士哗变,强烈要求处死罪魁杨国忠和杨玉环,唐玄宗不得已让杨玉环上吊自尽。然而,马嵬之变不是戏剧的结束。此后,洪升把情感的实现寄托到理想的天国。男女主人公飞升仙境,在情悔与梦幻中,爱情最终得到升华与净化。《长生殿》不是简单的爱情剧,它是在广阔的社会政治背景下诉说众人皆知的李杨爱情故事。帝妃间“真心到底”的海誓山盟与天上人间的不尽思念,是洪升对至情理想的讴歌与悲剧性呼号;与此同时,在剧中展示的社会**、民生疾苦的长幅画卷里,又分明寄寓着洪升的民族兴亡感和对帝王“溺情误国”的政治批判。所以,《长生殿》对李杨形象的塑造,赞扬针砭兼而有之。洪升笔下的情,包容着善与否两个对立的方面,这是他和他的作品难以克服的矛盾。
作者把《长生殿》放在安史之乱前后的背景上描写,抨击了封建政治和李、杨生活的腐朽面,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矛盾;在歌颂真挚爱情方面贯注了作者的理想。虽在对主题思想和主人公性格的处理上有着自相矛盾的缺点,但此剧情节动人,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氛,成就还是较高的。
清初传奇创作主要有三种流派:以李玉为首的苏州派,其身份和作品都具有较强的市民色彩;以吴伟业、尤侗为代表的文人派,其作品有较强的案头化倾向;以李渔为代表的形式派,他们讲究戏剧的娱乐功能和形式技巧。在此三派之后,代表清代戏剧最高成就的是被称为“南洪北孔”的历史剧作家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这部剧本以宫廷生活为主线,穿插社会政治的演变,情节跌宕起伏,有几个高潮。并让苏州音乐家徐麟帮助他严格地按照曲律填词,使整个音乐布局与曲辞密切配合,风格各异,与人物场景配合的恰如其分。杨玉环酒醉后用《南扑灯蛾》曲“宛然一幅醉杨妃图”;郭子仪唱用北曲雄浑激昂。所以此剧一经演出,立刻轰动,北京城中几乎家家会唱其中的唱段。其中片段被各种戏剧剧种改编,梅兰芳的京剧《贵妃醉酒》也是改编于《长生殿》。
对于这部震古烁今的著作,我看到了一个朝代的兴衰,一个时代的变迁,国君碌碌无为不仅给自己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也给当时的百姓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战火,一个国家的破败显得那么容易,这是本文作者对国君“溺情误国”的心痛和失望;同时,他也对于这段旷世奇缘大力讴歌,真爱难得,在现实中难以寻觅,所以他就把这份期望寄托于虚无缥缈的仙境,从这个角度也表达出了作者对于这个时代,对于当时的社会有所逃避,对于社会的不平有着许多不满,他只能把自己的志向深藏在作品中„„
中文092方晓旭
0901051022
第三篇:第五章《长生殿》
第一章洪昇及其《长生殿》
第一节《长生殿》的作者
洪昇,字昉思,号稗畦,又好稗村,南屏樵者,浙江钱塘人。出生没落世家,在京曾从王士祯、施闰章学诗文。生活穷困。其间写《长生殿》剧。康熙28年,因“国服未除”演《长生殿》遭弹劾,与会者侍读学士赵执信、台湾知府翁世庸等因此革职。时人有诗叹曰:“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事后不久即回杭州。康熙43年,乘船访友的归途中,酒后失慎,堕水而死。
洪昇的创作涉及诸多方面:
诗:先以诗闻名天下,深得当时诗坛领袖王士祯、浙西词派开山祖师朱彝尊、性灵派大诗人袁牧、格调派创始人沈德潜的赏识。诗集有《稗畦集》、《稗畦续集》、《啸月楼集》。另有不少见于他书的诗作。
词:一生爱好填词,有词集数种,然不传。能见之者,见于他书之少数而已。曲:所作不在少数,但传者同样有限。
剧作:传奇有:《长生殿》、《回文锦》、《回龙记》、《闹高唐》、《长虹桥》;杂剧有:《四婵娟》、《天涯泪》、《节孝坊》。《青衫泪》、《西蜀吟》不知是传奇或是杂剧。然而传者仅《长生殿》、《四婵娟》两种而已。
