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巴金的创作道路、艺术风格和特色

时间:2019-05-12 16:29: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巴金的创作道路、艺术风格和特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巴金的创作道路、艺术风格和特色》。

第一篇:1巴金的创作道路、艺术风格和特色

巴金的创作道路、艺术风格和特色

巴金姓李,名尧棠,字芾甘。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巴金”是他1928年8月写完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时启用的笔名,这个笔名使用的次数最多、时期最长,因此广为人们熟知。此外,他还用过萧甘、佩竿、余

一、王文慧、欧阳镜蓉等二十几个笔名。

1931年到1937年初,巴金写成中长篇小说十部,出版短篇小说集十部,散文集六个,以丰硕的创作成果成为当时最令人瞩目的优秀青年作家之一。巴金这一阶段的创作,不仅保持着初期的热情和战斗锋芒,在题材的广度和内容的深度上,又都有明显的开拓。他继续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颂扬知识青年对现实的反抗和为理想献身的精神;他的眼光,逐渐伸向下层社会,广泛描写工人、农民的苦难生活和反抗斗争;更把笔指向封建势力,深入揭露和鞭挞封建礼教、封建制度的罪恶。同时,还以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不断抨击日本侵略者的罪行。

1933年12月,巴金住在燕京大学蔚秀园内沈从文的家里,完成了中篇小说《电》。总题为《爱情的三部曲》的《雾》、《雨》、《电》是巴金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他自己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最为喜爱的一部作品。小说以爱情纠葛为引线,着重表现一群革命青年在反抗现实的斗争活动中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风貌,颂扬改变现社会的坚定信仰和为理想不惜献身的英雄主义。

巴金虽未能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但一直支持和赞助左翼文学运动,他同茅盾、冯雪峰等都有交谊,在他主编的《文学丛刊〉中,就收入了鲁迅、茅盾、张天翼、沙汀、艾芜、周文、蒋牧良、叶紫、萧军等许多左翼作家的作品。1936年他为赵家壁编辑的《二十人所选短篇佳作集》选入萧红、芦焚(师陀)和丁玲各一篇小说。他还积极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国统一战线。1936年10月,他和鲁迅、郭沫若、茅盾、郑振铎等二十一个包括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共同签名发表了《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从这以后,巴金在文学道路上迈开了更坚实的步伐。

四、《激流三部曲》

在巴金众多的小说中,由《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巨制。其中,第一部《家》不仅是巴金文学道路上树起的第一块丰碑,也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之一。

《激流三部曲》的创作过程长达十年。第一部写于1931年,以《激流》为题,从当年4月18日起,到第二年5月22日止,断断续续地在上海《时报》上连载了一年多,1933年5月出版单行本时,作为《激流》之一改题《家》。《春》的写作从1936年开始,在《文季月刊》上连载了十章,后因刊物停刊而中止,直到1938年2月才写完,单行本同年4月出版。《秋》是1939年7月至1940年5月一气写成的,这段时间每晚写五、六个小时,边写边送印刷厂付排,5月初结稿,7月即出书。以自己生活过十九年的封建大家庭为素材,写一部控诉旧家庭的罪恶,展现自己的社会理想的系列小说,在巴金的心中酝酿了多年。

在现代文学史上,揭露封建制度的弊害,是许多作家所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但是,象巴金这样旷日持久地坚持表现这一主题的作家并不多,象《激流三部曲》这样从内部对封建家庭作集中而又深刻的成功描写的大型作品,更是罕见。撕开封建家族制度虚伪的面纱,显露它吃人的本质,并明确揭示它“木叶黄落”的穷途末路,是巴金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特出贡献,也是《激流三部曲》最杰出的思想意义所在。

《激流三部曲》不仅展现了封建家庭内部的罪恶和腐配、倾轧和迫害,还着力表现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的觉醒和对封建势力的不妥协斗争,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他们叛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革命行动。

《激流三部曲》是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社会变动的一份珍贵的艺术记录。作为向封建势力讨还血债的檄文和鼓舞青年掌握自己命运的号角,它对于三、四十年代许多知识青年冲出旧家庭的藩篱,走向革命,起到启蒙的作用。直到今天,它仍激动着许多中国的和外国的青年的心。

凝聚着巴金的经历和感情的《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在坚实的生活基础上进行艺术创造的结果。题材的熟悉,感受的深切,爱憎的鲜明,为巴金得心应手地发挥自己卓越的艺术才能,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三部曲中,真挚浓烈的爱憎感情,随着流畅而充满抒情气质的文字跳荡,以生活中熟悉的人

物作根据塑造的那些艺术典型,鲜明生动,对客观现实的细致描绘,构成一幅幅真实感人的生活画面。这部巨著的成就,标志着巴金现实主义创作的新高度。

五、“用火烧我自己”

