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创新业务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思考(最终5篇)

时间:2019-05-13 22:5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创新业务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创新业务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创新业务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创新业务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思

Ⅹ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近年来,在监管部门的鼓励支持和证券行业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ⅩⅩ证券(下称公司)在基于主动的风险管理者的本质定位下在业务创新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总的来看,成效明显,取得了一定成绩,也面临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截止ⅩⅩ年1季度,公司传统通道业务收入占比已从以前年度的85%以上降低到40%左右,资本中介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和低风险的策略投资业务从无到有,收入占比逐步提升到30%左右,公司经营的周期性明显降低,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压力情景下公司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持续盈利能力。

一、创新业务风险偏好及业务发展基本情况

公司创新业务在收益与风险的平衡上主要体现以下偏好,即在资金运用上,优先满足客户需要,大力发展资本中介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在自营投资上,优先发展风险低、收益稳定、流动性高的业务,适当兼顾收益高、波动性大的业务。目前,融资融券、股票约定式购回等信用业务已经成为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收入占比达到12%。固定收益类业务规模持续扩张,收入占比也不断提升。其中可转债投资及转债套利业务既锁定了投资风险,又增加了收入弹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利率互换业务按面值计算规模已近200亿,一方面部分对冲了投资风险,另一方面在锁定资金成本、积累投资经验、加强业务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策略投资业务,发展至今不到两年时间,不仅实现盈利,而且成为重要的利润来源。目前累计收入已超过2亿元,扣除内部计息后的净利润超过1亿元。其中alpha套利和统计套利业务风险敞口极小,期现套利业务则是完全风险中性的业务,没有风险敞口。如果不受自营权益类证券及衍生品规模/净资本指标所限,盈利将更为可观。此外,公司已先后发行9个结构性产品,对应的期权规模累计已经超过10亿元,该业务基本没有风险,通过与商业银行和基金公司合作,拓宽了业务合作渠道,综合效益明显。

二、公司创新业务发展举措及风险管理情况

在风险偏好相对清晰的情况下,公司对创新业务主要采取了简化决策程序、加大扶持力度的举措。风险管理方面主要的变化在于转变观念,提升能力。转变观念是指,从过去的单纯厌恶风险、规避风险向主动管理风险转变;提升能力则是指通过加强队伍、系统和制度建设,提升风险评估方法数量化、工具系统化、人员专业化的能力。

(一)多管齐下支持创新业务发展。公司对创新业务的发展一直都给予大力支持。具体举措包括,简化决策程序,集中资源优先支持业务创新;在人才引进、系统开发等环节上特事特办,鼓励业务部门先行先试;设立公司创新奖,对产品、服务、管理创新进行奖励表彰;成立公司创新办,积极推动创新产品申报审批,协调公司内外部资源和力量支持创新业务发展;考核激励上对创新业务进行政策支持等。

(二)主动管理风险,确保创新业务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

基于公司创新业务风险偏好的基本定位,公司非常重视风险管理对创新业务的全面覆盖。法律合规部、风险管理部、稽核部等中后台管理部门对创新业务的事前、事中、事后环节全面参与,业务部门则对风险自控承担完全责任。公司风险管理部立足于风险实时监控这一基点,向事前方案评估、限额制定和事后收益、风险绩效分析两端延伸,为创新业务的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公司对创新业务的风险管理流程主要包括:一是风险管理端口前臵,事前全面参与方案评估和限额交流。创新业务方案设计和申报阶段,风险管理部就深度参与方案讨论,梳理业务风险点,和业务部门共同协商制定风险限额指标。二是拟定限额指标,控制总量风险,开发风险监控系统。业务获批后,风控部全面跟进业务试点情况,结合已经梳理的风险点,整理系统开发需求,协调开发商开发或升级风控系统,满足业务风险实时监控和限额监控要求。拟定限额指标报决策机构审批,控制总量风险。三是人盯业务线条实时监控与风险类型评估管理相结合。条线风控经理收集、采集业务数据和风险信息,依托风控系统进行业务风险和限额指标实时监控。按照业务所对应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风险类型,依托风险管理专业团队进行风险类型专业管理和评估。根据操作风险管理需要不定期进行现场检查。四是收益、风险数量化分析与压力测试并重,防范极端风险。收益分析包括绝对收益、超额收益、业绩归因分析等;风险分析包括绝对风险指标、相对风险指标分析等;绩效评估包括风险调整后收益指标分析,对冲有效性评估等;动态模拟分析采用不同的对冲策略对原始组合进行模拟分析,对系统性风险进行评估,采用自主开发的模型对历史的显著性进行假设检验,对非系统性风险进行评估。

公司还不定期对创新业务涉及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及公司流动性状况进行压力测试,检验公司对极端风险的承受能力。