《四婵娟》包含《谢道韫咏絮擅诗才》《卫茂漪簪花传神笔》《李易安斗茗话幽情》《管仲姬画竹留清韵》四个单折短剧。其中《李易安斗茗话幽情》写李清照丈夫赵明诚任淄川守时,两人夫唱妇随,公事之余,将俸银收购书籍字画等以供赏玩。某日,两人品茗斗茶,明诚建议把古今来的夫妇闲数一番,清照欣然从之。明诚将历史上萧史与弄玉、相如与文君、梁鸿与孟光以至于李益与霍小玉、张君瑞与崔莺莺等等夫妇一一数来并将他们分别归入美满夫妻、恩爱夫妻、生死夫妻、离合夫妻四等,继而又认为自己与李清照“情缘两得,才貌并佳”,乃是第一等的美满夫妻,完全可“做人世夫妻榜样”。剧作对“噙住了一点真情”的夫妻关系,尤其对“情缘两得,才貌并佳”的理想婚姻给予了充分肯定。
第二节洪昇的代表作——《长生殿》
一、《长生殿》的三易其稿的创作过程
从《长生殿例言》可知:
约康熙12年,与友人严定隅在杭州皋园,“谈及开元、天宝间事,偶感李白之遇,作《沉香亭》传奇;
康熙18年左右,客居京师,“亡友毛玉斯谓排场近熟,因去李白,入李泌辅肃宗中兴,更名《舞霓裳》”;
康熙27年,再次修改,专写李杨“钗盒情缘”,更名《长生殿》。
二、《长生殿》对以前同题材作品的批判与继承
以前同题材作品颇多,较有影响的作品有:唐白居易诗《长恨歌》、陈鸿传奇小说《长恨歌传》,元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白朴杂剧《梧桐雨》,明屠隆传奇《彩毫记》、吴世美传奇《惊鸿记》,清初孙郁传奇《天宝曲史》。其实影响其创作的则如焦循《剧说》卷四所说,洪昇“撰《长生殿》杂剧,荟萃唐人诸说部中事,及李、杜、元、白、温、李数家词句,又刺取古今剧部中繁丽色段以润色之,遂为近代曲家第一”。对于这些作品,《长生殿》时有所批判与继承的:
1、立意有所取弃:作者在《长生殿例言》说,“史载安禄山多污乱事,予撰
此剧,止按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为之”。在《自序》又说:“余览白乐天《长恨歌》及元人《秋雨梧桐》剧,辄作数日恶。”这里,作者提到三个作品,但他明确表示不满的是“二白”之作,这暗示,在立意一点上《长生殿》是仅按“陈鸿《长恨歌传》为之”的。
2、构思有所借鉴:这从其创作过程看得出来。初稿于“开元、天宝间事,偶感李白之遇,作《沉香亭》传奇”;次稿“去李白,入李泌辅肃宗中兴,更名《舞霓裳》”,走的仍然是《彩毫记》与《惊鸿记》的路子;而第三稿,专写李杨“钗盒情缘”,方才别开生面,成“为近代曲家第一”。这说明,他是不满“二记”的写法的。
3、艺术有所继承:如关目与细节描写方面,《彩毫记》之《海青死节》与《罗袜争奇》之于《长生殿》之《骂贼》与《看袜》,就有明显的借鉴关系。又如《天宝曲史》重音律,而《长生殿》为戏曲作品中音律最严之作品,当受其影响。
三、《长生殿》的主题思想
大体有三种说法:“政治主题说”、“爱情主题说”、“双重主题说”。
1、“政治主题说”以为洪升借李杨故事表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具体又分:
(1)抒写亡国之痛。如袁世硕《试论洪升创作<长生殿>》:抒写郁积在作者心中的亡国之痛。
(2)垂戒来世。如陈玉璞《驰了朝纲,占了情场——读<长生殿>札记》:写驰了朝纲,占了情场招致的社会悲剧;
2、“爱情主题说”以为剧本描写的重点是李杨爱情,主题也是爱情,其他描写,则只是背景而已。
3、“双重主题说”以为其包含有“政治与爱情”两方面的内容,但又有“矛盾”、“主副”、“统一”等说法。
对此问题,可以这样来理解:
首先,作者在《长生殿例言》说,“史载安禄山多污乱事,予撰此剧,止按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为之”。在《自序》又说:“余览白乐天《长恨歌》及元人《秋雨梧桐》剧,辄作数日恶。”这里,作者提到三个作品,但他明确表示不满的是“二白”之作,这里暗示,在主题上《长生殿》是仅按“陈鸿《长恨歌传》为之”的。而陈鸿《长恨歌传》的写作意图是明显的:“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这和作者《长生殿·自序》中所说的“乐极哀来,垂戒来世,意即寓焉”是完全一致的。这说明作者的主观创作意图是就是“垂戒来世”。
