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内蒙古全面对外开放若干问题的研究

时间:2019-05-13 22:2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促进内蒙古全面对外开放若干问题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促进内蒙古全面对外开放若干问题的研究》。

第一篇:关于促进内蒙古全面对外开放若干问题的研究

关于促进内蒙古全面对外开放若干问题的研究

摘 要:改革开放40年来,内蒙古由偏远闭塞的北部边疆逐步转变为国家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桥头堡,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基本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但是,内蒙古对外开放的独特优势尚未得到有效发挥,“酒肉穿肠过”的问题仍很突出,以开放促发展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远未形成。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内蒙古要顺应滚滚向前的时代潮流,科学谋划新时代改革开放,创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筑对外开放新优势,奋力开创全面对外开放新局面。

关键词: 对外开放 现状分析 思路举措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生动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外接俄蒙、内联八省、紧邻京津,在国家对外开放大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改革开放40年来,内蒙古逐步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折。面向未来,内蒙古将走进全面对外开放新时代,谱写服务全国、同世界交融发展的时代画卷。

一、对外开放取得历史性成就

(一)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不断开拓国际贸易市场,贸易伙伴不断增加,贸易规模日益扩大。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初期到1970年代末,内蒙古主要贸易伙伴不足10个国家,目前贸易伙伴已由1980年代初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增加到160多个。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0.16亿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117.01亿美元,增长731.3倍,年均增长 19.0%。其中,外贸出口由1978年的0.10亿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44.71亿美元,增长403倍,年均增长17.1%。2017年海关进出口总额942.4亿元,比上年增长22.8%。贸易形式由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以易货贸易、委托外省代理出口为主,转变为现汇贸易、记账贸易等相结合,以自营出口为主,贸易形式进一步多样化。近年来,随着我区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内蒙古对俄、蒙贸易不断扩大,蒙古国、俄罗斯分别成为内蒙古第一、第二大贸易伙伴。2017年,我区与蒙古国、俄罗斯贸易额分别同比增长42.5%、12.4%,占全区进出口总额比重分别达到28.1%、21.8%。内蒙古与伊朗、越南、印度等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也迅速增长。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在努力扩大对外贸易规模的同时,不断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经过40年改革开放,内蒙古产业结构渐趋完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随之得到不断调整和优化,目前已增至10多个大类,按海关进出口商品量值表分类,多达几千种。初级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工业制成品出口提升速度加快。在出口商品中,毛纺服装、五金交电、机械设备、运输工具以及高新技术产品等已成为主角。同时,进口商品结构也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特别是一些国家建设急需的资源能源类产品进口占比明显加大,从俄、蒙进口最多的是原木、原煤、金属矿砂等资源型商品和工业原料。2017年,内蒙古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改善,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增速分别达到75.5%、52.8%,占全区出口总额比重达到29.6%,为近年来最高水平。

(三)口岸通关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内蒙古自古以来就是贯通蒙古高原的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我国沟通俄罗斯、中亚、西亚乃至地中海、欧洲的商贸大通道。改革开放40年来,内蒙古口岸数量不断增加,口岸基础设施和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过货能力成倍增长,通关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目前,内蒙古拥有对外开放口岸共18个,其中千万吨级别的共有4个,分别为满洲里、二连浩特、甘其毛都和策克,这四大口岸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规划的7条铁路有6条经过我区,规划的3条中欧班列线路中有2条从我区进出境,凸显了内蒙古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的重要地位。2017年,全区口岸进出境货运量达到8706.88万吨,同比增长10.3%;全区口岸进出境客运量586.32万人次,同比增长10.1%;进出境交通工具183.4万列辆架次,同比增长11.6%。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开行越来越密集,搭载物品种类日益丰富,年过货量超过8万标箱。2017年,经我区满洲里、二连浩特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1877列,同比增长56%,经我区口岸出境的班列线路有苏满欧、粤满欧、营满欧、郑连欧等56条,我区组织开行中欧(中亚)班列89列(其中返程班列16列),同比增长170%。内蒙古在服务全国、促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

(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区域经济合作日益深化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逐步发展。在承包工程、劳务合作、海外投资和外援项目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目前内蒙古已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及经济合作关系,投资国别(地区)主要涉及俄罗斯、蒙古国、香港、德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全区新设对外投资企业(机构)47家。投资国别(地区)主要是美国、蒙古国、俄罗斯、澳大利亚、香港等,投资领域主要是制造业、农林牧渔业、采矿业、餐饮业、批发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等。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大力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积极扩大对内开放,取得明显成就。40年来,我区不断加强与其他省区市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和优质企业参与全区的改革发展,形成了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较强拉动作用。

二、对外开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由于内蒙古远离沿海发达地区,长期处于我国对外开放的神经末梢位置,因此对外开放不足一直是我区的薄弱环节,严重影响着改革发展的进程。

(一)外贸依存度低,外向型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长期以来,出口对内蒙古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是负数。2016年外贸依存度仅为4.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8.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9位。2017年外贸进出口总额942.4亿元,仅占全国的0.3%,只相当于广东的1.4%、江苏的2.3%,上海的2.9%,居全国第25位;在9个沿边省区中仅高于西藏、甘肃,只相当于辽宁的14%、广西的24%。

(二)招商引资少,对外合作水平低

2016年内蒙古实际利用国内(区外)资金3600亿元,仅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23.8%。2016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7亿美元,仅占全国的3.2%,居全国第19位;2017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1.5亿美元,同比下降20.6%,仅占全国的2.4%。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区对外合作水平存在巨大差距,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情况:境外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我区的只有10家,而仅一个深圳市,就有275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设立总部,同属西部地区的四川省落户世界500强企业达321家,居全国第三,中西部第一。