三、创新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后台建设相对滞后,支持不足,导致前后台协作出现矛盾,且存在一定操作风险隐患。

为了抢占先机,公司创新业务往往完全由业务部门主导驱动,中后台部门对创新业务的运作模式缺乏透彻理解,主动参与较少。由于公司大部分前台交易员都是直接从国际投行引进而来,他们以前在交易时都有强大的中后台提供后援服务,但到公司后发现自己要从事的创新业务没有足够的后台部门能够提供支持,为了追求效率,只能选择自建。因系统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容易形成业务发展两张皮的格局。此外,因为前台部门业务权限过大,在过度追求利润时容易滋生操作风险事件。

(二)数据来源的独立性与准确性得不到保障,一定程度上影响风险评估。

近年来由于业务品种发展太快,公司中后台部门一直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部门建设历史欠账较多。目前,公司的数据中心正在建设中,尚不能支持对风险的汇总计量;各类创新业务系统大部分由业务部门自建,缺乏后台整合和统一管理;固定收益类表外业务还存在数据采集的独立性与准确性不能满足风控需求的情况。由于数据采集及处理的局限性,公司对创新业务的风险评估目前还处于半系统、半手工状态。因此,建立可靠、高效的数据中心对风险的监控、计量和评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对创新业务风险管理的一些思考

(一)中后台的建设需要加大投入,这既是创新业务发展的需要,也是风险管理的需要。创新业务投入本来就包括对后台支持系统的投入。在中后台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大部分系统功能都需要业务部门自建,在绩效考核驱动下,要么支持功能不完善,业务系统只重视业务需求而缺乏基本的风险自控功能,存在较大风险隐患;要么业务部门因新业务的投入产出不配比,缺乏创新的积极性。因此,公司目前特别需要在中后台部门人才引进、培训、薪酬激励、系统建设、资源整合、综合协调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补上中后台建设滞后的短板,为公司创新发展提供动力。在风险管理支持方面,加快公司数据中心的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二)信用风险管理环节需要进行架构重组,建立独立的授信和信用审批部门。

目前信用风险管理是券商风险管理相对薄弱的环节,管理难度大。业务相对成熟、利润贡献大的融资融券、股票约定式购回等信用业务因为抵押品充足,并不存在大的信用风险。但一些投资类的创新业务比如利率互换、权益类互换、结构性产品等则存在显著的交易对手方风险,需要在对对手方尽职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授信管理。固定收益类投行业务面临信用增级、资产证券化等创新需求,也需要进行信用评级和授信管理。目前,公司按业务条线设臵的传统架构对此类业务的处理存在边界不清的问题。谁来实施对交易对手方和第三方中介机构尽职调查,如何实施尽职调查,谁来进行授信审批,如何授信等都是我们目前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三)需要加强表外业务监控和评估,明晰流动性风险管理与预警的职能定位。

影子银行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银监会已经出台管理办法进行规范。影子银行相关的部分资产则涉及银行间市场债券业务,成为券商表外业务来源之一。由于投资组合存在期限错配,为了发展业务,券商可能在提供流动性支持的同时承担市场风险,是需要高度重视的业务领域,有必要在风险管理上纳入表内业务进行监控和评估。

随着创新业务的不断发展,券商经营杠杆正在逐步放大,表外业务不断扩张。权益类、固定收益类证券及衍生品组合的市场流动性风险是风险管理部门需要直接面对和管理的问题。资产、负债管理相关的结构性流动性风险和重大突发事件引发的突发性流动性风险则是公司财务部门需要面临的问题。流动性管理和资金管理的关系如何,流动性风险管理和预警如何进行部门职能定位,都是我们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而这方面并没有现存的经验可供借鉴。公司目前的做法是,财务部门负责公司日常流动性管理,风控部门负责公司整体流动性风险的监测,但流动性风险缺乏对冲工具,对于流动性风险的历史和当前计量意义也不是很大,关键在于对未来流动性的预测以及流动性杠杆的合理限制。在对公司未来流动性预测和限制方面,必须建立流动性风险限额并重视流动性压力测试结果,在限额的基础上方能建立预警和补足机制。可以说,在业务创新发展时期,公司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与预警将面临较大的挑战。

第二篇:浅谈证券营业部创新业务

浅谈证券营业部创新业务

2012年5月“中国证券业创新大会”在京召开;2012年6月※※总裁召开“※※经纪业务创新发展研讨会”;2012年8月※※分公司启动“创新业务系列培训工程”。新三板、中小企业私募债、股权质押融资以及“通道类”定向资产管理计划,一个个陌生的名字,一件件不熟悉的产品,一项项不了解的业务,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的进入我们的视野,经过公司系统的培训、交流,逐渐被我们所认知、掌握与运用。