抗战爆发后,一贯热爱祖国和人民的巴金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投身到抗日救国斗争的洪流中。他和茅盾一起创办由《文学》、《中流》、《文季》、《译文》四家著名刊物组成的战时联合刊《呐喊》(后改名《烽火》),并担任上海文艺界救亡协会机关报《救亡日报》编委。这之后,他写了以表达前仆后继坚持抗战为主题的短篇小说《莫娜·丽莎》,和书信《给山川均先生》、《给日本友人》等。这些作品洋溢着时代的气息,闪耀着战斗的色彩,表现了巴金对侵略者的激愤之情。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巴金未能与会,仍当选为理事。

巴金创作的两部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是他抗战期间最重要的作品。

六、从“小人小事”到《寒夜》

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巴金迁徙流离的生活。1945年11月,他回到上海的旧居。巴金于这年12月底写完了他民主革命时期最后一部作品——长篇小说《寒夜》。

四十年代以后,随着生活视野的开阔和思想的发展,巴金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日益深化,他的创作面貌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

巴金的作品与过去相比,既保持着原有的基本精神和风格特色,又有了新的探索和新的表现。这主要反映在英雄主义色彩逐渐黯淡,反抗的激情和对未来社会的向往逐渐收敛,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愈益发扬,对旧社会、旧制度的揭露愈益深沉含蓄。

在艺术表现上,深沉而压抑的控诉,取代了反抗斗争的呐喊,对于生活现象本身饱含情愫的客观描述,取代了作家主观激情的直接倾泻。所有这些,不仅使巴金四十年代作品更富于现实主义特色,也使他和时代的、文学的主潮一致的思想探索和艺术探索,达到了新的境界。

七、新的声音

从1957年5月到1961年11月

这一时期,巴金的作品呈现出建国前作品从来没有新特点。这首先表现在题材和主题方面。在崭新的生活面前,他放下了那支“写旧中国、旧社会的黑暗腐败,写剥削阶级的腐朽没落,写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悲欢离合,痛苦、死亡”的笔,转而热情描绘新人新事,朗声歌颂新的生活。其次,热烈,高昂,乐观,坚定,成为了巴金新作的基调。这些作品一扫建国前那种“淡淡的哀愁”和“忧郁、痛苦的调子”。这是新时代、新生活在巴金作品中的投影,也是他思想感情深刻变化的写真。昂扬的调子,充实的感情,宏亮的声音,为巴金那真挚热情的一贯风格增添了新的光彩。

反映朝鲜战场的生活和斗争,描绘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美好心灵和崇高精神,是巴金建国后创作中最重要的收获。

礼赞伟大祖国天翻地覆的变化,讴歌幸福的新生活和美好的新事物,抒写自己在新时代里欢乐而振奋的情怀,在巴金的新作中占有重要位置。人民的胜利和欢乐,使巴金那颗燃烧的心更加炽热。在巴金的新作中,还有不少记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的篇章。

八、“做一个写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的作家”

从1978年底起,巴金开始写作记录自己“随时随地的感想”的《随想录》,到1984年已出版了四集。这些就文学和生活的种种问题发表看法的文章,不论是现实的感兴,还是往事的追思,既把笔触伸向社会和历史的深处,又坦率地挖掘自己的灵魂,表现出巴金对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的严峻思考。他所写的不仅是个人的经历和感受,也照出了同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在这些寓深沉于平淡的文章中,巴金把心交给读者,毫无掩饰他讲出自己心里的真话。《随想录》显示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真实自然的人格光辉,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的尊敬。

巴金表示:“我只是一个作家、一个到死也不愿放下笔的作家。”(《大镜子》)

第二篇:巴金与其创作

20世纪中国文学中,巴金也是一位影响巨大的作家。几乎在所有的文学史中,巴金都被列为一流的作家。在郭沫若、茅盾的声誉不断下降的时候,巴金的声誉却不断上升。这里可以看出,巴金是一位具有稳定的文学精神的作家。

一、生平

“尧”是李家巴金这一辈的排行,“棠”和“芾甘”反取自诗经中的《召南·甘棠》篇:“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意思是说,这棵小小的棠梨树,不要去砍伐它,这是周朝有德政的召伯曾经休息过的地方。

巴金的第一个先生——母亲

母亲陈淑芳,对巴金的早年启蒙教育起了重要的作用。巴金在广元县衙门内和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一道在家塾就读,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背诵《古文观止》,并在晚间从母亲学读《白香词谱》中的词。巴金把他的母亲陈淑芬称为他的第一位先生,他自称从母亲那里学会爱:“她很完满地体现了一个爱字。她使我知道人间的温暖,她使我知道了爱与被爱的幸福,她常常用温和的口气对我解释种种的事情,她教我爱一切人,不管他们贫与富。她叫我去帮助那些在困苦中需要扶助的人。”“因为受到了爱,认识了爱,才知道把爱拿来分给别人,才想对自己以外的人做一点事情。把我和这社会联系起来的也正是这个爱字,这是我的全性格的根柢。”