(三)口岸优势发挥不足,长期存在“酒肉穿肠过”现象

虽然我区拥有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和对蒙最大铁路、公路口岸,但基本上处于“两头在外”的状态:进口物资很少在我区落地,大都流向东部地区进行转化加工增值;出口货源也基本上来自区外。中欧班列更是借道而过,完全“两头在外”。这就导致我区口岸优势还没有转变成经济优势,进出口对本地经济拉动作用十分有限。

(四)观念守旧,对外开放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内蒙古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走的是粗放式的资源开发道路,利用国内与国际“两种市场、两种资源”的意识淡薄、能力不足。我们的各级党政领导,在国内招商引资可能还有一套,但很少有总书记所要求的“世界眼光”,对“一带一路”战略理解不深,对发展开放型经济缺乏热情、思路模糊、办法不多。

三、促进全面对外开放的主要思路与建议

(一)推?有纬扇?面开放新格局,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内蒙古要按照十九大的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树立“打开国门搞建设”的意识,科学谋划新时代改革开放,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抓手,构筑对外开放新优势,奋力开创全方位对外开放新局面。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要求:“通过扩大开放促进改革发展,发展口岸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同俄罗斯、蒙古国合作机制,深化各领域合作,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我们要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把向北开放作为战略方向,把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作为主要抓手,在深化同俄罗斯、蒙古国务实合作上取得重要进展。大力推进全国范围内的区域合作,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空间,推动形成陆海联动、东西互济的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

(二)完善同俄蒙合作机制,切实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加快建立完善同俄蒙多层次、常态化的地方政府间会晤协商机制,有效对接发展战略,协商制定区域合作规划、政策和措施,增强同俄蒙合作的战略性、稳定性和可预见性。推动实施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大项目,要聚焦关键通道、关键城市、关键项目,加快铁路、公路、航空、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与俄蒙在矿产资源、观光旅游、农林牧渔以及绿色环保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贸易规模,积极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加快推进满洲里、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和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建设,推动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提升口岸建设管理水平,支持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等外贸平台建设。支持内蒙古始发中欧班列增量扩容。全面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一站式作业、一体化通关,提升投资、通关、人员往来、车辆通行便利化水平。积极推进高水平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引导中小企业集体“走出去”,抱团发展、集群发展。

(三)坚持“跳出内蒙古发展内蒙古”,全方位扩大开放

要敢于先行先试,依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进一步密切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经济联系,完善区域间协作发展新机制。营造更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大力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落户内蒙古。着力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积极承接产业链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依托大企业、实施大项目、发展大产业、构建大集群、建设大基地,为内蒙古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探索建立一批“飞地产业园区”、跨省合作园区,加快产学研合作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东部盟市与东北三省深度融合发展。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代建明

第二篇:全面从严治党问题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问题研究

摘要:从“打铁还要自身硬”的掷地有声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庄严宣告,从“八项规定”新风拂面到“四风”涤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很多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赋予了“全面从严治党”以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一、全面从严治党内涵深刻

2016年年初,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这就深刻阐释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内涵,明确提出了管党治党的新要求,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遵循,为管好党、治好党指明了方向。

第一,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这是对全面从严治党本质的深刻揭示,指明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正确方向和最重要的着眼点。一方面,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党的领导;另一方面,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必须始终贯穿党的领导。

第二,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全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个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首先强调的就是“全面”,这是基本要求,涵?w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是对党的建设系统性、整体性的体现。

第三,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严”。“严”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二个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从严”至关重要。习近平主席在去年的“七一”讲话中就指出,“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第四,全面从严治党:“要害在治”。“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三个关键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长期复杂严峻的“四大考验”和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的“四大危险”,必须在“治”上下大功夫、真功夫、硬功夫,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和勇气给自己治“病”。

二、全面从严治党意义深远

首先,从世情看,全面从严治党是应对世界战略格局大变动的需要。现在,世界经济尚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新的世界经济规则制定处在激烈的利益折冲之中。在可以预见的时段内,中国越是由大向强迈进,遭遇战略围堵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我们不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就有被扰乱的危险。

其次,从国情看,全面从严治党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国梦的需要。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强国的梦。但是,通往胜利的道路从来都不会是坦途。靠什么来实现中国梦?2014年年底,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全面”,为实现这一梦想做出了战略布局。在“四个全面”中,全面从严治党具有火车头的作用,是落实“四个全面”的灵魂。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使党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就能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供政治保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凝聚共识、凝聚力量。

再次,从党情看,全面从严治党是保持共产党长期执政地位的需要。政党的兴衰起伏总是与其是否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息息相关。没有哪一个政党的发展壮大不是由加强自身建设而实现的,也没有哪一个缺乏自我管理的政党能够逃脱走向衰败的历史命运。历史启示我们,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才能切实化解危机,赢得政党的健康发展。

三、切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

首先,要抓好思想建党这个根本。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注重从思想上建党,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可以说,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伟大创造和优良传统。这里,主要是把握以下四点:一是加强理论武装,让党的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二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坚定信仰信念;三是发挥正面宣传引导与舆论斗争的有机结合;四是注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紧密结合。

其二,要抓好从严治吏这个重点。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安邦定国、长治久安,都非常重视从严治吏。上自夏商,下至明清,从严治吏的历史沿革从未间断,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也高度重视干部管理,中央打出了一套精彩的从严治吏“组合拳”,党风日渐清朗、政风日益清明。同时也应该看到,干部队伍出现的为官不为、胡作乱为等不良现象。实践表明,从严治吏既需要刮骨疗毒、剜肉去腐的雷霆之势,更需要抓长抓细、严在“日常”。要做到从严治吏,就要增强从严治吏的紧迫感,就要筑牢从严治吏的制度墙,就要畅通从严治吏的主渠道。

其三,要抓好作风建设这个主题。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必要条件。要抓好作风建设,一是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强化正风肃纪氛围,二是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三是要抓常抓细抓长,致力养成从严习惯。同时,还要以严格的制度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和思想建设作保障,使其与作风从严相辅相成。这样,才能使政治生活真正严肃起来,使政治生态真正清澈明朗起来。