人们常说“证券公司就是做股票的”,这话没错。只不过今时不比往昔,从营业部的角度剖析,“股票”业务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买卖通道,而是涉猎企业上市、资金募集、混业交叉与市值管理的综合金融平台。股票依旧是证券公司的根,只不过根的广度与深度均不可与曾今同日而语。围绕这颗根开枝散叶,成为我们营业部的当务之急。经过召开营业部全体员工会议,大家一致同意在立足经纪业务的同时,将“创新”业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要“创新”,就意味着需“转型”,而“转型”则必然面对挑战。困难当前,我们并没有退缩,从容地部署着创新业务的相关工作。一方面不断招纳适应开拓创新业务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成立创新业务小组,责任分工,各个突破。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银证信项目上,我部拔得头筹。目前“SOT”市场的争夺异常激烈,主要困难在参与主体之多,竞争对手之强,谈判环节之繁杂。面对各道难关,※※营业部创新小组全体成员迎难而上,一方面不断向※※资管的同事请教,主动探讨项目细节,从深层次了解项目的关键点,另一方面不断与客户进行沟通,悉心向其讲解产品内涵,宣导※※证券的优势。最终,我部完胜其他券商对手,成功承揽了 “※※定向资产管理计划”。该计划发行规模※亿,目前已完成全部流程。

※※总裁为※※证券的创新之路定下了坚实的基调。同样,“狭路相逢勇者胜”,※※营业部创新小组也为创新业务的开拓树立的必胜信念。我们相信,在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在全体成员的通力合作下,通过自身的努力拼搏,※※营业部的创新业务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第三篇:关于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阿荣旗关于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

作者:陈腊梅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84更新时间:2011-11-1

5阿荣旗关于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当前,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是各级党委、政府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近年来,阿荣旗明确了基层组织建设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目标,围绕以推进农业党建功能区建设这条主线,从强化部署、夯实基础、提升素质、创新载体、发挥作用等方面入手,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了“党员分类管理”、“流动党员鸢式管理”、“支部加合作社”、“党员致富行动”、“三联三帮四促进”、“双百工程”等活动,切实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凝聚人心、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作用,为加快全旗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主要做法

从“三个创新”入手,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1、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创新管理主体。一是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龙头作用。积极开展“双百工程”“支部加合作社”“双承诺”等主题活动,结合全旗农民富腰包工程,切实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增强基层党组织的透明度,建立村级事务公开、公正、公平议事机制,促进了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二是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深化党员“双示范”、“党员承诺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为党员管理社会搭建良好平台,促其在基层民主组织、经济合作组织、综治维稳组织中发挥党员服务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三是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下移社会管理的重心,还社会管理的权力于社会和公众,完善村民自治功能,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加快建立健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

2、以社会稳定为中心点,创新管理模式。一是强化农村社会矛盾的调处。创新社会矛盾调解模式,建立“以党委政府为统领,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以旗乡两级大调解工作中心为平台,构建了以综治、司法、信访、维稳为骨干,各部门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互相配合、齐抓共管,集预防、调处、稳控、追责为一体”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实现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者的有效衔接。二是强化外来人口的有序管理和服务。以党委牵头,乡镇派出所、计生服务中心为主管部门,对外来居民摸排登记,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他们的入住信息、工作信息及生活信息,并对子女入学、就业安置等诉求及时给予解决,变防范型管理为服务型管理,为农村社会稳定做实基础工作。三是强力缩小城乡党建资源的差距。结合民营企业家、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三驻村”工程等活动,在全旗城乡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了以“三联三帮四促进”为主要内容的“党建帮联”活动,组织148个机关事业单位、27个非公企业、8个社区分别与148个行政村和4个乡镇社区建立“城乡党建统筹链”,通过开展“四个一”“四帮四促”“三进三查三提高”等活动,切实在全旗形成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格局。

3、以完善机制为切入点,创新管理思路。一是完善社会管理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把社会管理相关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工作的主要内容,作为考察选拔任用领导干