巴金的第二个先生——轿夫老周巴金家的下人中,有一个年老瘦弱的轿夫老周尤其引起巴金的注意和喜欢。老周有悲痛的身世:老婆跟人跑了,独儿子又当兵死在战场上。虽然孤苦伶仃,但老周却象一个哲学家抱着一种坚定的人生信仰,经常说一些闪烁着智慧和含有哲理的话。

他告诫似地对少年巴金说:“要好好地做人,对人要真实,不管别人待你怎样,自己总不要走错脚步。自己不要骗人,不要亏待人,不要占别人的便宜。”

一个遭到过如许的不幸、处在这样困苦境地的人,竟然还有这样坚强的信念,这是要多么大的精神力量啊!而这些近乎原始的正直的信仰,也深深地铭刻进了巴金的思想深处。因为这个缘故,巴金把老周看作他的人生的第二个先生。

无政府主义(也有文献音译为安那其主义)是一系列政治哲学思想,无政府主义包含了众多哲学体系和社会运动实践。它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统治和权威,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它的政治诉求是消除政府以及社会上或经济上的任何独裁统治关系。对大多数无政府主义者而言,“无政府”一词并不代表

混乱、虚无、或道德沦丧的状态,而是一种由自由的个体们自愿结合,互助、自治、反独裁主义的和谐社会。像其它政治哲学思想一样,无政府主义包含不同的分支和流派,虽然无政府主义者有着反对国家的共同特色,但他们却在其它许多议题上有着不同的立场,包括了是否进行武装斗争、或以和平非暴力建立社会的问题上产生分歧,尤其在经济的观点上有着主要差异,从主张财产彻底公有化的集体主义流派,至主张私人财产和自由市场的个人主义流派,政治光谱分布相当广泛。

民粹主义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民粹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它的极端平民化倾向,即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以此来评判社会历史的发展。它反对精英主义,忽视或者极端否定政治精英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种政治运动,民粹主义主张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并把普通群众当作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性力量,而从根本上否定政治精英在社会政治变迁中的重要作用。

民粹主义也是一种政治统治的策略,作为一种政治策略,它指的是动员平民大众参与政治进程的方式。不能把它界定为一种特殊的政权类型,它也不是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而是一种可以应用于各种意识形态的政治风格。这种政治政策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强调诸如平民的统一、全民公决、人民的创制权等民粹主义价值,而对平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的控制和操纵。于是,民粹主义又成操纵群众的一种特殊的具体方式,是表达其利益的一种手段。也可以把它看作是统治集团组织权力的方式,在工业和城市发展过程中新兴的群众的主要政治表达方式,统治集团进行统治的机制,同时也是威胁这种统治的一种潜在危险。"

文革时期,大批作家被当作“牛鬼蛇神”关进“牛棚”,进行劳动改造和思想改造。巴金、老舍、冰心、季羡林等都在此列。“牛棚”的作家们,被勒令每天打扫卫生和写没完没了的所谓“交待”材料。因为是“牛鬼蛇神”,不许他们和任何“革命群众”接触和说话,否则就以“反革命串联”罪进行残酷批斗。他们可以说完全失去了人身自由。有些不堪忍辱含泪死去,老舍便是如此。

《爱情三部曲》是巴金早年对“革命”这一重大的社会问题进行痛苦紧张而又持久思索的总结,也是作家早期世界观形象化的展现。

巴金在早期创作中塑造出一些对黑暗世界强烈愤恨的热血青年。他们充满热情,单纯地恨着,爱着,尽管也充满痛苦、悲哀甚至幻灭之感;但民众的苦难刺激着他们的神经,因而执着于寻找生存的意义,将自己的生命与民族与人类联系在一起,为自己的信仰忘我的工作,从容地赴难。他们都有火一样热烈的性格。《雾》中的陈真、《雨》中的吴仁民,都是感情丰富热烈的人;《灭亡》中杜大心的愤激和憎恨哲学与李静淑的爱的哲学一样,是建立在对人的命运的极度关注基础上的;《电》中因暗杀旅长牺牲的敏,“他是一个太多感情的人。激动毁了他。他随时都渴望着牺牲”。

但巴金在小说中也开始塑造了另外一种人物类型:懦弱、优柔寡断的“多余人”。他们徘徊在新与旧的边缘,既受到了新的思想的影响,又有着传统的伦理道德的因袭,苟安、胆怯,过着自己也不满意的生活。《雾》中的周如水即是这样的代表。巴金在《家》和《寒夜》等小说中进一步表现了这种人物性格和精神特征。

