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主题2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主题2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一、信息加工的方式
1、信息加工的概念
信息加工是指通过判别、筛选、分类、排序、分析和研究等系列过程,使收集到的信息成为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信息。
2、信息加工的基本方式
可分为手工和电子两大类:
A.手工处理技术特点是所需工具较少,方法灵活,使用方便,被广泛采用。B.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快,存贮容量大。
3、计算机信息加工的过程 A.选择合适的软件: B.信息录入: C.信息加工: D.信息输出: E.信息存储:
4、计算机信息加工的类型
A.基于程序设计的自动化信息加工
B.基于大众信息技术工具的人性化信息加工。C.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信息加工。
二、文本信息的加工
2、文本信息的加工(4)文字处理及排版 C(5)图文混排 C
1、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 输入码:区位码、拼音码、王码 机内码:国标码(GB)、BIG5码 字型码:点阵表示
每一个点用一个二进制位表示,值“0”表示没有笔形,值“1”表示有笔形。例如:16*16点阵表示一个汉字,这个汉字就需要16*16/8=32字节来存放。
2、文字处理及排版
1)设置文字:选中文字→“格式”菜单→“字体”命令 可以设置字体、字号、颜色、字形、上下标等
2)设置边框底纹:选中文字→“格式”菜单→“边框和底纹”命令,可以设置边框的线型、粗细、颜色;底纹的颜色、样式。注意:边框和底纹的应用范围。
3)设置段落格式:选中需要设置的段落→“格式”菜单→“段落”命令 可以设置首行缩进、行距、段间距等。4)替换和查找:“编辑”菜单→“替换”命令→输入查找替换内容
如果是带格式的查找替换,选择查找或替换内容→打开“高级”按钮→“格式”按钮→“字体”命令,进行设置 5)项目符号: 常用工具栏上的,或者鼠标右键点击编辑区域→“项目符号和编号” 6)页面纸型、页边距:“文件”菜单→“页面设置” 7)页眉、页脚:“视图”菜单→“页眉和页脚” 7)页码:“插入”菜单→“页码”
3、图文混排
1)插入图片及格式设置: “插入”菜单→“图片”命令→“来自文件”(如果插入艺术字就选择“艺术字”)命令 设置图片格式:双击图片打开“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 “大小”标签:更改图片尺寸,注意图片纵横比 “版式”标签:选择指定环绕方式。要设置图片在页面具体位置,单击“高级”按钮 2)插入特殊字符:“插入”菜单→“符号”命令 3)分栏操作:
选中段落→“格式”菜单→“分栏”命令→设置栏宽、间距、分隔线等。注意:如果是最后一段进行分栏,在选择时不要选中最后的回车符
4、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表达
文本信息结构化和形象化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如流程图、结构图、表格、项目、图形等,它们都有不同的适用范围,需要我们根据实际需要做出适当的选择。
●绘制图形方法:点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打开绘图工具栏,然后在“自选图形”区,选择相应的图形。组合图形时,需要按住“shift”键,选择多个图形,再组合。注意:
相同图形应先设置相应属性,再复制; 是否需要组合图形,要看题目要求
5、表格的制作
1)“表格”菜单→“插入”命令→“表格”子命令→输入行列数
2)文字在单元格中水平居中且垂直居中:选中文字→单击右键→单元格对齐方式。3)边框设置:选中表格→右键→边框和底纹→先分别选择内外边框的线型颜色宽度,再选择线条的应用范围。
三、表格信息的加工
1、创建表格及录入数据
1)输入文字数据时,默认以左对齐方式显示;输入数字数据时,默认以右对齐方式显示。
2)注意单元格地址的表示:列号+行号,如“A1”; 3)设计表头:“表格”菜单→“绘制斜线表头” 4)“Ctrl+;”组合键可快速输入日期;“Ctrl+Shift+;”组合键可快速输入时间;
2、数据的合并居中:
选中要合并的单元格→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3、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公式:可在单元格中直接输入计算公式,以 = 号开始,如“=A1*A2”; ●函数:单击常用工具栏 按钮(或者“插入”菜单→“函数”命令),选择函数名,选取计算范围
SUM 求和、AVERAGE求平均数、MAX求最大值、MIN求最小数、COUNT计数
4、数据的筛选 ●筛选功能是在工作表中只显示符合设定筛选条件的行,而隐藏其他行。
选中数据区→“数据”菜单→“筛选”命令→“自动筛选”子命令→单击指定字段右侧的下拉箭头→选择筛选条件或者自定义 与:表示两个条件都得满足
或:表示两个条件满足其中一个即可
●分类汇总是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方法,可使数据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求和、求平均值、求个数等计算。
分类汇总:选中数据区域→“数据”菜单→“分类汇总”命令。注意:在做分类汇总之前,必须要先对数据排序。
5、数据的排序
选中数据区→“数据”菜单→“排序”命令
“次要关键字”是数据按“主要关键字”排序后,“主要关键字”相同的按“次要关键字”排序。“第三关键字”是数据按“主要关键字”和“次要关键字”排序后,如果前两者都相同的,则按“第三关键字”排序
6、表格数据的图形化表示 “插入”菜单→“图表”,打开“图表向导”,按照题目要求设置即可; 柱形图:表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体现不同项目数据之间的比较 饼图: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折线图:用来反映事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注意:数据区的范围。
四、多媒体信息的加工
1、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过程
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素材的采集与加工→作品集成→修改与调试→编写手册→作品发布。
2、常见图像类型