部的重要依据。建立信访案件责任倒查制度,对发生的重大信访问题,强化责任追究。二是建立党员分类管理机制。将党员科学分类分别实施在职党员敬业奉献、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鸢式管理、弱困党员扶志帮扶、代表党员履职建言,激发各个层次、各个类别党员的内生动力,为参与社会管理提供管理人才。三是建立党建宣传教育体系。充分运用农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阿荣旗党建网站、党建信息手机报等媒体,全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教育体系,增强党员党性意识,引导农民发挥乡规民约的约束作用,讨论决定农村的公共社会事务,为加强社会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从三个方面下功夫,创新社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1、在整合社会资源上下功夫,凝聚社区创建力量。一是夯实社会管理组织基础。以“横到边、纵到底、无缝隙、全覆盖、立体化”为目标,在社区推行 “四建四延伸”设置形式,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大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其他党组织为结点的网络化社会管理体系。目前,12个社区党组织建立27个党小组。二是创新辖区共建服务载体。采取多方联建、区域共建等方式,开展共驻共建。2011年,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83份,辖区单位为社区解决活动经费4万余元,为弱势群体捐物15万余元,城乡社区联建的“苗木基地”初步赢利1.6万元,增强了辖区内单位之间的横向与纵向交流与沟通。三是开辟网络共建服务资源。依托“阿荣党建网”“阿荣政务网”“向阳社区服务网”等网站,实施社区政策法规性文件、业务流程、动态信息、业务办理结果等全方位公开,建立“网络课堂”开辟特殊群体教育培训平台,向社会延伸服务触角。

2、在科学管理社区上下功夫,提高居民满意指数。一是着眼于提高素质,加强社区队伍建设。从大中专毕业生、下岗职工及待业青年中挑选优秀人才,依章依法选齐配强社区班子成员。并加强社区干部的域内外培训,通过典型交流、学习考察、挂职锻炼等方式,不断提高社区干部依法办事、执行政策、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是着眼于提高服务质量,开展社区居务公开。健全社区民主决策制度、社区服务承诺制度、居民代表联系制度及社区居委会定期向居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制度等,全面推行社区“四议两公开”,拓宽听民声、知民意、纳民智的制度化渠道。三是着眼于居民参与,完善社区志愿服务。社区党组织通过广泛发动在职党员、无职党员、退休党员及居民,积极组建了51支志愿者服务队,健全了志愿服务体系,在法律援助、家政服务、敬老助残、留守关注、转化后进等十大服务上发挥作用。

3、在拓展社区服务上下功夫,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注重源头治理,着力化解社区矛盾。坚持“大调解、大走访、大帮扶”工作机制,设立大调解工作岗位。同时,在楼院开展“三员保稳定”活动。目前,社区调解各类民事纠纷案件564 起,调解成功率达96%。二是注重扶贫济困,着力救助弱困群体。依托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提高社会就业率,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加快廉租房保障体系建设,普遍设立爱心超市、爱心捐助站及留守儿童“爱心小课堂”,拓展救助范围,提升救助能力。2011年,新安置就业261人,那吉镇医疗保险新增5000人,新建廉租房750套。三是注重心理疏导,着力畅通诉求渠道。整合干部群众调解力量,建立社区调解室、“阳光谈心室”、党代表工作室,开通社区便民服务热线,设立社区举报信箱,畅通社区居民诉求渠道,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取得成效

自加强创新社会管理活动以来,阿荣旗充分调动了社会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群众的热情,受到广大居民的普遍欢迎和衷心拥护,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

一是进一步完善了社会管理的服务体系。基层党组织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沿,是联系群众的纽带,是服务社会的窗口,是社会管理的根基所在。近几年,阿荣旗从加强完善社会管理场所建设入手,农村、社区全部建立了社会管理场所,筑牢了社会管理的物质基础。同时,在社区采取“网格化管理”,把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整合相关资源,建立管理体系,消除管理“真空”和“死角”,为社会管理提供组织基础。

二是进一步发挥了党员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作用。以“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为目标,激发社区党员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内在动力,采取志愿联建的方式,组织退休干部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党员志愿者、少先队志愿者等队伍,开展形式丰富的志愿服务,进一步激发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减少社会管理的成本。在农村以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为目标,实行民主管理,引导村民成立自治性组织,促使群众自己争取自己的利益,自己做自己的工作,自己管理自己的行为。

三是进一步提升了社会救助能力。一方面,深入开展“大帮扶”、“大结对”、三联三帮四促进”、“双承诺”、党员一日保洁、一日捐献、社区义工奉献日等各种形式新颖、内容丰富、适合广大群众参与的主题实践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居民救助社会弱困群体的热情。今年全旗党员共承诺为民实事1.4万余件,现已履诺1.25万件;全旗党员干部与弱困党员结成帮扶对子1001对,投入帮扶资金累计达到40余万元。另一方面,以“六个一”幸福指数工程为总抓手,以“全市充分就业示范旗”创建活动提高就业率,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社会保险覆盖面,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分别达到90%、97%和95%以上。

四是进一步增强了社区服务社会的能力。对农村、社区党组织实行“星级”管理、机关党员实行“积分制”管理,同时,依托“十进社区”、在职党员服务在社区、“温馨365工作室”等活动载体,整合辖区单位、人才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推行“全方位、多层次”、“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方式,在社区重点开展了托老携幼、家政便民、爱心超市、残疾人技能培训等服务,切实增强了社区困难群众特别是退休老党员和下岗失业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了服务社会的能力。目前,社区建立托老所5个,基本保障了社区空巢老安享晚年。