其四,要抓好制度治党这个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度治党放在突出位置,强调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制度安排与落实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前提,在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制度建设理论和实践。具体来说,坚持制度治党,首先要有法可依、有规可依,要完善党内的法规制度建设,提高党内法规制度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确保形成的制度规范立得住、行得通、用得好;其次要着力增强制度执行力,坚持制度执行到人到事到底,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再次,要着力构建完善责任落实体系,严格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管好自家“责任田”,真正把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

我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毫不松懈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必能肩负起历史重任,带领亿万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昂扬奋进。

作者简介:陈玉,女,汉族,河南省社旗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党建。

第三篇:内蒙古阿拉善盟肉苁蓉产业化问题研究

内蒙古阿拉善盟肉苁蓉产业化问题研究

摘要:一直以来,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阿拉善盟区域经济发展。随着国家一系列大力发展肉苁蓉产业政策的出台,阿拉善盟结合实际情况,大力发展肉苁蓉产业,这不仅是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一项大规模的生态建设项目。肉苁蓉具有广泛的药用和保健价值,栽培肉苁蓉及其寄主植物既能保护野生资源、满足中医临床用药和确保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治理沙漠、改善生态环境。因此,发展肉苁蓉生态产业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肉苁蓉;沙生产业;苁蓉产品;生态

引言

肉苁蓉在内蒙古阿拉善盟人民的心中形象化,象征性很强,充满神奇色彩,它象征胜利、坚强还有上天的旨意,称作蒙古大地的精灵。肉苁蓉与蒙古族的传统文化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它既影响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是蒙古族文化传统的载休。蒙古族有崇尚天神、敬畏自然的传统,也有牧民把它作神物崇拜。肉苁蓉独特的文化现象,是内蒙古阿拉善盟人民的观念和情感象征。

一、阿拉善盟肉苁蓉的产业发展状况

(一)阿拉善盟发展肉苁蓉产业的优势

1.生长环境优势

阿拉善盟地区是最适宜肉苁蓉和梭梭生长的地区之一,梭梭种植面积广大,据不完全统计约有约1400万亩;从近几年的种植情况看,阿拉善盟营造的梭梭林成活率可达75%以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其他不同的独特的沙漠土地和水资源,其厚实的土壤形成,表面覆沙薄,地下水位高,储量大水源,水质很好,易开采。阿拉善地区能源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适用于梭梭的生长,具有生产名、特、优质、绿色产品及大力发展沙生产业的自然资源比较优势。

2.技术条件优势

阿拉善左旗的肉苁蓉和梭梭的人工培育技术依托单位是阿拉善盟林业研究所,这是专门集沙漠治理科研与技术推广的研究机构。同时,财政部与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有“肉苁蓉人工接种及寄主植物梭梭种植产业化的区域试验”等近十几项科研成果。并进行了对相关苁蓉产品的研发,以提高特色沙生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促进沙生产业的发展。

3.阿拉善地区肉苁蓉市场优势

目前,中国西北地区重视发展人工栽种肉苁蓉产业,将沙漠生态治理和沙生产业结合起来,不仅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阿拉善左旗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了阿拉善左旗就是肉苁蓉理想的生长之地,提高了阿拉善左旗肉苁蓉的药用价值,形成它独特广阔的市场空间,其潜在的市场发展前景很广阔,在未来的发展中阿拉善左旗地区出产的肉苁蓉的需求量会很快攀升。

(二)阿拉善盟肉苁蓉种植和加工情况

1.种植情况

自2011年起,由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宏魁苁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带头,通过企业基地农牧户的经营模式,率先与阿左旗吉兰泰镇、阿拉善左旗乌力吉苏木、阿拉善左旗巴润别立镇、阿拉善左旗敖龙布拉格镇4个肉苁蓉主要种植产区的82户牧民共同协商成立了“阿拉善盟宏魁沙生产业专业合作社”,共同发展以人工种植与栽培梭梭、肉苁蓉为主的沙生产业。并且阿左旗宏魁沙生产业公司与所有在社牧民签订了《梭梭、苁蓉种植合同》和《肉苁蓉收购合同》,进一步明确了在社牧民与阿左旗宏魁沙生产业公司之间的合作内容。

2.肉苁蓉生加工现状

2013年,由内蒙古中兴华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投资约4亿元的10万亩肉苁蓉种植及深加工项目落户阿拉善左旗。项目计划筹建包括肉苁蓉种植、中间体提取产品、药品和保健品终端产品的生产、营销、研发等一条龙的肉苁蓉产业集群,充分利用国家“863”计划项目和科研平台,以广泛的市场资源优势,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高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直接联盟,提升防沙治沙固沙及肉苁蓉产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肉苁蓉产业的高速发展。并通过企业化示范引领种植,最终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农牧民增收。肉苁蓉生物种植示范基地的揭牌为阿拉善盟“企业+基地+种植户”的沙生产业发展模式起到了引领示范的关键作用,突破了困扰阿拉善盟已久的肉苁蓉种植、深加工、市场化产业链发展的瓶颈。

二、阿拉善盟肉苁蓉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一)肉苁蓉产品成本高

相比较于其他收集、处理的卫生保健费用,未寄生肉苁蓉的深加工产品成本高得多。首先,收获过程,肉苁蓉需要经历培育种子在寄主梭梭,疫苗接种两步,两个步骤分隔时间较长,肉苁蓉深加工产品维护成本较高。肉苁蓉加工产品行业的专业研发机构和研发人员的比例低,同时,阿拉善旗位于西部偏远地区,很多高级人员不愿意帮助企业到企业内部发展。所以,企业只能以高价邀请专家到企业来做研究。

(二)企业生产规模小

阿拉善左旗宏魁苁蓉集团作为近年来发展的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但是,种植梭梭、肉苁蓉接种收获后,在漫长的时间(通常为3年)内其投资大,成活率低。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在生产加工企业,原材料供应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从而导致其苁蓉系列产品的产量低,进而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三)企业管理效率低