巴金早年接受无政府主义的影响,积极投身社会革命事业,以解放人类为己任。撰写了大量的政论性文章和小册子,尽管他后面个人信仰和创作观念发生过一些变化,但是那浓郁的人道主义色彩,对民族、人类苦难的关注之情,却始终没有发生动摇。他将对社会现实强烈的爱和憎转化为文学创作的激情。他并不认为自己是艺术家,创作既是他发泄现实情绪的渠道,也是实现自我社会理想的方式。他要用自己充满青年人火热激情的文字,激发青年人的社会使命感,尽“暗夜中呼号的人的职责”。

因此,他往往在描写社会黑暗以及青年人的忧愤心态时,将自己的强烈的思想情绪融进作品中,体现出强烈的叙述人的激情,正是这样的创作态度使他的作品洋溢着青春的革命的激情。他认为:“我写文章不过是消费自己的青年的生命,浪费自己的活力,我的文章吸吮着我的血液,我自己也知道,然而社会现象向一根鞭子在后面鞭策着我,要我拿起笔。”创作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当热情在我的身体内燃烧的时候,我那颗心,我那颗快要炸裂的心是无处安放的,我非得拿起笔写点东西不可。„„我的生活是痛苦的挣扎,我的作品也是的。我时常说我的作品里混合了我的血和泪,这不是一句谎话”。巴金是与笔下的人物同呼吸,他在激情的触动下奋笔疾书,形成了热情洋溢、酣畅淋漓的叙述风格,感情缺乏节制,使他难以对笔下的人物进行深度表现,但却也成全了自然,不做作的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特色。

总的来说,巴金的文学创作具有一种激动人心的力量,渗透入他小说中的是一股股浓厚的饱满的激情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封建制度:是分封建制的政治制度。天子占有最大的一块领土,其余的分封给宗室和贵族,并各自建立封国,按时给天子上贡。这是一种松散的政治制度,天子的命令不能加诸于其他封国内的民众;贵族的后代一直是贵族,平民的后代一直是平民;各个封国的国君有很大的自主权,自己订制法律,制定政策,有独立的货币权等等。若是按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学说来定义,则封建制度不属于封建社会。因为封建制度是周朝建立的社会制度,而秦王朝之后封建社会不是用封建制度,而是用中央集权制、君主专制。官员们都没有自己的封地。

封建礼教:主要是指孔子整理的周礼,是人们日常生活的规范;因为周朝是封建社会,所以把周礼称之为封建礼教;但其实秦以后中国正式进入极权专制社会,并非封建社会,所以现在封建礼教主要是指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的中国统治者加诸于人民之上的利于稳固统治的日常生活规范。

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奴隶主贵放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西周,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按照西周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因此贵族的嫡长子总是不同等级的大宗(宗子)。大宗不仅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权。后来,各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对奴隶制的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巴金的创作分期

1、青春激情期:

二、三十年代,主要以青年恋爱、婚姻、革命为主要表现对象。是激情写作,是青春写作:单纯、热烈,躁动、焦虑。这时期作品可分两类:一类是正面描写青年投身社会斗争的,如《灭亡》、《新生》与《爱情三部曲》等等;另一类是揭示旧家庭残害青年的罪恶的,以《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为代表。

2.现实沉思期:

四十年代作品趋向写实,趋于冷静,甚至呈现出冷竣的色彩。即使抒情,也是那种婉约式的情感。从题材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续顺着《家》的路子写旧家庭没落的,除了《春》和《秋》外,还有《憩园》;另一类是反映抗战时期现实生活的,主要有《火》三部曲,《第四病室》和《寒夜》。这些作品中,中篇《憩园》和长篇《寒夜》是比较受读者欢迎的,这是巴金作品中最富感染力而内涵又较丰厚的作品

3.忏悔反思期:

80年代初《随想录》,95年后的《再思录》为代表。

第三篇:巴金及其创作

巴金及其创作

导论

1、巴金生平与创作

2.创作分期:前后期

1、巴金生平与创作

巴金(1904.11.25-2005.10.17),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

巴金与中国现代文学馆

1981年2月14日巴金先生在为香港《文汇报》写的《创作回忆录》之十一《 关于“寒夜” 》和《创作回忆录·后记》中最早倡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这一倡议于1981年3月12日在《人民日报》正式刊载,立即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4月20日,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决定筹建中国现代文学馆,并报中央批准。

1981年10月13日成立建馆筹备委员会。

次年,在中央和北京市有关部门的协助下,选定北京万寿寺西院作为文学馆临时馆址。

1982年10月16日“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建处”召开成立会,胡乔木同志参加并为“筹建处”挂上牌子。

同年,财政拨款150万元作为修缮馆舍和购置基本设备的经费,巴金先生捐款15万元作为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基金。

1984年修缮工作基本完成,馆内举办了“茅盾生平和创作生活展览”、“老舍生平和创作生活展览”。

1985年1月5日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中国现代文学馆正式宣告成立。

1985年3月26日举行隆重的开馆典礼,巴金先生亲自主持,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胡乔木、王蒙同志发表了讲话,邓力群同志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二百多位知名作家出席了开馆典礼。