三、存在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正不断增加,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公共服务有限,社会管理投入不足。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落后,社区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社会管理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撑,社会管理人员馈乏,满足不了日益复杂的社会管理需求。二是参与意识淡薄,社会管理力度不够。部分党组织对社情民意综治维稳情况了解不多,且社会管理和稳定工作比较麻烦,不容易出成绩,致使部分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意识不浓。三是矛盾日益凸显,社会管理难度增大。大量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城市中的自由人增多,并且大量的剩余农业劳动力涌向城区寻找就业机会,暂住人口大量增加,社区对实有人口管理的难度不断增大。四是行政负担过重,社区自治功能不强。社区建设多由政府主导,社区资源主要由政府配置,并且社区居委会承担的更多是某些行政职能和社会管理事务,而这些导致居委会主要是“向上看”,社区自治功能却被削弱,基于这样的基层权力体制,社区组织往往很难对社区自身提供足够的公共服务,进而很难让社区居民产生归属感。

四、对策建议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基层党组织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推进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开展工作。

1、创新社会管理机制,要注重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基层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要通过开展双承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让广大党员在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和谐社会中以身作则,并发挥扶贫济困、化解矛盾、心理疏导等作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同时,健全完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章程和规章制度,形成党员志愿者招募培训、活动记录、评价激励等工作机制,使志愿服务成为党员参与社会管理的经常性活动。

2、创新社会管理机制,要注重与保障改善民生相结合。发展民生事业是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工程。要按照“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思路,推动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加快城乡对接。同时,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加快推进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不断改善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

3、创新社会管理机制,要注重与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相结合。化解矛盾是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而矛盾产生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要全面推行流动党员鸢式管理法,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管理主体的流动党员管理体系,发挥流动党员服务中心作用,促进流动党员成为返乡创业、带动致富、遵纪守法的党员典范。要深入开展“大调解”工作,建立以旗乡两级调解员为主,党员调解志愿者为辅的调解队伍,全力做好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排查调解工作。要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抓好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村镇等评比活动,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4、创新社会管理机制,要注重与增强社区自治功能相结合。增强社会群众自治功能,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要规范基层党组织的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程序,提高社会群众自治能力。同时,基层党组织要重点引导培育三类中介组织,即:休闲娱乐为主的活动类组织、维护群众权益的权益类组织、提供社会服务的服务类组织,依托社会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真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自治格局。

第四篇:证券经纪业务的风险表现及其风险管理指标

证券经纪业务是指证券公司接受客户委托,为其代理股票和其他有价证券交易的中介业务。无论是综合类还是经纪类券商,经纪业务都是其主要业务和利润收入的重要来源。经纪业务涉及的主体比较多,环节复杂,因而风险来源多、发生频繁。经纪业务风险主要是操作风险,具体风险如下:

一、交易风险

1.开户风险。此种风险常见的是非本人(代理)办理开户手续并设置交易密码,开户证件模糊不清或系伪造、开户手续不齐全,造成风险隐患。

2.委托风险。外部自动委托缺乏必要的委托凭证及非本人的委托指令;无委托记录或委托手续记录不全;营业部向客户融资或融券。

3.清算交割风险。清算不及时;公司未对下属营业部实现法人集中清算;客户的交易结算资金未全额存入指定银行等。

二、资金风险

1.资金存入风险。一般意义上的资金存入风险是资金存入错帐造成的风险。

2.资金取出风险。取款证件伪造或辨认不清、客户加密清密程序不严密,容易造成他人冒领。

3.银证联网风险。目前我国银行开立存款账户和存取款尚未实行“实名制”,个别股民保密意识淡薄,给不法分子调用他人资金以可乘之机。

三、内部人员行为风险

为满足资金大户的需求,变相融资违规操作;挪用客户保证金用于自营业务;挪用客户债券用于回购;将客户证券借于他人或用于做担保等。

针对上述的经纪业务操作风险,在实际的运作中,可以设计以下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来指导经纪业务的操作风险监控。