企业管理在企业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好的管理能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好的管理,阿拉善左旗宏魁苁蓉集团的管理层人员大部分在企业管理方面并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培训,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

(四)技术水平有限

阿拉善宏魁苁蓉集团自2009年开始进行技术创新,到2013年企业在技术革新方面累计投资1.2亿元。然而,企业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低,没有更高的科技附加值。与此同时,公司的生产水平,科技、产业的独立的研究和开发能力也较低。

三、原因及对策分析

(一)原因分析

1.资金缺乏

近些年来,虽然阿拉善左旗宏魁苁蓉集团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取融资资本投资产业链,但金融危机后,许多行业面临资金短缺的困难。由于肉苁蓉产业属于新的区域特色产业,对资金的需求大于成熟行业的资本需求,所以资金更为困难,从而导致许多很多融资企业并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这样的新型企业中去。尽管企业自身也在不断努力,但资金链的紧张仍然会导致产业发展受限。

2.地理位置偏远

阿拉善盟地处中国西北部,全盟共有高速公路45公里,等级公里也较多,但通往外省市的交通也极不便利,没有铁道线路和通勤,所以造成招商引资和吸引人才方面很困难。

3.缺乏管理和科技人才

人力资本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与人力资源相比较而言,是两个非常容易混淆的概念。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人力资源具体地说,它只包含企业两种人,一种是掌握核心技术的技术人员,另一种是创业的质量。现代企业改革后,人力资本对企业的影响将越来越重要,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由于阿拉善地区属于西北部偏远地区,许多有丰富企业管理经验的人才并不愿到阿拉善来工作。虽然企业近几年也不断邀请有经验的专家来企业实地指导,但一般培训时间短,专家学者不能够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也就不能全方位的提出指导性建设意见。

(二)对策建议

1.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目前,肉苁蓉深加工技术逐渐成熟,许多企业开始进入这个行业。作为阿拉善左旗肉苁蓉深加工龙头企业,企业如果想要继续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在当前的市场,为此,企业必须增加投资在科学和技术的力量,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在肉苁蓉的加工工艺方面,例如:如何改进现有流程,以减少设备的损失,能源消耗在处理问题,以逐步减少产品成本,降低产品价格,以便能让更多人能够消费。

2.提高管理层素质

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提高管理人员素质,这不仅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手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集中体现。公司员工延长人才阶段,有责任和义务帮助管理人员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增加就业机会和竞争能力。突出教育,落实制度企业要发展,效益要提高,人才培训是关键,教育培训应作为企业长期的智力投资、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工程。理顺关系,优胜劣汰将管理人员的岗位管理能力与工资奖金挂钩,把管理能力的高低,作为分配要素,纳入工资制度,克服分配的平均主义,企业中可实行“项目经理工资制”。使技术管理能力等生产要素与劳动力一样参加企业的利润分配,使企业内部的分配渐趋合理。

3.积极引进科技型人才

(1)做好人力资源规划,为提高企业引进人才使用效率提供根本保障。良好的人力资源规划可以塑造一个高品质、高效率为企业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人才的潜力,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企业应根据企业发展的要求和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的内容为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客观分析的要求和内部人员、企业人才供需变化进行科学预测,合理储备人才,避免盲目引进人才。

(2)坚持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由于地处偏远,要重视引进人才福利。企业应完善补充性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企业的社会保障优势。生活方面为引进人才提供住房津贴、交通费。给予引进人才公休、法定假、年休假等各种有偿假期,对于长期驻外地的引进人才给予定期轮休、探亲假,使引进人才得以定期与家人团聚。与引进人才进行福利沟通,推进实施弹性福利计划,通过提高引进人才的自主选择权,满足引进人才多层次的需求,促进引进人才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从而提高引进人才的工作满意度。

(3)打造以人为本的优秀企业文化,为提高企业引进人才使用效率提供根本动力。企业文化就像企业的灵魂,深深吸引和凝聚着企业引进人才,引进人才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与接受是影响引进人才离职态度和意愿的关键。企业应努力营建优秀的、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四、结论

肉苁蓉具有很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种植肉苁蓉和寄主植物具有良好的防砂和固沙和改善生态环境效果。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人们的健康意识的提升,和中国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阿拉善盟肉苁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在今后10 年内,预计肉苁蓉种植面积将超过66667hm2,开发肉苁蓉相关产品超百个,实现年产值超百亿元,形成西部特色的肉苁蓉生态产业。作为阿拉善盟的特色产品,应坚持主导产业地位,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和吸引人才力度,使阿拉善盟特色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员金松.国外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J].2010(3)

[2]苏永.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局限性.现代农业科技[J].2010(17)

[3]霍向东.对农业产业化的再思考.经济研究导刊[J].2010(5)

[4]陈剑.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农业经济[J].2010(1)

[5]《阿拉善盟经济年鉴》阿拉善盟?政局 2013

[6]徐文豪.邱生祥.赵继红肉苁蓉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09

[7]《阿拉善左旗志农业卷》阿拉善左旗档案局 2012

[8]《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国家发改委令[2011]9号)

[9]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立项的通知》(国科发农字[2008]488号)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

[11]《阿拉善盟统计年鉴农业卷》阿拉善盟统计局,2012

[12]阿拉善盟委行署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知道意见阿拉善盟委行署办公厅》

第四篇:六盘水市对外开放程度研究

六盘水市对外开放程度研究

李 玲

〔内容摘要〕 对外开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我市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针对我市实际,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各阶层素质,加强投资软环境的整治,改变招商引资方式,加强区域合作,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关 键 词〕 对外开放对策建议