旧馆

文学馆新馆

1996年开始设计新馆,1997年底动工,1999年9月底完工,2000年5月23日新馆开馆。

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

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门口的巴金手模

馆中的巴金展区

2.创作分期:前后期

 前期:1928年写作《灭亡》到抗战爆发前夕

 后期:从抗战爆发到全国解放

前后约二十年的时间,巴金写了20多部中、长篇小说,70多篇短篇小说,以及大量的散文随笔等,还有30多种外国文学译作。但影响最大的还是小说创作。特别是中长篇小说创作。巴金所提供的带有强烈主观性、抒情性的中、长篇小说.与茅盾、老舍的客观性、写实性的中、长篇小说一起,构成了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中、长篇小说的艺术高峰。而巴金小说所创造的“青年世界”是30年代艺术画廊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一部分。巴金也因此为扩大现代文学的影响,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

我只是把写小说当作我的生活的一部分。我在写作中所走的路与我在生活中所走的路是相同的。¡­¡­我的生活是痛苦的挣扎,我的作品也是的。¡­¡­我确实爱自己的文章,因为每一篇小说里都混合了我的血和泪,每一篇小说都给我唤醒了一段痛苦的回忆,每一篇小说都给我叫出了一声追求光明的呼号。光明,这就是许多年来我在暗夜里叫喊的目标。它带来一幅美丽的图画在前面引诱我,同时受苦的、惨痛的景象又像一根鞭子那样在后面鞭打我。我任何时候都只有向前走的一条路。我的小说就是我在这个旅程中沿途丢下的东西。

巴金《电椅集·代序》

一、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

1、巴金前期小说的整体特色:青春的赞歌

2、巴金前期小说分两类 :一类是正面描写青年投身社会斗争的,如《灭亡》、《新生》与《爱情三部曲》(注意各部的名称)等等;另一类是揭示旧家庭残害青年的罪恶的,以《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为代表。

3、前期作品的主要内容:革命与恋爱。知识青年的反抗、追求与苦闷。对革命者献身精神的歌颂。如《灭亡》中的主人公杜大心。

巴金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三部曲专家,共创作有:革命三部曲(《灭亡》、《新生》和未完成的第三部《黎明》)、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三部),另外《神·鬼·人》也可以看作三部曲。

二、《家》的杰出成就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包括《家》(开明书店1933年5月初版)、《春》(1938年4月初版)、《秋》(1940年4月初版)。

1、进入作家最熟悉的生活领域,在更大程度上接受现

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标志着作家创作的成熟。

2、批判性的激进的主题。系统描写封建家庭的崩溃过程,矛头指向专制主义.并号召青年投入社会革命洪流; 它不再是那种人们熟悉的自由恋爱和反抗旧礼教的故事,它的矛头不仅针对着旧礼教,而且更集中指向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它的意义也不只是主张自由恋爱,而是号召青年反抗封建专制,投入社会革命洪流。

3、人物塑造的成功

(1)高老太爷

(2)觉慧

(3)觉新

(4)女性形象系列

4、《家》的结构艺术

《家》在结构上借鉴《红楼梦》的写法,以觉慧和鸣凤的恋爱以及觉新与瑞珏、梅芬之间的纠葛作为情节发展主线,全面交织而展示了高公馆的衰亡过程。

5、《家》的抒情特色:“青春型”的创作

《家》是巴金创作高峰期的作品,《激流三部曲》其他两部的创作激情相对较少,特色也不如《家》的鲜明。

6、中短篇创作

《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还魂草》,短篇集《光明集》、《将军》和《神·鬼·人》等

三、深沉的悲剧艺术:巴金后期小说创作

巴金在40年代又出现一个创作高峰。其风格与前期相比,由青春浪漫转向中年人的沉稳,冷静的人生世相描写代替了奔放的抒情咏叹。

1、后期小说的分类

 一类顺着《家》的路子继续写旧家庭的没落,以《憩园》为

代表;

 另一类反映抗战时期的社会生活,主要有《火》三部曲、《第四病室》和《寒夜》,其中以《寒夜》最为突出。

2、《憩园》思想艺术特色

A、主题

揭露封建地主阶级的寄生生活对人的腐蚀,批判福荫后代、长宜子孙的封建思想。

B、人物形象:杨老三(梦痴);姚国栋和儿子小虎C、艺术特色 :(1)补充并拓展《激流三部曲》的主题(2)在批评的同时夹带着理解与同情(3)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形成了浓厚的抒情气氛和具有象征意味的结构形式。

3、《寒夜》思想艺术特色

 A、主题:揭露了病态社会的黑暗腐败,为那些在黑暗中挣扎的小人物喊出了痛苦的呼声

 B、人物形象分析

 汪文宣:卑微、懦弱,无力解决婆媳间的矛盾

 曾树生:热情活泼,追慕幸福与自由的新派女性

《随想录》

复习参考题

1、巴金在小说创作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2、《家》的思想意义是什么?觉新、觉慧的形象及其意义。

3、《寒夜》与巴金前期作品相比其创作方法上有哪些变化?