一、账户管理

1.客户资料不完整:开户的客户资料或证件不完整,假借他人名义开户。

2.客户关键资料变更异常:客户(资金帐户、股东账户)的关键资料变更异常(频率异常或证券公司柜员进行操作)。

3.帐户一致性:证券和资金帐户不一致,对应关系不清晰,使挪用客户资产有可乘之机。

4.一对多帐户:一个资金帐户对应多个股东账户或一个股东账户对应多个资金账户。

5.股东帐户迁移检查:股东账户在不同的资金账户间迁移,间接挪用客户资产。

二、交易环节

1.交易差错风险:人为造成(代理关系、权限设置)、交易系统故障、客户交易身份认证错误。

2.向客户融资交易风险:变相向客户透支资金,无法及时平仓,公司无法收回资金。

3.三方监管交易:证券公司分支机构实行三方监管,监管协议不受法律保障,监管行为不受法规认可。

4.国债回购:超额融资或挪用他人债券融资,标准券不足而发生席位欠库。

5.国债回购放大交易:由于国债回购业务规则的缺陷,存在国债回购放大交易和套利的机会,最后客户无法交收的损失会全部转嫁给证券公司。

6.债券回购交易:标准券欠库,挪用其它客户的标准券,影响正常的交收。

7.新股集合配售:利用客户放弃配售的市值,证券公司进行集中配售。

三、结算环节

1.成交清算股东异常:营业部通过修改结算数据或者直接修改清算结果的方式,在客户间挪用资金。

2.资金凭证非连续性:修改清算结果的资金凭证,造成一段时间内指定币种的资金凭证不连续。

3.利息积数非连续性:修改利息积数,造成一段时间内指定币种的利息积数不连续。

4.一、二、三级清算结果未及时核对:存在挪用客户资金的隐患。

5.非法返俑:对佣金参数管理不规范,返佣比例制定亦有较大的随意性。

6.ETF交收风险:证券公司在结算备付金账户内没有存入足额资金;交易结束后未能核算当日的交收净额。

7.买断式回购:卖断式回购二次交收(既不履约申报又无足够的资金),造成资金透支。

四、存管环节

1.客户标准券余额错误:证券公司没有建立二级托管体系,托管在证券公司客户证券与登记公司不一致。

2.标准券余额挪用:托管的客户标准券余额不一致。

3.保证金帐款未有效核对:托管在证券公司的客户资金明细与托管在存管银行的客户资金总额不一致。

五、划付环节

1.权限管理不健全或失控:存在一个人拥有互斥的权限;资金划拨可以不按照既定的流程进行审核等。

2.银行账户管理不合规:存在正在使用的存管银行的客户资金专用存管账户没有报备、营业部的保证金专户超过5个。

3.结算资金划拨风险:总部和登记公司以及分支机构的结算资金划拨未在保证金专户之间和登记公司的结算备付金账户之间进行。

4.大额资金存取风险:客户资金存取时候出现异常大额资金存取(总额、频率异常、存取对方账户不是系统预留收款银行账户等),没有有效凭证或审批手续。此外,证券公司更需要建立一套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内控机制。大部分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委员会都是由总经理和各部门经理组成的,缺乏独立性,很难做出独立的风险管理决策。因此,证券公司需要建立和完善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在组织架构上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对业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素质,健全奖罚制度。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和防范风险

第五篇:税收风险管理的实践与优化思考

(一)风险管理及税收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当中包括了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税收风险管理是指税务机关运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合理配置管理资源,通过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风险应对处理,以及过程监控、绩效评估等措施,不断提高纳税遵从度的过程和方法。税收风险管理理念是近年来各地都在研究探讨的新的税收管理模式,其含义是:将现代风险管理理念引入税收征管工作,旨在应对当前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最大限度地防范税收流失;规避税收执法风险;实施积极主动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征收成本,创造稳定有序的征管环境,是提升税收征收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有益探索过程。

(二)税源监管风险

近年来,税务违法违章案件越来越多,金额越查越大,究其原因,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国、地税机构分设所带来的信息不畅和差异、税制结构是否合理、税种设置是否科学、征管环节的多少、纳税手续的繁简以及税率是否适当、是否超出了纳税人的心理及经济承受能力、逃避税收得到的利益与被处罚应付出的预期代价之间的权衡等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纳税人决定是否采取逃避税收的行为,是税收征管中产生漏洞的潜在危机。为弥补这些漏洞,就需要税务机关、税务人员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并寻找对策,强化税源管理,遏制偷税行为的发生。这种对税款实现潜在的影响实际上就是一种税源监管风险。

(三)税收执法风险

税收执法风险是指税务机关在执法过程中,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所引起的不利的法律后果。包括对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理解偏差产生执法过错,带来的执法风险。以及执法程序不严谨、执法随意性大、法律适用过当带来的执法风险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执法风险。同时随着整个社会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纳税人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对于税务机关执法手段、征管方式等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执法方式简单,容易诱使征纳双方矛盾激化,也会相应使执法人员执法风险加大。

二、税收管理在税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源提供的确定性与税收管理不确定性是税收执法风险的主要成因