当然,作者在第一出《传概》中又说,“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这又作何理解呢?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此地无银三白两”的障眼的手法,其目的不过是逃避“文字的审查”而已。否则,他为什么又在结尾时“旧《霓裳》,新翻弄。唱与知音心自懂,要使情留万古无穷”呢?这显然暗示,作者希望“知音”们不要只把它当“情而已”的东西看而应看到他后面的更深层的寓意,而这里面的寓意即前面说的“乐极哀来,垂戒来世,意即寓焉”之寓意。
其次,从洪升和其他作品的作者对同一题材的不同处理上,也可以看出《长生殿》的寓意来。具体说,对以前的作品,除“芟(shãn)其秽墁,增益仙缘”(同兄弟吴舒凫序《长生殿》),一概删出史家“秽语”以存“诗人忠厚之旨”之外,便是又增加了唐明皇因“占了情场”而“弛了朝纲”从而导致权奸构衅、安史祸起的内容。这些新增加的内容,足以说明剧作的写作目的之所在。
最后再从剧作的具体处理来看,它明显分为两部分。作品前半部分,主要写
李、杨的享乐生活即所谓“占了情场,驰了朝纲”,表现其“逞侈心而穷人欲,祸败随之”的“乐极哀来”的故事,从中总结教训以“垂戒来世”。后半部分用想象手法,写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思念,而且最后两人也月宫团圆,并“居忉利天宫,永为夫妇”,但作者却暗示“情缘终归虚幻”。这说明,作者以为李、杨所谓生死不渝的爱情,不过是“虚幻”如梦而已。
由上可知,《长生殿》的主题思想应该理解为:批判唐明皇“逞侈心而穷人欲”给国家、民族甚而是自身造成的灾难,表达作者“垂戒来世”的创作愿望。
四、《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第一,杰出的语言成就:
(1)音律和谐、格律谨严,吴梅以为明清传奇第一。
(2)曲牌与宫调的运用:曲牌通体不重复,宫调两折间也不重复;
(3)语言简洁传神且富动作性。
第二,人物性格鲜明:如杨之娇妒,李之恣纵、国忠之奸诈,禄山之狡黠,郭子仪之忠直,雷海青之义烈等,无不栩栩如生。即如《惊变》中贵妃之娇,《骂贼》中雷海青之“义”之“烈”,四伪官之厚颜无耻,均令人过目不忘。
第三,结构安排巧妙:总的看前实后虚,前写李杨“逞侈心而穷人欲”的豪华热闹,后半写“乐极哀来”的冷落凄凉,不但使悲剧色彩浓烈,而且使“垂戒来世”的主题更集中、鲜明、突出。再从选材看,“芟其秽墁,增益仙缘”,“专写钗盒情缘”,不但使线索明晰,而且也使情节相当集中。
第四篇:长生殿
埋玉
——读《长生殿》有感
(07级社会工作班夏群)
爱情从来不是两个人的纠缠,现实中如此,戏文中亦如此!戏台上的爱情或春情,大多演绎着小生小旦春梦难圆的忧愁别绪,《西厢》如是,《牡丹亭》亦如是,此类皆沾染着传奇的气息,叫人讳莫如深,而摆脱对传奇的注释,如《玉簪记》般回归至对现实的伤别,则更直切点明一沉甸甸的文学母题——伤别之情。伤别之情,本该是秋水边情人间的悲和吟唱,但当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大义相关联时,一切不再简单归结为情,更多的应是历史的反思,在历史的反思中,阐释对情和爱的悯怜,此类剧之佼佼者,一曰《桃花扇》,一曰《长生殿》,二者皆清初作曲,欲以史事影射和探索明代灭亡的根源。相较于桃花扇上李香君血染的民族大义,我更偏爱长生殿下无人私语时的情和马嵬坡上魂归香陨的悔所产生的强烈反差,况谁曾料:“堂堂天子贵,不及莫愁家!”