〔作者介绍〕 市政府研究室

对外开放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对外开放或对国际经济的依赖程度,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程度的重要标志。对外开放度由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与GDP的比值)、经济外向度(出口总额与GDP的比值)、实际利用外资等指标组成,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的综合性、结果性指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提到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路径和措施时,明确提出“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新要求,这是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要主题。

一、我市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

对外开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我市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分析研究和正确评价六盘水市对外开放程度,对于吸收国内外文明成果,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对于利用外资,弥补我市建设资金不足;对于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扩大生产规模,在国际经济交流中发挥比较优势;对于在全市人民心中形成开放意识,让外界认识六盘水,了解六盘水;对于了解国内外开放水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我市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市对外开放取得主要成效

上世纪六十年代,六盘水被国家确定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来自全国各地的10万建设大军进驻六盘水,拉开了六盘水开放的序幕。伴随着工业开发的进程,六盘水以煤建市,以煤兴市,以煤强市,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以发展促稳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建设,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重点产业快速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快提高,对外交流与合作逐步加强。2007年与1978年相比,生产总值增长73倍,财政收入增长11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78元增加到234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5.7倍。目前,随着一批项目的相继启动,六盘水又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一)对外交流与合作逐步加强

一是利用南贵昆经济区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大企业相对集中的比较优势,积极加强与周边地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湛江等8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积极组团参与沿海城市举办的工业博览会、投资贸易洽谈会、泛珠三角贸洽会、西南经济区市长联席会、友好城市座谈会等全国性、区域性经贸洽谈活动,与国内外客商广泛接触、深入交流、扩大合作。

二是利用“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等活动邀请内地投资商和境外客商到我市考察、洽谈,在外贸、城建、旅游、信息等多领域寻求合作,进一步拓展了合作范围、合作空间,逐步形成互动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开放合作新格局,探索区域间联合发展的新路子,共同推进区域之间的整合,加快了我市对外开放步伐。

三是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十五”期间,实现旅游总收入5.3亿元,接待国内游客364万人次,接待日、美、法及港澳台侨等海外旅客4000余人次;“十一五”以来,已实现旅游接待人数336.9万人次,接待海外游客2000余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61亿元。

四是充分发挥工商业联合会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促进开放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目前,外省在我市经商的投资商达上万户,在六盘水市总商会成立了福建商会、湖南商会、浙江商会、川渝商会4家商会,与我市工商联(总商会)缔结友好商会的省内外工商联(总商会)已达50家。

(二)对外贸易呈现良好势头

外贸进出口、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已基本形成自营出口生产企业、流通型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专业外贸公司为主体的多元化外经贸格局。现有进出口企业30户,其中生产型企业14户,流通型企业16户。2007年,全市对外贸易持续增长,进出口总额完成40680.7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26%,增幅位居全省第二。2007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突破1000万美元大关,达到1040万美元,同比增长316%。全年新批2家中外合资企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1013万美元;新批1家中外合作企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27万美元。全年合同利用外资金额为164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率达63.07%。2008年1至6月,全市进出口完成23693.41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88.94%。

(三)招商引资效果显著

“十五”期间,我市招商引资和经济技术协作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99.427亿元人民币,是“九五”15.3221亿元的6.48倍;2006年,通过重点招商、会展招商、以商招商、定向定点招商等多种招商形式,到位资金42.03亿元,比2005年增长16.4%;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7.5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51.9%;吸引省外投资300亿元,促进了我市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外商投资企业10家。

2007年,成功举办了“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投资贸易洽谈会”。邀请国内外客商达200余人,推出49项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约500亿元),共达成项目合作合同及协议24项,合同及协议投资总额达171.49亿元人民币。签约项目涉及商贸服务、煤炭及煤化工、矿产品加工、轻工、建材、电力、农林牧及加工业、旅游观光、房地产开发等多种行业和领域。引进外来投资实际到位资金49.8亿元,较上年增长18.47%。2008年1至6月,全市共引进外来投资实际到位资金27183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15%,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8%。

(四)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

1995年以来,我市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办了省级和市级开发区,各开发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等方面,发挥了对外开放窗口、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城市建设的延伸和经济发展新增长点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2002年,成立了招商引资“一站两中心”:“一站式服务办公室”、“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外商投诉中心”,吸引了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知名公司到我市考察、洽谈投资项目;对外来客商和投资者实行“五制”,即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全程服务制、终身服务制、联席会议制,为我市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和经济协作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和服务环境。

此外,我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超前的理念和优惠的条件引进人才,1984年至1986年,以“三不要”政策面向全国招聘交通、建设、规划、教育等各类中级以上职称的人才120多人;1995年至今,面向全国、全省公开选拔副县级领导干部35名,县区长助理12名;承接国家和省有关专家、领导到我市挂职,促进了我市领导干部及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素质的提高,也拓展了我市各级干部的视野,形成了“开放包容”的格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解放程度不够

干部队伍中不同程度存在自我满足、怕担风险、因循守旧、作风不实等与科学发展观不适应、不符合的思想观念,如在兑现承诺、承担风险、企业服务等方面,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和“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的情况。虽然现在这种状况已有明显改观,但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很多部门还缺乏对纳税人的尊重和服务意识,办事还不够规范、效率还不够高。一些企业紧迫感和自主创新意识不强,存在“等、要、靠”思想。

(二)对外开放水平较低

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开放度的指标体系中,可以看出我市在全国对外开放中的位置。我市经济外向度、外贸依存度;引进外来投资者户数、利用外资水平以及外来旅游人数等,与省内贵阳、遵义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差距更大(详见以下表

一、表

二、表三)。

(三)进出口总量小,产品档次、结构有待于提高

1、进出口企业少,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全市仅有进出口企业30家,自营出口产品只有钢材、干姜、芸豆、电机车等,且多数企业规模不大,资金短缺,客户少,市场窄,开展进出口业务存在一定困难。除水钢进出口公司、市进出口公司有进出口实绩外,其余基本没有开展进出口业务,均处于委托代理出口和出口供货状况。如我市3家硅业公司每年生产价值9000多万美元的硅合金都是通过省外进出口公司代理出口。