1)点阵图又叫位图,是以像素为单位构成的,位图文件中包含的是像素信息,可以制作色彩丰富的图像,缺点是文件容量较大,旋转、缩放易失真。常用的编辑工具有Photoshop、画图等。2)矢量图又叫向量图,就是由数学矢量公式定义出来的图像,矢量图文件包含了把构成图像的线条色彩用数学向量所表达的信息,文件容量较小,旋转、缩放不失真。缺点是不易制作色彩变化太多的图像。
常用的编辑工具有CorelDraw、Flash等。
3、常见的图像文件格式:
BMP、JPEG、GIF、TIFF、PSD、PDF、PNG
4、图像的简单处理
数字化图像的获取途径:数码摄像、扫描、下载、截屏、自己制作等 1)旋转:调正“选择”菜单→“全选”命令→“编辑”菜单
2)裁切:去掉不相关的或不重要的内容。工具栏中单击裁切工具 →在图片中框选裁切范围→按回车确定
3)色彩调校:常用的有色彩模式、亮度/对比度、色相/饱和度、色彩平衡 4)部分图像大小调整:单击工具栏中的选择工具,如,“编辑”菜单→“变换”命令→“缩放”子命令→调整选中区域大小→按回车确定 ● 设计与制作图像的一般过程:
(1)根据设计图像的主题来构图,注意图像要符合人们的接受能力、审美意识、社会心理以及习俗和禁忌,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2)选择适合的制作方法和工具,例如在文本图像的制作中我们可以使用Word文字处
理软件中提供的艺术字功能;可以选用Cool3D制作效果文字;也可以利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中提供的文字特效功能来实现;对于矢量图形的制作,我们可以选择Flash作为制作工具。
(3)制作图像,初步完成作品。
5、常见的音频文件格式及播放软件:
获取数字化音频的途径:用数字化音频设备现场录音,将传统模拟介质如磁带等进行转换(模数转换),下载,从音频或视频文件中截取,自己创作等。
Windows操作系统附件中有“录音机”功能,由于它一次只允许录制60秒的声音,数字化音频在应用中受到很大限制。
声音录制和编辑软件,如:CoolEditPro、WaveEdit和GoldWave等。音轨:音频编辑软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如将两个声音文件导入到不同的音轨中后可进行合并输出(混音)。声音的表现在时间轴上一定是连续的,不存在某一时刻(静止)的振动,故音轨不等同于帧。
格式由WAV、MIDI、MP3、WMA、RAM等。用Windows 自带的“录音机”、Windows Media Player、Realplayer、千千静听、Winmap等播放。
6、常用视频文件格式:
视频: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由连续画面组成的动态场景可以再现运动的视觉效果。视频采集的途径:使用数码摄像机等直接拍摄;将传统的模拟摄像机拍出的录像通过视频采集设备进行采集、转换;从网络上下载;从视频文件中截取片段。
动画: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按照一定速率播放一系列静止的图形或图像时,会产生运动的视觉效果。Flash主要用来制作平面动画;3D Studio MAX 主要用来制作三维动画。帧:一段动画由一幅幅静态的、连续的图片组成,每一幅静态的图片称为帧。视频中的某一时刻所显示的一幅画面也可以理解为一帧。
AVI格式、MOV格式、MPEG/MPG/DAT、RM、RMVB、SWF格式。
可以用windows媒体播放机、RealPlayer、绘声绘影、超级解霸、QuickTime等播放
7、多媒体集成的基本方法
多媒体集成工具: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FrontPage/Dreamweaver
8、多媒体作品的简单集成
五、信息的编程加工
1、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算法设计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算法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算法不仅是指计算的方法,而且还包含从何处着手、解题步骤以及结果处理等全过程 例:求三个数a、b、c中的最小数
分析:计算机可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但不能同时比较三个数的大小,通过两两比较来解决问题。如a=2,b=9,c=7,步骤如下: A.把a、b的值进行比较,较小的值赋给temp;
B.把c与temp进行比较,可得出三个数中的最小值。拓展:多个数的数值交换与比较方法同上。
2、编成加工信息的基本过程 一般要经过如下四个步骤:
A.需求分析(分析信息):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即要求计算机“做什么”。B.设计算法(设计方法):对某一特定的问题设计一组(有限个)求解步骤和方法。C.编写程序(编写代码):把人们设计的算法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代码。D.上机调试与维护(调试运行):刚编写的程序不一定正确,必须在计算机上实际运行,排除程序中的错误(BUG),测试其能否达到预期的结果。
3、程序设计语言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程序设计语言的产生与发展必然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繁到简的。具体来说,大致经历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几个发展阶段,使人能够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容易地将算法体现为程序。
六、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1、智能应用软件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工信息。人工智能:人造的智能,主要是对人脑思维机理的模拟。
智能化加工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计算机更加自主地加工信息,减少人的参与,进一步提高信息加工的效率和人性化程度。
智能应用软件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确定信息加工的类型、选择智能软件的类别、选择合适的软件、应用处理、信息的输出和存储。
2、专家系统
就是指模仿人类专家来解决专门领域问题的软件系统。
一个实际的专家系统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相关领域的专家建议或决策,而且能够通过解释机制,以用户容易理解的方式解释专家系统的具体推理过程。
3、模式识别
是指对表征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形式的(数值的、文字的和逻辑关系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的过程,是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音识别