4、简析《寒夜》中的曾树生的性格内涵。

预习提示

第十三章

沈从文 阅读《边城》、《丈夫》、《萧萧》

第四篇:浅谈《长生殿》戏曲的艺术风格特色

浅谈《长生殿》戏曲的艺术风格特色

文学院

裴若帆

01070327

《长生殿》剧本十几年进行了三次修改,这使剧本的主题更为集中、深化,也使剧本的艺术特色与情缘虚幻主题的表达完美地融为一体,成为戏曲发展史上的一座颠峰。下面对剧本艺术风格上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对李、杨形象的塑造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首先,洪异笔下的李、杨爱情较前代其他作品中相关爱情的描写有了新的发展。《长生殿》中主要写李、杨的感情由不专一发展到他们排除爱情的杂质,使其升华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作者十分强调感情在爱情中的作用——只有真正的感情才能克服帝妃爱情以色相为基础的致命弱点;而感情的力量又可以帮助他们战胜前进路上的曲折,使他们产生面对生死殊途而无所畏惧的勇气。剧本写出李、杨最初的结合虽然不是出于爱情,但是他们在亲密的交往中建立起一种感情,它使他们的性爱达到那样的程度,以致于使他们沉迷在爱情中,而忘记了社俊之重乃至自己的身家性命。而一旦被拆散,他们便感到极度痛苦,并迸发出重新结合的巨大力量。性爱常常达到这样强烈和持久的程度,如果不能结合和彼此分离,对双方来说即使不是一个最大的不幸,也是一个大不幸;仅仅为了能彼此能结合,双方甘冒很大的危险,直至生命孤注一掷,而这种事情在古代充其量只是在通奸的场合才能发生。《长生殿》是古代爱情作品发展链条中很重要的一环,应该给以充分的肯定。但是,由于这爱情的体现者是帝王和妃子,加上作品死刑内容的复杂性,所以洪异笔下的爱情不但长时间被忽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被曲解,这不能不说是件遗憾的事。

其次,杨贵妃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作者要求提高妇女地位的思想。这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杨贵妃对平等爱情的争取。帝妃爱情注定了男女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妃子不但是古代帝王的臣子,还是他的奴仆和玩偶,杨贵妃也不例外,她的被选人宫,本身就带有强迫的性质。此后被谴与复召,马鬼坡赐死等等,都表明这爱情的不平等。但是,作者在写这种不平等时,又寄予了对平等爱情的渴望。在剧中可以看到,杨贵妃要求明皇能够和自己真心相爱,她不甘心作他的玩偶,而要求做他终身乃至来生的伴侣,她要求他感情专一,遵守誓言,不允许他朝三暮四,视爱情为儿戏。特别是在杨贵妃死后,他们在精神世界里相互爱恋,这里不再有强迫与服从,有的是平等相爱,心心相印。洪异的平等观只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产物,它还很原始、朦胧,其中很多只是一种幻想。

二、素材的剪裁和提炼烘托着鲜明的主题

自从唐代以来,有关李、杨的爱情故事的正史记载和各种传说材料层见迭出,洪异根据自己表达情缘虚幻的主题需要,对各种材料进行了大胆的剪裁,从而能够得心应手。描写杨在宫廷中争恩擅宠的生活,成功塑造了一个宠妃的形象。

三、结构安排巧夺天工,场次衔接前后对照,交错发展,缓急相间

为了表现情缘虚幻的主题,作者在剧本结构方面颇具匠心,长达五十出的剧本,场面壮观宏伟,情节曲折细密,而组织排场却相当严密周全。为了用爱情与政治的矛盾来说明人生 的虚幻,作者有意设计了爱情和政治两条线索。其中李、杨爱情线索为主线,国家政治命运为副线。结构安排巧夺天工,有层出不穷之妙。

四、曲词清丽典雅、真切流畅

《长生殿》情缘虚幻主题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要得力于其优美抒情、流畅细致的曲词,作者善于吸收唐诗宋词元曲的语言艺术营养,创造出生动活泼而又充满诗意的戏剧语言。既不失诗词曲语的典雅,又与剧中情节人物水乳相交融。

第五篇:浅谈纪录片《幼儿园》的创作特色

浅谈纪录片《幼儿园》的创作特色

纪录片《幼儿园》是湖北电视台编导张以庆于2001年5月开始在武汉一所全托幼儿园历时两年拍摄完成的作品。作品荣获了“第十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国际电视纪录片最佳创意奖”、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大奖”等。作品之所以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是因为导演不管是从纪录片的选题上、拍摄技巧上、还是结构安排上贯穿着个人的思考和判断,使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有所创新。第一、从影片的选题和主题上讲