2、出口配额及关税提高影响出口总量。我国原煤出口实行国营贸易管理,由于原煤、焦煤等产品没有配额,供货出口较大,直接影响出口总量,如:盘江煤电(集团)公司生产的洗精煤都是通过北京中煤公司代理出口,影响我市外贸出口指标的完成。焦炭是我市可供出口的主要产品,据统计,每年可供出口量达150多万吨,但焦炭是高能耗的初级产品,国家提高出口关税,导致出口减少。由于上述原因,致使水钢进出口公司、盘县翰宇焦化有限公司、六盘水旗盛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的焦炭无法出口。

3、出口产品的国外市场开拓不够。市场狭小、领域不宽是影响全市对外贸易的瓶颈。一是由于一些企业对国外市场的准入机制了解不够而不能迅速打开国际市场。二是一些企业缺乏自身开拓国外市场的积极性,认为供货出口资金回笼较快且比较稳妥,因此不愿意去开拓国外市场。三是市场开拓资金不足影响开拓国际市场的速度。

(四)投资软环境有待于优化

投资环境不够理想,影响对资本的吸引力和聚集力,是制约我市发展的障碍之一。主要表现在对投资环境理解存在误区:一是政策越优惠越好。为了吸引投资者,认为在政策上给予足够的优惠,其投资环境就好,否则就难以吸引到投资者;二是用地越优惠越好。认为土地越便宜越好,然而有的投资者付出的土地款,远远不够土地征用、补偿的费用;三是地方保护越多越好。企业在投资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出现违反国家法律、政策等时,由于有地方政府充当保护伞,一些企业出现偷税漏税、克扣职工工资等违法行为;四是引进项目越多越好。为了争取到投资者,忽视一些引进项目对地方环境的影响,在环境评价、环境监测、污染整治等方面不到位,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群众身体健康。

(五)招商引资力度不够,方式有待探索

1、从项目类型上看。一是项目侧重煤、电等,在产业结构上不尽合理。2007年,第一产业项目12项,到位资金2852万元,到位率29.39%;第二产业项目98项,到位资金374685.5亿元,到位率48.54%;第三产业项目79项,到位资金120429.26万元,到位率50.12%。二是项目深度不够,好的项目不多,在煤化工、煤炭的深加工及煤炭的焦化、液化、气化及煤层气开发等如何延长煤炭产业链方面招商力度不够。

2、从项目的管理上看。对项目缺乏统一管理,各类项目分散在各相关部门,进入招商引资项目库的项目很少,项目资源不能充分共享,招商项目库项目陈旧,项目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窗口对外招商。

3、从项目审批过程看。一个新上项目一般要经过环保、经贸、规划、国土、工商、技监、国税、地税等十几个部门审批备案。一是投资者反映没有安全感,仍存在个别政府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低、故意刁难等现象。二是由于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土地的管理力度,企业用地审批困难,加上国家投融资体制的改革,由审批制转为核准制和备案制等一些政策方面的影响,投资前期手续办理困难,一些洽谈的项目难以落实。

4、从项目实施过程看。从洽谈到建成投产,要经过意向、可行性论证、洽谈、签约、项目审批、施工、验收、试运行、正式生产等一系列环节。由于招商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缺乏预见性,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处于被动地位,项目能否实施、何时实施、实施后能产生的效果等总是掌握在投资者手中,导致招商引资效果最终不能确定。

5、从激励措施上看。招商引资的激励措施不力,招商引资奖励不能兑现。虽然我市以前出台了一些招商引资奖励政策或措施,但市级招商引资奖励从来没有兑现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各界参与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

(六)人员素质不适应对外开放需要

人员素质不高已成为对外开放工作的当务之急,总体存在着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匮乏、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一是招商部门和外贸部门工作人员绝大多数没有经

过专业培训,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在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工作中处于被动地位;二是全市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从有关部门2004年统计来看,我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专业技术人才33286人,高级职务800人(其中正高级职务11人),高级职务人才占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数2.4%,高中初级技能人才结构比为1:8.3:32.3。三是从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看,农业人口241万人,农村劳动力总数127.6万人,约占全市农业人口的53%。全市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的占43.49%,初中文化的占19.51%,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的占5.3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52%。而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农民极少,劳动力普遍素质偏低。

四、对策建议

从目前全国各省、市的对外开放程度来看,六盘水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与周边城市相比,与拥有的资源优势相比,用科学发展的要求来衡量:六盘水市已处于落后状态,可以说是一个较封闭落后的城市,是一个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的城市。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增强对外开放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拓展思路和发展空间,跳出六盘水看六盘水,克服狭隘观念,以开放的心态、全球的视野谋划六盘水的发展。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一是明确政府在那些方面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只要企业依法经营,政府就不直接干预其内部事务,企业有困难,政府就要有所为,企业没有困难,政府就要有所不为。

二是提升政府政策执行力,信守承诺,取信于外来投资者,出台的政策必须确保实施兑现,承诺的服务必须确保到位。从“源头”上规范政府审批行为,相关部门的许可规定和审批流程,必须实行公示、听证和咨询,吸收公众参与,广泛听取意见,实行“阳光”政务。

三是以“三个有利于”作为根本衡量标准,破除安于现状、消极畏难和自我封闭、保守意识,清除一切阻碍经济发展的弊端,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更扎实的开展工作。

四是成立六盘水市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会由高层次、多学科、综合性的专家组成,成员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中的专家、学者、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等专家组成。主要围绕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高层次智力服务,为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提供参谋咨询作用。