【语音输入法】
文字之别
【光学字符识别(OCR)、手写识别、指纹识别】
4、机器翻译
就是利用计算机把一种自然语言转变成另一种自然语言的过程。常用的中文翻译软件:金山快译、译星、万能对译
5、其他应用
智能机器人---中学生机器人大赛中的机器人足球比赛、机器人舞蹈、机器人灭火比赛 计算机博弈---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围棋、五子棋等 智能代理---Office助手
机器证明---http://baike.baidu.com/view/380555.htm 数据挖掘---http://baike.baidu.com/view/7893.htm
第二篇: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 教学设计
讲课比赛教学设计-----《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设计
上传: 刘小强
更新时间:2011-12-25 23:41:21
《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设计
南昌市第十九中学 李鸿琴
一、教学设计思想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构建和能力的培养必须经过有效的学习活动。因此,本设计注重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使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的理解,在实践体验中培养应用能力。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思想,此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审美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材分析
《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是广东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讲述如何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并利用电子板报的形式组织文本信息,生动丰富地表达意图。本节内容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文字处理工具软件使用方面的概括与提高。文本的简单加工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讲过,而信息的加工是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内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根据具体需求采用合适的工具软件加工信息,挖掘信息加工的实际价值,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恰如其分地呈现主题和表达创意,进一步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信息能力内化为自己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
三、学生分析
对于工具软件使用,高一年级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学习了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但对于根据任务需求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大多数缺乏问题分析、整体规划和设计制作等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了解日常文本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教师以电子板报的形式介绍如何用文本信息表现主题和内容,引导学生从分析任务需求着手,学会从各种需求中寻找技术解决的办法或策略,实现利用恰当的技术表现形式呈现主题,表达意图。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根据实际需要,借助结构化或形象化的表达形式,如:流程图、结构图、表格、项目和图形等形式加工表达信息;(2)熟练选择使用合适的文字处理工具加工信息;(3)理解电子板报的一般制作过程;
(4)熟悉电子板报的评价标准,学会评价和表达。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走进合肥”电子板报,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工具和方式完成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任务;
(2)通过“学生用”素材资料文件夹中提供的所需素材和技术支持文档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着做”去完成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以小组比赛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
(4)通过学习活动和欣赏作品让学生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作品进行合理评价。
3、情感目标:
(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本信息加工处理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2)让学生在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欣赏中增强审美观;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大胆表述观点和与他人交流的习惯。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学会根据实际需要,借助结构化或形象化的形式加工表达信息;(2)如何利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并以电子板报形式表达意图。难点:(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工具加工信息,表达意图;(2)学会评价作品。