目前大部分管理分局以属地分片、分责任区管理为主,仍采取传统的以人海战术为主要特征的拉网式、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对所有的纳税人实施均衡管理,缺少完整的风险管理机制,缺乏管理的层次性和针对性,陷入什么都想管,但什么也管不好的怪圈,所谓管理只停留在催报催缴、日常巡查、纳税评估等表面工作上,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税源管理的需要。随着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市场分工越来越细,必然要求税务部门按照风险管理理念科学划分管理对象,日常管理有的放矢,突出税源管理重点,增强管理的实效性。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一个地区的税收收入主要来源于少数重点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税收风险管理的重点也应放在这些重点税源上。通过风险识别分析和应对,集中优势力量,加强对重点税源企业和重点行业的管理,堵塞其税收管理漏洞,可有效提高税源管理的效能,提高税源管理的整体水平。

(二)实践税收风险管理是有效降低税收执法风险,提高税收征管质效的需要

纳税人故意偷逃税款,税务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水平不高,是导致税款流失,出现税收执法风险的两个重要因素。借鉴风险管理理念,通过科学规范的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等手段,对纳税人不依法准确纳税造成税款流失的风险进行确认,对不同风险程度的企业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有效引导税务干部正确执法,最大限度减少执法风险。另外,在实施属地管理的基础上,针对管理对象不同特点,分行业、分规模,分别制定管理办法,有效配置管理资源,提高税源管理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行业税负的公平,全面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三)实践税收风险管理是合理有效配置征管资源,形成税源管理合力的需要

目前基层税务部门普遍存在一高一低,一多一少的矛盾,即上级税务机关对工作的要求和标准高,而干部队伍的管理水平却相对较低;纳税人的数量逐渐增多,而管理人员相对较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有限的征管资源与纳税人数量日益增加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靠增加人力资源来加强税源管理已无可能性。通过引入税收风险管理,按照纳税人风险度,实施差别化管理,集中优势力量应对高风险,能够使有限的征管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四)税收管理机制建设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系统上下对风险管理的认识还不到位,缺乏把风险管理贯穿税收工作的主动精神、整体观念和系统意识。现行税制体系结构不完善、不够科学,法律级次低、变动频繁,征管体系自身的风险防御能力不足。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信息资源的共享度不高,税务部门同相关部门在信息共享、沟通反馈机制方面亟待进一步改善,税收信息化建设未能推动税收管理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2、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待改进,目前主要是以指标为主,风险模型的研究不够深入。信息缺乏指导性或针对性不强,突出表现为“三多三少”,即散乱信息多,揭示问题信息少;提问题、给任务型信息多,指方向、给方法型信息少;单个信息分析多,信息综合分析少;落实责任与监督制约难以协调统一;有限的征管资源一方面短缺不足,一方面配置效率低下,征纳成本居高不下。

3、税收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对如何从制度上确定风险评估的主体、程序、标准和评估结果的应用缺乏系统的操作办法。风险评估缺乏科学方法论指导,基本停留在经验判断和简单比对阶段,没有一整套科学的模型作为评估依据。风险应对措施单一,未能根据风险等级的大小细分应对策略。对税收管理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成本和收益分析不够。

4、受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和税收任务快速增长的影响,税收机关内部征、管、查、审等环节的职责分离存在设计的科学性不足和执行难以到位问题。内部各环节之间的互动机制尚未建立或者不够顺畅,导致信息不对称和协调配合不够,降低了管理风险的防控能力。税务系统内部风险管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尚未建立。社会监督的力度需要加大,方式方法需要继续完善

三、税收风险管理理论在税收工作中的深化和探索

(一)完善税源信息共享沟通机制

夯实税收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基础。税收征纳系统的信息化既包括纳税人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等所有办税事项的信息化,也包括税务部门征收管理、税务稽查等所有征收管理事项的信息化,以及日常行政管理和社会各相关部门的信息化。从税收风险管理的角度看,应充分运用数据集中的优势,建立纳税人情报信息管理库,重点提高内部信息的共享度,努力挖掘税收管理过程中税收风险信息情报资源;大力拓展外部信息的采集渠道,推进完善财税库银联网和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及时采集上市公司报表、工商、统计、行业管理部门和管理协会等部门的第三方信息;探索建立跨地区信息情报采集、交换管理机制,提升跨地区税源信息交换、查询功能,形成税源控管的信息化优势。不断提升征管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为税收征管工作夯实数据基础,推进“信息管税”目标不断向纵深发展。

(二)关注企业重大事项监控税务风险

企业重大事项包括企业战略规划、重大经营决策、重要经营活动、企业高管变更等。企业战略规划包括全局性组织结构规划、产品和市场战略规划、竞争和发展战略规划等;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包括重大对外投资、重大并购或重组、经营模式的改变以及重要合同或协议的签订;重要经营活动指关联交易价格的制定,跨国经营业务的策略制定和执行;企业高管包括董事会和监事会组成人员以及行政、运营、人事、财务、市场、销售、信息、技术、质量、公关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