作为一个记录片的创作者,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拍什么”?这个“拍什么”就是纪录片的选题。选题对于纪录片创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相当于建设房子的根基,只有根基打牢,才能在上面建设摩天大厦。张庆利编导最终确定以一群幼儿园的孩子们作为选题对象,也是不同于其他人的想法,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从生活中的素材到作品的题材,这是一个艰难抉择和痛苦筛选的创作过程,而《幼儿园》的主题就是在不断的创作中逐渐形成的。观看影片是首先映入我们眼中的就是这样一行字幕“或许是我们的孩子,也许就是我们自己”。这句话恰恰点明了这部影片的主题:借幼儿园中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来折射大人们的世界。第二、从影片结构上讲

由于纪录片经常时以正在发展变化的或尚未发生的事件作为表现对象,因此在结构设计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构思不能一次完成。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材料,会不断充实和修正原来的构思,甚至会完全推翻最初的构想,产生出全新的结构来。因此结构问题贯穿整个纪录片的制作过程。《幼儿园》也是在不断的拍摄与材料的充实中慢慢形成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结构形式。结构虽然看起来杂乱无章,但是仔细分析就可以清晰的看出影片的结构特征。影片采用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交叉进行的方式进行。首先,从纵向结构来看,影片由一个孩子刚进幼儿园引出,向我们展示了孩子们从刚上幼儿园不停的哭、闹以及第一顿饭发生的事情到孩子们慢慢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最后影片以幼儿园孩子们的毕业照结束。从横向结构来看,导演使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小班、中班、大班各个班级的学习和生活,揭示了不同年龄段的特征。而在影片之中,也始终贯穿着根据当时的社会现象向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的访谈内容,使影片结合的更为连贯,也能使影片的结构更为完整。第三、从叙事情节设计上讲

影片的叙事情节虽然看起来零零碎碎,杂乱无章,但是仔细观看就可以看出影片是由几条不同的线索串联在一起的,核心就是记录真实的孩子们的世界。

1)影片中小班的第一节课是老师教孩子们“请你们跟我这样做”的动作,而镜头一转,转到了中班、大班,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出中班以及大班也在做同样的动作.但是中班、大班孩子们整齐划一的动作和小班孩子们的动作不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多小的孩子,在让他不停的接受同一事物时,毫无创新时,到最后都会很容易的完成这项任务,我想同时影片也可以说明教育的循规蹈矩性.2)影片中出现过这样一个镜头,一个男孩子兴高采烈的对女孩子说:“今天是星期四,明天就是星期五了”,还有小朋友在数星期几。看到这我们就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于回家的期盼。而其中一个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每次周五都是最后一个来接他的,当他一个人在等待爸爸妈妈是,我们可以从小男孩来来回回焦急的动作和四处张望的眼神可以看出孩子的失望与不安。

3)贯穿影片最重要的一条线索就是和孩子的谈话内容,这同样也是值得令人深思的。谈话内容包括给一个比较聪明的小朋友出算数题、问小朋友们有没有对爸爸妈妈说过我爱你、让参加特长班的小朋友展示自己的才艺以及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问到9.11事件和有关足球的问题。而小朋友对于问题的回答更是出乎人们的意料,并且在幽默中引发人们的思考。比如“我干爹是交警,他就收别人的车”、“有钱要分给领导”、“亚洲足球太差了”等,我们很难想象这些略显成熟的回答是从一群四、五岁天真无邪的小朋友嘴里说出来的,也许是在家里听大人说话耳濡目染记住了这些,与此同时也颠覆了观众对于孩子世界的理解。

四、从拍摄角度和技巧来说

拍摄角度的变化,不仅能改变主体形象在画面上的位置和分量,而且能够使主体形象和陪体、背景的关系、构图的线条结构、光影结构变化,从而为获得最佳构图效果扩大了选择余地。对于同一被拍对象来说,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和不同距离的拍摄角度,将会产生差异颇大的多种形象特征和意境变化。影片中对于孩子的拍摄始终是平摄角度。摄像机与孩子始终处于平视位置上,这样显得更加的平易、亲近,使孩子们真实的形象更加突出。而画面中所呈现的观点也就是观众的观点,从而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拍摄景别的不同以及镜头的运动也可以对影片起到渲染作用。我们可以看出影片中多次出现对小孩子的特写镜头,比如“孩子哭着时的眼睛”“孩子熟睡时的手,脚”,更加突出了孩子的可爱与天真。而影片中也出现了几个静止镜头。比如,一个小朋友坐在床上穿衣服是怎么也穿不好、一个小朋友在摞凳子时怎么样摆弄都摞不好,这恰恰展现了孩子最真实的一面。如果仔细分析可以看出导演似乎更关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和深深的无助感,也能说明成长过程的艰辛,只有把这件事做好才能不断的成长起来。