六、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
2、任务驱动法
3、合作学习法
七、教学环境及软件资源
1、多媒体网络教室
2、大屏幕投影仪
3、“学生用”素材资料文件夹
4、《电子板报》评价量规表
5、教学网站的“学生上传资料”栏目、“协作学习”栏目的作品投票平台。
八、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引出任务(五分钟)
教师播放“走进合肥”幻灯片,①文字式表达“合肥简介”②项目式表达“游玩项目” ③结构图表达“旅游机构”④表格式表达“票价”⑤流程图表达“旅游投诉工作流程图” ⑥图形表达“旅游标志”。
师:文字是很好的信息表达方式,但是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我们要常常借助结构化和形象化的方式使表达更直观、更清晰。有时,同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同时具有结构化和形象化的两种特点。不是所有的文本信息都可以采取结构化或者形象化的方式来表示的。采用哪种表达方式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教师播放“走进合肥”幻灯片意在锻炼学生思维方法,掌握结构化和形象化表达的思想。
师:字处理软件既是一种信息加工工具,也是一种信息表达工具。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电子板报、海报、名片、贺卡、合同等都可用字处理软件制作出来,而且为了节约设计制作时间,人们设计了好多格式的模板供用户使用,使用模板时,我们不需制作复杂的格式,只需组织编排文本信息,添加到相应的板块就能制作出美观实用的电子作品。教师播放多张不同用途的模板给学生观赏。
师:今天我们用老师提供的电子板报模板来制作作品。先看《走进合肥》电子板报样例。
教师展示《走进合肥》电子板报样例,学生观赏,分析板报版面结构。设计意图:引出任务,运用模板制作作品。让学生掌握电子板报的制作要素。
2、技能迁移 学习新知(十分钟)
以下是提供模板的文本信息加工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完成。活动一:设计艺术字标题,设置图片格式
学生打开桌面上教师提供的“学生用”素材资料文件夹中《走进合肥》模板1,设计艺术字标题,设置图片格式,如需帮助可打开技术支持文档“制作电子板报步骤”参看制作方法和设置步骤。
活动二:设置自选图形,组合文本和图形
学生打开《走进合肥》模板2,设置自选图形,组合文本和图形,如需帮助可阅读资料。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给予适当指导。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完成任务的差异性,提供多任务选择。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回顾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熟悉电子板报的制作要素。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当遇到问题时,会主动阅读资料从中找寻解决问题的途径。
3、竞赛引路 协作学习(二十分钟)活动三:合作探究
第一环节:布置、完成任务。
师:运用提供的模板3,制作一份围绕“走进合肥”为主题的电子板报,在这个主题下可以从合肥概况、合肥特产、合肥景观、合肥民俗4个方面选一个子课题设计制作,也可选其中的多个方面综合制作作品。
教师提供学习评价量规表,要求学生阅读,每3人一组,小组合作,利用提供的素材分组制作电子板报《走进合肥》。宣布比赛规则: ㈠以小组为单位,在20分钟内,自由创作完成作品。㈡上传作品。友情提示1:
㈢“自我展示”,阅读评价表,点评作品。
㈣填写评价表,作品投票,选出最佳作品。友情提示2:
学生创作作品;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可从课本、“制作电子板报步骤”文档中寻求帮助,组内同学共同协作完成一个作品。第二环节:上传作品。
友情提示1:①作品另存为jpeg文件。(方法:打开‘作品名.doc ’文件,编辑-全选-编辑-复制后可在画图程序(开始-程序-附件-画图-粘贴)中显示出来。在画图程序选择“文件”菜单的“另存为”,保存类型选择‘jpeg文件格式’。)
②打开‘提交作业’word文件,按住ctrl键同时单击鼠标左键进入“学生上传资料”网页,按要求上传两次图片文件,选择上传类别“协作学习”,写上所在组组员的姓名、作品标题和创作感言。
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上传提示”提交作品。
设计意图:以小组比赛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第三环节:自我展示,点评作品。
教师从提交的作品中选出不同课题的两个作品进行展示,作品所在小组各派一位代表说出制作经验和心得,与大家分享劳动成果。教师引导学生从“主题思想内容表现”“版面的艺术性”“创作的技术”“作品创新”四方面对作品进行客观全面的点评。指出作品的特色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设计意图:展示优秀作品,明确信息加工与表达的目的。学生描述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的过程,培养学生表达交流思想的能力。
第四环节:填写评价表,作品投票,选出最佳作品。友情提示2:①仔细阅读评价标准,填写评价表。再欣赏另一组作品、评分。
②最后作品投票,按住ctrl并单击鼠标左建进入“投票系统”网页,给心目中最佳作品投上一票。
学生在教学网站的“协作学习”栏目中,浏览他组提交的作业,并根据学习评价量规表对各组(含我组)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和投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体验学习的成就感,通过学习活动和欣赏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作品进行合理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通过投影用文字归纳电子板报的设计要点,要求学生在课后对照评价标准修改作品,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设计意图:归纳总结,梳理知识。
九、教学反思