企业的战略规划、重大经营决策和重要经营活动、企业高管的变更等关乎企业的存亡与兴衰,具有复杂的复合风险,其中也包括税务风险。这些事项因其重要性而不允许企业存在过高的风险,因此,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不但要在事前分析、识别、防范风险,更应着重跟踪监控税务风险。

(三)建立与税收征管业务流程相融合的税收风险管理体系

实施税收风险管理应注重将风险管理的关键步骤与税收征管业务流程相融合,强化税收风险识别和衡量排序。目前以省为单位的统一征管系统的建立,已实现全省范围的数据集中,也为加强对税收数据的集中分析、评估和利用提供了少量而准确的基础信息。但是,税务机关的信息量还远不能适应税收风险管理的要求,内部信息虽集中但共享性不够,外部因获取途径不足而大量流失有价值的涉税信息,因此必须拓宽信息,特别是外部信息收集渠道,县局级可利用社会综合治税平台收集其他各部门占有的纳税人信息,基层管理分局、专业评估分局和稽查局可以结合日常工作收集纳税人信息,同时利用基层管理平台中疑点库实现分类整合和共享,可建立行业数据模型,加强信息比对分析,对风险点进行风险识别。利用估算技术,预测风险的概率和预测风险的强度,衡量排序风险度,针对不同级别风险度选择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四)建立内部质量控制体系以减少税收执法风险

以风险管理步骤设置运行节点,形成互控机制。税收风险管理事项从整个过程上看,表

现为风险管理目标规划、风险分析识别;风险排序、拟定计划和分配任务;风险应对调查和复核;风险处理跟踪反馈和复核,风险成效评价。就县级税务机关而言,可按照控制原理,将上述事项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部分,分别设置运行节点。事前控制包括:风险管理目标规划、风险分析识别、风险排序、拟定计划和分配任务,由县级局机关业务部门负责;事中控制包括:风险应对调查和处理,由管理分局、专业评估分局和稽查局分别承担;事后控制为风险处理跟踪反馈和复核,由业务科室和监察室负责。风险成效评价由机关业务部门负责,这样风险确定、处理、跟踪、反馈和复核,分别由不同部门实施,形成有效的内部税源监控机制。

(五)建立完善各环节操作规范强化执法监察

健全的岗位职责体系是实施税收风险管理的基础,要通过合理分权、规范工作流程,形成一个管理严密、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税收管理体系,确保对税源的有效监控,对偏离执法责任制及岗责权限的内部人员亮出“红灯”,实施内外环节的“双重监控”。当前,要重新思考修改和完善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税收管理员制度》,按照风险管理目标体系要求对管理员的税收执法权进行合理分解和有力监督,变“淡化责任、疏于管理”为“责任明确,监控到位”,最大限度地堵塞税收流失漏洞。

下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创新业务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思考(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创新业务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思考(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证券资产管理业务

    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分析一、资产管理业务的含义 资产管理业务的含义:资产管理业务是指证券公司作为资产管理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试行办法》的规定与客户签订资产管理合同,根......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风险管理制度-风控网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有效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保证公司各项业务和公司整体经营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证券法》、《证券公司监......

    安全风险管理的实践和思考

    安全风险管理的实践和思考全路推行安全风险管理以来,我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文件精神,不断强化全员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准确研判分管工作安全风险项点,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用风险理论来指......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税收实践与思考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税收实践与思考 税务机关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门,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于促进征纳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长......

    风险控制人员(证券、基金业务)

    风险控制人员(证券、基金业务) 职位名称 险控制部 职系 官 薪金标准 职位概要: 风险控制人员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运用有效的制度手段对金融公司或机构的整体交易运做实施......

    北京信用卡业务创新与风险防范

    一、2012年,信用卡业务的发展 北京信用卡套现讯:到2012年底,在第三季度,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的银行卡33.9亿块,第三季度交易前值319.2万亿元,包括消费金额达到16.2万亿元,比 上......

    思考、创新、实践

    《思考、创新、实践》 新学期寄语: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攀登理性之巅,没有一躇而蹴的捷径,只有奋斗拼搏,学好一门知识,不是只学懂,学会,还要学精、会做。力争做一个对......

    证券经纪业务的发展与创新(5篇材料)

    内容摘要:本文对证券经纪业务的困境进行深度剖析,提出券商要走出困境应树立品牌、走专业特色的道路。 关键词:证券经纪业务 经纪人 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初期,证券经纪业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