五、从影片的编辑手法上讲(剪辑、声音、音乐)

1)从剪辑上看,影片拍摄历时2年拍摄出5000分钟的素材直到今天我们看到的50多分钟的影片,可想而知剪辑的过程是多么的艰难。就剪辑手法而言,导演的思想很重要。在纪录片的后期创作过程中,导演的控制可以使同样的素材经过不同方式的编辑处理,表达出完全不同的观点或感情。张以庆导演在剪辑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剪辑手法,线性剪辑、交叉剪辑等。这部影片主要是按照小朋友们第一天进幼儿园到毕业的顺序剪辑的,又穿插了小班、中班、大班小朋友的学习与生活,另外也穿插了小朋友的谈话内容。多种剪辑手法的运用,使片子更加连贯的结合起来,也更能表达导演的想法以及影片的主题。

2)从影片的声音处理上讲

影片中从开始到结束几乎一直运用的同期声,无解说,只有访谈时是采用谈话的方式。纪录片中的同期声是时空真实、生活真实不可或缺的因素。不管是孩子们哭闹的声音,吃饭时的声音,半夜老师叫起来上厕所的声音,都是运用的同期声。同期声的运用可以使我们感受到最真实的一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画面感。3)从音乐的选择以及运用上讲

纪录片创作中,音乐的配用应该以整个作品的思想内容作为艺术构思的基础,应该根据该作品中特定的情境和画面的长度来分段陈述,间接出现。《幼儿园》这部影片中经常出现的音乐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茉莉花》。这首音乐的出现分别是在小朋友们睡觉的时候、孩子们等待家长来接的时候、下雨的时候、以及小朋友们毕业的时候。轻柔的音乐在这几部分出现是用来表现孩子们像茉莉花一样的慢慢的绽放,虽然中间会遇到一些困难与挫折,但是他们最终会克服,就像刚上幼儿园时不停的哭,到后来的毕业,可见孩子们已经克服了成长中的挫折,像茉莉花一样在风雨中、阳光下成长。

影片结束时,出现了这样一段话“大班毕业后的第二周,袁老师产下一个男孩,三年后她的孩子也将上幼儿园”。这句话让我们想到即使这一批孩子已经毕业了,但是又有源源不断的孩子来到这个地方,重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而我们也不可能永远停在这里。影片《幼儿园》的选题更接近我们的生活实际,也和其他纪录片相比有更大的趣味性,不枯燥。然而这部片子更大的意义在于通过记录幼儿园中的一个个最普通的生活片段,通过细节方面引人深思,从而更好的印证了片子开头的那句话“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可以从影片中感受到孩子们的天真可爱与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可以从孩子天真的话语和表现映射出我们成人的世界,从而对主题进行了更好的诠释。

下载1巴金的创作道路、艺术风格和特色word格式文档
下载1巴金的创作道路、艺术风格和特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矛盾作品的创作特色范文大全

    矛盾作品的创作特色 叙事风格 在叙事方面,茅盾追求宏大而严谨的布局,他在小说中喜欢采用能够体现时代性的网状型结构形式。如作品《子夜》茅盾根据主题的需要,根据中心人物性格......

    《巴金早期散文的意象特色》.docx

    巴金是一位具有鲜明独创性的文学家,而每一个有独创性的文学家都会对生活有自己独特的观察、感受、认识和思考,从而在笔下形成一些自己特有的,几乎成为不自觉的心理习惯的,反复出......

    莫言创作特色(小编整理)

    莫言创作特色 高密东北乡 2000年3月,莫言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表演讲《福克纳大叔 你好吗?》说:“他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尤其让我明白了,一个作家,不但可以虚构人物,虚构故事,而......

    第二章 播音的正确创作道路

    第二章 播音的正确创作道路1) 教学目的: 根据教学大纲,使学生了解播音正确创作道路的含义。 2)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认清在自己的工作中应该遵循什么样的......

    (论文)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与油画创作中的艺术个性(推荐阅读)

    (论文)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与油画创作中的艺术个性 论文摘要:艺术创作是一种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精神活动,艺术的无尽魅力就存在于其作品的独特风格之中。油画艺术的创作过程无疑......

    论三毛的创作态度和散文体特色

    论三毛的创作态度和散文体特色 陕西电大汉中分校汉语言文学本科【摘要】 三毛,一个独特的生命传奇,用生命去写作,把人生美好诗意的东西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深处。从创作态度去......

    浅谈郭沫若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精选5篇)

    浅谈郭沫若诗歌文学创作,以《女神》为例 09文秘姚毅 2011年11月6日 【摘要】郭沫若,作为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在众多学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郭沫若史学题材相比,郭沫......

    浅析吴然儿童散文的创作特色

    一儿童散文富有特色的语言表述形式 儿童散文的写作,必须注意儿童语言及心理,同时又要能唤起儿童阅读的兴趣,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不论讲小孩子的事情,还是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