《长生殿》系清初洪升作,历十余年始成,共四十九出,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戏剧家白朴剧作《梧桐雨》,讲述唐明皇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一个是半生精政的帝王,一个是霓裳翩翩的妃子,他们的爱情立于盛世的基础,“升平早奏,韶华好,行乐何妨”,太平天下好日头,但如亘古不变的模式一般,国家的兴衰总是与背负权力的女人相连,一旦一个女人拥有权力便言藏下命定的谶语,玉环也不例外,“燕市人皆去,函关马不回。若逢山下鬼,环上系罗衣”。
大唐盛世的雍华和安史之乱后的破败映衬出剧目情节的曲折以及在此背景下趋离于寻常人的情感体验,或许有人偏爱《定情》折中“惟愿取情似坚金,钗不单分盒永完”的情物,有人偏喜《密室》折中“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亦有人为《哭像》折中玄宗“把哭不尽的哀情,和你梦儿里再细讲”的悲情所动容,而我则以《埋玉》一折中生死情别最动人怀抱。
情别,这一沉甸甸的母题,不止是小儿女间“只愁你形单影只”“ 只愁你衾寒枕寒”的寻常愁绪,也还有国之将亡,生死不由己的诀别。《埋玉》一折就是在中唐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这一具体的历史背景下,运用浓厚的冷色调来勾勒和渲染这一母题的形态——离别向来都充满哀情,更何况是生死诀别!
“长生殿,恁欢洽;马嵬驿,恁收煞”,《埋玉》一折,自是因安禄山造反,破潼关,唐玄宗匆匆弃宫闱,被迫远赴成都至马嵬驿。马尾驿上,六军哗变,怨国忠专权招乱,遂诛国忠,然国忠虽诛,贵妃尚在,众军意欲杀之。这是一场个人与历史的纠葛,也无疑让历代的文人墨客感怀不已!作为一个君王,玄宗虽高呼“宁可国破家亡,绝不肯抛舍你也”,然在集体意志和仓皇情境的压力下,选择的权力不再于他,因为结果只能有一个,他也“只得但、但凭娘娘罢”,这就是他的选择,也是杨贵妃的选择,“陈远礼,你兵威不向远寇加,非逼奴自杀”,一个“逼”字道尽贵妃的无奈和悲切!生死别离,仓促间,本应是儿女情长,但历史给他(她)们的对话却充满着小情与大义的交缠,但这情与义交缠的片语仍让人唏嘘不已,尤其是《缕缕金》和《摊破地锦花》两支曲子。
会哭其实并不稀奇。人生在世,哪有不伤心弹泪之时,更何况一朝生死、魂隔阴阳,可对于一位阅历百态的帝王来说,哭泣不再是种对本能的反射,因此,没有到情深之处,哪能“魂交颤,泪交加”,这泪水里倾诉着无尽的悲哀和身不由己的无奈。“堂堂天子贵,不及莫愁家”,生在君王家,哪能像寻常百姓家所谓的那般坚贞,甚至以命相抵,当然我不怀疑唐明皇“若是在加禁,拼代你陨黄沙”的真情,因为情感可以真切流露,但情感不代表行为的发生。撇开《长生殿》的整体结构来讲,《埋玉》一折本应该写尽唐明皇的无限情长,而不是在悲允的边缘所展现的内心挣扎,这种挣扎恰恰表明结果已经明了且经过深思熟虑,杨
玉环的死在所难免,因为如果让杨玉环死不是李隆基深思熟虑的结果,如果不是情义与权力的冲突,那么《闻铃》和《迎哭》中的情就不会那么真实、那么深刻。看罢《闻铃》中的李隆基:“只悔仓皇负了卿,负了卿!我独在人间,委实的不愿生。”亦有《哭像》中的李隆基:寡人如今好不悔恨也!“我当时若肯将身去抵挡,未必他直犯君王;纵然犯了又何妨,泉台上,倒博得永成双。”这是如何的悔,悔不该当初逃不过对失去权力的惶恐,悔不该当初缺少共生死的勇气,而这又是如此无可厚非,天子岂能为一女子负天下,只有当失去政治权力的寄托,无奈放开帝国面对自己时,对往事的回忆成为生活的主要部分,曾经的美好与眼前的孤寂,怎不生的一悲与悔,早知今日当初便将身去抵挡,这是历史的托词和悔痛!所以,我一直觉得,不似《牡丹亭》中“情别”重于表现“情深”,《长生殿》的“生死诀别”却重在道出情的无奈和悔!