本课注重创设实际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用结构化和形象化形式表达文本信息的思想。教学情境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分层,让各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设计比赛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帮助、合作交流、共同提高。展示优秀作品,明确信息加工与表达的目的。学生描述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的过程,培养学生表达交流思想的能力。学生在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欣赏中增强审美观;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大胆表述观点和与他人交流的习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本信息加工处理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学习活动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诱思探究教学理念。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分组选择不同的子课题表达主题内容,在感受、学习的同时信息素养得以提升。
第三篇:信息技术《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说课稿
信息技术《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说课稿
今天我上的汇报内容是《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分析、学习方法分析、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设计思想、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分析、归纳总结等八个方面来进行。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依据教材:广东教育出版社所出的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中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第一节《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第二课时。
2.本节内容主要包含“常见文本类型和常用文本加工软件以及它们的特点”,第二节主要就是常用文本加工软件的使用。
3.常见文本类型和常用文本加工软件以及它们的特点是基本知识,属于必须掌握的内容。
4.新课标对本章明确要求:能够根据任务需求,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由此可见本节课的作用。
5.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文本信息的加工。2、熟悉 WORD软件的使用方法及常用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范文选择合适的软件,在教师的引
导下完成对作品的.加工,从而掌握 WORD 的各种常用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审美能力;让学生通过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信息素养。
6.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熟悉和掌握 WORD 软件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什么样的加工是恰当的加工,如何利用恰当的加工软件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加工,更好地表达信息的主题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首先,高一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明显增强,可以独立完成任务;也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再加上前几节课合作的基础,基本上都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小组任务。
其次,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接触过基本的文本处理知识,但是掌握得不好,对 WORD 文字编辑能力还不熟悉。
另外,学生因为家庭条件、兴趣爱好、原来初中学校条件等因素,从而计算机基础水平层次不齐,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可能会出现学生“吃不饱”和“消化不了”的问题。因而在教学中可能会有个别学生跟不上,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三、教学方法分析:
1、案例展示法:教师展示案例,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从而进行设计。
2、主动式任务驱动法:通过“提出任务和注意点—教师演示—学生动手实践——归纳交流”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完成一定的任务。
四、学习方法分析:
1、自主学习:在常见文本类型和任务驱动这一块,由于学生文本编辑基础不好,所以由老师提供“素材”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演示及讲解和然后实践操作,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
2、协作学习:同学间可相互协作完成任务,通过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开阔学生的思路。
五、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
1、计算机教室 2、天寓电子教室及加工好的 WORD 范文。
六、设计思想:
这节课的设计是以新课改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到学生起点水平和个性方面的差异,注意讲练结合结合。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不断演示,让学生理解,熟悉各种操
作。
七、归纳总结:
以上是我对《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设计方向。在整个课堂中,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书本知识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且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但这堂课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是课堂考虑不充分,比如:讲的知识点多了,可能很多同学跟着教师做完后,自己做时就有困难,还有时间的把握欠缺。当然还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同仁多指教,我会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四篇:2019信息加工与处理教学反思
信息加工处理的方法很多,体现了多样性。课程标准并没有提让学生体验编程的过程,课程标准指出:“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体验其工作基本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教材编者抓住了标准的描述,体现了信息处理的多样性。广东版教材第四章的教学目标是:体验采用编程处理信息的方法。可以理解为体会计算机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不同的问题使用不同处理方法。而教科版教材重点介绍了一些算法思想,要求较高。
1、编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现在有许多学生总是认为计算机和电视机性质相同的,电视机买来接上闭路就可以用了,计算机买来接上网络就可以上网。这就是旧教学体系产生的不良一面。
学生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后,能认识信息加工处理的重要性,特别软件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地位,理解使用工具软件解决问题与编程解决问题的不同用途,知道遇到哪些问题时需要编程解决,理解要使计算机工作,必须在计算机中安装运行软件。
使用常用工具软件加工信息与自己编程来处理信息各有什么优点,理解工具软件可用来加工处理日常事务,一些共通的,大众化的问题,而自己编程可以用来解决个性化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非大人化的问题。
广东版教材与教科版教材处理这一问题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广东版教材更注重让学生体验程序设计的过程与方法,而教科版要求学生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认识简单的算法。教师如果以教材去理解课标,是无所适从的。目前全国有五套教材,如果教材看得越多,必然疑问更大,问题更多。如果能从课标入手去解读课标,就能更好地去用教材,处理教材,因材施教。更好地体现三维目标的体现。
2、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需要编程解决。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哪些问题需要进行编程解决,一般来说,学生没有真实体验编程过程,很难提出问题,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些小程序,演示一些小程序,例如:函数图像,计时器,猜数游戏、进度条等小程序,激发学生想象力,引起联想,引导学生从数学问题、成绩统计、五子棋、计算器等方面进行思考。
编程处理问题的基本思想可以因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讲解的深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编程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也就是理解为什么要编写程序。所以,这一节的内容,可以为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作一些基础准备,可以提高学生对程序设计课程性质的理解,为选择选修课程做准备。
第五篇:《表格信息加工》教学设计与反思
《表格信息加工》教学设计与反思
创新整合点
本教学设计将整堂课融入到一个具体的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项目中,通过如何实现数据分析的实例来开展教学。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会了如何通过将社会科学类的项目与信息技术学科相结合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技能。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的第二节内容,重点讲解表格数据的加工和统计,是对前一节知识的一次运用与实践,所以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另外,本节课也为必修模块的其他章节和各选修模块开展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系统学习过有关Excel的基本课程,但对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由于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具有较强的概括能力,其逻辑思维能力也日趋严密,所以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体会表格数据的加工统计在数据分析以及研究性学习中的重要性;掌握表格处理工具Excel中的有关理论知识点;学会函数的使用;掌握数据统计(排序、分类汇总)的方法;掌握数据的图形化以及对数据的分析与表达。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掌握利用Excel进行数据输入、公式运用、图表插入等基本操作;体验利用数理分析研究具体问题的一般过程;能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数据分析和统计表达;掌握一定的挖掘数据背后规律(或现象)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运用科学数据说明问题的科学态度;体验数理统计、分析的乐趣和价值。
教学过程
1.创新学习,阅读导入
教师让学生阅读科技创新大赛省一等奖作品《新形势下邯郸市中学住宿生消费调查分析与研究》。
学生快速浏览该调查报告,思考并合作讨论以下三个问题:①报告中的相关结论是如何得出的?②数据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呈现的?③这样的做法对报告的可信度有何意义?