(二)加大整治投资软环境

建立机制,搞好行政能力建设。一是建立协调机制。按项目的投资数额及对我市经济发展影响的重要程度等进行分级协调,促使政府机关高效运转,为投资者搞好服务;二是建立服务机制。健全和落实好一站式办公成员单位的联络制度和联席会议等制度,真正做到每个成员单位有一名副职专管、专人负责联络,切实为外来投资者搞好服务;三是建立投诉受理机制。即定期收集投诉,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认真受理和办结每起投诉,保障外来投资者权益,对利用职权“吃、拿、卡、要”,刁难投资者的人和事,要严肃查处;四是建立会商机制。一季度或半年市领导与外来投资者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掌握和尽力解决投资者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并对部分企业进行走访,充分听取其对我市投资环境提出的建议,认真进行归纳、总结,积极帮助协调解决。

(三)优化进出口结构,扩大贸易总量

1、加快外贸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充分利用技改、贷款贴息、研发资金、市场开拓资金、出口信贷等扶持政策,通过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建设,鼓励机电产品和食品出口,加大水钢、六枝煤机厂等企业出口力度。二是充分利用我省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各项优惠政策,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出口商品基地,重点扶持出口商品,改善我市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外贸出口质量,培养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努力打造自主出口品牌,扩大我市优势产品的出口比重。

2、大力扶持出口企业发展。在支持企业用足用好国家及省支持外经贸发展政策的同时,建立我市的支持体系,每年计划从市财政资金中划拔一定的资金建立“六盘水市外经贸发展促进基金”,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出口信用担保、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等。

3、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搭建交流平台,促进经贸合作,积极引导、组织企业参加东博会、广交会、昆交会等国内重要展会,推介企业参加欧洲、美国、东盟、日本、韩国等重要国际展会,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支持企业开展国际标准认证、专利注册等,加强我市自主出口品牌建设,提高我市出口产品竞争力。

(四)改进招商引资方式,承接产业转移

1、建立招商项目库。在市发展改革委建立全市招商项目库。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市商务局、招商局、规划局、国土资源局、房管局、环保局等综合部门,整合优化全市的项目资源,充实、丰富项目库,筛选和提出一批高标准、高水平、可实施的招商引资项目,全面提升招商引资整体水平。

2、建立信息招商网络。一是将全部招商项目卡片集合成册,形成统一的对外招商项目目录,建立覆盖市和各区县、各有关部门两级项目库网络,二是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起我市投资信息网络,既可以便捷地获得全球投资信息,又可以向国外发布招商项目等相关信息,实施国际互联网招商。

3、研究发达地区的资金流向。据国家有关部门调研测算,民营化程度最高的浙江省2007年全省的流动性资本超过1万亿元,整个长三角地区的民间资本高达到25000——26000亿元,民间资本实力雄厚,而民间资本不断积累达到一定量后,必然需要相应的投资渠道。因此,要研究沿海发达城市投资方向,打造资金流向的优良硬件,积极引导外资与民营经济的资金投向我市,尽快扭转我市外贸依存度和经济外向程度低、外商投资增长缓慢的现状。

4、找准对接点,承接产业转移。目前,国家宏观调控以及东部产业升级战略的实施和深入,推动了产业转移,我市应抓住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机遇,摸清发达地区急需转移的主要产业及转移趋势,做好宏观决策。立足我市实际,围绕丰富资源优势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打造重要的工业园区基地,重点在煤化工、电力、钢材、机械制造等项目引进和落实上取得突破性进展,集中承接精深加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传统产业升级。并通过承接产业转移,通过5—10年的努力,形成和壮大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链、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同时,进一步加强园区内的道路、物流、通讯、水电气等建设。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加强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机场建设和推进网络化的城市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构筑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形成以铁路、高速公路、航空为构架的立体化综合交通网络。按照我市“十一五”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项目,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做大做强煤炭、电力、钢铁、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延伸发展煤化工、高载能、矿山机械和矿山机电制造业,提高产品精深加工,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以良好的硬件设施和经济基础,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聚集,打造对外开放新亮点,全方位高标准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六)实施“四培”工程,提高人员素质

1、实施公务员培训工程。要紧扣工作实际,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尽可能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培训, 进一步提高公务员执行政策、管理社会、服务群众和依法办事能力,培养一支适应对内对外开放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公务员学习培训的内容和成绩,作为本人任职、定级和晋升职务、职级的重要依据。

2、实施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程。着重抓好培训体制机制的健全完善,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质量。充分发挥各县(特区、区)和市级有关单位、相关行业及有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培训方面的职能作用。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和考核机制。

3、实施企业家队伍培训工程。按照“政府组织指导、企业需求主导”的要求,加强与发达地区及著名高校的联系和合作,充分利用有较强的师资队伍和丰富培训经验的优势,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企业高级管理人才进行系统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提升企业家队伍综合素质,增强战略管理能力、经营决策能力、市场运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4、实施农民培训工程。针对我市农村人口多,受教育程度低的实际,从市级到乡村,要制定本级培训规划,明确培训的内容、方式、经费来源、组织机构等,并建立长效机制;培训形式要简单高效,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相结合,实现培训、指导和服务的三位一体。与此同时,整合职业、技工等教育资源,组建劳务培训基地,大力发展打工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并把劳务输出作为支柱产业来抓。

(七)加强区域城市和友好城市的合作交流

1、建立高层互访机制。推动对外开放,各级领导要具有开放的理念,走出六盘水,推介六盘水,主动寻求合作,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互访机制,由市领导带队,定期不定期到湛江等8个友好城市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友好合作与交流。

2、建立部门间的协作、合作与互动。对口部门要建立联络制度,每年计划安排1—2次面对面的接触,互通信息,形成各级各部门的互动机制,致力于建立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

3、建立企业层面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企业与企业间互动合作的平台,通过企业、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实质性合作,使我市与国内各经济区域和友好城市的交流能够切实落到实处。

4、创造条件,发展会展业。一是聘请相关大专院校来我市开展研究和开设会展专业或会展课程,影响和带动会展业,为会展业提供人才支撑;二是选派人员到国际、国内会展业发达城市学习考察,邀请会展专家到我市培训会展的营销和管理人才;三是以优良的气候资源和环境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会展专业人才到六盘水创业发展,形成多层面、立体化的人才体系。