“百年离别在须臾,一代红颜为君尽”。玉环以社稷的面纱为自己披上最后一件衣裳,“云想衣裳花想容”,“当年貌比桃花、桃花,今朝命绝梨花、梨花”,桃花繁簇,三千宠爱集于一身,梨花纯白,风雨摧残,断送天涯。一场喜一场悲,人生也不过是聚聚散散!
《埋玉》一折,折断本剧的两端,毫无疑问,也如丝线穿连着前后部分,“这钗和盒,是祸根芽”是对这段痴情的一种否定,情越痴,受伤就越深!但同时又昭示着这段情未了,可以说这金钗钿盒是贯穿全剧的一条主线。定情时,愿似他并翅高飞,牢扣同心结合处,埋玉亦相伴,虽至蓬莱,朝夕佩玩,思量再续前缘。这钗和钿的命就是贵妃的命。前生里,这金钗钿盒如它的主人一般,雍容奢华,它记录着追逐幸福的成本,君王的爱情成本不似平常人家间的半生嫁妆,不似杜丽娘柳梦梅、张君瑞崔莺莺的相逢相别,君王的爱情被政治的权力放大无数倍,身处其中,一定得谨慎和自持,和所有伟大的君王一样牢牢把握住自己的权杖,否则一不小心就可能万劫不复,切忌一“痴’字,痴情者只念相守,而全然不顾相守的基础和爱情的法则——生存,一旦根基崩塌,昔日的密语私誓又算的了什么呢?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悲剧即在于此,站在权力的顶端,却只缠绵于声色舞乐,视野里只有几多儿女情长,分不得一丁点心思于朝政,这种情总不能长久!但中国文人总偏好于大团圆的故事结局,即便这本是一场悲剧。马嵬坡上,香魂归西,一切物质层面的感情都归结于死亡的背离时,精神层面的满足就显得十分诱惑,“花动游人眼,春伤故国心。霓裳人去后,无复有知音”,这是多么惆怅的感怀!祸乱渐渐远去,长安的安宁更凭添几分思念,闻铃肠断,见月伤心。当卸下权力的包袱,便一心一意追寻精神上的满足,并在神秘的宗教仪式中寻找安慰,不管是相思成疾还是药物幻像,天女的成全,月宫的相会,不知慰藉了多少痴男怨女的心啊!
历史是一部经文字润饰过的故事,文学是对历史的择选和自身情感的掺杂,爱情是文学题材中难舍的主题,而情别则是爱情主题中不朽的情节。《长生殿》是一部历史,记录着宫廷生活的奢华和大唐兴衰转变的画幕,刻画出唐玄宗、杨贵妃、杨国忠、安禄山等一众历史人物;《长生殿》是一部文学作品,它的故事、它的人物都有别于正史,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体现的是中国文人的情感体验和历史兴衰的纠缠;《长生殿》是一部爱情的史诗,跌宕起伏的篇章描绘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悲欢离合,生时洽洽,死时切切,他们爱情是对历史的嘲弄,不要说爱情受历史的摆布,而是爱情给了历史无数个美丽的梦!同时,《长生殿》所展现的生死离别,更让人为之呜咽,有些时候,爱情的双方也是身不由己,相对于小人物的无奈,君王更是如此,情之深深,悔之浓浓!