教师指出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常犯的错误,并使其学会数据分析。这种“让数据说话”的方式很有说服力,从而导入本课――表格信息加工。
2.举例说明,理论生成
通过典型事例《啤酒与尿不湿》的例子来学习研究性学习中数据加工的一般过程。
3.承前启后,知识回顾
教师进行Excel知识回顾(学案)。
(1)Excel与数理统计
①工作簿、工作表。注:【文件】―【新建】产生一个工作簿;一个工作簿中包含若干个工作表,默认为 个。
②行、列、单元格。注:行号依次为 ;列号依次为。
③单元格数据引用。注:引用单元格的一般格式是。
(2)Excel与数理统计
①数据输入与自动填充柄。
相同数列(如1,1,1,…)。注:选中 个数据向下拖拽。
等差数列(如1,2,3,…)。注:选中 个数据向下拖拽。
②公式应用。
等比数列(如2,4,8,…)。注:运用公式前一定要先写上。(提示:公式中^表示方根,输入方式是Shift+6。)
(3)综合练习
绘制F(x)=x3,x属于[-2,2]的函数图象,步长精确到0.1。素材文件用.xls格式表示。
参考步骤:①输入有规律的x(等差数列)。②利用公式和自动填充柄计算F(x)的值。③选择“数据―插入/图表―图表”图表类型(XY散点图/无数据点平滑线散点图)。注:插入图表前一定要先选择。
4.联系实际,重在应用
①研究目的:调查我校学生的实际消费、消费观等概况。
②研究过程:采集数据、加工数据、表达数据。
③呈现任务:全班五个小组分别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加工。
④操作步骤:
步骤1:学生登录教师设计的问卷调查系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真实体验回答问题,并将答案写在答题区,问卷是匿名的。
步骤2:将网页中的数据复制到电子表格(素材文件.xls中的原始调查数据表)中。
步骤3:统计加工数据(将学生分为五个小组,分别对相应题目的统计结果进行研究;排序、分类汇总)。
步骤4:代入“具体选项”。
步骤5:分析数据(图表)。
学生自己分组对问卷上的问题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然后各组派代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统计结果。教师在必要时要对学生的总结表达给予指导。
5.知识梳理,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掌握三个“一”:一种研究工具――Excel;一种研究方法――采集数据;一种研究态度――严谨治学的科研态度。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由于担心课堂内容较充实使得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所以我对学生活动的时间安排得有些仓促,在知识讲解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马建辉老师没有局限于教材中的“操作”,而是通过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亲自体验“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表达”这一完整的过程,并结合数据的图形化表示,引导学生揭示数据背后所蕴含的信息。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马老师通过自己开发设计的问卷调查平台,现场采集数据,现场分析加工,很好地为学生呈现了数据分析的一般过程。
第二,利用Excel绘制函数图象这一前置练习,既巩固了电子表格工具的基本概念、基础操作等,又为后续顺利进行调查问卷数据的图形化做了有效的铺垫。
第三,整节课下来,时间安排非常紧凑,既有基本概念、基础操作的强化,又有三个“一”的总结提升。更难得的是学生通过模拟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懂得了分析研究需要数据支持的重要性,从而回归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Excel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数据处理工具,其操作技巧性很强,且完成一个任务往往有多种方法,每个方法都有优势。例如,在输入函数定义域等差数列时,使用菜单“填充―序列”要比拖动“填充柄”快速、准确得多;等等。这些内容可以在学案中作为拓展知识补充给学生。总之,信息技术课堂要充分利用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这算是对本节课提升的一点建议吧。