(八)打造对外开放城市品牌——“中国凉都”

充分利用我市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和优势,立足建设“避暑休闲胜地”、“亚高原体育中心”、“会展中心”、“休闲娱乐中心”,围绕“凉都品牌”开展亮点突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经贸、文化、体育、教育交流洽谈活动,广泛吸引外来投资,为六盘水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开展国际国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与贸易往来,借助外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创造有利条件。

第五篇: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问题研究

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问题研究

党的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近年来,区委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特别是经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活动,对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切实转变领导干部的思想、工作、学习、领导和生活作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市纪委对“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问题研究”课题调研的统一部署,我们就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当前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思想作风存在敬业精神欠缺、全局观念淡薄、责任意识不强的现象。

(二)学风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业务轻政治、重表面轻能力的现象。

(三)工作作风存在着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四)生活作风存在着享乐主义。

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与分析

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存在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有机制上的也有体制上的。

主观上,理想信念缺乏,对自身肩负的责任认识不深刻,淡化了为民服务意识,没有形成很好的群众观和权力观;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做好工作就可以了,不注重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客观上,当今社会发展迅速,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知识更新日益加快,一些干部信息闭塞,不能很快地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社会转型期个别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不规范的地方,有些干部看社会的阴暗面较多,从而产生错觉,受到腐蚀。体制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够深入、彻底,还存在干好干孬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还有混日子过的空间,没有真正对领导干部产生多大的冲击和压力。机制上,对干部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制度体系还不够健全,有的现有制度执行不够严格,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了我们的工作,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必须下决心整治。

三、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一)加强教育,以大力倡导“八大风气”为核心,武装思想,巩固为官之德。

一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在认识上要克服认为自己还行,职务学历都可以,工作也应付得来,没必要继续学习深造的错误想法。在内容上,当前主要是学习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同时,还要学习党章和党的历史等。在措施上,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建立干部理论学习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学习的管理监督和考核;在效果上,要做到“精”和“用”,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使党员领导干部提高理论素质、知识水平和领导能力,真正认清自己所肩负的职责,从严要求自己,努力践行“三个代表”。

二是经常性地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整顿思想、工作、生活作风。要针对不同阶段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不同问题,在领导班子和一般干部中经常性地开展一些专题的党性党风学习教育活动。

三是注重典型引路,加强正面示范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结合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总结宣传和大张旗鼓地推广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以模范领导干部的先进事迹教育、鼓舞、鞭策、激励广大干部,使其自觉以先进典型为榜样,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以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同时注意发掘反面典型,通过案例分析,引导领导干部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达到预防教育的效果,从而筑牢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

(二)完善制度,以健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为重点,强化监督,筑牢廉政之基。

一要健全责任机制。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主要领导要增强责任意识,履行“一岗双责”,既要做好表率,身体力行,又要认真负责,带好班子,带好队伍,切实负起分管范围内的作风建设责任。同时班子成员要分工负责具体抓,层层抓落实,努力形成勤政廉政的良好氛围。

二要健全民主制度。充分发扬民主,是领导干部形成良好作风的重要途径和保证。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领导班子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防止个人独断专行,防止班子软弱涣散和各行其是。

三要健全作风教育制度。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党员干部作风教育培训,充分运用党内外教育资源,形成作风教育的合力,确保教育计划得到落实、取得良好成果,以教育的成效促进各项制度的落实。要教育干部知所守、知所辨、知所拒、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范工作圈、管住活动圈,同时严格要求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从而增强领导干部自觉践行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坚决抵制各种歪风邪气的侵蚀,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四要健全监督制度。要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拓宽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和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增强监督的合力和实效。要认真执行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促进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特别是要执行好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诫勉谈话、经济责任审计和质询、问责等制度。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不仅要管“八小时以内”,还要管“八小时以外”,使领导干部真正做到台上和台下一个样,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一个样。同时要强化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保证做到有章必循、执章必严、违章必究,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

五要健全干部考核制度。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大力选拔自觉实践八个方面要求、具有良好作风的优秀干部。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作风状况的考察考核,实事求是地界定干部德、能、勤、绩、廉的含义,全面准确的评价干部,并严格按照党章和《干部任用条例》规定选拔任用干部,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能创新、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坚决杜绝“跑官”、“要官”、“买官”现象,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进一步纯洁领导干部队伍。□

(编辑/穆杨)

下载关于促进内蒙古全面对外开放若干问题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促进内蒙古全面对外开放若干问题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构建内蒙古全方位对外开放空间布局的思考

    关于构建内蒙古全方位对外开放空间布局的思考 摘 要: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是推动内蒙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保障,也是内蒙古实现富民强区的必由之路。面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深......

    全面促进充分就业

    全面促进充分就业、体面就业与和谐就业 ――我对《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的结构性理解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杨宜勇 “十二五”时期是深化......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研究综述范文合集

    皖西学院本科学年论文(设计)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研究综述作者:高雪瑞政法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08012008013310摘要:高校图书馆被誉为“知识的集散地、信息的传播源”,承担着保存......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问题探讨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是全国......

    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0-1-19 9:40 邹世春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关键词】企业集团;全面预算;对策 【摘要】文章主要从六个方面谈了企业集团......

    内蒙古民俗旅游的研究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民俗旅游开发的整体研究 摘要:内蒙古地区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异彩纷呈、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树立正确的民俗旅游理念,积极利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对......

    内蒙古地区宗教问题 文档[合集]

    论内蒙古地区民族的宗教问题 内容摘要:内蒙古是多宗教的民族地区,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内蒙古地区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已经基本消......

    内蒙古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内蒙古土地沙漠化调查报告 一、土地沙漠化的原因 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对这个美丽的地方最贴切的描述大概就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了,而如今,内蒙古正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