死生仙鬼都经遍,自作天宫并蒂莲——戏文里的结局是两个人的结局,而且是永恒的厮守,不管世事沧桑,爱情始终是两个人的情感,如这世上痴男怨女们的心肠!
第五篇:长生殿读后感
长生殿读后感
长生殿读后感1
?我的“长生果”》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小时候与读书的经历,并从中悟出了写作的道理。
目光滑过一行行黑色的字体,最终落在最终一段,我想起了自我——
一二年级,虽然不用写作文,可每一天的日记都让我头痛。晚上回到家,我便翻开作文书……过了几天,我被教师表扬句子写得生动,在教师赞赏的目光下,我心里却不是滋味。因为很多好词好句我都是从作文书上摘下来的。
三年级,我开始尝试不依靠作文书,自已动笔写作。当作文再次被表扬时,我心中充满了欢乐与自豪——这是我自我的想法,自已的体会,自我的辛勤劳动的结果。当时还不太明白为什么会这么欢乐,读了这篇课文后,我才明白,作文还是要有真情实感才好!
读了《我的“长生果”》,我感受颇深。它教会了我书籍的重要性,还让我了解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好作文!如果作文中缺少了真情实感,即使再多华丽的语句,也可是是别人的东西。不仅仅在作文中,在生活中,在处事中,我们也要做实事求是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靠自我的真本领,仅有自我用心地创造,辛勤地付出,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真情实意……”我喃喃自语,细细地体会着这个词。
长生殿读后感2
?我的“长生果”》是我前天刚学过的一篇课文,一开始我还以为长生果是一种神奇的果子,可我又发现长生果这三个字是加了引号的,而且这一单元是关于书的单元,我猜想写的肯定是一本魔书。读完之后我才知道“长生果”原来是指许多有益的书。前半部分讲了作者怎样迷恋书,后半部分讲了作者从书中得到了启示,提高了作文水平。
其中,我对后半部分作者的领悟受益匪浅:“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于是,我想起了暑假的那五篇日记,那一篇《钓鱼》得了个“优十”,因为我写的是真实经历,因为是真实经历,所以我找饵、挂饵、扔杆、挂钩、提线的情景,仍记忆犹新,就连鱼的形状、大小、颜色也历历在目。而那些“甲—”的文章可能是借鉴模仿的太多,该自己写的却没写出来,缺少真情实感,让人读着不真实。
但要把真情实感写的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并不容易,它需要多读书,读好书,需要积累好词好段,我现在读书是不少,但缺少积累,我以后要继续读书,多积累,但这需要一个呕心沥血的过程。
长生殿读后感3
我读了著名作家叶文玲的文章《我的“长生果”》后,感触很深。作者用优美的句子,流畅的语言,丰富的词汇,给我展现了一个小女孩渴望读书的画面。
作者从小到大的“读书史”随着年龄和阅读量的增加开始转变,可从小画片到连环画再到文艺书籍或大部头小说,无不显示作者对书的热爱。接着,作者又述说了少年时代读书时学以致用,在作文上悟出的两个道理,这让我感到如文中所说“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我也真正感受到,书,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我也爱书,也是一只“小书虫”了,可我就不愿像作者那样做笔记,我认为把书“装”在脑子里就可以了。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是啊,再好的记性也会忘记一些事情,所以才要看看阅读笔记,“刷新”一下,才不会把书中的东西忘却。我也要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让笔记成为我的一座宝库。
书,能在在何时何地把你带进知识的海洋;书,能在在何时何地带你领略人生的真谛;书,能在在何时何地让你感受爱的奇迹。
长生殿读后感4
最近语文课上学到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我的“长生果”》,作者居然愿意一次次的读一本书,即是读了100遍也一样,即使是外出旅游,也只要带一本书,那么我呢?也要感慨一下了。
其实,书是我们的好朋友,是你,让我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是你,给了我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你,提升自己的悠扬,是你,扩展了我的视野……你是我们形影不离的好友。
书!是你告诉我那些我未曾经历的故事,让我能够身临其境,那便是古老的历史书。书!让你掌握了写作的技巧,能够写自己的文章,那便是灵活的作文书。书,让你学会了如何幽默,让我能够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不愉快和困难,那便是使你,整天将笑挂在脸上的笑话书。可爱的书,是你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书,是你在默默的奉献着,是你教给了我们知识,是你教给了我们做人,是你让我们受益匪浅。在二年级的时侯,一到题难住了我,世界上最小大鸟是什么鸟?这时我就找你,得到了一个准确的答案,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如果没有野外生存必读,那你如何在非洲原始森林里避开野人的追杀?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读呗!是书帮我们克服了这些难题。
书是我们的好朋友。书,谢谢你让我找到了知识的源泉。书,谢谢你让我的双眼开阔了视野。书,谢谢你让世界鸟语花香,如果没有你,那原本这个草翠花开的地球就会变的冷冷清清,和月宫一样。我们只能像守株待兔似的期待着阳光的`来。
书你就想一列火车,载着我欣赏一路的风景……
长生殿读后感5
这个星期我学了课文,课题是《我的“长生果”》,看到课题,我就一直在想:“长生果是西游记里的人生果,还是现在的苹果呢?”读了课文后,才是书。
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讲作者叶文玲小时候流光溢彩的读书生活。这篇文章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作者开始看学校图书馆里书的那一段。在文中,作者把图书馆丰富的图书比喻成磁石,让我觉得这个比喻非常贴切,并且这一段使我感觉到作者看书到了入迷的程度。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曾两次讲到作文,那两次的题目分别是《秋天来了》和《一件不愉快的往事》。我觉得比较好的是《秋天来了》那。“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果实奉献人间。”这一小段作文描写使我认为作者的比喻、拟人和排比写得特别好。并让我觉得作者很有主张,什事情都往与众不同的方面去想,想象力超级丰富,这是作者身上的两大优点,而且,作者的构思别出心裁,是我最需要学习的一个地方。
返回文章的前半段,我觉得作者写看书囫囵吞枣,这我就不明白了,如果不看清楚就不可能吸收到书的全部精华。
这篇文章使我明白一点道理:作文,要写真情实感,构思要与众不同、有鲜味,不然的话写出来就像一堆废纸,毫无意义。
长生殿读后感6
书对我们青少年来说,是有益的、也是有趣的。学完叶文玲老奶奶写的《我的“长生果”》这篇文章,它使我觉得书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
叶文玲老奶奶从小非常喜欢看书,每天一放下书包就奔向“绿洲”——小镇的文化站。几个月的功夫,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文艺书箱,叶文玲差不多借阅了。
所以她的作文常常居全班之冠。她上初中后,课余时间都用在借阅书籍上了,因为读了许多的书,她从而学到了许多的好词佳句,因此她“创造”了一篇800字的“小小说”。到了年迈的时候,她还想扎进头去醉心读书。
学完这篇文章,我知道了读书读得多了,写起作文来就更得心应手了,而且读书应多抄些书上的好词佳句、精彩的段落,这样子既可以锻炼自己的记忆力,有增强了自己的理解力,一举两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读好的书对自己是有益无害的,而且,书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是要看自己能理解多少书中的意思,总之,我们应该这样做: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让我们携起手,一起读书吧!
长生殿读后感7
众所周知,杨玉环与王昭君,西施,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美女”这一称号也给她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命运和别人得不到的利益,比如帝王的宠爱,但我觉得作为生在古代的美女,尤其是作为亡国之君身边的宠妃,却往往很自然地被人视为“红颜祸水”。无论是昭君,貂蝉,都难逃这样的命运。身为唐玄宗贵妃的杨玉环,在那样的一个大环境里,即使追求的是简单的幸福,也总是会有那么多的无可奈何。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对杨玉环的描写,也是杨玉环给我的初印象。对于古代的女子来说,最高的荣耀莫过于成为君王身边的宠妾,过着如“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的生活。因此后宫便多了勾心斗角,你死我活的斗争。而她,这位“芙蓉如面柳如眉”的以胖为美的女子,却能“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集一身。”但这样的皇恩浩荡,对于她来说,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